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玮摄影笔记

吴玮摄影笔记

吴玮摄影笔记
吴玮摄影笔记

吴玮摄影笔记

注:本文为摄友整理,关于吴玮老师更多精彩博文,请访问其博客—我是吴玮:https://www.doczj.com/doc/b63992391.html,

刚入手的,先跟我一起闹明白测光

长期以来,我对摄友问到的,“我刚刚开始学摄影,我该使用什么曝光档以及我该使用什么测光模式”;“手动曝光感觉太慢了,还是优先利索”。我的回答是千篇一律——“只用手动M,测光只选点测”即使在“我去扫街,要求迅速抓拍”我也扔坚持我的理论。

那么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能在迅速的提起机器就摁快门,并且还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曝光的准确有多神秘,关键在于对摄影历史的了解(可能你觉得这话很疯)以及对测光原理的深刻认识。

这里,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下我对手动曝光的一些观点。希望能通过本帖子,能让你跟我一样狂热并偏执的只使用手动及点测。

言归正传,我们开始

第一步,我们需要去弄清楚“曝光”二字的概念(纠正一下,念puguang而非baoguang)从百科里的解释为:让光线通过镜头形成结像光进入暗箱到达感光胶片上,使感光乳化剂在光化作用中产生潜影。有时候感光胶片不恰当的暴露于光线中而失效也叫做曝光。

那么曝光准确的概念则是:一张照片如果影调丰富、层次分明、质感较强、清晰

度高,景物中较亮和较暗部分的影纹也能分辨,这就是曝光正确的照片。

你会觉得不甚拗口难记,而且纵然背出来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当然从我的职业角度来说,我必须要经常背这样的恶心人的不是人话的东西来吓唬人。

从直白的语言上来说,我们每拍一张照片,每摁一次快门,就是在完成一次曝光,那么我们拍出来的照片就存在着曝光准确与否的标准。这里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曝光不足、曝光过度和曝光正常

以图为证:

那么我们仅仅从视觉上去分析上面一组照片。

曝光不足:我们会觉得画面很黑,很暗

曝光过度:我们觉得画面很亮,很白

曝光准确:我们觉得亮度合适,起码看着舒服

那么这里我们发散到非看照片,而是我们仅仅用眼睛去看世界,很黑很暗这是我们处在光线

很弱的环境下的视觉反映,就如白天我们在室内,仍然开着很强的灯,突然停电,这时候我们觉得世界一下变黑了,我们分辨不出我们周围的一些东西或者说我们看不到这些物体的细节,那么原因在哪:因为之前在强光环境下,我们的瞳孔处于开的很小的状态,突然光线减少,我们的瞳孔来不及反应,仍然以原来的纳入光量来纳入光线,这就带来了传达给视觉神经的光线刺激过少而导致我们觉得很黑。不妨稍微等一会,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不暗了,不黑了,周围的物象都那么清晰可见了,原因还是瞳孔在大脑支配下做出调整放大,加大光线的纳入量,使视神经收到合适的刺激以让我们对周围物体可见,如果这时候突然来电了呢,那你肯定感到一阵眩光,感到刺眼,因为瞳孔还是开的很大没来得及收缩,视神经收到的刺激太强,所以我们觉得很白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瞳孔又恢复到小的状态,保证合适光线量的纳入,以让我们看东西觉得舒坦不黑也不白。

这不就是曝光准确、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吗!?希望你能理解我的语言。感觉到合适舒坦那是曝光准确,感觉到黑暗那是曝光不足,感觉到刺眼太白则是曝光过度。

从生理的本层来分析,感觉到合适舒坦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开的刚好合适,感觉到黑暗是因为瞳孔开的不够大进光不足,感觉到刺眼太白是因为瞳孔开的太大进光量多了。

瞳孔是什么?

瞳孔是光圈和快门的结合体,是控制光线纳入量的调节系统

那么回到摄影领域,曝光不足是因为光圈快门组合所能提供给感光材料的光不够,曝光过度是因为光圈快门所提供给感光材料的光线太多,曝光准确则是我们选择了能刚刚好提供合适量的光线的光圈快门组合。仅此而已。(要拿ISO来跟我继续探讨的,没那闲心情,都知道的道理,不需要到这里来挑刺)

那么我们一般情况下拍照片追求的起码技术标准,就是要求曝光准确。(注意,我说的是一

般情况,其实你玩的够高了,你根本不去管曝光了,完全走出这个圈子了,以后我们会从影调的单元单独探讨)

靠什么去实现曝光准确,靠的是提供光圈快门组合,怎么找到最合适的光圈快门组合,我们的各个优先模式还有傻瓜模式不就是相机自己去找它认为最好的光圈快门组合吗。(注意是相机认为最好的,相机不是人类,它的标准跟我们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说的测光原理)那么手动M下如何去找,这太简单了,不就是我们相机里的——

那么如何去用这个表,是我们一直头疼的问题。你我都知道,基本的意义就是我们通过调节光圈快门把标尺打到正中间,我们可以称为校零。可我们不幸的发现,在使用光圈优先啊、快门优先啊、自动的时候啊相机也是自己通过调节光圈快门以完成测光表的校零,那么手动除了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第二我们不幸的发现,很多时间我们已经把测光标尺较零了,可是照片的曝光并不准确,可能我们在LCD上看不出来,回到电脑上就出问题了。原因在哪。先不讨论,提一个历史性的东西,我们上面提的玩意——测光表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出的东西,而我们的摄影有多大年龄了,您想想,早期的摄影师是怎么在测

光,怎么在控制曝光,我们至尽能见到比测光表年龄还大的作品比比皆是,早期的摄影师怎么去获得正确的光圈快门组合。

早期的照相机:

纵然是大名鼎鼎的哈苏、禄来也没有内置的电子测光

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些玩意上能有现代的电子测光表

试出来的,没错!早期摄影师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不同组合,再进行规律总结从而获得曝光参考的表格,这就是牛逼无比的阳光十六法则。

我们来认识阳光十六法则,不管你是干吗的,我认为只要你有手动功能的相机,你就得跟我一样必须把这个法则牢牢的背下来,

阳光16法则(也称阳光16定律)是摄影术中不借助电测光表来估计照相机的光圈大小和快门长短的法则。

阳光16的基本法则如下:在室外阳光下,如果光圈是f/16,则快门速度应是所用胶片的国际感光度指数的倒数。例如,在室外阳光下,如用光圈是f/16,而所用胶片的感光度为EI100,则快门应为1/100秒。

当然我们所用的是数字相机,这里的ISO跟我们数字相机的ISO效果上完全一样,你可以直接放到数字相机里使用。

这里带来一个问题,阳光十六

1. 只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天气模式下(注意是:阳光灿烂的顺光照射下)

2. 在阳光照射下只给了我们一组拍摄数据,T1/100、F16,那么我们看这组数据,无法实现小景深,无法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先解决第二个。

拍摄数据为T1/100 F16

那么我们了解一个概念,摄影倒易率:当快门开大一档,光圈收缩一档(或是说快门缩小一档,光圈开大一档),与原数据获得的曝光量一样,即在曝光准确的前提下,都可获得准确的曝光,我们研究下快门和光圈的按档变化表

快门:

1/100 1/200 1/400 1/800 1/1600 1/3200……………..

