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用植物名录

药用植物名录

药用植物名录
药用植物名录

种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ae 银杏纲Ginkgopsida

银杏为落叶乔木,5月开花,10月成熟,果实为橙黄色的种实核果。银杏是一种孑遗植

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 松杉纲(Coniferopsida ) 被子植物亚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1)原始花被纲 Archichlamydeae 木兰目(MagnoliaIes )

樟目(Laurales ) 睡莲目(Nymphaeales)

中文学名: 银杏

目: 银杏目Ginkgopsida 拉丁学名: Ginkgo biloba

科: 银杏科Ginkgoaceae

别称:

白果,公孙树,鸭脚树,蒲扇

属:

银杏属Ginkgo

中文学名: 红豆杉 目: 松柏目Coniferales 拉丁学名: Taxus mairei 科: 红豆杉科Taxaceae 别称:

紫杉,赤柏松

属:

红豆杉属Taxus Linn.

中文学名: 广玉兰

目: 木兰目Magnoliales 拉丁学名: Magnolia grandiflora

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

别称: 大花玉兰、荷花玉兰、洋玉兰

属:

木兰属Magnolia

中文学名: 含笑

目: 木兰目Magnoliales 拉丁学名: Michelia figo

科: 木兰科Magnoliaceae 别称: 香蕉花、含笑、含笑梅、笑梅

属:

白兰花属/含笑属Michelia

中文学名: 玉兰

目: 木兰目 Magnoliales 拉丁学名: Magnolia denudata

科: 木兰科 Magnoliaceae

别称:

白玉兰、望春花、玉兰花、玉

堂春

属:

木兰属 Magnolia

中文学名: 樟树

目: 樟目Laurales 拉丁学名: Cinnamomum camphora

科: 樟科Lauraceae

别称:

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樟木子、小叶樟

属:

樟属Cinnamomum

毛茛目(Ranales)

罂粟目(Papaverales)

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杜仲目(Eucommiales)

荨麻目(Urticales)

桑树为落叶乔木,。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偶有灌木。桑叶呈卵形,是喂蚕的

饲料。树冠倒卵圆形。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花期4月;果熟5-7月。

中文学名: 荷花

目: 睡莲目Proteales 拉丁学名: Nelumbo nucifera

科: 莲科Nelumbonaceae

别称:

莲花、水芙蓉、六月花神

属:

莲属Nelumbo

中文学名: 金线吊乌龟

目: 毛茛目Ranales

拉丁学名: Stephania cepharantha

科: 防已科Menispermaceae

别称:

扣子藤、盘花地不容、头花千

金藤

属:

千金藤属Stephania

中文学名: 紫堇

目: 罂粟目Papaverales 拉丁学名: Corydalis edulis Maxim. 科: 紫堇科 Fumariaceae 别称:

楚葵、蜀堇、苔菜、水卜菜

属:

紫堇属Corydalis DC.

中文学名: 红花檵木 目:

金缕梅目Hamamelidales 拉丁学名: Lorpetalum chindensevar.rubrum

科: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别称:

红桎木、红檵花

属:

檵木属Loropetalum

中文学名: 杜仲

目: 杜仲目Eucommiales 拉丁学名: Eucommia ulmoides

科: 杜仲科Eucommiaceae

别称:

杜仲、丝楝树皮、丝棉皮、棉

树皮、胶树

属:

杜仲属Eucommia

中文学名: 桑树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Morus alba L.

科: 桑科Moraceae 别称:

属:

桑属Morus

胡桃目(Juglandales )

中文学名: 苎麻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Boehmeria

科: 荨麻科 Urticaceae 别称: 家苎麻、野麻、白麻、园麻、青麻

属:

苎麻属 Boehmeria

中文学名: 葎草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Humulus japonicus

科: 大麻科Cannabaceae

别称:

拉拉秧、拉拉藤、五爪龙

属:

葎草属Humulus

中文学名: 构树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Broussonetia papyrifera 科: 桑科Moraceae 别称:

构桃树、构乳树、楮树、

楮实子、沙纸树、、假杨梅

属:

构属Broussonetia

中文学名: 薜荔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Ficus pumila Linn. 科: 桑科Moraceae

别称:

凉粉子,木莲,凉粉果

属:

榕属Ficus

中文学名: 橡皮树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Ficus elastica Roxb. ex Hornem

科: 桑科Moraceae

别称:

印度橡皮树、印度榕

属:

榕属Ficus

中文学名: 榉树

目: 荨麻目Urticales 拉丁学名: Zelkova serrata (Thunb.)Makino 科: 榆科Ulmaceae 别称:

大叶榉、红榉树,青榉,白榉,血榉、金丝榔、沙榔树、毛脉

属:

榉树属Zelkova

中文学名: 薄壳山核桃 目: 胡桃目Juglandales 拉丁学名: Carayaillinoensis

科: 胡桃科Juglandaceae

别称:

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

属:

山核桃属Carya

锦葵目(Malvales)

堇菜目(V iolales)

中文学名: 空心莲子草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拉丁学名: 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 科: 苋科Amaranthaceae

别称:

空心苋、革命草、水花生、过塘蛇、空心蕹藤菜、水蕹菜、

螃蜞菊、假蕹菜

属:

莲子草属Alternanthera Forsk.

中文学名: 青葙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拉丁学名: Celosia argentea

科: 苋科Amaranthaceae

别称:

野鸡冠花、鸡冠苋、 狼尾花、大尾鸡冠花、

草决明、牛尾花子、狗尾巴子

属:

青葙属Celosia

中文学名: 灰菜

目: 石竹目Caryophyllales 拉丁学名: Chenopodium album

科: 黎科ChenoPodiaceae 别称:

粉仔菜、灰条莱、灰翟、白藜

属:

藜属Chenopodium

中文学名: 苘麻

目: 锦葵目Malvales 拉丁学名: 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 科: 锦葵科Malvaceae 别称:

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麻

属:

苘麻属Abutilon

中文学名: 紫花地丁

目: 堇菜目Violales 拉丁学名: Viola philippica Car 科: 堇菜科 V iolaceae

别称: 铧头草、光瓣堇菜

属:

堇菜属Viola

中文学名: 柽柳

目: 堇菜目Violales 拉丁学名: Tamarix chinensis

科: 柽柳科Tamaricaceae

别称:

垂丝柳,西河柳,西湖柳,红柳,

阴柳

属:

柽柳属Tamarix)

蔷薇目(Rosales)

中文学名: 蔊菜

目: 白花菜目Capparales 拉丁学名: Rorippa indica (L.)Hiern 科: 十字花科Cruciferae

别称:

辣米菜、江剪刀草 绿豆草

属:

焊菜属Rorippa

中文学名: 红叶石楠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Photinia serrulata

科: 蔷薇科Rosaceae 别称:

属:

石楠属Photinia

中文学名: 棣棠花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Kerria japonica (L.)DC. 科: 蔷薇科Rosaceae 别称:

蜂棠花、黄度梅、金棣棠梅、黄榆梅、金碗、地藏王花、麻

叶棣棠、清明花

属:

棣棠花属Kerria

中文学名: 红叶李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Prunus ceraifera cv. Pissardii

科: 蔷薇科Rosaceae 李亚科Prunoideae

别称: 紫叶李

属:

李属Prunus

中文学名: 绣线菊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Spiraea salicifolia L. 科: 蔷薇科Rosaceae 别称: 柳叶绣线菊、蚂蝗梢

属:

绣线菊属Spiraea

中文学名: 日本晚樱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Prunus yedoensis Matsum.

