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特点及原则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一)政策的含义及特点

1、含义:

狭义理解:政府和政党有关行动的规则体系;例如“按政策办事”和“严格执行政策”等。在政府各级行政部门中通常取其狭义。

广义理解:除了包含规则体系外,还包含政府和政党在某一行动领域的基本方针和具体行动。例如

政策行动是指政府制定、实施和修改政策等行动的总和。具有以下特点:

(2) 政策行动是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3) 政策行动是有明确的行动内容

(4) 政策行动是制定修改和实施的结合

(二)公共政策的含义、特点与主要领域

1、基本含义:政府或公共权威机构为有效管理社会、处理公共事务、解决社会问题和调节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公共性(是最突出的特点):面向公众,而不是处理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内部事务,其公共性包括其主体、对象、目标和政策过程的公共性;

权威性:由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机构制定和实施的;

价值性:公共政策决策受社会主导价值倾向的左右,但也受社会群体利益和态度、以及社会舆论影响。政策行动的价值优先性,是指某种政策行动相对其他行动而言的重要性程度。

3、公共政策的主要领域:经济政策、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等几大类,以及

其他一些特殊的政策。

(三)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实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其实质是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社会保障和其他各种社会服务方面承担责任的行动。

(四)社会福利的特点

1.社会福利的基本含义

广义:社会福利常常指所有以非市场化的公共行动方式满足人们实际需要的财富分配方式和服务

提供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制度、福利性医疗制度等。

狭义:特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专门服务的方式。

2.社会福利的特点:

首先,社会福利一般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则,而是按照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分配,尤其是按照贫困者或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而提供服务

其次,社会福利的受益者无须为其得到的服务全额付费,而是可以无偿或低偿获得物质产品或服务。

再次,为了维持其无偿或低偿的分配及服务,福利性项目应该有公共资金支持,而政府的公共财

政在社会福利项目中应该承担主要的责任。

3.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内容

1.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

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等形式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针对专门人员的社会政策(重点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妇女等)

7.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还包括优抚安置政策、社区建设与管理、民间组织和社会公益事业政策、

婚姻家庭政策和司法矫治政策)

三、社会政策的特点

(1) 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的目标

(2) 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社会价值

(3) 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4) 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5) 社会政策坚持福利性原则

(6) 社会政策具有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相协调的政策体系

四、社会政策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政策的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1)人的需要的特点

社会性:由社会提供、有社会性方面的需求、通过社会途径满足;

层次性:有生存、安全、享受、交往等由低向高的层次;

发展性:人的每个年龄阶段、人的同一阶段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都是发展的;

多样性:需要内容的多样性和实现方式的多样。

(2)中国基本民生需要的主要内容

民生需要的特点:人民的基本需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去界定民生水平和标准、保障民生市政府的责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来满足民生。

民生问题的内容:衣食住行、就业需要、健康需要、教育和发展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需要、社会环境友好的需要、其他需要。

(3)社会政策在满足民生中的作用:

制定和实施各项社会政策提供服务满足需要、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项目重点满足贫困弱势群体需要、实施再分配减弱市场导致的差距提高民生水平、加强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和社工队伍建设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二)保护人权

(1)人权的概念

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人的各种基本权利的总和。

(2)保护公民经济与社会权利的行动

包括: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

(三)维护社会公平

政府的各项社会政策维护社会公平的任务主要体现在:

首先是通过政府干预力求各地区、各阶层和各类人群的利益得到兼顾;

其次是通过再分配调节不平等;

再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他们发展

(四)、解决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定义: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响,社会主流价值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

体行动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特点

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有自身的规律;

主观性:是否是问题,不仅取决于现象本身,还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其的关注和评价;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对社会问题的认证;

社会性:产生原因,内容和形式以及后果责任都与社会有关;

过程性:有历史性;本身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过程。

3.世界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

1.不平等与贫困;

2.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

3.犯罪和其他越轨行为问题;

4.社会歧视问题;

5.健康与疾病问题;

6.居住环境的问题;

7.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4.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首先:解决社会问题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其次: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

再次:通过公民的参与保证公平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社会政策采取立法形式和行政手段,使其更具权威严肃和强制性;

最后: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对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五、社会政策的主要功能

1、社会政策的经济功能

(1) 人力资本投资的功能

(2) 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

(3) 激励劳动积极性的功能

2、社会政策的社会功能

(1) 收入再分配功能

(2) 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的功能

(3) 社会政策的社会控制功能

3、社会政策的政治功能

(1) 社会政策的社会管理功能

(2) 调节各群体利益矛盾的功能

(3) 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社会政策5个基本目标,每个目标都涉及一些核心概念及内容,必须精读教材,掌握每个大知

识点所包含的各种小知识点。特别注意,如“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内涵必须理解;要掌握与社会政策相关的公民权利的内容,包括保障劳动者工作权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准的权利、保障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公民的健康权利和受教育权

利等;要结合现实案例去深刻领会社会问题的含义、特点及主要的社会问题。还应该掌握社会政策与

人的需要、社会整体需要以及与社会问题的关系,这将让考生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需要社会政策。因此,理解社会政策与社会需要、社会问题的关系是本章考查重点,也有可能以此为角度来出题)

六、社会政策的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1)公平与效率并非矛盾,可以兼顾,建立起“以公平为基础以效率为导向”的社会政策体系;

(2)社会公平是社会政策制定的基础;

(3)社会政策的制定的实施中也应该强调效率,以便满足更多人需要和发挥更大的作用;

(4)通过合理的制度和机制促使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结合,实现二者共赢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原则

社会政策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

(1)着眼于人民的基本需要的满足;

(2)着眼于促进人的发展

(3)着眼于帮助人抵御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

(4)着眼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均等化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2)不是满足所有需要,而是满足人民基本需要

(3)应惠及所有成员,并使之获取大致水平相等的公共服务

(4)应多照顾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

4、社会保护的原则(分为社会关照和社会补偿两个方面)

(1)社会关照:指弱势群体

(2)社会补偿:指受损群体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的原则

(1)政府在社会政策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基本责任;

(2)调动民间组织的参与,共同负起责任

(3)政府与民间组织应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特别注意,这几个原则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特点,出题可能性大,要重点掌握)

七、社会政策的运行方式

1、资金的筹措方式:财政开支是社会政策资金最重要来源。筹措方式受社会服务需求和政府现有财力影响。

2、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

(1)政府直营社会服务机构

(2)民间组织提供社会服务,政府资金支持

(3)政府向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福利补贴,由后者向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中去购买服务

