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限黄芪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较

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限黄芪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较

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限黄芪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较
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限黄芪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不同产地、不同等级、不同年限黄芪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比

作者:胡杏丽, 孙海峰, 秦雪梅, HU Xing-li, SUN Hai-feng, QIN Xue-mei

作者单位:胡杏丽,孙海峰,HU Xing-li,SUN Hai-feng(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秦雪梅,QIN Xue-mei(山西大学中医药

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刊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

年,卷(期):2012,33(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110771449.html,/Periodical_zgshywzz201203016.aspx

中国黄芪资源

中国黄芪资源考察报告 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蒙古黄芪又称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膜荚黄芪又称山爆仗(山东)、箭秆花(陕甘宁地区)。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其药材名为黄芪,原名黄耆。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及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正品黄芪(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苷I(也称黄芪甲苷)及Ⅱ为主要成分,特别是黄芪甲苷常用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黄芪中所含的黄芪苷、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芪多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黄芪植物及药材特征 1.1植物种类和形态特征 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其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其中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主根长而粗壮,顺直。茎直立,高40~80 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 mm,宽3~5 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 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叶片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托叶长5~15 mm。花通常10~20余朵;花萼被黑色或白色短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长约16 mm;子房有柄,被柔毛。荚果长20~30 mm,宽9~12 m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黄芪概述

黄芪简述 黄芪简介: 黄芪,又名黄耆,其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无毒。专补气。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春秋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中药材黄芪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代研究,黄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黄芪的历史论述; 黄芪的药用历史迄今已有2000多年了,始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本草纲目》载“耆长也,黄芪色黄,为补者之长故名……”。《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药。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 疗法的副作用。 本草对于黄芪的论述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可升可降,阳中之阳也,无毒。专补气。入手太阴、足太阴、手少阴之经。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 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盖气无形,血则有形。有形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黄芪用之于当归之中,自能助之以生血也。夫当归原能生血,何藉黄芪,不知血药生血其功缓,气药生血其功速,况气分血分之药,合而相同,则血得气而速生,又何疑哉。 而中药学中的黄芪名医陶弘景就说:“黄芪第一出陇百沈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是指的甘肃省野生黄芪,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最好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山西、内蒙古及河北安国产地黄芪

山西、内蒙古及河北安国产地黄芪 性状及主要含量分析 目录 一、原植物来源和分布 二、药材性状

三、药材主要鉴别与含量分析 1、显微鉴别 2、其他主要含量 2.1总灰分 2.2酸不溶性灰分 2.3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2.4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2.5浸出物 2.6黄芪甲苷 四、讨论 五、致谢 内容提要: 本文从山西黄芪、内蒙古黄芪、河北安国黄芪的原植物来源和分布、药材性状及主要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性状外观显微结构

方面,山西黄苠与内蒙古黄芪有相近之处,与河北安国黄芪差异很大;其他鉴别和黄芪甲甙测定显示,山西黄芪优于内蒙古黄芪及河北安国黄芪,文中对山西地道黄芪的地域资源、生长环境、内在含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其稳定性,建议使用道地药材。 关键词: 黄芪山西内蒙古河北安国性状含量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耆(或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释其名日,耆长也,黄耆色黄,列为补药之长,故名。今俗通作黄芪。陶弘景说:“第一

出陇西(今甘肃岷县之南)者,洮阳(今甘肃临潭县西南),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肃岷县之南)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蚕陵(今四川茂波西北)白水者,色理胜蜀芪者而冷补”。唐.苏敬说:“今出原州(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县或甘肃镇原)及华原(今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直州、宁州(甘肃、四川、陕西边界地区)者亦佳。”。宋《图经本草》载:“夸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明《本草蒙筌》载:“绵耆出山西沁州绵上,此品极佳”。清《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芪有数种,山西、内蒙古者最佳”。由此可知,我国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过渡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其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的干燥根。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铜类化合物及多糖。它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由于其用途广泛,历史悠久,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近两年来,由于伪劣黄芪的泛滥和黄芪品质的不稳定因素等,使黄芪的国内外市场均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为了黄芪的开发和产业化、市场化发展,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和疗效的有效性,笔者现将我国黄芪主产区中的山西黄芪、内蒙古黄芪和河北安国黄芪,从原植物来源和分布、药材性状及主要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

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比较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以期为黄芪药材质量评定提供依据。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 x 4.6mm , 5卩m ),流动相为乙腈-水(81 : 19),流速:1.0 mL/min,柱温:30 C,进样量10卩L,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浓度在0.145 6?0.698 7 m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5%, RSD为1.98%,所建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4 个省份16 个产地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产黄芪中其含量最高。从各地平均值看,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黑龙江省,且内蒙古自治区与其他3 个省份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差异显著。省内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 内蒙自治区和山西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大,甘肃省和黑龙江省产地之间差异较小。 关键词:黄芪;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HPLC 中图分类号:S56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4-0226-03

