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3.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4.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5.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6.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7.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8.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10.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特 C.埃里克森 D.华生

11.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

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1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感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4.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A.初中一年级 B.初中二年级 C.初中三年级 D.高中一、二年级15.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

A.比奈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奈量表 C.比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16.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主动性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17.()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18.某学生的智商为100表示()。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19.把人的认知风格分为场独立和场依存的心理学家时()。

A.威特金 B.斯金纳 C.卡根 D.弗洛伊德

20.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一般在()。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21.()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22.智商是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A.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23.当人们对客观事物作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幅合型

23.按照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不属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能力是()。

A.记忆能力 B.语言能力 C.思维能力 D.行走能力2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

A.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B.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社会环境C.父母性格、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D.家庭教养模式、校风校纪、同辈群体2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26.狼孩现象主要是由()因素造成的。

A.先天 B.后天 C.遗传 D.狼奶

27.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冲动性 D.沉思型

28.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一般达到了()。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9.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30.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______。

2.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最主要的成就是出现了______.

3.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______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4.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______观念。

5.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_____。

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_____差异。

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的过程。

8.埃里克森提出了_____,指个体须知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9.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

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_____.

11.美国__ ___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渐进的个别学习。

12.______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3.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______阶段。

14.______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5.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______三种教养模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四、论述题。

1.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

2.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请分析这种现象并谈谈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进行教育。

3.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4.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BBA 6—10 CBCBC 11—15 CBDBA

16—20 CBAAB 21—25 BBDAD 26—30 BDCCA

二、填空题

1.心理变化 2.客体永恒性 3.假设—演绎 4.守恒 5.准确率

6.类型 7.心理自我 8.自我同一性 9.自我体验 10.认知能力差异

11斯金纳 12.学习准备 13.具体运算 14.关键期 15.民主型

三、简答题

1.(1)关于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2)关于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问,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一1 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3.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教学促进儿童一定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四、论述题

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现有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启示: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者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

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首先,强调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活动;其次,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做到独立发现,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维果斯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的指导性。此外,维果斯基的思想也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的因素。

2.认知方式一般是根据两极来描述的,有些学生倾向于采取发散式思维方.式,有些学生则倾向于使用聚合式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教师据此并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采取与学生任务相吻合的认知方式。目前较多的是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冲动性与反思型认知方式、整体性与系列性认知方式。

(1)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更擅长学习数学有自然科学。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因而场依存性的学习则在诱因来自外部时学得更好;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在数学成绩上。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学生对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性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易于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2)沉思型与冲动型。反思型的学生表现出更成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更多地提出不同假设。而且沉思型学生能够较好的约束自己的动作行为,忍受延迟性满足,比起冲动型学生,更能抗拒诱惑。

(3)整体性和系列性。教学要想取得成效,提取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必须与学生习惯采取的策略相匹配。这就是要求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机会。

3.(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内容。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个性发展持续一生,并将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①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②儿童期(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儿童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自己的能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个性;

③学龄初期(4~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

④学龄期(6~1 1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并期望他完成的社会任务;

⑤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⑥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⑦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⑧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与绝望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问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

(2)对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评价在艾里克森关于个体发展的这八个阶段中,前五个阶段是与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相对应的,后三个阶段则是他个人的创造。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着重强调个体在身心发展上不仅具有纵向性,还具有发展方向上的多维性。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举措,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在这当中,教师要始终给学生有关其自身状况的真实的反馈信息,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合理的适当的自我同一性。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特征如下: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思维也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模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直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本阶段的儿室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2014-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关键期的存在说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儿童一般伦理原则开始形成,但自控差,常出现前后自我矛盾,这时期是()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3、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 A、信任感 B、自主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经验型的抽象思维 D、理论型的抽象思维 5、根据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少年期学生年龄在() A、6、7岁一11、12岁 B、8、9岁一12、13岁 C、11、12—14、15岁 D、14、15—18岁 6、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 A、定势 B、最近发展区 C、学习迁移 D、学习准备 7、在个体早期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较短暂的时期,称为() A、成熟期 B、关键期 C、学习期 D、高原期 8、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 B、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C、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D、需要在下一阶段发展掌握的水平 9、“发展危机”的提出者是() A、皮亚杰 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 D、布鲁纳 10、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1、下面不属于认知方式差异的是() A、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内倾型与外倾型 D、辐合型与发散型 12、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称为()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2、埃里克森认为6~11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3、同一性是在青春期才出现的。() 4、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5、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间所发生的心理变化。() 6、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IQ分数的构成完全相同。() 7、人格发展阶段论认为,12~18岁的青少年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具有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同的认知质量。 9、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后面。() 10、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它影响学习的速度、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1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2、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13、个体早期才是智力培养的关键期,青少年时再来培养已为时太迟。() 14、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

