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管理)第章发动机排放测试

(环境管理)第章发动机排放测试

(环境管理)第章发动机排放测试
(环境管理)第章发动机排放测试

第10章发动机排放测试

本章主要内容:介绍了CO、HC、NO X和微粒等排放污染物的测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叙述了曲轴箱排放物和蒸发排放物的测试要点。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测试,是废气净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正确测试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含量是研究汽车有害排放物的形成及其控制技术和装置的重要前提。随着各国汽车排放标准的日趋严格,其排放测试技术也不断地完善。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浓度一般都低,在排气过程中排气成分因相互影响而不稳定,采样测量时样气在进入测试仪器前的管路中,有凝聚和吸附现象等。因此,为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就必须要有合理的采集排气样气的取样系统,以及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和高灵敏度的测试仪器。

10.1汽车排放污染物取样系统

取样是汽车排放测试的第一环,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不同的取样技术。取样方法不同,取样系统也有所不同。取样系统的功能在于使样气经过预处理,以便按一定要求送入分析系统。取样的正确与否对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关系极大。

一般说来,汽车在不变工况工作时污染物的排放量可通过排气成分分析仪器测量该成分在排气中的浓度,然后根据汽车的排气总流量来计算求得。当汽车在变工况工作时,虽说在理论上可先测出成分浓度和排气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然后再对时间积分计算总量,但实际上由于排气管压力随工况变化而变化,取样系统和测量仪器动态响应滞后不同,以及在输送过程中各工况的样气部分混合,使得浓度曲线不能再现汽车排放的时间特性,造成很大的误差。于是采用通过测量排放平均值的方法来确定总排放量,如把一个标准测试循环中的所有排气收集到气袋里,然后测量浓度和气量,从而算出该循环的总排放量。这种方法需要用很大的气袋来收集排气,很不方便。同时样气在收集过程中可能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按取样方法分,目前常采用的取样系统有直接取样系统、稀释取样系统和定容取样系统。下面针对每种取样方法并结合取样系统分析它们的特点。

10.1.1直接取样系统

直接取样法,是将取样探头插入发动机的排气管中,用取样泵连续抽取一定量气体不经稀释直接送入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由于直接取样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广泛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各种用途发动机的排放测量中。

为简化排放测量程序,提高测量精度,总质量大于3500kg的重型车辆排放气态污染物一般均在稳定工况下测量。图10-1为适用于重型车辆气态排放物的直接取样分析系统流程图。

图10-1 直接取样分析系统流程图

发动机在测功机台架上稳定运行,分析用样气直接从发动机的排气管抽取。因为未经稀释的排气污染物浓度较高,保证了较高的测量精度。采样泵P把排气经加热取样管HSL1(保温453~473K)输送到氢火焰离子型检测器HFID分析HC,经加热取样管HSL2(保温368~473K)输送到加热型化学发光分析仪HCLA分析,另外排气经取样管SL输送到不分光红外线吸收型分析仪NDIR分析CO和CO2。为了排除水蒸气对NDIR工作的干扰,用温度保持273~277K的槽型冷却器B来冷却和凝结排气样气中的水分。

取样探头一般为一端封闭、多孔、平直的不锈钢探头,垂直插入排气管内,插入长度不少于排气管内径的80%。探头处的排气温度不应低于343K,进行NG(Natural Gas)发动机测试时,取样探头应安装在距排气歧管或增压器法兰盘出口1.5~2.5米的位置。

10.1.2 稀释取样系统

测量重型车柴油机的微粒排放测试时,用稀释取样系统取样,既可用全流稀释取样系统FFDSS(Full Flow Dilution Sampling System),也可用分流稀释取样系统PFDSS(Partial Flow Dilution Sampling System)。

1. 全流稀释取样系统

图10-2为稀释柴油机全部排气的全流稀释微粒取样系统,它可由初级稀释风道PDT和微粒取样系统PSS等构成的单级稀释取样SDS(Single Dilution Sampling)系统;也可是由初级稀释风道PDT和次级稀释取样系统SDT组成的双级稀释取样DDS(Double Dilution

Sampling)系统。

图10-2 全流稀释系统

EP-排气管;PDP-容积式泵;CFV-临界流量文杜里管;HE-热交换器;PDT-初级稀释通道;

SDS-单级稀释系统;DDS-双级稀释系统;PSP-颗粒物取样探头;PTT-颗粒物传输管;SDT-次级稀释通道;

DAF-稀释用空气过滤器;FH-滤纸保持架;SP-颗粒物取样泵;DP-稀释用空气泵;GF-气体计量仪或流量测定仪

一般说来,排气管EP从发动机排气歧管或涡轮增压器出口,到稀释通道的排气管长度不得超过10m。如果排气管长超过4m,那么管子超过4m的部分都应隔热。隔热材料的径向厚度至少为25mm,其导热率在温度为673K时,不得大于0.1W/(m·K)。

初级稀释风道PDT中应有足够的湍流强度和足够的混合长度,保证取样前柴油机排气管EP排出的排气民经稀释空气滤清器DAF净化的稀释空气混合均匀。单级稀释系统的直径至少为460mm,双级稀释系统的直径至少为200mm。发动机的排气应顺气流引入初级稀释通道,并充分混合。

对仅用于SDS的颗粒物取样探头PSP和仅用于DDS的颗粒物传输管PTT,两者必须逆气流安装在稀释用空气和排气混合均匀的地方(即在稀释通道的中心线上、在排气进入稀释通道点的下游约10倍管径的地方),内径均至少为12mm,不得加热。从PSP探头前端到滤纸保持架的距离不得超过1020mm;从PTT传输管入口平面到出口平面不得超过910mm,颗粒物样气的出口必须位于次级稀释通道的中心线上,并朝向下游。

2.分流稀释系统

由于全流稀释取样系统设备笨重,占地面积大,测试功耗也大,所以对重型车用柴油机进行稳态测量微粒排放时,可把一部分柴油机排气输入稀释风道的分流稀释取样系统。图10-3为测量重型车用柴油机稳态微粒排放用的分流稀释取样系统。

图10-3 分流稀释取样系统

EP-排气管;PR-取样探头;ISP-等动态取样探头;EGA-排气分析仪;TT-颗粒物取样传输管;

SC-压力控制装置;DPT-差压传感器;FC1-流量控制器;GF1-气体计量仪或流量测定仪;SB-抽风机;

PB-压力机;DAF-稀释用空气过滤器;DT-稀释通道;PSS-颗粒物取样系统;PSP-颗粒物取样探头;PTT-颗粒物传输管;

FH-滤纸保持架;SP-颗粒物取样泵;FC2-流量控制器;GF2-气体计量仪或流量测定仪;BV-球阀柴油机排气管EP中的排气通过颗粒物取样探头ISP或PR和颗粒物取样传输管TT输送到稀释通道DT。通过DT的稀释排气流量用颗粒物取样系统PSS中的流量控制器FC2 和颗粒物取样泵SP控制,稀释空气流量用流量控制器FC1控制。

10.1.3 定容取样系统

现在,世界各国的排放法规大多规定对汽车的排气先用干净空气进行稀释,然后用定容取样CVS(Constant V olume Sampling)系统取样。除取样袋收集的气体外,大部分排气被排出取样器,由测量器测量排出气体的总流量。测量总流量的常用方法有:一是用容积泵PDP(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二是用临界流量文杜里管CFV(Critical Flow Venturi)。

