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裂缝记录表

裂缝记录表

裂缝记录表

结构混凝土表观缺陷检测记录表第1页,共1页试验室名称:吉林省诚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报告编号:BG16009009

试验:审核:日期:2017年 xx月 xx日(专用章)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终审稿)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建筑物裂缝观测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建筑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组,具体按现场情况而确定,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采用直接量取方法量取裂缝的宽度、长度、观察其走向及发展趋势。 二、观测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平行线标志或粘贴金属片标志。 4、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

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三、仪器设备 钢尺、游标卡尺、相机 四、观测点埋设 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在上面刻画十字线或中心点,作为量取其间距的依据。监测点埋设稳固后,量出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以后如裂缝继续发展,则钉子的间距也就不断加大。定期测量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即可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 五、观测方法及成果 1、裂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借助钢尺、相机进行调查,记录裂缝位置。 2、裂缝长度:用钢尺进行测量。 3、裂缝宽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编制裂缝观测成果表及变化曲线图。

板裂缝检查记录

板裂缝检查记录及处理措施 经检查,我项目13#-16#住宅楼有以下部位存在现浇板裂缝现象。13#楼 一层:○B-○C轴与○9-○11轴,○B-○C轴与○7-○9轴,○A-○D轴与○5-○7轴 三层:○B-○C轴与○7-○9轴,○A-○D轴与○5-○7轴,○D-○F轴与○6-○7轴 六层:○B-○C轴与○9-○11轴 14#楼 一层:○B-○C轴与○15-○17轴,○A-○D轴与○11-○13轴,○D-○F轴与○11-○12轴,○D-○F轴与○3-○4轴,○B-○C轴与○1-○3轴 二层:○D-○F轴与○6-○7轴,○E-○F轴与○7-○8轴,○A-○D轴与○13-○15轴,○D-○F轴与○11-○12轴 四层:○B-○C轴与○7-○9轴 15#楼 一层:○A-○B轴与○1-○2轴,○A-○B轴与○4-○6轴,○A-○B轴与○11-○13轴,○C-○D轴与○19-○20轴 二层:○A-○B轴与○1-○2轴,○C-○D轴与○11-○12轴,○A-○B轴与○18-○20轴 四层:○B-○D轴与○2-○3轴,○A-○B轴与○4-○6轴,○A-○B轴与○16-○18轴 五层:○A-○B轴与○9-○11轴

16#楼 一层:○A-○C轴与○31-○32轴,○B-○D轴与○13-○16轴,○H-○F轴与○11-○12轴 二层:○A-○C轴与○31-○32轴,○B-○D轴与○13-○16轴,○H-○F轴与○1-○2轴,○B-○D轴与○6-○9轴 三层:○A-○C轴与○29-○31轴,○B-○D轴与○13-○16轴,○H-○F轴与○11-○12轴,○B-○D轴与○4-○6轴 五层:○A-○C轴与○31-○32轴,○B-○D轴与○18-○20轴,○H-○F轴与○2-○3轴,○B-○D轴与○4-○6轴,○B-○D轴与○1-○2轴 以上现浇板裂缝存在位置见附图 处理措施: 1.对于混凝土楼板上表面的裂缝,先将裂缝用高压水枪将灰尘及杂质清洗干净,待缝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液灌缝,灌制环氧树脂液面略高于板面停后待凝固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下表面的裂缝,先将裂缝及周边用草酸擦洗,再用高压水枪将杂物及灰尘清洗干净,后用10cm宽绷带沿缝用生石膏粘贴,然后再大面刮石膏,刮滑石粉腻子。 3.对处理好的现浇板裂缝再次进行检查,有无遗漏的现象及再次开裂的现象,如果有再次重新处理。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它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二、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当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使用专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4 、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 、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7、裂缝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裂纹修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编制目的 (1) 三、编制范围 (1) 四、*********U型槽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1) 五、处理原则 (3) 六、*********U型槽裂纹修补方案 (3) 七、质量与安全措施 (5)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009-2008;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二、编制目的 *********U型槽12个单元墙身都出现裂纹,裂纹宽度大部分在0.3-0.4mm,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三、编制范围 适用于混凝土裂纹趋于稳定状态,裂纹不再进行增大或缩小的结构。 四、*********U型槽裂纹产生的原因分析 从结构上看,U型槽共474m长,1-11单元长度40m,12单元长度34m。从每节裂缝的情况来观察,存在系统性和规范性,综合以上情况跟每单元长度有关,每节长度40m,混凝土收缩徐变、沉降不匀等情况。 从微观上看,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空气、水组成的多相结合体,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收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