光圈:

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那么根据倒易率来推理的话,我们在阳光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我们可不止单一的T1/100 F16这一组数据了。

T F

1/100 16

1/200 11

1/400 8

1/800 5.6

1/1600 4

1/3200 2.8

就推到这了,自己引申,希望在我没去详细解释倒易率的情况下,你自行理解透彻。(即获得的光量是没有变的)

那么这个阳光十六就巨有用,狂有用了。小景深可以用T1/3200 F2.8或更加厉害的T1/12800 F1.4 (如果你的快门有这么快的)

另一个问题是,这里只给了阳光灿烂且阳光照射的天气啊,摄影师虽说靠天吃饭,可总不能专挑阳光灿烂去拍顺光的照片吧,别的天气怎么办?

先人们没有只给我们单留一种天气下的曝光口诀,比晴天光线弱一点的是多云,比多云更弱一点的是阴天,比阴天更弱的是乌云密布,,那么按照天气变化,不再是十六法则,而是光圈依次收一档,你可以理解为多云十一法则,阴天八法则等等等等

不要这么麻烦,阳光十六法则到了中国,居然被改装成了打油诗:

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

阴云压定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

结合阳光十六的使用方法,多云时ISO100则F11,T1/100,仅做此引申,其余自由发散。结合倒易率来用,巨有效狂有效。

做两个补充:第一阳光十六一般是指晴天的上午九点半到下午三点(根据季节做调整),其余时间自行总结。

第二,本法则已经有古稀高龄,是时的天气状况和现在的天气不可同日而语,你能理解我的意思,现在的城市天气污染严重,原则上讲城市里,我们需要对法则做接近一挡光圈的修正,即阳光你可能都要用F11。所谓的污染是指空气中杂点介质太多了,影响了光线的传播的强度。

再次记住该法则的重要性,在扫街的抓拍过程中,在你手忙脚乱调节光圈快门的时候,你想要的瞬间会不经意的流走,你的灵感也会因为折腾于测光而迅速蒸发,使用阳光十六法则这打油诗并不仅仅在于你跟《三字经》、《百家姓》一样倒背如流,而在于你在响应的天气情况下在即使让相机处于待机状态下,也要让相机的曝光数据处于随时可直接摁快门的状态。

那么回到现代,TTL测光表(相机内置测光表)已经几乎走进我们每个相机的镜头后面,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其精确性及便捷性自然比历史的更为高速、有效果。这里我们就来谈谈相机的内置测光表的使用技巧及解答长期以来我们所遇到的困惑。

首先回顾本问开头所提到的问题——可我们不幸的发现,在使用光圈优先啊、快门优先啊、自动的时候啊相机也是自己通过调节光圈快门以完成测光表的校零,那么手动除了增加我们的工作量有什么实际的意义。第二我们不幸的发现,很多时间我们已经把测光标尺较零了,可是照片的曝光并不准确,可能我们在LCD 上看不出来,回到电脑上就出问题了。

你比如说我们冬天拍摄雪景,画面总是那么灰蒙蒙的,雪并不干净,雪本身是白色的,按照测光表较零的思路,我们拍出来却是灰的,这里我强调一点,白色曝光不足就是灰色。(尝试在夜晚关上灯,睁大了眼睛看一张白纸,它还白吗?)

再比如说我们拍摄一些粗重的黑色金属物体,如果你有nikonF3相机,就以它为例吧,较零的思路得到的画面,黑色的金属却也是灰色的。再强调一个,黑色曝光过度就是灰色。(尝试强光的聚光灯下看黑色东西,它还黑吗?)

那么这里就是我们的测光表的惯性思维出了问题,较零了可还是得不到准确的曝光,这时候你可以去看铺天盖地的摄影教材以及网络文章,会通篇跟你说反射率、18%中灰的问题,如果你没兴趣看这个,或是你看的糊涂,那就让我们从这里看下去。

还是继续历史的故事,内置测光表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进入照相机里的,它的全名叫“TTL测光表”,这个经常在我们相机内的菜单以及说明书上出现的英文字母的全解是——through the lens(透过镜头)。那么你就该去想你的相机内置测光表安装在哪个具体的位置了,在你的反光镜旁边。不要尝试去查找,隐藏的很好,找不到的。那么其测光就是测我们镜头对着哪取景,取景的被摄物体反射回来的光线了。

回顾我们所说的阳光十六法则,你可以很简单的得出这样的问题,在等同的天气和时刻下,我们拍该同等光线场景下的任何物体,其曝光值应该是一样的,或者可以片面的说光圈快门组合是一样的。说明一个重要的道理,等同的照度下,使用的曝光值相同。而如我们上面的所分析的内置测光表,比如在同样的光线照耀下,对着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测光,我们测的是它们反射环境光源的光线。基础的初中物理知识,你可以知道白色物体是因为反射所有的环境光源的给予光线。所以表现为白色,而黑色物体是几乎不反射环境光源给予光线,几乎全部吸收,所以表现为黑色。那么我们的镜头后面的测光表在同等光线照度情况下所测得不同物体会因为其本身对光源光线的反射量而不同,相应的其反馈给我们的光圈快门组合也肯定不同。(不要乐观的认为,我们的相机内知道那物体是反射了多少吸收了多少而做出合理的计算)。不好意思,我好象又说到反射率上了,希望你能看懂我相对是人话的——对光线的选择吸收和反射量。

那么测光表在进入镜头后面,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对等同照度下亮度不同的物体测得的光量是不一样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摄影界做出了这样的一个标准:

是时摄影上还在广泛运用着黑白胶卷,熟悉黑白胶卷的人一定知道一个概念叫做“密度“。黑白胶卷是在塑料片基上吐上了感光材料——AgBr,该材料在曝光时,感光的区域的AgBr会被还原成银原子,保留在片基上,而未感光的区域则仍然为AgBr分子,在冲洗时被显影定影液体所溶解冲掉。即我们的黑白胶卷突然被暴露在光线下,全部被曝光,那洗出来的照片全是白色的相纸,其上所有的AgBr全部被还原成银原子保留在片基上,而我们的胶卷未经曝光就拿出来冲洗,则其上面所有的AgBr全部被洗掉,只留下一张透明的片基,纵然我们要放大出照片,则是一张黑色的相纸。那么这个片基上所保留的银原子的量则为密度。全部曝光,AgBr被全还原则为满密度——100%,未经曝光则AgBr没一点被还原全部被冲掉,则为零密度——0%。满密度为纯白色,零密度为黑色。

我们的相机镜头对着某个物体取景测光的时候,当我们进行将测光表的标尺较零,则意味着我们将该测光区域在胶片上的成像为中等的密度——50%。满密度为白,灵密度为黑,则中等密度为——灰。

也就是我们对着任何物体测光,将测光标尺较零则其黑白影象上,该物体被还原成灰色(中等的灰色)。回顾前面提到重点强调的两点——白色曝光不足就是灰色;黑色曝光过度就是灰色。对白色物体测光则将会成为灰色,意味着曝光不足(需要增加曝光);对黑色物体测光拍摄也将还原成灰色,意味着曝光过度

