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
经方合方治病经验十方

经方合方治病十方

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妇人崩中漏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经来过多、,姙娠下血

说明:金柜要略:[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姙娠下血者,假令姙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内经:[心气不下行,月事不来也],心经主导乳汁下行至子宫,化为经血,这个管道如果不通畅就会出问题,造成经闭,崩中,漏下,等症,方琴曾独排众议,认为桂枝汤就是心经药,因此,桂枝汤不但能调与营卫,还能调与阴阳,其中桂枝又就是心药,因此,可以引导心气下行,使经血流畅,加龙骨牡蛎收濇镇静,所以,对于血崩等症有很好得止血效果,比起一般使用归脾汤、,补中益气汤效果好、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调心经收濇为主,胶芎归胶艾汤,调冲任,理阴血为主,两方搭配,一舒通一调补,一收敛一与血,止崩止血倍增、

主要加味:仙鹤草,鸡血藤、

仙鹤草:凉血止血

、鸡血藤:活血化瘀,补血止血,止血而不留瘀、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芎归胶艾汤治以上诸症十有九效,如果还就是不效,可以仿黄土汤法加黄芩、加味中,花生衣不常有,去之亦可、二.小柴胡汤合苓桂朮甘汤(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头晕,头眩,恶心,欲呕,梅尼耳氏症、

>说明:小柴胡汤为与解少阳得主方,能够与解少阳,舒达气机,主治寒

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等症、苓桂朮甘汤,则就是温化痰饮得主方,主治心下痰饮,心下逆满,起则头眩,胸胁支满,目眩等症,两方皆有主治目眩之症,两方配合,小柴胡汤以升少阳胆气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降胃中浊阴为主,使清升浊降,升降与调,头晕目眩,诸症自除、

主要加味:石菖甫,钩藤,桔梗,怀牛膝,车前子、

石菖甫:通窍宁神

钩藤:息风止眩

桔梗:载药上行,舒通气机

牛膝,车前子:(病在上,取之下),通利水道,引浊阴下行、

经验:头眩,恶心诸症,现代人常见,女又多于男,常在疲累,熬夜,失眠后发作,上面介绍得合方加味对此症,效果就是很好得,,请参考试用、三.苓甘姜味辛夏仁汤合真武汤

主要适应症:虚寒咳,咽痒欲咳,或干咳痰少,或痰多白稀,口中与,舌无热象,脉细缓者。症属脾肾阳虚,寒饮上冲。

说明:苓甘姜味辛夏仁汤治痰饮在肺,肺虚气滞,主以温化痰饮,宣通肺气,真武汤治阳虚水泛,主以温阳利水,两方合用,苓甘姜味辛夏仁汤以温化寒饮为主,真武汤以温补阳气为要,一散一补,相辅相成,使寒饮散,阳气通,而咳嗽止。

经验-久咳不止,易成此症,一方面痰饮多,一方面阳气已馁,成本虚标实证,因此,可用此合方温阳化饮,标本兼顾,一般观察此种咳者痰多白稀,也有很多患者,干咳痰少,为什么呢?主要就是痰在深

处,阴凝不化所致。虽属寒咳,惟久咳,常常咽就是赤得,误认虚燥而用甘润,咳虽稍缓,转为延久难愈。

四.加味逍遥散合杞菊地黄丸(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目涩,目糊,目胀、目暴盲等目疾诸症。

说明:「肝开窍于目」,「瞳仁属肾」,「脾主升清」,因此,治疗内伤引起得目疾(非感染性),必须从肝、脾、肾三藏着手。

加味逍遥散清肝养血,兼治脾,杞菊地黄丸滋肾明目,眼科滋补要药。两方合用,一以清补为主,一以滋阴为要,清滋合用,肝脾肾同调,明目效佳、

主要加味:青葙子、茺蔚子、决明子、沙苑子、女贞子、车前子。

诸种子药:明目益精。(酌加)

经验:现代人瞧计算机、电视、瞧书,眼睛使用过度,又常常晚睡,熬夜,使眼睛更加疲劳,又如年老视力退化,这些情形,本合方保养或治疗都就是很适合得。

五.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东美方)

主要适应症:妇女月经不调,经痛诸症。

说明:妇女经痛表示「不通则痛」经水不够流畅,内有瘀血停留。

经云:「心主血」,「肝藏血,主疏泄」,「心气下行,则月事以时下」,因此,调经必须从心、肝二经着手。

方琴认为,柴胡桂枝汤能够通调表里三焦营卫气血,其中小柴胡汤疏理气机,疏肝利胆;桂枝汤调与营卫,温经通脉,入心导血,所以,柴胡桂枝汤正可疏通心肝二经。

金匮要略:妇人腹中诸疾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经痛用当归芍药散,理所当然。

两方合用,柴胡桂枝汤疏通心肝,调与表里气血;当归芍药散疏肝理血,缓急止痛。一以温通为主,一以与血为要,使气血通与,月经调,经痛止。

主要加味:香附,鸡血藤、

香附:疏肝理气,气通则血活。

鸡血藤:活血化瘀。

经验: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适应症其实就是很广得,用来调经,治经痛,只就是其效用之一,全方平与,并不加强力行气,破血止痛药,就是乃王道,如果再配合针三阴交穴,就更万无一失了。

六.葛根汤合苓桂朮甘汤(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早晚打喷嚏、流鼻水、鼻塞、鼻痒、眼痒…等,鼻子过敏之症。

说明:肺开窍于鼻,因此,鼻子得毛病必须从肺着手,鼻子过敏多属肺寒,葛根汤中,含桂枝汤可以温肺散寒,配合麻黄宣肺散寒,葛根升阳明清气,升津舒经。

脾主升清,鼻子过敏得人,常常鼻甲肥大,充满无用得水分,主要得原因就是心下有痰饮,使脾气不能上达鼻窍,浊阴不降,局部痰饮停留,即所谓「脾气不与,令人九窍不通」,金匮要略:「病痰饮者,以温药与之」故用苓桂朮甘汤温化寒饮,以绝鼻涕之源。