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3、在大厚度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6、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7、构件承受荷载所产生的裂缝:如、构件在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 8、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而使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建筑物裂缝观测报告书

建筑物裂缝观测报告书 一、工程概况 XX市XX区XX镇XX农居点(一期)多高层住宅房屋建筑工程,由施工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由10栋六层两单元住宅楼和4栋14层高层楼群组成;其地下车库和地下储藏室集中设置于多高层公寓下面,地下车库南北长度约190米,宽度65余米,工程总建筑面积10.5 万余㎡,其中地下室总面积约为15627㎡.本工程为建筑一类工程,工程建筑耐久等级为一级。高层楼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群楼间的地下室和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先张法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地下室底板厚500mm ,地下室外墙厚400mm。 本住宅小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XX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墙柱为C25~C35 ,梁板C30 ,其余部位C15~C2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35mm(地下迎水面为50毫米)。 二、监测项目和各监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三、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3.1仪器设备

钢尺、相机、刻度放大镜、超声波仪 3.2、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布置原则:测点位置应结合工程性质、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分布、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着重于监测工作井、接收井变形,周围管线、道路与建筑物的变形。本次监测共布设8个地面沉降、位移点,13个建(构)筑物沉降点,3个建筑物沉降、位移点,具体点位详见附图。 3.3、监测方法 裂缝调查采用全数检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跟踪时间超过6个月。对于裂缝比较集中的地下车库,顶板区块的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全数检查,对裂缝深度进行抽查,并对比较典型的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观测。 3.4 裂缝监测的方法 (1) 裂缝位置主要根据设计图,借助于钢尺、相机、DV等进行检查调查,并绘制裂缝分布图。 (2) 裂缝宽度使用塞尺、刻度放大镜进行测量。 (3) 裂缝长度用钢尺和皮尺测量。 (4) 裂缝深度按照规范要求用超声波仪测量超声波发送和响应时间,经过计算得到裂缝深度。 四、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汇总表及有关汇总、分析 曲线 4.1监测数据的检核 监测成果检核的方法很多,首先要加强野外的检核工作,如限制两次读数之差、沉降观测线路的闭合差、正测与反测之差等,外业应尽可能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杜绝粗差,尽可能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提高监测质量与精度;其次在室内作进一步的检核,具体有: ⑴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通过不同方法的验算、不同人的重复计算来消除监测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⑵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等。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1. 检测目的 裂缝监测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 2. 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 3.1 裂缝测宽仪DJCK-2,裂缝测宽仪由带刻度线的视频显示屏、显微摄像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组成。 3.2 钢卷尺等测距辅助设备。 4. 检测条件 4.1 测量范围:0.02—2.0mm;估读精度:0.01mm; 4.2 使用电压:12VDC(8节充电电池); 5.检测前的准备 5.1 确定检测结构或构件的范围及数量,裂缝监测应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5.2 裂缝测宽仪使用前应先进行校验:校验标准刻度板上分别有宽度为0.02、0.10、0.20和1.00mm的刻度线。分别把摄像测量头支脚放在不同宽度的刻度线上,屏幕上读取相应的刻度线宽度。当误差小于0.02mm时,裂缝测宽仪方可正常使用。 5.3 校验时,误差超过0.02mm时,请将仪器送回厂家校验维修。 5.4 摄像镜头:可用橡皮囊吹或用软毛刷进行清洁; 5.5 用后应及时充电,长期不用每月应充电一次。 5.6 连接测量探头的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探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以免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 6.裂缝监测方法 7.1 裂缝宽度监测: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7.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7.操作步骤 6.1 裂缝宽度测量: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6.2 裂缝位置、走向测量:根据现场裂缝实际情况绘制裂缝位置、走向示意图,测量并标注出裂缝距已知轴线、已知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6.3 裂缝长度测量:确定裂缝的起始点与终点,做上标记,使用钢卷尺直接测量裂缝起始点与终点之间距离作为裂缝长度。 8.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9.2现场量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日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9.3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裂缝修补方案

