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

(完整)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构成基础概述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

3. 了解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4. 把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基本内容:

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

②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③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与学习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④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3。难点: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向优秀作品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2。思考并讨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张如画,张嘉铭,李鹏《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

授课内容

《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是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构成基础概述

一、平面构成的历史

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具有代表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这时期的构成主义发展处于相对独立阶段,对世界的设计运动影响相对有限。

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俄国构成主义开始传向欧洲各国,成为日后设计向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因素。著名人物有俄国构成大师李西斯基,波兰设计师亨利克﹒伯利维等,他们为构成主义向今后的形态构成学演变奠定了基础。

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1919年在德国,由格罗佩斯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共14年,前后培养了学生五百多人)。它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基本上被后来的设计院校所采用,因此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格罗佩斯认为工业时代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来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来创造一个能够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把当时的一些艺术家如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德里安、布劳恩等聘为教师,同时也聘请工厂里的技师对学生进行双轨制的教学,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有艺术素养,又有科学技术和实用头脑的设计师。包豪斯把绘画、建筑、舞台设计、摄影、编织、陶瓷、染织、印刷等统一运筹,抛弃了纯艺术与实用艺术的分界观念,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脱离社会。包豪斯的这种教育思想对当时手工业生产占统治地位、艺术与技术分离的时代是种挑战,而包豪斯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他们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来进行分析。物质可分解成分子、原子、电子、核子等等,绘画艺术可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形体,以及空间色彩各元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基础课训练中,开始只给学生材料,而不给任何工具,不讲解,不给方法,由每个人自由发挥,促使自己思考,不依赖条件,充分发挥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论用什么材料制作任何东西,衡量作业的标准是花最少的人力、物力,达到最大的成果。包豪斯在论述构成原理和造型原理上都有独到见解,对人体工程学、美学、心理学、材料学都有所研究。这些教学体系形成了包豪斯风格,这种理论对世界各地的设计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不断的发展中更加完善.

早在50年代,中国就有一些旅欧艺术家研究和提倡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和设计体系,由于当时我国落后的经济,设计在教育界根本不为重视,而此时在美国、荷兰、瑞士、匈牙利和日本等国却接受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在设计界和工业界产生了影响。70年代末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的繁荣,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和意识开始被采用并得以发展,现已成为我国现代设计教学基础课程之一。

二、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1 构成

构成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实际上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行为其本身就是对已知要素的重构,大到宏观宇宙世界,小到微观原子世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组合关系、结构关系。我们进行构成这种分解与组合关系的练习,就是要利用各种可能性,从不同的角度作组合排列,从而产生新的造型.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就用一块石头和一根棍组合,形成了斧头、铲子、刀子等器物。现代社会汽车的发明、火车的出现、飞船的上天也都是多种机械的组合,显现出各种新的功能。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被称为三大构成,是构成的主要内容。

2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多种视觉形式。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拓设计思路。在这种创造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设计过程,是一种更偏于理性的、逻辑的活动,因此它所创造的画面形式多数偏于数学的美、秩序的美。

3 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设计课程分阶段的学习,不要错误的认为构成就是平面、色彩、立体的单项训练,从而在以后的设计中不能很好的应用构成中所学的有效因素。在真实的设计中很难分清哪个因素是平面的,哪一个是色彩的因素,哪一个是立体的因素.设计中往往一个因素是多重作用的,一个设计中也包含多个因素组成的.

从狭义来讲,平面构成是一门介绍二维空间的构成法则,它从点、线、面基础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平面构成是设计的基础,主要学习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这种认识是一个全面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和校正误区等。学习平面构成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创作能力.

(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

想要设计作品,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以便发现问题,整理分析和梳理脉络、展开想象。我们创造的是全新的设计形象,而决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去观察世界,按照人类的心理学的规律总结出创作的内在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形态构成要素去创造设计的表象。

(2)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一是学习以往优秀的设计作品,积累有益设计手法;二是向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设计主题,发现新的闪光点;三是借用其他先进学科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3)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新的材料和新的技术的出现不但可以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构思,而且也可以改进原有的设计方式,降低成本。

三、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

如何使画面具备美感,如何创造美的形式,如何在平面上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当然,我们不能仅仅陷入对美的追求上,还要有创新有创意。日本著名构成教育家朝仓直巳先生说过:“一位优秀的设计艺术家,需要有敏锐的美感及丰富的创意,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而平面构成课程的学习是实现上述要求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不论是以平面因素做主导的广告设计、标志设计、装帧设计,还是以立体因素做主导的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内在作用。只是不同的设计行业对平面构成的理解也不同,比如广告设计中,人们利用平面构成原理主要通过对人们视觉感知的梳理达到有效传达商品信息的作用,而在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让使用者能理解建筑空间的构成变化.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2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点、线、面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认识平面构成的三要素:点、线、面;

2. 了解点的构成形式;

3。了解线的构成形式;

4。了解面的构成形式;

5。掌握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基本内容:

①点的特征及应用:点的概念、点的性质和作用、点的构成形式;

②点的特征及应用:线的概念、线的分类和视觉特征、线的错视;

③面的特征及应用:面的概念、面的分类和视觉特征、面的错视、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2. 重点: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的视觉特征。

3. 难点: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构成形式。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作业: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设计练习各1张。

2。思考并讨论:点线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构成形式。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张如画,张嘉铭,李鹏《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

授课内容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元素

一、构成元素

1 概念元素:点、线、面、体。万物变化万千,都依一定规律存在。人们总结概括,由具体形上升为概念形,是一种思维上的飞跃.

2 视觉元素:将概念元素变成形象化的东西,点线面才有了意义。

3 关系元素:(小花形雅致浪漫、大花形大方张扬个性,图形感受、色彩)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了它视觉传达的目的才能达到.

