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空调系统

地下水空调系统

地下水空调系统
地下水空调系统

地下水+风机盘管中央空调系统可行性分析

一、功能

1、风机盘管系统为冷暖两用型中央空调系统最有效地末端产品,其原理即通过风机使空调房间内的空气强制做内循环,并使其与风机盘管内的冷、热水交换热量,最近达到降低或升高房间温度的目的。所以决定其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即风机盘管内的水温与通风量,其标准的制冷工况要求水温为零上7℃,标准制热工况要求水温为零上60℃,因本工程制热时采用锅炉作为热源,水温达到60℃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重点是以地下水作为冷源时的制冷效果,经检测,现有深井泵抽出的地下水温为16℃左右,与风机盘管制冷时的标准工况相差9℃左右,即水温偏高,如果相等风量的前提下,制冷量是达不到要求的,但前面说过,决定风机盘管制冷量的因素有两个,一个为水温,另一个为通风量,既然水温无法满足需要,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通风量,即加大风机盘管的型号,在风机盘管选型的时候,根据其制冷量的梯度系数,经严格计算,选出在供水温度16℃时,根据房间面积,制冷量能达到要求的风机盘管,即可满足空调制冷需要了。

2、这里再将风机盘管时的效果与地暖系统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因风机盘管为强制性换热,所以其换热速度要远远高于地暖系统,所以能满足营业性场所有客人时即时加热,无客人时可以关闭制热而达到节能目的的要求。但与地暖相比,其舒适性要略差,采用风机盘管系统制热,房间会感觉干燥,闷热,而地暖系统则不会,所以可以考

虑将两者混合使用。

二、初投资分析

这里的初投资列出两套方案做一个对比

方案一:制冷时采用地下水+风机盘管,制热采用锅炉+风机盘管系统投资总额约为:5万元,其中含井泵及风机盘管系统,不含锅炉费用。

方案二:制冷采用家用分体式壁挂机,制热采用锅炉+地板采暖系统,投资总额约为:5.5万元,不含锅炉费用。

三、运行费用分析

方案一系统制冷时全部打开时的每小时耗电量约为:9kwh,即每小时9度电,其中井泵可以与室内机做联动,即当空调房间内温度达到要求时自动关闭室内机和井泵,避免不必要浪费。

系统制热时全部打开时每小时耗电量约为:1kwh,即每小时1度电。

方案二系统制冷时全部打开时耗电量约为35 kwh。

系统制热时不需用电

因方案一与方案二制热时均使用锅炉作为热源,并无区别,所以在此不做对比。

综合以上对比,方案一相比于方案二初投资低、运行费用低、而且使用方便灵活,推荐使用此方案。

地下水监测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9月22日 陕西颐信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水监测系统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1 - 1.1项目背景...................................................................................................................................... - 1 - 1.2新产品研究.................................................................................................................................. - 2 - 二、系统简介............................................................................................................................................ - 2 - 三、系统功能............................................................................................................................................ - 3 - 四、系统方案............................................................................................................................................ - 4 - 4.1数据流程及组网.......................................................................................................................... - 4 - 4.2系统组成...................................................................................................................................... - 4 - 4.3数据采集...................................................................................................................................... - 5 - 4.4数据传输格式.............................................................................................................................. - 5 - 五、系统软件............................................................................................................................................ - 5 - 5.1软件平台...................................................................................................................................... - 5 - 5.2数据接收软件.............................................................................................................................. - 5 - 5.3数据查询分析软件...................................................................................................................... - 6 - 六、系统特点.......................................................................................................................................... - 10 - 七、产品性能.......................................................................................................................................... - 10 - 7.1一体化智能水位采集装置........................................................................................................ - 10 - 7.1.1产品特点....................................................................................................................... - 11 - 7.1.2技术指标......................................................................................................................... - 12 - 7.2无线手持参数设置仪................................................................................................................ - 12 - 八、工程实例.......................................................................................................................................... - 14 -