(需要减少曝光)。这不就是你曾经看到的重要的测光原理的法则——白加黑减。

注:我们上面所说的全是黑白摄影的范畴中,那对于彩色摄影,我们则要将其颜色信息弃之一边,就如常见的绿色而言,存在着浅绿,翠绿、墨绿等数种,浅绿在弃颜色信息后不几乎等同于白色吗,而墨绿则为黑色,翠绿为中间灰色,其他颜色雷同。你可以这样来记,浅色则为白,深色则为黑。

白加黑减,很简单的四个字,理解它太容易了,可是掌握呢,对不同的物体该加多少、减多少呢?这就是个太复杂的问题了,大千世界,各种物体对光线的选择吸收和反射量差异性太大,种类各异,我们只能给你一个基本的常见物体加减的公式,其余的则需要慢慢的去总结。

不知道你对记这样的表格有没有信心呢,量并不多。我可以很严肃的告诉你,我对计算这样的公式没信心。那我是如何来进行精确测光控制曝光呢,机巧点你会发现,这个表格我们只需要记“正常曝光“一栏就已经足够了,我们何必去记这些加减的多少呢,只要在同等光线照度的环境场景中去找到不需要做增减曝光的物体,对着其测光我们不就得到最精确的曝光数据了吗,希望你能理解这段话。

我们来看“正常曝光”一栏中的不需要做曝光加减的中等灰物体:红色砖、明亮的沙子岩石、明亮的绿叶。这样的物体在身边的确很好找,可你并不能保证任何时刻的拍摄都能找到这么好的测光物体,如果场景中没有这些,我们怎么办。

伸出你的左手,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们亚洲黄种人的手背就是非常好的中等灰。那么这样看来,我们连这个最基本的“正常曝光”的物体都不用去记了。我们的手背皮肤就是最好的测光参考了,而且它是非常灵活、便携的。

在一个场景环境下,我们要拍摄某个物体场景,我们只要把手放到与我们即将拍摄物体等同的光线环境下,利用相机的点测光,保证测光点里几乎都是左手背的皮肤,右手来完成拨盘较零,我们的准确曝光参数就轻松获得了。

两点要点:

1. 务必手背所处的光线环境与我们即将拍摄的场景受光一致。

2. 一定要拉开左手,不要让相机挡住了环境光,而在手背上有阴影,影响我们的测光准确性。

总结我们说的测光问题,我们可以归类以下几个简单步骤:

1. 根据天气把相机的光圈快门按阳光十六法则调整到相应口诀上,完成初步估计测光

2. 在阳光照耀的天气里,我们分别利用右手背测出光线照耀下、阴影处的精确曝光光圈快门组合。

3. 根据倒易率来控制光圈、快门的组合以实现我们想要的画面的景深效果。

先说这了,咬明白了我们讨论测光模式。

量光曝光与相机的测光模式

讨论过测光原理后,我们掌握一个要点,拍摄中去寻找画面中的有效无需做增减的测光物体,这里再做一次强调,摄影界针对测光有句重要的话叫:永远不要用构图的场景来测光!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在与我所一直坚持的手动M档的关键所在,将测光与对焦(也可以说是构图)相分离。

操作步骤如下:

1. 寻找有效测光物体,没有就让手处该光照环境下,测手背的皮肤。

2. 结合相机的本身的点测光及长焦距功能,让取景器里的点测光区域全是有效的测光物体。

3. 调节拨盘(光圈与快门)让测光表归零。

4. 通过改变焦距、角度进行构图,这时候完全不理会测光标尺的走向,构图完成后对焦摁下快门。

其实,相机的优先档通过曝光锁定键也能实现测光与对焦构图的分离,从方便的角度来说,手动M的控制性更强,当然这也是个人习惯的问题。

那么相机提供了多种测光模式,如:中央重点测光模式、平均测光(在nikon相机里叫做3D矩阵测光,在canon里叫做评价测光),局部测光(canon相机所独有,其实是canon这孙子不地道,做出来的恶心人的玩意),点测光。

不同的测光模式其实都是为了能完成提供准确的光圈快门曝光组合,以实现照片的曝光精确,而这多种测光模式分别有什么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呢。在我看来,除了夜景的拍摄(使用平均测光),其余的所有情况下,使用点测光是最佳的选择。

依次来分析几种测光模式:

一、平均测光:对整个画面平均计算测光值。

所谓的平均,即把画面分成若干区域,整体测光,然后对每个区域做出平均计算,追求整个画面的曝光均匀,高光部分不会太亮,暗部不会太黑而失去细节。

既然叫做平均测光,那么就要求被测画面里的光照是均匀的,(当然你也可以发散为高亮和暗部相互抵消),所以在一些反差很大的画面,进行测光时,会导致高光不够亮,暗部也没曝光完全,最后的结果只能说是不伦不类。那么分析平均测光,其使用范围只能是光照均匀的场景环境下运用。而艺术并不欢迎平淡的均匀光线。光线均匀说白了就是顺光下或是柔光下,而且其是测量整个取景视窗内的光线亮度,所以其精确性存在着问题。

我们图例看下平均测光所使用的一些真实场景。

顺光或阴天的室外

二、中央重点测光

关于中央重点测光模式,首先不分析其原理,不妨回家多翻翻自己以前用的卡片的说明书,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傻瓜数码相机的测光模式均为中央重点测光。

我们先来分析傻瓜数码相机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一般是用它来完趁个一些记录性的画面,诸如旅游留念(某某某到此一游),家庭纪念照。单一的拿旅游纪念照片来分析,旅游纪念照片中,我们的思路是表明自己到此一游戏,所以画面要求即要有交代性的景也要能交代清楚人,那从曝光上来说人是最重要的要求曝光准确,景也很重要,不要失去细节而不知所云。另外从构图上来说,我们的惯性思维一般是将人放在画面的正中央,被景所包围进行拍摄。

回到我们所说的中央重点测光模式,中央重点测光模式的原理就是先跟平均测光一样,分区域测量整个画面的光照度,然后不做完全的平均化计算,而是重点考虑取景器中间的部分,后则兼顾四周。完全符合我们的中间构图的纪念照的要求。

既然已经提到了其跟傻瓜数码相机以及纪念照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就是一个非常傻瓜或说很中庸的测光方式,主要按照画面中央的主体曝光,而又兼顾背景的亮度。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其要求中间的主体还是要和背景之间的光比亮度差异不大,也是一个相对来说光照均匀的概念。而另一个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被摄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

正常情况下,艺术的创作忌讳正中与均匀光线,所以在进行一些光影效果的艺术控制的时候,这个中庸测

光模式会让我们的画面光影平淡。

再用例图看下其适用范围,此处不做总结,自行分析。

三、点测光

点测光是极端的测光方式,也是最专业的测光方式。其测光时只对相机取景器中非常有限的范围做测光,而旁边的区域一概不管。不同的相机,其点测光针对的区域会有所不同。如nikon相机的点测光是其只测焦点(小红框)内的光线,canon相机则只测量其取景器正中央(5%-15%)内区域的光线,不同的型号相机,其测量区域会有所不同,可查看自己的相机说明书。