河南加固公司缝修补方案===明达特种工 程有限公司 一: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 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裂缝修补加固工程,根据甲方以监理方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封闭注胶修补加固法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在保证结构安全,满足使用功能,缩短工期和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的原则下,为控制裂缝的发展,保护钢筋,对混凝土构件裂缝、基础裂缝宽度大于0.1mm、小于3mm的进行补强灌浆处理。该方法是将一定的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配制成浆液,用压送设备将其灌入缝隙内,使其充分扩散,经凝结固化,达到补强目的。 三、施工内容 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用途及作用

环氧树脂具有强度高,粘结力强,收缩小,化学稳定性好,可在室温条件下固化等优点。采用环氧树脂作为建筑结构灌浆材料进行补强,可以收到下列技术经济效果,能有效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而且具有封闭防渗作用,补强后结构外观好;补强时一般不需要停产,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其他方法相比施工简便,速度快,能使建筑物很快恢复使用,可用这种加固方法修复其他方法很难处理的混凝土裂缝,施工费用低,综合经济效果好。 混凝土裂缝自动压力灌浆技术施工工法 (一)特点 1.灌浆器构造轻巧,施工方便,可在水平、垂直等任何方向和高空、有障碍、野外无电源等恶劣环境下使用,适应性强,机具无噪声,便捷安全。 2.可在一条裂缝的各处注人口同时自动注入,由于灌浆器内部软管和套筒均为透明塑料,注人情况一目了然,在现场可完全确认注浆效果,灌浆质量可靠。 3.灌浆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可节省工期。 4.灌浆树脂及其配套材料性能良好,使用方便,毒性小,无刺激性气味,现场文明,使用安全。 (二)适用范围 可广泛用于混凝土裂缝修补加固、饰面空鼓充填。止水堵漏等情况。适用的裂缝宽度范围为0.05~4mm。

地下室外墙裂缝观测报告

地下室外墙裂缝观测报告 一、地下室结构状况: 地下室结构为一层,1#栋地下室北侧及南侧剪力墙高度为4m,2#栋南侧及东侧剪力墙高度为4.2m,2#栋西侧2-A~2-F轴交2轴剪力墙高度为3m,2-F~2-H轴交2轴剪力墙高度为3.8m,2-H~2-L交2轴剪力墙高度为4m,2-L~2-E轴交2轴剪力墙高度为5.5m (此处为消防水池)。除消防水池剪力墙厚度为400mm,2#栋西侧2-A~2-F轴交2轴剪力墙厚度为300mm外,其余剪力墙厚度均为350mm。砼强度除1#栋、2#栋塔楼墙柱为C45·P6外,其余均为C35·P6。 二、施工状况: 1、项目部采用的砼均由湖南中辉混凝土有限公司供应(砼施工中留有标养试压试块以 及同条件养护试块)。除后浇带处,其余部位均为连续进行浇筑。 2、项目部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在浇筑砼前对钢筋等隐蔽工程组织甲方、监理进行验收。 3、砼养护采用毛毯覆盖及人工浇水相结合的养护方式。 三、裂缝观察: 1、2#栋东南角2-4~2-8轴交2-A~2-F轴地下室顶板浇筑时间为2016年6月4日,完成 时间6月5日,墙柱拆模时间为6月6日。项目部组织班组拆模后,即发现墙体有裂缝的产生,并安排专人对裂缝的数量进行记录。7月5日和7月10日采用150X读数显微镜MG10081-2对部分裂缝宽度观测,并做好相应记录。