地下水位遥测、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

地下水位遥测、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 1、概述 地下水资源较地表水资源复杂,因此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是缓变型的,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不可逆的破坏。因此准确开发保护地下水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 2、系统解决方案 2.1系统概述 地下水位遥测、地下水在线监测系统依托中国移动公司GPRS 网络,工作人员可以在监测中心远程查看地下水的水位数据。监测中心的监测管理软件能够实现数据的远程采集、远程监测,监测的所有数据进入数据库,可以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 2.2系统组成 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监测中心、通信网络、水位监测终端、水位计。 2.3系统拓扑图

2.4监测中心 2.4.1中心软件系统概述 该软件是地下水监测系统专用软件,采用B/S结构,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领导者或其它工作人员经授权后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可进行权利范围内的操作。如果需要,该软件可以在INTERNET 公网上发布,被授权者在任何地方的计算机上都可以通过INTERNET 公网访问和操作该系统。 该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包括两大模块:一个是人机界面、另一个是通讯前置机。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小模块组成。通讯前置机软件主要负责监控中心与现场设备的通信,它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可支持任何厂家生产的GPRS 、CDMA 、MODEM 、RS485等通信产品,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共存一个系统。人机界面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远程操作、人工录入、数据查询、数据报表、数据分析、地图管理等多项内容,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组合成个性化的监控与管理系统软件。

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_薛禹群

高 校 地 质 学 报 Geolog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2010 年 3 月,第 16 卷,第 1 期,1-6页March 2010,Vol. 16, No.1, p. 1-6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 薛禹群 (南京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科学系, 南京 210093) 摘要:回顾了中国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当前地下水模拟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基础理论的实验研究重视不够;过多依赖模拟技术,盲目追求软件的版本和模拟结果的可视化程度;轻视水文地质问题和条件的研究;以致于取得的成果跟踪性的占多数,原始创新的很少等。因此作出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展望,并指出该领域今后十年(2011~2020年)优先发展的8个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下水;数值模拟;优先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7493(2010) 01-0001-06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China is brief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re summarized. The prospect of the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ome preferenti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s of this field in the coming decade (2011~2020) is put forward.Key words: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ferenti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XUE Yu -qun Department of Hydrosciences,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in China 收稿日期:2009-11-20;修回日期:2010-02-05 作者简介:薛禹群,男,1931年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和地下水模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 -mail: yuqunx@https://www.doczj.com/doc/b52795386.html, 经过三十五、六年的发展,地下水模拟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水流模型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和热量运移模型;从仿制到独立研制,最后走向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现在可以说中国已经差不多建立了国际上讨论的各类模型:预报模型、管理模型和识别模型。研究范围涉及饱和带、非饱和带和饱和-非饱和带。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建设的需要。但还应从更高的角度冷静地查看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应从国际上地下水模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对地下水的要求来制订发展规划,把我国地下水模拟事业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高度,做出与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相匹配的贡献。 1 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地下水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地下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加拿大Borden基地、美国Cape Cod基地与Columbus基地开展的大型野外试验场研究,大大丰富了地下水溶质运移的理论和方法,取得不少新的认识,并为发展和检验溶质运移理论和相应数学模型提供了大量数据(MacKay et al,1986; LeBlanc et al,1991; Bogga et al,1992;Zheng and Gorelick,2003);随机方法在非均质介质渗流和溶质运移的模拟中得到比较多的应用,从而加深、甚至改变了人们对此类介质中流体运 DOI:10.16108/j.issn1006-7493.2010.01.005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 方案

水位远程监测系统方案上海智达电子有限公司

目录 一、客户需求....................................................................................2二、方案概述....................................................................................2三、系统组成....................................................................................2 3.1控制中心主站 (3) 3.2通讯网络....................................................................................3 3.3现场主要监测设备 (3) 四、地下水位监测系统主要特点 (4) 五、系统软件功能及特点 (5) 5.1功

