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六讲 机械运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六讲 机械运动

第六讲 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当物体被选为参照物后,就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分析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不相等。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的概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t

s 。 3.速度的单位:米/秒,单位符号:m/s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单位符号为“km/h ”。 常见单位间的换算:1m/s=3.6km/h 。

4.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时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即:总

总t s v 。

易考点

1.判断生活中运动情景中的参照物是什么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情况。

2.结合当前某些科技发展的实例,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考点一运动的相对性

例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点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当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严格地说,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运动。

参考答案:A

方法归纳: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做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易错误区:本题考查机械运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的相对性

例2、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B.甲火车开始向西运动,乙火车未动

C.甲、乙两火车同时运动,都在向西运动

D.甲、乙两火车同时运动,甲火车向西运动,乙火车向东运动

思路点拨:甲火车上的人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东运动,据此可以判断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火车是向西运动的。又因为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比树木运动得快,假设乙火车向西运动,由于甲火车向西运动,则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应比树木运动得慢,故此假设不成立;假设乙火车不动,则甲火车上的人看到乙火车和树木运动得一样快,故此假设不成立,由此可以判断乙火车是向东运动的。

参考答案:D

方法归纳: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易错误区:注意乙火车的运动情况很难一下子得出,应分情况讨论。

考点三 非匀速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计算

例3、汽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 的斜坡,经10s 到达坡顶,接着又以10m/s 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经6s 到达坡底,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m/s

B.8m/s

C.6.25m/s

D.3.75m/s

思路点拨:汽车上坡,又下坡,路程相等,但时间不相等。总路程:s 总=60m+60m=120m , 总时间:t 总=10s+6s=16s ,所以汽车上、下坡全程的平均速度:s

m s v 16120t ==总总=7.5m/s 。 参考答案:A

方法归纳:用“总路程÷总时间”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易错误区:注意本题不能用上、下坡速度的平均值作为全程的平均速度。

考点四 速度的计算

例4、【厦门】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 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 ,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 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思路点拨:(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v=st 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 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后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v=s

m t s 75.015 =20m/s 。 (2)由于反应时间t ′=4t ,所以匀速运动阶段有:

s ′=vt ′=4vt=4s=4×15m=60m 。

s 总=s ′+s 滑=60m+30m=90m 。

所以s 总>80m ,汽车将撞上障碍物。

方法归纳: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易错误区: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除了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还要加上滑行的距离,注意不要遗漏。

探究提升

例、某同学做“速度的变化”的科学探究,如图所示,请完成以下探究步骤。

(1)提出问题:小车在斜面上自由地下滑,其速度是否

变化?如何变化呢?

(2) :①全程的速度一样;②上半程的速度比

下半程的速度快;③下半程的速度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3)制订方案:分别测量出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距

离,再测量出小车通过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时间,

最后计算出速度。

(4)实验器材:斜面、小车、计时器、 、

实验步骤:

①。

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上半程处用金属板挡住小车,测出小车在上半程的时间t1。再次让小车从斜面上自由下滑,在斜面末端处用金属板挡住小车,测出小车在全程的时间t0。

③计算出下半程的时间t2,计算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v1、v2、v0。

(5)实验数据(请根据图示,计算并填写数据):

(6)比较分析:在相同的路程上所用的时间不等。

(7)得出结论:。

思路点拨:(2)根据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分析回答: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实验方案等。(4)选择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计时器外,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刻度尺,为了计时方便在斜面末端和中点加上金属板。实验步骤:①将斜面分为两等份,找出中点;②测量小车通过上半程和全程的时间,记录在表格中;③计算出下半程的时间;④计算出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5)数据处理,从图中读出上半程、下半程、全程的长度及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平均速度,记入表格。(7)结论:由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速度得出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从而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2)猜想与假设(4)刻度尺金属板①将斜面分为两等份,找出中点,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5)如下表所示(7)小车下半程的速度比上半程的速度快

