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2)

1.1 工程概况 (2)

1.1.1 工程位置及标段范围 (2)

1.1.2 设计概况 (2)

1.1.3贯通测量的要求 (3)

1.1.4左右线贯通计划 (3)

2.1贯通误差的估算 (4)

2.1.1横向贯通误差的估算 (4)

2.1.2竖向贯通误差的估算 (5)

3.1贯通测量方案 (5)

3.1.1作业技术依据及采用测量系统 (5)

3.1.2调研与培训 (5)

3.1.3 内外联测 (5)

4.1贯通误差的测定、调整 (8)

4.1.1贯通误差的测定 (8)

4.1.2贯通误差的调整 (8)

长基岭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1.1 工程概况

1.1.1 工程位置及标段范围

T10标段位于韶关市境内,起点里程:K87+747,终点里程:K99+000,其中长基岭隧道位置及范围见图1-1

图1-1 标段范围平面示意图

1.1.2 设计概况

1、主要技术标准

本线路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120km/h,桥涵设计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

2、长基岭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隧道进口左线位于半径为2400m的圆曲线上,右线位于半径为2380m 的圆曲线上,左右线测设线之间间距为33m左右;隧道中部位于直线上,左右线测设线之间距离为41m左右;隧道出口左线位于半径为2000m的圆曲线上,右线位于半径为2100m 的圆曲线上,左右线测设线之间间距为36m左右。

由于受隧道进出口构造物对标高要求的限制,隧道左右线分别采用-1.49%及-1.485%的单向下坡。

3、长基岭隧道及辅助施工横洞设计

长基岭隧道、龙归隧道及辅助施工横洞设计概况见表1-2。

表1-2 隧道及辅助施工横洞设计概况表

1.1.3贯通测量的要求

1、纵向贯通要求

高速公路隧道的纵向贯通误差影响隧道中线长度,只要它不低于线路定测精度的1/2000,就能满足铺轨的要求,不会造成对线路坡度的有害影响。因此在规范中没有单独列出纵向贯通要求。

2、横向贯通要求

对于高速公路隧道来说,横向贯通精度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横向贯通误差过大,就可能使已衬砌地段侵入建筑限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隧道两开挖洞口间不同长度的横向贯通极限误差详见下表:

平面控制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有三个方面因素组成,即洞外控制网的测量误差、洞内一端导线的测量误差、洞内另一端导线的测量误差。长基岭隧道横向贯通限差为100mm,横向贯通中误差Δ为50mm。按照横向贯通极限误差规范可得洞内外横向贯通中误差mw、mn:

mw=±Δ/√3=±0.58Δ=±29mm

mn=±Δ/(√3/2)=±0.81Δ=±41mm

3、竖向贯通要求

无论隧道长短,竖向贯通限差均为50mm,中误差为±25mm,洞外和洞内水准测量的误差对于高程贯通精度按均等影响的原则分配。洞外、洞内高程贯通中误

差为mh=±Δ/√2h =±0.71Δh=±18mm,mh 外取18mm,mh 内取±17mm。

1.1.4左右线贯通计划

左线目前进口距离WF113断层330米,出口距离45米,断层及影响带宽45

米。根据隧道贯通原则及开挖进度指标,左洞贯通里程初步定ZK91+970。进口计划2012年5月15开挖到ZK91+970后停止开挖,由出口在2012年6月25日贯通左洞。右线目前进口距离WF113断层124米,出口距离120米,断层及影响带为60米。根据隧道贯通原则及开挖进度指标,右洞洞贯通里程初步定YK92+100。进口计划2012年4月28开挖到距离WF113断层20米时即YK92+100后停止开挖,由出口在2012年6月28日贯通右洞。

2.1贯通误差的估算

在隧道施工前进行正确的贯通误差估算,是保证正确测量设计、隧道中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洞内建筑物不侵入规定界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2.1.1横向贯通误差的估算

1、洞外控制测量

结合本工程特点以及地理环境,长基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 控制

测量,按二等GPS 控制要求进行施测。经计算,进口GPS 控制点GPS153 至贯通面的距离为2367m,至贯通面连线与贯通面切线夹角为2°52′05.96″;出口GPS 控制点DX516至贯通面的距离为2532m,至贯通面连线与贯通面切线夹角为128°41′06.05″;进出口GPS 联系边的方位中误差取1.3″,代入下式:

M2=m

j 2+m

c

2+( L

j

?cosθ?m aj/ρ)2+( Lc?cos??m ac/ρ)2

根据估算公式计算, M2 =386mm,则GPS 洞外控制测量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预计为M =±19.6mm,满足规范规定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小于±29mm 的要求。

2、洞内控制测量

根据洞内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通视条件等因素,暂定导线点间距为400m,洞内导线路线全长3940m,作业精度按测角中误差1”,两边相对中误差1/100000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

m yβ=±m”

β/p”√∑ R2x =±1/206265√63280000=±38mm

测边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中误差:

m yl =±m”

t

/t”√∑d2

y

=±1/100000√500=±0.2mm

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总影响值:

m=±√(m2

yβ+ m2

y

t

=±√(382+0.22 ) = ±38mm∠±41mm

由此可见,真伸型洞内导线的测量测边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测角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选择合适的仪器、方案,才能达到所必须的测角精度,从而保证洞内横向贯通误差符合要求。

