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气候

福建省气候

福建省气候
福建省气候

我的家乡——福建省的气侯

我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霜冻少,作物生长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夏季风两者的强弱、进退、消长和更替影响着我省的气温、湿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

受季风影响,本省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较小,春温普遍低于秋温。湿度较大,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春夏,但冬雨并不少。夏秋有台风现象,干季现象只见于秋高气爽时期。

经所查资料可浅显的将气候形成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纬度位置:地处低纬度,光照资源丰富;丰富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我省长夏热,冬季凉爽而短的基本条件,我省跨纬度超过4°,是境内南北气候异同的级基本原因。

2、海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濒临太平洋。夏季风北上常取道于此,冬季风南下也要经过这里。由于入侵气流常来自海洋,因此气候也带有海洋性特色。

3、环流因素:在冬季,高空位于南海高压附近;或者地面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多情郎稳定,这种情况多出现在12月。1-2月,由于西南槽较为活跃,兼有锋系过境,阴雨日子增多,这是形成我省多雨的主要原因。初春,西南槽更加活跃,常有锋面降水。春夏之交,江南低压系统不断发展,锋面过境频繁,常有准静止锋出现,进入梅雨季节。夏季盛行季风,天气受热带系统控制,多台风活动,无台风时候晴天少雨天。秋季9月仍受台风的影响。中旬以后冷空气开始活动,有时南侵,使闽北和中山区第一次出现秋寒天气。晚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南撤冷高压不断南侵,逐渐控制我省地面,南海高压还盘踞我省高空,全省天气晴朗稳定,形成暂时的干季现象。

4、地形因素:由于山地的影响,我省的山地气候比较明显。局部地形的影响,形成特有的小气候。

5、海流因素:夏季海洋季风移经暖流海面进一步加深后给我省的广大地区带来更加丰富降水。冬季东南沿海岸流降低了沿海气候的温和程度,并对我省地区沿海地区春季回暖也有一定的推迟作用。大陆季风移动经过台湾暖流或者东南沿海海流面后,湿度加大,当入侵省境内时候,增加了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对我省冬季和初春的降水产生了影响。

本省光能资源丰富,其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年太阳辐射东南多于西北,平原多于山地,多年平均呈现单峰型分布。闽西北的七仙山到杉岭山脉和鹫峰山中部及宁德至大连一带属少能区,闽南及福清至安溪以东属多能区。日照时数在1700-2300小时,南部在2000小时以上。

我省气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1月平均气温,除了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在5-13度,其分布大势随着地市的起伏,从东南向西北波浪式递减。7月平均气温除了少数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在27-29度之间,各地差异较小。各地年均温在17-22度之间,分布特征:南部明显高于北部,东南沿海高于西部多。沿海岛屿和半岛的年均温比沿海平原和盆地低;两大山带气温垂直分布较为显著。年气温较差:各地气温年较差在16-21度,分布特征南部小于北部,沿海小于内陆。日较差大部分地区夏季在15旬以上,冬季在7旬一下,其中东南沿海平原夏季最长冬季最短。主要农业指标温度:活动积温,闽东南沿海地区最多,闽西南盆骨地区、闽中南盆骨地区和闽东北沿海地区次之,闽西北盆谷地区较少,武夷山地和鹫峰山地最少。

水分资源:降水基本从闽东南沿海经闽中大山带向闽西大山带北段起伏递增。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3-6月以锋面雨为主。盛夏和初秋以雷阵雨和台风雨为主。秋冬之交是我省出现干季的时期。晚冬雨水多,雨区广。年降水相对变率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多温暖湿润的天气为农作物们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性的病变,例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柑橘红蜘蛛和茶假眼

小绿叶蝉等。

温润的家乡同时也伴随着恼人的农业气象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寒、干旱、涝、冰雹等。

常遇的寒害有倒春寒,秋寒,冬寒。秋寒使晚稻不能安全抽穗,就我省的晚稻生产来说,能否夺取高产稳产,很重要的就是能否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安全齐穗。常见旱灾有春旱,夏旱,秋冬旱。我省的春旱约3三年一遇,夏旱约两年半一遇。秋冬旱约五年一遇。梅雨洪涝有季节集中、地域稳定、为时持久的特点。台风型的洪涝主要集中在7、9两月,主要是在沿海,尤其以晋江、九龙江最常见。范围较梅雨型小,但强度大,过程稳定,来势猛。台风平均每年登陆2次,影响我省的台风每年约3次。集中在79两月。冷空气影响下的沿海大风具有季节集中,风令规则的特点。绝大多数出现在冬半年。雷雨大风多属于局地现象。冰雹以春季出现的频率最大,武平——尤溪——寿宁一线的两侧,出现冰雹机遇较高。