1. 带容积泵的定容取样系统

带容积泵的定容取样系统如图10-4所示。容积泵PDP每转的抽气体积是一定的,只要转数不变,总流量就不变。PDP系统可使流量无级变化,但结构庞大,且流量受温度影响大。

图10-4 带容积泵的定容取样(PDP-CVS)系统

D-稀释空气滤清器;M-混合室;H-热交换器;TC-温度控制系统;PDP-容积泵;T1-温度传感器;G1、G2-压力表;

S1-收集稀释空气定量样气的取样口;S2-收集稀释排气定量样气的取样口;F-滤清器;P-取样泵;N-流量控制器;

FL-流量计;V-快速动作阀;Q-快速接头;B A-稀释空气取样袋;B E-稀释排气取样袋;C-容积泵转数计数器;

虚线部分-压燃式发动机车辆分析HC时的附加设备;F h-加热滤清器;S3-取样口;V h-加热式多通阀;

HFID-加热式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R及I-记录积分瞬时HC浓度设备;L h-加热取样管

2. 采用临界流量文杜里管的定容取样系统

采用临界流量文杜里管的定容取样系统如图10-5所示。其总流量由一临界文杜里管CFV来确定,只要文杜里管一定,总流量就不变。该系统受温度影响较小,结构相对简单,但只可通过切换文杜里管来改变流量,且只能有级地改变。

图10-5采用临界流量文杜里管的定容取样(CFV-CVS)系统

AB-稀释空气取样袋;CF-积累流量计;CFV-临界流量文杜里管;CS-旋风分离器;

DAF-稀释空气滤清器;DEP-稀释排气抽气泵;DT-稀释风道;F-过滤器;FC-流量控制器;FL-流量计;

HE-换热;HF-加热过滤器;PG-压力表;QF-快接管接头;QV-快作用阀;S1~S4-取样探头;SB-衡释排气取样袋;

SF-测量微粒排放质量的取样过滤器;SP-取样泵;TC-温度控制器TS-温度传感器从图10-4或图10-5分析可知,发动机的排气经排气管排入混合室M或稀释风道DT,用经过稀释空气滤清器D或DAF过滤的环境空气稀释,形成恒定体积流量的稀释排气。排

气污染物与稀释空气充分混合后,经取样口S2或取样探头S2送到稀释取样袋BE或SB。在测试循环结束后,通过测量取样袋中各污染物的浓度,然后结合CVS系统中流过的稀释排气总量,就可获得发动机在测试循环中各污染物的总排放量。

为了保证CVS系统的取样精度,流经系统的稀释排气质量流量必须保持恒定。流量控制器N,用于保证在试验过程中,从取样探头处采集的样气流量稳定(约10L/min),气体样气流量应保证在试验结束时,样气足以够供分析用。流量计FL,用于在试验期间调节和监控气体样气的流量稳定。

测试柴油机时,因较重的HC可能在样气袋中冷凝,需对HC进行连续分析,因此,稀释排气用加热到463K的管路输送到分析器,并用积分器测试循环时间内的累计排放量。柴油机包括微粒排放量的测量,还需一个由流量控制器、微粒过滤取样器、取样泵和积累流量计组成的微粒取样系统。

为保证排气与稀释空气均匀混合,CVS系统中稀释排气流动必须满足雷诺数Re>4000。

10.2 排气成分分析仪

目前,汽车排气中的CO和CO2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NO X用化学发光分析仪测量,HC用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测量。当需从总碳氢化合物中分离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时,一般用气相色谱仪测量甲烷。发动机排气中的氧多用顺磁分析仪测量。

10.2.1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NDIR)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NDIR(Non-Dispersive Infra-Red Analyser)是根据不同气体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原理提出的。红外线是波长为0.8~600μm的电磁波,多数气体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的能力。如CO能吸收4.5~5μm的红外线,CO2能吸收4~4.5μm 的红外线,CH4能吸收2.3μm、3.4μm、7.6μm的红外线,NO能吸收5.3μm的红外线,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根据其特定的吸收来鉴别气体分子的种类。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如图10-6所示。红外线光源1射出的红外线经过旋转的截光盘2交替地投向气样室7和装有不吸收红外线的气体(如氮)的参比室4,透过两室的气体后进入检测器5。检测器有两个接收气室,当样气室中的被测样气浓度变化时,两个接受气室接受的红外线辐射能的差别也发生变化,导致分隔两气室的薄膜6两侧压变化。由截光盘调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电容器电容量周期变化,该信号经放大成为分析仪的输出信号。

为防止其它气体成分对被测成分测量的干扰,在光路上设置了滤波室3和8,滤掉干扰气体能吸收的波段。如分析CO,在滤波室中充以CO2和CH4等,分析时就不会受排气中的CO2和CH4 成分的干扰;分析CO2时,则应充入CO、CH4等。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采用直接取样系统时,水蒸气对CO和NO的测定有干扰,在取样流程中应串联有冷却器或除湿器,以尽量除去水分。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NO时,由于输出信号非线性且易受干扰,其测量精度低;测量HC时,只能检测某一波长段的HC,如检测器接收室内充填正己烷,则测量仪器对非甲烷饱和烃敏感,而对非饱和烃和芳香烃则不敏感,测量的结果主要是反应了饱和烃的含量而不代表各种HC的含量,所以总的精确度较差。排放法规规定,CO和CO2用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量。

图10-6 不分光红外线气体分析仪工作原理图

1-红外光源;2-截光盘;3、8-滤波室;4-参比室;5-检测器;6-电容器薄膜;7-气样室

10.2.2 化学发光分析仪(CLD)

化学发光分析仪CLD(Chemical Luminescence Detector)用来测量NO X浓度,其优点是感应度高,体积分数可达10-7,应答性好,在10-2浓度范围内输出特性呈线性关系,适用于连续分析,是测量NO X的标准方法。

CLD只能直接测量NO,其原理基于NO与臭氧的反应:

NO + O3→NO2* + O2(10-1)

NO2* →NO2 + hυ(10-2)

式中:h—普朗克常数;

υ—光子的频率。

当NO与O3反应生成NO2时,大约有10%处于激态(NO2*),这种激态NO2*衰减回基态NO2时,会发射出波长0.6~3μm的光子hυ。化学发光的强度与NO和O3两反应物的浓度乘积成正比,还与反应室的压力、NO在反应室内的滞留时间以及样气中其它分子种类有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而且一般O3浓度比NO高很多且几乎恒定,化学发光强度与NO成正比。

化学发光分析仪工作原理如图10-7所示。样气根据需要由通道A或B进入反应室1。通道A直接通向反应室,这个通道只能测量样气中NO的浓度;样气通过通道B时,样气中的NO2将在催化转换器7中按下式转化成NO,再进入反应室:

2NO2→2NO + O2

(10-3)

这样仪器测量得到的是NO和NO2的总和NO X。利用测得的NO X与NO的差值,即可确定样气中NO2的浓度。

使用滤光片4让光电倍增管检测器5只记录波长在0.60~0.65μm之间的光,以避免其它气体成分对测量的干扰。检测器5的微弱信号经信号放大器6放大后输出。

为使NO2尽可能完全地转化成为NO,催化转化器中的温度必须在920K以上。在实际测量中常会出现NO2测量值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催化转化器老化,NO2向NO 的转化率下降;二是NO2可能冷凝在水中。因此,在NO2浓度较高的排放测量中(如直接取样测量柴油机排放时),必须将取样系统加热,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检查催化转化效率,当其低于90%时,应予以更新。

