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高考地理一轮作业-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2014高考地理一轮作业-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2014高考地理一轮作业-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2014高考地理一轮作业-7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双基夯实作业7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气压带和风带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答案:B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B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B

(2013·揭阳模拟)图甲表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代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

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

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答案:C

5.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

C.③减弱D.④减弱

答案:C

6.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

答案:A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M、N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 M、P 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7~9题。

7.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 M>P 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

C.④或⑧D.③或④

解析:如果此图表示北半球,且P M>P N,则会形成由M指向N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该地位于高空,则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风向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即⑦所示方向;如果该地位于近地面,考虑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风向会偏为⑥风向。

答案:A

8.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 M

A.③或④B.②或⑧

C.③或⑦D.⑥或⑦

解析:如果此图表示高空,且P M

答案:C

9.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解析:近地面的三个力中,摩擦力与风向始终相反,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气压梯度力与风向成30°~60°的夹角。

答案:D

图1是风向标示意图,图2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Q地的风向为()

A.西南风B.东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11.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解析:由图中所给风向标可判断出图示为一低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则Q 地应吹西南风。N地位于低压槽北侧,根据气流运动方向,该低压槽处可能形成暖锋,N地位于暖锋前,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10.A11.B

(2013·合肥模拟)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M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由于市区工业、交通、人口集中,形成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与郊区存在温差的条件下,郊区气压高于市区,从而形成风由郊区流向城市的乡村风,图中M地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风。

答案:A

13.能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关系的图示是

()

解析:N 地位于市中心气温高,故等温面上凸,但近地面气温高而气压低,所以等压面下凹。

答案:A

二、综合题(共24分)

14.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12分)

(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 与B 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 与C 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2分)

(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 、B 、C 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1分)

(3)下图为沿AB 作的剖面图,完成AB 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值P A 、P B 、P A ′、P B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气温值T A 、T B 、T A ′、T B ′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3分)

(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 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2分)

( )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4分) 答案:(1)B C (2)B

(3)(提示:逆时针方向画箭头。)P A >P B >P B ′>P A ′(或P A ′

T B>T A>T B

′>T A

(或T A

(4)B

(5)如下图所示:

15.下面图1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2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3分)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2分)

(3)说出图1中左、右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3分)

(4)简述图2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第(2)题,B所在风带是赤道低气压带以北的信风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该处的风向为东北风。第(3)题,与二分日相比,甲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北,乙图的气压带位置偏南,这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第(4)题,C 海为地中海,该海沿岸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

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做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

例1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图l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⑴~⑵题。 ⑴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⑵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 解析:⑴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B。 ⑵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 答案:⑴B ⑵A 【变式训练】(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气压带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 ⑵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 A.在气压带②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B.受风带③的移动影响,1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 C.在风带①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 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②和风带③交替控制 命题意图: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解析:⑴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⑵风带为东北信风带,③风带为西风带。 答案:⑴C ⑵B

全球气压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必修一教案(16)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理解气压带、风带的“三层次”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图及判读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判读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2.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中纬度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2.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 3.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此卷 只 装 订不密封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 5.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浓雾使() A.大气逆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强C.能见度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7.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试题9月中旬,湘中地区一般进入秋季(如果连续10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 ℃,则被认为进入秋季)。读长沙9月中下旬的天气状况图,回答7~8题。 7.9月15日~23日,长沙日温差的大致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A.日温差降低,天气状况 B.日温差增大,地面状况 C.日温差增大,风力状况 D.日温差增大,天气状况 8.与往年相比,长沙在该期间天气异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强劲,晴热少雨 B.副高异常强大并控制该地 C.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加强 D.亚洲高压异常强盛 (2019湛江模拟)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下题。 9.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019潍坊检测)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题。 10.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A.①地的较大 B.②地的较大 C.两地相当 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11.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019南昌检测)读几种气候的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 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13.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 D.西欧地区 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14~15题。 14.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B.15N~20N之间 C.25S~30S之间 D.25N~30N之间 15.两地之间的地形可能是() A.平原 B.盆地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原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析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应用典型气候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例的分析掌握气候的五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从而掌握对某一区域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步骤,进而能比较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的运动规律,分析典型的 气候,对比分析,简述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季风,了解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2.利用假设和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学会抽象的空间图形分析 2.培养辨证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培养学生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2.海陆分布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和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中纬度处的 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 2.季风对大陆东岸的影响 3.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方法】 读图法,绘图法,讨论法,共同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和学生回顾热力环流、近地面大气的方向受那几种力的影响和高空大气受两种力的影响下风向和等压线平行。

