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断脐

二次断脐

二次断脐操作规范

评估:

1、婴儿出生时间(48小时左右)。

2、脐带根部胶质是否基本干枯。

操作规范: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用镊子提起脐带残端。

3、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根部,脐窝及周围皮肤。

4、剪刀平脐圈处或脐根处剪下残端(剪刀口不可张开太大)。

5、如有黑紫色出血可视为残余血,以棉签擦净,75%酒精消毒。

6、止血海绵压迫脐窝,用护脐带略加压缠绕于腹部以保护脐部并起到止血作用。

7、减脐后30分钟、1小时,以后每4小时1次,连续5次,观察并记录脐部有无出血。

8、护脐带使用一天后,若脐殘端干燥可不再使用护脐带。

注意事项:

1、脐带修剪后若出血多,可用速即纱或肾上腺素棉球加压包扎止血。

2、若残端留得过长,次日应再行修剪。

3、当日修剪脐带的新生儿,严格交接班,凡哭闹厉害者应严密观察,减轻哭闹。

新生儿剪脐后24小时内避免进行新生儿水疗。

二次断脐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脐部有无渗血、红肿。

2、婴儿哭闹情况。

护理措施:

1、遵医嘱执行,操作前、中、后核对婴儿的床号、产母姓名、住院号、两手圈、胸牌、床

头卡。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剪脐后30分钟、1小时、以后每4小时一次×5次,观察并记录有无脐部渗血。

4、脐带修剪后用止血海棉压迫包扎,如有异常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若脐带残端修剪后留的过长,次日应再行修剪。

6、当日修剪脐带的新生儿应加强观察,并告知产妇及家属减少婴儿哭闹。

7、做好交接班。

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的应用

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出生后二次断脐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时用碘酊消毒消毒脐端残面后再用无菌护脐贴包扎,对照组酒精消毒后给予无菌护脐贴包扎。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后脐部渗血及炎症渗出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天内脐部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二次断脐后的脐部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碘酊消毒液;新生儿; 二次断脐;脐部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行断脐处理后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但新生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一般需要7 d 左右,而在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1] 。而研究表明二次断脐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并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而被临床广泛使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时降低脐部渗血、炎症渗出发生率及促进脐部愈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16 年1 月-2016年3月期间正 常分娩的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 评分均为10分,出生体重为2550 g—4050g。两组新生儿二次断脐前脐部均无红肿渗出及渗血,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脐带处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30-48h 沐浴后对其进行二次断脐,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 5 cm 处剪断脐带并挤出脐内残留血液,实验组用2%的碘酊小心灼烧脐端残面出血点后覆上面胶海绵一块再用无菌护脐贴包扎24小时。对照组二次断脐后用75%酒精消毒后同样的方法包扎24小时。 1.2.2观察方法二次断脐包扎24小时后洗澡时打开护脐贴暴露脐部,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在渗血及炎症渗出及等脐部残端症状的发生率及二次断脐3天内脐部残端愈合率。 1.2.3 统计方法选用软件SPSS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 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 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24小时后脐部渗血及炎症渗出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天内脐部残端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表2. 表1 二次断脐24h后两组新生儿渗血炎症渗等脐部残端症状出对照表 3.讨论 3.1碘酊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碘酊是一种由碘和碘化钾溶解在酒精溶液中制成的溶剂,杀菌效果显著,能够使病原体蛋白质出现变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烧灼效果,减少创面的渗出。使用新生儿二次断脐后消毒脐部创面,可起到很好的即时止血的效果,也起到了减少渗出,促进脐部愈合的作用。但新生儿皮肤较嫩,碘酊浓度过高容易灼伤,所以本研究中使用的碘酊浓度为2%的低浓度。并且,在使用碘酊消毒的过程中,消毒范围只是二次断脐中脐带断面出血点,碘酊

