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名录(学名)

药用植物名录(学名)

药用植物名录(学名)
药用植物名录(学名)

校园植物名录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

银杏科Ginkgoaceace

银杏Ginkgo biloba

红豆杉科Taxaceae

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Ⅰ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i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

7荨麻目Urticales

11榆科Ulmaceae

榉树Zelkova serrata (Thunb.)Makino 12杜仲科Eucommiaceae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

13桑科Moraceae

橡皮树Ficus elastica Roxb. ex Hornem 14荨麻科Urticaceae

冷水花Pilea cadierei

苎麻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 12蓼目Polygonales

25蓼科Polygonaceae

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inn

13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

(1)商陆亚目Phytolaccineae

26商陆科Phytolaccaceae

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

(3)石竹亚目Caryophllineae

34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石竹Dianthus chinensis

(4)藜亚目Chenopodiineae

37苋科Amaranthaceae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

青箱子Celosia argentea L.

苋菜Amaranthus mangostanus L.

15木兰目Magnoliales

(1)木兰群

40木兰科Magnoliaceae

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

(3)樟群

56樟科Lauraceae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16毛茛目Ranunculales

(1)毛茛亚目Ranunculineae

62毛茛科Ranunculaceae

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66防己科Menispermaceae

头花千金藤Stephania cepharantha Hayata

19藤黄目Guttiferales

(1)第伦桃亚目(五桠果)Dilleniineae

77芍药科Paeoniaceae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biflora)

23蔷薇目Rosales

(1)金缕梅亚目Hamamelidineae

103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densevar.rubrum

(2)虎耳草亚目Saxifragineae

105景天科Crassulaceae

宝石花Graptopetalum paraguayense

落地生根Bryophyllum pinnatum(L.F.)Okon 111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

(3)蔷薇亚目Rosineae

115蔷薇科Rosaceae

棣棠花Kerria japonica (L.)DC.

红叶李Prunus ceraifera cv. Pissardii

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 L.

红叶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4)豆亚目Leguminosineae

119豆科Leguminosae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

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

绿豆Vigna radiate

紫荆Cercis chinensis Bunge

26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3)大戟亚目Euphorbiineae

130大戟科Euphorbiaceae

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inn.

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乌桕Sapium sebiferum

铁海棠Euphorbia splendens

28无患子目Sapindales

(2)漆树亚目Anacardiineae

145漆树科Anacardiaceae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Roxb.)Burtt et Hill (3)无患子亚目Sapindineae

146槭树科Aceraceae

鸡爪槭Acer palmatum Thunb)

149七叶树科Hippocastanaceae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30卫矛目Celastrales

(1)卫矛亚目Celastineae

157冬青科Aquifoliaceae

枸骨Ilex cornuta Lindl. et Paxt.

无刺枸骨Ilex cornuta varfortunei

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nb

160卫矛科Celastraceae

丝绵木Euonymus bungeanus Maxim.

31鼠李目Rhamnales

169葡萄科Vitaceae,Ampelidaceae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

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 32锦葵目Malvales

(3)锦葵亚目Malvineae

173锦葵科Malvaceae

磨盘草Abutilon indicum (L.) Sweet

34堇菜目Violales

(1)大风子亚目Flacourtiineae

185堇菜科Violaceae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r.

36桃金娘目Myrtales

(1)桃金娘亚目Myrtineae

204千屈菜科Lythraceae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ⅱ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39杜鹃花目Ericales

231杜鹃花科Ericaceae

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43木犀目Oleales

245木犀科Oleaceae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迎春花Jasminum nudiflorum

44龙胆目Gentianales

250夹竹桃科Apocynaceae

络石藤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Lem.

251萝摩科Asclepiadaceae

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Makino

45管花目Tubiflorae

(1)旋花亚目Convolvulineae

255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圆叶牵牛花Ipomoea purpurea

(3)马鞭草亚目V erbenineae

259马鞭草科V erbenaceae

臭牡丹Clerodendrum bungei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

261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

荔枝草Saluia plebeia R. Br.

薄荷Mentha canadensis L.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ltt.var.arguta Benth.Hand.-Mazz.