裂缝宽度观测表 2、2#栋西南角2-1~2-4轴交2-A~2-F轴地下室顶板浇筑时间为2016年6月26日,完成时间6月27日,墙柱拆模时间为7月1日。

裂缝情况记录表

3、地下室北侧1~1-10轴交1-E~M轴地下室顶板浇筑时间为2016年6月17日,完成 时间6月18日,墙柱拆模时间为6月22日。

裂缝修补施工工艺

桥梁构件裂缝灌缝工艺 1、人员配备 人员配置一般为5名: (1)班长1名,主要负责现场指挥作业。 (2)工人4名,主要负责灌缝机、角磨机、发电机操作,角磨机打磨裂缝围、安装灌浆嘴、封缝胶封闭裂缝表面、安装灌浆嘴、灌注灌封胶、清理梁体表面等。 2、机械设备配置 (1)施工设备:脚手架2部、角磨机2台、发电机1台,吹风机1台、碘钨灯2套。 (2)运输车辆1台:负责灌缝设备、工具、密封胶、脚手架、导改设施运输等。 (3)施工工具:笔、料桶、铲刀、腻子刀、钢丝刷、铁锨、笤帚等。 (4)安全防护用品:工作帽、护目镜、口罩、乳胶手套等。 (5)计量及检测用具:量筒、钢尺、肥皂水、压缩气筒等。 3、材料 (1)封缝胶与固化剂(15:1)(见图1) (2)塑料灌浆嘴(底座)与自压式塑料灌浆器(注射器) (3)灌缝胶主剂与固化剂(4:1)(见图2)

图1:封缝胶主剂图2:灌封胶主剂 4、灌缝胶裂缝灌缝修补工艺 对于桥梁构件裂缝宽度大于等于0.15mm的裂缝,采用本工艺进行裂缝灌缝修补。 (1)灌缝胶裂缝灌缝修补施工的工艺流程 支架搭设→裂缝检查与标识→裂缝表面处理→埋设灌浆嘴→封缝→灌注灌封胶→气密性检查→表面打磨平整。 (2)支架搭设 ①作业高度超过2米时应按规定搭设简易脚手架,脚手架应有围护设

施,如采用爬梯、吊梯应牢固可靠。(见图3) ②搭建脚手架时注意安全,禁高空抛物,脚手架间的连接必须牢固,检查合格后可上人。登高超过2米人员须配戴安全带且选择牢固挂点搭接。 ③作业区要进行封闭围护,防止灌缝胶溅落行人、车辆上。围护设施主要包括锥形交通路标、安全带、路栏等。 图3 支架搭设 (3)裂缝检查与标识 ①对桥梁构件裂缝进行全面检查,测量并记录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等情况。同时用笔沿裂缝标识划线。标线要醒目,便于施工人员能够迅速、精确

裂缝修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裂缝的主要特征 四、裂缝的处理方法 五、质量控制 六、安全措施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新闸街道芮家塘地块征地拆迁安置房项目(4#-11#及一期地下车库),位于京沪铁路以南、新昌路以北、新康路以西。 二、编制依据 1. 本工程现场勘查的具体情况,发现地下室顶板出现局部渗漏。 2.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规范》GB50367-2007 3. 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4. 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三、裂缝的主要特征 楼板出现裂缝现象,裂缝为表面板裂,裂缝宽度在0.1mm-0.5mm 之间。经过分析产生裂缝的顶板是在7-8月份浇筑,此期间由于顶板施工期间温度高达37℃以上,混凝土收缩快,浇筑后,顶板表面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虽然我公司采用塑料覆盖及浇水冷却,但是混凝土上表面与下表面温度温差大,冷热不均,混凝土内部产生微应力使混凝土板面差生裂缝。 四、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一般处理方法为选用油性聚氨酯高压灌浆堵水处理方法 1.确定防水堵漏方案:堵漏前必须进行现场调查,摸清现场施工情

况,分析渗漏水的原因,查清漏水部位、裂缝、裂纹贯穿宽度、长度,并了解雨天和晴天的漏水情况,通过充分调查正确拟定堵漏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材料性能特点:油性聚氨酯快速堵漏剂遇水即发生反应,浆液即 会膨胀,这是其他灌浆材料所不具备的优点,浆料在压力作用下,灌入混凝土缝隙或孔洞,同时向缝隙周围渗透,最终形成网状结构,或为密度小的弹性体,有良好的适应变形的能力,止水性好。 3.施工步骤 确定漏水点→清理渗漏基面→钻孔→清洗→安装灌浆接嘴→高压注浆→观察并补漏→拆除灌浆嘴 4.灌浆孔的设计和布孔:灌浆孔的布孔有骑缝和斜孔两种形式,根 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加以选择必要时两者并用。 (1)灌浆孔的设计:灌浆孔的位置,应使孔和漏水裂缝空隙相交,并选在漏水最大处。 (2)布孔原则:注浆孔眼位置和数量,需根据不同漏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一般两孔之间的距离为15公分左右,这样可使 注入浆液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起到不断裂的效果,在混凝 土缝隙内形成一体。 (3)灌浆:灌浆是整个灌浆堵漏的中心环节,必须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尤其需要有专职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

