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和用药部位黄芪的质量进行考察,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总固体物含量、黄芪甲苷含量作为监控指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用药部位的黄芪质量进行考察。结果甘肃黄芪中的总固体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最高;黄芪的细根中黄芪甲苷和总固体物含量均较高。结论甘肃陇西可以作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药材的首选产地;并应多选取黄芪的细根。

【关键词】黄芪质量总固体物黄芪甲苷含量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uality of Radix Astragali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 and provide foundation for Radix Astragal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thodsWith 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as index, the study was carried on to investigate Radix Astragali quality of the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Results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nd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of Gansu Radix Astragali were the

highest; 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nd Astragaloside Ⅳcontent of Radix Astragali thin root were higher.ConclusionGansu Province Longxi County can be regarded the first importance place of Radix Astragali; the thin root of Radix Astragali should be chosen.

Key words:Radix Astragali; Quality; Total solid thing;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中药企业在进行药品生产活动中,产品除了要符合药品各项质量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药材黄芪是中药企业生产的常用中药原料,黄芪甲苷含量已在《中国药典》中被列为黄芪质量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而黄芪的总固体物含量又是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芪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适宜生长的土壤条件为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沙质土壤为宜。黄芪在我国的主产区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域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青海和黑龙江、河北、山东等省的部分地区。同一产区的黄芪的主根和侧根中的总固体物和黄芪甲苷含量也不相同。因此,我们对不同产地和不同用药部位的黄芪总固体物和黄芪甲苷含量进行了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薄层扫描仪(岛津CS-9301PC,日本);高效硅胶G薄层板(烟台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1.2 试药黄芪甲苷(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黄芪(从产地直接购置);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样品制备从各产区采集的黄芪样品均为生长3年,秋季采收的黄芪。将每种黄芪样品按随机抽样法取样,于80℃干燥3 h,粉碎,混匀,过2号筛使全部通过,装塑料袋,密封备用。

2.2 总固体物的含量测定精密称取黄芪药材粗粉5 g,加40 ml 水煎煮3次(1 h,30 min,30 min),提取液浓缩至25 ml,加95%乙醇使含醇量达65%,放置过夜,过滤,滤液定容至100 ml,精密吸取滤液50 ml于恒重蒸发皿中,水浴蒸干,105℃干燥3 h,称重,计算即得。不同产地及用药部位黄芪的总固体物含量结果见表1。

2.3 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1~3]

取黄芪粗粉1.5 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 ml,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回流提取4 h,提取液回收甲醇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 ml微热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20,20,20 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提取2次(20,20 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 ml微热,放冷,通过预先处理好的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以水50 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 ml洗脱,继用70%乙醇50 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用甲醇定容至 2 ml,作为对照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 1 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4]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6 μl,对照品溶液各2,4 μl,分别交

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6∶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的硫酸乙醇溶液,在105℃烘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照薄层色谱法[4]在530 nm下进行扫描,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不同产地及用药部位黄芪的黄芪甲苷含量结果见表1。表1 不同产地及用药部位黄芪的总固体物与含量测定(略)表1结果显示,产地和用药部位的不同,其总固体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均不同。不同产地总固体物含量排列顺序为:甘肃>内蒙>山西>宁夏>陕西>青海>山东>河北>黑龙江;不同产地黄芪甲苷含量排列顺序为:甘肃>黑龙江>陕西>内蒙>宁夏>青海>山西>山东>河北;相同产地不同用药部位的黄芪,其总固体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均为细根(侧根)要高于粗根(主根)。

3 讨论

通过对不同产地和药用部位的黄芪中总固体物和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结果相比较,甘肃南部陇西地区(东经102~105°,北纬33~36°)可以作为中药企业黄芪药材的首选产地,并应多选取黄芪的细根。

【参考文献】

[1]姜维东,车晓彦.益气通脉口服液的薄层鉴别及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J].华西药学杂志,2002,17(1):63.

