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车道板计算及配筋指导书汇总

行车道板计算及配筋指导书汇总

行车道板计算及配筋指导书汇总
行车道板计算及配筋指导书汇总

10 行车道板计算

考虑到主梁翼缘板内配筋是连续的,故行车道板可按悬臂板(边梁)和两端固结的连续板(中梁)两种情况来计算。

10.1 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由于横隔梁宽跨比大于2,故悬臂板可按单向板计算[6],悬臂长度为1.15m ,计算时取悬臂板宽度为1.0 m 。

10.1.1 永久作用

(1)主梁架设完毕时

桥面板可看成80cm 长的单向悬臂板,计算图式见图10-1 b 。 计算悬臂根部一期永久作用效应为: 弯矩:

22g1111

M =0.121250.70.081250.7232

-????-?????

0.898=-(kN·m)

剪力:

11

0.121250.70.081250.45 3.52

g V =???+

????=(kN·m) (2)成桥后

桥面现浇部分完成后,施工二期永久作用,此桥面板可看成跨径为0.9m 的悬臂单向板,计算图式如图10-1c 、d 所示。图中:g 1=0.12×1×25=3.0(kN/m ),为现浇部分自重;P =1.5kN ,为防撞栏重力。计算二期永久作用效应如下:

弯矩:

2 3.00.20(0.90.2/2) 1.5g M =-??--?(0.9-0.10)

=-1.643(kN·m) 剪力:

V g2=3.0×0.20+1.5=2.1(kN)

(3)总永久作用效应

综上所述,悬臂根部永久作用效应为: 弯矩:M g =-0.898-1.643=-2.541(kN·m) 剪力:V g =3.5+2.1=5.6(kN)

a)

c)g 1

b)

d)

'1

q r=3.5kN/m

图10-1 悬臂版计算图式(尺寸单位:mm )

10.1.2 可变作用

在边梁悬臂版处,只作用有人群,计算图式为10-1d 弯矩:

M r =21

3.50.652

-??=-0.74(kN·m)

剪力:

V r =3.5×0.65=2.275(kN)

10.1.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基本组合

按《桥规》4.1.6条:

M d =1.2M g +1.4×0.8×Mr =-(1.2×2.541+1.4×0.8×0.74)=-3.878(kN·m)

V d =1.2Vg+1.4×0.8×Vr =1.2×5.6+1.4×0.8×2.275=9.268(kN)

10.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对于梁肋间的行车道板,在桥面现浇部分完成后,行车道板实质上是一个支承在一系列弹性支承上的多跨连续板,实际受力很复杂。目前,通常采用较简便的近似方法进行计算。对于弯矩,先计算出一个跨度相同的简支板在永久作用和活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M 0,再乘以偏安全的经验系数加以修正,以求得支点处和跨中截面的设计弯矩。弯矩修正系数可视板厚t 与梁肋高度h 的比值来选用。本设计

1211

15813.1674

t h ==<,即主梁抗扭能力较

大,取跨中弯矩:M c=+0.5M0;支点弯矩M s=-0.7 M0。对于剪力,下面分别计算连续板的跨中和支点作用效应值。

10.2.1 永久作用

(1)主梁架设完毕时

桥面板可看成80cm长的悬臂单向板,计算图式见图10-1b,其根部一期永久作用效应为:

弯矩:M g1=-0.898(kN·m)

剪力:V g1=3.5(kN)

(2)成桥后:先计算简支板的跨中弯矩和支点剪力值。根据《公预规》4.1.2条,梁肋间的板,其计算跨径按下列规定取用:

计算弯矩时,l=l0+t,但不大于l=l0+b;本例l=1.8+0.12=1.92(m)

计算剪力时,l=l0;本例l=1.8m。

式中:l——板的计算跨径;

l0——板的净跨径;

t——板的厚度;

b——梁肋宽度。

计算图式见图10-2。

图10-2中:g1=3.0kN/m,为现浇部分桥面板的自重;g2=(0.02+0.113)×1/2×1×25+0.05×1×23=2.8125kN/m,是二期永久作用,包括混凝土垫层和沥青面层。

计算得到简支板跨中二期永久作用弯矩及支点二期永久作用剪力为:

M g2=(0.38+0.48)×0.20×3.0+0.5×1.92×0.48×2.8125=1.812(kN·m)

V g2=0.20×3.0+0.9×2.8125=3.13(kN)

0.

