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油气回收膜分离法 1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外对膜法油气回收的研究和工业应用较早。日本公司1988年建造了第一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的膜装置。1989年德国公司也成功推出了膜法油气回收装置,至今已有180多套大型装置在运行。德国的公司、日本的日东电工和美国的公司都在膜法油气回收方面实现了工业应用。欧洲建造了很多安装在输油管线终端的大型膜装置,用来从输送过程产生的气流中分离和回收油气。 由于国外在气体分离膜领域开展的研究较早,目前国外己经实现工业化的膜分离法回收的生产厂家以及回收体系有: 我国对气体分离膜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始的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但由于气体分离技术与催化燃烧、吸附等传统处理方法比较,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单、装置紧凑、占地面积少、无二次污染等显著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深入研究。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等单位在该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目前使用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的领域有:氢气的回收和利用、从空气中制取富氮、从空气中富集氧气、二氧化碳的回收和脱除、工业气体脱湿、从天然气中提取浓氦气、空气中易挥发有机物的回收等。在这些领域,膜分离技术基本都得到了工业化应用,但在回收废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领域的研究应用工作只是最近几年才开始。

在化工生产、油罐、油轮及加油站等有机物质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要排放挥发性有机气体。他们通常由惰性气体和烷烃、烯烃等有机气体组成,采用膜技术实现有机混合气体的分离,不仅可以回收附加值高的烷烃、烯烃等有机物和等,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2002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化公司合作进行了现场实验,采用螺旋卷式膜分离器回收聚乙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乙烯和丁烯单体,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在膜材料的研究和生产领域,我国还没有全部实现自己研制开发。寻找成本低,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热、并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的膜材料,并将其工业化应用将是我国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室研究分离使用得最多的膜分离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P()。它从结构上看属半无机、半有机结构的高分子,具有许多独特性能,是目前发现的气体渗透性能好的高分子膜材料之一。研究人员大多是采用聚枫()、聚偏氟乙烯()、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酯()等材料作为支撑层,使用涂层堵孔,作为选择性分离层,选择性分离2或空气体系,都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2003年,大连欧科力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德国研究所、公司合作,率先引进膜法油气回收技术,在中石油上海灵广加油站应用成功。这座加油站安装上膜法油气回收装置后,油气回收率达到98%以上,尾气排放浓度降到15 g 3以内,低于欧洲标准(35 g 3),是国内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环保、效益型的加油站。 2膜分离机理 膜法气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混合气中各组分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的传递速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对不同结构的膜,气体通过膜的传递扩散方式不同,因而分离机理也不同。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包括: (1)气体通过非多孔膜即致密膜(如,高分子聚合物膜)的溶解—扩散的分离机理。一般橡胶态聚合物的气体渗透是溶解控制,玻璃态聚合物为扩散控制。此时,气体透过膜的过程可认为由3个环节(步骤)组成:①吸着过程,即气体在膜的上游侧表面被吸附、凝聚、溶解。这个过程带有一定的选择性;②扩散过程,即该被吸着的气体在膜两侧压力差、浓度差的推动下,按不同扩散系数扩散透过膜另一侧;③解吸过程,即该已扩散透过的气体在膜下游侧表面被解吸、剥离过程。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一次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二次油气回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组成,油气回收只针对汽油。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相关油气回收工艺,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密闭收集、储存和回收处理,抑制油气无控逸散挥发,达到保护环境及顾客、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一、一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一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通过压力平衡原理,将在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收集到油罐车内,运回储油库进行油气回收处理的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油罐车卸油过程中,储油车内压力减小,地下储罐内压力增加,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的压力差,使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管线回到油罐车内,达到油气收集的目的。待卸油结束,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压力达到平衡状态,一次油气回收阶段结束。 二、二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二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设备,将在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地下油气回收管线收集到地下储罐内的油气回收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加油站为汽车加油过程中,通过真空泵产生一定真空度,经过加油枪、油气回收管、真空泵等油气回收设备,按照气液比控制在1.0至1.2之间的要求,将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回收到油罐内。二次油气回收分为分散式油气回收和集中式油气回收两种形式。我公司主要采用的二次回收形式以分散式油气回收为主,个别加油站采用集中式油气回收方式。 三、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根据国家《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 -2007)要求,我们对个别加油站安装了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对油罐内超过规定压力限值时需要排放的部分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我公司所用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分为两种工艺形式:一是冷凝+吸附工艺;二是冷

