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根的解剖结构

最新根的解剖结构

最新根的解剖结构
最新根的解剖结构

根的解剖结构

一、根尖与根尖分区

(一)根尖的概念

根尖(root tip)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无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它是根的生命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根进行吸收、合成、分泌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因此,根尖的损伤会直接影响根的发育。

(二)根尖分区及其细胞特征

为了研究方便和更好地了解根尖的结构,一般人为地将其分为四个区。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 zone)和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个部分(图5-3),总长约1~5cm。其中,成熟区因为具有根毛又被称为根毛区(root hair zone),从分生区到根毛区各区的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除根冠外,其它各区的细胞特征逐渐过渡,无严格界限(表5–1)。

1.根冠

根冠是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根冠细胞不规则,外围细胞大、排列疏松,内部(近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根冠细胞含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质体等细胞器,其外壁常有多糖类物质的黏液,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间穿行的摩擦阻力,利于根的伸长生长。

2.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整体形状如圆锥,故又名生长锥,长度约为1~3mm,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尖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近于等径型、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液泡很小,分化程度低,具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有三个去向:一部分形成根冠细胞,以补偿根冠因受损伤而脱落的细胞;大部分细胞生长、分化,成为伸长区的部分,是产生和分化成根各部分结构的基础;同时,仍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以维持分生区的体积和功能,进行自我永续(图5-5)。

3.伸长区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此区细胞愈远离分生区,则细胞分裂活动愈弱,并逐渐停止。其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成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部位,因此外观近半透明状。伸长区细胞的伸长生长是根尖不断向土壤深处推进的动力,这样根不断到达新的土壤环境,便于吸取更多的营养物质、建立庞大的根系。

4.成熟区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后方,是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形成的。该区的各部分细胞已停止生长,并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其表面一般密被根毛,因而又称根毛区。根毛是表皮细胞外壁向外突出形成的顶端封闭的管状结构,成熟的根毛长约0.5~10mm,直径5~17μm。根毛形成时,表皮细胞液泡增大,多数细胞质集中于突出部位,并含有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与核糖体,核也随之进入顶端(图5-6)。

二、双子叶植物根的解剖结构

根尖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经生长和分化,形成根毛区各层次成熟结构的过程是指根的初生生长(primary growth),根初生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所复合而成的结构,称之为根的初生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横切双子叶植物根的成熟区,自外而内可分为表皮(epidermis)、皮层(cortex)、维管柱(cylinder of vascular tissues)(中柱,stele)等三部分(图5-7)。

(一)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表皮

表皮是位于成熟区最外一层生活细胞,由原表皮发育而来。细胞近于长方体形,长径与根的纵轴平行,排列紧密、整齐。对幼根来说,根表皮的吸收作用显然比保护作用更重要,所以根表皮是重要的吸收组织,其细胞特点是细胞壁薄、由纤维素和果胶质构成,水和溶质可以自由通过;许多表皮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以扩大吸收面积。有些植物的表皮由长、短两种细胞组成,其中长细胞为一般的表皮细胞,而短细胞含有较浓的细胞质和较大的细胞核,为生毛细胞。

在热带的某些附生的兰科植物的气生根表皮无根毛,而是经几次平周分裂形成套筒状的多层细胞构成的根被,即复表皮。根被由表皮原始细胞衍生,是一种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局部栓质化、加厚,原生质体瓦解,细胞腔内充满空气,主要可以减少气生根水份的丧失,并行使机械保护作用。

当根毛细胞受伤、死亡后,表皮细胞会随之萎缩、凋落,表皮层失去保护作用。

2.皮层

皮层位于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的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在根中占有很大比例。皮层是水分和溶质从根毛到维管柱的横向输导途径,又是储藏营养物质和通气的部位,一些水生和湿生植物还在皮层中发育出气腔、通气道等。另外,皮层还是根进行合成、分泌等作用的主要场所。皮层一般又可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图5-7)。

外皮层(exodermis)是多数植物根的皮层最外一或数层形状较小、排列紧密而整齐的细胞。在表皮细胞死亡、凋落前,外皮层细胞细胞壁常增厚并栓质化,形成保护组织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

皮层薄壁细胞位于外皮层和内皮层之间。其细胞层数较多,细胞体积最大,细胞间有明显的胞间隙,细胞中常储藏有各种后含物,以淀粉粒最为常见。水湿生植物的皮层薄壁细胞常部分解离成气腔和通气道(参见第八章的相应内容)。

内皮层(endodermis)是皮层最内一层形态结构和功能都比较特殊的细胞。内皮层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各细胞的上下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质化和栓质化增厚的带状结构——凯氏带(Casparian strip)。在横切面上,凯氏带

在相邻细胞的径向壁上呈点状,叫凯氏点(图5-8)。

一般具有次生生长的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的内皮层常保持凯氏带状增厚,其余的细胞壁不再继续增厚;也有少数的双子叶植物,其内皮层细胞壁早期为凯氏带增厚,以后细胞壁常在原有的凯氏带基础上再行增厚,覆盖一层木质化纤维层,甚至部分细胞的细胞壁全部都增厚,如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图5-8B)。

3.维管柱(中柱)

维管柱位于内皮层以内的中央部位,其所占比例较小,由初生分生组织的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根中进行上下物质运输的主要部位。维管柱包括维管鞘(中柱鞘)(pericycle)和维管组织(vascular tissue)(图5-7,图5-8B)。

