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和性质
高中化学苯的结构和性质

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的性质

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二、苯的分子结构

(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

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三、结构决定性质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3)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苯兼有烯烃的加成反应和烷烃的取代反应的特征,且比烯烃的加成反应和烷烃的取代反应困难。

(4)苯易发生取代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难被氧化(燃烧除外),其化学性质不同于烷烃和烯烃。

1.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

答案 D

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选D。

2.下列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

A.CH3CH==CH2 B.CH2==CH2 C. D.

答案A

解析乙烯和苯都属于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而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故可以得出甲基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A项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可以看作是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环取代,推知C项中物质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3.在①丙烯②氯乙烯③苯④甲苯四种有机化合物中,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B

解析在①丙烯CH2==CH—CH3和④甲苯C6H5—CH3中,—CH3是空间立体结构(与甲烷类似),这四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②氯乙烯和乙烯相同,是六原

子共面结构;③苯是十二个原子共面结构。

四、有机物共面问题的解题规律

(1)甲烷、苯、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当分子中出现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单键(即饱和碳原子)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3)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五、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②苯很难被强氧化剂氧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

①溴代反应:在溴化铁催化作用下,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

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硝化反应:在浓硫酸作用下,苯在50~60℃时与浓硝酸发生取代

反应生成硝基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NO3(浓)+H2O。

(3)加成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的溴代反应和硝化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溴代反应硝化反应

反应物苯和液溴苯和浓硝酸

催化剂FeBr3浓硫酸(催化、吸水) 反应条件不加热(放热反应) 水浴加热(50~60℃)

产物一元取代物一元取代物

产物的物理

性质溴苯是无色液体(常因混

有Br2而显褐色),密度

大于水,不溶于水

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无

色油状液体(因溶有NO2而显淡

黄色),密度大于水且有毒,不

溶于水

性质练习:

3.苯和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都易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B.都易发生加成反应

C.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D.乙烯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答案D

解析苯与溴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乙烯与溴易发生加成反应,A、B 项错误;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D项正确。

4.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溴水可鉴别苯、乙醇、苯乙烯

B.加浓溴水,然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己烯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和正戊烷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苯

答案A

解析A项苯中加溴水后分层,上层为溴的苯溶液(橙红色),下层为无色水层,乙醇中加溴水不分层,苯乙烯中加溴水,溴水褪色,所以A项能成功;C项中两者都不能反应且分层,现象相同;D项中苯能溶解硝基苯。

5.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苯与浓溴水用铁作催化剂制溴苯

B.将苯与浓硝酸混合共热制硝基苯

C.加入水后分液可除去溴苯中的溴

D.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硝基苯和水

答案D

解析苯与液溴在FeBr3作催化剂时才能反应生成溴苯,苯与浓溴水不反应,A项错误;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在水浴加热时生成硝基苯,B项错误;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苯中的溶解度小,除去溴苯中的溴,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分液,C项错误;硝基苯难溶于水,应用分液法分离,D正确。

6.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

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

C.反应③为加成反应,产物是无色液体

D.反应④能发生,从而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答案B

解析在溴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液溴在常温下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故A项错误;苯不溶于水,密度小于水,所以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后分层,苯

在上层,高锰酸钾溶液在下层,下层为紫色,故B项正确;反应③为取代反应,即苯的硝化反应,故C错误;苯中没有碳碳双键存在,故D项错误。

7.现在同学们学过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请将下列物质能够发生的反应类型填写在下表中:

①由乙烯制氯乙烷②乙烷与氯气,光照③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⑤由苯制取溴苯⑥乙烷在空气中燃烧⑦由苯制取

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反应

答案②⑤⑦①③⑧

8.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水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丁既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mol丁可以和3molH2完全加成。

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

(1)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丁与溴在催化剂(FeBr3)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2==CH2CH≡CH

(2)

解析乙烯、乙炔能使溴水褪色,且有CH≡CH+H2CH2==CH2,

CH2==CH2+H2CH3CH3,故甲为CH2==CH2,乙为CH≡CH;再结合

②③知丙为乙烷,丁为苯。

9.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苯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答案C

解析A项,生成的I2溶于溴苯;B项,无法控制H2的量,且反应比较困难。

10.已知:①R—NO2R—NH2;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的二氯代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的所有原子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1)+CH3Cl+HCl

(2) (或) (或)