新生儿二次断脐处理效果比较

新生儿二次断脐处理效果比较 临床上新生儿脐带在距脐跟0.5 cm 处用无菌粗丝线结扎第一道,再在结扎线外0.5 cm处结扎第二道。在第二道结扎线外0.5 cm处剪断脐带,挤出残余血液,用20%高锰酸钾液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3~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脐窝有时稍有潮湿,可涂95%酒精或1%龙胆紫[1],一般效果较好。但在脐带残端坏死过程中,有时有炎性分泌物伴臭味,并造成周围皮肤破损,并发脐炎,甚至合并其它并发症等。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二次断脐的方法,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从而避免脐部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选用2007年7月1日~10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390例,随机分成两组。210例二次断脐新生儿作为观察组,180例未行二次断脐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体重、胎龄、性别、脐带性质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备一消毒断脐包,包内有:剪刀1把,止血钳1把,纱布1块。另备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1个,明胶海绵或云南白药,75%酒精或碘伏等。在新生儿出生24~48小时后(可在新生儿洗澡后进行),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脐带,用止血钳剔去气门蕊(或丝线或脐带夹等),提起脐带残端,沿脐轮上缘剪去脐带残端,用明胶海绵条或云南白药敷在脐带断端处,纱布覆盖,外用新生儿脐带结扎保护带包扎,24~48小时后拆除。以后每日用75%酒精常规消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对照组,断脐方法同前。 1.3疗效判断:脐部无炎性分泌物,脐周皮肤无破损,渗血≤1 ml,无脐炎及并发症发生为显效;脐部有炎性分泌物,脐周皮肤破损,渗血>1 ml,并发脐炎或其它并发症之一者均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 2结果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4篇)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 一、养殖场谢绝参观,严禁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畜禽养殖场。 二、养殖场所有职工必须严格遵守养殖场各项工作制度,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定期对养殖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动物饲养舍要保持通风,坚持每日打扫舍内卫生,保持料槽、水槽干净,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等按规定执行。 三、养殖场职工在自己家中不得饲养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不应到市场购买与所在养殖场同类的动物产品。养殖场内不得饲养与本场不相关的动物。不得承接场外其他养殖场动物诊疗和现场指导。 四、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畜种前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新引进的畜禽必须隔离饲养一个月以上,确认无传染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五、畜禽养殖场内发生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兽医防疫部门,经确诊后,应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有效的防制措施。 六、对病死畜禽应采取妥善办法在场内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出售和食用或流入它处,防止疫病扩散。 七、严格执行本场动物免疫程序,所用疫苗均来自正当渠道,每次免疫都应详细记录,且通过免疫识读器上传本场动物免疫情况,初免动物加施____耳标。 八、认真填写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动物来源,饲料消耗情况,发病率、死亡率及发病死亡原因,无害化处理情况,实验室检查

及检疫结果,用药及免疫接种情况。所有记录应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九、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等不清洁的饲料和动物副产品。定期对所饲动物驱虫,搞好灭鼠、灭蚊蝇及吸血昆虫等工作。患病动物选择适当药物进行疫病防治,严格执行休药期。 十、积极配合上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检疫监督和病源检测、免疫抗体水平检测。 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二) 1、养殖场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2、使用的疫苗要分类保管,合理储存,保证疫苗的有效性。 3、疫苗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发现破损或物理性状改变的严禁使用。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规定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4、防疫器械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更换针头,以免交叉感染,出现免疫反应时要及时救治。 5、每次免疫要做好登记工作,注明免疫日期、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疫苗生产期、有效期、免疫剂量等。 消毒制度 1、新进场羊只必须在隔离圈舍观察一周,并进行消毒和防疫,经检疫合格后入场;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体会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至12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实验组B1,B2和对照组A,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脐带,常规护理,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实验组在气门芯结扎的基础上,于出生36h,48h后对残端进行二次剪脐。比较三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剪脐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脐部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剪脐;明胶海绵;残端;脐周;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自然脱落时间长或脐部渗出液体多,有异味,给新生儿家长造成困扰,增加精神负担[1]。二次剪脐又称脐带残端切除术,即在新生儿出生后36~48h左右,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已基本干枯的脐带平根部剪断,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带感染及脱落时的出血几率及脐炎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我院6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正确进行脐部护理,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至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600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母亲均无宫内感染。依据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A组:新生脐带自然脱落。 (2)根据文献婴儿二次剪脐应在出生后36~48h左右最佳[2],故将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依时间分别分为出生后、36h(B1组)、48h(B2组)三组。 1.2 方法 1.2.1 传统断脐方法胎儿出生后1~2min,用75%酒精消毒脐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排除脐疝情况,采用自行改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气门芯胶圈,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脐带,距结扎远端1cm处断脐,挤出残余血液,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燥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1.2.2 二次剪脐方法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再无菌技术操作。晨间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至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有齿镊夹住脐带残端,然后用无菌手术剪刀沿脐根部气门芯上方处剪去脐带残端,注意不要损伤脐轮周围皮肤。用75%酒精再次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渗血者敷以明胶海绵,胎毒清愈脐贴覆盖脐部。观察新生儿二次剪脐后24h内脐部创面有无渗血,每天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及创面干燥愈合情况。 1.2.3 护理方法每日行常规护理。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防止厌氧菌感染,再用75%乙醇清洁脐带残端与脐周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 1.2.4 评价方法观察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干燥,无渗液、异味,脐收缩至脐轮以内)。 1.2.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二)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A1 1、③新生儿娩出后正确的处理是 A、娩出后首先断脐 B、娩出后半小时内早接触 C、5分钟后行Apgar评分 D、娩出后立即擦去胎脂 E、新生儿清洗后,打足印于新生儿病历上 2、③新生儿Apgar评分的五项依据是 A、心率、呼吸、体重、哭声、皮肤颜色 B、心率、呼吸、脐血管充盈度、羊水性状、皮肤颜色 C、心率、呼吸、肌张力、皮肤颜色、喉反射 D、心率、呼吸、喉反射、哭声、脐血管充盈度 E、心率、呼吸、喉反射、皮肤颜色、哭声 3、③关于分娩期第一产程的护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鼓励产妇少量多次进食 B、指导产妇每隔2~4小时自解小便一次 C、应监测T、P、R、BP,10分钟一次 D、胎头未入盆,宫缩不紧,可在室内活动 E、做好心理护理 4、③第三产程对胎盘、胎膜的检查,下列错误的是 A、平铺胎盘,看胎盘母体面小叶有无缺损 B、提起胎盘,看胎膜是否完整 C、胎儿面边缘有无断裂的血管 D、疑有少许小块胎膜残留,应手入宫腔取出 E、疑有副胎盘或部分胎盘残留可手入宫腔取出 5、③出生后多长时间内将裸体新生儿俯卧在母体胸前 A、30min内 B、40min内 C、50min内 D、60min内 E、70min内 6、③第三产程处理错误的是 A、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挤压子宫,促使胎盘娩出 B、胎盘娩出后详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C、检查阴道、会阴有无裂伤 D、第三产程结束后,产妇在产房观察2小时 E、产后2小时情况良好,护送到休养室 7、③临产后,不宜灌肠的情况是 A、初产妇,宫口开大2cm B、胎膜未破

