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此时A . B 两点近地面的天气特征是( )

A . A 近地面晴朗,

B 近地面晴朗

B . A 近地面阴雨, B 近地面阴雨

C . A 近地面阴雨, B 近地面晴朗

D . A 近地面晴朗, B 近地面阴雨

9. C 点近地面吹(

)

A .

西北风 B .

偏北风 C . 东南风

D . 东北风

(

2016 ?山东泰安 5月模拟)“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

洲、 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

(单位:百帕),回答5~6题。

10~11 题。

)

C . P C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10 ?“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

原因是(

A ?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

B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 C. 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 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 11. “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

区(

A .年降水量增多 C .水汽蒸发加快

D .地面风速增强

12 .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图1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 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 指出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结合热力

环流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风向

的成因。

(2) 评价甲地作为新疆风力发电基地的条件。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 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 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如图2)晾制的葡萄干享誉

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 B .热量交换变缓

160天左右,年

)

和“op*

阳示碗叫问頻

巴力啦

图2

(3)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

13 . (2016 ?宁夏银川一中月考)根据材料和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

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图甲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

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JJU

罔洌LJ抄埋■声山9衬it胡砖擅剖。城沽‘―蛊疇參」\水葩?啊却

艸*Mtt用-J 2QO-第宦水■轨

图甲图乙

材料二:图乙示意鄱阳湖南部地区,PQ铁路线的建成对该区域的铜矿开采、冶炼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1)湖畔沙丘形成要有“丰富的沙源”、“强劲的风力”,分析M地“强劲的风力”和沙丘的成因。

(2)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3)说出图乙中PQ铁路运输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并指出铜矿开采及冶炼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答案

1~5. DCBAA 6~10. DDDCB 11. B

12. (1 )盛行风为西北风。甲地有大片绿洲分布,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

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风力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3)该地降水稀少,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大),多干热风,荫房四壁的空洞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13.(1)强劲的风力:湖区地势北低南高,易受冬季风影响;地表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小;湖口河谷(狭窄)

呈瓶颈状(或狭管效应),加大了风力。沙丘的形成: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或地势起伏较大);雨季,多暴雨且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湖区大量泥沙堆积;(枯水季节,湖内沙滩出露)强风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丘的发育形成。

(2)风力资源丰富;沙地地价较低;风力发电较清洁;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等。

(3)自然灾害:洪涝、滑坡、泥石流。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或酸雨)、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解析

1~2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

大,②越少,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多,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所以D正确。第2题,大气环流、大洋环流能促进不同纬度之间的热量、能量交换,因此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

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所以C正确。

3~4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雾霾的形成需要大气层结稳定、风力弱等条件。乙地近地面上空,气温随高度从-2C上升到了0C,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降低的规律相反,即出现了典型的逆温现象,此时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上升气流形成,加上该区域为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易出现雾霾天气,B项正确。第4题,仔细读图,注意图中南北方向。由图可知从丁地至甲地,越向南,气温越低,故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排除C. D两项;由材料可知,此时为最冷月,则图中丁地最低月均温

小于15C,大于0C,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三种气候类型均与信风带无关,排除B项;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A项正确。

5~6?【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行偏东风。A项正确。第6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D项正确。

7~9?【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图示为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所以

A .

B . C三点位于同一等压面上,P A=P

C = P B , D对。第8题,读图,同一等压面在A点分布的海拔低,

B点分布的海拔高。所以在高空,同一海拔A点是低压,B点是高压。对应的近地面应是A高压,B低压。所以A近地面晴朗,B近地面阴雨,D对。第9题,C地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从A 指向B,风向大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30°为东南风。

10~11.【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冷岛效应”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所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B对。该效应大气没有形成环流,A错。阳光照射强弱绿洲与沙漠相同,C错。和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

差异无关,D错。第11题,“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 . D错;地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

C错。

12?【解析】第(1 )题,结合材料信息,根据绿洲和沙漠热力性质差异对近地面受热状况的影响,进而对

气压分布差异影响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判断风向。第(2)题,从风能资源丰歉程度、土地价格、拆迁

费用、开发历史及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有利条件。从资金供给、技术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不利条件。第

(3)题,结合气候的降水和光照条件及荫房的通风特点等进行分析。

13?【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湖区有众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注入,可以判断湖区附近多低山丘陵,地势起伏较大。湖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湖区周围低山丘陵上的植被破坏

