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社会因素分析温庭筠词特点的成因

从社会因素分析温庭筠词特点的成因

从社会因素分析温庭筠词特点的成因
从社会因素分析温庭筠词特点的成因

周建华,孙波,董连祥

(赤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温词的特点是浓艳香软,表现为意象富丽、用词华美、刻画深细,温庭筠词作所写内容大多为闺情绮怨,所作格调为秾丽精美、香软绮靡。城市经济的畸型繁荣、衰世的政治环境、城市文化的相对繁荣以及平民化、世俗化的文坛风尚是其词特点的成因。

关键词:城市经济;政治环境;城市文化;文坛风尚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2-0079-03 温庭筠被尊为“花间鼻祖”的地位,成为唐五代词坛上的孤峰。温庭筠是新趋势的发扬者,主要表现为他专力填词,确立了词香软的艺术风格,完成民间词向文人词的过渡及在词的体式、特性方面的规范作用,使词真正从巷陌新声转为士大夫雅奏,奠定了词在文坛上的地位,真正开始了文人词的传统,开了一代词风。温词风格的形成,不仅仅与温氏个性因素密切相关,也有产生其词香艳特点的社会因素。

一、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

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是词产生发展的基础。中唐以后,中国社会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尤其是南方城市的快速发展,甚至出现了以扬州和成都为代表的一大批非常繁荣富庶的大都市。及至唐末动荡,中原、江南等地经济均遭破坏,扬州的繁华更是一去不复返;而西蜀经济却能在天然屏障的庇佑下得以持续的发展,其经济地位愈显突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也正是因为有了西蜀等地的经济保障,才使花间词的存在成为可能,并形成“词为艳科”这道独特的风景线。城市经济的繁华促使温庭筠养成了耽于享乐的生活习性、注重审美的直觉感受和天马行空的奇情异思;助长了整个社会游乐风气的兴盛,也给温庭筠的社会生活和人生追求打上了世俗化、享乐化的烙印,为整个上层社会和文人阶层奢华风气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总之,城市的繁荣,市民意识的渲染,温庭筠不可避免的沾染上了城市文化生活所特有的那种世俗气息和享乐倾向,于是其创作就自然地加重“艳情”成分,乃至最终以“艳情”为其词最重要的内容。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力逐渐衰微,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却更胜于前,城市的商业气息冲击着旧有的制度。政治上,藩镇制据、宦官擅权、朋党纷争;经济上,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村萧条;文化上,盛唐远去,中兴艰难。中唐以来,随着商业活动的普及,商业性的蓄妓活动更为频繁。在这种社会风俗的影响下,男女之间的礼制关系变得比较松弛,人们的道德观念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因而这类作品迎合了市民甚至是很多士大夫的欣赏趣味,极大地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要。词作当时的流行歌体,则更成了宴席歌舞和秦楼楚馆最合适的艺术形式。对于温庭筠,他是实实在在地为新的生活歌唱,他的歌唱反映了文人与歌妓在日益发达的城市生活真实交往和相互吸引的事实,表现了一种新的生活经验。正是在晚唐社会的演进变化,“士行尘杂”的温庭筠无意为之,为了生活的需要,也为了市民消费的需要,他吟诵着“侧艳之词”,却没想到引发了词的革命。

二、衰世的政治环境

晚唐社会,各种矛盾日益显现出来,种种日月蓄积的内在与外在的矛盾日趋激烈,唐王朝的统治者无法解决也无力去解决,一统的大唐帝国逐渐走向灭亡。唐朝的政治陷入这种境地,而统治者仍然耽于声乐,奢侈豪逸。统治者和颓废文人终日以声乐自娱,寻求感官快乐,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晚唐懿宗、禧宗喜奢华的禀性有以下记述:懿宗“好音乐宴游,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每月宴设不减十余,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赐予动辄千缗。”有了帝王们做楷模,士人们更肆无忌惮,竞相效尤。而现存的唐五代绘画更形象地为今人展示了当时酒宴歌舞之奢华。如《韩熙载夜宴图》,画面主题是五代时官居中书舍人的韩熙载纵情声色、通宵达旦的一次家宴,场面极为奢华。

晚唐社会,各种矛盾愈发明朗化、白热化。国家局势,风雨飘摇,迟暮来临。知识分子抱

才而困,负剑空叹,怀才不遇,进取心益发萎缩。愈来愈多的人沉迷于消闲、诗酒之中,寻求官能感受以麻醉自己,以宣泄精神,甚至把这种消极放浪当成生涯与事业。诚然,晚唐、五代的文人大都有过出入青楼、冶游狎妓的生活体验。温庭筠就是其中一位以“狂游狭邪”而见称的词人。在这种狎游寻欢的世风影响下,郁郁寡欢、科举失意、频遭打击的温庭筠找到了精神的宣泄口。他频频出入秦楼酒馆,与歌妓交往密切,冶游宴乐。据唐代佚名《玉泉子》载,温庭筠“初从乡里举,客游江淮间。扬子留后姚勖厚遗之。庭筠少年,其所得钱帛,多为狭邪所费。勖大怒,笞且逐之”。可见温庭筠自青少年时代开始就有了在江淮一带“客游”、“狭邪”的经历。此后,温庭筠屡举不第,浪迹市井,更走上了与乐工歌妓为伍的人生之旅和创作之路。披检温词,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作品描写歌妓的形象,反映她们的痛苦,诉说她们的愿望,温庭筠简直成了歌妓的代言人。

