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1. 检测目的

裂缝监测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

2. 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

3.1 裂缝测宽仪DJCK-2,裂缝测宽仪由带刻度线的视频显示屏、显微摄像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组成。

3.2 钢卷尺等测距辅助设备。

4. 检测条件

4.1 测量范围:0.02—2.0mm;估读精度:0.01mm;

4.2 使用电压:12VDC(8节充电电池);

5.检测前的准备

5.1 确定检测结构或构件的范围及数量,裂缝监测应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5.2 裂缝测宽仪使用前应先进行校验:校验标准刻度板上分别有宽度为0.02、0.10、0.20和1.00mm的刻度线。分别把摄像测量头支脚放在不同宽度的刻度线上,屏幕上读取相应的刻度线宽度。当误差小于0.02mm时,裂缝测宽仪方可正常使用。

5.3 校验时,误差超过0.02mm时,请将仪器送回厂家校验维修。

5.4 摄像镜头:可用橡皮囊吹或用软毛刷进行清洁;

5.5 用后应及时充电,长期不用每月应充电一次。

5.6 连接测量探头的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探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以免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

6.裂缝监测方法

7.1 裂缝宽度监测: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7.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7.操作步骤

6.1 裂缝宽度测量: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6.2 裂缝位置、走向测量:根据现场裂缝实际情况绘制裂缝位置、走向示意图,测量并标注出裂缝距已知轴线、已知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6.3 裂缝长度测量:确定裂缝的起始点与终点,做上标记,使用钢卷尺直接测量裂缝起始点与终点之间距离作为裂缝长度。

8.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9.2现场量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日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9.3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2 监测记录应有相应的工况描述;

3 对监测数据的变化及发展情况的分析和评述应及时。

9.4 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涂改、伪造和转抄。

9.5 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必要时进行重测。

9.6 监测项目数据分析应结合其他相关项目的监测数据和"然环境条件、施工工况等情况及以往数据进行,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9.7 技术成果应包括写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技术成果提供的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宜用文字阐述与绘制变化曲线或图形相结合的形式表达。技术成果应按时报送。9.8 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信息反馈宜采用专业软件,专业软件的功能和参数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并宜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查询和管理一体化以及监测成果可视化的功能。

9.9 基坑工程监测的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和技术成果应进行组卷、归档。

9.10 当日报表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必要时绘制有关曲线图;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9.11 阶段性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2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4 各监测项日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5 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9.12 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

2 监测依据;

3 监测项目;

4 监测点布置;

5 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6 监测频率;

7 监测报警值;

8 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9 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9.相关质量记录表格

9.1裂缝监测记录表、巡视监测记录表;

9.2委托单。

地面裂缝处理方案

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案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时间:2014年7月2日 地面表面裂缝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二、作业条件 1、室内无其它工种施工作业。 2、室内温度不宜低于5℃,室温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三、地面裂缝产生原因 地暖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伸缩裂缝;二是温度裂缝;三是由伸缩和温度共同产生的裂缝。

1、找平层的施工 2、地暖敷设前应当先行施工找平层,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验收,并保证基层的平整度〔±2mm〕,待找平层凝固硬化后方可敷设保温层。保温层最好用胶粘材料以点粘形式固定在找平层之上。如果保温层材料的基层不能完全平整、施工过程中的踩踏受力不均匀及地暖管的翘曲,直接造成保温材料的凹凸翘曲,使得填充层施工时很容易形成空鼓,从而导致地面的开裂。 3、2、铺管注意事项 4、地板辐射采暖常用的布管方式有平行排管式、蛇形排管式及回字形盘管式。平行排管方式地板表面平均温度沿水的流程方向逐步均匀降低,蛇形排管方式温度在小面积上波动大,但平均温度分布较均匀。回字形盘管方式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也是沿水的流程波动,如果布置合理,辐射板表面平均温度波动将很小,温度分布更均匀,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地暖开裂的程度。三种布管方式地面温度分布与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房间内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根据房间用途,房间热工热性,遵循温度均匀分布原则而定。另外,地面温度分布均匀程度主要受埋管深度、管间距大小、布管方式等影晌。埋深高度越小,管顶所对应的地面温度与两管中间处的地面温度的差越大,导致地面温度偏高,地面温度分布越不均匀,从而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地面裂缝。 5、除此之外,无论哪种布管方式,地暖管铺设应防止管道

HAL压裂裂缝监测技术说明

哈里伯顿压裂裂缝微地震监测说明 2015年4月

1.微地震数据采集方式 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理论源于研究天然地震的地震学,主要为利用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储层岩石被破坏会产生岩石的错动(微地震)来监测裂缝形态的技术。井下微地震监测法将三分量地震检波器(图1),以大级距的排列方式,多级布放在压裂井旁的一个或多个邻井的井底中(图2)。三分量微地震检波器在压裂井的邻井有两种放置方式:一种是放置在邻井中的压裂目的层以上,用于邻井压裂目的层已射孔生产情况,由于收集微地震信号的检波器非常灵敏;为防止监测井内的液体流动对监测造成井内噪音,必须在射孔段之上下入桥塞封隔储层,然后将检波器仪器串下入到桥塞之上的位置。另一种方法是将检波器放置在邻井中的压裂目的层位置上,这种情况检波器和水力裂缝都位于相同的深度和储层,此时声波传播距离最近、需要穿过的储层最少,属于最佳的观测位置,这种方式用于邻井的目的层未实施射孔生产的情况。 图1 三分量地震检波器