二、图与地关系

图:简单说,就是要表现的物体,处于画面前方。

地:就是背景、处于画面后方。

正负形象:图在前,地在后为正,反之为负。

任何形都是由图与地两部分组成,要使形感到存在,必然要有地将它衬托出来。在设计中,成为视觉对象的我们叫图,其周围的空间叫地。一般来说图与地是共存的,具有前进性、视觉上具有凝聚力的,容易成为图。而地是陪衬作用,与图相比有后退感,它是依赖图而存在的,要辨认一方,必须依赖于对方的存在.这说明我们对图和地的形态都要考虑,要认真研究图与地的关系,使它们互相衬托、互相关联,形成完美有趣的视觉效果。

三、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

点、线、面综合构成:在平面构成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形态。点、线、面的表现力极强,既可以表现抽象,也可以表现具象,是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这种最基本的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点线面的多种表现形式。

1 点

从造型设计来看,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

从造型意义上讲,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不具有长、宽、高和厚度,只有位置.

2 线

点移动的轨迹形成了线。线在空间里是具有长度和位置的细长物体.在数学上来说,线不具有面积只有形态和位置,在构成中线是有长短、宽度和面积的,当长度和宽度比例到了极限程度的时候就形成了线。

从构成的角度来看,具有长短、宽度的线,随着线的宽度的增加就会使人感觉到面的感觉,但如它周围的都是类似线的群体,那么宽度较大的线也会认为是粗线。线的长短形状不同,我

们把它分成各种不同的线。由于各种线的形态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3 面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点的密集或者扩大,线的聚集和闭合都会生出面。面是构成各种可视形态的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构成中,面是具有长度、宽度和形状的实体。它在轮廓线的闭合内,给人以明确、突出的感觉.

四、平面构成的要素-—点

1 点的定义

点可以看作是一切形态的开始,它是一种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并具有矢量化的特征。

点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超过一定比例的点,就转化为其他形态元素.

2 点的形态特征

(1)相对性

(2)无面积

(3)无方向性

3 点的心理特征

(1)单点

单点有着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当点居于画面中间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受到平静、集中的视觉感受。如果点的位置偏移,就会给人一种不安定的视觉感觉。同时点又好像被画面的边缘吸引,形成丰富而多变的视觉力。

(2)两点

在原单点的基础上还存在另外的一种视觉张力,会引导视觉移动,形成视觉流程。同时两点相连就可以具有方向感。

(3)多点

三个以上的点可以称为多点,多点的并置可以形成灰面,大小点的有顺序并置,可以形成空间感。

(4)点的错觉

•明亮的暖色和和高明度色的点有膨胀前进的感觉。冷色和黑色及低明度色有收缩后退的感觉。

•同大小的点,由于周围点大小的不同,就使中间两点产生有不同大小的错觉。

•在一个两直线的夹角中,同一大小的两个点,其位置靠近夹角的点比远离夹角的点有较大的感觉。

•同一大小的两点,由于空间对比关系的作用,紧贴外框的点相对离外框远的点感觉要大.

4 点在设计中的应用

以点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既要看到点的灵活性又要注意点的不稳定性,尽量利用点的大小、方向、位置的变化产生丰富的聚散效果.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画面效果的平衡;(2)设计中心的突出;(3)视错觉的利用和规避。

五、平面构成的要素——线

1 线的定义

线是是点移动的轨迹,是面相交的边界,在迪卡尔坐标系中线只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备宽度和厚度。

2 线的形体特征

(1)相对性

(2)方向性

3 线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可描述性分类:几何线和自由线。

情感表达分类:积极线和消极线。

几何线:是可以用数学几何公式对其进行描述的线。包括:直线、样条曲线、圆弧线、抛物线、渐行线等。

几何线的心理效果:带有一定的机械性,同时也带有数学的神秘感。比如:垂直线具有严肃、庄重、高尚、强直等性格;水平线具有静止、安定、平和、寂静、疲劳的感觉;斜线具有飞跃、向上或冲刺前进的感觉.

自由线:是不规则的线条,很难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

自由曲线具备更加丰富的表现力,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自由线富有灵活、幽雅的女性感。自由曲线的美,主要表现在其自然的伸展,并具有圆润和弹性。自由线有不可预测的变化方向,在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其美的特征,同时也要有效地组织它的结构与变化,防止产生混乱的视觉效果。

积极的线:主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控制画面的节奏,对于画面的其他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平面设计中反映情绪积极的一面。

消极的线:被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被图画的其他因素控制节奏,受到压抑和限制。消极的线往往由画面挤压形成.在平面设计中用来反映情绪消极的一面。

4 线的错觉

(1) 等长线线端头加入不同方向斜线

(2) 等长线垂直方向直线比被分割成两段的水平直线

(3)环境对比产生的视错觉

(4) 斜线断开产生的视错觉

(5) 因环境因素产生的视错觉

5 线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以线为主的平面设计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线的速度大小、力度强弱、方向变换对于人心理感受的影响.

六、平面构成的要素——面

1 面的定义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线的移动方向必须与线构成一定的角度.面具有一定的长、宽、位置但没有厚度。

2 面的形态特征

面的相对性

3 面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1)几何面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是按照某种数率进行运行的线的轨迹.分为直线构成的面和曲线构成的面,直线构成的面能呈现一种安定的秩序感,在心理上具有简洁、安定、井然有序的感觉.曲线构成的面,比直线柔软,有数理性秩序美感.

(2)自由面它的形成过程具中充满了偶然性与不确定因素.自由面充满了自由带给人愉悦,但也容易出现一种散漫、无秩序、繁杂的效果。

(3)实面是由连续不断记录的线的轨迹构成面。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稳定、坚实、明朗。

(4)虚面是间隔记录线的轨迹。给人的心理感受是神秘的、变幻莫测的。

4 面的错觉

(1)大小的错觉。

(2)上下并置的同等大小的两圆,上边的给人感觉较大。

(3)带有圆角的正方形.