0.0.4

现浇板

2

M

图10-2 简支板二期永久作用计算图式(尺寸单位:mm )

(3)总永久作用效应

综上所述,支点断面永久作用弯矩为:M sg =-0.898-0.7×1.812=-2.166(kN·m); 支点断面永久作用剪力为:V sg =3.5+3.13=6.63(kN); 跨中断面永久作用弯矩为:M cg =0.5×1.812=0.906(kN·m).

10.2.2 可变作用

根据《桥规》4.3.1条,桥梁结构局部加载时,汽车荷载采用车辆荷载.根据《桥规》4.3.1-2,后轮着地宽度b 1及长度a 1为:

a 1=0.25m ,

b 1=0.6m

平行于板的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

b =b 1+2h =0.6+2×0.13=0.86(m)

(1)车轮在板的跨径中部时

垂直于板的跨径方向的荷载分布宽度:

1 1.92220.2520.13 1.15() 1.28()333

l l

a a h m m =++

=+?+=<=, 取a =1.28m ,此时两个后轮的有效分布宽度发生重叠,应求两个车轮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a =1.28+1.2=2.48(m),折合成一个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a =2.48/2=1.24(m)。 (2)车轮在板的跨径方向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

a =a 1+2h +t =0.25+2×0.13+0.12=0.63m

(1) 车轮在板的支承附近,距支点距离为x 时

垂直于板的跨径方向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

a=a1+2h+t+2x=0.63+2x(m) a的分布见图10-3。

M

p=

p

'

=

P

2

a

b

V

y

1y

2

y

3y

4

P

2

a

b

图10-3 简支板可变作用(汽车)计算图式(尺寸单位:mm)将加重车后轮作用于板的中央,求得简支板跨中最大可变作用(汽车)的弯矩为:

(1)()

82

op

P b

M l

a

μ

=+-

1400.86

1.3(1.92)

8 1.242

=??-

?

27.34

=(kN·m)

计算支点剪力时,可变作用必须尽量靠近梁肋边缘布置。考虑了相应的有效工作宽度后,每米板宽承受的分布荷载如图10-3所示,支点剪力V sp的计算公式为:

V sp=(1+μ)(A1y1+A2y2+A3y3+A4y4)

其中:

114056.45()22 1.24

P A pb kN a ==

==? 224211(')(')(')228'140(1.240.63)9.69()8 1.240.630.86

P A A p p a a a a aa b

kN ==

-?-=-?-==???

3140740

48.57()22 1.24860Pb A pb kN ab '?'==

==?? 1 1.80.86/2

0.76111.8y -==

2 1.80.305/3

0.94351.8

y -=

=

30.74/2

0.20561.8

y == 40.305/2

0.05651.8

y =

= 代入上式,得到

V sp =1.3×(56.45×0.7611+9.69×0.9435+48.57×0.2056+9.69×0.0565)=62.64(kN) 综上所述,可得到连续板可变作用(汽车)效应如下:

支点断面弯矩:M sp =-0.7×27.34=-19.14(kN·m) 支点断面剪力:V sp =62.64(kN);

跨中断面弯矩:M cp =0.5×27.34=13.67(kN·m)。

10.2.3 作用效应组合

按《桥规》4.1.6条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支点断面弯矩:

1.2M sp +1.4 M sg =-1.2×

2.166-1.4×19.14=-29.4(kN·m)

支点断面剪力:

1.2V sg +1.4V sp =-1.2×6.63+1.4×6

2.64=95.65 (kN);

跨中断面弯:

1.2M cg +1.4M cp =1.2×0.906+1.4×13.67=20.23(kN·m)。

10.3 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悬臂板及连续板支点采用相同的抗弯钢筋,故只需要按其最不利荷载效应配筋,即 Md =-29.4kN·m 。其高度为h =20cm ,净保护层a =3cm 。若选用φ12钢筋,则有效高度0h 为:

00.200.030.006750.163()2

d

h h a m =--

=--= 按《公桥规》5.2.2条:

0d 0M ()2

cd x

f bx h γ≤-

1.0×29.4≤2

2.4×103·x·(0.163-x/2)

x =0.0083(m)

