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

取了两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累计共5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8例。对照组在娩出后给予传统方式结扎脐带,即气门芯式,然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上述结扎基础上,待新生儿娩出24~38 h 后,在原来结扎处再次进行结扎剪去脐带残端。结果: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脐带干燥时间小于48 h和脱落时间小于7 d例数多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P<0.01),两组肉芽肿的发生水平相当(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脐带的处理,在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进行再次结扎可以促使脐带干燥、脱落,而且脐部并发症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说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igation again for neonatal umbilical in the neonatal umbilical care.Method:536 cases of newborn were selected in two years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wo groups,and each group was 268 cases.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mbilical cord after delivery of the traditional handling of lig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ut of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given the ligation again after newborn borned 24-38 h.Result: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bleeding ag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ate of umbilical cord drying time in 48 h and off time in 7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mbilical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i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Granulomas occurring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equivalent calculated (P>0.05).Conclusion:For newborn umbilical cord on the basis of the valve core ligation gives the ligation again,not only can promote its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again dried off,but al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mbilical complications,the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stump;Newborn;Care;Valve core ligation

胎儿与母体的营养和氧气交换过程中,脐带发挥了关键作用。胎儿娩出后需做断脐处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脐带出血、残脐血肿、脐带脱落时间延长或脐部感染等[1]。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2]。以往常用气门芯进行新生儿脐带结扎,但由于该方法是让脐带自行脱落,正是此原因导致残端感染可能性增高。现在对其方法进行改良,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在首次结扎后1~2 d基础上再次结扎,发现脐部脱落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生产的新生儿共有5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68例。观察组小儿体重为(2750±500)g,顺产97例,剖宫产171例,Apgar评分(8.6±0.9)分;对照组小儿体重(2800±450)g,顺产121例,剖宫产147例,Apgar评分(8.5±1.1)分。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消毒后,在脐根上0.5 cm气门芯结扎,结扎处上0.5 cm处用棉线粗绳结扎,后用纱布包裹残脐[3]。每天由护理人员给新生儿沐浴后残脐消毒。观察组则是在上述处理基础上,一般待24~38 h后移除气门芯,在原气门芯结扎处再次进行棉线细绳结扎,结扎部位尽量靠近脐根,然后消毒包扎,护理方法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脐带结扎后是否有出血,脐周皮肤是否红肿、流液等,有无残端血肿等不良反应,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不良情况,并作出相应处理。残脐干燥的标准是脐残端干燥、质硬,为黄褐色或浅棕褐色[4]。残脐血肿是在断脐后1~2 d脐根部出现暗红色、直径0.2~0.5 cm的血肿[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脐带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脐带干燥0.05)。见表2。

表2 脐带结扎后两组新生儿并发症比较例(%)

组别脐部感染脐带血肿肉芽肿形成

观察组(n=268)1(0.37)3(1.12)0

对照组(n=268)15(5.60)31(11.57)2(0.75)

字2值 11.90 21.74 0.49

P值0.05

3 讨论

新生儿脐部是细菌容易入侵的特殊部位,处理不及时或不当易导致脐部出血和脐部感染[6]。而由于新生儿抵抗力弱,一旦感染,不能很快激活免疫系统,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威胁新生儿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是很重要的,在预防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脐带结扎是产科中的一个常规操作,其目的是避免上述后果的出现。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较多,现常用棉线结扎脐带法、气门芯结扎法和脐带夹结扎法等[7]。气门芯结扎法断脐效果优于传统式粗棉线打结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8]。但气门芯方法对脐带结扎后只给予消毒等基本处理,不干预其脱落过程,是等待其自行坏死、脱落。而二次剪脐法,认为无需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9]。有研究表明,二次断脐后脐带出血的发生率降低[10],出血减少,使得细菌感染的危险性减少。二次剪脐的最佳时间为生后28~38 h[11]。并非所有新生儿均能单纯以时间作为二次剪脐的唯一标准[12]。具体到每个新生儿,时间的选择不仅需要医生结合小儿自身情况,还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具体确定,一般是脐周皮肤局部干燥时可以再次结扎。在这次研究中,对选定的268例新生儿,在气门芯结扎脐带后,还进行再次结扎,结果发现该组新生儿的脐残端出血比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脐带干燥0.05)。

综上,该操作不仅促进了脐带脱落,还明显减少了脐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新生儿裨益很大,安全而且可行。

参考文献

[1]马翠英,黄昌英.气门芯脐带根部结扎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13,12(1):29-31.

[2]刘春利,贺艳丽,杨荣.自制脐带帽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9):3523-3525.