点测光是只测其测光点内的光线,也就意味着我们以那个为测光点测光正常曝光,该区域就将被曝光准确,而旁边比其亮的区域就会曝光过度,周围比其暗的部讲曝光不足。

在光线简单均匀的场合,其对任何一点测光将收到整体曝光均匀的效果,在光线复杂的场合,我们只需要对准主体进行测光将收到主体曝光准确,而亮过其的部分曝光过度形成高光,暗过其的部分成为阴影的丰富影调效果。

最简单的例子,初学摄影的人都会在拍摄中寻找顺光,因为逆光会很难控制,逆光下拍人,人物主体会很黑。这就是因为平均测光模式的平均计算法,光比亮度差异过大,而且亮的背景面积更多,在平均后逆光面的主体被压暗了。

那这时候运用点测光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我们将点测光区域对着逆光面的人物,完成校零,然后拍摄。这时候,逆光面的人物主体曝光准确,而背景则曝光过度。不要认为这样是技术上的失败,而更让人欣慰的是这是艺术上的成功。主体和背景存在和曝光准确与否的对比,更是增强了主体的突出。

记住一点。侧逆光与逆光是摄影创作中最重要的造型光线,最起码的程度上在于其能形成很漂亮的轮廓。从仅仅适合运用点测光的场景来说,我们可以总结以下——线复杂或光比强烈需要突出主体的场合,例如微距摄影、逆光中的对象或对象特写等,也用于营造高调或低调等特殊艺术效果。

这里我们简单提下关于调子的问题,以人像为例,在光线相对复杂(如测光、测逆光)下,人的脸会在光的照射下产生高光、亮部和阴影。

如上图,如我们将测光点对着高光的部位,那么高光部位鼻子等地方将曝光准确,而其余的地方都比该区暗,将由其暗的程度的多少形成不同的黑色调子(深灰、浅黑、深黑)如下图所示。

若我们将测光点对着其亮面测光校零,则亮面曝光准确,而高光由于更亮形成最亮区,则为我们画面的高光,而阴影部则由于其比测光点更暗形成不同程度的黑调子,如下图

摄影书读书笔记

读《现代新闻摄影》笔记 鉴于从学长学姐那儿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即大二下学期的专业课是摄影方面的内容,,我决定看了一些与摄影相关的书,这次写的篇读书笔记就是与摄影有关。 这本《现代新闻摄影》主要是与摄影的理论知识有关。它介绍了数码相机的相关方面,从中,我了解到一些细节知识。 我重点的记录了一些内容: 1.光圈与速度的功能:照相机的镜头内由金属片组成的能够伸缩的光孔叫作 “光圈”。它是摄影曝光的一个控制系统,快门按下,影像的光色穿过光圈感应在影像传感器上,之后经过影像处理器把所感应的光线与色彩转化为数据存储在影像记忆卡中。其影像传感器受光多少,还与光圈开启后的曝光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那么,这个时间控制系统是“速度”。 2.在曝光控制和影像的表现方面,相机的功能重大。其中包括一些光影效果、 画面构成、摄影观察、题材表现画面语言表达、文字表述、传播方式等。3.白平衡:AWB 自动调节系统,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调节。其色温的跨度是 3000----7000k 日光适应拍摄的光线条件是明亮的室外日光下,其色温在5200k左右 多云适应在黎明、傍晚或多云光照条件下拍照,可过滤部分蓝色,使照片画面区域正常。其色温约为6000k 钨丝灯适应在室内的白炽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黄色,是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3200k 荧光灯适应在室内的日光灯下拍照,可过滤部分绿色,使照片色彩趋于正常。其色温约为4000k 闪光灯其色温约为6000k,接近日光色温,可拍出教真实的色彩。 自定义手动调整色温,其色温约在2000—10000k。 4.ISO感光度:感光度调节:在强烈日光条件下使用ISO25或ISO50;白天在户 外,一般晴天或其他比较明亮的光照条件下使用ISO100中速感光度;在白天微弱的光线条件下或室内用ISO200以上的高速感光度。同时,在弱光条件下也可以用ISO100以下的低速感光度拍照,其先决条件有二:一是拍摄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赏析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赏析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联。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1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2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3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4 中国著名风光摄影师作品图5 人像摄影教学:各种天气下的风光摄影技巧 雨 当在雨中拍摄时,找一处有遮掩的地方(比如门廊)。使用雨伞或者用塑料袋简单地包裹好你的相机,并为镜头留个洞,因为水可以损害你的器材。留意落在你镜头或者滤光镜上的雨珠,并且要经常把它们擦干净。 为了在半空中凝固雨滴,使用1/125或者更高的快门速度。1/60秒时雨滴会出现拉长现象并且在你降低快门速度时表现更明显。如果是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最好突出雨滴,但假如没有可能的话,尝试在

画面中包含另一个清楚物体表明正在下雨---比如,打伞的人或者水滴落在水坑里。 提示:如果你拍摄城市时正在下雨或者刚开始下雨,走出去,白花花的街道会为你的照片添色许多。 雨的效果:搞清楚雨水是怎样影响你的画面的。树叶会发亮并且迎风的树干会因为潮湿而变得暗淡,使得树林变得更具戏剧性。一个农夫可以微笑着站在田里看着这场及时雨,但赶时间的生意人脸上可能一脸不高兴。 雪 冰雪,象沙滩一样,可以欺骗测光表:明亮的白色导致欠曝,不要忘记测光表自18%灰度获得读数。最容易的补偿方式是从灰卡或者景色中你知道是中间的色调上获取读数。确保它是在你主体同样的光线下并且测光表并不是从明亮的背景上获取读数。如果是重要的拍摄,就采用包围曝光。 假如你拍摄许多张同一景色的照片,而且你已经确定自己的测光表欠曝多少的话,你可以把曝光补偿转盘设置在自动补偿上。如果你的相机没有这样的转盘,你可以改变ISO值以欺骗测光表。举个例子,假若你使用ISO 200胶片测光表读数为F/16在1/250秒的话。自灰卡你得到F/11在1/250秒读数。只需改变ISO值至100来补偿一档。(记住,减半ISO值加倍所需到达胶片的光量。)不要忘记在拍摄后转换回原来的设置。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摄影摄像技术》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是《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主讲人,下面对《摄影摄像技术》进行说课。本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课程评价、课程特色与创新6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课程定位 1、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艺术欣赏与设计能力,图形、图像、动画、影视节目制作的处理与创作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应用动画设计软件,具有多媒体开发、创作及网络应用和网页设计的能力;能在相关行业领域从事动画制作、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就业岗位: 1、在动画制片公司、多媒体设计制作公司从事动画原画设计、构图设计、动画制作等工作; 2、在电视台从事摄像、编辑等工作; 3、在出版社从事插图、卡通连环画的创作等。 3、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1、原画创作技法、 2、动画运动规律、 3、二维动画制作实训、 4、三维动画制作实训、 5、定格动画制作实训、 6、影视动画剧本创作、 7、摄影与摄像技术、 8、影视编辑、 9、影视广告制作实训、10、计算机辅助设计(一)、11、计算机辅助设计(二) 4、本课程的性质 (1)《摄影摄像技术》课程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来进行数码照片的拍摄与创作及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创作。本课程以广告、影楼和影视传媒行业图片拍摄、影视宣传片拍摄等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教学内容,参照岗位工作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模拟岗位工作过程实施教学工作过程。 (2)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公司项目模拟和同学们自创项目实战的方式,围绕广告和影视传媒行业先进的操作技术和岗位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高职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专业要求与行业要求一致、训练要求与岗位要求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 (3)《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依据摄影师、摄像师师等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无锡五角星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借鉴或使用他们的真实项目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