2.1.2竖向贯通误差的估算

通过洞内外水准路线的长度确定水准精度,计算如下:

m △外=±m

h

/√L

=±18/√4.8km=8.2mm

m △内=±m

h

/√L

=±17/√4km=8.5mm

由上式可见,水准精度要求较高,洞外需采用三等及以上水准测量,洞内需采用三等及以上水准测量,方能保证竖向贯通误差的要求。

3.1贯通测量方案

3.1.1作业技术依据及采用测量系统

1、《公路勘察规范》(JTJ061-99)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3、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测量总队2012年3月施工复测成果报告。

4、坐标系统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东经113度15分,投影高程面150m;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要求,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差为:横向贯通误差不大于100mm,高程贯通误差不大于50mm,故按规范要求确定。

3.1.2调研与培训

为确保本隧道的横向和纵向的高精度贯通,以及仰拱预制块定位准确,测量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根据需要可派人员到有关单位和院校进行调研和技术培训,以处理和解决有关技术难题,提高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和减少内外业工作强度。

3.1.3 内外联测

洞内外联测,应选在阴天,气温稳定,无风情况下进行。边长计算考虑气象改正,投影改正。投影面高度最好为隧道中线平均高程(GPS网投影高程面)。高程测量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则》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采用往返不同线路进行施测,在往返闭合差满足要求时,取往返平均值。

3.1.4观测仪器、测量网等级和施测方案

1、使用仪器:本次复测使用为徕卡TCR1201(R300)型全站仪,仪器标称

测角精度为1秒,测距精度为1+2ppm;棱镜为徕卡配套标准圆棱镜及配套精密测角觇牌、精密对点器基座。仪器于2011年5月检定合格,现场使用气压计和温度计各一只,计量合格有效。

2、导线测量:按照三等导线精度相关要求进行施测,要求测角中误差小于1.8秒,导线测量采用左、右角各测两~三测回,各测回值间互差小于3秒后取平均。测站左右角取平均值之和与360度较差小于3秒后进行测站平差取均值,测距时温度、气压均在现场进行改正,正倒镜各读数四次取平均值,边长均往返观测。

3、为进行边长投影改正,导线观测时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观测每组测4测回,为往返观测,合格取均值,按四等水准精度要求进行,光电高程仅供导线边长投影改正使用。

4、隧道进口端:检查洞外原设计控制点(GPS152,GPS153)及加密控制点(1号点)关系正确、点位稳定后,从洞外控制点分别引测单导线进入左、右隧道洞内,通过左、右线隧道间的间隔横向联络通道构成近似矩形闭合导线环以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参见观测示意图。

隧道出口端:检查洞外原施工控制点(DX516,DX517,CB2)点间关系正确、点位稳定后,采用导线闭合环(双导线)经由右线隧道向开挖掌子面引测,并通过左右线隧道间多个横向通道构成闭合环形式引测左线隧道导线以保证观测数据质量,参见观测示意图。

长基岭隧道出口导线复测示意图

3.1.5成果处理

1.数据采用解放军测绘学院与中铁隧道集团工程测量总队共同开发的工程控制网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

2、数据处理时所测边长均投影至H=150m高程面,坐标计算时进行高斯面投影改正。

3、本次测量依据集团量测量总队前几次成果基础上,在经过复核长基岭隧道进、出口洞外原控制点间关系确认其正确稳定后,以原控测成果坐标值作为起算数据。其中:隧道进口端:经检测GPS152和GPS153点和加密控制桩01号点间点间关系正确,点位稳定可靠,夹角较差满足限差要求(2011年10月局测角度126-09-03.88,本次复测126-09-03.50),以GPS152和GPS153点原控测设计交桩坐标成果为起算坐标。隧道出口端:经检测洞外施工控制桩DX516,DX517,B2点间关系正确,点位稳定可靠,夹角较差满足限差要求(2011年10月局测角度06-56-41.50,本次复测06-56-44.00,较差2.50秒,限差3.6秒,合格),以DX516和DX517点原施工控测坐标成果为起算坐标。

3.1.6 水准基点复测

采用Leica DNA03 型电子水准仪配合铟钢条码尺,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二等高程测量规范标准进行复测。由其中一水准基点起算,采用往返测量闭合到另一水准基点,经结果比对,差值在允许范围内。

4.1贯通误差的测定、调整

4.1.1贯通误差的测定

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测的两方向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实际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再置镜于该临时点测求方位角贯通误差。采用中线法测量时,应由测量的相向两方向分别向贯通面延伸,并取一临时点,量出两点的横向和纵向距离,得出该隧道的实际贯通误差。水准路线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测得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4.1.2贯通误差的调整

1、用折线法调整直线隧道中线。

2、曲线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3、采取精密导线法测量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

4、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出口分别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5、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00m地段内(即调线地段)调整。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进行放样。