C、中度妊高征 D、经产妇 E、无阴道出血 8、③第一产程的平均时间,初产妇是 A、13~14小时 B、11~12小时 C、9~10小时 D、7~8小时 E、5~6小时 二、A2 1、③孕38周,初产妇。骨盆外测量正常,胎头双顶径8.5cm,规律宫缩4小时,宫口开大1cm,未破膜,头先露,此时较合适的处理是 A、抬高床尾 B、做肛门检查3小时一次 C、滴注催产素 D、灌肠刺激宫缩 E、采取膀胱截石位 三、A3/A4 1、③产妇,32岁,G1P0,孕40周,因临产由急诊收入产房,护士为其做产科检查,结果是宫缩规律,宫口开大10cm,胎心140次/分。 <1> 、该产妇已进入第几产程 A、未进入产程 B、进入第一产程 C、进入第二产程 D、进入第三产程 E、进入第四产程 <2> 、该产程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灌肠 B、导尿 C、协助产妇淋浴 D、协助产妇上产床做好接生准备 E、每1小时昕胎心一次 2、③李某,32岁,初孕妇,宫内孕39周,于昨天晚上感觉腹部一阵阵发紧,每半个小时一次,每次持续3~5秒钟,今天早上孕妇感觉腹部疼痛,每5~6分钟一次,每次持续45秒左右,请问: <1> 、昨天晚上该妇女的情况是 A、出现规律宫缩 B、属于孕妇紧张造成的宫缩,尚未临产 C、属于临产先兆 D、进入第一产程 E、进入第二产程 <2> 、今天早上该妇女的情况属于 A、出现规律宫缩 B、属于孕妇紧张造成的宫缩,尚未临产