(3)3(4)不是

解析(1)A为硝基苯,根据信息①可知B为,根据A、B的结构可知,甲基取代硝基苯苯环上硝基间位的H原子生成B,化学方程式为+

CH3Cl+HCl。(2)②与水反应生成,根据信息可知②为或。由转化关系图可知硝基苯发生间位取代,卤苯发生对位取代,所以①为卤苯或。(3)苯的二氯代物有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4)中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所有原子不是在同一平面

上。

15.苯和液溴的取代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为具支试管改制成的反应容器,在其下端开了一小孔,塞好石棉绒,再加入少量铁屑。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开始后,观察试管D和试管E,看到的现象分别为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B中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整套装置中,具有防倒吸作用的装置有_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2)除去HBr气体中混有的溴蒸气紫色石蕊溶液慢慢变红,并在导管口有白雾产生出现浅黄色沉淀

(3)除去溶于溴苯中混有的溴,便于观察溴苯的颜色在溶液底部有无色油状液体

(4)DEF

解析(1)铁屑和溴发生反应:2Fe+3Br2==2FeBr3,生成的FeBr3作催化

剂,使苯和液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苯和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且溴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溴蒸气对实验产生干扰,必须除去,可以利用溴易溶于有机物来除溴,因此试管C中苯的作用是除去HBr中混有的溴蒸气;HBr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AgNO3+

HBr===AgBr↓+HNO3,试管E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纯净的溴苯为无色液体,因溶有溴而呈褐色,因此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溴苯中的溴,便于观察溴苯的颜色;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故在溶液的底部可以观察到无色油状液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在FeCl3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①Fe2+②Fe2+、Fe3+③Fe2+、Cu2+ ④Cu2+、Fe3+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解析:“滤出固体”说明剩余单质Cu或Cu、Fe的混合物,因为氧化性顺序为 Fe3+>Cu2+>Fe2+,则溶液没有Fe3+,有Fe2+,可能有Cu2+。 2.欲除去FeSO4溶液中含有的CuSO4和Fe2(SO4)3等少量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氨水 B.铝粉 C.铁粉 D.NaOH溶液 答案:C解析:加入铁粉后,Cu2++Fe Cu+Fe2+,2Fe3++Fe3Fe2+,然后将过量的铁粉及Cu 过滤即可。 3.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最佳顺序是() ①加足量氯水②加足量KMnO4溶液③加少量KSCN溶液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答案:C解析:本题检验方法的关键是Fe3+与SCN-反应,溶液显红色。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无Fe3+,再加氯水,如有Fe2+可被氧化为Fe3+,与SCN-反应使溶液显红色。KMnO4溶液本身呈紫色,使Fe3+与SCN-反应显红色的实验现象不易观察,C项正确。 4.选择合适试剂完成甲、乙两组实验。 甲组:检验含Fe3+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乙组:检验含Fe2+的溶液中是否含有Fe3+。 下列试剂及加入试剂顺序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甲组乙组 A新制氯水、KSCN溶液NaOH溶液 1

答案:B解析:甲组,在Fe3+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2+,要排除Fe3+的干扰。所选试剂具备下列条件:一是能与Fe2+发生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二是与Fe3+不反应。KMnO4酸性溶液符合条件:5Fe2++Mn O4-+8H+5Fe3++Mn2++4H2O,实验现象是溶液紫红色变浅。乙组,在Fe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Fe3+,用KSCN溶液检验Fe3+即可,Fe2+不会造成干扰。 5.下列各组物质中,X是主体物质,Y是少量杂质,Z是为除去杂质所要加入的试剂,其中所加试剂正确的一组是() 答案:C解析:A项中Cl2能把FeCl2氧化,B项中Fe能把FeCl3还原,D项除去了C O3和 S O42-又引入了Cl-,均不合要求。A应加适量铁粉,B可加足量铁粉过滤后,向滤液中通足量Cl2,D应加适量稀硫酸。 6.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 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 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2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_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精心整理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1.形成杂化轨小结: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多原子分子立体结构的判断规律,完成下表。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 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 2 O 中含有 【 解析与评价 面型; 答案:sp2 已知X、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 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 2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 C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的分子。如 H 2O和NH 3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 2 O分子呈 V型,NH 3 分子呈三角锥型。练习2