维管鞘是位于维管柱最外部、紧接内皮层细胞的一层(极少为不连续的数

植物学实验报告—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小组成员: 日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不同的根系类型。 3.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了解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观察根瘤和菌根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根由薄壁组织、维管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细胞组成。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材料:玉米或大麦根尖纵切片,培养的2~3cm幼根,蚕豆幼根横切片,韭菜幼根横切片,小麦幼根横切片,大豆根瘤切片,大豆根形成层发生过程切片,蚕豆侧根发生切片,竹菌根切片。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块、苯酸-品红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根尖的外形与分区: a)选择吸胀萌发5~7天的玉米幼苗; b)选取生长较直的白根; c)用刀切下约1.5cm长的一段; d)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 e)进行观察记录。 f)取玉米根尖纵切片; g)观察根尖各区细胞的特点。 2.根系类型的观察: a)取蚕豆和小麦幼苗标本观察; b)比较他们根系的区别; c)通过观察找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a)取蚕豆幼根横切片; b)在低倍镜下区分出根的初生结构的表皮、皮层和中柱; c)再换高倍镜由外而内进行观察。 4.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 A.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 a)取小麦老根切片; b)在低倍镜下区分出根的初生结构的表皮、皮层和中柱; c)再换高倍镜由外而内进行观察。 B.百合科植物根的结构 a)取韭菜根横切片观察; b)在低倍镜下区分出根的初生结构的表皮、皮层和中柱。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 ),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 )或为直根(30% ),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 ),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 S” 型弯曲。 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 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俩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 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 颊、腭俩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 )或向远中弯曲(36.8% ),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 S ” 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 )或为直根(27.8% ),也可能向远中, 颊侧或呈“ S ”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 ),其他也可向 远中,腭侧弯曲。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90.3% )。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 37.4% )或向远中弯曲(33.9% ),有时也可向 颊侧或呈“ S ”型弯曲。 型根管。根管一般都有弯曲,可弯向远中,颊侧,腭侧,等,只有少数根管是直的。 测支根管发生率为:59.5.% 。 (六)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三个牙根和三个根管。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近中颊 根颊腭径宽,牙根多向远中弯曲(78% ),也有部分直根(21% )。近中颊根1 — 1 型根管为64%,是三个根管中最窄的根管。有 22%近中颊根会分成第二根管,即2 —1型根管。该根管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即使找到,就是用小号的器诫也难以进 根管为37%,而2 — 2型根管发生率大于40% 于向颊侧弯曲在X 线上不能显示,术者在根管清理成形时必须意识到这种可能性以 避免根管的侧穿。40%的腭根有测支根管。 侧支根管不仅在牙根(45% ),也可能出现在跟分叉(18% )。 上颌第一磨牙无可争议是口腔中最重要的牙,但由于其根管结构系统,尤其是近中 颊根的根管结构的复杂性,也成为髓病治疗失败率最高的牙,因此在根管治疗时, 若近中颊根的根管的呈现“长线型”或近中颊根的根管口较偏颊侧时应注意寻找是 否存在近中舌根管。 (七)上颌第二磨牙 通常为三根,根间距小,因此颊根可能会融合,偶尔三根融合一个锥形根管。腭根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 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 75%是单根管。若为双根管。可以是 2—2型根管或2—1型根管,也可能是1 — 2 入。另有14%有俩个完全独立而清晰的根管,即 2 — 2型根管。但也有报道2 — 1型 远中颊根是细小而略呈圆形的牙根,直根多见( 54% ),也可向远中,近中或呈“ S ” 型弯曲。远中颊根为单根管,测支根管发生率为 36%。 腭根是上颌磨牙中最粗长的牙根,为单根管。仅 40%是直根,55%向颊侧弯曲。由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壹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 (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或为直根(30%),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 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S”型弯曲。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倆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颊、腭倆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或向远中弯曲(36.8%),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或为直根(27.8%),也可能向远中,颊侧或呈“S”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其他也可向远中,腭侧弯曲。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90.3%)。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37.4%)或向远中弯曲(33.9%),有时也可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 75%是单根管。若为双根管。可以是2—2型根管或2—1型根管,也可能是1—2型根管。根管一般都有弯曲,可弯向远中,颊侧,腭侧,等,只有少数根管是直的。 测支根管发生率为:59.5.%。 (六)上颌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三个牙根和三个根管。即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近中颊根颊腭径宽,牙根多向远中弯曲(78%),也有部分直根(21%)。近中颊根1—1型根管为64%,是三个根管中最窄的根管。有22%近中颊根会分成第二根管,即2—1型根管。该根管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发现,即使找到,就是用小号的器诫也难以进入。另有14%有倆个完全独

花的结构和类型

第四单元物种的延续 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花的结构和类型 学习目标: 1.学会解剖和识别花的各个部分,概述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的理由。(重点) 2.描述花的种类和花的着生方式。说出两性花、单性花、雌花、雄花以及单生花和花序的概念。(难点) 3.认同花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一、花的结构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1.观察手中的鲜花,对照课本p4图片标注花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2.阅读课本p4最后一段,找出花各部分结构分别具有怎样的功能? 3.你认为一朵花最主要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二、花的类型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1.观察百合花和丝瓜花,比较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并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进行分类 根据雌蕊和雄蕊的有无分

