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徽省芜湖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前言

0.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是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完善的重要动力。

0.2现代旅游业产业链长、综合性强、牵引力大。发展旅游业对于扩大就业,吸引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人口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建设水平、开放程度、文明素质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具有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0.3自皖江开发以来,芜湖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芜湖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游憩、休闲、旅游、文化、健身等服务性和享受性消费需求日益扩张,要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的内在动力已经具备,发展城市旅游的时机已经成熟。

0.4《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和《芜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而制定的。

0.5《芜湖市旅游总体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分析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条件;

确定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与思路;

明确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

策划芜湖市旅游形象;

确定芜湖旅游产品的发展体系,提炼芜湖旅游产品精品和主题产品线路;

提出芜湖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

制定芜湖旅游目的地营销推广战略和具体措施;

提出芜湖旅游产业发展和服务提升规划;

制定规划实施的五年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

0.6本规划范围为芜湖市行政区域,包括四区三县。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05-2020年为基本规划期,本着科学合理、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将本规划期限的时段选定为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是指导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篇基础分析篇

第一章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诊断

1.1旅游发展阶段

芜湖市旅游从1996年开始发展,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旅游产业初具规模(表1-1):一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二是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三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张;四是综合环境明显改善。

表1-1 芜湖市主要开放景区点及星级饭店一览表

主要开放景区(点)名单星级饭店

1 陆和村茶艺博物馆AAA 1 海螺国际大酒店四星

2 马仁奇峰AAA 2 铁山宾馆四星

3 丫山花海石林AAA 3 国信大酒店四星

4 赭山公园AA 4 花园酒店三星

5 汀棠公园AA 5 希亚德大酒店三星

6 广济寺AA 6 鑫海洋大酒店三星

7 安徽第一名人藏馆AA 7 奥顿酒店三星

8 陶辛水韵AA、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8 新南港大酒店三星

9 王稼祥纪念园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9 明远宾馆二星

10 芜湖工艺美术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0 东亚宾馆二星

11 和平生态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1 金山宾馆二星

12 老梁山庄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12 金傻子大厦二星

13 鸠兹广场13 天源宾馆二星

14 中山路步行街14 海员楼宾馆二星

15 镜湖公园15 新环宾馆二星

16 九莲塘公园16 龙津宾馆二星

17 神山公园17 止津宾馆二星

18 奥体公园

19 天门山

20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21 芜湖烈士陵园

22 乌霞寺

1.2旅游在全省中的发展地位

芜湖市旅游发展在全省中的地位与其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

旅游企业是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但2005年安徽省40强旅行社中,芜湖没有一家(表1-2)。从旅游景区(点)的数量与质量看,芜湖在安徽省处于下游地位,而2005年收费景区(点)的接待人次和门票收入更是处于落后地位(表1-3)。

表1-2 2005年安徽省40强旅行社

城市国际旅行社10强国内旅行社30强

合肥 5 10

黄山市 4 10

池州市 1 1

铜陵市 3

马鞍山市 2

淮北市 3

蚌埠市 1

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

表1-3 安徽旅游景区(点)及2005年接待状况

城市4A景区3A景区2A景区1A景区

收费景区(点)

个数

2005年收费

景区(点)接待

人次

2005年收费

景区(点)门票

收入(万元)合肥市 2 3 17 696.56 3438.59

黄山市8 52 502.73 33949.02

安庆市 1 1 9 6 19 218.29 3116.26

芜湖市 3 5 8 100.44 649.52

马鞍山 1 1 11 230.87 90

铜陵市 3 4 7 179 975

阜阳市 3 1 4 126.5 1216

池州市 1 5 15 188.09 7483.63

巢湖市 1 10 1 15 117.7 6450

宣城市 3 25 74.79 3596.48

滁州市 1 1 14 96.86 1104.48

亳州市14 28.93 154.43

淮北市 1 1 5 77.5 280

淮南市 1 2 5 110.27 409.14

蚌埠市 6 123 189

宿州市 1 1.9 70

六安市 1 1 13 129.8 2946.8 资料来源:安徽省旅游局、安徽旅游资讯网

1.3旅游业在芜湖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芜湖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例平均约25%,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在9%左右,但相对与芜湖市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芜湖城市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芜湖旅游业的发展规模与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4 旅游发展质量

在旅游六大要素中,餐饮和购物是芜湖市旅游发展的优势所在。但芜湖的门票收入较低,住宿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景区(点)开发与宾馆饭店建设是芜湖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1.5 旅游发展管理

旅游产业管理与协调的力度不足,使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旅游管理体制一定程度还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

1.6旅游发展的现状

2000年芜湖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二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标准》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芜湖市发展旅游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芜湖长江大桥、天门山、芜湖铁画、奇瑞汽车等一些城市的品牌已具有相当的知名度。但芜湖旅游经济基础较弱,旅游规模偏小,旅游景区(点)开发与管理滞后,芜湖市郊景区(点)小而分散,市区内景区(点)大多属于开放式,尚未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旅游市场营销不力。

目前,芜湖市旅游产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用于旅游发展和市场促销的资金投入还很有限,旅游管理体系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较弱,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存在较大差距。一是芜湖市景区(点)建设薄弱,缺乏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二是城市旅游氛围不浓;三是城市旅游内容单调。城市观光游览项目不足,而城市休闲、娱乐、购物等需进一步丰富内容和提高档次,专项旅游产品发展十分薄弱;四是旅游企业实力不强,旅游景区(点)、酒店、旅行社等普遍存在“小、弱、散”现象。

1.7旅游发展的前景

芜湖具备旅游发展的基础,具有旅游发展的广阔市场,芜湖旅游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应该把旅游业发展全方位的融入整个城市,把芜湖城市本身建设成为最大的吸引物和旅游地,强化城市发展的宜居性、观赏性、舒适性和人文传统,突出城市的文化灵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细节,形成城市大旅游的发展格局,推动城市功能优化和完善。

芜湖具有良好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环境优势,城市整体的吸引力将成为城市发展旅游的新焦点。旅游业完全能够发展成为芜湖市的支柱产业,芜湖市完全能够发展成为新兴的、重要的和有特色的城市旅游目的地。

1.8芜湖市旅游发展的系统分析

1.8.1 旅游发展的特色

商贸特色——芜湖商贸历史悠久,被誉为“皖中之坚”、“长江巨埠”。美食特色——芜湖市美食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会展特色——芜湖拥有“旅博会”等品牌展会,2004年底芜湖被评为全国会展中心城市30强之一。人居特色——芜湖滨江襟河,山青水秀,人居环境优美。

1.8.2旅游发展的动力——经济驱动型旅游发展

立足优美的人居环境,利用独特的区位和良好的政策优势,凭借商贸、美食、会展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培育城市综合经济活力,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图1-2)。

图1-2 芜湖市旅游发展动力结构图

1.8.3 旅游发展的模式——综合都市型旅游发展

应该大力营造城市旅游氛围,推动城市建设景区化,城市发展休闲化,城市特色文化

商务旅游形象:皖江商都

旅游吸引力

优美人居环境

政策优势

区位优势

山水旅游城市

园林城市

生态城市

相关经济产业发展:会展等

旅游业发展

旅游相关产业发展:餐饮、

购物、酒店等

化。要大力开发都市旅游产品——都市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娱乐、购物美食等,形成都市旅游的特色,把城市建成综合旅游目的地。

1.9芜湖市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

1.9.1旅游产业地位不高

对旅游业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城市旅游发展的支持系统包括软硬环境薄弱、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为旅游产业服务的理念。

1.9.2区域竞合存在体制壁垒

芜湖作为皖南门户,但旅游业的发展与“两山一湖”缺乏联动,没有充分发挥集散地作用。在长江“黄金水道”旅游带中芜湖定位不明确。至今尚未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

1.9.3旅游形象模糊

芜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较小,大规模和有影响的旅游景点少,而商务会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设施不足、档次偏低,城市旅游的功能较弱,还没有树立鲜明的城市旅游形象,城市旅游的知名度不高。

1.9.4特色项目缺乏

芜湖旅游资源品位一般,缺乏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吸引物和特色旅游项目,难以形成垄断优势和个性品牌。

1.9.5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衔接不够

公共设施功能与旅游功能未能有机结合;城市建设功能与景观观赏功能未能有机结合;城市道路与旅游通道未能有机结合。

1.9.6管理体制不健全

各相关部门缺乏协调,大旅游的管理体制尚不健全,旅游行业管理缺乏权威性。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2.1旅游资源类型效应

2.1.1 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1种,代表性单体资源6处。天门山、赭山、神山、马仁山、丫山等景色优美,天门山知名度较高。

2.1.2 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3种,基本类型3种,代表性单体资源11处。青弋江、镜湖、凤鸣湖、奎湖、陶辛水韵、六郎水乡等江、河、湖类型多样,开发潜力较大。

2.1.3 生物景观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处。小格里林木葱郁,植被良好,动植物资源丰富。

2.1.4 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2种,基本类型4种,单体资源8处。人字洞、繁昌窑、大工山古铜矿遗址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古城拥有城隍庙、周瑜点将台、老街等历史遗迹。

2.1.5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6种,基本类型17种,代表性单体资源40处。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凤凰美食街、芜湖长江大桥、中江塔、天主教堂、广济寺、王稼祥纪念园等已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2.1.6 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拥有此类旅游资源亚类1种,基本类型2种,代表性单体资源3处。芜湖三画、三刀名闻遐迩,其中芜湖铁画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予以公示。