3、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

(1)福利性模式:完全由政府付费,受益者无需付费而取得服务。受益者易产生依赖而使福利开支膨胀

(2)准市场模式:受益者必须承担部分责任负一定的费用,其好处有:约束不合理的福利需要、降低政府财政负担和促进服务机构间的良性竞争。

第二节我国社会工作法规政策的特点内容和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主要内容

(一)法规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行政机关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和实施有效管理社会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1)正式的法律;(2)国务院行政法规;(3)地方法规;(4)各级政府及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2.特点:规范性、强制性

(二)法规与政策的关系

(1)广义上的关系

法规是政策的规则体系。政策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来确认和体现,并在相关的法规范围内运行。政策行动必须同挂法规来明确各有关方的责任,政策的决策实施和修改都要按照一定的法规办理。

(2)狭义上的关系

属于不同层次的规则体系。法规是指立法机构制定而政策是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3)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水平

社工法规体系发展会经常滞后,所以社工应该依法办事、及时提出修改法规意见,灵活处理相关事务。(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一类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政府行政部门和社工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类是:社工实践案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是主体部分

(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了解)

1、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2、针对特定人群的法规与政策

3、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4、人民调解、信访工作、社区矫正和戒毒方面的法规与政策

5、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6、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

7、公益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的法规与政策

8、民间组织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9、劳动就业的法规与政策

10、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法规与政策

11、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12、社会工作的法规与政策还包括社会工作职业活动的各种法规与政策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体系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包括法规、政策和国际公约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一)法规体系

(1)国家法律

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会)及各级制定的各种法律。具有坚实的民众基础和更强的权威性。

(2)行政法规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条例,规定、办法等(3)国务院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命令等,一般称规定办法,不得称条例

(4)地方性法规

可以称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

一般称规定办法

(二)政府政策文件

各级党政部门向其下属单位和社会发布的有关政策的文件

一类是:向下级下达指令或为下级工作提供指导,一般称通知意见;

另一类是:批复下级请示文件

再有一类是:向社会宣布政策,一般称白皮书,决定、公告。

(三)国际公约及规范性文件

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文件、国际组织文件、国际公约和双边条约

(四)各类法规与政策的特点及关系

法律效力依次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

意见的约束力较弱,重在指导;

政策文件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不及法规文件。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与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1)政策文件和行业规范在规范和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内部规范)

(2)社工在服务的过程中要按法规与政策办事(服务规范)

(二)社会工作实践促进相关法规政策的完善和发展

(1)社工是法规政策的实践者研究者,能及时提出问题改进法规政策

(2)为社会工作法规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加实际的建议和信息。

第三节社会政策的发展(了解)

一、国际社会政策的发展

1、现代社会政策体制的建立

(1)1601 年《济贫法》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发发布法令的方式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2)19世纪末欧洲国家开始探索通过国家干预的放肆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 1883、1884、1893 工人医保、工伤和伤残养老法;

(3)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各国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险制度;

(4)美国1935年通过《社会保障法》

2、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西方福利国家蓝图”;

(2)继英国后,北欧和西欧也纷纷效仿英国假设福利国家;

(3)60年代,美国开始建立福利国家。

3、20 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改革

(1)70年代末,英国按照新自由主义,开创了强调个人责任和反对依赖国家的社会政策思路,是下层民众福利受到削弱,造成了反对;

(2)90年代,提出了“第三条道路”旨在寻找一条在过去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体制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政策主张之间的能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中间性福利体制。

“第三条道路”:(考生要系统理解,教材要精读)

(1) 强调兼顾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

(2) 强调国家干预与企业、社会和个人责任结合

(3) 强调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4) 强调社会政策中引入市场机制已提高其效率。

二、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各自特点包括的内容要全面掌握)

(一)计划经济时代社会政策的特点

解放后我国一直没有采用社会政策这一概念,但计划经济中比较全面的包含了这一概念:

(1)城市中建立了基本生活资料的定量配给和低价供应制度,以及充分就业制度;农村建立了依托集体经济的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制度和充分就业。

(2)在城乡建立了政府投资或依托集体经济的公共医疗卫生和教育体制;

(3)在城市通过国有企业的充分稳定就业,为职工提供医疗养老工伤等保险和高水平福利制度;

(4)在城市和农村都建立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政策的政治目标是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共产党的先进性。

(二)改革开放后社会政策的转型

(1)社会政策的基本体制的变化

从依附经济政策开始独立由企业国家模式到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模式转变,形成多层次“混合福利”

模式福利模式由普遍性转化为选择性;

(2)社会福利运行机制的变化

由“纯福利”模式向引入市场机制的福利供应模式转化

(3)社会福利总体水平的变化

上世纪 70-90年代:由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下降影响了政府在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使得低收入

者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出现了困难;

90年代中期以后:企业下岗增多和政府福利开支相对减少形成尖锐矛盾,使贫困问题一度严重;

90年代后期起:政府加大社会救助的开支,社会开支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各自特点包括的内容要全面掌握)

(三)当前我国社会政策新的发展趋势

1.社会环境发生了如下变化:

(1)经济增长模式由劳动密集型到提高质量为中心转化,着眼于劳动力成本提高背景下的国际经济竞争;

(2)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在提高,要求社会政策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

(3)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2.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有下面的基本趋势:

(1)进一步重视社会政策: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去解决民生问题,调节社会矛盾,加强长期性社

会建设。

(2)确立社会政策的新的目标体系

旧目标: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政策;

新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和提高社会质量

(3)优化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

a)进一步强调社会公平

b)积极协调市场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关系

c)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个人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政策方面的责任和分担关系

d)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为城乡一体化

(4)加强社会政策的各个领域的行动

在各个领域全面地开展调研和试点以寻找最佳方案和技术策略。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主体、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的资源)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1、社会政策主体的定义:直接或间接参与社会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过程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2、社会政策主体的类型(依据其是否直接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1)直接主体:

立法机关:指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要任务是立法;

行政机关:指国务院及其各级政府,主要任务是实施和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执政党: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直接主体的核心力量。

(2)间接主体: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观念和利益的群体。有一是对社会政策的制定施加影响;