三、城市文化的相对繁荣

城市文化的相对繁荣是文人创作爱情词的推动力。早在唐代全盛时期,成都、长安、洛阳、扬州一起并列为全国四大经济文化繁荣中心,宫廷、官府、市井坊曲、风景胜地及村落闾巷等各种场合的歌舞筵席就成为文人创作及词传播的环境,在这种场合,词人的作词与歌妓的唱词,往往是同步进行的,这就使词的传播可以由歌妓直接从词人的词笺,通过歌唱传播给在场的听众,这样就形成了文人为歌妓写词、歌妓为文人唱词的双向交流渠道。也正因为如此,词一旦进入青楼,也就是说一旦被歌妓所选择并传唱,就会迅速流播开来。于是从歌妓口中唱出的“淫词艳曲”成为词传播中的主体,并对词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伴随城市经济的发展,日益盛行的享乐之风将花间词人推进了“花间”与“尊前”的狭小生活圈子与创作环境,自然难免使他们的创作题材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受到局限,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音乐舞蹈的长足发展,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词作者提供了较为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词人们才能专力填词,城市文化娱乐活动也日益频繁,才为配合“燕乐”歌唱的“诗客曲子词”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场所与媒体,为词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文化繁荣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城市或市镇的社交集会、酒筵歌台,而其歌唱者主要是“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的“绣幌佳人”、歌妓舞女,才形成了“花间词”作“闺音”、尚婉媚的“柔性”的基本风格。

温庭筠正是由于在秦楼楚馆、社交聚会中与歌妓舞女的频繁接触与交往,也使他多少了解到生活在这一阶层的无数女性内心的痛苦与无助;了解到她们精神世界的极度空虚与无聊;也了解到她们对真挚、执著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反映这些女性的要求、心态和生活,从而塑造一系列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创作冲动。

四、平民化、世俗化的文坛风尚

晚唐时期虽然也有一些诗歌、散文仍然坚守着“言志”、“载道”的传统精神,“温李”诗歌中不乏大量的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作,但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大背景下,这样的声音已显得苍白而又微弱。很明显,这个时期的文学更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更注重审美愉悦,更追求天然的激情和感官的刺激,所以更多表现出唯美的倾向。

由于享乐意识、享乐方式的启迪诱发,一部分文人在经历了世事浮云的同时,也就极容易、极自然地遁入温柔乡里,在那里苏生、放任自己久蓄的爱欲,并且自觉地在礼教疏防的情况下,细腻周到全面地表现它、渲染它,企图用这种扭曲的感观的放浪通脱来达成对现实苦涩的淡化。李商隐讲究“反道缘情”,写了那么多富艳精工、情深绵递的《无题》;韩偓主张“香生九窍,美动七情”,创作出了《香奁》诗。这些创作,与中唐以后突然兴起的以爱情为题材的传奇创作交汇为一,流行播衍,在文坛上形成了一股爱欲心理大展现的风潮。这股风潮的产生,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与人性的必然。在散文方面,以中唐作家韩柳为代表的“载道”的古文偃旗息鼓,六朝骄体文再次大放异彩。与社会功能、教化功能相比,晚唐骄体文更注重典故、辞藻、声韵、偶对等这些形式技巧方面的东西,更注重作品带给读者感

官上的享受与满足。在唐传奇小说方面,更是在内容上迎合了城市市民的喜好和趣味,虽然晚唐传奇小说的内容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演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还是讲述世间荒诞不经之事,都可以看到一种刻意“媚俗”的倾向,与传统的“雅”文学格格不入。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更追求世俗情欲、更注重审美愉悦、更注重外在形式之美的时代,这样的文坛风尚,自然也要影响到词的创作,于是晚唐的词表现出与中唐词不同的风致,不论是温庭筠还是其他词家,更多表现的是小市民的爱恨情愁,尤其是普通的少女思妇的愁怨与心声,这种弥漫于词人笔下的愁怨与前代作家相比,显然更具世俗气息和市井趣味。