参考文献

1)《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

2)《JTJ 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3)《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5)《GB12898-2009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6)《JTJ061-99公路勘察规范》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炮台山隧道贯通测量报告 1、前言 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因此贯通实际上总是存在偏差的。隧道贯通接合处的偏差可能发生在空间的三个方向中,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心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和上下的偏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对贯通在距离上有影响,对隧道的质量没有影响,而后两种方向上的偏差对隧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原州区至王洼线第三合同段的炮台山隧道地处黄土梁峁区,隧道进口位于山前陡坎上,出口位于清石河右岸台地上。隧道长度1548m,隧道起止里程DK19+634-DK21+185。隧道进出口段埋深较小,多在6.6-47m之间,其余段落隧道埋深较大,最大埋深可达120m。隧道位于线路纵坡 6.0‰和 4.3‰的单面下坡上,除DK19+704-DK20+013位于R-600m的曲线上和 DK20+641-DK21+151位于R-800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隧道进、出口道路均被深沟所阻,只有乡村道路可以绕行到达,交通困难。 3、贯通误差测量 3.1贯通测量方案 炮台山隧道施工采用进出口双向掘进。隧道贯通后,在隧道贯通面上钉一临时桩,用隧道进口洞内的控制点,和隧道出洞洞内的控制点,各自向临时桩进行测量,分别测取临时桩点的平面坐标,将两组

坐标的差值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和隧道中线上,则贯通面上的投影即为横向贯通误差,在中线上的投影即为纵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测量是测定实际的竖向贯通误差,通常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从隧道进口和出口附近的水准点开始,各自向洞内进行,分别测出贯通面上同一点的高程,即获此点的两个高程之差。依据【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中表6.1.4关于隧道贯通误差规定: 2 相向开挖长度大于20km的隧道应作特殊设计 炮台山隧道全长1548m,故横向贯通误差限差为100mm,高程贯通误差限差为50mm。 3.2贯通误差的测定 纵横贯通误差的测定。采用GPT7501全站仪,采用由炮台山隧道进口两个控制点ZD14和ZD16引入的控制点ZD14-23和ZD14-21,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45),Y(496282.256),H(1658)。隧道出口两个控制点GPS12-2、GPS12-1引入的控制点ZD8-8和ZD8-7,测量贯通面的临时桩L1坐标为X(3997968.107), Y(496282.273), H(1658.004)。得到△X=0.038,△Y=0.017,△H=0.004。将两组坐标分别投影到贯通面上、隧道中线上和高程上,临时桩L1进口测的里程为20+685.981,距中

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地铁隧道贯通测量 英文题目Through Measurement of Subway Tunnel 摘要 为了使两个或多个掘进工作面按其设计要求在预定地点正确接通而进行的工作 叫做贯通测量,这是一项重要的地下隧道施工技术。贯通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各 项掘进工作面均沿着设计的位置和方向掘进,使贯通后结合处不超过规定的限度。 贯通测量工作直接影响到地下工程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对其方法做系统的学习研究。 关键字:地下工程测量沈阳地铁贯通测量 Abstract

The main target of through measurement is to make sure two or more heading face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connected at the correct point. Through measurement,one of the underground measurement methods, i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Through measurement direct impact the quality of underground work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make its way to study systems. Key word:underground measurement, Shenyang metro, through measurement

隧道贯通测量报告(新)

贯通测量报告 西安铁一院咨询监理公司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监理总部:我项目部承建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工程于2010年5月20日整体贯通,贯通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测量人员进行了贯通测量,并报请铁一院驻地监理及测量监理组进行复测,现报告如下: 一、测量依据、技术标准 1、国标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2、GB50308-200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3、CJJ8-99《城市测量规范》;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编制的《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工程施工测量技术管理规定》(试行稿)。 二、测量用仪器设备 外业观测分为一组进行,平面复核测量采用徕卡TCR402、仪器标称精度2”2+2ppm;搞成采用徕卡DNA03型电子水准仪,配条形码铟钢尺,仪器精度为0.3mm/Km. 三、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采用GPS导线控制,在隧道施工前已布设,施工中洞内采用精密双导线控制施工测量。童家院子车场出入线隧道左右线分别在YK0+358.871和ZK0+358.911处与车场出入线隧道下一标段贯通。本次贯通测量童家院子车场隧道中线出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1为起始边,在贯通面设一点LD1,入口段采用已知控制点GC5为起始边测量贯通点LD1,其贯通测量线路示意图如下:

贯通面 已知点已知点 已知点 测点 进口端 出口端 已知点贯通测量示意图 测量操作过程中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性标准要求。贯通测量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贯通测量成果表 四、结论 贯通误差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的精度要求,所以隧道内的加密导线点能够满足隧道整体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中铁七局武汉分公司重庆轻轨项目部 2010年5月20日

隧道贯通测量设计书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2 工程概况 (2) 3 平面控制 (2) 4 高程控制 (4) 5 施工放样 (4) 6 横向贯通中误差估算与分析和控制点观测措施 (4) 7 洞内、外水准高程测量对竖向贯通中误差的估算和分析 (8) 8 洞内、外控制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计算 (8) 9 全部贯通测量中误差估算总结 (9) 10 附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平面布置示意图及控制点概算坐标 (9)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