图10-7 化学发光分析仪工作原理图

1-反应室;2-臭氧发生器;3-氧入口;4-滤光片;5-光电倍增管检测器;

6-信号放大器;7-催化转化器;8-样气入口;9-转换开关;10-反应室出口

10.2.3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FID)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FID)(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是目前测量汽车排放中HC的最有效手段。FID灵敏度高难度,可测到极小浓度的HC,且线性范围宽,对环境温度和压力也不敏感。

FID的工作原理是利用HC在氢火焰燃烧时,2300K左右的高温氢火焰会使HC离子化成自由离子,离子数基本上与HC的浓度成正比。如图10-8所示,待测气体与氢气混合后,由入口4进入燃烧器,由燃烧嘴2喷出,在空气的助燃下由通电的点火丝点燃。HC在缺氧的氢扩散火焰中分解出离子和电子。这些离子和电子在周围100~300V的电压下在离子收集器1中形成按一定方向运动的离子流,通过对离子流电流的测量就可测得碳原子的浓度,从而反映出相应的HC的浓度。

图10-8 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工作原理图

1-离子收集器;2-燃烧嘴;3-助燃空气入口;4-氢和待测气体入口;5-空气分配器;6-信号放大器FID不受样气中有无水蒸气的影响,但可能受其中氧的干扰。这种干扰可用两种措施来减小:一是用40%的H2+60%He的混合气代替纯H2;二是用含氧量接近待测气体的零点气和量距气进行标定。

不同的HC分子结构对FID的影响不同。FID显示的C原子数与实际的原子数之比,烷烃不低于0.95,环烷烃和烯烃一般不低于0.90,而对芳香烃特别是含氧有机物(如醇、醛、醚、酯等)响应的偏离较大。

因高沸点的HC在取样过程中会凝结,为避免这点,应对采样管路加热。测量汽油机排气时应加热到400K左右,测量柴油机排出的HC要用加热管路和加热氢火焰离子型分析仪(HFID)。

10.2.4 顺磁分析仪

气体受不均匀磁场的作用时会受到力的作用,如果该气体是顺磁性的,此力指向磁场增强的方向;如果是反磁性的,则指向磁场减弱的方向。大多数气体是反磁性的,只有少数气

体是高度顺磁性的。氧是一种强顺磁性气体,氮氧化合物有较弱的顺磁性,NO和NO2的顺磁性分别为氧的44%和29%。因为汽车排放中,氧的浓度要比NO X高得多,所以可用顺磁分析仪测量排气中的氧浓度。

图10-9 顺磁分析仪工作原理图

1-环形室;2-样气中的氧;3-样气;4-加热丝;5-玻璃管;6-永久磁铁

顺磁分析仪PMA(Paramagnetic Analyser)的工作原理如图10-9所示。样气3中的氧2,在永久磁铁6产生的磁场吸引下自左向右充入水平玻璃管5中。在磁场强度最大的地方,样气被电热丝4加热。加热后的氧顺磁性下降,磁铁对它的吸引力小于冷态的氧。冷的样气被吸到磁极中心,挤走热的样气。冷的样气被加热后又被挤走。这样在玻璃管5中就形成了气体流动,也称磁风,其速度与样气中的浓度成正比。如果加热丝4同时起热线风速仪的作用,就可以简单地测定磁风速度,从而测得样气中的氧浓度。

10.2.5 气相色谱仪(GC)

气相色谱仪(GC)(Gas Chromatography)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相互分离,以便对混合气的组成各成分浓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它灵敏度高,需要样气数量很少,一次可完成多种成分的分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通用微量分析设备。

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如图10-10所示。

用样气注射器把一定体积的样气从试样注入口1注入仪器,与从载气入口2进入仪器的氢、氦、氩等载气混合后流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3中。由于样气的不同组分对色谱柱中的填充剂的亲和力(吸附或溶解性)不同,在载气的推动下被分离。亲和力弱的组分,很难被滞留在填充剂中,首先流出色谱柱;反之,亲和力强的组分流出较晚。

图10-10 气相色谱仪工作原理图

1-试样注入口;2-载气入口;3-色谱柱;4-温控槽;5-检测器;6-气体出口;7-色谱图记录仪色谱柱经分离后的各组分还需依次由载气送到出口处的检测器5进行检测,由检测器测定各组分的浓度。检测器除了氢火焰离子型检测器(FID)外,常用的还有用于测量CO和

CO 2等的热导率检测器TCD (Thermal Conductivity Detector ),测量含卤和含氧成分的电子捕获型检测器ECD(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和测量含硫成分的焰光光度检测器FPD(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 。

检测器可输出与被分离组分数量相对应的信号,在色谱记录仪7上以色谱峰点的形式记录下来。从注入试样开始到出现色谱峰点为止的时间,称为滞留时间或淘析时间,在测试条件相同时,试样中的每一组分的滞留时间是一个定值。所以可根据滞留时间来定性分析试样中所含的每一组分。而色谱峰的面积则与对应组分的含量成正比,可据此进行定量。

10.3 微粒测量与分析

排气微粒是指依据一定的取样方法,在最高温度为325K 的稀释排气中,由过滤器收集到的固态或液态微粒。用符合要求的取样系统把排气微粒收集在过滤器上,用微克级精密天平称得过滤器在收集微粒前后的质量差,就可获得微粒排放的质量。

10.3.1 微粒质量测量

用符合要求的取样系统把排气微粒收集在过滤器上,用微克级精密天平称得过滤器在收集微粒前后的质量差,就可获得微粒排放的质量。

微粒测量过滤器通常采用滤纸。为了保证测量的精度,空白滤纸和有微粒滤纸的质量测量必须在调温调湿的洁净小室内进行。空白滤纸至少在取样前2h 放入小室内的滤纸盒中,待稳定化后测量和记录质量,然后仍放在小室内直到使用。如果从小室取出后1h 内没有使用,则在使用前必须重新测量质量。收集微粒后的滤纸放回小室内至少2h ,但不得超过36h ,然后测量总质量。微粒滤纸与空白滤纸的质量差就是微粒质量。

微粒质量测量的取样系统如图10-2和图10-3所示,可采用全流和分流稀释系统。 排气微粒质量可用下式计算:

f ep mix p m d V V M ??= 或d M V V m p mix

ep f ??= (10-4)

式中:ep V —流经过滤器的流量,m 3;

mix V —流经通道的流量,m 3;

p M —排放微粒质量,g/km ;

f M —过滤器收集的微粒质量,

g ;

d —与运转循环一致的距离,km 。

10.3.2 微粒成分分析

微粒成分分析虽不是排放法规所要求的,但对微粒形成、氧化过程及微粒后处理技术研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微粒中有机可溶成分SOF 的分离及分析方法有:

1. 热解质量分析法(TG )

热解质量分析法TG (Thermo Gravimetry )是在惰性气体气氛(如N 2)中,将微粒样品按规定加热速率加热到923K ,保温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其中可挥发部分蒸发掉,用热天平测得的微粒质量减小量就代表其中可挥发部分VF (V olatile Fraction ),用此法测得的主要是高沸点HC 和硫酸盐,基本与SOF 相吻合。然后将气氛换成空气,在相同温度下,样品进一步减少的质量对应被氧化的碳烟组分,残留的则是微量灰分。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准确快捷地得出样品质量损失率变化的连续曲线,可据此定量分析VF中的不同馏分,可测量碳烟在各种条件下的氧化速率。缺点是热解质量分析仪昂贵,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样品。