这样一个追逐物质享受的时代,自然要滋生出与之相应的享乐文学。虽然词在盛中唐时代即已产生,并且李白、张志和、白居易等人的词更多抒写的是文人雅士的情怀,但晚唐五代时期的词一般都产生于酒筵歌席上,都是为了佐酒助兴,都是供“绣幌佳人”来演唱的。既然是用来消遣娱乐、娱宾佐兴的文学,既然写于秦楼楚馆这样的烟柳繁华之地,并且是供歌妓们在酒筵歌席上浅斟低唱的,自然而然“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之类的艳词,才更能担负起消遣娱乐的“重任”。据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下“温裴黜”条载:“裴郎中諴,晋国公次弟子也。足情调,善谈谐。举子温歧(岐)为友,好作歌曲。迄今饮席,多是其词焉。裴君既入台,而为二院所谑曰:能为淫艳之歌,有异清洁之士也。……二人又为新添声《杨柳枝》词,饮筵竞唱其词而打令也。……宴席中有周德华。德华者,乃刘采春女也。虽《罗唝》之歌不及其母,而《杨柳枝》词,采春难及。”这则材料记录了温庭筠词在当时歌筵酒席中的受欢迎程度,已到达“迄今饮席,多是其词”、“饮筵竞唱其词而打令”的地步。

由于时代的弊端,自身的耿直性格,使得温庭筠偏离了主流轨道,他把自己放逐到秦楼楚馆,在狂游狎饮中寻求自我安慰和内心平衡,满腹的失落化成创作的内驱动力,激发了自己的创作冲动,不想却成就了他的人生价值。他在词方面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成就,他极力表现词之精美,重视发展词的形式,正如吴梅《词学通论》所言:“大抵初唐诸作,不过破五七言诗为之,中盛以后,词式始定。迨温庭筠出,而体格大备,此唐词之大概也。”温庭筠为文人词的开山祖师,他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为后人呈现出纯美之作,抒发了一个寒士从追求到挫折、报国无门的真性灵,保持了一个士人特立独行的真本色。

浓艳香软是温庭筠词的主导风格。晚唐城市经济的繁荣及追逐享乐、追求感官刺激的社会风尚是这种香艳词风诞生的温床和滋生的土壤,政治上的衰败又促使了温庭筠词风的形成,加之晚唐文坛的格局,诗、词以及晚唐传奇中所流露出的世俗情调和唯美倾向,给温庭筠浮艳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的范本和参数,温庭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情使他更熟悉、更了解、也更沉醉于这种香艳的生活氛围和词的氛围,诸多因素决定了温庭筠词的内容应该是香艳的。

温庭筠词风

温庭筠词风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由于庭筠才思艳丽,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庭筠词风一 一,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效果。《更漏子》其一:“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写思妇梦回初醒之际听雨声产生的错觉,把雨声当成漏声。在她想象中,远近的惊飞了,连画屏上的金鹧鸪也飞起来了。这些惊飞的鸟暗示着思妇不安心情。画屏华丽,心境凄凉。 《菩萨蛮》其六:“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用柳丝暗示季节,暗示离别,用春的无力暗示女主人的失情失绪。 二,意象跳跃,意象之间脉络隐伏,需读者去想象补充。 《菩萨蛮》其二: 水晶帘里破黎枕,暖香惹梦鸳鸯枕。奖赏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翦。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女子。 上阕写女子生活的环境。首二句写其女子居室明净,温馨,华丽,引人入梦,是女子生活的小环境;后二句写室外,由近景拉开成远景,疏淡,是女子生活的大环境。

