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 °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故成为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一、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㈠庐山地质概况

1.庐山的地层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该组分为上、中、下三部,各部岩性及其分布如表1所示。

2.庐山的地质构造(见图1和图2)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排列由北向南是:(A)大马颈—虎背岭背斜;(B)牯岭向斜;(C)大月山背斜;(D)三叠泉向斜。不论背斜或向斜均作NE走向。它们奠定了庐山的地质基础。

主要断层有二组,其中一组NE走向的有:①莲花洞正断层;②好汉坡正断层;③大月山正断层;④庐山垄正断层;⑤红石崖逆断层;⑥温泉正断层。另一组NW走向的有:⑦息肩亭逆断层;⑧九奇峰逆断层;⑨仰天坪正断层。

其中最主要的有二列:即北侧的莲花洞正断层和南侧的温泉正断层。二者将庐山包围,成为庐山断裂上升的主要机制。

3.庐山地质发育史

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杨子准地台的南缘。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

Ⅰ地台褶皱基底发育阶段

在前震旦纪(An)时,即距今10亿年前,庐山地区已经下沉,成为滨海及浅海(<200m)环境,沉积了厚约3000m以上的碎屑岩。An末期的吕梁运动,使An地层发生了褶皱、变质和流纹岩喷出,构成了该区的褶皱基底。

Ⅱ地台盖层沉积阶段

由震旦纪(Z)—二叠纪(P),地壳仍然下沉,海水有时加深,故沉积层中除了碎屑岩外还有白云岩和石灰岩岩层,共厚约5000m,成为地台的盖层。在此期间,曾经有过二次短暂升起,即晚奥陶纪及志留纪末—中泥盆纪,后者是加里东运动影响所致。

Ⅲ地壳上升和褶皱断裂阶段

二叠纪沉积以后,在海西运动影响下,地壳稳定上升,从此脱离了海侵历史。侏罗纪(J)—白垩纪(K)时,由于受到剧烈的燕山运动影响,使盖层(Z—P)发生褶皱、断裂和微弱的花岗岩侵入(花岗岩零星分布在五老峰以南至温泉一线,呈岩株状或岩盆状产出)。庐山亦由此断裂升起,但其四周在晚白垩纪(K2)时下降,发生过陆相沉积。

第三纪(R)喜马拉雅运动时,庐山地区再次全面上升(因而缺失第三纪地层)。

Ⅳ地壳急剧上升成山阶段

自中更新世(Q2)至现在庐山的新构造运动十分明显,使庐山主体沿南北断裂带急剧上升,从而造成了目前断块山的形态。上升证据:

⑴从网纹红土的分布高度上看:目前庐山的红土发育高度在海拔300m左右,但古红土(中更新统)在山上分布的高度为800~1200m,上升幅度为500~900m。说明高度800m以上的Q2红土沉积之后随地壳上升而成。

⑵分布在1100m 左右的古河谷(宽谷)和古谷中沉积的中更新统红土层,仍然得到良好的保存,说明上升的时间不长。

⑶由断裂上升而成的断层仍然很明显,高度大(1000m以上),未遭强烈破坏,只有少数河流切过断层崖伸入山内而形成峡谷和深沟。说明断层崖的生成时代比较新近。

⑷山麓四周广泛堆积了第四纪的砾石层,它与该山快速上升以及高差大有关系。

㈡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山体内

图1 庐山地区地质简图

图2 庐山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1.构造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

⑵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⑶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⑷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⑸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1310m。

⑹东谷(又称中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⑺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⑴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m,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下降,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⑵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2.山地夷平面地貌

夷平面在山北分布的高度为1000~1100m左右,生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即地壳上升之前。夷平面的地形起伏和缓,高差不大,有略为高起的岭脊(齐顶)和相对低凹的宽谷(如

红土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属古老河谷,谷内发育了Q

2

层,二者均表示为庐山上升前夷平面作用期的产物。夷平面的发育对庐山的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3.河谷地貌

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层和向斜构造发育,其流向以日照峰为分水岭,其东流向东北,其西流向西南,少数是横切构造发育的较新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与常态河谷不同,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反而是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⑴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并与向斜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如西谷、东谷、莲谷—王家坡、大校场谷、七里冲等宽谷,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主要有三层:

上层:黑色—灰黑色土层,时代全新世。

中层:棕黄色砂砾层,时代晚更新世。

下层:棕红色砂砾层,时代中更新世。

宽谷的高程,在山的中南部最高,向东北降低,如仰天坪:1260~1300m;七里冲:1100~1250m;东谷、西谷:为900~1100m;小天池:900~1000m;天花井:400m。表示老谷生成后,山体不等量上升的结果。

⑵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时,河流侵蚀复活(回春),河谷下游的河床首先遭到强烈下切而成峡谷。峡谷谷坡陡峭或呈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如庐山西侧的石门涧,它是东谷和西谷的下游,在长约4~5km范围内,高度下降800m。又如东南侧三叠泉峡谷,它在七里冲—青莲寺谷的下游,深切300~650m,分三级跌水,形成三叠泉瀑布,三级高差共达300多米。又如牯岭窑洼以下的剪刀峡,峡口下降700m。再如锦绣峡谷。

宽谷和峡谷之间出现大裂点,表示第四纪庐山上升,河流重新下切和溯源侵蚀到达之处,如三叠泉裂点、天桥裂点、芦菱桥裂点。

综合上述谷地的特点表明:

⑴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它是在地壳稳定时,河流长期侵蚀而成。宽谷形成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庐山上升后,谷地保留在山地上部,仍未受到新的重大侵蚀。

⑵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重新下切而成的。它从下游开始发育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⑶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南递减。

⑷庐山之四周,由于地壳断裂下沉,故产生厚层的Q

4

沉积,并出现长江河漫滩或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以及鄱阳湖盆。

⑸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4.水系及其演变

⑴水系的形态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⑵河流袭夺(三处)

1) 锦绣谷袭夺西谷: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证据是:

A.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B.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第一,裂点上溯不远;第二,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 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

3) 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⑶其他水体庐山人工湖有芦林湖、如琴湖以及承接黄龙潭、乌龙潭储水的庐山水库,并建成水力发电站,即电站大坝。庐山瀑布分布广泛,著名的有三叠泉、黄岩瀑布等。与瀑布相关的还有许多深潭,著名的有黄龙潭、乌龙潭、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

5.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

问题的提出: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专著《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

新世曾经出现过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Q

1)、大姑期(Q

2

)和庐山期(Q

3

),证据是:

⑴冰蚀地貌

1)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

2)冰川谷:如大校场、王家坡、七里冲冰川谷。

3)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

4)冰窖:如东谷、西谷、天花井、窑洼等。

⑵ 冰碛地貌

1) 终碛垄:在山下东侧的高垅、新桥一带;在山上的王家坡、莲花寺谷内。

2) 侧碛:如裁缝岭侧碛。

3) 漂砾:如西谷中的“飞来石“等。

质疑:近20多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对庐山是否出现过冰川及冰川地貌等问题,提出不少质疑。例如关于冰斗与冰蚀盆地的区别,冰川谷与向斜谷和次成谷的区别,冰碛地貌与泥石流、洪积地貌的区别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应用地质、地貌学方法分析以外,还需与古气候学及古植物学的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