读书笔记摄影艺术与鉴赏

摄影艺术与鉴赏 第2章摄影艺术的造型要素 第一节点 一、点的概念 即一副画面中最新引人的,或最震撼人的,或最精彩的,或最富有特色的视觉要素。摄影中的点,不同于几何意义上抽象的点,摄影中的点,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物、景中的某些局部。 二、点的最佳位置 四条黄金分割线所形成的四个交叉点ABCD就是趣味点的最佳位置。 三、点的应用 1、单点的应用 让它远离画面的几何中心,使之处于偏上侧方或偏下侧方,即让它成为 画面唯一的视觉中心。例如人物摄影,要把人物的脸部安排在视觉中心 点的位置上,身体的其他部分和陪衬物则全部安排在次要的地方,使画 面简洁、洗练、集中、醒目。 2、两点的应用 在画面同时出现两个点的情况下,点的安排要分清主次。通常的做法是 把你认为最重要的点放在视觉中心点的位置,而把次要的点放在偏离视 觉中心点的地方,使其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 3、三点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不应把三个点一字排开并列安防,这样会使画面过于呆板(具 有明显节奏感,韵律感的景物除外)。 通常的做法是三个点安排成不等边的三角形结构,使它们处于不同的视 觉中心点上,形成高低错落,远近得当的视觉效果。当然,这三个点种 要有一个是最突出的,其他两个要成为陪体,不能三个点均分天下。 4、多点的应用 当画面中出现更多的点时,要首先确定最重要、最吸引人、最精彩的点 是什么,然后把他安排在视觉中心点的位置上。其他的点则依据避免分 散、疏密相间、宾主呼应、均衡和谐的原则予以安排,切记不可胡子眉 毛一把抓,导致画面混乱不堪。 5、突出点的常用技法 (1)明暗对比法:在摄影艺术画面的构成中,大面积的暗调环 境中如果有一个亮点,那么这个亮点就会被突出;同样, 大面积的里暗调环境中如果有一个黑点,那么这个黑点就 会被突出。这种明暗对比的效果越强烈,给人的视觉刺激 就越大,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关注。 (2)虚实相称法:视觉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清晰的影像,给 人的视觉感受就特别强烈;凡是模糊、虚化的影像,给人 的视觉感受就比较平和。根据这个视觉原理,我们可以用 虚实相衬的方法来突出要表达的视觉元素。产生虚实相衬 的画面效果,主要靠影像的清晰与模糊、景象的运动与静 止、空气透视的淡化等手法来完成。 (3)透视趋向法:指的是人们的视线从前景开始,随着画面中 线条的透视向远方汇聚,最后在远处集中于一点(此点也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风景拍摄的技巧

从摄影技术看风景拍摄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伴随着审美水平的提高,摄影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带照相功能手机的流行,使越来越多的人爱上摄影。而数码相机、单反、卡片机等形形色色的摄影设备逐步走入每一个家庭,意味着摄影不只是专业人士工作,普通大众也可以拿起相机进行拍照,从而大众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人也比较喜欢摄影,尤其是拍摄风景。谈起自然风景,它概括的范围很广,路边野草、野花;广阔的海洋;壮观的日出等等。自然界存在的一切真是数不胜数。自然风景的表现千变万化,四季不同的阳光、气候、气象条件引起的明暗变化及自然光的绮丽色彩等都可导演出各式各样的自然风景,美丽的风景能使人心旷神怡,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不管是从摄影者发现美景,到拍摄的过程,还是到最后欣赏拍摄的成果,都会给人以感官和心灵的愉悦。而且拍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也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学摄影选修之前,以为摄影很简单,就是把镜头对准要拍的景物,调整镜头使物象清晰,按下快门就OK了。开始学习才发现摄影需要注意好多因素,如焦距大小、光圈大小、曝光强度,在夜间拍人物还要注意出现红眼等。但随着老师的讲解、深入的学习我发现拍照是有技巧的,同时让我也明白了,要想拍出好的照片,是需要多练习,多反思的,不断积累经验,才能使自己在摄影技术上有更高的进步。当然,要想拍出好的照片,与相机的性能和对相机的熟悉运用程度也

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风光摄影,我们必须要记住三点:时间、地点、构图。 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品,光与影的巧妙搭配,造就出精彩绝伦的图片。要有合适的时间才能有合适的光线,有了合适的光线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风光摄影的时间则比较适合早晨或者傍晚时分。当然蓝天下,强光下的色彩也会显得很丰富和饱和,而这时候能否拍出好片,则取决你能否用好这时候的光线地点,对拍摄风光摄影尤为重要,它确定了你拍摄此张照片的主题。 想要拍出漂亮的风光作品是需要选好拍摄地点的。只有在风光秀丽的地方,才能拍出美的作品来。当然,地点上并不是绝对的,也许小路边也会出现美丽的一景。这之中包含很多运气的成分,但这更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恶劣的天气环境也许就是一部好照片拍摄的绝佳时机。 以上的时间、地点都是外界因素,我们不能左右它。而构图则是靠我们自己来掌握的,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巧。画面中保留什么内容,镜头对准那个焦点,你想体现的主题,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对构图的训练是我们拍好风光摄影的重点。构图不要太满,风光摄影多数情况下画面要有留白。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景深为了保证风光摄影的前后都清晰,一般都采用大景深来拍摄。风光摄影一般包括海滨公园、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一切大自然的景物。每个风景都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来了解、来观察、用心感悟。这样抓住风景的特点,才能够

摄影作品课程设计报告书

专题摄影职业装与色彩作品 设计制作说明书 设计制作人:胡雯 班级 15媒体2 学号 2015145216 2016.9

一、本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增强“摄影的具像特征和象征性特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摄影曝光、感光度、镜头景深、光圈快门等技术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2、使学生全面掌握以数码照相机为主要器材手段进行摄影创作的流程和方法。尝试创作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专题摄影作品”,并自我点评,作出恰当“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到“相应级别摄影赛事”上参展。 通过本设计主要完成的任务: 使学生在课内20学时+课外20学时内(一周时间)完成一组具有个性视角、和独特技术方法的“摄影作品至少6幅”,并自我点评和作出恰当的“命名”和“寓意说明”,以备推荐参展。 二、完成本设计的“创意”准备和技术准备 (一)、选题说明和“创意”简介 1.选题说明 我的选题是“职业装与色彩”,例如我们看到橘色不难想到环卫工人,看到绿色不难想到军人,看到蓝色不难想到警察……所以我想以有代表色的职业装的为出发点,来表现不同职业的劳动人民的工作状态,以表达对劳动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2.“创意”简介 偶然在微博上看见了一段记录清朝长安街头的黑白影像,对比如今的生活,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现在的职业划分更加的明确并且管理的更加规范,不同种类,色彩各异的职业装的出现便能够说明这点,所以我选取了几种大众已经非常熟悉且有代表性的制服作为代表,来表现劳动者的工作状态。 3.附:选题创意策划分析报告表(最下) (二)、拍摄技术准备和计划 1.创作“摄影作品”的技术手段简述 1)摄影镜头的光学特性和景深原理的应用 景深是指镜头所能对应拍摄到的景物的清晰范围。景深原理可以从下图中得到分析。 影响景深的两个主要因素是光圈和焦距。 (1)光圈口径愈大,在感光片上的弥散圆愈大,所以得到的景深越小。