葛根汤以温肺散寒,通窍止涕为主,苓桂朮甘汤以温胃化饮,祛湿降

浊为要,两方合用,既升清又降浊,温肺与胃,肺脾同调,土能生金,通窍止涕效佳。

主要加味:荆芥、石菖蒲、蝉蜕、木贼。

荆芥:袪风散寒。

石菖蒲:通利九窍、

蝉蜕:抗敏止痒。

木贼:明目止痒。

经验:一般鼻子过敏属寒者皆可使用,效果就是不错得。

七.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打嗝不停,呃逆、心下痞痛,恶心,噫气不除者。

说明:伤寒论:「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因此,打膈或噫气,旋覆代赭汤为首选方。

治脾胃必兼治肝,如此,木土才能协合,用四逆散疏肝理气,舒筋缓急,旋覆代赭汤益气化痰与胃降逆。四逆散以疏理气机为主,旋覆代赭汤以与胃降逆为先,两方合用,肝胃同治,一疏一降,打嗝、噫气自除。

主要加味:芦根、竹茹、神曲、大腹皮。

芦根:清热与胃止呕。

竹茹:除烦化痰止呕。

神曲:健脾助运化积。

大腹皮:行气导滞消胀。

经验:此症虚人、老人、久病人多见,服此合方,往往有立竿见影

之效,如果再配合针天突、内关两穴,效果就更迅速了。

八.保与丸合麻杏甘石汤(黄新发方)

主要适应症:鼻子过敏,鼻塞, 打喷, 流鼻水, 舌偏红 ,苔滑, 偏于食积化热生风,上扰肺窍者、

说明:鼻子过敏一般分为寒热两种,本合方就是为热者而设;饮食常为过敏之源,所谓:〈形寒饮冷伤肺)〈饮食劳倦伤脾),因此,不谨饮食,不避冰冷,往往就是此症反复发作,难以根绝得原因,小朋友尤其多见。

本合方,以保与丸健脾消积,绝过敏之源;麻杏甘石汤宣肺清热,通窍止涕。保与丸治脾消积为主,麻杏甘石汤宣肺通窍为长,两方合用,肺脾同治,一消导一宣通,止敏效佳、

主要加味:

淡竹叶:清心降火

射干:清热解毒利咽

前胡:宣肺降气散寒

芦根:清胃生津止呕

经验:过敏性鼻炎属热者,用此合方,一段时间后,自见效果

禁忌:牛奶、蛋、花生、冰品等。

九.柴胡桂枝汤合白虎加人参汤(张步桃方)

主要适应症:感冒发热,头身痛,咽痛,口渴汗出,眽洪数而虚等症。

说明:现代人感冒发烧,多见此合方得适应症,因为感冒初起没处理好,本来单纯得表症,误于药后,表邪未解,里已化热,而正气先亏,成三阳

合病之症,用此合方,通解三阳之邪,解表清里并用,扶正祛邪同施,邪热自退。

主要加味:连翘、青嵩、玄参、金银花、

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青蒿:轻宣,由里透热外出。

玄参:散无根浮游之火,清热养阴。

经验:外感发热见以上诸症者,用之多效;很多不明原因得发热,久不愈得,也可试用,常常都能见效地。

十.酸枣仁汤合栀子豉汤(倪海厦方)

主要适应症:病后虚烦失眠之症。

说明:大凡大病初愈,诸症皆愈,只遗失眠未差,此合方最为合拍,何故,主要就是病后,胃气初复,不宜过食,以免造成食复,其五藏之气也就是初复,一方面余热未除,一方面肝血未复,肝藏魂,血不归肝,故失眠。

金匮要略:虚烦不得眠者,酸枣仁汤主之。用酸枣仁汤治病后失眠,最为适宜。

伤寒论: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 宜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可清解郁热,亦治失眠。

酸枣仁汤以养肝补血,引血归肝为主,栀子豉汤以清宣郁热,交通心肾为要;两方合用,清补并施,安眠效佳

主要加味:柴胡、郁金

柴胡:疏肝理气,通调气机、

郁金:疏肝解郁,行气凉心、

经验:病后失眠,用此合方多效,当然随症作适当加减,疗效更佳、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张晓明名老中医骨伤学术思想及经验总结 在骨伤科科中,中医骨伤科的许多行之有效地治疗方法,如痹症的辨证论治,预防保健,中药外敷等方法,或被遗忘或未完全继承,导致学术思想及经验失传,张晓明主任医师为滨州名老中医,所处地方靠近海边,气候潮湿,痹症发病率高,在治疗痹症方面积累丰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跟师学习,文献检索,,整理分析总结原始资料,继而跟随张晓明主任学习,临床见习,观摩,总结资料,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痹症是指因感受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肢体关节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内经》提出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感于风寒湿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阐述了痹症的病因,《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云:“厥阴有余并阴痹,不足病生热痹”提示脏腑与痹症的关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诊并治》认为“历节痛,不可屈伸”,“其痛如挚”,“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若脱”是其主症,病位在肝肾,病因是由于汗出入水中,风寒湿合而为邪,伤及筋脉,水湿浸淫骨关节所致。叶天士对于痹久不愈者,有久病入络之说,倡用活血化瘀及虫类药物,搜剔宣通筋脉。 病因病机:痹症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症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是痹症发生的外在条件。外因有风寒湿邪,风热湿邪:内因有正气不足,体质亏虚。一般情况外因是致病条件,内因是发病基础。 张晓明主人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概括起来有邪、痰、瘀三方面,外邪浸入人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具体有风寒湿热诸邪,临床表现为外邪侵犯肌表,阻闭经络,导致机体气血运行不畅,关节筋脉失养,瘀阻成痹,出现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发为本病。如果患者素体虚弱,阳气不足,则会发为寒痹,如果平素身体较好,肌体抵抗力强,则正邪相争,寒邪从阳化热,形成热痹,而较少见到直接感受热邪而致病者。 这里所说的瘀是指痰浊淤血,是风寒湿痹或风湿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血滞而为瘀,津停而为痰,淤血痰浊痹阻经络,可见关节肿大,屈伸不利。 虚指人体精、气、血、津液不足或者脏腑组织功能低下,其中以肝虚肾虚为主。若先天之气不足,肾气亏虚,肌体抵抗力低下,卫外不固,易受外邪浸袭而发病,若邪气留滞不去,进一步耗损正气,肝肾不足加重。由于关节筋脉失养,不荣而痛,使病情更加复杂,出现形体消瘦、关节变形等症。 张晓鸣主任医师临床总结:豨签草具有降血沉,促内风湿因子转阴的作用。常用量30-60g,对于久治不愈的顽痹,或疼痛较重的本病,张老师善用全蝎、蜈蚣、地鳖虫治之,收效很好。张老师认为:虫类多肢足与关节,居住潮湿,由于自然演化和适应,他们具备天然抗风湿能力,他们的抗病能力最易为人体接受,利用,止痛作用较快。 基于以上认识,张晓明主任在临床上采取内服外治相结合,给予祛邪为主,结合补气养血,疏通经络,化痰解瘀之法,取得良好的疗效。祛邪为主的原则贯穿于各期治疗之中。 内服方药的组成原则:根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本病重要的致病因素是风寒湿邪,因此,以风邪为主治病者,给予祛风药为主,兼用散寒除湿,再加活血、健脾之药;寒邪为主者,给予散寒之品,重用温阳药物,佐以祛风除湿。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制川乌、制草乌、桂枝、防风、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豨签草、丁公藤、络石藤、青风藤、寻骨风、制马钱子、细辛、透骨草等。张晓明主任根据以上原则创制息风灵,主药即是丁公藤和制川乌。 对于热邪,多由于风寒之邪在体内郁积过久转而化热而来。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疏通经络为主,但也应该根据情况加用川乌等散寒止痛之品。一是因为此类药物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在应用大剂量清热药物中配伍,只是利用其较强的止痛效果,而不会减少清热作用,而是因为本病的根本原因是由风寒之邪侵犯经络关节所致,仍有一些风寒之邪停留在经络关节,转

