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

封面图.jpg导言study more 在学习和工作中,你周围是否有这样的同学和同事:他跟你花同样的时间听课和实践,但对知识的理解比你透彻很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能在工作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你,虽然努力了,花了时间,花了经历,却收效甚微。同样的学习时间,一个考的好,一个考的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如何避免翻船呢?

在网上有一句话很火爆:“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这些事半功倍的同学和同事的这种“聪明”,是“努力”,还是所谓的“天赋”?或者说,有没有一种好的学习策略,能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扬(Scott Young)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他毕业于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商科专业,如今经营着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博客之一。从高中开始斯科特几乎课下不学习,尽管如此,他还是以全班第2名的成绩毕业。读大学时,大考之前一般每天学习不过两个小时,4年平均成绩总在A和A+之间。毕业后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不可能任务”,成为麻省理工大学历史上最快毕

业的人。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浓缩在《如何高效学习》这本书中,并登上TED的演讲台,向全世界宣讲自己整体性学习法。如何高效学习.jpg

任何新事物都有一个适应期,一开始采用整体性学习法可能反而降低你的学习速度,例如长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学习某项新技术,一开始反而成绩会下降一样,学习也是如此,一旦你渡过了不适应,学习效率将会突飞猛进。整体性学习需要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用得越多,效果越好。1.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法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方法。

语文英语老师:“请大家回去后背诵整篇课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数理化老师:“记住公式,记住结论,解题可以事半功倍。”“题海战术是高中的必修课。”

机械记忆法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训练(比如刷题、多次默写),试图在大脑中复制一个完美的拷贝。机械记忆法将各个学科和各个分支孤立开来,数学里面包括代数和几何,历史包括各个朝代和国家,语文包括阅读、写作、背诵等,这些学科和分支间彼此独立,各有各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各个击破。

与机械记忆相反,整体性学习的核心就是比喻法,强调知识结构和联系的相似性,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种感觉,

一幅图像。整体性学习的基础就是将知识关联起来以达到记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最佳技术是比喻法、内在化、笔记流和简图。

我们为什么需要整体性学习法呢?整体性学习法像而是像

编织一张大网,创造信息的网络,将知识与知识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驾驭知。2.如何储存信息整体性学习法的三大基础:结构、模型、高速公路。(1)结构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是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就是建造、规划一座设计良好的城市。理解就是结构高度发达完善的结果。

比如,你是一名经管从业者,那你在阅读《小狗钱钱》、《穷爸爸富爸爸》这些理财书籍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毫不费力、兴趣盎然,一切内容看起来那么浅显、通俗?你在准备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相对轻松的拿下?因为你的脑袋里已经有这些科目的发达知识结构,假如说结构就是脑袋里的城市的话,那么这些城市一定是道路四通八达、路面整洁而且交通井然有序,虽然车水马龙,却从不见交通堵塞。相反,针对《上帝掷骰子吗》、《时间简史》、《什么是数学》为等科普书籍理解起来为什么那么困难呢?这说明城市简陋,道路不畅,甚至乱建一气,违章建筑、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有些道路甚至无所指向;或是修了半截;或是孤零零一条,在这样的城市中行走,迷路是必然的,知识结构就是

你脑袋中的参考地图。

建立知识结构时,你的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每学习一个新概念,都要自动地与其他知识相联系。

我们经常用到的结构有以下三种:

感知结构:通过图像、声音、情感、生活经验等建立联系。关系结构:通过故事、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联系。比如,说卤化物比惰性气体少一个电子与说卤化物和惰性气体在元素周期表上是邻居,哪一个更吸引人,更有趣味?