㈢ 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 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⑴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1月平均气温为-0.1℃,而星子、九江分别为4.6℃和

4.4℃。牯岭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地区低约5℃。牯岭7月平均气温为22.6℃,而星子、九江分别为29.3℃和29.6℃,牯岭比山下的星子、九江低约7℃。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

5.0℃。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⑵ 庐山降水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 牯岭平均年降水量1833.5mm ,1970年为2359.4mm ,1954在庐山植物园测得3362.6mm 。而山下的星子、九江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1344.7mm 和1300.0mm ,分别比山上少488.4mm 和533.5mm 。但庐山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3~9月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 以上,其中4~6月均在200~300mm ,雨季3个月左右,降水总量773.1mm ,占全年降水量的42.1%,12~3月降水量214.8mm ,仅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1.7%,表示庐山气候的季风特色。庐山阴雨日数比山下平原要多,牯岭 >0.1mm 雨日多年平均为167.7天,而山下的星子、九江为138天左右。

⑶ 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 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最多的1961年有221天,最少的1963年也有158天。黄山光明顶全年有雾日多达255.7天,可见庐山不是雾日最多的地方。

⑷ 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 若按我国采用日平均温度≥10℃持续期间累计值(活动积温∑t ≥10℃)来确定,即以热带∑t ≥10℃为8000~9000℃;亚热带∑t ≥10℃为4500~

8000℃;暖温带为∑t ≥10℃为3400~4500℃的标准划分,庐山东南坡麓的星子∑t ≥10℃为5450.6℃,西北坡麓的九江∑t ≥10℃为5399.8℃,则庐山山麓符合亚热带标准;牯岭∑t ≥10℃为3295.5℃,虽不到暖温带标准低限,但山地气候垂直分异不同水平气候带的分异,高原、山地积温的有效性比平原要大,若以∑t ≥10℃3200℃定为暖温带标准低限为合理的话,则庐山

至少存在两个热量带——亚热带和暖温带。若按海拔升高100m ,≥10℃活动积温值递减

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㈣庐山的土壤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m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给予南、北坡的气候、生物和土壤的分布以一定的影响。山体内部由于内外力作用塑造的各种地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土壤性状的差异和土壤类型的分布规律。

由于庐山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因此由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带的更替,从而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分布。

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如仰天坪一带,地形平缓,地面相对低洼处,因排水不畅,多喜湿沼泽植被,普遍发生沼泽化的过程,从而发育着山地沼泽土。在江边和湖滨平地地区,因地下水的影响,往往形成草甸土。

本区成土母质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剥蚀和侵蚀作用强烈,成土母质一般以坡积,坡积—残积为主,其上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浅薄,且多含碎石块。在丘陵和山坡平缓之处,却广泛分布着一定厚度的残积母质,其上发育的土壤较深厚,质地较细,向下粗骨部分逐渐增加。在湖滨及河谷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其上发育的土壤组成物质较细,土层较厚,第四纪风积母质分布也较广泛。

庐山海拔900~1200m处,广泛分布着网纹红土母质,其SiO

2/Al

2

O

3

在2.0~2.3之间,

SiO

2/Al

2

O

3

在1.10~1.86之间,它们与山下及江西其他地区红壤的硅铝比率和硅铝铁比率基

本一致,而目前海拔900~1200m处,已是山地黄棕壤分布的地区,网纹红土已残存成为现代土壤的母质。

2.主要土壤类型

⑴红壤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现以白鹿洞北,海拔200m处,马尾松林中花岗岩残积风化的母质上发育的红壤为例。其剖面特征如下:

0~8cm(A

11) 浅灰棕色,砂质壤黏土,粒状至屑状,结持力松散。逐渐向A

12

层过渡。

8~35cm(A

12

) 浅红色,壤黏土,粒状,结持力松散,过渡明显。

35~80cm(B) 棕红色,砂质壤黏土,块状,结持力较松,过渡较明显。

80~100cm(C) 棕红色,夹少量黄色斑点,砂质壤黏土,块状,夹有岩石碎屑,接近基岩。

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表3),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1.5%以下。土壤的代换量不高(每百克土为7~8mg当

量);土壤吸收复合体高度不饱和,土壤pH值差异不大,土壤呈强酸性反应,硬度主要由活

性铝引起。

红壤黏粒部分的化学组成特征是:黏粒中铁、铝三氧化物(三水铝矿和针铁矿)的含量较

高,红壤硅铁铝率的变化范围在1.86~1.95之间,其硅铝率在在2.25~2.42之间,各层间

的硅铁铝率、硅铝率和硅铁率比较一致,黏土组成以结晶不良的高岭石为主,同时,还含有

水云母、石英等。

⑵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黏重而排水不良

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800)m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m左右,两者母质大

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以观音桥东,海拔为250m的第四纪风积母质

上发育的黄壤为例,其剖面特征如下:

0~12cm(A

) 浅灰黄色,粉砂黏壤,屑状到粒状,结持力较松,根系很多,过渡明显。

11

) 浅黄色,粉砂黏壤,粒状到小块状,结持力较紧实,有少量铁锰结核,12~45cm(A

12

根系较少,过渡不明显。

45~75cm(B) 浅黄色,少量灰色斑点,粉砂黏壤,块状,结持力较紧实,含少量铁锰

结核。

) 黄色带棕红色斑点,壤黏土,块状,结持力紧实,少量铁锰结核。

75~100cm(BC

1

山地黄壤以水电站、黄龙寺至庐林大桥一带为典型,现以庐林大桥附近海拔约1000m

的第四纪风积物母质上发育的山地黄壤为例,其剖面特征如下:

) 浅灰黄,壤黏土,黏状,结持力较松,根系较多,逐渐过渡。

0~8cm(A

11

8~25cm(A

) 浅黄带灰色,少量棕红色斑点,壤黏土,小快状,结持力稍紧,少量碎12

屑和少而小的铁子,过渡较明显。

25~48cm(B) 浅黄带少量棕色斑点,壤黏土,块状,结持力紧实,有少量的铁子。

48~110cm(BC) 浅棕红色,黏土,块状了,结持力紧实。

根据剖面采样分析(分析项目同红壤)可知:

1)黄壤和山地黄壤小于5um的黏粒,下层比上层含量要高,山地黄壤尤为显著。这可能

是黏粒下移,或是母质本身性质所致,也可能是表层受到侵蚀,以致黏粒含量较少。

2)黄壤和山地黄壤的基本性状是:黄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5%左

右,山地黄壤有机质可达3%左右。这是由于海拔较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大,从而有利于

有机质的累积。植被保存较好,盖度较大的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可高达6%~8%,山地黄

壤表层全氮量(0.181%)较黄壤(0.08%)为高,黄壤和山地黄壤的水解性酸和代换性酸量大致

相同,代换量均较低,代换性盐基也很少,所以盐基饱和度非常低。这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

量较低,和受土壤吸收性复合体的数量及性质影响的结果。

3)黄壤和山地黄壤均呈酸性反应,pH值差异不大,酸度主要由活性铝所致,黄壤和山地黄壤的硅铁铝率较红壤为大,但不规则,从胶体差热分析资料可知,黄壤和山地黄壤中高岭石的含量都有所减少。