第二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第二章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名词解释】 1.早产儿 2.低出生体重儿 3.小于胎龄儿 4.高危儿 5.中性温度 6.呼吸暂停 8.生理性黄疸 9.胆红素脑病 【简答题】 2.简述新生儿脐部的护理。 3.简述早产儿体温的特点及维持体温稳定的护理措施。 4.护理评估早产儿的身体状况。 5.简述新生儿颅内出血时防止脑组织受损加重的护理。 6.简述新生儿颅内出血健康教育的内容。 7.简述预防胆红素脑病的护理。 8.简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复温的方法。 9.简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喂养困难的护理。 【病例讨论题】 1.患儿东东,男,日龄1日,第1胎第1产,自然分娩,胎龄34 周,出生体重1800g,吸吮、吞咽能力弱。 问:⑴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⑵简述护理要点。 2.患儿宝宝,男,出生8小时,第1胎,胎龄33周,顺产。因生后4小时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来院急诊。护理体检:面色青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呻吟,两肺呼吸音低,心脏无异常,腹软,脐部无渗血,X线胸片示两肺透明度减低,有细小颗粒,伴支气管充气征。 问:⑴临床诊断。 ⑵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⑶简述护理要点。 3.患儿兰兰,女,孕36周吸引器助产,出生时羊水黄绿,生后1 分钟Apgar评分7分。生后12小时突然烦燥不安,哭声尖,时有四肢抽动。护理体检:易激惹,前囟饱满,两眼凝视,呼吸急促,四肢肌张力高,血象正常。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 问:⑴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⑵简述护理要点。 4.患儿阳阳,男,日龄6日,足月顺产。近2日吃奶少,反应差, 体温36℃,皮肤黄染,心肺正常,脐带未脱落,脐周有少量分泌物,稍臭,腹软,肝肋下3cm,脾肋下1cm,血清胆红素240 μmol/L,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 问:⑴列出主要护理诊断。 ⑵简述护理要点。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共2篇)【儿科护理论文】

第1篇: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脐炎是围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脐部炎性反应的总称,通常由脐部护理不当或院内感染引发。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新生儿脐断端入侵感染引发炎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正确的新生儿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相当关键。本文回顾了年1月~ 年在我院正常分娩的2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0例新生儿,均经阴道或剖宫产正常分娩,无宫内感染,其中男119例,女131例,足月儿236例,早产儿14例,Apgar评分均多8分,体重均多2500g。随机将其分为I组和n组,各125例,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法,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Apgar评分及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脐部护理方法: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脐带断面用5%碘伏消毒,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沐浴后I组新生儿,给予5%碘伏消毒脐部皮肤,包括脐根、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4h后完全暴露脐部;n组新生儿,给予75%乙醇消毒脐部皮肤,24h后完全暴露脐部,48h后根据新生儿脐带干枯程度,行二次断脐,注意气门芯要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2,操作人员用左手上提牵引线,在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度按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消毒脐部皮肤后,贴上脐贴,24h后暴露脐部。 评价方法:本组采用护理人员评价和家属评价的综合评价法,新生儿住院期内由护理人员根据其脐带、脐窝及脐周皮肤情况评价,出院后,由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教授的检查方法评价,并通过电话或复诊告知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记录整理总结,并实施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处理:对资料实施统计,并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的方法,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n组新生儿行二次断脐处理后,相较于I组新生儿,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脐部出血和脐炎的发生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二次断脐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3讨论为新生儿断脐后,脐带残端为开放性创口,其内原本血运丰富,停止供应一段时间后,脐带逐渐干枯、硬化,最后自然脱落,脱落时间一般在7d左右,创口愈合一般在10~14d左右3。脱落过程常伴有少量胶质分泌物,易滋生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菌,引发脐部感染。因此护理时要注意保证脐部干燥,及时清除脐部分泌物和消毒,以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新生儿通常仅住院5d左右,出院时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未能完全脱落,因此,家庭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告知家属重视脐部护理,定期消

75%酒精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效果研究

75%酒精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初生婴儿钳脐24 h后剪平脐带残端(二次剪脐),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的护理效果。方法12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改良组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结果改良组在护理后的第1~3天脐部干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脐部渗血、渗液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1),改良组脐痂脱落时间和脐部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改良组采用75%酒精棉球湿敷新生儿二次剪脐的脐部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渗液,有利于脐部干洁、有利于脐部创面愈合,能预防脐部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脐炎及败血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n dressing neonate’s umbilical cord (second cutting umbilical cord) with 75% alcohol after 24 hours. Methods 120 neon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improv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sists of 60 neonat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improve group was trea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was given nursing of 75% alcohol dressing. Results In improve group, neonates’umbilical region was patently drier and clean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Exudation and blooding in umbilical region was quite rare (P<0.01) and the time for escharosis and healing was shorter (P<0.01) .Conclusion Nursing neonates’umbilical region with 75% alcohol after their second cutting effectively reduces exudation and blooding in umbilical region and helps to keep umbilical region clean and encourage healing, which protect neonates from umbilical infection, inflammation and septicemia. 【Key words】Neonate; 75% alcohol; Umbilical nursing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的主要联系纽带,胎儿的营养是母体通过脐带供给胎儿,胎儿出生后即在产科进行脐带结扎并断脐(一次剪脐)。我院新生儿科的初生婴儿均常规予钳脐24 h再剪去脐带残端(二次剪脐),此时的脐部仍然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如处理不当,轻者可至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而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如何做好新生儿二次剪脐后的脐部护理,一直是我院新生儿科一项不可忽视的、关键性的护理工作。我科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了75%酒精棉球湿敷二次剪脐后的脐部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20例均是在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并入住新生儿科的初生婴儿,随机分成两组,即改良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改良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3 d,最小10 min,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19例,新生儿黄疸23例,早产儿18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大2 d,最小13 min,诊断为新生儿肺炎22例,新生儿黄疸25例,新生儿窒息2例,早产儿11例。两组新生