化妆基础笔记

化妆基础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基础班 第一节化妆 一、化妆的定义:利用特殊的工具及手法使人发生目的性的改变。 二、化妆的分类: 1、生活美容妆:生活日妆,生活晚妆,生活新娘妆 2、摄影化妆:个人写真,影楼,平面广告、杂志(静态) 3、电视类化妆:播音员,广告妆,MV,大型综合类,不同栏目的主持人(动态) 4、表演展示类化妆:T台妆,发布会,车展,专业大赛 5、舞台妆:歌剧,音乐剧,话剧,舞剧,戏曲 6、影视妆:绘画化妆,毛发化妆,塑形化妆,整形化妆,气氛效果 7、饰物的佩戴法 三、面部的专业术语 1、额:从眉毛到发际线的位置 2、眉毛:眼眶上缘两条呈弧形的短毛 3、眉心:两眉毛之间的位置 4、眼睑:分上眼睑,下眼睑。环绕在眼睛周围的皮肤组织,且边缘长有睫毛。 5、眼角:分内眼角,外眼角。从内眼角到外眼角形成了眼裂。 6、眼眶:眼皮外缘所构成的框。 7、鼻梁:鼻子隆起的位置。(鼻根鼻孔鼻尖鼻底线鼻翼鼻唇沟) 8、腮:脸的两侧,眼睛到下颌。 9、颌:分上颌,下颌。上颌:鼻底线到颌角。下颌:两颌角之间经过下巴。上下颌形成颌角。 10、嘴:上唇、下唇。上唇:最凸起的两点是唇峰,两唇峰之间最低点是唇谷,两边为唇角,两唇角之间形成唇裂。最凸起的部分是唇结节。下唇:最凸起的唇珠。 11、颏:脸的最下部,颏的最凸起的部分为颏结节。

第二节面部的五官比例 1、脸部的五官比例:一般分为三庭五眼,三庭为长度,五眼为宽度。 2、三庭:上庭,中庭,下庭,上庭:眉毛到发际线的位置。中庭:眉底线到鼻 底线的位置。下庭:鼻底线到下颏。 3、五眼:两内眼角之间与两眼,及两侧外眼角到发际线的位置构成五眼。 4、现在国际上流行三庭三眼。 5、面部的型:分外轮廓,内轮廓。外轮廓:两眉峰垂直线往下以外到发际线的 位置。内轮廓:两眉峰垂直线往下以内的位置。 第三节化妆品的认识及使用 1、粉底的构成:水,粉,油,色料 2、粉底的作用:遮瑕,统一皮肤色调,体现皮肤的健康状态,改善皮肤质地, 保护皮肤,增加面部立体感。 3、粉底的分类: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局部和大面积。局部:调理液、珠光粉 底、遮瑕膏。调理液:用于调理皮肤的颜色,大地之前。膏状、霜状的粉底可不用。珠光粉底:较普通的粉底增加了云母,用于提亮。遮瑕膏:粉状,打底后使用。大面积:液态、固态、霜状。液态粉底:水多,油少,粉少。遮瑕弱,易脱妆,适合皮肤好的,适用于图片妆,广告妆,日妆。其优点是清透、自然。膏状粉底:谁少,油多,粉多,遮瑕强。操作不当易堵塞毛孔,适合于皮肤不好,瑕疵多,适用于影楼化妆,舞台妆。不适合皱纹多的人。膏状:介于液态粉底与膏状粉底两者之间。 4、粉底的色调:亚洲人—米色黄种人—米白色偏粉—室内上班人员, 或者新娘妆 深咖色—暗颜色浅咖色—男妆小麦色—适合时尚妆 5粉底的打法: 打法:印按法,点拍法,平涂法,摁→拉法 顺序:由上至下,由里到外。 6、粉底的选择:细腻,融合力好,附着力好;颜色接近皮肤,如果没有可以有多色调出需要的颜色;专业产品,颜色齐全。 7、注意事项:衔接自然,不能有明显的界限;均匀。 8、调理液的颜色及使用:紫色—黄皮肤绿色—红血丝米黄+肉橘—黑眼圈米色—白皮肤肉粉可做腮红,肉粉可以提亮。 第四节

摄影及后期处理课程目标

摄影及后期处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摄影及后期处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 、前言 课程性质 摄影及后期处理是我系广告平面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摄影造型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摄影基本技能,掌握数码照片的后期加工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学生专业和摄影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注重吸纳当今世界摄影发展的新技术和新闻摄影的新理念,培养学生敏锐捕捉典型新闻瞬间的新思维。 .运用独特的先进课件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学习摄影最新技术; .引领学生灵活运用摄影新理念,开展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锻炼,进行探究性、研究性和协作性学习; .构建培养新思维为核心的课程模式,实现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内容设计理念新 ()突破常规教学顺序,采取数码摄影先行。这不是简单的教学顺序的调整,而是从数码切入,学生可以直观快捷的看到拍摄效果,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码摄影先行也与职业岗位、与摄影技术对接起来。 ()突出创新思维在摄影中的运用。传统摄影教学涉及思维活动的内容是分散的,我们这门课程设计把思维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强调了创新思维在摄影中的地位和作用。 ()突出灵活运用摄影技术技巧为表现主题服务,强调对学生摄影综合创新能力的培

养。 .教学方法新 针对教学模块的不同特点,采用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认知规律和“认识——实践——认识——创新”的实践教学设计。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赏析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的学习方法,以及校内实训、校外综合技能训练和顶岗实践锻炼等途径,解决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分离,基础与专业分离的问题,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较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项目教学中,成立项目小组,由专任教师、企业设计师和学生组成,参与或承接企业实际项目,课程大量采用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数码摄影的知识,掌握职业能力,体现企业文化,养成职业素养。 (二)、实践环境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突出数字时代的数码摄影、图片处理、新闻图片传送等新技术,探究摄影中数码相机的独特优势,适应摄影时效性的需要。 建立先进的数码摄影实训室、数码图片处理实训室等摄影实训室。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与校外企业合作,建构校外实训基地。 依托学院校园网,建立了《摄影基础》课程网页,营造网络课程教学的环境,实现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自测,师生互动。利用网上教学手段,开设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学习。 注重第二课堂的创建。第二课堂是课内教学的有力补充和延伸,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一个渠道。开辟大学生摄影协会为第二课堂,以促进学院摄影技术的普及和交流为宗旨,走学习实践和服务相结合的路子,组织社团活动以及各项摄影技能训练比赛活动 (三)、课程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把摄影的思维活动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通过举办摄影比赛,邀请摄影名师名家开展各类专题讲座,选择国内外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进行赏析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研究摄影思维活动规律,“破”摄影的思维定势,“立”摄影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摄影价值判断能力和灵活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手段表现摄影主题的能力,实现摄影的综合创新。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摄影作品赏析论文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我对摄影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懂得了其中的乐趣。我渐渐了解到了景深原理,知道该如何通过对快门和闪光的调节来得到想要的效果。接下来对摄影光影、色调、构图等知识的学习,通过生活中摄影时常出现的情况,让我初步了解了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拍照,比如说正的强光下就不是很适合拍具体的物体,也懂得了要巧妙地运用相机的模式以得到自己想要的色调的照片,比如可以通过阴天模式让朝霞更加红艳。之后对每一类摄影类别的介绍也让我对摄影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春天花开时节花卉摄影让我们能够在这个时节拍下美丽的校园花卉。人物摄影的艺术也是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其中有许多细节会影响到整个摄影作品的质量,比如女生适合柔光下拍照,而男生则最好用强光来体现男性的轮廓等等。 我最喜欢的还是风景摄影,他有许多值得注意的技巧,比如构图时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放置景物时也要避免将景物居中,这也是初学者们常犯的错误,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三分法则” (rule of the thirds),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的规则,意思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另外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镜头。另外光对于摄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风景摄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画面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太阳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侧光在风光摄影中是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尤其是45°角的前侧光,不仅能够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画面影纹层次,同时,对画面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而90°角的侧光,能够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画面的明暗反差和立体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表现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体时,效果更为突出。摄影者在利用侧光拍摄时,要注意尽量对画面的明亮处进行测光,避免造成画面局部曝光过度。在风景摄影中,用顺光拍摄景物,能够给人明