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翅片换热器的结构

油气储运Oil &G as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翅片换热器的结构 李成 李俊明 王补宣 (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李成等.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翅片换热器的结构.油气储运,2010,29(7):515518. 摘要:总结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3级制冷的特点,在第2级和第3级之间采取复迭式循环,将部分第3级的冷负荷调节到第2级,提高了制冷能效;讨论了冷凝法油气回收翅片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计算了其中油气混合物的相关参数,包括平均密度、平均比定压热容、平均动力粘度、平均导热系数以及水蒸气相变换热量,研究了油气入口流速、热流密度和换热器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存在最优油气入口流速。研究结果对油气回收换热器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主题词: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翅片换热器;结构;设计 在原油和成品油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减少油 气排放对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汽 油产品为例,从生产到最终用户端,一般经历4次装 卸,分别发生在炼油厂、油库和加油站[1],根据美国 油气回收作业中的实测数值,每次装卸都有0.18% 的挥发损失。 降温冷凝油气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回收方法。该 方法采用间接冷却油气的方式:当温度降低使排放 气体的压力达到某组分烃的凝结分压时,该组分烃 开始凝结;当温度降至足够低时,排放气体中的大部 分烃均可凝结回收,只有少部分需要更低温度才能 凝结的物质无法回收。如果使用-73~-40℃的温度冷却排放气体,那么排放气体中的油气浓度可减少到35mg/L ,达到排放标准;若将冷却温度降至-184℃,油气回收率则可以达到99%。1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由3个油气冷凝通道以及为各冷凝通道提供冷量的3个制冷循环组成(图1),形成3级制冷系统。油气依次分别穿过3个不同温度的油气冷凝通道,发生降温凝结,实现油气回收。油气的进口温度一般为环境空气温度,在夏季约为35℃ 。 图1 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流程 在第1级冷凝系统中,汽油温度被降低至3℃ 左右,其目的主要是除去排放气体中的水蒸气,以免 在后续降温时,水蒸气发生凝结结霜堵塞油气通道、 恶化换热设备的传热能力。通常不宜用水直接冷却油气,因为采用水冷却,很难将油气的温度降低至3℃,且水在大气压力下的冰点是0℃,在环境温度较 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1001。作者简介:李成,在读博士生,1982年生,2005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油气混合物的降温凝结回收,多 组分烃2空气混合物的传热传递、凝结及其界面现象的研究工作。电话:010*********。E 2mail :cheng 2li05@mails.t https://www.doczj.com/doc/b510126127.html, 机械设备 515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10126127.html,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分析 作者:张贵德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9期 摘要:目前,在油料等轻质材料的生产、储存以及使用过程中,挥发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油气产品的挥发不但会浪费资源,而且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假如在油气运输或者使用原油的过程中,出现了高浓度油气混合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情况,就有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有鉴于此,本文对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重点探讨了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油库;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在油气损耗中通过冷凝法的回收技术方式具备非常好的市场推广效果,同时达到的回收效果显著,是当前最为成熟的油气回收技术。在处理VOCs气体方面具有能耗低、回收效果好及占地面积小等优势。下面文章将会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一、油气回收技术 在油气回收工艺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冷凝法、吸附法、溶剂吸收法以及膜分离法等方式实现回收过程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就是冷凝法以及吸附法,其中本文将会对冷凝技术进行实际分析,通过冷凝法实现油气的回收利用主要是通过油气以及空气混合气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吸附剂之间形成的结合力来进行选择,根据形成的结合力强弱之分,将油气中的烃组分将油气吸附下来,当前空气和水蒸气不能够实现吸附作用,最终导致油气组分离中很难达到空气组分的分离过程,因此这种技术方法更多的适用于各个组分的冷凝工作,同时选择此中技术具备非常高的选择性。选择冷凝法法对油气实现回收的过程,操作工艺十分简单,同时对油品产生的能量消耗非常低,在很多石化企业中更多得到推广和应用,另外一些码头以及加油站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成品油库来说,在发油阶段会排放大量油气,随机性较大,同时通过阶段性的方式完成整个排放过程,如果采用回收装置需要连续工作对能源的浪费情况会增加,而冷凝法在油气回收中可以间歇运行,完成冷凝作业之后才会再继续回收油气,因此这种方式达到的效果很好,同时也能够对能源实现节约的目的。 二、冷凝法油气回收原理 (一)油气处理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的原理为,基于油气中含有多种烃类物质,这些烃类物质的蒸汽分压是有所区别的,这样,采用降低温度冷凝的方式,就能够使烃类物质气态组分转变为液态,从而实现回收。低温制冷技术有效结合冷凝法,能够使低温制冷剂与油气在特定换热器内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油气温度,分级回收油气组分。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采用分级制冷方式,对