2.1.7 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

芜湖市此类旅游资源有亚类4种,基本类型6种,代表性单体资源8处。

2.1.8 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析

表2-1 芜湖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

指标主类

资源总类型数

芜湖市旅游

资源类型数

芜湖市资源类型所占

比例(%) 资源单体

总数

单体占总数

比例(%) 亚类基本类型亚类基本类型亚类基本类型

自然类

地文景观(A) 5 37 1 1

35% 8%

6

25% 水域风光(B) 6 15 3 3 11

生物景观(C) 4 11 2 2 4

天象与气候景观(D) 2 8 0 0 0 小计17 71 6 6 21

人文类

遗址遗迹(E) 2 12 2 4

93% 38%

8

75% 建筑与设施(F) 7 49 6 17 40

旅游商品(G) 1 7 1 2 3

人文活动(H) 4 16 4 9 8

小计14 84 13 32 59

合计8 31 155 19 38 61% 25% 80 100%

芜湖市拥有旅游资源亚类19种,占旅游资源全部亚类型数(31种)的61%,旅游资源基本类型38种,占旅游资源全部基本类型数(155种)的25%。其中,自然类旅游资源亚类6种,占全部亚类数的35%,基本类型6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8%,单体资源21处,占芜湖市单体总资源数的25%;人文类旅游资源亚类13种,占全部亚类数的93%,基本类型32种,占全部基本类型数的38%,单体资源59处,占芜湖市单体资源数的75%。

芜湖市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据主要地位,自然类旅游资源较少。

2.2旅游资源强度效应

芜湖市42项主要单体旅游资源中,四级旅游资源仅有4项,占总数的9.5%;其中,孙村人字洞具有极高的考古和文化价值,而王稼祥纪念园和芜湖铁画分别属于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资源,旅游大规模开发的难度较大;三级旅游资源有14项,占总数的33%;二级旅游资源有15项,占总数的36%;一级旅游资源有9项,占总数的21.5%。

芜湖市主要旅游资源中,大部分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优良级旅游资源比例较小。

2.3旅游资源集聚效应

2.3.1芜湖市区

代表资源和节点:镜湖、中山路步行街、鸠兹广场、凤凰美食街、赭山、王稼祥纪念园、天门山、陆和村茶艺博物馆、芜湖古城、广济寺、中江塔、华强旅游城(在建)、滨江公园(在建)、芜湖长江大桥、神山公园、汀棠公园、奇瑞、工艺美术厂、峨桥茶市。

3.3.2 芜湖县

代表资源和节点:陶辛水韵、六郎水乡、和平生态公园、西河古镇、老梁山庄。

3.3.3繁昌县

代表资源和节点:马仁奇峰、孙村人字洞、繁昌窑、白象山现代农业生态园、旺来桂花生态园、五华山、渡江第一船。

3.3.4 南陵县

代表资源和节点:丫山花海石林、奎湖、大工山古矿冶遗址、乌霞风景区、小格里。

2.4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综合评价

根据旅游资源价值、容量扩展、内部景点组合、外部路线联系、潜在市场以及旅游设施、交通状况等评价结果,芜湖市近期优先开发的旅游资源有:

赭山、天门山、镜湖风景区、神山、凤鸣湖、芜湖古城、中山路步行街、汀棠公园、鸠兹广场、广济寺、滨江公园、华强旅游城、王稼祥纪念园、芜湖铁画、奇瑞、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凤凰美食街、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公园、老梁山庄、六郎水乡、奎湖、马仁森林公园、丫山花海石林。

中期鼓励开发旅游资源有:

芜湖长江大桥、中江塔、安徽第一名人藏馆、天主教堂、奥林匹克广场、波尔卡商业街、龙窝湖、渡江第一船、清水花木城、峨桥茶市、人字洞、白象山现代农业生态园、旺来桂花生态园、小格里。

远期引导开发的旅游资源有:

乌霞寺、繁昌窑、大工山古矿冶遗址、千峰山土敦墓、戴安澜墓。

2.5城市旅游吸引体系分析

2.5.1 城市旅游吸引力体系

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其旅游吸引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形象吸引、活动吸引、设施吸引、景观与环境吸引、氛围吸引、服务吸引等。

2.5.2芜湖城市旅游吸引力提升对策

树立芜湖城市旅游鲜明的形象;

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营造城市景观;

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丰富城市商务和文化活动;

完善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

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服务,建立城市旅游标识系统;

营造友好文明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高城市好客度;

大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质量。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市场分析

3.1.1国内客源市场现状

2005年芜湖市国内游客接待量548万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为35.65亿元。

地域分布

国内旅游者以本省为主体,所占市场份额达64.01%;省外旅游者占36.99%。省外旅游者以500公里以内的近程旅游市场即周边省份所占份额比较大。

性别构成

国内旅游者男性稍占优势,男性占总体的57.3%,女性占42.7%。

年龄构成

国内旅游者的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5-24岁以及25-44岁年龄段所占总比例达87.99%;而14岁以下以及65岁以上旅游者所占比例很小。

职业构成

国内旅游者以企事业管理人员、专业/文教技术人员、服务销售商贸人员为主、所占总比例达69.55%,反映了芜湖公务和商务旅游的特征。

基本出行特征

芜湖市国内游客以商务型旅游者占主导,以参加会议、商务活动和公务出差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占所占比例达55.2%,其次为探亲访友旅游者,而观光游览等其他出游市场所占比例较小。说明芜湖市作为旅游城市,其整体吸引力还不大,缺乏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吸引力的景区(点)。

3.1.2国内客源市场存在的问题

客源市场过于集中,市场空间分布不合理,旅游市场不稳定

出游类型比较单一,以商务型旅游者为主体,其他市场类型欠发展

平均停留时间短,更多的是作为旅游中转站而不是最终目的地

人均旅游花费偏低,以基础消费为主体

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总体感知强度弱,各景区(点)感知度差异较大,市域景点的感知强度明显高于县域及城郊景点

3.1.3细分市场游客行为分析

对观光客源而言,芜湖市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景区景点、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饭店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和旅游购物设施需要提高。

对商务会展客源而言,芜湖市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现代商务会议设施,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饭店住宿设施档次偏低。

对休闲度假客源而言,芜湖市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休闲度假场所数量不足、档次偏低、缺乏特色、旅游服务水平不高。

3.1.4 国际客源市场分析

2005年,芜湖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总数为1.82万人次。入境旅游者多为商贸旅游者,出游目的以“从事商务交流活动”、“公务出差”以及“参加会议,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占总数的87.5%。

3.1.5居民城市休闲游憩分析

城市游憩是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城市居民是城市休闲游憩活动的主要客源。

芜湖市本地居民认为其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在“缺乏具有吸引力的景区景点”、“旅游发展力度不够”、“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不够”、“缺乏旅游商务/文化节庆活动”和“休闲娱乐设施不丰富”。

3.2 重点细分客源市场定位分析

3.2.1商务会展客源市场定位

主要依托本省商务会展客源市场,成为安徽省商务会展中心,努力以有芜湖市本土优势和特色的商务会展活动开拓吸引以南京、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商务会展市场,引导国内外的汽车、型材等芜湖市支柱企业的商务会展客源。

3.2.2观光游览客源市场定位

主要依托安徽省本省观光游览客源,成为安徽省城镇和农村居民城市观光休闲的主要目的地;重点引导“两山一湖”旅游区的观光客源,建成“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北大门,成为其客源市场的重点中转站之一;努力开拓长江三角洲以及周边城市的观光客源市场,建成三角洲都市圈的后花园。

3.2.3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定位

以芜湖市本地休闲度假市场以及商务旅游者为主体,重点依托安徽省本省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的休闲度假客源,拓展邻近省市的休闲度假客源市场,努力将芜湖市富有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3.2.4国际旅游市场定位

依托芜湖市本土知名企业的吸引力,重点引导并开拓国际商务会议、文化科技交流客源市场;借助一些知名展会、博览会,吸引国际会展旅游者,开拓并争取会展旅游客源市场;争取一部分两山一湖的国际旅游者从芜湖中转;拓展海外华侨寻根问祖客源市场。

3.3 市场预测

以2005年芜湖市接待游客总人次为基础数据,参照国家以及安徽省关于旅游业的发展指标,采取高、中、低三个增长方案进行旅游市场预测,得到不同发展情景下芜湖市的旅游市场预测规模。

表3-18 芜湖市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分情景预测

2005年

基础年

2010(近期) 2015(中期) 2020(远期)

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年均增长率12% 15% 18% 9% 11% 13% 6% 7% 8%

旅游者总数

(万人次)

548876.8 959 1041.2 1271.36 1486.45 1717.98 1652.76 2006.7 2405.17

综合考虑芜湖市旅游发展的内外条件,规划组认为近期芜湖旅游发展取低方案,中远期取中方案较为符合芜湖实际,是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即:2010年芜湖市接待游客总人次为876.8万人次;2015年芜湖市接待游客总人次为1486.45万人次;2020年芜湖市接待游客总人次为2006.7万人次。

第四章旅游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4.1芜湖市旅游目的地竞合对象分析

由地缘关系、区域旅游空间联系、旅游者空间行为及旅游地属性分析芜湖市与相关地区的空间联系和竞合对象情况(表4-1)。

表4-1 芜湖市旅游目的地空间联系对象

衡量指标空间联系紧密对象空间联系比较紧密对象

地缘关系

马鞍山、宣城、池州、巢湖、

铜陵、合肥、南京

黄山、安庆、苏州、

常州、上海、杭州

区域空

间联系

空间结构

皖江旅游区

皖南旅游区

皖中旅游区

皖东旅游区

皖西南旅游区

区域交

通条件

铁路

合肥、铜陵、马鞍山、

宣城、巢湖、南京

黄山、上海、杭州

公路

宣城、巢湖、合肥、

南京、马鞍山、铜陵

黄山、池州、上海

水路省内沿江城市

区域战

两山一湖黄山、池州宣城

长三角旅游上海、杭州、南京其它长三角城市

旅游地

属性

都市旅游马鞍山、合肥、南京苏州、常州、上海、杭州

商务会展旅游合肥、南京杭州、上海

红色旅游宣城、安庆、南京滁州、六安、镇江、上海、嘉兴竞合对象

马鞍山、合肥、南京、黄山、

宣城、巢湖、安庆、池州、铜陵

上海、杭州、苏州、

无锡、常州

4.2省内旅游空间竞合分析

4.2.1省内旅游竞合关系分析

旅游地与其附近的旅游地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一种是替代关系。芜湖与合肥、马鞍山、铜陵等周边城市同质性强,互补性弱;而与安庆、池州、黄山、宣城和巢湖等城市互补性强,同质性弱(表4-2)。