2 2.观察并比较百合花和玉米的花的着生位置,并进行分类 3.结合课本P6相关链接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人说,桃花是单生花又是两性花,所以桃树是雌雄同株植物。 (2)单性花都是雌雄同株吗?雌雄同株的都是单性花吗? 4.油菜、白菜、甘蓝都属于十字花科植物,生物学家把花的特征作为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三.知识拓展(自主选择完成) 观察学校小花园里的花,尝试对其进行分类,并跟你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有疑问可以借助于网络或书本资料。 四.总结提升。通过列知识框架、思维导图或者与同学概述等多种形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内化。 根据着生位置分

五.课后作业:组长根据本组学习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出大约十分钟的题目,监督组员完成后予以批阅、讲解。 题库:1 .花的主要部分是指()。 A、雄蕊 B、雌蕊 C、花蕊 D、花冠 2 .下列结构中,与结出果实有直接关系的是()。 A、花蕊 B、花托 C、花柄 D、花萼 3.下列关于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雄蕊由花药和花丝组成B.雌蕊由花柱和子房组成 C.一朵花的花瓣组成花冠D.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 4. 雌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A. 柱头、花柱和子房 B. 花药和花丝 C. 花药、花丝、花柱 D. 花柱和子房 5. 桃花在花托上有四个部分,从内向外依次是( )。 ①花瓣②雄蕊③萼片④雌蕊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①④ 6.下列属于雌雄同株的植物是() A桃树 B油菜 C水稻 D玉米 7.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玉米的花是() A单性花、单生花 B两性花、单生花 C两性花、花序 D单性花、花序 8.南瓜的花有的能结南瓜,有的不能结南瓜,不能结南瓜的花里肯定没有() A雄蕊 B雌蕊 C花药 D花瓣 9.花的主要功能是() A吸引昆虫 B供人欣赏 C制造香料 D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直接有关 10.杨树是比较优良的绿化树种,但到了春夏季节他们会散发出大量的“白毛”,让人感到厌烦,你认为解决这一烦恼的最好办法是() A.在繁殖季节剪枝 B.使用农药抑制繁殖 C.及时清理 D.种植雄性杨树 11.一朵被害虫咬过的桃花不能结出果实,那么在这朵花中被害虫咬去的结构是()。A.花被 B.花冠 C.雄蕊 D.雌蕊 12.黄瓜植株上,多半花不会结果。对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正常情况下,能结果的是雌花,不结果的是雄花 B.不结果的花是因为没有昆虫为它们传粉 C.黄瓜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不能形成果实 D.因为植株的营养供给不充足,所以只有少数花结果 13.从花蕊的情况和花着生的情况两方面看,桃花的花是()。 A.单性花,单生花 B.两性花,单生花 C.两性花,花序 D.单性花,花序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及临床意义 【摘要】随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骶椎退行性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把腰神经根受到机械性的压迫行为作为引起腰骶及下肢放散痛的首要原因。继而围绕腰骶神经根的走行、位置、毗邻作了大量实验及观测,本研究侧重腰骶神经根通道的解剖学研究,以其为腰骶神经根痛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腰骶;腰骶神经根;解剖 1 材料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25具,其中男19具,女6具。沿脊柱后正中线自T10棘突到S2节段,棘突处切开,逐层分离肌肉至暴露椎板。用解剖刀和椎板冲击式咬骨钳在腰骶椎上下关节突的内侧咬除椎板,暴露两侧硬膜囊及神经根。用眼科钳小心分离出L4~5及S1神经根至上下关节突处。观察:①L1-S1神经根由起点到神经根管内口的长度、直径及毗邻结构;②L1~S1神经节的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③观察侧隐窝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解剖特点。 2 结果 2.1 自腰骶神经根发出点至神经根管内口长度,见表1。 2.2 侧隐窝构成及神经根在椎间管内口的毗邻由L1~3所围成的椎管,呈椭圆形,称为中央椎管。L4~5椎骨所围成的椎管,分为中央的椎管及外侧的侧隐窝。侧隐窝为下腰椎独特的结构,由椎弓根、椎弓板及椎体后缘围成,呈三角形,主要容纳神经根及神经节,是神经根的通道。侧隐窝前面为上位椎间盘的纤维环和同序数椎体的后部,后面为上下关节突及黄韧带,外侧为椎间管内口,内侧为朝向中央的椎管。椎间管内口的上下壁是椎弓根切迹,后壁是椎间关节的关节囊及部分黄韧带。神经根由硬膜囊发出后,由根袖包绕向下以不同角度及长度走行,在硬膜囊部,神经根相对固定,神经根较为紧张,神经根仅借少量结缔组织与其后壁相连,较为疏松,易于分离,张力较小。而到椎间管内口处,神经根周围韧带较多,又有软组织充填,神经根较固定,活动性差,张力大。 3 讨论 3.1 神经根及其毗邻结构的分析陈伯华[1]等对腰神经根的观测结果如下: ①腰骶神经根自上而下和硬膜囊形成的夹角有逐渐变小的趋势;②神经根自出发点到椎间管内口的长度逐渐增加;③自上而下神经根的直径逐渐变大。L4~5神经根在进入椎间管内口之前的行程长和椎间盘接触的机会增多,则其受压几率亦增多;侧隐窝为下腰部椎臂所特有的结构,也是L4~5神经根或神经节的通道。侧隐窝的出现使神经根通道变得相对狭窄。L4~5及S1神经根较粗,而侧隐窝又狭小,如果此时有腰间盘突出或腰退变发生,则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及肥厚的黄韧带、增生的上下关节突,可能压迫其间走行的神经根。对于L1~3神经根,由于只有中