[2]倪晟,郑燕.薄层扫描法测定扶正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

量[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45.

[3]白云娥,漆小梅.薄层扫描测定消渴康合剂中黄芪甲苷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9,19(8):462.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VIB.

中国黄芪资源

中国黄芪资源考察报告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蒙古黄芪又称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膜荚黄芪又称山爆仗(山东)、箭秆花(陕甘宁地区)。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其药材名为黄芪,原名黄耆。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及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正品黄芪(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苷I(也称黄芪甲苷)及Ⅱ为主要成分,特别是黄芪甲苷常用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黄芪中所含的黄芪苷、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芪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黄芪植物及药材特征 1.1植物种类和形态特征 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其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其中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主根长而粗壮,顺直。茎直立,高40~80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 mm,宽3~5 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 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叶片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托叶长5~15 mm。花通常10~20余朵;花萼被黑色或白色短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长约16 mm;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长20~30 mm,宽9~12 m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黄芪功效主治是什么

黄芪功效主治是什么 生活在这个压力和竞争并存的社会,我们还是应该学会照顾自己,避免在年老的时候身体各方面出现一些疾病,所以在平时不忙碌的时候,要多了解一些对于身体有好处的中药,黄芪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用的植物,黄芪功效主治的疾病比较多,比如呼吸不同或者是感冒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黄芪功效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主要成分 1. 黄芪多糖(APS) 主要有葡聚糖和杂多糖。其中葡聚糖又有水溶性葡聚糖和水不溶性葡聚糖,分别是α-(1→4)(1→6)葡聚糖和α-(1→4)葡聚

糖。黄芪中所含的杂多糖多为水溶性酸性杂多糖,主要由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少量含有糖醛酸由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组成;而有些杂多糖仅由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 2. 皂苷类 皂苷类是黄芪中重要的有效成分。目前从黄芪及其同属近缘植物中已分离出40多种皂苷,主要有黄芪苷I,II,III,IV,V,VI,VII,异黄芪苷I,II,IV及大豆皂苷I等。除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VIII外,其余均以9,19-环羊毛脂烷型的四环三萜皂苷类为苷元,总称为黄芪皂苷或黄芪总皂苷。 3. 黄酮类 多达30余种,主要有槲皮素、山奈黄素、异鼠李素、鼠李异柠檬素、羟基异黄酮、异黄烷、芦丁、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 4. 氨基酸 共25种,如γ-氨基丁酸、天冬酰胺、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

黄芪概述

黄芪简述 黄芪简介: 黄芪,又名黄耆,其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无毒。专补气。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的历史论述;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 疗法的副作用。 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而中药学中的黄芪名医陶弘景就说:“黄芪第一出陇百沈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是指的甘肃省野生黄芪,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最好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黄芪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的药材了,做为一种中药它的历史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了,它的功效是很多的,能够利尿,保肝,增强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了,那么大家了解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吗,我们就来看看它的功效以及在食用时候的一些禁忌。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大家了解吗,我们应该都知道黄芪吧,是很常见的中药了,在我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是很常见的,现在也成为了我国的三级保护植物了,下面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一、黄芪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为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其是用于肺与呼吸能力的基本药材,可作用于因免疫力低下而引起的虚汗病症,增进脾脏和代谢能力。

2.用黄芪补气,对于脾肺气虚的患者,黄芪可补一身之气,上下半身都可用黄芪。 3.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有不错功效。 4.黄芪还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可用来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症状。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因此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 ★二、黄芪的配伍禁忌 黄芪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配伍不准确很可能影响其本身的效用,使其功效削减.

