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6年

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美丽的沙埕港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

目录

综述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1)

2、气温 (4)

3、日照 (5)

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1、寒潮冻害 (7)

2、干旱 (8)

3、暴雨洪涝 (8)

4、低温阴雨 (11)

5、强对流天气 (11)

6、热带气旋 (13)

7、高温 (19)

8、秋寒 (19)

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19)

2、降水 (20)

3、台风 (20)

4、主要气候灾害 (20)

附表2006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 (21)

为使公众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6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

综述

2006年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显著偏多,成为1961年以来的最多年,日照正常略少。冬季较温暖,部分县(市)出现秋冬连旱; 5月份降水过程频繁,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部分县(市)出现洪涝和地质灾害; 6月4~8日中北部地区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闽江主要支流和干流发生历史少见的洪水,暴雨洪水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秋季气温显著偏高,10月气温异常,创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11月降水异常偏多,刷新1961年以来的历史同期记录。全年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其中有3个登陆, 5月16~18日早台风“珍珠”影响我省,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特别是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2006年影响我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和暴雨洪涝,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1519万人受灾,死亡368人,直接经济损失198.49亿元。综合分析,2006年气候属较差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年(1月~12月)降水量1523~2778毫米,闽北闽南较多,闽中较少,其中宁德,漳浦,南靖,永定,永春,霞浦,邵武,漳州,武夷山,建瓯,福鼎11个县(市)在2200毫米以上,宁德最多达到2778毫米; 闽中南较少,其中晋江,平潭,尤溪,闽侯,三明5个县(市)在1800毫米以下, 晋江最少为1523毫米(图1)。

图1 2006年福建省降水量分布(毫米)

大部分县(市)年降水量偏多2~7成,其中东山、霞浦、漳浦、永定、厦门5个县(市)偏多5成以上, 部分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仅宁化、尤溪、长汀、明溪、三明5个县(市)偏少1成以下(图2)。

图2 2006年福建省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

全省年降水量为2047.86毫米,显著偏多436.24毫米,约2.8成,比上一年偏多231.53毫米, 成为自1961年以来的第1位偏多年(图3)。

毫米

800

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

1996

2001

2006

年份

图3 福建省年降水量变化(毫米)

冬季(12~2月)降水量151.78毫米,偏少41.83毫米(约2成),比上一年同期偏少72.52毫米, 属正常略偏少。春季(3~5月)降水量773.2毫米,偏多176毫米(约3成),比上一年同期偏多133.6毫米, 属偏多。夏季(6~8月)降水量834.3毫米,偏多249.7毫米(约4成),比上一年同期偏多162.2毫米,属偏多。秋季(9~11月)降水量245.1毫米,偏多8.9毫米(约0.5成),比上一年同期偏少53.3毫米, 属正常。

2、气温

年气温15.7℃~22.4℃,分布呈东南沿海向西北山区逐渐降低的趋势, 闽南的漳州,南靖,东山,漳浦,晋江,仙游,莆田,厦门,漳平,永春10个县(市)在21℃以上,其中最高漳州市达22.4℃;闽北的寿宁,泰宁,浦城,邵武,宁化,明溪,武夷山,建阳8个县(市)在19℃以下,其中最低寿宁县为15.7℃(图4)。

图4 2006年福建省平均气温分布(℃)

大部分县(市)年气温偏高0.5℃以上,其中晋江,仙游,漳州,平潭,霞浦,宁德,闽侯,福州8个县(市)偏高1.0℃以上, 晋江最大偏高达1.3℃(图5)。

全省年气温20.0℃,偏高0.8℃,比上一年偏高0.4℃,是1961年以来的第4位偏高年(图6)。

年极端最低气温-7.1~9.5℃,主要出现在2005年12月23日和2006年1月8日的二次强冷空气过程中,其中全省最低气温为-7.1℃,1月8日出现在寿宁县,比2005年全省最低气温的-8.7℃(寿宁)高1.6℃。

年极端最高气温34.2~39.5℃,主要出现在7月12~13日和8月14日的高温过程中,其中全省最高气温为39.5℃,7月23日和8月17日出现在闽侯县,

比2005年全省最高气温的40.2℃低0.7℃。

图5 2006年福建省平均气温距平分布(℃)

冬季气温11.6℃,偏高0.8℃,比上一年同期偏高0.9℃, 属正常略偏高,是一个暖冬。春季气温18.5℃,偏高0.2℃, 接近上一年同期, 属正常。夏季气温27.5℃,偏高0.5℃, 接近上一年同期, 属正常略偏高。秋季气温22.0℃,偏高1.2℃, 比上一年同期偏低0.4℃,属显著偏高。

2020.521℃

图6 福建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3、日 照

年日照时数1347~2088小时,日照分布由闽中闽西向闽东南逐渐递增,其中东山,莆田,仙游,厦门,晋江,漳州,南靖,福鼎8个县(市)在1700小时以上,最多东山县达2088小时, 邵武,永安2个县(市)在1400小时以下,最

少为邵武市仅1347小时(图7)。

图7 2006年福建省日照时数分布(小时)

大部分县(市)年日照时数偏少100小时以上,其中连城,武夷山,漳浦,建阳,晋江,长汀,永安,邵武,三明9个县(市)偏少200小时以上,连城偏少达317.4小时,但福鼎,莆田2个县(市)偏多50小时以上(图8)。

图8 2006年福建省日照时数距平分布(小时)

全省年平均日照时数1612.17小时,偏少119.76小时, 比上一年偏多28.5小时,是1961年以来的第6位偏少年(图9)。

图9 福建省年日照时数变化(小时)

冬季日照时数302.53小时,偏少35.13小时,比上一年同期偏多41.9小时,属正常。春季日照时数275.39小时,偏少45.75小时,比上一年同期偏多40.5小时,属正常。夏季日照时数570.1小时,偏少23.7小时,比上一年同期偏多11.4小时,属正常。秋季日照时数472.4小时,偏少5.9小时, 比上一年同期偏多17.4小时, 属正常。

第二章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一、寒潮冻害

受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1月5~8日、1月20~23日、2月3~4日、2月17~18日、3月11日~13日我省共出现5次降温天气过程,其中1月5~8日和3月11日~13日的降温过程范围较广、过程降温幅度较大,部分县(市)达到寒潮标准。

2006年1月5~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北部高海拔山区出现雨夹雪天气过程,过程降温幅度西部、北部的大部分县(市)达到11℃~15℃,中南部的县(市)达到7~13℃。极端最低气温西北部的大部分县(市)达到-7~-4℃,其中高海拔山区的极端最低气温在-4℃以下;中南部的内陆县(市)达到0~4℃;其余地区极端最低气温为3~7℃。西部、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强降温达到寒潮标准。

3月11日夜里~1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从北到南出现降水过程,中北部的大部分县(市)达到中~大雨,北部高海拔山区局部伴有雨夹雪,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温幅度内陆各县(市)和北部沿海达到11~14℃,局部县(市)超过16℃;中南部沿海降温幅度达到8~12℃。13~14日极端最低气温北部地区达到-2~2℃,南部沿海达到6~9℃,其余县(市)达到2~5℃,南平、宁德、三明