山洪灾害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降雨触发的灾害频率和强度是不一样的。国内学者赵士鹏根据山洪灾害系统在我国的不同区域表现出来的性态的相似和差异进行山洪灾害的危险度区划,将全国分为六个灾害特征一致性的区域,我省属于东南区,以武夷山、南岭为北界,西界与云贵高原相接,属于危险度较高的区域。

台风大风及其产生的巨浪等灾害链是超级台风致灾害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台风大风及其链性特征具有很强的破坏力,它能推倒大型的设施、装置、电缆、房屋、树木等,破坏农作物,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严重的还能破坏城镇;台风大风在海上和近海地区引起的巨浪可直接导致翻船沉船事故,威胁海上作业、船运和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台风具有充足的水汽来源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所以本身容易造成暴雨或大暴雨,也可与其他天气系统共同促成暴雨。洪水是台风暴雨的第一级次生灾害,进而形成洪涝、城市内涝、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共同组成暴雨洪涝灾害链,能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房屋、道路、堤坝和搪库等,造成农作物和水产养殖业受损,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除此之外,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威胁性也不可小视。此类气象灾害例如0608超级台风:“桑美”。

我省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孕育了繁多的作物种类:

粮食作物:水稻、玉米、马铃薯、豌豆、甘薯等

经济作物:茶叶、烟叶、大豆等

水厂渔业:鲫鱼、草鱼、鳗鱼等

食用菌:猴头菇、银耳、姬松茸、灵芝、蘑菇、木耳、金针菇、香菇等

果树园艺:香蕉、荔枝、龙眼、柑橘、李子、柚子、葡萄、柰、菠萝、青梅、桃子、杨梅、柿子、梨等

花卉园艺:郁金香、现代月季、水仙花、切花菊、鹤望兰、百合花、非洲菊、富贵菊、富贵籽、红掌、虎舌红、建兰、金毛狗蕨、茉莉花、球根鸢尾、山茶花、苏铁、文心兰、小苍兰、棕榈、仙人掌、人参榕、金边虎皮兰、海芋、杜鹃花、蝴蝶兰等蔬菜园艺:白菜、萝卜、辣椒、菠菜、苦瓜、毛豆、莴苣、百合、荸荠、扁豆、四季豆、芋、蚕豆、大蒜、大头菜、冬瓜、番茄、胡萝卜、刀豆、花椰菜、黄花菜、姜、豇豆、莲藕、韭菜、结球甘蓝、南瓜、瓜子、芹菜、西葫、洋葱、小白菜、香椿、竹笋、野菜、苋菜、唐菖蒲等。

我省各种作物的熟制不仅与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而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气候决定了作物的生长状况和品质。本省古代隶属江淮以南的扬州,同时受众多地理因素的影响,水热条件较比北方好,适宜稻作。汉代时期的福建,由于社会需求少,土地数年一年一获;魏晋时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一年一熟成为可能,此后,逐渐实现了稻麦二熟和间作双季稻。如今,双季稻栽培已经普遍,我省以南稻田十之有二实行麦稻一年三熟,闽江流域以南稻田是以冬种小麦与间作双季稻组成的一年三熟;晋江和九龙江流域则以冬种小麦

或蚕豌豆与连作双季稻组成的一年多熟制;闽东南一带多双季稻,闽西北一带以稻杂(甘薯或大豆)二熟;只有少数山区的作物仍为一年一熟制。

总结:据中国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表明,中国是全球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我省的气候变化与全国的气候变化基本一致,但福建省各地区站点的年均升温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趋于暖湿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气候趋于暖湿有助于本省喜温作物和果树等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但是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对本省沿海地区的影响不可小视。气候变暖导致的台风、风暴潮等海洋性灾害强度加剧,2004-2006年有5次灾害性台风先后登陆我省,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气候变化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弊大于利的,因此我们有责任保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资料:

杨凯,陈彬彬,陈家金,李丽纯,岳辉英,福建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中国农学通,2011,27(8):302-309

