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酸树脂催化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合成

强酸树脂催化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合成

强酸树脂催化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合成
强酸树脂催化双-三羟甲基丙烷丙烯酸酯合成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

学年论文 题目: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 及其用于纤维素溶解纺丝的研究进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学生姓名:王昱周 学号:201173010438

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的制备及其用于纤维素 溶解纺丝的研究进展 摘要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 Emim]Ac) 可以溶解天然高分子等许多聚合物,尤其对于纤维素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且溶解过程基本不造成纤维素降解,故可以作为纤维素的有效溶剂,用于纤维素的溶解加工。与其它溶剂相比,[Emim]Ac具有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易回收循环利用等优势,故在纤维素溶解、纺丝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了以N-甲基咪唑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对离子液体[Emim]Ac 进行制备;并概述了[Emim] Ac在纤维素溶解、纺丝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离子液体;[Emim]Ac;制备;纤维素;溶解;纺丝 Abstract Ionic liquid 1 - ethyl - 3 - methyl imidazole acetate (Ac) [Emim] can dissolve natural polymer and many other polymers, especially for cellulose has strong dissolving ability, basic cause no cellulose degradation and dissolving process, therefore, can be a effective cellulose solvent, used for processing the 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Compared with other solvents, [Emim] Ac with the use of safe, no pollution, easy to recycle use of advantages, so in cellulose dissolution, spinning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N - methyl imidazole is main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s a raw material, adopts the two-step preparation for ionic liquids [Emim] Ac; And [Emim] Ac in cellulose dissolution, spinning and so on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words:Ionic liquids; [Emim]Ac; Preparation; Cellulose; Dissolve; spinning

三羟甲基丙烷产品的用途

三羟甲基丙烷产品的用途 1 合成醇酸树脂 由于TMP分子含有三个伯羟基的特殊分子结构,因而既可代替甘油合成醇酸树脂,也可代替或者与新戊二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共用生产醇酸树脂。由TMP合成的醇酸树脂,其性能与用甘油、新戊二醇、季戊四醇等多元醇制得的醇酸树脂相比,有更好的抗水解性、抗氧化稳定性、耐碱性和热稳定性,与氨基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此外还具有色泽鲜艳、保色力强,耐温及快干的优点,特别适用于生产道路标志漆、罩光漆,也可用作汽车、电冰箱、洗衣机、自行车、航空以及航海的面漆等。 2 合成高级润滑油 TMP的酯类可用于合成高级润滑油。以TMP为原料合成的润滑油具有熔点低、粘度高、燃点高、抗氧化性能强等优点,广泛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润滑,使用温度可以达到200℃以上,还可用于汽车发动机、空气压缩机以及电冰箱的润滑等,其性能优于以新戊二醇等为原料合成的润滑油。此外,以TMP为主要原料制得的合成油还可用于轴承钢的加工。 3 生产聚酯、聚氨酯泡沫及弹性体 由TMP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3-丁二醇生产的氨基甲酸酯,具有硬度高、弹性好,耐磨和抗老化等优点,以它为原料合成的高回弹、高负载模型制品,可用于制作飞机、汽车、火车等的座垫和靠背;以它为原料制作的整皮模型制品,可用于制作汽车的方向盘、仪表、扶手等;以它为原料制作的整皮微孔制品,可用做鞋底、汽车前后保险杠;由TMP 与环氧乙烷或者环氧丙烷反应生成的带有游离羟基的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软性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主要原料;TMP和甘油马来酸合成的聚酯,具有耐气侯性、抗辐射性、柔软性及降低聚酯自染性等特点,广泛用作建筑材料及皮革业的代用品。 4 制备增塑剂 在非酸性催化剂存在下,TMP与一元芳香酸、C5-C9脂肪酸反应生成的复合酯,是一种良好的增塑剂,加入该酯的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高温、耐水解以及耐酸碱性能,且与聚氯乙烯(PVC)有良好的亲和性,含此增塑剂的PVC塑料在有水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TMP可替代异癸醇用于生产重要的高级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用于电缆线等特殊涂料中。 5 制备乳化剂 TMP与一元脂肪酸部分酯化再与环氧乙烷反应生成的半固体化合物,对油/水乳浊液有良好的乳化作用,可用作医药和化妆品的乳化剂。TMP和环氧丙烷加成制得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乳化性和润湿性。TMP与含有两个双键的高分子量的二元脂肪酸制成的醇酸树脂是水/油型乳化剂,广泛应用于纺织和印染工业。 6 制备液体燃料添加剂 TMP与油酸酯化后再与多聚甲醛反应可制得液体燃料添加剂。添加0.5-1%该物质后的液体燃料,不用汽化装置即可净化排出的废气。 7 生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 (TMPTA) 由TMP与丙烯酸酪化反应得到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是辐射固化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多官能团丙烯酸酪活性稀释剂,具有双键含量高、固化快、耐磨、耐溶剂等性能,主要用于紫外线固化涂料及油墨的反应型稀释剂。在紫外线照射前起稀释作用,而照射后,其本身也起反应,从而形成固化膜的一部分。TMPTA还可用于制取不饱和聚酯玻璃钢、增强塑料、特种醇酸树脂、粘合剂、合成油、松香酯炸药、合成纤维助剂以及用于化学膜片的加工等。 8 生产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