能..........................................................................................5 5.2特点..........................................................................................6六、主要硬件设备概述 (9) 6.1G P R S无线通讯设备 (10) 6.2水资源控制器 (11) 6.3水位计 (14) 6.4室外专用监测箱 (16) 6.5开关电源 (17)

当前应用于地下水模拟领域内的常用软件

当前应用于地下水模拟领域内的常用软件: 1、MODFLOW (The modular finite –difference groundwater flow model)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用来模拟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迁移等特性的计算机程序,MODFLOW使用有限差分方法。其局限是仅在DOS模式下运行。在MODFLOW的基础上,各国研究人员又开发了可视化的扩展型软件Visual MODFLOW。Visual MODFLOW是由加拿大waterloo hydrogeologic Inc.在MODFLOW 软件基础上,应用现代可视化技术开发研制的,1994年8月首次在国际上公开发行,该系统目前国际上流行且被各国同行一致认可的三维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拟的标准可视化专业软件系统。可应用于评价地下水安全供水量、评价地下水修复系统、优化灌溉抽水量等方面。 Visual MODFLOW 的最大特点是功能强大同时易学易用,合理的菜单结构,友好的可视化交互界面和强大的模型输入输出支持,使之成为许多地下水模拟专业人员的选择对象。 2、MT3D99是郑春苗博士设计开发的模拟三维地下水溶质运移程序 MT3D(1990)的升级版,MT3D99的易于使用、精确、快速的优良性能使得它获得了政府有关部门、地下水研究咨询公司以及用户的广泛认可,成为目前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溶质运移模拟软件。 MT3D99能够模拟地下水系统中的平流、扩散、衰减、溶质化学反应、线性与非线性吸附作用等现象,能够对承压含水层,不承压含水层,承压与不承压交替的含水层以及倾斜的和单元厚度变化的含水层进行空间离散。 MT3D99提供了丰富的求解方法。一个隐含求解方法是基于带高效 Lanczos/ORTHOMIN加速格式的广义共轭梯度法的迭代求解方法,能够花费比传统方法少得多的机时来求解范围广泛的问题。MT3D99采用了三阶 TVD(total-variation-diminishing)格式用于求解对流项,具有保持质量守恒和使数值弥散和人为振动最小化的特点,在其它求解技术失败时,此格式往往是有效的。MT3D99还将三种常用的运移求解技术结合在统一的代码中,这三种求解方法是:标准有限差分法、基于Eulerian-Lagrangian的粒子跟踪方法和高阶有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