钢轨裂纹及断轨检测方法调研报告要点

钢轨裂纹及断轨检测方法调研报告 在铁路运输系统中,钢轨起着支撑列车和引导车辆车轮前进的作用。如果出现钢轨断裂将有可能造成列车出轨、倾覆等重大行车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因此钢轨伤损检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表1所示为近些年由于钢轨断裂造成的列车行车事故。 表1 近些年钢轨断裂造成的列车行车事故 时间地点伤损情况 2001年3月18日美国爱荷华州钢轨断裂引起列车脱轨,造成1人死亡96人受伤 2007年10月17日伦敦钢轨断裂引发列车脱轨,造成4人死亡、70人受伤、 4人重伤 2009年4月7日河北野三坡钢轨断裂导致6节车厢脱轨同时,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和重载铁路的发展,钢轨受到挤压和冲击的程度越来越大,钢轨发生损伤的概率也在提高。因此,为保证高速铁路和重在铁路的运营安全性,钢轨裂纹检测成为铁路运营部门十分重视的事情。 目前,钢轨的主要检测方式分为周期性探伤检测和实时断轨监测。周期性钢轨探伤检测包括人工巡轨检测、大型钢轨探伤车、漏磁信号、涡流探伤、激光超声、图像处理等;实时断轨监测技术包括轨道电路实时断轨检测技术、牵引回流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光纤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和超声波实时断轨监测技术等。 1 周期性检测技术 周期性检测技术就是定期对钢轨进行检测,国内外都针对不同轨道、不同检测设备制定了检测周期和检测作业标准。总体上说,周期性检测设备精确度高,能及时发现钢轨早期裂纹,以避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但是它需要占用较多天窗时间。 1.1 探伤小车 中国铁路广泛使用的是钢轨探伤小车,它将小型超声波钢轨探伤仪装在特制的手推车上,如图1所示。通过人工手推进行钢轨损伤的检测,它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检查结果主观性强、检查周期长、效率低下、速度慢,无法做到对钢轨伤损情况实时检测,不能适应于我国日益发展的高速铁路事业[1-2]。 近年来,随着钢轨裂纹导致脱轨事故的频发,为了加强钢轨安全监测,欧美也开始研发使用这种便携式钢轨探伤仪[3]。 由于超声波探伤技术比较成熟,成本比较低,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前只有大型探伤车才具备的A/B超同屏显示、鱼鳞纹下核伤判别、探伤数据储存、探伤作业信息记录、探伤数据计算机管理等五大功能正移植到探伤小车身上,在各钢

修补裂缝方案

xxxxxxxxxxxxxx改造加固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北京金宏达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二O一O年xx月xx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部署 第四章施工准备 第五章主要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第六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七章安全生产及消防保卫措施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工程为xxxxxxxxx改造工程,位于xxxxx。该工程为xxxxxxx,根据甲方提供原设计图纸及勘察报告,本工程建设时间2000年,原建筑结构建设完成后,未进行建筑及设备专业施工,现因使用功能改变需对建筑进行改造。 第三章施工部署