3市的部分县(市)有结冰。中北部地区出现连续三天(13~15日)日平均气温≤12℃的低温天气过程,中北部和南部的局部县(市)强降温达到寒潮标准。

二、干旱

全省干旱时段出现在上一年的秋冬连旱和9月中旬中期至11月中旬的秋冬连旱,旱情和旱灾均轻于常年。

1月闽中及闽西的南部雨量持续偏少,旱情进一步发展。据1月31日资料统计:全省有23个县(市)连旱日数超过51天达到中~特旱气象条件,其中大田、漳平、武平、永定、上杭、长乐、福清、崇武、东山9个县(市)连旱日数为99天,达到气象特旱等级。由于2月份出现两次中~大雨,局部暴雨的降水过程,大大缓解了部分县(市)上一年秋冬连旱的旱情,使得土壤墒情大为改善,但旱情仍未完全解除,据2月28日统计:全省仍有4个县(市)连旱日数超过91天,其中东山连旱日数为148天。

9月上旬后期以来,大部分县(市)经历了长达2个多月的持续晴好天气,气温偏高,降水稀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夏秋冬连旱。据11月16日资料统计,全省共有54个县(市)连旱日数60~70天,达到中旱气象条件,其中最长连旱日数为莆田市达70天。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11月13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达67.33千公顷,其中重旱面积8.97千公顷、干枯面积近1.19千公顷,其中武夷山市农作物受灾200公顷,成灾67公顷,全省有7.02万人发生饮水困难。11月17日开始,自北向南出现明显持续性降水过程, 21日中南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使各地旱情得到有效缓解或解除。

三、暴雨洪涝

全省暴雨过程频发,洪涝灾害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479.9万元,死亡4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4.8552亿元。其中5月30日~6月1日和6月4~8日出现的持续性暴雨过程,造成损失较严重。

2006年2月17日夜里~19日,受切变线和南支槽的影响,出现第一次较明显的降水,其中中南部地区中到大雨,部分县(市)出现暴雨,17日20时至19日20时,有12个县(市)过程雨量达到或超过50毫米,其中平和85.6毫米为最大。

2月24~25日,受高空槽东移影响,内陆地区出现较明显的降水,24日20时至25日20时,中北部内陆地区有7个县(市)出现暴雨,以南平63.8毫米为最大。

3月20日~23日,受高空低槽东移和低层切变线南压的影响,各地出现持续四天阴雨天气,自北向南先后出现中~大阵雨,局部暴雨。19日08时至24日08时,有12个县(市)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以沙县146.5毫米为最大,建宁140.3毫米次之。

4月9~13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全省共有56县(市)过程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有7个县(市)雨量超过100毫米,以光泽和平潭的119毫米为最大。

雨季开始于4月25日,较常年偏早,之后降水过程频繁。

4月27日下午,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南压影响,自北向南先后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27日08时~28日08时全省大部分县(市)出现中~大雨,南平、三明和龙岩3市共有8个县(市)达到暴雨,以漳平66毫米为最大。

5月1~2日,受强对流天气的影响,自北向南先后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1日08时~2日08时南平市南部、三明市北部和宁德市西部共有5个县(市)雨量超过50毫米,以将乐84毫米为最大。1日20时~2日20时龙岩市南部的武平和上杭两县日雨量达到暴雨,以武平县63毫米为最大。

5月6~7日,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南压的影响,北部地区出现强降水,5日20时~6日20时浦城、武夷山、建瓯和屏南4个县(市)24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浦城县出现大暴雨,雨量达115毫米。6日08时~7日08时长汀和连城2县(市)日雨量达到暴雨,以连城62毫米为最大。

5月10日,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南压的影响,各县(市)出现阵雨或雷阵雨天气,10日08时~11日08时宁德和福州两市有5个县(市)24小时雨量达到暴雨,以罗源80毫米为最大。

5月21日夜里~24日,受弱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22日我省普降中到大雨,部分县(市)暴雨,5月21日20时~22日20时全省有26个站雨量超过50毫米,以漳平87毫米为最大。22日20时~23日20时全省共有12个县(市)达到暴雨,其中龙海、漳浦、云霄3个县(市)日雨量超过100毫米,以龙海的133.4毫米为最大。24日永定和长泰日雨量达到暴雨,以长泰83.5毫米为最大。上杭县23日因暴雨洪涝340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8公顷,成灾3000公顷,房屋倒塌95间,直接经济损失2300万元。永定县23日因暴雨洪涝4500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460万元。

5月26日,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南压的影响,南平的北部地区和龙岩的个别县(市)出现暴雨,以武夷山93毫米为最大。

5月28日,受低层切变影响,我省南部地区中到大阵雨,部分县(市)达到暴雨,以诏安65.9毫米为最大。连城县26~27日因暴雨洪涝449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25公顷,成灾187.1公顷,房屋倒塌损坏492间,农业经济损失115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4544万元。

5月30日~6月1日,受弱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连续性暴雨过程。5月29日20时~6月1日20时,共有62个县(市)过程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41个县(市)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连城县和沙县过程雨量超过200毫米,以连城207.3毫米为最大。暴雨洪水致使我省龙岩、三明、泉州、宁德、福州、南平等6个设区市43个县126.45万人受灾,紧急转移5.1万人,倒塌房屋1.91万间,因灾死亡22人,农作物受灾30.24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1180个,损坏堤防132处、18.06千米,全省直接经济损失11.6亿元。

6月4~8日,受弱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由北向南再次出现持

续性暴雨过程,5~7日北部地区连续3天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6月3日08时至9日08时全省共有55个县(市)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其中南平、宁德两市的大部分县(市)和三明市北部、龙岩市东部的局部县(市),共有21个县(市)总雨量超过200毫米,南平大部县(市)和宁德市西部,共有11个县(市)总雨量超过300毫米,松溪、政和、建瓯和屏南4个县(市)总雨量超过400毫米,以松溪县447毫米为最大。6月4日以来我省中北部地区持续的强降雨,致使闽江主要支流建溪发生约50年一遇的洪水,闽江富屯溪发生约15年一遇的洪水,闽江干流发生超30年一遇的洪水,霍童溪发生50年一遇的洪水。暴雨洪水导致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房屋倒塌、交通中断、作物受灾、工矿停产、基础设施受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全省35个县(市)、339个乡镇,178.29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员35.62万人,3个县级城区受淹,倒塌房屋0.93万间,损坏房屋3.64万间,因灾死亡19人、失踪2人;农作物受灾100.67千公顷,成灾面积54.44千公顷,绝收24.93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751个,公路中断917条次、毁坏路基548.09千米,损坏堤防262处、103.86千米,堤防决口61处、3.61千米,损坏护岸858处,损坏灌溉设施3318处,损坏水电站67座,直接经济损失31.5亿元。这次暴雨过程,造成松溪和建溪的洪水暴涨,汇聚进入建瓯城区,洪水最深达6米,大部分地区水深1.5米,致使建瓯4681名高考生延期进行高考。

6月12~15日,受低层切变北抬、西南急流影响,我省沿海地区、北部和南部先后出现强降水。12日08时~13日08时,沿海地区共有10个县(市)雨量超过50毫米,以诏安县101.6毫米为最大。13日08时~14日08时,全省有5个县(市)达到暴雨,以浦城66.4毫米为最大。15日08时~16日08时,我省闽东大部县(市)和闽南的南部出现强降水,共有10个县(市)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云霄和东山雨量超过100毫米,以东山县137.7毫米为最大。