4)黄壤与山地黄壤其富铝化程度与红壤相近或略低。由于黄壤受局部低洼地影响,排水不良,而山地黄壤所处海拔较高,空气湿度较大,因此,它们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其自然含水量及吸湿水含量均较红壤为高。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以及在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铝硅酸盐)遭受破坏,产生游离的硅、铁、铝的氧化物,其中氧化铁与氧化铝便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黄色。

⑶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海拔1100m左右的土坝岭北,第四纪风积物上发育的山地黄棕壤为例:

0~14cm(A

) 深灰色,壤质黏土,碎屑状到细粒状,结持力十分松散,根系多。

11

) 深棕灰色,粉砂质黏土,粒状到小块状,结持力松散,根系较多。

14~22cm(A

12

22~3cm(B) 黄棕色,粉砂质黏土,小块状,较紧实,有少量坡积石块,根系少。

38~68cm(BC) 黄棕色,粉砂质黏壤土,块状,多碎石块。

剖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1)山地黄棕壤粉砂粒含量较高,黏粒含量不及山地黄壤明显。这与其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气候较冷湿,风化作用较弱有关。但黏粒(特别是<1um)仍有一定含量,说明山地黄棕壤在夏季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原生矿物的分解与次生矿物的化学作用,有一定强度。

2)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含量较高,甚至底层含量相当红壤、黄壤表层的含量,C/N较宽,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形成的腐殖质类型与上述土壤不尽相同,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

3)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从差热分析曲线看,山地黄棕壤可能不含高岭石类矿物,但可能含有某些蒙脱石类矿物,无定形物质也比黄壤、山地黄壤少。矿物遭受分解、破坏程度不如山地黄壤那么强烈。

⑷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以大汉阳峰顶以下约60m,母质为风积黄土状物质,植被为灌丛草类,坡度较平缓部位的剖面为例:

0~2cm(A

) 半腐烂夹有未腐烂枯枝落叶层,土壤成分很少,黑灰色。

) 深棕灰色,壤质黏土,屑状至细粒状,疏松、根系很多。

2~16cm(A

11

16~32cm(AB) 浅灰棕色,粉砂质黏土,粒状至团块状,较紧实,根系较上层少,但粗根多。

32~65cm(B) 棕色,粉砂质黏土,小块状或小核块状,少许主根。

65~95cm(BC) 黄棕色,粉砂质黏土,块状或核块状,近于母质层。

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黏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

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⑸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曾分布在大月山一带,现在由于利用,已逐渐减少。其剖面特征概述如下:

) 浅黄色,壤黏土至黏土,碎屑状至细粒状,结持力松散,根多。

0~27cm(A

11

) 浅黄灰色,黏壤土至粉砂黏土,碎屑状至粒状,结持力较紧,根少。

27~48cm(A

12

48~105cm(AB) 浅灰黄色,黏壤土至粉砂黏土,块状,紧实,接近基岩。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

剖面采样分析数据表明:

1)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黏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黏粒下降,这可能与表层矿物黏化过程相当快有关.但<1um的黏粒含量,除表层之外,均较其他土壤偏低。

2)山地草甸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可与草原地带的黑钙土相比,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明显减少,但到50cm处,其含量约为6%,至100cm以下约为3.5%。有机质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生物有机质积累过程大于分解过程所致。渗漏水的渗滤及腐殖质的酸性都能促进腐殖质渗入土层深处。因有机质和腐殖质的作用,使土壤具有良好粒状结构。

3)土壤呈酸性反应,活性铝含量较前述土壤为低,水解性酸较高,但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不高,但不规则,代换量较本区其他土类均高,其饱和度较低,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5%~90%以上。

4)胶体硅铝率、硅铁铝率较大。具有相当高的水解性酸和相对低的代换性酸的草甸土,有一定高的潜酸差(C-d)和潜酸比(C/d)值,这是该土的独特性质。

⑹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现以大校场的山地沼泽土为例,其剖面特点如下:

0~12cm(A

) 浅灰黑色,腐殖质黏土至粉砂黏土,粒状,根多。

11

) 深灰色,腐殖质粉砂黏土,粒状,根多。

12~24cm(A

12

24~52cm(BC) 浅蓝灰色,粉砂黏壤土,块状,有锈斑、锈痕。

剖面采样分析结果表明:

1)该土类粉砂粒含量较高,黏粒也有一定的含量,这可能与地下水位较高、水溶性较强有关。

2)该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有机质含量急剧低。由于该土受到生物环境条件的限制,表层尚不足以形成深厚的泥炭,从C/N比也可以反映出来:该土的C/N比与本区其他土壤类似,比值较小,这表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程度较强,而且其分解的初期相当迅速。

3)土壤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量相当高,近于或稍高于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

4)表土的代换量仅次于山地草甸土,代换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饱和度很低,吸收性复合体高度不饱和,胶体硅铁铝率、硅铝率比其他土类均高,三氧化二铁含量最低。

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由于海拔的增加,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产生相应地变化,致使土壤形成的类型和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

庐山土壤的垂直结构类型比较简单,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800)m,气候湿润暖热,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及杉木林等,发育一种具有明显富铝化特征的山地黄壤。海拔900(800)~1100(1200)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既具有山地黄壤性质,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征的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m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

由于坡向不同,影响到各个土壤带分布的高度。如山地黄壤在南坡分布的上限在海拔900m左右;而在北坡的上限只达海拔800m左右。山地黄棕壤的下限与山地棕壤带的下限也有类似的情况,其界限,南坡高于北坡约100m左右。从湿润程度来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但从热量条件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背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㈤庐山的植被

1.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带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这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5。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目前仅在秀峰寺、白鹿洞、观音桥、石门涧、碧云庵等地有小面积残存,而南坡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等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乔木层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有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ylla)、甜槠(C.eyrei)、大叶锥栗(C.tibetana)、青栲(Cyo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青冈栎(C.glauca)、小叶青冈栎(C.glauca- var.gracilis)、石栎(Lithocarpus glabra)、白楠(Phocbe neurantha)、紫楠(P.sheorer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木荷(Schima superba)、杨桐(Cleyera japokica)等。林中上层也往往混有少数的落叶树种,如枫香(Liquidambar taiwaniana)、锥栗(Castane henryi)、枹栎(Quercus glandulifera)等。灌木层的优势种有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细齿木柃(Eurya nitida)、尖叶茶(Camellis cuspidata)、乌饭树

(Vaccinium bacteatum)、牡荆(Vitem regundo)、天台乌药(Lindera strychnifolia)等。草本层主要有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狗脊(Woodwardia japonica)、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等蕨类植物。以及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禾叶土麦冬(Liriope graminifolia)等耐阴性草本。

由于本带所处海拔低,其基部与农业地区相连,人类活动频繁,常绿阔叶林破坏十分严重,仅保存在寺院、沟谷以及陡峭的山坡上,其余的或被开垦为梯田,种植水稻或其他作物或次生演替为灌丛和草丛,或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毛竹(Phyllostachya pubescens)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所代替。这些次生林中,至今还散生着生长良好的樟树、苦槠、青冈栎等常绿阔叶树种。尤其在白鹿洞附近的马尾松林中,林下几乎全为这些常绿树种,表明群落正朝着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