下阕写女子生活景况。从下阕可以看出,一个正剪彩制“人胜”的女子,穿藕丝色衣服,双鬓被绯红的面庞隔开,插在头上的玉钗象春风吹来一样。 写环境只是把室内室外两种富有对比性的景况并列地摆在一起,意象之间好像是跳跃的,中间留出一片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补充。脉络神理俨然自在,写得自然融合。 温庭筠词风二 年轻时, 初读温庭筠词, 觉其天光云影, 清丽可爱, 然思其脉络, 则有不知其踪迹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读叶嘉莹先生《温庭筠词概说》一文, 深感其文笔优美, 分析细腻。遂复取温词及诸家评说读之, 则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其疑难之处仍未贯通。二零零六年秋冬之际, 闲暇偶尔思及温庭筠词作, 恍然悟之。盖温词之所以难解者, 实因温词构思之法与常人相异。千年以来, 其词因之一直被人视为晦涩难懂。要之, 温庭筠词的构思之独特处有二: 曰组合意象。曰词中有画。 一、组合意象 一般诗词作品的阅读, 作者先按一定的时空线索为情造文, 读者阅读时则按一定的时空线索被文以入情, 故所作诗文, 不难理解, 这是一般为文的常例, 温庭筠的词作却不同, 他在词中常隐去一般的时空写作线索, 按照画面形象的要求, 直接组合不同时空的意象, 构置成词境。这是温词构思的一贯特色, 也是温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贡献。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花间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比较 在词坛上温庭筠和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作家,但他们的词各有千秋,试比较如下: ㈠温庭筠写词是把自己藏在他笔下的那些女子的后面,通过她们曲折地抒发自己的苦闷,可谓隐约。韦庄写词是写自己的风流韵事,直抒胸臆,欢乐、哀愁、相思,和盘托出,倾诉给读者,可谓显直。 ㈡温庭筠笔下的女性都是有感情的,但是她们的感情并不明显地显露出来。温庭筠对她们寄寓了同情,甚至可以说把自己的生命注入到她们身上了,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面目显示给我们看。韦庄却是一切都明白如话,他不要什么寄托,把自己的灵魂打开让读者看。 ㈢温庭筠的词富有装饰的效果,以浓艳见长;韦庄的词中在写意,以疏淡为美。 ㈣温词的美是色泽的美、装饰的美、词藻的美;韦词的美是本色的美、自然的美、意境的美。“春水碧于天”,自然、明快、爽朗、本色。韦词不是特意制作的工艺品,不是令人目眩的装潢,而是淡墨绘成的写意画。 ㈤温词的意象稠密,意象之间的中介常常被省去,因而显得紧密,一句词里包含多层意思。韦词的意象比较稀疏,意象之间基本上是连贯的,脉络比较分明,有散文的意趣。韦词常常是一句一个意思或两句合起来才表达一个意思。 ㈥温词有女性的细腻,温庭筠在写女性时,似乎是以同样身份的女性的眼光在观察她们、描绘她们,透过她们的举止和装扮,看到了她们内心的隐秘,处处流露出体贴和同情。韦庄是从男性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女性的美,带着男性的柔情。论描绘的细腻,韦不如温;论感情的温柔,温不如韦。 温韦二家各有所长,不可轩轾。他们各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种词风,在文学史上都有贡献。当然,他们也各有所短:温词易流于涩,韦词易流于滑;温词易流于晦,韦词易流于浅;温词易流于隔,韦词易流于俗;温词味厚而易腻,韦词味淡而易泛。他们都没有达到艺术的极致。 温庭筠与韦庄花间词的不同之处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初宰相温彦博之裔孙。才思敏捷却因恃才傲物,讥刺权贵,生活放浪不羁,因而仕途不顺,一生大半漂泊困顿。词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作者,是花间词派鼻祖。现存词近330首,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温庭筠词几乎都是女性生活题材,抒情主体多为宫人、歌伎、思妇、怨女,内容多为离别相思、寂寞惆怅。确立了文人多写女性情事的“艳

温庭筠诗词鉴赏

温庭筠诗词鉴赏 学习辅助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14029409.html, 温庭筠诗词鉴赏 《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鉴賞】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和感受。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留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夜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不定,更增添了这种恍在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和诗人的喜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香灯"与"残梦"之间,着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中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鉴賞】这首诗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梦江南?千万恨》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鉴賞】此首叙飘泊之苦,开口即说出作意。"山月"以下三句,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温庭筠的七绝诗词《咸阳值雨》阅读 《咸阳值雨》 唐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两句点题,描写咸阳桥雨景。咸阳桥,即西渭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在唐代,西渭桥 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 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写的就是渭城 送别的情景。既然是送别之地,定目睹了古往今来许多次的离合悲欢,多少带些哀伤,不过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并无悲伤之情,反而充满闲 适悠然。咸阳桥上的雨在作者笔下是“如悬”的,好像是千万条细丝 从空中垂下来的一样。这个“悬”字,将雨足绵延如虚悬空际的帘箔 之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令人神往。下一句,紧承上句,把视角从 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更为开阔的角度来写这茫茫雨色。“万点” 言雨丝之密集;“空蒙”二字渲染出云行雨施、水气迷离的特别景象,点出这场春雨为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 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钓船”是实景描写,烟雨 钓船本来就是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诗人还用一个“隔”字,更把水墨 的那种隐约梦幻感进一步强化。 这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后两句转入虚境,从咸阳 的雨景,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来。作者描写洞庭湖之景,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之更 为突出。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本名岐,又名温八叉,约812年-约866年),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其工诗,与李商隐合称“温李”,在词,也与韦庄并称“温韦”,被 尊为“花间词派”鼻祖。 其多次考进士均落榜,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 不过他放荡不羁,讽刺权贵,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其约卒于咸通末,年六十左右。 温庭筠,为唐太宗时宰相温彦博裔孙。《新唐书》云:“彦博裔 孙廷筠。”唐宪宗元和七年(812),生于太原。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温庭筠朋友李远登进士。温庭筠集中 有《春日寄岳州从事李员外二首》《寄李员外远》。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有诗《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六月温造卒,七十岁。温造是温庭筠 族亲,官至兵部侍郎、礼部尚书。旧唐书本传记温造晚年敛财而且悭吝。温庭筠集中没有提到过温造、温璋父子。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诗词成就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 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 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李 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 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 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 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 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