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 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分享!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心衰”范畴,中医药治疗心衰取得较好的效果。为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最佳诊疗方案,我们通过查阅文献对名老中医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些经验对于临床治疗急心衰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对制订心衰的中医诊疗方案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锡武认为本病证属心肾阳衰,水气上逆,凌心犯肺。肺满、喘促、心悸诸症较为常见。其心悸之治非补益气血、养心复脉之所能,当取强心扶阳、宣痹利水之真武汤为主,辅佐“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治水三法”,方能奏效。李介鸣认为心衰若以心悸气短为主症,多以气阴两虚为主,当以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为主方。以呼吸困难为主症,多以温补肺肾为主,方以右归饮加减。心衰若以水肿为主症,治疗宜用抑阴扶阳、温阳化气利水法,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其对临床常见症状的处理也具有经验。(1)尿量减少:利尿为治疗心衰之关键。最常用的利尿中 药有:获苓、猪苓、车前子、冬瓜仁、冬瓜皮、泽泻等。对水肿较重的患者,尤其是腹水者多用牵牛子末;腹水肝大者可加三棱、莪术。胸水与心包积液者可在辨证基础上加己椒苈黄汤治疗。(2)心律失常:心衰患者往往心率偏快,多伴有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或室性早搏等等,可加琥珀末、紫石

英、珍珠母以加强镇心安神作用。心率偏慢或有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低下,可加独参汤或保元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用补肾阳药,如仙茅根、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等以温肾阳促心阳。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强调用温药。(3)感冒与感染: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先纠正感冒再治心衰。(4)咳血问题:心衰患者因肺动脉高压或肺瘀血易出现咳血或痰中带血丝的症状,在辨证基础上加入代赭石、旋复花、紫苏子霜等降气止血药,同时还可加大小蓟、侧柏叶、血余炭、藕节炭等。(5)胃肠症状:心衰患者多有胃肠道瘀血,又多长期服用强心、利尿以及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易出现胃肠功紊乱,如恶心纳呆、胃脘胀满等症状,又常可加重心衰,可加砂仁、陈皮、佩兰等健脾行气的药物,调和胃肠功能,以助后天之本。(6)口干渴:心衰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而损伤阴液,常表现为口干渴,可用生地黄、石斛、元参、沙参等养阴生津的药物。顾景琰认为心衰乃五脏同病。治疗原则当以扶正补虚为本,祛除实邪为辅。补虚主在培补心肺肾脾,调和气血阴阳;祛邪主在和血通络,温化水湿。治疗常以参附汤与生脉散为基本方药。颜德馨认为心衰是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点是心气阳虚,心血瘀阻,提出“有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瘀血乃一身之大敌”的观点。在临床上将心衰分为心气阳虚、心血瘀阻即可基本把握心衰的辨治规律。心气阳虚为主者,以温运阳气为重要法则。心血瘀阻为主者,行

医学气功作业及考试题 谈气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你的认识

谈谈气功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及你的认识 一、传统文化是气功的动力源泉 1气功内容丰富、锻炼全面,动作简单易学,动静结合,身心兼修,而且机动性强,不受时间和场地局限。其运动量适中,因此适合在老、中、青等各类人群中开展,是缓解身心疲劳、预防慢性病的有效的锻炼方法之一,是以健康养生为目标的保健身心的传统体育运动之一。气功萌芽要追溯到殷商时期,传说殷时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得益于“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中国人名大辞典》?彭祖)又有一位容成公“自称黄帝之师,见周穆王,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守生养精气者,发白复黑,齿坠更生。”(《云笈七签》)说明殷时已有气功导引养生法的存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道家、儒家、仙家、兵家、法家、杂家、阴阳家相继出现,形成了历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随着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逐步加深,开始积极探索生命的生长壮老规律以及与之相应的卫生保健方法,导引、食气(服气)、吐纳、行气之术逐渐为人们所采用,为气功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道家与气功: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德经》除了是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外,也为探索气功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它把气功养生的三大要素——调心、调息、调身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守一法”也出自该书,故《道德经》对后世气功的发展很有影响。所谓“守一”,即指练功时意念集中于身体的一个点,或一件自然景物,或一件其他事物,也可以说是在众多的意念中,选择其中一项,并对此一项意念活动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