验算:ξb h 0=0.40×0.163=0.0652(m)>x =0.0083(m) 按《公桥规》5.2.2 条:

222.41000.83

6.64()280

cd s sd f bx A cm f ??=

== 查有关板宽1m 内钢筋截面与距离表,当选用φ12钢筋时,需要钢筋间距为17㎝,此时所提供的钢筋面积为:As =6.65cm 2>6.64cm 2。由于此处钢筋保护层与试算值相同,实际配筋面积又大于计算面积,则其承载力肯定大于作用效应,故承载力验算可从略。 00.163,20.23d h m M ==跨中 kN·

m 00()

2d cd x

M f bx h γ≤-

320.2322.410(0.163)2

x

x ≤?-,

解得:x=0.0056 ∴As=222.41000.56

4.48()280

s A cm ??=

=

所以,连续板跨中截面处需在板的下缘配置钢筋间距为24cm 的φ12钢筋。为使施工简便,取板上下缘配筋相同,均为φ12@170mm 。配筋布置如图10-4。

按《公桥规》5.2.9 条规定,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截面尺寸要符合下列要求。即:

30095.650.51100.51101000163587.82()d V kN kN γ--=≤?=??= 满足抗截最小尺寸要求。

按《公桥规》5.2.10 条,30200.5010d td V f bh γα-≤?,即:

0d V ≤0.50×10-3×

1.25×1.83×1000×163=186.43kN 时,不需要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仅按构造要求配置钢筋。

a)支点断面

b)跨中断面

图10-4 行车道板受力钢筋布置图式(尺寸单位:mm )

根据《公桥规》9.2.5条,板内应设置垂直于主钢筋的分布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因此本例中板内分布钢筋用φ8@150mm 。

参考文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63-2007).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6].桥梁工程.主编:邵旭东.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7].结构设计原理.主编:叶见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8].基础工程.主编:王小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9].城市桥梁工程.主编:张明君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0].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及设计原理.主编:李国平.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11].桥梁设计百问(第二版).主编:邵旭东、胡建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2].桥梁设计与计算.主编:邵旭东、程翔云、李立峰.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 m2 70mm水泥焦渣 14kN/ m3×0.07m= kN/ 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 m3×0.08m=2 kN/ m2 20mm石灰砂浆 17kN/ m3×0.02m= kN/ m2 恒载标准值g k= kN/ m2 活载标准值q k= kN/ m2

荷载设计值 p =×+×= kN/ m 2 每米板宽 p =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 =80mm ,次梁 b×h=200mm×450mm 边跨l 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 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 3.配筋计算 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 c = N/mm 2, f t = N/mm 2, f y =210 N/mm 2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 其中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 0.35%100080 ρ= =?>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 =及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板的配筋计算书

4.1、设计荷载 荷载选取如下表: 覆土压力(D):0.5×20=10kPa; 地面超载(含车辆冲击荷载)(L):1.3×20kPa=26kPa; 结构自重由程序自行计算。 4.2 计算工况及工况组合 结构计算时考虑及荷载组合表:

五、结构计算 按弹性板计算: 1 计算条件 计算跨度: L x=13.700m L y=10.100m 板厚h=500mm 板容重=25.00kN/m3;板自重荷载设计值=16.88kN/m2 恒载分项系数=1.35 ;活载分项系数=1.40 活载调整系数=1.00 ; 荷载设计值(不包括自重荷载): 均布荷载q=49.90kN/m2 砼强度等级: C35, f c=16.70 N/mm2, E c=3.15×104 N/mm2 支座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板底纵筋级别: HRB400, f y=360.00 N/mm2, E s=2.00×105 N/mm2 纵筋混凝土保护层=30mm, 配筋计算as=35mm, 泊松比=0.20 支撑条件位四边固定形式。 2 计算结果 2.1 内力计算结果 运用理正结构计算软件,按照双向板进行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双向板弯矩图 跨中沿长边向弯矩为126.7kN.m/m,需配钢筋面积1000mm2(0.20%),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跨中沿短边向弯矩为223.5kN.m/m,需配钢筋面积1379 mm2 (0.28%),实配钢筋为E20@150(2094 mm2)。 长边支座弯矩为-480.9kN.m/m,需配钢筋面积3095mm2 (0.62%),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短边支座弯矩为-384.8kN.m/m,需配钢筋面积2437 mm2 (0.49%),实配钢筋为E25@150(3272mm2)。 2.2 挠度结果(按双向板计算) 经查《结构静力计算手册》:挠度计算系数α0=0.002006 (1)截面有效高度:

最新2.4板配筋计算汇总

2.4板配筋计算

2.4 板配筋计算 2.4.1 楼板厚度的确定 房间楼板短跨方向最大为6000mm ,梁、板用C25混凝土,柱用C30混凝土 , 111 1h ~~6000120~150********L mm ????==?= ? ????? ,则取板厚t=120mm 。 2.4.2 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客房、过道、其余的房间: 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6kN/m 卫生间、厨房: 20mm 防滑地砖 20.0222=0.44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4.04N/m k 活荷载标准值: 根据规范卫生间取2k q 2.5/kN m =,其它的地方取2k q 2.0/kN m =,由于 4.6 2.3 2.82 k k g q ==< 则是活载起控制作用。

2.4.3 内力计算 按弹性方法进行内力计算,双向板恒活载设计值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板弯矩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板配筋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板跨中配筋计算见表4。板支座配筋计算见表5. 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 在进行板的计算的同时,当板的长边比去短边大于2的为单向板,小于2的为双向板,双向板则可根据混凝土下册后面附录的表格查询系数,即可求得长向和短边方向的弯矩,则可根据弯矩求出所需配置的钢筋。在计算中四边的连接情况,可简化成当板下沉,如卫生间、厨房等,则看为四边简支,当板没有下沉时,则按四边固定计算。 单向板当板下沉时,可简化成两端固定的简支梁,当板没有下沉,则可看作时两边固定的梁,则配置短边的钢筋,长向的钢筋按构造配筋。 在下面计算中举一块双向板计算过程,其余的用表格表示。 板结构布置图如下,共有21块板。

肋板桥台受力与配筋计算程序说明

肋板桥台受力与配筋计算程序说明 V1.03 一、程序说明 1、蓝色字体粉底色的数字需手工填写,只需在“数据输入”中填写。 并在“肋板结果”中填写选用的钢筋直径和根数。 2、仅能考虑桥面连续简支空心板桥,若欲应用于连续梁,部分参数需手工干预。 3、桥台连续可选择一孔一联和两孔一联。 4、当设置桥台处桥面连续时,相当于桥台设置锚栓,不考虑支座刚度的影响。 5、因设伸缩缝桥墩受力受下一联影响,比较复杂,程序中考虑此墩桩柱刚度 无限大,仅考虑支座刚度。 6、由于汽车荷载偏心的影响,横桥向每柱的制动力不同。但当制动力较大时, 肋板内竖向力也较大,对肋板受力不见得不利。故计算中按制动力按各 横桥向肋板平均分担考虑。 7、程序中粗略地考虑桥墩高度与桥台相同,也可手工填写改动。

8、程序中未考虑设置滑板支座的情况。 9、计算桩基刚度的系数Ax0、Bx0、B00需手工填写。程序中仅按桩长大于4/α考虑。 对桩长较短的摩擦桩、支承桩和嵌岩桩暂无法考虑。 10、肋板的计算长度按盖梁顶至承台顶计,系数偏安全地取1.0 11、为防止误操作改变公式,部分工作表设置了保护。若欲修改,直接撤消保护即可。 12、偏心受压构件的验算尚不完善。 13、浅基础基底内力计算方法: (1)将基础顺桥向长度填入“承台长度”(数据输入!E23)。 (2)将基础横桥向宽度除以肋板个数填入“承台宽度”(数据输入!E24)。 (3)将基础高度填入“承台高度”(数据输入!E25)。 (4)双层基础按基础底面的长度、宽度及总高度填写。 (5)系梁尺寸填0。 (6)基础底面的弯矩和最大竖向力为“内力计算!E752”和“内力计算!E758”。

双向板 计算步骤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3000 mm; Ly = 4600 mm 板厚: h = 12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 Ec=2.80×104N/mm2 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 1.200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 G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 = 1.400 Q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4.1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4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3000/4600=0.652<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634+0.0307*0.200)*(1.200*4.100+1.400*2.000)*32 = 4.829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4.829×106/(1.00*11.9*1000*80*80) = 0.063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3) = 0.066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单向板配筋