主管护师妇科习题:分娩期妇女的护理(2)

一、A1 1、④某产妇顺利产下一女婴,护士为其断脐、处理呼吸道等立即护理后,30分钟内还应进行的是 A、教会产妇正确母乳喂养的姿势 B、协助母亲进行第一次哺乳 C、为该女婴沐浴 D、让该女婴游泳 E、为该女婴测定血型 2、④关于产妇产后会阴护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使用1:200苯扎溴铵溶液冲洗 B、可使用1:500碘附溶液冲洗 C、可使用1:5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 D、会阴部有水肿者,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E、嘱产妇向会阴伤口侧卧,以便于分泌物流出 3、④某新生儿刚出生,心率98次/分,呼吸浅慢、不规则,四肢活动好,喉反射不明显,躯干及四肢皮肤色泽红润。其Apgar评分为 A、4分 B、5分 C、6分 D、7分 E、8分 4、④产妇自然分娩,产后2小时观察内容不包括 A、血压及脉搏 B、子宫收缩情况 C、阴道流血量 D、膀胱充盈情况 E、乳汁分泌情况 5、④关于产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产程图的横坐标为临产时间 B、纵坐标左侧为先露下降程度 C、纵坐标右侧为宫口扩张程度 D、第一产程的潜伏期包括规律宫缩期和加速期 E、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包括最大加速期和减速期两期 6、④下列方法可以促进子宫收缩,但除外 A、肌内注射硫酸镁

B、肥皂水灌肠 C、排空膀胱 D、肌肉注射地西泮或哌替啶 E、静脉滴注催产素 7、④下列情况适宜第一产程期间肥皂水灌肠的是 A、初产妇头位,宫口扩张2指 B、胎膜早破 C、臀位 D、有剖腹产史 E、阴道出血 8、④第二产程的常规护理内容不包括 A、保持合适的体位 B、每5~6分钟听一次胎心 C、根据需要灌肠 D、指导产妇使用腹压 E、准备会阴切开包 9、④初产妇,孕38周,骨盆外测量正常,胎头双顶径8.5cm,规律宫缩4小时,宫口开大1cm,未破膜,头先露,此时最佳的处理是 A、抬高床尾 B、宫缩间歇期下地活动 C、滴注催产素 D、灌肠刺激宫缩 E、继续严密观察产程 10、④有关破膜的处理,错误的是 A、破膜后即听胎心音 B、记录破膜时间 C、观察羊水性质 D、胎头高浮者,须抬高床尾 E、破膜超过10小时,需给予抗生素 11、④临产后,第一产程中产妇可以进行灌肠的情况是 A、胎膜未破 B、产妇患有心肌病 C、初产妇,宫口开大4cm D、胎儿窘迫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围手术期避免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规定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引原则》,为进一步规范畴手术期避免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旳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规定,自文献下发之日起围手术期避免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将严格纳入质控考核,各科室须严格遵循执行。 一、避免用药目旳 避免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也许发生旳全身性感染。 二、避免用药基本原则 (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适宜选用抑菌剂。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旳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以便及价格相对较低旳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迅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适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照抗菌药物旳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四)给药地点:手术室。 三、避免用药条件 (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一般不需要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重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仅在下列状况

时可考虑避免应用抗菌药物: 1、手术范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长; 2、手术波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导致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 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4、年龄不小于70岁; 5、糖尿病控制不佳; 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 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 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状况用药; 2、污染手术需要避免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旳手术 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旳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避免应用范畴。 四、避免用抗菌药物旳选择原则 1、抗菌药物选择视避免目旳而定。 (1)为避免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 (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根据手术野污染