膜冷凝吸附三效复叠油气回收系统

油气回收系统 说 明 书 连云港三人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Lianyungang SanRenXing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Ltd 2011年4月

1公司简介及油气回收系统特点 1.1 公司简介 概况 连云港三人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化工储运橇装设备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施工安装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创建于2007年,注册资本1000万元;现有员工17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人。 公司在四川成都和江苏连云港建有2个产品制造基地,厂区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在连云港建有3000平方米独立办公区,在北京著名商圈望京园拥有1000平米的总部办公区,负责公司业务拓展及技术开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分别在大庆、沈阳、呼和浩特、西安、乌鲁木齐、成都、昆明、广东惠州、上海、天津等地建有15个办事处,共有销售服务人员35人。 技术实力 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设有产品研发团队、工程设计团队、施工管理团队、技术顾问团队。公司专业技术队伍中,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高级职称人员8人,中级职称人员16人。公司主要专业技术人员都具有多年的从事石油储运生产运行管理和设备设计制造经验,聘请了多位中石化、中石油工程技术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三人行公司设计生产的产品对石油化工安全平稳运行更有针对性。 公司有一支经验丰富的设计队伍,主要设计人员都具有10年以上的石油储运工程设计经验;其中,承担过100万吨/年石油库设计人员11人,承担过200万吨/年石油库设计人员5人,承担过500万吨/年石油库设计人员2人,可以针对客户石油库储运项目提供最优的储运解决方案。 公司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与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淮海工业大学等有长期的合作项目,已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技术,有多项共同开发的技术在石油储运和污水处理工程中运用,收到很好地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有一支工程施工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主要的工程管理人员都承担过中石化、中石油等国内大型石化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多名工程管理人员参加了北京燕山石化公司75万吨乙烯建设施工,中石化天津石化公司100万吨乙烯建设施工,以及中石化北京石油公司油库改造工程建设施工,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500万吨/年炼油改造施工,施工管理经验丰富,能为客户提供优质工程施工项目。 产品与服务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 1油库的油气回收的意义 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轻组分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极易挥发,故在油品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油品蒸发损耗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如降低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火灾隐患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对油蒸气进行密闭回收势在必行[1]。 在当今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情况下,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浪费和保证油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2]。 一般情况下,油库在运行过程中,其油气排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排放量有一定差别。 卸油阶段: 目前,油库所储油品的运输以火车为主,在卸油过程中,油气处于负压状态,排放量较小且集中。如果要使火车卸油过程中油气排放的瞬时值均达到国标规定值,只有对火车油罐的构造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为底部卸油;但很显然改造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所以难以实施。 储油阶段: 该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静止储存损耗或小呼吸,主要指油品因受外界环境如风速、温度以及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呼吸损耗。针对该阶段的油气排放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将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密封在油罐内,防止其排放到大气中。 收、发油阶段: 相对于储油阶段,收、发油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大呼吸,主要指油罐从外界收油和将油罐内的油品转移到油罐车的过程中,因油罐开启的瞬间和装油过程中随着油罐或油罐车中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

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该阶段油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油库油气回收应主要针对此阶段的油气排放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对储油阶段中密封储存在油罐内的油气加以收集和处理。根据国标规定,发油过程采用底部装油方式,防止油罐开启瞬间的油气排放;通过油气回收装置的收集系统对罐内油气进行收集,同时在收集系统配设测压仪表,以保证罐内压力适宜;装油和油气输送接口采用DN100密封式快速接头,以减少油气排放[1]。 总之,成品油在输送分配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容易造成油气的小呼吸和大呼吸损耗,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仅浪费了巨大资源、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形成的油气聚集易成为易燃易爆场所,更给油库的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伴随人们节 能、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库油气回收治理改造工作也越来越紧迫。油气回收已是人们面临重要课题。同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油品质量、节约能源、排除安全隐患,优化油库工艺设计、引入油库油气回收系统迫在眉睫,以达到实现减少污染的要求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烃密度在1% ~ 7%之间则处于爆炸范围,所以在成品油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是现代化油库建设的趋势。而成品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为罐区6. 94%,接卸区27. 78%,发油区36. 11%,可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发生的事故为油库事故的大多数。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油气损耗着步采取控制手段,油气损耗占原油量的比例高达0. 6%左右,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浮顶罐的推广应用,使油气损耗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汽油从炼厂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一般要经过4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1. 8%的挥发损失,4次装卸的损失率既为7. 2%,所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设置油气回收设施从节能和安全上考虑尤为重要[3]。2油气回收的技术 2.1油气回收技术分类