设计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混凝土单向板计算书 设计人:宋世科 审核人:宋世科 学号:130604230 班级:13建筑工程技术2班

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二、板设计 (1) 2.1荷载计算 (2) 2.2内力计算 (3) 2.3配筋计算 (3) 三、次梁的计算 (4) 3.1荷载计算 (5) 3.2内力计算 (5) 3.3配筋计算 (6) 四、主梁设计 (8) 4.1荷载计算 (9) 4.2内力计算 (9) 4.3配筋计算 (12) 五、附图 (15) 次梁配筋图 (15) 主梁配筋图 (16)

某多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平面图如图1.1所示,楼梯设置在旁边的附属房屋内。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0.65m KN/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楼面活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 k=6.0KN/m2,准永久值系数ψq=0.8。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他钢筋为HPB300级钢筋。 试对板、次梁和主梁进行设计。 图1.1 楼盖建筑平图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力分布方法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设板厚h=80mm。 图2.1 板的计算简图 2.1 荷载计算 水磨石面层:0.65KN/m2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25×0.08=2KN/m2 20mm石灰砂浆抹底:17×0.02=0.34KN/m2 恒载标准值:g k=0.65+2+0.34=2.99KN/m2 活荷载标准值:q k=6KN/m2 转化为线荷载:2.99×1m=2.99KN/m 6×1m=6KN/m 荷载设计值:g+q=1.2×2.99+1.3×6=11.39KN/m

双向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实例

双向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实例 1.楼盖平面布置 双向板肋形楼盖梁板结构布置如图1,钢筋混凝土板厚150h mm =,楼面面层为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320/kN m γ=),板底为15mm 厚石灰砂浆粉刷(317/kN m γ=)活载标准值25.4/k q kN m =,混凝土为35C 级,板中受力筋及分布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梁中受力筋采用HRB335级钢筋;梁中箍筋和架立筋采用HPB300级钢筋。柱距为6900mm ,板的弯矩折减系数为:B1为0.8;B2,B3均为1.0 图1 楼盖平面布置 2.板的荷载计算 恒载 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 200.020.4?= KN/2m 150mm 钢筋混凝土板 200.15 3.75?= KN/2m 15mm 石灰砂浆 170.0150.26?=KN/2m

标准值 0.4 3.750.26=4.41k g =++ KN/2m 活载 标准值 5.4k q = KN/2m 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 1.2G γ= 1.3Q γ= 设计值 1.2 4.41 5.292g =?=KN/2m , 设计值 1.3 5.47.02q =?= KN/2m 荷载设计值 5.2927.0212.312p g q =+=+= KN/2m /2 5.2927.02/28.80p g q '=+=+= KN/2m /27.02/2 3.51p q ''±=== KN/2m 3. 板的内力计算及配筋 3.1中间区格板 1 B 计算跨度: 6.9x l m = 6.9y l m = / 1.0x y l l = 单位板宽弯矩(/KN m m ?) 跨中弯矩:荷载按棋盘布 x M =系数(6)2x p l '+系数(1)2x p l '' =( 0.02058.800.0429 3.51?+?) 26.915.76?= y M =系数(6)2x p l '+系数(1)2x p l ''=( 0.02058.800.0429 3.51?+?) 26.915.76?= 支座弯矩:荷载按满布 a 支座a x M =系数(6)2x pl =20.051312.312 6.930.07-??=- b 支座b y M =系数(6)2x pl =20.051312.312 6.930.07-??=- 配筋计算:s γ=0.95,0130x h mm =,0120y h mm =。跨中正弯矩配筋选用HPB300钢, 2270/y f N mm =,min 0.45/0.45 1.57/2700.262%t y f f ρ==?= 2,min min 0.002621000150393s A bh mm ρ==??=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受力类型 最小配筋百分率 全部纵向钢筋 0.6 受压构件 一侧纵向钢筋 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 注: 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 (9.5.3) 式中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 班级:水电0601 姓名:李海斌 学号:200690250127 指导教师:王中强彭艺斌任宜春 日期:2009年6月8-14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计算书正文………………………………………………………… 第一章结构布置及板梁截面的选定和布置…………………………………… 1.1 结构布置....................................................................................... .1 1.2初步选定板、梁的截面尺寸. (2) 1.2.1板厚度的选定 1.2.2次梁的截面尺寸 1.2.3主梁截面尺寸 第二章单向板的设计 2.1板的荷载计算 (3) 2.1.1板的永久荷载的计算 2.1.2板的可变荷载的计算 2.2板的计算跨度计算 (1) 2.2.1边跨的计算 2.2.2中间跨度计算 2.2.3连续板各界面的弯矩计算 2.3板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1 第三章次梁的设计 3.1次梁的荷载计算………………..………………… 3.1.1次梁的永久荷载设计值计算 (1) 3.1.2次梁承受可变荷载设计值……………………………… 3.1.3次梁承受荷载设计值………… 3.2 次梁的内力计算………………..………………………………………… 3.2.1次梁边跨计算………………..………………… 3.2.2次梁中间跨计算 (1) 3.3.3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3.4次梁的承载力计算 (3) 3.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4.2翼缘计算宽度的计算………………………………… 3.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3.4.4次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1 3.4.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第四章主梁设计………………..……………… 4.1主梁内力的弹性理论设计 (1) 4.1.1主梁承受永久荷载的计算………………………………………