谈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 1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概况 地下水是地球上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质洁净、温度变化小和分布广泛等优点,是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水源。在世界各国供水量中,地下水占很大比例,如丹麦、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与马耳他等国均占100%,圭亚那、比利时和塞浦路斯等国占80~90%,德国、荷兰与以色列占67~75%,原苏联占24%,美国占20%。美国1/3的水浇地依赖地下水灌溉。原苏联地下水开采量每秒钟达700立方米,其中的200多立方米用于城市供水、200多立方米用于农田灌溉。 据勘查,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总量达8700亿立方米/年,占全国平均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年的31%左右,其中能够直接开发利用的每年约2900亿立方米。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和苏北、皖北地区约有3000亿立方米/年,约占北方水资源总量的一半;南方各省、市、自治区的地下水资源量约有5000多亿立方米/年。我国南方地表水较多,地下水也多,北方地表水较少,地下水也少。 在我国,地下水对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与城乡建设起重要作用。无论是在河流大多干涸的北方,还是远离河流的南方,都依赖地下水作为主要的水源。据对我国181座大中城市统计,采用地下水供水的城市有60多座,占l/3以上;采用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供水的城市有40多座,占l/5以上。特别是在地表水缺乏的北方地区,地下水对于解决城市供水的作用更为重要,如华北地区27个主要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占城市总用水量的87%。目前,北京、沈阳、西安、大连等城市地下水的日开采量均达到了100万立方米以上。据统计,现在我国城市和工业地下水使用量已超过150亿立方米/年,约占全国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的20%以上。在地面水源不足、降雨较少的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已成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农业生产上取得抗旱保丰收的必要手段。据北方17个省、市、自治区统计,日前已有农业机井200多万眼,每年开采地下水超过4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的50%以上,灌溉农田面积为1.7亿亩以上。 2 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约为767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地下水年天然资源总量的9%,北方地区的地下水开采量每年已达600亿立方米,占全国地下水年开采总量的78%以上。而华北平原的地下水年开采量为236亿立方米,已占全国地下水年开采量的30%以上。从总体来说,我国地下水的开发率是不高的。但是,由于我国用水地点集中、用水量增长幅度过大、工业布局不够合理,以及工业三废与城市生活废弃物治理不力等原因,地下水开发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环境问题: ⑴地下水开采过量,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在许多集中开采区,由于多年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水井出水量急剧减少,发生水荒,如河北平原因超采地下水形成了30多个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总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承压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每年下降2~3米。河北沧州承压地下水位下降每年超过了5米,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面积达1600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最深水位已达海平面以下50~60米。北京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5~1.0米,形成了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漏斗区平均水位下降4米多,漏斗中心水位下降20~30米,已使1/3的机井抽不上水,其面积达70平方公里。北京市每年由于抽水扬程增高而导致耗电量增加、更新机井和水泵多花的费用,已达1亿多元。 ⑵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据调查,上海、天津、常州、无锡、宁波等36个城市,由于过量抽汲地下水而出现了地面沉降,其中上海、天津市累积沉降幅度已超过了2米。上海市最大累积沉降量曾达2.63米;天津市地面沉降大于1米的

地下水监测技术方案

咸潮监测预警技术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概述 (2) 2. 技术方案 (3) 2.1系统组成 (3) 2.2方案特点 (3) 2.3产品功能特点介绍 (4) 2.3.1 OTT Ecolog800 温盐深监测记录仪 (4) 2.4 供电模式 (8) 2.5 数据通讯 (9) 2.6 系统安装 (9) 2.7 监控中心软件 (9) 3. 产品主要应用情况 (11)

1. 概述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污染已从点状扩展到面状污染。除地下水自身受污染外,又成为土地污染的重要媒介。 含水层对污染源的敏感性、纳污的脆弱性及其与土地污染的相关性已引起行业专家的普遍关注。而且,土壤和含水层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修复十分困难,不仅经济投入很大,技术上也有难度,时间周期也很长。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只及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七大地表水系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下水污染也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这对我国本不充裕的水资源来说无疑更让人忧虑。随着人口密度加大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步扩大,地表水体的严重污染也使地下水逐步遭到污染,而浅层地下水的无法使用迫使许多地区大量开发深层地下水,又带来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缓变地质灾害。据环保部门统计,1996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约1356亿吨,江、河、湖污染严重,并呈加重趋势,50%的浅层地下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已不适宜饮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日前印发。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满足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饮用水安全的要求。“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县级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区广泛采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为保障供水安全,有必要对地下水的水文和水质参数进行监测,以便实时掌握地下水的储量变化,水质指标等情况,选择合适优质的地下水源,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合理有效的利用地下水,在近海地区,更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指标对可能出现的海水倒灌实现预警等目的。

最新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 监测系统

1.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一技术方案 1.系统组成及概述 1.1系统结构组成 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监控子站(地下水子站),水质监控中心平台。 1.2监控子站组成及概述 1.2.1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采用投入式、免试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仪器通过地下水监测井悬吊于待监测水层中,对地下水体实施现场原位连续自动监测。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地下水监测系统与中心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系统由供电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单元、水位水温传感器、水质多参数分析仪、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组成。 地下水监测系统示意图