表4-2 芜湖市周边主要竞合对象分析表

旅游区划(开发重点) 旅游

城市

旅游发展

构架

功能区划分主要旅游资源主要旅游产品

主要特征及

总体定位

特色旅游产品弱势旅游产品

与芜湖市的竞

合关系

皖江旅游区(观光型旅游、文化旅游、商务旅游) 马

五大旅游

片区、一水

轴、四陆轴

皖江旅游片区

雨山湖旅游片区

横山旅游片区

青山旅游片区

石臼湖旅游片区

采石矶

濮塘

青山

朱然墓

太白森林公园

中国国际吟诗节

文化旅游

休闲旅游

观光旅游

娱乐旅游

工业旅游

度假旅游

生态旅游

以太白文化为核心,以

满足现代生活的休闲

需求为主导,发展观

光、娱乐、运动休闲为

主的综合旅游开发

太白文化

休闲度假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红色旅游

同质性强

一定的互补性

一心、一

带、两区

市区旅游服务中心

长江旅游带

凤凰山风景区

白浪湖风景区

铜官山古森林公园

金牛洞古采矿遗址

罗家村古冶炼遗址

白鳍豚养护场

木鱼山古炼遗址

大通历史文化街区

凤凰山风景区

白浪湖风景区

文化旅游

科学考察

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

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

中国铜都、"两山一湖"

旅游中转站及重要旅

游点

(市规划)

建设集生态观光、科学

考察、滨江休闲、商务

会议功能为一体的皖

中旅游亮点城市

古铜文化

江豚科考

生态观光

都市旅游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红色旅游

同质性强

一定的互补性

一城四区、

一环二走

大九华圣境旅游区

牯牛降生态旅游区

秋浦仙境旅游区

尧舜圣地旅游区

九华山风景区

齐山-秋浦仙境

升金湖自然保护区

牯牛降

石台溶洞群

宗教旅游

生态旅游

自然观光

文化体验

度假旅游

借助皖南旅游发展,将

池州市建设成为“长江

(皖江)黄金旅游线

路”、安徽“两山一湖”

旅游线路中的重点观

光旅游点

宗教旅游

生态旅游

观光旅游

都市旅游

商务旅游

工业旅游

红色旅游

互补性强

皖西南旅游带

(观光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安

一大旅游板

块、四条旅

游环带、

六个旅游组

团、

五大旅游功

能区

皖西南旅游板块

“长轴”旅游金链

“短轴”旅游银链

沿江旅游玉带

“潜-怀-太”旅游金环

安庆黄梅戏文化与城市休闲

旅游区

潜-怀天柱胜境与古皖文化

旅游区

岳-太自然生态与禅宗文化

旅游区

桐-枞文学流派与火山地质

旅游区

宿-望山寨与雷池文化体验

旅游区

天柱山风景区

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龙山风景区

秒道山森林公园

小孤山风景区

司空山风景区

白崖寨风景区

迎江寺-振风塔

花亭湖风景区

红二十八军军部及重建旧

桐城文化

黄梅戏

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特种旅游

娱乐体验

修学旅游

商务购物

总体定位:围绕“皖山、

皖水、皖文化”,将安

庆市建设成为集观光

游览、休闲度假、娱乐

体验、宗教休学于一体

的全国闻名的“人文山

水”体验型旅游目的

地。

开发战略:自然景观为

龙头,宗教人文体验为

核心,生态休闲度假为

方向

人文山水

宗教文化

生态旅游

自然观光

红色旅游

都市旅游

会展旅游

工业旅游

互补性强

一定的同质性

皖中旅游区(商合

八大旅游

区、十八个

环城旅游区

大蜀山-新城旅游区

蜀山

包公文化旅游区

都市观光

商务旅游

省内主要客流集散地,

立足“省会”、“包拯家

集散中心

文化旅游

红色旅游

山水观光

同质性强互补

性弱

旅游区

划(开发

重点)

旅游

城市

旅游发展

构架

功能区划分主要旅游资源主要旅游产品

主要特征及

总体定位

特色旅游产品弱势旅游产品

与芜湖市的竞

合关系

务旅游、

休闲度

假旅游)

市旅游节点滨湖旅游带

紫蓬山旅游区

浮槎山旅游区

岱山湖旅游区

舜耕山旅游区

窑岗旅游区

野生动物园

徽园

名人馆

环城公园

紫蓬山

会展旅游

文化旅游

科教旅游

假日休闲

会展旅游

乡”、“园林城市”、“科

教基地”,发展生态、

文化、休闲、科技等特

色旅游

科教旅游

城市观光

会展旅游

生态旅游

一湖、一

江、一区

环巢湖风景旅游区

沿江古今战场文化游览

庐江-汤池温泉观光度

假旅游区

巢湖

紫薇洞

银屏牡丹

周瑜墓-冶父山

陋室

古猿人遗址

褒禅山

汤池温泉

休闲旅游

度假旅游

水上旅游

自然观光

文化旅游

皖中的旅游胜地,省内

观光、商务、会议及休

闲、度假为主的综合旅

游区

温泉度假

水上旅游

都市旅游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红色旅游

互补性较强

(

)

两极、两

轴、两区

屯溪-黄山市旅游发展

空间枢纽

黄山市旅游发展的空间

次枢纽—甘棠

两轴:东西向旅游带、南

北向旅游带;

两区:遗产保护与旅游

区、自然与休闲旅游区

黄山风景区

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古

村落

太平湖风景区

齐云山风景区

屯溪老街

新安江风景区

棠樾牌坊群

歙县古城

花山迷窟

徽文化

自然观光

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

生态旅游

宗教旅游

民俗旅游

全省旅游中心,打好

“黄山牌”,做好徽文

章,展示佛、道文化,

开发好太平湖和新安

江秀水风光,打造国际

一流的观光、休闲、度

假、生态等旅游产品。

自然观光

文化旅游

乡村旅游

宗教旅游

民俗旅游

都市旅游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工业旅游

互补性强

五大旅游

区、三大景

观走廊

宣州扬子鳄特色生态与

多功能旅游区

广德-郎溪洞石竹海旅

游区

泾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

风情旅游区

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

业旅游区

旌德-绩溪绝特乡村与

徽文化旅游区

中国鳄鱼湖

太极洞风景区

敬亭山风景区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新四军军部旧址

广教寺双塔

桃花潭

龙川胡氏宗祠

江村

徽文化

观光旅游

生态旅游

休闲旅游

红色旅游

科教旅游

度假旅游

新型热点旅游区,集观

光游览和度假休闲为

一体的复合型旅游区

科普旅游

红色旅游

观光旅游

都市旅游

商务旅游

会展旅游

互补性强

4.2.2 省内旅游竞合趋势分析

积极配合“两山一湖”旅游区开发,着力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构建完善的城市旅游基础

设施,做好旅游客流过境中转服务工作。

与“两山一湖”差异化发展,开发城市旅游产品,扩大城市旅游影响力。

加强与长江中下游城市以及旅游地开展协作,共同打造长江黄金旅游线。

迎合皖江开发和“泛巢湖”旅游区的建设,加强与合肥、巢湖等地的旅游联系。

4.3与长三角旅游目的地竞合分析

4.3.1 竞合格局现状

芜湖市与长三角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旅游资源有一定的互补性,旅游形象冲突较少(表4-3)。

表4-3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资源优势及发展目标一览表

依托城镇或旅游区(点) 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目标

上海嘉定、佘山、奉贤、金山、宝山、

崇明、龙华、真如

培育世界级旅游品牌,发展都市型旅游产业,建设成国际化旅游大都市,

跻身于世界旅游强市之列

南京汤山、栖霞、浦口、六合、溧水、

高淳、江宁、八卦洲

整合、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资源,将明文化、民国文化作为亮点,开拓

商务促进改革、教育修学等旅游市场,树立“北游北京,南游南京”的

品牌形象

杭州建德、余杭、淳安、桐庐、富阳、

临安、萧山、千岛湖、新安江、瑶

琳、良渚

开发西湖、新安江、行岛湖、富春江等湖、山、河、江自然资源与名人

故居、古都历史文化、爱情文化、休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世

界爱情之都、世界休闲之都、世界天堂之都、世界会展之都”等旅游品

苏州吴江、常熟、太仓、昆山、周庄、

同里、甪直、乌镇、锦湖、木渎、

张家港、沙家浜、巴城、千灯、淀

山湖、平望、震泽

开发园林、古镇、古城和太湖等天人合一的旅游资源,树立“东方水城,

天堂苏州”品牌,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休闲度假胜地

宁波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

梁弄、葱城、溪口、石浦、东钱湖、

东吴、河姆渡、四明山

整合具有真山真水真海真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佛教、名人、节庆、城

市景观等人文旅游资源,打造“古城胜境—宁波旅游”等旅游品牌形象,

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滨海旅游观光、度假、休闲与会展旅游目的地

无锡江阴、宜兴、马山、滨湖、堰桥、

蠡园、南泉

挖掘和整合太湖、古运河、吴文化、民族工商业、影视文化等旅游资源,

积极培育观光旅游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和度假休闲新品,进一步塑造和

突出“太湖明珠”的品牌形象,使之建成为世界级旅游观光目的地和国

内旅游度假目的地

4.3.2竞合趋势分析

加强与长三角的经济联系和商务联系。利用资源与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促进芜湖商贸会展旅游的发展。

加快与长三角的通道建设。推动建设沿江高速、芜-雁高速、芜-申运河、长三角城际铁路,密切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提高芜湖可进入性,吸引更多的长三角旅游客源。

加强芜湖旅游景区(点)的建设,促进华强旅游城以及滨江公园等旅游项目建设,提高芜湖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尽快加入长三角旅游城市合作组织。

第二篇发展战略篇

第五章旅游发展战略与目标

5.1旅游目的地定位

皖江旅游线的龙头,皖南旅游区南进北出最重要的门户和旅游集散地,长三角最时尚的休闲娱乐商务基地,长江沿岸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之一,中国著名旅游城市之一。