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

冷凝式油气回收裝置 kassel技术部的技术人员在研发冷凝式油气装置过程中,考虑到该装置需长期稳定地工作在4℃~-110℃之间,温度要求高、工作状况复杂、系统要求高等诸多因素,在大量引进国际先进制冷技术同时,结合自身多年的复叠式制冷技术设计经验、研发能力,采用意大利技术和主机制造出全新的油气回收装置。该装置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及换热器、膨胀阀、油气分离器全部采用国际知名品牌;控制系统采用国际知名品牌PLC可编程控制器配上名牌电气元器件组成;可保证油气回收系统能长期稳定地工作。同时我公司针对特殊用户的需要,开发了PLC控制变频冷量多级调节技术,能适应不同浓度、不同气体的回收。油气回收通常分三级进行冷凝,第一级:从35℃冷却到4℃;第二级:从4℃冷却到-50℃;第三级:从-50℃冷却到-110℃:机组采用风冷式冷凝器;蒸发冷凝器为焊接式热交换器,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制冷配件均采用名牌产品,保证高效、可靠、寿命长,可靠性大为增加。整机采用一体式结构,便于安装调试;型材做成的整体机架保证结构牢固,运行时受力均匀振动小,外形简洁美观维护方便。该机同时具有手动控制可供用户使用,增加了该机的实用性。石油及成品油在炼制、储运、销售过程中有多次装卸的环节,每次装卸都会挥发出大量有机气体(主要指汽油、稳定轻烃等易挥发油品的挥发物),其主要成分为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烃混合物。其主要的危害是:环境污染问题------污染大气环境; 安全隐患问题------容易引发生燃烧,爆炸事故;油品品质降低------油气挥发会影响油品性能;资源浪费------排放的汽油油气浓度最大可达3kg/m3;有害健康------烃类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有些芳烃类物质是致癌物质。汽油从原油加工出厂几经周转销售到用户,至少发生5次周转装卸,每吨汽油体积是1.4 m3,5次周转装卸共排放油气7 m3。2004年全国消耗汽油8000万吨,储运销售环节就有5.6亿m3油气排放到大气中。以每m3油气蒸发损耗0.88kg估算,损失可达40多万吨。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和石油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下,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是十分明智的选择。油气回收设施在国外发达国家已使用多年,建设油气回收设施不仅改善大气环境污染,减少对人体伤害,而且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最近新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炼油厂、石油公司油库的原油、汽油周转量等于或大于10万M3都必须装设油气回收装置。 公司第二代气体回收装置全部采用国际名牌主机、PLC控制。第三代智能型气体回收装置是在电脑模拟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变频PID和PLC触摸屏控制系统,使制冷主机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可根据现场负荷量的变化自动变频调整所需的冷量输出,使工作温度的控制精度及设备的效率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同时,公司的气体回收装置产品可实现计算机系统远程监控管理。根据油气回收应用场所的特殊防爆要求,装置的防爆严格按照以下标准规范进行设计、制造: GB 50074-2002石油库设计规范 GB 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 50160-199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JTJ 237-1999装卸石油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GB 3836.5-2004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正压外壳型“P” 适用范围: 化工溶剂回收、各种挥发性气体的回收、抛射剂回收等;各种挥发性化学品装车、化学品储罐、调合罐呼吸阀排放气的回收。 可以用冷凝法回收的气体种类: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构成。 油品的蒸发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轻质油品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于洼地或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由于油气爆炸极限范围宽,油气扩散范围广,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密闭状态下的油罐、油库、油船仓及槽车内,更易发生爆炸事故。排放到大气中的油气分子污染环境,既产生光化学烟雾,又破坏臭氧层。 储运过程的油气损失,造成宝贵的石油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在装车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中平均含烃类为1.3kg/m3。2005年,我国的汽油消费量为五千多万吨,汽油挥发损失量近九十万吨,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亿元。 早在60年代国外就对装车、装船过程蒸发损耗油气进行回收技术的研究,70年代,世界上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国家已广泛采用油气回收技术,解决了装车、装船过程油品损耗的问题。在美国,不仅炼油厂和油库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而且所有加油站都建立了密闭卸油和加油系统,使加油站基本无油气排放。欧盟的炼油厂和油库已经普遍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对加油站的油气污染治理工作也已经开始,2005年之前欧盟的加油站均采取了油气回收措施。 在国内,油气回收还是个新兴产业,实际应用不多。随着安全、环保、节能意识的逐步增强,国内对油气回收的广泛应用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由于油气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 介绍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原理介绍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卸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一次油气回收)、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即二次油气回收)、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组成,油气回收只针对汽油。该系统的作用是通过相关油气回收工艺,将加油站在卸油、储油和加油过程中产生的油气进行密闭收集、储存和回收处理,抑制油气无控逸散挥发,达到保护环境及顾客、员工身体健康的目的。 一、一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一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通过压力平衡原理,将在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收集到油罐车内,运回储油库进行油气回收处理的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油罐车卸油过程中,储油车内压力减小,地下储罐内压力增加,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的压力差,使卸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管线回到油罐车内,达到油气收集的目的。待卸油结束,地下储罐与油罐车内压力达到平衡状态,一次油气回收阶段结束。 二、二次油气回收阶段(即加油油气回收系统) 二次油气回收阶段是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设备,将在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通过地下油气回收管线收集到地下储罐内的油气回收过程。 该阶段油气回收实现过程:在加油站为汽车加油过程中,通过真空泵产生一定真空度,经过加油枪、油气回收