助产士培训计划

助产士专科培训计划 一、产房助产士专科培训目标: 产房全体助产士掌握核心制度、岗位职责,熟悉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掌握产科危、急、重症的急救应急流程。改变观念,从有创接生平稳过渡到无创接生。 二、培训形式: 1、对新入职助产士进行一对一临床带教 2、参加医院、护理部、科室组织的三基理论、业务学习、操作考核。 3、派人参加助产士规范化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4、参加外院的专业学习、培训、学术交流。 三、对各级助产士具体培训要求: (一)新入职助产士: 1、培训时间:3个月 2、目的为了使新入职助产士尽快掌握专科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产房工作,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树立职业理想,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结合我科现有助产专业队伍实际情况与带教能力,特制定本计划实施新助产士专科培训。 3、方法: a、根据新进助产士的需求,制定培训资料,指定带教老师,采取理论授课与 临床带教相结合的培训形式。 b、指导老师在护士长和产房负责人的指导下,负责助产士专科护士培训计划 的制定、实施、考核与修订工作。 4、临床实践: 第一月: a、产房负责人介绍产房环境。 b、了解促进人自然分娩的重要性。 c、熟悉各班职责及岗位职责、产房各种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及应急预案,熟悉 常用专科操作技术及产房常用药物的使用。 d、跟带教老师学习基础护理操作技能:阴道检查、胎心监护、会阴抹洗、留置 静脉输液等;学习产房专科技术操作流程;掌握产房的各种知识宣教。 e、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洗手铺台接生,强化无菌观念及器械查对。学习新生 儿异常情况的观察和处理。 第二月 a、学习新生儿窒息复苏理论与操作。 b、学习产科常见合并症与并发症的处理。 C、学习产房护理文书的书写,强化风险意识。 d、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开始观察处理产程,能独立完成会阴侧切、会阴 阻滞麻醉、会阴伤口缝合术等专科操作。 第三月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认真履行助产士的职责,逐步开始学习管理产妇,并掌握接产技能及新生儿复苏技能。 (二)初级助产士 明确各班工作职责流程、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 1、准确计算预产期,掌握缩宫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能依宫缩进行调速。 2、能进行产程观察及护理,正确书写护理文书,正确绘制产程图。。

双胎妊娠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

双胎妊娠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 一次妊娠宫腔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胎儿时,称多胎妊娠。近年来,随着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以及辅助生育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以双胎妊娠最多见,本节仅讨论双胎妊娠。 【护理评估】 (一)生理评估 1.高发因素 (1)遗传夫妻双方家族中有多胎妊娠史者,多胎的发生率增加。 (2)年龄和胎次多胎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增大而增加,尤其是35~39岁最多。孕妇胎次越多,发生多胎妊娠的机会越多。 (3)药物曾因不孕症而使用了促排卵药物,导致多胎妊娠的发生率增加。 2.分类双胎妊娠又可分为双卵双胎和单卵双胎两类。 (1)双卵双胎由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称双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70%。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两个受精卵,故两个胎儿的基因不同,胎儿

的血型、性别、容貌可相同或不同。两个受精卵可形成自己独立的胎盘、胎囊,两者间血液循环不相通。胎囊间的中隔由两层羊膜和两层绒毛膜组成,两层绒毛膜可融成一层。 (2)单卵双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双胎妊娠,称单卵双胎。约占双胎妊娠的30%。形成原因不明,不受种族、遗传、年龄、胎次、医源的影响。两个胎儿的基因相同,其血型、性别一致,容貌相似。单卵双胎的胎盘和胎膜按受精卵分裂受精的不同而有不同形式:①双羊膜囊双绒毛膜单卵双胎:分裂发生在桑葚期(早期胚胎),相当于受精后3日内,形成两个独立的受精卵、两个羊膜囊;②双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分裂发生在受精后第4~8日,胚胎发育处 于胚泡期,即已分化出滋养层细胞,羊膜囊尚未形成;③单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受精卵在受精后第9~13日分裂,此时羊膜囊已形成,两个胎儿共存于一个羊膜腔内,共有一个胎盘;④联体双胎:受精卵在受精第13日后分裂,此时 原始胚胎已经形成,机体不能完全分裂成两个,形成不同形式的联体儿,极罕见。 3.临床表现 (1)症状早孕反应较重,子宫增大速度比单胎快,羊水量也较多。妊娠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胃部饱满、行走不便、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等压迫症状。