公民:宪法赋予其权利驾驭社会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

其他政党:通过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方式代表不同阶层参与制定社会政策。

3、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

(1) 主动性:生产社会政策,所以具有积极和主动性;

(2) 多元性:直接和间接主体,不是一元的,制定过程发挥不同作用;

(3) 权威性:相对于社会政策对象而言,声音更有分量。

4、社会政策主体的角色

(1) 政策的制定者:直接和间接参与制定;

(2) 政策的实施者:直接执行和配合政策实施;

(3) 政策的评估者:自我评价和发出自己的声音;

(4) 政策的调整着:调整社会政策;

(5) 资源的提供者:政府财政支持和利益集团的财力配合。

(除明白其含义和特点外,重点要注意主体的分类,它们各自的责任、角色、职能有差异,必须

予以区分。主体在政策过程中扮演的五种角色,要分辨清楚主体的不同环节中的具体角色)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1、社会政策对象的定义:社会政策的目标所指,实施受众和接受者。

2、社会政策对象的类型

(1) 普遍性对象:惠及全体国民,当涉及“底线公平”表现,如某些发达国家提供的免费医疗,教育等;

(2) 选择性对象:惠及部分国民

3、社会政策对象的特点

(1) 被动性:只能接受已有的社会政策产品,不能选择,只能间接通过参与制定;

(2) 差异性:对象有普遍性和选择性;统一政策得到的实惠也因人而异;

(3) 连带性:与社会问题和需要联系在一起是他们成为对象的原因。

4、社会政策对象的角色

(1) 政策的诉求者:对象会向社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和需要;

(2) 政策的接受者:扮演接受者,或得利或损害;

(3) 信息的提供者:对社会政策的体验和评价。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

(一)内容:是指社会政策过程尤其是政府实施社会政策所需要的物质的或有形的基础,其内容包括:

(1) 人力:政府人员、服务机构人员、社工和政策研究者;

(2)物力: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

(3) 财力:人头费、办公费和项目经费等。

(二)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

(1) 人力资源的调动:组建队伍,包括专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2) 物力资源的调动:多种途径筹措;

(3) 财力资源的调动:征税、专项收费、社会保险费和服务收费。

(既要明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要素的具体所指,更要重点关注各种资源的调动方式及其差异。尤其是政府的四种财力资源调动方式,更值得考生认真掌握。考生还要区分征税、专项收费、征

收社会保险费和服务收费之间的异同)

第二节社会政策的过程(制定、实施、评估、调整)

(要明白整个过程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还要对每个环节的具体概念、机制有着准确理解和掌握)

一、社会政策的制定

※1、社会政策制定的内容:是指社会政策主体为了满足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的需要,或解决

某些社会问题而制定的相应社会政策的过程。(重点掌握5个确定)

(1) 确定社会政策的优先顺序:资源有限及问题的迫切性决定先制定哪一个政策;

(2) 确定社会政策的对象:哪些对象可以享受该项社会政策;

(3) 确定社会政策的服务标准:对象可以享受多少;

(4) 确定社会政策的资源:资源如何解决,需要多少;

(5) 确定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如何连接社会政策的各个要素,如何转化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

2、主要步骤

(1) 确定社会政策议程(立项):社会问题或需要进入主体的视野,纳入决策的过程;

(2) 设计社会政策方案(起草):方案包括: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规模和水平、受益对象、资源调动方式、运行机制、组织方式和具体实施方案,应深入调查,广泛听取意见;

(3) 审查社会政策方案(草案):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审查。

(4) 审议及批准社会政策(草案修改稿):我国修改稿报请总理签署国务院令。

3、主要影响因素

(1) 社会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其影响社会大众的广泛程度决定是否立项;

(2) 政策资源:政策水平与经济水平相适应;

(3) 社会成本:制定付出的代价和承担的后果,因为资源有限;

(4) 社会事件:制定社会政策来呼应重大社会事件,例如“非典事件”;

(5)社会精英:有更多的发言权,他们组成的“智囊团”或“思想库”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更大;

(6) 传媒:通过传媒形成舆论构成压力;

(7) 执政理念: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社会政策的实施

(一)意义:实施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传递给社会政策对象的过程。

(1)是实施社会政策目标的关键;

(2)是检验社会政策的试金石;

(3)是沟通主体与对象的桥梁。

※(二)一般过程(把每个环节所应注意的事项和具体技巧分辨清楚)

(1)政策宣传:统一思想,充分了解;

(2)政策分解:在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实施活动的“线路图”;

(3)资源准备:准备好人力物力财力;

(4)组织准备:建立组织机构、配备实施人员、制定规章制度、合理利用人财物;

(5)先行试点:一方面检验社会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政策;另一方面总结社会政策实施的经验,为全面推行做好准备;

(6)全面推进:或直接全面推进,或经过扩大试点,再全推;

(7)协调监控:做好协调,认识行动统一,提高效率;做好监控,不偏目标,全面落实。

(三)主要影响因素

(1)机构因素:组织机构的层级与幅度是否适宜、组织机构的命令与服从体系是否顺畅、组织机构的分化与整合是否适度等。

(2)人的因素:设施者的政策水平、政治观念、行为倾向、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政策本身因素:是否连贯稳定和一致,是否合理符合人民意愿、是否具体明确都影响人民的依从度

(4)政策以外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文化背景与传统、相关的技术水平。

三、社会政策的评估

(一)社会政策评估的意义

(1)发现问题:把握运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了解效果:了解阶段效果,总结经验,为完善提供材料;

(3)监控过程:纠正偏差,正确运行。

(二)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

(1)政策方案:评估的焦点集中在政策方案是否合理,内容包括社会政策方案在实话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2)实施过程:实施的7 个一般过程是否得力

(3)实施效果: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价值标准:5 个是否:是否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否坚持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是否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发展、是否促进了社会整合、是否有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2)事实标准:以实施收效的各种事实进行评判与分析;

(3)行动标准:投入的资金和采取的行动是否完成了预期计划;

(4)收效标准: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

(5)效率标准:投入产出率的高低,仍缺有效方法计算。

※(四)社会政策评估的方法(内涵与差异认真掌握)

(1)定性研究:通过收集非数字的资料,通常采用深入访谈、口述史、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为手段里获取必要的资料与信息;

(2)定量研究:通常所说的统计描述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资料。可以分析社会政策过程不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社会政策行动与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

(3)整合研究:定性和定量一起使用,有较高的可信度;