管、真空泵等油气回收设备,按照气液比控制在至之间的要求,将加油过程中挥发的油气回收到油罐内。二次油气回收分为分散式油气回收和集中式油气回收两种形式。我公司主要采用的二次回收形式以分散式油气回收为主,个别加油站采用集中式油气回收方式。 三、油气排放处理装置 根据国家《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2 -2007)要求,我们对个别加油站安装了油气排放处理装置,该装置主要是对油罐内超过规定压力限值时需要排放的部分油气进行回收处理。我公司所用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分为两种工艺形式:一是冷凝+吸附工艺;二是冷凝+膜工艺。

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及保养制度

(一)一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应先连接好卸油胶管和油气回收胶管,然后打开罐车油气回收阀门和卸油口油气回收阀门,再开启罐车卸油阀门卸油。 2.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3.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4.卸油结束时,先关闭罐车卸油阀门,再关闭罐车油气回收阀门和卸油口油气回收阀门,最后拆除油气回收胶管。 (二)二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3.保持加油机内油气回收真空泵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4.加油时油枪应由小档位逐渐开至大档位。 5.将油枪枪管处的集气罩罩住汽车油箱口。 6.加油时将枪管口向下充分插入汽车油箱,加油过程中确保加油枪集气罩始终与油箱口保持密闭连接。 7.油枪自动跳停应立即停止向油箱加油。 8.加油完毕,等数秒钟后挂回油枪。 9.盘整加油枪胶管。 (三)三次油气回收装置操作规程。 1.保持阻火器(帽)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 2.保持机械呼吸阀(pv阀)通气管下端的阀门处于开启状态。

3.打开三次油气处理装置进气阀与回气阀。 4.接通主电源开关。 5.将三次油气处理装置设定在自动状态。 6.观察控制箱显示屏显示的数据是否正常。 7.停机先关闭主电源开关,然后再关闭处理装置进气阀与回气阀。 (四)集液器操作规程。 1.潜油泵自动回收方式: (1)常闭与潜油泵连接的集液器虹吸阀门。 (2)定期打开虹吸阀门,在加油机正常加油时,虹吸自动将集液器内油品回收到相应油罐。 2.手摇泵定期回收方式: (1)打开集液器密封盖。 (2)将手摇泵吸油管线伸入集液器底部,手摇泵出油管口伸入铝制油品回收桶。 (3)摇动手摇泵摇杆至吸尽集油。 (4)收回手摇泵吸油管线,关闭集液器密封盖,将抽出油品回罐。 3.井底开口定期排放方式: (1)取铝制油品回收桶放置在集液器(集液井是放置集液器的设施,例如“人孔井”和人孔的关系)底部开口(管口)处。 (2)打开集液器底部开口(管口)阀门,放尽集油。 (3)关闭集液器底部开口(管口)阀门。 (4)将回收桶内油品回罐。 注:集液井预留位置不便于此方法操作时,可使用手摇泵方式进行回收。