方法归纳:探究实验一般分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评论交流七个步骤。合理利用实验条件和数据是解题的关键。

易错误区:本题选择实验器材时,刻度尺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但金属挡板须根据后面题干中得到的信息来填写。从图中的实验数据读出正确时间也有一定的难度。

考点范围: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实验。

走进重高

1.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2.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C.两辆赛车在赛道上行驶时,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D.“天宫二号”与“神舟十号”对接成功时,两者是相对静止的

(第3题)

3.汽车在公路上以10m/s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的红灯亮起,经0.5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0.5s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10m

B.从开始刹车到停止,车子滑行距离为5m

C.从开始刹车后1s,车速为5m/s

D.从红灯亮起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15m

4.一列火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内一乘客以2m/s的速度从车头方向走向车尾方向。若乘客走了24s,则在这段时间内人相对于地面走的距离为()。

A.48m

B.240m

C.288m

D.192m

5.【南昌】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来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如图所示为他们在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第5题)

(1)请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6.【天津】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乘火车去参加车模比赛。在行驶的火车上,小明想:“人顺着和逆着火车的行驶方向以相同的速度从车厢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等吗?”小明和同学们讨论后,决定用随身携带的赛车进行实验探究,并设计出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如图甲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两辆赛车同时开始做从A到B和从B 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观察赛车是否同时到达各自的终点。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在车厢前后选取A、B两处,让一辆赛车做从A到B的匀速直线运动,利用电子手表的停表功能测出赛车从A到B的运动时间;然后让该赛车以相等的速度做从B 到A的匀速直线运动,测出运动时间。比较两次时间的长短。改变A、B两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两次(在实验过程中火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10题)

(1)针对方案一,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可取,请说明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2)针对方案二,请你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高分夺冠

1.如图所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说的是()。

A.云向西飘移,就等于月亮向东运动

B.月亮向东运动,就等于云向西飘移

C.以大地为参照物时,云向西飘可说成月亮向东运动

D.以向西飘移的云做参照物时,月亮就向东运动

(第1题)(第2题)

2.如图所示,在B处有一观察者,在他和山崖CD间有一爆破点A。当A处发生爆炸时,观察者看到爆炸闪光后经过1.5s听到了第一次爆炸声,又过了2s后听到了第二次爆炸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则()。

A.B、D间距离为850m

B.A、B间距离为255m

C.B、D距离为1190m

D.A、D间距离为680m

3.如图所示,在一条长直水渠旁有一块草地,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所代表的距离为6m,小张同学运动的最大速度是6m/s。请在图中标出小张同学从草地A处出发(他从A处出发,选择恰当的路径),到水渠取水后最终到达P点的最短时间为 s(精确到0.1s)。

(第3题)

4.场地自行车赛的赛道是圆形的,该圆形赛道的半径为r,甲、乙两运动员沿赛道骑自行车的速度为v1和v2,且v1>v2,两运动员在同一起点开始沿相同方向骑自行车,求两人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用题中字母表示结果)。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 3)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呈蝌蚪 形.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 器官组成.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等器官组成.卵巢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与妊娠

1)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 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候女性就有身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 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 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 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