合成醋酸新工艺进展

合成醋酸新工艺进展 李好管 (华泰工程公司,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 分析了醋酸的生产概况;综述了醋酸工艺的进展;介绍了具有工业化前景或学术价值的醋 酸合成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情况;对我国醋酸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关键词] 醋酸;生产;技术发展;新工艺开发;建议 [中图分类号] TQ225. 12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 - 7906 (2001) 02 - 0010 - 04 1 引言 醋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可衍生 出几百种下游产品,如醋酸乙烯、醋酸纤维、醋酐、对 苯二甲酸、氯乙酸、聚乙烯醇、醋酸酯及金属醋酸盐 等。由于醋酸广泛用于基本有机合成、医药、农药、 印染、轻纺、食品、造漆、粘合剂等诸多工业部门,因 此,醋酸工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息息相关。 醋酸生产与消费日益引起各国普遍重视,生产技术 不断得到改进,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方兴未艾。 目前,世界上甲醇低压羰基化合成法、乙醛氧化 法生产醋酸的装置能力分别占总生产能力的60 %、 25 % ,丁烷液相氧化法和乙烯直接氧化法占15 %。 世界上最大的五家醋酸生产商分别为Celanese

公司、BP 公司、Daicel 公司、Acetex 公司及Milleni2 um 公司,其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占全世界生产能力的 80 %左右,且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1998 年全球醋酸生产能力达7588 kt ,其分布 为北美39. 2 % , 西欧21. 0 % , 亚洲30. 1 % , 东欧613 % ,南美及其它3. 3 %。预计2002 年将扩大至 8900 kt , 新增装置能力主要集中在BP 公司、Celanese 公司及东南亚地区。据英国Tecnon 预测, 醋酸新装置的建设将使全球醋酸装置开工率从 1998 年的78. 2 %和1999 年的77. 8 %下降到2000 年的72. 5 %以下[1 ] 。 目前国内已有90 多套醋酸生产装置,实际生产 能力1150 kt/ a 左右。其中,乙烯- 乙醛- 醋酸法装 置4 套,总能力445 kt/ a ;甲醇低压羰基化法装置3 套,能力350 kt/ a ;此外还有多套乙醇- 乙醛- 醋酸 法装置及2 套处于半停产状态的乙炔法装置。1998 年醋酸产量649 kt [2 ,3 ] 。 2 合成醋酸生产技术的发展 醋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甲醇羰基氧化法(分为 高压法、低压法) 、醋酸醋酐联产法、乙醛氧化法(有 乙炔、乙醇、乙烯三种原料路线) 、乙烯直接氧化法、正丁烷或轻油氧化法。本文重点介绍甲醇羰基氧化

三羟甲基丙烷MSDS

标 识 中文名: 三羟甲基丙烷 英文名:2-Ethyl-2-(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 分子式: C6H14O3 分子量: 134.17 C A S 号: 77-99-6 ? RTECS 号 : TY6470000 ? U N 编号: 3265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性状:结晶片 主要用途:用于复合固体推进剂装药包覆层和绝热层的制造,亦可用于树脂改性剂和交联剂。 凝固点(℃):56-58 相对密度(水=1):1.176 沸点(℃):159-161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4.8 饱和蒸汽压(kpa ):0.133(20℃)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丙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 部分溶于丙酮、甲乙酮、环己酮和乙酸乙酯, 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 难溶于脂肪烃和芳香烃, 具有吸湿性, 其吸湿性约为甘油的50 %。 临界温度(℃):无相关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相关资料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建规火险等级:无相关资料 闪点(℃): 172 爆炸下限%(v/v ):无相关资料 自燃温度(℃): 无相关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相关资料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 避免接触条件:静电放电、热、潮湿等。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氧化物、强酸、强碱 灭火方法:遇到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在上风向灭火。防止与热分解产物接触。 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包 装 与 存 储 危险性类别:8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无危害标志 包装类别: II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 。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醋酸的制备