猪生产学习题第六章(哺乳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

第六章幼猪培育 概念: ●哺乳仔猪:指从出生至断奶前的仔猪。 ●断奶仔猪:指从断奶至10周左右的仔猪。 ●育成猪:指从10周至4月龄留作种用的猪。 ●后备猪: 指仔猪育成阶段结束到初次配种前的青年种猪。 第一节哺乳仔猪 初生仔猪三大变化:气体交换的变化:通过脐带靠母体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转变为通过自身呼吸系统进行自主呼吸。体温调节主体: 由母体的恒温环境而不需进行体温调节转变为随着外界的环境温度的变化而需要进行调节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免疫方式: 在母体内处于无菌环境,不需产生抗体以抵抗病原菌,因而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改变为处于外界的有菌环境中,且需要迅速从母体获得抗体以产生被动免疫力。 一、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一)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 ※如何调节体温?大脑皮层发育不全。仔猪出生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等系统的机能完善,但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全,对各系统技能的协调能力差。物理调节能力有限。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隔热能力差。皮毛、肌肉颤抖、竖毛运动和挤堆等方式进行。化学调节效率低。甲状腺素,肾上腺素--提高物质代谢。→主要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氧化产热(效率低)。化学调节能力6日龄前(效率特别低)、7-20日(逐渐得到改善)、20日龄(接近完善) 仔猪不同日龄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1 — 3 日龄30—35℃;4—7日龄28—30℃;8 —20 日龄22—25℃;31 — 45 日龄20—22℃ (二)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50kg体重,接近成年胃重。 (2)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2~3月龄接近成年猪。(3)胃肠酸度低;从20天开始,少量游离盐酸出现,70~90日龄以后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猪。(4)酶系发育不完善;出生时,胃内少量凝乳酶和胃蛋白酶。乳糖酶高,是以消化母乳为主;3周龄后,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可以消化淀粉日粮,10日龄后可补充些植物性饲料。 (三)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胎盘构造特殊!母体血管与胎儿脐带血管之间,猪有6-7层胎盘血液屏障。人是3层,牛、羊是5层。大分子免疫球蛋白不能进入胎儿体内。所以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通过初乳获得免疫能力。(四)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 1、生长发育快:出生重:1.3-1.5kg,断奶重:6-7 kg(21日龄)8-9 kg(28日龄) 2、物质代谢旺盛(1)蛋白质代谢:20日龄,沉积蛋白质9-14克/kg体重/日;成年猪,沉积蛋白质0.3-0.4克/kg体重/日(2)热能代谢(3)钙、磷代谢:沉积钙7-9克/kg体重/日,磷4-5克/kg体重/日;成年猪基本处于动态平衡。 二、哺乳仔猪死亡的原因:1、分娩时的死亡:死0.9头/窝。窝产仔数的增加,死产数也在增加。 2、压死:出生后一周内,易发生。50%以上(断奶前) 3、疾病:易发生的疾病?贫血:缺铁性贫血。 下痢:地方性白肌病:饲料中缺硒。4、饿死:乳房炎、无奶或缺奶。 三、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及早吃足初乳:1、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分娩开始,免疫球蛋白20g/100ml。;分娩后4h,免疫球蛋白10g/100ml。2、免疫球蛋白的吸收能力:出生后24~36h,可吸收大分子蛋白质。不管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细菌。3、初乳中的抗蛋白分解酶可以保护免疫球蛋白。4、新生动物消化道环境影响Ig的吸收;Ig 在弱酸性环境中易于和小肠粘膜结合。5、初乳中维生素:维生素A、D、C比常乳高10~15倍,维生素B1、B2含量也相当丰富。6、初乳中还含有多量的镁盐:具有有轻泻作用。初乳的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活动,→可促使胎粪排出。 (二)仔猪保温防压 ※仔猪的最适宜温度:1~7 日龄为28℃~32℃,8~30 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3℃~25℃。 ※成年母猪最适宜温度:15℃~19℃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细运动。 2、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的重要时期是围产期,此期是指从胎儿期28周至出生后7天。 3、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有:1.从少到多;2.由稀到调;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患病时,暂缓添加新品种.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由上到下;2。由近到远;3。由粗到细;4。由简单到复杂;5.从低级到高级。 5、新生儿患肺炎时,可仅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症状,而无肺炎的典型表现。 6、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 7、液体疗法输液总量:轻度失水约给90—120ml/kg;中度失水约给120—150ml/kg;重度失水约给150-180ml/kg。 8、小儿腹泻变证可分为气阴两伤和阴竭阳脱两型,治疗方药分别是人参乌梅汤和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9、液体疗法包括了补充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及继续损伤量。 10、肾病综合征病机可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其治疗以扶正培本为原则。 11、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晚冬、早春两季,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腮腺肿大、疼痛。 1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期为发病直至腮部肿胀消退后3天;中医称痄腮。 13、猩红热好发于2-8岁,其病原体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4、水痘隔离期为3周,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原则。 (二)名词解析 1、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行和功能成熟。 2、纯阳之体:小儿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下,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坐高:即顶臂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与身长测量一致,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臂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4、毒窜睾腹:痄腮病犯,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5、胆红素脑病:因血液中为结合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的中毒性病变。 6、水凌心肺:属急性肾小球肾炎水凌心肺证,水气泛滥,阻遏气机,上凌心肺,肺失肃降,心失所养,则咳喘气急,胸闷心悸,甚则发绀。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以致正在生长的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8、解颅:以颅囟应合而不合,颅缝开解,头颅增大,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如落日状为主要表现的小儿疾病. 9、帕氏线: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期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线,称为帕氏线。 10、脑瘫: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第一篇: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程序 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一)布局流程 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限制区包括: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半限制区包括:更衣室、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生活区;非限制区包括: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车辆转换处。遵守人流、物流,洁污通道分开的原则。 (二)环境管理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产房内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3.产房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无尘,定时通风换气、空气消毒。 4.拖把、抹布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5.湿式打扫,产房内地面、桌面、仪器和手术灯表面及其它物体表面每日用清水擦拭,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6.在连续两台分娩之间要清洁地面、台面及其它物体表面,若有血迹或污染则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产床每次使用后更换床上用品,并使用消毒液擦拭床单位。 7.每日接生后分娩室要终末消毒,地面受到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污染时应立即清洁,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拖地。 8.空调及空气消毒器过滤板、过滤网一定期清洗,保持清洁。9.窗帘定期清洗,保持清洁。10.分娩中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 (三)人员管理