(4)个案评估:通过对具体的政策项目和实施机构进行和特定地区的实施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5)制度分析:通过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深入研究其不同作用和呈现的不同效果。它

是社会政策评估的核心方法;

(6)比较分析:是社会政策国际比较领域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近年来社会福利研究中兴起的主导

性方法。

四、社会政策的调整

(一)社会政策调整的意义

社会政策调整是指基于一定的原因对社会政策作出修订、改革或终止的行动与过程。它的意义在于:

(1)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废除政策,而是通过调整使其连续,使对象能更好

适应;

(2)促进政策不断完善:通过调整是政策更趋完善,避免各种重大的损失;

(3)保证政策有序运行:通过调整使社会政策各要素之间,各种社会政策之间更好地衔接,从而保障

有序运行。

2、原因

(1)政策本身的原因:目标不适当或高或低;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以追求更高的目标、目标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其运行效率太低而进行调整;

(2)政府方面的原因:执政党和政府负责人的变化而产生的调整;

(3)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公众(政策对象、利益群众和普通民众)对社会政策所持的(支持或反对的)态度。

3、层次

(1)修订:指在技术层面上作局部的修改,不改变基本框架;例如社会养老保险遇到资金亏损时而

采取的提高保额、推迟退休财政予以补贴等措施而调整;

(2)改革:对基本框架作出带有根本性的改变,例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政策的调整属于此类;

(3)终止:完成使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负面影响太大三种情况才会被终止。

4、内容

(1)政策目标:目标太高、太低或过于分散就必须进行调整;

(2)政策方案:运行成本太高,运行条件过于苛刻;

(3)政策效率:某些社会政策的效力范围失当

第三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

1、倡导者

角色主要体现在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属于间接主体不掌握某项政策的决定权只能在指定的过程中提供意见和建议无父对象的问题是由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共同所致,要改变社会就需要社工在政策层面进行倡导。

2、实施者

社会政策的推行政府负有直接的责任,但也要依靠社会团体进行推行社会政策在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后必须把社会服务传递给政策对象,这时社工通过服务社会对象,便成了社会政策的实施者。

3、评估者

直接主体在进行自我评估的同时,也会请专业团体进行外部评估,这是直接主题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而社工则扮演评估者;另一方面在政策对象作为信息提供者时,社工通过与对象接触收集资料,但是社

工和直接主题的评估标准是不一致的。

二、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典型示范(倡导者)

社工通过身体力行,创造出某些服务模式,引起直接主体的注意,进而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他们的反应比政府快,要敏感,往往会预先干预,一旦做出成效,就被吸收到社会政策中。

2、建言献策(倡导者)

典型示范通过做,而建言献策则通过说,参加各种政府主办的座谈会,听证会等;口头向媒体提出

建议表达意见。

3、间接服务(实施者)

是指把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为直接主体做各种准备,例如把法律里面的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各种社会服务方案,以便让社会政策落到实处。

4、直接服务(实施者)

把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给政策对象的过程。上世纪 80 年代英国社区照顾模式中的照顾管理和个案管理模式属于直接服务。

5、外部评估(评估者)

被聘请为自定实施部门的专家,对服务项目进行评估,问责成为一种官场的做法。

6、内部评估(评估者)

大多数社工受雇于直接主体的机构,所以他们是内部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从而影响社会政策。

(需要注意区分各种角色、作用发挥方式的不同特征,进一步理解角色和作用发挥的背后含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社会救助是因为公民因自然、社会和个人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社会获取物质帮助的权利。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分为三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求助法规与政策、专项救助法规与政策和临时

求助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是我国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体系的核心内容)

一、城市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1999年颁布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1、对象: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包括:

(1) 三无人员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和无人赡、抚、扶养);

(2) 领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 在职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4) 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标准的。

家庭成员收入是确定对象的关键。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当给付的赡养费、扶养费或者抚养费(三养费),不包括优抚对象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的抚恤金和补助金。

2、机构: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制。县级以上民政负责管理;

3、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款专用;中央财政对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倾斜;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资金。

4、管理审批机关:县级民政、街道办和镇政府

5、日常管理与服务:居委会

二、城市低保标准确定的依据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作出了一般性原则规定。主要依据如下:

1、考虑维持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费用、水电煤气费用、未成年人教育费用而确定。

2、标准由各地人民政府自行确定。

3、常用的方法有:基本需求法 (菜篮子法)、恩格尔系数法和比例法。

三、城市低保待遇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街道、镇(初审) 县级政府(复审);

2、审批: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结,不符者书面通知;

3、发放:通过金融系统实现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可实物发放,对三无人员全额发放、其

他的差额发放。

四、城市低保的管理与监督

(一)复核机制:

1、审批时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进行核实;

2、已批准的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3、收入情况变化的要及时告知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低保金手续;

4、审批机关要定期核查家庭收入;

5、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依法监督城市低保金的使用情况。

(二)处罚:

1、从事城市低保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

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对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

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意见的;第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低保款物的;

2、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

回其冒领的城市低保款物;情节恶劣的,处以罚款:第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第二,在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

第二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低保的对象、机构和资金来源

1、对象: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因为病残、体弱、

丧失劳动力和生存条件恶劣造成常年生活困难。

2、管理和办事机构:县民政乡政府要不定期抽查,及时办理、停办、增减发放和调整并及时公示。

3、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的衣食水电费确定并

随价格和生活水平,要随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4、资金来源:以地方为主,其他各级财政适当投入。

二、农村低保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程序

1、申请:户主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

2、审核:村委会初查→报镇政府审核→报县民政审核→县乡民政部门一起再核查(申请人家庭

按国家规定所获得的优待抚恤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以及教育、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励性补助,一般不计入家庭收入,具体核算办法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审核、审批意见→向社会公布公示;

3、发放:原则上按照申请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与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也可分档发放。

第三节农村五保供养法规与政策

※一、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与内容(重点)

(一)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公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

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二)内容:

1、吃: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燃料;

2、穿: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3、住: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4、医:提供疾病治疗、生活照料;

5、葬 (教):办理丧葬 (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义务教育所需的费用)。

※二、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重点)

1、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2、制定:由省级政府制定,也可由设区的市或县人民政府制定报省级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此外,民政部、财政部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负有指导责任。

3、资金:1、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

2、农村集体经营收入给予适当补助;

3、代耕的收益归五保户所有;