属于() 15、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当,但女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男性大。() 二、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学校不开设化学、物理课程,这是受() 单项选择题 A、学生认知发展制约 B、师资力量制约 C、仪器设备制约 D、课程复杂性制约 2、根据维果斯基对人的心理机能的划分,以下哪些机能属心理的低级机能() 单项选择题 A、思维 B、逻辑记忆 C、形象思维 D、有意注意 3、自我意识最原始形态是() 单项选择题 A、心理自我 B、理想自我 C、社会自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中小学适用) 2009、11整理 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l、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生命的哪一阶段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D 】P13 A.幼儿园毕业 B.小学毕业 C.青春期 D.死亡 2、人的思维发展是沿着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思维,表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 B 】P14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可逆性 3、1-3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说明心理发展有它的【 D 】 P14 A.连续性 B.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4、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起迄时间、到达成熟的时间有不同的进程指的是【 C】P14 A.发展的阶段性 B.定向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 C 】P14 A.5个 B.6个 C.8个 D.10个 6、哪一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C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I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的时期是【 C 】 P14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关键期”概念是和动物的哪一种行为现象有关……………………………【 A 】P16 A.印刻现象 B.学习现象 C.本能 D.无条什反射 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一种水平【 C 】P19 A.儿童思维现有的发展水平 B.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C.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 D.最高发展水平 10、“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D 】 A.现有的发展水平 B.即将达到的水平 C.最高的发展水平 D.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的水平之间的距离 11、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最高表现是【 B 】P16 A.想象 B.逻辑思维 c.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12、儿童不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正如他自己看到的一样,叫【 A 】P17 A.自我中心 B.去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3、儿童逐渐学会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意识到别人持有与他不同的观念,叫做【 A 】P17 A.去自我中心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性 D.多维思维 1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能够掌握“守恒”概念其认知发展水平处于 【 C 】P17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 岁至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 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 思考与练习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研究幼儿心理的形成规律 (二)研究如何应用规律 2.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人所具有的世界观是多种多样的,世界观不同,其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会千差万别。幼儿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如遗传、环境、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稳定性与可变性,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等。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而且为正确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 (二)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 积极学习和利用各种有关幼儿心理形成的发展规律,可以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方法,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各种正确的教育措施与手段来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和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能,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幼教工作者。幼教工作者要保持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意识与精神,紧跟幼教研究的步伐,积极吸纳幼教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并及时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有助于幼教工作者胜任自己的工作,助于幼教工作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专家型和研究型幼儿老师。 2.如何理解幼儿教育系统中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请在学完全书之后,对该问题进行再次的分析,以对比你的看法是否有所变化。 (一)教师的“教”,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是按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内容直接传递给幼儿,或是通过幼儿园中的玩具、榜样、幼儿关心的事件间接达到教育目的。 (二)幼儿的“学”,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能否接受知识,接受到什么程度,主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考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 )。 A.自我中心性B.客体永久性C.守恒性D.可验证性 2.( )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高中C.大学D.成年 3.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 4.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5.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 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华生 6.自我意识的成分不包括( )。 7.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 8.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9.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10.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 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 A.放纵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 11.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儿童与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为三种教养模式,以下哪个不是以上的教养模式( )。 12.A.专制型B.开放型C.民主型D.放纵型 13.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 A.可能性B观察性C.目的性D.可控制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__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_____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3、______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4、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5、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______和______的分化。 6、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______,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7、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______形式进行的。 8、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______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______的可逆思维。 9、______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______的形象。 10、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_____和性格的_____ 。 11、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____、_____、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_____与_____ 。 12、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_____和_____。 13、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人格 2、关键期 3、学习准备 4、认知方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生心理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2、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3、比较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种认知方式。 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 青年初级的年龄在 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从“实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主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B A.培养自立性 B.培养主动性 C.培养勤奋感 D.培养自我同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 A A.可能性 B.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控制性 8. 最经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9. 有能力,独立性强,自律,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表现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方式下成长进步的。