图2 三分量地震检波器下井施工现场 图3显示一个由5级检波器组成的仪器串在压裂井的邻井下入的两种布局方式:图中左边表示邻井已射孔的情况下,射孔段以上经过桥塞封堵,检波器仪器串放置在该井的目的层以上;图中右边表示邻井为新井的情况下,目的层未实施射孔,检波器仪器串放置在该井的压裂目的层位置上。井下微地震压裂测试使用的三分量检波器系统检波器以多级、变级距的方式,通过普通7-芯铠装电缆或铠装光缆放置在压裂井的邻井中。哈里伯顿使用采样速率为0.25ms的光缆检波器采集系统采集和传输数据。常规的电缆一方面数据传输速率低,另一方面对于低频震动信号易受电磁波的干扰大。采用铠装光纤进行数据传输不但传输速度快,并且允许连续记录高频事件,提高了对微小微地震事件的探测能力同时 对微地震事件的定位更加准确,监测到的裂缝形态数据最为可靠。 图3 多级检波器系统在邻井的两种放置方式 另外,由于检波器非常灵敏,井筒中的油气流动会很大程度的影响监测微地震事件的 信噪比,如果监测井为已经射孔的生产井,需要在射孔段以上20米的位置下入桥塞,检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它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二、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当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使用专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4 、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 、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7、裂缝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终审稿)

建筑物裂缝观测方法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建筑物裂缝观测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建筑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当原有裂缝增大或出现新裂缝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对需要观测的裂缝,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应设2组,具体按现场情况而确定,且宜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及裂缝末端。采用直接量取方法量取裂缝的宽度、长度、观察其走向及发展趋势。 二、观测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平行线标志或粘贴金属片标志。 4、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

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三、仪器设备 钢尺、游标卡尺、相机 四、观测点埋设 在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在上面刻画十字线或中心点,作为量取其间距的依据。监测点埋设稳固后,量出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以后如裂缝继续发展,则钉子的间距也就不断加大。定期测量两钉子之间的距离并进行比较,即可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 五、观测方法及成果 1、裂缝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借助钢尺、相机进行调查,记录裂缝位置。 2、裂缝长度:用钢尺进行测量。 3、裂缝宽度: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对监测的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编制裂缝观测成果表及变化曲线图。

外墙裂缝处理方案

外墙裂缝处理方案 一、裂缝的具体形式 1.窗洞下口角部的呈“正八字”形式角部裂缝; 2.框架柱与填充墙接槎处出现由上到下的通缝; 3.分布在墙面上不规则的微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措施 (一)对第一种与第二种裂缝的处理措施 1.以裂缝为中线,将裂缝两边各250㎜的抹灰层剔除。剔除前应先用切割锯切两道相对整齐的缝,然后再用锤子配合钢钎将抹灰层轻轻的剔除。用切割锯切缝时必须注意,切缝的深度以不损坏填充墙为宜。剔除抹灰层时不应用力过猛,尽量减少对其他墙体的震动。 2.将剔出的墙体表面的粘接的砂浆块等全部清理干净,淋水湿润墙体。 3.抹底层砂浆:在墙面湿润的情况下,先刷一遍掺10%的TG胶水泥浆(水灰比为),随刷随打底;砂浆的配合比为1:; 4.挂400宽的钢丝网,选用钢丝直径不小于㎜,网眼尺寸为8-10㎜的钢丝网。钢丝网一定要钉平整,且紧贴底层灰,不得外露; 5.待底层灰七成干后抹面层砂浆,面层砂浆为1:3的水泥砂浆; 6.浇水养护不少于7d; 经过以上方法处理完毕后,新旧抹灰之间的施工缝按照如下办法在处理: 1.沿施工缝划出2-3㎜宽、深3-5㎜的凹槽; 2.将凹槽内的灰尘清理干净,保证凹槽内的清洁。清理时不宜用水冲洗,最好用空气压缩机清理! 3.用与腻子颜色相近的耐候胶,用胶枪将凹槽封堵; 4.待将凹槽全部用耐侯胶封堵完毕后,用腻子刀刮平。使胶与墙面一平,或凸出墙面1㎜。 5.胶干燥1-2天后刷外墙涂料。 (二)对第三种裂缝的处理措施 1.沿裂缝划出2-3㎜宽、深3-5㎜的凹槽; 2.将凹槽内的灰尘清理干净,保证凹槽内的清洁。清理时不宜用水冲洗,最好用空气压缩机清理! 3.用与腻子颜色相近的耐候胶,用胶枪将凹槽封堵; 4.待将凹槽全部用耐侯胶封堵完毕后,用腻子刀挂平。使胶与墙面一平,或凸出墙面1㎜。 5.胶干燥1-2天后刷外墙涂料。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楼 板 裂 缝 专 项 处 理 方 案 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部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日 楼板裂缝专项处理方案一、工程简况 工程概况!。 二、现场检查情况

