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胶体提取

土壤胶体提取

土壤胶体提取
土壤胶体提取

刊名-胶体界面化学期刊汇总

【刊名】Advances in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进展》, 创刊于1967年,是由荷兰(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刊,期数:16,国际标准刊号:ISSN:0001-8686, 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79。 【征稿内容】刊载界面与胶体现象以及相关的化学、物理、工艺和生物学等方面的实验与理论研究论文,多用英文发表,间用德、法文。 【投稿信息】 地址:PO Box 211,Amesterdam,Netherlands,1000 AE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b513122701.html,/science/journal/00018686 【刊名】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新见》, 创刊于1996年,是由英国(Elsevier Science)出版的英文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359-0294,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4.63。本馆有电子馆藏。 【征稿内容】胶体、界面和聚合物科学。 【投稿信息】 地址:84 Theobalds RD London,England, WC1X 8RR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b513122701.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0053/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简介】《胶体与界面科学杂志》,创刊于1946年,是由美国(Elsevier Science,Academic Press Inc.)出版的英文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0021-9797,该刊被世图2003版《国外科学技术核心期刊总览》收录,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2.233。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刊载胶体与界面科学基础原理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书评。 【投稿信息】 地址: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 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b513122701.html,/wps/find/journaldescription.cws_home/622861/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刊名】Langmuir 【简介】《兰格缪尔》,创刊于1985年,是由美国(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的英文刊,期数:26,国际标准刊号:ISSN:0743-7463,该刊被SCI收录,2006年影响因子为3.902。本馆有纸版收藏。 【征稿内容】注重以新的物理学观点研究表面与胶态化学,刊载论文、评论、技术札记和简讯。涉及学科极广。 【投稿信息】 地址:1155 Sixteenth St., NW Washington, DC 20036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1-3节: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例1:D 例2:(1)①② (2)不合理地上环境没有提供独立的、相同的生长空间 (3)甲、乙两种植物地上部分是否会争夺空气中的资源。 (4)水分和无机盐。 例3:C 例4: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 例5:D 例6:(1)A根毛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2)①的名称是根毛,它是由根毛区成熟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根与土壤 的接触面积,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3)保护分裂增大根毛区 (4)根毛区分生区 例7:B 例8:(1)D (2)验证植物生长是否需要无机盐。 (3)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4)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 (5)由于谷粒自身含有无机盐,因此在实验开始时应切去谷粒,从而避免植物自身的无机盐对实 验结果造成干扰。 1-5 CABCD 6-10 ABCCB 11-15 DCADC 16.(1)A与D B与C(2)探究光照强弱对两组植物生长影响(3)不合理甲、乙两盆植物土壤中都含有包括镁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 17.(1)少(2)A 18.(1)吸水A(2)乙小于失水 19.(1)没有控制变量,植物种类、浇水量、每天浇水次数应相同。(2)C 20.(1)1 (2)水、空气 (3)根部不能进行呼吸作用(4)样本数量少 21.(1)对照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 (2)控制变量。 (3)该含铬溶液影响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22.(1)A瓶中的泥土经过强热,B瓶中的泥土未经过强热 A (2)A瓶中无变化,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若泥土中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3.(1)对照实验变量。 (2)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3)用不同的植物进行重复实验。 (4)_蚂蚁筑巢前后土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蚁巢中什么成分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24.(1)同一植物在相同的生育期,对不同的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2)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对同一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3)不同的植物对无机盐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1

土壤胶体.

