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暂行管理办法

深圳市捷安信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Shenzhen JAX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制受控状态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度暂行管理办法编号 WI-HR-016 执行部门人力资源部监督部门总经办版本 A/0 1.目的

1.1为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互动,公司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培养基地”)单位。为加强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管理,确保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顺利、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国家和深圳市有关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1.2培养基地的目的是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科技和管理人才,提高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实现企业和人才的互通共赢。

1.3培养基地的任务是通过公司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制度,推进高校与公司进行广泛的合作,安排研究生到公司开展科研和学习。

2.适用范围

2.1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适用

3.机构与职责

3.1成立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决策层领导负责组成。

3.2领导小组下设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研管办”),研管办设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处。

3.3工程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对培养基地的相关事宜进行管理决策。

3.4研管办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深圳市有关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研究生在基地期间有关资助和扶持政策等事宜。研管办每半年召集武汉理工大学举行一次联席会议,推进和落实培养基地的各项工作,研

第 1 页共 2 页

深圳市捷安信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Shenzhen JAX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究培养基地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等。

4.招收和管理

4.1联合培养指以高校名义招收研究生,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在高校进行,而学位论文可由公司导师指导并在“培养基地”完成。

4.2公司每年年初确定本年度招生计划,并确保完成招生任务。为便于管理,公司将本年度招生计划及与高等院校签订的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报研管办备案。

4.3研究生在培养基地学习期间应遵守基地、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享受相应待遇,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4.4培养基地公司导师应认真做好带教工作,鼓励学生积极深入一线,参与研发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5研管办定期对培养工作进行检查,对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了解。

5.经费资助

5.1公司对研究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阶段给予研究生一定的资金资助。 5.2研管办每年定期组织对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总结,每两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打分,对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负责人给予奖励。

6.研究成果

6.1联合培养期间得到的科研成果,根据《专利法》和具体情况,公司、学校和学生个人签订协议商定,学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

7.相关记录

7.1《工程硕士研究生申请表》

7.2《工程硕士研究生登记表》

7.3《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评表》

7.4《工程硕士研究生对公司满意度的调查表》

8.附则

8.1本办法由总经理签字之日起发布执行,由研管办负责解释。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第 2 页共 2 页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 甲方: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乙方: 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研究生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模式。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甲方)和(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原则的基础上,经充分、友好协商,就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内容达成一致共识,并作为合作实施要约。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注册于甲方,由甲乙双方联合培养。甲乙双方根据《郑州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甲方按照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条件聘请乙方推荐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与甲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 三、乙方同意并接受甲方委托,从年月日至年月日联合指导硕士研究生。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所列课程的学习原则上在甲方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在乙方完成;乙方为其指定指导教师并配备相应科研条件。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应符合甲方的有关规定,同时也应符合乙方的有关规定,或根据双方协商确定的标准执行。 六、在联合培养期间,若联合培养研究生所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单位为郑州大学,则甲方导师为通讯作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在按照甲方毕业最低要求发表足

够论文篇数后,后续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的署名单位,由双方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协商,相关费用由第一署名单位提供。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论文中的内容或涉及的技术、方法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约,研究生不得擅自转让和独家发表或公布该论文。 八、论文选题、中期考核、预答辩及最后答辩在甲方进行,甲方负责相关费用。 九、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完成时,应在论文的适当位置明确注明其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的导师姓名。论文答辩时,应邀请乙方导师参加。 十、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期间,由乙方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联合培养期间的住宿,乙方导师根据该生实际工作情况给予适当补贴。 十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联合培养期间,仍享有甲方提供给在校学生的各项权益和待遇。 十二、在乙方学习期间,由乙方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临时党组织关系等)工作。 十三、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或明显不适于相关科研工作的联合培养研究生,乙方有权将该学生退回甲方。 十四、附则 1.甲、乙双方如有一方欲终止本协议,需提前一个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说明材料,对方在收到解除协议的书面说明材料后一个月内未作表示的,视为默认,本协议即告终止。