本次现场楼板检查得局部位置楼板有裂缝现象,具体裂缝情况如下: 1. 纵向裂缝:即沿建筑物纵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2. 横向裂缝:即在跨中1/3范围内,沿建筑物横向方向的裂缝,出现在板下皮居多,个别上下贯通。 3. 角部裂缝:在房间的四角出现的斜裂缝,板上皮居多。 4. 不规则裂缝:分布及走向均无规则的裂缝。 5. 楼板根部的横向裂缝:距支座在30cm内产生的裂缝,位于板上皮。 6. 顺着预埋电线管方向产生的裂缝。 三、现场楼板裂缝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时所用的商品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水泥用量过大。 2、混凝土浇筑时所用的商品混凝土高效缓凝剂用量过大,在未凝固前石子下沉,产生沉缩裂缝,常发生在梁板交接处。 3、混凝土浇筑时所用的商品混凝土所含有的砂石质量不好,级配不好,含泥量大,含粉量大。 4、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到位,温度差过高从而导致裂缝产生。 5、混凝土浇筑工程施工速度过快,上荷早。特别是地下室顶板,在混凝土未达到终凝期时便进行板面上的园林工程施工,造成早期混凝土受损从而产生裂缝。 6、拆模过早或模板支撑系统刚度不够。 7、混凝土表面浮浆过厚,表面强度不够。 8、施工时楼板混凝土盖筋被踩弯、踩倒,保护层过厚,承载力下降。

四、裂缝处理措施 本次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是在满足结构构件结构安全要求情况下进行相应处理,且本次裂缝修复处理满足对结构构件的使用功能要求。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次裂缝处理措施分为表面处理法、压力灌浆法和填充法。 一)表面处理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裂缝宽度<0.2mm,且深度较浅的细微裂缝,主要用来提高结构的防水性和耐久性。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填充材料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仅仅是对裂缝表面进行闭合处理, 其修复要点为: 1、凿开表面,露出结构面,用钢丝刷清洁表面污物; 2、用清水充分清洗并干燥; 3、用弹性涂膜放水材料或聚合物灰浆等填充裂缝表面,注意涂抹均匀; 4、待第一遍涂抹层半干燥后,再涂抹第二遍,干燥固化后即可。 二)压力灌浆法 压力灌浆是将环氧树脂或其它低粘结度粘结材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注入裂缝内部的修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宽度在02~0.5mm之间的情况,其施工工艺为: 1、主要材料: 灌浆树脂、封缝胶(必须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2、施工步骤: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术

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技术

目录 1测试的意义 (2) 2测试方法和原理 (3) 2.1标准测试方法 (3) 2.2独创测试方法(表面波法) (6) 2.3裂缝延伸方向的测试 (8) 3模型、现场验证 (9) 3.1基础试验(1998-2006) (9) 3.2现场验证(1998-2006) (11) 4特点和适用范围 (14) 4.1特点 (14) 4.2适用范围 (14) 4.3影响因素 (14) 4.4与超声波方法相比的优越性 (15)

1测试的意义 混凝土结构是最重要的土木、建筑结构,在社会基础设施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干燥收缩、温度应力、外荷载、基础变形等),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缺陷或损伤现象。 由于裂缝的成因、状态、发展以及在结构中的位置等的不同,对结构的危害性也有很大的区别。严重的裂缝可能危害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对结构的安全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些裂缝,如表面温度变化或干燥收缩引起的浅裂缝则无大的影响。此外,根据大量的观测资料,在混凝土结构物中出现的裂缝,大多数在竣工后1-2年内已产生。如果这些裂缝处于稳定状态,其对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小得多。此外,对于裂缝的修补,如裂缝充填(往裂缝中注入水泥砂浆或者环氧树脂等充填材料,以防内部钢筋锈蚀)和裂缝补强(裂缝表面粘贴钢板等)都需要在明确裂缝的状态、成因的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 因此,为了确定裂缝的状态、发展和成因,以及合理评价裂缝对结构物的影响,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案和时机,掌握其深度与其长度、宽度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不同的是,裂缝的深度测试较之长度和宽度测试要困难得多,通常需要采用钻孔取样的方法加以直接测试。但是,钻孔取样的方法除费时费力,对结构也有一定的损害以外,对深裂缝由于取样困难往往难以测试。同时,对于裂缝的发展也难以监测,因此,采用合理的无损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方法有多种,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测试方法,大致可以分为: 1)基于超声波的检测方法; 2)基于冲击弹性波的检测方法 然而,由于混凝土结构及裂缝的特殊性,使得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变得非常困难。同时,目前常用的裂缝深度的无损检测技术大多是从金属材料的裂缝深度检测中发展而来,在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使得测试结果常常较实际深度偏浅很多,因此难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当然,对裂缝深度方向的发展的监测迄今尚无有效的手段。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说明

WORD格式可编辑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工程概况 (1)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1) 四、各控制点的放样 (2) 五、观测周期 (3) 六、沉降观测 (3) 七、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4) 八、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4) 九、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5) 十、测量管理制度 (5)

