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学法指导

科学学法指导

科学学法指导
科学学法指导

小学科学课教法与学法的指导

如何能上好一堂科学课,这是科学教师经常苦苦寻思的一个问题。如何能让课堂活泼生动?如何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如何让课堂成为有效性课堂等等?我觉得除了我们经常讲的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外,还需根据科学课学科特点,更多地研究科学课的教法与学法。

小学科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材内容编写形式上,一般来讲,往往是教材先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观察、实验、游戏、谜语、故事,甚至是教师讲述等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接着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观察活动,有时是几个连续的观察活动,其中包括教师的演示。另一种是通过实验活动,有时也有几个连续的实验,其过程一般是从问题出发,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进行迁移。还有一种是教材具有很好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学目的除了知识概念外,还包括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训练过程等等。教材呈现形式的不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不同,这就迫切地要求我们探寻多种多样的能应对的教学方法。我通过近十年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实践,归纳整理出了对应上述三种常用的教学方式。

一、观察法

观察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直接地或借助某些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描述客观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仅指看、摸、听、尝、嗅等活动,还意味着理解或从理性上去领会;它既包括信息的输入,又包括信息的初步加工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以下几个程序进行

1、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充分准备好观察对象,即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获得“发现”,启发、诱导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提出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判断、猜测问题的结果,并让学生制定并交流自己的观察计划。让观察的目的和要求融入学生的观察计划中。

3、组织观察活动,根据学生制定的观察计划,提供观察的对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独立观察或大组交流。教师提供的观察对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好的观察对象(包括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的源泉。学生能发现什么,要看教师准备的观察对象是什么,蕴含了什么样的科学概念。

4、对观察所得信息作出分析,观察中不仅有被动的生理反映(感知),更有信息的接受和加工过程。对观察所得的信息,观察者必须进行合理的分析,其

中既有正确与错误的选择,本质与非本质的判断,更有运用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对信息进行抽象、概括等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学生观察得到信息之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分析,以恰当的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共同判断、抽象、概括,直至得出正确的结论。

5、成果迁移,即当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可将问题继续扩展,把结论或规律应用到实践中去。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单元,均可按这一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二、实验法

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自然过程或生产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便在有利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它是进行实验的基础,没有这一步实验就无法进行。要明确实验目的。一般通过设问来进行,问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是教师创设的情景。比如:“满满一壶冷水放在火上加热,水还没烧开就溢出来了”提出“水为什么会溢出来?”通过对现象思考作出设想,确定研究对象,研究所需要的条件,明确实验目的。

2、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设计实验时,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制定实验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是对学生较高的要求,也是发展学生实验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当教师演示水遇热体积会胀大的实验后,让学生根据演示实验设计水遇冷体积会怎样?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空气是否也有这些性质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进行实验研究

利用一定的仪器进行控制条件的观察研究活动。包括:规范操作,正确使用仪器、器材;认真观察实验中发生的所有现象;作好记录,用文字描述或用数字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

4、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并作出理论解释

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获得实验的结论尤为重要。分析处理解释的前提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其次是作好记录(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将实验的数据列成表格)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结果。例如:根据石块在水中的重量,在空气中的重量,分析得出石块在水中的重量减少,是由于受到水的浮力。又如:弹簧伸长的长度与重物的重量之间的关系,重物越重弹簧拉伸的越长。

这一类型课例很多,如温度与水温的变化、磁铁、微小,物质变化等单元教学,就很适用此教学方法。

三、研讨法

研讨教学的整个进程可分为“

探究”、“研讨”两部分。“探究”即探索研究,这过程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教师提供给他们实物材料。“研讨”即研究讨论。这过程是给学生提供机会,促使他们把探究过程中的发现和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通过交流讨论,进行抽象、判断、推理,从而获得科学结论。

研讨教学的程序为: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或事物,进行探究,组织研讨,反馈练习。重点是组织好“探究”和“研讨”两个主要活动。“探究”是为“研讨”服务的。