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第八章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本章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被子植物花、花芽分化、开花、传粉和双受精等的基本概念,掌握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中雌雄蕊的发生、分化和成熟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懂得影响植物开花、传粉、受精结实的内外在因素及其生物学意义。 本章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花芽分化的过程及其结构特征; 雌雄蕊的发育和分化的解剖结构特征; 双受精过程及其意义; 本章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教学(自制课件) 讲授与板书相结合 提问 本章板书内容(见讲稿黑体字) 本章讲授内容如下: 繁殖: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由旧个体产生新个体,以延续种族的现象称为繁殖或生殖。植物的繁殖主要有三种类型: 1、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某一部分再生直接形成新个体。如扦插、嫁接等。 2、无性繁殖:在植物体上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直接发育成为新 个体。 3、有性生殖:植物产生雌、雄性细胞(配子),两者结合形成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发 育成新的个体。 生殖器官:花、果实和种子都与植物的生殖有关,称为生殖器官。 第一节花的组成和发生 一、花是适应于生殖而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条。 (一)花梗(花柄):是连接茎的小枝,也是茎和花相连的通道,并支持着花。有长、有短、或无。 (二)花托:是花梗顶端略膨大的部分,着生花萼、花冠等部分,有多种形状。 (三)花萼:花最外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萼片组成;常绿色,有离萼、合萼、副萼。有保护幼花的作用。 (四)花冠:花第二轮的变态叶,由若干花瓣组成;常有各种颜色和芳香味。有离瓣花、合瓣花。可吸引昆虫传粉,并保护雄蕊、雌蕊。 花被:花萼和花冠的合称。常分为两被花、单被花、无被花(裸花)三类。 (五)雄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雄蕊的总称,有多种类型,但每个雄蕊的结构如下: 花丝:常细长,有支持和输导的作用。 雄蕊 花药:呈囊状,产生大量花粉粒。 (六)雌蕊群:一朵花内所有雌蕊的总称。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个雌蕊。 柱头:承受划分的地方,有各种形状。 雌蕊花柱:花粉管进入子房的通道。 子房壁———果皮 子房—果实 胚珠————种子

花的结构和解剖

(五)花的解剖结构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一朵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具有上述4部分的花称为完全花,如桃、梅等;缺少其中一部分的花称为不完全花,如桑、榉等。从进化角度来分析,花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而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是变态的叶。 1.花梗和花托 花梗(柄)是花与茎的连接部分,主要起支持和输导作用。花梗的顶端是着生花的花托。花托的形状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各式各样,如玉兰的花托呈圆锥形,蔷薇花托呈杯状等等。 2.花被 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 (1)花萼 位于花的外侧,通常由几个萼片组成。有些植物具有两轮花萼,最外轮的为副萼,如木槿、扶桑等。花萼随花脱落的称为早落萼,如桃、梅等;花萼在果实成熟时仍存留的称为宿存萼,如石榴、柿子等。各萼片完全分离的称离萼,如玉兰、毛茛等;花萼连为一体的称合萼,如石竹等。 (2)花冠 位于花萼内侧,由若干花瓣组成,排列为一轮或数轮,对花蕊有保护作用。由于花瓣中含有色素并能分泌芳香油与蜜汁,所以花冠颜色艳丽,具有芳香,能招引昆虫,起到传粉作用。 花冠的类型 A—十字形花冠;B—蝶形花冠;C—管状花冠;D一舌状花冠; E—唇形花冠;F—有距花冠;G一喇叭状花冠;H—漏斗状花冠 (A、B为离瓣花;C~H为合瓣花) l一柱头;2—花柱;3—花药;4一花冠; 5一花丝;6一冠毛;7—胚珠;8一子房 花冠形态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千姿百态,按花瓣离合程度,花冠可分为离瓣花冠与合瓣花冠两类(如上图所示)。①离瓣花冠:花瓣基部彼此完全分离,这种花冠称为离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蔷薇型花冠:由5个(或5的倍数)分离的花瓣排列成,如桃、梨等。 十字型花冠:由4个花瓣十字型排列组成,如二月兰、桂竹香等。 ②合瓣花冠:花瓣全部或基部合生的花冠称为合瓣花冠,常见有以下几种:

花的结构和花序教案示例

第六章第一节花的结构和花序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明确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3.通过解剖桃花和观察各种植物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 6.通过学习“花的种类”,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 (1)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才能形成。(2)花实际上是变态的枝条。花的各部分与枝条的组成从来源上讲是一致的。通过“花的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进一步探讨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都是有帮助的。 2.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北方的冬天吃完的白菜留下的“白菜疙瘩”种在花盆里或浸泡在水中,一个月左右就能抽出花莛、开花。还可以选择一些秋季盛开的花卉备用。 3.解剖花并做成粘贴花标本,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1)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课件)