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关于建设“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贯彻“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国家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研究生培养力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建立XX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基地”是XX市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在此平台上,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制和“引逼”政策。一批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与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以下简称“高校”)合作,直接参与XX市的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 第三条 “基地”的建设,既是为了拓展XX市研究生培养的主体,更是为了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有助于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和教育体制。在XX教育综合改革的框架下,逐步加大改革力度,使之逐渐成为XX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条 “基地”招生研究生的学科专业方向应符合XX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以促进XX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完善与学科水平的提高。 第五条 根据实际情况,“基地”可以参与多种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向XX市学位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后允许与一所或多所高校开展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六条

“基地”与“高校”应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合作,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培养质量。“基地”必须保证导师、资金及各种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到位。 第二章设置标准 第七条 “基地”的设置标准,要充分考虑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不同特点,从满足教学和科研基本需要出发,实事求是地予以确定;“基地”的遴选,还应充分考虑到其所涉及的学科和专业应为XX经济社会和科技文化发展所急需。 第八条 申请“基地”,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基地”应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和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和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应达到较高比例。 (二)科学研究 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以及较多的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国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中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或开发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曾获得多项国内外专利,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承担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科技开发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 (三)工作条件 1.“基地”应拥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2.“基地”应具备必要的生活设施条件,包括落实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住宿安排等。 3.“基地”应为研究生提供奖学金或助研等工作的相关报酬。 (四)管理与规章制度

联合培养协议书范文

联合培养协议书范文 甲方: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所/中心 乙方: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促进研究所与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加强学术交流,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就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同意联合培养学校年级硕士/博士研究生,由甲方导师研究员和乙方导师教授共同培养指导。 (二)该联合培养研究生已在乙方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成绩合格。自年月至年 (三)乙方提供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奖学金、生活补助、医疗保障、交通及住宿等费用,向甲方一次性支付年均1200元的管理费。甲方导师负责提供该生完成论文工作必要的研究条件,考虑到上海地方物价因素,可酌情给予部分生活补助。 (四)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经费及学位论文题目,由甲、乙双方导师协商确定。学位论文发表时,联合培养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甲方的所/中心为第一署名单位,乙方为第二署名单位;甲方导师为责任作者,作者顺序由双方导师协商而定;在联合培养期间获得的成果或专利所有权,均属甲方。 (五)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籍属于乙方,必修环节、学位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及毕业分配等事宜均由乙方负责。

(六)该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甲方工作期间,必须遵守院所各项规章制度,如因违反操作规定而造成事故,须追究本人责任。视事故情况,甲方有权终止协议并作出相应处罚。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在论文工作结束时,必须向甲方单位研究组移交全部原始实验记录。 (八)本协议一式四份,生科院研究生部一份备案,生科院各所/中心研究生部一份,乙方一份,联合培养研究生一份。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项,随时协商后另附)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甲方导师(签字):乙方导师(签字): 联合培养研究生(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第一条总则 1.1 中国上海师范大学(以下简称甲方)与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以下简称乙方)经多次认真讨论,同意开展联合培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合作。为确保合作培养项目的顺利展开,双方协商并同意签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合作培养项目协议书。 1.2 合作双方 甲方:中国上海师范大学乙方:法国高等实践研究学院 法人代表:张民选法人代表:Denis PELLETIER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对外学术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联合培养,是以高校名义与国内学术科研机构或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联合培养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按照我校培养方案的要求,利用双方学术资源和学科优势,开展研究生培养。参加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培生”)须为我校在籍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 第二章协议管理 第三条学校鼓励各培养单位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与校外单位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开展联合培养的单位应与我校有实质性合作基础,学科排名或学术水平不低于我校相应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的企事业单位还应具备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条件。 第四条联合培养项目协议应明确研究生联合培养目标和要求、校内外导师的资格和责任、研究生选拔标准和程序、研究生日常管理、研究成果的归属等内容。 研究生院负责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归口管理。 校内各培养单位负责联合培养项目协议的磋商和起草。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科研内容的审核。 财务部门负责联合培养协议中财务内容的审核。 学校办公室负责项目协议的审签。 组织部门负责党员联培生组织关系的转接。