皖江旅游线的龙头:安徽沿江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全,强度大,集聚高;拥有4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城市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沿江地区区位优越,与长三角联系紧密,旅游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优势。安徽沿江地区规划明确指出要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旅游功能,以两岸城市为节点,以著名景点景区为依托,组织区域性旅游精品线路,构建皖江地区旅游大网络,塑造“长江黄金旅游带”的区域形象,把旅游业真正发展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而芜湖历史上就有“长江巨蚌,皖之中坚”的美誉,1992皖江开发开放,省委市政府把芜湖作为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和突破口,2005年新一轮皖江开发芜湖被列为第一方阵的排头兵,随着芜湖经济发展的加速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芜湖将成为皖江旅游线的龙头。

皖南旅游区南进北出最重要的门户和旅游集散地:安徽省十一五旅游规划提出要以黄山为龙头,两山一湖地区为重点,自然文化遗产为品牌,打造大皖南国际旅游区。黄山要建成“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芜湖作为青弋江与长江的交汇口,长期与皖南保持人文和商贸的密切联系,一直是皖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芜湖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发都市旅游和商务会展旅游,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和集散功能,成为皖南旅游区南进北出最重要的门户和旅游集散地。

长三角最时尚的休闲娱乐商务基地:与安徽其他区域相比,芜湖最具备与长三角进行全面对接的条件:一地缘相邻。芜湖是安徽省距长三角最近的城市之一。二文脉相融。长期以来,芜湖与长三角人员交往密切,风俗习惯相近,文化观念和思维方式颇多共同之处。三产业相接。芜湖的汽车、建材、电子电器、冶金、机械、船舶、纺织等,在相当程度上已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的产业体系或市场体系。四交通相联。黄金水道—长江是联系芜湖与长三角的天然纽带,近年来,随着皖江高速、合杭

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的相继建成沿江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芜湖与长三角的交通状况十分便捷。另一方面,目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已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客源产生地,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出游消费能力除了在区域内消化以外,将大量地向外溢出。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且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芜湖有条件成为接纳长三角地区庞大出游流的理想目的地。芜湖要充分发挥中等城市人居环境优势和滨江山水特色,以商贸为纽带,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娱乐、购物、美食旅游,使芜湖成为长三角最时尚的休闲娱乐商务基地,成为配套和服务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花园。

长江沿岸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长江沿江城市都与中华母亲河——长江息息相关。滨江而居,沿江开发,借江出海,融入东部,是滨江地区新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新修编的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九江、武汉等沿江地区各城市总体规划无一例外地都把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作为其城市性质之一加以特别强调。与沿江其他城市相比,芜湖具有高品质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就生态而言,芜湖生态本底优越,滨江襟河,山水相依,“鸠兹”这个芜湖城市的起源也鲜明地反映了城市生态优良的特色;就文化而言,芜湖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和中西交融文化。自古至今,芜湖一直是一个物流聚集、人文荟萃的城市,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对时尚的追求成为芜湖的重要特色。把生态和文化以及时尚特质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芜湖具有自己独特的组合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质,能够建设成为长江沿岸最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之一。

中国著名旅游城市:芜湖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以华强旅游城、滨江公园和王稼祥纪念园等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的建设,芜湖的旅游吸引力将大大增强,城市旅游风貌和旅游功能将明显改善,城市旅游形象将日益鲜明,完全能够发展成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

5.2旅游产业定位

近期定位:强化旅游业作为芜湖市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树立城市旅游新形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中远期定位: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芜湖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面推进芜湖市完善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品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层次,营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和精神家园,促进芜湖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5.3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5.3.1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将芜湖市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商贸、美食、红色、节事活动等多种产品为一体,能适应多层次游客需求的现代城市旅游目的地。力争实现以下“六个一”战略目标。

形成1个旅游支柱产业

建成1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打造1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建设1个安徽旅游次中心城市

融入1个城市旅游合作组织

争创1个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5.3.2阶段发展目标

表5-1 芜湖市旅游发展战略目标表

项目2005 2010 2015 2020

国内旅游人次

(万人次)

548 876.8 1486.5 2006.7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35.65 80.2 140.3 245.5

国际旅游人次

(万人次)

1.82 3.18 5.56 9.75

国际旅游收入

(万美元)

3180 6672 14625

景区(点)建设22处。其中,国家

3A级景区点3处、2A

级景区点5处。

30处。其中国家4A

级景区2处、3A级景

区点5处、2A级景区

点8处。

48处。其中国家4A级景

区4处、3A级景区点8处、

2A级景区点14处。

60处。其中国家4A

级景区6处、3A级景

区点10处、2A级景

区点20处。

宾馆酒店17家,其中四星级

3家、三星级5家、

25家。其中五星级

2家、四星级6家,三

37家。其中五星级5家、

四星级8家,三星级13家,

55家。其中五星级

10家、四星级15家,

二星级9家。星级8家,二星级10

家。发展一批经济型

酒店。引进1-2国际

连锁饭店及管理公

司。二星级11家。发展一批汽车

旅馆、青年旅馆等主题酒店。

引进3-5国际连锁饭店及

管理公司。

三星级18家,二星级

12家。发展一批主题

酒店、特色酒店和大

规模酒店。引进6-10

国际连锁饭店及管理

公司。

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1

家。

48家,其中国际社3家,

组建2家大型旅行社集

团,争取2家旅行社进

入安徽国内旅行社30

强。

56家,其中国际社5家,组

建2-4家大型旅行社集团和

合资旅行社,争取1家旅行社

进入安徽国际旅行社10强,4

家旅行社进入安徽国内旅行

社30强。

60家,其中国际社8家,

组建4-6家大型旅行

社集团和合资旅行社,

争取2家旅行社进入安

徽国际旅行社10强,6

家旅行社进入安徽国

内旅行社30强。

食形成以凤凰美食街为

代表的餐饮集群和一

批各具特色的社会餐

馆。

完成凤凰美食街二期

工程,引进1-2家大

型化餐饮旗舰企业,振

兴恢复芜湖餐饮老字

号和传统小吃、积极开

发地方特色小吃。

建设3-6家大型化、高档次

餐馆,发展精品餐饮,做强做

大“徽菜”,大力开发江鲜、

河鲜等水产品餐饮,形成芜湖

本地特色,发展绿色、养生等

特色餐饮。

完成休闲娱乐、风味小

吃等专业街建设,兼收

并蓄国内外餐饮产品,

做强做大芜湖餐饮品

牌,优化餐饮环境,形

成“吃在芜湖”的城市

品牌。

行皖南公路网和华东地

区公路网络中心。205、

318两条国道和四条省

道贯穿境内,合芜高速

公路、合杭高速公路芜

宣段、芜(马)宁高速

公路己建成通车;宁

铜、淮南、宣杭和皖赣

四大铁路干线在此交

建成沿江高速公路芜

湖段、芜太高速公路芜

雁段,构建融入长三角

的高速公路网。开工建

设铜南宣高速公路、芜

湖长江二桥;建设南京

至芜湖城际铁路,开工

建设芜申运河,建设长

江游船码头;完善市域

建设滁芜黄高速公路,实施国

道和省道改造,提高道路等

级;推进皖赣铁路复线、宁铜

铁路复线建设及淮南线合芜

段提速改造;建设铜九铁路;

开通“一日游”专线车和观光

巴士,形成贯通核心景区、近

郊景区、远郊景区和城乡之间

的芜湖城市旅游集散网络;形

形成贯穿上海、南京、

苏州至上游的武汉、三

峡景区的长江黄金水

道旅游线;打通芜申运

河,开辟芜湖通向长三

角的水运通道,改造开

发青弋江、荆山河、漳

河等内河航道,与芜申

运河联通成网;发展水

汇;芜湖港是长江五大

港口之一和长江的重

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芜湖至南京禄口机场

和合肥骆岗机场分别

只有1.5小时车程。

尤其是市区至各景区

(点)的交通体系,构

建“半小时”旅游交通

网。实施保兴旱、扁担

河、大阳旱、城南水系

和城东水系综合整治;

统一设制旅游交通要

道、主要街巷和景区

(点)指引路牌公共信息

图形符号。

成长江风情旅游线;完善旅游

交通设施,提高旅游交通服务

水平。

上旅游业,建设游艇码

头;建设民航支线机

场。

以浴场、KTV、棋牌、

网吧等大众性休闲娱

乐设施为主

完善中山路步行街、青

山街、鸠兹广场、奥林

匹克体育中心、九华广

场的娱乐、休闲功能,

丰富娱乐产品内容,增

加参与性娱乐活动。

普及发展大众化休闲娱乐设

施,重点发展高档次、高品位、

大规模的旅游休闲娱乐设施,

创新发展表现芜湖当地文化、

习俗等方面的休闲娱乐产品,

完成华强旅游城、娱乐中心、

芜湖古城、奎湖影视基地、露

天酒吧、江上游轮、乡村俱乐

部等综合娱乐设施的建设。

大力发展丰富多彩的

休闲娱乐活动,引进国

际化大型休闲娱乐设

施,休闲娱乐设施空间

布局分散,功能完善、

档次齐全,形成“休闲

之都”和“玩在芜湖”

的城市形象。

形成以中山路步行街

为代表的购物中心和

一批特色购物商店。

完成小九华旅游商品

街、滨江大道商业街、

东郊路商业街、越秀路

商业街、褐山商业街、

长街等一批专业购物

街的建设。建设2-3

家超大型购物中心和

商品批发市场。

完成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

的建设,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和

特色鲜明的旅游商品经济园。

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

和大型连锁购物中心,

高标准建设一批物流

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和

大型shop-mall,购物品

种丰富、质量优良、环

境优美,形成“购在芜

湖”的城市品牌。

旅游信息

旅游信息提供不够及

时、全面、准确

规范旅游宣传资料印

发,统一编制英、日、

开办英、日、韩等主要语种的

芜湖旅游门户网站、景区网站

与国内外主要旅游网

站实现互链互通;完善

韩等主要语种的芜湖旅游宣传资料和图件;建立芜湖旅游网,与各景区景点、交通、宾馆饭店、旅行社、名特商店以及会议、展示、气象等联为一体,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的多媒体综合动态查询系统;在市区及各个景区(点)设置旅游信息中心;在主要街道、交通站点设置电子旅游信息台。完成“数字芜湖”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和特色旅游网站。旅游信息查询和网上