基础数学结构:作为建立更深层次数学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用它来简化其他学科里的各种关系。(2)模型模型的就像是结构的种子,是一座建筑的地基和框架,是知识最核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伸出全部的知识。通俗的说,模型就是简化了的结构,只需要综合一些观念,使这些观念更易理解、把握。比如思维导图、目录、视觉化引导等,是信息的压缩和精炼。(3)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假如你正在阅读生物学课本,又与学过的商业发展史课程相比较相联系,这就建立了高速公路。

建立高速公路的好处不会马上显现出来。如果你想上学取得好成绩,首先有良好定义的结构,其次才是通过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激发创造力,在专业交

叉的领域建立起新的结构。3.如何实践整体性学习法整体性学习法的顺序依次为:获取、理解(明白)、拓展(探究)、纠错(调试)、应用。如果只是为了通过一次考试,你并不需要完成所有的步骤,也不需要理解的非常深入。但如果你是要系统地学习一个学科,每一个步骤都很重要。如果你总是缺少某一步骤,或者某个步骤完成的不好,信息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存储,这种学习就是失败的,因为信息不能整合到你的整体性认识中去。完成步骤的顺序不需要固定不变,可以完成第2步后再跳回第1步继续学习。(1)获取获取信息时有四个主要目标:准确、简化、容量、速度。

获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面两种:阅读和听讲速度慢、需要反复阅读。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法(指读法、练习阅读法、积极阅读法)和笔记流法。

快速阅读法.png

简图法.png在学习时,要遵循“一次学会”的原则,在学习时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而不是忙着做细致漂亮的笔记,等到课下再学。(2)明白获取信息而不理解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学习。明白就是了解信息的基本意思,并放在上下文联系,这是学习的最基本的联系。比如你正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最基础的你要知道公式里每个符号代表的是什么东西,然后才可能应用公式来解决问题。你还需要了解这个公式是怎么得来的,它与其他公式

的关系,以及怎样将它用在解决外面世界的各种各样问题。理解不好的表现由以下两个方面:你虽然认识每一个字,却不知道连起来是什么意思;笔记记得很清晰完美,但是却不明白什么意思。

明白阶段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比喻法、内在化和简图法。比喻法故事中应用比喻可以把普通人的经验与不寻常的体验相联系。比如一个故事中的恶人约翰“有一张沙皮狗样的脸”,读到这样的文字,你很容易在脑海中想象出约翰的那张脸。在这里比喻法就成功地借助沙皮狗(你曾有的体验)告诉你约翰的模样(你不曾有的体验)。

比喻法.png内在化内在化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调动更多的感知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甚至与情感相连,得到的关联一定比单一的图像更强。内在化赋予知识以情感,假如你正在想象对光的感觉,想象光线进入眼睛时的那种感觉,你可能会进一步想象光线击中视网膜时和在视神经里汹涌前行时发出的那种特殊的声音。

内在化.png简图法简图法是内在化的简化。一幅简图就是一幅将多个信息压缩在一起的图画,简图最常见的形式是图表。简图法也可以很容易地和笔记流技术、积极阅读法相结合。

三种主要的简图类型:流简图、概念图和小图像。

简图法.png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深度拓展(知识的背景探究)、横向拓展(将知识与其他类似知识联系)、纵向拓展(利用比喻法将知识与另一种完全不相关的知识之间建起一道道高速公路),关键是不断地练习和知道你正在创造的联系是哪一种类型。

拓展.png

拓展不好的表现只有一种:缺少灵活性。你已经掌握了一个新东西,但是没有或不会将它与其他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假如让你用这个新的知识去解决一个非常规问题或者是改变了背景的问题,就傻眼了。不会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拓展能力差的表现。如果知识不能实现从课堂到现实生活的跨越,那问题就出在应用阶段。

如何实践拓展呢?可以采用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在没有老师指点,没有考试负担时,这种学习方式很有用。

设计一个大约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完成的项目,比如:针对某个历史问题写一篇探讨性的文章、主题阅读、编程(写一个小游戏)、网站(建一个网站)、社群运营(做助手)、思维导图。写下预计的完成日期,计划好日程,每天运用整体性学习法按时完成部分工作。将完成项目的过程记录在纸上,将工作进度记录在纸上会加强你的自信心。完成项目之后,回顾一下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寻找类似的实践途径。(4)纠错纠错阶段是在模型和高速公路中寻找错误,这个