后勤保障部负责联培生宿舍的安排与调整。 任何个人和学院未经授权,不得以高校名义与校外单位签署联合培养项目协议。 第三章导师管理 第五条联培生的校外导师要求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和学术知名度,近5年内有高水平论文发表或主持过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校外导师必须聘任为我校兼职导师,具体程序和要求参照《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选聘与管理暂行办法(修订)》执行。学校为受聘导师颁发聘书。 第六条联培生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导师小组成员不超过3人,成员要求具有博士学位。 第七条参加联合培养的校内外导师均须在研究生院进行导师小组成员备案。联合培养双方要为联培生确定第一导师,第一导师对联培生的培养负主要责任,导师小组其他成员协助指导。 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外导师担任的,其导师必须为博士生导师,导师小组中至少要有1名我校青年教师;联培生第一导师由校内导师担任的,其导师要具备相应层次研究生指导资格,要与联合培养单位有合作基础或合作潜力。 第四章培养过程管理 第八条联培生须由校内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单位依据学生所在专业培养方案,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要充分体现双方的学术优势。 第九条联培生的课程修读可在我校完成,也可在联合培养单位完成。联培生到联合培养单位修读培养计划内的课程,须提前将《高校研究生课程学分互换申请表》提交校内培养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修读。研究生课程学习结束后,由联合培养单位成绩管理部门出具成绩

海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xx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为了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xx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 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搭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项目建设应立足于切实贯彻“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于xx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xx大学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联合研究生培养力度。 (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是xx大学“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并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xx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应该紧紧围绕xx大学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联合单位人才、资源和条件优势,并使其能在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具备的条件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具有硕士、博

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为主体,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研发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科学研究 1、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或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省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2、企业应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工艺技术或开发产品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来曾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的奖励或取得多项国内外专利,经济效益显著,目前承担有一批处于科技前沿的研究项目或者科技开发项目,有充足的研发经费。 (三)工作条件 1、拥有可供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所必需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能够较好地满足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

首都医科大学“中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管理办法

首都医科大学“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为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自主创新能力及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北京市教委批准我校等10所高等学校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此,我校正式开展对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工作。现就我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促进我国及北京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紧密结合国家及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以我校、国家及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为重点,选拔我校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的院校专业,师从一流的导师,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搭建拔尖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间科研合作与交流。 二、选派计划 1、选派规模 学校依据每一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资助力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在读博士研究生进行国内外联合培养。 2、留学期限 国内外联合博士研究生培养在国外学习的期限一般为6—24个月。 3、选派专业领域 原则上我校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均可。但若申请人数较多,则优先

从我校的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学科专业博士点的博士研究生中选派。 4、留学单位 留学人员应去往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可通过两条途径: (1)导师已有科研合作的国外院校; (2)学校国际与国内合作处可协助及联络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 5、资助内容 原则上留学费用由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导师经费及学生本人三方共同承担。 北京市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资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国际旅费(经济舱)、资料费、发表论文版面费、会议费、少量劳务费等。 三、国内外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项目申请人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和为我国、北京市及我校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申请人为我校非委托培养、非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在读一年级或二年级博士生,申请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岁。硕博连读的学生原则上在硕士生阶段不得申请此项目。 3、申请人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外语水平符合国外院校的语言要求。 4、身体条件符合国家对出国人员的相关要求,心理素质稳定。 5、申请人可同时申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 四、选拔办法 1、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2、采取“个人申请,导师推荐,学院选拔,学校审核,择优批准”的方式进行选拔。