6月17~18日,受高空槽东移、低层切变线影响,我省北部地区和闽西地区先后出现暴雨~大暴雨,16日20时~17日20时,南平市共有5个县(市)降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光泽和武夷山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以光泽111.6毫米为最大。17日20时~18日20时,龙岩有4个县(市)达到暴雨,其中永定和上杭雨量超过100毫米,以永定152.5毫米为最大。18日6~7时永定县抚市镇2小时降雨量达124毫米,这个降雨强度接近200年一遇。受强降雨影响,永定县抚市、坎市、陈东等6个乡镇大部分村庄受淹,县城供电全面中断,部分地方通讯中断。永定县城通往抚市镇、坎市镇的交通全部中断,永定河发生约15年一遇的洪水。全省龙岩、南平两市共有11个县(市、区)、95个乡镇,44.6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员7.1万人,倒塌房屋1.47万间,因灾死亡5人、失踪14人;农作物受灾22.44千公顷,成灾面积14.58千公顷,绝收2.95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397个,公路中断85条次、毁坏路基92.1千米,损坏堤防330处、34.94千米,堤防决口14处、5.9千米,损坏护岸701处,损坏灌溉设施1927处,损坏水电站86座;直接经济损失7.03亿元。

今年雨季于6月19日结束,较常年偏早。

8月23~24日,受低压外围降水云系影响,部分县(市)出现暴雨。22日20时~23日20时,共有6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诏安县为大暴雨,降水量达到138.8毫米。23日福州、宁德的部分县(市)和三明、泉州的局部县(市)出现暴雨。23日20时~24日20时,共有9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宁德、霞浦两县(市)出现大暴雨,以霞浦175.1毫米为最大。

9月5~7日,受弱冷空气和低层切变共同影响,沿海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大雨~暴雨,其余各县(市)普降小~中雨。9月5日08时~6日08时共有5个县(市)出现暴雨,以长乐的86.0毫米为最大。9月6日08时~7日08时共有8个县(市)出现暴雨,其中宁德、长乐、福清3个县(市)出现大暴雨,以宁德的198.2毫米为最大。

11月17~19日,受弱冷空气和低层切变共同影响,自北向南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内陆地区出现中~大雨,局部暴雨;沿海地区普降小雨到中雨,局部县(市)出现大雨。11月17日08时~19日08时,西北部地区共有9个县(市)大于50毫米,其中泰宁和建宁总雨量超过100毫米,分别为112.4毫米和105.2毫米。

11月21日,受高层南支槽,低层低涡切变东移影响,中南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内陆局部县(市)出现暴雨。11月21日08时~22日08时,全省共有28个县(市)大于50毫米,以南安市88.7毫米为最大。

四、低温阴雨

2月27~28日受冷空气影响,全省自北向南出现中~大雨的降水过程,大部分县(市)出现连续3~6天(2月27~3月4日)日平均气温≤12℃的低温时段,同时2月下旬至3月上旬阴雨绵绵,对春播春种产生不利的影响。龙岩市永定县因低温冻害,烤烟受灾面积400.2公顷。

5月28~31日除南平北部、漳州南部、福州部分县(市)和宁德中部外,全省大部县(市)出现3~4天日平均气温≤20℃的“五月寒”天气过程。

五、强对流天气

4月9日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9~12日中北部地区共有16个县(市)出现雷雨大风,以光泽28米/秒为最大。松溪、宁化、屏南、顺昌、政和、邵武、光泽、上杭、武平9个县(市)和南平的延平区出现冰雹。松溪县4月10日8时54分出现20m/s大风和直径8mm冰雹,造成一厂房倒塌,1死3伤,直接经济损失240万元。政和县2次遭受短时雷雨大风和冰雹袭击,26198人受灾,房屋受损3377栋11173间,333栋房屋损坏严重,35家竹木、茶叶加工企业不同程度受灾,电线杆倒、断53根;线路损坏16公里,造成部分乡镇电力供应中断,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00万元。光泽县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经济损失676.5万元。邵武市桂林、水北、金坑出现局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桂林受灾760亩。南平的延平区民房、厂房、畜牧业和种植业不同程度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78.5万元。武平县东南部中赤、十方一线10日21:30分左右,

受到强对流天气袭击,过程中夹有冰雹,直接经济损失达60万元左右。上杭县4月10日21:30分~22时左右,湖洋乡通桥、乃康等4个村,临城小砾村、蛟洋局地先后出现了短时冰雹,冰雹最大直径约1厘米,持续时间1至2分钟,有860亩烟叶受损。三明市6个县40个乡镇,107245人受灾,倒塌房屋102间,其中居民住房8户40间,损坏房屋4453间,因灾受伤2人,紧急转移安臵4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292亩,其中361亩绝收,直接经济损失4515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3461万元。宁德市屏南县经济损失148万元。

5月1日,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出现冰雹。

5月6日20时,福州市罗源县出现雷雨大风。

5月9日,受高空槽东移和低层切变南压的影响,9~10日全省自北向南浦城、光泽、建宁、华安、仙游和福州市的长乐6个县(市)出现雷雨大风,风速以浦城和光泽2个县(市)22米/秒为最大。10日13时左右,莆田市仙游县象溪乡仑尾自然村(九仙溪一级水电站所在地)出现大风、冰雹天气,冰雹约有10~20毫米,下降时间约十几分钟。南平市延平区赤门乡因冰雹,农作物受灾面积704公顷,房屋损坏211间,直接经济损失130.6万元。浦城县因强降雨及龙卷风,2600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65.7公顷,房屋倒塌损坏1713间。县石破镇中学有2棵直径30cm以上的大树被连根拔起,石坡、水北等地居民房屋瓦片被吹飞,烟叶倒伏严重,直接经济损失2820万元。武夷山市农作物受灾面积866.4公顷,农作物绝收33.7公顷,房屋受损6978间,农业经济损失777.1万元。

6月21日17时35分~19时,闽清县白中镇出现强对流天气,在方圆2公里左右的范围内出现短时雷雨天气,短短1个多小时降水量达到110毫米,是历年短时降水量最大的一次,造成了部分路段山体滑坡,一度阻断了交通。

6月27日午后~28日,受高空槽东移、副高减弱影响,大部分县(市)出现阵雨或雷阵雨,中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7日15~17时,政和、建瓯、柘荣、沙县、三明、永安6个县(市)先后出现雷雨大风,最大风速为8~9级。27日18时16分南平出现冰雹,冰雹最大直径达11毫米。28日20时柘荣、永安、古田3个县(市)先后出现阵风达7~8级的雷雨大风。

7月7~8日,受低层切变南侧西南气流影响,中北部地区大部分县(市)出现雷阵雨天气,莆田、仙游和闽侯等县(市)先后出现7~8级的雷雨大风。7月21日下午16时左右永泰县城关出现飑线、冰雹和雷雨大风(瞬间最大风力10级,最大1小时雨量70毫米)。6日20时~7日20时,宁德和罗源出现暴雨。7日20时~8日20时,全省有6个县(市)出现暴雨,以莆田84.4毫米为最大。

六、热带气旋

2006年有8个热带气旋登陆或影响我省,个数较常年偏多,分别是第1号强台风“珍珠”,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第5号台风“格美”、第6号台风“派比安”、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第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第13号强台