地下水监测系统效果图 1.2.2地下水水质监测站配置 1、标准配置 目前国内地下水监测常规因子: 水文监测因子:水温、水位; 水质监测因子:溶解氧、电导率、浊度、PH 监测因子选择原因 水位地下水总量控制 水温地下水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溶解氧溶解氧对饮用水地下原水的除铁、锰的效果有影响 电导率(EC) 地下水的电导率异常与其污染状况密切相关 浊度浊度是地下水透明度的衡量指标 pH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因子 2、可选配置 地下水监测可扩展监测因子: 水质监测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氨氮、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钙、CODmn、盐度、矿化度、水中油等

1.3系统特点 ●太阳能、市电、电池供电多种模式 ●长期、连续、定点在线监测,全自动无人值守工作 ●适合于各种水文地质类型含水层水文、水质监测 ●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有数据记录、处理、报警功能 ●根据野外环境,具备相应避雷保护、抗干扰功能,提高系统野外适应性 ●野外环境长期专用传感器,高精度、高稳定性 ●传感器多层抗生物污染设计:环境安全防垢部件和防垢涂层;独特的双清洗刷装置 ●标准化接口,模块化设计,安装简易、灵活,可根据需求扩展监测参数 ●采用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对水体进行免试剂原位监测,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地下水系统划分导则GWI-A5(11.17)

GWI-A5地下水系统划分导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4年11月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导则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 1.2 本导则规定了地下水系统的基本概念、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并阐述了地下水系统分区分级的基本原则要求。 1.3 本导则只适用于“项目”中地下水系统划分。 1.4 本导则可供有关调查评价工作参考。 2引用标准及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 50027-2001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 000) GB/T 14158-93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 水文地质术语GB/T 14157-93 3术语与基本概念 3.1地下水系统Groundwater system 是具有水量、水质和能量输入、运移和输出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是指在时空分布上具有共同地下水循环规律的一个独立单位。它可以包括若干次一级的亚系统或更低的单位。 3.2地下水系统边界Groundwater system boundary 地下水系统边界是指两个地下水系统之间或地下水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所存在的界线。地下水系统边界具有时空四维性。 3.3地下水系统环境Environment of groundwater system 地下水系统环境是指存在于地下水系统外的与之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称。与地下水系统有密切联系的环境分为三类:自然环境、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3.4地下水系统结构Groundwater system structure 地下水系统结构是指不同多孔介质组成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以及水化学演化的场所或由构造断裂、溶洞、裂隙、节理等组成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以及水化学演化的空间网络。地下水系统结构是地下水系统保持整体性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 3.5 地下水系统分级Groundwater system classification 地下水系统分级是指根据地下水系统结构、水动力或水化学特征等将一个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若干次级系统。 3.6地下水系统区Groundwater system section 地下水系统区是指具有相似的水循环特征且在地域上相互毗邻的地下水系统组合体。地下水系统区内的地下水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受相似气候条件或地表水系等的影响,使得区内所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1.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一技术方案 1.系统组成及概述 1.1系统结构组成 地下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监控子站(地下水子站),水质监控中心平台。 1.2监控子站组成及概述 1.2.1 地下水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采用投入式、免试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仪器通过地下水监测井悬吊于待监测水层中,对地下水体实施现场原位连续自动监测。采用太阳能供电方式,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实现地下水监测系统与中心监控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系统由供电系统,数据采集传输单元、水位水温传感器、水质多参数分析仪、地下水监测信息管理平台等组成。 地下水监测系统示意图

地下水监测系统效果图 1.2.2地下水水质监测站配置 1、标准配置 目前国内地下水监测常规因子: 水文监测因子:水温、水位; 水质监测因子:溶解氧、电导率、浊度、PH 监测因子选择原因 水位地下水总量控制 水温地下水的温度场与压力场和化学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溶解氧溶解氧对饮用水地下原水的除铁、锰的效果有影响 电导率(EC) 地下水的电导率异常与其污染状况密切相关 浊度浊度是地下水透明度的衡量指标 pH 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因子 2、可选配置 地下水监测可扩展监测因子: 水质监测因子:总溶解性固体、氨氮、硝酸盐、氯化物、氟化物、钙、CODmn、盐度、矿化度、水中油等