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在湖区有大量泥沙堆积。冬季是枯水季节,湖内沙滩露出水面,形成了丰富的沙源,强风的吹动作用,促进了湖边M地沙丘的发育形成。第(2)题,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要从资源本身

的状况、地形、土地成本、市场需求、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铜矿开采会导致植被破坏,引起水土

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铜矿冶炼会产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大气运动》精练卷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亚洲东部及太平洋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hPa B.22.5hPa C.27hPa D.28hPa 2.图中各地天气现象是( )A.重庆蒸发旺盛B.北京风力强劲C.哈尔滨盛行偏西风D.广州阴雨连绵 3.图示区域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较弱的地区是() A.甲B.乙C.丙D.丁2017年11月15日,滁新高速安徽颍上段发生多点多车追尾,部分车辆起火,70多辆车不同程度受损。 事故原因为早上突发团雾天气,能见度低于百米。团雾指的是受局部地区微气候环境影响,形成的小范围浓雾,尤其在高速公路上,非常容易影响驾驶人视线,图2为昆明至贵阳高速公路某路段团雾发生时拍摄的照片。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路段团雾多发的季节是()此卷 只 装 订不密封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A.春夏B.夏秋C.秋冬D.冬春 5.下列关于该路段团雾多发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小②水汽充足 ③晴天的夜晚地面辐射强、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小 ④汽车尾气中排放的微粒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浓雾使() A.大气逆辐射减弱B.地面辐射增强C.能见度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7.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

高一地理 大气运动

学习卷 科目:地理 设计:高一地理组 审核: 高一___班 第__组 姓名:________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及不同。 2、知道并能区分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和根本热量来源的不同。 3、通过对图示的理解能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认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能知道并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热力环流的形成。 预习内容: 太阳辐射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大气 和 , 进而使地面增温。 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 ,进而使 辐射(按波长划分属于 辐射) 直接来源 辐射(按波长划分属于 辐射) 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了 高低纬度间的 。 概念: 。 形成:冷热不均引起空气 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 异,形成大气的 运动 问题探究: 1、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远大于地球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课本30页图2.3, 将下图中的箭头补充完整。 典例解析:读图,判断A 、B 两处 2、热力环流 1、大气的受 热状况

的温度差异。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 低则气压高。故a>c, d>b,而c=d,所以a>b。 根据高空气压状况与地面相反的特点,可以确定A 处气压较低(注意,A处气压低不是与其高空的a处相比,而是与近地面的B相比而言的),B处气压较高。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因此,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上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高,B处温度较低。 课堂练习 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地势高低差异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水平的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干湿程度差异D.不同地区间的冷热不均热量差异 2、读左下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A.A点比B点气压低 B.B点比D点气压高 C.B点和D点气压相等 D.C点比D点气压低 3、读右上“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 B、10月6日昼夜温差最大 C、10月6日平均气温最高 D、10月5日平均气温最高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4-5题。 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 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1~2题。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B.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D.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①②⑤B.②⑤⑥ C.①③⑤D.④⑤⑥ (2016·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据此完成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 A B C D 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 B.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 C.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 D.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2016·天津和平区质检)下图是仰光(17°N,96°E)和凯恩斯(17°S,146°E)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5~6题。

5.关于两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凯恩斯气温年较差大于仰光 B.形成原因相同 C.仰光降水季节变化大于凯恩斯 D.都分布在大陆西岸 6.下列日期中,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同时增大的是() A.春分至春分后20天内B.夏至前20天内至夏至 C.秋分前20天内至秋分D.冬至至冬至后20天内 (2016·浙江五校二次联考)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7~8题。 7.图1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8.图1中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高中地理必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 2.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实验演示和对生活实例的分析,概括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 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难点】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引导提问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给大家2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好!有没有同学来回答一下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小花来回答。 生: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而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和“大气还地面”。 师:回答的很好,整体概括了上节课的主要内容。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地区同一时间不同的地点受热情况也是不同的,那么这种分布不均的受热状况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了解一下。 课前咱们已经准备好了热水、冰块和火柴等材料,接下来随机请几位同学按照书本的实验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实验注意事项:热水和火柴具有一定的伤害性,进行实验的同学一定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进行,不要伤害到自己。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不要玩热水、明火等有危险性的东西。 实验过程中请其他同学们认真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实验结束后请同学来回答。 实验成功完成,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自己发现的现象?好,小明来回答。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课标:热力环流和风 课标内容解读:(目标细化) 运用图标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风的形成过程,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活动视频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 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原理、总结规律的能力。 4. 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过程: 一、实验活动视频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实验活动,观看实验中的烟雾怎样运动,从而导入新课 二、目标展示,让学生一起细读本节学习目标。 三、讲授新课 1、要达成以上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检查大家预习情况,并补充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的知识。