交易、结算系统,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和“一卡

通”,使旅游电子商务系

统尽快延伸覆盖到市

内主要景区(点)和各大

旅行社以及星级以上

宾馆饭店。

旅游管理旅游局、旅游协会行业

管理,职能有待完善,

产业管理和制度化需

要加强

提高旅游局管理职能,

成立旅游产业委员会,

完善旅游协会职能。出

台促进芜湖市旅游发

展的意见和管理办法。

制定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成

立旅游各行业协会。

完善旅游管理法律法

规,政府、市场和社区

职责分明,形成现代旅

游管理体系。

旅游培训薄弱,零星进行完成对旅游行政管理

人员和旅游企业中高

层管理人员的轮训。

旅游企业入职培训、在职培训

和转岗培训制度化。

旅游行业培训经常化、

制度化。

旅游区域协作与“两山一湖”、沿江、

安徽省以及长三角等

地旅游联系不足

加强与“两山一湖”旅

游区和“泛巢湖”旅游

区的协作,融入长三角

旅游城市合作组织。

组建加入长江黄金水道旅游

线合作组织;加强与京津冀和

珠三角的旅游区域协作。

加强与国内外客源市

场和国际性、地区性旅

游协会、组织的联系与

合作。

5.4旅游发展战略模式

5.4.1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战略

5.4.2以重点城镇和重点产品为增长极的空间布局战略

5.4.3旅游形象战略

5.4.4分步推进战略

5.4.5旅游支撑体系发展战略

5.4.6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六章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6.1总体布局

6.1.1 总体布局

以芜湖市市区为中心,以滨江景观带、青弋江景观带为发展轴,构建以点带线、以轴

拓面、有序展开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一核、二轴、四圈”

重点形成六大特色旅游板块,打造九大精品旅游区、兴办八个节庆会展活动、建设

四十个精品旅游点。

6.1.2空间结构

一核:指芜湖市的中心城区。它是芜湖市城市旅游发展的极核所在,它通过对周

边区域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带动芜湖市旅游业的发展。该区体现了古老的历史风

情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集商务会展、城市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

同时它又是区域交通组织和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接待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

心和旅游管理中心。这一地区犹如一颗心脏,辐射带动整个芜湖旅游的发展,是芜湖旅游的增长与创新中心。

二轴:指滨江旅游发展轴、青弋江旅游发展轴。滨江旅游发展轴、青弋江旅游发展轴是最能体现芜湖市旅游景观特色的地带,也是芜湖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条件较好的区域。尤其是滨江公园的建设和青弋江两岸的治理,将大大强化两条发展轴的辐射作用,上述两条旅游发展轴是芜湖市旅游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传动带,芜湖市城市旅游核心区的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也沿两轴向外传递,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所以,滨江廊道和青弋江廊道是芜湖市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和特色之所在。

芜湖滨江江河交汇,沿江生态湿地景观丰富,沿岸经济发达,人文资源荟萃。芜湖港是国家一类口岸和长江五大港口之一,也是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万吨级深水良港,芜湖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科技水平最高的大桥。大手笔规划建设的滨江公园“将港口引向了城市,也将城市引向港口”,将成为芜湖旅游的主要节点和长江黄金江旅游线的重要景观。围绕滨江公园建设,统一整合沿江自然和人文资源,将天门山、长江大桥、港口码头、长江北岸正在建设的现代化化工城、沿江生态湿地以及渡江第一船串联起来,建设专门游船码头供大型长江游轮和国际游轮停靠,开发以滨江风情和港口之夜为特色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

青弋江是芜湖发展的母亲河,以芜湖鸠兹起源以及芜湖古城为代表的两岸文化沉淀丰富,城市生活真实自然。要以芜湖城市发展演绎为主要线索,以芜湖古城开发为带动,开发城市文化生活休闲旅游产品,发展水上旅游,打造芜湖最具特色的滨河观光休闲廊道和最亮丽的不夜城。青弋江芜湖县段要大力整治生态环境和两岸风光,搞好自然驳岸和绿化,清水、六郎、红杨、和平以及西河的乡村旅游项目尽量与青弋江联系起来,形成诗情山水旅游廊道。做活水文章。

四圈:指芜湖市旅游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中心游憩商务区-城市功能旅游区-环城游憩带-城市旅游拓展圈四大圈层。

中心游憩商务区(RBD)是城市观光、娱乐、购物、餐饮以及人流等集中分布的中心区域,游憩功能齐全,旅游环境良好,这里集中了城市大部分的旅游者活动。

步行街-鸠兹广场-镜湖公园等构成了芜湖市的中心游憩商务区,随着融汇中江广场、青山街以及美食街二期的建设,芜湖中心游憩商务区的功能将进一步完善,现代都市旅游要素将进一步集聚。

城市功能旅游区是在中心游憩商务区外围,城市观光、休闲娱乐和专项旅游发展的空间,分布于城市内部不同区域,构成城市不同类型的旅游区。芜湖有城南以芜湖国际会展中心-奥林匹克广场等为代表的城市商务会展功能旅游区、城北以华强旅游城为代表的城市休闲娱乐功能旅游区、城中以赭山风景区-滨江公园为代表的城市观光功能旅游区、以芜湖古城为代表的城市历史文化功能旅游区、以王稼祥纪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功能区、以芜湖工艺美术厂-奇瑞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功能旅游区等。

环城游憩带是分布于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服务的由各级旅游目的地组成的空间圈层。是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旅游者双休日、节假日游憩休闲活动的主要集中场所。

城市旅游拓展圈是指城市远郊,由三县分散的旅游景区(点)组成,主要依托生态和乡村旅游资源,为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区域。

四个圈层的功能、距离以及旅游集中程度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芜湖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圈层。

六大特色旅游板块:以中心游憩商务区、滨江公园为代表的城市观光旅游板块;

以华强旅游城、凤凰美食街为代表的城市休闲娱乐旅游板块;以芜湖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的城市商务会展旅游板块;以天门山、丫山、马仁山等为代表的城郊休闲度假旅游板块;以王稼祥纪念园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板块;以奇瑞、芜湖工艺美术厂、和平生态公园、陶辛水韵等为代表的工农业旅游板块。

九大精品旅游区:以奥林匹克广场-芜湖国际会展中心-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等为代表的城市商务会展精品旅游区;以华强旅游城-凤凰美食街-赭山公园-陆和村茶艺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城市休闲娱乐精品旅游区;以鸠兹广场-步行街-镜湖公园-滨江公园为代表的城市观光精品旅游区;以芜湖古城为代表的城市历史文化精品旅游区;以王稼祥纪念园-渡江第一船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区;以芜湖工艺美术厂-奇瑞公司为代表的工业旅游精品旅游区;以天门山旅游区-马仁山-六郎水乡-小格里-丫山花海石林为代表的城郊观光生态休闲精品旅游区;以陶辛水韵-和平生态公园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精品旅游区;以广济寺-天主教堂-清真寺为代表的宗教旅游精品旅游区。

八个节庆会展活动:中国(芜湖)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汽车博览会、中国(芜湖)国际城市建设及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交易会、中国(芜湖)食品博览交易会、安徽省人才交流会、安徽(芜湖)医药及医疗器械博览会、芜湖房地产博览交

易会、芜湖科技博览会。

力争办成具有区域影响的会展活动,此外,还要根据市场发展不断创新举办新的

会展节庆活动。

四十个精品旅游点:中山路步行街、鸠兹广场、镜湖公园、赭山公园、汀棠公园、神山公园、凤鸣湖、凤凰美食街、安徽第一名人藏馆、芜湖古城、陆和村茶艺博

物馆、华强旅游城、滨江公园、芜湖长江大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芜湖工艺美

术厂、芜湖铁画博物馆、广济寺、天主教堂、天门山、王稼祥纪念园、奥林匹克

公园、芜湖国际会展中心、旅游商品经济园区、芜湖博物馆、芜湖官陡农业生态

观光园、峨桥茶市、人字洞、马仁奇峰、白象山现代农业生态园、乌霞寺、丫山

花海石林、小格里、奎湖、西河古镇、清水花木城、陶辛水韵、六郎水乡、老梁

山庄、和平生态公园。

6.2旅游功能分区与定位

城市中心都市旅游区:芜湖市区着力发展都市观光、商贸会展、休闲娱乐,大力发展古城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旅游,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宗教旅游,要特别注意发挥芜湖特色,重点开发滨水旅游和夜间旅游产品。城市中心旅游区具体包括城市商务会展精品旅游区、城市休闲娱乐精品旅游区、城市观光精品旅游区、城市历史文化精品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旅游区、工业旅游精品旅游区和宗教旅游精品旅游区等七个精品旅游区。

城市郊区环城旅游区:芜湖县、南陵县和繁昌县三县要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距离芜湖城市20-40公里的三县地区要重点瞄准芜湖城市本地旅游市场,围绕市民和游客需求,发展一批观光型和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如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特色乡村饭店旅馆等;结合农事季节和农特产品加工,发展一批农耕文化和观赏性、参与性较强的农事参与型体验项目,着力发展富有特色的环城旅游项目,成为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旅游者双休日、节假日游憩休闲活动的主要集中场所。

距离城市较远的三县地区要依托芜湖城市本地旅游市场和周边区域旅游市场,以农村腹地优美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型、生态型和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如不同主题的休闲农场、乡村俱乐部以及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和传统民族文化项目,满足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芜湖县水乡风情乡村旅游区:以江南圩田文化和水乡自然生态景观为基础,以陶辛水韵、六郎水乡、和平生态公园、老梁山庄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观光、主题农园(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租赁农园等)、乡村休闲娱乐、乡村体验以及乡村采摘等旅游产品。

南陵县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区:以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丫山花海、奎湖、小格里为重点,大力乡村农业高新科技园、现代新农村、生态村、乡村康体养生、乡村俱乐部、乡村度假等旅游产品。