阶段要删除那些无效的联系。

纠错阶段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错误联系太多。在发现错误后,首先要分清是简单的错误还是关键概念的理解出了问题。对于简单的错误,只要仔细点就可以了;若是概念问题,那就需要仔细看看模型、比喻、内在化的过程是否犯了错误。(5)应用应用是学习最终完成之地,要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将税法并用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将统计学用在实验设计上,将英语应用在出国旅游中,将经济学原理应用在理财中。

如果你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抛开书本,走出去,去做实验,去接触生活,去融入社会。(6)测试测试并不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一步,而是贯穿在前面5步中。在上述阶段的每一步你都需要测试,测试有助于你迅速找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帮助你改进学习技术,克服缺点。

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

获取阶段——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拓展阶段——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我用了比喻法吗?用了几个?

纠错阶段——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我删除了那

些错误结论吗?

应用阶段——我将知识用到我的实际生活中了吗?4.总结根据“721”法则,70%的能力提升来自于实践,20%来自于导师的帮助,10%来自于真正的理论学习。实践对于应用这些整体性学习方法至关重要,仅仅只是阅读书中的观点是不够的,一定要把知识变为一种行动上的习惯。可以先从“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开始,练习一种方法1-2个月(最重要的是比喻法),依次进行刻意的练习,整合到自己的学习策略中去,通过不断地整合和实践,最终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学习理论和策略。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标准

《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幼儿英语教学法》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1、前言 英语教育是一门科学,反映着一定的科学规律。幼儿英语教育则是一门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探讨幼儿英语教育规律的学科,具体包括研究幼儿英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和要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原则及教育评价等一整套英语教育规律的体系。幼儿英语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幼儿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总体而言,幼儿英语教育既有英语学科本身的性质,又必须遵循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掌握幼儿英语的教学模式、目的、教学方法和幼儿英语游戏的理论。作为一门特色新兴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我国幼教领域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以任务引领型为课程框架,将课程按递进方式设计成项目,并以项目为单元组织教学,使学生由浅入深,

从点到面全面掌握幼儿英语教学的技能,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形式,能掌握听、说、读、写技能;掌握基本的语法项目;掌握幼儿英语游戏理论,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掌握幼儿英语具体教学方法;掌握幼儿英语游戏设计原则和常见的游戏方式;掌握进行幼儿听说训练的方法。能基本胜任幼儿英语教师的工作。并培养学生热爱幼教工作,有责任感,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提高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运用英语的基本知识。 2、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教案并进行幼儿英语模拟教学。 3、能够独立设计幼儿英语游戏。 4、能够制作常用教具,并熟练使用。

大连理工大学《社会学原理与方法》20秋在线作业3答案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根据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划分的社会互动情景是()。 A.社交关系 B.情感关系 C.工具关系 D.混合关系 答案:A 2.统计学抽样调查中,一般以()为界。 A.30 B.50 C.100 D.120 答案:A 3.询问调查对象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态度以及社会心理状态的问题属于()。 A.事实问题 B.行为问题 C.态度问题 D.观念问题 答案:C 4.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 A.消极的控制 B.积极的控制 C.非正式控制 D.外在控制 答案:B 5.以下各项中,不属于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的是()。 A.未成年人 B.生理上有某种残缺或受到某种损害的人或群体 C.心理上有某种障碍和创伤的人 D.社会关系上出现某种不适应或对立的人、群体或社区

答案:A 6.社会互动的理论包括()。 A.符号互动论 B.戏剧理论 C.社会交换论 D.本土方法论 答案:ABCD 7.简单随机抽样包括()。 A.抽签法 B.随机数表法 C.等距抽样法 D.分层抽样法 答案:AB 8.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 A.技能社会化 B.结构社会化 C.政治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E.性别角色社会化 答案:ACDE 9.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基本内容包括()。 A.私有化社会的阶级斗争 B.阶级的历史发展趋势 C.阶层分析 D.阶级分析 答案:ABCD 10.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包括()。