一、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5、本工程施工图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1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 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 建设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 设计单位:广东建筑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重庆中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重庆七星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宏峰集团(福建)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 3.1.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7#楼筏板裂缝处理方案 本工程在1#、2#负二层地下室结构2#楼于2012年7月5日及2012年6月30日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成型后于7月7日及7月2日拆模,模板拆除后发现外剪力墙有裂缝,具体情况为;1#楼外墙外侧裂缝有9条,外墙内侧裂缝有5条,内外侧裂缝不在同一位置(相互错开约7cm以外);2#楼外墙外侧裂缝间隔1.5m 左右就有一条,外墙内侧裂缝有6条,其中有5条内外侧几乎在同一位置(在5cm以内);以上裂缝基本呈垂直状自从上而下为通缝,主要出现在1#、2#楼外墙(砼标号为C40P8)。经总承包单位、监理工程师及建设单位工程共同协商一致,要求我项目部针对该事项作出专项检测与处理;后我司请“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裂缝进行检测,依据《关于中奥国际广场2#楼地下室剪力墙裂缝检测报告》我项目部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对未贯通裂缝采用“北京RMO补缝胶浆”进行封闭处理,对已贯通裂缝采用高强度注浆的方式进行封闭处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裂缝表面处理―封缝―埋设灌浆嘴―准备灌浆泵―试压―配制灌浆材料―灌浆―检验及表面处理。 1、清理裂缝 (1)较宽裂缝,沿裂缝深度凿除裂缝表层混凝土,以露出新鲜混凝土为宜,对其它所有要处理的裂缝,沿缝凿成2~4mm,宽4~6mm的V型槽,并凿毛裂缝内混凝土表面。 (2)对外露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对锈断的原钢筋进行焊接替换。 (3)剔除缝口表面的松散杂物,用气压为0.2MPa以上的压缩空气清除槽内浮尘。 (4)向较宽裂缝(宽度)1.5cm)内灌满小石子,要求密实。 (5)沿缝长范围内用丙酮进行洗刷,擦清表面。 2、埋设灌浆嘴

裂缝处理方案说明

地下室外墙裂缝处理防水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2、本工程安全等级均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 3、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二类,特征周期为0.04s。 4、地震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5、抗震等级:a 地下车库:框架3级。 b 1楼—2楼:1#楼剪力墙:3级 2#楼剪力墙:4级。 6、防水等级:Ⅱ级(原设计为Ⅰ级)。 关于有方集团研发总部大楼地下室西一区、西二区的外墙裂缝,我们在2017年12月16日~12月19日我们进行了淋水试验,找出了裂缝;并标识!二、钢筋砼构件裂缝的主要特征: 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剪力墙的裂缝主要有以下特征: 1.钢筋砼墙体裂缝的主要特征: (1)绝大多数是竖向裂缝,多数裂缝长度接近墙高,两端逐渐变细而消失; (2)裂缝数量较多,宽度一般不大,超过0.3mm的很少,大多数裂缝不大于0.2mm; (3)裂缝出现时间多在拆模后不久,有的还与空气干燥砼干缩有关;

(4)随着时间裂缝继续发展,数量增多,但缝宽增大不多; (5)地下室墙裂缝分布均匀,跨中较多。 而在人防口部跨度较小的部位几乎没有裂缝。 三、钢筋砼构件裂缝的原因分析: 从裂缝的形状规则来看外墙的裂缝都是竖向裂缝,且分布均匀。剪力墙裂缝原因主要有:砼收缩裂缝;强约束裂缝,建筑体形引起裂缝;外力作用的裂缝。对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裂缝的原因很多,我部采用排除法分析:首先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原材料)、二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三看混凝土的养护。以上这三条均合格(看砼资料、砼施工方案和旁站、养护持续不间断),可以排除。 再分析地基不均匀沉降:桩基静载试验初步报告合格,可以排除。 根据2018年1月4日上午设计院及审图公司5方一起现场勘测。设计勘定为砼收缩产生的裂缝。大家基本认可;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 四、针对裂缝(参照会议的建议)我部拟定两种处理方法: 一、在裂缝处增加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1、在迎水面裂缝处粘好500宽的丙纶布 2、防霉涂料两道 3、满刮外墙弹性防水腻子两遍 4、 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5、 3.0厚聚酯胎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6、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护层

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方案

路面裂缝处理方案 为防止地表雨水浸入破坏路面,根据路面裂缝情况及结合前几天灌缝情况,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制定了现裂缝处理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1、机械配备(每工区班组): 双排座五十铃施工车一部,液化气灶一套,水壶一个,大号注射器2支,毛笔2支,钢丝刷2把,毛刷2把、橡胶锤2把、及其它小型机具。 2、材料配备: 石灰岩石粉、乳化沥青或热沥青、贴缝带 二,施工计划:2012年3月11日-2012年4月20日 三,裂缝处理 1、裂缝清理:采用钢丝刷沿每条裂缝反复擦刷,擦刷后采用小刷子对缝内进行清扫。 2,灌缝 (1),轻微裂缝(宽度<5mm)处理, 用20ML注射器沿裂缝灌方向均匀注入乳化沥青,不少于三遍。第一遍乳化沥青必须均匀饱满,使其有足够的下渗量。第二遍间隔10-15分钟,重点对下渗较快的部位进行找补,直到不再下渗为止。第三遍间隔10-15分钟对整条缝进行再次灌缝。注意在注射乳化沥青时不要将其滴至裂缝外,若滴至裂缝外立即用海绵将其清