4、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五保户给予适当补助。

4、形式: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供养形式。集中供养由农村

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照料;分散供养由村委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村委会委托村民照料

三、农村五保供养的申请、审批与核销

(一)办理机构

1.民政部主管全国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五保供养工作;

3.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4.村委会协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

(二)申请与审批程序

1、申请:本人提出,无法表达的找人代理;

2、评议:村委会民主评议、公告、向上一级送审;

3、审核:乡镇收到后20日内给意见并向上一级送审;

4、审批:县民政部门20日内审批,通过的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通过的附书面说明理由;

5、核销:对不符合条件的或死亡的,村委会或供养机构要及时向上一级报告,审核后核销《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四、农村五保供养的管理与监督

(一)管理

1、县镇政府提供支持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顺利运行;

2、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要建立健全内部民主管理和服务管理制度;

3、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为目的进行农副业生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

4、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人员要经过必要的培训;

5、政府与村委会、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签订协议,确保对象得到符合要求的供养。

(二)监督

1、由县政府监管,上下政府制定管理制度;

2、财政保证监督资金到位;

3、审计部门审计使用资金;

4、供养有关情况必须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5、供养机关应该遵纪守法,并接收监督管理。

第四节城乡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对象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

(2)已参加医保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具体条件由地方民政同卫生、劳保、财政制定并报同级政府批准。

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

(1)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

(2)其他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民。

具体条件由民政会同财政、卫生制定报同级政府批准。

3、对象扩展:2009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将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纳入救助范围。包括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其他特殊困难人员。

具体救助对象的界定标准,由地方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根据本地经济条件和医疗救助基金筹集情况、困难群众的支付能力以及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2017中级社会工作法规和政策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7年中级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1、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职工作人员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应达到()以上。 A.1/3 B.1/4 C.1/5 D.1/6 正确答案:A 解析:改进登记方式。在改进登记方式方面,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除要求应当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外,还要求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1/3以上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章程中应明确社会工作服务宗旨、范围和方式。故选A。 2、某市拟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为失独老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在当地只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符合条件。根据《民政部、财务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若该市民政部门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则应事先向社会公示并经过同级()部门批准。 A.财政 B.审计 C.急件 D.发展改革正确答案:A 解析:购买程序,对只能从唯一服务提供机构购买的,向社会公示并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以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 3、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承担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受理、调查审核职责的是() A.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B.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C.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正确答案:D 4、根据《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下列已依法办理特困人员供养的人员中,应当及时终止供养的是() A.小华,16周岁,品学兼优,刚刚考入某市重点中学 B.小丽,19周岁,肢体残疾,刚刚到某福利企业就业 C.老王,65周岁,因盗窃罪被判缓刑2年 D.老李,70周岁,经过康复治疗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 正确答案:A 5、张某一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张某儿子最近参加工作,民政部门终止了张某一家的低保待遇。张某认为,虽然儿子已就业,但是家庭收入仍然很低,应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张某依法可以()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B.申请复查,如对复查结果不服,可越级上访 C.申请仲裁,如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D.申请行政复议,如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正确答案:D 6、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资金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基金累计结余一般应不超过() A.当年筹集资金总额的20%

二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测试时间60分钟) 1.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5道题,共50分) (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老,就医时垫付了属 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围的医疗费用,根据《关于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的意见》, 这笔费用应由()与老结算。 就诊医院 民政部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单位人事部门 (2) 小和小是对恋人,后来分手,由于之前小已结婚为由 像小要了一些贵重物品,现在分手后小想要回当初赠 送的礼物,小不同意,后来经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 解,双方就退还的礼物达成协议,不久小觉得自己若 归还礼物还是有点亏,便不再履行达成的协议,认为 协议并没有经过法律程序,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只要 自己不愿意就可以不执行。下面有关调解协议正确的 是()。 调解协议并没有法律约束力,可以不执行 调解协议拥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该严格遵守 各个地方主要依据当地的情形作出判决,没有明 确的说法 调解协议没有法律的约束力,但可以作为法律调 解的参考,对法律调解进行指导(3) 政府为了满足民生需求、维护社会公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而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共资源、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民众提供福利性社会服务的政策体系是()。 公共政策 社会政策 政策 法规 (4) 《中国人民国禁毒法》规定了强制隔离戒毒的具体畴,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下列关于强制隔离戒毒说法不正确的是()。 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社区戒毒失败的 在社区戒毒之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5) 某在线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医疗终结后被认定为因病致残,评定了残疾等级并享受抚恤。其依据是()。 某为义务兵,残疾等级被判定为6级 某为初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7级 某为中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8级 某为高级士官,残疾等级被评定为9级 (6)

2020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

2020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大纲一、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与内容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1.法规的种类与制定过程 2.社会政策与社会政策运行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1.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 2.我国促进和规范社会工作发展的法规与政策 3.我国在社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中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2.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依据与保障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 1.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 2.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 3.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的要求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3.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目标 4.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 1.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及范围 2.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与监督管理 (四)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 1.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 2.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的措施 3.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的要求

4.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要求 5.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保障体系的要求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1.社会救助的总体要求 2.社会救助类型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规定 3.社会救助的监督管理 4.社会救助中的法律责任 (二)各类社会救助的法规与政策 1.最低生活保障法规与政策 2.特困人员供养法规与政策 3.受灾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4.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5.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6.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7.就业救助法规与政策 8.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 9.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四、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一)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1.老年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2.老年人权益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二)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1.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 2.妇女权益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1.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 2.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方法 3.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4.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安置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试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老年人问题。本文旨在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及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与社区照顾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社会政策社区照顾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 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①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 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②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 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养老问题,包括经济供养和日常照顾服务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血药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③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待机之间经济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 的是体现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是家庭养老的优点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人口流动的加剧,人的个人意识增强,传统大家庭的观念逐渐淡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逐渐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在此背景下,借助于包括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等社区资源在内的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尝试,成为继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代机构养老之外的第三种养老模式。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牛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H问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顺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RP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① 李浩:《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7年第4期 ② 屠瑾:《社会保障基金的危机与治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③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2020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资料(五十二) 单选题-1/知识点:章节测试 孙某丧妻,因身体残疾无力抚养儿子小强。考虑到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孙某决定将其送给他人收养。下列人员中,具有优先抚养权的是( ??)。 A.小强的老师,有稳定的工资收入 B.小强的外公,在农村以种地为生 C.小强的姑姑,城市白领,无子女 D.孙某的同学,地城商人,育有一女 单选题-2/知识点:章节测试 张某父母早亡,婚后除抚养自己的一子一女外,还将自己的弟弟养育成人。张某子女均有赡养能力,现由儿子赡养,儿媳常有怨言,认为婆家的妹妹与叔叔也应当承担赡(扶)养义务。下列关于张某夫妇赡(扶)养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无扶养义务 B.儿女应承担赡养义务,弟弟有扶养义务 C.弟弟由兄嫂扶养长大,须承担扶养义务 D.女儿已出嫁,可以不承担赡养义务 单选题-3/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进行民主评议时,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加评议总人数的( ??)。