1、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和事物是前提。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好的方法,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怎样组织材料,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精心设计,安排材料的层次;反馈时,认真回顾组织的材料哪些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研讨”。总之,有结构的材料一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要能启发学生的发现,三要和科学的概念有关,使用这些材料能揭示有关的现象和规律。

2、让学生充分“探究”

“探究”是“研讨”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学会怎样学习有独到之处。因而,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地自由地支配材料,按照各自的思维去“探究”。教师应仔细地观察全班学生活动的情绪和表现,分析他们的心理、思维的状况和概念水平,并要

机灵地去注意捕捉思维的火花,做到“研讨”的胸中有数。对其活动“不干涉”,谁对谁错不“裁决”。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将信息感受、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3、“研讨会”要耐心地进行讨论

集体的“研讨”将推动学习沿着概念的箭头前进,直至建立科学的概念。“研讨”过程是学生群体之间和师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把经历在结构材料中形成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通过集体交流,使思想变得更加清晰、丰富的过程。

在“研讨”开始时,学生的认识多半还处在复合思维甚至混合思维的阶段,把许多不相关联的事物当成因果关系,他们的认识有时不全面,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孩子们很自信,在“研讨”会上争着发言,希望自己的见解得到大家的赞同。仔细倾听和注意学生在“研讨”中的发言是很有意义的。

学生在“研讨”过程中,会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经历,逐渐形成比较接近于“彼岸”的概念,在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之时,教师的作用是不失时机地进行巧妙的引导。

“研讨”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创造必要

的“安全感”,在全班研讨开始时,教师要注意选择好第一个发言人,以后的任务主要是倾听,适时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和记下学生的发言,而不是自居“仲裁人”。教师要不动声色地处于“控制中心”的位置,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和安全感,这样他们的创造力便会喷涌而出。

4、反馈练习

学生在“探究”、“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从中获得不少的信息。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敞开思路,养成对一事物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认识的习惯,促进思维发展,另一方面要启发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学会怎样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用最合理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培养习惯。如沉和浮、热、宇宙、地球的运动、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单元的教学活动都可采用这种教法。

总之科学课教学的教法与学法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活学活用,如何因材而用(教材),因才(学生)而用,因时而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永远地探索。

姜宏

2017 11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完整版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科学学法指导 我们都知道,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要从问题入手,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我们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科学课程强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提出问题到做出预测或假设,然后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这便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课堂教学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质疑精神。科学课本由教科版改到苏教版今年是第三年使用。 为了老师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苏教版教材,根据我们本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步归纳出在小学阶段学习科学应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方法如下:引发问题的方法;猜想与假设的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记录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和分类的方法。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一、引发问题的方法(三种情形) 1. 在有结构的材料的研究中引发问题。 什么是有结构的材料?

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既要解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现象,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还应具有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是:(1)观察认识材料。 (2)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 例如,本课伊始,老师在大屏幕出示了几幅图片,非常的漂亮,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是灯光的原因。进而引发问题——光是从哪里来的?你知道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吗? 2. 在猜想与结果的矛盾中引发问题。 (1)要预测实验结果。 (2)观察实验现象。 (3)将观察到的现象与预设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矛盾,引出问题。 3. 在知识的迁移的过程中引发问题。 (1)亲历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2)由此问题的结论想到彼问题的结论。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热胀冷缩) 二、猜想与假设的方法 1. 明确猜想与假设的内容。 2. 找出猜想与假设的依据(或理由)。这说明作出的猜想不是凭空乱猜的。 3. 对猜想与假设进行修改、筛选,做出自己认为比较准确的猜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法指导》教案单元是战争为主题的叙事性文章组合。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各种战争,了解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关注战争,关注历史,关注现实,从正义与非正义战争中区分善恶美丑,进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2、本单元的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注意复习记叙文要素的有关知识,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注意体会不同课文的不同风格。有的以惊心动魄的情节见长,有的以语言见长,有的以感人的形象打动读者,要根据课文特点确定学习重点:或以揣摩语言为主,或以分析人物为主,或以体会情节为主。 4、关注战争,认识战争的危害。通过拓展学习,了解战争,了解历史,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战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预测未来战争的形式,可就历史上某次重要战争发表评论,也可自选其他内容,谈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第二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