陈香,福建0608#超强台风“桑美”灾害分析,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09(3):36-41 黄志刚,刘爱明,林小红,福建省山洪灾害气象特征分析,广西气象,2005,09(增刊1,26):11-30

百度资料:福建农林大学课件

福 建 省 基 本 省 情

福建省基本省情 一、自然地理:山多海阔,区位独特。福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全省人口3330万,现辖福州、厦门、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8个地级市和宁德1个行政公署,下设84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东西宽约54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素有摪松揭凰 环痔飻之称。福建地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林果竹茶和食用菌的栽培,山地综合开发潜力大。福建又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全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还大;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分布大小岛屿1202个,港湾125个,拥有福州、厦门、湄洲湾、宁德三都澳等许多天然良港。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近海分布着五大渔场,有海洋生物3000余种,其中鱼类750多种,占全国海洋鱼类种数的一半。尤其是水产品资源种类繁多,现有品种占世界50%以上,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一位。境内山峦起伏,河流密布,水利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00多条,大多流程短、水量大、水流湍急,水力理论蕴藏量1046万千瓦,可装机容量705万千瓦,居华东之首。还拥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名胜古迹多,武夷山和湄洲岛已列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福建又是著名的老区,闽西、闽东等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二、对外开放:优势明显,起步较早。福建海外乡亲多,是全国第二大侨乡和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总数有800万人,其中90%聚居在东南亚国家。港澳闽籍同胞80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侨港澳台是福建发展对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199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192.2亿美元,占全省GDP的47.8%;其中出口120.73亿美元,占全省GDP的30.3%左右,利用外资42.12亿美元。1979-19外经贸的重要力量和独特优势。福建是全国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中央赋予了许多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全省经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区达4.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5.7%,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3。目前,全省已逐步形成经济特区、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商投资区、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等多层98年累计利用外资达276.12亿美元,利用外资相当于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3.3%;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49万家(其中工业企业2万多家),产值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28%。随着成功举办了十届的福建9.8投资贸易洽谈会于1997年正式升格为全国性的投资贸易洽谈会、成为与摴憬换钉并称的我国两大招商引资盛会之一,福建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口岸。 三、基础设施:重点突出,日臻完善。改革开放以前,福建给人的印象是电灯不明、马路不平、信息不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在改革固定资产投资体制的基础上,大力加快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1979-1998年全省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72.83亿元,年均增长28.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54.18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3.3%。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逐步适应,由滞后型向适应型转变。重点扩建、改建和新建了4个机场(厦门、福州、武夷山、晋江机场),3个港区(福州、厦门

福建气温

(一)地理分布 1.年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自北而南大部为17~21℃之间。西部的武夷山、中东部的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由于地势高峻,终年成为低温区,纬度偏南的博平岭在15℃以下,海拔更高的七仙山、九仙山更低到12℃上下(见图1-1)。这些高山区等温线的走向是沿着山体成闭合或半闭合的块状分布。两大山带之间、闽中大山带与海洋之间的等温线的形状有向北凸出,两边徐徐南垂的趋势。 2.四季气温 (1)冬季 福建的冬季受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冷气流长途到达福建境内,受到层层山脉阻挠,到了南部逐渐削弱。闽北每年都有几天降雪,晋江以南沿海无雪少霜。1月平均气温除沿海岸和岛屿外,是全年最低,尤其1月上中旬的平均气温是全年各旬中最低的。1月平均气温自北而南大部地方在6~13℃之间,武夷、鹫峰、戴云等山地在6℃以下,七仙山低到1.7℃。等温线的走向趋势与年平均气温相似(见图1-2)。1月平均气温是全年南北温差最大的一个月。例如浦城比诏安低7.0℃,东部沿海比同纬度西部山地高2~4℃。 近海岸和海岛地方,常年2月上旬的平均气温是全年36旬中最低的一旬,沿海民间有“寒冻正二月”的说法。 从冬季最低气温出现≤0℃日数来看,在海拔高度300米以下,即使北端的浦城平均每年也不过235天,在两大山带之间,大部地方已减少到15天以下。北部沿海在10年中也只能出现3~4次,闽江口以南沿海在10年中难见1~2次,稍向内地深入,虽有增多的趋势,但即使在福州盆地内平均也不过十年三遇至每年一遇。 (2)春季 4月起山地和海洋对气温的反应更突出,等温线的经向度增大,沿海岸的气温明显低于同纬