3.2劳务作业周转、低值易耗材料清单

3.3施工工期及进度部署安排 根据xxxxx改造工程的施工实际工程量,我公司工程部进行了施工设备、现场劳动力人员安排及工期控制目标。 3.3.1工期目标:计划xx 天完工; 3.3.2人员安排:本公司成立了xxxx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公司选派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项目班子,全面负责该项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安全文明施工等,组织和协调xxxxx,确保施工质量。 第四章施工准备 4.1现场准备 (施工用水、用电、用房) 4.2技术准备 4.2.1图纸会审 本公司技术负责人领到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公司工程、技术各有关职能部门、各专业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同时收集各项有关与崔各庄乡何各庄村搬迁用房改造工程相关连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标准。4.2.2技术交底 本公司在xxxxxx施工前安排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流程交底,使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施工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注胶注浆或填充封闭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67.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注胶、注浆或填充封闭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GB 505502010 编号: 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XXX加固工程 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注胶、注浆或填充封闭验收部位1F②~④/A轴外墙、 ③~⑤/B轴内墙 施工单位X X X建筑公司项目经理X X X 分包单位X X X建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包项目经理X X X 执行标准名称及编号《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T01-26 检查项目质量验收规范 的规定(条文号)施工单位自 检评定记录 监理(建设) 单位验收记录 主控项目1 隔离层设置第18.4.2条 主控项目全部 符合规范及设计 要求 2 槽内填充密封材料做法第18.4.3条 3 注射方法选择第18.5.1条采用注浆、填充封闭、符合要 求 4 压力灌注装置的安装检验第18.5.2条注浆嘴位置适宜,经压力试验 密封良好 5 裂缝修补胶的品种、型号、 复试报告 第18.5.3条修补胶液性能试验合格,复试 报告X X X X 6 注胶(浆)压力控制与作 业 第18.5.4条压力控制符合产品说明书要 求,作业顺序与注满判定符合要 求 7 质量检验(超声波、取芯 或承水法) 第18.6.1条 7d后用承水法观察24h无渗 漏 8 一般项目1 柔性密封法面层封护第18.4.4条裂缝规定范围已粘贴无碱玻 纤布 一般项目符合 规范及设计要求2 灌满时的处理第18.5.5条贯满后再维持压力2min,初凝 后移除注浆嘴等 3 4 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 经检查,主控项目、一般项目均符合设计和《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的规定,评定合格。 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X X X 20 X X年X X月X X日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 同意施工单位评定结果,验收合格;同意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监理工程师:XXX (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X X X 20 X X年X X月X X日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裂缝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裂缝观测 一、建筑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主要工作有: 1.水准基点的布设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3.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水准基点的布设 (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 (2)要具备检核条件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沉降观测点的距离一般为10~20m。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

3.沉降观测 (1)观测周期 (2)观测方法 (3)精度要求 (4)工作要求 (1)观测周期 1)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2)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 工时进行观测。 3)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 1mm。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3) 精度要求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 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4)工作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 1)固定观测人员 2)使用固定的水准仪和水准尺 3)使用固定的水准基点 4)按固定的实测路线和测站进行 mm 0.2n ±(n 测站数)) mm 0.1n ±

修复记录

蓝釉钧瓷碗的保护和修复 杨晓雪 摘要:通过对蓝釉钧瓷碗的修复,在对其制作工艺、病害分析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各类病害进行了清洗、粘结、补全等修复工作。并着重介绍了操作方法和具体步骤。 一待修文物蓝釉钧瓷的背景资料介绍 我国宋代钧瓷以它古朴典雅的造型、自然浑厚的胎质、具浴室光泽的釉质和五彩斑斓的釉色而著称于世。现在科学研究表明,它的主要特点是釉呈现乳光状态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具窑变现象,带有蚯蚓走泥纹的痕迹,并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紫、丁香紫、朱砂红、玫瑰紫、鸡血红等多种窑变色彩。五十年代初期,陶瓷工作者在恢复仿制宋代天蓝釉钧瓷时,由于条件的限制,往往在釉中引入钴色料,采用还原气氛烧成而得到天蓝釉。这种釉即使用氧化气氛烧成也呈蓝色。而这件器物正属于蓝釉钧瓷,带有一笔重重的茄皮紫,口径18.8厘米,底径6.9厘米,厚0.5厘米,通高8.1厘米。 二保存现状描述 图一俯视钧瓷碗图二仰视钧瓷碗图三侧视钧瓷碗