贯通测量技术设计书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1.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1.5 桃江核电厂进厂道路Ⅰ标段洞冲里隧道施工设计图纸(主要是隧道轴线平面控制点及曲线要素表、纵断面设计高程数据和施工设计图); 1.6 隧道洞口地形及洞外已知控制点点位实际情况等。 2 工程概况 桃花江核电厂进厂道路工程是桃花江核电前期工程的组成部分,道路全长7.331Km,其中Ⅰ标段1.6km,包括785m道路和815m隧道。 本标段洞冲里隧道位于线路交点JD1与JD2间连线的直线上,里程桩号为K0+650~K1+465,全长815m,属于中型隧道,单向纵坡i=-1.98%,设计开挖断面为四心圆拱形,上半圆R=7.026m/7.096m,左右边墙R=12.526m/12.596m,仰拱R=15.300m。隧道进口坐标:X=3157775.546,Y=599165.727,H=107.933;出口坐标:X=3158177.782, Y=598456.904,H=91.773。 3 平面控制 3.1 平面控制点布设 在隧道口附近,工程勘测设计时已布测并移交平面GPS四等控制点4个,其点名和坐标见表1,两点间能相互通视。根据现有地面控制点及《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等施工测量规范和设计、业主等的规定和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的线形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等级等,拟沿隧道轴线方向布设控制支导线(见隧道洞内外控制网点布置示意图中的附图1),所布设的控制导线网点概算坐标见附表13。 3.2 选点埋石 根据规范要求,洞内控制导线在布设时,其平均边长控制在300m且相邻边长、短边长之比不大于3:1,以减小短边对测角精度的影响。洞内控制点埋设在隧道底板稳固的洞冲里隧道GPS四等控制点坐标及高程一览表表1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全面解决方案 浙江浙大网新快威科技有限公司旨在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提供整体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涵盖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供电照明系统等。 一、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远程监控技术,采用模块化系统结构,采用星型组网方式,为业主提供一套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实时性、高联动性的先进的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以监控(分)中心计算机系统为核心,附以功能强大的外场设备,实现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监控,对高速公路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1、监控(分)中心监控(分)中心是监控系统的指挥部,采集并处理外场设备的数据,紧急时依靠对数据的分析自动形成专家解决方案,并自动(手动)对外场设备下发指令。 监控(分)中心包括监控(分)中心局域网、监控软件、通信计算机、监控管理计算机、图形管理计算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闭路电视系统中心显示、控制及存储设备、模拟显示屏(地图板)、大屏幕投影设备、控制台、电源设备等。 监控(分)中心局域网采用10M/100M/1000M 以太网,保证数据交换安全、快速。计算机可以实现互为双机热备份,当一台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另外一台计算机的功能。 监控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软件应用简单、维护方便、升级容易,并且业主可以根据

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开发。监控(分)中心监控软件采用CS 模式,管 理结构简单,在服务器正常工程的前提下,任何一台客户机的故障均不会影响其它客户机正 常工作。 通信计算机采用性能稳定的工业控制计算机,保证与外场设备的通信安全稳定。 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先进的存储技术(如RAID )实现数据的双机备份,保证数据的安全存储。 闭路电视系统设备采用先进的显示、控制设备及存储设备,实现图像的显示清晰明亮,控制外场摄像机实时连续,存储图像容量大,时间长,压缩格式灵活。 模拟显示屏通过串行接口连接至交通监控计算机,智能接收交通监控计算机发送的数据,实时模拟显示高速公路运行的状况。 大屏幕投影系统采用先进的高亮度长寿命投影系统,将采集到的视频信号、局域网内计算机显示信号放大显示在大屏幕投影屏幕上,直观放大的显示需求信息,并且大屏幕投影系统可以与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软件联动,实现自动切换异常视频信号。 电源设备采用大容量、长延时、冗余性能优良的设备,保证市电正常或者市电不正常时,监控(分)中心设备均可以正常工作。 2、外场设备 外场设备包括车辆检测器设备、气象检测器设备、大(小)型可变情报标志设备、闭路 电视外场设备等。 车辆检测器采用检测精度高、适应7X 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适应野外恶劣环 境条件,及时准确的收集车流量、平均车速、车道占有率等数据,并通过通信系统实时传送至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郭政超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郭政超 摘要:随着隧道贯通测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测量经验的积累,地下隧道贯通 误差愈加可靠。随着GPS空间定位技术、高精度陀螺经纬仪的普及和自动跟踪技术、全站仪空间交会解析技术等测绘科学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与应用,为隧道建设 提供了安全与精度的保障。文章重点就隧道贯通测量方案及误差控制分析要点进 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隧道工程;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分析 引言 隧道项目为了加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改善通风状况及劳动条件,隧 道施工通常都会采用进、出口两个工作面相向掘进。为了保证各掘进工作面沿着 设计的方向掘进,使贯通后接合处的偏差不超过《工程测量规范》允许的限差要求,满足隧道贯通的精度,所以贯通测量的方案选择及误差预计都是必要的。贯 通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选用的是否合理,一方面要看它们在实地施测时是否切实 可行,另一方面还要看贯通测量的精度是否能满足隧道贯通的设计容许偏差要求,进行误差预计目的就是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做到隧道贯通 心中有数,既不应由于精度不够而造成工程损失,也不盲目追求高精度,而增加 测量工作量,尤其对长大隧道的贯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隧道贯通测量方案设计目的和意义 隧道控制测量目的在于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在允许的贯通误差范围内,保证 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沿着隧道线路前进,在贯通面处将隧道贯通;隧道贯通面 结合处的偏差可以分解为空间的三个方向,即沿隧道中心线的长度偏差,为纵向 贯通误差;与隧道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出现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 通误差就是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高程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只影响贯通长度,不影响 隧道的质量,只要在定测中线的误差范围内,满足隧道铺轨要求即可。高程误差 太大会改变设计隧道的坡度,而横向误差过大会改变隧道中线的几何形状,给工 作带来重大影响。 2隧道施工控制网布设方案分析与比较 2.1短隧道测量方案 对于长度较短且呈直线状态的隧道,可不进行控制测量而直接测量,如采用 现场标定法。现场标定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建立地面与地下的控制网,测量和计 算工作比较简单,但其缺点也很严重,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比较短的直隧道。 2.2长隧道控制网布设及测量 对于隧道较长、地形复杂的山岭地区,地面平面控制网也可以布置成三角网 形式,测定三角网的全部角度和若干条边长,或全部边长,使之成为边角网。三 角网的点位精度比导线高,有利于控制隧道贯通的横向误差。对于洞内平面控制 测量,洞内平面控制均按支导线估算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精度的影响值,洞内平 面控制测量设计就是根据所配备的测量仪器设备能达到的精度选择符合《测量技 术规则》要求的测角和测距中误差,详细如下: 上述公式中,其中右边第一项为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S为导线边长;第二项为量距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 =206265;分别为洞内支导线点和 边到贯通面的垂直距离和在贯通面上的投影长;分别为支导线设计测角、测距中 误差,选择水平角观测必须采用测回法。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X X高速X标 XX隧道贯通误差报告 编制: 复核: 技术负责人: 监理工程师: 中铁X局XX高速X标项目部 2013年11月5日