总溶解性固体(TDS) 也称地下水总矿化度,是地下水中各种离子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地下 水化学特征的重要指标 氨氮、硝酸盐 地下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主要来源:污水废水下渗污染、化学肥料的污染、垃圾粪便的污染 氯化物地下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主要来源:第一、水流过含有氯化物的地层,将其中的氯化物溶入水中。第二、水源受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第三、接近海边的江水或井水受海潮水或海风影响使氯化物含量增高。 氟化物饮用水源水受污染的重要指标 钙地下水硬度的重要来源 CODMn 衡量地下水水质有机物污染状况 盐度、矿化度衡量地下水溶解物质的指标 水中油地下水工厂、加油站污染状况 1.3系统特点 ●太阳能、市电、电池供电多种模式 ●长期、连续、定点在线监测,全自动无人值守工作 ●适合于各种水文地质类型含水层水文、水质监测 ●多通道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有数据记录、处理、报警功能 ●根据野外环境,具备相应避雷保护、抗干扰功能,提高系统野外适应性 ●野外环境长期专用传感器,高精度、高稳定性 ●传感器多层抗生物污染设计:环境安全防垢部件和防垢涂层;独特的双清洗刷装置 ●标准化接口,模块化设计,安装简易、灵活,可根据需求扩展监测参数 ●采用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技术,对水体进行免试剂原位监测,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附件4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工作指南 (试行) 2014年10月

目次 第一章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制依据 (1) 1.4 术语与定义 (2) 1.5 指导原则 (3) 1.6 组织编制单位 (3) 第二章工作内容与流程 (4) 2.1 工作内容 (4) 2.2 工作流程 (4) 第三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方法 (7) 3.1 地下水污染源荷载评估 (7) 3.2 地下水脆弱性评估 (14) 3.3 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估 (19) 3.4 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估 (23) 3.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 (24) 第四章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技术报告及成果图表 (29) 4.1 报告编制大纲 (29) 4.2 成果图 (29) 4.3 成果表 (31) 附录 A地下水保护区、防控区及治理区评估结果分析表(参考式样) (32) 附录 B岩溶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估指标说明 (35) 附录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说明 (40) 附录 D权重和参数敏感度分析 (45)

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推进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规范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适用于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评估区面积一般不小于0.4万km2,精度一般不小于1:25万。 1.2.2本指南主要包括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分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技术方法、报告图集编制要求等方面。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 GB/T 14175 水文地质术语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地下水模拟软件