韦庄词全集

韦庄词全集 诉衷情诉衷情思帝乡思帝乡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天仙子定西番 定西番江城子江城子上行杯上行杯酒泉子女冠子女冠子浣溪沙浣溪沙 浣溪沙浣溪沙浣溪沙归国遥归国遥归国遥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菩萨蛮 菩萨蛮谒金门谒金门谒金门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清平乐 更漏子喜迁莺喜迁莺应天长应天长荷叶杯荷叶杯河传河传河传 怨王孙木兰花小重山望远行存疑词三首 诉衷情 (一) 烛烬香残帘未卷,梦初惊。 花欲谢,深夜,月胧明。(另作‘花欲榭’) 何处按歌声,轻轻。 舞衣尘暗生,负春情。 诉衷情 (二)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 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 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思帝乡(一) 云髻坠,凤钗垂。 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 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思帝乡(二)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天仙子(一) 怅望前回梦里期,看花不语苦寻思; 露桃宫里小腰肢, 眉眼细,鬓云垂,惟有多情宋玉知。 天仙子(二) 深夜归来长酩酊,扶入流苏犹未醒。 醺醺酒气麝兰和。 惊睡觉,笑呵呵,长道人生能几何。 天仙子(三)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绣衾香冷懒重薰。 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天仙子(四) 梦觉云屏依旧空,杜鹃声咽隔帘栊,玉郎薄幸去无踪。一日日,恨重重,泪界莲腮两线红。 天仙子(五) 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鬓如云,霞裙月帔一群群。来洞口,望烟分,刘阮不归春日曛。 定西番(一) 挑尽金灯红烬,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定西番(二) (《花间集》失收此首) 芳草丛生结缕,花艳艳,雨蒙蒙,晓庭中。 塞远久无音问,愁消镜里红。 紫燕黄鹂犹生,恨何穷!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的诗词全集 温庭筠,是我国古代着名的诗人。他的很多诗都入选了中小学课本。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温庭筠的生平及诗词全集。 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出生 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行为放浪。他曾任随县 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恃才不羁,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 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 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1温庭筠的诗词全集《侠客行》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碧磵驿晓思》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一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伤温德彝》昔年戎虏犯榆关,一败龙城匹马还。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 天山。《弹筝人》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原文及翻译 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是小山重叠金明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 所写只是一件事。下面是温庭筠的菩萨蛮其二诗歌 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 《菩萨蛮》 , 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 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 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 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 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 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 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 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 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 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 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 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 下无内在联系; (2) 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 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 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 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 为状词; “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 既以“小山”为屏, 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 不但“屏”“日”全无着落, 章法脉络亦 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 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 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 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 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 待起, 其眉蹙锁, 而鬓已散乱, 其披拂之发缕, 掩于面际, 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 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 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 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 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 “弄妆”再点题, 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 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 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 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温庭筠《猎骑辞》原文及注释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品介绍《猎骑辞》的作者是温庭筠,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77卷。 原文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注释 ①平扆殿:朝觐之宫殿。《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扆)南向而立。”扆,户牖间画有斧形之屏风。《论衡·书虚》:“户牖之间曰扆,南面之坐位也。” ②湘南:县名。汉属长沙国,南朝齐属衡阳郡。故城在今湖南湘潭县境。 ③仿龙鳞形状之扇。 ④汉乐府《陌上桑》:“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使君从南

