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资源的基本状况及其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

2、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和必要性

3、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环境与资源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知识准备】

1、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3、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预习思考题】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1、自然资源、,但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十分

严重。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原因:人口的、资源的、环境

的、生态的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2、内涵及要求:

(1)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损

害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

对、和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得到改

善,效率显著提高,促进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的文明和

谐发展道路。

【学习内容】

1、我们共同的家园

【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为有哪些?】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上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节约资源②必须发展生产力③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3、我国在自然资源方面的重要国情是()

A、种类多,总量少,易开发

B、总类多,人均占有量少,不易开发

C、种类少,总量少,人均占有量少

D、种类多,总量大,人均占有量较少,开发难度大

4、说到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都是()

A、可持续发展问题

B、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

D、社会前进的必然产物

5、可持续发展要求()

①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②向自然界索取一切

③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的责任④认识到自己对子孙后代的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在下列选项中,对可持续发展认识错误的是()

A、人口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B、坚决禁止发展有污染的产业

C、要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

起来

材料分析题

7、科学家们认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减排”)是制止目前全球变暖趋势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动员和部署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1)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表明我国政府坚持什么样的基本国策?(2)请你列举在日常生活中能“节能减排”的措施。

8、材料一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课本基本上都是一次性使用,每到期末,都有大量使用后的旧课本被废弃。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在校中小学生2.2亿人,按每人每学期课本重1.5公斤算,如果每本课本连续使用5年,就可以节约300万亩的木材、52800万吨水和633.5万吨煤。

请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请举出两条课本循环使用的好处。

(3)请你为学校提出两条循环使用课本的合理化建议。

达标检测二

单项选择题:

1、2010年2月,某省环保局依法叫停近两年开工和投产的40个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建设项目,并分别责令其停止建设、生产。这样做()

①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②表明该省把环保作为中心工作来抓

③有利于该省的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该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

③④

2、据报道,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草原声态形势严峻,“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止。全国90%以上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盐渍化、沙化、石漠化;北方草原家畜平均超载36%以上,草原生产能力不断下

降,产草量不断减少。这种现状警示我们()

①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必须加强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工作

③应该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④应该先保护环境后发展经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新华网报道,在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的1142公里铁路线上,建设者们精心设立了33处野生动物通道;4年多的筑路过程中,仅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就超过了11亿元人民币。这说

明青藏铁路的规划和设计()

①坚持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②是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的具体体现

③落实了科学发展观④显示处了一种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十五”规划建议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下列做法符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是()

①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②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③倡导环境文化,培养公众的环境危机意识④加大对废旧电池的回收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这句话的包含的意思是()

A、人们不能改造自然,只能服从自然

B、人们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必须带来环境的污染

C、我们不能过分地开采资源,应合理利用资源

D、人们只有向

自然开战,才能够征服自然

材料分析题

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

每节约一度电=节约0.4公斤煤+4升水

=减少0.27公斤碳粉尘排污量

=减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污量

=减少0.03公斤二氧化硫排污量

=减少0.02公斤氮氧化物排污量

(1)请结合上图内容,谈一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

建设节约型社会,始终是温家宝总理十分关注的问题,他不仅从战略高度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意义,还具体提出“上三层楼不乘电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doc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8)_调查研究 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劝发展红利”。即从知识互补、人力互补、技术互补、产业互补和设施互补中,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最终享受发展红利为区域带来的整体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三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 l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解决城市化成本的基本出路。 在未纳入组团式城市群范围时,土地是作为第一产业(以绿色植物作为初始生产力的存在形态)的载体而存在,其基本属性是作为资源,加上其他自然投入(如水、太阳光)和劳动力投入,形成了农业的初始生产力。当土地纳入到组团式城市群之后,其功能形态和使用价值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以生产农作物为主转变为高资本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 2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培育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 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中一要在数量上将农民转变为市民,二要将农民的素质与积聚财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本质要务。 3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银行的转变:逐步走向扩大“内投”的稳健方向