科: 蔷薇科 Rosaceae

别称: 东京樱花

属:

樱属Cerasus

中文学名: 枇杷

目: 蔷薇目 Rosales 拉丁学名: Eriobotrya japonica 科: 蔷薇科 Rosaceae 别称:

芦橘,金丸、芦枝

属:

枇杷属 Eriobotrya

豆目(Fabales)

中文学名: 落地生根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Kalanchoe daigremontiana 科: 景天科Crassulaceae 别称:

花蝴蝶,叶爆芽,天灯笼,倒吊莲,土三七,叶生根,番鬼牡丹

属:

伽蓝菜属Kalanchoe

中文学名: 红花景天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科: 景天科Crassulaceae

别称:

属:

中文学名: 宝石花

目: 蔷薇目Rosales 拉丁学名: Graptopetabum Paraguayense 科: 景天科Crassulaceae 别称:

石莲花、粉莲、胧月、初霜

属:

石莲花属Echeveria

中文学名: 合欢

目: 豆目 Fabales 拉丁学名: Albizia julibrissin

科: 豆科 Fabaceae

亚科: 含羞草亚科 Mimosoideae 别称:

马缨花、绒花树、合昏、夜合、

鸟绒

属:

合欢属 Albizia Durazz.

中文学名: 紫荆

目: 豆目 Fabales

拉丁学名: Cercis chinensis Bunge

科: 苏木 Caesalpiniaceae 别称:

紫珠、满条红

属:

紫荆属 Cercideae 紫荆亚属Cercis

中文学名: 国槐

目: 豆目 Fabales 拉丁学名: Sophora japonica Linn. 科: 豆科Leguminosae 别称:

槐树、槐蕊、豆槐、白槐、 细叶槐、金药材、护房树、 家槐 、六年香、中槐 、土槐

亚科: 蝶形花亚科 Fabaceae 属:

苦参属/ 槐属 Sophora

桃金娘目(Myrtales)

卫矛目(Celastrales)

中文学名: 多花紫藤

目: 豆目 Fabales 拉丁学名: Wisteria floribunda DC.

科: 豆科Fabaceae

别称: 日本紫藤

属:

紫藤属

中文学名: 田皂角

目: 豆目 Fabales 拉丁学名: Aeschynomene indica L.

科: 豆科 Fabaceae 别称:

合荫、夜关门、水皂角、梗通

属:

Aeschynomene

中文学名: 紫薇 目:

桃金娘目Myrtales 拉丁学名: Lagerstroemia indica

科: 千屈菜科Lythraceae 别称: 入惊儿树、百日红、满堂红、痒痒树

属:

紫薇属Lagerstroemia

中文学名: 柳叶菜

目: 桃金娘目Myrtales 拉丁学名: Epilobium hirsutum L.

科: 柳叶菜科Onagraceae 别称:

水丁香、地母怀胎草、菜籽灵、通经草、水兰花、水接骨丹、水窝窝、绒棒紫花草、长角草、鱼鳞草、大 样干鱼草、光明草

属:

柳叶菜属Epilobium

中文学名: 枸骨 目: 卫矛目Celastrales 拉丁学名: llex cornuta

科: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别称: 鸟不宿、猫儿刺、枸骨冬青

属:

冬青属Ilex

中文学名: 无刺枸骨

目: 卫矛目Celastrales 拉丁学名: Ilex cornuta varfortunei

科: 冬青科Aquifoliaceae

别称:

属:

冬青属Ilex

中文学名: 大叶冬青

目: 卫矛目Celastrales 拉丁学名:

llex latifolia Thunb

科: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大戟目(Euphorbiales)

别称: 苦丁 属: 冬青属Ilex

中文学名: 丝棉木

目: 卫矛目Celastrales 拉丁学名: Euonymus bungeanus 科: 卫矛科Celastraceae 别称:

白杜、桃叶卫矛、 明开夜合、华北卫矛

属:

卫矛属Euonymus

中文学名: 山麻杆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别称:

属:

山麻杆属Alchornea

中文学名: 铁苋菜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Acalypha australis Linn.

科: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别称:

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

属:

中文学名: 虎刺梅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Euphorbia splendens

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别称:

基督刺、虎刺、麒麟花、老虎

属:

大戟属Euphorbia

中文学名: 斑地锦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Euphorbia maculata

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别称: 血筋草

属:

大戟属Euphorbia

中文学名: 蓖麻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Ricinus communis 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别称: 大麻子、老麻子、草麻

属:

蓖麻属Ricinus

鼠李目(Rhamnales)

无患子目(Sapindales)

中文学名: 乌桕

目: 大戟目Euphorbiales 拉丁学名: Sapium sebiferum

科: 大戟科Euphorbiaceae

别称: 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

属:

乌桕属Sapium

中文学名: 铜钱树

目: 鼠李目Rhamnales 拉丁学名: Paliurus hemsleyanus Rehd.

科: 鼠李科 Rhamnaceae

别称:

垂丝柳,西河柳, 西湖柳,红柳,阴柳

属:

马甲子属(铜钱树属)Paliurus

中文学名: 猫乳

目: 鼠李目Rhamnales 拉丁学名: Rhamnella franguloides

科: 鼠李科Rhamnaceae 别称:

属:

猫乳属Rhamnella

中文学名: 乌蔹莓

目: 鼠李目Rhamnales 拉丁学名: Cayratica Jeponicae 科: 葡萄科Vitaceae

别称:

乌蔹草、五叶藤、 五爪龙、母猪藤

属:

乌蔹莓属 Cayratia Juss.

中文学名: 无患子

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 拉丁学名: Sapindus mulorossi Gaertn 科: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别称:

黄金树,洗手果,苦患树,木

患子,油患子,肥珠子

属:

无患子属Sapindus

中文学名: 苦楝树

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

拉丁学名: Melia azedaeach L.

科: 楝科Meliaceae

别称:

楝树,紫花树,楝枣子、 翠树、

森树、楝枣树、火棯树、

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

属:

楝属Melia

中文学名:

南酸枣

目:

无患子目Sapindales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伞形目(Apiales ,Umbellales)

(2) 后生花被亚纲 Metachlamydeae

杜鹃花目(Ericales)

龙胆目(Gentianales)

车前目(Plantaginales)

拉丁学名: 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科: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别称:

五眼果、四眼果、 酸枣树、货郎果、

连麻树、山枣树、鼻涕果

属:

南酸枣属Choerospondias

中文学名: 红花酢浆草 目: 牻牛儿苗目Geraniales

拉丁学名: Oxalis corymbosa

科: 酢浆草科 别称:

花花草、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

属:

酢浆草属Oxalis

中文学名: 海桐

目: 伞形目 Apiales

拉丁学名: Pittosporum tobira

科: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别称:

海桐花、山矾

属:

海桐花属 Pittosporum

中文学名: 凤仙花

目: 杜鹃花目Ericales

拉丁学名: Impatiens balsamina

科: 凤仙花科

别称:

金凤花、好女儿花、指甲花

属:

凤仙花属Impatiens

中文学名: 萝藦 目:

龙胆目Gentianales 拉丁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Makino

科: 萝藦科 Asclepiadaceae

别称:

白环藤、奶浆藤、天浆壳、

婆婆针线包,青小布

属:

萝藦属Metaplexis

中文学名: 络石

目: 龙胆目Gentianales 拉丁学名: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科: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别称:

石龙藤,万字花,万字茉莉

属:

络石属Trachelospermum

中文学名:

车前草

目:

车前目 Plantaginales

茄目(Solanales)

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 Plantago asiatica

科: 车前科Plantaginaceae

别称:

车轮菜、猪肚菜、灰盆草,车

轱辘菜

属:

车前属Plantago

中文学名: 龙葵 目:

茄目 Solanales 拉丁学名: Solanum nigrum

科: 茄科 Solanaceae 别称: 乌籽菜、天茄子、牛酸浆、乌甜菜

属:

茄属 Solanum

中文学名: 曼陀罗

目: 茄目Solanales 拉丁学名: Datura stramonium Linn.