目录 1、前言 由于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误差,在实际隧道开挖贯通面处存在偏差。隧道贯通面误差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沿隧道中线方向的长度偏差为纵向贯通误差;垂直于隧道中线的左右偏差为横向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高程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高差为高程贯通误差,由进出口端导线控制点分别测得贯通面同一点的坐标为横向贯通误差,其中纵向及工程贯通误差对隧道正确贯通一般影响不大。目前隧道贯通误差主要分析横向贯通误差。 2、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3、工程概况

XX隧道为双洞四车道,左、右线隧道分离式布设,左线隧道全长759m,右线隧道全长882m,围岩以Ⅲ、Ⅳ、Ⅴ级为主,本隧道左线LK6+211~LK6+970位于半径4200m的圆曲线上,右线RK6+306~RK7+188位于半径4550m的圆曲线上。 4、贯通误差测量 4.1贯通测量实际观测值的确立 根据影响隧道贯通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XX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估分别从洞内、外横向、纵向及竖向因素考虑,预估其相应误差值,作为实际贯通误差的参考值。其中纵向贯通误差主要影响隧道线路坡度,线路坡度i=h/S*1000‰,(h为两点间高差,S为水平距离)对上式进行微分后得:di=dh/S*1000‰-hdS/S2*1000‰,当只考虑纵向贯通误差dS时,假设可以忽略的坡度影响为0.001‰,即100m的水平距离允许的高差为±0.1m,可认为:0.001‰=h*dS/S2*1000‰,dS=S2/1000000h,XX隧道左线单向纵坡为-9.13‰,即h/S=9.13/1000,代入上式可得左洞:dS=759/1000000*1000/9.13=0.083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3m;右线单向纵坡为-10.87‰,即h/S=10.87/1000,代入上式可得右洞: dS=882/1000000*1000/10.87=0.081m,表明XX隧道左线允许纵向贯通误差为0.081m。从实际情况统计,隧道一般纵向贯通误差均小于按上式计算的结果,因此,纵向贯通误差一般情况下不会给设计坡度和工程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考虑其上分析所得,XX隧道纵向贯

隧道贯通测量方案_渝黔

目录 一、总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编制依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设计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编制目的及要求.................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隧道工程概况...................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监控量测目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监控量测项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四、监控量测人员机构及仪器的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人员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仪器配置....................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五、监控量测方法与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原则...........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监控量测的方法.................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特殊地段变形管理措施..............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六、量测原始数据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七、数据处理结果的判定应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八、数据结果上报程序和资料的整理............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九、监督考核..................... 错误! 未定义书签 十、附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1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附件:2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数字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高速公路管理系统 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数字高速公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1引言 项目背景 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它牵扯到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公路是交通中最为基本的要素,成网状分布的公路是其它所有交通形式的连接纽带,是交通业务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公路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传统的公路管理方式或零散的软件系统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提高公路管理水平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及时向社会大众提供交通路况信息便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全国各省高速公路里程每年都在迅速的增长,一方面公众对高速公路配套的交通信息服务需求显着提高,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管理技术水平又远远落后于公路硬件的建设。落后的、零散的高速公路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状况的发展,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的速度大大高于公路建设速度,同时,一方 面新建改建公路里程快速增长,一方面原有道路因资金不 足、交通量过重等原因大范围损坏,造成公路资源相对不 足。周边环境的变化迅速,公路原有的布局、设计、出入口 布置等方面无法快速满足这一变化,导致交通堵塞,事故频 繁和环境污染日益紧张。

2)相比公路建设水平而言,公路路网整体管理水平大大滞后。缺 乏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先进的设备使用有限或者不能充 分发挥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特别是严峻的交通状况,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道路扩充、加大建设和养护投资力度。但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不能持久,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新的困扰。因此,提高公路路网管理水平、使用先进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路的高速公路运营指挥调度管理中心,建立高效的应急抢险、快速处理突发事件机制已经成为政府和公路管理部门关心的焦点,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项目意义 1.是加强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和日常维护的重要手段。 2.是进行科学规划及合理配置公路资源的需要。 3.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设计