《摄影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践》作业 2010年10月30日止 目的: 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前端分析、内容设计、活动设计和支持服务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任务描述:学习完第二章内容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门课程(可以结合自己所担任的教学工作选择),进行学习者分析、学习情境分析。选择该课程的某一节进行内容分析、目标分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支持服务设计及评价设计。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课程网络课程设计方案——以***节为例》,字数不少于2000字。 本次任务满分为100分

《摄影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宝坻电大09春教育技术学专业(本) 组长: 组员: 一、前端分析: (一)学习需要分析: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目前学习状况=差距(学习需要) 1.分析方法:(1).确定学习期望;(2).确定目前学习状况;(3).分析原因,确定问题性质;(4).可行性分析 教学内容经常变化的课程;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主要目标的课程;学生多样化、差异大的课程 (二)学习情境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网络学习特征:对网络学习的态度与认识;网络学习准备;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或者计划性和策略性;学习风格;社会性需求 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访谈;测验或者考试;观察 (四)学习任务分析: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分析 二、要素设计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1.定义: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2.原则:学习准备;学习动机;目标范例;内容组织;适当指导;积极反应;重复练习;知道结果;个别差异 (二)学习内容设计 1.内容分类:主干;补修;扩展;生成性 2.媒体特点: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 3.媒体选择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学条件;媒体类型 (三)学习活动设计 1.确定活动目标 2.设计活动任务: (1)任务情境的设计 问题设计 第一阶段:根据课程目标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能力,并列出相关问题第二阶段:通过一系列准则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修改 第三阶段:确定问题解决的成果及完成标准 情境设计 将设计好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联系 营造一种真实生动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氛围 (2)建议学习过程 (3)设计任务成果 3.确定活动过程和方式:常见的有:讲授;答疑;作业;测评;讨论;阅读;协作学习;案例分析;反思;虚拟实验等 4.选择活动工具 (1)思维可视化工具:如概念图(MindManager、FreeMind等) (2)讨论交流工具:包括论坛、即时通讯、电子邮件等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李涛简单摄影后期课-(高清29集全)详细记录簿笔记

简单后期摄影课(李涛老师)听课笔记(完整) 字数4831 阅读9911 评论4 喜欢78 在第三遍看李涛老师的简单摄影课程后,详细做了笔记与感悟,受益匪浅。 第一课:摄影后期的概述 1、站酷——一个设计师专区。 2、发现(观察力)·联系(想象力)·重组(创造力)——重要的学习方法。 3、扎达土林——西藏美地,可以加入旅行计划。 4、通过练习,达到简单处理到风格化处理,使照片脱颖而出。 5、艺道——一种艺术学习思路——要做到: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长时间执着于一件事,就能做到心游于艺,道不远人。 第二课:艺术通感 1、实现艺术通感,需要美学心理学哲学体系支撑。所有的艺术门类是通的。摄影与绘画、音乐、哲学等等全部都是相通的。 2、拍摄是谱曲,后期是演奏——安塞尔·亚当斯 3、Begin again——歌曲改变人生(电影)(谱曲和演奏,告诉我通过训练才能发现美好的事物) 4、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安塞尔亚当斯。(经历和眼界,决定片子的状态,才会有情感、才能打动人、有味道。) 5、树立美学观念,拍好照片,做出好效果,多去实践上面亚当斯的话。 第三课:学习方法 1、取法乎上(唐太宗《帝范》有个好的参照物,只能学一般、《孙子兵法》用上策只有中等效果),寻师经典(要学这个领域最牛的人,找一个很高的标杆去学) 2、务先大体,鉴必穷源(《文心雕龙》)(找东西一定要找到根源,要有大体观,先找大框架,然后在这个框架里追根问底) 3、诚心正意,自证良知(端正学习态度,不要分神,只干一件事,亲自实践和证实) 4、王阳明理论——实践精神。

摄影测量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简介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担负着扩展其就业领域的重要的作用,是测绘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支撑课,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摄影测量中级工、高级工证书的必备课程。本课程主要为摄影测量岗位服务,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利用航拍像片在内业完成大、中比例尺数字地形图、专题图的制作,将传统测量大量外业工作转为内业进行,不直接接触被测对象,而是利用被测对象的影像资料,利用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完成数字地形图、专题图的内业制作。摄影测量技术从广义上说属于数字化测图技术范畴,由于它具有不直接接触被测物体对象、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现已逐渐取代传统全站仪数字化测图技术,成为数字化测图技术领域的主要作业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测量内业数据准备,数据立体采集,外业像片控制测量,像片调绘,空山加密等关键技术。为今后从事摄影测量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具体要求是:理解摄影测量原理和基本知识,会对像片进行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会使用立体像对建立立体模型;会应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会使用主流地图编辑软件编辑所采集的数据;理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原理,掌握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工作流程;能进行像片控制测量,像片外业调绘。总体而言是培养学生在摄影测量工作领域内业、外业一体化的工作能力。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 《摄影测量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在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中开设,列为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着重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工作流程、知识模块和关键技术,了解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遥感、GPS空间定位技术在测量工作领域的应用,以及最新技术发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应用。学生修完本课程,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摄影侧脸工作领域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光影的艺术_摄影(笔记)