双向板配筋设计

双向板课程设计 某厂房拟采用双向板肋梁楼盖,结果平面布置如图所示,支撑梁截面为200X500mm,板厚取120mm 。 设计资料如下:环境类别为一类;楼面活荷载为2/10m kN q k =;板自重加上面层、粉刷层等,恒荷载2/99.3m kN g k =;采用C30混凝土,板中钢筋采用HRB400钢筋。按弹性理论进行板的设计。 1.荷载设计值 2/13103.1m kN q =?= 2m /79.499.32.1kN g =?= 2/29.112/0.1379.42/m kN q g =+=+ 2/5.62/m kN q = 2/79.170.1379.4m kN q g =+=+ 2.计算跨度 内跨:c l l =0(轴线间距离),边跨:2/2000+=c l l 各区格板的计算跨度列于下表。 3.弯矩计算 跨中最大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在2/q g +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与内支座铰支时在q/2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值之和。本题计算时混凝土的泊松比取0.2;支座最大负弯矩为当内支座固定时g+q 作用下的支座弯矩。 根据不同的支承情况,整个楼盖可以分为A 、B 、C 、D 四种区格板。对边区格板的简支边,取m '或0m =''。各区格板分别算得的弯矩值,列于下表。

按弹性理论计算的弯矩值 区格 项目 A B C D 01l (m ) 6.0 6.1 6.0 6.1 02l (m ) 6.0 6.0 6.1 6.1 0201/l l 1.0 1.02 0.98 1.0 1m (0.0176+0.2X0.0176)X11. 29X 2 6+(0.0368+0.2X0.0368)X6.5x 26=18.92 (0.0178+0.2X0.0232)X11. 29X 26+(0.0370+0.2X0.0370)X6.5X 21.6=20.17 (0.0232+0.2X0.0178)X11. 29X 26+(0.0370+0.2X0.0370)X6.5X 26=21.27 (0.0249+0.2X 0.0240)X11.29 X 2 1.6+(0.0368+0.2X 0.0368)X6.5X 21.6=23.16 2m (0.0176+0.2X0.0176)X11. 29X 2 6+(0.0368+0.2X0.0368)X6.5X 26=18.92 (0.0232+0.2X0.0178)X11. 29X 26+(0.0370+0.2X0.0370)X6.5X 21.6=21.98 (0.0178+0.2X0.0232)X11. 29X 26+(0.0370+0.2X0.0370)X6.5X 26=19.51 (0.0240+0.2X 0.0249)X11.29 X 2 1.6+(0.0368+0.2X 0.0368)X6.5X 21.6=22.86 1m ' -0.0513X17.7 9x 2 6=-32.85 -0.0552X17.7 9X6.12=-36.54 -0.0605X17.79X 26=-38.75 -0.0677X17.79X 21.6=-44.82 1 m '' -32.85 -38.75 0 2 m ' -0.0513X17.7 9x 2 6=-32.85 -0.0605x17.7 9X6.12=-40.05 0 0 2 m '' -32.85 -40.05 -0.0552X17.7 9X 26=-35.35 -0.0677X17.79X 21.6=-44.82