隧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方案隧道进出口、斜井间贯通时,除进行洞外导线和洞外高程测量之外,还必须进行隧道洞内和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所以在进行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时,要考虑隧道进出口、斜井间的联系测量误差及隧道洞内测量误差的综合影响。 (一)测量方案简述 工程要求水平重要方向x’上的容许偏差为0.3m,竖直方向上的容许偏差为0.05m. (1) 隧道洞外进口、斜井按B级GPS网进行测量,测量时采用美国产天宝5800GPS观测2个时段,每个时段测量1.5小时。 (2)定向测量 尤溪隧道进口、斜井各采用几何定向。 1、对中误差 当定向边边长d=400m时,仪器及棱镜的对中误差为:E C=E T=±1”。 2、测线前后两测回的平均值误差M平=±1/√2=±0.71”. 则M定=±√M EC2+M ET2+M平=±√12+12+0.712=±1.58” 3、洞内导线测量 进口从洞口起始边GCPI140-GCPI119边开始,沿大里程方向闭合到秀村斜井的CPI140-3~CPI140-4边。测角、测边采用日本产SOKKIA SET230R全站仪,角度测9个测回:每边往、返各测3个测回,一测回内读数误差不大于5mm,单程测回间较差不大于

10mm,往测及返测边长化算到隧道平均高程面上水平距离(经气象和倾斜改正)后的互差,不得大于边长1/6000。所有闭(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均有不同观测者独立测量两次,取两次测量的角度及边长平均值,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 4、隧道洞外水准测量 进口与秀村之间的水准测量按照洞外二等水准要求实测,自进口洞外水准点GCPI140到秀村斜井洞口水准点BM60进行往返观测单程路线长度27KM,同时采用美国Trimble电子水准仪和日本产Sokkia电子水准仪实测。 5、洞内水准测量 采用苏-光自动安平水准仪往返观测,往返高差的较差不大于±4√L(L 为水准点间的长度,以km 为单位)。水准路线长度6.186km. 以上高程均独立进行两次。 (二)误差预计所需基本误差参数的确定 误差参数根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时速 200~250公里有砟轨道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中限差规定反算求得。 (1)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角误差:按日本产SET230R全站仪标称精度mβ=2″。

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清塘铺特长隧道贯通测量方案 二连浩特至广州国家高速公路 湖南省安化——邵阳公路 编制: 复核: 中铁五局集团安邵高速公路项目部 二0一0年三月五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作业依据 1 3、贯通测量方案 2~5 4、贯通误差调整 6~7 5、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7

1 概述 二广国家高速公路湖南省安化(梅城)至邵阳公路第TJ1标段起点桩号K94+112.169,终点桩号K127+660,全长33.54783公里;位于益阳市的安化县和涟源市境内,重点隧道清塘铺隧道左洞全长4800m,右洞全长4775m。 1、1 坐标系统 1、1、1.平面坐标系统:清塘铺隧道进口至出口投影高为400 m。 1、1、2.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作业依据,按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规定的测量方法及技术指标进行作业。 2、1洞内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表4.2.2-3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表4.2.3-2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2.3-3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3、隧道测量控制方案 3、1隧道工程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不应大于表8.6.2的规定。 表8.6.2 隧道工程的贯通限差 3、2清塘铺隧道洞外进洞平面控制点G003、G004,I024。出口进洞平面控制点GPS029、GPS030、G005,为设计院交底三等平面控制点。进出洞口高程点I02 4、GBM3为设计院交底四等平面控制点。 3洞内控制测量设计 洞内导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隧道在平面位置上按规定的精度贯通和便于施工放样,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施测精度,既可保证隧道准确贯通,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和金钱,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出口控制点,以相向施工进洞,贯通里程K112+008,导线长度为2700m左右。为了保证隧道顺利贯通,根据《规范》表8.6.2“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规定4~8km 隧道洞内贯通误差的限差为150 mm 的要求,以此作为测量设计的依据,不占用洞外控制网贯通精度的余额,使得设计的洞内测角、量距精度更为安全,同时,也符合《规范》规定。 根据以往洞内测量的经验,结合该隧道平面形状、洞内运输方式、通风条件等的具体情况,假设洞内直线段导线平均边长不短于200m,曲线段不短于70m,导线边距离洞内设施不小于0.2m,测距相对精度1/80000,来进行测量设计。 3.1.1洞内∑Rx2、∑dy2 的计算:(见表 1) 式中:∑Rx2—各导线点至贯通面的垂距的平方和; ∑dy2—各导线点投影至隧道中线的距离的平方和;

隧道测量方案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8.17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7%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065.696,全长405.696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0.69%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10.75m,隧道净高5.0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2.1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

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2.2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3.1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3.2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3.3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

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 整体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第1章.项目概述 (8) 1.1项目背景 (8) 1.2建设原则 (9) 1.3设计依据 (10) 1.4总体要求 (10) 第2章.现状分析 (14) 2.1全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 (14) 2.2省监控中心现状 (16) 2.2.1视频联网监控 (16) 2.2.2高速公路综合管理平台 (24) 第3章.综合监控资源整合方案 (24) 3.1视频监控资源整合方案 (24) 3.2交通综合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26) 3.3GIS平台整合、升级方案 (26) 第4章.机构职能与用户职责 (31) 4.1省监控中心 (31) 4.1.1监控员(日常监控管理值班人员) (31) 4.1.2指挥调度人员(重大事件决策管理人员) (32) 4.1.3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 (32) 4.2管理处监控中心 (33) 4.2.1监控员(日常监控管理值班人员) (33) 4.2.2指挥调度人员(决策管理人员) (33) 4.2.3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 (34)

