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大附中初三数学基础练习23-全等三角形(教师版)

2020年人大附中初三数学基础练习23-全等三角形(教师版)

2020年人大附中初三数学基础练习23-全等三角形(教师版)
2020年人大附中初三数学基础练习23-全等三角形(教师版)

练习23 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

【答案】B

【解析】

∵△ACB≌△A′CB′,

∴∠ACB=∠A′CB′,

∴∠ACB-∠A′CB=∠A′CB′-∠A′CB,

即∠BCB′=∠ACA′,

又∠ACA′=30°,

∴∠BCB′=30°.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2. 如图,已知在△ABC和△DEF中,∠B=∠E,BF=CE,点

B, F,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若使△ABC≌△DEF,则还需

添加的一个条件是(只填一个即可).

【答案】答案不唯一,如∠ACB=∠DFE、∠A=∠D、AB=DE.

【解析】

证明:若添加∠ACB=∠DFE,

∵BF=CE,∴BC=EF,

在△ABC和△DEF中,

B E

BC EF

ACB DFE

∴△ABC≌△DEF(ASA).

3. 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AB=DB,BE平分∠ABC,交AC边于点E,连接DE.

求证:△ABE≌△DBE;

【解析】

证明:∵BE平分∠ABC,∴∠ABE=∠DBE,

在△ABE和△DBE中,AB DB

ABE DBE BE BE

∴△ABE≌△DBE(SAS).

4. 如图,点B, E, C, 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C≌△DEF.【解析】

证明:∵BE=CF,∴BC=EF,

在△ABC与△DEF中,AB DE BC EF AC DF

∴△ABC≌△DEF(SSS).

5. 已知:如图,E是AC上一点,AB=CE,AB∥CD,∠ACB =∠D.求证:BC =ED.【解析】

∵AB∥CD,∴∠A=∠ECD.

在△ABC和△CED中,

A ECD AC

B D AB CE

∵∠A=∠ECD,∠ACB=∠D,AB=CE,

∴△ABC≌△CED(AAS).

∴BC=ED.

6. 如图,∠A=∠D=90°,AC=DB,AC、DB相交于点O.求证:OB=OC.【解析】

证明:在Rt△ABC和Rt△DCB中,AC DB BC CB

,

∴Rt△ABC≌Rt△DCB(HL),∴∠OCB =∠OBC,

∴OB=OC.

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7. 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若CD =2,AB =8,则△ABD 的面积

( )

A .6

B .8

C .10

D .12

【答案】B

【解析】

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

∵AB =8,CD =2,

∵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90C ,

∠=? ∴DE =CD =2,

∴△ABD 的面积11828.22

AB DE =

?=??=

8. 已知:如图,A 、B 、C 、D 四点在∠MON 的边上,AB =CD ,P 为∠MON 内一点,并且△P AB

的面积与△PCD 的面积相等.

求证:射线OP 是∠MON 的平分线.

【解析】

如图,过点P 作PE ⊥ON 于E ,过点P 作PF ⊥OM 于F .

∵△P AB 的面积与△PCD 的面积相等,

∴12′CD ′PE =12

′AB ′PF , ∵AB =CD

∴PE =PF

∵PE ⊥ON ,PF ⊥OM

∴OP 是∠MON 的角平分线

知识点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9. 如图,Rt △ABC 中,∠ACB =90°,∠A =15°,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交于点D ,与AB 交于点E ,

连接BD .若AD =14cm ,则BC = cm .

【答案】7

【解析】

如图,∵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AC 交于点D ,

∴AD =BD =14, ∠ABD=∠BAD=15°

∴∠BDC =30°

∵Rt △ABC 中,∠ACB =90°,∠BDC =30°,BD =14

∴BC=7cm.

10. 如图,△ABC 中,边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O 点.