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协议

大学 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合作培养XX大学XX硕士 协议书 XXXX年月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遵照教育部关于实现我国软件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和XX大学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人才的指导方针,XX大学(以下简称甲方)和XX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经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就在XX大学合作培养XX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本合作培养纳入浙江大学的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内,办学过 程在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和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 2、甲乙双方共同设立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系,并提议系主任、执行系主任和 其它相关人选共同组成系务委员会。 3、系务委员会按照浙江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完成下列工作: (1)负责本系各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制订和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设置(浙江大学软件工程研究生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标准模版见附件); (2)负责教学计划的落实,包括各学期的课程、教师、实践、实训及实习的安排; (3)负责组织教学和实训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控。 4、甲乙双方按照合作培养的要求和规模,共同建设本系各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实训 中心,负责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践、实训任务。 5、办学地点设在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宁波)。 6、在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共同协商开展对外软件技能培训和行业认证等活动。 二、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 1、负责招生政策制定和招生宣传工作,并负责各招生环节的管理和录取工作。 2、按照系务委员会的布置,负责教学计划的落实以及与乙方负责工作的协调,包 括每学期的课程、教师、实践、实训及实习等的安排。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协议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更好地贯彻国家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战略决策,经合肥工业大学(甲方)与 (乙方)协商一致,决定共同成立“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 为保证实践基地的顺利运行,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实践基地及其职能 1、双方同意在乙方所在地合作建立“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2、实践基地的主要职能是:(1)根据乙方生产和科研的需要,甲方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研究生进入实践基地完成实践环节并结合实践内容撰写学位论文;(2)提出工程项目和研究课题、提供导师和必要的工作条件;(3)定期在甲乙双方举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 二、实践基地的管理体制 3、甲乙双方协商成立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分别由乙方和甲方领导担任,实践基地委员会下设甲乙双方实践基地委员会办公室,全面负责实践基地的运行。乙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甲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实践基地建设学院; 4、乙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为每届研究生安排导师,协调在实践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定期对研究生的工作情况与论文进度进行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向校企双方导师通报。甲方实践基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研究生的选派,及时与乙方管理委员会沟通,配合乙方实践基地定期对

研究生的工作、学习、论文进度和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和检查; 三、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 5、进入实践基地研究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有乙方导师和甲方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由甲方聘请乙方导师担任校外导师(校外导师遴选条件参见《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信息登记表》),由甲方颁发导师聘书; 6、合作培养的研究生在进入实践基地后,承担乙方的科研工作,并完成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 7、乙方导师参与研究生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日常管理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具体工作内甲乙双方导师协商确定;甲方导师负责根据实践内容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学习、学术指导、论文指导和日常管理。甲乙双方导师应建立交流机制,及时解决研究生的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8、研究生在实践基地期间应定期返校(一年至少返校两次),向学校及导师汇报学习、工作与生活情况,并参加学校的有关活动; 9、研究生返校答辩前应向研究生培养处、学院和导师提交《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实践环节总结考核表》,作为研究生的主要考核依据,回校后统一交由各学院研究生教务员; 10、基地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必须回学校进行。有关学位论文要求及答辩程序按校内相关规定执行; 11、研究生在实践基地的政治学习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由基地所在单位统一管理; 四、实践基地研究生的相关经费问题 12、乙方为研究生的食宿提供方便,费用双方协商解决; 13、研究生在基地学习、工作期间,若因执行乙方指派的工作任务而导致的伤、残、亡的,由甲乙双方按照相关法律和乙方有关规定处理。研究生非因公致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书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暂行管理办法 为满足研究所科研工作需要,允许具有条件的科研团队招收部分联合培养研究生参与科研工作,为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特制订以下管理办法。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应聘条件 1.已经完成基础学科学习的非应届硕士、博士研究 生。 2.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创造能力,有旺盛的求知欲望, 具有一定的做实验的基础。 3.能够在研究所一年持续工作6 个月以上。 4.专业应符合研究所设置的招生学科覆盖的范围。 二、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团队条件 1.团队内有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导师; 2.已经争取到除团队启动资金以外的科研项目经费 支持,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 3.对于联合培养研究生有明确的需求和工作计划安 排。 4.年度内导师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总数不能超过 当年招生计划数的2倍,即6人。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流程 1.各团队提出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和专 业要求、拟招收联合培养学生的来源,人事教育处根