美的情操。 2、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叙述,是写事情的前后经过;描写,是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要了解叙述、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功能,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能力。 3、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要从比较中体会。语言特点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语言习惯、个性气质的表现,又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吸收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4、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第三单元学习指导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拿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作比较,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1 (2)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 生物是一门介于文理之间的综合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在其中渗透形象思维。所以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做好学习方法的掌握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我校学生特点,提以下建议:1、重视课本,包括文字和图片,那些都是经典!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只要有不懂的、不会的,都要想到去教材上找答案,这样记忆深刻,而且长期下去就自然而然的把书读薄了。大家要学会直接在教材上标、增、注。把一句话或某些段落中重要的内容,比较重要的内容,特别重要的内容,关键性字、词,用各种符号标出。鉴于高考要求,仅仅掌握书本上的表面知识不不够的。同学们必须对书上难以理解的内容予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增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注:对于教材有些地方必须“前挪”或“后错”才能说明问题的,或是前后知识点有联系的,可批注在旁以备忘,便于阅读时随时查阅。生物教材中有许多重要的插图、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但学生往往忽略。在教学学生参照插图、图解,与教材文字内容对应阅读。比如有丝分裂的分裂期各个时期的特点在书本上有一整页的内容,由于这段课文写得比较抽象、烦琐,所以很不容易记住,但如果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学会对这段文字进行分析,提纯要点,用简短的文字归纳出各个时期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如前期:“两‘核’消失两‘体’出现”;中期“辨认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两‘核’出现两‘体’消失”等。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归纳、概括和“提纯”,就能增进对概念的理解,便于记忆。 2、重视“记忆”、加强理解记忆、结合图表记忆,万一当时不理解的,也请你记住。你记住了,能用了,那东西就是你的。(天天记生物、每天十分钟) 最好的记忆方法是理解的记忆,尤其要充分利用课堂上老师所给的记忆时间,并采用复述的方法,用嘴说,用手划,用心想,用耳听,以达到最强的记忆效果。还可以用表格法进行归纳,还可以用文字和箭头把物质的转变或是能量的流动表达出来,形象而直观。学了较多的知识点后,多进纵向横向联系,也即随时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3、专心上课,积极思考,记好笔记,认真完成作业。 课堂上,首先积极准备课前提问,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积极主动地思考,手、脑、口、耳并用,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要做好笔记,笔记不要求记全记细,而是记个别关健词,关健点;对有难点或疑点的地方,做上小标记,课下可和老师探讨;课堂讨论时,用确清晰流畅的学科语言表达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认识,能充分地分析所给的实验材料。当然,作业要保质保量完成。 4、收集错题集,温故而知新! 建立错题集,是查缺知识盲点的好办法。这要求同学们在平时进行收集整理。首先将错题记录或是粘