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简介

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简介 文章来源:《油气回收技术》 1.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工艺流程简介 在加油站油蒸气回收处理方面,国外已有很多专利和产品,各种文献报道也较多。下面是各种文献中给出的国外一些常见的加油站油气回收和燃烧处理装置工艺流程。 图6.11是一种吸附式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装置中包括了一个浮顶罐、两个活性炭吸附罐、一个燃烧锅炉。浮顶罐中的油气来自于加油站密闭卸油和加油系统,工作时从密闭加油系统来的油气进入浮顶罐内,当罐内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打开通往吸附柱或燃烧炉的阀门,油气进行吸附或通过鼓风机进入氧化燃烧炉,吸附或燃烧后的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吸附饱和后关闭进气阀,启动鼓风机对吸附柱进行加热再生,再生后重新进行吸附。 图6.12是一种加油站密闭加油及油气火炬燃烧系统。系统由带有回气管的密闭卸油和加油系统、地下油罐、燃烧火炬组成。卸油或加油时,油气通过回气管进入储罐内,多余的油气通过管路进入火炬排放燃烧。

图6.13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冷凝吸收式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系统中包括了冷凝吸收塔、油储罐、浮顶罐、密闭加油系统等。加油时多余的油气不外泄,直接进入浮顶罐。装置工作时打开制冷机,先通过下部进料泵将吸收塔加入一定量的汽油,然后关闭进料泵;当浮顶罐内压力达到一定值后,启动吸收塔进料泵,塔内的汽油与浮顶罐的油气混合后进人吸收塔,油蒸气冷凝成为汽油,未冷凝的气体通过吸收塔顶排放到大气中;当吸收塔内汽油液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通过管路流回到地下储罐内,使装置保持平衡。

图6.14是一种汽车槽车自身携带吸附过滤器的油气控制系统。槽车卸油时,槽车油罐与地下油罐的油气构成一个通路,多余的油气通过槽车上的吸附过滤器过滤后排入大气,过滤器吸附饱和后进行再生处理。 2.国外公司面向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简介 目前市场上面向加油站发油环节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主要有美国OPW公司与美国MTR(Membran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公司研制开发的油气封存冷凝系统(Vaporsaver TM)、德国BORSIG公司与德国GKSS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膜法油气回收装置VACONOVENT、美国Arid Technologhies公司与德国GKSS研究中心合作研发的PERMEATOR TM、美国Vapor Systems Technologies公司与美国CMS (Compact Membrane Systems)公司合作研发的ENVIRO-LOC.膜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其中,ENVIROLOC.膜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体积略显庞大,而PERMEATOR TM膜法油气回收装置与VACONOVENT较为近似,因此下面主要介绍Vaporsaver TM和VACONOVENT这两种颇具代表性的油气回收装置。 (1)美国OPW公司的Vaporsaver TM美国OPW公司在加油机与地下储油罐之间采用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而在地下储油罐与压力真空阀之间采用Vaporsaver TM。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的真空泵转速随加油机流速而改变,能保证最合适的A/L(油气量/加油量)值;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317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 其安全设计(正式版)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 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 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 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 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 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 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 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 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

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构成。 油品的蒸发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由于轻质油品大部分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集,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于洼地或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由于油气爆炸极限范围宽,油气扩散范围广,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密闭状态下的油罐、油库、油船仓及槽车内,更易发生爆炸事故。排放到大气中的油气分子污染环境,既产生光化学烟雾,又破坏臭氧层。 储运过程的油气损失,造成宝贵的石油资源的浪费。根据国内外多年来的研究,在装车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气体中平均含烃类为1.3kg/m3。20xx年,我国的汽油消费量为五千多万吨,汽油挥发损失量近