各恒牙牙根及根管解剖 壹 (一)上颌中切牙 为单根管的单根牙,根管呈锥形,唇腭径宽,有明显的根尖缩窄.约24%有侧支根管,通常位于根尖1/3区。 牙根多为直根(75%),若有弯曲,一般偏向远中或唇侧.根管的方向与牙根相一致。 (二)上颌侧切牙 结构似上颌中切牙,根管直径较上颌中切牙略小。26%有侧支根管。 牙根大多弯向远中(53%)或为直根(30%),根管方向与牙根一致。 (三)上颌尖牙 是人类中最长的牙,有一粗大的单根管,到根尖缩 窄区逐渐变细。30%有侧支根管。 牙根一般为直根(39%)或偏向远中(32%),有时也可能偏向唇侧,腭侧或呈“S”型弯曲。 有些病例的根尖纤细,在X线片上难以看清,若在根尖进行根管机器预备时未注意这个问题,可能使根尖部受到破坏。

(四)上颌第一前磨牙 54.6%为双根牙.43%为单根牙,另有2.4%为三根牙. 无论在单根或双根牙中,有69%是2—2型根管。腭根管是倆个根管中较大的一个.但也有26%为一个根尖孔,其中多数为2—1型根管(18%),少数1-1型根管(8%)。颊、腭倆个根管之间常有交道支。49。5%有测支根管,其中11%在颊腭俩面管间。 在三根牙中,有三个根管和三个根尖孔.二个在颊侧,一个在腭侧。 单根管一般为直根(38。4%)或向远中弯曲(36。8%),有时也可能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双根牙的颊根可向腭侧弯曲(36.2%)或为直根(27。8%),也可能向远中,颊侧或呈“S”型弯曲。腭根有44.4%是直根,或向颊侧弯曲(27%),其他也可向远中,腭侧弯曲。......感谢聆听 (五)上颌第二前磨牙 绝大部分上颌第二前磨牙是单根牙(90。3%)。仅有2%有完整的双根,另有7.7%的双根牙有部分融合。一般为直根(37.4%)或向远中弯曲(33。9%),有时也可向颊侧或呈“S”型弯曲。

最新花的解剖结构

实验10 花的解剖结构 一、花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朵完全花是由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等几部分共同着生于花托上构成。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花的各部位发生各种形态变异,形成了千姿百态、绚丽多采的花的世界。花的形态特征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研究不同科属植物之间亲缘关系的重要根据。 本实验通过对桃花(Prunus persica)和其它典型植物花的观察,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及花的不同类型。 (一)花的基本结构——桃花的观察 桃花为单生花,每朵花下有柄并有一苞片。取一朵新鲜或浸泡的桃花,先自外向内逐层观察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形态和着生情况。然后将桃花沿纵向切开,在实体解剖镜下做进一步观察。 桃花的花托呈杯状,即花托中部凹陷成一小杯状。萼片、花瓣和雄蕊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雌蕊的子房着生于花托中央的凹陷部位。桃花的花萼由五片绿色叶片状萼片组成,各萼片相互离生。花萼也叫做外轮花被。桃花的花冠由五片粉红色花瓣组成,离生。花冠也叫内轮花被。桃花的雄蕊数目多,不

定数。每一雄蕊由花丝和花药两部分组成,花丝起支持和联系作用,花药中可产生花粉粒,为雄蕊的主要部分。雄蕊在花托边缘作轮生排列。桃花的雌蕊呈瓶状,可分为柱头、花柱和子房三部分,子房中着生有胚珠。桃花的子房仅基部着生于花托上,而其它部位与花托分离,故其着生位置属上位子房。桃花的花萼和花冠着生于杯状花托的边缘,其相对于子房的位置则属于周位花(图38-1)。 通过上述观察可了解桃花具有齐全的花的各部分,是一典型的完全花,既是一具有外轮花被(花萼)和内轮花被(花冠)的重被花,又是具有雄蕊和雌蕊的两性花,同时还是一花冠呈辐射对称的整齐花。桃花的结构可代表一般花的基本结构。 (二)花的类型 1.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完全花指一朵花具有齐全的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四部分。当一些植物花的结构中缺少上述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甚至缺少三部分时,即为不完全

花的结构及作用教案

第3节生殖器官的生长(一) 花的结构及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花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并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2)解释花的类型概念中两性花、单性花和无性花。 2、技能目标: (1)通过对百合花的解剖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2)通过百合花和桃花的结构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通过百合花的“花贴图”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认真实践创新、细心分析能力。 (4)通过请小老师上台介绍百合花的结构及展示“花贴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并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情感目标: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花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通过不要随手采摘鲜花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文明习惯;并通过对武侯外国语学校校内花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中的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讲述了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形成幼苗"、"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本章内容要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还要突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殖器官的生长”这节是这章中的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在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探究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生动有趣。本节课文包括三个知识点小标题分别是: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本节课教学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是完成对花的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材中先从认识花的结构入手,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接着,开始做花的解剖和观察。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并按照教材指导的方法一步步地观察每一部分结构,尤其注意对雄蕊和雌蕊的进一步观察。然后通过展示不同类别花的图片,理解两性花、单性花、无性花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对花蕊,特别是雌蕊结构建立较深刻的印象。为本节的第2课时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埋下铺垫。 1、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了解花的基本结构,尤其是雌雄蕊的结构. (2)教学难点:分析讨论"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哪些结构最重要?"(3)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解剖和观察实验,并将花的各部分用透明胶带黏贴在白纸上,比较并掌