1.严格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2.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换鞋,鞋每日刷洗一次。 3.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或有化脓性伤口时,暂停产房工作。 4.待产人员进入产房更衣、换鞋,听从工作人员的安排。 5.私人物品不得带入分娩室内。 (四)工作质量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清洁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隔离制度、感染管理报告制度等。 (二)无菌技术 1.接产前必须进行外科洗手。 2.保持无菌单及手术衣干燥,潮湿视为污染应更换。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4.助产包内备断脐专用剪、结扎用品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5.无菌物品标识明确、规范,无过期,按灭菌日期及有效时限依次排列,专柜放置。 6.无菌包、无菌纱布、无菌棉球开启后保存时间不超过4小时;无菌持物钳及容器干式保存,每台一套,4小时更换1次。 (三)消毒、灭菌 1.助产器械应等同手术器械按照规范清洗包装灭菌。 2.婴儿脐带结扎用品需灭菌。 3.碘伏、酒精一经打开,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 4.血压计袖带保持清洁,被血液、体液等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后使用。 5.氧气湿化瓶一人一用,湿化液用灭菌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6.剃毛刀应使用一次性用品。 (四)隔离技术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佩带防护用品。 2.产妇分娩前应进行HBV、HCV、HIV筛查,传染病产妇安置在隔离分娩室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助产,用后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

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2020完整版)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后,大众对于分娩有了更理性的思考,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这些分娩理念的悄然改变,带动了更多的分娩照护需求,加剧了我国助产士数量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和执业的困惑。而这些“不足”和“困惑”不仅影响分娩照护质量,也使原本就不足的助产服务资源进一步匮乏,进而影响母儿的健康和安全[1]。 WHO于2015年制定和发布了《妊娠、分娩、新生儿保健指南》,旨在更新和规范各项操作,涵盖了孕产妇照护和新生儿保健的基本临床技术。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编写了《正常分娩指南》[2],给出了关于正常分娩新的证据。来自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循证研究表明,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积极实践并正规注册的助产士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效合作,可以迅速、持久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正常分娩率和产妇生命质量。基于此,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和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在调查、研究、分析我国正常分娩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正常分娩指南》中提出的关于正常分娩新的证据,编写了《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本《指南》的服务对象是不同医疗机构的助产人员,目的是指导其在正常分娩临床实践中相关理念的传播与技术的应用。

本《指南》所指的正常分娩是指妊娠37 周~41周+6的孕妇自然临产,产程进展正常,胎儿以头位自然娩出,且分娩后母儿状态良好的分娩[3]。 一、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分娩是整个生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 总产程:即分娩的全过程,是指从临产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的全部过程。分为3个产程阶段。 1.第一产程 又称子宫颈扩张期,指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宫口开全(10 cm)。临产开始的标志为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 s或以上,间歇5~6 min,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是指从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5 cm。活跃期是指从宫口扩张5 cm至宫口开全[4]。潜伏期延长:初产妇>20 h,经产妇>14 h[5]。活跃期停滞:活跃期以宫口扩张5 cm为标志,当破膜且宫口扩张≥5 cm 后,如果宫缩正常,宫口停止扩张≥4 h 可诊断活跃期停滞;如宫缩欠佳,宫口停止扩张≥6 h可诊断为活跃期停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