繁昌县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以马仁奇峰为龙头,以人字洞、繁昌窑、白象山农业生态园为重点,大力发展乡村观光休闲、乡村文化、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传统产品、工艺、生活与生产方式、乡村历史等)、乡村会所、乡村自我发展、乡村民俗等旅游产品。

6.2.1 城市商务会展精品旅游区

范围:镜湖区、鸠江区、弋江区。

主要旅游节点:铁山宾馆、侨鸿国际、海螺国际大酒店、沃尔特大酒店、奥林匹克广场、芜湖国际会展中心、高教园区、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

旅游要素:购物商场、宾馆酒店、会展中心、旅游商品、体育场馆、大学城。

主导功能定位:商务、会展、体育与文化休闲。

开发方向: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购物旅游、体育旅游。

6.2.2 城市休闲娱乐精品旅游区

范围:镜湖区、鸠江区。

主要旅游节点:华强旅游城、凤凰美食街、赭山公园、陆和村茶艺博物馆、神山公园、汀棠公园。

旅游要素:主题公园、餐饮美食、公园、茶馆、娱乐场所。

主导功能定位:休闲、游憩、娱乐。

开发方向:休闲旅游,城市游憩、娱乐。

6.2.3 城市观光精品旅游区

范围:镜湖区。

主要旅游节点:鸠兹广场、中山路步行街、镜湖风景区、滨江公园。

旅游要素:城市景观,购物中心、酒吧风情、城市公园、滨江景观。

主导功能定位:观光、游览。

开发方向:城市观光。

6.2.4 城市历史文化精品旅游区

范围:镜湖区,北至环城北路,南至青弋江,西至环城西路,东至环城东路。

主要旅游节点:花街,儒林街,东内街,学宫(大成殿),城隍庙,雅积楼,周瑜点将台,清弋江古码头,中江桥。

旅游要素:特色街区,市井文化,民情风俗,庙会与民间集会,水工建筑,地方传统小吃。

主导功能定位:古城历史和文化休闲。

开发方向:历史文化旅游,怀旧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民俗旅游。

6.2.5 红色旅游精品旅游区

范围:十一中,板子矶。

主要旅游节点:王稼祥纪念园,渡江第一船、戴安澜烈士墓、渡江烈士墓。

旅游要素:革命名人,重大事件。

主导功能定位:革命和爱国主义教育。

开发方向:红色经典旅游。

6.2.6 工业旅游精品旅游区

范围:经济技术开发区、镜湖区、三山区。

主要旅游节点:奇瑞公司,中国铁画博物馆,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筹)。

旅游要素:工业生产,大型水利工程。

主导功能定位:工业观光与体验。

开发方向:工业旅游,体验旅游。

6.2.7 城郊观光生态休闲精品旅游区

范围:鸠江区、三山区、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

主要旅游节点:天门山、龙窝湖、峨桥茶市、陶辛水韵、老梁山庄、六郎水乡、奎湖风景区、白象山现代农业生态园。

旅游要素:水域与山岳景观、民俗风情、李白行踪、水乡景观、乡村景观。

主导功能定位:山水观光、生态与休闲度假。

开发方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6.2.8 乡村旅游精品旅游区

范围:芜湖县、南陵县、繁昌县。

主要旅游节点:和平生态公园、西河老街、丫山花海、小格里、人字洞、繁昌窑、马仁奇峰。

旅游要素:田园景观、民俗风情、古镇古村、喀斯特溶洞景观、历史文化遗迹、农家生活。

主导功能定位:乡村观光、乡村休闲度假、乡村体验。

(5) 开发方向:乡村旅游。6.2.9 宗教旅游精品旅游区

范围:镜湖区、三县。

主要旅游节点:广济寺、天主教堂、清真寺、城隍庙、乌霞寺、三华山、五华山。

旅游要素:宗教景观。

主导功能定位:宗教活动、宗教朝拜、宗教体验。

开发方向:宗教旅游。

第七章旅游形象战略规划

7.1旅游形象定位

7.1.1 背景分析

芜湖属于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生态环境具佳,有“九湖环九山”之称,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芜湖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皖南和皖江地区的商业中心,历史上被誉为“皖之中坚”、“长江巨埠”,“四大米市”、“十里长街”享誉省内外。芜湖是我国近代史上通商较早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芜湖是皖江开发开放的龙头和新一轮皖江开发的排头兵。

7.1.2竞争分析

一座城市的形象定位,不能仅仅就自身的资源和市场进行,需要考虑周边城市、竞争城市的形象,进行差异定位(表7-1)。

芜湖城市的形象定位应当避开与周边城市的“形象遮蔽”,尽量与周边城市的差异发展,形成“形象叠加”,共同打造区域旅游形象。

表7-1 芜湖周边城市现阶段形象定位比较表

形象口号形象要素

南京博爱之都,文化南京名人、文化、博爱等

合肥科教之城,绿色之城

包公桑辛地,黄山北大门

名人、科教、园林、文明

马鞍山山水诗都,魅力马鞍山名人、诗词、卫生、园林

铜陵中国古铜都,世界白暨豚

中国山水生态铜都铜文化、白暨豚、生态

安庆听黄梅剧、游皖国老城,寻名人

足迹、访皖国文化,看皖山皖水,

赏宜城风情

黄梅戏、文化、山水

巢湖梦境巢湖,秀水之都巢湖、名人、梦境

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文房四宝、红色旅游

7.1.3总体形象定位与宣传口号

芜湖市旅游形象定位如下:

千年江东繁华地,山水时尚鸠兹邑

山水鸠兹,时尚芜湖

定位围绕芜湖市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和社会文化特色,突出“古”——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西合璧;“山水”——“九湖环九山”,滨江带河,水网纵横;“商”——物流汇集,商业巨埠,近代通商城市;“闲”——闲情逸致,适宜人居;“鸠兹”——芜湖城市的起源与特色。

芜湖古代文化昌盛,近代中西交融,现代改革开放一马当先,总是弄时代之潮,领风气之先,是一个崇尚创新、创造流行、追求时尚的城市。

建议在全国征集芜湖旅游宣传标识和口号,一方面可以借此获得反映芜湖特色的最佳标识和口号,灵一方面也是一个目的地宣传营销和树立城市旅游形象的过程和手段。7.2旅游形象口号

7.2.1 旅游形象口号设计

一级理念:千年鸠兹,时尚芜湖

二级理念:动感江城,闲情芜湖

旅游形象形成口号因创意角度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资源导向型和游客导向型。前者主要从旅游地资源特色的角度进行宣传,后者主要着眼于游客的需求。前者更有利于旅游地形象的树立,后者则在激发潜在旅游消费群中作用更大。

游客导向型:

类别表现手段口号

刺激需求

感情雨到这里缠成线,人到这里就是缘

借势长江巨埠,皖之中坚

悬念中国式“迪斯尼”乐园在哪里?

克服阻力

距离长三角之弦

时间古今交融,中西合璧

心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承诺芜湖——让你流连留恋的地方

资源导向型:

类别表现手段口号

自我阐释

白描半城山,半城水

比喻诗画江南,鱼米之乡

夸张滨江会客厅

比较阐释

领先吴头楚尾,千年鸠兹

比附皖南门户

衬托长三角后院园林,东西部花园走廊

7.2.2 旅游形象建设

塑造廉洁高效的管理形象

提高文明健康的市民形象

开展丰富多样的公关活动

7.2.3 视觉形象设计

美化城市空间视觉形象

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结构

建设城市滨江绿色空间体系

重视城市重点局部地段设计

旅游地内部的形象分区可划分为4个类型: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光环效应区、地标区,各地区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表7-2)。

表7-2 形象分区及传播策略

类型主要区位特征重点整治内容

第一印象区旅游者最先到达(进入)目的地的地点,例如高

速公路出入口处、芜湖市火车站、芜湖市汽

车站、风景旅游区的门景区、沿江游船码头

区等。

加强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培训,文明礼貌待客;

尽可能减少收费站数量,试行黄金周旅游绿色通道;整

治两站广场环境和违法经营;在第一印象区树立大型芜

湖形象宣传标牌、电子宣传屏幕等;通过短信、城市GIS

等形式,介绍芜湖景点,宣传芜湖形象,增强游客的感

知印象。

最后印象区旅游者离开目的地时最后与目的地接触的地

点,例如,最后一个旅游观光点以及旅游者

离开目的地时经过的边界区等。

同上

光环效应区旅游目的地中,有的区域具有决定该目的地

整体形象的关键意义,这些地点就是所谓的

光环效应区,例如,镜湖公园、鸠兹广场、

步行街、天门山、滨江公园、芜湖古城等等

都是光环效应区。

形成精心营造的环境,文化独特的氛围。加强交通的

可达性和便利性,加强卫生、安全管理,增加以人为本

的细节设计,增加休闲娱乐功能,增加购物设施和品种

档次,实现建筑景观化;加快芜湖古城的开发进度,构

建历史文化旅游功能区;加快景区景点开发速度,确立

适合景区开发的模式和风格;提高园艺水平创造良好景

观环境;集中推进城市形象系统建设,形成示范。

地标区旅游地中唯其独有的、体现标志性形象的区

域。芜湖城市的地标区应该是芜湖风景区中

的知名景点,如鸠顶泽瑞雕塑、天门山、长

江大桥等

加强地标区的整修、保护,谨慎开发;大力宣传,增

大地标区的宣传曝光程度;生产地标区形象工艺品等

游客中心在城市RBD、旅游区入口、城市广场、交通

站场等地,景区管理机构应该设立游客中心。

对于芜湖市可以选择在高速公路交叉口或者

出口,城市中心,各个景区的入口等游客比

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大中型的游客中心,提供

游客方便的同时也是形象宣传的重要部分。

游客中心应建有问询处、导游接洽室、礼品商店、票

务服务部门、投诉中心、交通服务部门、饭店、咖啡厅、

厕所等设施,这些游客中心应常向游客免费提供旅游印

刷物;同时还可以放置大型的电子屏幕,播放芜湖的自

然历史和文化介绍。

设计和传播旅游形象标志

7.2.4 城市形象名片

评选芜湖城市形象名片,通过城市名片准确反映城市的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味,强化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知名度。