单向板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图T-01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活荷载分项系数为(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 ,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图T-02 图T-03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载标准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表Q-01截面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 座 离端第二跨 跨中及中间 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3)截面承载力计算: ,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板的配筋计算表Q-02板带部位 边区板带(①~②、⑤~⑥ 轴线间) 中间区板带(②~⑤轴线间) 板带部位截面 边跨 跨中 离端 第二 离端 第二 中间 支座 边跨 跨中 离端 第二 离端第 二跨跨 中间支 座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力的方法,并熟悉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及梁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双向板配筋讲解

1. 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2,取γQ=1.4。q=1.4x2=2.8KN/m。 2 恒荷载标准值为3.76KN/m2,设计值为g=3.76×1.2=4.51KN/m。 2 合计 p=g+q=7.31KN/m 2. 按弹性理论计算 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2 g=g+q/2=5.91KN/m ’2 q=q/2=1.4KN/m ‘’在g作用下,各内支座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弯矩则在中心点处。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u=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第4.1.5条),在求各中间支座最大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载及活载均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 2 P=g+q=7.3KN/m 3. A区格板计算 (1)计算跨度 中间跨:l0x=1.1ln=1.1x(3.95-0.275)=4.04m>lc=3.95m l0y=1.1ln=1.1x(4.00-0.25)=4.13m>lc=4.0m l0x/l0y=3.95/4=0.99 (2)跨中弯矩 A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A区格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8,结果如下表所示: 2 UUUMX=MX1+MX2 =(mx1+0.2my1)(g+q/2)l0x+(mx2+0.2my2)(q/2)l0x22 =(0.0180+0.2?0.0175)?5.91?3.952+(0.0376+0.2?0.0367)?1.4?3.952 =2.96KN.m/m My=My1+My2UUU =(my1+0.2mx1)(g+q/2)l0x+(my2+0.2mx2)(q/2)l0x22 =(0.0175+0.2?0.0180)?5.91?3.952+(0.0367+0.2?0.0376)?1.4?3.952 =2.91KN.m/m

单向板计算书(绝对详细)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4-37。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其分项系数1.3。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4-37。 图14-37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14-38所示。

图14-38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0.65kN/ 70mm水泥焦渣14kN/×0.07m=0.98 kN/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0.08m=2 kN/ 20mm石灰砂浆17kN/×0.02m=0.34 kN/ 恒载标准值=3.97 kN/ 活载标准值=5.0 kN/ 荷载设计值p=1.2×3.97+1.3×5.0=11.26 kN/ 每米板宽p=11.26 kN/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h=80mm,次梁b×h=200mm×450mm 边跨=2600-100-120+=2420mm 中间跨=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2400)/2400=0.8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板的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弯矩系数M=

边跨跨中×11.26× =5.99 B支座 ×11.26×=- 4.67 中间跨跨中 ×11.26×=4.05 中间C支座 ×11.26×=- 4.05 3.配筋计算 b=1000mm,h=80mm,=80-20=60mm, =11.9,=1.27,=210 截面位置 M (kN·m) ==1- = () 实配钢筋 边跨跨中 5.99 0.140 0.151 513 10@140, 561 B支座-4.67 0.109 0.116 394 8/10@140460 中间 跨 跨中 ①-② ④-⑤轴 线间 4.05 0.095 0.1 340 8@140, 359 ②-④轴 线间 4.05×0.8 0.076 0.079 269 6/8@140, 281

双向板计算步骤

双向板计算步骤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

双向板计算步骤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3000 mm; Ly = 4600 mm 板厚: h = 12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mm2 ft=mm2 ftk=mm2Ec=×104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 G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 = Q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泊松比:μ =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4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3000/46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32 = kN*m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11-12学年第三学期课程设计设计 学院:建设工程学院 班级:09级3班 学号: 姓名:王国超 目录 一、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设计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计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设计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板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平面布置和截面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按弹性理论设计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计算跨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支座最大弯矩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巧用Excel软件计算钢筋量