黄芪为著名滋补中药,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敛疮生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1]。诸多研究证明,黄酮类作为黄芪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非常显著[2-6]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作为黄芪药材中黄酮类的主要成分,已被2010 版《中国药典》作为黄芪药材的指标性成分[1]。 黄芪分布于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目前市场上的黄芪药材产地较广,品质差异较大[7-8] 。本研究通过对黄芪4 个主产省份山西省、内蒙自治区、黑龙江省、甘肃省16 个不同产地药材中的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进行测定,并运用SSR 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的差异大小,研究结果可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 1仪器、材料和试剂 1.1 仪器 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2998 PDA检测器、RE-52AA 系列旋转蒸发器、KQ3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SHZ-DIII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FZ102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FA1004 电子天平、DK-S24电热恒温水浴锅、GF-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1.2 材料黄芪药材分别购于山西省、内蒙自治区、黑龙江

黄芪能够长期吃吗

黄芪能够长期吃吗 黄芪是一款比较名贵的药材,补中气的效果是非常棒的,是一种可以用来强身健体服用的药材,但是,对于黄芪这样疗效比较好的药材,我们是否能够长期吃呢?确实,有些东西虽然说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对于如何食用,以及食用量都是很有讲究的,那么,黄芪能长期吃吗? 黄芪是名贵中药材,根据药典记载有补气固表,利尿之功效,民间还有冬令取黄芪配成滋补强身之食品的习惯.因此黄芪年消耗量十分庞大.而药用部分是根,一旦根部被刨取,整个植株不再存活.黄芪的野生资源在大量采挖的情况下日渐稀少.为此确定 该植物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 之功效.用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 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如何泡饮黄芪 取适量黄芪于杯中,冲95度以上开水泡饮. 黄芪产地 黄芪产于我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 功效: 中医典籍记载: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消肿之功效. 你好,黄芪是补气的中药,如果存在气虚是可使用的,最好是请中医具体辨症看看的,具体治疗方案应该遵循临床医生的指导意见的. 黄芪是豆科植物,它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质量的比较研究_林丽

黄芪为豆科(Leguminosae )植物蒙古黄芪Astra -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 干燥根茎。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在全国不同地方作黄芪使用[1],黄芪是甘肃的五大大宗药材之一,野生资源少,多为人工栽培,栽培品主要为蒙古黄芪,主产于渭源县、陇西县、岷县、临潭、卓尼、宕昌县、舟曲、榆中县、永登县、庄浪县。根据本草考证以临潭、陇西县、宕昌县的质量最好,产量高[2-3]。目前全省各地大面积引种栽培,但由于各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其质量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对产自甘肃南部、中部、东部7个不同产 地的蒙古黄芪进行药材性状比较、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含量、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为正确评价甘肃地产蒙古黄芪质量,引种优质黄芪,建立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1实验材料 1.1 药材 黄芪从甘肃宕昌县南阳、岷县岷山、陇西县北山、渭源县新寨、庄浪县莲花山、永登县中堡、榆中县马坡等产地采集,均为栽培品,由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李成义教授鉴定为蒙古黄芪。 〔收稿日期〕2008-10-1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137B01)。〔作者简介〕林 丽(1965-),女,高级实验师,本科,主要从事中药鉴定实验教学及中药资源、品质研究。 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质量的比较研究 〔摘要〕目的确定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优劣。方法采用性状比较、显微与薄层鉴别、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从外观性状评价,甘肃7个不同产地的蒙古黄芪中陇西、宕昌所产质量较佳;7个产地蒙古黄芪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岷县、渭源所产蒙古黄芪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不符合药典规定;综合分析黄芪甲苷、黄芪多糖含量以宕昌、陇西、渭源含量较高。结论甘肃7个不同产地蒙古黄芪的品质差异较大,主要以陇西、宕昌所产蒙古黄芪质量较佳。今后应从种、产、储、销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和提高栽培黄芪的质量。 〔关键词〕蒙古黄芪;质量比较〔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70X (2009)04-0024-03 Quality comparison of Radix Astragali from seven regions of Gansu LIN Li,YANG Fu-de,LI Shuo,ZHANG Yi (Gansu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Key words 〕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Hsiao; quality comparison 林 丽1,杨扶德1,李 硕1,张 毅 2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宁夏多维药业,宁夏银川750100) 2009年8月第29卷第4期Aug .2009Vol.29No.4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CM Univ.of Hunan 24

浑源县是中国黄芪之乡

山西省浑源县是中国黄芪之乡。全县黄芪面积33万亩,世界顶级黄芪—正北芪的产地。该县的恒山山区,最适宜于种植黄芪,山下的浑源县已成为我国的黄芪之乡。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又是人们烹肉、泡酒、作菜、煮汤的佳肴。它的特点是条长顺直,皮光纤细,色泽黄亮,粉性大,空心小,是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的“正北芪”。 李时珍《本草纲目》列其为“本经上品”“补药之长”。因主产于北岳恒山山脉而著名。黄芪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天然生长的一种绿色药材,具有药性强、品质纯、