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2,结构 分子结构: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CH3I + H2O(2) CH3I + CO →CH3CO I(3)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反应生成乙酸酐。因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早在1925年,英国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经开发出第一个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试点装置。然而,由于缺少能耐高压(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蚀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直到196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用钴作催化剂,开发出第一个适合工业生产的办法。到了1968年,以铑为基础的催化剂的(cis?[Rh(CO)2I2])被发现,使得反映所需压力减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几乎没有副产物。197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个使用此催化剂的设备,此后,铑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渐成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后期,英国石油成功的将Cativa催化法商业化,此法是基于钌,使用([Ir(CO)2I2]),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绿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挤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C2H5OH + O2=CH3COOH + H2O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CAS 3290-92-4 分子量:338 性状: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乙醇等,溶于芳烃有机溶剂。熔点:-25°C;沸点:>200°C 1mm;密度:1.06 g/mL at 25 °C(lit.);蒸气压:<0.01 mm Hg ( 20 °C);折射率:n20/D 1.472(lit.)。 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及淡黄色透明液体 色泽(Pt-Co)<50 酸值mgKOH/g <0.2 水份% <0.2 含量% >95 折光率nD25 1.468~1.478 粘度25℃cps 35~50 比重d425 1.060~1.070 用途 A.特种橡胶的助硫化活性剂 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氯橡胶、硅橡胶、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弹性体(CPE)等特种橡胶,硫化都很困难,一般采用有机过氧化物(如DCP、BPO)进行硫化,若采用单一的有机过氧化物硫化,硫化时间过长,硫化不充分,难以保证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因此,必须添加TMPTMA作为助硫化剂,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机氟橡胶等,在用DCP进行硫化时,若添加剂1~4%TMPTMA 作为助硫化剂,不仅可大大缩短硫化时间,提高硫化度,减少DCP用量,而且还显著地提高制品的机械强度、耐磨性、耐溶剂和抗腐蚀性能等。在含氟橡胶的硫化过程中,TMPTMA分子中的双键不仅参与硫化交联化反应,而且还可以作卤化氢(HF、HCL等)的受体,吸收加工过程中释放出的卤化氢,从而不仅提高了制品质量,而且大大减少了硫化胶料的腐蚀性。含TMPTMA的胶料,混炼时有増塑效果,硫化后有増硬效果。 EVA、CPE弹性体交联参考配方如下: 原料组份配比(重量份) EVA(含VA10%)100 白碳黑30 DOP 5 碳黑10 硬脂酸1 DCP(含量40%)4-6 TMPTMA 5 EVA交联条件:30-50%混炼10分钟,150-160℃交联25-30分钟 CPE弹性体交联参考配方如下: 原料组份配比(重量份) CPE(含氯35%)100