[3]潘金华.两种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比较[J].四川医学,2004,25(1):49-50.

[4]陆照娣.新生儿脐带残端结扎修剪方法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7):879.

[5]王长芹,徐桂霞,李松.改良式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3-25.

[6]唐学敏.二次断脐护理在新生儿脐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12):940-942.

[7]马秀春.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28(8):124-126.

[8]胡新瑞,梁素惠.应用气门芯套扎法断脐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

导报,2012,18(3):307-309.

[9]沈惠琴,马桂芹,齐玲.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5):512-513.

[10]张宏玉,蒙莉萍,谢春丽,等.临床脐带护理方式现状综述[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75-277.

[11]杨柳.二次断脐时机选择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120.

[12]陈摇莉.新生儿脐炎的护理干预[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7):3484-3485.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脐部是新生儿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连接了新生儿的身体和外界,新 生儿刚出生不就,脐带断端尚未愈合完善,就成为了开放式创口,通过这一介质,很多病菌和微生物都会进入到新生儿的体内,同时新生儿免疫能力比较差,一旦 体内进入了病菌和微生物,就会导致其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对新生儿的生长发 育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针对新生儿的脐部就需要开展有效 的护理措施,本文就新生儿脐部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研究进展 引言:在新生儿的临床治疗中,脐带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新生儿极 易受到环境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脐部感染,一旦发生脐部感染就会出现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脓性分泌物以及异味等现象,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如果没有 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细菌就可能会经脐部入侵到患儿的血液循环,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做好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 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还可以保证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1.脐带结扎的时间和方式 1.脐带结扎的时间在临床中,对新生儿进行脐带结扎的时间是有 标准和规定的,脐带结扎必须在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两分钟或三分 钟左右完成,在完成脐带结扎过程后,新生儿的脐带会在未来的七 天左右逐渐的失去供血逐渐的干枯并脱落[1]。而脐带残端也会在干枯后逐渐的 愈合,这一期间,胶质分泌物减少,而这也会导致细菌和病毒的入侵,从而引起新生儿脐部感染,如 没有及时处理新生儿的岂不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脐炎,严重甚至还会导致败血症的出现,威胁到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2.脐带结扎的方式在脐带结扎时,分别会用到脐带夹、棉线和气 门芯等医疗用品,在结扎时,将距离脐根0.5cm处进行结扎操作, 然后等待脐带自然脱水后脱落。 2.脐带的护理方式 2.1传统护理法这一护理措施是在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法, 主要会用到纱布和绷带等医疗用品来包扎新生儿的脐部,虽然可以短暂的起到包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目的:分析新生儿脐带再次结扎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 取了两年内在笔者所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累计共5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68例。对照组在娩出后给予传统方式结扎脐带,即气门芯式,然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上述结扎基础上,待新生儿娩出24~38 h 后,在原来结扎处再次进行结扎剪去脐带残端。结果:观察组脐残端出血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脐带干燥时间小于48 h和脱落时间小于7 d例数多于对照组,脐部感染以及血肿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少(P<0.01),两组肉芽肿的发生水平相当(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脐带的处理,在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进行再次结扎可以促使脐带干燥、脱落,而且脐部并发症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说明该方法切实可行。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ligation again for neonatal umbilical in the neonatal umbilical care.Method:536 cases of newborn were selected in two years in our hospital.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two groups,and each group was 268 cases.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umbilical cord after delivery of the traditional handling of lig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ut off the umbilical cord and given the ligation again after newborn borned 24-38 h.Result:The umbilical cord stump bleeding aga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ate of umbilical cord drying time in 48 h and off time in 7 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umbilical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matom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i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Granulomas occurring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equivalent calculated (P>0.05).Conclusion:For newborn umbilical cord on the basis of the valve core ligation gives the ligation again,not only can promote its umbilical cord ligation again dried off,but al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umbilical complications,the method is feasible. [Key words] Umbilical cord stump;Newborn;Care;Valve core ligation 胎儿与母体的营养和氧气交换过程中,脐带发挥了关键作用。胎儿娩出后需做断脐处理,如处理不当,可引起脐带出血、残脐血肿、脐带脱落时间延长或脐部感染等[1]。临床研究发现,新生儿败血症中有60%以上是由于脐部感染所导致[2]。以往常用气门芯进行新生儿脐带结扎,但由于该方法是让脐带自行脱落,正是此原因导致残端感染可能性增高。现在对其方法进行改良,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法基础上,在首次结扎后1~2 d基础上再次结扎,发现脐部脱落时间缩短,而且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