求证:(1)OA =OB =OC ;

(2)点O 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解析】

(1)如图,

∵点O 在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OA =OB

∵点O 在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上

∴OA =OC

∴OA =OB =OC

(2)∵OB =OC

∴点O 在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A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1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 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 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上海初二数学几何证明练习之全等三角形

上海初中数学几何证明练习之全等三角形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图,△ABC ≌△DEB ,AB =DE ,∠E =∠ABC ,则∠C 的对应角为 ,BD 的对应边为 . 2.如图,AD =AE ,∠1=∠2,BD =CE ,则有△ABD ≌△ ,理由是 ,△ABE ≌ (第1题) (第 2题) (第4题) 3.已知△ABC ≌△DEF ,BC =EF =6cm ,△ABC 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 边上的高是 cm. 4.如图,AD 、A′D′分别是锐角△ABC 和△A′B′C′中BC 与B′C′边上的高,且AB = A′B′,AD = A′D′,若使△ABC ≌△A′B′C′,请你补充条件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 5. 若两个图形全等,则其中一个图形可通过平移、 或 与另一个三角形 完全重合. 6. 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 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FE =___________度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7.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M 在DC 上,且DM =2,N 是AC 上的一动点, 则DN +M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8.如图,在△ABC 中,∠B =90o ,D 是斜边AC 的垂直平分线与BC 的交点,连结AD ,若 ∠DAC :∠DAB =2:5,则∠DAC =___________. 9.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BAC =90o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若AB +AD =8cm , M N D C B A E D C B A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供参考)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点结构梳理及解读 1.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边边边 (SA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角边(AAS):两个角和其中的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斜边,直角边 (HL):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二、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从已知出发,看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考虑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全等三角形中几个重要结论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的平分线、中线、高分别相等(对应元素都分别相等) (2)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反过来,等角对等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外角等于底角的2倍;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分别相等;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条边的对角等于90°;Rt⊿30°角的对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反之,Rt⊿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的对角是30°。 (4)三角形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内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与第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三角形的旁心,这点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到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等距离的点有四个 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全等三角形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

几何证明-常用辅助线 (一)中线倍长法: 例1 、求证: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于其他两边和的一半。 已知:如图,△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2 1 (AB+AC) 分析:要证明AD ﹤ 2 1 (AB+AC),就是证明AB+AC>2AD ,也就是证明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而我们只能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但题中的三条线段共点,没有构成一个三角形,不能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因此应该进行转化。待证结论AB+AC>2AD 中,出现了2AD ,即中线AD 应该加倍。 证明:延长AD 至E ,使DE=AD ,连CE ,则AE=2AD 。 在△ADB 和△EDC 中, ???? ? AD =DE ∠ADB =∠EDC BD =DC ∴△ADB ≌△EDC(SAS) ∴AB=CE 又 在△ACE 中, AC+CE >AE ∴AC+AB >2AD ,即AD ﹤ 2 1 (AB+AC) 小结:(1)涉及三角形中线问题时,常采用延长中线一倍的办法,即中线倍长法。它可以将分居中线两旁的两条边AB 、AC 和两个角∠BAD 和∠CAD 集中于同一个三角形中,以利于问题的获解。 课题练习:ABC ?中,AD 是BAC ∠的平分线,且BD=CD ,求证AB=AC C

例2:中线一倍辅助线作法 △ABC中 方式1:延长AD到 E,AD是BC边中线 使DE=AD, 连接BE 方式2:间接倍长 作CF⊥AD于F,延长MD到N, 作BE⊥AD的延长线于使DN=MD, 连接BE 连接CD 例3:△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例4:已知在△ABC中,AB=AC,D在AB上,E在AC的延长线上,DE交BC于F,且DF=EF,求证:BD=CE

初三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最新

图形全等——学习卷 学校 姓名 (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1、如图:△ABC 与△DEF 中 2、如图:△ABC 与△DEF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 ) ∴△ABC ≌△DEF ( ) 3、如图:△ABC 与△DEF 中 4、如图:△ABC 与△DEF 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 ) ∴△ABC ≌△DEF ( ) 5、如图:Rt △ABC 与Rt △DEF 中,∠____=∠_____=9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t △ABC≌Rt △DEF( ) (二)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ABC ≌△DEF ∴AB= ,AC= B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A= ,∠B= ,∠C=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