新课讲授: 1、大气环流:由热力环流到风,然后引出大气环流。理解大气环流的定义和 意义。利用身边的生活情境形象解说大气环流的意义。例如:在夏天,屋内开着空调,当你打开门的时候,外面热的空气被风吹进屋内,这样你就会切肤的感觉到了屋内的温度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2、绘图(理想状态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图) 提出第一个假设地球不自传,地表均一的情况下,地球的大气环流会呈现什么样子的环流形式? 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并且提问几个学生不同的思考结果。追问为什么这样想?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和评价…… 绘出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的热力环流的方向 3、过渡:生活如果像这样的单圈环流这样简单,我们的生活就过于乏味了,而 我们的自然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讨大气的到底有什么规律。 提出第二个假设:地球自传,地表均一,地球自传,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请同学回忆前面的知识,例如:空气流动的时候,因为地球自传,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提问…… 学生回答…… 分析…… 4、以北半球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过程:先讲低纬环流圈,然后讲高纬环流圈(这些都是热力动因,学生更能容易理解接受,再讲中纬环流圈。首先说这些环流圈的时候,由此先得出气压带,然后再由气压带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得出风带的形成。 在黑板板书画图逐步详细的分析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和极地东风与盛行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这些是难点,在分析之后再重点分析,借几何绘图帮助学生理解)。 (1)低纬环流(板书)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画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画箭头⑥)。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画箭头⑦)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画箭头⑧)。这样在30°N与60°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板书) 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画箭头⑨),补充极地高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 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B.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D.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③⑤D.④⑤⑥ (2016·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据此完成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 A B C D 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 B.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 C.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 D.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2016·天津和平区质检)下图是仰光(17°N,96°E)和凯恩斯(17°S,146°E)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 B.形成原因相同 C.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 D.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6.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A.春分至春分后20天内B.夏至前20天内至夏至 C.秋分前20天内至秋分D.冬至至冬至后20天内 (2016·浙江五校二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7~8题。 7.图1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8.图1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8讲-气压带和风带(Word版,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 (2019·武汉高三起点考试)下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表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 B.Ⅰ纬度降水总体上多于Ⅲ纬度 C.Ⅱ纬度附近锋面和气旋活动频繁 D.Ⅳ纬度台风活动频繁 2.下列关于气压带与风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Ⅰ气压带与a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B.Ⅳ气压带与c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 C.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D.终年受Ⅲ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近地面风向向左偏转,可知此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图,故A项错误;Ⅰ纬度和Ⅲ纬度均盛行下沉气流,故降水量均偏少,B项错误;Ⅰ纬度为下沉气流,应处于极地高气压带,则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且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天气,故C项正确;Ⅳ纬度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无台风形成,故D 项错误。第2题,Ⅰ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a风带为极地东风带,二者交替影响的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气候一年中分为干湿两季,B项表述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项表述正确;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一般为热带沙漠气候,D项表述正确。 答案:1.C 2.A (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3~5题。

3.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 A.①③④B.①③⑤ C.①⑤⑥D.④⑤⑥ 4.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 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5.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 ) 答案:3.C 4.B 5.C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可用来表示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强指数年夏季风偏强,弱指数年反之。下面图1示意东亚1960-1999年陆表和海表温度的距平变化,图2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据此回答6~7题。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A B C D 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 B ?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 C .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 D .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2016 ?天津和平区质检) 下图是仰光(17°N , 96°E )和凯恩斯(17°S , 146°E )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 5~6 题。 咼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 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 1~2题。 35 #n 度 JO 6 3 22 r 争 d ( M , ! i ■ 尸』售—― ― ?d,三 三 — G a ^i a —耳 _, — * a _— 一 — — — 一 _ — —壬 — 一 壬 i 6 12 la 5u 艸 lAiiimM 和时飆虞1%J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B. 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 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D .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 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 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2016 ?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 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据此完成 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哥伦布 为什么在地球上会有定向风带和无风带呢?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课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复习旧课: 在黑板上给出两个近地面的甲、乙两点,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叫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热力环流简图。 归纳: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遇冷 风:同一水平面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探究:学生在黑板上完成了甲、乙两点的热力环流简图后,接着总结,如果上面说的甲地是极地,乙地是赤道,这样大范围的大气会如何运动呢?