油气回收装置说明

吸附油气回收模拟装置说明书 一、前言 汽油等轻质油品由于挥发性强,在储运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蒸发损耗。根据欧洲CONCAW石油组织实验数据,在无油气回收装置的加油站,在卸油﹑储存和加油过程中汽油由于蒸发的平均损失率约为3.45‰左右,其中2次罐装环节的损失率约为1.73‰,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加油站的油气挥发率在7‰左右,汽油的蒸发损失不经会导致汽油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尤其直接蒸发到大气环境中会导致环境污染,降低油品的品质,而且是加油站的安全的一个隐患。油品蒸发损耗本质上是由于油品固有的挥发性引起的,油品的饱和蒸气压越高,环境温度越高,其蒸发损耗越大,通过尤其回收装置回收因为蒸发损失的油汽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排出安全隐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吸附油汽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 1) 启动 当设备进口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到正在注油的油罐车内以及油气回收管道内的气压升高到设定的感应压力值时,回收装置启动。 2) 吸附 具有一定压力的油汽通过相应的管路引入到吸附塔,吸附塔内组、装有吸附剂(活性碳),油汽在通过吸附塔的过程中油汽被吸附剂吸附,吸附后的空气通过吸附塔顶拍到大气中,当吸附剂吸附饱和停止吸附,进入吸附剂再生和油汽回收,本装置设置两个塔,其中一个塔吸附。另一个塔再生,以保证装置的连续运转。 3) 吸附剂再生 被油汽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需要再生,同时可以回收吸附的油汽,本装置利用低压解析再生吸附剂回收油汽,利用真空泵形成低压环境,由于压力降低,吸附在吸附剂上的油汽脱附,脱附的油汽同通过压缩冷凝后液化回到储箱中。 4) 回收油液输送 当贮油箱油位达到设定的上限,油泵自动打开经过计量器向储油罐排油;当油位达到设定的下限,油泵停止排油。 5) 停止运行 当设备进口的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等于系统进气管道的阻力值时,主机自动停止运行,系统自动进入待机状态。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储运中的应用

冷凝式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储运中的应用 汽油、石油苯等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有部分轻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与空气混合成为油气。这部分油气在储运过程中难免产生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控制含油蒸气的排放及回收油品蒸气的措施得到了广泛重视,油气回收装置广泛应用于炼油厂、油库和加油站。油气的回收技术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有些还含有压缩过程或几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综合回收工艺、节能、环保各方面,我公司在公路发油区域安装冷凝法的油气回收装置,该油气回收装置压缩机关键设备进口,国内生产,采用澳大利亚制冷工程公司(简称RE)提供的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一、技术简介 冷凝法油气回收采用压缩致冷工艺,将油气气化潜热置换出来,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以实现油气回收和利用。一般需用三级致冷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标准和排放限额。因此,油气回收装置采取了三级致冷工艺。冷凝回收的油品汇流到油水分离器,直接回收使用。处理后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该套油气回收装置,设计油气回收能力最大负荷500m3/h,可连续运行21小时,编程在夜间无负荷时自动完成3小时除霜或人工选择时间完成除霜。制冷工艺如下图: 三级制冷示意图

苯、汽油等产品形成的油气通过一级制冷达到8℃左右,将油气中部分苯和水分凝析出来送入油水分离器。脱掉部分水分的混合油气经过二级制冷达到-30℃,在这一过程中,苯从5℃开始凝固,到达-30℃时99%的苯可被回收。苯的回收是以回收水汽和苯的冷凝晶体(可流动)形式进行的,收集后送到积液罐。汽油油气到-30℃时90%油气被液化,收集后送到油水分离器。剩余油气经过三级制冷达到-80℃,此时油气中99%的碳氢化合物均被液化,收集后送到油水分离器。被冷凝为液体的碳氢化合物用泵送到指定储罐,水可直接用于绿化。经过三级冷凝后分离排出的达标尾气被重新加热到10-15℃后排放。压缩机的废热被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液体加热罐内,用于除霜。二级制冷剂在进入二级冷凝区域和复叠三级冷凝系统前,首先与-80℃尾气进行热交换,使二级制冷剂冷却下来,并使-80℃尾气加热到10℃后排放,这样既可以减少能耗,又能提高效率,由此形成了最优化的冷凝工艺。另外,由于使用的是用乙烯、丙烯作制冷剂的高效率压缩机,因此RE的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能耗很低,平均处理1m3汽油油气耗能 0.1kwh。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安全管理编号:LX-FS-A12435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及其安全设计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前言 原油从开采到炼油厂加工,以及成品油从炼油厂的产出到最终用户消费,通常要经历若干储存、装卸过程。在这些过程中,由于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有一部分油气会因此而挥发进入大气,造成油气的损耗。从油气回收的角度分析,油气损耗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储罐部分的油气呼吸损耗,主要集中在原油中转站、炼油厂、油库等;二是火车、汽车、轮船等运输工具装卸作业过程引起的油气损耗;三是汽车加油站的油气损耗,由槽车向加油站卸油和油枪加油两部分油气损耗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储运中的应用