(三)填空题 1、已知△ABD ≌△CDB ,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 2、如图,已知△ABE ≌△DCE ,AE=2cm ,BE=1.5cm , ∠A=25°∠B=48°;那么DE= cm ,EC= cm , ∠C= 度;∠D= 度; 3、如图,△ABC ≌△DBC ,∠A=800,∠ABC=300, 则∠DCB= 度; (第4小题) 第5小题 4、如图,若△ABC ≌△ADE ,则对应角有 ; 对应边有 (各写一对即可); 5、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要说明△ABC ≌△DEF , (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是 ; 7、如图,已知∠CAB=∠DBA ,要使△ABC≌△B AD ,只需 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 F E D C B A E D C B A C B A D C B A

人大附中2020届初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人大附中2020届初三第一学期10月月考 数学试卷 2020.10 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 一元二次方程2 230x x --=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 2,1,3 B.2,1,-3 C.2,-1,3 D.2,-1,-3 2. 如图,圆O 的弦中最长的是( ) A. AB B. CD C. EF D. GH 3. 抛物线2 1y x =-的顶点坐标是( ) A(0,0) B.(0,-1) C . (0,1) D.(-1,0) 4、用配方法解方程2 250x x --=,配方正确的是( ) A.2 (1) 4x -= B. 2 (1)4x += C. 2 (1)6x -= D. 2 (1)6x += 5.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举办,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下面的图形是各界冬奥会会徽中的部分图案,其中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6.方程2 210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C.无实数根 D.无法确定 7.如图,将△ABC 绕点C 逆时针转,得到△CDE ,若点A 的对应点D 恰好在线段AB 上,且CD 平分∠ACB ,记线段BC 与DE 的交点为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CA=CD B.△CDF ≌△CDA C.∠BDF=∠ACD D ,DF=EF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自变量为x 的1y 和2y ,若当-1≤x≤1时,都满足121y y -≤成立,则称函数1y 和 2y 互为“关联的”.下列函数中,不与2y x =互为“关联的”的函是( ) A. 2 1y x =- B. 2 2y x = C.()2 1y x =- D. 2 1y x =-+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点(-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10、写出一个对称轴为y 轴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11、若关于x 的方程2 240x kx k ++-=的一个根是1,则k 的值为 12、如图,AB 是⊙O 的弦,直径CD ⊥AB 于点H ,若⊙O 的半径为10,AB=16,则DH 的长为 13、已知二次函数2 y ax bx c =++的图像如图所示,则a 0, 24b ac - 0(两空均选填“>”,“=”,“<”)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全等测试 ?选择题(共3小题) 1. 如图,EB交AC于M,交FC于D, AB交FC于N,/ E=Z F=90° / B=Z C, 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 1 = /2;②BE=CF③厶ACN^A ABM:④CD=DN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2. 如图,△ ABC为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C、BC上的点,且AD=CE AE与BD相交于点P,BF丄AE于点F.若BP=4则PF的长() A. 2 B. 3 C. 1 D. 2 二 3. 如图,OA=OC OB=OD且0A丄OB, OCX OD,下列结论:①△ AOD^A COB ②CD=AB③/ CDA=Z ABC;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D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D.②③ 二.解答题(共11小题) 4. 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 BD交于点O, AB=AC点E是BD上点,且AE=AD / EAD=Z BAC

(1)求证:/ ABD=/ ACD

(2)若/ ACB=65,求/ BDC的度数. B C 5. (1)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E是BC的中点,若AE是/ BAD 的平分线,试探究AB, AD,DC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 DC, AF与DC的延长线交于点F, E是BC 的中点,若AE是/BAF的平分线,试探究AB,AF, CF之间的等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6 .已知:在△ ABC中,AB=AC D为AC的中点,DE丄AB, DF丄BC,垂足分别为点E, F,且DE=DF求证:△ ABC是等边三角形. 7. 已知,在△ ABC中,/ A=90°, AB=AC点D为BC的中点. (1)如图①,若点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DE丄DF,求证:BE=AF (2)若点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且DE丄DF,那么BE=AF吗?请利用图②说明理由. 圍①图 图圏