学法指导 意义 方法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学习方法指导的简称,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渗透、指导、训练,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能动地运用于自已的学习实践,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育行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能够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学过程是师生情知互动的动态运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实施教法,学生体验学法。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交融过程,研究教学过程就必须在研究教法的同时下大力研究学法。从教学任务看.学法指导是各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各学科教学大纲规定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此外,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疗法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也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茕要内容。从培养目标看,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形成是教学的取要目标之一,而学习方法的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它可以指导学生调节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作用。,从学生素质的形成看,知识和教育的影响必须经过内化才能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学生运用学法的过程正是其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说学法指导是加速学生内化的有效凭借。从社会发展看,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一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知识成倍增长,学生只有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1] 学法指导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就是指要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速度、思维特点、学习环境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指导。2.操作性原则。所谓操作性原则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和相应的学科运用实践(即操作),使之完成学习方法的输入、储存、转化、输出的全过程,从而将学习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构成要素。[1]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你们好 本人研究的《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经市教科所批准的市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本人在这里向大家汇报课题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意义: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中,通过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创造才能,进行因势利导,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同时对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善于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引起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学生的学习精力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 3、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规律的科学总结。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等,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学生才能更有效的学习,更牢固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是培养新世纪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更需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为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新世纪人才,就必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近来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多,如美国戴维思的《这样学习最有效》,戴维思先生在书中提出成功的学习必须要有三个步骤:(1)、建立适当地心态,(2)、用正确的方法(如系统、技巧和训练),(3)、有一个好的环境;还有珍妮特.沃斯的《学习的革命》等。国内关于学习的问题研究的也比较多,如蒋宗尧的《学法指导艺术》,他在书中具体讲述了学习的概念、特点、过程、原则、规律,讲了学习的一些基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要】:“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古训激励了许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为此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供我们借鉴。但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不能照搬古人,我们只能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更加注意启发与预习、提问与思考、讲授与巩固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改革。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启发预习思考巩固 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很容易被时代所淘汰。新的时代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下介绍: 一、启发与预习 启发即对新课的教学目的、重难点提出明确的要求,将正确的思路指给学生,以便他们能有的放矢去预习。所谓预习实际上也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前有无预习对本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相当大的意义,这是由于小学的基础知识比较浅显,容易掌握,只要课堂注意听讲还是应付得了的。到了中学以后,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材的知识结构较以往有了质的飞跃。假如课前不作预习,仅靠课堂听讲,势必难以当堂完成学习任务。于是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只好加班加点,进行补缺补漏。虽然学生

的考试成绩上去了,但课余时间亦被各科瓜分殆尽,这与当前开展的素质教育相违背。针对这一现象,我想:与其让学生留着一大串问题走出教室,还不如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刻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经过预习,他们对老师今天将要讲述的新课内容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同时也带着困惑和本能的求知欲来到课堂。如在上《战国七雄》一课时,由于准备充分,一上课就有学生举手问道:“为什么上节课对春秋五霸介绍详尽,而这篇课文只重点介绍三次战争而不全面讲解其他六国呢?”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能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说明学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预习的技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前预习的方法必须是在老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预习之前进行必要的启发,以明确预习的目的性。因此,预习和启发为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布置课后预习时,要求学生用铅笔在书本上作批注,尤其要注意问题的序号化,理清知识的条理性,而且,在预习后,要求学生将课后习题完成,我在教授新课中将书本上的习题完成,这样既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提问与思考 授课中,我创造机会多设计问题由学生作答,使他们时时参与课堂活动,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多把机会让给那些腼腆或成绩较差的同学,对其作答要及时予以肯定,一方面树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还可锻炼其语感。无论是书本上的思考题

高中生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分享

高中生生物学习方法指导分享 1.构建知识网络 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把握生活基本特征的主线,明确每一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内容,把所学到的知识有机地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我们还必须密切注意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 1把握知识的纵向联系,使知识联系起来。生物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在第二章中,对生命的物质基础的理解为掌握生命的结构基础铺平了道路,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为理解细胞分裂铺平了道路;我们不知道分离的规则。法律的本质不能继续学习自由组合的规律。 2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生物学各章之间既有递进关系,也有平行关系,其内容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因此,学生要牢牢把握生活基本特征的主线,丰富知识的,拓展知识的外延。一个完整的生物知识网络。 2.完善理论体系 生物学理论众多,贯穿于细胞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基因理论、生态平衡理论等多个章节。因此,在生物学研究中,除了术语的概念外,一些基本理论也是学生必须牢牢掌握的内容。 1用科学的理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和现象。为什么人们有“白化病”和“白痴病”?你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为什么人类不是上帝或上帝创造的,而是从古老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为什么人类要保护鸟类?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应运用正确的理论进行合理的解释,使人们有意识地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注意理论与生物学基本概念的关系。对理论的掌握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许多概念的基础上。例如,了解内部环境的稳态理论的前提是了解pH值、体温、血压、血糖、渗透压、氧分压、电解质浓度等。同样,生态平衡理论的应用离不开人口、社区、生态系统、食物链、营养水平等概念。 3把握理论联系。生物理论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大多数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生物科学理论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和使人们认识越来越接近真实的生活世界。因此,学生应该在生物学理论体系中学习一种理论,并通过实例加以深化和拓展,使自己对生物理论的掌握更加完善,运用更加准确。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生物高考分为多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大类,其中非选择题包括问题、分析题、综合学科和跨学科。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要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问题,明确教师评价的每个问题命题的意图;其次,要了解对立概念与相似概念的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卷首语 近日里寒风犀利,晨霜凝结,我们仍沉浸在国培学习的浓烈的氛围中,因为这里不仅有我们的良师益友,还是我们收获希望的开心乐园。我们的梦想犹如一片片六角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染遍漫天的辉煌,冬天的纯净让我们沉醉,满天飞舞的不是雪花,是冬的语言,述说着我们勤奋学习共同研 修的丰采和一朵朵花儿的成长。