⑵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8%左右,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pH值5-6。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目前仅在黄龙潭、黄龙寺、碧云庵、明耻桥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群落的主要种类成分,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小叶青冈栎、青拷、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浙江桂(C.chekiangense)、细叶香桂(C.chingii)、白楠等,通常位于乔木层的第二亚层。落叶树种有锥栗、短柄枹树(Querous glandulifera var. brevipetiolata)、麻栎(Q.acutissim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kousa var. chinensis)、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a)、糯米椴(Tilia henryana)、青榨槭(Acer davidii)等,一般位于乔木层的第一亚层。偶见杉木,黄山松(Pinus hwangshanensis)等针叶树散生其间。林下灌木层的优势种有细齿叶柃、钩樟(Lindera umbellata)、红脉钩樟(L. rubronervia)、山鸡椒(Litsea cubeba)、老鼠矢(Symplocos stellaris)等。草本层则以淡竹叶、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等为主。

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um)林、柳杉(C. chinensis)林、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Castanea sequinii)、小叶白辛树、庐山椴(Tiliabreviradiata)、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Sorbusfolgneri)、山槐(Albiszia kalkora)等。灌木层的主要树种有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 mariesii)、中华腊瓣花(Corylopsis sinensis)、山橿(Lindera reflexa)、小叶石楠(Photinia paroifolia)、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野珠兰(Spiraeachinensis)等。草本层则以大油芒(Spodiopogom sibiricus)、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 setosa)、芒(Msicanthus sinnensis)等为主。

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

2.关于庐山植被垂直分带的讨论

庐山是我国中亚热带东部地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较完整的一座山地。许多学者对庐山植被垂直分异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但至今仍存在一些分歧,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山地海拔1200m以上的地段,其地带性植被的类型和植被垂直带的性质。这一地段,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自然植被面目全非,除极少数地段有次生林分布外,其余或沦为次生灌丛和草甸,或为黄山松林所代替,为正确划分植被垂直带谱来了许多困难。这里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划分原则,提出下列见解,供实习讨论。

⑴有的学者把庐山海拔1200m以上划为灌木林带,是基于这里分布着以映山红、满山红和茅栗等为主的灌木群落。从植被演替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灌木群落应是原来的落叶阔叶林遭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类型,这一演替过程在局部保存较好的坡地上表现得十分清楚,而且,灌丛下发育的土壤普遍具有明显的森林土壤的特征,也表明灌丛形成之前的原始植被是森林植被。其次,庐山的五老峰、大月山、大汉阳峰等地,现今多为人工植被所覆盖,亦是这带原为森林植被的最有力证据,因此,在划分山地植被垂直带时,不能仅仅以现状植被作为划分的依据,而应注重植被的历史发展,尽可能地复原植被。

⑵庐山的黄山松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或850m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m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有的学者把海拔1250m或1300m以上划分为山地针叶林带,有的则以为在海拔1000m~1200m之间,黄山松与落叶阔叶树组成落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带。这里从下述几个方面讨论黄山松林在垂直带谱中的位置问题,从而把黄山松林归属于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1)黄山松林属温性针叶林,在庐山山地上部占据优势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势必向落叶阔叶林方向民展。因此,黄山松林不宜作为划分垂直带的主要依据。

2)在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山地针叶林带是指由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所组成的植被带。黄山松林属温性针叶林,庐山又无由寒温性针叶树种组成的寒温性针叶林,故不存在山地针叶林带。

3)黄山松与短柄枹树、锥栗等落叶乔木树种所构成的落叶阔叶混交林,在庐山仅小面积地存在,根本不构成一个垂直带。且这种混交群落正处于一个演替阶段,即由黄山松林向落叶阔叶林演替的中间阶段,从群落乔木层的种类组成、生长状态和群落动态等方面都证实了这一演替过程。

二、实习路线及观察的主要内容

根据庐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实习目的和要求,设定如下路线及观察点供参考。

㈠牯岭气象站-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王家坡-莲谷

1.目的要求

⑴对照地质和地形图,了解牯岭一带的地地理位置和初步了解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大势。介绍庐山地质地形的情况,主要地层性、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⑵分析剪刀峡谷地、窑洼冰窖、小天池等地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其原因。了解东谷、莲谷及王家坡谷地三者在构造上的关系,南沱组地层及其岩性。了解莲谷的侵蚀地貌形态和谷

底堆积物的性质及其原因。

⑶观察王家坡一带的地貌和堆积地貌的特征及其原因。

⑷油库、莲谷、公路旁山坡上的埋藏土壤剖面、莲谷口的土壤发育、了解山地土壤形成的基本特征。

⑸远眺庐山北麓及长江河谷地貌的地形大势。

⑹素描剪刀峡谷地。

2.观测点及内容

⑴牯岭气象站

①牯岭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名和地理位置。②地质基础:a.结合地质构造图,了解震旦系南沱组地层及其分布情况;b.大月山背斜,东谷向斜(牯岭向斜的西南段),虎背岭背斜;

c.测量并认识牯牛岭的地层产状及其岩性特征;③主要地貌类型,山岭、谷地、剥夷面。

⑵月照松林附近

①比较东谷与西谷的地貌特征。②观察由风化侵蚀形成的基岩松动、变位及重叠石现象。

⑶望江亭

①窑洼的形态特征及形成。②剪刀峡的形态特征与成因。

⑷小天池

①小天池洼地及小天池谷地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②小天池垭口的成因。

⑸莲谷水库

①谷地的形态及其成因。②认识谷底堆积物的沉积结构,岩性特征并测量砾石的产状及大小。③辨别不同成因类型的堆积特征。④分析日照峰的形成与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地等三谷分开的原因。

⑹莲谷口

①观察白沙河谷地、莲谷及小天池谷地的形态特征及其成因。②观察王家坡谷地的形态特征,并论证它的成因。③简单素描王家坡谷地。④大坳冰斗。⑤遥望高垅、姑塘一带的湖滨地貌。

⑺茶厂东

①观察裁缝岭堆积物的结构及岩性特征,测量砾石的产状和大小。②作剖面图。

⑻上述观测点以东

①观察庐山冰期的终碛垅地貌。②观察组成终碛的堆积物结构、岩性及砾石的性质(岩性、产状、大小等),并与裁缝岭堆积物做比较。

⑼王家坡谷地瀑布附近

①观察现代山区河流河床地貌特征及水文特征。②认识组成河床的岩性。③观察、分析河流发育的地貌特征部位及其原因。

3.讨论与思考

⑴试分析王家坡一带岭谷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

⑵试分析:虎背岭、大寨脑、西谷、窑洼、小天池谷地以及日照峰、牯牛岭等与构造的关系及原因。

㈡牯岭-西谷-锦绣谷-虎背岭-仙人洞-龙首崖

1.目的要求

⑴了解庐山西麓及长江沿岸地貌大势。

⑵了解西谷、仙人洞、龙首崖一带的地层、产状、岩性,分析岩性、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