据各科研团队的需求拟定年度联合培养学生招收计划(附件1)报所务会审批。 2.人事教育处负责将联合培养研究生招收计划发布到相关的院校和科研单位,并组织接受候选人报名。 3.候选人向人事教育处提交联合培养研究生申请表(附件2),由人事教育处初步审核后转科研团队审核。通过审核人员参加研究所组织的面试。面试通过人员由人事教育处组织向所务会汇报,得到批准后方可接收。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 1.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统一纳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体系,人事教育处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包括联合培养研究生津贴发放、住宿安排、学分登记、思想教育、毕业论文开题等方面。 2.招生的科研团队明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辅导导师、参加的科研课题,并由研究生导师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3.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申请时向所在单位办理相关的申请和审批手续,在获得联合培养研究生资格后与研究所签订协议(附件3),接受研究所的管理,执行研究所研究生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待遇 1.研究所向联合培养研究生提供生活补贴,由科研团队列支,参考标准为:硕士研究生:400-700

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海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方案为了适应国家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提高海南大学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培养质量, 增强研究生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搭建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平台,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 (一)项目建设应立足于切实贯彻“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着眼于海南发展和战略的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加强海南大学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产学研”联盟的形成,加大联合研究生培养力度。 (二)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落实科教兴省战略、构建“产学研”联盟的重大举措,是海南大学“产学研”联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社会平台,并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封闭办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促进海南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沟通与有机结合,推进与完善“产学研”结合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应该紧紧围绕海南大学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需求,充分利用联合单位人才、

资源和条件优势,并使其能在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具备的条件 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我校研究生创新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院为主体,联合具有优质资源的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研发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的多学科相互融合的研究生培养平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合作单位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专业人员 具有若干名在产业、行业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或一批学术造诣精深、研发成果突出、具有指导研究生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科学研究 1、科研机构应在近五年中曾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或多项省部级科研奖励;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等发表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出版过一定数量的学术专著;在为我省经济建设、教育科技和社会发展做出较显著的成绩和贡献的;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有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华中科技大学2017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报名须知