樊篱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如许就能制止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沾染给胎儿. 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 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 相对比力平缓.芳华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期间,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截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芳华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 性征。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七年级下第一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 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 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 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 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知识点汇总 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科学入门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第2节实验和观察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第4节温度的测量 第5节质量的测量 第6节时间的测量 第7节科学探究 第2章观察生物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第2节常见的动物 第3节常见的植物 第4节细胞 第5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第6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7节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第3章地球与宇宙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 第3节太阳和月球 第4节观测太空 第5节月相 第6节日食和月食 第7节探索宇宙 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第1节物质的构成 第2节熔化与凝固 第3节汽化与液化 第4节升华与凝华 第5节物质的溶解性 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 第7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与制作 第1章科学入门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实验二温度计的使用 实验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第2章观察生物 实验一观察蚯蚓 实验二认识显微镜结构练习使用显微镜实验三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实验四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 第3章地球与宇宙 制作一制作小型地球仪 制作二活动星图的制作 第4章物质的构成和特性 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1节感觉世界 第2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第3节耳和听觉 第4节光和颜色 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6节眼和视觉 第7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2章运动和力 第1节运动和能的形式 第2节机械运动 第3节力的存在 第4节力的图示 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第6节摩托擦的利和弊 第7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8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3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1节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2节新生命的诞生 第3节走向成熟 第4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第5节植物一生 第6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第4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1节地球的自转 第2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第3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第4节日历上的科学 第5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力学专题复习: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 图1 图2 图3 典题成形 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 (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 s/米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巩固练习 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 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则() 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 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2)(3) A. (1)和(2) B. (2)和(3) C. (1)和(3) D. (1)、(2)、(3) 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做变速直线运动 C. 做变速运动 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 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 A.40 米/秒 B.20 米/秒 C.10 米/秒 D.5 米/秒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 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六讲 机械运动

第六讲 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一、参照物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当物体被选为参照物后,就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分析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不相等。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的概念: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t s 。 3.速度的单位:米/秒,单位符号:m/s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时”,单位符号为“km/h ”。 常见单位间的换算:1m/s=3.6km/h 。 4.描述变速直线运动时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即:总 总t s v 。

易考点 1.判断生活中运动情景中的参照物是什么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某物体的运动情况。 2.结合当前某些科技发展的实例,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考点一运动的相对性 例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点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发展当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严格地说,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运动。 参考答案:A 方法归纳: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做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易错误区:本题考查机械运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的相对性 例2、车站上并排停着待发的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现象表明()。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3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A.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B. 参照物 1.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要先选定某一物体作为标准。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 对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3. 由于物体的描述与参照物有关,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 机械运动的分类 1. 分类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 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D. 速度 1.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过的路程 2.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速度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慢,速度越小 3. 公式:通常用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用v 表示速度,即 v =s t 4.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或m •s -1 (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千米每小时)做单位。 1m/s =3.6km/h 运动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E.速度公式的应用 1.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1)变形公式:v=s t →s=vt、t=s v 2)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 计算出第三个量 2.注意事项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2)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到国际单位制下 3)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第2节力的存在 A.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N) 3.对力的理解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必定也要反作用 于另一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2)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有 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B.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如下图左)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如下图右, 1到2改变速度大小,1到3改变速度方向)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和卵细胞 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 ⑶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有尾巴,能够移动。和卵细胞属于 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 ⑴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的主要功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

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组成。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 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 ⑴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怀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挪动到子宫后,颠末数次盘据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 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盘据。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首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胚胎经由过程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哺育 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野生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 1、人的一生的发展期间:婴幼儿期—少年期—芳华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 2、女孩芳华期普通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 3、芳华期的变化 (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比方男:声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修正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修正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修正版 一、学科认识 1、科学是一门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2、在科学的学习中,我们将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以及能量转换等科学原理。 3、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总结等步骤,旨在探索自然现象和解释其背后的原理。 二、知识点梳理 1、物质的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例如水结成冰、铁生锈等。 2、生物的分类: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了解生物的种、属、科、目、纲、门的级别划分。 3、地球的构造: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4、大气的组成与性质:了解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对地球的作用,如

氧气、二氧化碳等。 5、水的循环:理解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 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原理,了解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7、基因与遗传:理解基因与遗传的关系,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8、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平衡: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平衡原理,了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三、学习建议 1、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活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知识: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拓展阅读:多阅读科学类书籍、文章,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四、难点解析 1、抽象思维:科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逐步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 2、知识点交叉: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存在交叉渗透的情况,需要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将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 3、实验操作:实验是科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五、易错点警示 1、混淆概念: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相似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避免混淆。 2、忽视细节:实验和观察时,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因为它们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3、知识点遗漏:不同的知识点之间存在关联性,如果遗漏了某个知识点,可能会影响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考点归纳 1、物质的变化: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一些常见变化的例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 (参照物)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有答案解析)