⑶观察天桥裂点上下谷地纵横剖面的变化,分析天桥河流袭夺的原因。

⑷塔状地形,仙人洞成因、幼年谷。

⑸西谷西北侧,测量地层坡度、坡向、走向等要素,分析坡面的稳定性。

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垂直结构特征以及针、阔叶混交林的立地条件。

2.观测点与内容

⑴庐山中学附近

①观察第四纪堆积物的组构特征,并测制沉积物剖面图。②鉴定“冰桌”的岩性,测量“冰桌”形态,分析成因。

⑵花径

西谷次成谷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过程。

⑶天桥

①测量地层,认识岩性,观察滑坡现象。②天桥裂点上下谷地纵横剖面的比较。③观察河流袭夺地貌的标志证据及原因。

⑷虎背岭

①虎背岭与牯牛岭刃脊生态环境特征的异同,植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生物风化作用。

②仙人洞公路两侧的针、阔叶混交林的立地条件。

⑸锦绣谷

①锦绣谷发育的地质构造条件及发育过程。②观察地层产状、岩性、构造,并分析塔状地形的成因。③观察断层地貌及虎背岭上部的逆掩推覆构造现象。

⑹仙人洞

①观察仙人洞的成因及其与岩性的关系。②望庐山西麓地貌。③仙人洞泉的观察,分析泉水出露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泉的特征。

⑺龙首崖

①天池山的古夷平面与石门涧左侧夷平面的比较。②石门涧谷地的发育特征。③铁船峰北坡的冰坡。④石门涧谷地左岸的断层地貌。⑤龙首崖附近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垂直结构特征,旗形树冠;庐山茶园。

3.讨论与思考

⑴比较锦绣谷、石门涧与三叠泉谷地的异同,说明其原因。

⑵对比西谷、大校场谷地的异同,说明其原因。

⑶试分析庐山北部窄岭宽谷相间的地形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㈢牯岭-汉口峡-大月山-芦林盆地

1.目的要求

⑴庐林湖的形成。

⑵鸟瞰庐山北部山地全貌,了解南沱组地层,认识岩性、构造与地貌的关系,背斜山

(大月山)、次成谷(大校场),分析大校场U谷的形态特征及成因以及汉口峡河流袭夺等地貌现象。

⑶观察山地棕壤、山地草甸土的基本特征,分组观察土壤剖面,采集标本。

2.观测点与观测内容

⑴汉口峡

①大月山、大校场(厂)、女儿城、东谷和牯牛岭的地质基础与地貌发育的关系。②大校场(厂)U谷及汉口峡的形态特征与成因,以及东谷地貌的发育特征。③河流袭夺(汉口峡河流袭夺大校场上段的河流),和风口附近的水库建设。④观察山地草甸土的基本特征,分组观察土壤剖面,采集标本。

⑵大月山西南段山脊上

①周围的地名及地理位置,地层与地质构造概况(了解大月山背斜向西南倾伏,东谷向斜向东北翘起,虎背岭背斜西北翼断层下降,青莲寺向斜,五老峰背斜东南翼断落,断层崖,及出露的地层),结合实际熟悉地质、地形图。②岩性、构造与地貌发育的关系(褶曲构造地区岭谷地貌,循长石石英沙岩及石英沙岩发育的次成谷及次成山,分析它们的形态特征及成因)。③观察山地棕壤的基本特征,分组观察土壤剖面,采集标本。

⑶青莲谷上段

①组成青莲寺谷地的地层和构造部位,及其与谷地发育的关系。②青莲寺U谷及谷底堆积物的成因分析。

⑷芦林盆地

①大校场(厂)谷口堆积物的成因分析,作剖面图。②芦林盆地的地质基础及芦林湖形成的地质、地貌条件,石门涧河流上溯至芦林,蒋庐桥裂点的成因。③庐山博物馆地形模型的参观,了解庐山地区地形大势及水系概况,试绘制水系示意图。

3.讨论与思考

⑴比较王家坡、大校场(厂)、七里冲、莲谷等谷地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⑵比较大月山水库、庐林湖和将军坝水库建库条件的异同。

㈣月照松林-东谷-大校场-含鄱口-植物园

1.目的要求

⑴西谷针叶、阔叶混交林特征及其成因。

⑵黄山松林特征。了解光照、水分、土壤、地形等要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以及植被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

⑶通过对东谷落叶阔叶林过行样地调查,了解落叶阔叶林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认识该群落的主要代表种类。

⑷参观庐山植物园,识别庐山地区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和引种栽培植物;认识庐山特有的和我国及世界珍稀树种40种。

⑸观察黄山松林、山地灌丛和三逸乡落叶阔叶林,认识它们的分布特点和演替规律。

⑹观察女儿城的形态并分析其成因。观察柳杉林,了解柳杉林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

⑺含鄱岭刃脊、九奇峰、犁头尖角峰。

2.观测点及内容

⑴西谷

西谷主要植物群落原为落叶阔叶林,由于受人为影响较大,现存植被多属针叶、阔叶混交林,以庐山常见的落叶阔叶树种为主,花径有栽培花卉。

⑵月照松林

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脊部,由黄山松林组成,林下有多种常绿和落叶灌木。由于地形影响植物组合,因而在不同地形部位植物群落自谷底至山脊呈有规律分布。观察光照、水分、土壤、地形等要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植被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

⑶东谷

对东谷落叶阔叶林进行样了调查,了解落叶阔叶林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认识该群落的主要代表种类。

⑷女儿城

观察女儿城的形态并分析其成因。

⑸大校场

观察柳杉林,了解柳杉林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和生境条件。

⑹庐山植物园

参观庐山植物园,识别庐山地区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和引种栽培植物;观察黄山松林、山地灌丛和三逸乡落叶阔叶林,认识它们的分布特点和演替规律。要求认识庐山特有的和我国及世界珍稀树种40种。

⑺含鄱口

观察含鄱岭刃脊、九奇峰、犁头尖角峰,远眺鄱阳湖。

3.讨论与思考

⑴光照、水分、土壤、地形等要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以及植被对各生态因子的适应。

⑵简述庐山植物园园址选择条件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⑶运用自然地理知识解释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诗词。

㈤五老峰-七里冲-三叠泉

1.目的与要求

⑴理解岭谷与褶曲构造发育的关系。分析新构造运动对河谷发育的影响。

⑵观察三叠泉的岩性及成因构造等的关系。

⑶认识宽谷与峡谷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2.观测点与观测内容

⑴五老峰

观测五老峰北坡的组成岩层,产状要素与坡面发育特征。五老峰断层崖。

⑵青莲寺

青莲寺U谷的形态特征和成因。青莲寺谷底块砾堆积物的剖面结构特征及其岩性特征。观察比较大月山南坡、五老峰北坡的坡面发育特征。

⑶三叠泉

三叠泉谷地的形态特征、分析河流流向与岩性、断层、节理及新构造上升运动的关系。

三叠泉一带河流溯源侵蚀现象。三叠泉一带的夷平面与断层地貌。

3.讨论与思考

⑴分析、对比青莲寺宽谷段,青莲寺至三叠泉窄谷段两段谷地的纵横剖面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⑵分析三叠泉三级构造台坡的成因

⑶分析青莲寺附近巨大块砾的产生及运移堆积过程。

⑷通过对石门涧、东谷、西谷、三叠泉等的观察,从河谷形态、比降、晴雨天水情变化、河床组成、泥沙粒径等方面分析庐山河道的特点。瀑布分布的规律及构造、岩性、地壳运动的关系。