值得注意的是,TG把微粒样品与取样滤纸一起加热,法规规定的涂四氯乙烯的滤纸,往往不能满足耐热性要求,所以要采用耐热的滤纸专门采样,如无涂层的玻璃纤维滤纸能基本满足要求。此外,必须考虑取样滤纸的质量损失。

2. 真空挥发法(VV)

真空挥发法VV(Vacuum V olatilization)是将微粒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内,在真空度95Kpa以上,温度473K以上加热3h左右,其质量变化即为微粒中VF含量。

此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真空干燥箱具有较大的容积,一次可同时处理多个样品。但不能连续记录质量的变化,收集VF较困难。

3. 索氏萃取法(SE)

对微粒中的SOF可采用萃取法采集,常用的有索氏萃取法SE(Soxhlet Extraction),所用装置如图10-11所示。

图10-11 索氏萃取装置简图

1-温度计;2-电炉;3-浴缸;4-烧瓶;5-虹吸管;6-样品;7-样品室;8-冷凝管

盛有溶剂的烧瓶置于恒温浴缸中,用水加热使溶剂蒸发,上升到冷凝管中,冷凝物回到样品室中浸泡样品,进行萃取。萃取液达到一定体积时,经虹吸管流回烧瓶。这样,溶剂在萃取器中循环流动,不断将微粒中的SOF带到烧瓶中,直到萃取完全。

萃取溶剂通常采用二氯甲烷,其沸点为315K,比样品中的SOF低得多。萃取一般连续8h小时就可完成,样品原始质量与残渣质量(在吸附的溶剂挥发完全后测量)之差就是SOF 质量。

该方法从原理上说,是测量柴油机排放微粒中SOF最准确的方法,且萃取液可多次使用,不足之处是耗时多,操作较复杂。

汽车排放微粒中的SOF成分复杂,可通过气相色谱仪GC进一步分析,以弄清其中各种HC的来源。一般低于C19的HC来自柴油,高于C 28的则来自润滑油。如果色谱仪与质谱仪联用(色质联机分析GC-MS),则可对复杂有机物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10.4 烟度测量与分析

微粒质量的测量是目前汽车排放法规规定的微粒测量方法,这对控制微粒排放的研究、开发和评价其环境影响显然是合理的。但这种方法设备复杂,操作费时费力,且不能追踪微

粒的瞬态排放特性。

柴油机微粒的生成以碳烟为核心,在中等以上负荷碳烟的比例大,SOF较小,所以长期以排气烟度的测量来表征碳烟的多少。我国规定对柴油机的烟度进行测量。

烟度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滤纸法,先用滤纸收集一定的烟气,再通过比较滤纸表面对光反射率的变化来测量烟度,所用的测量仪器为滤纸式烟度计;另一类是消光度法,是利用烟气对光的吸收作用,即通过光从烟气中的透过度来测量烟度,所用的测量仪表为消光式烟度计。

10.4.1 滤纸式烟度计

我国对柴油机、车用柴油机的烟度测量规定使用滤纸式烟度计,其技术参数和要求应符合HJ/T4-93的规定。

滤纸式烟度计主要由定容采样泵和检测仪两部分组成。抽气泵从排气中抽取固定容积的气样,让气样通过装在夹具上的滤纸,使气样的碳烟沉积在滤纸上。由于抽取的气样数量恒定,故滤纸被染黑的程度能反映气样中所含碳烟的浓度。

滤纸烟度计检测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0-12所示。它由反射光检测器与指示器组成,由白炽电灯泡光源射向已取样滤纸的光线,一部分被滤纸上的微粒吸收,一部分被反射给光电元件,从而产生相应的光电流,并由指示器指示输出。光电流的大小反映了滤纸反射率的大小,滤纸反射率取决于滤纸被染黑的程度。光电越小,滤纸的反射率越低,即滤纸的染黑程度越高,表明被测碳烟的浓度越高。滤纸的染黑度用0~10波许单位表示,规定白色滤纸的波许单位为0,全黑滤纸的波许单位为10,从0~10之间均匀分度。

为保证滤纸式烟度计读数稳定,一要光源稳定,二要滤纸规格统一。烟度滤纸反射系数应为0.92±0.03,当量孔径为45μm,在压差2~4KPa下的透气度为3L/(cm2·min),厚度为0.18~0.20mm。

滤纸式烟度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曾获得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柴油机微粒中各种成分对光线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测得的滤纸烟度值与微粒质量之间没有完全一一对应关系。这种烟度计不能测定由油雾造成的蓝烟与白烟,也不能对瞬态工况进行连续的测量。

a) 结构图b)工作原理图

图10-12 滤纸式烟度计检测仪

1-电线;2-灯泡;3、7-光电元件;4-滤纸接合面;5-灯室;6-光源;8-滤纸

10.4.2 消光式烟度计

消光式烟度计的工作原理,是让部分或全部排气流过光源和接收器构成的光通道,接收器所接受的光强度的减弱(消光量)就代表排气的烟度。

消光式烟度计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推荐,其基本技术要求已在我国国标GB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中规定。

哈特里奇(Hartridge)烟度计是一种典型的消光式烟度计,其烟度的分度为0(无烟,通常用干净空气的透明度标定)~100(全黑,透光度为0)。这种烟度计除烟度显示部分外,其检测部分主要由校正装置、光源与光电检测单元(光电池等)组成,基本结构如图10-13 所示。

图10-13 哈特里奇烟度计基本结构示意图

1-光源;2-排气入口;3-排气测试管;4-光电池;5-转换手柄;6-空气校正器;7-鼓风机;8-排气出口测量前将转换手柄5转向校正位置(光源1和光电池4位于图中虚线位置),此时光源和光电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校正管的两端,用鼓风机7将干净的空气引入校正管,对烟度计进行零点校正,然后将手柄转向测量位置(光源和光电池位于图中实线位置),使光源和光电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测量管两端,接通被测排放气体对光源发射光的消光度,通过显示记录仪

表,可观察到排放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消光式烟度计不仅可测黑烟,而且也可测蓝烟和白烟。它对低浓度的可见污染物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进行连续测量。它不仅可用来研究柴油机的瞬态碳烟和其它可见污染物的排放性能,而且可以方便地测量排放法规中所要求的自由加速烟度和有负荷加速烟度。

10.5 汽油车非排气污染物的测量与分析

10.5.1 曲轴箱排放物

曲轴箱排放物是指从发动机曲轴箱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1、从活塞和气缸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的油气和已燃气体;2、曲轴箱内的润滑油蒸汽。

我国国家标准GB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附录D《曲轴箱气体排放试验(Ⅲ型试验)》已对其实验方法作了详细规定。让发动机在怠速、对应车辆以50±2Km/h速度行驶的转速和负荷、以及同样转速但负荷加大70%这样三种工况下运转,在适当位置测量曲轴箱内的压力,如在机油标尺孔处使用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量。在上述各测量工况下,测得的曲轴箱内的压力均不得超过测量时的大气压力。

10.5.2 蒸发排放物

蒸发排放物是指除汽车排气管排放以外,从车辆的燃料(汽油)系统损失的碳氢化合物,主要包括:1、燃油箱呼吸损失(昼间换气损失):由于燃油箱内温度变化所排放的碳氢化合物。2、热浸损失:在车辆行驶一段时间后,静置车辆的燃料系统排放的碳氢化合物。