A.普遍性和变异性 B.复合性和周期性 C.破坏性和集群性 D.结构性和功能性 答案:ABC 11.率先实现城市化的国家是美国。()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2.回报都是有形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3.负向社会化是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4.对比值就是两变量值的比值。()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5.频数分布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相对数量分布,而频率分布则是不同类别在总体中的绝对数量分布。()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英语课程教学法复习笔记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习 1.1复习笔记 第一章重点讨论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优秀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以及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本 章要点: 1.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我们如何习得语言? 2.\^ews on language 语言观点 3.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结构主义语言理论 4.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功能主义语言理论 5.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交互语言理论 6.What are the common 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 7.process-oriented theories and condition-oriented theories 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 习理论 8.The behaviorist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9.Cognitive theory 认知学习理论 10.Constructivist theory 建构主义理论 11.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12.What mak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语言老师 13.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本章考点:我们如何习得语言;我们如何习得语言;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功能主义语言理论;交互语言理论;关于语言学习的普遍观点;强调过程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强调条件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成为一个好的语言老师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图本章内容索引: I . How do we learn languages? II.Views on language 1.The structural view of language 2.The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3.The interactional view of language III.Views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in general 1.The behaviorist theory 2.Cognitive theory 3.Constructivist theory 4.Socio-constructivist theory IV.What makes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V.How can one become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VI. An overview of the book

学法指导 意义 方法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知互动的动态运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施教法,学生体验学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下大力研究学法。从教学任务看.学法指导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此外,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疗法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茕要内容。从培养目标看,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是教学的取要目标之一,而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它可以指导学生调节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素质的形成看,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内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从社会发展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知识成倍增长,学生只有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1] 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2.操作性原则。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和相应的学科运用实践(即操作),使之完成学习方法的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全过程,从而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构成要素。[1]

法理学2019尔雅答案100分

。。。。。。。。。。。。。。。。。。。。。。。。。。。。。。。。。。。。。。。。。。。。。。。。。。。。。。。。。。。。。。。。。。。。。。。。。。。。。 。。。。。。。。。。。。。。。。。。。。。。。。。。。。。。。。。。。。。。。。。。。。。。。。。。。。。。。。。。。。。。。。。。。。。。。。。。。。。 法理学导论(一) 1 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B) ?A、宪法 ?B、法院调解书 ?C、证券法 ?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2 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D)。 ?A、法律 ?B、部门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3 以下哪个不是法理学中主要涉及的内容?(A) ?A、为部门法提供原则 ?B、法律的价值和追求 ?C、修身养性,培养法律思维 ?D、法律的基本概念 4 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C)。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法律现象 ?D、综合现象 5 法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C)