重要通知

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探索法: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3、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

高中生物学法指导 一、高中生物教学安排及特点 1、教学安排 高中要学习的生物教材有5个模块,高一学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和必修二《遗传与变异》,高二学习必修三《生物与环境》,此外,理科生还要学习选修一和选修三两个模块的内容。 2、生物学科的特点 生物学还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就会发现,生活很多问题都涉及到生物的知识,都能用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此外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很重要,虽然我们条件有限,很多实验都无法做,但课本上的实验大家要加以重视起来,通过学习课本的实验,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实验设计方法;同时生物也属于理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非常注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去做题目。 二、学好生物学的方法步骤 生物学科的学习大体上也要从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这几方面有规律地进行,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跟同学们一起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第一步要预习好 预习是在老师讲课前,先浏览一遍讲课内容,在浏览时,应用笔将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划出来,将自己看不懂的内容标出来,将浏览后产生的问题记下来,有能力、有条件的还可以自己做出预习笔记。通过这样的预习,为下一步听讲奠定基础,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听讲时就可以对自己已经弄懂的或重点知识重新加深印象,并比较一下老师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有什么差距,如果自己理解得不深,则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对于自己预习时还不懂的问题,则是听讲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当堂弄清楚。对于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如果老师讲到了,则要听懂,如果老师没有讲到,一定要向老师问清楚。预习也为将来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听好课 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听讲,白白浪费掉40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有哪些-考试心得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有哪些-考试心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已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教学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之中.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不仅要学好数学,更主要的是学会会学数学,掌握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这不正是一个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吗?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本人就从预习、复习、作业、三方面的指导谈点我的做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已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教学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之中.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不仅要学好数学,更主要的是学会会学数学,掌握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这不正是一个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吗?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本人就从预习、复习、作业、三方面的指导谈点我的做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已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教学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之中.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不仅要学好数学,更主要的是学会会学数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学已不仅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教学已渗入到各个学科之中.面对这种发展趋势,作为一个未来的公民,不仅要学好数学,更主要的是学会会学数学,掌握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这不正是一个未来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吗?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本人就从预习、复习、作业、三方面的指导谈点我的做法.