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效果比较目的:观察比较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及传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本院产科足月分娩的新生儿8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0例与对照组415例,新生儿出生后,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不干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不良反应(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产后3~6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28,P<0.005)。产后7~14 d,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新生儿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部出血和脐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脐部不干预护理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护理,且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脐带在胎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满足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需要十分关键。在新生儿出生后,需剪断脐带。脐带剪断后,其愈合过程一般需要7 d左右,伤口附近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为厌氧细菌提供有利的培养基,加之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厌氧细菌容易通过脐带残端创口侵入机体并引发脐部感染,甚至发展为重度脐炎(蜂窝组织炎及脐周脓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腹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的发生,严重时可引起患儿死亡。因此,在产科工作中,新生儿脐部护理是医院产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新生儿脐带处理的目的是以止血为主,预防感染,尽快使脐残端干燥及脱落[1-2]。新生儿出生后,常规结扎其脐带后,脐带结扎残端一般在结扎后7~10 d逐渐干燥并脱落,但值得注意的是,脐带血管仍需3~4周才可以完全愈合[3-4]。另外,由于新生儿脐部结扎的伤口是闭合的,这给厌氧菌感染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因此厌氧菌感染也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5-6]。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观察脐部不干预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7-12月本院产科的815例足月新生儿进行分组护理,以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12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815例,均为足月分娩婴儿,母婴无严重并发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新生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400例,对照组为415例。观察组:男186例,女214例;体重3612~3886 g,平均(2827.4±24.5)g;胎龄37~41周,平均(38.9± 2.7)周;顺产214例,剖宫产186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5±0.6)分。对照组:男192例,女223例;体重3594~3904 g,平均(2847.9±21.7)g;胎龄37~42周,平均(38.8±2.9)周;顺产221例,剖宫产194例;Apgar评分8~10分,平均(9.4±0.8)分。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胎龄、分娩方式、Apgar评分、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1)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后,脐带根部及周围采用0.1%安尔碘常规消毒,距脐轮0.5 cm处应用灭菌气门芯进行结扎脐带,距脐轮1.5 cm处迅速地剪断脐带,残端血液马上用纱布挤出来,擦拭干净,并用2%的碘酊消毒脐带剪断的残端,断面待干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再用脐带布包扎。住院期间每日沐浴后需及时消毒脐窝及脐周围(75%酒精消毒),暴露脐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浅议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浅议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总结5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方法将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脐带牵拉组,分别观察各组脐部护理的出血率、局部潮湿率、肉芽形成及愈合天数,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脐带牵拉组出血率及脐部潮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脐部愈合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不论是采用何种脐部护理方法,应注意脐带根部结扎及暴露残端促进其干燥。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点,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门户,若脐部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感染和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危及新生儿的生命[1]。目前主张脐带根部结扎,可缩短脱脐时间,减少脐部感染和促进脐部愈合。如何能安全有效的促进脐带脱落和脐部愈合,减少患儿的不良刺激,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我科采用了脐带牵拉法的脐部护理方法,并与常规护理方法对照,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住院1周以上的新生儿580例,入院时脐带未脱落,日龄≤1天。其中早产儿42例,足月儿368例;新生儿窒息30例,病理性黄疸8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脐带牵拉组。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脐带根部结扎,即在脐轮上方0.1 cm 处用气门芯或丝线结扎,然后在结扎部位上0.5 cm处剪断脐带,挤除残血,再用2%碘伏消毒脐带残端,用无菌纱布包扎,脐绷带固定[2]。 对照组:每天按常规做脐部护理,75%酒精应用脐部护理效果较好。每天擦洗、清洁皮肤后做脐部护理(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拆除脐部的纱布、绷带,用棉签蘸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黏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保持肚脐干燥。清洁后把提过的结扎线、残端也用酒精消毒,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脐带牵拉组:出生第2天起,每日脐部护理前,提起脐带残端,使脐根部突出脐轮,分别向腹部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牵拉后并旋转2周,然后按常规做脐部护理,护理结束后不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嘱家属保持脐部干燥,避免小便和水污染。 2 结果 脐部愈合标准为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两组脐部护理方法脐部情况比较,脐带牵拉组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体会