4.3.1监控员(日常监控管理值班人员) (34) 4.3.2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 (34) 4.4收费站 (35) 4.4.1监控员(日常监控管理值班人员) (35) 4.4.2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 (35) 第5章.系统总体设计 (36) 5.1系统概述 (36) 5.2业务模式设计 (36) 5.3技术指标 (37) 5.4性能参数 (39) 5.5操作系统 (40) 5.5.1服务器操作系统 (40) 5.5.2工作站操作系统 (42) 5.5.3数据库管理系统 (42) 5.5.4防病毒软件 (42) 第6章.关键技术应用 (43) 6.1大数据关键技术 (43) 6.2构建总线式的应用系统集成环境 (44) 6.3平台关键技术 (45) 6.4电子地图匹配技术 (47) 6.5基础数据联机分析处理 (47) 第7章.系统架构设计 (47) 7.1平台技术架构 (47) 7.2系统架构托扑图 (49)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DK194+516.98~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形地貌 (2) 三、测量依据 (2)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2) 五、测量人员职责 (3)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4)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4)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4) 3.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7) 4.洞外控制点的联测及精度要求 (8) 七、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9)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10) 2.导线网的测量 (10) 3.平差计算 (13)

4.洞内高程控制 (14) 5.贯通测量误差预计 (14) 6.洞外高程测量误差对洞内高程影响估算 (15) 7.隧道洞内布网施测注意事项 (16) 八、相关工作 (16) 九、测量技术保证措施 (16)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516.98~DK230+910,线路全长36.393km。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 2.2 ‰、11.05‰、10.95‰、10.1‰和0‰。隧道洞身DK204+105.458~DK205+917.09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10.4 ‰、11.2‰。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908.682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022.824~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0.7‰、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405.132~D2K223+98 4.821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716.747~D2K228+322.216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36°,

费率解决方案(高速公路)

5、D2未计高原施工增加费 高速公路D标全线设计高程在1935m-2270m,其中D3工区和D4工区高程低于2000m,D1工区高于2000m以上,而D2工区K74+200-K80+700高程在2000m以上,包括**特大桥(K77+050)。经查业主公布的高速公路综合费率计算表和清单预算,D1计算了高原施工增加费,其余三个工区均未计算。根据云南省补充编办,高速公路海拔在2000米以上应计算高原施工增加费,同一标段有两个海拔高度分区的,应分别计算。因此,我们主张分区计算D2工区高原施工增加费,尤其**特大桥全长2306m,高原施工技术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经初步测算,D2工区未计列的高原施工增加费为922万元。 a=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单价中的综合费率=约25% b=高原施工增加费率=6.87%(构造物Ⅰ) I=清单预算未计的综合费率=b×(1+i)=8.01% (i为清单预算中的其他全部费率,比a值小) E= D2合同总价=51374万元(其中:E0=海拔2000m以上的比例=70%,人机费占40%) C=直接工程费=E/(1+a)=51374 /1.25=41099万元 C1=高原施工增加费计算基数=C×E0×40%=11508万元 G=D2高原施工增加费= C1×I=922万元 6、D4未计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 高速公路D标D4工区K98+800-K106+877.12为原二专线拼

宽改建,根据公路预算编办,应计算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但清单预算费率表中未考虑。经初步测算,D2工区未计列的高原施工增加费为330万元。 a=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单价中的综合费率=约25% b=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率=5%(综合) I=清单预算未计的综合费率=b×(1+i)=5.83% (i为清单预算中的其他全部费率,比a值小) E= D4合同总价=35406万元(其中:E0=需计算行车干扰段落的投资比例=约50%,人机费占40%) C=直接工程费=E/(1+a)=35406 /1.25=28325万元 C1=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计算基数=C×E0×40%=5665万元 G=D4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 C1×I=330万元 7、D5未计高原施工和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 高速公路D标D5工区实施K74+200-K106+877路面工程,其中K98+800-K106+877.12为原二专线拼宽改建需计算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K74+200-K80+700高程在2001m以上需高原施工增加费,但清单预算费率表中未考虑。经初步测算,D5工区未计列的高原施工、行车干扰增加费为549万元。 a=标价的工程量清单单价中的综合费率=约25% b行车=行车干扰施工增加费率=4.88%(构造物Ⅰ) b高原=高原施工增加费率=6.58%(构造物Ⅰ) I行车=清单预算未计的综合费率=b×(1+i)=5.69%