科: 茄科Convolvulaceae

别称:

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

属:

曼陀罗属Datura

中文学名: 牵牛花 目: 茄目 Solanales

拉丁学名: Ipomoea nil

科: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别称: 喇叭花

属:

牵牛属 Pharbitis Choisy

中文学名: 茑萝

目: 茄目 Solanales

拉丁学名: Quamolit pennata

科: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别称: 密萝松、五角星花,羽叶茑萝

属:

茑萝属Quamoclit Mill.

中文学名: 篱天剑

目: 茄目 Solanales

拉丁学名: Calystegia sepium (Linn.)R.Br.

科: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别称: 打碗花、面根藤

属:

打碗花属Calystegia

中文学名: 翼萼藤

目: 茄目 Solanales

拉丁学名: Porana racemosa Roxb.

科: 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别称:

马郎花、白花藤

属:

翼萼藤属Porana racemosa

中文学名:荔枝草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Saluia plebeia R. Br.科:唇形科Lamiaceae 别称:雪见草、癞蛤蟆草、青蛙草、皱皮草属:鼠尾草属Salvia

中文学名:一串红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Salvia splendens Ker-Gawler 科:唇形科Lamiaceae

属:鼠尾草属Salvia 别称:爆仗红(炮仗红)、拉尔维亚、

象牙红、西洋红

中文学名:薄荷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Mentha c anadensis L. 科:唇形科Lamiaceae 别称:野薄荷、夜息香、南薄荷属:薄荷属Mentha

中文学名:紫苏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科:唇形科Lamiaceae 别称:白苏、赤苏、红苏、香苏属:紫苏属Perilla

中文学名:牡荆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Vitex negundo 科:马鞭草科V erbenaceae 别称:黄荆、小荆属:牡荆属V itex

中文学名:马缨丹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Lantana camara Linn. 科:马鞭草科V erbenaceae 别称:五色梅、大红绣球、臭草属:马樱丹属Lantana

中文学名:臭牡丹目:唇形目Lamiales 拉丁学名:Clerodendrum bungei 科:马鞭草科V erbenaceae 别称:矮桐子、大红花、臭枫根、

属:大青属Clerodendrum 臭八宝、臭芙蓉、矮脚桐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川续断目(Dipsacales)

菊目(Asterales)

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的地上部分。

中文学名: 尖叶女贞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拉丁学名: Ligustrum lucidum

科: 木犀科Oleaceae 别称:

白蜡树、冬青、蜡树、女桢、

桢木、将军树、女贞

属:

女贞属Ligustrum

中文学名: 迎春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拉丁学名: 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 科: 木犀科 Oleaceae

别称:

迎春花、金腰带、迎春柳、 串串金、云南迎春、大叶迎春

属:

茉莉花属/素馨属 Jasminum

中文学名: 爵床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拉丁学名: Rostellularia procumbens

科: 爵床科 Acanthaceae 别称:

小青草、六角英、赤眼老母草、 麦穗癀、鼠尾癀、孩儿草、野万年

青、节节寒、大鸭草、毛泽兰

属:

爵床属 Rostellularia

中文学名: 虾衣花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拉丁学名: Callispidia guttata

科: 爵床科Acanthaceae 别称:

虾夷花、虾衣草、狐尾木、麒

麟吐珠

属:

麒麟吐珠属Callispidia

中文学名: 接骨木

目: 川续断目Dipsacales 拉丁学名: Sambucus williamsii

科: 五福花科Adoxaceae 别称:

扦扦活、马尿骚、大接骨丹、

活筯条、续骨木、舒筋树

属:

接骨木属 Sambucus

中文学名: 刺儿菜

目: 菊目Asterales 拉丁学名: Cirsium setosum

科: 菊科Asteraceae 别称:

刺刺芽

属:

蓟属Cirsium

中文学名:

苍耳

目:

菊目Asterales

山茱萸目(Cornales )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天南星目(Arales) 莎草目(Cyperales)

姜目(Zingiberales)

拉丁学名: Xanthium sibiricum

科: 菊科 Asteraceae 别称:

属:

苍耳属 Xanthium

中文学名: 马兰

目: 菊目 Asterales 拉丁学名: Kalimeris indica

科: 菊科Asteraceae 别称:

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田边菊、路边菊、蓑衣草、脾草

属:

马兰属Kalimeris

中文学名: 鬼针草 目: 菊目 Asterales 拉丁学名: Bidens pilosa

科: 菊科 Asteraceae 别称:

三叶鬼针草、虾钳草、粘人草、粘连子

属:

鬼针草属 Bidens

中文学名: 鳢肠

目: 菊目Asterales 拉丁学名: Eclipta prostrata L.

科: 菊科Asteraceae 别称:

旱莲草、墨草

属:

鳢肠属Eclipta

中文学名: 喜树 目:

山茱萸目 Cornales 拉丁学名: Camptotheca acuminata

科: 蓝果树科 Nyssaceae 别称:

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

莲子、千张树、野芭蕉、水漠子

属:

喜树属 Camptotheca

中文学名: 春羽

目: 天南星目Arales 拉丁学名: Philodenron selloum Koch

科: 天南星科Araceae 别称:

春芋、羽裂喜林芋

属:

林芋属Philodenron

中文学名: 莎草

目: 莎草目Cyperales 拉丁学名: Cyperus microiria

科: 莎草科Cyperaceae 别称:

碎米莎草

属:

莎草属Cyperus

中文学名: 姜黄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拉丁学名: Curcuma longa

科: 姜科Zingiberaceae 别称:

黄姜、毛姜黄、宝鼎香、黄丝

属:

姜黄属Curcuma

百合目(Liliales) 郁金

中文学名:美人蕉目:姜目Zingiberales 拉丁学名:Canna indica 科:美人蕉科Cannaceae 别称:大花美人蕉、红艳蕉、

兰蕉、昙华

属:美人蕉属Canna

中文学名:金边虎皮兰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Sansevieria trifasciata 科:龙舌兰科Agavaceae 别称:金边虎尾兰、虎皮兰、千岁兰属:虎尾兰属Sansevieria

中文学名:射干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Belamcanda chinensis 科:鸢尾科Iridaceae 别称:乌扇、夜干、草姜、黄知母属:射干属Belamcanda

中文学名:紫玉簪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Hosta ventricosa (Salisb.) Stearn 科:百合科Liliaceae 别称:紫萼、山玉簪属:玉簪属Hosta

中文学名:萱草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Hemerocallis fulva 科:百合科Liliaceae 别称:黄花菜,金针菜,忘忧草,疗愁属:萱草属Hemerocallis

中文学名:麦冬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 科:百合科Liliaceae 别称:沿阶草、书带草、麦门冬属:沿阶草属Ophiopogon

中文学名:火把莲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Kniphofia uvaria 科:百合科Liliaceae 别称:火炬花属:火把莲属Kniphofia

中文学名:剑麻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Y ucca gloriosa L 科:龙舌兰科Agavaceae 别称:凤尾丝兰、千手兰、

属:丝兰属Y ucca Linn.