我国国家标准GB18352.2-2001附录E《装点燃式发动机车辆蒸发排放试验密闭室法(Ⅳ型试验)》已对其实验方法作了详细规定。

蒸发排放测量用密闭室是一个气密性很好的矩形测量室,试验时可用来容纳车辆。车辆与密闭室内的各墙面应留有距离,封闭时应能达到气密性的相关要求,内表面不应渗透碳氢化合物。至少有一个墙内表面装有柔性的不渗透材料,以平衡由于温度的微小变化而引起的压力变化。墙的设计应有良好的散热性,在试验过程中墙上任何一点的温度不应低于293K。

试验时应使用符合规定的基准燃料,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试验前已经进行至少3000km 的走合行驶,装在车辆上的蒸发控制系统,在此期间工作正常,炭罐经过正常使用,未经异常吸附和脱附。

密闭法的测试程序细节十分繁琐,其主要过程如下:首先把车辆的燃油箱加到标称容量的40%±2%,在室内经60min±2min把燃油温度从289K±1K均匀加热温升14K±0.5K,测量加热前后室内的HC浓度,确定昼间换气损失;然后把车辆从密闭室取出,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1个市区运转循环(1部)和1个市郊运转循环(2部),再回到密闭室内(温度范围为296~304K)进行热浸1h,测量热浸损失。由于运转蒸发损失很小,在试验过程中未测量。

将昼间换气损失和热浸损失测定的碳氢化合物的排放质量相加,就作为蒸发排放物的试验结果。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试验测试技术 航空发动机是当代最精密的机械产品之一,由于航空发动机涉及气动、热工、结构与 强度、控制、测试、计算机、制造技术和材料等多种学科,一台发动机内有十几个部件和 系统以及数以万计的零件,其应力、温度、转速、压力、振动、间隙等工作条件远比飞机 其它分系统复杂和苛刻,而且对性能、重量、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环境特性又有很 高的要求,因此发动机的研制过程是一个设计、制造、试验、修改设计的多次迭代性过程。在有良好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研制一种新的发动机尚要做一万小时的整机试验和十万小时 的部件及系统试验,需要庞大而精密的试验设备。试验测试技术是发展先进航空发动机的 关键技术之一,试验测试结果既是验证和修改发动机设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发动机部 件和整机性能的重要判定条件。因此“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已成为行业共识。 从航空发动机各组成部分的试验来分类,可分为部件试验和全台发动机的整机试验, 一般也将全台发动机的试验称为试车。部件试验主要有:进气道试验、压气机试验、平面 叶栅试验、燃烧室试验、涡轮试验、加力燃烧室试验、尾喷管试验、附件试验以及零、组 件的强度、振动试验等。整机试验有:整机地面试验、高空模拟试验、环境试验和飞行试 验等。下面详细介绍几种试验。 1进气道试验 研究飞行器进气道性能的风洞试验。一般先进行小缩比尺寸模型的风洞试验,主 要是验证和修改初步设计的进气道静特性。然后还需在较大的风洞上进行l/6或l/5的 缩尺模型试验,以便验证进气道全部设计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是共同工作的,在不同状 态下都要求进气道与发动机的流量匹配和流场匹配,相容性要好。实现相容目前主要依靠 进气道与发动机联合试验。 2,压气机试验 对压气机性能进行的试验。压气机性能试验主要是在不同的转速下,测取压气机特性 参数(空气流量、增压比、效率和喘振点等),以便验证设计、计算是否正确、合理,找出 不足之处,便于修改、完善设计。压气机试验可分为: (1)压气机模型试验:用满足几何相似的缩小或放大的压气机模型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按任务要求进行的试验。 (2)全尺寸压气机试验:用全尺寸的压气机试验件在压气机试验台上测取压气机特性,确定稳定工作边界,研究流动损失及检查压气机调节系统可靠性等所进行的试验。 (3)在发动机上进行的全尺寸压气机试验:在发动机上试验压气机,主要包括部件间的匹配和进行一些特种试验,如侧风试验、叶片应力测量试验和压气机防喘系统试验等。 3,燃烧室试验 在专门的燃烧室试验设备上,模拟发动机燃烧室的进口气流条件(压力、温度、流量) 所进行的各种试验。主要试验内容有:燃烧效率、流体阻力、稳定工作范围、加速性、出 口温度分布、火焰筒壁温与寿命、喷嘴积炭、排气污染、点火范围等。 由于燃烧室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一套精确的设计计算方法。因此,燃烧室的研制和发展主要靠大量试验来完成。根据试验目的,在不同试验器上,采 用不同的模拟准则,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并进行修改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因此燃烧室试 验对新机研制或改进改型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试验。

测试环境管理规范

软件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 1. 测试环境重要性及意义 稳定、可控勺测试环境,可使测试人员花费较少时间完成测试用例勺执行 可保证每一个被提交勺缺陷被准确勺重现 ; 经过良好规划和管理勺测试环境, 可以尽可能勺减少环境勺变动对测试工作 勺不利影响,并可以对测试工作勺效率和质量勺提高产生积极勺作用。 2. 测试环境搭建原则 测试环境搭建之前,需要明确以下问题: 所需计算机数量,以及对每台计算机勺硬件配置要求,包括 存和硬盘勺容量、网卡所支持勺速度等 ; 部署被测应用勺服务器所必 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服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勺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勺相关补丁勺版本 ; 用来执行测试工作勺计算机所必需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 WEB 艮务器以及其他必需组件的名称、版本,以及所要用到的相关补丁的版 本; 是否需要专门的计算机用于被测应用的服务器环境和测试管理服务器的环 境的备份; 测试中所需要使用的网络环境 ; 执行测试工作所需要使用的文档编写工具、测试管理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缺陷跟踪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名称、版本、 License 数量,以及所要用到的相 关补丁的版本。对于性能测试工具,则还应当特别关注所选择的工具是否支 持被测应用所使用的协议 ; 测试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是否需要 ; 模拟实际生产环境或用户环境搭建。 3. 测试环境管理 、设置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 每条业务线或测试小组应配备一名专门勺测试环境管理员,其职责包括: u 测试环境搭建。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 WE 曲艮务器等必须软件 的安装,配置,并做好各项安装、配置手册编写 ; u 记录组成测试环境的各台机器硬件配置、 IP 地址、端口配置、机器的具 体用途,以及当前网络环境的情况 ; 管理规 范 CPUl 勺速度、内