《庄子?刻意》中的“吹口句(xu音虚)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则说明了习练气功的目的只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已。 2.儒家与气功:孔子提倡修身(健身),以“守中”类功法传世。所谓“守中”,即在练功时,意念集中于身体或脏腑,或自然景物之内,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恰处天和之中。 孟子提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强调练气功要重视道德修养的修身方法,这与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观念:“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康的人才算健康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专以养生为务的“神仙家”,其中的突出代表有被后世广为传扬的王乔与赤松子,他们对气功的影响也很大,致使不少功法都冠以二者的名字。 2气功属中华传统养生体育项目,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一直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它的构成、内容以及练习方法,都体现着中国古典的哲学理念、中医思想、经络学说、道德伦理等丰富的传统文化,可谓底蕴深厚。气功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中华历史上绵延千年,在当今世界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它是一种富有哲理,保健养生目的明确,锻炼与医道结合的运动。气功的发展过程和文化形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中国古典哲学是气功的思想渊源。我国传统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认为“道”与“气”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并以“气”的聚散来解释生命的形成,气聚则生,气散则死,视“气”为人体的本根。认为生命的盛衰,都是气的作用

经方配伍之秘

经方配伍之秘 第一章《五脏用药法》解秘 在今本《伤寒杂病论》中,仲景言方治而不谈药性,其用药心法悉遵古经方之制,而对于制方之法则,则自唐宋以来已失传千年有余,幸有敦煌遗传之《辅心诀五脏用药法要》一书,可窥经方配伍之秘,所以,破译该书的容就可通晓失传古经方《汤液经法》的奥妙。 自神农尝草以来,传至商朝历时已数千载,此时,商初宰相伊从厨艺中悟出五味调和之事,率先发明了汤液入煎治病法,指出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的原则,用药之五味入五脏,以达补虚泻实之效,但是这一经方中药配伍法则在当时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秘而不传,所以,即使是医圣仲景在撰著《伤寒杂病论》时,也是只言方治而不谈药性,导致后之学者从此不明经方配伍之法。 《伤寒论》是依据《汤液经法》而撰成,《汤夜经法》其书在南北朝时期尚存在人间,到了唐宋时就已失传,唐思邈在著《千金方》时一字也没有提到《汤液经》,但确在《千金方》中保留了许多古代的经方,只是不晓经方配伍法则而已,在东晋延之的《小品方》中也保留了许多古经方,从中可窥见经方的原始面貌。比如,在《伤寒论》中有奔豚汤,但是对其论述很不详细,恐怕是历代传抄遗漏丢失的结果,而在《小品方》中对此病论述颇详。《伤寒论》言及奔豚病的条文只有三条: 一是“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此条文是指的太阳病发汗不得法而造成的误治,即误用汗法则伤肾,伤肾必发奔豚病,何以知之,肾有实则小便不利,是由于误汗大伤津液之故,实则泻其子,肾水之子是肝木,(实则泻之)故在治疗时用茯苓灸甘草之甘以泻肾实,用桂枝之辛以补肝虚,“肝恶急,急食甘以缓之。”故用大枣之甘以缓肝急,配伍组合图示1: 二是“奔豚病,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者,皆从惊恐得之。”因为恐则伤肾,惊则伤肝,治奔豚病要从肝肾论治。 三是“奔豚病,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肝虚则惊,肾虚则恐,肝虚在治肝的同时兼治肾,肾水能生肝木故也。也就是虚则补其母,肝之母是肾水,药用川芎、当归、半夏、生和桂枝之辛入肝以补肝虚,用白芍之酸入肝以泻肝实,用黄芩之苦与炙甘草和根之甘共同组合苦甘入肾化咸以生津液,配伍图示2: 明白了《五脏用药法》中的经方配伍之秘,就可以把经方拆开,每一方不是治虚就是治实,但虚实治法不同,其遵循的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用图表示之3:肝虚则惊,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惊胆战如人将捕之,坐卧不安,此时宜用辛温的桂枝干等品以补肝虚,同时用苦甘入肾的药以治肾水而生木,更严重的话再用酸咸的药入肺以达金生水而水生木之效,五味共同配伍以补肝虚,同理,肝有实则易发火,生怒气,两胁痛引少腹,此时宜用酸味的枳实、白芍等品以泻肝实,同时再用咸苦之药入心治心,更需要用甘辛之药入脾治脾,因为子能令母实故也。《伤寒论》中的大小柴胡汤就是这类泻肝的方剂。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名老中医经验整理(四) 第四十九节陈湘君证治经验 陈湘君,女,1939年3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人,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市名中医。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 年制医疗系,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全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理事,上海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上海市皮肌炎医疗协作中心主任,上海市类风关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委员。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行医近40年,擅长于运用中医和西医两套理论对内科常见病、疑难病作出双重诊断,并运用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方法治疗内伤杂病。尤其对风湿病有较深的造诣,她认为风湿病是一组由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失调,抵抗力低下)以致外邪入侵而致组织与关节,内脏受损的疾病,因此主张扶助正气与祛除病邪相结合来治疗风湿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中医内外合治的特色,并积极采用现代医学各种先进检测手段诊断与随访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仅使中医药治疗风湿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使中医药治疗风湿