假设的条件“地球不自转,地球表面均匀”,也就是只考虑赤道与极区间的冷热差异。把甲地改为北半球的极地,乙地改为赤道,再叫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单圈环流形成的示意”图。 4、图示讲解:在考虑到地转偏向力的情况下,会产生三圈环流。 5、提问:在气流上升和下沉的情况下会形成什么气压带? 6、比较: 同是低压,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同为高压,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有什么不同? 7、提问画图:各气压带之间的风向。 绘图: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风向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向 8补充图示:北半球的风带和气压带 9进一步探究:依照“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再结合上面所提到的“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转”,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图。系。 10探究:哥伦布航海路线与风带的关 11图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 总结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等。 12、提问:地球上气温高的纬度地带是不是总是赤道?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3对比分析地图: 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和“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示意”图分析得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直接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位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 14小结: 填写表格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A.a增大 B.b增大 C.c增大 D.d 减小 答案A B本题组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题组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第1题,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

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故②错误、④正确。第2题,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辐射,b 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d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a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c减弱,C项错误;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b增大,B项正确。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末作业 1.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赤道低气压带北邻东南信风 D.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 2.地球上的风带、气压带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信风一定是干燥的风 B.西风一定是湿润的风 C.副热带高压带地区降水不一定很少 D.西风和信风之间的地区降水一定很多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图2-2-1),完成3—4题。 图2-2-1 3.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4.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 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 D.②是西南风 5.如果图2-2-2表示的是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系统,则正确的叙述为…() 图2-2-2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常年受丙控制的地区往往形成干燥的气候 C.气压带丁和风带①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D.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与极地高压相同 6.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丁两地中,丁是陆地 B.丙、丁两地中,丙地气温高于丁地 C.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①气流温暖湿润 7.如果气球在英国伦敦施放,在正常的天气情况下刚刚施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为() A.向西北方向 B.向东北方向 C.向西南方向 D.向东南方向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2-3),完成下列问题。 图2-2-3 (1)在图中注出各风带的风向箭头,并把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填在下面: B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从大气运动与降水的关系来看,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下沉则不易形成降水,由此判断上图中降水较多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有规律移动,在气压带和风带的过渡地带,可以形成特殊的气候类型,如C和D 交替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 9.关于气压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热带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暖高压 B.副极地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C.极地高压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压 D.赤道低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暖低压 10.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图2-2-4),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2-4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11.在气压带、风带图上,由于冷暖气流相遇后形成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2.在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图中,如果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纬度的风向与现在正好相反 B.高纬度与中纬度的风带和风向不会改变 C.各气压带的气压高低与现在相反 D.三圈环流依然存在 13.节日里,人们常常用放气球的形式庆祝。如果用相同的氢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施放,上升最快的地区是 A.极地地区 B.副极地地区 C.副热带地区 D.赤道地区 1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都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飘扬 C.向西北飘扬 D.向东北飘扬 15.当亚洲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第7讲气压带和风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上海十二校联考)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2题。 1.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 ) A.①与⑤B.②与⑥ C.③与⑦D.②与⑤ 2.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 ) A.上海可能出现伏旱B.孟买此时吹东北风 C.洛杉矶出现阴雨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风向右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选项正确。第2题,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的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此时上海受副高影响,可能出现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 答案:1.B 2.A (2017·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可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中乙、丙、丁分别为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7---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总复习考点知识解析与训练 第7讲 气压带和风带 [考纲呈现 ]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考纲解读] 1.综合思维: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从 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空间分 布、随季节的移动规律,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2.区域认知:通过对比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 差异、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明确区域之间存在差异。 [思维导图]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三圈环流的名称: ①低纬环流,②中纬环流,③高纬环流。 (3)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夏 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位置如图所示:

综合思维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1)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2)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3)极地东风和信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中纬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 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压带、风带形成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高温多雨 信风带干季高温少雨 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五大气运动 【识记1】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Ⅰ太阳暖大地 过程Ⅱ大地暖大气 过程Ⅲ大气还大地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反射>散射>吸收 1、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举例: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原因:多云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散射作用:部分有选择性。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明亮; 朝霞、晚霞;交通信号灯采用“红”灯停。 3、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 举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原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原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夜晚):大气逆辐射 举例①: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原因: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高。 举例②:“十雾九晴”;原因: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易形成雾。举例③:人造烟雾能防御霜冻;原因:燃放柴草释放烟雾,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小。 举例④: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由于CO2浓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高。 [注]温室大棚利用保温原理,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结合AB,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晴天阴天