度内地的河谷地带(见图1-3)。例如,连江4月平均气温比三明偏低2.1℃,长乐比永安低1.5℃,1月份两者分别只相差0.4℃和1.1℃。但南北部的温差缩小,诏安比浦城只偏高2.8℃,七仙山和九仙山4月平均气温已回升到12℃以上。鹫峰山地14℃以上。5月等温线分布趋势与4月相似,南北部温差进一步缩小。沿海与内地河谷温差也缩小。 (3)夏季 6月起单一的热带海洋气团和赤道气团开始控制福建,全省都处于高温状态。7月沿海平原和内陆河谷地带,月平均气温都在28℃上下,有的日子平均气温可达29℃以至30℃以上。沿海突出部和近海岸以及海岛受海洋调节,月平均气温在27℃上下,西部山地受海拔影响也在27℃上下,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地只有24℃上下。 7月份南北温差达到了最小,如诏安比浦城只高0.6℃,而高低地的温差达到最大,如永春比九仙山偏高9℃。九仙山的7月平均气温比九龙江平原的4月还低(见图1-4)。 从高温天气日数(日最高气温≥35℃)看,主要出现于两大山系之间的河谷地带,如松溪、富屯溪、建溪、沙溪、大樟溪、闽江、晋江、九龙江河谷地带平均全年有30~40天,福安盆地在30天左右,汀江河谷也有20多天。这些谷地的高温日数明显比周围山地多。在九龙江的北溪河谷的漳平可达50天,居于全省之冠。 沿海地带及所属的海岛,一则受海洋调节,二则地形开阔,空气流通,高温天气出现机率较低。尤其近海岸或岛屿的高温天气仅仅是10年1~2遇。800米高的山地偶尔出现高温天气,屏南、周宁至1990年尚未出现过。 (4)秋季 9月中旬起,西风带环流开始影响闽北,鹫峰山地秋寒始现,南北部温差开始加大,诏安的9月平均气温比浦城偏高2.9℃,但东西向的温差还保留着夏季的温度场特征。例如连江的9月平均气温比三明稍低。9月虽有冷空气入侵,然而在这时期内的冷空气还很浅薄,很快就变性减

2007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7年 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

目录 综述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2) 2、气温 (4) 3、日照 (6) 第二章、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1、强冷空气 (8) 2、低温阴雨 (8) 3、强对流天气 (9) 4、干旱 (10) 5、雷暴 (11) 6、暴雨 (11) 7、高温 (13) 8、热带气旋 (14) 9、秋寒 (20) 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21) 2、降水 (22) 3、台风 (22) 4、主要气候灾害 (22) 附表2007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 (23)

为使公众和社会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7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 综述 2007年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偏高,是一个暖冬;春季降水量偏少,局部县(市)出现春旱; 雨季从4月22日开始,6月18日结束,开始期和结束期均比常年偏早,总降水量偏少,降水时段集中; 夏季气温偏高,7月6日~13日和7月18日~ 8月3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8℃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过程;秋季降水量偏少,内陆和闽南秋冬旱严重。全年登陆或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共有7个,个数接近常年,其中有3个台风登陆我省,台风“圣帕”于8月19日在我省惠安正面登陆,强台风“韦帕”和台风“罗莎”分别于9月19日和10月7日在闽浙交界处登陆,台风所造成的狂风暴雨,给我省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482.6 万人受灾,死亡66 人(其中雷电死亡32人),直接经济损失53.2亿元,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轻于常年。综合分析,2007年气候属正常偏好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年降水量1109~1992毫米,闽东北闽西南较多, 福鼎、寿宁、南靖、宁德、永春、宁化、仙游、连城、永定9个县(市)在1600毫米以上,福鼎最多,为1992毫米;福州一带较少,其中福州、东山、闽清、闽侯4个县(市)在1200毫米以下, 图1 2007年福建省降水量分布(毫米)

2011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11年 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