2、让大家背着知识行囊开启本节课的探索之旅。结合导学案及课本,大家有四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第一个问题:地面受热均匀,大气有无明显运动,等压面怎样分布 第二个问题:等地面冷热不均时,大气首先怎么运动 第三个问题:大气的垂直运动会引起高空大气密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压呢? 第四个问题:大气在水平方向怎么运动? 总结:大家整理思路,相互描述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第六个问题:观察大屏幕,观察等压面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第七个问题:(1)大气总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吗?(2)高压的数 值一定高于低压的数值吗?小试牛刀,练习本问题。 第八个问题: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理论联系实际案例分析: 同学黑板画出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并进行解释现象。 城郊之间也有热力差异,形成城市风,看下面两个小题:通过小题加强对城市风的理解。 在城市风的高空,气流有城市流往郊区,在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往城市,大气的这种水平运动就是风。下面我们继续本节课的探索之旅,大家有两分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再有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探究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问题一:画出导学案两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并比较大小 问题二:如果仅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将会如何运动?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三)-专题练习有答案

A B C D 4?三伏是长江流域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有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此时空气湿度大,天气闷热 B ?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的一个时段 C .入伏后,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 D .七八月份在副高的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2016 ?天津和平区质检) 下图是仰光(17°N , 96°E )和凯恩斯(17°S , 146°E )位置和气候资料图,回答 5~6 题。 咼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三) 读风速、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的部分关系图,完成 1~2题。 35 #n 度 JO 6 3 22 r 争 d ( M , ! i ■ 尸』售—― ― ?d,三 三 — G a ^i a —耳 _, — * a _— 一 — — — 一 _ — —壬 — 一 壬 i 6 12 la 5u 艸 lAiiimM 和时飆虞1%J 1关于风速、湿度与体感温度的影响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 A .风速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B. 气温越高,风速对体感温度的作用越明显 C. 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 D .冬季,衢州的体感温度普遍低于气温 2?下列天气预报指数最能用图中信息判读的是( ) ①着衣指数②舒适度指数 ③洗衣指数④洗车指数 ⑤运动指数⑥防晒指数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2016 ?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一般是指长江流域在一年中最热的三、 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 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据此完成 3~4题。 3.三伏期间,下图中四地降水最丰富的是( )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Ⅰ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Ⅱ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 1.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Ⅱ中() A.a增大 B.b增大 C.c增大 D.d 减小 答案A B本题组以三峡库区云海日出为情境,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知识;题组呈现了一幅景观图五幅示意图,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云海日出的情境和热力环流的模式,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地理观。第1题,夜晚因无太阳辐射收入,地面温度和近地面大气温度均不断下降,在日出前后,地表温度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库区水域热容量较大,降温慢,相对于库区周围地区温度高,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而形成云海;选项中,①③表

示的是山谷风,白天山坡增温快,山坡温度较山谷温度高,表现为谷风,而夜晚相反,表现为山风,①表示山风,与库区云海日出形成原理相符,①正确、③错误;②④表示的是海陆风,白天陆地增温快,陆地温度较海洋温度高,形成海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②表示白天的海风,④表示夜晚的陆风,故②错误、④正确。第2题,大气受热过程图中,a表示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d表示被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c表示地面辐射,b 表示大气逆辐射。云海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即d增大,导致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即a减少,A、D项错误;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少,使地表温度较晴天低,地面辐射减弱,即c减弱,C项错误;云层中的水汽会加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大气逆辐射,即b增大,B项正确。 读我国三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山东枣庄阶段考试)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夏季降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夏季() A.西风带北移的影响 B.东南信风从海上吹来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 大气运动知识点是高中地理考试必考的内容。为了帮助高中生掌握大气运动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高中生整理的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一)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2、水平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3.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二) 1、对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三) 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如右图) 东亚: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2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 方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理解大气的重要性; 3.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并能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4. 分析海陆间和城乡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认识到热力环流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5. 理解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力的大小及风向。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教学难点】 1. 运用事实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2. 说明风的形成和风向规律。
第 2 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师: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海边的度假小屋发生一起谋杀案。警察根据线索很快抓住两
个嫌疑犯甲和乙。警察问他们案发当晚两个人在哪里,甲说:“当晚我在海边漫步,海风迎 面吹来,让我觉得心旷神怡,整个晚上我都在吹海风。”乙说:“我站在沙滩上望着大海想 心事,感觉凉风从后背袭来,阴风阵阵,确实让人害怕。”
请大家思考一下,两个嫌疑人口供中的矛盾点是什么? 生:(可能的回答)夜晚的风向不同 师:两个人的说辞不同,可见他们中有人说了谎,说谎的人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凶手。让 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找出真正的凶手吧! (板书)热力环流 【讲授新课】 师: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
1 / 11