第一章绪论 土壤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陆地表层—位置; 疏松—物理状态; 能够产生植物收获—土壤的本质。 土壤肥力 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整个过程中,同时而又不断地满足和协调植物对水分,空气,养料和热量等要求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有效肥力 在生产中反应出经济效果的那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 还没有在生产中反映出经济效果的那部分肥力。 土壤生产力 土壤在其土壤肥力、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土壤肥力与土壤生产力的联系与区别: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基础,内因)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外因)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肥力只是生产力的基础,而不是生产力的全部。肥力因素基本相同的土壤,如果处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生产力彼此可能相差很大。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 液相——土壤液体 气相——土壤气体 第二章矿物质 风化作用,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的矿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的原始成岩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次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氧化铝等。 土壤中的原生矿物类型和特性: 1、长石类矿物:正长石,又称钾长石,是土壤中钾元素的重要来源。 2、云母类:白云母,又称钾云母,是土壤中钾元素的来源之一。黑云母也是钾元素的来源,更易分解,风化。 3、角闪石与辉石类矿物:含盐基丰富,化学稳定性低,容易被彻底分解。 4、石英矿物:不易风化,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5、氧化铁类矿物:赤铁矿(Fe2O3),常使土壤染成红色;磁铁矿(Fe3O4),具磁性。黄铁矿(FeS2),分解后形成硫酸盐。 6、磷酸盐类矿物:磷灰石是制造磷肥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磷元素的主要来源。 7、方解石(CaCO3):方解石是土壤中碳酸钙的主要来源。 8、褐铁矿(Fe2O3·3H2O):由赤铁矿水化形成的一种含水氧化铁,是土壤黄色和棕色染色剂。 母质 1、成土母质:矿物岩石经各种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2、土壤母质与岩石和土壤相比,有很大区别。 母质有别于岩石,其颗粒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增大,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通气性及吸附性能。母质所具有的这些肥力因素还远远不能满足植物的需要。 3、母质类型 岩石矿物风化形成的母质,有的就地堆积,但大多数是在重力、水流、风力、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搬运到其他地方,形成各种沉积物,有的甚至经过多次搬运沉积。 按风化物搬运动力与沉积特点的不同,可将成土母质分为以下8种类型:残积物 粒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粒级(粒组):根据土粒大小和性质,将其分成若干组,称土壤粒级或粒组。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4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点归纳

第1、2节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 A.土壤中的生命和非生命物质 B.从岩石到土壤 1.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风、流水、温度等 2)化学因素——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3)生物因素 2.岩石变为土壤: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成石 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过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形成土壤 C.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的结构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 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一定的结构 2)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3)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砂粒,细的叫黏粒,介于两者之间的叫粉砂 粒

2.土壤的类型 1)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2)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3)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D.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2.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空气、水和有机质等组成比例合理,土壤黏性适度,通 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是适合大部分植物生长的土壤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A.植物的根系 1.植物根的分类 1)主根:由胚根直接生长形成的根,数量只有一条,向下生长 2)侧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与主根相比,又细又短,但数量众多 3)不定根:从植物的茎或叶上长出的根 2.植物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为直根系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根系为须根系

B. 跟的吸水和失水 1. 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2. 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1)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吸水 2) 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3. 土壤中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 土壤水分→根毛细胞→皮层细胞→木质部细胞→植物体各部分 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A. 茎的结构 1. 木质茎的结构 1)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 隙小,起保护作用 2) 韧皮部:在茎横切面上呈筒状 根毛区:根毛区细胞是由伸长区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内涵丰富的细胞液,是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分生区: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 根冠:细胞壁薄,外层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作用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知识点总结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取用的土壤体积为V 0;此块土壤 放入烧杯后缓慢加水,直至液面恰好浸没土壤,用去的水的体积 为V 1;取与土壤相同体积的铁块放入同样大小的烧杯中加水,直 至液面恰好浸没铁块,用去的水的体积为V 2。 这块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的算式为: (V 1-V 2)/ V 0 。 (3)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称取一定量的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土壤非生物 液体 空气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腐殖质(有机物)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1、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1、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棉花、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水稻、小麦、蒜、葱等单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质地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细 输送,不易粘结;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易干旱,有机物分解快,易流失 黏土类土壤 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质地黏重,湿而黏,干而硬;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胶体和表面科学