?A、法 ?B、法的现象 ?C、逻辑推理 ?D、与法相关的问题 6 法律体系是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错误) 7 《唐律疏议》规定了管辖的基本原则。(正确) 法理学导论(二) 1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里“禹刑指的是什么刑罚?(A) ?A、斩刑 ?B、凌迟 ?C、车裂 ?D、分尸 2 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D)。?A、法学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律制度 ?D、法系 3 “獬豸”指的是?(C) ?A、法典名称 ?B、古代城市名称 ?C、神兽名称 ?D、古代官职名称 4 “神判”在我国古代用来解决什么问题?(B)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完整版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 我们都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从问题入手,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课程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科学课本由教科版改到苏教版今年是第三年使用。 为了老师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苏教版教材,根据我们本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应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方法如下:引发问题的方法;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记录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和分类的方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引发问题的方法(三种情形) 1. 在有结构的材料的研究中引发问题。 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既要解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是:(1)观察认识材料。 (2)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例如,本课伊始,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几幅图片,非常的漂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灯光的原因。进而引发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吗? 2. 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中引发问题。 (1)要预测实验结果。 (2)观察实验现象。 (3)将观察到的现象与预设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矛盾,引出问题。 3. 在知识的迁移的过程中引发问题。 (1)亲历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2)由此问题的结论想到彼问题的结论。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 二、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1. 明确猜想与假设的内容。 2. 找出猜想与假设的依据(或理由)。这说明作出的猜想不是凭空乱猜的。 3. 对猜想与假设进行修改、筛选,做出自己认为比较准确的猜想。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语言学习和英国国家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个优秀的英语语言学习者,若不了解该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其交际能力也会受到限制。该课程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英美两国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基本知识,了解英美国家社会发展、现状和影响这两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因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启发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了解交际规则,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复合人才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设计上围绕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线索梳理法、启发式等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又称协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或活动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结合是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指导并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协商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组织演示、演讲、讨论等形式。 2)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例如,在学习美国的政体时,我们可以和英国政体、甚至是我国的政体进行比较,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从而对“Parliament”、“Congress”和我国的NPC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形成更深刻的理解。运用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线索梳理法 线索梳理法,尤其是历史年代轴线表示法是表达历史线索最清晰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易于梳理,可操作性强,非常直接,便于记忆。比如说,英国历史很长,如果不进行梳理,很难记忆,如果整理成一条线索,效果却不能同日而语: Early settlers——Roman invasions——Anglo-Saxons——the Viking and Danish Invasions——the Norman Conquest——William’s Rule——the Great Charter——the Hundred Year’s War——the English Reformation——the English Renaissance——the Civil War——the Glorious Revolution——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two World Wars 同样,美国历史部分可整理成这样一条线索: 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War of 1812——territorial expansion and Westward Movement——the Civil War——the two World Wars——the Cold War——the Berlin Blockade——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in the 1950s——the Vietnam War 二、课程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概况;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其他有关情况。 2.技能目标 扩大知识面,有效弥补英语专业学生知识面窄的不足;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3.素质目标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 二(社会学原理作业 社会学原理作业(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普那路亚家庭又称 A. 血缘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偶婚 制家庭 D.专偶婚制家庭 2.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在一切婚姻动机中,只有______才是自始至终起决定

作用的稳定因 素。 A.经济 R.爱情 C生育。 D.道德 3.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通常工人是以 ______的身份,参与反抗企业组织的制度或待遇条件。 A. 个人 B.正式群体成员 C.非正式群体成员 D.组织 4.从社会流动的动因来看,我国目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属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垂直流动 D.水平流动

5.某学者指出某城市在交通繁忙的市中心规划建设商业中心将造成城市发展的不平衡。他主要 运用了 A.区位探究法 B.社会体系探究法 C. 社会冲突探究法 D.社区行动探究法 6.在社区研究中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

的研究,于1929年以《中等市镇》为研究成果的学者是 A. 派克 B.林德 C. 林德夫妇 D.滕尼斯 7.根据离轨行为的“标志论”解释,产生离轨行为的原因是 A.离轨者为了缓解下意识的犯罪感 B. 社会的解体 C. 离轨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 D.违背厂官方社会控制机构制定的离轨准则.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互惠行为的是 A.中国通过谈判加入WTO B.商业活动中

的买卖行为 C. 夫妻在感情上的相互理解与支持 D.大学生参加“科技支农”的志愿者活动 9. 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范围最广的社会行为是 A. 消费行为 B.经济行为 C. 政治行为 D.文化行为 10. 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