现在我国的民间储蓄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与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相当,加上固定资产的占有,民间财富已经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地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将这个庞大的资本释放出来,转变为逐渐制衡外部投资额的程度,是推行城市化进程中扩大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全面纳入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 十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七原则 研究报告拟订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七原则: (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 (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 (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 (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 (5)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案(答案含解析)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 1. 知道能量的转换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2.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 3.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4.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自主探究 1.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 _________________ 性的,人们是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利用 能量的。能源的利用是有条件的,我们所能利用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需要 ___________ 能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 、,我们既要有效地,又要很好地控制和消 除________ 。 3. 化石能源、核能等能源会越来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这类能源称为能源。 像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以在自然界中源源不断的得到,称为______ 能源。 合作探究 一、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思考讨论: (1) 在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是怎样转移的? (2) 冷水能把热量自发地转移给热水吗? 提出问题:电冰箱为何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移具有_________ 性。 思考讨论:汽车制动时,消耗的动能转化成什么能?这些消耗的能量能不能再自动地用来驱动汽车

归纳总结:能量的转化具有_________ 性。 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讨论:人类在利用化石能源时,能量有没有完全利用?有无环境污染?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图片,你看到什么现象,你知道汽车尾气有何危害?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想想议议:在耗用各种能源时,对环境是否会造成破坏呢?在下表中,用“V”表示大量耗用该类能源对环境会有明显破坏,用“ X”表示对环境不会造成明显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又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它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国家、企业、政府怎么做? 国家(政府): 1.坚持实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惩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违法行为。 3.大力宣传计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意识。 4.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5.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经济等。 企业 (1)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2)自觉遵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 (3)在生产中重视科技和科技创新,完善经营管理,使企业的能耗、排放符合国家标准,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

资源,尽到对子孙后代、对社会的责任。 节约资源中学生该怎么做?(个人) 1、增强法制观念,树立循环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做环保节约资源的的践行者,用淘米水浇花、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等。 3、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对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敢于制止并举报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是国家的事,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维护民族团结,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不能认为维护民族团结与我们青少年无关或关系不大。 (3)青少年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应该做到: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 1、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

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学案.doc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周节 课题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三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 类型 新课 授课 时间 教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的资源国情,理解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科学发展观, 学目能力目标:提高全局分析和认识事物能力。 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及的贡献 并在实际生活中做出力所能 重难点重点: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使学生初步树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观念,从自身做起, 护环境,并敢于批评不符合可持续的言论和行为。 注意节约资源,保 课刖准备教师:相关知识储备和拓展,收集资料,了解学情,制作课件,预测课堂。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多方面收集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 间 教学环明确目标:见本页上 课堂学习:用5分钟时间精心通读教材内容,包括小字内容,再用 5分钟细读课文正文部分,然后找出本课要掌握的知识 要点,能用术语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学习检测: 1、自然资源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但________ 占有昂: 少、 开发难度大。 2、资源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 失十分严重。 3、原因:人口的 _ 、资源的_________ 、环境的 _____________ 、 生态的___________________ 等…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 明确学习方 向 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培 养学生自主 学习,互助学 习能力。 2 分 10 分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时间 教 24、内涵及要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 足的需求,而又不损害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持续发展要求和谐 相处,认识到自己 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应负的责任。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全过程中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 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的文明发展道路C 提升拓展:活动一:【是否能砍这样的大树?毁坏森林资源的行 解决本课基 础知识,通 过互评互 批,了解学 生学习情况 5-8 村生活柴火砍伐等等。(1)、我国的资源现状:①自然资源总量 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深化知识, 提升能力, 10-12 学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P55 活动二1、阅读恩格斯语,说一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如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 环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活动三、【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P55 答:三个观点都从不同角度认识到了人类要善待地球、保护环 境。 观点一:表明人类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 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 需求,而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观点二:认识到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之间存在的矛 盾。我们绝不能纵容 人类的贪欲。因为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和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最终将直接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观点三:认识到了人类的命运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对环 境的最大威胁是人类自身,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关键 是靠人类自身。 活动三、【我们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 么?】答:A、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B、节约和回收废纸、碎 玻璃等;C、不送或少送贺卡;D、节约用电,随手关灯;E、节 约用水,随手关闭水龙头;F、用淘过米的水浇花;G、用“中 水”洗车等等。 活化课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案