芜湖城市旅游形象名片的待选目录有:

风景名片:天门山、马仁奇峰、丫山花海石林。

生态名片:和平生态公园、奎湖、陶辛。

城市景观名片:RBD(步行街、鸠兹广场、镜湖公园)、长江大桥、奥林匹克公园。 历史名片:芜湖古城、广济寺、天主教堂。

文化名片:鸠兹文化、芜湖文庙、近代中西建筑文化。

人物名片:李白、王稼祥、赵薇。

本土名片:芜湖铁画、芜湖美食、傻子瓜子。

企业名片:奇瑞汽车、海螺型材、芜湖工艺美术厂。

第三篇专项规划篇

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确定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专项旅游为补充的产品发展战略,形成芜湖市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发展商贸旅游、会展旅游、休闲娱乐和城市观光,重点发展古城旅游、红色旅游、美食旅游,大力发展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注意发挥芜湖城市特色,开发滨水旅游和夜间旅游产品。

8.1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8.1.1 城市观光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景区(点)吸引力小,规模小、品位低;产品初级化,缺少与其它类型产品的联系;观光产品以静态为主,缺乏参与性;游客消费水平较低,停留时间

较短。

发展思路:以“城市景区化”的指导思想来推动城市观光旅游产品的发展,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构造“城是一个景,景即一座城”。推出城市特色观光旅游产品。

抓好城市公园、广场和开放性小游园的建设和完善。针对不断变化的客源市场,

增强宣传促销的有效性。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

发展规划:加强城市风貌建设,突出芜湖观光旅游产品的特色;搞好城市观光旅游产品的配套,增强芜湖观光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发

展新型观光产品;加强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沿江、沿河、沿特色街、沿主要交

通干道建设观光廊道;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服务质量。

8.1.2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城市休闲度假的氛围不浓,特色不鲜明,休闲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

低档产品较多,缺乏精品和高档次的产品;旅游休闲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

整体水平、娱乐场所的环境、产品质量等还有很多需改进;产品辐射范围较小。

发展思路:完善芜湖城市的娱乐、休闲度假功能,增加休闲度假设施;提高芜湖休闲娱乐的档次和规模;挖掘地方文化传统,开发地方文娱项目;细分不同的市

场,丰富产品形式,适应各种层次的消费;转变经营管理的理念及运作模式;加

大规划建设的力度,合理布局休闲度假产品;加强市场规范和法规建设。

发展规划:倡导休闲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现代综合性商业休闲;发展文化及民俗特色休闲;提高休闲娱乐档次,丰富城市夜生活;开发环城游憩带;大力

发展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适度引进分时度假;强化服务效应,营造温馨的旅游环

境。

8.1.3 商贸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商贸旅游环境较为优越;商贸旅游规模较大、基础较好;有声望、有实力的大企业较少,限制了芜湖市的商贸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接待服务、休闲

娱乐设施难以满足芜湖市商贸旅游的发展需要。

发展思路:重视商贸旅游产品内核与外延的发展;开拓新的商贸旅游市场,开发深层次的商贸旅游产品,实现商贸旅游产品的创新;鼓励经营方式创新,提高芜

湖市商贸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重视商贸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

质;尊重“个性化”需求。

发展规划:改善芜湖市商贸旅游的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加强城市夜景工程建设;

继续办好大型博览交易会;依托芜湖已经形成的知名品牌产业集群,提升芜湖商

贸旅游产品;搞好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专业、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商贸

旅游中介组织;实施网络经营、网上销售。

8.1.4 会展节庆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芜湖市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初具雏形;有着芜湖特色的节庆活动快速发展起来;,会展节庆活动与旅游业初步结合,已经成为芜湖市作为旅游目的地

的重要产品。但芜湖市的会议接待设施和服务无法满足高端会议市场需要,也

不能满足大规模会议的需要;会展运作的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会展节庆活动

过于单调,缺乏新意,规模和影响较小;管理、营销和促销力度不够。

发展思路: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会展节庆部门与政府部门和旅游管理部门通力合作,针对目标市场,调动社区参与积极性;提升已有产品,培养新品

牌,与长三角地区合作;针对目标市场,分层次开发芜湖市会展节庆旅游产品;

品牌展会与主题营销活动相结合;加大引展引会引节工作;保持民间传统节庆,

开发新兴节庆活动,分层次开发不同风格和不同规格的节庆活动;会展和节庆活

动相结合,以扩大媒体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广聚客源的目的。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强调展览的品牌建设,提高会展业科技含量,加强会展的规划、招徕、管理、创新等工作;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建立专业会展公司、会议型酒店和会展中介组织,形成市场运作机制;加大展馆

设施建设,完成芜湖市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完善会展旅游的服务功能;加强对

芜湖市及周边城市政府部门的公关销售工作,加强与承办政府会议代理服务的大

旅行社的业务合作;加快建立专业会展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

提高会展旅游产品的规模化、国际化、专业化水平;注重品牌的塑造,搞好会展

节庆活动策划;巩固原有目标市场,积极开拓区域性、全国性及国际市场;结合

城市特色制定会展旅游主题,又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不断完善和更新会展节

庆旅游产品,提高可参与程度。

8.1.5工业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工业企业主要以参观接待为主,工业旅游产品尚未真正形成;一些工业旅游企业因场地等条件限制,还不能接待大批游客。

发展思路:形成有效共识,实现工业旅游双赢开发;做好旅游规划,寻求工业旅游突破发展;策划工业旅游项目,树立工业旅游精品;强调工业旅游的可参与性;

采用灵活的接待形式,提供专业化的讲解服务。

发展规划:奇瑞公司汽车文化之旅:汽车生产工艺流程展;汽车展览馆;汽车试驾项目。

工艺美术厂铁画之旅:铁画锻制技艺流程参观、珍贵产品展示和铁画锻制技艺学

习;参与制作铁画;成立中国铁画馆;加强培养铁画专业人才。

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之旅:经济技术开发区观光游览;知名企业参观;芜湖长江

大桥。

电站工程工业之旅:将工业旅游产品纳入到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设计、生产和建

设之中,观光通道的预留、亲水景观等,开发水岸旅游休闲项目。

8.1.6乡村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备;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但以初级产品为主,同质性严重;投资主体“飞地化”现

象突出,不利于本地化和参与性发展;投资少、规模小,经济效益较低;服务管

理水平有待提高,宣传促销的手段不多,市场知名度不高。

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乡村旅游产品,重点打造接待服务型、农事参与型、生态休闲度假型三大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科学进行前期论证,保证规划先行;加快乡

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加大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提高乡

村旅游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发展规划: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品:以本地居民及周边近距离市场为主;以农业观光、环境教育、节假日休闲、生态旅游、亲近自然为主;主要旅游吸引物

包括林产品、农产品、水产品、特种养殖业设施农业、现代农村风貌、乡村景观、农业科技、乡村景观与意境。

江南水乡体验旅游产品:以芜湖市、周边大中城市和华东市场为客源市场。产品

主题包括江南文化体验、水乡意境体验、乡村生活体验、农事活动参与、节庆活

动参与。主要旅游形式有田园风光体验、采摘体验、乡村民俗节庆体验、农事活

动参与体验、开辟独具芜湖特色江南水乡景点旅游路线。

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芜湖市、周边大中城市和华东市场为主。产品主题提

出乡村度假、休闲娱乐、乡村风情。主要旅游吸引物包括完备的度假设施、宁静

的乡村环境、舒缓的生活节奏、一流的服务质量。

8.1.7 购物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经济园区发展现状:中国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以“生产加工、展示交易”为两大功能,旅游商品的生产与展示已经初具规模。招商引资力度不足,旅

游开发与市场企业集聚程度有限;经营结构方面缺乏特色,经营规模普遍较小;

经济辐射力不强,规模效益较差。

旅游商品经济园区发展思路:发挥园区在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使园区成为芜湖市特色经济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旅游商品企业进

园兴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园区旅游商品经济规模,突出旅游水平经济

特色,成为安徽省乃至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的旅游商品商贸集散地。

旅游商品经济园区发展规划:扩大规模,增加门类,抓好园区规划和功能定位;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旅游商品开发、设计等专业人才,大力提高旅游商品设计专业水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出台优惠政策,加大园

区招商引资力度;注重效益,加快速度,推行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

以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旅游商品研

究开发为先导,推动园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旅游购物专业街发展现状:旅游购物专业街建设已经颇具规模。中山路步行街被誉为“安徽第一街”;凤凰美食街被批准为“安徽旅游美食示范街”;但旅游购物

品牌不强、吸引力不足、特点不突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也较为明显。

旅游购物专业街发展思路:布局、功能定位符合城市发展和规划要求;注重“老字号”的保护,注重具有价值的传统文脉和商脉的传承;丰富旅游者及本地居民

的旅游和休闲生活,完善芜湖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功能;成为城市的商业文化名

片和现代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

旅游购物专业街发展规划: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搞好宏观调控,推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引进、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管理者素质;注重提高旅游购物专业街的规

模和档次,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配备齐全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做到“以

人为本”;注重旅游购物专业街的独特定位与特色;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购物

环境的完善;打造芜湖旅游购物专业街的知名品牌,将品牌做大做强,提高信誉

度和美誉度。

8.1.8 红色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芜湖市“红色旅游”产品尚未形成规模,王稼祥纪念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如纪念活动空间较小,展馆面积不足,旅游容量偏小,偏重于宣传教

育等。

发展思路: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倡导参与式旅游模式;与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

发展规划:确定王稼祥纪念园红色旅游特色主题,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精品;发掘渡江战役的历史文化底蕴,修建渡江战役纪念馆;挖掘孙中山与芜湖、戴安澜与

芜湖的红色主题,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积极融入安徽红色之旅和全国红色之旅,

将市内红色旅游精品纳入到全省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中去;加强芜湖市红色旅游市

场结构的分析,搞好产品包装,与周边南京、宣城等城市联合宣传促销,提高景

区知名度。

8.1.9美食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美食旅游初具规模、形式多样;凤凰美食街餐饮集群特色鲜明。