新生儿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二次剪脐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至12月出生的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实验组B1,B2和对照组A,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的气门芯结扎脐带,常规护理,等待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实验组在气门芯结扎的基础上,于出生36h,48h后对残端进行二次剪脐。比较三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二次剪脐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脐部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二次剪脐;明胶海绵;残端;脐周;脐部感染 新生儿脐部处理是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脐部是一个易感染部位,若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婴儿脐部感染和出血,自然脱落时间长或脐部渗出液体多,有异味,给新生儿家长造成困扰,增加精神负担[1]。二次剪脐又称脐带残端切除术,即在新生儿出生后36~48h左右,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已基本干枯的脐带平根部剪断,从而缩短脐带脱落时间,降低脐带感染及脱落时的出血几率及脐炎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对我院600例新生儿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二次剪脐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处理新生儿脐带残端,指导产妇及家属出院后正确进行脐部护理,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至12月我院出生的母婴同室新生儿600例,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g,母亲均无宫内感染。依据住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0例。三组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时体重、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A组:新生脐带自然脱落。 (2)根据文献婴儿二次剪脐应在出生后36~48h左右最佳[2],故将新生儿脐带残端二次剪脐组依时间分别分为出生后、36h(B1组)、48h(B2组)三组。 1.2 方法 1.2.1 传统断脐方法胎儿出生后1~2min,用75%酒精消毒脐消毒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排除脐疝情况,采用自行改良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气门芯胶圈,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脐带,距结扎远端1cm处断脐,挤出残余血液,用75%酒精消毒脐带断面,待脐带断面干燥后,以无菌纱布包盖好,再用脐带布包扎。 1.2.2 二次剪脐方法评估脐带残端干燥程度,如残端胶质皱缩、瘪陷、变细或干燥,色泽为深灰色或浅棕色,即可再无菌技术操作。晨间沐浴后用75%酒精消毒脐带残端至脐带根部及周围皮肤,用有齿镊夹住脐带残端,然后用无菌手术剪刀沿脐根部气门芯上方处剪去脐带残端,注意不要损伤脐轮周围皮肤。用75%酒精再次消毒脐部及周围皮肤,有渗血者敷以明胶海绵,胎毒清愈脐贴覆盖脐部。观察新生儿二次剪脐后24h内脐部创面有无渗血,每天观察脐部有无分泌物及创面干燥愈合情况。 1.2.3 护理方法每日行常规护理。沐浴后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防止厌氧菌感染,再用75%乙醇清洁脐带残端与脐周皮肤。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与清洁。 1.2.4 评价方法观察三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部感染情况(脐轮与周围皮肤有红肿、渗液、异味);脐部出血及渗血;脐部愈合时间(脐部干燥,无渗液、异味,脐收缩至脐轮以内)。 1.2.5 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2)

论新生儿脐带结扎方式及护理进展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最佳方法及技巧。方法:将20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脐带结扎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情况,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情况,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残脐血肿及脐带扎断的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分娩后第48小时残脐干燥的例数,第72小时修剪残脐出血的例数,第15至第20天脐窝完全愈合和残脐血肿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观察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新生儿脐带扎断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脐带结扎方法利于残脐干燥和脐窝愈合,避免修剪残脐出血及残脐血肿,只要注意操作技巧,方法简单,使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标签:新生儿;脐带结扎;护理 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当胎儿娩出母体的一刻,脐带就成了一个废弃物。新生儿抵抗力差,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感染,感染易发生于产后前3d,感染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7.14%,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杆菌,各占12.93%,感染表现为:脐周发红,肿胀,渗出液增多,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有异味,进一步发展可致腹壁蜂窝组织炎,感染还可沿脐静脉进入血流,导致门静脉炎、门静脉栓塞,亦可向邻近腹膜扩散而引起腹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拒乳,严重者导致新生儿黄疸直至败血症的发生[1]。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结扎与护理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也一直在研究、探索更好的脐部结扎方法,现将脐部结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3年6月,由同1名护士结扎脐带的新生儿共200例,根据分娩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所有新生儿健康无异常,胎龄30+2~40+3周,平均孕38周,新生儿体质量2000~4000g,平均体质量3120g;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5岁。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胎儿娩出后先用2把止血钳在距脐根15~20cm 处夹住脐带,并从2把止血钳中初步断脐,用1把套有2个带尾线气门芯(每个气门芯宽约3mm)的止血钳在距脐根部1mm处以不夹住脐根周围皮肤为宜,轻轻地扣上止血钳的1个扣以防夹断脐带,用剪刀在止血钳外上0.8~1cm处剪断脐带,用纱布挤尽残端血后,将纱布包绕在脐根周围保护皮肤,用10%浓碘充分消毒残脐断面,左手固定止血钳,右手轻轻牵拉气门芯的尾线,使气门芯越过脐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 一、引言 新生儿脐部护理在婴儿出生后非常重要。它涉及到预防和控制感染和疾病的传播。由于新生儿在抵抗细菌和病毒的能力较弱,他们需要依靠护理者来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本文将介绍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以及针对各种情况下的脐部护理的最佳实践。 二、新生儿脐带的解离 脐带是新生儿和母体之间的连接和婴儿在子宫内时的主要形成方式之一,也是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脐带解离时间为出生后7-14天之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处理: 1. 脐带处有明显的潮红,肿胀,分泌物多且异味严重。 2. 新生儿在解离后2周以上仍然有明显的脐带残端,残端周围红肿疼痛。 3. 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4. 脐带处有流脓或出血。 三、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最佳实践 1. 保持干燥:脐部护理的关键在于保持其干燥。避免使用沾水的湿布或溶液,并确保每次更换尿布时擦干脐部。 2. 不要使用抗菌药剂:许多人认为新生儿的脐带是脏的,应该使用抗菌药剂来清洁。但是,抗菌药物只针对细菌而非细菌的外壳和真菌等病毒,因此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3. 每次更换尿布时清洁:更换尿布时进行清洁可以帮助防止感染。对脐带周围进行清洁,除去任何污垢和皮肤细胞。 4. 防止摩擦:尽可能避免让新生儿的尿布磨擦到脐部。应该将尿布的位置放在脐部以下,以避免磨擦。 5.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护理婴儿脐部之前,应先洗手。虽然婴儿可能不能够清楚地表达信息,但他们的身体语言往往会告诉您是否需要进行清洁或更换尿布。