剑叶丝兰、凤尾兰、菠萝花

中文学名:石蒜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Lycoris radiata 科: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别称: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

属:石蒜属Lycoris 曼珠沙华、彼岸花、莉可莉丝

中文学名:葱兰目:百合目Liliales 拉丁学名:Zephyranthes candida 科:石蒜科Amaryllidaceae

属:葱兰属(玉帘属)Zephyranthes Herb.)别称:葱莲、白花菖蒲莲、

韭菜莲、玉帘、肝风草

(医疗药品)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 柳福智编 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教研室 2007年8月 前言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是根据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培养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的基本知识,养成严格、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者 2007年8月 学生实验守则 1、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 3、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清楚、简练、整洁。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不熟悉其性能的仪器和药品之前,应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指导教师,不要随意进行实验,以免损坏仪器,浪费试剂,使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8、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应放回原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一些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 9、实验台面要擦试干净,由值日生负责安全卫生工作,包括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的开关,清除垃圾和污物,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 (1)实验名称、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写明通过本实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

新乡万仙山药用植物资源名录全解

2015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资源名录 班级:13级中药资源与开发班 小组:第五组 实习地点:万仙山 实习时间:2015年9.07-2015年9.17 河南中医学院生药学科制表

目录 一、蕨类植物门………………………………………………………………………………………………….……页码数 (一)××亚门……………………………………………………………………………….……………..页码数 1. ××科…………………………………………………………………………………................. 2. ××科……………………………………………………………………………………................ (二)××亚门…………………………………………………………………………… 3. ××科……………………………………………………………………………………................. 二、裸子植物门………………………….…………………………………………………………………. (一)××纲……………………………………………………………………………………. 1. ××科……………………………………………………………………………………..................... 2. ××科……………………………….…………………………………………………….................... (二)××纲…………………………………………………………………………………….. 3. ××科…………………………….……………………………………………………….................... (三)××纲………………………………………………………………………………….. 4. ××科………………………………………………………………………………………………………… 三、被子植物门…………………………………………………………………………………………………. (一)双子叶植物纲 1. ××科………………………………………………………………………………….......................... 2. ××科………………………………………………………………………………….........................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

项目十五: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知识 姓名:学号:班级: 引言:中国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在5000种以上,但传统的中草药获取方法是以采集和消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为代价的,当采集和消耗量超过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时,必然会导致物种濒危甚至灭绝。近年来,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渗入到了古老的中药研究中,它丰富了传统药用植物研究的内容,借助组织培养,保存和繁殖濒临灭绝的药材资源,保持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脱毒地黄,使其稳定的增产幅度在90%左右。人参愈伤组织发根培养生产人参皂苷。细胞培养培养含有特殊抗癌活性物质的药用植物红豆杉,提高了天然植株药物活性成分含量。) 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类型和原理 1.含义:药用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即药用植物的无菌培养技术或药用植物的克隆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totipotency)的理论,利用药用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分化、生长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简言之,即将植物体的一部分,从母体分离出来,在无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而使之发育成与母体植株相同的新的植物体的技术。由于培养的是脱离植物母体的培养物,在试管内培养,也叫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2. 原理:细胞全能性(指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植物细胞全能性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3.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根据培养过程,先是初代培养(从植物体上分离外植体进行的第一次培养。),再是继代培养(将初代培养的培养物(愈伤组织、芽等)重新切割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继续扩大培养的过程。)

常见药用植物介绍

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其药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药的,如:益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药的,如:人参、曼陀罗、射干、桔梗、满山红等;需提炼后入药的,如:金鸡纳霜等. 20世纪80 年代 ,我国曾经进行过全面系统的资源调查 , 发现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包括 383 科 ,2 309 属 ,11 146 种 ,其中藻、菌、地衣类低等植物有 459 种 ,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类高等植物有 10 687 种。有些药用植物为我国所特有 ,如人参、杜仲、银杏等。 可泡花草茶喝(保健类药用植物) 马鞭草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马鞭草科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茎四方形,上部方形,老后下部近圆形,棱和节上被短硬毛。单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2~8厘米,宽1.5~5厘米,3~5深裂,裂片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或不分裂而具粗齿,两面被硬毛,下面脉上的毛尤密。花夏秋开放,蓝紫色,无柄,排成细长、顶生或腋生的穗状花序;花萼膜质,筒状,顶端5裂;花冠长约4 毫米,微呈二唇形,5裂;雄蕊4枚,着生于冠筒中部,花丝极短;子房无毛,花柱短,顶端浅2裂。果包藏于萼内,长约2毫米,成熟时裂开成4个小坚果喜肥,喜湿润,怕涝,不耐干旱,一般的土壤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及沙壤土长势健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性味归经:苦,凉。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症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迷迭香 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唇形目唇形科 消除胃气胀、增强记忆力、提神醒脑、减轻头痛症状、对伤风、腹胀、肥胖等亦很有功效。有较强的收敛作用,调理油腻不洁的肌肤,促进血液循环,刺激毛发再生。改善脱发现象。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药用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技术。可用于药用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器官形成和植株再生;研究药用植物培养组织和细胞合成有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物质的能力和生物转化能力,以及影响它们的各种因素,以达到利用培养细胞进行工业化生产药物的目的。 据不完全统计,经组织培养成功的药用植物有百余种。从培养物中产生的药用成分已有200余种,天然药物所含的各种主要化合物类型都可从各种药用植物的培养物中得到。我国从60年代初开始进行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现已有数十种植物培养成功。组织培养的应用如下: (1) 药用植物品种改良和快速繁殖:应用离体器官培养、单倍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得到无性繁殖种苗、体细胞杂种植物、单倍体植株和无病毒植株,对保存优良种质,培育新品种和进行珍贵、稀有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有重要意义。我国已获得十余种药用植物的再生植株,如枸杞、当归、地黄、罗汉果和娃儿藤植株等。 (2)天然药物的工业化生产:药用的天然产物多数为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日本进行了人参培养细胞工业化生产,其提取物与人参提取物几乎相同。油麻藤悬浮培养生产的L-多巴,产率较高,较化学合成的光学纯度高,也不受微生物法只能将结构相近的前体转变为L-多巴的局限性。目前的研究着重在以下几方面:①培养技术的改进,如从实验室培养过渡到大量培养或连续培养,不断提高细胞的生长速率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 ②次生代谢调节的研究,如改变培养条件,用生物化学或遗传学的手段筛选和保持高产细胞株系,调节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的类型和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③降低生产成本的研究,应用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进行综合研究以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用植物细胞培养系统进行生物转化:培养的植物细胞能够进行如下反应:环氧化、氧化、酯化、糖基化、异构化、甲基化、羟基化、脱甲基、双键还原、引入羰基和醛基。 植物细胞进行生物转化的利用有两个方面:①使用培养植物中不存在的物质作底物,以得到具有新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的化合物。②将某一植物原有的、含量高但药用价值不大的化合物转变为药用价值高的化合物,如烟草的培养物能将蒂巴因脱甲基而形成吗啡。用植物细胞进行生物转化,尤其适用于微生物法和化学方法难于转化的化合物。 (4)用植物细胞培养进行生物合成的研究:培养的植物细胞在代谢速率和发育阶段上都比较均一,且不受气候、土壤的限制,是进行生物合成研究的适宜系统。植物细胞培养还给无细胞系统和酶学研究提供良好条件。如从长春花吲哚生物碱生物合成的研究,基本弄清了生物合成的主要步骤。 (5)从细胞培养中发现新物质:组织培养物能合成和积累某些原植物中没有发现的物质,可望成为获得新的生物活性物质的一个来源。如芸香组织培养物中的芸香素(rutacultin)和穿心莲组织培养产生的内酯A、B、C(paniculides A、B、C)都是原植物中不含的化合物;酸藤果属植物Embelica officinalis的培养物具有抗微生物作用,细胞中生成的棓酸乙酯是其有效成分;长春花愈伤组织不仅能治愈鸡的球虫病,而且是耐各种合成药的艾美虫属致病原虫的强力预防剂。 目前细胞培养在生产某些特殊药物方面已接近于工业化的水平,但在探求获得其代谢产物量等于或高于相应植物的细胞培养,高产细胞系的筛选及其保持,以及成本、工艺等方面