(4)不同方向的线构成的虚面。

5面的构成形式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 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6 面在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3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2. 掌握基本形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3。认识基本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作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

1. 基本内容:

①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基本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单元形的元素。基本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经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形态的主要关系有8 种,包括分离、相遇、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②骨骼:是构成图形的框架、骨架,是为了将图形元素有秩序的进行排列而画出的有形或无形的格子、线、框;

③基本形的设计: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形为基础,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相减或相重合等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④基本形的群化组合: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基本形的前提下,再使用这个基本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置、大小等变化,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基本形的群化组合包括规律构成和自由构成。规律构成的方法有线形状排列、对称状排列、环线状排列、放射状排列和平面状排列。

2. 重点:基本形的基本概念和构成方法.

3。难点:基本形的组合方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作业:群化组合构成练习。分别用2-4个基本形,只改变基本形的数量、位置、方向、组合关系,不改变基本形的大小变化新图形。尝试使用线形状、对称状、环线状、放射状、平面

状的构成方式各设计一组。

2. 思考并讨论:基本形的组合方法与实际应用。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张如画,张嘉铭,李鹏《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

授课内容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与骨骼

一、基本形

1 基本形的概念

基本形是指构成图形的元素单位。一个点、一条线、一块面都可以成为基本形元素。基本形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这就给设计者提供了无数的设计资源。由于构成本身的形式就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设计的基本形应简练些,不要过于复杂,复杂的基本形所构成的图形,往往容易显得繁琐。基本形就是构成图案的最基本的要素,除了自身有形状、位置、大小、方向、色彩和肌理等视觉元素的变化外,基本形之间还可以产生多样的关系属性:分离、接触、覆盖、透叠、差叠、减缺、联合、重合。

①分离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接触,呈现出各自的图形。

②接触形和形的边缘恰好相切。

③覆盖一个形象覆盖在另一个形象上,覆盖在上面的形象不变,而被覆叠的形象就有所变化,覆叠的位置不同也就产生出不同的形象,并产生上与下、前与后的空间关系。

④透叠形象与形象相互交错重叠,交错重叠部分为交叠。重叠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盖形象的轮廓也不分出前后或者上下的空间关系。

⑤差叠两个形象相互交叠,交叠部分成为新的形象,其余部分被减去。

⑥减缺形象与形象相互重叠,覆盖产生了前后上下关系,保留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后面被上面覆盖所留下的剩余形象为减缺的新形象。

⑦联合形象与形象交错重叠,不分前后上下关系,而把两个形象联合起来成为同一个空间平面内的较大的新的形象。

⑧重合

2 基本形的设计

基本形的开发与创造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以几何形为基础;二是对自然、生活中所提供的形态进行利用与改造构成的基本形.

(1)几何形为基础的变化求取基本形

利用数学方法,对原有形态进行变化。圆、方、三角、直线、折线、曲线等形态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对它们进行相减或相重合等办法,可以产生出形态各异的新基本形。

①原形的选择用来创作新“形”的原形的选择,为了分割和分割后易组合构成,原形必须具有简洁、完整的外形特点。

②对原形进行分割在平面构成中,把整体分成部分,叫分割.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割方法:

a。等形分割:要求形状完全一样,分割后再把分隔界线加以取舍,会有良好的效果。

b.自由分割:自由分割是不规则的,将画面自由分割的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但它的随意性分割,给人活泼不受约束的感觉.

c。比例与数列:利用比例完成的构图通常具有秩序、明朗的特性,给人清新之感。如黄金分割法、数列等。

③打散重构前两步完成后,已有新形产生。但为了满足设计的需要,为设计提供更多组合变化,提高创造能力,可以将分割形再做进一步的组合构成.

(2)自然形为基础的改造构成的单形大自然与生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形象与形态,每一种都独具特征与美感.对自然形进行加强、减弱、夸张和变形,可以创造出各种符合设计目的的新形象。

3 群化组合构成

基本形的群化是指在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基本形的前提下,再使用这个基本形为造型要素,作方向、位置、大小等变化,构成视觉效果完全不同的新图形。基本形的群化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自由构成,也可以由比较规律性的原则构成。

基本形是构成中最基本的单位元素,在单位元素的群化过程中,可能变化出无数的组合形式,为使构成变化不杂乱,基本形以简单的几何形态为好。

•线形状排列:群化时,单形沿水平、垂直或斜线方向排列;

•对称状排列:群化时,沿左右、上下方向排列;

•环线状排列:群化时圆形、方形、菱形等多边形环列构成;

•放射状排列:群化时向一个中心点集中排列,构成放射图形;

•平面状排列:基本形以二次方向排列,构成面状图形.

群化构成的基本要领:

•群化构成要求简练、醒目,所以,单形的数量不宜过多;

•单形的群化构成要紧凑、严密;相互之间可以交错、重叠、透叠,避免松散;

•构成的群化图形要完整、美观,为此,应该注意外形的整体效果;

•注意画面的平衡和稳定。

二、骨骼

1 骨骼的概念

骨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2 骨骼的分类

⑴按规律性分类

A。规律性骨骼:有着严谨的有数字关系的骨骼线.包括重复骨骼、近似骨骼、渐变骨骼、发射骨骼。

B.非规律性骨骼:没有严谨的骨骼线,基本形或其他形按较自由的方式进行排列.包括特异、对比、密集。

⑵按表现形式分类

A.有作用性骨骼:它使每个基本形必须控制在骨骼线内。它包括概念性的骨骼和实际出现在设计中的骨骼.作用是既可以影响基本形的形状,也可以分割空间。基本形在作用性骨骼单位内可以自由的改变方向、位置、正负、肌理、大小等。

B。无作用性骨骼:无作用性骨骼是一个纯粹的概念上的骨骼,它不出现在设计中,不会影响基本形的形象,也不会分割空间,但有助于基本形的排列。

3 骨骼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骨骼在应用时可不出现,成为纯概念上的骨骼,只起到编排图形形象的作用,这时为不可见骨骼.骨骼也可以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这时为可见骨骼.

