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_高二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03 KB
- 文档页数:2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读后感《道德经》是古代中国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其中的第二十八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哲理。
我读过《道德经》之后,深感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同时也对道德的内涵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首先,《道德经》告诉我们道德的重要性。
在这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人们对于道德的忽视和淡化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然而,正是道德的缺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冲突,社会的困境也因此愈演愈烈。
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众多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道德问题。
而《道德经》中的“天下有道”就是在为人们诉说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只有拥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地生活和行为,才能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其次,《道德经》向我们阐述了“丘不与易”的道理。
道德行为是需要坚持和不易的,德行的修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
作为个体而言,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和追求,不管处于何种环境和境遇,都要始终坚持做正确的选择。
而作为社会而言,要推动道德的普及和弘扬,需要人人有德的共同努力。
正如《道德经》所言,“圣人常不病,以其无病也。
”只有通过道德的引领和践行,人们才能在精神上远离病痛和困扰。
此外,《道德经》还告诉我们“天下有道”的道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人生轨迹和境遇。
《道德经》中的“天下有道”就是在提醒我们要敬畏和尊重每一个人的存在和选择。
无论一个人处于何种地位和身份,都应当被视为平等而受到尊重的个体。
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够构建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
最后,《道德经》也给我带来了对道德本质的思考。
道德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灵魂,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约束的纽带。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道德的理解和追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调整。
是什么决定了道德的本质?在一个崇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时代,如何保持和传承传统的道德观念?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答案可以解决的,需要每个人深入思考和探索。
以担当为话题,文中写有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为事例写作文600字《担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担当吗?担当呀,就是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就像孔子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意思是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去改变它啦。
孔子有这样的想法,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比如说,我们在班级里打扫卫生,这就是一种担当。
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打扫干净,让大家能在一个整洁的环境里学习。
还有,当我们答应了帮同学辅导功课,那就要说到做到,这也是担当。
我也有过担当的经历哦。
有一次,我们小组做手工,但是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把材料弄坏了,大家都很着急。
我就主动站出来说,别怕,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我们一起完成了手工,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呢!所以呀,担当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勇敢一点,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能成为有担当的人啦!作文二:《担当》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说一说担当。
担当就是要勇敢地面对困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就像孔子说的“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觉得,哪怕世界很难改变,他也要去努力,这就是他的担当。
在我们的生活里,担当也有很多。
比如,在家里,我们要帮忙做家务,不能总是让爸爸妈妈辛苦。
在学校,我们要爱护公物,不能随便破坏。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教室的窗户玻璃打破了。
我没有逃避,而是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还和爸爸一起把玻璃修好了。
这就是担当呀!担当能让我们变得更勇敢,更强大。
让我们一起学会担当吧!作文三:《担当》小朋友们,担当是个很重要的词哦。
担当就是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不害怕困难。
孔子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他就是有担当的人,不管多困难,都想让世界变好。
我们身边也有担当的事。
像班长每天帮老师管理班级,这是担当。
还有,有同学摔倒了,我们扶他起来,也是担当。
我也努力担当过。
有一次考试没考好,我没有哭鼻子,而是认真复习,下次考好了。
这就是我对学习的担当。
担当能让我们成长,大家都要做有担当的孩子哟!作文四:《担当》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担当是什么吗?担当就是要勇敢地承担责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关于儒学,我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以及他那悲剧性的执着,为达目标,百折不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使孔子向着有道的境界前进。
孔子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并为此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