(完整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不下真后悔)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复习计划,应对策略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系统、注重双基;吃透教材、落到实处;培养能力、循环上升。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扎实搞好高三选修教材的教学和第一轮复习工作 1.夯实基础离不开课本,引导学生看书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 2.夯实基础也体现在重视教材中复习题的处理上 3.夯实基础还体现在初中相关知识的复习上. 4.最后,夯实基础还必须注意作好2个规范. (三).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四)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复习目标 1、用恰当的专业术语,阐述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用适当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现象和事实。 2、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3、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高的科学素质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高考备战中,培养学生“容易题不失分、中档题少丢分、难度题多得分”的信心和实力,显著提升高考成绩。 三、方法措施 1、搞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2、重视教学研究,培养科研精神 ①首轮复习中学生心理准备指导技巧。②首轮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③近五年的高考理综试题和考纲。④复习教学方法。⑤复习课中教师讲和学生练的时间分配。⑥复习课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基础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1)“精讲” 变化结果变化原因变化所在时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加倍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出现DNA复制细胞分裂间期 消失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加倍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①有丝分裂后期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减半细胞一分为二①有丝分裂末期②减数第一、二次分裂末期 (2)“精练” (3)“精评” 生物讲评课应遵循五个原则: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浅谈学法指导的有效控制 发表时间:2016-10-20T10:54:46.63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作者:李龙光[导读] 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 (大英县实验学校大英 629300) 【内容提要】: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三十七年,对化学学法指导的超前控制、定向控制、定势控制、定度控制进行了十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 【关键词】:学法指导有效控制 我们是从1999年开始试行学生自学的教改试验的。当时,采取了两种自学形式:先是看书为主,后来在此基础上补充了读书提纲,仍以看书自学为主,堂堂如此。实验刚进行不久,便得出了出乎意料的反响:半数以上的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考试成绩也不尽人意。这一负面反馈信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反思,它迫使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教学理论,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它与自动控制系统一样,是一个信息反馈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过程,以前的自学效果之所以不佳,其原因:一是把学与教对立。从以前的只重教不重学的一个极端走到了只重学,忽视教的另一个极端。二是教改脱离实际,其形式上有自学之名,而内容上无自学之实,其要害是自学过程缺乏控制。如何做到自学活动的有效控制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吃透“两头”,超前控制 “两头”,一是指教材,二是指学生。自学之前,必须对教材重难点,教学目标,知识点,深浅度,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心理、生理、智力、非智力因素等进行深刻分析,只有这样,教者才能对自学实行超前控制。只有吃透两头,自学才能加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这是超前控制自学形式的主要依据。一方面,教材内容不同,自学形式必然不同,比如概念课和计算课,教材中的内容和结论全是现成的,纯粹用读书的形式就不太适宜,而单一孤立的自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厌和腻,从而滋生自学的逆反心理。因此,根据具体课型,我们往往以一种自学形式为主,其它形式有机结合,一课往往不同程度的渗透了读、议、看、做、练等多种自学形式;另一方面,自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实际,如基础不同,自学形式和方法也必然不同,学生的基础较好,我以“放”为主,把自学的份量放重一些;基础较差,在备课设计时,采用“扶”、“放”结合的形式,通过教师多种指导而达到自学的目的。 二、组织自学,定向控制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间不长,方法不多,经验不足,学生自学时,往往不能按教者的意愿,围绕一个主题和一个方面自学,不是思路狭窄,就是漫无边际,往往一堂课下来,既浪费了时间,效果也不好。因此,自学过程中,教者必须加强组织,对自学实行定向控制。为了达到目的,自学时,我们常常把自学提纲、实验、讨论、测试、练习和讲评等其它方式穿插于自学活动中,作为定时,定向控制,保证了自学的落实。 三、激发情趣,定势控制 有人认为:学习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合力,积极的非智力因素是自学的动力,由于初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习惯、毅力、意志的稳定性差,自学遇到困难时,往往灰心丧气,失去自学的信心,因此教者在自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知识、智力因素方面的调节,还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控制和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自学的自发趋势,自觉地积极地完成自学任务,教学时,我们采取了加强实验、设疑、创设情境等多种形式激发情趣,培养自学习惯,上课时特别注意学生的情绪,即时鼓励,评价学生的成功之处,不轻易批评学生。始终坚持循循善诱,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奋的学习情态,保证了知识、智力、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增加了传输信息的有效性,使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始终处于较佳的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四、指导学法,定序控制 交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实现自学成功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我在学生“自学”中根据化学课的特点,主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比较、联系、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如学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程序时,学生往往记不住,我就叫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指导他们把程序归纳为“连” 、“检”、“装”、“定”、“加”、“集”、 “移”、“灭”等八字简记法,还教他们与其它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程序对比联系;在学习概念时,往往把分子、原子、元素、单质等概念混淆不清,我就指导学生从定义的外延、内涵两方面以列表、问答等形式对比联系;并把这些方法扎扎实实地展现于具体的自学过程的始终,通过上述学法指导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均提高了,教学也自然轻松得多,比如教元素化合物时,一提到物理性质时,学生就能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归纳,并且主动地把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作纵向联系,与各类不同物质作横向对比,还能从归纳、演绎中找出许多物质的共性和个性。 五、加强检测,定度控制 为了较好地量化自学的效果,反馈自学信息,对自学实行定度控制,我注意了加强自学的检测,评估,每节课都命制了一定数量的目标检测题,及时进行检测和训练,以保证即时准确地获得自学的反馈信息,即时对自学加强有效控制、指导,保证了自学的有效进行。 我经过近十年的实验,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自学能力逐年增强,教学效益逐年提高,近几年所教学生在市会考中均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连续九年名列全县前茅。 “很感激您对我思维、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因您指导而来的学习方法伴我至今,让我终身受益,这是超越知识的财富……。”这是考入高中、大学后的学生反馈的信息点滴,他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实验,并引向纵深,扩大受益面。抛砖之谈,望同行赐教。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吴俊明著《化学学习论》1996年 2、范杰主编《中学化学教学法与实验研究》1995年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外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 一、学法指导应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主体的任何认知行为都受到感情的支配。要搞好外语的学法指导,首先要注意激发主体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任何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都必须经主体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才能将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进行学法指导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爱好、兴趣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觉地在学习的实践中去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创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教师可根据字母组合的发音,把一些拼写相同或类似的单词列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思考,去寻找记忆的方法。又如,在教学语法时,可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