【训练1】 【高考真题】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巩固训练】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 注的热点问题。右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 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 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 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 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阻挡地面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三圈环流 (1)形成因素:_______ 和_______(动力因素或者热力因素) (2)请用图示意三圈环流,并注出七压六风的名称,并画出风向。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原因: ②规律: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特点: (1)南半球基本上呈_____状分布,因为南半球______面积占优势。 (2)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_____状分布,因为北半球______面积大,海陆分布____。 2.表现

三、季风环流 (1)季风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季风的形成。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一、单项选择 1.形成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A.台风的影响 B.反气旋的影响 C.海陆热力差异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关于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节移动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造成的 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C.就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 D.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必然导致风向季节变化 3.关于地球上各气压带、风带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气压带均盛行上升气流 B.高气压带均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 C.信风带气流沿途不断增温有利于成云致雨 D.中纬西风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容易成云致雨

二、综合题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 ,B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被切断的气压带是。(3)受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风,D点盛行风,我国的天气以为主要特征。 (4) D地7月盛行风,其形成原因是,由此可见,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外,还有 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月。图中A处是 (高、低)气压,名称 是。 (2)图中B处盛行季风,C处盛行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是。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是原因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理论上是三圈环流,其特点就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形式。 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一致的,并且没有地球自转运动,即空气的运动既无摩擦力,又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赤道上空某一高度的气压高于极地上空某一相似高度的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赤道高空的空气极地上空流去,赤道上空气柱质量减小,使赤道地面气压降低而形成低气压区,称为赤道低压;极地上空有空气流入,地面气压升高而形成高气压区,称为极地高压。于是在低层就产生了自极地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充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质量,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与极地之间一个闭合的大气环流,这种经圈环流称为单圈环流。 事实上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使地表面是均匀的,但由于空气流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环流变得复杂起来。 三圈环流 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自高空流向高纬,起初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小,空气基本上是顺着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沿经圈运行的。随着纬度的增加,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增大,气流就逐渐向纬圈方向偏转,到30°N附近,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相等,这时在北半球的气流几乎成沿纬圈方向的西风,它阻碍气流向极地流动。故气流在30°N上空堆积并下沉,使低层产生一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则因空气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这就导致空气从副热带高压带分别流向赤道和高纬地区。其中流向赤道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成为东北风,在南半球成为东南风,分别称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这两支信风到赤道附近辐合,补偿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于是热带地区上下层气流构成了第一环流圈(Ⅰ),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 极地寒冷、空气密度大,地面气压高,形成极地高压带。在北半球空气从极地高压区流出并向右偏转成为偏东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北上时亦向右偏转,成为中纬度低层的偏西风。这两支气流在60°N附近汇合,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高空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在纬度60°N附近,由于气流流出,低层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与下层从极地流向低纬的气流构成极地环流圈,这是第二环流圈(Ⅱ);自高空流向副热带处的气流与地面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纬流动的气流构成中纬度环流圈,这是第三环流圈(Ⅲ)。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由于下垫面条件不同,三圈环流的模式被打破,形成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等。 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 编辑 1.形成成因: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2.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如下图中A′处的高气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B′处和C′处的气压而言的。若A′处的高气压与近地面A处的低气压相比,气

高一地理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第三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练习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单项选择 1.大气环流( ) A.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B.是大气运动中常见的形式 C.是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它很难调节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热的地方形成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云雨;高压带气流下沉,多晴天 3.中国东南部位于北回归线及其附近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其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下形成季风气候 D.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水 4.(全国高考题)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至北京,大约需3个小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关系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的影响不同 5.关于三圈环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三圈环流上空都是偏西风 B.近地面,低、高纬是偏东风,中纬是偏西风 C.南北半球三圈环流经线方向上一致,纬线方向上相反 D.赤道和副极地为上升气流,极地和副热带为下沉气流 6.据报道,在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所降的酸雨,大部分是从西欧国家工业区的排放源传送过去的,其传送方式是() A.东北信风 B.中纬西风 C.极地东风 D.台风 7.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8.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哪些现象发生() ①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②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③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切断成低压区④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如图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回答10~11题。 10.此时是()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的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11.上海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 C.吹东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