骨骼的种类形式多样,当骨骼简单时,基本形可以相对复杂些,变化也可以多样些.当骨骼复杂时,比如密集,应用时一般只由骨骼直接构成画面,没有基本形或只有简单的基本形参与,否则画面过于混乱。

4 骨骼在设计中的应用

骨骼在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针对要表达的主题,以适当的设计意念来选取适当的表达形式,运用适当的骨骼来对形式进行组织。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4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2。了解平面构成的构成手法。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

1. 基本内容:

①重复构成:重复就是相同的形象反复排列.此方法能够加深印象,增强其整齐美、节奏感的效果;

②渐变构成: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③特异构成:在设计中有意违反某些规律,使少数元素与整体的秩序不符,使之成为画面的焦点,打破画面原有的单调布局,以得到生动活泼的视觉效果;

④发射构成:是基本形围绕一个中心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发射构成具有一种渐变的效果,有较强的韵律感。构成后有一种闪光的效果,能给人强烈的吸引力;

⑤密集构成:密集构成在设计中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图形的方法。基本形的排列没有明确的骨格限制,作自由的结集,有时趋向点,有时趋向线,通常并不均匀,也不规律,这种处理方法叫密集;

⑥肌理构成:肌理在构成中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肌理分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大类。2。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3。难点: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实际应用。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课堂实践与辅导相结合,采用作品点评、学生讨论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作业:利用重复、渐变、特异、肌理等形式分别设计作品1张。2。思考并讨论:从大自然和生活中发现平面构成形式运用的案例。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张如画,张嘉铭,李鹏《构成基础》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常用的形式有重复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构成、密集构成和肌理构成等。

一、重复构成

1 重复的概念

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重复。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

重复这种构成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装束一致,排列整齐,给人以壮观、整齐的美;还有建筑中重复排列的窗子,室内墙壁、天花,地面的瓷砖,纺织品面料,军事检阅中的方队,大型团体操等等。现代商业广告也以重复为手段,如在电视中反复播放同一广告,或同一广告宣传画不断地出现在地铁站和汽车站台上,都收到了极好的广告效应.

2 重复构成的形式

(1)基本形重复构成

在设计中连续不断地使用同一的元素,称重复基本形。重复基本形可以使设计产生绝对和谐统一的感觉。大的基本形的重复,可以产生整体构成后的力度;细小、密集的基本形重复,产生形态肌理效果.

a单体基本形的重复。一个形体反复排列.

b单元基本形的重复。二个或二个形体一组反复排列。

c近似基本形的重复。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基本形反复排列。同一基本形的重复可以使设计产生一种绝对和谐的感觉,但如果完全重复,也会产生单调感。为了打破这种感觉,我们可以在基本单位之内适当加以变化,改变基本形而形成若干近似的新形象,成为近似基本形。近似基本形重复构成的画面产生一种在统一之中有变化的丰富的视觉效果。

基本形的重复还分为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两种形式。绝对重复是指基本形始终不变的反复使用;相对重复则是指基本形的方向、大小、位置等发生了变化。

(2)骨骼重复构成

构成中的骨骼就是构成图形的骨架、框架,使图形有秩序地排列,在有规律的骨骼中,重复骨骼是最基本的骨骼形式。规律性骨骼有两个重要元素:水平线和垂直线(还可以根据画面的需求变化)。若将骨骼线加以宽窄、方向或在线质上加以变化,就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骨骼排列

当基本形和骨骼单位确立后,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设计,不可机械无变化地对待基本形的重复。

二、渐变构成

1 渐变的概念

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渐地、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它能使人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渐变是一种符合发展规律的自然现象。如自然界中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夜晚马路的线与灯光的点构成几何形的透视网,霓虹灯的闪烁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水中的涟漪由小变大等等,这些都是有秩序的渐变现象.

2 渐变构成的形式

渐变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反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声音的强弱层次都可达到渐变的效果.

(1)基本形的渐变,是指基本形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逐渐变化。

a形状渐变:由一个形象逐渐变化成为另一个形象.有具象形渐变和抽象形渐变两种形式。

b大小渐变:基本形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给人以空间深度之感。

c方向渐变:基本形的排列方向渐变,会使画面产生起伏变化,增强立体感和空间感。

d位置渐变:基本形与基本形间的距离渐次地变密或变疏.

e色彩渐变:基本形的色彩由明到暗渐次变化。

(2)骨骼的渐变:骨骼线的位置逐渐有规律的循序变动,形成骨骼的渐变。

在渐变构成中基本形和骨骼线的变化非常重要,既不能变得太快,缺少连贯性;又不能变得太慢,重复累赘,这样才能使画面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又有空间透视效果.

三、特异构成

1 特异的概念

特异是规律的突破,是在重复和渐变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变异变化,在规律中出现轻微差异或局部突破,有意地出现一个或数个不规律的基本形或骨骼单位,以突破规律的单调感,造成动感增加趣味。

特异是相对的,是在保证整体规律的情况下,小部分与整体秩序不和,但又与规律不失联系,特异的程度可大可小。在设计中要打破一般规律,可采用特异的方法,以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

自然界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红”,成语“鹤立鸡群”的“鹤”,都是不同形式的特异.特