初三中考数学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年山东东营,第4题3分)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如果a2=b2,那么a=b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相等 D.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利用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每个选项进行判断后即可得到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A、错误,如3与﹣3;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C、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不一定相等,故错误,是假命题; D、正确,是真命题,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菱形的判定、旋转的性质及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2.(?四川遂宁,第9题,4分)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长是() A.3B.4C.6D.5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分析:过点D作DF⊥AC于F,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再根据S△ABC=S△ABD+S△ACD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F⊥AC于F, ∵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 ∴DE=DF, 由图可知,S△ABC=S△ABD+S△ACD, ∴×4×2+×AC×2=7, 解得AC=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四川南充,第5题,3分)如图,将正方形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原点,A的坐标为(1,),则点C的坐标为() A.(﹣,1)B.(﹣1,)C.(,1)D.(﹣,﹣1) 分析: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求出 ∠OAD=∠COE,再利用“角角边”证明△AOD和△OC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OE=AD,CE=OD,然后根据点C在第二象限写出坐标即可. 解:如图,过点A作AD⊥x轴于D,过点C作CE⊥x轴于E, ∵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OA=OC,∠AOC=90°,∴∠COE+∠AOD=90°, 又∵∠OAD+∠AOD=90°,∴∠OAD=∠COE, 在△AOD和△OCE中,,∴△AOD≌△OCE(AAS), ∴OE=AD=,CE=OD=1,∵点C在第二象限,∴点C的坐标为(﹣,1).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二、填空题 1.(?福建福州,第15题4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E分别是边AB, AC的中点,延长BC到点F,使 1 CF BC 2 ..若AB=10,则EF的长是.

北京市人大附中2019-2020学年下学期九年级数学限时作业九(Word版无答案)

初三数学(下)限时作业 9 2020.4.23 姓名 一、选择题(本题共30 分,每小题 3 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1.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绝艺”获得全球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赛事冠军,这得益于所建立的大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数据存储量,它们决定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其中的一个大数据中心能存储58 000 000 000 本书籍.将58 000 000 00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A. 5.8?1010 B. 5.8?1011 C. 58?109 D. 0.58?1011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x2 + 5x2 = 6x4B.x3 ?x2 =x6C.(x2 )3 =x6D.(xy)3 =xy3 3.在中国集邮总公司设计的2017 年纪特邮票首日纪念戳图案中,可以看作中心对称图 形的是 4. 将b3 - 4b 分解因式,所得结果正确的是 A. b(b2 - 4) B. b(b -4)2 C. b(b -2)2 D. b(b + 2)(b - 2) 5.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圆柱 C.六棱柱 D.圆锥 6.若实数a,b,c,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A. a<- 5 B. b +d < 0 C. a -c < 0 D. c < 7.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 =∠DFE = 90?,∠A = 45?,∠E = 60?,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若DE∥CF, 则∠BDF 等于 A.35?B.30? C.25?D.15? 8.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720°,那么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 A.45°B.60°C.72°D.90° 9.空气质量指数(简称为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它的类别如下表所示. AQI 数据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300 301 以上 AQI 类别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严重污染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了近五年 1 月份北京市AQI 各类别天数的统计图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AQI 类别为“优”的天数最多的是2018 年1 月 B.AQI 数据在0~100 之间的天数最少的是2014 年1 月 d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已知:///ABC A B C ??≌,/A A ∠=∠,/B B ∠=∠,70C ∠=?,15AB cm =,则/ C ∠=_________,//A B =__________. 2.如图1,在ABC ?中,AB=AC ,AD ⊥BC 于D 点,E 、F 分别为DB 、DC 的中点,则图中共有全等三 角形_______对. 图1 图2 图3 3. 已知△ABC ≌△A ′B ′C ′,若△ABC 的面积为10 cm 2,则△A ′B ′C ′的面积为______ c m 2,若△A ′B ′C ′的周长为16 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cm . 4. 如图2所示,∠1=∠2,要使△ABD ≌△ACD ,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只添一个条件即可). 5.如图3所示,点F 、C 在线段BE 上,且∠1=∠2,BC =EF ,若要使△ABC ≌△DEF ,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两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_____一点,且该点在三角形______部. 7.如图4,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 θ,入射光线AO 平行于β,入射到α上,经两 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CB 平行于α,则角θ等于________. 8.如图5,直线AE ∥BD ,点C 在BD 上,若AE =4,BD =8,△ABD 的面积为16,则ACE △ 的面积为 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如图6,AE =AF ,AB =AC ,E C 与BF 交于点O ,∠A =600,∠B =250,则∠E O B 的度数为( ) A 、600 B 、700 C 、750 D 、850 10.△ABC ≌△DEF ,且△ABC 的周长为100 cm ,A 、B 分别与D 、E 对应,且AB =35 cm ,DF =30 cm ,则EF 的长为( ) A .35 cm B .30 cm C .45 cm D .55 cm 11.图7是一个由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拉动其中两根木条后,它的形状将会改变,若固定其形状,下列有四种加固木条的方法,不能固定形状的是钉在________两点上的木条.( ) A .A 、F B . C 、E C .C 、A D . E 、F 12.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先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CD=?BC ,再定出BF 的垂线DE ,使A 、C 、E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证明△EDC ?≌△ABC ,?得到ED=AB ,因此测得ED 的长就是AB 的长(如图8),判定△EDC ≌△ABC 的理由是( ) N A M C B 图7 图8 图9 图10