下面就来说说黄芪的一些配伍禁忌:禁与龟甲、白鲜皮配伍,而且在养病的时候也应该注意骨蒸、痨热与中满的人应该禁用,以免影响身体的健康保健。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 4、《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5、《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6、《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

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 黄芪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其实黄芪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多的要用作用,而且针对每个身体出现状况,都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有些人为了预防身体的疾病还会把黄芪泡水来喝呢,那么具体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介绍一下,希望大家能够认真的了解。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 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黄芪具而补而不腻的特点,若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 黄芪可单味使用,也可与其它药物配伍应用,与芍药、甘草、桂枝、良姜、饴糖等药配伍可以治疗脾胃虚寒、慢性肠炎、胃炎、腹泻等症;与升麻、甘草、当归、人参、柴胡等药物配伍可治疗 内脏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与茯苓、菟丝子、白术、当归 等配伍是治疗妇科良药;与防风、麻黄根、浮小麦配伍是治疗年 老体弱者所患表虚感冒的良药。 由于黄芪而补气利尿、消肿等功效,与茯苓、薏苡仁、防己

等药配伍时又是治疗急慢性胃炎的良药。又因黄芪具而托毒、生肌的功能,在治疗疔疮及慢性阑尾炎等疾病时也常常选用黄芪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无论从中医治疗,还是现代医学观察,黄芪均是一味好药。所以,民间自古就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 以上的内容就是针对黄芪的主要功效有哪些的详细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会有一定的帮助,除了上述的内容很多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还会利用黄芪来保护心血管疾病,而且还对于高血压和癌症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长时间的利用黄芪泡水喝,这样对身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山西、内蒙古及河北安国产地黄芪

山西、内蒙古及河北安国产地黄芪 性状及主要含量分析 目录 一、原植物来源和分布 二、药材性状

三、药材主要鉴别与含量分析 1、显微鉴别 2、其他主要含量 2.1总灰分 2.2酸不溶性灰分 2.3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2.4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2.5浸出物 2.6黄芪甲苷 四、讨论 五、致谢 内容提要: 本文从山西黄芪、内蒙古黄芪、河北安国黄芪的原植物来源和分布、药材性状及主要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性状外观显微结构

方面,山西黄苠与内蒙古黄芪有相近之处,与河北安国黄芪差异很大;其他鉴别和黄芪甲甙测定显示,山西黄芪优于内蒙古黄芪及河北安国黄芪,文中对山西地道黄芪的地域资源、生长环境、内在含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其稳定性,建议使用道地药材。 关键词: 黄芪山西内蒙古河北安国性状含量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耆(或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释其名日,耆长也,黄耆色黄,列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陶弘景说:“第一

出陇西(今甘肃岷县之南)者,洮阳(今甘肃临潭县西南),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肃岷县之南)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今四川茂波西北)白水者,色理胜蜀芪者而冷补”。唐.苏敬说:“今出原州(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县或甘肃镇原)及华原(今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直州、宁州(甘肃、四川、陕西边界地区)者亦佳。”。宋《图经本草》载:“夸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明《本草蒙筌》载:“绵耆出山西沁州绵上,此品极佳”。清《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芪有数种,山西、内蒙古者最佳”。由此可知,我国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过渡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其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的干燥根。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铜类化合物及多糖。它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由于其用途广泛,历史悠久,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近两年来,由于伪劣黄芪的泛滥和黄芪品质的不稳定因素等,使黄芪的国内外市场均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为了黄芪的开发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疗效的有效性,笔者现将我国黄芪主产区中的山西黄芪、内蒙古黄芪和河北安国黄芪,从原植物来源和分布、药材性状及主要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以期为黄芪药材质量评定提供依据。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 x 4.6mm , 5卩m ),流动相为乙腈-水(81 : 19),流速:1.0 mL/min,柱温:30 C,进样量10卩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在0.145 6?0.698 7 m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5%, RSD为1.98%,所建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4 个省份16 个产地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产黄芪中其含量最高。从各地平均值看,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且内蒙古自治区与其他3 个省份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显著。省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 内蒙自治区和山西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大,甘肃省和黑龙江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小。 关键词: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HPLC 中图分类号:S56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226-03