空间构成教案

概述 空间构成是现代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三维空间构成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空间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空间构成知识只借用三维空间为媒介,但它其中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空间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空间构成主要研究“分”与“和”;“拆解”与“重构”;“结构”与“规律”等几个认识过程对形态的控制与心理情绪的表达。现代设计教育不仅仅是对感性的描述,对理性规律的总结与扩展,而是更加有利于设计过程的良性发展。空间构成将设计引入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研究领域,本书也将借此为契机从认识平面构成、如何学习空间构成、怎样构建构成化思维等等开始逐一讲空间构成的基础要素、空间构成的形式法则及空间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使读者全面地认识平面构成的主要内容。同时,本书每一章节都将融入对设计心理学于视觉思维知识的讲解,力求达到对设计更深层次的理解。 空间构成的教学过程是对形式规律的一系列总结、设计实例的分析及其课程中阶段性的训练,并不是为今后的设计设置框架与限制,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所以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和认同设计者产生的新理念、发展的新想法将会使空间构成这门学科迈向新的阶段。 第1章 本章要点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 ·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 ·对构成思维形成基本认识 ·学习造型形态基础知识 立体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起源 我们讲的构成是来源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GES 一TALTUNG—词的译语词汇它是指一种基本的设计思维方法。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它所提倡的构成教育给后来的设计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2O 世纪初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产品的生产由以前的手工劳动变成了机械化大生产,新功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需要有与之相配的产品形式和外观造型。而传统的产品模式形体复杂、装饰繁琐、制作时间长这些都与高效的工业生产不能协调,设计业明显滞后于生产业。正因为如此包豪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发展造型基础教育将现代造型规律与新技术、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设计和生产符合时代的变化顺应社会的进步。他们认为设计和生产不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相结合。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在功能上、美学上符合社会的需要还要在生产上也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对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对工艺加工特性的了解与掌握中获得个人的体验从中培养设计能力使产品达到符合使用、符合工艺的要求。

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工作及教案设计

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准备工作及教案设计 (即理论课的教学准备工作及教案设计)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是体育课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一样,有教学的过程(导入部分、展开部分、结束部分),有教学的方法(主要有讲解法、提问法、研讨法、举列法、演示法、作业法等),有课时计划的编写等。 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案,从整体上讲,应该有教学设计、提纲(简案)与讲稿(详案) 一、教学设计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的指导思想、目标、特点、重点、学生情况、教学对策等的简要说明和分析。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 教学设计应明确目的、突出重点、有张有弛、逻辑性强。在教学中应该把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讲、怎样提问、怎样练习以及讲、思、练得时间分配、相关作业与检查等系统进行安排。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学过程与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不太一样。一般可把课的过程分为导入部分、展开部分、结束三个部分。 二、理论课教案的基本格式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教案是教、学、思、讨论以及教学内容在时间上有序展开过程的书面形式。其格式也有不同的形式。下面,介绍一种使用比较普遍的理论课教案格式

例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教案

三、导语 导语是理论课教学中比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导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关系到一个教师的威信。导语设计有不同的形式,常用的有交代背景式、讲述故事式、介绍名人式、以旧带新式、音像图示式、巧解题目式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导语要求有鲜明的目的性、内容的准确性、强烈的情感性和方式的灵活性。 四、提纲与板书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的提纲是教师讲授内容的要点。板书是指在黑板或投影上写的文字。在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中,它是指教学主要条目与图表等在黑板上有序的排列组合。 板书设计有不同的类型。常用的有提纲式、线索式、表格式、对比式、递进式。板书的设计应有鲜明的目的性。有较强的针对习惯、高度的概括性、清晰的条理性、周密的计划性和适当的灵活性。 初中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课板书与提纲结合的示例。 题目:人体呼吸系统的发育(板书) 一:导入语:省略(根据讲授课题组织) 二:展开部分: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板书) (一)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板书) 1.鼻与咽(板书)挂图 提问与说明: 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2.喉(板书)挂图 提问与说明: 为什么吃饭时不能说笑?

教案设计基本格式及范例

教案基本格式及范例 一、教案基本格式: 1、首页 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续页 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末页 施情况及分析等。 二、编写要求 1、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教案 20 ~ 20 学年第学期 系教研室 课程名称 教材 专业、年级、班级 教师姓名 教师职称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教案

(完整)构成基础 课程教案

构成基础课程教案1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构成基础概述 本授课单元教学目标或要求: 1. 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平面构成是培养设计者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设计作品的表现能力; 3. 了解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4. 把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 本授课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等):1。基本内容: ①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 ②学习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基础理论之一,它主要阐述在二维平面设计中涉及的设计形式规律与法则,平面构成将感性的设计因素与理性的设计思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虽然平面构成知识只借助二维空间,但它蕴含的形式规律与法则适用于其他任何维度的设计领域,所以平面构成是所有参与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 ③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与学习方法: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形态构成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形态构成学"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偶然性中的必然成分; ④平面构成的学习方法: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发展与新技术新材料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重点:了解平面构成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3。难点:平面构成的相关知识以及怎样更好的学习认识平面构成。 本授课单元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以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形式讲授,图文并茂,将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大量设计范例进行分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构成形式要素及构成的组织规律。 本授课单元思考题、讨论题、作业: 1. 作业: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向优秀作品学习,向大自然学习,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2。思考并讨论:平面构成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联系. 本授课单元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创业基础课程教案

创业基础 第一章创业、创业精神与人生发展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创业与创业精神的关系、创业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创业和创业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正确认识并理性对待创业。 1.创业与创业精神。 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和类型,认识创业过程的特征,掌握创业与创业精神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学生对创业精神需要培育并可培育的理性认识。 (1)课程内容。 创业的定义与功能 创业的要素与类型 创业过程与阶段划分 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2)教学要点。 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约束、寻求机会、进行价值创造的行为过程。 创业的关键要素包括机会、团队和资源。 创业过程包括创业者从产生创业想法到创建新企业或开创新事业并获取回报,涉及到识别机会、组建团队、寻求融资等活动。可大致划分为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创办新企业、新企业生存和成长四个主要阶段。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创业精神将在新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知识经济发展与创业。 通过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创业热潮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认识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内在联系,明确创业活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1)课程内容。 经济转型与创业热潮的关系 创业活动的功能属性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 (2)教学要点。 经济转型是创业热潮兴起的深层次原因。 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创业活动的特征。 创业具有增加就业、促进创新、创造价值等功能,同时也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 使学生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认识创业能力提升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积极作用。 (1)课程内容。 广义和狭义的创业概念 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教学要点。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完整版)平面构成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通过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将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元素进行平面设计,提高审美和对设计元素的解读能力,形成新的设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并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以及表现方法等。 教学章节: 1.平面构成概述 2.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 3.点、线、面构成 4.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构成的形式种类 授课计划: 本课程为期3周,共48学时。