A.1/3 B.1/2 C.2/3 D.3/4 单选题-4/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机构不得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的是( ??)。 A.某重点大学 B.某大型国有企业 C.某省电子商会 D.某县政府 单选题-5/知识点:章节测试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下列关于社会团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团体章程应当规定会员权利和义务 B.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应在该社会团体授权范围内发展会员 C.社会团体变更法定代表人应由业务主管单位予以公告 D.社会团体的经费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单选题-6/知识点:章节测试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2019年社会工作师《法规与政策》试题及答案(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 l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聚集人的潜能,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B.注重社会变迁,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 C.聚焦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D.强调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纽员的社会交往能力 2.在小组工作模式中,强调提升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组员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是( )。 A.发展模式 B.社会目标模式 C.互惠模式 D.治疗模式 3.某老人能力建设小组的组员们正在讨论怎么榉开展活动。组员老张:“让老王说把,他退休前是局长,知道的事情多。我们都是平民百姓,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组员老王:“那我就不客气了,对于这件事,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互动模式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坚持的工作原则是( )。 A.推进老人的自我发展 B.培养老人的责任意识 C.促进老人的平等交流 D.培育小组的领袖人物

4.社会工作者小李针对某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拟开展一个社区骨干小组,以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和行动能力。为此,小李最适宜采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 A.发展模式 B.互动模式 C.治疗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5在小组工作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往往采取的不同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 要强调的是( )。 A.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B.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关系 C.促进组员之间、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D.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与互动速成共识 6.针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的行为治疗小组,旨在通过小组活动帮助组员改善行为障碍,以及情绪问题,促进其在行为、心理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该小组适合采用的工作模式是( )。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惠模式 D.发展模式 7.小组工作中。( )更强调小组组员间的平等及个体独立性。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九章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社会政策及其目标与功能 社会政策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 社会政策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1601年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9世纪80年代后期,德国制定实施了大量的社会保险法案,标志着政府大规模介入社会福利领域的开始。 一、社会政策的含义和特征 政府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特征】: 1、社会性的目标 社会政策最基本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基本需要,其次是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2、社会性的价值 体现社会公平和社会关照的价值,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去维护社会公平,调节收入分配,关照困难群体,使全体人民能够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 3、基本需要原则 基本内容: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为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 4、福利性的原则(区别经济政策) 是指与商业性运行原则相对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不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尤其是贫弱群体的特殊需要去分配财富和提供服务。 5、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社会政策是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政策体系。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协调

二、社会政策的目标 1、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政府应该确立以需要为导向的社会政策目标,在制定社会政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社会成员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社会福利的水平、结构和具体项目。 2、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3、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历年真题】(单选) 社会政策是( c )。 a.政府的文件 b.人们对政府的要求 c.政府所采取的社会性行动的总和 d.社会的规定 三、社会政策的功能 (一)社会功能 1、收入再分配功能 解决劳动者通过工作,在市场里获得初次分配时出现的不平等问题,弥补困难群体在市场性分配中的不利地位,构建平等、公平、和谐的阶级和阶层关系。 2、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功能 通过公共投入的方式去增大人力资本和发展各项事业。 3、社会控制功能 控制人的不良行为和各种社会问题发生及其危害的制度与机制。 社会控制除了采取法律规范和社会教化的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社会政策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满足各种基本的需要,从而防止和降低社会中越轨行为的发生。 (二)经济功能 1、人力资本投资功能 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社会政策,投资于教育与健康等领域,使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总量大大提高,从而提升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社会工作政策和法规知识点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笔记 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其中,中级社工专业人才达到20万人,高级社工人才达到3万人。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 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①捐赠②设立帮扶项目③创办服务机构④提供志愿服务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主要有两类: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 城市医疗救助形式: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3、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 “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高中阶段提供心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 只要符合救助的条件,不论是否有本地户藉,都可以在居住地申请临时救助。 救助站应根据受助人员情况确定救助限期,一般不超过10天,因特殊情况需延长,报上级民政主管备案,对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受助人员,救助站应终止救助。 老年人:60岁以上公民。 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集中使用残疾人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省、市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1950年5月1日实施《婚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 无效婚姻:1、违反一夫一妻制2、近亲结婚3、患禁止结婚疾病4、未达法定婚龄。 可撤消婚姻:因胁迫而媂结的婚姻(结婚一年内提出撤消)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宣告婚姻无效。 夫妻间的继承权,约定财产制的效力优于法定财产制,法定与约定财产制的适用原则: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夫妻约定财产制的方式采用书面形式,口头约定只有在夫妻双方均承认的情况下才能认定。 “感情确已破裂”4类法定情形: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立法法》,关于我国行政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规是行政部门内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B.行政法规是国务院组成部门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C.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D.行政法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针对行政部门行为的规范 【答案】C 【解析】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2.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到2020年,我国要人才培训基地()家。 A.200 B.300 C.400 D.500 【答案】B 【解析】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原则,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等现有培训资源,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3.2019年2月25日,某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公示了拟批准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名单,陈某一家名列其中。公示期内无异议。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陈某一家最晚应在2019年()前领到低保金。

A.3月10日 B.3月25日 C.3月31日 D.4月10日 【答案】D 【解析】对批准给予低保的,发给低保证,并从批准之日下月起发放低保金。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2月25日才开始公示,公示无异议要3月份才正式批准。所以发放要在4月10日。 4.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关于某县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县人民政府可将10%的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发放志愿者补贴 B.县人民政府可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用于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 C.县民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统筹使用企业在救灾中捐赠的定向捐款 D.县财政部门应依法对自然灾害救助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B 【解析】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应当用于受灾人员的紧急转移安置,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住房的恢复重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的采购、储存和运输,以及因灾遇难人员亲属的抚慰等项支出。 5.(教材没有)根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关于公共租赁住房申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申请公共租赁住房具体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B.申请人应在户籍所在地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C.申请人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审核结果应当予以公示 D.申请人对审核结果有异议,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住房保障部门申请