胶体和表面科学期刊 芬顿类氧化剂2,4-DCP在水溶液中用铁基纳米粒子做非均相体系催化剂 摘要:在这篇文献中,为了理解多种铁基纳米粒子在芬顿氧化和脱氯还原中所起的作用,将它们用作非均相体系2,4-DCP的芬顿氧化剂和2,4-DCP的还原脱氯剂,用nZVI、n-NI/Fe、n-Pd/Fe和二价铁离子时2,4-DCP的脱氯效率是6.48%、6.80%、15.95%、5.02%,而2,4-DCP的芬顿氧化效率在180分钟后分别是57.87%,34.23%,27.94%,19.61%。使用n-Pd/Fe有更高的脱氯效率,是因为Pd有效的催化作用和有效的nZVI异构芬顿氧化剂,可以使还原脱氯和异构芬顿氧化同时发生。然而,制备nZVI作为针对被观察的多相芬顿试剂的潜在非均相催化剂,SEM,EDS和XRD证明了nZVI表面的变化是因为二价铁离子的过滤,完全有机碳显示出2,4-DCP是被分解了。而且,实验显示出,2,4-DCP 的PH值和浓度都对多相芬顿氧化有显著影响。最后,2,4-DCP一个可能的降解机理被提出来了。 1 介绍 氯酚常常被用作木制品、画、蔬菜纤维、皮革和消毒水的防腐剂。大部分的氯酚都极难生物降解,而且因为其毒性广受关注。2,4-DCP就是其中广受关注的一种氯酚,常常出现在废水中。因此,移除地下水和土壤中的2,4-DCP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移除氯酚研制了很多生物、物理或者化学方法,但是,生物方法全都因为氯酚对微生物的毒性受到局限。物理方法如吸附或液体薄膜只是把污染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以效果也不显著。包括氯化和高锰酸钾氧化的化学方法是把有毒中间产物转变为不完全氧化,因此,找到一个让氯酚分解的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高级氧化技术成为了降解有毒物质和顽固性有机混合物的有效方法。在这些技术中,芬顿氧化是其中很有效的一种,因为它的配方容易掌握,而且环保。铁离子和过氧化氢会引发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虽然用芬顿试剂分解氯酚很有前景,均相催化剂常常作为亚铁盐加入,会很快分解并且导致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相的铁负载型催化剂,比如ZVI,a-FeOOH和四氧化三铁,被作为类芬顿反应。但是,用这个系统讲解有机污染物的速度太慢了,必须附加超声波或者可见光照射和UV去加快这个反应速度。 纳米粒子因为它们的尺寸,相对较大的表面积和作为固体催化剂的高活性,被认为是治理如TNT、氯酚、染料的污染物的一种潜在有效方法,而且,据显示,TCE的卤化作用用于合成Pd/Fe双金属纳米粒子是nZVI速度的30倍高。但是氯酚不能被铁基纳米粒子完全分解,因为其中的一些中间产物会被当成副产物存留下来,这些副产物都是有毒性的。最近,nZVI在类芬顿物系中展现出分解大范围环境残留有机垃圾的潜质,更好的是,当纳米级零价铁离子在均相类芬顿系统中被当成催化剂的时候,不只是有机污染物迅速降解了,中间产物也氧化了。但是,铁基纳米粒子(如:nZVI,n-Ni/Fe,n-Pd/Fe)作为芬顿氧化的催化剂机理始终没有明确,另一方面,铁基纳米粒子用作氯酚的还原降解也还没有被报道过。这些研究可以帮助理解铁基纳米粒子在氯酚降解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此外,在用铁基纳米粒子降解氯酚的机理中,降解和氧化的区别也没有被明确。因为这些理由,在这篇论文中,首先,不同的铁基纳米粒子(如:nZVI,n-Ni/Fe,n-Pd/Fe)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卷

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个塑料袋在土壤中的自然降解需200年时间,全国每天消耗塑料袋30亿个,制造塑料袋每日消耗石油13000吨,因此我国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禁止生产销售超薄购物塑料袋,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环境、节约能源B.防治空气污染 C.治理水污染D.节约能源 2.下列实验中,哪一个实验可以更好地证明土壤中含有能燃烧的有机物() 3、我们行进在公园里时,经常发现草坪上有爱心提示牌:“请勿践踏,爱护我”。这是因为经常践踏 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中的科学道理是()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4、小明参加了假期夏令营,学会了如何利用植物年轮辨认方向的野外生存能力,下列有关年轮的知识,错误的是( ) A、根据树木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它的年龄 B、树木的每个年轮只包括茎的木质部 C、从植物的年轮可让我们知道南北方向的差异 D、植物年轮是由植物的韧皮部形成的5.嘉兴素有“浙北粮仓”的美誉,水稻是嘉兴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对于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茎能不断加粗B.根为直根系C.能开花结果D.种子中有两片子叶 6.古人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活中人们也发现,将植物的枯枝落叶焚烧后的灰烬留在 土壤里,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 A.有机物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 7、在植树过程中,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王大爷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带土移栽;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③在烈日炎炎的中午移栽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8.杜仲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树皮可入药,但剥树皮时不能切口太深,否则会影响数的生长,其原因是与破坏树茎部的()有关。 A.木质部 B.韧皮部 C.外树皮 D.形成层 9.有位科学家给一株黑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让黑麦的根能充分地生长.到它长出麦穗的时候,统计出这株黑麦的根系共有150亿条根毛,根毛全长约10000km,这么多的根毛的主要作用是()A.把植物体固定在土壤里B.扩大吸收面积 C.运输大量的水分D.储存大量的水分