四、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脐部护理 1. 婴儿早产或体重不足:早产婴儿或体重不足婴儿出生时,脐带可能比其他婴儿的脐带薄。这种情况下应更为谨慎,避免在脐带周围施加过多的压力。 2. 脐疝:脐疝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脐部周围形成一个突出的囊肿。这种情况下,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在囊肿周围施加过多的压力。 3. 彩超多发出肝胆疾病: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次彩超显示肝胆疾病,护士应特别小心地处理脐部。 五、总结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进展极大地提高了婴儿的健康和生存率。对于新生儿护理者来说,通过了解针对不同情况的最佳实践,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使脐带代谢解离更加快捷,进而预防和控制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传播。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夹和气门芯双重结扎并离断新生儿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90 名新生儿随机分为3 组,每组各230 人,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 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结果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结扎并离断脐带 脐带残端渗血、分泌物增多和脐周红肿发生率均低于其余两组。结论:气门芯和 脐带夹双重结扎新生儿脐带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气门芯和脐带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气门芯;脐带夹;双重结扎 【中图分类号】R7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5-265-01 新生儿脐带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怎样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一直是产科护 理人员致力探讨和研究的方向,而新生儿脐带脱落、愈合及不良反应则与脐带结 扎方法密切相关[1]。新生儿脐部护理不当可直接导致新生儿脐部感染,甚至诱发 败血症,因此,做好脐部护理对减少细菌侵入,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生儿脐带结扎离断方法有脐带夹和气门芯断 脐法,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彻底止血、减少感染,利于 脐带早脱落为目标。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结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下面我们来一 起研究探讨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4 年1 月至2014 年3 月,在我院出生并接受产后访视的正常 新生儿690 例,孕周为37-42 周,体重2500-4000g,出生时Apgar 评分为9-10 分,将690 例新生儿按出生顺序分为3 组,每组230 例,3 组新生儿的孕周、性别、 体重、Apgar 评分及断脐时间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 可比性。 1.2 方法 3 组新生儿分别采用气门芯、脐带夹、气门芯和脐带夹双重法结扎并 离断脐带,用常规消毒脐带残端,用脐绷带包扎,无出血者24h 后可取下绷带沐 浴后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根部和脐窝,出血者可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 1.2.1 气门芯套扎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0.5-10cm 处夹 套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血管钳1cm 处剪断脐带,借力血管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 滑落到平脐轮处,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松开血管钳,用脐绷带包扎[2]。 1.2.2 单纯脐带夹断脐法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用脐带夹在距脐根0.5- 10cm 处缓慢用力夹紧并关闭,断离脐根,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带残端,把无菌 纱布的开口端置于脐带夹下方,对脐带夹切口处进行包盖,于24-48h 内取下脐带夹。 1.2.3 气门芯加脐带夹双重结扎断脐常规消毒新生儿脐根周围,在距脐根5- 8cm 处夹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血管钳上方0.5-1.0cm 处剪断脐带,借助血管 钳使气门芯顺着脐带滑落到平脐轮处,将朝向新生儿腹部一面的脐带夹在靠近气 门芯处夹紧并关闭,断离脐带,其余处理方法同脐带夹断脐法相同[3]。 1.3 观察方法脐带结扎后每日观察腹部渗血、脐部炎性分泌物、脐周红肿情况、结痂脱落时间及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指导家属腹部护理方法,并用电话 进行随访。 2 结果 2.1 3 组新生儿脐带结扎后的观察结果比较,脐带夹加气门芯组脐部渗血、脐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 新生儿脐部残端是一个开放性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门户,若护理不当可导致局部乃至全身感染。有研究提示,新生儿脐炎可导致新生儿脐源性腹膜炎、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在新生儿败血症中存在脐部感染者占60%~70%,且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新生婴儿脐部护理是护理人员必须做的工作。脐部护理的好坏,关系到婴儿脐部是否发生感染、脐部血肉和脐部红肿等。脐部护理到位对降低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科的280例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住院1周以上的新生儿280例,入院时脐带未脱落,日龄≤1天。其中早产儿22例,足月儿258例;新生儿窒息10例,病理性黄疸15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 1.2.护理方法 1.2.1 加强日常护理适时修剪脐带脱落前护理,新生儿出生后每日沐浴1次,沐浴后用干棉签擦干然后用安尔碘消毒脐带断端。预防感染并且保持干燥并针对脐带不同临床表现采用不同护理方法。住院时适时修剪可促进创面愈合,出生第48h后根据脐带情况给予修剪,先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脐残端及周围皮肤,在结扎下方用无菌剪刀沿脐根呈浅锥形一点一点剪掉,再用安尔碘消毒液消毒。这样修剪可促进创面早日愈合,减少脐炎发生。 1.2.2 沐浴时的注意事项: 1.2.2.1 水温、室温要适宜给婴儿制造一个相对舒适的洗婴环境。 1.2.2.2 呕吐和窒息的新生儿暂不能沐浴。 1.2.2.3 沐浴前1小時不给婴儿喂奶或喂水,以预防沐浴时发生新生儿窒息。