来,五马立踯躅。”蚕:全诗校:“一作仆。” ⑤流黄:绢。乐府《相逢行):“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赤县:唐代县的等级之一。京都所理曰赤县,京之旁邑称畿县。 ⑥霰:雪珠,雨点下降遇冷凝成的微小冰粒。 ⑦宴:全诗校:“一作燕。” 作者介绍 温庭筠(约812年-866年),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310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繁体对照 《獵騎辭》溫庭筠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温庭筠古诗送人东归赏析 【诗句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出处】唐·温庭筠《送人东归》。 【意思】大意是说:就要分别了,什么时候能再见面呢?请饮一杯酒作为离 别的安慰。作者温庭筠(812~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人。每人 试,押官韵,凡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鉴赏】 此后我和你何时才能够再相见呢? 到那时候我要拿一杯酒,慰藉 你别后的容颜。 【全诗】 《送人东归》 [唐]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注释】 ①荒戍:荒废的古营垒。落黄叶:点明秋天季节。②此句用《孟子·公孙丑 下》“予然后浩然有归志”句意,写友人浩浩然有远志而离开故关东归。故关: 故塞,即上句的“荒戍”。③二句写归途景色。东归当先经郢门山,然后到汉阳 渡,因声律需要而倒装。高风:高爽的秋风。汉阳:今属湖北省。初日:旭日, 初升起的太阳。郢门山:即荆门山,见李白 《渡荆门送别》 注。 ④二句意谓你从天涯乘孤舟回去, 家乡还有几个故人? 江 上:泛指长江下游的家乡。孤棹(zhao):孤舟,棹为船边划水的桨,此处代舟。 ⑤二句写难以预期的重聚。何当:何时。尊(樽)酒:杯酒。离颜:离别后忧愁的 面容。 【全诗鉴赏】 尾联写当此远行之际,开怀畅饮,不禁生出 “何当重相见” 之感叹,惜别 之情力透纸背。 全诗写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诗人只在开笔稍事点染苍凉气氛,便笔 锋一转,绘出一幅山高水远,扬帆万里的雄壮图画,以回应首联的 “浩然”, 结尾又以日后重逢的遐想,一虚一实,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语文教学: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唐宋词十七讲之温庭筠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是叶嘉莹多年来辗各地讲课时的录音整理。一般来说,我自己对于讲课本来就是没有准备讲稿的习惯。这倒还不只是因为我的疏懒的习性,而且也因为我原来抱有一种成见,以为在课堂上的即兴发挥才更能体现诗词中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力,而如果先写下来再去讲,我以为未免要死于句下了。她平生喜欢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华古典文化研究,创办基金和奖学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外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普及和研究工作。出生于1924,八十多岁的老人居然上课不用资料,也不爱用资料,尚能信手拈来在唐诗宋词间呼风唤雨。这都出于其对古典文学的酷爱之情。诚如她所言:余虽不敏,然余诚矣。 有人常问学古典文学有什么用处?学古典文学正是因为古典文学里边有一种生生不已的、真正生活在那里的一个感动和感发的生命。在诗歌的美文中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形式,如诗经,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起来所产生的一个的自然的现象。《惠风词话》: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有万不得已者。即更有感动的是人的内心地方。《论语泰伯》篇曾说,子曰:兴于诗。兴是一种兴发,一种感动,跟的见物起兴一样,你读诗,也会引起一种感发的。诗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给你心灵一种感发。古人曾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就是在于你的内心有一种活泼敏锐的善于感发的心灵,这是作为一个真正的根本所在的地方。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有一种善感的心灵,要兴起诗。 十七讲中简记: 冯正中,冯延已,有执着的热情。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舞。 晏殊,有圆融的观照。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有遣玩的意兴。自号六一即为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逸文,一位老翁老于此五物之中。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苏东坡: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王国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柳永: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辛弃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推崇他用生命写诗,用内心的意志理念流露,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沙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苏辛不同之处,辛是英雄豪杰之气,苏是逸怀浩气之怀,是旷达的襟怀。苏: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秦少游,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轻柔叙写,无一重字。】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是一种感官印象。先看第一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这个形象,在花间集的时代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可以指山眉,说女子眉毛的形状象山。在这首词里面,它指的是不是眉呢?我以为不是的。词中说小山重叠,眉毛可以象小山,但如何重叠呢?还有,

温庭筠

温庭筠 (唐代文学家)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温庭筠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1-2] ? 人物关系 ? ? 本名温庭筠 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 字号字飞卿 所处时代唐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01、824)年