华中科技大学2017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报名须知 一.申请资格 1.我校2016年入学的博士生(包括硕博连读生); 2.已修课程成绩符合要求; 3.达到香港城市大学规定的最低英文水平要求:取得(i)托福考试(TOEFL)至少550分之成绩(即托福计算机考试至少213分或托福网考至少79分),或(ii)雅思国际英语语言测试(IELTS)总级别至少6.5,或(iii)College English Test Band6(CET-6)至少490分,或(iv)通过华中大英语论文写作(学科编号:411.800)。 二.学科领域 两校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 三.学习地点与安排 联合博士培养项目的修读年限一般为四年。原则上学生第一学年在华中大修读并完成公共必修课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二至第四学年按以下学习模式,修读部分专业课及完成学位论文。 学年学习地点 第一学年华中大 于城大注册入读联培计划 第二学年城大(香港本部) 第三学年城大深圳研究院 第四学年华中大 四.申请程序 请符合申请资格的同学仔细阅读及以英文填写「招生申请表」,并将申请表及巳用信封封存的「推荐报告」(Referee’s Report)连同以下复印件于2017年2月27日前交至华中大导师。其后,华中大导师与城大导师联系及填妥相关附件内容中的表格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交至相关华中大各所属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再送至华中大研究生院进行审批。华中大研究团队负责人将通过华中大研究生院审批的申请材料收集后,将所有材料提供给城大研究生院。城大研究生院将申请发至相关院系以供院系进行审批,如申请获城大相关院系推荐,城大研究生院会审核该招生申请表及资料。审核后,两校共同确定2017年录取学生名单。 q本科及硕士(如适用)学位证和成绩单(请提供正式认证的英文译本)和最近期之成绩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 (经2013年第8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为规范我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研究生培养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实践基地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保障。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指我校与合作单位经友好协商共同建立的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场所。 第三条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应遵循按需设立、分级管理、合作共赢、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基地的设立 第四条基地由学校或学院(部)与有关单位共同建立,称为“武汉理工大学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第五条基地设立的条件: (一)在区域或行业内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业务能满足相关类别或领域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或学位论文研究的要求。 (二)有一定数量的符合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条件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长期稳定为培养研究生提供科研合作项目并拓展合作范围的能力和潜力。 (四)具备研究生生活、学习、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具有劳动保护、卫生安全保障。 (五)具有一定的承载规模,能同时接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参加实践研究。 (六)同一基地的构成单位应在同一城市或地区。 第六条基地按以下程序设立: (一)提交论证报告。由相关学院(部)根据实际需要和现有合作基础向研究生院提交论证报告。论证报告的内容包括合作单位的行业性质、基本条件、适用专业领域等。 (二)实地考察。由研究生院会同相关学院(部)组织人员到拟设基地的单位进行考察和磋商,由相关学院(部)填写《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申报表》(附件)。 (三)签订协议。由研究生院会同有关学院(部)根据实地考察和磋商结果拟定合作协议,经分管校领导审批同意后,签订正式合作协议并挂牌。 第七条合作协议到期后,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和合作成效,可续签协议;未续签协议的基地自动终止合作并取消基地资格。 第三章基地的建设 第八条各基地须成立基地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落实专业实践计划、安排指导教师、进行专业实践考核等工作。基地工作小组组

某某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

**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 为确保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促进我校学科发展和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根据学校与联合培养单位有关协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联合培养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是指研究生学籍在联合培养单位并由我校研究生导师指导的在读硕士研究生。 第二条学校鼓励支持各学科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鼓励各二级学院(科研机构)创造条件努力争取与其它高校联办培养研究生。 第三条联合培养单位是与我校(或者是二级学院、科研机构)签有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新增联合培养单位的工作要坚持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的原则。 第四条研究生的招生、学籍和学位管理由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培养工作由我校与联合培养单位双方“共同负责、分段培养”。第一阶段为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单位(或我校)完成基础课和前期部分专业课学习阶段,由联合培养单位(或我校)负责;第二阶

段为研究生在我校完成后期部分专业课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阶段,原则上由我校负责。 第五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实行导师负责制,由导师、培养单位(学院或科研机构)、科研处共同管理,导师为第一责任人。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其部门职责负责相应的工作。 第二章研究生日常工作管理 第六条研究生的入校与离校:研究生须凭身份证和录取院校开具的证明,按规定时间到科研处办理入校手续。离校时,须到科研处领取离校通知单,并到相关部门办理离校手续。 第七条研究生的奖励与处分:我校对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表现突出的研究生,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的有**大学字样的学术论文按照《**大学科研奖励办法》(**政发〔2017〕55号)奖励额度的40%给予奖励,导师为通讯作者(论文中要有标注)的按照奖励额度的60%给予奖励。对有违法、违规和违纪行为的研究生,按联合培养单位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八条研究生的考勤:应严格实行考勤和请假制度。请病假必须持学校医院或县级以上公立医疗单位开具办理的诊断证明。请假时间在两周以内者由导师批准,在两周以上者须由导师