病的机理也取得了进展,目前已总结出治疗类风关、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痛风等风湿病的经验方。 94年她主持的“内服益气温阳,外用祛风活血对类风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他主持的“滋阴解毒法为主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紊乱调节作用的研究”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95年参与的“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关系及益肺抗癌饮对其影响”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6年参与的“益肺抗瘤饮对肺癌生长转移的病理学改变的影响”获上海市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91年、94年、99年分别应邀赴日本、捷克、美国、越南、泰国等国进行风湿病学术交流,94年、96年、98年多次应邀赴台湾与香港地区进行风湿病学术讲座,受到国内外同行一致好评,94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证书。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着作12本。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陈湘君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机,是在肝肾精血阴津亏虚邪火内生的基础上,感受风湿热毒或因曝晒日光,内外相合,两热相搏,导致气血逆乱,阴阳失调,经脉痹阻,脏腑亏损,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个肝肾亏损为本,邪毒亢盛为标,本虚标实的疾病。治疗当以滋养肝肾、清热解毒为原则。由于其病程漫长,症状复杂,因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优势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中医药在防治冠心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 1、立足整体,着眼局部 冠心病的发生是全身病变过程的局部表现,全身各层次众多因素均可集合于冠心病发病机制上,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体表各组织及器官之间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同时还认为环境的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中医通过对人体各层次、多方面的干预,根据每个人的地域、体质、性格、生活环境等方面,从整体上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同时也根据每个人病变的脏器特点,着眼于局部,辨证论治,制定不同的治疗法则。 2、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干预疾病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冠心病的防治与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密不可分。中医药的多组分、多靶点特性决定了其不仅作用于疾病的某单一靶点,而是通过整体综合调治发挥保护效应。中药的多组分、多靶点能从多途径来调节血压、血糖、血脂,从整体综合调治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生,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3、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体的自主调节能力,扶正驱邪,使疾病向愈 中医根据每个人的体质,针对性治疗,针对不同证型,综合采用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化痰、祛湿、清热、健脾等治法,扶正祛邪,调动机体潜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调节阴阳失衡,使疾病向愈,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4、顾护胃气,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 冠心病多见于老年人,老人多脾胃虚弱,西医对冠心病的防治需要服用多种西药,很多西药对胃肠道都有刺激,出现食欲不振、烧心反酸、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而中医药在调理脾胃方面有巨大优势,通过益气、健脾、理气、散寒、祛湿、化痰、消积等治法,可改善消化道症状,增加食欲,提高人体抵抗力。 5、中药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我的中医经验方

我的中医经验方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民族五千年的生存和繁衍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中医师和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防病治病的方药,有的至今被我们所应用,有的则遗憾的遗失了。我在医疗过程中,总结收集了一些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有效药方,经过多年临床应用,有效方便,现献与世,希望能为人类的健康做点贡献。在人的一 生中,疾病是难免的,这就需要我们知道一些医药知识,有病治病,没病防病。其实有些疾病,我们自己就可以预防和治疗地,这样即节省了我们去医院所用的时间,也减少了许多没有必要的麻烦和一些多余的费用,更能让我们减少疾苦,少得病或不得病,健康长寿。我的药方就是帮助人们 达到自己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一·预防流感方,主预防流感·感冒·流脑·非典·腮腺炎等流行性传染病。黄 芪30g.白术18g.防风10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貫众30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二.感冒方,主治:感冒苏叶10g.连翘10g.柴胡10g.板蓝根15g.桔梗10g.杏仁10g.陈皮6g.茯苓10g.麻黄10g.滑石30g.芦根10g.甘 草5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三.头疼方;主 要治疗头疼牛漆60g,川芎30g,白芷30g,白附子

10g,细辛3g,干姜3片,甘草5g。有热有火加菊花10g,薄荷10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四·鼻出血方;主要治疗桑白皮60g,白头翁30g,侧柏叶15g,甘草5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五·止汗方:主要治疗自汗,盗汗,黄芪30g,龙骨30g,牡蛎30g,麻黄根10g,浮小麦30g,地骨皮10g,五味子10g,党参10g,仙鹤草30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六·习惯性便秘方大黄10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杏仁10g,草决明15g,火麻仁10g,枳实10g,厚朴10g,莱菔子30g,首乌10g, 枇杷叶10g,炙甘草5g。用法:水煎服,日一剂。七·手足廯方:主治:手廯(鹅掌风),足廯(脚气)。白矾30g,葛根30g,黄精5g,首乌 5g,藿香5g,醋500g。用法:将前四味药泡于醋中后,然后泡手足,日1---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八·甲廯方;主治:甲廯(灰指甲)斑蝥10条,补骨脂30g,急性子10g,白酒50g。用法:前三味药浸泡7日后,擦抹指甲,日1---2次。九.·跟痛垫;主要治疗:足跟疼痛。细辛3g,川芎3g,防风1.5g,肉桂1g,冰片0.3 用法:上药共压粗末,用棉布做一足跟大小的布袋,将药末入布袋中,垫在足跟处,一个垫用一个月。 一十.小儿泄泻方。主要治疗:小孩长久拉肚子不止。 山药30g,车前子10g,鸡蛋黄1个。

-26-中医气功原理

中医气功原理 阎立海 山东淄博 内容提要: “气”是中医科学的理论基础,古人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不可能对它做出详尽的表述,现代科学在“实体唯物主义”和“独立空间主义”的桎梏下,也不可能对它进行深入研究。直到现在,人们对气的认识仍然十分混杂、模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这一现实严重束缚着中医科学的发展。通过对中医气功的长期内证体察,深入揭示气和经络的实质,促进中医科学大踏步前进,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们的责任。 关键词: 气经络混化能场态物质模模糊糊中医气功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我们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包括实体物质、能场物质和信息物质三个不同的层次。按照物质组成三大要素质量、能量、信息的隐、显区分:凡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的为实体物质:凡能量、信息呈显在状态,质量呈隐伏状态的为能场物质:凡信息呈显在状态,能量、质量都呈隐伏状态的为信息物质。(请参考百度文库“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实现宇宙超大统一”)同时