英语专业各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 课程编码: 209009 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Evaluation 课程类别:英语专业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 总学时:32 教材: 王蔷,2000.《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 1. Jeremy Harmer. 1983.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2. Tang Lixing. 198 3.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ach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 Richards, J. C. & David Nuan.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 Fang Yi & Rui Yuping. 1998. Way Out. Chongqing: Chongqing Publish House.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英语教学法与测试是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课程之一,主要内容为英语教学与测试理论、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课堂教学技巧等。本课程还介绍与英语教学法与测试相关的假设、热点论题和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教学与测试的主要理论,掌握课堂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使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学生、根据特定的学生备课和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重要理论和其主要内容,熟悉一些主要术语;了解英语教学和测试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前沿动态。掌握英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应用到将来的教学实践中去。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1.The Development, system and present status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other disciplines (2h); 2.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2h); 3.Contrast analysis and error analysis (2h); 4.Major school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world (2h); 5.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h); 6.ELT and mental development (2h); 7.English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xtbook in middle schools (2h); 8.Principles of ELT in middle schools (2h); 9.Classroom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0.Teaching of English knowledge (2h); 11.Practice methods of English linguistic competence (2h); 12.Electrical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3.Seco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English (2h); 14.Artistic teaching of English (2h); 15.English test and evaluation (2h); 16. Research of ELT (2h).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专业英语》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2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通信、供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电子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使学生增加英语专业术语词汇量的积累,并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英语专业资料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 3 课程设计思路 (1)教师明确课程及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项目(课程目标)以及单项技能训练项目(单元目标)的任务设计,创建“真实教学环境设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这是一个在明确的教学任务指引下,学生主动探究摸索,独立自主寻求问题、发现问题、逐渐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按照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的模式,分三个层次进行。 4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①通过电子专业英语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术语,提高英语的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要求。 ②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后,能够阅读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和杂志,能够使用英语作为其工作语言。 能力目标 ①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符合认知和学习的规律,注意循序渐进,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②为学生根据所在岗位工作实际补充专业知识和进一步学习提供便利,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个性化内容的学习,获得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开放、包容、合作、乐观、积极的性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意识。 5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6 教学条件 (2)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内完成,在课外主要采用口语交流方式进行强化练习。 (3)教材及参考书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主编冉利波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气工程类高级科技英语》主编王建平等 其他课程资源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社会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 C )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 A.《实证政治体系》 B.《实证主义问答》 C.《实证哲学教程》 D.《实证主义手册》 2.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 )。 A.社会整合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3.教育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其潜功能体现在( A ) A.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 B.传授知识与科学技术的功能 C.实现社会化的功能 D.文凭功能 4.要求公民遵守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社会规范应属于( A )的内容。 A.政治社会化 B.性别角色社会化 C.技能社会化 D.行为社会化 5.成人教育这种过程属于( D ) A.再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反社会化 D.发展社会化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 D )对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 A.大众传媒 B.家庭 C.阶级 D.伙伴群体 7.个人社会化过程就是( B )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A.机械人 B.生物人 C.动物人 D.非社会人 8.再社会化主要是指对( C ) A.未成年人 B.成年人 C.离轨和犯罪者 D.老年人 9.年轻一代用新知识新观念影响前辈的过程是( B ) A.正向社会化 B.反向社会化 C.非社会化 D.特殊社会化 10.( D )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A.理解角色 B.领悟角色 C.期望角色 D.角色 11.社会学上把子女离家只有老两口的家庭称为( B )。 A.主干家庭 B.空巢家庭 C.核心家庭 D.断代家庭 12.在社会互动中,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称为(C ) A.合作 B.交换 C.竞争 D.冲突 13.( C )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行为方式,指两个或以上的个人或团体以压倒对方为目的的社会行为. A.竞争 B.战争 C.冲突 D.调适 14. 家庭成员、邻里、朋友属于( B )。 A.次级群体 B.初级群体 C.正式群体 D.外群体 15.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 D )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16. 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C ),该国的人口便属“老年型”人口。 A.5% B.6% C.7% D.8% 17.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 A )。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性发展 18.以下不属于社会变迁的内容的是( A )。 A.自然环境 B.组织结构 C.生活方式 D.社会基本结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DE)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教案 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主讲:姚向礼 教材:《英语教学法教程》 主编:王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绪论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Teaching approaches & Methods Approaches & methods of Language Teaching 众说纷纭,现以学习理论作为分类标准,将学派分为认知性的,连接性的和综合性的三大类。并简介翻译教学法,自然教学法,直接教学法,认知教学法,功能教学法,在这之前首先概述一下拉丁语教学法、。 ①拉丁语教学法,指(15-16世纪)为欧洲语言的极盛时期,学校里教授作为外语之拉丁语的直觉模仿法。它在(15——16世纪)为语法模仿法:16世纪末到17世