B.专制型 C.自由型 D.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发展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B A.增强 B.变化 C.成熟 D.死亡 13.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是语行为的 A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16. 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讨论之一是 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年龄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A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学生心里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差异性。 2、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5、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

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一)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三)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形成的。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二、填空题 l.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机械-接收学习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B.班杜拉C.桑代克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B.认知结构C.信息加工D.有意义言语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苛勒C.斯金纳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C.认知-结构学习论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15、过马路时听到汽车喇叭声后迅速躲避,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回避条件作用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测试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测试 基础必背题▲ 1.教育的本质是---------------------------------------------------- 2.幼儿教育即---------------------------,包括-------------------与------------------------ 3.幼儿教育最典型的形式是--------------------------------- 4.幼儿可以自然自发的进行学习。() 5.-------------------------------------------------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 6.幼儿教育心理学: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 8.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探讨幼儿教育系统中的------------------------------------------- 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和---------------------------- 10.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 ----------------------------- 1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 -----------------------------,---------------------------------,------------------------------------- 1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 13.观察法: 14.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在对自己孩子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 基本特点。 15.教师常用的观察方式有-----------------------,------------------------,---------------------------, ---------------------。 16.()是指选取一件简短的个别事件进行完整的记录。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7. 轶事记录受时间限制,不必做连贯系统的记录。() 18. 作品分析法: 延伸拓展题 1.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企业培训 2.狭义的教育指()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教育D企业培训 3.如何理解教育的实质? 4.人才是指能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 5.教育是传递各种经验的主渠道。() 6.幼儿园教育: 7.幼儿园中,教师及其活动与幼儿及其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典型、最普遍的形式。() 8.教师应该尊重和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9.()是指导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武器。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10.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把他们训练为任何一种人。”这种教育万能的观点 是科学合理的世界观。() 11.观察法的类型包括() A长期观察B定期观察C短期观察D全面观察E重点观察F片面观察G直接观察H间接观察I参与观察J非参与观察 12.幼儿教育心理学立足于创新,创新是衡量和评价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标准之一。() 13.观察法的作用有() A了解幼儿B评价幼儿C确定教学计划D尊重幼儿 14.观察的程序有() A对观察结果的记录B对观察结果的描述C对观察结果的解释D对观察结果的分析 15.有效观察的条件() A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B做好观察记录C消除观察误差 16.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了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 17.()是比较简便易行,为教师普遍采用的观察方式。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8.()是指对要考察的特定的行为、事件进行观察记录,即等待所选定的行为出现时才做记 录,不受时间的限制。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19.()即事先设计好的简便易行的记录表单,观察者观察到相应的行为时,就在相应的栏目 中做记号。 A轶事记录B时间取样C事件取样D核查表 20.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 21.作品分析中不需要幼儿参与。() 22.作品分析法的作用有() A了解幼儿B制定改善或干预方案C提高幼儿身心发展水平D矫正幼儿身心疾患 23.()原则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来揭示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A客观性B发展性C实践性D教育性E综合创造性 24.----------------是儿童感知世界的最早信息来源,是幼儿教育的开端,对幼儿的影响最持久,最广泛。 25.()是指依据观察的目的,对幼儿在一定时间内的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进行观察与记录。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个体的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及人生全程发展 1.心理发展的感念: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人生全程发展 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 人生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二)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 定向性与顺序性; 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学龄初期) 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四年级(10-11岁)儿童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学龄中期) 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也被成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这一时期,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补充: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过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 3.青年初期(学龄晚期) 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对未来充满理想。 (四)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五)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1)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2)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要遵循学习的准备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应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的具体程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校也适应学生的具体实际水平,不应只强调学生要适应学校。 (3)抓住关键期(劳伦兹):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5-3.5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教育可以加速或延缓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能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精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实战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反映活动从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 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 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 D.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 2.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 A.抑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胆汁质 3.少年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4.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木可逆性 D.以命题形式进行 5.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这些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 6.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连续性和阶段性 7.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 A.自我控制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认识 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9.青年初期是指年龄在()阶段的儿童。 A.6~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10.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1.皮亚杰认为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抽象思维 B.概括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2.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4~5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性 D.勤奋感 1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A.是稳定时期 B.是最佳时期 C.是较慢时期 D.已开始有所下降 14.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 D.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育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单选题 1.()是个体从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A.生理发展 B.心理发展 C.身心发展 D.心态发展 2.对同一个人而言,其不同的心理成分的发展速度、成熟水平有所不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不同的人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各不相同,这说明了心理发展的()特征。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根据我国学者的分类,童年期处于()。 A.3~6、7岁 B.6、7岁~11、12岁 C.6、7岁~14、15岁 D.11、12岁~14、15岁 5.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6.人的一生中发育最快、变化最大、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7()是童年期的主导活动。 A.游戏 B.活动 C.练习 D.学习 8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A.直觉行动思维为主 B.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C.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过渡 D.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9.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 A.小学二年级 B.小学三年级 C.小学四年级 D.小学五年级 10.人生的()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11.()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A.学习准备 B.学习需要 C.学习动机 D.学习目的 12.研究表明,()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3.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 A2~3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14.()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照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A.蒙台梭利 B.皮亚杰 C.加涅 D.桑代克 1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2~7岁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容量相等的两杯水分别倒入矮而宽的杯子和高而窄的杯子中,4、5岁的儿童要么说矮而宽的杯子的水多,要么说高而瘦的杯子的水多,这一现象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具有()。 A.单位思维 B.单向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自我中心 17.问一名4岁的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再问:“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汤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二章总结