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丁继红 (吉林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周德亮, 马生忠 (吉林大学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研究所) 通过对目前国际上最有影响的几个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分析,概述了地下水模拟软件的发展现状,指出组件化、与GIS 集成、前后处理功能强化、科学可视化的深入应用将是未来地下水模拟软件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引言 利用数值模型对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问题进行模拟的方法以其有效性、灵活性和相对廉价性逐渐成为地下水研究领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并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一个完整的地下水模拟过程包含3个部分:前处理、模型计算和后处理。前处理是指在进行模拟计算之前对计算过程中所需数据的整理、组织、输入及计算网格的编号与生成。模型计算是进行地下水流动或水质运移正反演计算,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后处理是将计算所产生的结果数据,用图形或表格显示或存放起来,以供研究人员方便地进行分析和使用。传统的地下水模拟过程复杂繁琐,前后处理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计算时间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如何获取、组织和输入模拟计算所必备的含水层复杂结构、庞大的数据与参数,如何分析和理解模拟计算过程中所产生的庞大的结果数据,如何减轻研究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研究工作时间,成为传统地下水模拟研究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不断驱使研究人员对更为复杂的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运动及溶质运移进行数值模拟的同时,又不断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的技术和手段。近年来,在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学和科学可视化等技术的推动下,国外地下水模拟软件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提高,前后处理的可视化功能日益强大。 二、最有影响的几个传统地下水模拟软件 通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发展,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批非常有影响的地下水模拟DOS版本的软件,它们今天在国际地下水模拟研究领域依旧非常活跃,如MODFLOW、MT3DMS、MT3D99、PEST、MODPATH、UCODE等。 1、MODFLOW MODFLOW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McDonald和Harbaugh于8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套专门用于孔隙介质中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软件。自从它问世以来,MODFLOW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科研、生产、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许多行业和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最为普及的地下水运动数值模拟的计算软件。这种普及性是由其如下的特点决定的。 程序结构的模块化。MODFLOW包括一主程序和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程序包(Package)。每个子程序中有数个模块,每个模块用以完成数值模拟的一部分。例如河流子程序包用来模拟河流与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井流子程序包用来模拟抽水井和注水井对含水层的影响。MDFLOW的这种模块化结构使得其程序易于理解、操作、修改和添加。MODFLOW问世以来,不断有新的子程序包被开发出来,例如用来模拟抽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子程序包(Leake和Prudic,1998),用来模拟水平流动障碍(Horizontal flow-barrier)的子程序包(Hsieh和Freckleton,1993)等。新子程序的加入,使MODFLOW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离散方法的简单化。MODFLOW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地下水流进行数值模拟。差分法易于程序的普及和数据文件的规范。其主要缺点是当对某些单元网格加密时,会增加许多额外不必要的计算单元,延长程序的运行时间,随着计算机速度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受网格数量的限制越来越小,差分法的优势越来越大,MODFLOW解决地下水流运动问题已经将含水层剖分到多达360×360×18个网格单元。 MODFLOW引进了应力期(Stress Period)概念,它将整个模拟时间分为若干个应力期,每个应力期又可再分为若干个时间段。在同一应力期,各时间段既可以按等步长,也可以按一个规定的几何序列逐渐增长。而在每个应力期内,所有的外部源汇项的强度应保持不变。这样就简化、规范了数据文件的输入,而且使得物理概念更为明确。 求解方法的多样化。迄今为止,MODFLOW已经含有强隐式法、逐次超松弛迭代法、预调共轭梯度法等子程序包。可以预见,MODFLOW的求解子程序包必将更加多样化,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大量实际工作表明,只要恰当使用,MODFLOW也可以用来解决裂隙介质中的地下水流动问题。不仅如此,经过合理的概化,MODFLOW还可以用来解决空气在土壤中的流动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DOC)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水质在线监测仪器作为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采用化学法、电化学法、光谱法等分析方法,能对水质参数进行实时连续在线测量和分析。水质在线监测仪器主要监测对象有: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有机碳(TOC)、总磷、锑、砷、铜、汞、铬、金属离子、pH值、电导率、浊度、溶解氧等。 1 COD在线监测仪器发展现状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反映了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这个指标是为了了解水中的污染物将要消耗多少氧。 1.1 COD在线监测仪器的技术原理 目前COD在线监测仪器的主要技术原理有6种: 1)重铬酸盐法-光度比色法; 2)重铬酸盐法-库仑滴定法; 3)重铬酸盐法-氧化还原滴定法; 4)电化学氧化法-氢氧基及臭氧(混合氧化剂)氧化法; 5)电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 6)紫外吸收法(UV法)。 为便于比较,可将以上6种技术原理归为三类:重铬酸盐法、电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吸收法(UV法)。 1.1.1 重铬酸盐法 1)重铬酸盐法根据测得数值的方法不同分为光度比色法、库仑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通常在一定的温度下,在强酸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经过高温消解后,Cr6+被水中还原性物质还原为Cr3+。再使用分光光度计、库仑滴定、氧化还原等方法测得数值,利用该数值与试样中氧化还原物质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2)该类是国家推荐使用的方法,有测量准确、测量范围广、技术成熟等优点。 3)但该类仪器也存在以下问题:①测量时间相对较长,一旦水质突变,有可能无法及时监测;②通常采用加温或加压的办法提高消解速度,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易故障;③产生强腐蚀性、含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废液,易腐蚀管路,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 1.1.2 电化学氧化法 1)电化学氧化法根据所使用的氧化剂不同分为氢氧基及臭氧(混合氧化剂)氧化法和臭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采用三电极设计,包括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工作电极(即阳极):该电极头表面镀PbO2,接电源正极,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在一定的工作电压下,溶液中的OH-在PbO2的表面放电产生OH 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辅助电极(即阴极):该电极也是铂电极,接电源负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信号电流通过阴、阳两极。参比电极:该电极独立于信号电流以外,自身电位稳定,作为工作电极的电位参照,当水样与电解液定量进入测量池时,有机物被工作电极表面所产生的OH基所氧化,而氧化过程所消耗的电流大小与水样的COD值的大小成线性关系。只要将氧化所消耗的电流信号通过检测、放大与处理就可知与水样浓度相对的COD值。 2)电化学氧化法测量时间较短,运行可靠,OH基通常能将有机物100%氧化,不存在选择性问题,测量范围较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废水。采用该原理的在线监测仪器结构相对简单,由于是链式反应,基本上不消耗电解液。 3)电化学氧化法不属于国标或推荐方法,在应用时,需要将其分析结果与国标方法进行比对试验并进行适当的校正。同时电化学氧化法的在线监测仪器需要添加温度补偿。 1.1.3 紫外吸收法(UV法) 1)UV是Ultraviolet Ray(紫外线)的简称,UV计是应用紫外线吸光度原理,用双波长吸光度测定法测量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的一种自动在线监测仪器。由于各种有机物对254nm的紫外光大多有吸收,通过测定污水对UV254的吸收程度得到UV吸收值,在通过UV值与COD之间的线性关系式就可以自动换算出所测水样的COD值。同时UV计利用波长为550nm的参比光可以自动校正浊度、电源的波动、元器件老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干扰,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2)UV法不用试剂,不用取样,对样品条件没有任何限制,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因此结构简单,故障率低。适用于市政污水宏观监测、水质变化比较稳定的环境,对水中的一大类芳香族有机物和带双键有机物尤为灵敏,对苯类、苯环

