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评析曹操的军事才能

评析曹操的军事才能

评析曹操的军事才能
曹操戎马倥偬一生,指挥大小战役甚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曰:“该韩白之奇策”,说曹操有著名军事家韩信和白起之谋略。王沈在《魏书》中将其与大军事家孙子和吴起相提并论。后人多认可陈、王二人的观点,我以为曹操:
第一,熟知兵法。曹操钻研兵法,有高深的军事理论。自著兵书集诸家用兵之要,结合自己的战争经验加以论述。所撰《孙子略解》,开创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主张“兵以义动”的战争观,强调师出有名,符合道义。在战略战术上灵活多变,因事设奇、任势制胜,兵不厌诈。这些远见卓识,颇受后世推重。
第二,善于任将。《武帝纪》说:曹操知人善任,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曹操能够根据将领特点,用其所长。例如,许褚、典韦壮武有力,忠诚奉法,曹操就让他们战则为军锋,息则统亲兵;臧霸有恩信于东土,曹操将青、徐二州托付于霸,从而得以专心对付袁绍,不必以东方为念;降将文聘本是刘表帐下大将,在江汉一带颇有威恩,曹操任其为江夏太守,委以边事,使御孙权。
第三,严厉治军。赏罚分明,以身作则,一次在行军途中,曹操传令不得使战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麦苗。可曹操的战马因受惊吓踏了麦田。他即拔剑割下自己一撮头发,以示处罚,足见执法认真。他在起兵初期,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与治军严整有关。
第四,长于战术。足智多谋,应用自如,变化无常,能根据敌我情况,临机决策。在对吕布、张绣、袁绍、马超、韩遂等一系列战斗中,常用声东击西、避实就虚、埋伏、包抄、突袭、离间、劫粮、攻彼救此、弃物诱敌等战术,谲敌致胜,转弱为强。按《武帝纪》粗略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大战三十次左右,获胜大多数,有些赢得十分漂亮。如建安三年大败张绣,建安十一年不战而取袁氏兄弟首级。官渡之战最经典,他和袁绍,一攻一守,相持两月,久战不下,曹操处境极难。此时,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带兵看守,屯于乌巢。许攸献计偷袭乌巢,曹操大喜,亲领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军至乌巢,四面放火,袁军大乱,遂大破之,尽烧其粮草。乌巢败讯,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降曹。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建安五年二月,袁军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四月,曹操带兵欲解白马之围,他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

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
态势,吸引其分兵西向,然后迅速转向直奔白马。曹军突然杀来,袁军措手不及,颜良被斩,其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纵观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术灵活,随机应变,堪称经典,毛泽东在著作中予以高度评价。
第五,短于水战。曹操一生中指挥大的水战只一次,即赤壁之战,结果大败而逃。据《武帝纪》记载,建安十三年,曹操在邺城作玄武池操练水军,并于同年七月南征刘表,后欲乘胜平定江南。因其不谙水战,在池中操练水军,时间又短,岂能有理想的效果?据《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夕,黄盖献策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瑜纳其计,盖诈降,以火攻,大破曹军。水战以舰船为主要工具,大江之上,战船首尾相接,不备火攻,而又轻信诈降,这又反映了曹操对水战常识无知。
赤壁之战后,曹操与孙权曾有数次交锋,互有胜负,而曹操不惯水战,终难获利。据《吴主传》记载,建安十八年,曹操兵进濡须口,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遂退军。可见,临江水战,曹操始终不得要领,难有作为。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这些都将在谈论经济时再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