社会工作政策与法规

第一讲社会政策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社会政策的发展; 2、理解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一般性原理。包括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功能及基本运行方式; 3、掌握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如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4、了解社工专业人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5、理解社工专业人才队伍中长期规划,包括主要任务、政策目标、重点工程以及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政策。 第二部分:内容辅导 一、社会政策 (一)基本含义 从属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党为了维护经济与社会正常的运行与发展、处理公共事务和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指政府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社会行动的总和。 (二)主要内容 社会政策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如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住房保障政策,特殊人群权利保护政策,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政策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政策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如司法矫治便是新兴的社会政策。 (三)特点 1.目标的社会性; 2.体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价值; 3.满足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基本需要; 4.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相结合; 5.坚持福利性; 6.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四)基本目标

1.满足民生需要; 2.保护人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 (五)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积极性】; 2.社会功能【收入再分配、社会建设、社会控制】; 3.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基础、维护社会稳定】。 (六)基本原则 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 2.以人为本、尊重人权;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社会保护; 5.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二、社会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政策的主体 类型:1.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2.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公民、其他党派)。 特点:1.主动性;2.多元性;3.权威性。 角色:1.政策制定者;2.政策实施者;3.政策评估者;4.政策调整者;5资源提供者。 (二)社会政策的对象 类型:1.普遍性对象——全体公民;2.选择性对象——部分公民。 特点:1.被动性;2.差异性;3.连带性。 角色:1.政策诉求者;2.政策接受者;3.信息提供者。 (三)社会政策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 (四)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的投入;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特点、运行及发展 社会政策的特点: 社会性--社会性目标价值性--体现社会共有价值、社会公平、社会关照服务性--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基本内容结合性--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福利性--无偿或低偿

2010年单选 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决定对本市失业人员开展免费技能培训,但其对象不包括农村户籍失业人员。从社会政策制定和实施应遵循的原则看,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这一做法违背了( )。a.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b.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c.以人为本原则 d.社会保护原则 【答案】b 【解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是指政府通过公共服务的方式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促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服务,并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这些方而基本的服务。在社会政策方而体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较大的情况下,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应该更多地照顾到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各类弱势群体和城乡困难群众。 2011年单选 1.在社会服务提供中,由服务使用者支付部分费用,这种社会服务付费模式称为( )。 a.福利性模式 b.准福利性模式 c.市场模式 d.准市场模式 【答案】d 【解析】社会服务的付费方式是指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为服务付费。在此方面可依社会服务的福利性水平的高低而分为以下模式:①福利性模式,是指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社会服务完全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来付费,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②准市场模式,准市场模式是指在社会服务的提供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增加服务使用者的付费。这种付费模式,使服务使用者承担一定的费用,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不合理的福利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2012年单选 1.各类法规与政策具有不同的效力,同一层次的法规与政策具有同等效力。下列法规和政策中,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效力的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答案】d 【解析】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a项,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b项,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c项,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 2011年多选 社会政策主体可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下列主体中,属于社会政策直接主体的有(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利益集团 d.执政党 e.公民 【答案】abd 【解析】社会政策的直接主体是指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者,主要包括:①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社会政策直接主体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社会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②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社会政策直接主体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社会政策,但同时也直接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③执政党,执政党是社会政策直接主体中的一种核心力量。ce两项属于社会政策的间接主体。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 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三)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三) 单选题:第1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的主体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2题. ( )是政府公共财政之外又一类重要的社会福利资源投入方式,它虽然在具体的资金运行中不直接纳入政府公共财政的渠道,其运行方式与政府公共财政也有很大的不同,但同样能够达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并且它也有一定的再分配功能,通常被称为市场初次分配和政府再次分配之外的“第三次分配”。 A.慈善事业 B.志愿服务 c.社会公益行动 D.社会捐赠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3题.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 )两个方面。 A.专业发展B.机构发展C.能力建设D.权利保障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4题. 社会建设的重点在基层,要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社区要注重配备和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高社会服务专业水平,促进社会服务业发展。 A.城市 B.乡(镇) c.农村 D.少数民族聚居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5题.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基础之上首次明确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包括三类人才,以下不属于这三类人才的是( )。 A.社会工作服务人才 B.社会工作管理人才 C.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 D.社会工作培训人才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6题.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规定,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不包括( )。 A.社会团体 B.企事业单位 C.基金会 D.国家机关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7题.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的导向是职业道德、能力和( )。 A.社会需求 B.国家发展 C.业绩 D.证书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8题.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做出了明确规定,即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那么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所涉及的主要政府部门是和( )和财政部门。 A.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 B.民政部门c.人事部门 D.工商部门 答案: A B C D 单选题:第9题. 政府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原则上应通过( )方式进行。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真题及标准答案

2009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社会政策评估能够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某一个体的社会政策项目或社会政策实施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这种方法属于()。 A.比较分析 B.结果评估 C.个案评估 D.制度分析 【答案解析】c。本题考核的是社会政策评估所采纳的方法。选项A比较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使研究者改善有关社会政策 的制定和推行实践。选项B不属于社会政策评估方法。选项D制度分析是对总体制度环境的分析。选项C个案评估是透过单一的研究对象来加深研究者对社会政策情境、具体实践过程和特定效果的深入理解。故选项C正确。