巧用Excel软件计算钢筋量 Excel软件计算钢筋量 在水工建筑物设计中,经常要对建筑物所配钢筋进行统计计算,制作钢筋表。钢筋表的制作是根据建筑物的配筋情况来确定的,而钢筋的直径、形状、长度、根数等又是由建筑物的结构尺寸荷载条件来具体确定,另外还有各类型钢筋的总长、单重和总重等等。因此钢筋表的制作看起来只是数据的简单计算,其实是很烦琐的。通常的做法是把数据用电子计算器一个一个的摁。在钢筋规格尺寸或数量发生变动时,就要重新再摁。这样计算既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更重要的是要想检查错误的话必须重新再摁一遍。这样做是不是很烦琐呀?办法还是有的,我们常用的Excel 软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这些烦琐的计算和检查工作。 Excel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套很著名的电子表格软件,是用来管理和处理各种数据的,其强大的功能体现在对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方面。Excel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其主要特色就是能够按预先编制的公式进行计算。Excel函数作为Excel处理数据的一个最重要手段,功能是十分强大的。Excel提供了多方面的函数,又能提供良好的文字编排功能,便于编制需保留的计算过程。它在工作实践中有诸多应用,下面就谈一下如何用Excel工作表计算钢筋量。 1.根据建筑物配筋情况按编号输入钢筋直径 2.根据建筑物结构尺寸计算输入钢筋长度 钢筋长度 式中-钢筋单根长度,mm;-建筑物长度,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根据规范取值;-弯钩长度,根据规范取值。 3.根据建筑物结构尺寸计算输入钢筋根数 钢筋根数N= 式中-钢筋根数;-建筑物宽度,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根据规范取值;-钢筋间距,mm;-钢筋层数。 4.计算钢筋总长 钢筋总长,m。 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数据计算功能把钢筋总长自动计算出来。从公式来看,钢筋总长是钢筋长度和钢筋根数的乘积。选中单元格F3单击编辑栏前面的等号,也就是编辑公式按钮;单击C3单元格,编辑栏中就出现了C3,从键盘上输入一个*号,这在Excel中代表一个乘号,然后再用鼠标单击D3单元格,单击确定按钮,在F3单元格中就出现了C3单元格和D3单元格的数值的乘积,即钢筋总长。 5.输入钢筋单重 钢筋单重可以从规范上查到,但输起来很烦容易出错。这里采用Excel 函数把一些常用钢筋单重一并输入公式中,供计算时自动选用。Excel 中所提供的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它们使用一些称为参数的特定数值按特定的顺序进行计算。这里采用IF函数,选择钢筋单重。具体内容如下:IF(D6=14,IF(D6=14,1.208,IF(D6=12,0.888,IF(D6=10,0.617,IF(D6=8.2,0.4 32,IF(D6=8,0.395,IF(D6=6.5,0.26,IF(D6=6,0.222,0))))))),IF(D6=16,1.578,I F(D6=18,1.998,IF(D6=20,2.466,IF(D6=22,2.984,IF(D6=25,3.85,IF(D6=28, 4.83,0)))))))

单向板设计例题

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图T-01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活荷载分项系数为(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图T-02 图T-03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载标准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3.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宽。 荷载: 恒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设计值; 梁侧抹灰自重设计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 由板传来:;

合计:; (1)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 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弯矩和剪力见表Q-03及表 Q-04。 (2)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梁高: 翼缘厚: 判别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Q-05及表Q-06。

双向板计算步骤

双向板计算步骤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3000 mm; Ly = 4600 mm 板厚: h = 12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mm2 ft=mm2 ftk=mm2Ec=×104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 G =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 Q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泊松比:μ =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4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3000/46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32 =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6/**1000*80*80) =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 =

双向板-计算步骤

双向板-计算步骤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3000 mm; Ly = 4600 mm 板厚: h = 12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 Ec=2.80×104N/mm2 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 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 1.200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 G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 = 1.400 Q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4.1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固定/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3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20-40=80 mm 六、配筋计算(lx/ly=3000/4600=0.652<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634+0.0307*0.200)*(1.200*4.100+1.400*2.000)* 32 = 4.829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4.829×106/(1.00*11.9*1000*80*80) = 0.063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3) = 0.066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80*0.066/360 = 173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173/(1000*120) = 0.144%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