1、描述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由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到有意识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占优势,到中年级,有意识记忆逐渐赶上超过无意识记忆而成为记忆的主 要方式。 (2)由机械记忆占优势到意义记忆占有主要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记材料时,多采用机械重复的方法,表现出比较强的机械记忆的能力,到中高年级,小学 生逐渐学会从材料的意义、逻辑关系方面识记学习材料,意义记忆逐渐占有重 要地位; (3)具体形象记忆占有主导地位,而词的抽象记忆快速发展。学生记忆具体形象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具体词的记忆,而具体词的记忆效果高于记忆抽象的词,具 体形象记忆仍占有主导地位。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试分析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作业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的规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的()健康、幼儿()心理与教师心理。 3、教育是()传递的系统,是培养、造就()的系统。 4、幼儿教育是以()为对象的教育,包括()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 二、名词解释 1、教育 2、人才 3、幼儿园教育 4、幼儿教育心理学 三、选择题 1、幼儿一般是指()的儿童。 A、3---6、7岁 B、0-----3岁 C、0-----6、7岁 D、7---10岁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形式是() A、电化教育 B、远程教育 C、家庭教育 D、幼儿园教育 四、解答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如何理解教育的实质? 3、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可以从()和()两方面体现出来。 2、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可以树立科学的(),提高幼儿教育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解答题 幼教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一、填空题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法、测量法、()法、()法等。 2、教师常用的观察法包括逸事记录、()、时间取样和()。 3、幼儿教育心理学有客观性原则、()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五种研究原则。 4、根据研究目的、内容和手段不同,有长期观察和()观察、全面观察和()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等不同类型。 5、有效观察的条件包括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观察(),消除观察()。 二、名词解释。

最新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习题答案

40.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4、15岁~25岁属于(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4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B ) A.身心变化 B.心理变化 C.心理增长 D.机体变化 42.我国心理学家将11、12岁-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作(B)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学生期 4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B)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4.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A)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5.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 B.4岁 C.4-5岁 D.2-3岁 46.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C) A.美国杜威 B.美国桑代克 C.奥地利劳伦兹 D.瑞士皮亚杰 47.少年期是指11、12岁-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A)的特点 A.半成熟、半幼稚 B.半幼稚 C.半成熟 D.一般幼稚、一般成熟 48.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线路图来,认知发展到(C)的儿童能做到这个程度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9.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的典型特点是(A) A.自我中心性 B.客体永久性 C.守恒性 D.可验证性 50.皮亚杰认为11-15岁的儿童进入到哪个阶段(D)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布鲁纳 B.维果斯基 C.桑代克 D.劳伦兹 52.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A)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5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时(C)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54.(A)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自信、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民主型 B.放纵型 C.专制型 D.权威型 55.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以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和评价是(B)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自我体验 D.自我监控 56.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C)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5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属于(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发散型 58.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强倾向于仔细思考再做出决定,且错误较少,请问他的认知方式是(D)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59.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完成(C)的教学评估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70%-80% C.80%-90% D.85%-95% 60.智力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男女的智力的总体水平是(C) A.女优于男 B.男优于女 C.大致相等 D.有种族差异 61.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 D)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