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运动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大气运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下图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北半球风向的是()

解析首先,图中各箭头所示风向都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可知所示风都是近地面风;其次,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从而可以判断B项正确。

答案B

2.下图为四地大气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甲图中风向应该从高压指向低压;乙图中市区由于人们放出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市区垂直气流应该上升;丙图中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形成高压,风应该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D

3.影响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解析影响近地面的风向的作用力主要有三个: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风速的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不影响风速。

答案D

4.如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解析飞机在高空飞行故不考虑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最终平行等压线,吹西风。

答案B

2010年4月10日,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安全抵沪,此次科考途中6次穿越西风带,创世界之最。据此完成5~8题。

5.南半球西风带风向及位置正确的是()

6.南半球西风带是科考途中最艰难的航区,此带具有“咆哮西风带”之称,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咆哮西风带”的成因是()

A.温差大B.气压差大

C.摩擦力小D.地转偏向力大

7.科考船进入长城站后,船上的国旗飘向()

A.西北B.东南

C.东北D.西南

8.科考地南极被称为“白色沙漠”的根本原因是()

A.气温低

B.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冰雪反射率高

D.地势高

5~8.解析第5、6题,在南半球30°~60°之间为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北风,此带与同纬度的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摩擦力小,风速较大。第7题,长城站位于南极极地东风控制之下,盛行东南风。第8题,南极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是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答案 5.B 6.C7.A8.B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示意图,完成9~10题。

9.有关甲、乙的位置,正确的是()

A.甲位于30°N B.乙位于30°N

C.甲位于90°N D.无法确定

解析考查对大气环流的灵活运用。据图看出①②气流相遇,①爬升,说明①地为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 °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

答案A

10.有关①②气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冷性气流B.②是暖性气流

C.①是西风带D.②是西南风

解析根据上题解析可知,①为暖湿气流,来自低纬,甲位于30°N。②来自高纬,属于冷气流,所以选项A、B均是错误的。30°~60°之间为西风带,在北半球的风向为西南风。②处为极地东风,在北半球的风向为东北风,所以选项D也是错误的。

答案C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由图示赤道低气压带移至赤道以北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从而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B

12.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D.有太阳直射

解析甲地位于30°N~40°N之间,图示时刻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答案C

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N~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N~3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30°N~40°N应受西南风控制。

答案D

1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甲图中30°N~40°N受西风带控制应为1月(冬季),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应为7月(夏季)。

答案B

15.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完成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3)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时,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4)实际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此图表示地区在________(南或北)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见,箭头①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从高压指向低压,因而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②是大气实际运动的方向,即风向,其中与①有一个夹角,并不与等压线平行,与地转偏向力③成90°夹角,与摩擦力④方向相反,这是近地面大气运动的受力分析。由于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故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风力大小则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

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成一夹角北风向向右偏转

(5)N N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17.读太阳直射点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A、B、C所处的风带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乙图中用箭头画出北半球中纬度风带的风向。

(3)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的是________图。

(4)北半球的极夜范围达最大值的是________图,河南省盛行偏南风的是________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气压带、风带随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气压带、风带位置、风向等知识点。

答案(1)西风带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

(2)略(北半球30°~60°之间西南风)

(3)甲、丙

(4)丙甲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华北地区正值寒潮多发时期

B.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

C.沈阳正处于多雨季节

D.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解析当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切断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此时我国华北、东北地区炎热多雨,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南极中山站出现极夜。

答案C

2.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D.夏威夷高压

解析7月份亚欧大陆上是印度低压。

答案C

3.与南半球相比北半球气压中心明显呈块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①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②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③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④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北半球气压中心呈块状分布,主要原因是陆地面积大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A

4.南亚西南季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B.东北信风的影响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解析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南亚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A

5.下面四幅图中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有重要关系的是()

解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受西南风影响。

答案A

6.东亚季风最为典型的形成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

D.太平洋西部洋流的影响

解析东亚季风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A

7.下列气候类型中,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地中海气候只有南极洲没有分布。

答案A

8.下列气候类型中,不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余三种气候都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答案D

9.假设黄赤交角为0°,下列气候类型不存在的是()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假设黄赤交角为0°,太阳始终直射赤道,不会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答案A

读下图,完成10~11题。

10.此时亚洲东部盛行()

A.西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东北风

解析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表明亚洲为冬季,亚洲东部盛行西北风。

答案C

11.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此时亚洲被亚洲高压控制,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答案B

12.当亚欧大陆气压为992百帕、北太平洋中心气压为1 036百帕时,正确的叙述为()

A.我国东部进入多雨季节

B.地中海沿岸正值多雨季节

C.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D.长江进入枯水期

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气压中心的分布来判断北半球的季节。不同的季节,北半球大陆与海洋上的气压值高低不同。当亚欧大陆中心气压值远低于北太平洋中心气压时,说明亚欧大陆温度高于同纬度的海洋,北半球为夏季。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符合这一条件。

答案A

13.指出下列四组气候类型中,判断正确且与图中顺序相符的是()

A.①热带沙漠气候②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B.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①热带雨林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

D.①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根据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判断出气候类型。

答案C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解析图中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位于30°N以北,说明是在北半球的夏季。

答案B

15.②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下沉,热干

B.上升,暖湿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解析②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说明图中C地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此季节A、B两地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

(3)此时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我国东部和印度各盛行什么方向的风?

(4)说明A地北部盛行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由图中国家的轮廓可知该国为澳大利亚。此时澳大利亚北部出现低压中心,且北部盛行西北风,说明此时为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了西北风。再根据澳大利亚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出A为热带草原气候,B为地中海气候,C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2)A地高温多雨,B地高温少雨。

原因:此时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

(3)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我国东部盛行西北季风,印度盛行东北季风。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而成)

17.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18分)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此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说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气候类型③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⑥气候分布?为什么?

解析第(1)题,从纬度分布上看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位置约在30°N~40°N,说明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第(2)题,由图知,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它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③为热带沙漠气候,其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第(3)题,除亚洲外,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无温带季风气候分布。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

(2)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信风控制)

(3)没有。该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