1.2.2.4 体重小于2000克的低体重儿先洗上半身穿好衣服后再洗下半身,沐浴时动作要轻柔。 1.2.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新生儿脐部恢复情况是家属较担心和焦虑的问题,因现在脐部护理方法与过去传统观念不同所以做好宣传至关重要,新生儿在入院时告知现脐带情况,耐心解释脐带护理要点。出院时教会家属观察脐带,告知保持脐带干燥的重要性,及时更换尿布以免尿液浸润脐带,通过有效的宣传能解除家长的思想顾虑,也能减少脐带发炎的几率。 1.2.4 科学严格的质量管理是监督让每一位护士都掌握正确的脐部护理工作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学习,并委派责任心强,操作技术好的护师担任质控员,监督每一项工作及指导,经常总结工作,讨论脐炎发生原因,分析个案。严格把关随时监督,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脐带发炎的几率。 2 结果 280例新生儿经过精心护理,268例脐带自然脱落,局部干燥,无红肿,无异味,残端为上皮覆盖。脐部愈合天数为10-15d,平均(12.3±2.1)d,发生脐炎的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消炎治疗痊愈。 3 讨论 脐带自然脱落需1周左右,创口在10~14天才完全愈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论是采用何种脐部护理方法,注意脐带根部结扎处状况及暴露残端的清洁和干燥,是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关键。脐部感染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的痛苦,也增加了家长的心理负担,因此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通过实施正确的脐部护理,把一切影响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一系列脐部护理能有效的降低脐部感染的几率,起到预防作用,提高了护士对脐部护理重要性认识,规范了操作,明显降低脐部感染的几率,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共2篇)【儿科护理论文】