黄芪为著名滋补中药,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敛疮生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1]。诸多研究证明,黄酮类作为黄芪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非常显著[2-6]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黄芪药材中黄酮类的主要成分,已被2010 版《中国药典》作为黄芪药材的指标性成分[1]。 黄芪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目前市场上的黄芪药材产地较广,品质差异较大[7-8] 。本研究通过对黄芪4 个主产省份山西省、内蒙自治区、黑龙江省、甘肃省16 个不同产地药材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测定,并运用SSR 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差异大小,研究结果可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 1仪器、材料和试剂 1.1 仪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2998 PDA检测器、RE-52AA 系列旋转蒸发器、KQ3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SHZ-DIII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FA1004 电子天平、DK-S24电热恒温水浴锅、GF-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1.2 材料黄芪药材分别购于山西省、内蒙自治区、黑龙江

黄芪能够长期吃吗

黄芪能够长期吃吗 黄芪是一款比较名贵的药材,补中气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是一种可以用来强身健体服用的药材,但是,对于黄芪这样疗效比较好的药材,我们是否能够长期吃呢?确实,有些东西虽然说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对于如何食用,以及食用量都是很有讲究的,那么,黄芪能长期吃吗?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 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 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 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如何泡饮黄芪 取适量黄芪于杯中,冲95度以上开水泡饮. 黄芪产地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 功效: 中医典籍记载: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消肿之功效. 你好,黄芪是补气的中药,如果存在气虚是可使用的,最好是请中医具体辨症看看的,具体治疗方案应该遵循临床医生的指导意见的.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质量的比较研究_林丽

黄芪为豆科(Leguminosae )植物蒙古黄芪Astra -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 干燥根茎。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在全国不同地方作黄芪使用[1],黄芪是甘肃的五大大宗药材之一,野生资源少,多为人工栽培,栽培品主要为蒙古黄芪,主产于渭源县、陇西县、岷县、临潭、卓尼、宕昌县、舟曲、榆中县、永登县、庄浪县。根据本草考证以临潭、陇西县、宕昌县的质量最好,产量高[2-3]。目前全省各地大面积引种栽培,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质量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产自甘肃南部、中部、东部7个不同产 地的蒙古黄芪进行药材性状比较、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为正确评价甘肃地产蒙古黄芪质量,引种优质黄芪,建立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材料 1.1 药材 黄芪从甘肃宕昌县南阳、岷县岷山、陇西县北山、渭源县新寨、庄浪县莲花山、永登县中堡、榆中县马坡等产地采集,均为栽培品,由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李成义教授鉴定为蒙古黄芪。 〔收稿日期〕2008-10-1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137B01)。〔作者简介〕林 丽(1965-),女,高级实验师,本科,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实验教学及中药资源、品质研究。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确定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优劣。方法采用性状比较、显微与薄层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从外观性状评价,甘肃7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中陇西、宕昌所产质量较佳;7个产地蒙古黄芪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岷县、渭源所产蒙古黄芪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符合药典规定;综合分析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以宕昌、陇西、渭源含量较高。结论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差异较大,主要以陇西、宕昌所产蒙古黄芪质量较佳。今后应从种、产、储、销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和提高栽培黄芪的质量。 〔关键词〕蒙古黄芪;质量比较〔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70X (2009)04-0024-03 Quality comparison of Radix Astragali from seven regions of Gansu LIN Li,YANG Fu-de,LI Shuo,ZHANG Yi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Key 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quality comparison 林 丽1,杨扶德1,李 硕1,张 毅 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宁夏多维药业,宁夏银川750100) 2009年8月第29卷第4期Aug .2009Vol.29No.4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CM Univ.of Hunan 24

浑源县是中国黄芪之乡

山西省浑源县是中国黄芪之乡。全县黄芪面积33万亩,世界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该县的恒山山区,最适宜于种植黄芪,山下的浑源县已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又是人们烹肉、泡酒、作菜、煮汤的佳肴。它的特点是条长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大,空心小,是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正北芪”。 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其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因主产于北岳恒山山脉而著名。黄芪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天然生长的一种绿色药材,具有药性强、品质纯、