第八章-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汇总

表面化学 一、选择题 1. 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 )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左右来回移动 2. 如图在毛细管内装入润湿性液体, 当在毛细管内左端加热时,则管内液体将:( )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C) 不移动(D) 因失去平衡而左右来回移动 3. 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 (A) (?γ/?T)p> 0 (B) (?γ/?T)p< 0 (C) (?γ/?T)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4. 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 ( ) (A) 冰的大(B) 水的大(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 5.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p = p' - p0= 2γ/R' 中,R' 的符号:( )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 (C) 总为正(D) 总为负 6. 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 ) (A) 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 (C) 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7.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 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p平> p凹> p凸(B) p凹> p平> p(C) p凸> p平> p凹(D) p凸> p凹> p平 8. 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 ) (A) 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 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

胶体及其性质

1.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如NaCl溶解在水中形成的NaCl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在分散系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如NaCl溶液中的NaCl为分散质.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叫做分散剂.如NaCl溶液中的水为分散剂. 2.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 3.胶体的分类 气溶胶——雾、云、烟 按分散剂状态分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胶体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分粒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很多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微粒是高分子,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胶体的重要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所产生的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的丁达尔现象是由于胶 体微粒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溶液无此现象,故可用此法区别溶液和溶胶。 ②布朗运动:胶体粒子所作的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③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工业生产中可利用电泳现象来分离提纯物质。 3 色;而As2S3胶体微粒向阳极移动,使阳极附近颜色加深,呈深金黄色。 ④胶体的聚沉: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凝结而产生沉淀。胶体聚沉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a.加入电解质 b.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 c.加热。如:制皂工业生产 中的盐析,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等等。 ⑤渗析:依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利用半透膜把溶胶中的离子、分子 与胶粒分离开来的方法。利用渗析可提纯胶体。 5.胶体的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 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浙教版八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修正版

八年级下科学第四章植物与土壤复习提纲 班级 姓名 一、土壤的成分 1、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土壤中的水分:加热土壤,出现水珠 (2)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 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 注水量的差值即为土壤中空气的体积 (3)土壤中的有机物:称取一定量干燥土壤,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放石 棉网上),现象:土壤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燃烧过后,再称量土壤, 发现质量变少。 土壤中的无机盐:过滤土壤浸出液,再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可见 很细的结晶物 注:①(1)图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爆裂 ②有机物能燃烧,但不能溶于水;无机盐能溶于水,但不能燃烧 3、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细菌、真菌 土壤的组成 固体 矿物质颗粒(无机盐):占固体体积的95% 土壤非生物 腐殖质(有机物) 液体:水 气体:空气 4、土壤的形成:主要包括地表岩石的风化和有机物积累两个部分。 岩石的风化:指岩石在风、流水、、温度等物理因素和化学物质的 溶蚀作用和各种生物的作用下,不断碎裂的过程。 总结: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 二、各种各样的土壤 5、影响土壤结构的因素有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矿物质颗粒的 多少和排列方式 6、土壤矿物质颗粒的分类:砂粒(最粗)、粉砂粒、黏粒(最细) 7、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的能力主要与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大小有关 8、 三、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 9、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 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菠菜等双子叶植物的根系) 土壤分类 土壤性状 砂土类土壤 通气、透水性最好;保水保肥性差; 黏土类土壤 保水、保肥性最好;通气透水性差; 壤土类土壤 黏性适中,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最适于耕种 (1)图 (3)图 (2)图 (4)图