宇宙整体理论认为:空间是物质时空结构的占位表现,有物质存在,就一定有空间表现;有空间表现,就一定存在不同的物质,我们宇宙中,不存在任何实体物质和能场物质都没有的绝对真空。(请参考百度文库“宇宙整体理论”) 运用宇宙整体理论,对与中医气功有关的一系列问题阐述如下:一、什么是现代科学之气: 实体物质可以呈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存在形式,其中呈气态存在的为现代科学之气,包括:空气、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气、一氧化碳气、水蒸气、呼吸之气、湿气、消化系统产生之气、肠道排出之气等,这一类气的统一特征为: 1、质量、能量、信息均呈显在状态,属于具有质量表现的实体物质。 2、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简单的物理方法可将它们压缩为液态或固态存在。 二、什么是中医科学之气: 能场物质包括基础能场态物质和混化能场态物质两大类,基础能场态物质包括:1、负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负电荷的电子。2、中性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不带负电荷也不带正电荷的光子。3、正能场态物质,其典型存在为一个个质子所带的正电荷。基础能场态物质的能量表现形式都是单一的,它们与实体物质通过各种混化反应,生成了各种化学分子组成的从小至大一系列不同层次物质整体的实体组成部分。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方法有很多,中医治疗冠心病取得很好的疗效,那么冠心病的中药治疗效果怎么样呢? 中医如何治疗冠心病: 中医认为冠心病为夺虚标实,标实以血瘀,痰湿,气滞,寒凝为主,本虚主要是气虚,阴虚,据此,冠心病常用的治则有: (1)活血化瘀法: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瘀证。鉴于血瘀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2)宣痹通阳法:汉代张仲景认为,胸痹心痛是阴气虚于上,痰湿等阴邪上乘阳位,痹阻胸阳而致,在治疗上创立了宣痹通阳大法。适用于冠心病的痰湿上乘、胸阳不振者。 (3)芳香温通法: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正常与否与寒热关系密切。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冠心病为寒气客于心脉,脉络卷缩绌急,血气不得流通所致。芳香温通即针对此而设。使气血流通,疼痛缓解。适用于冠心病寒凝血脉,特别是冠状动脉痉挛,心绞痛发作可收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4)调整脾胃法: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胸阳痹阻的根本健脾胃,补中气,提高机体运化痰湿的能力,使气血充足,心脉得养为冠心病的治本之法。适用于症状缓解期的治疗。 (5)益气养阴法:临床观察,冠心病不同程度存在气阴不足的情况,近年来,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冠心病,取得了较大进展。适用于冠心病气阴两虚者,临证中可根据气虚与阴虚的程度灵活调补气药与滋阴药的比例。 (6)补肾固本法:冠心病的发病与肾虚有密切关系,中医认为冠心病其位在心,其本在肾。所以,治疗冠心病补肾固本是十分重要的治疗之法。 在老一辈专家的经验基础上,我院以龚洪海博士为首的专家组采用辨病施治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益心免疫法""益心通络法""巨针巨刺综合疗法"等一系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并研制出"保心丹"、"中风康"、"益气保心汤"等系列方剂,临床多方联用,多法并用,益元荣脉、化痰除湿、活血化瘀,以达到养肝肾柔血管、降血脂消肥胖、融滞血祛瘀滞的治疗目的。治疗过程采用纯中药制剂,药性温和,无任何毒副作用,且适用范围广,标本兼治,疗效确切,通过系统治疗可使患者肝肾足,血脉健,血液清,心脑血管病从根本上得到康复。我院专家运用以上方法诊治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血脂异常、动脉硬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

老中医应用萆薢经验 最新

老中医应用萆薢经验最新 老中医应用萆薢经验转贴 ============================= 发布时间:2010-01-14 17:07 名老中医郭维淮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著名骨伤科专家。郭老认为,风寒湿三气痹着日久,邪气留连,痛久入深,或着于筋脉,或着于肌 骨,荣卫凝涩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久而久之,肝肾失养,气血失荣,而成肝肾不足,气血 两虚之证。前人有萆薢“治湿最长,治风次之,治寒则尤次”之说,郭老则认为“萆薢之功, 长于祛风湿”,故郭老临床多用萆薢辅助其它中药治疗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寒湿腰痛等证。 1.风寒湿痹 一患者四肢关节走窜疼痛,尤以双侧腕、指、膝、踝关节较重,每逢阴雨 天加重,晨起时手指酸胀僵硬,活动欠利,两手食指肿胀屈曲,腰及髋部亦感酸痛,恶风发 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经郭老辨证,诊为气血亏虚,风寒湿痹。方用黄芪30g,当归10g,薏仁30g,桂枝10g,羌活10g,独活10g,木瓜10g,威灵仙10g,香附10g,萆薢15g,细辛3g,川芎6g,全虫6g,甘草3g。连续服用45剂后(其间部分佐药稍有变动),四 肢关节酸痛消失,活动自如,精神体力恢复正常,后又以上方15剂服巩固疗效,两手食指肿胀消尽,已能伸直,病愈恢复工作,未再复发。

郭老认为,该病例治宜补助真元,宣通脉络,使气血流畅。方中重用黄芪 甘温入脾肺经,补肺气而固表,以裕生血之源,祛瘀而不伤正,薏苡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 脉,缓和挛急,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为君;羌活入太阳经,能祛上部风 湿,独活善祛下焦与筋骨间的风寒湿邪,二者结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木瓜、 威灵仙善祛风湿,香附行气止痛为臣;佐以桂枝、全虫、细辛、川芎。“萆薢,胃与肝药也, 搜风祛湿,补肾强筋”,郭老正是利用萆薢这一功效,达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目的;甘草 调和诸药,是为使药。综合全方,祛邪扶正,标本兼顾,可使血气足而风湿除,肝肾强而痹 痛除。 2.风湿热痹 一患者关节疼痛,灼热红肿,发热口渴,烦闷不安,汗出恶风,舌红苔黄 燥,脉滑数。经郭老诊断后,服用黄芪30g,当归10g,柴胡6g,防风10g,延胡索10g,土茯苓20g,茜草12g,萆薢15g,独活10g,木瓜10g,连翘15g,防己10g,莪术5g,秦艽12g,生地10g,甘草3g。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郭老运用萆薢“流通脉络而 利筋骨……虽微苦能泄,而质轻清,色味皆淡,则清热理湿”的性能,配伍柴胡、防风、连 翘、土茯苓等清热药,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方中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之源,当归养