实验八 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实验八植物根、茎的形态及内部结构观察 根尖及根的初生、次生构造 【实验目的】 了解根尖各部分及根的初生、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 油菜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幼根、棉花幼根横切、水稻幼根横切,棉花次生根横切片。【实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刀片、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培养皿及碘液等。【实验内容】 (一)根尖的区分(图8-1) 取油菜根尖,放在载玻片上,滴上清水后,用放大镜观察,注意根上长有许多白色根毛的部分是根毛区,其下白色部分是伸长区,再下是略带淡黄色的生长点及根冠部分,然后用另一载玻片盖在根尖上,加适当的压力,把根尖压扁,取去上面的载玻片,滴上碘液,盖上盖玻片,放在低倍镜下观察,可见根冠细胞为椭园形,排列疏松,靠近生长点的因含淀粉粒被染成兰色,生长点细胞着色较深,细胞形小、核大、壁薄、质浓,排列紧密。伸长区着色较浅,细胞显著伸长,成长方形,并出现液泡,开始分化,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

成许多小根毛,并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无机盐等(称为吸收组织)。用高倍镜观察根毛,可见根毛细胞壁薄、胞质少、液泡大。有时在根毛尖端还可见到细胞核。 (二)观察棉花幼根横切片(图8-2) 取棉花幼根横切片置低倍镜下观察。找到材料后,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各部分:1.表皮最外面一层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而且有的表皮细胞具有一条向外伸展的根毛。 2.皮层表皮以内的许多层薄壁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即是皮层。皮层最内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称内皮层,在横切面上为一圈,其半径壁上可见木栓化增厚的部分为卡氏点,常被染成红色。 图8-2 根的初生构造 A.外方组织B.维管柱 1.表皮2.皮层3.内皮层4.中柱鞘 5.原生木质部6.后生木质部7.韧皮部 3.维管柱位于皮层以内,可分为: (1)中柱鞘:由1-2层薄壁细胞构成,位于内皮层以内。 (2)初生维管组织:位于中柱鞘内,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初生木质部呈放射 状,有四条染成红色的放射棱,靠近外面的导管口径较小,是原生木质部,靠近里面的口径较大,是后生木质部。想想看,什么叫外始式?初生韧皮部位于每两个放射棱(束)之间,与其相间排列,染成蓝色,细胞形小,排列紧密,呈多角形的是筛 管,呈方形或三角形的是伴胞。最中心是没有成熟的木质部。 (三)观察棉花根次生横切片 先在低倍镜下区分(自外向内)周皮、中柱鞘、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及初生木质部等,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下列结构: 1.周皮为根的最外方,可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木栓层为最外几层扁砖形的细胞所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木栓形成层紧接木栓层之内,是一层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因位于根的侧面,称侧生分生组织,能向外分裂出木栓层,向内分裂成栓内层,栓内层紧接木栓形成层之内,由1-2层薄壁细胞组成。 2.维管柱位于周皮以内,包括下列几部分: (1)中柱鞘:为中柱最外的1-2层薄壁细胞,在老根上已转化为木栓形成层。

根的解剖结构

根的解剖结构 一、根尖与根尖分区 (一)根尖的概念 根尖(root tip)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无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都具有根尖,它是根的生命活动中最活跃的部分,是根进行吸收、合成、分泌等作用的主要部位。根的伸长、根系的形成以及根内组织的分化也都是在根尖进行的,因此,根尖的损伤会直接影响根的发育。 (二)根尖分区及其细胞特征 为了研究方便和更好地了解根尖的结构,一般人为地将其分为四个区。从根尖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root cap)、分生区(meristematic zone)、伸长区(elongation zone)和成熟区(maturation zone)四个部分(图5-3),总长约1~5cm。其中,成熟区因为具有根毛又被称为根毛区(root hair zone),从分生区到根毛区各区的细胞逐渐分化成熟,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各不相同,除根冠外,其它各区的细胞

特征逐渐过渡,无严格界限(表5–1)。 1.根冠 根冠是位于根尖顶端的帽状结构,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根尖的分生区细胞。根冠细胞不规则,外围细胞大、排列疏松,内部(近分生区)细胞小、排列紧密。根冠细胞含丰富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质体等细胞器,其外壁常有多糖类物质的黏液,可润滑根冠表面、促进根表离子交换、减少根在土壤颗粒间穿行的摩擦阻力,利于根的伸长生长。 2.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内侧,由顶端分生组织组成,整体形状如圆锥,故又名生长锥,长度约为1~3mm,主要功能是分裂产生新细胞,以促进根尖生长,所以也称为生长点。分生区细胞小、近于等径型、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核大、质浓、液泡很小,分化程度低,具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褐黄色。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有三个去向:一部分形成根冠细胞,以补偿根冠因受损伤而脱落的细胞;大部分细胞生长、分化,成为伸长区的部分,是产生和分化成根各部分结构的基础;同时,仍有一部分细胞保持分生能力,以维持分生区的体积和功能,进行自我永续(图5-5)。 3.伸长区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此区细胞愈远离分生区,则细胞分裂活动愈弱,并逐渐停止。其细胞沿着根的纵轴方向伸长,体积增大,液泡化程度加强,细胞质成一薄层位于细胞的边缘部位,因此外观近半透