摘要 2011年我省气候温和适宜,风调雨顺,气候影响总体利多弊少,属较好年景。 全年气温和日照正常,降水显著偏少,季节差异较明显。四季分布如下:冬春季气温持续偏低,出现1998年以来持续暖冬后的首个冷冬和近年来少见的倒春寒天气,降水持续明显偏少,春旱严重,但雨季首场暴雨及时缓解;雨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弱,江河平稳度汛;夏无酷热,高温偶有来袭,台风影响偏轻;秋季降水为1961年以来最多,晚秋两场罕见暴雨及时弥补前期降水不足。 年内气象灾害影响偏轻,主要表现为雨季偏弱,未出现流域性严重洪涝灾害,江河无险情;台风风雨不强,损失较少。但仍出现阶段性的气象灾害和极端事件:十五年来首现久违的冷冬;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的“三寒”齐现为近年少见;春旱严重,春雨贵如油;台风“南玛都”致莆田等地出现罕见内涝;11月频现大范围暴雨,月平均气温破近50年最高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省因气象灾害损失18.8亿元,为近年来损失较少的一年,也是近年少见的较好年景。 目录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气温 2.降水 3.日照 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1.低温寒害种类多、频次高 2.强降水总体偏弱,局地受灾严重 3.热带气旋登陆个数少,影响个数略多,灾害影响偏轻 4.春旱、夏旱明显 5.阶段性夏季高温历史少见 6.强对流天气较少,局地受灾重 第三章专题气候影响评价 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气候对林业的影响 3.气候对渔业的影响 4.气候对水电业的影响 5.气候对盐业的影响 6.气候对铁路运输业的影响 7.气候对保险业的影响 8.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 9.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第四章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2.降水 3.热带气旋 4.主要气候灾害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2011年,气候总体较温和适宜,气候年景较好,但冬春持续低温少雨、雨季少雨、夏季阶段高温和秋季异常多雨的特征较突出。 注:冬季(上一年12月~2月)、春季(3~4月)、雨季(5~6月)、夏季(7~9月)、秋季(10~11月) 1.气温 1.1 全省平均气温为1998年以来首个偏低年 全省年平均气温19.4℃,较常年偏低0.1℃,较上一年偏低0.2℃,为近15年最低值,也是1998年以来的首个偏低年(图1)。

福建各市介绍

福建各市总体介绍 NO.1厦门:温馨开放的港口旅游城市 在中国,也许人们不了解福州,但他肯定认识厦门。这倒不是说福州有多孬,而是,厦门实在是名出得太喧宾夺主了。当国人还没解决基本的温饱,还在为外面世界变化感到新奇的年代,厦门在人们心中是新观念的诞生地,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或者说,那里还有一所令人向往的全国著名大学。 而当中国进入小康社会,人们更关注生活质量,更为关心休闲时,厦门也就成了国人对新生活的一种向往,因为那里有碧海、蓝天、沙滩,有日光岩,有湖里山,和随风飘渺的,悠悠的钢琴声;因为这个城市是2002“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E级,国内城市从没获过这项殊荣的“第一名”,可以这么说,厦门是当下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温馨浪漫的开放型港口旅游之都。

港口旅游城就是厦门的核心竞争力。 先说海港吧,1842年,厦门就被列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近年来,厦门港的海天、象屿、海沧国际货柜和东渡码头竞相增开航线,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知名船务公司加入,码头现代化装卸设备日益完善。如今,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百七十万标箱,提前跨入了亚太干线港的行列,成为了世界干线港口40强。其集装箱吞吐量比增接近36%,远远超过周边地区其他港口的集装箱增幅,吞吐量为福建省的七成。 [NextPage] NO.2泉州:富裕爱拼的民营经济之都 相对于厦门是全国的厦门而言,泉州更多的则是福建的泉州。在福建,要是你是都市白领,平时的生活中,你不免会谈起泉州人的富裕,谈泉州市许多乡镇的大街上停满了高档轿车或冷不丁,那个小巷里就是一家四星级宾馆等话题;当然,要是你是一个外出打工的山区农民,一年之初,大多情况下,你买的第一张长途车票,就是到泉州的晋江或石狮等经济发达地区的。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这里民营经济发达,是福建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方。2002年泉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在福建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23.0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强,名列中国内地地级市的第三名;福建8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市县中,就有五个在泉州,且其所辖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十强、发展十佳。 多年来,泉州人发扬“爱拼敢赢”精神,民营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如果说,大街上一块砖头丢了下来,在福州可能砸到了四个处长,在厦门砸到四个CEO的话,在泉州就可能砸到四个老板,因为泉州是福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之都,在泉州自己有个厂的老板,可以说多如牛毛。 如今的泉州民营经济不再是当年的“草根经济”,民营工业步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产生了一大批上规模、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并打造出了“安尔乐”、“七匹狼”、“富贵鸟”、“金鹿”、“安踏”等全国、全省知名品牌。2001年“安踏”牌旅游鞋市场占有率达14.7%,“九牧王”牌西裤市场占有率达23.4%,“七匹狼”牌夹克衫市场占有率达15.1%。位居“第一”的还有:浔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 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美丽的沙埕港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