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

中北大学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录取协议 根据中北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协议规定,中北大学研究生院(甲方),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究生部(乙方)和录取为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丙方),就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简称:合培生)的录取、培养具体事宜,协议如下: 一、经过甲、乙双方共同组织的合培生招生面试(含德育考核)和体检,同意录取丙方为2013年联合招收的合培生。 攻读学位: 录取专业: 学习年限:三年(2013年9月—2016年6月) 二、丙方经过慎重考虑,自愿报考甲、乙双方联合招收的合培生。其中合培硕士生愿意服从甲、乙双方的在学管理,接受学籍为甲方,在甲方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位课程学习,在乙方进行为期两年的以开展科学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为主的联合培养教学与教育管理方式;博士合培生主要来源于硕士合培生中的优秀者,申请硕博连读,并通过甲乙双方共同组织的转博考核录取,完成学位课程的学习后,直接在乙方参加科研实习和学位论文工作。 三、丙方通过复试后,由甲方正式通知丙方,按照国家教育部招生要求,在规定时期内办妥相应的报考录取手续;甲方依据丙方办理后的报考录取手续,将丙方列入2013年招生指标正式报批录取。 四、经过甲方上报获批后,由甲方负责给丙方发放录取通知。丙方凭录取通知如期到甲方报到,办理户籍、档案、党团组织关系等各类录取和入学报到手续。 丙方正式入学后,由甲乙双方共同采取自愿报名,甲方推荐,乙方面试或笔试的方式,选择确定其合培生资格。 一经确定的录取决定,甲、乙、丙三方须共同遵守,如有一方无故违约,须向另外两方作出书面陈述,同时向各方赔偿录取违约金人民币伍仟元整。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

第2卷第3期2010年6月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T h e o r y a n dP r a c t i c e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V o l.2N o.3 J u n e.2010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① 刘 云1,2,李阿利3 (1.湖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湖南长沙410128;2长沙理工大学党政办,湖南长沙410076; 3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湖南长沙410128) 摘 要:研究生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提升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总结现有培养基地建设理论以及特色模式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理论探索,并以此为指导,提出几种新的构建模式,如“高校+企业+项目(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模式;“高校+科研院所+课题”模式;“高校+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咨询决策项目”模式;“高校+高校+课题联合研究”模式等。 关键词: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0)03-0023-03 地方高等院校作为现代社会的科研及人才高地,对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研究生培养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于地方院校而言,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如何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培养质量,则是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正在摸索的一个课题。 在众多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当中,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了提升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对于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构建,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在实践上还欠成熟,它是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方式及不断地适应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以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基本前提,探索适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现有研究生培养基地的研究理论以及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基地诸多模式为出发点,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适合我国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联合基地的新模式,为今后我国研究生培养提供思路。 一 研究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对培养基地的理论研究与基地建设被视为近年来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重点。 (一)研究生培养基地构建的理论研究 创新性的人才,需要有创新性的培养。研究生培养基地的构建,其本身就是以创新性为基础的研究生培养手段。付云霞[1]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必须具备相应的创新环境和条件。建立一个“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创新基地,才能给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大环境、大背景,通过安排各种创新实践让学生实施创造性研究、设计与培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研究生素质教育。河海大学研究生院[2]分析指出,基地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提出研究生培养采取“理论训练+创新实践”的模式。另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也成为研究的重点。史万兵[3]提出,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与东北经济振兴关系密切。目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在东北经济振兴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有必要针对问题去寻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作用的对策。刘敏等[4]也指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研究生教育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各高校均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以提高培养质量。其研究通过以区域特色为切入点建设省属高校校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以丰富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校企合作 23 ①收稿日期:2009-12-23 作者简介:刘 云(1979-),男,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山东英才学院 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规范联合培养过程,提高联合培养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有关政策规定,按照联合培养协议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主要是指学校与重点公办高校(以下统称“联合培养单位”)签订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由联合培养单位在录取专业硕士研究生后,于第二学年选派专业硕士研究生到我校,由我校指导实习和做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时由联合培养单位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根据联合培养工作需要,我校可以组织承担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推荐教师到联合培养单位承担理论课程教学任务。 第二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报到注册 第三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联合培养生”)由联合培养单位负责学籍管理,我校建立联合培养