全等三角形常见的几何模型

1绕点型(手拉手模型) 遇600旋60°,造等边三角形 遇90°旋90°,造等腰直角遇等腰旋 顶角,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0,造中 心对称 (2)共旋转(典型的手拉手模型) 例1、在直线ABC的同一侧作两个等边三角形△ (1)△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GB ◎△ DFB (5)△ EGB ◎△ CFB (6)BH 平分/ AHC (7)GF // AC 变式练习2、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 ABE ◎△ DBC (2)AE=DC (3)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平分/ AHC [D山3 Vi壮-U (I) ? 变式练习1、如果两个等边三角形△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1) △ ABE ◎△ DBC (2) AE=DC (3) AE与DC的夹角为60。 (4) AE与DC的交点设为H,BH 平分/ AHC (1自旋转:自旋转构造方法 ABD和厶BCE,连接AE与CD,证明:

3、(1)如图1,点C是线段AB上一点,分别以AC, 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 ACM和厶CBN ,连接AN , BM .分别取BM, AN的中点E, F,连接CE, CF, EF.观察并猜想△ C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以AC , BC为边作等边△ ACM和厶CBN”改为“以AC, BC为腰在AB的同侧作等腰△ ACM和△ CBN,”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B 例4、例题讲解: 1.已知△ 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直线BC上的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菱形ADEF(按A,D,E,F 逆时针排列),使/ DAF=60 ° ,连接CF. (1)如图1,当点D在边BC上时,求证:① BD=CF 宓AC=CF+CD. (2)如图2,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结论AC=CF+CD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AC、CF、 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⑶如图3,当点D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其他条件不变时,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C、CF、CD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 2、半角模型 说明:旋转半角的特征是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一个二分之一角,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 成对称全等。 D A D A M x N rt B D 例1、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 AB,AD上各存在一点P、0,若厶APQ的周长为2, A P

(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梳理

《全等三角形》 一、结构梳理 二、知识梳理 (一)概念梳理 1.全等图形 定义: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例如图1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不是全等图形,图2中的两个图形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也不是全等图形. 2.全等三角形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基础.根据全等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完全重合有两层含义:(1)图形的形状相同;(2)图形的大小相等.符号“≌”也形象、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表示图形形状相同,“=”表示图形大小相等. (二)性质与判定梳理 1.全等图形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这是学好全等三角形的关键.只给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全等,只要有三个条件对应相等就可以,于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若是直角三角形,则还有斜边、直角边公理(HL)。由此可以看出,判断三角形全等,无论用哪一条件,都要有三个元素对应相等,且其中至少要有一对应边相等. (5)注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从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可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有 图 2