知识点 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把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都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3、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的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4、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v=s/t 变形式:s=vt t=s/v 注意:计算过程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单位必须统一。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 1千米/小时=1/3.6米/秒 1米/秒读作“1米每秒”,意义物体在1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米(人步行的速度约1米/秒) 经典例题分析: 一、选择题 1.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甲说乙是静止的,是选择什么为参照物的? (A) A.甲B.乙C.树D.路面 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C.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参照物不同,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D.高速行驶的火车也可以作参照物 3.曾有过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机的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悲剧是因为(D)

A. 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 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D. 以飞机为参照物,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第4题) 4.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则此时参照物是(B) A.战斗机“歼-10” B.地面上的房屋 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 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 5.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C) A.黄河水 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游艇 D.迎面驶来的游艇 6.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向东行驶,并且甲车比乙车快,乙车比丙车快,认为乙、丙两车向西行驶时的参照物是(A) A. 甲车 B. 乙车 C. 丙车 D. 地面 7.歌曲唱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中的运动物体的参照物是(C) A. 地球 B. 看月亮的人 C. 白云 D. 太阳 8.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机舱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B)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9.甲、乙两列火车,在甲火车上的人从窗口看到乙火车正向东运动,从车厢的另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也向东运动,但比乙火车运动得要慢些,若以大地为参照物,则上述的现象表明(D) A.甲、乙两列火车同时开始运动,甲火车向东运动,乙火车向西运动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也是科学学科内容比较基础的一年。在科学学习中,了解科学知识点是非常关键的。下面为大家 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物理学知识点 1. 机械运动:弹簧的伸缩、平移运动、旋转运动、滑动摩擦等。 2. 光学:光的反射和折射、光谱、光的色散和色温等。 3. 热学:热膨胀、热传递、固液气的相互转化等。 4.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电路中的平衡和不平 衡状态。 5. 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 二、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性质:硬度、脆性、延展性、弹性、导电性、燃烧性等。 2. 物质的变化: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的变化、颜色的变化、 电导率的变化等。 3. 分子结构:元素分子、化合物分子、物质微观结构的变化等。 4.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5. 化学反应:燃烧反应、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 1. 细胞:细胞结构、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生命周期等。 2. 物质的转化:酶促反应、光合作用等。

3. 遗传:基因、染色体、遗传方式等。 4. 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等。 5. 生态:生态系统、人类与环境关系、生物多样性等。 四、地理学知识点 1. 世界地图:经纬度、地磁场、大陆漂移等。 2. 陆地与海洋:气候、地形、生物、水资源等。 3. 国内地理:行政区域、人口、经济、文化等。 4. 世界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 5. 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日食、月食、日、月、地星运动等。 五、天文学知识点

1. 星体运动:行星、卫星、彗星的运动等。 2. 星座与恒星:什么是星座、恒星的分类等。 3. 天文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等。 4. 天体探测:望远镜、卫星探测器等。 5. 预报和测量: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预报,星座和恒星的测量等。 综上所述,七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大全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和天文学五个方面,知识内容涉及面较广,考试复习时应全面复习,加强薄弱环节,全面提高科学学科的认知水平。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复习整理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都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3、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球形,营养物质(有机物)较丰富,为早起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4、精子有尾巴,能够游动。呈蝌蚪形 5、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6、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睾丸;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青春期开始产生,一天可产生上亿个),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最主要的器官为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青春期开始产生),分泌雌性激素。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输卵管是受精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8、胚胎的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 注: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胎盘出现后营养来自母体 第2周:出现羊膜并发育成充满羊水的羊膜囊(减少震动的影响,保护作用) 第3周:出现胎盘,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 其他废物。胎盘是胚胎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 第9周—第38周:称作胎儿期(之前称为胚胎),胚胎在第9周已初具人样,从此称为胎儿; 第六个月的胎儿活动已很频繁,生长迅速;大约要在母体内孕育 9个多月(约 280 天,38周), 然后从母体体内产生. 9、胎盘中的血管与子宫中的血管是不相通的(有一层膜为屏障),即胎盘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是分开的.阻断一些传染病,但有 些药物仍有影响(如酒精,毒品,烟,孕妇禁用药) 10、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具有的良好环境条件是:温暖、安全、营养和氧有保障,是胎生的优越性。 1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12、分娩几秒钟后婴儿就会哭或咳嗽,去除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促进呼吸系统工作 13、初生婴儿主要靠母乳,母乳营养全面,含有抗病物质,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 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 运动和力第1节 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第九十一篇