何谓胶体稳定性

1. 何谓胶体稳定性?试用胶粒间相互作用势能曲线说明胶体稳定性的原因。 2. 混凝过程中,压缩双电层何吸附-电中和作用有何区别?简要叙述硫酸铝混凝作用机理及其与水的pH值的关系。 3. 高分子混凝剂投量过多时,为什么混凝效果反而不好? 4.为什么有时需要将PAM在碱化条件下水解成HPAM?PAM水解度是何涵义?一般要求水解度为多少? 5.混凝控制指标有哪几种?为什么要重视混凝控制指标的研究?你认为合理的 控制指标应如何确定? 6.混合和絮凝反应同样都是解决搅拌问题,它们对搅拌有何不同?为什么? 7.根据反应器原理,什么形式的絮凝池效果较好?折板絮凝池混凝效果为什么优于隔板絮凝池? 8.采用机械絮凝池时,为什么要采用3~4档搅拌机且各档之间需用隔墙分开? 9.试述给水混凝与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混凝各自的特点。 10.某粗制硫酸铝含Al2O315%、不溶解杂质30%,问:(1)商品里面Al2(SO4)3和溶解杂质各占的百分数;(2)如果水中加1克这种商品,计算在水中产生的 Al(OH)3、不溶解杂质和溶解的杂质分别重多少? 11.For a flow of 13500 m3/d containing 55mg/L of suspended solids, ferric sulfate is used as a coagulant at a dose of 50mg/L (a) Assuming that there is little alkalinity in the water, what is the daily lime dose? (b) If the sedimentation basin removes 90% of the solids entering it, what is the daily solids production from the sedimentation basin? 12.隔板絮凝池设计流量75000m3/d。絮凝池有效容积为1100m3。絮凝池总水头损失为0.26m。求絮凝池总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和T G值各为多少?(水厂自用水量按5%计) 13.某机械絮凝池分成3格。每格有效尺寸为2.6m(宽)?2.6m(长)?4.2m(深)。每格设一台垂直轴桨板搅拌器,构造按图15-21,设计各部分尺寸为:r2=1050mm;桨板长1400mm,宽120mm;r0=525mm。叶轮中心点旋转线速度为:第一格v1=0.5m/s 第二格v2=0.32m/s 第三格v3=0.2m/s 求:3台搅拌器所需搅拌功率及相应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水温按20℃计算)14. 当硫酸铝投加量为20毫克/升(商品重),消毒加氯量为5毫克/升,水厂产水量为10000米3/日,一级和二级泵房总提升高度为60米,试计算每日所耗药费和电费,又每千吨水的药费和电费为多少?(每吨硫酸铝和液氯分别按350