药用植物学考试资料

后含物:一般是指细胞原生质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非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生理活性物质:是指能对细胞内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包刮酶、纤维素、植物激素和抗生素等。 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内所有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包刮细胞质、细胞核、质体、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溶酶体等,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的代谢活动都在这里进行。 真果:由心房发育形成的果实。 假果:除心房外,花的其他部位如花被、花柱或花序轴也参与形成的果实。 攀援根:攀缘植物由茎上生出的,能攀附于其他物体上,使茎向上生长的根。 不完全叶:缺少叶片、叶柄或托叶中的任何一部分的叶。 单性花:仅有雌蕊或仅有雄蕊的花,其中仅有雌蕊的花称雌花,仅有雄蕊的花称雄花。气生根:由茎上生出的,不深入土中而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完全叶:同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叶。 两性花:同时具有雄蕊和雌蕊的花。 保卫细胞:比周围的表皮细胞要小,是生活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叶绿体。 腺毛:是指能分泌挥发油、树脂、粘液等物质的毛茸,由多细胞构成,由腺头和腺柄两部分组成。 周皮:当次生生长开始时,初生保护组织表皮层破坏,植物体相应形成次生保护组织—周皮,周皮是复合组织,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三部分组成。 厚壁组织:细胞都具有全面增厚的次生壁,大多为木质化的细胞壁,壁常较厚,有明显的层纹和孔纹,细胞腔较小,成熟细胞没有原生质体,为死亡细胞。包刮纤维和石细胞。边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靠近形成层边缘颜色较浅,质地较松软的部分称边材,具有输导作用。 心材:在木质茎(木材)横切面中心颜色较深,质地较坚固称心材,中心一些细胞常积累代谢产物。 复叶:一个叶柄上生出2个或2个以上叶片的叶。有三出复叶、掌状复叶、羽状复叶、单身复叶。 叶序:是叶在茎枝上的排列顺序或方式称叶序。 有限花序:在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或中心的花先开放,因此,花序轴不能继续向上生长,只能在顶花下方再生出侧轴,侧轴也是顶花现开放,这种花序称有限花序 无限花序:开花期间,花序轴顶端继续向上生长,并不断产生新的花蕾,花由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或由缩短膨大的花序轴边缘向中心依次开放,这种花序称无限花序。 双子叶植物的根状茎构造特征: 1、表面通常为木栓组织,少数具表皮和鳞叶 2、皮层中有根迹纤维束和叶迹纤维束斜向通过 3、皮层内侧有纤维和石细胞。纤维束为外韧型,呈环状排列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李黎 陈菲 宫伟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现阶段,药用植物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而组织培养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并推动药用植物的发展,本文就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组织培养 Study On The Tissu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 erb Li Li Chen Fei G ong Wei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cade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 A 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erb in present stage and tissue culture can s olve s ome prob 2lems to prom ote the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issu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erb.K ey w ords :medical herb ;tissue culture 随着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回归自然、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潮流,植物药被越来越多地利用于防病、治病中。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资源日渐萎缩。人工栽培又面临品质退化、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而且药用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其活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也有差异。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通过植物组织或器官的离体培养和形态发生,可实现种苗的大量快速繁殖,这对于因病毒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的药用植物、靠有性繁殖提供种子而种子发育不完善或种子成本高的药用植物、靠无性繁殖提供“种子”而无性繁殖系数低且种子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和濒危或濒危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以保护植物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产意义。本文仅就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发展进行探讨。 1 概述 我国传统药材中88%为植物药。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单个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分化发育成植株,并具有整株植物所具有的合成化合物的能力。这为通过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来获得其药用活性成分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不断的探讨研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培养方法已从固体、液体、悬浮培养,深层大罐发酵发展到液体连续培养;培养材料也从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胚、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这些器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冠瘿组织,一直发展到目前的细胞。目前这项技术已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实验技术。在选材消毒、接种培养、诱导筛选、继代保存、分离鉴定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方法。 2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的优点 211 四季均可生产,不受地区、季节及有害生物的影响。占 地面积少,便于工厂化生产,可对细胞生长自动控制和代谢过程合理调节。 212 便于筛选高产细胞株;利于生物转化,寻找新的有效药 物成分。植物细胞内存在羟基化酶、氧化酶、还原酶、甲基化酶、酯化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等多种酶,植物培养物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转化外源化合物,能够产生原植物所没有的,甚至是至今自然界尚未发现的化合物。 213 个体差异小,生产周期短,设备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 等。利用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芽变或人工诱变,或进行脱毒,培育新品种,提高药用植物品质。保存种质资源。 3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主要着重于四个方面:植株的培养、 成分的比较、植物生理和工业化生产的探索 311 植株的培养 植株的培养方面,首要的培养出新的植株,而能否培养出新的植株关键是培养条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0多种植物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体系,并从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代中理工大学的红豆杉细胞大规模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黄芪毛状根大规模培养等。 312 成分的测定及比较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与自然植株的差异,有研究表明,以干重微基础的粗人参皂苷,在愈伤组织中的含量(2111%)显著高于天然根(411%)。紫草中的有效成分萘醌类化合物———紫宁草及其衍生物在我国被用来治疗烧伤、皮肤病和痔疮,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获得的高产细胞系进行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后发现:其细胞生长的最高月产率达22克.干重/升,色素含量达培养物干重的17.5%。应用10升搅拌式反应器发酵培养,月产率达 9.47克.干重/升,色素含量达干重的14.26%,而通常在完 整植株中仅含1.5%左右。在白芷的悬浮培养系统的研究中发现,在培养基中加20克/升吸附剂Amberlite XAD -7可提高其主要成分imperatorin 产量140倍。 (下转第8页)