环境管理学考试资料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区域环境质量的下降,温室效应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极上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区的扩展、自然资源的耗竭、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固体有害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堆弃 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2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3不正确的价值观(认为自然资源和要素是无价值的) 4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提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技术)5错误的消费观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全过程控制原则、双赢原则综合性原则、区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规划和协调原则 环境管理对象和手段分别包括哪些? 对象: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简述三种生产理论 环境生产: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物质生产: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换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三种生产理论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一)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二)揭示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三)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四)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五)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简述界面活动控制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概念: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特征:界面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界面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它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一般说来,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作为环境系统要素的自然资源,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是表征环境状态的环境质量。而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则是商品,而三种生产之间的共同界面则是废弃物。 简述冲突协同论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冲突: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面对同一个有限的利益目标,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1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指人们依据各种信息,对全社会的环境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调节和评价,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整合,以达到特定的管理目标的一系列活动之总和。2共赢原理是指在制定处理涉及环境利益冲突的双方,多方关系的方案时,必须注意使各方的合理利益都能得到尊重和照顾,而不是牺牲一些方面的利益去保障另外一些方面的利益。3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 4环境绩效管理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 5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6环境统计是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包括为了取得环境统计资料而进行的设计、调查、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 7环境绩效管理就是以改善和提高各种组织的环境绩效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8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9生态需水是指为了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10三种生产理论人与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自称的复杂巨系统,在物质运动的基础层次上,它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物资生产子系统,人口生产子系统和环境生产子系统。 11环境管理的主体?(1)政府(2)企业(3)公众和非政府组织 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13环境监测类型?(1)常规监测(包括环境要素监测和污染源监测)(2)特殊目的的监测(包括研究性、事故和仲裁监测) 14环境信息的特点?(1)时空性(2)综合性(3)连续性(4)随机性 14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的内容?(1)排污申报(2)总量审核(3)颁发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15环境绩效评估的方法?(1)基于ISO14031标准的环境绩效评价方法(2)企业环境绩效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16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1)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2)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的,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3)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破坏为墓地,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 17环境管理的内容?(1)按管理领域划分,所谓管理领域,是指环境管理行动要落实到的地方,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的什么地方、人类活动中的什么方面(2)按环境物质流划分:①自然资源环境管理②产业环境管理③废弃物环境管理④区域环境管理 18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一半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特点:(1)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2)它是综合性科学(3)它是正在发展的科学 19人与环境和谐的五种环境需求?(1)适应生存(2)环境安全(3)环境健康(4)环境舒适(5)环境欣赏 20环境管理实证方法实验方法、问卷调查方法、实地研究方法、无干扰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 21管理的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测试环境搭建方案

各种缺陷管理工具比较 mantis 1.概述 缺陷管理平台Mantis,也做MantisBT,全称Mantis Bug Tracker。Mantis是一个基于PHP技术的轻量级的开源缺陷跟踪系统,以Web操作的形式提供项目管理及缺陷跟踪服务。在功能上、实用性上足以满足中小型项目的管理及跟踪。更重要的是其开源,不需要负担任何费用。 Mantis是一个缺陷跟踪系统具有多特性包括:易于安装,易于操作,基于Web,支持任何可运行PHP的平台(Windows,Linux,Mac,Solaris,AS400/i5等)。已经被翻译成68种语言,支持多个项目,为每一个项目设置不同的用户访问级别,跟踪缺陷变更历史,定制我的视图页面,提供全文搜索功能,内置报表生成功能(包括图形报表),通过Email报告缺陷,用户可以监视特殊的Bug,附件可以保存在web服务器上或数据库中(还可以备份到FTP服务器上),自定义缺陷处理工作流,支持输出格包括csv、MicrosoftExcel、MicrosoftWord,集成源代码控制(SVN与CVS),集成wiki知识库与聊天工具(可选/可不选),支持多种数据库(MySQL、MSSQL、PostgreSQL、Oracle、DB2),提供WebService(SOAP)接口,提供Wap访问。 2 .优点 1,流程定制方便且符合标准,满足一般的缺陷跟踪; 2,安装简单; 3 .缺点 1.只能简单的对缺陷进行管理,不能管理整个测试流程:测试需求-测试计 划-测试案例-执行测试案例-提交缺陷-测试总结报告;

2.界面比较简单,有些功能不能实现(如上传附件) QC 1.概述 Quality Center 是一个基于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 (J2EE) 技术的企业级应用程序。Quality Center 可以帮助您组织和管理应用程序测试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制定测试需求,计划测试,执行测试和跟踪缺陷。 2.优点 1,QC能够帮助你组织和管理软件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包括测试需求管理、测试计划、测试案例、测试执行和缺陷跟踪。 2,QC执行对测试用例执行统计情况,对bug的统计,分析等功能比较强大; 3.缺点 1,安装比较复杂 2,收费软件。 JIRA 1.概述 JIRA是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需求管理、错误跟踪于一体的商业软件。JIRA创建的问题类型包括New Feature(新功能)、Bug、Task(任务)和Improvement(增加或修改)四种,还可以自己定义,所以它也一是过程管理系统。JIRA融合了项目管理、任务管理和缺陷管理,许多著名的开源项目都采用了JIRA。

环境管理学复习资料

环境管理学 一、选择 1、环境日:6月5日 2、BOD:生化需氧量 3、COD:化学需氧量 二、填空 1、环境管理的分类: (1)从范围划分:1)资源管理;2)区域环境管理; 3)专业环境管理 (2) 从性质划分:1)环境规划管理;2)环境质量管理; 3)环境技术管理 2、环境管理三大基本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政策; (2)“谁污染谁治理”的政策; (3)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3、环境影响评价概念 4、“三同时”制度 5、三种生产理论: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 6、环境监察分类: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 7、环境监察依据:法律依据;标准依据;事实依据 8、限期治理对象: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的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 9、环境保护法概念 三、名词解释 1、环境管理学:以缓解管理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 理的一般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 2、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和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 行为。通过全面规划和有效监督,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 标。 3、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 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环境政策:是国家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而对一切影响环境质量的人为活动所规定 的行为准则。 5、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基础,由排 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颁发、执行情况 的监督检查四部组成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 6、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的开发利用之前,对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划方案 或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建成后将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拟采用的防 范措施和最终不可避免的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和估计。 7、“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 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汇编

学习-----好资料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保的先进

实验一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

实验一: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实验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实验 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时数:2学时设计性实验——汽车发动机性能综合测定 一、实验目标:1) 掌握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发动机性能综合分析仪和汽车性能检测仪的接线方法和基本操作; 3) 了解发动机性能综合分析仪和汽车性能检测仪的主要功能; 二、实验仪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 被测车辆: 三、实验内容:1)测试设备的安装、调试; 2)数据采集、分析; 3)故障排除和检验。 四、实验要求:1) 在理论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对 实验路线和方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2) 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内容的要求,熟悉掌握所需仪器的结构、原理、操 作规范等; 3) 根据实验室安排,独立完成实验数据的采集等实操环节; 4) 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 5) 撰写实验报告、答辩。 五、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是汽车的心脏,汽车的一些基本技术性能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发动机的相关性能相联系。因此发动机综合性能的检测对整车性能的了解至关重要。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与发动机台架试验不同,后者是发动机拆离汽车以测功机吸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对诸如功率和扭矩以及油耗和排放等最终性能指标进行定量测定,而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装置主要是在检测线上或汽车调试站内就车对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状态,如点火、喷油、电控系统和传感元件以及进排气系统和机械工作状态等的静态和动态参数进行分析,为发动机技术状态判断和故障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有专家系统的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还具有故障自动判断功能,有排气分析选件的综合分析仪还能测定汽车排放指标。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项目文档、代码及数据安全,明确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软硬件平台的维护职责,保证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提高开发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是指公司软件项目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环境,包括并不仅限于开发环境、用户测试环境、准生产环境、配置版本库环境等。 第三条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管理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数据、代码、 文档等信息的安全可靠,保证不会丢失。 (二)保密性:通过相应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保证公司的商业秘密及数据、 代码、文档等重要信息不会被非法访问或泄露。 (三)高效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的各 套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保证项目开发进度。 (四)稳定性:通过采用合适的软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保证开发环境各套 系统的稳定运行,减低系统故障率。 第四条信息技术部核心组、投资OA组的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管理应遵循本制度。 第二章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信息技术部运维组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机房设备、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系统 软件的安装、管理、维护、故障报告后的性能监控及排查等工作。