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_李惠

作者简介:李 惠(1984-),女,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有机合成方面的研究。(E-mail :lihui 1213@yahoo .cn ) 联系人:毛春晖(1966-),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及其中间体合成工艺研究。(E-mail :chmaocn@https://www.doczj.com/doc/b69512774.html, ) 收稿日期:2009-12-17 !!!!!!!!!!! !! !!!!!!!!!!! !! 农药及中间体 2,4,6-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研究 李惠1,2,徐西之3,赵东江2,杨彬2,毛春晖2* (1.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1;2.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7; 3.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新沂221400)摘 要:以均三甲苯为原料,经氯甲基化、氰化和碱性水解反应,中间体不纯化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总收率达到78%,含量99%以上。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结构表征。关键词:2,4,6-三甲基苯乙酸;氯甲基化;氰化;碱性水解;合成中图分类号:S482.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212(2010)01-0015-03 Synthesis of Mesitylacetic Acid LI Hui 1,2,XIU Xi-zhi 3,ZHAO Dong-jiang 2,YANG Bing 2,MA0Chun-hui 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eh center for Agrochemicals ,Hun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angsha 410007,China ;3.Jiangsu Lanfeng Bio-chem Company ,Xinyi 221400,China ) Abstract :Mesitylacetic acid was obtianed from mesitylene via chloromethylation ,cyanidation and basic hydrolysis .The yield and purity of the product was 78%and 99%,respectively.In additions ,the by-products were separated and characterized. Key words :mesitylacetic acid ;chloromethylation ;cyanidation ;basic hydrolysis ;synthesis 1 前言2,4,6-三甲基苯乙酸是新型杀虫、杀螨剂螺 螨甲酯的关键中间体。螺螨甲酯系拜耳公司开发的具有环状酮-烯结构的氧代丁内酯(季酮酸酯)类化合物, 结构如下所示。 它有着与现有杀螨剂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通 过抑制螨害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螨害。它具有广谱性,卵幼兼杀,持效期长、毒性低、安全性好、无交互抗性。目前螺甲螨酯正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于害虫、害螨的防治[1-4]。生产螺螨甲酯所需中间体2,4,6-三甲基 苯乙酸在国内尚无生产工艺,所以探索一条经济合理的合成工艺路线对将来螺螨甲酯在国内工业化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报道2,4,6-三甲基苯乙酸的合成路线主要有3条:1)1,3-二氯丙烯法[5],以均三甲苯和 1,3-二氯丙烯为原料,先经付-克反应将1-氯烯丙 基引入苯环,再经臭氧化得醛,最后经过氧化得目标产物。其所用的甲醇溶剂量过大,反应温度在- 30℃以下,工业上很难实现,且反应中产生的臭氧 化物容易发生爆炸,不适宜于工业化生产;2)甲磺酸酯法[6],以均三甲苯和正丁氧羰基甲基甲磺酸酯为原料,先经付-克反应将正丁氧羰基甲基引入苯环,再经浓盐酸水解得到目标化合物。此路线催化剂和“三废”量太大,不适合工业化;3)氰基水解 第40卷第1期2010年2月 精细化工中间体 FINE CHEMICAL INTERMEDIATES Vol.40No.1FEBRUARY 2010

三羟甲基丙烷TMP

名称三羟甲基丙烷;三甲醇基丙烷;TMP;Trimethylolpropane 资料 三羟甲基丙烷又称三甲醇基丙烷,简称TMP,学名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分子量134.17。白色片状结晶,有吸湿性。相对密度1.0889,熔点58.8℃,沸点295℃,闪点(开口)180 ℃,燃点l 93℃,吸潮率(RH70%-80%)0.23%。易溶于水、低碳醇、甘油、N,N-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醋酸乙酯。微溶于乙醚、氯仿、四氯化碳。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和卤代烃。可燃,微毒。由甲醛、丁醛在碱性介质中缩合而成。 用于醇酸树脂涂料的生产,目前主要用于聚氨酯树脂的生产,另外还用于合成多官能团的丙烯酸酯。 中文名称:三羟甲基丙烷 英文名称:2-Ethyl-2-(hydroxymethyl)-1,3-propanediol 中文别名:2,2-二羟甲基丁醇;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 CAS RN.:77-99-6 分子式:C6H14O3 物化性质: 性状白色片状结晶。 熔点58.8℃ 沸点295℃ 相对密度 1.0889 闪点180℃ 溶解性易溶于水、低碳醇、甘油、N,N-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乙酸乙酯,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但不溶于脂族烃、芳香烃和氯代烃类。 用途: 用作合成树脂的原料,也用于合成航空润滑油、增塑剂等 三羟甲基丙烷的物理化学性质 外观与性状: 固体。 相对密度: 无资料 相对蒸气密度: 无资料 熔点: 56-58 沸点: 150(0.03-0.05kPa) 浓度: 纯品 饱和蒸气压: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溶于醇,不溶于苯、四氯化碳。 燃烧热(kJ/mol):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三羟甲基丙烷的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缓冲剂。 三羟甲基丙烷的操作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 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三羟甲基丙烷的运输性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爆炸品;有毒品 包装类别: O52 三羟甲基丙烷 三羟甲基丙烷(简称TMP;Trimethylolpropane )化学名称为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又名三甲醇丙烷、2,2-二羟甲基丁醇,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有吸湿性。相对密度1.0889,熔点58.8℃,沸点295℃,闪点(开口)180 ℃,燃点l 93℃,吸潮率(RH70%-80%)0.23%。易溶于水、乙醇、丙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部