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种习惯的形成:1.敢于开口说英语的习惯;2.大声朗读和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习惯;3.课前预习的习惯;4.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5.课后主动复习和多听、多读、多写英语的习惯。这些良好的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学法指导要以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为主线 学习方法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思维方法问题。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想象力丰富的人学习方法也一定得当、灵活、高效;反之,则是呆板、低效、事倍功半。因此,学法指导应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中心,启发学生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打破常规的思维方法,从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去探索,去创新。比如,有的学生老是把weather和whether两词的拼写搞混淆,教师强调多次还是有人错。如果启发学生把拼写和丰富的联想联系起来:“气候不好就不坐小椅子‘h’看天气”,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又如,学习课文时,不少的学生仅局限于课文本身,跳不出语言点和语法的条条框框,把课文学死了。如果教师注意引导,要求学生进行整体理解,把课文的学习做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媒介,再根据创造性思维品质的灵活、变通和独创的三个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就会使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怎样找准思考的起点和组织思考的层次,以及如何归纳思考的结果,进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学法指导不分版本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 四川省安岳县双龙街中学李良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一、科学探究的意义新课程十分重视科学探究,课程标准中把它列在了五个一级课题之首,并在教材中通过设置“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和众多“实验”等栏目来引导开展科学探究。其目的是让同学们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八个要素: 1.提出问题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如探究中,我们发现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为三层,可提出“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的温度一样高吗?”等问题。 2.猜想与假设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与假设。如针对蜡烛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我们可作出如下的猜想或假设: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的温度不同,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等。 3.制定计划在老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验证猜想或假设的活动方案。如验证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是否最高时,可用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 后取出,看哪一部分最先烧焦,以此确定火焰温度最高的地方。 4.进行实验按照制定的计划正确地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5.收集证据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或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证据,或用图表的形式将收集到的证据表述出来。如:处于酒精灯外焰部分的火柴烧焦了,处于内焰部分的火柴略有变化,处于焰心部分的火柴没有明显的变化等,这些都是证明酒精灯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或最低的证据。 6.解释和结论对事实或证据进行归纳、比较、分类、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断事实、证据是肯定了假设或否定了假设,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7.反思与评价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如除了用火柴外,还能用其他物质或方法证明蜡烛燃烧时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吗?等等。8.表达与交流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流和讨论,既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在具体的探究中,探究要素可多可少,根据需要可以是全程式的探究,也可以对部分 要素进行探究。 三、科学探究的特点从科学探究的过程看,科学探究有以下特点: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推理和判断。 3.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合理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前题,猜想必须用事实和 证据来验证,而事实和证据又必须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手段来获取等等。 4.科学探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此,科学探究是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学能力、思 维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和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 四、科学探究的形式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探究形式有两种: 1.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既可作为收集证据的途径,也是提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预习是指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所以,预习实际上是学生进行课前自学的一种良好形式。 在21世纪,信息激增,日新月异。因此,为了不成为功能性文盲,帮助孩子“学会学习”是极为重要的,而预习便能使孩子的自 学能力得以增强。另外,预习能使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可以带着 问题去听讲。 孩子也并非每天都需要预习,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课之前需要进行预习。家长要抓一下孩子的预习习惯。 预习首先是通览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思路,如果发现新课所需的某些旧知识欠缺或遗忘,就查阅、补习。可试做习题,注 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之处,做些简单的预习笔记,以便听课 时用。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这一环。 上课正确的做法是: ——带着问题上课。如果孩子带着一些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就保持着较强烈的求知欲。此时,孩子会集中精力听教师讲重点、 难点和要点。要学会放松,因为一节课始终绷紧了弦是不可能的, 所以调节课上不同阶段的紧张程度便很重要。一堂课的开头结尾常 不可忽略,需要认真听讲。 ——紧抓老师思路。学生听讲须注意教师讲课中的逻辑性。如果听时遇到某一问题没听懂可迅速记下来,此时不必死钻“牛角尖”,还要顺着教师的讲解去听,那个问题可相机思考或提问。