水文地质学课件 08地下水系统

8.1 系统概述 一、系统概念的提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系统论系统概念系统思想与方法 系统思想与方法的核心是:把研究的对象看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并从整体的角度去考察、分析与处理事物。

二、系统相关概念(钱学森,1978年)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方式便是系统的结构。 系统方法认为:不应当将系统理解为各组成部分(要素)的简单集合,而应将其理解为诸要素以一定规则组织起来并共同行动的整体。 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广泛 1+1=21+1>2 1+1<2

三、系统与环境 一个系统不仅内部各个要素间存在相互作用,而且整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即系统接受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然后经过系统变换,再向环境输出物质、能量和信息。即系统与环境间存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

环境对系统的作用称之为激励;系统在接受激励后对环境的反作用称之为响应;环境的输入(激励)经过系统的变换而产生对环境的输出(响应),这种变换取决于系统的结构: S=f(I,O)(INPUT,OUTPUT) 在此提供了一种研究系统内部结构的方法,即通过输入、输出研究系统内部结构

例如,在同等降水条件下,不同的地下水系统,由于其岩层、构造、地貌乃至分布范围大小不同,泉流量的变化各不相同。 系统分析的意义: 一方面,分析系统输入与输出(激励与响应)的对应关系有助于了解系统结构; 另一方面,对系统结构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激励——响应”关系。 再如,在不同的地下水系统中,以同种方式开采同样数量的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降低也有很大差别。 H S W ???=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