2019年精选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3章运动和力第1节机械运动]练习题[含 答案解析]第九十一篇 第1题【单选题】 星期天,小明与爸爸开车出行,在十字路口看见了红灯,停车等待,小明看着窗外旁边的汽车,突然发现他所坐的车向前移动,急忙向爸爸喊停车,爸爸说车没动.若爸爸判断正确,则爸爸和小明分别选的参照物可能是( ) A、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地面 B、地面、旁边向前移动的汽车 C、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地面 D、地面、旁边向后移动的汽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5年,东营市以优异成绩入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清洁车在美化城市环境方而起着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清洁车匀速行驶,将水不停地洒在地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洁车所受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路上行人感觉清凉,是因为水蒸发要吸收热量 C、洒水过程中清洁车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 D、以清洁车为参照物,路两旁的树是运动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皮筏漂流是近几年来一项热门的水上活动,一漂流者坐在橡皮筏上顺流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橡皮筏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4、 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读 作千米每时。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1/3.6 米/秒 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过程单位同后) 10米/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 秒 第二节、力的存在 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1.人类拥有多种感觉,其中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和触觉。皮肤可以感受触觉、痛觉和温度等。 2.手指指尖处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密集,手背上则有更多 的热敏感神经。这些特点使得盲人可以阅读盲文,并且我们可以通过测试温度来感受热度。 3.嗅觉是通过气味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然后通 过嗅神经传递到大脑嗅觉中枢形成的。然而,嗅觉中枢很容易疲劳。 听觉则是声波通过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和听神经到达大脑神经中枢,最终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这些味蕾由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组成。我们对液体的味道特别敏感,人类可以感受到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和咸。如果这些味道同时出现,它们会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介质,声音 通过声波传播。声波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传播速度从慢到快。在15℃时,空气中的声波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6.耳朵可以分为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听小骨、 鼓膜、鼓室和咽鼓管)和内耳(前庭、耳蜗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平衡。 7.双耳效应可以根据声音到达两只耳朵的时间差来辨别声 源的方向和位置。 8.频率是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XXX(Hz)。 9.声音的三个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强弱,与距离和振幅有关。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10.防止噪音的途径包括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 和防止进入耳朵。 11.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2.光线是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 13.光可以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包括空气、水 和玻璃。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大,为3×10千米/秒。光 年是距离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太阳光是由红、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1.2机械运动