理干净,避免污染路面。然后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米石,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或橡胶锤捶击。贴上裁减好的专用贴缝带,用橡胶锤锤实。 施工要点:灌注乳化沥青时,先沿缝注入乳化沥青,随后用刷子沿裂缝两侧各10cm,裂缝延伸端20cm涂刷乳化沥青,乳化沥青用量及米石洒布量通过试验确定。 (2),宽度>5mm裂缝 ①用40ml注射器沿裂缝从低处向高处均匀注入乳化沥青(如缝宽>1CM采用普通热沥青),不少于三遍。第一遍乳化沥青必须均匀饱满,使其有足够的下渗量。第一遍不再下渗时,进行第二遍找补。待第二遍破乳后,进行第三遍注射间隔20-25分钟。注意在注射乳化沥青时不要将其滴至裂缝外,若滴至裂缝外立即用海绵将其清理干净,避免污染路面。 ②灌缝完毕,待乳化沥青破乳后沿缝洒一层石灰岩石粉,人工采用橡胶锤将其捣实,再用毛刷将周边清理干净。如有捣实不严人工进行找补。 ③贴上裂缝贴 附热沥青灌缝现场图片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砼裂缝处理方案

混凝土裂缝处理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勘察,沙湖泵站混凝土结构中多处出现裂缝现象,且多数集中在泵房内部,由于裂缝对水工建筑物有极大的危害作用,现经多方研究决定对其进行补强处理,具体施工方案及工艺如下: 1.工程特点 经现场勘察,此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数裂缝在泵房(主要建筑物)内部,对泵站安全危害极大; 2)裂缝大多为贯穿性裂缝; 3)裂缝宽度一般在0.2mm左右且为老混凝土; 4)裂缝处理的施工期外界温度对处理效果无太大影响。 2.处理方案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综合考虑现场情况、工期要求等因素,拟采用: 1)贯穿裂缝:采用环氧材料进行化学灌浆处理; 2)表面裂缝:采用环氧砂浆嵌缝处理。 3.材料选择 在材料的选用上,水溶性聚氨酯材料适用于水下混凝土或基础的防渗堵漏加固方面,而沙湖泵站裂缝大多在水上,且裂缝相对稳定,根据水溶性聚氨酯材料和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性能比较,我们认为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材料更为合适些,因为它具有粘度小、可灌性强、和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高、浆液固结后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很好、有较好的补强加固作用、且凝固时间可以进行调节以满足施工不同需要等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2、3: 表1.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2. 环氧树脂灌浆材料配合比: 表3. 环氧砂浆配合比: 4. 施工工艺要点 1)贯穿裂缝处理 根据沙湖泵站实际情况,制订灌浆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查缝定位→凿槽→孔位布置→钻孔→清孔→安装灌浆管→封缝→试气补漏→现场灌浆→缝面处理→验收先开槽封缝,后钻孔注浆、采用封缝和注浆相结合的治理裂缝的方法。 ①查缝定位:组织人员对裂缝进行排查,并在裂缝处作出明显标记; ②凿槽:沿裂缝凿除裂缝两侧混凝土,开缝宽度为5cm左右,深度为5~8cm,开槽长度沿裂缝两端各延长10~20cm,然后用水清洗凿除面; ③孔位布置:孔位布置的原则是先疏后密,孔距0.5~0.8m; ④钻孔;孔要求深而细,钻60?斜孔,孔径为?8~?18,孔深为混凝土厚度1/2~2/3,本工程中采用电锤钻孔; ⑤清孔:用压风机冲孔,然后用水冲洗,将孔内沉碴、淤泥彻底清理干净,通过冲孔可了解孔位之间的连通关系,从而确定压浆孔和通气孔; ⑥安装灌浆管:沿钻孔方向布置好灌浆管,并将其固定牢固,另一接头连接手摇灌浆泵; ⑦封缝:先用环氧基液在砼清洗面上涂一层1mm厚的环氧基液,后将配制好的环氧砂浆捏成团状沿裂缝顺序依次嵌入凿槽中,并用锤子轻轻敲打砂浆外露面,使其与砼面充分接触,最后再在环氧砂浆表面涂一层厚度为1mm左右的环氧基液,基液涂刷厚度要均匀; ⑧试气补漏:检查注浆嘴孔口有无渗漏水、孔洞是否畅通和提供裂缝注浆进浆