2.今后三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这体现了政府在该领域的()角色。 A.政策参与者 B.政策评估家C.资源提供者 D.政策治理者 【答案解析】c。本题考核的是政府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角色。具体表现为:(1)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要紧通过政府各级权力部门来完成。(2)政策实施者;政策的实施一般须由政府不同具体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来实现。(3)资源提供者;这一角色要紧体现在政府为实施社会政策提供资金上的保证。(4)政策治理者;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是政府对政策本身进行治理的过程。(5)政策教育者;政府作为社会政策的主体,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来实现对公众进行政策目标和内容的宣传教育。据此得知本题正确选项为C。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是认定都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要紧依据。以下应当计算为家庭收入的项目是()。 A.继承的遗产和同意的赠与 B.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 C.因公负伤职工的护理费D.单位代缴的住房公积金 【答案解析】A。本题考核的是确定都市低保对象的关键依据,即家庭成员收入。家庭成员收人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人和实物收入,包括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应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练习册试题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试题 第一章 摸底题 单选: 1.依据《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下列词语中,可用作国务院部门规章名称的是(办法)。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举措有(适当将社会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3.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被称为(行政法规)。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基本法律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因其所惠及的人群范围和对象差异性的不同而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以下属于普惠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提供免费教育)。 6.民间个人和组织还常常自愿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的向社会提供服务,以帮助有需要的人,并服务于社会公益事项,这类服务行动被称为(志愿服务)。 7.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采用了新的“社会治理”概念,提出社会治理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8.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将社会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行动体系中,对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面临的许多深层次问题和民众关切的问题做出了回应,既提出了建立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的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制度规范建设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 10.社会工作是以制度化的方式向有需要的个人和组织提供有关社会服务的行动体系。在当代社会中,促进社会工作服务的发展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建构相应的制度体系。而社会工作制度体系的建构需要由大量的法规和政策文件具体实现。在此方面,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环境营造和(具体制度建构)两个层次上对社会工作制度建构发挥重要的作用。 多选题: 1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政策因其所惠及的人群范围和对象差异性的不同而分为普惠型和特惠型两种基本模式。以下属于特惠型社会政策模式的是(为城乡困难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为困境儿童提供社会保护)。 12.特惠型社会政策的缺点是(对象覆盖面窄、社会效益小、需要复杂的对象资格甄别程序、会产生“贫困烙印”问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对立法的责任主体作了明确规定:能够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答案与解析)

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列说法中,属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举措是()。 A.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可免登记直接成立 B.限期实现事业单位与政府行政主管机关真正脱钩 C.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D.所有依法登记成立的社会组织均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对象 [答案]C [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提出了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完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的政策原则。故答案选C。 2.根据《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下列事业单位中,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的是()。 A.学校 B.医院 C.老年人福利机构 D.人口计生服务机构 [答案]C [解析]具体来讲,对老年人福利机构、残疾人福利和服务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妇女儿童援助机构、困难职工帮扶机构、婚姻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和管理机构、优抚安置服务保障机构等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学校、医院、人口计生服务机构等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3.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A.广覆盖 B.低水平 C.托底线 D.稳增长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整理版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 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 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

3 可塑性。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 4 节和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 5 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 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6*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

2015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

2015年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网友提供)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苦于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举措有() A.行业协会、商会类组织不用登记 B.限期实现事业单位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 C.适当将社会服务交由社会组织实施 D.所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都纳入到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中 2.《关于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意见》中,将社会工作专业列为专门性岗位的事业单位有() A.学校 B.医院 C.老年人福利中心 D.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3.社会救助坚持()、救济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A.广覆盖 B.低水平 C.托底线 D.稳增长 25.甲县某研究所职工李某在执行武器装备科研试验任务中牺牲,根据烈士褒扬条例有权为烈士提供评定烈士报告的单位部门是() A.甲县人民政府 B.甲县民政部门 C.国务院有关部门 D.小李生前所在的单位 27.根据军人抚恤、优抚条例,移交甲省乙市安置的军队退休班干部老王申请评定残疾等级应有()评定? A.甲省卫生部门 B乙市卫生部门 C.甲省民政部门 D.乙市民政部门

47.下列企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做法,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A.乙企业为疏通被泥石流堵塞的公路,要求劳动者连续加班5小时 B.丙企业为完成订单,要求劳动者最近一个月天天加班,加班费按正常工资的200%支付 C.甲企业由于生产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决定劳动者每天加班3小时,每月66小时 D.丁企业为及时交货,与劳动者协商,决定每周工作6天,周六上班的工资按正常工资的150%支付,不再安排补休 48.根据《职工带薪休假条例》,下列职工中,不这享受当年休假的是() A.甲,请年假累计22天,且单位按规定未扣其工资 B.乙,请年假累计25天,单位已按规定扣其工资 C.丙,累计工作15年,病假累计3个月 D.丁,累计工作21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 52.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直到意见》,对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进行支付。 A. 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B. 个人和新农合基金 C. 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 D. 政府购买服务和新农合基金。 5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个孩子的政策。 A. 1 B. 2 C.3 D. 4. 54.根据《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下列关于养老保险待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支付到90岁为止 B.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资金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C.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金储存额除以139 D.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

2016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真题与答案

2016年社会工作者考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规章制定程序》,下列词语中,可用作国务院部门规章名称的是() A.法 B.条例 C.暂行条例 D.办法 答案:D 2.根据《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具体负责本级*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绩效评估的部门是() A.审计部门 B.民政部门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D.财政部门 答案:B 3.社区社会工作者小发现社区一户家庭遭遇变故。该户家庭65岁的母亲与41岁的儿子共同生活,原儿媳已与儿子离婚并携女改嫁外地。现儿子突患罕见肌无力症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更无力赡养母亲。小认为该户家庭中的母亲已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于是报告当地街道办事处。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街道办事处在为其办理供养时,正确的做法是()。 A.责成居民委员会代为提出申请 B.主动依法办理供养 C.待该户家庭儿子病情稳定后再办理供养 D.要求该户家庭成员亲自提出书面申请 答案:B 4.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家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给予住房救助。下列关于住房救助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配租经济适用房 B. 帮助搭建临时住房

C. 发放住房租赁补贴 D. 降低购房贷款首付比例 答案:C 5.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指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拥有的全部()收入和家庭财产。 A.可统计 B.可继承 C.可支配 D.可公开 答案:C 6.某县民政局对拟批准的10户低保家庭进行公示,公示期间受到多封来信反映王某家庭拥有多套住房。根据《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对其余9户家庭在公示期满后5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无须再公示 B.对其余9户家庭在公示期满后10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再公示7天 C.对王某家庭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30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不批准无须再公示 D.对王某家庭重新组织调查核实,在20个工作日做出审批决定,拟批准必须重新公示 答案:D(之前答案是A,经纠正,改为D) 7.某城市低保家庭夫妻两人均40岁,无固定收入来源,不定期外出打零工,根据《最*》()。 A.每年一次 B.每半年一次 C.每季度一次 D.每月一次 答案:D 8.自然灾害危险消除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等部门应当及时核实本行政区域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给予资金,物资等救助,根据《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居民住房恢复重建补助对象由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者由()提名。 A.村民小组、居民小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