(二)负责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病毒防治工作。 (三)根据项目组的要求,配合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数据及版本配 置库的备份与恢复工作。 (四)协助项目组完成开发测试及准生产环境的性能优化工作。 (五)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硬件平台、系统软件、网络等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第六条信息技术部项目组成员主要负责如下工作: (一)准生产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准生产环境的应用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准生产环境程序、数据的同步。 (四)准生产环境的版本管理及配置管理。 (五)准生产环境的维护和软件系统投产前验证。 (六)准生产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调查、分析。 第七条开发厂商职责。 (一)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权限、密码管理 (二)开发测试环境系统搭建、配置工作。 (三)开发测试环境程序版本发布。 (四)开发人员客户端程序代码、文档的管理、备份工作。 (五)开发测试环境的程序开发、测试维护和投产前验证。 (六)开发测试环境应用软件故障的排查、分析。 第三章保密管理 第八条为加强项目开发、实施期间的保密管理,维护公司的商业秘密和权益,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必须与公司签订《保密承诺书》,所有参与项目的厂商人员必须签字承诺遵守《****IT外包厂商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否则不允许厂商及人员进场。 第九条外包人员不得在办公区内部接待与工作无关的访客,如有人员来访,应在会客区接待;对因工作需要,需要在办公区接待的访客,应会知****工作人员,并填写《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项目组外来人员访客登记表》的格式请参考附

20XX环境管理学第三版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环境科学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变化,所指的是狭义环境问题。 二、环境科学与环境管理 1?环境科学的产生:环境科学是伴随着对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研究而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交叉为特点的综合科学,它以环境学位核心,包括环境自然科学、环境工程科学、环境社会科学、环境人文科学、环境管理科学等主要分支学科。 2?环境科学的内涵、功能与作用:环境科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环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调整和控制人类行为的方法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协同演进的目的。从根本意义上来看,这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关于人类活动的组织、协调、控制活动的全过程。 三、环境管理任务 1.转变环境观念 2?调整环境行为 3?控制“环境一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

一、政府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1 / 34 二、企业 1?作为管理主体的企业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 三、公众 1?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公众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于发展 一、环境管理学的形成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 段:20世纪50年代末~~70年代末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管手段的阶段:20世 纪70年代末~~ 90年代初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 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_____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 们共同的未来》;_____ 年,又通过了《里约宣言》4?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人类文明演替推动力的新阶段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1?环境管理学: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科学。环境管理所需要解决的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也不是单纯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8285-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汽车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GBl4761.5-93《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T384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的修订与合并。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规定了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等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本次修订增加了高怠速工况排放限值和对过量空气系数(λ)的要求。 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5年5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GBl4761.5-93)、《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怠速法》(GB/T3845-93)和《在用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怠速和高怠速工况下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也规定了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稳态工况法、瞬态工况法和简易瞬态工况法三种简易工况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装用点燃式发动机的新生产和在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l4762-2002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 量方法 GB 18352.1-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 GB l8352.2-2001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 GB 17930-1999 车用无铅汽油 GB/T15089-2001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 5181-2001 汽车排放术语和定义 GB l8047 车用压缩天然气 GB l9159 车用液化石油气 HJ/T3-1993 汽油机动车怠速排气监测仪技术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 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

环境管理学(第三版-叶文虎)期末要点整理

环境管理学复习内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环境问题P1 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狭义) 2.中国环境管理的任务P14-16[(四)为目的,非任务]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为:转变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观念,调整人类社会直接和间接作 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人类社会与环境系统构成的“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动,进而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需求。 (一)转变环境观念;(二)调整环境行为;(三)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 3.环境管理的主体与对象P17-25 一、政府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政府 在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社会行为主体中,政府是整个社会行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 时它是各国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发言人。政府能否妥善处理政府、企业、公众的利益关系,促进保护环境的行动,对环境管理其决定性的作用。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恰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 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 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以及在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中,参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管理等。 (二)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应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是政府决策的科学化。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中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 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是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公众能否通过各种途径对政府的决策和操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具有最根本和决定性的意义。 第三是政府决策的法制化。特别是要不折不扣地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二、企业 (一)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企业 对企业而言,环境管理一词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经营”的含义。从环境经营角度看,企业环境管理第一层次的要求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动遵守政府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和公众 的环境要求,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层次的要求,是要承担包括环境在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而第三层次的要求,是企业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环境经营”,将“环境”纳入经营活动 本身,做到既能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甚至通过保护环境而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经营,如果能够将“破坏自然环境而赚钱”的产业活动,改变 为“保护自然环境而赢利”为特征的绿色产业活动,那么,就可以真正使保护自然环境与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和谐统一。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企业环境经营,无疑将成为 推动绿色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企业能够设计和生产出绿色产品,公众才能使用;只有大量的企业不断开发绿色环 保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才能推动政府在完善法律、严格标准等方面加强环境管理。企业

实验四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四、491汽油机速度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观察并操作发动机实验台的基本设备,对发动机台架实验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2、重点了解发动机扭矩、功率、转速、油耗等参数的测试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老师批阅。 二、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BJ491EQ1多点电喷汽油机、FST2C控制系统、CW100测功机、油耗仪、HP3748打印机等。 (设备详细说明见相应设备使用说明书) 三、实验原理 1.汽油机速度特性定义: 将汽化器节流阀的开度固定,发动机的有效功率P e、有效扭矩M、小时耗油量G f、耗油率g e等性能指标,随发动机转速n 变化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汽油机的速度特性。 速度特性如果用曲线、f(n)、、表示,即为速度特性曲线。 若节流阀固定在全开位置时,称为标定功率速度特性或全负荷速度特性(亦称外特性)。如果节流阀固定在全开度的90%、75%、50%、25%时,称为部分负荷速度特性。 本次实验,将节流阀固定在全负荷位置上,完成发动机全负荷速度特性实验。2.CW100电涡流测功机 涡流测功机又称电磁测功机,它是利用涡流损耗的原理来吸收功率的。由涡流测功机、控制器及测力装置组成的测功装置,可以测取被测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从而得到输出功率。 计算功率的公式: 式中:P e—功率,kw M—转矩,n m n—转速,r/min

计算转速的公式: 式中:f—脉冲信号频率,HZ n—转速,r/min z—齿轮齿数(本测功机为60) 计算燃油消耗量的公式: 式中:G f—燃油消耗量,kg/h w—设定的燃油,g t—计测时间,s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试汽油机的速度特性,即汽油机功率、扭矩、油耗等性能参数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掌握仪器校正额定功率以及油耗的误差分析;由涡流测功机、控制器及测力装置组成的测功装置,进行功率的测定。 首先了解实验系统组成,测功原理,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运行程序进入试验登录界面, 2.点击“发动机型号”按钮将打开发动机型号管理对话框,选择或注册发动机型号后单击确定按钮,设定后退出。 3.点击“程序编制”后单击“新建”按钮将打开试验类型选择对话框,将弹出程控文件编辑界面,以创建一个新的程控文件,表中工况顺序为执行顺序。 然后从文件列表中选择一个程控文件,单击“编辑”按钮将打开试验类型选择对话框,选择类型后单击确定按钮,打开程控文件编辑界面,以编辑该程控文件。 4.点击实时测控模块后,先进入试验参数输入窗口,进行参数设定,然后单击“确定”或“取消”按钮进入实时测控画面。