待中国作为一个一次性筷子出口大国这件事? 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流程图:一次性筷子大量使用——生产商为了牟取利益大量生产——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所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2)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我国的资源状况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通过活动导入,结合课文中“相关连接”和“名人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自然资源形势及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真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联系前面学过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和今天学习的资源问题,引导学生懂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 学习目标2 活动二:牧场的发展方案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活动三:引导学生探究课文活动二,引导学生在探讨其三个观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条宣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公益广告。 看投影,师生共同赏析几条好的广告语:“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大地需要绿色,人类心灵需要绿色”通过欣赏对比帮助学生了解公益广告的一些基本特点,鼓励学生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广告语设计完成后,分别在可堂上进行交流、评比,评出优秀作品贴在教室的选出栏中。 2.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总结: 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在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国情,我们在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什么战略? (2)看投影,如何更好的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活动四:以矿产资源为例,让学生认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性,提出问题: a如果旧的矿产资源已经消耗完毕,新的能源又没有及时被发现或发明出来,人类会面临怎样的境遇。 b如果自己国家没有了资源,单纯依靠国际市场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c如果资源在我们这一代手中用完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 引导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达成共识:即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小结:重点从我国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这一国情出发,讲述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的发展道路。 活动与探究(看投影) 课本P58生态农业循环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状,展开讨论: 1.你认为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是什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5学习目标3 为了更好的发掌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和个人应该怎么做?国家:①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②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意识。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节约水电,垃圾分类等。③积极与一切破坏可持续发展的

可持续发展报告第一章综述

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就全球而言,中国同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15届理事会通过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即:“可持续的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理事会认为,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涉及国内合作和跨越国界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走向国家和国际的公平,包括按照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发展计划的轻重缓急及发展目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此外,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持续经济增长与发展,这对于环境的良好管理也是具有很大的重要性的。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再者,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联合国文件UNEP/,AnnexⅡ,1989) 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和贫穷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中国要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开展。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是我们办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和社会建设,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和良好势头。因此,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是要开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的落后的发展模式,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初四政治第六课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初四政治导学案 1、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知道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3、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 学习重难点: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危害我国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存在严重的、、问题。 2、我国严重的人口形势有何危害? 3、我国资源形势如何。 4、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如何。 5、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我国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材料一:200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2007年经济工作,讨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认为,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材料二: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根据材料回答: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为什么说“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你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4)、为了解决人口问题,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其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各是什么? (5)、要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需要实施什么战略? 三、达标检测: 1.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②我国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③我国的自然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 ④我国的资源形势严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现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许多大城市严重缺水,我们应该()①依法治国②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③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一切工作中心④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观点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的有()①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经济要上,人口要降 ③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但留方寸土,传与子孙耕⑤先污染,后治理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 D.①④⑥ 4、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 ①我国人口众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短缺②环境形势相当严峻③城市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并向农村蔓延④生态环境的范围在扩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5、在我国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很多人们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这种观点 导致我国现在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 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6、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①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②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③我国的生态环境正在比几十年前大为好转④能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A.①③B.①④C.①②D.③④7、2007年初,中科院召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与会院士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都必须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和树立生活节约消费意识两方面共同努力。提倡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②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③是符合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④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学后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年度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 究要点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 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 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 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 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 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 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 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的说课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设计,四、学法指导,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部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注重的热点。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理解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准确理解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协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包括: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水平目标:让学生参与活动,协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水平目标环境、关爱自然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协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不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也将构成威胁。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理解不足,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不深刻,在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三、教法设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依据新课程标准,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演示法:使用图片、录像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 案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高一地理必修2DL20 第六章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导学案 编写:祝波审稿:邹峰审核:向秘海审批:熊中庭编写时间:2010-5-10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自评等级:互评等级:互评人签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2.掌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重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学习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与探究、对比法 知识点一、中国走可持续道路的必然性 1、我国在协调人地关系上面临的挑战:(基本国情) (1)庞大的人口压力 我国人口,数量多;人口的素质 (2)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但人均占有量,资源利用率;同时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解决措施:走路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是:控制人口、提高、发展型经济、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 3、成果:《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①发布时间:年3月 ②主要内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及方案 ③《21世纪议程》是我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战略,其中战略重点是,发展,要在保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合作探究】 1、结合我国人口实际,思考我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存在哪些人口问题应如何解决