彩叶草Coleus blumei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

47川断续目(山萝卜)Dipsacales

281五福花科Adoxaceae

接骨木Sambucus williamsii Hance

48钟花目(桔梗目)Campanulales

291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

小蓟Cephalanoplos segetum Bge.Kitam.

Ⅱ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

51百合目Liliflorae,Liliales

(1)百合亚目Liliineae

302百合科Liliaceae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Linn.) Linn.

305龙舌兰科Agavaceae

金边虎皮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308石蒜科Amaryllidaceae

葱莲Zephyranthes candida(Lindl.)

石蒜Lycoris radiate

(3)鸢尾亚目Iridineae

314鸢尾科Iridaceae

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 (L.)DC. 54鸭跖草目Commelinales

(1)鸭跖草亚目Commelinieae

322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58佛焰花目Spathiflorae

333天南星科Araceae

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

61姜目(蘘荷目)Zingiberales,Scitamineae 341美人蕉科Cannaceae

美人蕉Canna indica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 一. 总论 1. 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 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3. 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 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 5. 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 6. 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

7. 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 8. 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 9. 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 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新乡万仙山药用植物资源名录全解

2015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资源名录 班级:13级中药资源与开发班 小组:第五组 实习地点:万仙山 实习时间:2015年9.07-2015年9.17 河南中医学院生药学科制表

目录 一、蕨类植物门………………………………………………………………………………………………….……页码数 (一)××亚门……………………………………………………………………………….……………..页码数 1. ××科…………………………………………………………………………………................. 2. ××科……………………………………………………………………………………................ (二)××亚门…………………………………………………………………………… 3. ××科……………………………………………………………………………………................. 二、裸子植物门………………………….…………………………………………………………………. (一)××纲……………………………………………………………………………………. 1. ××科……………………………………………………………………………………..................... 2. ××科……………………………….…………………………………………………….................... (二)××纲…………………………………………………………………………………….. 3. ××科…………………………….……………………………………………………….................... (三)××纲………………………………………………………………………………….. 4. ××科………………………………………………………………………………………………………… 三、被子植物门…………………………………………………………………………………………………. (一)双子叶植物纲 1. ××科………………………………………………………………………………….......................... 2. ××科………………………………………………………………………………….........................