试验六土壤胶体性状的观察

实验六 土壤胶体性状的观察 土壤胶体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无机胶体是指粘粘的微细部分,有机胶体指的是土壤腐殖质。实验证明,土壤中很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电性、物理化学吸收(离子交换作用)和凝聚作用等均与土壤胶体有关。 一、电泳现象 带电粒子在一个电场中,受电场的影响而运动。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阳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本实验将证明胶体土粒是带电的,而且在一般自然情况下,其所带的电性主要是负的。 按图15装置,先在U 形管中放一些蒸馏水,加中 性盐电解质数滴混合,以增加其导电性,然后把土壤 悬液从中间漏斗缓缓放入U 形管中,使U 形管两臂中 的悬液升至 a 处,而把管中原盛的蒸馏水面升至b 处, 先观察两臂中的悬液面。将其高度记下,然后接通直 流电源(为节省实验时间,以上步骤可由指导教师完 成)。 如果所用直流电源为30伏,大约经过 2小时以 后进行观察,可发现 U 形管两臂的土壤悬液面的位置 和原来不同了。电源的电位愈大,悬液面的移动越快。 把两臂中悬液面的移动方向记下来,说明原因,作出 结论。 二、吸附现象 土壤胶体带有电荷,必然能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粒子,吸附现象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胶体所带电荷的种类以及它们和土壤保肥能力的关系。 1.取粗质土(沙土)和细质土(粘土)各5克,分装于2个直径为1厘米左右的试管中,各加 0.001M 氯化亚铁液10毫升,摇动后过滤,取上部清液各2毫升,置于二个试管中,另取一试管装入未和土壤作用过的氯化亚铁溶液2毫升,各加入1%K 3[Fe 2(CN )6]溶液3滴,这时所产生的蓝色沉淀为滕氏蓝。比较3个试管中所产生的颜色深浅,把它记下来,作出结论说明原因,并从这一实验的结果,推论粗质土和细质土在保肥上的差异。 2.取上述经土壤吸收的溶液各2毫升及未和土壤作用过的0.001M 氯化亚铁溶液2毫升,分别盛于试管中,各加硝酸银液3滴,观察白色沉淀(氯化银)的多寡,并说明原因。 3.取试管4支,各加细质土5克,又各加 0.001M 氯化亚铁10毫升,摇匀,然后在 3 支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处理: (1)加1M 氯化钠20滴; 图15 电泳装置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4-6节测试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章《植物与土壤》第4-6节测试科学 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植物体内带动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2.下列植物中茎的类型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葡萄B.爬山虎C.牵牛花D.丝瓜 3.茎中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树皮B.维管束C.形成层D.髓 4.在植物体中,以下物质主要通过导管运输的是() A.氧气B.淀粉C.水D.二氧化碳5.位于我市城区古运河畔的三颗古槐,因年代久远而主干大都中空。为保护这一“活宝贝”,市政府特聘请专家进行抢救性保护。古槐主干中空部分缺失的主要是茎的()A.部分导管和筛管B.部分韧皮部 C.部分形成层D.部分木质部 6.下列哪种情况下保卫细胞关闭() A.光合作用旺盛时 B.呼吸作用旺盛时 C.夏日暴晒的中午 D.萎蔫植物吸足水后 7.如图是某小组进行实验时设置的装置图,能验证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是() A.B.C. D.

8.水分从土壤溶液中进入植物体,再由植物体返回大自然的途径可以表示为()A.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细胞→筛管→气孔→大自然 B.土壤中的水分→植物细胞→导管→气孔→大自然 C.土壤中的水分→导管→植物细胞→气孔→大自然 D.土壤中的水分→筛管→植物细胞→气孔→大自然 9.无论是在家园的花圃内,还是在大面积的农田里,或者是山林果园之中,下列物质都不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化学肥料和农药 B.未经处理的植物的枯枝败叶 C.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D.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 10.下列有关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B.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 D.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11.俗话说“树怕剥皮,不怕空心”,其道理是()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12.相同环境中,两年生红富士苹果树的树干周长比国光苹果树长14%,主要原因是()A.两种植物茎的结构不同B.有机物和水分的运输管道不同 C.土壤中无机盐的作用不同D.茎的形成层细胞分裂速度不同13.将下面装置放到阳光下几个小时,出现的现象是() A.左端下降 B.右端下降

胶体溶液.