第一章摄影之道 摄影概论 定义:摄影,是对物象光影的二维静态记录。 四个概念: 1.物象——前提 2.光影 3.二维 4.静态的记录 综合概括:记录——小孔成像 论摄影——摄影的属性 一.摄影之道——是技术,也是艺术 ——可纪实,也可创意 ——纪实摄影在“写真”,来不得虚假 ——创意摄影在“画梦”,要的是虚幻 无论是“写真”,还是“画梦”,都离不开影像的【光学记录】。含义: 1.对光影的客观记录——摄影的根本属性 2.用记录下的光影完成主观创意——摄影的衍生功能 二.摄影之术 三.摄影之流 四.摄影之惑 读照片 第二章摄影之术——起源 摄影是围绕着纪实发展的。 摄影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一.硬板阶段——在硬板上去拍照(玻璃板、锌版、铜板) 1.1825年,沥青掺水银(曝光时间长达8小时)(不实用) 2.实用摄影术开端——1838年,达盖尔的摄影术,也叫银盐法摄影术(曝光时间缩短到30秒) 3.湿版术——又叫火棉法(制作比较容易) 4.干板摄影——1871年 二.胶片时代——软片 三.数码时代 世界上的第一张数码照片于1957年问世。 第三章摄影之流——创意流 印象派 印象派是受到了绘画印象派的影响也是绘画主义摄影的分支,但与绘画的印象派有很大的差别,颜色不够鲜艳,纹理还很粗糙。 抽象派 抽象派的理念就是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不要摄影对影像的忠实的记录,而是用不可审视的影像、形象去反映生活。 超现实主义 主要表现: 就是人的下意识、人的幻觉、人的偶发的灵感,所以这些东西变成一幅照片的时候,就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超现实主义。 分支: 1.观念摄影 2.荒诞派摄影——不可想象,不可思议 3.行为派摄影——把自己介入到画面中,参与进照片里

课程拍摄制作方案

课程拍摄制作方案
方案 A:教室、录播室等固定场所拍摄 慕课课程拍摄制作投入的设备及人员分配表
专业化 MOOC 课程建设团队为老师全程服务
流程
配置
前期 编导组
准备
服务项目 与老师、学校深度沟通收集材料
中期 拍摄
摄像一名, 负责录播系统
通过录播系统对老师讲课过程进行录制,并收集整 理录制素材。
课程视 频制作
专业后期团队 片头制作师 1 人
后期 制作
课程精剪师 3-5 人 调色师 1 人
特效包装师 1 人
二维动画师
三维动画师
高端数字后期剪辑设备(AVID-DS、FLINT,FLAME) 根据量身定做的课程片头进行制作、包装、特效等 一系列处理 对课程进行精准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 ;Edius; Premiere) 运用 DaVinci Resolve 调色系统进行调色 软件:AE、NUKE、Photoshop 等软件 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二维片花;软件:flash 等
根据课程需要制作三维片花;软件:MAYA、3DSmax

字幕制作 1 人 视频格式转换 1 人 后期 修改人员 1 人 修改
等 对课程进行字幕的速记、校对,制作外挂字幕 根据学校要求把成品视频转换成高清、标清、网络 播放等各种格式,包括 AVI、MPEG、MP4、MOV、 FLV 等
根据老师要求对视频、知识点、特效进行修改
本方案采用录播教室的录播系统,要求背景简洁大方,光线充足,声音 环境较好。老师可以采用 PPT 教学、电子白板、板书等多种方式进行授课
在视频拍摄完成以后,编辑团队将根据学校老师提供的教学大纲,应用 模块化教学设计的思想,分析该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将课程内容按照 知识点进行划分和组织,使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 块。
在课程的表现形式上,根据该课程学习者的特征及课程的特点,设计最 佳的的课程包装,使该课程首先在视觉化效果方面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程的内容的制作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图像类型来表达 信息,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方案 B:根据授课内容确定拍摄方案
慕课课程拍摄制作投入的设备及人员分配表
专业化 MOOC 课程建设团队为老师全程服务
流程
配置
课程视 前期 编导组
服务项目 与老师、学校深度沟通收集材料

数码摄影笔记-景深

数码摄影笔记-景深 在拍摄人像时.若技巧使用不当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体人物和背景都是清晰的.凌乱的背景往往会 影响整体的画面.使主体变得不突出。这个时候你可以采用浅景深的拍摄方法.虚化背景从ffii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不光是拍摄人像.很多时候我们部需要用到浅景深的拍摄技巧。 所谓景深.简单地讲就是画面清晰的范围.而浅景深也就是这段清晰的范围比较小。这样画面中除了主体其它部分都是模糊的.因此浅景深常用于突出主体的情况。 一般来说.要实现浅景深的效果有二三种常用的方法:欠光圈、长焦距以及适当的距离。 一、使用大光圈使用大的光圈是获取浅景深最常用的方法,在相同的环境下,使用大光圈时景深小,使用小光圈时景深大。我们可以来比较以下两幅照片.为了说明光圈对于景深的影响.设计了一组螺丝刀排列的图片。需要说明的是,拍摄时没有改变焦距以及拍摄的位置.而只是调节光圈的大小。前一张使用大光圈(如图86IUH病鞘l目筠藏j§‘1),我们可以看到景深很浅.只有对焦点第二把螺丝刀附近是清晰的:而在后一张使用r小光圈(如图2),相比而言清晰的范围大大增加,这也说明小光圈能获取大景深、在拍摄时,可以将相机设定为光圈优先模式,然后设定为最大光圈进行拍摄。、大光罔拍摄时还有一个好处,邯就是能获取较高的快门速度,这样能提高手持拍摄的成功率。、但此时还需要注意对焦的准确,由于景深浅.稍微对焦失误都会影响到整个画面。 二、运用长焦距现有的数码相机一般都具有变焦功能,常见能达到3倍、5俯.有的甚至可以达到8 俏或10倍。这样大的变焦范罔不仪能让我们拍摄到更远处的物体,也能很容易地获取浅景深。.当拍摄时的光圈大小不变,被摄体的位置也不改变时.使用的镜头焦距越短,景深就越深:镜头的焦距越长,景深就越浅。我们以町乐瓶为拍摄对象.保证光圈不变的情况下.利川不同的焦距进行拍摄。埘比这两张图片,rIJ‘乐在俩面巾的大小几乎一样,但足景深却有很明混的变化。、前一张焦距较短(如罔3).景深较大:m后一张采川K焦距.景深就很浅了。小贴士h进喜等主霉茎持拍摄容易造成照片的模糊.因此应尽量使用三脚架辅助进行拍摄。 三、适当的距离除了以上两个冈素影响景深外,相机与被摄者的距离也会影响到景深、当拍摄时的光圈人小不变,所使用的镜头焦距也小改变时,离被摄体越远,景深越大;反之,离被摄体越近,景深越浅。为了反映距离与景深的天系,请看游览车轨道的对比照片,在拍摄时保证光罔和焦距部不变化,只是与被摄体的位置进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照片的主体很清晰,而前景和背景有些地方是模糊的,从而主体得到了很强的突出,这在人像摄影和近物摄影中尤为常见,我们在拍商品照片时往往就希望能突出商品主体,而其他前景和背景都是模糊的。本文说的景深就是拍照时在对焦处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区域”。 景深的浅和大决定着照片上的前景和背景的清晰范围,它受三个因素的影响:相机到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焦距以及拍摄使用的光圈大小。具体关系如下,相机到拍摄对象距离越短,景深越浅;相机的焦距越长,景深越浅(焦距就是变焦相机诸如35mm-135mm的这个范围,焦距长指的是越靠望远那端,即更靠近135mm那边);相机使用的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大,就是光圈的值越小,比如数码相机说光圈是F2.8到8.0,那么就是靠2.8这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