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 储运中的应用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冷凝式油气回收技术在油品储运中的应用 汽油、石油苯等油品在储运过程中会有部分轻烃组分挥发进入大气,与空气混合成为油气。这部分油气在储运过程中难免产生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控制含油蒸气的排放及回收油品蒸气的措施得到了广泛重视,油气回收装置广泛应用于炼油厂、油库和加油站。油气的回收技术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有些还含有压缩过程或几种方法的 综合应用。综合回收工艺、节能、环保各方面,我公司在公路发油区域安装冷凝法的油气回收装置,该油气回收装置压缩机关键设备进口,国内生产,采用澳大利亚制冷工程公司(简称RE)提供的冷凝法油气回收技术。 一、技术简介 冷凝法油气回收采用压缩致冷工艺,将油气气化潜热置换出来,使其由气态转变为液态,以实现油气回收和利用。一般需用三级致冷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油气回收装置的控制标准和排放限额。因此,油气回收装置采取了三级致冷工艺。冷凝回收的油品汇流到油水分离器,直接回收使用。处理后的尾气经排气管排放。 该套油气回收装置,设计油气回收能力最大负荷500m3/h,可连续运行21小时,编程在夜间无负荷时自动完成3小时除霜或人工选择时间完成除霜。制冷工艺如下图: 三级制冷示意图

苯、汽油等产品形成的油气通过一级制冷达到8℃左右,将油气中部分苯和水分凝析出来送入油水分离器。脱掉部分水分的混合油气经过二级制冷达到-30℃,在这一过程中,苯从5℃开始凝固,到达-30℃时99%的苯可被回收。苯的回收是以回收水汽和苯的冷凝晶体(可流动)形式进行的,收集后送到积液罐。汽油油气到-30℃时90%油气被液化,收集后送到油水分离器。剩余油气经过三级制冷达到-80℃,此时油气中99%的碳氢化合物均被液化,收集后送到油水分离器。被冷凝为液体的碳氢化合物用泵送到指定储罐,水可直接用于绿化。经过三级冷凝后分离排出的达标尾气被重新加热到10-15℃后排放。压缩机的废热被收集起来贮存在一个液体加热罐内,用于除霜。二级制冷剂在进入二级冷凝区域和复叠三级冷凝系统前,首先与-80℃尾气进行热交换,使二级制冷剂冷却下来,并使-80℃尾气加热到10℃后排放,这样既可以减少能耗,又

油气回收

油气回收,是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汽油油气收集起来,通过吸收、吸附或冷凝等工艺中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或减少油气的污染,或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汽油,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油气回收是节能环保型的高新技术,运用油气回收技术回收油品在储运、装卸过程中排放的油气,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从而得到可观的效益回报。目前常见的方法有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 几种油气回收技术介绍

吸收剂消耗较大,需不断补充; 压力降太大,达5000帕左右。 3、冷凝法 利用制冷技术将油气的热量置换出来,实现油气组分从气相到液相的直接转换。冷凝法是利用烃类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差异,通过降温使油气中一些烃类蒸汽压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蒸汽冷凝成液态,回收油气的方法。一般采用多级连续冷却方法降低油气的温度,使之凝聚为液体回收,根据挥发气的成分、要求的回收率及最后排放到大气中的尾气中有机化合物浓度限值,来确定冷凝装置的最低温度。 一般按预冷、机械制冷等步骤来实现。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为减少回收装置的运行能耗,现已开发出一种使用冷量回用的技术,使进入回收装置的气体温度从环境温度下降至4℃左右,使气体中大部分水汽凝结为水而除去。气体离开预冷器后进入浅冷级。可将气体温度冷却至-30℃~-50℃,根据需要设定,可回收油气中近一半的烃类物质。离开浅冷的油气进入深冷级,可冷却至-73℃到-110℃,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温度和进行压缩机的配置。 优点:工艺原理简单; 可直观的看到液态的回收油品; 安全性高; 自动化水平高 。 缺点:单一冷凝法要达标需要降到很低的温度 ,耗电量巨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减排”。 4、直接燃烧法 这种方法是将储运过程中产生的含烃气体直接氧化燃烧,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炭、水和空气作为处理后的净化气体直接排放。该工艺流程仅作为一种控制油气排放的处理措施,其不能回收油品,也没有经济效益。 5、膜分离法 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烃类有优先透过性的特点,让油气和空气混合气在一定压力的推动下 ,使油气分子优先透过高分子膜,而空气组分则被截留排放,富集的油气传输回油罐或用其他方法液化。 优点:技术先进,工艺相对简单; 排放浓度低,回收率高。 缺点:投资大; 膜尚未能实现国产化,价格昂贵,而且膜寿命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