粉性足、无污染等特点。恒山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是种名贵中药材。 据《中国药典》记载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医学表明,黄芪化学成份众多,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有效成份。是现代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绿色保健品。主要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增强肌体免疫力,调节代谢等功能。既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具有纤维细、含粉量高、油性大等特点。其北芪制剂可增强人体的

免疫等功能,对造血功能的恢复、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抗衰老抗病毒、抗癌均有抑制恶化的作用。正北芪,又称恒山黄芪(浑源黄芪)。产于中国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名贵特产进贡于朝廷,它是国内绿色保健品种的佳品,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名贵药材。 黄芪有两种: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而质优用多的内蒙黄芪主产地就在著名的北岳恒山山脉,在这座闻名中外的塞外名山上,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尤为适宜黄芪的生

长。主产于恒山山脉海拔1500――2000米的半阳坡、阳坡地带,这里的土壤疏松,多为草甸土,土中伴有大量的石英砂,深土层松,有机质丰富。同黄芪伴生的有少量的小灌木、杂草及多种草本药材植被,通风透光好,无环境污染源。常年最高气温25℃到28℃,最低气温―30℃到35℃。日照时间2800至3000小时。由于气候寒冷,生产缓慢,浑源黄芪一般生产六七年才能采刨、加工、运用。特殊的地理和生长环境,使这里产出的黄芪条直、粉大、皮白、芯黄。它和其他地方的黄芪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好在哪里呢?从直观上看主要有三点:

黄芪养生大功效

黄芪养生大功效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好的排毒、消肿、利尿等等作用,并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糖等等物质,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好的调养作用。黄芪的最常见用法就是泡水喝。 第一:强壮身体 让动物服用黄芪水。服用黄芪水之后的动物,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增强心肌收缩力治疗胃炎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们能够有效的减轻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三:治疗身体困倦、气短的情况 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

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 第四:治疗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五: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五十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科学家为此还做过实验,发现黄芪和丹参片进行对比,发觉黄芪的效果要好得多。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能够缓解心绞痛的情况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改善许多临床的客观指标,对于令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喝黄芪水的好处,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第六:记性肾小球肾炎 将北黄芪放入开水中冲泡,然后当作茶来喝,每天喝一次,二十天为一个疗程,痊愈的效果非常的好。 第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将准备好的五十克的黄芪放入开水之中冲泡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单做茶水来喝,每天喝一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疾病自然就治好了。

黄芪知识介绍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等的根。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沟旁或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新疆、本期等地,在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有栽培;膜荚黄芪生于向阳山坡或灌边缘,或见于河边沙质地。播种后1至7年采收,气温高、土质较差的地区生长1至2年即可采收。于9至11月或春季冬芽萌动前采挖,深刨以防折断根,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堆积1至2日再晒,直至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 内蒙古黄芪根呈圆柱形,上粗下细,少有分枝,长20至60厘米,直径1至3厘米。表面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皱纹及横切长皮孔。质硬而韧,断面纤维状,略带粉性。气特异,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 膜荚黄芪根与蒙古黄芪的根相似。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适合人群: 表实邪盛、湿阻气滞、肠胃积滞、阴虚阳亢、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均禁服。 黄芪食疗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 黄芪的功效: 具有内伤劳倦,神疲乏力,脾虚喘嗽,胃虚下垂,久泄脱肛,阴挺,带下,吐血,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盗汗,水肿,血盖,痈疽难溃或溃久不敛。 黄芪食物相克: 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黄芪做法指导: 1、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2、气虚体弱,倦怠乏力,食少懒言者,宜与人参或党参相须为用。 3、若脾虚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可与白茯苓、薏苡仁同用。 4、体弱表虚,基表不固之自汗,及虚人易感风邪者,宜与防风、 白术同用。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核白细胞数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和用药部位黄芪的质量进行考察,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总固体物含量、黄芪甲苷含量作为监控指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用药部位的黄芪质量进行考察。结果甘肃黄芪中的总固体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最高;黄芪的细根中黄芪甲苷和总固体物含量均较高。结论甘肃陇西可以作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药材的首选产地;并应多选取黄芪的细根。 【关键词】黄芪质量总固体物黄芪甲苷含量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uality of Radix Astragali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 and provide foundation for Radix Astragal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thodsWith 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as index, the study was carried on to investigate Radix Astragali quality of the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Results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nd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of Gansu Radix Astragali were the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 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黄芪能补一身之气,比如上半身气虚可以用黄芪,下半身气虚也可以用黄芪。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黄芪的食疗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的注意事项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