粉性足、无污染等特点。恒山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是种名贵中药材。 据《中国药典》记载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医学表明,黄芪化学成份众多,主要含有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及多种游离氨基酸等有效成份。是现代人生活中极其重要的绿色保健品。主要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增强肌体免疫力,调节代谢等功能。既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又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它具有纤维细、含粉量高、油性大等特点。其北芪制剂可增强人体的

免疫等功能,对造血功能的恢复、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肾脏疾病的治疗均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对抗衰老抗病毒、抗癌均有抑制恶化的作用。正北芪,又称恒山黄芪(浑源黄芪)。产于中国北岳恒山,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名贵特产进贡于朝廷,它是国内绿色保健品种的佳品,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名贵药材。 黄芪有两种:内蒙黄芪和膜荚黄芪。而质优用多的内蒙黄芪主产地就在著名的北岳恒山山脉,在这座闻名中外的塞外名山上,因其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尤为适宜黄芪的生

长。主产于恒山山脉海拔1500――2000米的半阳坡、阳坡地带,这里的土壤疏松,多为草甸土,土中伴有大量的石英砂,深土层松,有机质丰富。同黄芪伴生的有少量的小灌木、杂草及多种草本药材植被,通风透光好,无环境污染源。常年最高气温25℃到28℃,最低气温―30℃到35℃。日照时间2800至3000小时。由于气候寒冷,生产缓慢,浑源黄芪一般生产六七年才能采刨、加工、运用。特殊的地理和生长环境,使这里产出的黄芪条直、粉大、皮白、芯黄。它和其他地方的黄芪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好在哪里呢?从直观上看主要有三点: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

不同产地黄芪及其药用部位的质量考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产地和用药部位黄芪的质量进行考察,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总固体物含量、黄芪甲苷含量作为监控指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用药部位的黄芪质量进行考察。结果甘肃黄芪中的总固体物含量和黄芪甲苷含量最高;黄芪的细根中黄芪甲苷和总固体物含量均较高。结论甘肃陇西可以作为中成药生产所用黄芪药材的首选产地;并应多选取黄芪的细根。 【关键词】黄芪质量总固体物黄芪甲苷含量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guality of Radix Astragali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 and provide foundation for Radix Astragal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MethodsWith 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as index, the study was carried on to investigate Radix Astragali quality of the different places and medicinal parts.ResultsThe total solid thing content and Astragaloside Ⅳ content of Gansu Radix Astragali were the

黄芪古今中药资源概述

黄芪古今中药资源概述 2011级中药资源班钱江平 [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和考证了历代本草书籍中对黄芪的记载,以及阐述了现代黄芪资源的分布、采收与加工。对综合利用黄芪资源和合理开发黄芪产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黄芪;种质;产区;采集加工;混为品;质量评价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上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来源于豆科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另外,还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目前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其中以山西和内蒙古为道地药材。本文只要通过查阅古籍等方式,理清古黄芪的种质及其产区沿革与变迁。并了解对黄芪质量评价论述及其采收与加工等信息。为合理开发及利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 1 古代黄芪的种质与产区(道地产区)沿革与变迁 1.1 唐及唐以前种质与产地变迁 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本经》曰:“其味甘,微温,……一名戴糁。生山谷。”《神农本草经》并未道出其产区,只说了“生山谷”,到了汉末,《名医别录》[3]有载曰:“生蜀郡(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州、雅州四府)山谷、白水(今陕西白水县)、汉中(今陕西南郑)”,这些都是多山的地方,与《神农本草经》中所提到的“生山谷”暗合。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4]提到:“第一出陇西洮阳(今甘肃省巩昌洮阳县)”“次用黑水(四川松潘)宕昌者(今甘肃省宕昌县)”,《新修本草》[5]有云:“今出原州(今宁夏固原)及华原(陕西耀县)最良,蜀汉(今四川成都一带)不复采用之。”《名医别录》成书于汉末,说明在汉朝时,黄芪就有了一定的主产区——四川一带及陕西一带。南北朝时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今甘肃巩昌洮阳县宕昌县,四川松潘。到了唐朝,主要产于宁夏固原及陕西耀县。” 1.2 宋代种质与产地变迁 《本草图经》[6]曰:“今河东(今山西境内黄河以东)、陕西州郡多有之。”《本草蒙筌》[7]云:“《本经》不载州土,必出黄芪处并有之……水芪生白水,赤水二乡,具属陇西。白水颇胜。” 宋朝仍以陕西为主产区之一,同时,山西境内也开始盛产黄芪。宋朝开始有了“绵芪”的说法。 1.3 明清种质与产地变迁 明《救荒本草》[7]对黄芪的植物描述更详,朱橚谓:“其叶扶疏作羊齿状,似槐叶微尖小。又似蒺藜叶阔大而青白色;开黄紫花如槐花大。结小尖角,长寸许。”《本草原始》[8]:“根长二三尺,生赤水乡,名赤水耆。生白水乡,名白水耆。生山西沁州绵上,名绵耆。”《本草求真》[9]:“出山西黎城,大而肥润箭直良,瘦小色黑坚硬不软者,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