安徽太湖山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药品监管◇ 安徽太湖山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欧金梅,邵徐,杨青山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合肥230038) 摘要:目的调查太湖山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现状,为该地区的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查,GPS定位、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分析调查结果。结果通过调查研究,整理出太湖山常用药用植物共有306种,隶属95科、238属。发现了安徽1个新分布种。结论太湖山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如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可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太湖山;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Investigation on resources of common medicinal plants in mount taihu OU Jin-mei,SHAO Xu,YANG Qing-shan (Anhui College of TCM,Hefei23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ype,distribution and status quo of the medicinal plants resources in Mount Taihu,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ocal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se.Methods On the basi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GPS track record technology,gathering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 specimen,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re are95bran-ches,238genera,306kinds of medicinal plants in this area.And1new recorded species was found in Anhui province.Conclusion There are abundant medicinal plant rusources in Mount Taihu.Rational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Key words:Mount Taihu;medicinal plant;resources investigation 1太湖山自然环境 太湖山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属江淮丘陵地区,东经118?02',北纬31?30',最高海拔450m。太湖山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每年降雨量800 1 600mm,冬寒夏热,四季分明。太湖山共有9座山峰组成,土壤类型为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一般在20 100cm,有机层20cm,pH值为6 7,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 2调查方法和内容 2.1调查线路在踏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在调查区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调查。 2.2调查方法在确定调查线路后,展开调查,沿途记录植物种类、生境、拍照、采集标本,并用GPS轨迹记录仪记录调查路线和药用植物的GPS位点[1,2]。调查结束后,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地球软件和GpicSync-GUI相片及GPS数据整合软件,绘出调查路线图,整合出每次调查的线路、位点以及图像等综合性数据信息。 基金项目:2010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No2010SQRL103)2.3调查工具样方工具(规格1m2大小),HOLUX-m241轨迹记录仪(俗称GPS轨迹记录仪),数码照相机,采挖镐,标本夹,笔,记录本,HOLUX-m241数据处理软件,GpicSync-GUI 相片及GPS数据整合软件、Google Earth卫星地球软件等。 3调查结果 3.1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概况根据野外调查及采集的标本鉴定研究,整理出太湖山地区常用药用植物名录,共有常用药用植物306种,隶属95科、238属。结果见表1。 表1药用植物各类群分析[例(%)] 类群科数属数种数菌类植物2(2.1)2(0.8)3(1.0) 蕨类植物12(12.6)12(5.0)13(4.2) 裸子植物4(4.3)5(2.1)6(2.0) 双子叶植物67(70.5)191(80.3)251(82.0) 单子叶植物10(10.5)28(11.8)33(10.8)总数95238306 科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322-3.[2]杨海玲,覃葆.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3):104-6. [3]鞠成国,高慧,史辑,等.中药炮制学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01. [4]李松涛,车勇,马丽红,等.中药炮制学教学改革现状浅析[J].齐鲁药事,2008,27(7):438-40.[5]李越兰,洪寅,宋捷民,等.学导式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3):72-3.[6]李燕燕.学导式教学法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09,22(4):502-3. [7]张承玉,孙卫,徐秋玲.浅谈学导式教学法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1):42-3. (收稿日期:2011-05-31) · 931 · 安徽医药Anhui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Journal2012Jan;16(1)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生物工程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 一、前言部分 1.1药用植物及其现状 药用植物资源指在一定社会和经济条件下,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植物资源中对人体疾患具有医疗或保继作用,并对家养动物病害具有治疗作用,以及具有杀虫、杀菌、除草等功效的各类植物的总称。【1】中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药用植物资源是中药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实施和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缺乏对绝大多数药用植物资源更新规律的研究,加上药材采收的不合理,抢采、抢收、掠夺式利用现象十分严重。【2】生态经济学理论是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理论基础,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是一种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经营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又要使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能超过其最大生态生产量,既能使药用植物资源满足当代人最大持久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求”。【3】建立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采收制度和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相当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能力,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具有不断繁殖后代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不仅指其繁殖后代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其自身组织和器官的再生能力。【4】植物快繁是利用体外培养方式快速繁殖植物的技术,主要应用于用其他方式不能繁殖,或繁殖效率低的植物的繁殖。为了保持某一品种的基因型稳定,避免在有性繁殖过程中发生变异,也采用植物快繁技术。快繁中利用的植物材料主要是茎尖、茎切段、叶片、胚等。快繁技术容易掌握,繁殖率高。【5】 1.2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生的生物技术学科。植物组织培养包括了所有类型的无菌培养技术,主要有:成熟及未成熟植物胚胎的离体培养;离体器官包括根尖、茎尖、叶原基、花器官原基或未成熟花器官各部分以及未成熟果实的培

完整word版药用植物学第二章植物的组织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单选题 1.基本分生组织从其性质上看属于() A.原分生组织 B.初生分生组织 C.次生分生组织 D.侧生分生组织 E.居间分生组织 2.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增粗有限,是因为其没有() A.原形成层 B.原分生组织 C.原表皮层 E.侧生分生组织D.顶端分生组织)(3.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的组织是 A.基本薄壁组织 B.同化薄壁组织 C.贮藏薄壁组织 D.吸收薄壁组织 E.通气薄壁组织 4.判断气孔的轴式是观察与气孔保卫细胞直接相连的副卫细胞() A.大小 B.形态 C.来源 D.数目和排列关系 E.特化程度 5.属于初生壁不均匀加厚的细胞是() A.厚角细胞 B.厚壁细胞 C.薄壁细胞 D.导管细胞 E.管胞 6.厚角组织细胞多直接位于植物体幼嫩器官的() A.表皮下方 B.周皮内侧 C.皮层中 D.维管束中 E.髓中 7.蜜腺一般位于萼片、花瓣、子房或花柱的() A.顶部 B.上部 C.中部 D.中下部 E.基部 8.不属于分泌组织的是() A.腺毛 B.蜜腺 C.乳汁管 D.油室 E.角质层 9.筛胞的存在部位是() C.蕨类和裸子 B.蕨类和被子植物韧皮部 A.被子植物韧皮部植物韧皮部D.蕨类和被子植物木质部 E.蕨类和裸子植物木质部 10.豆科植物番泻叶的气孔大多为)( A.不等式 B.直轴式 C.不定式 D.平轴式 E.环式 11.属于输导薄壁组织的是() .伴胞 E.管胞 D.髓射线 C.筛管 B.导管A. 12.气孔周围副卫细胞数目不定,副卫细胞狭窄,围绕气孔排列呈环状。该气孔类型是( ) A.直轴式 B.平轴式 C.环式 D.不等式 E.不定式(该气孔是).13气孔周围副卫细胞的数目3~4个,其中有一个显著的小, E.不定式 CA.直轴式 B.不等式.环式 D.平轴式形状与其他表皮细胞相似。其大小相近,.14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3个以上,)该气孔为( A.平轴式.不等式 C.不定式 D B.直轴式 .环式 E15.叶表面具星状毛的药材是() A.苏叶 B.大青叶 C.石韦 D. 枇杷叶 E.淡竹叶 二、多选题 1.构成植物的组织的细胞,哪些相同或相近?()