黄芪古今中药资源概述

黄芪古今中药资源概述 2011级中药资源班钱江平 [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和考证了历代本草书籍中对黄芪的记载,以及阐述了现代黄芪资源的分布、采收与加工。对综合利用黄芪资源和合理开发黄芪产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黄芪;种质;产区;采集加工;混为品;质量评价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上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来源于豆科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另外,还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目前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其中以山西和内蒙古为道地药材。本文只要通过查阅古籍等方式,理清古黄芪的种质及其产区沿革与变迁。并了解对黄芪质量评价论述及其采收与加工等信息。为合理开发及利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 1 古代黄芪的种质与产区(道地产区)沿革与变迁 1.1 唐及唐以前种质与产地变迁 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经》曰:“其味甘,微温,……一名戴糁。生山谷。”《神农本草经》并未道出其产区,只说了“生山谷”,到了汉末,《名医别录》[3]有载曰:“生蜀郡(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州、雅州四府)山谷、白水(今陕西白水县)、汉中(今陕西南郑)”,这些都是多山的地方,与《神农本草经》中所提到的“生山谷”暗合。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4]提到:“第一出陇西洮阳(今甘肃省巩昌洮阳县)”“次用黑水(四川松潘)宕昌者(今甘肃省宕昌县)”,《新修本草》[5]有云:“今出原州(今宁夏固原)及华原(陕西耀县)最良,蜀汉(今四川成都一带)不复采用之。”《名医别录》成书于汉末,说明在汉朝时,黄芪就有了一定的主产区——四川一带及陕西一带。南北朝时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今甘肃巩昌洮阳县宕昌县,四川松潘。到了唐朝,主要产于宁夏固原及陕西耀县。” 1.2 宋代种质与产地变迁 《本草图经》[6]曰:“今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本草蒙筌》[7]云:“《本经》不载州土,必出黄芪处并有之……水芪生白水,赤水二乡,具属陇西。白水颇胜。” 宋朝仍以陕西为主产区之一,同时,山西境内也开始盛产黄芪。宋朝开始有了“绵芪”的说法。 1.3 明清种质与产地变迁 明《救荒本草》[7]对黄芪的植物描述更详,朱橚谓:“其叶扶疏作羊齿状,似槐叶微尖小。又似蒺藜叶阔大而青白色;开黄紫花如槐花大。结小尖角,长寸许。”《本草原始》[8]:“根长二三尺,生赤水乡,名赤水耆。生白水乡,名白水耆。生山西沁州绵上,名绵耆。”《本草求真》[9]:“出山西黎城,大而肥润箭直良,瘦小色黑坚硬不软者,服