授课地点: 9号楼9603画室 授课方式: 课堂理论讲授和辅导写生实践。 授课内容: 1.构成的起源 1919年,德国建筑师XXX创建了著名的“XXX (bahous)”,旨在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了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XXX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建筑设计为中心,以艺术设计综合化为手段,倡导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性,在不断深入实践的教学中寻求现代工业相适应的教育途径。XXX的设计基础是其核心内容,现代造型和设计教育,主要是教育内容。 1921年,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领袖XXX来到魏玛,反对神秘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旧教学理论,提出“艺术和生活不再是分离的两个领域”,倡导艺术与科学、工业与生活相结合的

自然形态构成观。这促使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基础设计教学方式正式引入教学,成为设计基础教育的典范。 2.构成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简况 我国的构成教育受到日本和香港的影响较晚。日本学者XXX先生曾留学XXX,回国后在XXX执教,他将Bahaus的 基础造型教育应用于日本艺术设计教育当中,称之为“造型法”或“构成”,由此构成课程在XXX落地生根。 In the late 1970s。China's policy towards foreign affairs and exchange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d XXX。The methods of "inviting in" (foreign scholars giving lectures) and "going out" (studying abroad) XXX in China。In the early 1980s。many scholars went abroad。mainly to Japan。Hong Kong。and other XXX such as from 2D to 3D。from color to space。from dynamic XXX (College) (Jiangnan University)。XXX and practice。the scholars gained a lot and had a deep n。which led to many scholars and the n of design in China. XXX is on form。It is not technical XXX effective methods。in the process of designing shapes。XXX。XXX.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构成基础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部分 1、平面构成的概念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1组织教学、大体叙述构成所讲内容 2教授新课 首先将构成学习与学生的关系: ●构成艺术指是艺术形态的艺术构成.及时 将形态要素按照视觉原理,力学原理,组织成离乡的形态与色彩的造型效果. ●举例: 太极图: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 平面构成就是研究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形式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如在企业标志、商品广告、商品包装、ci设计等现代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中被大量应用。 1 平面构成的由来 包豪斯

第一,

第二,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空间构成等方法,并 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与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三,平面构成与传统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有所区别。几何图案的连续纹样实在非常有规 律的反复中求变化,平面上产生一种规整统 一的视觉感受,而平面构成突破了几何图案 中的平面时空,增强了画面中运动感和空间 深度,在平面的纸上产生了一种空间起伏的 视觉效果。这就是平面构成所追求的三元立 体空间的错视效果。在构成中已数量的等级 增长,位置的远近聚散,方向的正反转折等 变化,在结构上整体或局部的运用重复、渐 变、变异、发射、密集、对比等方法分解组 合,构成有组织有秩序地运动。通过视觉语 言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产生影响,比 如对紧张、松弛、平静、刺激等心态产生影 响,并得以表现。 3 平面构成的分类 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和抽象形态

(完整版)构成基础教案

教案 课程名称 / 代码构成基础 □ 专业核心技术课█ 专业基础技术课课程种类□ 实践课□公共基础课 □专业素质拓展课□人文素质拓展课 总学时 / 周学时20 周学分 讲课教师楼晓菁职称 所属教课部门德育与体育教研室 讲课班级13 级春季班 讲课学期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教材名称 / 作者《构成基础》主编:郑军 参照资料《构成艺术》黄河第一版社 《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第一版社 2013年8月22日

[ 附:教课方案封面(备面) ] 教课方案编制说明 一、教师上课前一定备课、写出所讲课程的教课方案,不可以无教课方案或 借别人教课方案进行讲课。 二、讲课教课方案应依据专业技术领域发展、教课要求变化、学生本质水平, 以及教师过去教课的课后小结、标注等进行增补、改正或重写,保持教课内容的 先进性和合用性,不得使用未经任何增补、改正的陈腐教课方案进行讲课。 三、设计教课过程应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换学生主动学习的踊跃性,实 时改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四、教课方案编写要求内容简洁、条理清楚、教课目的明确、教课内容设置 合理、重点难点清楚,同课头由教研室组织进行集体备课。 五、教课方案应采纳一致格式打印(用学校一致规定的教课方案纸),不一样 专业的讲课教课方案可有自己的特点,但应包含教课方案基本内容。教课方案一 定含首页,与各项目任务单元教课方案形成一个整体。 六、利用计算机进行教课方案编写,形成不一样期间,不一样版本(注意分 别存盘和存档)的教课方案。 七、教课方案编写用仿宋: GB2312 小四号字体,行距为固定值16 磅,双面打印。 八、教课方案封面 七、妥当保留各阶段的教课方案,并配合勤学校的教课检查和归档等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 【篇一: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09级思政班杨菊学号:092005010059 一、设计指导思想 当前形势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 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 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 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2)充分发挥教 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实 验能力等综合素质。(3)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它是中学生接触网络交往知识的一课,此时,学生对网络交往知识 既熟悉又迷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影响着学生今后 对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知识的学习。人们在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了 解时事,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要知道网络交往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因此,我们在利用网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 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网络,必须遵循网络规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在小学学过思想品德,同时在生活中 利用网路学习知识,查找资料,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等已有了一 些了解,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把握,网络交往的两面性。同时,对正确使用网络,自觉遵守相关的网络文明与规范对于八年 级的学生还不能辨别。因此,就很难将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去。 另外,学生知道要注意网络的有害性,因为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势必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相关的网络知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 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势必不够。四、教学目标 六、媒体选择 五、教法学法 七、教学程序(45分钟) 【篇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辅导】