三个元素(其中至少一个元素是边)对应相等,这样就可以利用题目中的已知边(角)去迅速准确地确定要补充的边(角),不致盲目地而能有目标地完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从而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有: ?? ???→→SSS SAS 找另一边找夹角 ??? ?????????→→→→→SAS AAS ASA AAS 找该角的另一边找这条边上的对角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任一角边为角的对边 ???→→AAS ASA 找任一边找两角的夹边 (6)学会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再确定对应角和对应边,如已知△ABC ≌EFD ,这种记法意味着A 与E 、B 与F 、C 与D 对应,则三角形的边AB 与EF 、BC 与FD 、AC 与ED 对应,对应边所夹的角就是对应角,此外,还有如下规律:(1)全等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对顶角是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三)基本图形梳理 注意组成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全等图形都是由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变换而得到的,所以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大致有以下几种: 1.平移型 如图3,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平移型: 它们可看成有对应边在一直线上移动所构成的,故该对应边 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同一直线上的线段和或差而得到. 2 .对称型 如图 4,下面几种图形属于对称型: 它们的特征是可沿某一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轴对称图形),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3.旋转型 如图5,下面几种图形属于旋转型: 它们可看成是以三角形的某一顶点为中心旋转 所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 对顶角、某些角的和 或差中. 三、易混、易错点剖析 1.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两个特例 (1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6(1已知两边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两角 图3 图4 图6(1)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基础练习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判断一 一、选择题 1. △ABC和△中,若AB=,BC=,AC=.则() A.△ABC≌△ B. △ABC≌△ C. △ABC≌△ D. △ABC≌△ 2. 如图,已知AB=CD,AD=B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DC B.∠B=∠D C.∠A=∠C D.AB=BC 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B.三个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D.直角三角形与锐角三角形不全等 4. 如图,AB、CD、EF相交于O,且被O点平分,DF=CE,BF=AE,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共有()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 如图,将两根钢条,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则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

6. 如图,已知AB⊥BD于B,ED⊥BD于D,AB=CD,BC=ED,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EC⊥AC B.EC=AC C.ED +AB =DB D.DC =CB 二、填空题 7. 如图,AB=CD,AC=DB,∠ABD=25°,∠AOB=82°,则∠DCB=_________. 8.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对. 9. 如图,在△ABC和△EF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_______时,就可得△ABC≌△EFD(SSS) 10. 如图,AC=AD,CB=DB,∠2=30°,∠3=26°,则∠CBE=_______. 11.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CD与BE相交于点O,且AD=AE,AB=AC,若∠B =20°,则∠C =______.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50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含答案)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延长AD 到E,使DE=AD, 则三角形ADC 全等于三角形EBD 即BE=AC=2 在三角形ABE 中,AB-BE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证明:过E 点,作EG//AC ,交AD 延长线于G 则∠DEG=∠DCA ,∠DGE=∠2又∵CD=DE ∴⊿ADC ≌⊿GDE (AAS )∴EG=AC ∵EF//AB ∴∠DFE=∠1∵∠1=∠2∴∠DFE=∠DGE ∴EF=EG ∴EF=A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证明:在AC 上截取AE=AB ,连接ED ∵AD 平分∠BAC ∴∠EAD=∠BAD 又∵AE=AB ,AD=AD ∴⊿AED ≌⊿ABD (SAS )∴∠AED=∠B ,DE=DB ∵AC=AB+BD AC=AE+CE ∴CE=DE ∴∠C=∠EDC ∵∠AED=∠C+∠EDC=2∠C ∴∠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 AB ,∠B+∠D=180°,求证:AE=AD+BE 证明: 在AE 上取F ,使EF =EB ,连接CF 因为CE ⊥AB 所以∠CEB =∠CEF =90° 因为EB =EF ,CE =CE , 所以△CEB ≌△CEF 所以∠B =∠CFE 因为∠B +∠D =180°,∠CFE +∠CFA =180° 所以∠D =∠CFA 因为AC 平分∠BAD 所以∠DAC =∠FAC 又因为AC =AC 所以△ADC ≌△AFC (SAS ) 所以AD =AF 所以AE =AF +FE =AD +BE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证明:在BC 上截取BF=BA,连接EF.∠ABE=∠FBE,BE=BE,则⊿ABE ≌ΔFBE(SAS),∠EFB=∠A;AB 平行于CD,则:∠A+∠D=180°;又∠EFB+∠EFC=180°,则∠EFC=∠D;又∠FCE=∠DCE,CE=CE,故⊿FCE ≌ΔDCE(AAS),FC=CD.所以,BC=BF+FC=AB+CD. C D B A B A C D F 2 1 E