黄芪的功效和副作用

黄芪的功效和副作用 【化学成分】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astragalosideⅠ、Ⅴ、Ⅲ)。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与用量】9~30g 。黄芪柳叶片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证治验方】 1、小便不通。 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 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 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 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 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 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 每服二钱,一天两次。 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 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 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 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三十丸。 7、少淋。 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 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 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 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黄芪茯苓煮水功效 当人体当中湿气比较重的时候,会觉得身体非常的沉重。懂得养生的人会利用黄芪和茯苓煮水来喝,帮助人体除湿。黄芪在中药当中是补益药,具有一定的补气效果,当人体气不足的时候,会导致身体的水分无法正常的进行代谢。配合利水渗湿的茯苓,可以很好的将人体多余的水分代谢出去,让身体保持轻松。 一、祛湿还需健脾土茯苓需要配黄芪 脸上泛油、身体有沉重感、昏昏沉沉、做事无力、经常有痰并且不太咳得出来的感觉、肥胖、水肿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体内有湿的症状,就需要我们来祛湿。 从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能运化体内的水湿,所以,祛湿首要方法就是健脾。因此,健脾祛湿就像一对孪生兄弟,最好双管齐下。 今天介绍的“黄芪土茯苓猪骨汤”的搭配,就是遵循此原则。如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生肌等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自汗、水肿等症;而土茯苓可解毒除湿、利关节,能辅助调理筋骨挛痛、脚气、疥疮等。 二者搭配炖汤,能起到健脾益气祛湿的功效。 二、夏天脾好状态就好 中医有句老话说“脾乃后天之本”,脾不好,胃口不好,那吃不好饮食,药也吸收不了,何从谈起养心、补肾?因此要在后天不断地保护好脾胃,不断给它给养。

有些年轻女性一味追求苗条、骨感美,减肥成功了,却伤了脾胃,导致肾虚,甚至怀孕困难,这都是没有保护好脾胃的典型例子。 除了今天推荐的搭配,其实还可以用也有补气益脾功效的五指毛桃和祛湿的薏米或扁豆搭配炖汤。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的功效 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黄芪是中药中最基本的用于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药材.可以用于因免疫力低下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于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和代谢能力低下。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黄芪每日50克,水煎分3次服。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 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3、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

黄芪的功效

黄芪的功效 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圆柱形,稍带木质,外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13~27,卵状披针形世椭圆形,两面有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色。荚果具黑色短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干旱,适应性强。分布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20~60厘米,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好。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水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慢性溃疡等症。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著名的“补中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治疗脾胃虚弱、四肢倦怠、懒言短气、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黄芪以西北及内蒙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商品名“红芪”,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并销广东、福建及出口。 [简单描述]:黄芪是一种中药,传统用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也被用来补气--比如疲劳,缺乏精力等症状. 正品蒙古黄芪只分布在中国西北宁夏南部,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陕西等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全世界范围内同科类似植物超过2000种. [植物描述]: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 .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采收季节]春、秋二季采挖生长4--5年以上的黄芪,切去根头,除去须根、泥土,晒干。 [药材规格]商品黄芪按产地分卜奎芪、宁南芪,宁古塔芪、正口芪、绵芪、红芪按加工方法分冲正芪、正炮台芪、副炮台芪、正小技、副小枝等。按性状又分黑皮芪、白皮芪、红皮芪三种。每种又分1-3等。以根条粗长、独枝无叉、外皮光润、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黄芪以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山西的浑源、浑源、繁峙、代县地区,陕西旬邑以及秦岭地区,内蒙古的武川、卓资,乌兰察布盟、鄂伦春旗、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等地产量大、质量佳。红芪以甘肃河西走廊岷县,宕昌等地区质量最佳。 特征: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厘米,直径1~3.5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有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木部菊花纹理状,气似豆腥味微甜。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 ,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微味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植物性状]黄芪野生,根的顶端常带有较粗的根头,其上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地上残茎。栽培者,根头部残茎已切除。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少数老根的顶端或根的中心偶成枯朽状而呈黑褐色或空洞,习称“胡椒眼”。主根长30-90cm,直径1--3cm,(蒙古黄芪主根略粗短、分枝略多)。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沟纹,皮孔横向延长、略突起。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横切面皮部约占1/2-2/3,乳白色至淡黄白色(蒙古黄芪黄白色),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木质部淡黄色(蒙古黄芪色稍深),具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