浅谈对中医养生的认识

浅谈对中医保健的感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现在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吃得健康。近些年来受媒体的宣传的影响, 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真正的健康并不仅是身体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健康以 及与社会环境相适应,是指人们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生活上处于一种完全良好的状态。如今中医保健、食物养生、养生预防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很庆幸学校给 我们安排了中医保健这门课,虽然课时不多,一周就两节课,但是中医保健这门课让我学 到了很多以前从不知道的但对我们却非常有用的东西,也让我对中医养生保健有了一定程 度的认识。 中医保健也可以叫做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传统中医养生是指通过怡 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 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 的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古人认为养生 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 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所以中医学把精、气、神的保养看作人 体养生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里面就谈到过这些问题。中医的养生观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 三大法宝。中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环境、四时气候的变化,主动调整自我,保持与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老子》中所说的“道法自然”就是中医养生的 基本要求。 中医保健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平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 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中医保健 就是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中医用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这三大中国古典哲学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使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相互适应,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古典名著《黄帝内经》就是讲解这方面的专著! 说了这么多,那我们具体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养我们的身体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饮食有节,营养均衡。合理的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常说“健康 是吃出来的”,同时也说过“病从口入”,这些都在说明饮食对健康的重大影响。我们平时饮食要有规律,调理有法,荤素搭配,注意饮食卫生,进食时要保持身心愉悦,细嚼慢咽。吃东西要有节制,既不能偏食,也不可暴饮暴食,更不能因为减肥而节食。只有这样我们 才有可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其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重要的。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标志,而良好的心 态则是开启健康与长寿之门的“金钥匙”。中医特别重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对人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所以主张通过不不同的方式,如“知足常乐”“清心寡欲”“安神定志”等来调节化解人们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如果我们整日忧虑、烦恼、惊慌、焦虑,冷淡,怎么能使身材健康呢? 再次,养成良好的习惯。少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早起早睡,多运动,如果我们把 这些都做到了,那么身体健康也就不是问题了。现在的人每天玩电脑玩手机,坐下了就懒 得动,出门就坐车,运动越来越少了,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了。什么眼睛近视,肥胖症,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突出,心脏病等一系列的病都来了,而且有趋向年轻化的迹象。俗 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的意义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经方大师胡希恕:漫谈治脑病的经验! 小编导读 涉及脑病的中医病证很多,临床常见的有:头痛、眩晕、呕吐、昏迷、中风、痴呆、痫证、癫狂、郁证、不寐、耳鸣、耳聋、痉证、痿证等。现代医学可见于脑肿瘤、脑血栓、脑出血、癫痫、脑积水、脊髓灰质炎、更年期综合征、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胡老用经方治疗有不少独特经验,今从治验看其一斑。 脑病繁烦何其多治疗首推大柴胡 翻一翻胡老的经治病案,突出的印象是在治疗脑病中,使用最多的方剂是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通过这些病案分析,可看出胡老治疗脑病的特点。 例1(脑梗死)崔某,男,66岁,首都机场患者。初诊日期1966年3月5日:两周前病发脑梗死,出现左半身不遂,麻木不仁,走路不稳,需人扶持,口干思饮,大便干,舌苔白根腻,脉弦滑数,血压190/120毫米汞柱。与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钱,半夏三钱,黄芩三钱,白芍三钱,枳实三钱,大黄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桂枝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桃仁三钱,生石膏一两半。二诊4月1日:上药服6剂,走路已轻快,已不用他人扶持,大便日3~4行,血压160/100毫米汞柱。仍宗前方,大黄

减为二钱。三诊4日8日:左半身不仁明显好转,唯左臂尚不遂,血压150/96毫米汞柱,仍上方消息之。按:以上是胡老治疗脑病的病案,无论是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都有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当然其前提是,当患者出现其方证时才能应用。 惊狂缘本于亡阳桂枝救逆理应当 例2(癔病)王某,女,26岁,空军翻译。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时有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躁烦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此为寒饮上犯,治以温化降逆,与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加减:桂枝三钱,生姜三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半夏四钱,茯苓四钱,生龙骨五钱,生牡蛎五钱。结果:上药服三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六剂,纳增,睡眠好转。再服10剂诸症皆消。 眩晕并非肝阳亢里外寒热更疯狂 例3(高血压)赵某,男,53岁,病案号154112。 初诊日期1965年12月6日:发现高血压已20多年,常头痛头晕、失眠,于1965年4月2日来门诊治疗。前医以平肝潜阳、活血益气、滋阴养心等法治疗半年未见明显变化。近一月常头晕、失眠、烦躁、易怒、心慌、鼻衄、大便干,左半身麻木,血压170/130毫米汞柱,舌苔黄,舌质红,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方法研究

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探讨 1孙燕2臧传新1任廷革1李宇航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聊城,252059) 摘要: 关键词: 1.背景 名老中医经验是名老中医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挖掘可以丰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流派特色和技术专长的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使之更广泛地应用和传播而不至失传。名老中医及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国粹中之粹,因此中医界的仁人志士和政府决策部门都十分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工作。 传统的名老中医经验的总结与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师带徒、文献整理、专家系统的研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得了不斐的成绩,但是又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师带徒”的模式,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得到保障。传统的文献整理挖掘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可重复性和推广性不强。中医专家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学术思想传承模式,但是它当前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符合中医特点的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继承问题。因此,如何高效、完整、全面、系统的挖掘名老中医经验,便捷的推广名老中医经验,让更多的人方便的学习和继承,仍将是中医传承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佘靖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启动仪式也指出:“运用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手段,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的抢救、保留和整理研究,另一方面则是要研究如何传承他们的宝贵经验,使他们的经验能被更多的后学者所学所用,使后学者从他们的成功经验中迅速提高诊疗能力和水平,更快地成为名医”。 笔者认为: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应该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信息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发展的先进成果,借鉴以往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突破点,探索名老中医经验的挖掘与传承方法,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的全面、有效、科学的挖掘和传承。 2.名老中医经验挖掘与传承新方法 中医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师带徒”方式对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智能分析技术与SVM的模式识别方法相结合实现 中医临证经验的实践性很强,是从诸多的临证诊疗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