皮肤性病学名解

B斑疹macule :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片patch-当斑疹直径》1cm时。 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 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 陷,银屑病。 斑丘疹maculopapule-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 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分为增生性(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和萎缩性(红斑狼疮、陈旧性瘢痕)。 薄膜现象:在蜡滴现象的基础上,再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称~。C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压之不褪色。 D大疱bulla : d > 1cm的水疱。 点状出血(Auspitz征):在薄膜现象的基础上,再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是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F风团wheal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时起时消,消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痒,荨麻疹。 反跳现象:在长期应用激素过程中,如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反复或病 情加重 G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的疗法,原理为光敏剂在UVA的照射下于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 光动力疗法(PDT)原理是光敏剂进入人体内并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特定波长激光的照 射下被激发,产生单态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对正常组织损伤降至最低。H红斑-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分为炎症性红斑(丹毒;压变白)和非炎症性红斑(鲜红斑痣;压褪色)。 哈钦森三联征:晚期先天性梅毒有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的症状,合称哈钦森三联征 J结节nodule: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结节性红斑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棘层松解征一一尼氏征(Nikolsky sign),是某些皮肤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着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是由于基底膜带剥离形成的。常见于: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多形红斑重症型、ssss新生儿大脓疱疮。 K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L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脱落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银。 裂隙fissure :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 蜡滴现象:银屑病皮损处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此现象称为~。 M糜烂erosion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或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愈后不留瘢痕。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 摘要:通过这一学期公选课对药用植物简单的学习,对药用植物及其保健价值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药用植物的简要论述。 一、药用植物的概念 主要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也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药的植物。药用植物种类繁多, 三、发展历史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 种。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其中 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 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 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1949年后,对 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和引种栽培。编写出版了《中药志》、《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多种药物专著,收载的药用植物达5000多种, 三、药物分类 在中国古代,《神农本草经》把药物按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除沿用三品分类外,又创造了按药物属性分为草木部、果部、菜部、米谷部的方法。《本草纲目》中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 所收药物分为16纲60类,并以生理生态条件为依据,将草类药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石草、苔类等。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分类系 统。 药用植物学按植物系统分类,则可反映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利形态解剖和成分等方面的研究。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栽培学常按药用部分分类,分为根、根茎、皮、叶、花、果实、种子、全草等类,便于药材特征的鉴别和掌握其栽培特点。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个黑素单元。10~36 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2、Desmosome:桥粒。增厚而共同构成。。OVPc0RK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Hemidesmosome:3、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厘米,可由表皮或真1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皮浅层细胞增殖、 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5、斑疹:厘米。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 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 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pxgNfZc。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XTpzg1e。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 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C2QxtmV。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 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XaK14w3。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ceevG5V。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 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wzE9HNV。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 肉芽肿。.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18、色素失禁: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于组织间隙,或被 组织细胞吞噬。见于扁平苔藓等。eAzM7NY。 19、嗜碱性变性: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嗜伊红性而呈无定形、颗粒状嗜碱性变化,明 显时呈不规则卷曲的嗜碱性纤维。见于日光性弹力纤维病等。HOzRp8e。20、粘液变性:胶原纤维基质中粘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粘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H E染色呈浅蓝色。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等。EVjvFbs。 21、肉芽肿: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增殖性改变,以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病变中可含有组 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的方法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方法 目的要求 掌握:资源调查准备工作;资源调查内业工作。 熟悉:药用动植物资源调查;药用资源的评价。 了解:资源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本背景资料 当今中药行业引用的数据资料基本是来源于20年前(第三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的统计资料! 《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种,其中属于中药物种的占主体。 中药资源调查的意义 中药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基础工作。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 中药行业的战术需求。 中药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形象。 中药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 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 组织准备基本程序 制定并提交计划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组织有关单位召开调查准备会议→建立组织机构→讨论和审定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确定各单位和部门职责→举办技术培训(含野外调查和自救生存练习)

物质准备(1) 收集资料:调查地区的动植物资源资料,地图、生产规划、研究报告等资料。 动植物资料:区域生态系统、植被和植物群落以及动植物志等。 物质准备(2) 地图资料: 地形图、植被图、土壤图、农业和林业区划图。 野外物资: GPS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照度计、温湿度计、枝剪、标本架。 技术准备 制定技术方案:外业调查技术方案→编写野外调查实施细则→编制各种记录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编制工作日程表。 确定取样调查方法:取样调查的精度和误差,取样单位和取样方法,标准样方调查 1、线路调查 2、样地调查 常用样地调查取样方法:典型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系统取样法、分层取样法。 技术准备 “3S”技术调查法: 遥感(RS,remote sensing)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至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光、微波等探测仪器,通过摄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令狐采学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

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概况 2007-01-19 17:27:15| 分类:陌尘草药|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有385科、2312属、11118种(包括9905种、1208个种以下单元)。藻类、菌类、地衣类同属低等植物,药用资源共计92科、179属、463种;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为高等植物,药用资源计划性293科、2134属、10553种。也就是说,约95%的药用植物资源属于高等植物,其中种子植物占90%以上,而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等孢子植物仅占8.6%。显然,种子植物是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主体。 藻类:中国藻类植物估计有数千种其中药用藻类资源共计划处42科、53属、114种。药用藻类中较重要的是红藻、绿藻和褐藻,占种数的88%。红藻门药用植物中种数较多的科有江篱科(1属8种)、石花菜科(2属7种)、红毛菜科(2属7种)、松节藻科(3属4种)、红翎菜科(2属4种)、仙菜科(2属4种)等。绿藻门的主要科是石莼科(2属11种)和双星藻科(1属5种)。褐藻门的半数以上的药用种集中在马尾藻科(1属12种),该科也是药用藻类中最大的科。