试问古往今来,如果乏有这种执着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恐怕中华民族命休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关于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故事,甚是喜欢。
课堂上,严冰老师讲子路再一次的迷路找不到孔子以及子路不敲门直接破门而入,还有孔子对子路弹琴杀气太重的评论,总会让我们笑出爽朗的声音来,为原本枯燥的论语增添了些乐趣,苦中作乐。
“信仰无罪,但没必要让瘦不拉肌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是说的一句话。
对于孔子及其弟子,我是本着钦佩的心情,踮起脚尖,仰望逝去的星空,张开指头,我知道他们曾在同一片星空下,长途跋涉行遍万水千山,经历悲壮人生。
但是,我向往的更是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有点消极避世,这也许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儒家是积极向上的哲学,那道家的清净无为便是调味剂,
试问烽火连天,诸侯争霸的年代,有谁幸免过在矛盾中生存。
孔子主张礼乐制度,为封建礼乐服务,局限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
以前对主导封建2000多年的儒学,嗤之以鼻,为了应付考试,挑灯夜读,现在想来还真有点荒唐,如果说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深入的挖掘,那又是一番风味!无奈的是只让我们懂皮毛,然后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稍微涌动……
晋江二中高二:许思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翻译《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翻译)先秦诸子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原文及译文1、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sàng)(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duó)(4)。
”(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长沮、桀溺(1)耦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同“欤”)?”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高中议论文:易世寻道,求礼立仁“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之”。
几千年以前,一位苍老的老人面对混乱无序的天下形势,留下这样的感叹。
他就是如今为我们所崇敬的至圣之师——孔子。
他是圣,他有着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
他阅览群书,才识见解“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他以他的道德,才识深深折服了每一个曾读到过他的言论的人。
生在乱世时局动荡,面对各诸侯国混战,礼崩乐坏的局面,他立誓要努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重建社会秩序,使人们生活有序、规范。
虽然这样的想法似乎不合历史潮流,但他有这样远大的志向和必成的信念,人实在令人钦佩。
“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你看他苍老的眼眸中,仍旧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他是师,他以他的道德学识深深感召着他的学生,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此言不虚。
他的三千多名弟子中,年龄跨度极大,但不管是年轻的一辈还是与他年纪相仿的弟子,他都以老师的姿态循循善诱,启迪明智。
他创立私学,使学在官府逐渐转化成学在民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世间多少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经弟子整理流传千年,历久弥新,至今仍在启迪众人。
学生的成功,可以说是老师的成功。
大家看像颜回、子路那样优秀的弟子,不正是印证了孔子教学的成功吗?他是圣,又是师,但最基本的,他是一个人。
人何谓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思想,还因为人具有一颗爱人的心。
仁即为爱人,是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亦是孔子一生向往的道德准则。
他说,当仁不让于师,以身作则教导弟子立仁心做仁人。
他在政治方面主张为政以德,这正是孔子仁心爱民的体现。
他这一生除了追求大道,就是在追求道德和礼治社会的路上坚持前行,不断用自己的言行给那个黑暗冰冷的社会注入光明与温暖。
现今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中国传统文化借助这个载体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受到广泛关注,由此不难看出孔子影响力之大,此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这般大的影响力怕是再无人可超越了。
李白一诗有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关于儒学,我向来是不以为然的。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以及他那悲剧性的执着,为达目标,百折不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使孔子向着有道的境界前进。
孔子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并为此周游列国长达14年之久。
试问古往今来,如果乏有这种执着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恐怕中华民族命休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关于孔子及其弟子子路的故事,甚是喜欢。
课堂上,严冰老师讲子路再一次的迷路找不到孔子以及子路不敲门直接破门而入,还有孔子对子路弹琴杀气太重的评论,总会让我们笑出爽朗的声音来,为原本枯燥的论语增添了些乐趣,苦中作乐。
“信仰无罪,但没必要让瘦不拉肌的耶稣钉在十字架上”,这是fireflies说的一句话。
对于孔子及其弟子,我是本着钦佩的心情,踮起脚尖,仰望逝去的星空,张开指头,我知道他们曾在同一片星空下,长途跋涉行遍万水千山,经历悲壮人生。
但是,我向往的更是那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有点消极避世,这也许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儒家是积极向上的哲学,那道家的清净无为便是调味剂,试问烽火连天,诸侯争霸的年代,有谁幸免过在矛盾中生存。
孔子主张礼乐制度,为封建礼乐服务,局限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
以前对主导封建2000多年的儒学,嗤之以鼻,为了应付考试,————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挑灯夜读,现在想来还真有点荒唐,如果说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深入的挖掘,那又是一番风味!无奈的是只让我们懂皮毛,然后在应试教育的潮流中稍微涌动……
2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