乙酸(醋酸)的制备方法

乙酸又名醋酸,他的制备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细菌发酵两种方法。现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细菌发酵,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产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很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食物中的醋必须是由生物制备的。75%的工业用乙酸是通过甲醇的羰基化制备,具体方法见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个世界生产的纯乙酸每年大概有500万吨,其中一半是由美国生产的。欧洲现在的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吨,但是在不断减少。日本每年也要生产70万吨纯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为650万吨,除了上面的500万吨,剩下的150万吨都是回收利用的。 发酵法 有氧发酵 在人类历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杆菌属细菌制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有这些细菌达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变为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氧气使得此过程加快。 现在商业化生产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国。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他的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改进后的空气供应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现在的大部分醋是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 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无氧发酵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CH3COOH + 2 H2O 2 CO + 2 H2 →CH3COOH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CH3I + H2O(2) CH3I + CO →CH3COI(3) CH3COI + H2O →CH3COOH + HI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有限公司

三甲基乙酸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市场分析预测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五章项目选址方案 第六章项目工程设计研究 第七章工艺概述 第八章环境保护概况 第九章职业保护 第十章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一章项目节能评估 第十二章项目进度计划 第十三章项目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四章项目经营收益分析 第十五章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综合评估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有限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 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 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公司通过了GB/ISO9001-2008质量体系、GB/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 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 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987.99万元,同比增长 22.23%(3271.52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三甲基乙酸氯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6727.2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2.99%。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229.4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9.93万元,增长率13.40%;实现净利润3172.0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08.50万元,增长率14.78%。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二、项目概况

三羟甲基丙烷TMP-MSDS资料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羟甲基丙烷TMP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1,1,1-三羟甲基丙烷 化学品英文名:1,1,1-trihydroxymethylpropane 化学品中文名2:/ 化学品英文名2:trimethylolpropan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1,1,1-三羟甲基丙烷77-9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侵入途径:无资料 健康危害:未见中毒病例报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3):未制定标准 TWA(mg/m3):未制定标准 STEL(mg/m3):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固体 分子式:C6H14O3分子量:134.17 pH值:熔点(℃):56-58 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沸点(℃):150(0.03-0.05kPa)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172引燃温度(℃):无资料

三羟甲基丙烷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

三羟甲基丙烷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 崔小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研究院) 三羟甲基丙烷(简称MTP)化学名称为2—乙基—2—羟甲基—l,3—丙二醇,又名三甲醇丙烷、2,2—二羟甲基丁醇,外观为白色结晶或粉末,分子式C6H14O3,分子量134.18,沸点295℃,熔点56—59℃,燃点193℃,相对密度 1.3417g/cm3(70/4℃)、1.0889(20/4℃),凝固点50.8℃,闪点180℃(开杯),熔融热183.4KJ/mol,燃烧热3615KJ/mol,易溶于水、乙醇、丙醇、甘油和二甲基甲酰胺,部分溶于丙酮、甲乙酮、环己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四氯化碳、乙醚和氯仿,难溶于脂肪烃和芳香烃,具有吸湿性,其吸湿性约为甘油的50%。 1 生产方法 工业上,TMP是以正丁醛和甲醛为原料,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缩合反应制得的。其生产工艺有两种,一种是交叉卡尼扎罗缩合法,另一种是醛加氢还原法。 1.1交叉卡尼扎罗缩台法 交叉卡尼扎罗缩合法又称甲酸钠法。正丁醛与甲醛水溶液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2,2—二羟甲基丁醛,2,2—二羟甲基丁醛再与过量的甲醛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交叉卡尼扎罗缩