建筑物裂缝观测报告书

建筑物裂缝观测报告书 一、工程概况 XX市XX区XX镇XX农居点(一期)多高层住宅房屋建筑工程,由施工单位XX建设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由10栋六层两单元住宅楼和4栋14层高层楼群组成;其地下车库和地下储藏室集中设置于多高层公寓下面,地下车库南北长度约190米,宽度65余米,工程总建筑面积10.5 万余㎡,其中地下室总面积约为15627㎡.本工程为建筑一类工程,工程建筑耐久等级为一级。高层楼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群楼间的地下室和车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先张法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管桩,地下室底板厚500mm ,地下室外墙厚400mm。 本住宅小区房屋建筑工程,设计单位:XX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墙柱为C25~C35 ,梁板C30 ,其余部位C15~C20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35mm(地下迎水面为50毫米)。 二、监测项目和各监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三、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3.1仪器设备

钢尺、相机、刻度放大镜、超声波仪 3.2、监测点布置 监测点布置原则:测点位置应结合工程性质、周边环境、地下管线分布、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着重于监测工作井、接收井变形,周围管线、道路与建筑物的变形。本次监测共布设8个地面沉降、位移点,13个建(构)筑物沉降点,3个建筑物沉降、位移点,具体点位详见附图。 3.3、监测方法 裂缝调查采用全数检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跟踪时间超过6个月。对于裂缝比较集中的地下车库,顶板区块的裂缝分布情况进行全数检查,对裂缝深度进行抽查,并对比较典型的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观测。 3.4 裂缝监测的方法 (1) 裂缝位置主要根据设计图,借助于钢尺、相机、DV等进行检查调查,并绘制裂缝分布图。 (2) 裂缝宽度使用塞尺、刻度放大镜进行测量。 (3) 裂缝长度用钢尺和皮尺测量。 (4) 裂缝深度按照规范要求用超声波仪测量超声波发送和响应时间,经过计算得到裂缝深度。 四、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汇总表及有关汇总、分析 曲线 4.1监测数据的检核 监测成果检核的方法很多,首先要加强野外的检核工作,如限制两次读数之差、沉降观测线路的闭合差、正测与反测之差等,外业应尽可能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监测的自动化程度,杜绝粗差,尽可能消除或减弱系统误差,提高监测质量与精度;其次在室内作进一步的检核,具体有: ⑴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各次变形值的计算是否有误。通过不同方法的验算、不同人的重复计算来消除监测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⑵原始资料的统计分析。把原始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按大小的排序,用频率分布的形式把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显示出来,进行数据的数字特征值计算,离群数据的取舍等。

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

混凝土裂缝处理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张江中区B-3-6地块研发楼项目由5栋办公楼(A~E栋)和中间环形中庭(F栋)组成,5栋办公楼分别为A~E栋办公楼,7~10层,高度为28.3m~44.3m,采用框剪结构,中间环形中庭为F栋中庭,为五个办公楼空间联系部分,3层,高度为40.3m,结构形式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屋盖为网架结构。 2.在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B楼二层楼面板轴线B-12~B-13之间处出现微裂缝。为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主体验收创优条件,对本工程的裂缝进行专项处理。 二、裂缝分类及处理 1.宽度≤0.3毫米的非贯穿裂缝,对结构承载力及持久强度无有害影响,可不作处理。 2.宽度>0.3毫米的非贯穿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结构持久承载力,采用表面涂抹砂浆法处理。 3.不成片、分散的贯穿性裂缝会引起钢筋锈蚀,影响使用功能,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 本工程B楼二层楼面板轴线B-12~B-13之间处出现微裂缝局部属于贯穿性裂缝,故采取环氧树脂灌浆法处理。若其他区域再出现裂缝已按以上三类分别处理。 三、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混凝土质量和性能不达标,坍落度过大、使用低性能外掺济,导致裂缝。 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其坍落度大,流动性好,但也易产生局部