七年级科学教案 总序号:备课日期:4.15 上课日期:4.16

S1:汽车的仪表盘上; S2:街头的电子测速仪; 2、在高速上,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标志,你认识如图 3-10所示的限速标志吗? 【思考与讨论】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Usain St.Leo Bolt)在北京奥运会 100米赛跑中的成绩是 9秒 69;城市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 30千米/ 时;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可达 20米 / 秒。你能比较出这三者运动的快慢吗? 【计算】 1、我国运动员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获得金牌,打破了尘封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试求刘翔当时赛跑的速度。 解:由题意可知,路程 s = 110米,时间 t = 12.88 秒。根据速度公式,可得:v=s/t = 110 米/12.88秒= 8.54 米 / 秒 答:刘翔赛跑的速度为 8.54 米 / 秒。 T:刘翔跨栏比赛时,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画图】利用s-t图和v-t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例 2】一列车长 150 米,以 108 千米 / 时的速度通过一座 450 米长的铁路桥,列车过桥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解:列车通过大桥是从列车头开始进入大桥至列车尾离开大桥的过程,如图 3-14所示。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列车通过的路程: s = 450 m +150 m= 600 m v = 108km/h = 30m/s t = s/v = 600m/30m/s = 20s 3、为了交通安全,城市许多马路都画有斑马线供行人横穿马路时行走。在斑马线的两侧装有红绿灯。某人过斑马线前看到绿灯亮的时间还剩 6秒,斑马线区域的马路宽度为 15米,如果他步行的速度为 2米 / 秒,则他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能否穿过斑马线区域? 解:根据题意,由速度公式: s = v x t = 2m/S x 6s = 12m < 15m 答:该人在绿灯亮剩下的时间内不能穿过斑马线区域 【思考与讨论】请从上面三道例题的解答过程,总结运用速度公式解题的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2.2机械运动》教案二 浙教版

机械运动(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确认速度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叙述速度的定义 [3].写出速度的单位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对机械以内的的分类学会分类的方法。 [2].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探究,得出比较 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3].能够利用运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能 够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4].会使用简单的器材测量平均速度,能够利用平均 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意义,公式,单位及单位的换算 关系。 [2].根据速度公式的计算及其解题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引出。 【教学设计】 一、引入:复习机械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 二、探究:怎样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参考《精讲精练》 P27] [分组]:每2人一组,每小组给两辆快慢不同的玩具车A和B。 [小组讨论]:怎样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可用哪几种方法? 方法一:比较相同的时间内两辆小车通过的路程长短,通过路程较长的小车运动快,反之较慢。 方法二: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两小车所用时间的多少。所用时间多的小车运动快慢,反之则运动较快。 [结论]:根据你所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运动较快的是_____车(填A或B) [问题]:用上述方法只能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无法确定是物体运动究竟有多快。为了定量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你认为在实验中应当测量哪些数据?用什么测量工具?相关以往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第三单元知识点——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学问点 第1节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转变的运动。 但物体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很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简单得多,如热运动、生命运动、化学运动等。 二、参照物 1.参照物: ⑴定义: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推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⑵相对于这个标准,假设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它是运动的的,假设位置没有变化,那么它是静止的。 留意:①参照物可以是任意选取的;一旦选取,默认静止。 ②讨论机械运动时,一般未作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看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⑵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肯定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 1.依据物体的运动路线,将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依据运动快慢是否发生变化,将直线运动分为: ⑴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运动快慢保持不变。最简洁的机械运动 ⑵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 四、速度 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拟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大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⑵比拟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较快,反之较慢。 2.速度: 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意义: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慢;反之越快。 ⑶公式:v =s t ,变形公式s =vt 或t =s v ⑷单位: ① 国际单位:米/秒〔m/s 〕,读作:米每秒。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读作:千米每小时。 ④1m/s 意义: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 ②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3m/s ;自行车速度约为4.2m/s ;汽车行驶的速度约为30m/s ;光速为3×8 10m/s 。 ③熟悉几幅图像及对应的运动状况: 图A 是匀速直线运动;图B 是静止;图C 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图D 是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14 机械运动-七年级科学下册(原卷版)

专题14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参考系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二、速度公式应用 1、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 2、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 3、速度的计算公式:t s v 单位:国际:米/秒(m/s ) 常用:千米/时(km/h ) 换算关系:1 m/s=3.6 km/h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4、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一、参考系 1.(2023七下·金华期中)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 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的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 2.(2023七下·浙江期中)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判断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3.()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4.()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站在商城里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5.()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一段时间后,旅游车内的小金看着旁边的卡车,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后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