初三计算机基础教案

初三计算机基础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 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软件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1. 计算机课程PPT; 2. 电脑、投影仪; 3. 相关软件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二、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15分钟)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存储; 3.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 算机。 三、演示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20分钟) 1. Word文档处理软件:新建文档、编辑文字、插入图片、保存和 打印文档; 2. Excel表格处理软件:新建表格、输入数据、制作公式、保存和 打印表格; 3. PPT演示软件:新建幻灯片、插入文本和图片、设置动画效果、 播放幻灯片。 四、示范操作和练习(30分钟) 老师现场操作演示Word、Excel、PPT软件的使用方法,学生跟随 操作,并进行练习。 五、课堂讨论和答疑(15分钟) 学生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老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Word文档、Excel表格、PPT幻灯片的制作,加深 对软件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 后继续学习和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三学生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 作奠定基础。愿学生在计算机科技领域不断探索、学习,为科技创新 贡献力量。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授课教案 授课题目: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 教学时间:1课时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点、线、面也都是几何图形; 2.认识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几何体中寻找点、线、面的过程,借助实例,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便抽象为具体,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热爱几何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并让学生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由于几何比较抽象,故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圆锥动画的形成,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自主的掌握知识.谈一谈应让学生多举例,通过让学生积极思考,既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知识联系生活,又能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利用知识的掌握. 3、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几何体的基本要素以及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理解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①采取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本节课程中内容所涉及的内容以理论为主,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既是学生“熟悉”的,又是学生“陌生”的,例如:点、线、面、体、空间、形状、位置、方向、空间等名词,都是学生在学习基础绘画(素描、色彩)期间就耳熟能详的,通常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学生的注意力明显开始分散。事实上,立体构成中的这些概念要素与学生所了解的平面中的概念要素,虽然名称完全一致、意思基本相同,但体现的的方式或外在表现却大相径庭、极易混淆,这也就所指的“陌生”之处。 所以,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实施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策略,除了语言描述、例举实例、图示说明、开展讨论以外,教学中还应准备一些示范道具、进行现场小实验和适当的穿插一些师生互动活动,这样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清晰的理解概念,而且能使课程变得形象生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原本枯燥的内容,并且记忆深刻。 ②师生互动环节设计 操作方法——提问,演示,讲解; 记忆深刻;结合教学道具讲解设计理论,直观形象,容易理解,学生感兴趣,注意力不易分散,课堂井然有序。 5、教学过程设计: ①教学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构成教学的起源、学习立体构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特征。也让大家有了不同程度的立体空间意识。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设计构成》课程介绍

《设计构成》课程 一、课程介绍 《设计构成》 所谓构成是指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它的含义就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构成作为一门正式的设计基础课程,最早始于1919年德国包浩斯学校,在距今80年的时间里,“构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通认可和重视,一致认为构成是设计教育中心不可少的基础训练课程。我们国家对构成教育意义的认识较晚,直到1981年,广州美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才把构成列为设计基础的训练课程,正式进入大学课程。 一提构成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将不同的基本行,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主要在二度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描绘形象。平面构成所表现的立体空间并非实在的三度空间,而仅仅是图形对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形成的幻觉空间。 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们对形的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反映出现代生活的审美理想。 构成训练对于学生造型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设计视觉的开阔,形象资料的积累等方面起到了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其单纯性表现在屏弃功能,材料,工技,造价等关系设计的思考,而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 构成设计的点线面体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存在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者来说,点线面是构成训练必不可少的,就平面构成而言,对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特点组合后所构成的形式美感的研究,探讨是本课本的主要任务。 三、教学大纲 《设计构成》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对构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的概念、构成因素及造型方法有所了解和掌握;并通过对构成基础的各种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构成造型方法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第一讲平面构成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作者: 日期: 构成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时:72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是讣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构成、色彩认知、审美、色彩语言驾驭等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徳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学生掌握平面设计的构成和色彩原理,并能独立进行多媒体设计,在就业时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具体的构成方法,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并熟悉各种构成方法; 通过综合实训让学生认知色彩感情,具备驾驭色彩的能力和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分组实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项目制作培养工作责任心°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构成训练为向导,以典型构成方法为基点,综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思路设计。通过完成务种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平而构成的方法与色彩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还能够全而培养其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逍徳与规范等综合素质,使学生通过学习的过程掌握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项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学习目标 本课程以学生能够完成平面设讣构图和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意念的能力为学习目标, 使学生具备平而构成及色彩常识和色彩心理及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方法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冇,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徳观念。 2、专业能力 (1)掌握平而构成的形式美原理: (2)掌握平而构成的方法; (3)熟练掌握重复、渐变、特异、发射、肌理、密集、空间等构成; (4)掌握色彩的基本常识: (5)熟练掌握色彩与心理: (6)熟练掌握各种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构成方法: (7)能熟练完成同类色、互补色、对比色对比,面积、冷暧对比,及以上色彩的调和: (8)熟练驾驭色彩能力。 3、方法能力 (1)能独立进行构成基本形象的设汁能力: (5)具备较髙的审美能力: (6)具备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4、社会能力 (1)具有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用于创新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 1、自然形态 2、人为形态 3、偶发形态 4、抽象形态 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 1、形态要素 2、材料要素 3、形式美法则 4、“重力”和“移动”问题 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 1、立体构成中的点 2、立体构成中的线 3、立体构成中的面 4、立体构成中的体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 1、空间 2、色彩 3、肌理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第一节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比例与尺度 第五节联想与意境 第六节多样与统一 第七节动感与量感 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 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 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 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 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