植物组织培养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在药用领域的应用研究 李淼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09级生物科学与技术广州510275) 摘要:现阶段,药用植物的研究发展快速,组织培养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草药稀缺、次级代谢产物过少的问题,能够显著推动药用植物的发展。本文就近几年来在药用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探讨,特别就抗癌药物的进展做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次级代谢产物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学领域中研究与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的营养及环境条件下对药用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用来生产药用活性成分或进行药用植物无性快速繁殖的技术。药用植物所以能够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是因为其体内含有一些药理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三大类[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端、不受地域限制、便于工业化生产等优点。在拯救濒危药用植物和引种驯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产意义。 1 药用植物组培概述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的优点很多,主要在于生产具有自主性,便于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成分,生产周期短,设备简单,能够保存种质资源。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主要着重于四个方面:植株的培养、成分的比较、植物生理和工业化生产的探索。 1.1 植株的培养 植株培养的首要任务是成功培养出新的植株,而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培养条件。近十年来,已有约200多种药用植物通过试管育苗获得了成功[2]。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代中理工大学的红豆杉细胞大规模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黄芪毛状根大规模培养等。 1.2 成分的比较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与自然植株的差异,有研究表明,有40余种化合物在培养的组织细胞中含量高于完整植物水平。如培养的人参细胞中人参皂甙含量是天然植物的5.7倍[3];雷公藤培养细胞中雷公藤内酯的含量是原植物含量的49倍;紫草的色素含量达干重的14.26%,而于完整植株的仅含1.5%。1.3 植物生理的研究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种子植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培养模式需要各类植物激素的共同作用。组培有助于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合成和生长规律,人们不仅研究再生植株的培育,还重点研究研究愈伤组织的一些特性,比如利用愈伤组织鉴别植物抗性[5]。可以通过人工调控生长物质来进行亚细胞组织的电镜观察等,并研究胚性在植物生理上的重要作用[4]。 1.4 工业化生产研究与革新技术 组织培养的技术能够使发芽率极低的药用植物一小部分可以培养出数十万株植物。试管育苗工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目前,应用细胞悬浮培养或毛状根生产人参皂甙和紫草宁已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规模[6]。但如何实现工业化仍面临一部分难题:主要是:细胞增殖速度慢、生产成本较高、生产设备的完善度不够。为了改进工业化生产工艺,产生了一些新技术,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千叶大学古在丰树教授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植物组培技术——无糖组培技术。此项技术改变碳源供给途径,使植株由异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这能够大大降低工业化生产的成本,但同时却对环境的要求更高。无糖组培技术现已成功应用于半夏[7]、草莓、

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

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 药用植物是指医学上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其植株的全部或一部分供药用或作为制药工业的原料。广义而言,可包括用作营养剂、某些嗜好品、调味品、色素添加剂,及农药和兽医用药的植物资源。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下面小编就简单的的为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药用植物有哪些吧!

常见的药用植物 人参,卜芥,儿茶,八角,丁香,刀豆,三七,三棱,干姜,大黄,大枣,大蒜,大蓟,山奈,山姜,山药,山楂,川乌,川芎,马宝,马勃,天冬,天麻,元胡,元参,木瓜,木耳,木香,木通,木贼,牛黄,牛膝,升麻,丹皮,丹参,乌韭,乌药,乌桕,乌梅,水蛭,巴豆,玉竹,甘松,甘草,甘遂,艾叶,石韦,石斛,石膏,石燕,龙胆,龙齿,龙骨,龙葵,生地,生姜,仙茅,白芨,白术,白芍,白芷,白矾,白果,白前,白薇,瓜萎,玄参,半夏,地龙,地榆,芒硝,朴硝,百合,百部,当归,肉桂,朱砂,竹叶,竹沥,竹茹,竹黄,血余,血竭,全蝎,冰片,防己,防风,红花,红粉,麦冬,麦芽,赤芍,芫花,砂仁,花椒,苍术,芡实,芦荟,芦根,苏子,苏木,苏叶,杏仁,杜仲,岗梅,牡蛎,佛手,龟板,羌活,远志,连翘,沙参,沉香,没药,诃子,阿胶,阿魏,陈皮,附子,青皮,青蒿,青黛,苦参,郁金,虎杖,虎骨,昆布,知母,乳香,佩兰,狗脊,泽兰,泽泻,降香,细辛,玳瑁,珍珠,荆芥,茜草,筚拨,草乌,草果,茵陈,茯苓,枯矾,枳壳,枳实,栀子,杞子,柿蒂,厚朴,砂仁,轻粉,虻虫,钩藤,香附,香薷,重楼,胆木,胆矾,独活,炮姜,姜黄,前胡,首乌,神曲,秦艽,秦皮,莲子,莲房,莲须,莪术,荷叶,桂枝,桔梗,桃仁,盐蛇,柴胡,党参,铁屑,射干,豹骨,狼毒,益智,海马,海龙,海藻,浮萍,通草,桑叶,桑枝,黄芩,黄芪,黄连,黄柏,黄精,黄藤,菖蒲,菊花,雪胆,常山,蛇蜕,猪苓,麻黄,鹿角,鹿茸,商陆,续断,琥珀,斑蟊,葫芦,葛根,扁蓄,硫黄,雄黄,紫草,紫菀,贯众,蛤壳,蛤蚧,黑丑,锁阳,滑石,犀角,蒺藜,蒲黄,椿皮,槐米,槐花,槐角,雷丸,蜀椒,蜈蚣,蜂房,蜂蜡,蜂蜜,榧子,槟榔,磁石,蝉蜕,辣蓼,熊胆,赭石,蕤仁,蕲蛇,樟脑,稻芽,僵蚕,熟地,漏芦,鹤虱,薤白,薯莨,薄荷,橘红,橘核,紫苏,檀香,蒿本,爵床,藕节,礞石,瞿麦,藿香,蟾酥,麝香,一点红,丁公藤,九里明,九香虫,了哥王,二母宁,土茯苓,土鳖虫,大头陈,大腹皮,山芝麻,山萸肉,千斤拔,千年健,千里光,女贞子,山豆根,小飞扬,小茴,马齿苋,马钱子,马兜铃,马鞭草,天花粉,天竺黄,天南星,木棉花,木蝴蝶,木患子,五加皮,五灵脂,五味子,五倍子,车前子,车前草,瓦楞子,牛大力,牛蒡子,毛冬青,月季花,乌梢蛇,凤尾