运动有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之分。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上升或气流下沉。大气的水平 运动即为风。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大家 不妨利用生活中的案例来了解大气的运动。
出示:空调和暖气的照片
师:空调和暖气是我们家中常用的生活物品,暖气主要是在冬季为房屋供暖,空调主要 是夏季为房屋降温。大家回忆一下,空调和暖气都安装在我们家庭的什么位置上呢?
生:(可能的答案)制冷空调往往采用壁挂式,暖气往往安装在靠近地面的位置。 师:大家知道空调和暖气为什么安装在房屋的这些位置吗? 生:(可能的答案)空气热胀冷缩,运动方向不同等。 出示:热水和冰淇淋图片
师:因为空调和暖气的气流的运动方向我们不太容易看到,所以我们选择了冬季的一碗 热水和夏季的冰激凌来观察,由于热水、冰淇淋的温度与周围的气温有明显差异,很快就凝 结成了小水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汽儿”,请大家观察图中“白汽儿”的运动方向,试 着总结空气在受热、受冷情况下的运动状况。
生:(可能的答案)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受冷则收缩下沉。 师:为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我们需要补充了解大气的相关物理学知识和规
2 / 11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强化练(有答案)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③C.④D.⑤ 2.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4.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6.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B.风力明显增大

C.昼夜温差减小D.阴雨连绵 10.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 A.湿冷B.干冷C.暖干D.暖湿 二、综合题 11.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哥华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有“加拿大雨都”之称。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温哥华西部高大山脉的成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夏凉冬冷,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岛上雪山重峦叠嶂、群山环绕、森林密布;居民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1)分析甲地风暴强劲的原因。 (2)推测火地岛降水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3)说明甲地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2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3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

高一地理必修I大气运动天气

地理必修I《天气和气候》复习提纲 2.3 大气环境 一、大气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等)、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三、全球大气环流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五)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 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 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第一步:.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 ①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 ②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高中地理教案大气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大气运动 ●知识梳理 一、大气运动 1.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各纬度获得太阳辐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热力环流 (1)形成:地面受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2)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此力是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小与水平气压梯度成正比。 ②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③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反比,高空可忽略不计。 (2)高空风向:高空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近地面风向:除了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外,还要受摩擦力的影响,在三力的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思考讨论 如何理解热力环流? 提示: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1)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3)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4)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二、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 (1)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 (2)形成因素: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②地转偏向力。 (3)分布: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4)近地面表现:近地面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5)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①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③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 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了冬夏间海陆气温的差异,进而造成了气压的变化,使气压带呈不连续分布状态。 (1)7月: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其中亚洲低压最突出,从而使副高仅保留在海洋上。 (2)1月: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尤以亚洲高压最强烈,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3.季风环流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典型地区:世界季风环流最典型的地区是东亚。原因是: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差异较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 思考讨论 为什么东亚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而南亚夏季风比冬季风强? 提示: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海陆之间的气压梯度,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东亚季风区冬季时由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极大,远大于夏季由夏威夷高压和印度低压形成的气压梯度,因而冬季风势力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区冬季时因远离冬季风的源地,并有高原地形的阻挡作用,再加上大陆面积变得狭小,又处于低纬,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已不显著,势力较弱;夏季,印度低压中心