风“珊珊”,第23号强台风“尤特”,其中有3个热带气旋登陆我省(图10)。“碧利斯”7月14日12时50分在霞浦县北壁镇登陆,“格美”7月 25日15时50分在晋江围头登陆,“桑美”8月10日17时25分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是近几年来最严重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因台风受灾人口1020万元,死亡317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2.3562亿元。

图10 2006年登陆和影响福建的热带气旋路径图

现对登陆和产生较大影响的热带气旋评述如下:

(1)、第1号强台风“珍珠”及其影响

第1号热带风暴“珍珠”于5月9日20时在菲律宾东南方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百帕,近中心风速18米/秒。热带风暴生成后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并于10日14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3日08时加强为台风,移动路径转向偏西,进入南海海面;15日02时加强为强台风,移动路径转向北上;17日早上强台风移动路径转向东北,17日17时减弱为台风,并于18日02时在广东省饶平到澄海之间沿海登陆,台风登陆后向北偏东方向移动,进入福建境内向北偏东方向移动,沿我省沿海地区北上;18日04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18日06时减弱为热带风暴(图11)。

受台风“珍珠”影响,17日傍晚起全省沿海风力明显加大,中南部沿海风力达10~13级,风速以东山县38米/秒为最大。受台风外围云系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16日全省出现阵雨,内陆地区出现大雨,17日全省大部分县(市)出现暴雨,中南部沿海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大暴雨,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特大暴雨。5月16日08时~19日08时,全省各地过程雨量均超过50毫米,有43个县(市)超过100毫米,其中有7个县(市)超过250毫米,以诏安县过程雨量404毫米为最大。日雨量极值为诏安县的380.7毫米(5月17日08时~18日08时),创1971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珍珠”强台风造成的降水强度和

图11 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的路径图

100毫米以上雨量的降水范围及沿海出现的大风为历史上5月影响台风之冠,日降水强度仅次于9610强热带风暴造成的382毫米日雨量极值,位居台风降水日雨量第二极值。

省防汛办灾情统计:全省60个县(市)、425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315.5万人,倒塌房屋0.96万间,紧急转移人员70.9万人,死亡27人、失踪5人,农作物受灾154.12千公顷、成灾85.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8.02亿元。

(2)、第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及其影响

第4号热带风暴“碧利斯”于7月9日14时在菲律宾东南方的洋面上生成,生成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11日14时“碧利斯”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3日23时在台湾岛宜兰登陆,14日03时前后进入台湾海峡,于14日12时50分在我省霞浦县北壁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7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11级,风速30m/s。登陆后风暴中心向偏西方向移动,穿过我省北部地区,于15日01时进入江西境内15日15时减弱成热带低压(图12)。

受强热带风暴外围影响,7月13~14日我省中北部沿海海面出现10~11级,阵风12级的东北大风,北部沿海西洋站风速达38.9m/s;南部沿海海面出现5~7级的东北大风。台风登陆后沿海海面出现9~11级的偏南大风,中部沿海南日站风速达32.2m/s。13~18日受“碧利斯”正面登陆及其后部云系的影响,全省普降暴雨,沿海地区的大部分县(市)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13日08时~18日08时,全省除南平北部和三明个别县(市)外,其余大部分县(市)总雨量超过50毫米,沿海地区各县(市)和龙岩南部的部分县(市)共43个县(市)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其中沿海地区有29个县(市)降水量超过200毫米,有17个县(市)降水量超过300毫米,有8个县(市)降水量超过400毫米,长泰县和安溪县降水

量超过500毫米,以长泰县597.7毫米为最大。“碧利斯”强热带风暴是1956年以来7月份登陆福建的热带气旋中造成降水强度最强、降水范围最广、沿海风力最强的强热带风暴。

图12 第4号強热带风暴“碧利斯”的路径图

据省防汛办灾情统计:受“碧利斯”正面袭击,13日以来,我省遭受狂风、暴雨、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灾害袭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全省57个县(市)、59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301.65万人,5个县级城区受淹,倒塌房屋1.91万间,紧急转移人员51.9万人,死亡43人、失踪24人,农作物受灾144.68千公顷、成灾59.78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1865个,直接经济总损失30.03亿元。

(3)、第5号台风“格美”及其影响

第5号热带风暴“格美”于7月19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形成,7月20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1日08时加强为台风。“格美”生成后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24日23时45分在台湾台东县附近登陆,24日04时进入台湾海峡,25日15时50分在我省晋江围头登陆,登陆时近中心风速33m/s(12级)。登陆后台风中心向偏西方向移动,25日17时减弱为强热带风暴,26日00时减弱为热带风暴,26日05时在平和县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图13)。

受台风“格美”影响,25日中北部沿海有9~10级阵风,台风登陆后全省沿海先后转为偏南风,中南部沿海有7~9级阵风。25日台风登陆前后沿海降水明显,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出现暴雨,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大暴雨天气;26~27日沿海地区有中~大雨,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25日08时~28日08时,全省有37个县(市)大于50毫米,其中有22个县(市)大于100毫米,5个县(市)大于200毫米,以长泰253.4毫米最大。

据省防汛办灾情统计:受“格美”正面袭击,25日以来我省遭受狂风、暴雨、洪水以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袭击,导致我省较大经济损失。全省46个县(市)、42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38.32万人,倒塌房屋1.16万间,紧急转移人员64.39万人,农作物受灾48.7千公顷、成灾17.44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690个,直接经济总损失11.6亿元。

图13 第5号台风“格美”的路径图

(4)、第6号台风“派比安”及其影响

第6号台风“派比安”于8月3日19时20分在广东省阳西和电白沿海交界地区登陆(图14)。受“派比安”外围影响,8月2~4日我省南部沿海出现6~8级偏东北大风,中南部地区出现阵雨,南部地区的部分县(市)出现暴雨。8月1日20时~4日20时,南部地区共有17个县(市)过程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有3县(市)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以东山县115.3毫米为最大。

(5)、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及其影响

第8号热带风暴“桑美”于8月5日12时生成,生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强度逐渐加强,7日0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7日14时加强为台风,9日11时加强为强台风,9日18时加强为超强台风。超强台风于10日17 时25分在闽浙交界处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60 米/秒,风力17级。登陆后台风中心横穿我省北部强度减弱,10日19时减弱成强台风,21时减弱成台风,23时减弱成强热带风暴,11日02时减弱成热带风暴,11日06时热带风暴中心进入江西境内,11日9时减弱为热带低压(图15)。

受超强台风“桑美”影响,从10日早上起我省北部沿海风力开始加大,至16时台山海岛站风速已达56.3米/秒(17级),同时防汛部门测站(台山)15

图14 第6号台风“派比安”的路径图

时53分测得极大风速达70.8米/秒。福鼎市17时起连续3个多小时阵风超过40米/秒。另据部队福鼎合掌岩测站(海拔高度700米左右)的观测资料,该站10日17时14分极大风速达75.8米/秒,超过17级。沿海风力自北而南迅速减小,霞浦西洋站的最大风速只有27.7米/秒(10级),中部的平潭站最大风速只有13米/秒。台风登陆前后至11日上午,宁德市的部分县(市)出现10~14级大风,福州和南平两市北部的局部县(市)先后出现8~9级大风。受“桑美”的影响,我省中北部大部分县(市)出现阵雨,其中南平和宁德两市的部分县(市)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8月10日08时~12日08时,南平和宁德两市共有16个县(市)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7个县(市)雨量超过100毫米,柘荣、福鼎2个县(市)雨量超过250毫米。“桑美”超强台风是解放以来登陆和影响我国大陆和我省强度最强的台风,破坏性极大,成为近年来登陆台风中因大风造成灾害最重的台风。