药用植物学自考真题1资料

《药用植物学》习题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一、名词解释: 细胞壁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胞间连丝单纹孔具缘纹孔 半缘纹孔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造粉体液泡染色体 后含物淀粉粒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半复粒淀粉粒糊粉粒糊粉层钟乳体菊糖草酸钙晶体碳酸钙晶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二、问答题: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有哪些区别? 2、典型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细胞器? 3、植物细胞有哪些主要后含物?如何鉴别? 4、细胞壁有哪几层构成?各有何特点? 5、植物细胞壁有哪些主要特化形式?如何鉴别? 6、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各有何功能? 7、蔬菜白萝卜、胡萝卜、马铃薯不同部位变色的原因是什么? 8、秋季植物落叶时,叶片变成红或变黄的原因是什么? 9、有丝分裂与无丝分裂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第二章植物的组织 一、名词解释: 组织分生组织成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气孔器 表皮薄壁组织通气组织传递细胞保护组织副卫细胞平轴式直轴式不等式不定式环式木栓细胞周皮皮孔机械组织厚角组织厚壁组织木纤维导管韧皮纤维管胞筛管伴胞筛板筛域筛胞分泌结构分泌细胞分泌道 分泌囊乳汁管木质部韧皮部木纤维木质部外纤维分隔纤维晶鞘纤维 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组织培养 二、问答题: 1、什么是分生组织?有何特点? 2、根据性质和来源不同,分生组织可分为哪几类? 3、根据位置不同,分生组织有哪几种? 4、薄壁组织有何特点?分为几类? 5、根据细胞壁加厚方式,厚角组织有几类? 6、根据导管壁增厚情况,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7、筛管与筛胞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9、植物维管束有哪些类型? 10、植物组织有哪几类?各自结构、功能、分布有何特点?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 一、名词解释: 定根不定根根系储藏根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外始式内始式凯氏带通道细胞节节间叶痕芽鳞痕芽垂周分裂平周分裂维管束鞘叶迹叶隙枝迹枝隙维管射线髓射线心材边材早材晚材年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泡状细胞单子房多室复子房完全花不完全花心皮双受精雄配子体雌配子体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真果 假果世代交替荚果角果瓠果梨果柑果双悬果颖果蓇葖果 蒴果瘦果聚合果聚花果干果肉果裂果不裂果 二、问答题: 1、根的变态有哪些类型?试举例? 2、试述根尖的分区及特点? 2、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是如何形成的? 3、依性质,芽可分为几种类型? 4、试绘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5、试绘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生构造简图并标示。 6、如何利用射线来判断木材三切面? 7、试绘出单子叶植物根与茎的构造简图并标示。 8、比较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异同点? 9、简述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10、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何谓假年轮? 11、简述等面叶与异面叶的内部结构? 1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构造的异同点? 13、茎的变态有哪些类型? 14、复叶与生有单叶的小枝如何区别? 15、叶序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16、叶变态类型有哪些? 17、常见的花冠类型有哪些? 18、雄蕊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19、胎座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药用植物学-植物组织

分生组织 植物在长期进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胞分工(即机能不同)的结果,在高等植物体内就形成不同形态和构造的细胞群。这些来源机能相同,形态构造相似,而且彼此联系的细胞群称为组织。植物的组织一般可分为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六类,后五类都是由分生组织分生分化而来的,所以又统称为成熟组织或永久组织。 分生:分生组织是一群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使植物不断生长。它的特征是细胞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无明显的液泡,分生组织按其来源的不同又可分为原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一)原生分生组织:是种胚遗留下来的一群原始细胞及其紧接的衍主细胞。位于植物根、茎和枝的先端,即生长点,又称顶端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分生的结果,使根、茎和枝不断的伸长和长高。 (二)初生分生组织:是原主分生组织分裂出来而仍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如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紧接于原生分生组织之后的部位)和原形成层(茎初生构造的束中形成层)。初生分主组织分生的结果,产生茎、根的初生构造。稻、麦和竹等禾本科植物茎节间的基部,葱、韭菜等百合科植物叶的基部,都具有分生组织,称为后间分生组织。由于它分生的结果,使茎、叶伸长。居间分生组织是从顶端分生组织中保留下来的一部分分生组织,因此从来源看,它是属于初生分生组织,所以由它产生的组织仍是初生组织。 (三)次生分主组织:是成熟组织(永久组织)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如表皮、皮层、中柱鞘等细胞重新恢复分生机能而形成的。如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和茎的束间形成层等。存在于裸子植物及双子叶植物的根和茎内,一般排成环状,井与轴向平行,所以又称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分生的结果,产生次主构造,使根、茎和枝不断加粗。 基本组织 基本组织:基本组织在植物体内占很大位置,分布在植物体的许多部分,是组成植物体的基础。它是由主要起代谢活动和营养作用的薄壁细胞所组成,所以又称薄壁组织。它的特征是细胞壁薄,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并且是具有原生质体的生活细胞,细胞的形状有圆球形、圆柱形、多面体等,细胞之间常有间隙。依其结构、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薄壁组织、通气薄壁组织、同化薄壁组织、输导薄壁组织、贮藏薄壁组织等。 (一)一般薄壁组织:通常存在于根、茎的皮层和髓部。这类薄壁细胞主要起填充和联系其他组织的作用,并具有转化为次生分生组织的可能。

【组培设备】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组培设备】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1)快速繁殖,短期满足大量需要组织培养的最大优点在于短期内能用较少的材料繁筑大峨优质种苗,具有用材少、周期短、速度快等特点。由于可人为控制培养条件.根据不同植物不同离体部位的不同要求而提供不同的培养条件,因此生长很快,往往10~40天即为一生长周期。所以.虽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需一定的设备及能深消耗,但由于植物材料能按几何级数大量铁殖生产.故还是成本低廉,利于工厂化生产,能及时提供规格帷齐一致的优质、无病毒的药用植物种苗。 (2)单株培养.无性系遗传性状一致利用高产单株进行药用杭物的组织培养.可避免由于遗传原因造成的含址不往定。质量难控制等问题。 (3)获得无病植株一些药用梢物.如天麻、百合等.用常规无性萦殖,易导致病毒撰积.使品种退化.影响药材质最,用组织堵养技术可获得无病毒杭株。 (4)集约化生产,利于自动化拉创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作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进行高度集约化的生产,实现了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使生产

微型化、精密化,节约空间.节省人力物力,管理方便.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利于进行自动化控制生产。 (5)科学生产.条件可控误差小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是高密度科学 培养生产,用培养基代替了土壤,各种营养成分、环境条件等完全可控.试验处理易于安排调配,处理问误差很小;而几进行无菌生产.摆脱了徽生物的浸染及各种化学物质残留,生产的中药材是真正无公害药材。 (6)周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在人为提供的培养基质及小气候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的,摆脱了大自然中四季、昼夜变化及灾害性气候的影晌,沮度、光照等完全可控。条件均一,对植物生长有利,便于稳定地进行周年培养生产,不受时间、季节限制。 (7)种质资源的保存很多无性繁殖的药用植物因没有种子供长期保存.其种质资源传统上只能在田间种植保存,耗费人力物力,且资源易受人为因素和环境因家而丢失。而用组织堵养方法,叮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大大延长保存期。 如亚龙组培公司推出的,白芨组培、红根野蚕豆组培、金线莲组培、石斛组培、百合组培、枸杞组培、等等 亚龙组培-中国植物组织培养系统建设第一品牌

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药用植物学》 主讲教师:石福臣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2、列举5种属于裸子植物的药用植物,阐述其主要识别特征及野生及栽培现状 3、列举5种属于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分析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4、列举5种属于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说明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5、列举3种属于木本单子叶植物的药用植物,描述其关键识别特征及资源状况 6、在唇形科和玄参科中各列举2种药用植物,比较分析其分类学特征和各自资源分 布状况 7、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变态根在药用植物环境适应中的意义 8、结合具体药用植物分析蔷薇科内各亚科间在特征上的演化规律 9、列举5种豆科药用植物,分别阐述其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国内资源状况 10、列举5种百合科药用植物,分析其形态特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阐述各自的 资源状况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