就目前来讲,藻类植物中药用种数最多的是海洋藻类,据报道,中国药用海藻有120种以上。海藻中已用作药材的主要有海带、昆布、马尾藻、羊栖菜、海蒿子等。药用海藻中石花菜、蜈蚣藻、海蕴,石莼、海萝。鹿角菜、裙带菜。鸡毛菜、皱紫菜。海黍子、宣藻。肠浒苔、美舌藻(鹤鸪莱)、海人草等为较常见的种类。中国70年代引入的巨藻亦可药用。淡水藻类药用的主要有脆轮藻、普通水绵和小球藻等,陆生藻主要是念珠藻(葛仙米)和发状念珠藻(发菜)等。 菌类:中药资源所涉及的菌类只限于真菌。药用真菌有41科、110属、298种,是药用低等植物中种数最多的一类。药用真菌中比较重要的是子囊菌和担子菌两个纲。担子菌纲尤为突出,药用种数约占药用真菌的90%。 担子菌中70%的药用种集中在6个较大的科,即多孔菌科(27属74种)、口蘑科(18属45种)、红菇科(2属33种)、牛肝菌科(5属16种)。马勃科(6属13种)和蘑菇科(2属12种)。主要药用属有多孔菌属、羊肚菌属、红菇属、侧耳属等。灵芝属的植物全世界有100余种,中国有73种,是世界上灵芝种数最多的国家,海南省是中国的“灵芝王国”,有50余种。本属可药用的有7种。担子菌中常用药材主要有茯苓、猪苓、灵芝、紫芝、雷丸、马勃、银耳等,其他还有猴头菌、云芝、竹黄、侧耳、木耳、苦白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肉芽肿。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的综述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宗霖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本文综述了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概况、开发利用情况。阐述了资源的保护、培育与利用;探索了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途径,并附之于自我对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情况的看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开发利用可持续中国 参考文献: 康健王蓝,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学,中国林业 士林等. 中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构建[J ]. 中国中药, 2005, (15). 麦娥, 高海琪1 加强中药野生资源保护刻不容缓[J ]. 中国药业, 2004, (08). 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中药区划[M ]. 科学, 1995. 西林等. 中药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 ].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Util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Resourees Li Zonglin 前言:我国是应用天然药物最为广泛、最为久远的国家。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大量的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医学文化与理论,即中医药文化理论。进入21世纪后,传统草药和近代东西方发展起来的植物药被认为是将来健康产业中最具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长期采挖以及滥用资源致使植被破坏、生态恶化,许多野生药用植物蕴藏量大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药用植物--特别是那些药效明显、生境特殊、引种困难的药用植物的资源日渐匮乏的问题,科研人员、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在保护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为植物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2.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生长速度0.27_0.4毫米 3.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 6.PHN,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7.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 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要发生在真皮乳头层及其以下,表示为活动期9.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足石(两个合起来写zhi)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10.股癣,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1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 12.足癣,累计足趾间、足(同上zhi)、足跟和足侧缘。 13.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1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同化学集团的药物也可发生过敏反应15.红皮病性银屑病常有用药不当引起,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有沟纹。16.风团(wheal):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2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在我国八大行政区域中,药用植物种类多寡排列次序为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2],其中西南和中南地区药用种类最丰富,约占全国总数的50%~60%,各省(区)的中药资源种类约为3000~4000种,最多达5000多种。华东和西北地区药用植物约占全国的30%,东北和华北地区约占10%左右。