发展思路:增加产品类型,提高服务档次;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走品牌化之路;

与其它形式的旅游产品相结合;加强美食旅游产品的辅助消费设施。

发展规划:扩大美食产品规模;提高美食产品档次,丰富美食产品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美食、乡土美食和健康美食;加强美食产品营销。8.1.10 宗教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宗教文化发展历史悠久,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兼收并蓄;广济寺、天主教堂吸引力较大;市场客源主要为佛教节日时进香的香客

及部分观光游客。

发展思路:综合开发各种色宗教旅游产品如宗教体验旅游、宗教修学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积极开发宗教节事旅游、宗教饮食、观光、朝圣、宗教考察等特色项

目。

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广济寺宗教旅游产品,进行包装和市场宣传,组合到旅游线路中推向市场;增设佛事活动;结合芜湖古城的开发,挖掘道教文化,恢复城隍

庙,使之成为芜湖古城的重要旅游节点;加强宗教场所的环境卫生;强化对宗教

旅游导游人员的培训;加强广济寺与九华山风景区的联系,共同联线促销;结合

滨江公园的建设,完善天主教堂的旅游功能,丰富芜湖市宗教旅游产品构成;注

重对圣雅阁教堂等宗教建筑的保护。

8.1.11 近代建筑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芜湖近代建筑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老海关、弋矶山医院、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等。芜湖市近代建筑旅游开发利用很少。

发展思路:摸清资源家底,加大保护力度,发掘文化内涵;统筹规划,真正做到合理保护与充分利用并重;发挥优势,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发展规划:充分重视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知名度,增强旅游吸引力;结合滨

江公园建设和芜湖古城保护,开发近代建筑旅游产品。

8.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

发展现状:芜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芜湖三画、芜湖三刀、芜湖地方戏曲梨黄戏、滩簧和地方民歌等,但开发力度和规模很小。

发展思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进一步挖掘;加强领导、开展普查、积极申报、实施保

护;建立传承人(单位)认定和培训机制;建立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建

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全民意识;针对不同

的遗产实施不同的利用保护措施。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成果…………………………………………………… 第三条规划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五条规划依据…………………………………………………… 第二章旅游发展条件与背景…………………………………………第六条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 第七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机遇……………………………………… 第八条旅游发展的主要挑战……………………………………… 第三章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第九条国内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条入境客源市场现状特征………………………………… 第十一条旅游经济总量与贡献…………………………………… 第十二条旅游景区数量与结构…………………………………… 第十三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指导思想与战略定位…………………………………………第十四条绍兴旅游所处的发展阶段……………………………… 第十五条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 第十六条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十七条旅游目的地性质与功能定位………………………… 第十八条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十九条旅游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十条近期发展的预期指标…………………………………… 第五章旅游品牌与产品体系…………………………………………第二十一条旅游目的地主题品牌………………………………… 第二十二条旅游目的地营销口号………………………………… 第二十三条旅游目的地重点支撑品牌…………………………… 第二十四条旅游节事产品开发…………………………………… 第二十五条旅游线路产品设计…………………………………… 第六章旅游空间组织与重点旅游区………………………………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07年—2025年) 成都市旅游局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院 上海奇创旅游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 2009年3月

目录 前言 (1) 总纲 (3) (一)规划年限 (3) (二)规划范围 (3) (三)规划性质 (3) (四)规划目标 (3) 一、旅游业发展基础 (4) (一)城市旅游发展背景 (4) (二)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4) (三)旅游业发展现状与格局 (4) (四)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5) 二、发展的总体定位与战略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定位与战略 (6) (三)发展阶段与指标体系 (8) (四)旅游形象与宣传口号 (8) 三、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一)区域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9) (二)市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10) (三)旅游中心地内部网络体系规划 (11) 四、旅游产品与项目体系 (12) (一)产品体系 (12) (二)项目策划 (13) (三)各区(市)县旅游产品发展导向 (18) 五、旅游设施与服务的全面提升计划 (19) (一)全面提升景区设施和服务 (19) (二)全面提升接待设施与服务 (19) (三)全面提升餐饮设施与服务 (19) (四)提升旅游中介服务 (20) (五)提升购物设施与服务 (20) (六)提升文娱设施与服务 (20) (七)提升会展设施与服务 (20) (八)进一步改善信息与引导服务 (20) (九)全面提升交通设施与服务 (21) 六、目的地营销计划 (21) (一)营销策略及方式 (21) (二)加强专项营销 (22)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 概念规划 南泥湾概念规划 1.概述 (1)地理概况 南泥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处在延安市区到壶口瀑布 的主要交通连线上,距延安市区东南45公里,距壶口瀑布175公里。 南泥湾镇辖区225平方公里,海拔1300米,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南泥湾景区内三道川组成一个“丫”字地形,南为九龙泉、西为南蟠龙、东为南阳府。_二川交汇处为阳湾,行政村桃宝峪位于西川南蟠龙内,行政村金盆湾位于东川南阳府内。 (2)自然环境 南泥湾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为黄绵土、水稻土。南泥湾水源丰富,常流量0.7m3 /S o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季干燥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降温迅速,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气温8.8摄氏度,6-9月,四个 月平均气温14.5摄氏度,比延安市低4.8摄氏度,较北京、西安更低,适于避 暑度假。年降雨量530-600mm,无霜期120—140天,是发展农、林、牧、渔的理想地区。 南泥湾森林覆盖率为78.3%,以次生林为主。农耕地3万亩,川水地为三分之一。 南泥湾地下水位高,水源相对陕北其它地区丰富,黄土源干旱,而沟底湿润,在陕北干旱生境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其林业、农牧业生产在陕北 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种植玉米、_豆类、糜子、薯类、香紫苏、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羊、牛为主。优势树种主要有辽东栋、山杨、桦树、侧柏、油松、山桃、山植、山杏、沙棘等。地下矿藏主要以石油为主。 (3)社会经济 南泥湾镇建于1984年,全镇辖14个行政村,19个驻镇单位。总人口6671 人,其中,农业人口4171人。到2002年底,全镇经济收入1662.63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元,粮食总产量2493吨,人均产粮598公斤。

立足生态优势 发展特色旅游业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内容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县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本文分析了我县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县生态旅游的主要策略: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优势特色旅游 目录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4 二、阳山县生态旅游业的现状——————————————————4 (一)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生态旅游条件良好———————4 (二)加强旅游规划管理,发展生态旅游初见成效————————4 三、阳山县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 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业持续发展———————5 (一)加强领导,形成发展合力—————————————————5 (二)统一规化有序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板块—————————5 (三)开展多种生态旅游形式,丰富生态旅游活动内容———————6 (四)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热点—————————————6 (五)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生态环境————————————6

(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接待条件和服务水平——7 (七)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生态旅游持续发展———————————7 参考文献——————————————————————————8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 生态旅游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的新时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必然的选择。近年来,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成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于八十年代后期,最先明确使用这一名词的是塞勃罗斯·斯柯里(Ceballos-Lacurain)。他把生态旅游定义为“为了考察、观赏、欣赏风景、野生动植物以及能在此地发现的所有现存的文化现象的特点的目的,到较为偏僻或未被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TOURISM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HIZHOU [2004-2020] 文本及图则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Science & Tourism,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Landscape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Tongji University 池州市旅游局 Tourism Bureau of Chizhou City 二0 0四年三月

项目名称: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池州市旅游局 项目承担单位:同济大学风景科学与旅游系 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项目组成员:刘滨谊博士教授博导 王云才博士副教授 刘颂博士副教授 冯学刚教授 王兴斌教授 宋雁研究生 蔡光宇研究生 制图:金秋爽本科生 丁玉华本科生 魏怡本科生 李晓霞本科生

文本目录 一总则 (1) 二池州市旅游资源与旅游市场分析 (1) 三旅游发展战略 (2) 四旅游产品策划 (4) 五旅游发展空间布局 (5) 六旅游品牌形象与宣传营销 (8) 七旅游产业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10) 八旅游基础设施规划 (12) 九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 (13) 十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14) 十一分期投资建设与经济效益 (16) 十二旅游发展管理工程:机制、政策与法规 (18) 附则 (19)

图纸目录 现状图纸: 图号图名 1-01 区位及空间联系图 1-02 池州市行政区划图 策划规划图纸: 图号图名 2-01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图 2-02 池州市旅游资源分类与分级评价图2-03 安徽省南部地区旅游产品竞争图2-04 池州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图2-05 池州市旅游区分区图 2-06 池州市旅游发展功能结构图 2-07 池州市旅游形象与主题塑造策划图2-08 池州市旅游产品与项目图 2-09 池州市旅游线路规划图 2-10 池州市旅游通道建设规划图 2-11 池州市旅游景镇景村建设规划图2-12 池州市旅游发展市场图 2-13 池州市旅游服务中心与设施规划图2-14 池州市旅游发展近期建设图 2-15 池州市旅游发展中远期建设图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30年-2019年文档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9 2030年 本资料由豆丁若莲文档搜集 更多文档请点击docin/ljk99 《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0年)》 一、规划指导思想 (一)实事求是总结上版规划实施以来亳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就与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在深入调查分析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城市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应的策略与对策。 (二)发挥亳州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效应,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和已有的设施优势,进一步突出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布局结构。 (三)将现实条件与长远发展的需求与可能性相结合,应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使规划更适应经济体制转型的客观要求和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规划的弹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二、规划修编重点 1、明确城市定位,强化中心城市的职能,制定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根据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目标和亳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把握亳州市的特点,合理确定亳州市城市未来的发展定位,研究城市合理的发展规模,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确定今后一段时间的城市发展目标。 2、从资源、生态环境和城市特色保护出发,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自然、人文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划定禁建、适建、限建区,确定城市生态网络和合理的土地开发规模、开发策略。 3、强化城市空间形态变迁的研究,预测城市形态未来演变的趋势。 4、确定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各功能分区的功能定位,合理进行城市用地布局。 结合城市特点,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趋势判断、资源环境承载力、远景城市发展用地需求、空间拓展模式、用地空间拓展的引导性和控制性因素以及行政区划等,合理确定规划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5、处理好城市内外交通,构架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