粗骨料少、砂浆多的现象,加之商品砼厂商为降低价格和成本使用低档原材料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性能下降。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脱水干缩时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 2.施工中过分振捣,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导致楼板裂缝 混凝土浇筑振捣后,粗骨料沉落挤出水分、空气,表面呈现泌水而形成竖向体积缩小沉落,造成表面砂浆层,它比下层混凝土有较大的干缩性能,待水分蒸发后,易形成凝缩裂缝。而模板、垫层在浇筑混凝土之间洒水不够,过于干燥,则模板吸水量大,引起混凝土的塑性收缩,产生裂缝。 3. 上人过早施工、加荷导致裂缝 为了抢工期,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任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钢管、钢筋板等。过早的加荷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4.混凝土养护不当导致楼板裂缝 养护不当也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过早养护会影响混凝土的胶结能力。过迟养护,混凝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水泥缺乏必要的水化水,而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应力而产生开裂。另外过度的抹平压光会使混凝土的细骨料过多地浮到表面,形成含水量很大的水泥浆层,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体积碳水化收缩,导致混凝土板表面龟裂。 5.板筋下沉导致楼板裂缝 不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施工人员野蛮操作,任意踩踏钢筋,致使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浇筑前及浇筑中也不及时进行整修,减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测量专业作业指导书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裂缝监测实施细则 1. 检测目的 裂缝监测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 2. 检测依据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设备仪器 3.1 裂缝测宽仪DJCK-2,裂缝测宽仪由带刻度线的视频显示屏、显微摄像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组成。 3.2 钢卷尺等测距辅助设备。 4. 检测条件 4.1 测量范围:0.02—2.0mm;估读精度:0.01mm; 4.2 使用电压:12VDC(8节充电电池); 5.检测前的准备 5.1 确定检测结构或构件的范围及数量,裂缝监测应根据需要确定,主要或变化较大的裂缝应进行监测; 5.2 裂缝测宽仪使用前应先进行校验:校验标准刻度板上分别有宽度为0.02、0.10、0.20和1.00mm的刻度线。分别把摄像测量头支脚放在不同宽度的刻度线上,屏幕上读取相应的刻度线宽度。当误差小于0.02mm时,裂缝测宽仪方可正常使用。 5.3 校验时,误差超过0.02mm时,请将仪器送回厂家校验维修。 5.4 摄像镜头:可用橡皮囊吹或用软毛刷进行清洁; 5.5 用后应及时充电,长期不用每月应充电一次。 5.6 连接测量探头的插头为自锁式插头,插连线时将信号线插头的红点与探头的红点对齐后插入即可,拔下时用手捏住插头根部的螺纹处直接拔出。切勿左右旋转或用力拉线,以免造成探头内部线路损坏。 6.裂缝监测方法 7.1 裂缝宽度监测:裂缝宽度监测宜在裂缝两侧贴埋标志,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也可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量测或摄影量测等。 7.2 裂缝长度监测宜采用直接量测法。 7.操作步骤 6.1 裂缝宽度测量: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6.2 裂缝位置、走向测量:根据现场裂缝实际情况绘制裂缝位置、走向示意图,测量并标注出裂缝距已知轴线、已知点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6.3 裂缝长度测量:确定裂缝的起始点与终点,做上标记,使用钢卷尺直接测量裂缝起始点与终点之间距离作为裂缝长度。 8.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措施。 现场检测人员必须穿戴劳保用品,安全帽,进行测试时应注意安全。 9.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9.1 监测分析人员应具有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工程测量的综合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及时提供可靠的综合分析报告。 9.2现场量测人员应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监测分析人员应对监测报告的可靠性负责,监测单位应对整个项日监测质量负责。监测记录和监测技术成果均应有责任人签字,监测技术成果应加盖成果章。 9.3 现场的监测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使用正式的监测记录表格;

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案

1、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由于由于混凝土施工、本身变形和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使混凝土裂缝成了土木、水利、桥梁、隧道等工程中最常见的工程病害。轻者使内部的钢筋等材料产生腐蚀,降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承载能力、耐久性等,严重的将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 2、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从微观上看,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空气、水组成的多相结合体,由于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微观构造以及所收外界影响的不同,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有很多种: 1、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而引起的裂缝: 2、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3、在大厚度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受到模板或顶部钢筋的抑制,在浇捣后数小时会发生这种由于混凝土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胀冷缩所产生的体积胀缩因为受到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由于太阳曝晒产生裂缝是工程中最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与活性骨料中的活性氧化硅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胀,体积增大到三倍从而使混凝土胀裂产生裂缝。 6、在炎热或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以及混凝土水化热高等,在混凝土浇筑后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时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7、构件承受荷载所产生的裂缝:如、构件在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 8、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降时,结构构件受到强迫变形,而使结构构件开裂,随着不均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9、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处于不利的环境中,如海洋等时,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薄,特别是混凝土的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和溶于海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得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

房屋安全自动化监测方案(1)

房屋安全自动化监测技术 1.房屋安全监测及其必要性 2. 常见房屋安全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1温度裂缝 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裂缝,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当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墙体就会产生温度裂缝。最常见的温度裂缝是在混凝土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如门窗洞边的正八字斜裂缝,平屋顶下或屋顶圈梁下沿砖(块)灰缝的水平裂缝,以及水平包角裂缝(包括女儿墙)。 导致平屋顶温度裂缝的原因是,顶板的温度比其下的墙体高得多,而混凝土顶板的线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故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在墙体中产生很大的拉力和剪力。剪应力在墙体内的分布为两端较大,中间渐小,顶层大,下部小。温度裂缝是造成墙体早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一般经过一个冬夏之后才逐渐稳定,不再继续发展,裂缝的宽度随着温度变化而略有变化。 2.2地基不均匀沉降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展,以及地下水等较为复杂地质结构,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 房屋表现在墙体中下部区域的斜裂缝。建筑中部压力相互影响高于边缘处,且边缘处非荷载区地基对荷载区下沉有剪切阻力作用,故地基受到上部传递的压力时,地基反力在边缘区较高,引起地基的沉降变形呈凹形。这种沉降使建筑物形成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的弯曲.结构中下部受拉,端部受剪,当端部的剪应力较大时,墙体由于剪力形成的主拉应力破裂,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向沉降较小的方向倾斜。垮塌的梁带动周围预制板一起下落,预制板的下落导致其相邻的梁失去侧向支撑,在地震作用下向掉落预制板一侧发生偏移;发生侧移的梁又导致其上下的墙体损毁、倒塌、墙体垮塌后,导致其他墙体压力增大,引发结构连续倒塌后,出现大面积垮塌,另外,倒塌梁下部和门窗角部开裂较严重。梁下部开裂是由于梁在水平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枫林学府 AL1——AL8、AS1——AS10、BL1——BL5、BS1——BS4、CD1——CD4,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案 枫林学府AL1——AL8、AS1——AS10、BL1——BL5、BS1——BS4、CD1——CD4,经现场检查发现:一、部分混凝土墙体、楼板由于混凝土所含水分变化,化学反应及温度降低等因素引起体积缩小(即混凝土收缩),由于钢筋或相邻部位的约束作用,收缩引起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高,产生开裂,出现肉眼可见裂缝,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二、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工程周期比较长混凝土楼板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产生热胀冷缩变形,当变形受到约束,便会产生应力导致裂缝,此裂缝多为贯通性裂缝,比较容易分辨。针对以上对裂缝的现场勘查和分析,做出以下处理方案: 一、浅表裂缝处理,此裂缝为非贯通性裂缝,根据裂缝的宽 度做出以下处理方案。 1、对于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浅表裂缝,填充材料 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仅仅对裂缝表面进行闭合 处理。用钢丝刷清理表面污垢,松动爆裂的细微 混凝土清理干净,然后刷一道改性环氧树脂进行 封闭处理,不平整处用环氧砂浆抹平压实。