据省防汛办灾情统计: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闽浙交界处登陆,登陆点距我省边界约10公里,登陆后迅速进入我省,并在我省停留12小时。我省遭受17级以上超强大风、暴雨和洪水等灾害的袭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全省14个县(市)、164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45.52万人,死亡233人、失踪144人,其中海难死亡196人(无法确认身份95人)、失踪140人,倒塌房屋4.57万间,紧急转移人员62万人,大量船只损毁沉没,其中福鼎市沙埕港海域952艘(条)渔船沉没、1594艘(条)渔船损坏,农作物受灾68.8千公顷、成灾44.23千公顷,停产工矿企业234个,直接经济总损失63.57亿元。

图15 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的路径图

(6)、第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及其影响

第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于8月9日凌晨3点20分在台湾省台东登陆,之后向西偏南方向移动,进入南海东北部(图16)。受其外围影响,从8月8日夜里起我省沿海风力开始加大,沿海出现8~10级偏北大风,其中围头自动站风速达到24.6米/秒,部分县(市)出现阵雨,但雨量较小。

图16 第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的路径图

七、高温

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6月19~30日、7月1~6日、7月12日、7月20~23日、8月12~17日、8月27~31日共出现6次高温天气过程,其中7月1~6日的高温过程范围较广、温度较高。

7月1~6日延续前期高温少雨天气,全省大部分县(市)最高气温≥35℃,有16个县(市)日最高气温≥38℃,出现酷热天气,其中7月5日连江、罗源日极端最高气温达39.1℃,分别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和第二位,永泰县日极端最高气温达40℃,为全省气温最高值。

八、秋寒

9月9日起,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南平、宁德、三明、龙岩四地(市)的部分县(市)出现“23”型秋寒,开始日期与常年比,偏早6~21天。“20”型秋寒开始于9月10日,南平、龙岩两市的北部和三明的西北部,开始日期与常年比,偏早20~30天,刷新秋寒最早历史记录。9月10~13日,邵武市因秋寒影响水稻受损1334公顷。

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

一、气温

1.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预计冬季平均气温略高,其中12月略高,1月略高,2月略低。预计极端最低气温接近常年,北部大部地区-6~-4℃,高海拔山区可达-8~-6℃,局部低于-8℃;中部地区可达-2~0℃;南部地区可达1~3℃。

2.春季(3~4月):预计春季平均气温正常略高,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略高,4月正常略高。春播期平均气温北部略高,南部接近常年。不利春播的时段:2月下旬中后期,3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4月上旬中前期。其中3月中旬后期至下旬前期北部的局部县市可能出现轻度“倒春寒”天气。

3.夏季(7~9月):预计夏季平均气温略高;≥35℃高温日数略偏多,内陆地市可达35~45天,沿海地市25~35天;极端最高气温略高,内陆地市约38~40℃,局部大于40℃;沿海地市37~39℃,局部高于39℃。

4.秋寒:预计出现“23型”秋寒日期全省大部略迟;出现“20型”秋寒日期北部正常,中南部略迟。

二、降水

1.冬季(12~2月):预计冬季总降水量略少,其中12月略少,1月略少,2月略多。

2.春季(3~4月):预计3~4月总降水量北部正常、南部略多。月份分布大致是:3月北部略少、南部略多;4月北部略多、南部正常。

3.雨季(5~6月):预计雨季于5月上旬中前期自北向南先后开始(略早),于6月下旬中后期由南向北先后结束(略迟)。雨季期间降水北部略多、南部正

福建环境本底调查

环境放射性调查 (一)放射性水平调查 1.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环境天然辐射基准线,1984~1989年,福建省环保局组织力量对全省的陆地伽玛辐射、土壤、水体、大气氡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 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受国家环保局和省科委委托,在全省开展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工作,其中伽玛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着重研究原野、道路、建筑物建筑室内的伽玛辐射水平。全省伽玛辐射就地测量的时间从1984年7月至1986年12月。在各地(市)环保监测站、省地质321队和防化兵大力配合下共测量1029个测点,行程达3万多公里,取得12862个有效数据,圆满完成了外场监测任务。监测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的要求,采取按全省陆地面积均匀布设测点的方法,同时结合福建省人口密集情况和铀矿点等地质状况适当增设设点。 《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也是《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的组成部分。福建省环保局根据国家环保局1984年《环境放射性水平调查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实施方案。1986年7月,按照《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规定》,又作了补充和修改。从1984年6月到1987年6月,历时3年,完成了全省土壤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到1988年7月,完成了整个调查研究的数据处理和总结工作,首次对福建省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进行了全面调查与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放射性同位素在福建省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伴有一定的放射性废物排放,而水是转移这些废物的主要介质,因此,福建省各类水体受放射性物质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大。为了掌握福建省各类水体放射性水平现状,反映省内沿海、沿江重要城市及工矿企业对水体放射性水平的影响,1984年福建省环保局接受了国家环保局下达的任务,开展了福建省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调查与研究的工作。历时4年多,采集江河、水库、井、泉、近海海域、自来水等各类水体样品128个,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U、Th、Ra-226、K-40的浓度,取得近2000个数据,为评价福建省放射性环境质量,进行放射性常规监测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福州市区大气中氡及其子体水平和剂量评价》是国家环保局下达的《福建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研究》总课题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3

邯郸市环境质量公报2013年度 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 2013年达到及好于二级的天数为54天,占全年天数的14.8%。主城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1天,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2.85。全年首要污染物为PM2.5。PM2.5年均值为0.138毫克/立方米,超年II级标准3.9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一氧化碳、臭氧五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超过年二级标准;降尘浓度17.93吨/平方公里·月,达到河北省推荐标准;硫酸盐化速率浓度15.94 SO3/100平方厘米·碱片·30日,超过国家推荐标准;全年未出现酸雨。 二、水环境质量状况 滏阳河九号泉断面,马颊河的冢北桥、赵小楼桥断面断流,滏阳河的张庄桥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Ⅲ类,刘二庄、苏里、曲周、莲花口断面水质类别达到Ⅴ类,整体为轻度污染;漳河各断面均达到规划水质标准,整体水质为优;卫河各断面都劣于Ⅴ类水质,整体为重度污染。 羊角铺井群、岳城水库两水源地均为优于Ⅲ类水体,水环境评价稳定在良好、清洁水平上,能满足现用水域功能。东武仕水库符合水功能区划要求,整体水质为优,以富营养化指标总氮污染为主。 城区地下水水质较差,稳定在Ⅴ类,属无机盐类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总硬度。 三、声环境质量状况