高原和山地分布多于丘陵区,丘陵区又多于平原区。 西南地区药用植物有4800种,历来就有川、广、云、贵道地药材的美称。云南药用植物有4758种,约占总数的30%,居全国之首。四川药用植物约有4000种,约占全国的22%,裸子植物种数居全国第一,蕨类和被子植物仅次于云南。峨眉山是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有药用植物1645种。贵州有药用植物3900种,占全国种数的20%,西藏有药用植物1460种。 中南地区的广西省有药用植物资源4000多种,广东、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均有2000种以上。华东地区的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山东、上海市等均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种以上。西北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种类相对较少,但蕴藏量大,特产药材突出。东北地区珍贵种类多,蕴藏量和产量大,代表种有人参、黄芪、鹿茸,等。华北地区是我国暖温带中药材的集中产区。 不同药材种类的蕴藏量和产量差异极大。根及根茎类药材占320种药材蕴藏量和产量的1/2以上,蕴藏量在新疆、内蒙古等北方省区最大,占全国10%以上,辽宁、河北、四川、贵州、云南等次之,占1%以上。种子及果实类药材蕴藏量占7%,年产量占20%,以东北最多,其次是华北、中南和西南地区。花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5%,以东部地区较多。全草类药材蕴藏量占17%,年产量占7%,以北方各边疆省区最多。叶类药材蕴藏量占10%,年产量占2%,以新疆和黑龙江地区最多。皮类蕴藏量和年产量均占4%,以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最多,其次是华中地区。藤木类药材蕴藏量占2.5%,年产量占4%,以东北长白山和华南、西南山区蕴藏丰富。菌类药材蕴藏量占1%,年产量占4%,以栽培为主,蕴藏量较大的是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广东等省。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蕨类和种子植物等类群,共有11118种,385科,2312属[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83]。按照我国气候特点、土壤和植被类型,以及药用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大致可分为八大药用植物区[艾铁民.药用植物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0-382] 东北药用植物区包括大兴安岭地区、长白山地区和松辽平原地区三个小区。是我国“关药”的主产区,拥有许多优质的药材,代表的有关黄柏、刺五加、五味子、桔梗、地榆、关升麻、黄茋、党参,赤芍,关龙胆等,还是我国种植人参的最主要产地。 华北药用植物区有辽东、山东低地丘陵地区,黄淮海平原及辽河下游平原地区,黄土高原三个主要产地区。有“怀药”和“北药”之称。本区药用植物资源1500种,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地黄、杏仁、金银花、黄茋、党参、山药、怀牛漆、山楂、菊花、紫苑、北沙参、远志、银柴胡、知母、黄岑、连翘、北苍术、玉竹等。 华中药用植物区本区是我国地道药材“浙药”、“淮药”、“南药”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江南山地丘陵地区和南岭山地地区三小区。代表的药用植物有姜黄、栀子、白芍、茯苓、延胡索、东贝母、菊花、葛根、牡丹皮、白术、乌药、半夏等。 西南药用植物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植物药4800种,是地道药材“川药”、“云药”、“贵药”产区。主要的植物区有秦巴山地区,四川盆地地区,贵州高原地区,云南高原地区,盛产的药用植物有茯苓、厚朴、胡黄连、猪苓、天麻、半夏、川续断、天冬门等。而“川药”代表有川麦冬、川附子、川郁金、川黄连、川乌、川白芍、川独活、川党参、川黄麻、厚朴、黄柏等;“贵药”代表有半夏、天麻、天冬、黄精、杜仲、吴茱萸、通草等;“云药”代表有云木香、云苓、云归、冬虫夏草、雪莲花、雪灵芝、红景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摘要:阐述了秦岭地区药用植物分布以及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的药用价值和利用现状。 关键词:秦岭药用植物山茱萸茯苓重楼铁线莲天麻性状药理作用 正文: 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为众多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据了解,秦岭地区药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太白山作为秦岭的主峰之一,素有“太白山上无闲草”一说。本次植物资源调查主要针对秦岭地区的山茱萸、茯苓、七叶一枝花(重楼)、萱草、铁线莲、大百合等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分布及其利用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一、资源举例 (一)、山茱萸 简介 秦岭是半野生药用木本植物山茱萸的主产区由于该区地形地貌复杂立地条 件差异很大从而使得山茱萸的生长状况产量和质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山茱萸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叶对生,卵状椭圆形或卵形,长5—12厘米,宽约7.5厘米,顶端尖,基部浑圆或楔形,表面疏生柔毛,背面毛较密,侧脉6—8对,脉腋有黄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1厘米,有平贴毛。伞形花序腋生,先叶开花,有4个小型苞片,卵圆形,褐色,花黄色;花萼4裂,裂片宽三角形;花瓣4,卵形;花盘环状,肉质。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药用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3、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