器物在作为教学标本之前,曾被破坏成六块瓷片,被文物人员修复过但仍有严重的裂隙和裂缝,并碗沿有缺损。 修复之后器物的情况如图所示 三科学分析 通过科学分析与检测,了解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表面和内部的残害情况以及残害原因,为制定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在观察上进行有目的的取样和分析:①分别取器物的表层样品,进行ED X–3600L分析,可知器物釉面还有化学成分的比例。②分别取蓝釉钧瓷的碗底,进行EDX–3600L分析,可以知道瓷胎含有化学成分的比例。③然后进行X光片的拍摄,可以直接反应器物的保存状况。分析结果可使修复人员更准确的了解器物的保存状态,确保其所采用的修复措施和方法不会对修复带来损害,以达到科学修复的目的。以下是蓝釉钧瓷的分析结果: 山东艺术学院检测 EDX-3600L能量色散X荧光能谱仪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蓝釉钧瓷碗底 谱图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它对建筑物1 2 3片标志。4值;5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 ,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7、裂缝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裂缝位置分布图; (2)裂缝观测成果表; (3)裂缝变化曲线图。

三、观测标志 为了观测裂缝的发展情况,要在裂缝处设置观测标志。对设置标志的基本要求是:当裂缝开展时标志就能相应地开裂或变化,并能正确地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其标志形式一般采用如下三种: 1.石膏板标志 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2 (1 (2 (3 (4 3 形滑动。 孔, 距也就不断加大。定期测量两棒之间距并进行比较,即可掌握裂缝开展情况。 图2金属棒标志 四、裂缝观测点的布设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至少应布设两组观测标志,一组在裂缝最宽处,另一组在裂缝末端。每组标志由裂缝两侧各一个标志组成。 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如图12-1所示。观测期较长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观测期较短或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油漆平行

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要求较高、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使用专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五、裂缝观测方法 对于数量不多,易于量测的裂缝,可视标志型式不同,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位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对于较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当需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还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当发 (1 (2 (3 (4

裂缝处理 自评报告 最终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 工程环境 (2) 1.2 项目概况 (2) 二、合同完成情况 (3) 三、施工质量控制 (4) 3.1 执行的规范、标准 (4) 3.2 施工工艺及过程质量控制 (4) 3.2.1 施工工序 (4) 3.2.2 施工准备 (6) 3.2.4 宽度≥0.2mm的裂缝处理方法 (8) 3.2.6 宽度<0.2mm的裂缝处理方法 (13) 3.2.8 露钢板、露筋处理方法 (15) 3.2.8 混凝土剥落、蜂窝、麻面处理 (16) 四、工程质量评价 (17) 五、质保资料的审查情况 (18) 六、质量评定 (19)

混凝土裂缝缺陷处理工程验收 质量自评报告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环境 南昌市八一大桥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也是南昌最长的一条斜拉索桥。它东起阳明路,跨越赣江,西接庐山南大道,北连昌北开放开发区,接昌九高速公路。南昌市八一大桥是南昌市城区中心与昌北开发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是连接湘、鄂、皖及赣北各地的重要通道。 1.2 项目概况 南昌八一大桥维修加固工程由主桥、引桥、引道三部分组成,全长约6公里。设计为双独塔双索面扇形密索体系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斜拉桥。其中主桥1040米,南引桥2017米,北桥1314米。桥面有效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 桥孔布置为(50+2×160+3×50)+(3×50+2×160+50)m,主桥采用双独塔2×160m斜拉桥,主桥主孔为塔、梁、墩固接,主梁采用双主梁单室的箱梁组成,现浇施工。 主塔采用大直径钻孔桩群桩基础,“H”型承台,塔高103m,桥面以上塔高86m,下塔柱为矩形实心断面,中塔柱为矩形箱型断面,上塔柱为“H”型断面,

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一、砼结构裂缝现状调查 针对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下发的《关于抓紧实施砼结构裂缝修补的通知》,我标段对施工当中砼结构物出现的裂缝进行了普查,具体情况见后附:《杭州湾跨海大桥I合同墩身裂缝观测记录》、《箱梁裂缝普查汇总》,裂缝情况均经过长期观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对于预计今后在荷载作用下不会进一步发展,由此根据我部上报监理办《混凝土裂缝及缺陷修补工艺》编制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一、施工组织安排 1.组织机构: 成立裂缝修补专业队,由试验室主任何志斌负责。 2.劳动力安排 劳动力计划:专业队由负责人1人,现场技术管理人员2人,技术工4人,普通工配合4人。 3.进度计划: 根据对裂缝的普查情况,考虑到裂缝修补的工艺操作中温度、养生等方面的影响,我部拟在2006年4月30日前完成对所有砼结构物裂缝的修补。 二、修补方案及工艺 1、修补方案: 对于预计今后在荷载作用下不会进一步发展的裂缝:当裂缝宽度d≥0.15mm时,应采用化学灌浆修补,灌浆修补作业条件属干燥环境,灌浆材料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当裂缝宽度d<0.15mm时,应采用表面封闭修补。 2、主要修补材料的选用及其物理特性 灌缝用树脂材料的物理特性 碳纤维片材料性能指标