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70、882)年 主要作品 《商山早行》《过陈琳墓》《苏武庙》《菩萨蛮》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目录 1 人物生平 ?年幼失怙 ?才高累身 ?流落而终 2 主要成就 ?诗词创作 ?其他成就 3 个人作品 4 轶事典故 ?科场救人 ?悔读南华 ?拒爱才女 5 历史评价 6 亲属成员 7 史料记载 8 各种争议 ?生卒时间 ?贬谪事由 9 后世研究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韦庄花间词的特点分析 【全文摘要】韦庄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虽属花间派,但在抒情上,韦词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有较大区别。 (一)在抒发的感情上,与温词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细致描摹女性的娇羞慵懒,代女子立言,抒发共泛的女性之情不同,韦词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感情,抒发自己对所钟爱的女性的爱恋和思念,抒发漂泊之感、离乱之痛、惜春之情和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怀念;即使是写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挖掘女性的内心。 (二)在抒情手段上,与温词组织繁密的意象,依靠意象来承托与暗示人物的心绪不同,在韦庄的笔下,隐约的叙事成为抒发情感的背景:词人的心灵受现实人生中某些事件的振荡,情感郁结于中而不得不发,于是作词;作词之时,词人或者将自己的情感渗透进对事件的叙述,或者在叙述事件的基础上抒发自己郁结于中的感情。 (三)在抒情风格上,温词浓艳,韦词清丽。韦庄的词,往往以白描的手法,运用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叙事写人,表达深藏内心的情感,有如“天然去雕饰”的出水芙蓉。更多花间词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关键词】韦庄词抒情个性 【提纲】 一、注重个人情感的展露,是韦庄词作抒情的第一个特点。⑵ (一)有别于温庭筠的代女子立言,韦庄的词常常直接采用男性的口吻披露男性的情感,这向展露个人情感迈出了第一步。 (二)韦词的情感包含一种超越字面意义的寄托,流露出词人对已经灭亡的前唐的一种怀念。这种感情具有明显的男性色彩,更是韦庄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韦词所抒之情涉及面较广,是对词人情感的一种多角度多侧面的表现,不像温词集中于表现女性心理。 (四)韦词即使写的是女性,也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去展示女性内心,而有别于温词的第三人称写法。这种写法使韦庄的这类词仍具有注重个人情感展露的特质。 二、隐约的叙事为情感的抒发提供背景,同时也是抒情的一种手段,这是韦庄词作抒情的又一特点。⑸ (一)韦庄的一部分词作,常常是一首小小的叙事诗,或者像一篇短短的叙事散文,叙事就是抒情。 (二)词人还以一组词来叙述一段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复杂的事件,而将抒情穿插在叙事之中;相对于这些抒情的句子,词中的叙事则是抒情的基础和触发点。 (三)韦庄的词中,另有一些则是截取生活的横断面,通过某种细节描写,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 三、清丽疏淡的抒情风格。⑻ (一)这种清丽疏淡以明白晓畅朴素自然的语言为根基。 (二)这种清丽疏淡风格的形成与白描手法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温庭筠-菩萨蛮词十四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注释 ①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②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③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④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⑤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⑥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⑦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⑧罗襦:丝绸短袄。 ⑨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⑩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延伸向脸颊,逐渐清淡,像云影轻度。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注释 ①当午:月在中天。 ②帘:疆村本《尊前集》作“门”。 ③麝烟:火燃麝香所散发的香烟。唐人成彦雄《夕》:“台榭沉沉禁漏初。麝烟红烛透虾须。”烟,雪本作“香”。 ④卧时:雪本作“梦魂”。 ⑤薄妆:淡妆。 ⑥锦衾:锦制的被子。《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译文 午夜,明月当空,重帘内静寂无声。 深闺里缥缈的烟絮,缭绕着又理还乱的思绪。 她独卧在床上,还留着淡淡的妆红。 当年,多么珍惜花一样的面容,如今怎堪再回首往日欢情。 当花含露泪、残月西逝的时候,陪伴她的,只有那浸透锦被的阵阵寒意(风)。[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柔丽、轻艳的特征,如: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温庭筠《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其一),两首诗皆带有清丽秀艳和温柔缠绵之风。 然而细细品位,不难发现二者此风有不同之处。更多花间词介绍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首先,在词的题材内容方面,虽说二者皆描述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享乐生活、流连光景等,似乎没有多大差别,事实上,温词一般较客观地铺陈或描绘一些女子 的音容笑貌和衣履装饰,描绘艳情,取材上略显狭窄,这也是温词最大的缺点,如"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 ,形象描绘了待嫁女子的穿着急神情。而韦庄词是通过男欢女爱题材来写离情别绪,寄托自己身世之感,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如韦庄的组词《菩萨蛮》,正是他写身世之感的代表作。"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同是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在语言修辞方面,两人的词也有一定的区别。温词浓艳细腻,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菩萨蛮》),通过对妇女服饰的描写,占线了红香翠软的特色。韦词较为淡雅,笔调清新流畅,显直明朗,表达较为真挚深厚的感情,如"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俗。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忆往昔洛阳之乐, 感慨现金遭离乱,有乡不得归的悲苦,写景自然妍秀,抒情质朴沉郁。 再次,在篇章结构上,温词绵密,韦词疏朗。温词意象迭出,一两句能包含多层意蕴,而韦词则一首词围绕一件事从容展开。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翠翘金镂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锁对芳菲,玉关音信稀",以浓墨重彩铺陈春光妍色,翠翘、金镂、鸂鶒、海棠梨等意象迭出,着力刻画了美的环境,美的人,表现美少妇风情万种而又惆怅多思,在欢乐中透露出不尽的思念和烦忧,展现篇章结构上的绵密、雕饰。再看韦庄的《女冠子》:“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愧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回忆与情人一场难堪的别离。脱口而出,用白描作直接而分明的叙写,不借重重迭迭的意象隐约暗示。真切动人,畅发尽致。 最后,在造境抒情上,温词以深隐含蓄取胜,韦词以明朗显直见长。温词是客观描绘,虽可能时或寓有沦落失意的苦闷,却非常隐约,只是唤起人的一种深

温庭筠《芙蓉》原文注释

温庭筠《芙蓉》原文注释 芙蓉 作者: 唐·温庭筠 剌茎澹荡碧,花片参差红。 吴歌秋水冷,湘庙夜云空。 浓艳香露里,美人青镜中。 南楼未归客,一夕练塘东。 《芙蓉》注释 ①碧:全诗校:“一作绿。” ②吴歌:吴地之歌,盛行于南朝,始为徒歌,后被之管弦。 ③湘庙:娥皇、女英二妃庙,也世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 ④青:全诗校:“一作清。” ⑤南楼:泛指南面之楼。 ⑥练塘:在江苏丹阳县西北。 《芙蓉》作者介绍 温庭筠 (约 812 年-866 年) , 是唐代诗人, 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语言工炼,格调清俊,他的诗与李商隐 齐名,有“温李”之称,但其成就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 都不如李商隐。他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 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可是,到了温庭 筠的时候,其家世已衰微。温庭筠与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友好,经常出入于相府。 同时与段成式两家颇睦,互通诗文,辑为《汉上题襟集》,温庭筠遂将女儿嫁给 了段成式之子段安节。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 文人词的重要标志。 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他著有 《握兰》 、 词集 《金荃》 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 66 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 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浓艳,今存 310 余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 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芙蓉》繁体对照