第八章胶体溶液 学习指导 本章提要 第一节分散系概述 一、分散系的分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按照分散相粒径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分散系统有均相分散系和非均相分散系两种类型。非均相分散系的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为不同的相,均相分散系只有一个相。 二、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胶体分散系又可分为溶胶、高分子溶液以及缔合胶体。溶胶的分散相粒子是由许多小分子或小离子聚集而成,溶胶是高度分散的非均相系统,较不稳定。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大分子或大离子,高分子溶液很稳定,属于均相系统。缔合胶体是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彼此以疏水基互相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疏水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胶束溶液。其缔合作用是自发和可逆的,是热力学稳定体系。 第二节表面现象 一、表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能 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分散的程度称为分散度,通常用单位体积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即比表面表示物质的分散度。比表面越大,分散度也越大。表面层分子比内部分子多出一部分能量,称为表面Gibbs能或表面能,用G表。增加单位表面所需要的功常用σ表示,这种功成为单位表面积的表层分子比同量内部分子多出的自由能,叫比表面能,单位为J·m-2。所以也可以把σ看做是作用于液面每米长度上的表面的收缩力,即看做是该液体的表面张力。故表面张力又称比表面能,单位可用N·m-1表示:G表=σ·A,表面张力是影响高度分散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二、表面活性剂 介质中其他物质的分子、原子或离子自动聚集在某物质(液体或固体)表面上的过程称为吸附。溶液表面会吸附溶质,使液体表面张力发生变化。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表面活性剂。若溶质能降低溶剂表面张力,则溶液表层将保留更多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其表层溶质的浓度大于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正吸附;反之,若能增高溶剂的表面张力,溶液表层则排斥溶质分子或离子,使其尽量进入溶液内部,此时溶液表层溶质的浓度小于其内部浓度,这种吸附称为负吸附。表面活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形成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分子含有两类基团,一类是疏水性或亲脂性非极性基团,另一类为亲水性极性基团。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当它溶入水中,亲水性基端进入水中,疏水性基端则力图离开水相,在水的表面定向排列,从而降低表面张力和系统的自由能。 于纯水中加入极少量表面活性剂,它被吸附在水相表面定向排列形成薄膜。但当进入水中的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量时,在分子表面膜形成的同时,表面活性剂也逐渐聚集起来,互相把疏水基靠在一起,形成亲水基朝向水而疏水基在内的直径在胶体分散相粒子大小范围的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束。胶束的形成减小了疏水基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系统稳定。由胶束形成的溶液称为缔合胶体。缔合胶体是热力学稳定系统。开始形成胶束时表面活性剂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可使不溶于水的动植物油脂或其它有机物裹在其中形成胶束,这种作用称为增溶。 三、乳化作用 一种液体分散在另一种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体中,形成高度分散体系的过程称为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__植物与土壤

八年级科学(下)第四章植物与土壤 一、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土壤中物质的是( ) (A)矿物质(B)氧气(C)水(D)臭氧 2.土壤中死亡的生物体,最后被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因为( ) (A)土壤氧气氧化的结果(B)小动物食用后排出 (C)微生物分解(D)植物根呼吸作用的结果 3.如右图所示,土壤浸出液蒸发后的残留物是( ) (A)小细砂(B)蛋白质 (C)无机盐(D)金属 4.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松土,对这种现象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B)有利于空气进入土壤 (C)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D)使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5、下列各项中关于破坏土壤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恣意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B)草原的过度放牧会引起沙漠化 (C)焚烧作物秸杆后土壤无须再施肥(D)烧山开荒将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6、周末,小明和爸爸想找地方挖蚯蚓做鱼饵,他们在哪个地方能找到蚯蚓( ) (A)乱石堆里(B)干硬的土堆中(C)小水洼(D)湿润的草地 7、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开始就有土壤 (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 (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 (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 8、以下三种土壤样品中,哪种通气性能最差,哪种保水性能最强() (A)甲,甲(B)甲,乙(C)乙、乙(D)乙、丙 9.小明同学在探究植物根系分布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下列假设,你认为哪个假设最不适宜() (A)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土壤结构有关 (B)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光照强度有关 (C)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通气状况有关 (D)植物根系分布可能与地下水位高低有关 10.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 (A)根冠(B)根毛区(C)分生组织(D)侧根 11.小明一连几天用妈妈清洗过咸水鱼的水浇一株花卉,不久后发现该花卉枯萎死亡其原因可能是() (A)营养过多(B)因阳光过强 (C)因细胞失水而死(D)水分蒸发过多 12.下列根组织中,能使根生长的部分是()