皮肤性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中南大学皮肤性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选 【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可见于天疱疮等。 14、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或破碎,重者基底层消失。广泛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表皮下水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15、Kogoj海绵状脓疱: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颗粒层或棘层上部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多房性脓疱。见于连续性肢端皮炎等。 16、Munro微脓肿:由角质层和颗粒层内嗜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见于银屑病等。 17、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三个或三个以上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见于蕈样肉芽肿。 18、色素失禁: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于组织间隙,或被组织细胞吞噬。见于扁平苔藓等。 19、嗜碱性变性: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失去正常嗜伊红性而呈无定形、颗粒状嗜碱性变化,明显时呈不规则卷曲的嗜碱性纤维。见于日光性弹力纤维病等。 20、粘液变性:胶原纤维基质中粘多糖增多,胶原纤维束间粘液物质沉积而使间隙增宽,HE染色呈浅蓝色。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等。 21、肉芽肿: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增殖性改变,以组织细胞为主的浸润、病变中可含有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见于结核、麻风、梅毒和各种深部真菌病等。 22、渐进性坏死:某些肉芽肿性皮肤病中,真皮结缔组织结构轮廓仍存在,但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及其内血管等失去正常着色能力,边缘可见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见于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类风湿结节等。 23、光化学疗法: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 A的疗法。 24、热驰豫时间:靶组织吸收光能后所产生的热能释放50%所需的时间。 25、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26、糊剂:含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 27、洗剂:粉剂按一是比例与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28、皮肤光老化:是指皮肤长期受到光照而引起的老化,主要由UV A、UVB照射引起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异常,氧自由基产生过多,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变性、断裂和减少,黑素合成增加,从而使皮肤松弛、皱纹增多、皮肤增厚粗糙、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并易发生皮肤肿瘤。 29、干性皮肤:又称干燥型皮肤,其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PH>6。5,皮脂分泌量少,皮肤干燥,缺少油脂,皮纹细,毛孔不明显,洗脸后有紧绷感,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出现皮肤皲裂、脱屑和皱纹。干性皮肤与先天因素、风吹日晒、过多使用碱性洗涤剂有关。 30、中性皮肤:也称普通型皮肤,为理想的皮肤类型。其角质层含水量为20%左右,PH为4。5~6。5,皮脂分泌量适中,皮肤表面光滑细嫩,不干燥,不油腻,有弹性,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强。 31、油性皮肤:也称多脂型皮肤,多见于中青年及肥胖者。其角质层的含水量为20%左右,PH<4。5,皮脂分泌旺盛,皮肤外观油腻发亮,毛孔粗大,易黏附灰尘,但弹性好,不易起皱,对外界刺激一般不敏感。油性皮肤与雄激素分泌旺盛、偏食高脂食物及香浓调味剂有关,易患痤疮、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 32、混合性皮肤:是干性、中性或油性混合存在的一种皮肤类型。多表现为面中央部位(即前额、鼻部、鼻唇沟及下颏部)呈油性,而双面颊、双颞部等表现为中性或干性皮肤。 33、敏感性皮肤:也称过敏性皮肤,多见于过敏体质者。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强,对冷、热、风吹、紫外线、化妆品等较敏感,易出现红斑、丘疹和瘙痒等表现。 34、皮脂膜:是覆盖于皮肤表面,由皮脂、汗液和表皮细胞分泌物互相乳化而形成的半透明乳状薄膜,含有脂肪酸、固醇类、中性脂肪、游离氨基酸、乳酸、尿酸和尿素等。皮脂膜中的游离氨基酸、乳酸盐、尿酸和尿素为天然保湿因子,可对皮肤起保湿作用;皮脂膜还可防止皮肤水分丢失、阻止外界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及抑制细菌在皮肤表面生长。 35、Ramsay-Hunt综合征: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累及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6、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三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

皮肤性病学 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 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2.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生长速度毫米 3.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 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7.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 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要发生在真皮乳头层及其以下,表示为活动期9.体癣,除头皮、毛发、掌足石(两个合起来写zhi)和甲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感染。 10.股癣,腹股沟、会阴、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11.手癣,皮肤癣菌侵犯指间、手掌、掌侧平滑皮肤引起的感染。 12.足癣,累计足趾间、足(同上zhi)、足跟和足侧缘。 13.多价过敏: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结构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