合反应生成TMP,甲醛被氧化生成甲酸,甲酸与氢氧化钠中和生成甲酸钠,反应混合物再经脱盐、精制得合格产品。 该法所用的催化剂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和有机叔胺(如三甲胺、三乙胺等)等。因为微量甲酸盐的存在,易导致TMP 在蒸馏精制时发生分解,合TMP的收率和质量降低,所以脱除甲酸盐是制备高纯度TMP的关键所在。目前脱盐的方法主要有萃取法和水蒸汽蒸馏法。交叉卡尼扎罗缩合法是生产TMP的传统方法,该法工艺成熟,容易掌握,不需要高温、高压和特殊催化剂,但副产物较多,产品收率仅为60—70%。另外,后处理较繁琐,副产大量利用价值低的甲酸钠,产品精制困难,生产成本高,比较适用于中小规模工业生产。目前我国和日本的TMP生产厂家主要采用此法进行生产。 1.2醛加氢还原法 醛加氢还原法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8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正丁醛与甲醛在三烷基胺(如三乙胺)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羟醛缩合产物2,2—二羟甲基丁醛,然后在催化剂存在下,对2,2—二羟甲基丁醛进行水系加氢生产TMP。 在羟醛缩合时,采用三乙基胺作催化剂,能控制反应的选择性,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减少甲酸盐的生成,水相加氢催化剂主要是采用载镍或氧化镍,以氧化铜或铜—铬为助催化剂。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含能材料2018年第26卷第8期(659-663)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 丁可伟1,2,李陶琦1,肖啸1,卜建华1,仝敏超1,葛忠学1,2 (1.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5;2.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以三(三甲基硅基)肼锂和对甲苯磺酰叠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高活性的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BSD ),进一步利用 其二聚反应,合成了1,1,4,4-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TST ),总收率约5.0%,通过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BSD 和TST 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了BSD 二聚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发现其先异构化为1,1-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中间体,然后两个中间体相互作用形成TST ,两个过程分别需要高达103.0kJ ·mol -1和114.3kJ ·mol -1的活化能,该理论结果与高温条件有利于BSD 转化为TST 的实验现象一致。 关键词: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BSD );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TST );合成;量子化学计算;反应机理中图分类号:TJ55;O62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1943/CJEM2017384 1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碳化学中关于碳骨架的构建,包 括碳链增长、减短、异构、成环、开环等已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而氮化学,自1772年分离出N 2和1890年发现N -3 以来,进展缓慢。近年来,大量的理论研究表明全氮化合物可能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材料[1-4],氮化学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不仅合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N + 5[5-6]和N -5[7-10]全氮离子,而且支撑该领域发展的氮氮键成键反应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对氮链延长反应的研究。 氨基的氧化偶联是制备偶氮的常用方法,N —NH 2 的偶联反应可以用来构建四氮烯结构,是延长氮链的常用手段。1985年,Neunhoeffer 等 [11-12] 将1-氨基吡 唑用NiO 2及AcOH 处理,得到偶联产物1,1′-偶氮吡唑,该化合物具有碳取代的N6链结构。2007年,Yu-Chuan Li 等 [13] 用二氯异氰尿酸钠(SDCI )和乙酸, 合成了1,1′-偶氮-1,2,3-三唑,成功构建了碳取代的 N8链结构。2011年,Thomas M 等[14]用类似方法合成了含有N10链的偶氮四唑化合物1,1′-偶氮-四唑。 重氮盐正离子可以和芳胺上的氮原子发生偶联反应,生成重氮-氨基结构,也是延长氮链的一种方法。Bubnov P F [15-16]报道5-氨基四唑形成的重氮盐能继续和5-氨基四唑反应,生成5,5′-重氮胺四唑。杨红伟等[17]将1,5-二氨基四唑用盐酸和亚硝酸钠处理,构建了碳取代的N11链结构。 氮烯是一类具有—N =N —、—N =N —N 或—N =N —N =N —结构的分子,和烯烃在碳骨架构建中的广泛应用相比,目前氮烯在氮骨架合成中的研究很少。N.Wiberg 等[18]曾报道通过热解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能合成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由于硅基极易通过N —Si 键的酸解而脱去,因此,该类反应在氮骨架构建中有潜在的应用,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为此,本研究通过15N 同位素标记实验分析了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的形成历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的热解反应,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1,2-二(三甲基硅基)二氮烯在高温下生成1,1,4,4-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反应机理,为氮烯的该类反应提供借鉴。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叠氮化钠、无水硫酸钠、无水氯化钙、金属 文章编号:1006-9941(2018)08-0659-05 收稿日期:2017-12-13;修回日期:2018-02-13网络出版日期:2018-05-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1502148) 作者简介:丁可伟(1984-),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多氮含能材料合成研究。e-mail :dkw204@https://www.doczj.com/doc/b69512774.html, 通信联系人:葛忠学(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含能材料合成研究。e-mail :gzx204@https://www.doczj.com/doc/b69512774.html, 引用本文:丁可伟,李陶琦,肖硝,等.四(三甲基硅基)四氮烯的合成及机理[J ].含能材料,2018,26(8):659-663. DING Ke-wei ,LI Tao-qi ,XIAO Xiao ,et al.Synthesis and Reaction Mechanism of Tetrakis (trimethylsilyl )tetrazene [J ].Chinese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Hanneng Cailiao ),2018,26(8):659-663. 659 万方数据

三羟甲基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1,1,1-三羟甲基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1,1-三羟甲基丙烷 化学品中文名称2: 化学品英文名称:1,1,1-trihydroxymethylpropane 英文名称:trimethylolprop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1670 CAS No.:77-99-6 分子式:C18H26O6 分子量:134.1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1,1-三羟甲基丙烷77-99-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未见中毒病例报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