第八章 土胶体及其对离子的吸附交换作用

第八章土壤胶体及其对离子的吸附 交换作用 【教学目标】 ●土壤胶体 1、掌握土壤胶体的含义、类型和基本构造。 2、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及其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土壤胶体组成的关系,为什么说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其 保肥性强? ●土壤离子交换作用 1、解土壤产生吸收(吸附)性的根本原因、吸收类型及其产生的机理。 2、重点掌握阳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的机理以及对土壤性状产生的影响。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细小、最活跃的部分,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缓冲性以及土壤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土壤胶体的组成、数量和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是土壤肥力性状赖以表现的物质基础中最精华的部分;同时,土壤胶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反映,由于土壤形成条件的不同,土壤的胶体类型、含量和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要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肥力的实质,必须弄清土壤胶体的性质。本章将着重讨论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的土壤胶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关的离子交换性的一般规律。 8.1 土壤胶体 8.1.1 土壤胶体的概念 8.1. 1. 1 土壤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 任何胶体系统都是一种分散系统,而分散系统通常由两种物质所组成,一种物质的分子呈连续分布状态,称为分散介质;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是不连续的,称为分散相,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构成胶体分散系统。 在自然界中这种分散系统是很多的,如烟是微细的碳粒分散在空气里,云雾是小水滴分散在大气里,豆浆是大豆蛋白分子分散在水里等。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分散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是把土壤固相颗粒作为分散相,而把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看做分散介质。 8.1. 1. 2 土壤胶体的大小范围 一般胶体是指作为分散相的那些细小颗粒,其大小的上限是0.1 μm, 下限为 1 nm(<1 nm属于溶液范围)。但是胶体大小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而主要应根据表现出的胶体性质而定,如光学、电学性质等。 根据以上这种认识,土壤胶体的大小范围与通常所指的胶体有所不同。一般将其上限规定为0.001 mm, 即1 μm,这比一般胶体大10倍,因为这样大小的颗粒已明显表现出胶体性质,如黏粒又称为胶粒。 8.1.2 土壤胶体的种类土壤胶体从形态上可分为无机胶体(也称矿质胶体)、

胶体知识点

1、 九种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酒、牛奶 固 液 泥水 气 固 海绵 液 固 珍珠 固 固 合金 2、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溶液:<1nm 稳定 胶体:1~100nm 电泳 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滤纸 聚沉 浊液:>100nm 3、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会产生光亮的“通路”。 布朗运动:胶体分散质粒子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电泳:胶体粒子带电,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会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 聚沉: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的电解质时,胶体会发生聚沉,因为胶体粒子带电 胶体介稳的(能稳定存在)原因: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从而相互排斥,阻碍胶粒变大;胶体粒子做布朗运动。 常见胶体的制备:Fe(OH)3胶体(制备:向煮沸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FeCl 3溶液,煮沸得到红褐色 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4、了解胶体的应用: (1)工业除杂、除尘(利用的是电泳现象,空气中的灰尘大多数带正电,静电发生器产生负电将灰尘吸附并通过 过滤装置收集) (2)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胶粒一般带负电荷,所以可以吸附阳离子,如NH4+和K+等,这样的阳离子被土壤胶粒 吸附,就不容易随水分流失,起到一定的保肥作用,也就便于植物的根部进行吸收) (3)豆腐的制作原理 即可) (4)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河流本身携带的泥沙以胶体形式存在(当然,我们伟大的黄河是悬浊液,或者是水的 形成三角洲.至于 为什么是三角形的,这与流体动力学有关) (5)明矾的净水作用(明矾作为净水剂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氢氧化铝胶体 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 沉入水底。

第八章-表面现象与胶体化学

一、选择题 1. 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 (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左右来回移动 2. 如图在毛细管内装入润湿性液体,当在毛细管内左端加热时,则管内液体将: (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因失去平衡而左右来回移动 3. 对大多数纯液体其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是: 4. 在相同温度下,固体冰和液体水的表面张力哪个大 5.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巾=p' - p o= 2 /R中,R'的符号:()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凹面为负(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凹面为正 (C)总为正(D) 总为负 6?微小晶体与普通晶体相比较,哪一种性质不正确? 7. 在相同温度下,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以p平、p凹、p 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p平> p凹> p凸(B) p凹> p平> p (C) p凸> p平> p凹(D) p凸> p凹> p平 8. 在空间轨道上运行的宇宙飞船中,漂浮着一个足够大的水滴,当用一根内壁干净、外壁油污的玻璃毛细管接触水滴时,将会出现:() 表面化学 (A) (/ 汀)p> 0 (B) (/ 汀)P< 0 (C) (:7汀)p= 0 (D) 无一定变化规律 (A)冰的大(B) 水的大(C) 一样大(D)无法比较 (A)微小晶体的饱和蒸气压大(B)微小晶体的溶解度大 (C)微小晶体的熔点较低(D) 微小晶体的溶解度较小

(A)水并不进入毛细管(B)水进入毛细管并达到管内一定高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