目录 综述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1) 2、气温 (4) 3、日照 (5) 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1、寒潮冻害 (7) 2、干旱 (8) 3、暴雨洪涝 (8) 4、低温阴雨 (11) 5、强对流天气 (11) 6、热带气旋 (13) 7、高温 (19) 8、秋寒 (19) 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19) 2、降水 (20) 3、台风 (20) 4、主要气候灾害 (20) 附表2006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 (21)

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6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 综述 2006年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显著偏多,成为1961年以来的最多年,日照正常略少。冬季较温暖,部分县(市)出现秋冬连旱; 5月份降水过程频繁,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出现洪涝和地质灾害; 6月4~8日中北部地区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闽江主要支流和干流发生历史少见的洪水,暴雨洪水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秋季气温显著偏高,10月气温异常,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11月降水异常偏多,刷新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记录。全年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其中有3个登陆, 5月16~18日早台风“珍珠”影响我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特别是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06年影响我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暴雨洪涝,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1519万人受灾,死亡368人,直接经济损失198.49亿元。综合分析,2006年气候属较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年(1月~12月)降水量1523~2778毫米,闽北闽南较多,闽中较少,其中宁德,漳浦,南靖,永定,永春,霞浦,邵武,漳州,武夷山,建瓯,福鼎11个县(市)在2200毫米以上,宁德最多达到2778毫米; 闽中南较少,其中晋江,平潭,尤溪,闽侯,三明5个县(市)在1800毫米以下, 晋江最少为1523毫米(图1)。 图1 2006年福建省降水量分布(毫米)

福建省气候

我的家乡——福建省的气侯 我省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长冬短、气温较高,霜冻少,作物生长期长,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夏季风两者的强弱、进退、消长和更替影响着我省的气温、湿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 受季风影响,本省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较小,春温普遍低于秋温。湿度较大,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春夏,但冬雨并不少。夏秋有台风现象,干季现象只见于秋高气爽时期。 经所查资料可浅显的将气候形成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1、纬度位置:地处低纬度,光照资源丰富;丰富的太阳辐射是形成我省长夏热,冬季凉爽而短的基本条件,我省跨纬度超过4°,是境内南北气候异同的级基本原因。 2、海陆位置: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缘,濒临太平洋。夏季风北上常取道于此,冬季风南下也要经过这里。由于入侵气流常来自海洋,因此气候也带有海洋性特色。 3、环流因素:在冬季,高空位于南海高压附近;或者地面受冷高压控制,天气多情郎稳定,这种情况多出现在12月。1-2月,由于西南槽较为活跃,兼有锋系过境,阴雨日子增多,这是形成我省多雨的主要原因。初春,西南槽更加活跃,常有锋面降水。春夏之交,江南低压系统不断发展,锋面过境频繁,常有准静止锋出现,进入梅雨季节。夏季盛行季风,天气受热带系统控制,多台风活动,无台风时候晴天少雨天。秋季9月仍受台风的影响。中旬以后冷空气开始活动,有时南侵,使闽北和中山区第一次出现秋寒天气。晚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南撤冷高压不断南侵,逐渐控制我省地面,南海高压还盘踞我省高空,全省天气晴朗稳定,形成暂时的干季现象。 4、地形因素:由于山地的影响,我省的山地气候比较明显。局部地形的影响,形成特有的小气候。 5、海流因素:夏季海洋季风移经暖流海面进一步加深后给我省的广大地区带来更加丰富降水。冬季东南沿海岸流降低了沿海气候的温和程度,并对我省地区沿海地区春季回暖也有一定的推迟作用。大陆季风移动经过台湾暖流或者东南沿海海流面后,湿度加大,当入侵省境内时候,增加了阴雨天气的可能性,对我省冬季和初春的降水产生了影响。 本省光能资源丰富,其分布具有以下特点:年太阳辐射东南多于西北,平原多于山地,多年平均呈现单峰型分布。闽西北的七仙山到杉岭山脉和鹫峰山中部及宁德至大连一带属少能区,闽南及福清至安溪以东属多能区。日照时数在1700-2300小时,南部在2000小时以上。 我省气温在时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1月平均气温,除了山地外,大部分地区在5-13度,其分布大势随着地市的起伏,从东南向西北波浪式递减。7月平均气温除了少数山区外大部分地区在27-29度之间,各地差异较小。各地年均温在17-22度之间,分布特征:南部明显高于北部,东南沿海高于西部多。沿海岛屿和半岛的年均温比沿海平原和盆地低;两大山带气温垂直分布较为显著。年气温较差:各地气温年较差在16-21度,分布特征南部小于北部,沿海小于内陆。日较差大部分地区夏季在15旬以上,冬季在7旬一下,其中东南沿海平原夏季最长冬季最短。主要农业指标温度:活动积温,闽东南沿海地区最多,闽西南盆骨地区、闽中南盆骨地区和闽东北沿海地区次之,闽西北盆谷地区较少,武夷山地和鹫峰山地最少。 水分资源:降水基本从闽东南沿海经闽中大山带向闽西大山带北段起伏递增。降水集中于春夏两季。3-6月以锋面雨为主。盛夏和初秋以雷阵雨和台风雨为主。秋冬之交是我省出现干季的时期。晚冬雨水多,雨区广。年降水相对变率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 多温暖湿润的天气为农作物们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危害性的病变,例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柑橘红蜘蛛和茶假眼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办关于福建省应对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办关于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气象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政办[2008]68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8.04.16 【实施日期】2008.04.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省政府文件的决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办关于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的通知 (闽政办〔2008〕6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办制定的《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四月十六日