——要当课堂主人。听讲时学生必须发挥主体作用,认真思考教师提的问题,仔细观察演示或实验,大胆提问,大胆发表看法,积 极参加讨论。 ——养成笔记习惯。学生课上要边听边记,以听为主。记录时善用符号,简洁明了,迅速整齐,可有自己的批语,重点处用重彩或 着重符标明。 复习是学习过程5环中的中间环节,承上启下,十分重要。学生在复习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并提高对知识运用的技巧,进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系统化,这样,才能使知识真正 为自己所有。如果您的孩子平时不复习,考前突击;不会做题了,才 想起要复习;复习时一味死记硬背,没有章法,就要进行教育。可以 指导孩子可以掌握以下复习要点: ——多种形式复习。复习是对信息的重新编码,可采用看、听、记、背、说、写、做等多种形式复习整理知识,不必一味机械重复。科学指出,复习的效果在于编码的适宜性,而不在次数。 ——当天进行复习。要求孩子听讲之后尽早进行复习,可减少遗忘。同时可使新知识联系起来,搞清楚知识前后的联系和规律。 ——单元系统复习。这一般在测验和考试之前进行,这种复习重点领会各知识要点之间的联系,要抓重点和难点,并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对错题进行再次练习被证明是提高成绩的法宝。 ——假期不忘复习。每年的寒署假及劳动节、国庆节学生闲暇时间较多,家长可以督促和提醒孩子,除完成作业外,应适当复习, 防止遗忘。在节假日,孩子还可以适当阅读课外书,加深和拓宽对 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小学生通过做作业,不仅可以及时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学生可以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指导要 点是: ——先复习后作业。就是说,先看书,后做题。这样可以省时省力,提高效率。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理解能力差,应用能力差,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浓。成为制约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开国大典、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邓小平、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港澳的回归、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现代化海空军的建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事业的发展、科技成就、教育事业、文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点:新成立的伟大意义、抗美援朝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的含义、万隆会议、理解“三个面向”、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钻研教材,学习“课标”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出高质量的课时教案。 2、加强课堂教学,准确、完整地把握历史教学目标及内容,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全面完成教学目标。 3、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问题。养成探究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