隧道测量方案

? 吉怀三标隧道测量方案 1 工程概况 我标段拟建隧道为冲口隧道,该隧道位于凤凰县杆子坪乡东侧,设计为小间距隧道,最小间距位于怀化端,宽度为米。洞轴线走向约184°,最大埋深约107m.。冲口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10+630~ZK11+055,全长425m;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右线起讫桩号YK10+660~YK11+,全长;平面线型为直线;纵坡为%和-2%的人字坡。隧道净宽,隧道净高 m。本隧道选择采用拱部单心半圆,侧墙为大半径圆弧的单曲墙式内轮廓断面。其中岩性的V、Ⅲ类围岩占全线隧道的大部分。 2 控制点的布设及施测 控制点的布设 首先对设计院交付的GPS点位进行复测,依据复测点位在隧道口设置精密三角网,并对其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洞外水准点、中线点根据隧道平纵面、隧道长度等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根据施工进度设定。洞内施工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在不易破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洞内导线点采用地下挖坑,然后浇筑混凝土并埋入铁制标心的方法。这与一般导线点的埋设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洞内狭窄,施工及运输繁忙,且照明差,桩志露出地面极易破坏,故标石顶面应埋在坑道底面以下10~20cm处,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在边墙上用红油漆注明点号,并以箭头指示桩位。导线点兼作高程点使用时,标心顶面应高出桩面5mm。

控制点的施测 控制点施测主要为洞内施工测量,洞内导线根据洞口投点向洞内作引伸测量,洞口控制点纳入控制网内,由洞口投点传递进洞方向的联接角测角中误差,不应超过测量等级的要求,后视方向的长度不宜小于300m。导线点尽量沿路线中线布设,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短于200m;无闭合条件的单导线,应进行二组独立观测,相互校核。导线点按一级导线测量要求施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点测量要求施测。 3 中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工艺流程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隧道中线的测设隧道施工放样隧道贯通误差的测量与调整竣工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 洞外导线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对设计院提供的隧道控制网进行复测,以保证隧道控制网的精度, 洞外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 洞内导线测量 洞内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洞外控制测量的坐标系统,建立洞内的平面控制系统。根据洞内导线的坐标,测设隧道中线,放样隧道衬砌位置及其他附属设施,定出隧道开挖的方向,保证相向开挖的隧道在规定的精度范围内贯通。 洞内导线的布设形式 洞内导线必须随隧道的掘进向前延伸,而且是在隧道贯通之前,就得依据导线测量路线中线,进行隧道施工放样,因此,洞内导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应尽可能有利于提高导线临时端点(开挖面前的导线点)的点位精度。

隧道贯通测量

10.3.1 概述 线路勘测、管线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是铁路、交通、输电、通讯等工程建设中重要的工作。以往大多采用传统的控制测量、工程测量方法进行控制网建立及施测,由于该类测量控制网大多以狭长形式布设,并且很多工程穿越山林,周围已知控制点很少,使得传统测量方法在网形式布设、误差控制等多方面带来很大问题。同时传统方法作业时间也比较长,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正常进展。自从将GPS 技术引入该领域以来,使其测量效率及测量精度得到可喜的提高,本节将以西安——南京线GPS控制网、秦岭某隧道贯通GPS网及北京地铁精密导线GPS复测为例,介绍GPS技术在线路勘测及隧道贯通等测量中的应用。 10.3.2 线路GPS控制网的建立 传统的线路测量一般采用导线法,在初测阶段沿设计线路布设初测导线。该导线既是各专业开展勘测的控制基础,也是进行地形测量的首级控制,所以要求相邻导线点通视。在该线路测量中应用GPS技术的形式是沿设计线路建立狭带状控制网。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替代导线测量;一种是应用GPS定位技术加密国家控制点或建立首级控制网。在实际生产中较多的用了后者。 下面以西安——南阳段GPS控制网为例,说明GPS线路控制网的布设和应用情况。 1.布网形式 铁道部《铁路测量技术规程》规定,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起、闭于高级控制点的导线全长不得大于30km(公路线路一般规定≤10km)。据此,铁路GPS 线路控制网布设应满足以下几条:作为导线起闭点的GPS应成对出现;每对点必须通视,间隔以1km为宜(不宜短于200m);每对点与相邻一对点的间隔不得大于30km。具体间隔视作业条件和整个控制测量工作计划而定,一般5~15km布设一对点。这些点均沿设计线路布设,其图形类似线形锁。 图10-4显示了西安——南京线西安至南阳段GPS控制网的布设网形。 西安——南京线中西安至南阳线路长度450km,线路通过秦岭山脉东段和豫西山区。GPS定位测量是为初测导线提供起闭点。GPS网由13个大地四边形和2个三角形组成。待定点(GPS控制点)24点为12个点对,相邻点对间平均距离18km。联测了六个国家控制点,选用其中五个点作已知点参与平差。

工程测量报告-隧道贯通测量

工程测量学课程设计报告 -隧道贯通测量技术设计 院系: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地点:测绘专业课程设计教室 班级:测绘B091 姓名: 学号: 教师: 成绩: 评语:

2012 年 7月 9 日至 2012 年 7月15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1-1、测区地质和测区概况--------------------------------------------4 1-2、工程任务------------------------------------------------------5 1-3、测区已有成果及资料收集----------------------------------------5 1-4、测量作业依据--------------------------------------------------6 二、控制网的布设-------------------------------------6 2-1、坐标系统的选择------------------------------------------------6 2-2、地面平面控制网------------------------------------------------6 2-3、外业测量------------------------------------------------------11 2-4、地面高程控制网------------------------------------------------12 2-5、地下隧道平面控制网--------------------------------------------13 2-6、隧道内高程控制网----------------------------------------------17 三、贯通测量方案的实施-------------------------------18 四、贯通误差预计-------------------------------------20 4-1、第一种方案----------------------------------------------------20 4-2、第二种方案----------------------------------------------------23 4-3、方案的精度评定------------------------------------------------25 五、组织安排------------------------------------------2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