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关于发动机测试系统排放物成分分析延迟的讨论】

发动机排放测试系统【关于发动机测试系统排放物成分分析 延迟的讨论】 随着发动机排放测试技术的发展,高动态测试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排放检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高动态性能,达到排放结果实时监控,是目前排放测试技术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标准法规规定的定容稀释取样系统(CVS)及废气分析仪器,可以连续对发动机排气进行分析。但由于取样系统非常复杂,排放气体流经的管路较长,所以动态测试过程会有较大的响应延迟。 为了进一步完善检测认证能力,本文通过一定的试验研究,具体分析了建立排放物测试系统延迟的原因及组成,便于制定正确的试验方案,从而满足动态排放测试需求。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测试系统一般包含三部分:发动机运行台架、发动机排气取样系统及排放成分分析系统。而排放物测试系统延迟主要是由取样系统决定的。为了使发动机的排放测试工况更接近实际使用工况,除了直接取样系统之外,稀释取样系统也越来越多的被使用。稀释系统可分为全流稀释系统和部分流稀释系统两种。气体污染物的取样必须采用全流稀释系统,而颗粒物的取样既可以采用全流稀释系统也可以采用部分流稀释系统。 测试方案及测试系统 为了能直观的得出取样系统对于延迟的影响,这里采用稀释取样和直接取样两套试验方案。 因为在试验中对直接取样系统结构进行了改造,因此这里着重描述直接取样系统(见图1)。该试验系统布置了两个直接取样点,即在原来直接取样点2的基础上,在靠近发动机处又增加了一个取样点1。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研究取样位置对测试系统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图1 直接取样系统结构图 试验设计 根据具体情况,可将发动机动态工况简化为两种情况:一是转速或负荷线性变化工况,即保持发动机负荷不变,发动机转速发生线性增减;或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发生线性增减。二是阶跃工况,即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变,发动机负荷产生一个明显的阶跃;或保持发动机负荷不变,发动机转速产生一个明显的阶跃。 1.转速或负荷线性变化工况 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线性变化(见表1)。

测试管理工作思路 (2)

测试管理工作思路1引言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管理功能的软件产品的质量在保障银行的稳定、高效运转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提高软件产品质量的最重要手段,加强对软件产品的测试得到了各家银行的高度重视。 随着信息化在农信的快速发展,科技中心对软件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软件产品由过去的地市为单位向全省大集中的方向发展,这样软件的一个小bug,可能会影响到全省范围,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变得更加重要。 13年科技中心加大对测试工作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今年把测试工作作为开发科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测试管理与逐步建立完善的测试体系、流程和制度。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2测试环境 科技中心没有独立、完善和满足需求的测试环境。目前功能测试环境和开发环境混在一起,有时几个系统同时公用一套设备,这样很难保证测试的独立性和充分性;性能测试也缺少相应环境,很多项目的性能测试是在生产环境进行,这样当上线后,很难做到定期测试,做到预防;同时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混在一起,缺乏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流程,造成设备利用不合理。 基于以上问题,经过前期对环境设备的调研和分析,对环境做出了合理规划。分为开发环境、功能测试环境与性能测试环境。 目前功能测试环境已梳理完毕,正在对不满足要求的环境进行迁移,但性能测试环境还不具备,已申请购入新设备,需要逐步完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环境。 建立工具环境:目前bug管理工具jira有独立的环境,但测试工具与常用工具软件还没有单独的环境存放,如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jprofiler等,各版本的jdk,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等。 测试环境建设目标: ?提高测试效率,提高测试充分性,更好的保证系统质量; ?测试环境管理更加有序、高效、规范; ?更加合理安排资源,提高测试资源利用率,节约投资。

环境管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而言的一种管理活动。 C、次生环境问题 2、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属于审批-阶段,第三阶段属于审批阶段。 A、竣工验收 B、施工 3是宏观环境管理的实施主体并对区域环境质量负责。B B、地方政府 4、一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废物进口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大区别在 于后者的审批权 归 国家环保总局 5、环境影响评价 是建设项目施工 审批的一项管理 制度,因此要在建 设项目可行性研 究阶段。B、完成 6、环境总是相对 于某个而言的,因 此说环境是一个 概念。 A、主体D、相 对 7、环保部门在海 洋建设项目管理 方面具有权。C监 督 8“以新带老”的 原则就是以新建 项目管理带动老 污染治理 9、具有中国特色 的环境政策是。C 强化管理 10、推动环境保 护事业的直接动 力是国家政府,而 根本动力是。A社 会公众 11、环境管理的 核心是对的管 理。B人 12中国的领海宽 度为。() C、12海里 13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定量考核制 度是考核() D、市政府 14在环境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原

则应为( ) B、举证责任倒置15在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是( ) C、归国家所有14水土保持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 ) C、水行政主管部门 14对“三同时”制度作出具体规定的法律、法规是( )。 D、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8一般说来,人口生产和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是() C、商品19、一般而言, 环境权是指() C、公民享有在优 美、舒适的环境中 生活的权利 20、提出“人类 有权在能够过尊 严和福利生活的 环境中,享有自 由、平等和良好生 活条件的基本权 利”的国际环境宣 言是() B、1972《斯德 可尔摩宣言》 21、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体现了生 态学基本规律中 的() A、“物物相关” 律 22、一般说来, 三种生产的共同 界面是() B、废弃物 23、“将收集到 的审核证据与审 核准则进行比较 所得到的评价结 果”是() B、审核发现 24、《水质值 的测定—玻璃电 极法》6920-86 是() C、国家环境监测 方法标准 25、环境管理对 象是() D、人类的社会行 为 26、环境法律关 系的客体一般包 括()

环境管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这是获取环境管理基础数据的基础性工作。 2、环境监测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检测对象的综合与监测手段的综合)和时序性 3、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社会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 4、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六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注、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境保护仪器设备标准);二级(国家级标准和地方级标准,地方标准要严于并且高于国家标准);两种执行规定(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5、环境统计:用数字表现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的反映。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统计数字资料;二是统计分析报告。 6、环境评价模型:就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指标来反映环境的客观属性及其对人类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并将这些定量化的指标利用数学手段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定量评价和反映环境的优劣和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程度,并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7、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对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作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进行的科学决策活动。 8、环境规划模型:就是在环境模型、预测和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选用一些反映人类社会未来活动和行为的强度、性质的定量化指标构建的数学模型。 9、环境信息:是在环境管理的研究和工作上应用的经收集、处理而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环境意识。 10、区域:是指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其自然环境还必须能够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11、生态城市:是在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中提出来的,其概念是指符合生态规律、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生态关系协调的城市。 12、生态需水:是指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们在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平衡保证其需水量。 13、废弃物:或称环境废弃物,是指人类将从自然环境中开采出的自然资源进行加工、流通、消费过程中与过程结束后产生并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14、土地的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陆内水域,不包括海洋;狭义的土地概念,是指地球表面陆地部分,它是由土壤,岩石及其风化碎屑堆积组成 15、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土地中,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经济价值部分 16、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是森林,林地及生活和生长在林地上的生物的总称,包括,林木,林下植物,野外动物,微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自然资源 17、环保投资的概念:环境保护投资是指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的积累资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拿出一定的数量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于其相关的经济活动。 18 全球环境问题的概念: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换问题。 19、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变异性,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有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0、核心区的概念: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内最重要的区域,是未受到人类干扰或紧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性,原生性生态系统保存做好的地方以及珍稀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22、缓冲区的概念:缓冲区一般位于核心区的外围,可以包括一部分原生行动额生态系统和由演替类型所占据的次生生态系统,也可以包括一些人工生态系统。 23、实验区的概念:实验区位于缓冲区的外围,包括部分原生或次生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荒山,荒地等,也包括传统利用区和受破坏的生态系统的恢复区,它的地域范围一般较 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