三、实习要求及考核

㈠实习要求

实习结束时,每个同学应独立完成一份有实际观察资料为依据的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应包括以下几部分:

1.题目:应体现实习的基本内容,前面要求冠以实习地区的名称。

2.前言:简述自然地理概况,研究简史,本次实习目的和过程。

3.正文:包括地层与地质构造,地貌外营力与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

4.结论:全面概要地总结实习的主要成果,提出实习过程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归纳实习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5.附图: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图,实习路线及实习观察点的分布图,实测剖面图,各类自然地理现象的素描图或照片。

㈡实习效果的考核

地理调查是沿路线进行,在各条路线上布有若干个观察点,通过在点上的观察、点的联结和比较完成该线的内容,线的联网就构成区域性概况。野外的考核有如下的内容:

1.野外识别典型地质构造、地貌形态。

2.海拔仪、地质罗盘、风向仪等仪器使用。

3.岩石类型和性态判定;构造类型和成因分析以及其与地貌的关系。

4.土壤类型和性态。

5.植物(典型乔、灌、草)识别。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庐山诗句大全

庐山诗句大全 1、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2、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 3、庐山到处是浮图,若问凡家半个无;只为渊明曾好酒,至今有鸟号提壶。 4、名高身未到,此恨蓄多时。是夕吟因话,他年必去随。 5、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6、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7、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8、庐山去咸阳,道里三四千。 9、庐山两道士,各在一峰居。 10、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11、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12、庐山逢若士,思欲化黄金。 13、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5、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17、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18、飘零委何处,乃落匡庐山。 19、石楼霞耀壁,猿树鹤分枝。细径萦岩末,高窗见海涯。 20、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21、秀作神仙宅,灵为风雨根。馀阴铺楚甸,一柱表吴门。 22、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23、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24、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来动移文。 25、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26、自从庐阜泻双练,至今银湾岐两支。 27、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28、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29、范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30、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 31、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32、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33、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34、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5、冬有灵汤溢,夏无炎暑侵。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36、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37、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38、蠡常好之,庐山我心也。 39、去年上已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40、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41、乱泉禅客濑,异迹逸人知。藓室新开灶,柽潭未了棋。 42、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 43、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 **年8月1日至**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 地理系**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年8月1日至**年8月8日实习内容: 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 8月2日下午: 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 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 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

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 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 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 柏科。 ③、马挂木: 木兰科。 ④、化香树: 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 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 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 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 菊科。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目录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

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

庐山资料

《庐山资料》 景点简介:含鄱口海拔1286米,是含鄱岭和对面的汉阳峰形成的一个巨大壑口,大有一口吸尽山麓的鄱阳湖水之势,故得名。 含鄱口西侧是著名的冰川角锋“犁头尖”,对面为庐山最高峰“汉阳峰”,北面是庐山第二高峰“大月山”,南面为庐山第三高峰“五老峰”,山脚下是“鄱阳湖”,湖光山色,景色宜人。 含鄱岭上有一座方型楼台,它就是庐山观日出的胜地“望鄱亭”。游客踏着熹微的晨光登上望鄱亭,依栏远望呈现鱼肚白的天际。一会儿,鄱阳湖上的天幕金光万道,紫霞升腾,蓦地,一轮旭日从烟波浩渺的湖面喷薄而出,染红了蓝天绿水和远山近岭,景象十分壮观。 雄伟、瑰丽、云浓雾密,莽莽苍苍,状如鱼脊的含鄱岭,像一座屏界屹立在庐山的东南方。它势如奔马,又宛如游龙,神气活现的横亘在九奇峰和五老峰之间,张着大口似乎要鲸吞鄱阳湖水,因此得名。含鄱口的奇妙就在于一个“函”字,造成“千里鄱湖一岭函”的气势。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低舒的葱茏,山的静止,水的流动等种种情致极度不相同的美相互对照、相互辉映、相互连接成为一体,幻妙与旷达是这里的精妙所在,魅力所在。含鄱岭上有4处建筑。岭南端建有一石坊,四柱三门,坊中央镌有“含鄱口”字样,其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四字。坊后山脊上有一伞顶圆亭,红柱绿瓦分外醒目,名含鄱亭。岭中部有一座雕梁画柱的方形石亭,名望鄱亭。望鄱亭往北40米还有一座半隐的“忘归亭”。这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园林“藏”、“露”结合的特色,高高耸立在岭脊上,但又被山脊、林木所排映,显得格外和谐自然,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漫步在岭脊上,北可望五老峰,东可瞰鄱阳湖,南可眺大汉阳峰,西可观庐山植物园,这大概便是游人若鹜的主要原因。登上含鄱亭,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特别是观着云海和日出,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乍雨乍晴云出没,山雨山烟浓复浓”。下当你兴致勃勃地观看岭下风光时,霎时间,薄薄的雾自湖中缓缓升起,越来越浓,越来越大,转而变成白絮,变成云烟向山岗上涌来,攸忽间,峰隐湖失,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伸手可触。人在雾中行,仿佛进入了一个混浊世界,使你感到迷蒙,茫然。明代诗人王世懋对此深有体味,他在《度含鄱口》诗中云:苍虬绛节度峥嵘,下界微茫勺水明。最爱他山云似絮,不知身在絮中行。至于含鄱口的险要,则要数清代诗人曹树龙写得时最真切:高空谁劈紫金芙,远水长天手可揄,拟似巨鲸张巨口,西江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九江市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九江市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优势:(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为庐山旅游圈的进一步深化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共同构造了九江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九江市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的中心,九江毗邻省会南昌,(三)九江是两条国家重点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庐山、石钟山是“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峡----黄山”这两条国家重,九江与周边,这使九江旅游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SWOT分析: 优势:(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开发潜力大。其中,尤以庐山为最优。庐山周边如秀峰、三叠泉、石门涧等景点开发潜力大,为庐山旅游圈的进一步深化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而市内其他的景点,包括石钟山、星子、浔阳古城、庐山西海等,共同构造了九江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二)优越的区位条件。从大方向来看,九江市地处长江水道与京九铁路构成的“黄金十字架”的中心,居于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大城市经济圈的交会点,为长江黄金水道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也是江西省唯一的沿江对外开放和外贸港口城市,具有经济交流中转城市的战略地位。从省内来看,九江毗邻省会南昌,已开通了城际铁路,可以充分利用南昌的交通与经济优势。 (三)九江是两条国家重点旅游线路的交汇点。庐山、石钟山是“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峡----黄山”这两条国家重点旅游线路的景点。九江与周边,例如黄山、景德镇、井冈山等景点景区相互联合,既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又各有特色,这使九江旅游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更宽广的发展前景。 (四)九江各级政府和人民对于发展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九江学院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劣势: (一)九江经济欠发达,无法为旅游业提供过多支持(如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且影响九江的招商引资。 (二)九江境内景点数量多,但是主要知名景点分布较分散。例如庐山与庐山西

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庐山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着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要点归纳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 第二讲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知识要点归纳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 (一)地形概况:以上 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 1000米~2000米 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 在500米以下 1.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 天山-阴山 东西走向昆仑山-秦岭 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青藏高原:最高的高原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 四大高原黄土高原:世界黄土分布最广的高原 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 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松嫩平原 东北平原辽河平原 三江平原 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三大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南北气温大约相差50℃ (二)气候概况冬季南北温差很大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在秦 岭-淮河一线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 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 七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上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 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