底层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 环氧树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类修补材料或混合料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试验调整。 3、修补工艺 3.1表面封闭修补方案。 针对裂缝宽度d <0.15mm 的墩身或箱梁,采用表面封闭修补。 (1)清洗砼裂缝表面污物及松散物,并使墩身表面保持干燥。 (2)将调好的改性树脂腻子(见环氧树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均匀涂抹在裂缝上。 (3)对砼表明进行修整处理,使其表面平整、洁净、色泽统一。 3.2灌浆修补方案: 针对裂缝宽度d ≥0.15mm 的墩身或箱梁,采用压力灌浆法进行灌缝处理,其施工工序 为: →→ → →→→→→首先测量裂缝的位置、宽度、长度,并在施工图纸上标出。 用钢丝刷将裂缝周围,尤其是灌浆底座粘贴面周围的油污认真清除干净。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裂缝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裂缝观测一、建筑 物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主要工作有: 1.水准基点的布设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3.沉降观测 4.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 1.水准基点的布设(1)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0.5m。(2)要具备检核条件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3)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在100m范围内。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 (2)沉降观测点的数量沉降观测点的距离一般为10~20m。(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沉降观测(1)观测周期(2)观测方法 (3)精度要求

(4)工作要求 (1) 观测周期 1) 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 进行第一次观测。 2) 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 层观测一次。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 工时进行观测。 3) 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 连续观测。 4)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2)观测方法 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 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精度要求 1)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 3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 过 。 2)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mm 0.2n (n 测站数))

A-75裂缝监测细则

1. 项目名称 裂缝监测 2.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情况。 3. 技术依据 3.1《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3.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 3.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4. 仪器设备 4.1 仪器设备:裂缝观测仪、裂缝计、千分尺或游标卡尺。 4.2 主要仪器设备的操作: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具体的测量操作。 5. 基本原则 5.1可靠性原则:测量仪器可靠,测点不受干扰。 5.2多层次原则:多次测量,求取平均值。 5.3重点监测关键区域的原则。 5.4测量方法可靠、仪器方便实用的原则。 5.5经济合理的原则。 6. 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6.1 监测前应与委托方签定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监测项目、监测精度、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监测周期及频率、其他特殊要求等。 6.2根据设计文件或委托单位要求,编制监测方案,明确监测所使用的仪器、精度等级、人员配置、资料整理及提交及预警机制。 6.3根据监测方案要求采购相应规格的监测元件。 6.4与相关单位进行交流,把观测点的位置、保护要求详细地告知监理、设计、施工等单位,做到信息传递的通畅。 6.5 检查仪器各部分是否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各项精度指标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6.6 检查仪器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工作。

7. 监测方法和要求 7.1观测标志 7.1.1 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 7.1.2 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标杆或楔形标志。 7.1.3 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粘贴的金属片标志。 7.1.4 当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 7.1.5 使用专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7.2观测要求 7.2.1 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两侧。 7.2.2 对数量少,测量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间距离,以求得裂缝变化最大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度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 7.2.3 对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测量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7.2.4 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针或传感器自动测缝计方法观测。 7.2.5 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裂缝变化的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具体频率需根据裂缝的变化情况确定。 7.2.6 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量测精度应达0.1mm,裂缝长度和深度量测精度应达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8. 监测成果分析 8.1每次外业数据的整理,必须经过计算和审核两级,以确保计算出的变形量准确无误。8.2各观测点的变形量按规定的格式填写测量成表,并编制曲线,形成每次观测简报及时地送给业主、监理、设计及施工等单位。 8.3当发现某些观测点的变形量较大或变形量达到报警值时,立即口头或电话通知有关单位,并签发报警通知书。 8.4当发现有危险征兆时,应连续观测,并现场提交初步数据报表。 8.5在完成了所有的监测任务后,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