花的结构示意图

花的结构示意图 基本结构(以桃花为例)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一)观察花的外形 教师结合挂图,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基本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 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组成。数一数萼片的数目,着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组成。注意它的颜色和数目。 完成上述观察,由一位同学归纳小结,然后教师再作补充性讲述,指出: 花柄紫红色,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它支撑着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间。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紫红色的部分,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着生在花托

上。在花托的边缘上着生有萼片,共5片,它们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内侧有花瓣,粉红色,5片,它们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二)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结合挂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次解剖花,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粘贴在白纸上制成标本。 1.用镊子将萼片摘下,并粘贴在白纸上。 2.用镊子将花瓣摘下,依次粘贴在白纸上。 3.观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们合称为花蕊。先观察雄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样吗? (2)每枚雄蕊由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取一张白纸放在桌子上,将雄蕊的花药在纸上来回摩擦,能看到有黄色粉末散落吗?这是什么? (4)观察完成后,用镊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贴在白纸上。 4.观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这时在花托的顶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观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组成。 (2)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别将子房作横切和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注意看看有几个胚珠。 完成上述观察后,组织同学讨论归纳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接着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这些变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来,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种子有关,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二、花的其他结构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例如蜜腺。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产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成气体,从而使花散发出香气。人们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花的构造和功能

花的构造和功能(教学设计)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殷玉兰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早已来到我们身边。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美丽的花儿。(PPT各种花朵摄影照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花的各部分构造 1、看一看。选择一朵桃花,仔细观察桃花的构造。 2、说一说。按从外到里的顺序说出桃花的构造。 3、做一做。 (1)小组合作借助镊子和放大镜解剖桃花,把相同部分堆放一起。 ①PPT 解剖桃花 实验目的:了解桃花的构造。 实验准备: 镊子、放大镜、塑料盘。 实验步骤:4人小组合作解剖花朵,把相同部分堆放一起。 把镊子握在手心,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镊子的前部,从外向内夹紧各部分的根部拔起。 ③开始实验。一组学生到实物展示台操作,其余学生下面操作,操作完成填写实验记录。 ④汇报实验结果:桃花由四部分构成(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2 请各小组再次选择一朵油菜花或者其它花观察并解剖。 说说油菜花(或者其它花)的构造。 4

(二) 1、猜一猜:花的各部分都有哪些功能呢?(小组讨论) 2、提供各种功能,让学生选择连线。 雌蕊制造花粉 萼片接受花粉 花瓣保护未开的花 雄蕊吸引昆虫 四、总结本课。 五、结束语。 有一个词语大家都很熟悉,开花结果。看来,花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家以后看到再漂亮的花朵也要记住“花儿好看不能摘!”。 花的构造和功能(视频讲述) 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殷玉兰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春天早已来到我们身边。现在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欣赏美丽的花儿。(PPT各种花朵摄影照片) 二、学习新课。 (一)认识花的各部分构造 看一看。刚才大家欣赏了花儿,那么这些花儿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 (出示桃花),这是什么花?桃花。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桃花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说一说。接下来请同学们说一说花的构造。(先出示花瓣)花瓣大家都认识。(再

花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6.3.1“花的结构与功能”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三节生殖器官的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器官包含花、果实和种子。教材的安排是先讲花的结构,而后通过传粉和受精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这一节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的学习,具有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花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花的主要结构是花蕊的理由 (2)阐述花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洋紫荆花的结构,进一步认识花的结构 (2)通过迁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制作洋紫荆花的贴花标本,将美学应用于理学 (2)认识花的结构,引导发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花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花的分类的迁移学习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可以在课堂上解剖花,会很兴奋,在认识花的结构时,因为是以洋紫荆花为例,与课本上桃花的结构模式图中子房的位置不同,大部分学生找不到洋紫荆花的子房;而且在制作贴花标本时,如果没有一个参考。学生的贴花标本会五花八门,不够科学美观,所以最好是教师提供一个范例供学生参考。我会提供一个分类的图,学生可以照着分,也可以在背面自由发挥,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很多学生都会选择照着教师的分类来进行,这样有利也有弊,利就是学生这样分类会更清晰,明了,弊处在于思维会固化,没有其他创新。

五、课前准备花开的视频,多媒体课件,洋紫荆花,A4纸,镊子,白乳胶,刀片,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 在黑板上板书标题:6.3.1花的结构与功能 动手操作,引导探索: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 对了,我们校园内外就有很多这种花,这种花呢名为:红花 羊蹄甲或洋紫荆,是我们湛江市的市花,

初一生物教案:花的结构

花的结构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理解花的主要部分是花蕊。 2.学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雄蕊和雌蕊的结构和功能;解剖和观察花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桃花(或一朵完全花)的挂图、模型。新鲜的桃花(或其它完全花)或浸泡的花(或花的解剖塑封标本)。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体是由哪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构成的? 2.为什么把花、果实、种子叫做生殖器官? 引言: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直接有关,所以属于生殖器官。绿色开花植物在开花之后,一般都能结出果实和种子,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观察、研究花的结构和功能,就会逐步明白。 一、花的基本结构(以桃花为例)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外形,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逐步解剖并观察花的各部分结构。 (一)观察花的外形 教师结合挂图,指导学生参照课本上“花的基本结构图”,有步骤地观察以下内容: 1.花柄:它的颜色、着生的部位。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2.花托:它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它的作用。 3.花萼:由萼片组成。数一数萼片的数目,着生在哪里。 4.花冠:由花瓣组成。注意它的颜色和数目。 完成上述观察,由一位同学归纳小结,然后教师再作补充性讲述,指出:

花柄紫红色,一端着生在茎上,另一端连接着花朵。它支撑着花朵,使它展放在空间。顺着花柄往上看,可看到略为膨大,呈杯状,紫红色的部分,这是花托,花的各部分着生在花托上。在花托的边缘上着生有萼片,共5片,它们组成了花萼。在花萼的内侧有花瓣,粉红色,5片,它们组成花冠。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二)解剖并观察花的结构 结合挂图,教师指导学生依次解剖花,观察其内部结构,并将花的各部分粘贴在白纸上制成标本。 1.用镊子将萼片摘下,并粘贴在白纸上。 2.用镊子将花瓣摘下,依次粘贴在白纸上。 3.观察雄蕊:摘去萼片、花瓣后,露出雄蕊和雌蕊于它们合称为花蕊。先观察雄蕊,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桃花的雄蕊有多少枚。每一朵都一样吗? (2)每枚雄蕊由哪两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 (3)取一张白纸放在桌子上,将雄蕊的花药在纸上来回摩擦,能看到有黄色粉末散落吗?这是什么? (4)观察完成后,用镊子摘下部分雄蕊,粘贴在白纸上。 4.观察雌蕊:摘去全部雄蕊,这时在花托的顶部只剩下1枚雌蕊了。 (1)观察雌蕊由哪三部分组成。 (2)同桌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用刀片分别将子房作横切和纵切。然后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注意看看有几个胚珠。 完成上述观察后,组织同学讨论归纳花的结构。花的主要结构是什么?接着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述,指出: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它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里有花粉。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桃花只有一个胚珠)。花开放后,花粉落到柱头上,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这些变化今后再研究)。由此看来,只有花蕊与结出果实、种子有关,所以它是花的主要部分。 二、花的其他结构 有些植物的花(如桃花)除了上述的基本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例如蜜腺。 用放大镜观察子房的基部,看到有小突起,这叫做蜜腺。蜂蜜采集的花蜜就是由蜜腺产生的: 有些植物的花,能散发出芳香的气味,它是花瓣里的一些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这些物质容易挥发成气体,从而使花散发出香气。人们利用它可制取香精,如玫瑰花、桂花。

观察花的结构

观察花的结构 教学目标 1.掌握花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明确花蕊就是花的主要部分。 2.了解花的种类及雌雄同株植物、雌雄异株植物的概念。了解花序的概念及种类。 3.通过解剖桃花与观察各种植物的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 4.通过识别不同种植物花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5.通过学习“花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使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 6.通过学习“花的种类”,继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花的结构”就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因为: (1)前面几章的教学讲的就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植物生长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繁殖。花、果实、种子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结构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开花后才能结果,种子才能形成。 (2)花实际上就是变态的枝条。花的各部分与枝条的组成从来源上讲就是一致的。通过“花的结构”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前后联系及进一步探讨事物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关系,都就是有帮助的。 2.观察实验材料的准备,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讲“桃花的结构”时,新鲜的桃花已经过季,这就需要教师在春天的时候,准备好秋季用的桃花,并把它们浸泡在福尔马林或酒精溶液里备用。也可以事先培养白菜花或油菜花进行教学,北方的冬天吃完的白菜留下的“白菜疙瘩”种在花盆里或浸泡在水中,一个月左右就能抽出花莛、开花。还可以选择一些秋季盛开的花卉备用。

3.解剖花并做成粘贴花标本,也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1)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对于学生来说,操作起来都显得小了。学生进行解剖时,往往显得“笨手笨脚”,容易弄丢一个部分或弄断一个结构,所以要注意提醒学生,认真谨慎地从外至内地一层层把花的各部分用镊子镊取下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然后再粘贴在台纸上。 (2)做粘贴花标本的过程,学生也往往容易把台纸弄得很脏,而且粘出的花摆放不够科学与美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操作过程,要设法引导学生粘贴出来的标本,既科学又美观。 4.单性花、两性花、雌雄同株、雌雄异株及花序的概念就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从上节的教学内容知道:花蕊就是花的最主要的结构。花若无花蕊就不能称其为花。因此,根据花中花蕊的种类而定名的单性花与两性花就是最基本的两类花。只有理解了这两类花的区别,才能明白雌雄同株与雌雄异株的概念。 花序的概念就是对单生花而言的,理解了花序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总状花序、头状花序等各种植物的花序。 5.单生花与单性花概念的区别就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为: ①从字面上瞧,二者只有一字之差,而且“生”与“性”,字形也很相似。学生很容易把两者弄混。 ②从概念上讲,“单生”与“单性”学生也容易混淆,特别就是对“单性”的理解。所以教师在处理这两个概念时,要强调“生”与“性”的区别。“单生”就就是单独着生;“单性”就是对“两性”而言的,指的就是:只有一种花蕊的花,即雌花与雄花。 3.让学生明启头状花序不就是一朵花,也就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 ①头状花序从外形上瞧,往往使人认为它就是一朵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