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降水集中夏秋季节 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 2.降水和干湿地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P>800mm) 半湿润地区(P>400mm) 半干旱地区P<400mm 干旱地区P<200mm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3.气候特征暖热多雨 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 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 (三)河流和湖泊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 淮河、长江、珠江 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1.河流概况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 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 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 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 内流湖和外流湖 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2.湖泊概况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 两大湖泊分布区鄱阳湖、洞庭湖、 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 巢湖 3.主要河流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 中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 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占1/2 蕴藏巨大的水能 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见附图) 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黄金水道里程的2/3

九江市情简介

九江市情简介 (供宣传参考) 九江,是江西的“北大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是国家第一批五个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现辖九县二区一市二个开发区和庐山管理局、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70万,其中市区建成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65万。 历史文化悠久。九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春秋时期,九江属吴之西境,楚之东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始于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36郡就有九江郡。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戍守时筑九江城。九江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山水文化源远流长,历代1500多位名人在九江赋诗4000多首,使九江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山水诗的策源地、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根据原创于九江的《浔阳曲》改编而成的;宗教文化神秘深奥,是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东林寺代表着“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中国佛教协会三任会长与云居山真如寺相关,庐山“一山藏五教”;红色革命文化催人奋进,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面军旗在修水升起,百万雄师过大江在九江是第一渡,南昌起义策划于九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次谈判在庐山,《抗战宣言》在庐山发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多次来九江,留下了极其珍贵的革命遗迹;书院文化名满中外,中国最早的书院义门书院在德安,白鹿洞书院居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之首,朱熹制定的《白鹿洞规》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洞规,悬挂在联合国大厅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九江山明水秀,孕育了陶渊明、黄庭坚、南宋陈氏“五代七进士”、清代“陈门四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李烈钧、许德珩和当今世界名人袁隆平等历代名杰。 区位交通优越。九江位于八百里鄱阳湖、五千里京九、万里长江交汇处,依长江承东西,托京九接南北,水陆交通十分发达,是川、汉、宁、沪的重要联运枢纽。长江岸线达152公里,且深水岸线多,港口吞吐量大,适宜发展大运量、大吞吐量、大耗水量产业。九江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长江流域十大港口之一,是赣、鄂、皖、湘的货物集散地和换装港,外贸码头年吞吐量3000万吨。京九、武九(至武汉)、合九(至合肥)和规划建设中的铜九(至铜陵)、昌九城际铁路等五条铁路在九江交汇;公路有昌九、九景、合九、武九四条高速公路以及105(北京—珠海)、316(福州—兰洲)国道,武吉高速已经开工,杭瑞高速九江到瑞昌段即将开工。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指出:“九江将成为江西富省之唯一商埠,中国南北铁路之一中心。”日本协力事业团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在最终报告书上指出:九江处在中国的要冲位置,未来的形象是“经济交流中转城市”。 自然资源丰富。从旅游资源讲,九江山川秀美,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身,拥有中国惟一的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世界最大的候鸟保护区吴城候鸟保护区;拥有中国迄今为止考古发现开采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大型矿冶遗址铜岭古矿冶遗

庐山旅游资源调查

庐山旅游资源调查 庐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 自然旅游资源的‘山、水、峰、洞’、气象和气候景观独具风韵,山以险、峻、秀、美的集成性享誉国内;水以湖、江、瀑布共存为内在美,峰以山为基,有独具形象化的韵律;洞则与‘仙’同在。庐山气候的旅游价值体现在亚热带与温带在垂直空间的并存,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一方面,植物的变化具有直观性是另一方面。气象的旅游功能主要为云的景观:云海、‘乱云飞渡’、雾弥万物。庐山的自然旅游资源处在边开放、边投资建设中,资源利用方向以自然为主。 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历史古迹、历史建筑、政治风云、科学秘密。历史遗迹,近代现代的保存尚好。古代的除白鹿洞书院、东林寺、观音桥、能仁寺等留存至今外,皆毁于日寇侵华战争中,且由日军炮火所为,实不能不让人痛心和愤慨。目前,已有多处部分或者全部维修或者重建。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以国民党、共产党两党包括领袖人物的活动点和住处享誉世界,独一无二。近代西方国家、东方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数百座名人别墅留下了灿烂的建筑文化,也是外国侵略中国的真实写照。庐山作为旅游目的地,部分自然和人文资源已经开发用于旅游,应该还有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近代的资源有待开发。 庐山文化历史悠久。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始,历代名人就络绎不绝登临庐山采幽索奇,例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李渤、白居易、苏东坡、沈周、唐寅、王守仁、徐霞客、紫霞真人、康有为、石涛、许从龙、康熙大帝。近代,西方国家英国、法国、荷兰等国殖民者曾在庐山活动,美国将军马歇尔曾多次到庐山与蒋介石会面,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毛泽东及其中共的高级领导人,都曾为庐山的自然风光所倾倒,留下了不可胜数的诗篇、题记、名画、碑刻、轶文趣事,汇集成了庐山灿烂的文化景观。 庐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由地貌、水体、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是天然赋存的。 山俊庐山是一座由近期断裂作用而抬升的断块山,挺拔于江湖平原之上,气势雄伟,景色秀丽。这个景观的最佳观赏点在庐山东麓为高垅、海会、观音桥、秀峰寺、星子县城;庐山西麓为赛阳,东林寺等处。 庐山山体高大,垂直断裂发育,山峰俊美、山坡陡峭、悬崖峭壁险峻、岩石怪异,具有雄、险的美感;山势起伏蛇蜒,植被良好,具有秀、丽美感;谷地山环水美,植物葱郁,具有幽、深美感。因此,庐山的山极富形态美,这可从山峰名称上窥见一斑,如虎背岭、佛手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科1102班占俊毅 111080058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级1、2班进行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通过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实习路线: 6月6日——梅州出发 6月7日——匡夏宾馆——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天桥) 6月8日——含潘口——五老峰——植物园 6月9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6月10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五龙潭) 6月11日——九江——浔阳楼——九江城市规划展馆 6月12日——到达学校 实习内容 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形、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掌握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考察

5.河流袭夺现象考察 6月6日,我们背着行李和工具,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北上的火车,开往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出发前,我对庐山做了详细的了解: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相对高1,200~1,400公米。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雄伟。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她是一座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下了火车,坐上开往牯岭镇的盘山公路,这段路曲折连环,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第一篇 区域地理--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区域地理 专题1 中国自然地理 【教学要求】 1.我国的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分布特征。 3.我国气候分布、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4.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一)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半球、半球 2. 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______海峡。 4.分析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用心看图、用心记图、用心作图、心中有图) 1.在空白图中填注经线与纬线的度数、省级行政区的简称、五个自治区的全称及我国濒临的海、洋。

2.填写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二、中国地形 【知识梳理】 (一)地形和地势特征: 1.地形特征: 2.地势特征: 3.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二)主要山脉分布: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 (1)a______—阴山、 (2)昆仑山—b______、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1) c—太行山—d—雪峰山 (2)长白山—e (3)f 3.西北—东南走向: g________山、阿尔泰山。 4.南北走向山脉:h山、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i______________。