2、对于裂缝宽度大于0.2mm的浅表裂缝,裂缝宽度 比较宽,需对裂缝进行填充处理。先将裂缝进行 切割、凿除处理,沿裂缝处两边凿开混凝土,宽 度约30mm左右,深度根据现场裂缝情况确定, 且不小于10mm,槽长两端超出裂缝长度30cm。 对裂缝基槽用钢丝刷清理干净,刷一道环氧树脂 浆料进行初步处理,然后采用环氧树脂砂浆进行 填充,填充完成后表面要和混凝土表面一致平整、 整洁,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养护。 二、贯通性裂缝处理,由于此裂缝为贯通性裂缝,不论多宽 都需要全封闭处理,我单位采用注浆施工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处理处理方案如下: 1、材料: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特点:a.改性环氧树脂 浆液,可灌入0.3以上的细小裂缝。b.固结体强度 高,抗压强度40-80MPa,抗拉强度大于33MPa, 变形收缩率小。c.胶凝时间易控制,从30分钟到 几十小时均可调节。d.可在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下固 化。根据改性环氧树脂材料的特性,满足使用要求。 2、工具:电锤、电动注浆机,高压气泵,注浆膨胀管。 3、施工步骤: a、清理裂缝:清除裂缝周围析出物,裂缝两边 各5cm的混凝土表面打磨出均匀的新鲜面,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教程文件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 方案

建筑物裂缝观测监测方案 一、裂缝观测的内容 建筑物发现裂缝,为了了解其现状和掌握其发展情况,应立即进行裂缝变化的观测。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物上的裂缝分布位置,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程度。观测的裂缝数量视需要而定,主要的或变化大的裂缝应进行观测。以便根据这些资料分析其产生裂缝的原因和它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及时地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二、技术要求 1、裂缝观测应测定建筑上的裂缝分布位置和裂缝的走向、长度、宽度及其变化情况。 2、对需要观测的裂缝应统一进行编号。每条裂缝应至少布设两组观测标志,其中一组应在裂缝的最宽处,另一组应在裂缝的末端。每组应使用两个对应的标志,分别设在裂缝的两侧。 3、裂缝观测标志应具有可供量测的明晰端面或中心。长期观测时,可采用镶嵌或埋入墙面的金属标志、金属杆标志或楔形板标志;短期观测时,可采用油漆平行线标志或用建筑胶粘贴的金属片标志。当需要测出裂缝纵横向变化值时,可采用坐标方格网板标志。使用专用仪器设备观测的标志,可按具体要求另行设计。 4、对于数量少、量测方便的裂缝,可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分别采用比例尺、小钢尺或游标卡尺等工具定期量出标志间距离求得裂缝变化值,或用方格网板定期读取“坐标差”计算裂缝变化值;对于大面积且不便于人工量测的众

多裂缝宜采用交会测量或近景摄影测量方法;需要连续监测裂缝变化时,可采用测缝计或传感器自动测记方法观测。 5、裂缝观测的周期应根据其裂缝变化速度而定。开始时可半月测一次,以后一月测一次。当发现裂缝加大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6、裂缝观测中,裂缝宽度数据应量至0.1mm,每次观测应绘出裂缝的位置、形态和尺寸,注明日期,并拍摄裂缝照片。 7、裂缝观测应提交下列图表: (1)裂缝位置分布图; (2)裂缝观测成果表; (3)裂缝变化曲线图。 三、观测标志 为了观测裂缝的发展情况,要在裂缝处设置观测标志。对设置标志的基本要求是:当裂缝开展时标志就能相应地开裂或变化,并能正确地反映建筑物裂缝发展情况,其标志形式一般采用如下三种: 1.石膏板标志 用厚10mm,宽约50~80mm的石膏板(长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在裂缝两边固定牢固。当裂缝继续发展时,石膏板也随之开裂,从而观察裂缝继续发展的情况。 2.白铁片标志 (1)如图1所示,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并使其一边和裂缝的边缘对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