生个人信息档案。按照联合培养协议,联合培养生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到我校报到注册。 第四条联合培养生报到注册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报到,领取报到注册表和个人信息登记表;(2)持报到注册表到资产处办理住宿手续;(3)到总务处办理饭卡;(4)到图书馆办理借书卡;(5)持银行卡到财务处办理生活补助登记手续;(6)到研究生归还报到注册表和填写完的个人信息登记表;(7)持研究生处开具的报到通知单到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报到。 第五条联合培养生完成联合培养过程,须办理离校手续方可返回联合培养单位。离校手续包括以下程序:(1)到研究生处递交离校申请、学习(实习)报告、学生评教表和毕业论文(设计)初稿,研究生处出具离校通知单;(2)持离校通知单分别到财务处、图书馆、总务处、资产处办理相关离校手续;(3)到研究生处归还离校通知单,领取联合培养综合评价表。 第三章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第六条联合培养生的日常管理,包括思想、纪律、生活等方面,由所在二级学院(研究院所)指派一名兼职辅导员负责。兼职辅导员每月发给津贴500元。在联合培养达到规模时,可安排专职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联合培养生在我校期间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管理协议

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 甲方:延安大学 乙方: 为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优势,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按照延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条件聘请乙方推荐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与甲方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同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研究工作。 二、乙方同意并接收硕士研究生,从年月日至年月日进行联合培养。 三、乙方要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要求,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 四、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学习期间,由乙方负责管理,乙方导师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和考核,并将学习成绩和考核结果于每学期末报给甲方。 五、联合培养研究生在乙方的学习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年,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科学实验、科学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联合培养期间硕士研究生要严格遵守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定,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实验室安全和劳动保护,避免受到意外伤害。 六、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内容要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及科研项目相结合,原则上科研成果中专利属于乙方,发表论文为甲乙双方共同

署名,但甲方为第一署名单位,乙方为第二署名单位。特殊情况由双方导师协商解决。 七、联合培养研究生在甲方学习期间的学费、医疗费、保险费等均按甲方有关规定交甲方,享受甲方规定的有关补助及培养费用;但其在乙方学习期间的有关费用(学费、指导费、实验费、教材费、住宿费、交通费等)由乙方或研究生本人承担。 八、未尽事宜,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协商的原则另行约定,并以备忘录或附件的形式体现。 九、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方各一份,硕士研究生本人留一份。 甲方负责人:(签字)乙方负责人:(签字) :(盖章):(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关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办法 为规范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一、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界定 凡所外单位为主招收的,并由本所研究生导师或专家接收其来所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称为联合培养研究生(以下简称学生)。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接收 接收学生的课题组必须属于本所重点发展的学科并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接收学生的导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且为副研究员及以上专业职务;接收学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必须符合本所的研究内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必须纳入本所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不接收大量占用本所科研经费和实验室资源,以帮助对方单位和导师为主的联合培养研究生。 研究生联合培养必须征得对方招生单位同意,本所导师可作为第一或第二导师(应与招生单位协商明确)参与学生的培养。本所每年接受学生总数应宏观控制,每位导师招收的学生不超过2~3人,学生来所工作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 三、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管理 1、学生必须遵守本所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工作协议”。学生的管理以导师为主,所行政办公室管理。工作结束后,应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送学生单位。 2、学生来所不转组织关系和户口迁移手续,招生单位的身份不变。学生可参加本所组织的各项活动。 3、所里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定的生活津贴,标准为600/人·月。本所根据住房情况和办公条件,安排学生住宿和办公场所,不收取任何费用。如学生所在项目需要,学生参加野外调查工作时,享受与本所职工相同的出差补助津贴。

4.节假日规定。学生享受同本单位职工相同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如工作需要,学生需在在节假日加班时,暂不享受加班津贴待遇。 4、知识产权规定。学生在本所从事研究工作所产生的实物、专利、研究论文等知识产权属于本所。学生发表的研究论文必须有一篇是以本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单位为学生单位,必须以本所导师为通讯作者,发表论文所需的费用,由我所支付。学生毕业论文发表时需得到双方单位导师的审定和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