第1篇: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脐炎是围产儿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脐部炎性反应的总称,通常由脐部护理不当或院内感染引发。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新生儿脐断端入侵感染引发炎性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败血症,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正确的新生儿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相当关键。本文回顾了年1月~ 年在我院正常分娩的2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不同脐部护理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50例新生儿,均经阴道或剖宫产正常分娩,无宫内感染,其中男119例,女131例,足月儿236例,早产儿14例,Apgar评分均多8分,体重均多2500g。随机将其分为I组和n组,各125例,给予不同的脐部护理法,两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Apgar评分及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脐部护理方法:断脐,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用5%聚维酮碘消毒脐部皮肤,脐带根部用气门芯结扎,在距结扎处左右剪断脐带,并挤尽残留血液,脐带断面用5%碘伏消毒,残端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次沐浴后I组新生儿,给予5%碘伏消毒脐部皮肤,包括脐根、脐带残端及脐轮周围,24h后完全暴露脐部;n组新生儿,给予75%乙醇消毒脐部皮肤,24h后完全暴露脐部,48h后根据新生儿脐带干枯程度,行二次断脐,注意气门芯要离开脐带根部受压处2,操作人员用左手上提牵引线,在与腹壁呈30°左右的角度按顺时针方向剪除脐带残端,消毒脐部皮肤后,贴上脐贴,24h后暴露脐部。 评价方法:本组采用护理人员评价和家属评价的综合评价法,新生儿住院期内由护理人员根据其脐带、脐窝及脐周皮肤情况评价,出院后,由家属根据护理人员教授的检查方法评价,并通过电话或复诊告知护理人员,由护理人员记录整理总结,并实施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处理:对资料实施统计,并用SPSS1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的方法,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n组新生儿行二次断脐处理后,相较于I组新生儿,其脐带平均脱落时间短,脐部出血和脐炎的发生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二次断脐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感染的发生率。3讨论为新生儿断脐后,脐带残端为开放性创口,其内原本血运丰富,停止供应一段时间后,脐带逐渐干枯、硬化,最后自然脱落,脱落时间一般在7d左右,创口愈合一般在10~14d左右3。脱落过程常伴有少量胶质分泌物,易滋生以厌氧菌为主的病原菌,引发脐部感染。因此护理时要注意保证脐部干燥,及时清除脐部分泌物和消毒,以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率。 新生儿通常仅住院5d左右,出院时部分新生儿的脐带未能完全脱落,因此,家庭护理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新生儿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告知家属重视脐部护理,定期消

新生儿脐带二次剪切的效果

新生儿脐带二次剪切的效果 目的探讨新生儿脐带第二次剪切的最佳时机选择与操作技巧。方法将992例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四组各248例。各组二次断脐时间分别为生后24h(A组),36~48h(B组),72h(C组),三组断脐与一组不行二次剪切的比较,日常护理和出院指导相同,比较新生儿不同时机二次断脐的处理对脐部修复时期的并发症及其影响。结果B、C组渗血发生例显著低于A组(均P<0.01),A、B组疑似炎性渗出物,脐部修复比较类似(P<0.05)。结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出生后的某个时间,应根据脐带粗细不同及脐带周围皮肤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对新生儿脐带进行二次剪切。 标签:新生儿;脐带第二次剪切时间选择;脐带护理 出生后第二次脐部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脐部残端结痂、脱落、创口愈合的时间。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认为正确处理部刨口和护理新生儿脐部残端能有效地阻断细菌由脐部创口入侵,因此我们应当选择一个最佳时机对新生儿的脐部残端进行第二次剪切并掌握好操作技巧。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92例(男512例,女480例),出生时体重≥2500g,Apgar评分7~10分,孕龄为满37~42w。根据新生儿出生后脐带粗细,按不同时间行第二次剪切脐带残端分为A、B、C 组(分别为出生后脐带较细直径为0.5cm的新生儿施行脐带二次剪切的时间定于生后24h;脐带直径为1.0cm定于生后36~48h;较粗或者脐带肿胀直径为1.5~3cm的定于生后72h)每组248例。三组与不行第二次剪切的D组进行比较(见表1~3)。 4组新生儿脐部出血、疑似炎性渗出物进行比较时(P<0.05)有显著差异;从三表可以看出只有C组与D组脐部修复情况进行比较时(P<0.05)无显著差异;A组与D组、B组与D组脐部修复情况进行比较时(P<0.05)有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为减少二次剪切后脐部渗血的发生,我们不能教条式地把剪切时间一概定在生后48h,通过二次剪脐观察成功经验与脐带粗细、以及出生时脐部残端修剪的方法至关重要。应从脐带局部情况出发,制定剪脐的最佳时机。 1.2方法 1.2.1出生时的断脐方法新生儿出生后应用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脐轮0.5cm处夹住,套下气门芯在距脐轮0.1cm处结扎,用0.5℅碘伏消毒脐部及周围,再用无菌护脐带加压包扎,以后每日用75%的酒精进行常规脐部护理。 1.2.2二次剪脐的方法每天给新生儿进行淋浴后,操作者洗手带口罩,将婴儿抱至室温为26℃~28℃,无菌操作台上进行,剪脐前视脐带干燥呈黄褐色质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2100字