(三)主要地形区和主要特征1.四大高原

原粮、棉基地,“鱼米之乡”。4. 三大丘陵 位置风景旅游区辽东丘陵半岛上千山 山东丘陵半岛上泰山 东南丘陵 我国部,包括丘陵、 丘陵、丘陵等,面积最大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江南丘陵位于以南、以北、以西、以东。 三、中国的气候 【知识梳理】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 (一)我国气温分布 1 季节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冬季南北, ;漠河最冷;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 边缘,东至 一线。 ① ; ② 夏季全国普遍、 ① ;② 高原和天山、大小兴 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 吐鲁番盆地最热 ①盆地地形, ;②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 强。 (二)我国降水分布 1.降水空间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 2.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五月,; 六月-七月上旬, ; 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等地。

庐山概况导游词3篇

庐山概况导游词 3 篇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庐山概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庐山概况导游词范文1:各位旅客,大家好,欢迎来到远近闻名的庐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我是今天为你们服务的导游,我姓马名颖瑶,大家可以叫我“小瑶姐姐”。不过要注意卫生哦! 希望能给你们带来美好的一天! 你们看!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庐山!美丽吗?现在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庐山! 庐山位于中国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频长江,东接鄱阳湖。山体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 座山峰,最高峰为大汉阳山,海拔1473。4米群峰间散布着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 庐山风光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素有“国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不但素有“国庐奇秀加天下”的美誉,而且还是我国的明珠之一。 庐山水气环绕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早晨,一层层郁浓的云雾覆盖着庐山;一遍遍细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阵阵柔和的微风呼唤着各种小生命。青松在浓郁的云雾中,在细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风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葱葱的柏树坚韧挺拔,就像我们的人格和意志。山间的水流又是那样清澈就像我们的心灵。周围的艳花给山间的水流织了个朴素的花环,绿树倒映在水流之间,让这座山披上了绿色的围巾。就像

进入了一个美丽的仙境。 既然我们来到了庐山,那旅客们,你们可知道庐山古有“神仙之庐”的传说吗? 据说,匡俗在庐山寻道求仙的事迹,为朝廷所获悉。于是,周天子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无影无踪。有人说他成仙去了,自然是无稽之谈。后来人们美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并说庐山这一名称,所以“庐山”就是这样出现的。因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称匡山,或称匡庐。到了宋朝,为了避宋大祖赵匡胤脱匡字的忌讳,而改称康山。 那弥漫的云雾为庐山增添了许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的色彩。这就是庐山。让我们再次向庐山告别吧! 庐山概况导游词范文2: 朋友你们可曾去过庐山?那里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真的是人间仙境!如果还没有去请赶快行动,来到如梦如幻的庐山,我想这次旅行一定会给你们带来惊喜,还会在你们脑海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闻名中外的庐山风景区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北,它虽然不是最高的山,但是却以景色秀丽、风景优美而出名,是人们旅游的好地方。 庐山的牯岭真是很特别,每年阳春四月很多地方的桃花早都凋谢了,可牯岭的桃花却在绽放着,把庐山映照着光彩夺目。 云雾也是庐山一道美丽的风景区,尤其是当团团云雾飘来时,远近的座座山峰却被云雾淹没了,就象走进仙境。等雾渐渐消散,山峰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

庐山文化旅游策划书

项目名称:庐山旅游——文化开发项目

目录 第一部分项目分析1.项目概况 2.现状分析 3.市场分析 4.中国旅游行业状况分析 5.SWOT分析 第二部分项目策划 1.项目名称 2.项目理念 3.项目主办方 4.项目定位 5.主题口号 6.项目目标 7.项目规划设计 第三部分项目实施 1.实施进度 2.广告宣传方案

第一部分项目分析 一、项目概况 九江是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庐山是千古文化名山。千百年来,秀美的自然山川,优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并催生了灿烂的庐山文化。1996年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入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紧密联系的文化景观。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周瑜在宫亭湖驻军,慧远在东林建寺,陶渊明在柴桑归隐,庐山文化迎来了她第一个文化创造的高峰。而从三国到近现代,有无数的文化巨匠、政治贤达、民族精英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踪迹。现代学者胡适1928年游历庐山,曾对庐山文化的内涵以及对中国文化进程产生的影响作了高度概括:“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代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当然,这三大趋势远远不是庐山文化的全部。以宗教而论,庐山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教同山;以教育论,与白鹿洞书院同样影响深远的,还有理学宗师周敦颐创办的濂溪书院;以山水田园诗而论,有以谢灵运为开端、陶渊明为宗师,积累一千多年的山水田园文学宝库;以政治文化而论,中国近现代诸多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与领袖人物,都与庐山有着深切的关联;以军事文化而论,一代名将周瑜、岳飞都曾经在这里督师鏖战,朱元璋鄱湖大战的传奇至今都广为流传。此外还有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中国近现代文化守成主义的代表“陈门四杰”等等,这一个个彪炳青史的人物,这一桩桩影响深远的政治历史事件,在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和现实版图中,毫无疑问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而在中国众多的名山大川和文化名胜中,庐山文化始终以其特有的,那份清新隽永和恢弘旷达的神韵与气象,令历代文人学士所向往。 二、现状分析 (1)自然环境分析 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庐山

庐山实习论文 庐山植物分布成因解析 学生姓名:黄宗财 年级专业:地理信息系统111班指导老师:邹凤琼康俊峰 学院:建测学院 2012年8月30日

庐山植物分布影响因素解析 摘要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宗教名山,同时也是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庐山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其冰川地貌和气候让人赞不绝口。庐山也是一个植物的天堂,有多种多样的物种,植物的分布也是很有特点,为了探究庐山植物的分布影响因素,我将结合庐山的实际植物分布与影响植物分布因素相结合,为你解析庐山植物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庐山,植物,分布,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 (1) 庐山的地理概要 (3) 庐山的植物类型与分布 (3) 植物总体分布影响因素: 气候 (7) 地形 (7) 土壤 (8) 植物局部分布影响因素: 水资源 (8) 阳光 (9) 人类活动 (9) 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庐山植物分布影响因素解析 庐山地理概要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北部,其西北滨长江,东南临鄱阳湖,位于29°28′—29°45′N,115°50′—116°10′E之间,属于亚热带气候,所以植物有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庐山最高海拔1473.8米,年均温度为11.5°,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水热状况存在垂直分异,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点,有温带针叶林,由于地貌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阳光的照射也同时影响到植物的局部分布,多重因素造就了庐山的魅力山川。 庐山的植物种类与分布 据统计,庐山维管束植物计有210科,735属,1720种。其中种子植物175科,661属,1517种;蕨类植物35科,73属,149种。 按中国亚热带自然历史条件,结合庐山地区地貌形体类型,其自然植被应当是森林,主要是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存的植被状况,从各种群落类型比较分析,次生的灌丛、草丛面积大于森林面积,次生的针叶林面积大于阔叶林面积。从分布地点来看,植被保存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在庐山山麓是秀峰寺、观音桥、白鹿洞、碧云庵等处,山体中有黄龙寺、乌龙潭、铁船峰、牧马场、汉阳峰、仰天坪、大月山、大马颈、莲花谷、王家坡、康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