纪,由于民族语渗入学校,拉丁语教学法主要为词汇模仿法。先后提出了自觉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这一时期的两大代表人物①惜提哈(ratch1571-163500))②夸美纽斯教学法Conienius(1592_1670) ①德国论点是通过经验与分析去学习一切。认为只从理论途径得到的记忆才是可 靠的。词汇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真教学法。 二、联结性的教学法学派 特点:经验主义的哲学观点;重视外语话语与实物,观念,概念等外部世界与思维的直接联系;侧重口头操练。 自然教学法(绝对排斥本族语的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自然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习惯) 听说教学法 视听教学法 功能教学法(又名意念法,交际法或意念——功能—交际法 三、综合性的教学法学派,来源于直接法与翻译的综合 自觉实践法 折衷法(又是极端) 分阶段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The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Reading Method ,classical Method ).In China, it is called old method and is probably the most widely known and has been the most widely used of al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developments in language teaching,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in still used today in various forms .And the main drill in translation. The mains features are as the followings. 1.Classes are taught in the mother tongue,with little active use of the target lauguage. 2.Much vocabulary is taught in the form of lists of isofated words. 3.Long elaborate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4.Little attention explanations of the intricacies of grammar are given. 5.Often the only drills are exercises in translation disconnecfecl sentence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into the mother tongue. 6.little or no attention is given to pronunciation. 希腊文、拉丁文、通过翻译来学习外语。 认为背诵文法规则是学习外语的捷径,使用的课本,开始是孤立的单词和孤立的语法例句,都是从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名著里摘引出来的。 Advontedges: 1.在外语教学里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2.在外语教学里利用文法、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 3.着重阅读,着重学习原文或原文文学名著; 4.使用方便。只要教师掌握了外语的基本知识,就可以拿着外语课本教外语,不需要什么教具和设备。 Disadvanfudges: 1.忽视口语教学。在教学里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 2.忽视语音和语调的教学; 3.过分强调翻译,单纯通过翻译手段教外语,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易使学生在使用外语时对翻译有依赖性;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发表时间:2016-10-20T10:54:46.6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李龙光[导读] 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 (大英县实验学校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三十七年,对化学学法指导的超前控制、定向控制、定势控制、定度控制进行了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学法指导有效控制 我们是从1999年开始试行学生自学的教改试验的。当时,采取了两种自学形式:先是看书为主,后来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读书提纲,仍以看书自学为主,堂堂如此。实验刚进行不久,便得出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半数以上的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这一负面反馈信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它迫使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它与自动控制系统一样,是一个信息反馈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过程,以前的自学效果之所以不佳,其原因:一是把学与教对立。从以前的只重教不重学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只重学,忽视教的另一个极端。二是教改脱离实际,其形式上有自学之名,而内容上无自学之实,其要害是自学过程缺乏控制。如何做到自学活动的有效控制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吃透“两头”,超前控制 “两头”,一是指教材,二是指学生。自学之前,必须对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点,深浅度,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进行深刻分析,只有这样,教者才能对自学实行超前控制。只有吃透两头,自学才能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这是超前控制自学形式的主要依据。一方面,教材内容不同,自学形式必然不同,比如概念课和计算课,教材中的内容和结论全是现成的,纯粹用读书的形式就不太适宜,而单一孤立的自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厌和腻,从而滋生自学的逆反心理。因此,根据具体课型,我们往往以一种自学形式为主,其它形式有机结合,一课往往不同程度的渗透了读、议、看、做、练等多种自学形式;另一方面,自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如基础不同,自学形式和方法也必然不同,学生的基础较好,我以“放”为主,把自学的份量放重一些;基础较差,在备课设计时,采用“扶”、“放”结合的形式,通过教师多种指导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组织自学,定向控制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方法不多,经验不足,学生自学时,往往不能按教者的意愿,围绕一个主题和一个方面自学,不是思路狭窄,就是漫无边际,往往一堂课下来,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好。因此,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为了达到目的,自学时,我们常常把自学提纲、实验、讨论、测试、练习和讲评等其它方式穿插于自学活动中,作为定时,定向控制,保证了自学的落实。 三、激发情趣,定势控制 有人认为:学习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合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自学的动力,由于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习惯、毅力、意志的稳定性差,自学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丧气,失去自学的信心,因此教者在自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智力因素方面的调节,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控制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自学的自发趋势,自觉地积极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学时,我们采取了加强实验、设疑、创设情境等多种形式激发情趣,培养自学习惯,上课时特别注意学生的情绪,即时鼓励,评价学生的成功之处,不轻易批评学生。始终坚持循循善诱,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奋的学习情态,保证了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增加了传输信息的有效性,使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于较佳的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指导学法,定序控制 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自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在学生“自学”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比较、联系、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如学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程序时,学生往往记不住,我就叫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指导他们把程序归纳为“连” 、“检”、“装”、“定”、“加”、“集”、 “移”、“灭”等八字简记法,还教他们与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程序对比联系;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把分子、原子、元素、单质等概念混淆不清,我就指导学生从定义的外延、内涵两方面以列表、问答等形式对比联系;并把这些方法扎扎实实地展现于具体的自学过程的始终,通过上述学法指导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均提高了,教学也自然轻松得多,比如教元素化合物时,一提到物理性质时,学生就能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并且主动地把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作纵向联系,与各类不同物质作横向对比,还能从归纳、演绎中找出许多物质的共性和个性。 五、加强检测,定度控制 为了较好地量化自学的效果,反馈自学信息,对自学实行定度控制,我注意了加强自学的检测,评估,每节课都命制了一定数量的目标检测题,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以保证即时准确地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即时对自学加强有效控制、指导,保证了自学的有效进行。 我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逐年增强,教学效益逐年提高,近几年所教学生在市会考中均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连续九年名列全县前茅。 “很感激您对我思维、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因您指导而来的学习方法伴我至今,让我终身受益,这是超越知识的财富……。”这是考入高中、大学后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点滴,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验,并引向纵深,扩大受益面。抛砖之谈,望同行赐教。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吴俊明著《化学学习论》1996年 2、范杰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1995年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 学习策略:谁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 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动能,话题。 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的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以下是本课程一级至九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 一级: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游戏、做动作、做事情(如涂颜色、连线)。能做简单的角色扮演。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说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能书写字母和单词。对英语学习中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二级: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 三级: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文体的简单书面材料。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 四级: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目标,对英语学习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能尝试使用不同的教育资源,从口头和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扩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描述结果。能在学习中相互学习帮助,克服困难。能合理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异。 五级:有较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能读懂供7~9年级学习阅读的简单读物和报刊、杂志,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根据阅读目的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学习方法。能利用多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进一步增强以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社会学原理