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八年三月) 气候变化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为贯彻落实《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国家方案》”),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现提出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施方案。 一、应对气候变化对我省的影响和挑战 应对气候变化和防御极端气候灾害,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省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把构建可持续生态支撑体系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我省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实施意见》;组织编制了《福建省“十一五”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并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加快建设,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示

福建地理

福建地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福建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 ②了解福建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矿产资源等); ③了解福建的地形对农业、气候、交通、城市分布的影响; ④了解福建气温、降水分布地区差异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图表,学会从图中分析福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并结合福建相关地理知识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②学会通过已学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分析区域特征; ③通过引导分析,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福建的地理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福建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福建的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分析某个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福建省全面自行进行高考命题,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我们必须对乡土地理要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展示“福建政区图”,问:我们是如何一个区域的(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确定区域的位置;(2)分析区域特征:①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资源;②社会经济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农业、人口、城市;(3)研究该区域最主要的人地关系的矛盾;(4)探讨解决人地矛盾的方法;(5)与相似的区域进行区域对比。同样我们学习《福建地理》也要遵照这样的学习思路。 一、福建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学生读地图册,自行分析福建的地理位置,并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相对位置对福建具有什么意义。[教师总结]:从纬度位置看:福建大部分地区地处240N-280N之间,纬度位置低,热量充足。从海陆位置看: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北临浙江,西临江西,南接广东,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这样的条件有利于海洋湿润的水汽进入福建,更有利于福建发展海洋事业(海上交通、养殖业)从相对位置看:“十字路口”、“海峡西岸”,东南沿海承“长”接“珠”,贯西通海的“十字路口”;(2)海峡西岸、多层次、全方位、多领域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二、福建自然地理特征活动: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含了哪些内容(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形: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气候:季风显著,台风频繁;水文:水系发达,水力丰富;植被:森林覆盖率高;土壤:红壤比较贫瘠;资源:物产富饶;海岸线:海岸曲折,良港众多 活动:那么具体要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形特征的时候应该如何分析(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形类型、地势特点、山脉走向、海岸线学生根据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归纳分析福建的地形特征,教师总结:1、山地丘陵面积大;2、两列大山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与海岸线平行;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分布;4、海岸曲折,多岛屿、多港湾 活动:学生根据《福建地形图》思考、回答:福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总结]:①高峻的西北山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北方寒冷气团的侵入,因而福建冬季温度较同纬度的江面省要高;②东南低矮的地势,有利子海洋气流的登陆和深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