精选-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

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验方集锦(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928人已访问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冠心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兹选介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经验,为广大病患者提供若干行之有效的经验方。 一、浙江名老中医叶建寅教授经验方 1、适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丹参、赤芍、桃仁、酸枣仁、柏子仁各 9克 ,薤白、郁金各 4. 5克 ,茯神12克 ,瓜蒌皮 6克 ,桂枝、生甘草各 2. 4克 ,红枣 5枚 ,每日1剂 ,水煎 2次分服。 2、适用于心肌劳损型冠心病 :当归、炒白芍、党参、酸枣仁、北沙参、合欢花、生白术、茯神各 9克 ,桂枝、远志各 4. 5克 ,用法同上。 二、广东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经验方 处方 :法半夏、竹茹各 9克 ,云茯苓、丹参各 12克 ,橘红、枳壳、甘草各 4. 5克 ,党参 15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 :气虚加北芪、五爪金龙或吉林参 ;心绞痛明显可加失笑散或田七末 ;兼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 ;兼高脂血症加山楂、首乌、麦芽。 三、浙江名老中医薛盟先生经验方 1、处方 :生黄芪 30克 ,茯苓、麦冬、莪术、三棱各 10克 ,鲜石斛、北沙参、丹参各1 5克 ,石菖蒲、降香片、地鳖虫各 9克 ,参三七粉、琥珀粉各 3克 ,用法同上。 加减法 :有血瘀加川贝、藕节、黛蛤散 ;头晕加枸杞、黄精等。 2、处方 :生黄芪 30克 ,丹参、北沙参、制黄精各 15克 ,莪术、白芥子、薤白头、姜半夏、白藓皮、冬葵子各 10克 ,瓜蒌皮、石菖蒲各 9克 ,青龙齿 18克 ,参三七粉 3克(冲 )。用法同上。 四、辽宁名老中医吴圣农主任医师经验 1、处方 :桂枝、青木香各 6克 ,檀香 3克 ,枳壳、红花、川芎、磁朱丸各 9克 ,枳壳、红花、川芎各 9克 ,丹参、瓜蒌皮各 15克 ,益母草 20克 ,用法同上。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

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用清热逐风汤: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15克,连翘10克,银花10克,地肤子15克,苦参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防风10克,

中医与气功

历代名医是如何看待气功的? 发布时间:2009-10-28 15:35:45 浏览:585 来源:老中医养生网 汉唐年间,气功在医务界颇为盛行。当时的名医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都是精于气功的大师。他们在气功健身的实践和文献的整理上都有重大的贡献。 宋、辽、金、元四朝,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百病丛生,急需解决疾病的治疗是当时医学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所以,气功虽已不象汉唐时期那么盛行,但并没有被排斥在医界正宗之外。金元时期医学界四大名医之一、寒凉派代表人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就有气功养生的记载:“吹嘘呼吸,吐故呐新……此皆修真之要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认为:“夜半收心静坐少时,此生发周身血气之大要也”。他还主张“安于淡泊,少思寡顾。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另外,攻下派的张子和也将导引吐呐列为治病方法之一。 明至清末,气功在医学界更受重视,气功养生的著述也较多。明代名医张景岳在《类经》一书里,对气功有正确的评价,并且涉及了气功和药物的长短所在。他说:“……虽轩歧之教,初未尝废恬淡虚无,呼吸精气之说,然而缓急之宜,各有所用,若于无事之时,因其固有而存之养之,亦是为却病延年之助,此修养之道,而能及其妙者,固不可不知也。至于疾病既成,营卫既乱,欲舍医药,而望其可除,无可复,则无是理也”。对气功的具体做法,张氏认为“其下乎功夫惟《蒋氏调气篇》、《苏氏养生诀》、《李真人长生十六诀》皆得其法,足为入门之阶。” 宋代的《圣济总录》载有“以意气攻病法”,曰:“其有宿患,但用意并气,法之患处,不过三五日,必愈。若四肢有患,亦可想气以攻之,其病随散。”这种疗法,清代医家称为“运气法”。清代名医张志聪对“运气法”深有体验,他曾用此法攻除自身的痈毒。 此外,明清医家如李士材、龚廷贤、龚居中、李时珍、沈金螯等对气功疗法均有论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合方技巧 经方用量秘旨》初稿即将完成;周一上午、周五上午 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706 国医堂上班;周六上午在郑州新华中医院疑难杂病科专家门诊上班 内容提要研究经方的切入点与制高点是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性的方剂,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衍生方是指辨治用方在动态中因病证演变而又产生的方剂,经方合用是指利用经方各自辨治优势与特长因复杂多变的病证而随机应变相互补充合用的方剂。学用经方只有充分地合理地深入研究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和经方合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为用、相互补充、

相互交融、 相互兼顾, 才能实现治病用方 “上以疗君亲之疾, 生”的目的。本书重点阐述经方合用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 用经方的操作技能与运用技巧;本书内容丰富翔实,合方突 出要点,旨在启迪灵感,拓展思路,力辟举 反三、触类旁通,是中西医临床医师及在校学生最佳参考阅 读用书。前 言学好经方的最佳思路与方法是研究、探索经 方的基础方、代表方、衍生方以及经方合用,以此为切入点 而提升用活经方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制高点。 所谓基础方是指辨治病证主要针对脏腑病变属性具有普遍 性的方 剂。研究与应用经方的第一要 领务必学好用活基础方,基础方的特点既具有固定性、稳定 性和可信性,又具有规律性、普遍性和可行性。学习只有重 视深入研究基础方,才能为应用经方奠定扎实 的辨治用方思维,亦即只有从基础方深入学习与理解,才能 把握与运用基础方 治病的切入点。辨治疾病选用基础方的最 大优点是针对病 变属性而非局限于病变部位, 尤其是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广泛性与不确定性。如桂枝 茯苓丸是活血化瘀的基础方,只要病变属性是瘀血,即可选 用桂枝茯苓丸,亦即选用桂枝茯苓丸可辨治所 有病变部位的病变及症状表现是瘀血。 所谓代表方是指辨治病证在诸多方中挑选针对脏腑病变部 位具有特有性的方剂。学好与用活经 方的基本准则必须深入研究代表方,代表方既具有集约性、 典型性和特有性,又具有选择性、针对性和可靠性。学习只 有重视深入研究代表方,才能为应用经方提供 最佳思路,亦即辨治疾病只有从代表方深入研究与探索,才 能把握与运用代表方治病的切入点。辨治疾病选用代表方的 最大优点是既针对病变部位又针对病变部位, 亦即辨治疾病的病变部位具有固定性与确定性。如小青龙汤 是辨治肺寒证的重要代表方,亦即小青龙汤既针对病变部位 在肺又针对病变属性是寒;再则,尽管治疗肺 寒证的方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 台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