芙蓉 刺莖淡蕩碧,花片參差紅。 吳歌秋水冷,湘廟夜雲空。 濃艷香露裏,美人青鏡中。 南樓未歸客,壹夕練塘東。

菩萨蛮(温庭筠、韦庄)学案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菩萨蛮(温庭筠、韦庄) 编制人:殷陈雪审核人:郑化伟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理解感悟词的美感和内在情感 【学习要点】简介作者;赏析两首《菩萨蛮》,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文学常识积累】 1、词的简介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最初称为“”、“曲子词”、“”、“诗余”等。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分成三种,58字以内为,59—90字为,91字以上为。 2、简介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诗词鉴赏思路】 一看标题(题目往往提示以下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人情感、诗歌类型。);二看作者(知人论世);三看注释(写作背景);四看意象(具体所指);五看情感(总体把握)。※【自学引导】 问题1:1、在温庭筠的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问题2:对比阅读韦庄的《菩萨蛮》,概括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南“好”的?试作分析概括。 2、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句话的?

※【合作探究】 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的不同的抒情特色。 ※【归纳概括】 抒情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诗人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中“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 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借事抒情:如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寄托,借助;物,客观事物;言,表达;志,志向,志愿,思想,情感,哲理,等等。简单地说,托物言志,就是借助具体外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4、借古讽今: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5、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即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课堂练习】 温庭筠的菩萨蛮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温庭筠拼音

温庭筠拼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间词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诗花间词的大师。温庭筠(812-870)的发音 wēn tíng yún 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他诗词兼工。虽和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远不及李商隐。其词多写闺情,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是《花间集》的重要作家之一,对早期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谈谈温庭筠“筠”的读音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

锁松筠。”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矿产有煤、铁、磷、萤石。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

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的筠拼音 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在花间词人中也各有各的特点。温庭筠、韦庄虽是同一时代、同一流派的作家而风格不同。而对于温庭筠的筠拼音,人们存在一些争议。那么到底那个温庭筠的筠拼音诗怎样的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温庭筠的筠拼音 温庭筠,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晚唐诗人,被誉为“花间鼻祖”。抛却历来人们关于飞卿的两极评价,他名字中的“筠”字的读音似乎也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首先看“筠”。“筠”共有两种读音jūn和yún。读作yún时,意思的“竹子的青皮”。《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又引申为竹子的别称。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柴门空闭锁松筠。” 读作jūn时,则用在地名里,如“筠连”、“筠州”。 “筠连”县名。在四川省宜宾市南部,邻接云南省。县人民政府驻筠连镇。唐置羁縻筠州、连州,元并为筠连州,明改筠连县。《大明一统名胜志》:“其地南通芒部,西控乌蒙,四山皆竹,一色相连,故名。”农产以稻、玉米、油菜籽、苎麻、茶叶为主。矿产有煤、铁、磷、萤石。工业有采矿、机械、缫丝、造纸、制茶等。名胜有巡司温泉,边石坝。 “筠州”。(1)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改米州置,以地产筠篁

得名。治高安(今市)。次年即废入洪州。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置,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樟树等市县地。北宋时缩小,仅相当于今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避理宗赵昀名讳,改名瑞州。(2)唐置,治今四川筠连南。元改置筠连州。 由此易见,当读作jūn时,“筠”仅用作地名。难道有父母会把地名作为儿子的姓名吗?而且这样庭筠的意思也不通。读作yún时,庭筠的意思就明畅多了“庭院中的一杆翠竹”。竹名列花中四君子,它本身的特性象征了一种文人的骨气。虽然温庭筠的有些行径不能称为“君子”,不过他骨子里流露出的气概还是让人佩服。如果他没有这份骨气,那又怎么会有捅破冒名之事?怎么会有“中书省内坐将军”之典?怎么会有“金步摇”“玉条脱”之对? 如此说来,温庭筠“筠”的读音就显而易见了! 扩展:温庭筠和韦庄的花间词风格比较 温韦在花间词派中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西蜀词人温庭筠和韦庄齐名,世称温韦:温是花间派的鼻祖,韦是花间派的主要作家。 花间词有其特有的词风和共同的倾向,华丽的宇词,婉约的表达手法,集中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及她们的离愁别恨,是“花间词派”基本的艺术风格。但它又绝非浓艳一体,而是不同的词人仍然有其自己的个性,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温庭筠、韦庄两位花间派大师,他们在词的风格和技巧上有迥然不同之处。 温韦二者同是花间派的典型代表,其词是有着花间词共同的婉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