主城区声环境质量相对稳定。2013年各类功能区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全年平均值全部达标。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68.40分贝,与去年持平,夜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59.47分贝。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53.29分贝,夜间等效声级的平均值为 44.98分贝,噪声源主要来自生活噪声,占噪声源构成比的46.0%。 四、污染物排放 2013年邯郸市辖区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排放总量为3250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130405吨,氨氮排放总量为13395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199815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233135吨,烟(粉)尘排放总量为198876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478.3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378.78万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64.42万吨)。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综述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地址:上杭县紫金大道1号紫金大厦):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环境违法一案,经省环境监察总队现场调查,现已审查终结。 一、环境违法事实和证据 经调查,2010年7月3日和7月16日,你矿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溶液渗漏,造成汀江重大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3187.71万元。 你矿以上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的规定,第六十七条关于“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过程中产生的可能严重污染水体的消防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的规定,第六十八条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造成渔业污染事故或者渔业船舶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当向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关于“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的规定。 2010年9月13日,我厅依法向你矿送达了《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闽环罚告字〔2010〕7号)和《福建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闽环听告字〔2010〕6号),明确告知你矿依法有权要求陈述申辩和听证。你矿收到我厅告知书后,于2010年9月16日向我厅提交了《陈述申辩书》,但未要求听证。你矿对事件发生事实无异议,但对事件造成的鱼类死亡损失提出了异议,我厅经研究认为国家工作组已经对该次事件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作出了认定。因此,对你矿的异议理由不予采纳。 以上事实,有如下证据为证: 1.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铜矿湿法厂“7.3”重大水污染事故现场照片; 2.2010年7月8日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3.2010年7月9日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赵东寅副矿长的询问笔录; 4.2010年8月1日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罗映南副总裁的询问笔录; 5.2010年7月4日上杭县环境监测站对紫金山金铜矿铜矿湿法厂泄漏溶液监测报告; 6.2010年7月16日省环保厅召开紫金矿业“ 7.3”事故原因调查研讨会,省海洋与渔业厅提交的渔业专家调查组的《汀江流域污染事故造成鱼类死亡的调查报告》; 7.2010年7月16日省环保厅召开紫金矿业“7.3”事故原因调查研讨会,省经贸委组织提交的经贸专家调查小组的《紫金山金铜矿废水渗漏污染事故调查报告》;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污染物排放 (1)废气 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不含乡镇工业)11.4万亿立方米(标)。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 807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341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583万吨,比上年下降5.5%。 (2)废水 1994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不含乡镇工业)365.3亿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5.5亿吨,比上年下降1.8%。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81万吨,比上年增长9.4%;重金属排放量 1697吨,比上年增长 4.7%;砷排放量 1038吨,比上年增长 14.4%;氰化物排放量2548吨,比上年增长2.8%;挥发酚排放量5442吨,比上年增长8.9%; 石油类排放量55748吨,比上年下降10.l%。 (3)工业固体废物 199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含乡镇

工业)6.2亿吨,与上年持平;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0.19亿吨,其中排入江河的工业固体废物为0.07亿吨,较上年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历年累计堆存量64.6 亿吨,占地55697公顷。 (4)乡镇工业近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发展迅猛,污染呈加重趋势。据有关部门测算,1994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43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6.6%;工业粉尘排放量580万吨,占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 49.9%;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1.2亿吨,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 16.2%。与 1989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调查结果的可比指标相比,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65.4%,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23.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增长56.9%。 2.环境质量 (1)大气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一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25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以兰州、吉林、焦作、万县污染为重。据84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20—64.61吨/平方公里/月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 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 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

2007年福建省气候公报

2007年 福建省气候公报FUJIAN CLIMATE BULLETIN 福建省气象局福建省气候中心

目录 综述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2) 2、气温 (4) 3、日照 (6) 第二章、主要天气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1、强冷空气 (8) 2、低温阴雨 (8) 3、强对流天气 (9) 4、干旱 (10) 5、雷暴 (11) 6、暴雨 (11) 7、高温 (13) 8、热带气旋 (14) 9、秋寒 (20) 第三章、气候趋势展望 1、气温 (21) 2、降水 (22) 3、台风 (22) 4、主要气候灾害 (22) 附表2007年福建省气温、降水、日照评价表 (23)

为使公众和社会及时了解福建省的气候及其变化,现将2007年福建省各季和全年的气候及其气候趋势展望,主要气候事件与气象灾害及其影响公告如下: 综述 2007年全省气温异常偏高,降水量正常略偏少,日照正常。冬季气温偏高,是一个暖冬;春季降水量偏少,局部县(市)出现春旱; 雨季从4月22日开始,6月18日结束,开始期和结束期均比常年偏早,总降水量偏少,降水时段集中; 夏季气温偏高,7月6日~13日和7月18日~ 8月3日,我省先后两次出现最高气温超过38℃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过程;秋季降水量偏少,内陆和闽南秋冬旱严重。全年登陆或影响我省的热带气旋共有7个,个数接近常年,其中有3个台风登陆我省,台风“圣帕”于8月19日在我省惠安正面登陆,强台风“韦帕”和台风“罗莎”分别于9月19日和10月7日在闽浙交界处登陆,台风所造成的狂风暴雨,给我省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省482.6 万人受灾,死亡66 人(其中雷电死亡32人),直接经济损失53.2亿元,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轻于常年。综合分析,2007年气候属正常偏好年景。 第一章基本气候概况 1、降水 年降水量1109~1992毫米,闽东北闽西南较多, 福鼎、寿宁、南靖、宁德、永春、宁化、仙游、连城、永定9个县(市)在1600毫米以上,福鼎最多,为1992毫米;福州一带较少,其中福州、东山、闽清、闽侯4个县(市)在1200毫米以下, 图1 2007年福建省降水量分布(毫米)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沈阳市环境质量公报 2015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辽河干流沈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水质标准;浑河干流沈阳段水质劣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质标准;沈阳市辖区内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沈阳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为二级,区域声环境总体水平为三级;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良,适合人类生存。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015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07天,与2014年相比,增加16天。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 (一)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6.7%,其中,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Ⅰ级(优)天数28天,Ⅱ级(良)天数179天,Ⅲ级(轻

度污染)天数96天,Ⅳ级(中度污染)天数30天,Ⅴ级(重度污染)天数24天,Ⅵ级(严重污染)天数8天。(二)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 2015年,沈阳市城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如下: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均浓度为115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6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78.6%。 细颗粒物(PM2.5)的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67.4%。 二氧化硫(SO2)的年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87.1%。 二氧化氮(NO2)的年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2倍;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93.4%。 一氧化碳(CO)的年均浓度为1.0毫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为2.2毫克/立方米,全年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24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浓度为155微克/立方米,全年达标332天,达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等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等关于印发《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的试行方 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闽发改投资[2014]636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发布日期】2014.10.15 【实施日期】2014.10.1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XP10 【失效依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2005―2014年失效文件的通知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环境保护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林业厅、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印发《推进投资项目 并联审查审批的试行方案》的通知 (闽发改投资〔2014〕636号) 各设区市发改委、国土局、环保局、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林业局、水利局、海洋渔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发局、环境与国土局、交通与建设局:为落实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有关“研究制

订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试行方案”,以及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化“马上就办”行动方案》中有关“探索建立项目设立并联审批机制”等要求,经研究,现将《关于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的试行方案》印发你们,请按照实施。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福建省环境保护厅 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福建省林业厅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 2014年10月15日 关于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的试行方案 为落实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有关“研究制订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试行方案”,以及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化“马上就办”行动方案》中有关“探索建立项目设立并联审批机制”等要求,缩短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促进项目审批提速提效,经研究,现就推进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提出如下试行方案。 一、试行内容 (一)企业投资项目部分前置审批环节实行并联审查审批(以下简称“部分并联”)落实《意见》要求,省发改委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不再由项目单位报送