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案

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案 即使是汇报课或者观摩课,也应该是教师授课水平的真实展示,而不应该是仅仅展示老师好的一方面,而把问题掩藏起来,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幼儿园》是大班第一学期《美术》画册上的一个绘画活动,要求幼儿应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表现自己对幼儿园的印象。 由于幼儿刚上大班,在绘画技法上,运色技巧上,都有一定的限制和局限性。因此,本次活动,只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在作品的规格、技能技巧的表达上不作严格要求。 二、教学设计思路 1、在教学活动前,教师有意识地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园舍、布局、日常活动等,加深幼儿对幼儿园的印象。 2、准备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发挥创作的热情。 3、运用正面的评价,鼓励幼儿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地描画出、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幼儿园形象。 2、体验创作的快乐,获得心情的愉悦。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幼儿会不容易突现幼儿园的主要特色,很容易有千篇一律的作品出现。 五、教学准备 录象片段:外地幼儿园的介绍,园舍建筑、一日活动等;幼儿所在幼儿园的资料图片、照片等。彩笔、油画棒、毛笔、颜料、彩纸等创作工具。 六、教学流程 (一)回忆与交流 1、引导幼儿回忆两年来,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记忆最深的事情,并与同伴交流。 2、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最喜欢的幼儿园、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3、师生共同观看录象、图片等,获得直观的印象。 4、交代活动的课题,讲清简单的要求: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大胆地创作,可以画喜欢的幼儿园、老师、最喜欢玩的游戏等,还可以自己设计幼儿园;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做的,而且和别人的不一样。 (二)创作与辅导 1、幼儿自选创作工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欣赏与交流 1、作品展示 幼儿走上讲台,大胆地讲述自己的作品的内容,并贴在展示栏中。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 一、构成概述 (1)构成的来源 构成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理念、形式基础,产生与20世纪初。其三个重要的源头一般认为是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和以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为中心的设计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构成主义设计,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俄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当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计运动。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干扰,构成主义运动没有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一批构成主义、前卫艺术的探索者离开俄国前往西方,将俄国的构成主义传入西方,对艺术和设计新形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荷兰“风格派”是荷兰的一些画家、设计家、建筑师在1918年-1928年之间组织起来的一个松散的集体。发起人和组织者是《风格》杂志的编辑杜斯伯格,这本杂志也是维系这个集体的中心。“风格派”的设计特点是高度理性,它的思想和形式都源于蒙特里安的绘画探索。 1919年,德国创建“公立包豪斯学校”,建筑设计家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院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的教育口号,并在“包豪斯"学院最早设立了以“构成”为基础的课程。包豪斯为了加强现代设计理论基础及介绍综合性的美学思想,于1925年开始编辑并出版了“包豪斯"丛书,传播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以及新的设计教育计划和方法.从那时候起,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便一直影响着世界的设计发展,它因此被誉为现代设计的摇篮。 相对于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德国包豪斯无疑是影响最大的。虽然它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它在现代设计的各个领域-从建筑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平面设计、染织设计到家具设计,从理论到实践,乃至教学、全面地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包豪斯使现代设计思想传遍全世界并使之成“正果”,它不只是遗存在历史之中,更有如不死的火凤凰,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设计创作和设计教学,我们仍可以时时见到其闪烁着的光芒。 构成主义讲求的是形态间的组合关系,即设计师主观地考察事物间的构筑规律,再按自己的理解直观抽象地表现客观世界各形态的组合关系。在具体的设计中,它强调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而不是设计对象的外部施加装饰。这一理论使得艺术设计脱离了传统的纯粹艺术与传统装饰的方法。 (2)学习构成的目的 通过学习构成,培养和提高造型能力,训练对形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新的四外方式和造型观念,达到丰富艺术想象力和启发创造力之目的.设计构成的学习能让设计者在未来的设计中有独特的构思、形态的合理组合以及美的感觉。学生经过构成课程的练习后,在观念和审美意识上,应能够从旧有的模式中逐渐地解放出来,从而养成具有创新价值的创造力.设计构成的学习属于设计基础训练的范围,它是今后设计创作的一个准备阶段,它能将未来的设计创作变成一种自然而深入的创作,而非一种盲目的状态。它能培养设计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到一个适合的点或定位来进行设计创作,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还能培养一种对事物的敏锐的观察力。 设计构成理论是人们在长期艺术创造中对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总结,对现代设计影响深

《C++基础》教案

《C++基础》教案 电子工程学院

《C++基础》授课教案

3. 适度提问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4.比较与比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逐步深入讲解通过几个不同类型难度有所递进的例子,让学生体会C++语法特点。 教学过程: 1.提问:知道目前流行的编程语言吗?简述主流的编程语言。 2.设问求1~100累加和如何完成?演示程序实现。并通过改写程序,通过输入n实现1到任意数 n的累加和,让学生理解程序的通用性。 3.依次简要讲解C++的发展历史、地位、特点,引出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编程,让学生有所了解。 4.讲解几个小例子,难度有所递增,让学生了解C++语言的特点、构成和书写形式,体会语法。 5.演示讲解课程实验开发平台VC 6.0 1)结合下图,讲解程序编写、编译、链接、执行的过程、各阶段作用和生成的文件; 2)用VC6.0演示编写、编译、链接、执行的过程和在相应目录下产生的东西;以及定位错误、程序的方法; 3)让某位同学给全班演示,实际操作,老师在旁边指导,说明容易犯的错误。 小结: 1.程序语言有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之分。C++是高级语言。 2.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种程序设计方法;C++是面向对象语言,但既可以面向过程编程, 也可以实现面向对象编程。 3.C++程序实现经过编写、编译、链接、执行的过程; 作业:1)输出“I love c++”2)输入a,b,求a-b的值3)模仿例1-12,求两数中的最小数

《C++基础》授课教案

重点、难点及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 一、重点内容 1.C++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使用方法; 2.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3.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二、难点内容 1.符合常量、常变量 2.转义字符的特点 三、学生易犯错误的地方 1. 特殊字符、转义字符的使用 2.注释的使用 教学策略和方法: 1.本将语法点较多,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多个小程序,在练习中掌握各个知识点 2.通过实例操作,体会语法点,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 教学过程: 6.讲解C++语言字符集与词汇,重点是标识符命名规则。黑板上写若干个词汇,提问学生那些事 正确的标识符、那些不是?为什么? 7.列表和图形展示C++各种数据类型,说明它们的区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