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探讨2100字 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脐部的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选择同样的脐带结扎和消毒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在48 h之后对修剪脐带的残端,创面用专门的脐带包进行包扎。对照组的新生儿给予常规的脐部护理方法。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新生儿的情况,主要包括脐部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结果:将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渗血、潮红以及脐带黏液性和脓性的分泌物额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3~6 d 脐带的脱落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采取修剪脐带残端并用脐带包进行包扎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缩短脐带的脱落时间,加速新生儿脐部创面的愈合,避免感染情况的出现。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 在新生儿出生之后,要对其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处理,脐部作为一个重要的部位,如果不给予妥善的护理,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脐炎的发生,如果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对新生儿的生命产生影响,所以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要高度重视[1-3]。采用不同的脐部护理方法,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5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体重(2.98±0.79)kg,在宫内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对照组新生儿有25例,平均的体重(3.01±0.81)kg,也没有出现宫内感染的情况。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各项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脐部结扎的方法:观察组以及对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用0.5%的碘伏对其脐带的根部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采用消毒过的气门芯在距离新生儿脐带的根部大约1.5 cm处进行结扎,在脐带的远端距离结扎的部位为0.5 cm的位置将脐带剪短,之后将脐带内残留的血挤出,挤出之后对脐带的残段用2.5%的碘酒进行消毒。1.3 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新生儿用脐带包对脐部进行包扎,在48 h之后修剪残留的脐带,剩余的脐带的创面仍然使用用脐带包包扎,每天观察脐带情况,每天更换脐带包。对照组的新生儿则在每天的沐浴之后采用碘伏对其脐带的残端以及脐带的根部和脐部周围进行必要的消毒,之后对脐部用脐纱进行包扎,之后就可以等待脐带的自然脱落了。对两组新生儿都进行同样的出院的护理指导。作文/ 1.4 指标观察: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是否有渗血情况、有无潮红、黏液性的分泌物以及脓性分泌物的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进行准确记录。1.5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对比: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对比[例(%)] 2.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见表2。表2 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3 讨论一般来说,新生儿在出生之后脐带需要一定的时间才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临床现状

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的临床现状 摘要: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是否得当,这关系到脐部愈合的好坏,新生儿出生 后从断脐至脱落前后,脐带断面是一个开放性的创面,易被细菌繁殖造成感染[1],新生儿脐带一般3~7 天脱落[2],新生儿残脐干燥越快,脱落时间越短,越能减 少脐部感染[3],最大限度保障新生儿的健康。结合临床脐带护理的研究现状,包 括断脐的时间、方法、日常护理措施以及影响脐带脱落的因素等,为提高新生儿 的护理质量,有效防止新生儿脐部感染,临床护理及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脐带;护理方法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营养物质和氧气交换的通道,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切断并结扎,形成 与外界接触的创面,这样致使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新生儿自身抵抗力低, 如果脐部处理不当极易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严重时易导致新生儿败血症和脐炎,影响新生 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极为重要。为了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效果,减少 和避免新生儿脐炎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止医源性感染、确保新生儿的安全,采用 正确的断脐方法是当前较为科学、安全、有效的措施,它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脐部渗血、渗液,有利于脐部干燥、清洁和创面愈合,能预防脐部感染,防止发生新生儿脐炎及败血症,降低 新生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足月妊娠的脐带长约30~70 cm,平均约55 cm[4],新生儿脐带结 扎以后,外界与新生儿腹腔相通的通道被封住,一般情况下存留的约1 cm 脐带残端在出生后24~48 h 自然干瘪,7 d 左右新生儿的脐带会自然脱落,脐部创口2 周内会完全愈合[5]。此 阶段所采取的脐部护理方法及其效果与新生儿脐部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6]。因此, 临床上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方法,尤其是断脐方法及日常护理方法做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1 断脐的时间 目前关于脐带结扎的合适时间存在争论,主要观点有两种:早断脐即在出生后5~10 s 内(1 min 内)断脐;晚断脐即在出生2 min 后,或等待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 1.1 早断脐 支持者认为早断脐对提高新生儿Apgar 评分有明显作用,尤其在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 疑有胎儿窘迫者更应在出生后最短时间内结扎脐带,从而减少新儿窒息的发生[7]。钱华和钱 育昆[8]认为早断脐可明显降低新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使黄疸程度减轻,对预防新生儿 核黄疸、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2 晚断脐 晚断脐可使新生儿得到足够的血供,增加铁的储备,预防贫血的发生,Mercer[9]对有关 足月新生儿晚断脐的9 例临床试验进行了系统回顾,没有发现红细胞增多症和高胆红素血症 的发生,晚断脐者在出生后2 个月发生贫血的例数要少于早断脐者;晚断脐还有可能影响到 脐带脱落的时间,有国内学者发现延迟至出生30 分钟后断脐者脐带脱落的时间要早于常规断 脐者[10]。 2 断脐方法 2.1 脐带残端长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