福建省环境综合

福建省环境综合 统计报表制度 (2018年统计年报) 福建省统计局制定 2019年3月 1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福建省统计局负责解释。 2

福建省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5) (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5) (二)福建省水利厅 (15) (三)福建省住建厅 (17) (四)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25) (五)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27) (六)福建省卫健委 (28) (七)福建省交通厅 (29) (八)福建省林业局 (30) (九)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33) (十)福建省地震局 (36) (十一)福建省气象局 (37) 四、主要指标解释 (38) - 1 -

福建省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 2 - 一、总说明 (一)为了全面反映我省环境的整体状况,搜集环境领域的综合统计资料,满足我省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制定环境宏观调控政策的需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特制定本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本制度属于地方统计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满足我省年度统计摘要、统计年鉴、环境发展状况统计的需要。各主管部门应按照统一规定的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综合范围和填报目录,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本制度涉及的内容包括水环境、海洋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农村环境等方面。 (四)所有涉及小数点位数的指标,统一要求为:绝对数保留两位小数,相对数保留一位小数。 (五)报送日期:2019年5月30日前。 (六)报送方式:以电子邮件和加盖公章的纸介质的方式报福建省统计局能源统计处,邮件地址:nyc_fj@https://www.doczj.com/doc/ad5511054.html,。 (七)联系方式:何祥伟,88014132 邮箱:4566926@https://www.doczj.com/doc/ad5511054.html,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公报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环境状况公报范文 根据《福建省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现将我市****年度环境状况公告如下: 一.综述 ****年,xx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党的xx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围绕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组织实施《xx市 xx 环境保护规划》,推进九龙江、汀江、闽江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难点问题。 二、环境状况 1. 城区空气环境质量 xx市城区空气污染指数年均值为77 ,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优、良以上天数305天,占8 3.5 %。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其浓度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104毫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034毫克、 0.021毫克,二项指标达到质量二级标准,城区自然降尘量6.61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漳平城区空气环境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分别为每立方米0.090毫克、0.055毫克、0.026毫克,三项指标均

达到或优于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自然降尘量6.19吨/平方公里月,优于省标准8吨/平方公里.月。 永定、长汀、上杭、武平、连城县城空气环境质量均保持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xx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70,酸雨频率3 2.1%,同比下降5.57%;漳平城区全年降水ph平均值为5.89,酸雨频率 2.3 %,同比下降1 3.9%。 2. 水环境 九龙江、汀江、闽江三条主要河流17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占9 2.1%,同比提高1%,九龙江、汀江、闽江水质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88.9%、100 %、100%,三条水系水质持续好转。xx城区内河水质功能区达标率20.8%;汀江支流旧县河、黄潭河水质有所好转,旧县河达标率为8 3.3%、黄潭河为达标率50%,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bod5,呈现较明显的有机污染。 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 xx城区、连城县城的集中供水仍以地下水为主,水质符合地下水ⅱ类标准;漳平、永定、上杭、武平、长汀县以地表水为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隐患,水资源短缺问题逐渐凸显。 4. 声环境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一、环境状况 (一)环境污染状况 1.大气 1993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亿标立方米(不包括乡镇工业,下同)。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6.5%;工业粉尘排放量617万吨,比上年增长7.1%。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南方城市平均251微克/立方米,较上年略有上升。据74个城市统计,38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以吉林、万县、大原、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为重。据73个城市统计,降尘半月均值在l.0-83.5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包头、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济南、银川、石家庄、长春和大原。据77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均值范围为8-451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l00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6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宜宾、重庆、南充、济南、青岛、乌鲁木齐、大同、保定、石家庄、宜昌、天津、唐山、洛阳和太原,占统计城市数的20.0%,较去年有所增加。据77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均值范围为10-147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北方城市平均5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污染较重的城市有乌鲁木齐、大连、广州、

兰州、北京、郑州、深圳、长春、沈阳等。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73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94-7.6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9.3%。赣州、长沙、南充、宜宾、怀化、重庆、梧州、南昌、沪州、杭州、衡阳和桂林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2.水 199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355.6亿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19.5亿吨,比上年下降6.2%。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622万吨,比上年下降12.5%;重金属排放量1621吨,比上年增长6.9%;砷排放量907吨,比上年增长4.0%;氰化物排放量2480吨,比上年下降30.7%;挥发酚排放量4996吨,比上年下降22.2%;石油类排放量71399吨,比上年增长9.7%。全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状况基本良好,流经城镇的河段污染较重。在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水质评价的123个重点河段中,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1、2 类的占25%,符合3类标准的占27%,属于4、5类标准的占48%。监测结果表明,全国江河水质污染类型为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和挥发酚。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但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河段岸边水域污染严重。在50个重点河段中,符合1、2类标准的占37%,符合3类标准的占31%,属于4、5类标准的占3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部分河段铜、砷化物超标。黄河流域的干流水质较好,但重点监测的支流河段中,汾河、渭河、伊洛河、小清河部分河段有机污染十分严重。在16个重点监测河段中,符合1、2类标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

江苏省2007年气候公报 综述 2007年全省年平均气温继去年创纪录之后又刷新纪录,达到16.4℃,较常年偏高1.5℃,是1951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高值,其中冬、春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略偏多,但时空分布不均,变化起伏大,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占全年69%,汛期暴雨频发,降水强度大,主要降雨带在淮河流域,局部地区出现较严重洪涝。日照时数较常年略偏少,尤其是12月偏少显著。 2007年江苏省气象灾害较多,影响较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死亡130人,其中雷电和大雾死亡人数为近几年之最。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雷电、大雾、寒潮、台风、冰雹、龙卷、干旱、飑线、大风等。 今年对农业、旅游、林业等行业为较好的气候年景,对海盐、渔业等行业气候年景较差。 第一章气候概况 一、气温 1、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 全省各站年平均气温(2007年1月~2007年12月)15.1(赣榆)~18.1(苏州)℃(见图1),呈南高北低分布,较常年偏高0.9(泗洪)~2.2(靖江、南通、昆山、苏州)℃(见图2)。南京年平均气温17.4℃,比常年偏高1.9℃,为1951年来最高值。 2007年全省平均气温16.4℃,比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51年来最高值,异常度值为1.95,属显著偏高年份。其中淮北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江淮之间年平均气温16.3℃、苏南地区年平均气温17.5℃,均为1951年来最高值。