福师《社会学原理》课程练习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的学者是()。 A.克罗伯 B.梁漱溟 C.库利 D.泰勒 解析:本题考点是不同学者对文化的不同的定义。 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马林诺夫斯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它包容及调节着一切社会科学。”梁漱溟:“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样法。”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2、被称为“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指的是()。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其中,青年前期——“人的第二次诞生”或“心理上的断乳期”。青年后期——三项任务。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A。 3、在社会化过程中()是人生中的一个“危险期”。 A.青年前期 B.青年后期 C.少年期 D.少儿期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包括少儿时期的社会化、年期的社会化、中年期的社会化、老年期的社会化。少儿期社会化的最后一个时期是少年期,也就是生理上进入青春前期,心理上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时期。少年期是社会化过程中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总的一个“危险期”。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C。 4、“忠孝不能两全”反映的是一种()。 A.角色紧张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所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出现角色差距,而且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遇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常见的角色失调有角色紧张、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角色冲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一个人承担了多种角色后,在他自身内部发生了冲突。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B。 5、“集体激动”是用来解释社会学研究中的()。 A.法人行为 B.犯罪行为 C.组织行为 D.聚众行为 解析:本题考点是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偏离或违反社会大多数成员公认的社会规范的行为。聚众行为是指一种无组织、无领导、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无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的群众性行为。它具有自发性、突发性、狂热性、非结构性、非个性化与暂时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有骚乱和恐慌。聚众行为的发生过程:接触和摩擦、情绪感染、集体激动。因此,本题参考答案是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