①问题: ②措施: 2、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 不利的外部环境知识点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循环经济 ①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②手段:环境技术③核心:提高效益④资源利用方式:环境方式 ⑤原则:资源输入、资源和废弃物化 ⑥目的:实现经济活动的 2、实现循环经济的途径 ⑴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①环境效益:实现资源的利用,控制了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 ②经济效益:有利于和调整 ⑵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①原理:的观点

试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摘要:“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最早出现于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基本国策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界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二.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关系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计划生育极为关注,并逐步从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相互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邓小平指出:"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他在谈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时反复讲到,人多是我国最大的难题,"人口问题是个战略问题,要很好控制"。 2.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我们地大物博,这是我们的优越条件。但有很多资源还没有勘探清楚,没有开采和使用,所以还不是现实的生产资源,土地面积大,但耕地很少。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 公司可持续发展,是指公司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公司市场地位,又要保持公司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 长和能力的提高。所以为保证我公司未来的良好持续发展,应该从公司内部入手,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逐步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力资源、经营模式、公司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建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能够建立合理、完善的发展战略,以下将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的报告: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司面对着变化迅速的环境很难适应,如何使公司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引起公司的重视。而这就是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持续性发展问题。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现在的发展,满足现在利益。它的基本理论是强调信息管理、客户管理、人员管理、公司内部管理、市场管理以及各方面人员相互之间的沟通,要求建立网络式、多元化的发展计划,要有前瞻性。 二、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建立全面的公司可持续发展计划,首先要分析公司某些要素的增长与公司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司的发展,更多地表现为公司整体上转化资源、增加价值的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实际中较为常见的,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是按照“调整”的方式实现的。在调整过程中,公司的资源、工艺、组织

结构等因素的变化,都是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公司的未来利益最大化为指导的。公司可持续性发展应是“渐进式”的改革战略,而且这种“渐进式”的战略在目前公司中有其现实的接受性、操作性。 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应当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并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下面就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创新与文化 创新是公司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基本驱动力。在管理、市场、组织上的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推动力和成果标志。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任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保障和服务。创新是不断否定现有事物的前进脚步,而文化则是对过去和现有的积淀和固化。正确处理好创新与文化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传统与新生、守持与变革的关系,防止邯郸学步或新陈代谢掌握不当,出现组织混乱和机能失调现象,甚至引发一些危机,威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在公司哲学和宗旨上、处理内外事情重要性和优先性的取舍原则上、员工的基本准则、作风,基本管理制度以及环境、风貌等建设中,点点滴滴中提炼、催化、巩固有利组织的公司文化,是公司培育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二)管理与治理 在产品过剩、资本过剩的时代,对大多数公司来说,制约公司发展主要因素已经不是资金和生产能力,而是公司的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是公司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对公司的贡献大小。为了增强公司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公司将不再贪大求全,应降低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公司的组织结构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是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式更加扁平化,另一方面公司部门要根据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增减。

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__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 2、通过读美国本土地形图和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图,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材料,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 3、通过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明确可持续发展应用于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 【学习重点、难点】 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自主学习,筑牢基础】 一、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 1.自然条件 2.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________ (2)便利的________——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二.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一)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何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 3.美国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是什么? (二)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及发展条件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目的:寻求适宜的____________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_______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措施 (1)发展________农业,有机农业、_______农业、精确农业、“_______”农业等。 (2)制定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_____________,采取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______政策、休耕政策、_______政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课堂探究】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 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2.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共有的社会经济 条件优势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交通便利 ④复种指数高 ⑤市场需求量大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水热条件适宜 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于 地形平坦 平原面积约占本土面积的二分之一,有利于 土壤肥沃 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 河和五大淡水湖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农业带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分布在 玉米带 位于 小麦带 位于 棉花带 分布在中部平原 部, 35°N 以南 畜牧和灌溉农业带 西部 山和高原盆地地区 干旱少雨,面积广阔,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多天然牧场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以及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起源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机制和目标。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生态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