图1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江苏省2007年1~12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2、冬季、春季气温异常偏高,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 冬季(2006年12月~2007年2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3.1(丰县)~7.1(苏州)℃,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3(如皋、宜兴)~2.6(靖江)℃,全省冬季平均气温5.2℃,比常年偏高2.2℃,为1951年来同期最高值。 南京平均气温为5.8℃,较常年偏高2.1℃,与2001年并列为1905年来同期最高值。 冬季各站极端最低气温为-7.7(如皋,2007.2.2)~-2.2(南通,2006.12.18)℃,部分站点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历史同期最高值,南京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5.6℃,出现在2006年12月29日。 春季(3~5月)全省春季各站平均气温14.6(射阳、大丰)~17.6(高淳)℃,较常年同期偏高1.7~2.9℃。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6.0℃,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南京春季平均气温17.4℃,偏高2.6℃,为1951年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夏季(6~8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25.2(赣榆)~28.4(苏州)℃,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丰县、徐州、新沂、泗洪偏低0.1~0.3℃外,其它地区偏高0.1(沭阳)~1.9℃(苏州)。全省夏季平均气温为26.6℃,较常年偏高0.7℃。 南京夏季平均气温27.7℃,较常年偏高1.1℃。 秋季(9~11月)全省各站平均气温为15.7(新沂)~19.3(苏州)℃,除泗洪偏低0.1℃,其它站点较常年同期偏高0.1(宜兴)~1.7(南通、昆山)℃,空间为明显的南高北低分布。全省秋季平均气温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概要设计v0.2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 概要设计 1.整体设计思想 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立足于福建省各种生态环境数据;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与生态及环保有关的海量数据;采用当前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等进行挖掘建模和机器学习建模,通过数据挖掘发现隐藏于其后的规律或数据间的关系,充分挖掘这些数据的价值,从而形成能实际应用于民生的新生数据;作为专家及政府的决策依据,辅助政府精细化决策,辅助专家预测将来可能有出现的环保问题;并能解决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环保问题;从而改善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和百姓生活的福祉。 平台建成后,将形成一个完整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数据智能化收集、智能化核算分析、智能化发布和智能化监管体系,这一平台体系可以把福建省生态环境状况,全面、直观地展现给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同时环保部门可以重点关注核电站周边生态环境实况。通过可测量、可核查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福建省的生态环境现状评估、趋势预测、潜力分析、目标制定与跟踪,提供决策服务,进而实现对生

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生态环境动态变化进行有效监管,并为建设生态环境交易市场体系奠定基础。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所有的平台数据集中到统一的逻辑平面上来;平台以省、市、县分级别多视角展示生态环境实时信息,以全息,动 态的地图形式全方位地展现给使用者。平台为各类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观察视角;领导能查看实时汇总信息,核辐射区大气实况;环保工作能查看各类精细报表与指标,并能搜索工作中所需要的信息。展现方式有:电子大屏幕播放,WEB浏览, 手机APP访问等三种方式。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看,平台运行后将建成以生态环境数据为中心的开放式数据中心,广泛收集来自气象,农林,海洋,交通,能源, 车联网等第三方数据,同时也给第三方输出数据并分享成果数据;为后续深度学习积累数据样本,将来平台具备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2.用户使用场景 环保领导 大屏查看全局实时信息情况,核核辐射区大气实况,查看汇总报表,指挥环境突发事件处理。 环保科学家 使用多级分析报告,生成各类分析结果,导入环保知识库,搜索各类数据。

宝鸡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报 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我们对宝鸡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要素、各类声环境指标及辖区内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等进行了监测。现将宝鸡市2017年环境质量公告如下: 一、环境空气质量 1.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网络由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陈仓环保、文理学院和三迪小学等7个质量评价站点和庙沟村1个清洁对照站点构成,24小时连续自动监测SO2、NO2、PM10,PM 2.5、O3和CO指标;2017年共监测365天,优良天数247天,比上年增加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67.7%。 2.2017年市区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12μg/m3,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为2.1 mg/m3,臭氧滑动8小时第90百分位浓度155μ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104μg/m3,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59μg/m3,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41μg/m3,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3.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竹园沟设置降尘监测点逐月监测,城区平均降尘量5.15吨/km2·月,较上年略有降低。 4.在市环境监测站、技工学校、三陆医院设置大气降水监测点,共采样分析20次降水过程,年采集降水量约1416mm(站点采集均值),降水pH值测定范围为6.65-- 7.04,市区全年未出现酸雨。 5. 依据各县区2017年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各县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优良天数排名见下表、图。

2017年各县区空气质量情况统计表 2017年四区九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单位:天 2017年市区颗粒物PM10、PM2.5浓度年均值超标,夏季臭氧污染频发,是 影响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浓度年均值略有超标,市区空

福建省环保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福建省环保厅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预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福建省环保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总则 .............................................................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事件分级......................................................... 2 组织指挥体系...................................................... 领导机构......................................................... 日常工作机构..................................................... 成员单位职责..................................................... 专家组........................................................... 现场工作机构..................................................... 市、县级环保部门................................................. 3 风险研判和预警.................................................... 预警分级.......................................................... 风险研判和预警................................................... 预警措施.........................................................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4信息报告与通报.................................................... 信息报告......................................................... 跨区域的信息通报................................................. 5 应急响应 ......................................................... 先期处置......................................................... 分级响应.......................................................... 响应措施......................................................... 响应终止......................................................... 6 后期工作 ......................................................... 损害评估......................................................... 事件调查......................................................... 7 应急保障 ......................................................... 队伍保障......................................................... 物资与资金保障...................................................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技术保障......................................................... 8 附则 ............................................................. 预案管理......................................................... 预案解释......................................................... 预案实施时间.....................................................

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8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现予公布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二○○九年六月四日

目 录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 (1) 淡水环境 (4) 海洋环境 (22) 大气环境 (30) 声环境 (35) 固体废物 (38) 辐射环境 (41) 自然生态 (45) 土地与农村环境 (50) 森 林 (54) 草 原 (57) 气候与自然灾害 (59) 专栏 环境保护部成立 (66) 三大基础性战略工程进展顺利 (67)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环境应急 (68)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环境质量保障 (69)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环境应急 (70)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A、B星成功发射 (71) 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72) 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与深化 (73) 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74) 强化环境准入,坚持科学审批 (75) 化学品管理 (76) 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77) 地方病防治 (78) 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79) 环境宣传教育 (80)

2008年10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新华社记者 摄

2008年是中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环境保护史上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紧紧围绕抗击自然灾害和北京奥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全面加强环境监管和环境应急工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各项环境保护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工作既有效应对了经济高增长、财政高收入、企业高效益的发展局面,也经受了增长速度下行、财政收入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带来的严峻挑战,经济与环境逐步协调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重要措施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组建环境保护部,强化了统筹协调、宏观调控、监督执法和公共服务等职能,为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时调整改进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管理工作,完善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程序,认真兑现七项承诺,对符合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的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对“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项目严格把关。三是污染减排取得突破性进展。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分别下降4.42%和5.95%,比2005年分别下降6.61%和8.95%,首次实现了任务完成进度赶上时间进度,为全面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是圆满完成特大自然灾害环境应急处置和北京奥运环境质量保障任务。五是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淮河、海河等七项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6.3

生态环境部于6月2日上午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正式向社会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全国1940个国考地表水断面中,Ⅰ~Ⅲ类比例为74.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为3.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说,从2019年的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看,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改善。用三个“越来越”概括表述:一是蓝天越来越多。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重污染天数由平均10天下降到6天,减少了40% ,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由36天下降到20天,减少了约45%,北京由43天下降到4天,减少了约90%。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二是水质越来越清。“十三五”以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逐年增加、重度污染水体逐年减少,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累计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全国海水水质稳中向好,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累计提高6.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体比例累计下降6.6个百分点。三是生态越来越美。全国生态状况指数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域由2012年的452个增加到2019年的817个,其中12.5%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同比好转。 柏仇勇指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改善程度距离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距离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距离国家二级标准还差1微克/立方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6倍左右,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全国仍有65个国考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黄河、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总体仍为轻度污染;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72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情况;地下水水质总体上并不乐观;全国近岸海域仍有13个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