高考地理知识汇总之大气运动专题

专题五大气运动 【识记1】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Ⅰ太阳暖大地 过程Ⅱ大地暖大气 过程Ⅲ大气还大地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反射>散射>吸收 1、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举例: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原因:多云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2、散射作用:部分有选择性。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依然明亮; 朝霞、晚霞;交通信号灯采用“红”灯停。 3、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吸收红外线,吸收紫外线。 举例: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原因: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原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夜晚):大气逆辐射 举例①:晚秋或寒冬,多云的夜晚不易出现霜冻;原因: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高。 举例②:“十雾九晴”;原因: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易形成雾。举例③:人造烟雾能防御霜冻;原因:燃放柴草释放烟雾,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降温小。 举例④: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由于CO2浓度升高,大气逆辐射,使近地面气温高。 [注]温室大棚利用保温原理,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温室内的温度。 结合AB,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晴天阴天

【训练1】 【高考真题】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巩固训练】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 注的热点问题。右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 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深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 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 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所 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 A.增强大气逆辐射 B.阻挡地面辐射 C.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4.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3】大气运动规律(含答案解析)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浓雾天气能见度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广州市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2~3题。 解析: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进而削弱了太阳辐射,使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对能见度没有影响;太阳辐射的波长不会改变。故选C。 答案:C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b<c B.d>e C.若e为0 ℃,则河流出现凌汛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3.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风的形成原理,从高压吹向低压区,可以推断a线气压值高于c 线,A项错误;从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向判断此区域是北半球,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即纬线方向延伸)的主导因素是纬度,越向北气温越低,d线气温低于e线,故B错;若e为0 ℃,则该河流有结冰期,但该河由高纬流向低纬(注入湖泊),河流没有凌汛现象,C错;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则图中河流注入湖泊,湖水只进不向外排出,因而盐分长期汇集,形成咸水湖,故D项正确。第3题,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据其向东南移动可推断冷气团势力强大故为冷锋,且A地即将被该天气系统控制,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项正确。 答案:2.D 3.C 4.下图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晴朗,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理论上是三圈环流,其特点就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形式。 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一致的,并且没有地球自转运动,即空气的运动既无摩擦力,又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那么赤道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极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赤道上空某一高度的气压高于极地上空某一相似高度的气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赤道高空的空气极地上空流去,赤道上空气柱质量减小,使赤道地面气压降低而形成低气压区,称为赤道低压;极地上空有空气流入,地面气压升高而形成高气压区,称为极地高压。于是在低层就产生了自极地流向赤道的气流补充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质量,这样就形成了赤道与极地之间一个闭合的大气环流,这种经圈环流称为单圈环流。 事实上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着,假使地表面是均匀的,但由于空气流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环流变得复杂起来。 三圈环流 赤道上受热上升的空气自高空流向高纬,起初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很小,空气基本上是顺着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沿经圈运行的。随着纬度的增加,地转偏向力作用逐渐增大,气流就逐渐向纬圈方向偏转,到30°N附近,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相等,这时在北半球的气流几乎成沿纬圈方向的西风,它阻碍气流向极地流动。故气流在30°N上空堆积并下沉,使低层产生一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则因空气上升形成赤道低压带,这就导致空气从副热带高压带分别流向赤道和高纬地区。其中流向赤道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成为东北风,在南半球成为东南风,分别称为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这两支信风到赤道附近辐合,补偿了赤道上空流出的空气,于是热带地区上下层气流构成了第一环流圈(Ⅰ),称信风环流圈或热带环流圈。 极地寒冷、空气密度大,地面气压高,形成极地高压带。在北半球空气从极地高压区流出并向右偏转成为偏东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北上时亦向右偏转,成为中纬度低层的偏西风。这两支气流在60°N附近汇合,暖空气被冷空气抬升,从高空分别流向极地和副热带。在纬度60°N附近,由于气流流出,低层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流向极地的气流与下层从极地流向低纬的气流构成极地环流圈,这是第二环流圈(Ⅱ);自高空流向副热带处的气流与地面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纬流动的气流构成中纬度环流圈,这是第三环流圈(Ⅲ)。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它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由于下垫面条件不同,三圈环流的模式被打破,形成季风、海陆风、山谷风、焚风和峡谷风等。 所有这些运动,都是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 编辑 1.形成成因:冷热不均。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气压梯度(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受热不均,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 2.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如下图中A′处的高气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高度B′处和C′处的气压而言的。若A′处的高气压与近地面A处的低气压相比,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