《全等三角形》基础训练2

12.1 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 1. 如图,△ABC≌△ECD,AB和EC是对应边,C和D是对应顶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B=CE B. ∠A=∠E C. AC=DE D. ∠B=∠D 2. 如图,△ABC≌△BAD,A和B,C和D分别是对应顶点,若AB=6cm,AC=4cm, BC=5cm,则AD的长为() A. 4cm B. 5cm C. 6cm D. 以上都不对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②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 形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若△ABC≌△DEF,△DEF ≌△MNP, △ABC≌△MNP.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 如图,△ABE≌△A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 A.120° B.70° C.60° D.50° 5. 已知△ABC≌△DEF,BC=EF=6cm,△ABC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则EF边上的高是() A.6cm B.7cm C.8cm D.9cm

6. 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BD分别为折痕,则∠CBD的度数为() A.60° B.75° C.90° D.95° 二、填空题 7. 如图,在△ABC中,AC>BC>AB,且△ABC≌△DEF,则在△DEF中,______ <______<_______(填边). F E D C B A 8. 如图,△ABC≌△AED,AB=AE,∠1=27°,则∠2=___________. 9. 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为23cm,BC=4cm,则△DEF 的边中必有一条边等于______. 10. 如图,如果将△ABC向右平移CF的长度,则与△DEF重合,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若∠A=46°,则∠D=________.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50题

初二数学 几何证明 1.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2.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3.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4.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 EF=AC A D B C

5.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6.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 AE=AD+BE 7. 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C D B B A C D F 2 1 E A D B C A

8. 已知:D 是AB 中点,∠ACB=90°,求证:12 CD AB 9. 已知:BC=DE ,∠B=∠E ,∠C=∠D ,F 是CD 中点,求证:∠1=∠2 10. 已知:∠1=∠2,CD=DE ,EF//AB ,求证:EF=AC 11. 已知:AD 平分∠BAC ,AC=AB+BD ,求证:∠B=2∠C 12. 已知:AC 平分∠BAD ,CE ⊥AB ,∠B+∠D=180°,求证:AE=AD+BE C D B B A C D F 2 1 E A

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DC ,BE 、CE 分别平分∠ABC 、∠BCD ,且点E 在AD 上。求证:BC=AB+DC 。 13.已知:AB//ED ,∠EAB=∠BDE ,AF=CD ,EF=BC ,求证:∠F=∠C 14. 已知:AB=CD ,∠A=∠D ,求证:∠B=∠C A B C D D C B A F E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9,DE=2,AB=5,则AC长是()1.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 △ABC A.3 B.4 C.5 D. 6 2.如图,已知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好在CD上,则PD与PC的大小关系是 () A.PD>PC B.PD=PC C.PD<PC D.无法判断 3.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90°B.150°C.180°D.210° 4.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 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 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 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 ④点P在∠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上.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D.②③ 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

A.72°B.60°C.58°D.50° 6.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于F,则图 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7.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BC=7,则AE 的长为() A.4 B.5 C.6 D.7 9.如图,△ABE、△ADC和△ABC分别是关于AB,AC边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若∠1:∠2:∠3=7: 2:1,则∠α的度数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