3.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数相同,价电子数也相同的微粒,如:CO和N 2,CH 4 和NH 4 +;等电子体具有相似 的化学键特征,性质相似。 练习3、(09江苏卷21A)(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 CO、CO 2、H 2 等)与H 2 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 (1)根据等电子原理,写出CO分子结构式。 【Y的 5 , W与Q 电子数相同的有 电子 (1 (2 (3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所以都是非极性分子。如:。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三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复习教 案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以山东科技版的高中化学系列教材《有机化学基础》为授课用教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教材中的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有机化学选修模块中较为重要的一节,是为了帮学生树立一些学习有机化学必备的观念而设置的,这些观念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系统而有序的认识及研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指导。学生在初中化学及《化学2(必修)》中学习过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但其认识的方式是一个个独立的典型代表物,主要是从应用的角度掌握这些代表物的性质,对它们结构的认识也比较浅显,还没有意识到有机化合物性质与结构的关系。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官能团的结构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不同基团间的相互作用会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产生影响”等观念,知道官能团中键的极性、碳原子的饱和程度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有关系。 本节教材属于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的内容,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比较枯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增强互动,避免枯燥的讲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键能、键长等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对比双键和三键的相似与区别,进而推断性质的相似与差异;组织学生回顾并讨论乙酸、乙醇的化学性质,结合球棍模型分析二者的结构,归纳官能团的结构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利用画概念图的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本节学习心得,总结认识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的多样性,能以此解释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现象。理解单键、双键和叁键的概念,知道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知道共价键的极性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碳原子的饱和程度、共价键的类型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引导学生看投影,启发提问: 甲烷、乙烯和苯是你认识的有机化合物,你还记得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吗?它们性质上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 怎样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它们的结构是如何决定性质的?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 联想质疑:观察各物质 的球棍模型,联想其化学性 质,思考怎样分析有机化合 物分子的结构,它们的结构 是怎样决定性质的。 从学生已知的几种 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和主 要化学反应入手,引发学 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结构 与性质的关系的问题。

高一化学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M 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 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 铁与水蒸气 2. 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 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 3 000 km 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 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 5.5 %,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 %。自然 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 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

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铳”(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 %。将熔 铳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 n )。铳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 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铳铁有白铳(whitepig iron )和灰铳(grey pig iron )的区别。白铳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 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铳较硬且脆。至于灰铳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铳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 s 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 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一一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铳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 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 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纯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光泽,质_______________ ,有良好 3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铁的密度是7.86g/cm,熔点1535 C,沸点2750 C。铁还是电和 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赤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铁矿主要成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菱铁矿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表格: 设计思想:通过对铁的历史回顾,不仅让学生了解铁的性质,以及铁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产生原因:共价键的方向性 Sp3 决定因素:杂化轨道方式sp2 分子的空间构型sp 空间构型的判断:VSEPR理论 空间构型决定性质等电子原理 手性分子 配合物 一、杂化轨道理论 1. 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思考: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s和2p x,2p y,2p 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即四条sp3杂化轨道,这些sp3杂化轨道不同于s轨道,也不同于p轨道。 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3杂化外,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sp2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思考: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C2H4 BF3 CH2O C2H2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2O中含有3σ键和1个π键 【例1】(09江苏卷21 A部分)(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解析与评价:甲醛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故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1mol甲醛分子中含有2mol碳氢δ键,1mol碳氧δ键,故含有δ键的数目为3N A 答案:sp2平面型3N A 【变式训练1】(09宁夏卷38)[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 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立体结构范例 n=2 直线型CO2 n=3 平面三角形CH2O n=4 正四面体型CH4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的分子。如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练习2、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式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空间构型 H2S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人教版-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全章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 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 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 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 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 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 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 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 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 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 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 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 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 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高中必修一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

高中化学镁铝铁知识归纳【知识网络】 一、镁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3Mg+N2Mg3N2 Mg+Cl2MgCl2 Mg+2H+=Mg2++H2↑ Mg+2H2O Mg(OH)2+H2↑ 2Mg+CO22MgO+C MgO+H2O=Mg(OH)2 MgO+2HCl=MgCl2+H2O MgCl2(熔融) Mg+Cl2↑

Mg2++CO32-=MgCO3↓ MgCO3+2H+=Mg2++CO2↑+H2O MgCO3+CO2+H2O=Mg(HCO3)2 MgCO3+H2O Mg(OH)2+CO2↑ Mg(OH)2MgO+H2O Mg3N2+6H2O=3Mg(OH)2↓+2NH3↑二、铝及其化合物 相关化学方程式 4Al+3O2=2Al2O3 3S+2Al Al2S3 2Al+3Cl22AlCl3 2Al+6HCl=2AlCl3+3H2↑ 2Al+6H2O 2Al(OH)3+3H2↑

2Al+Fe2O3Al2O3+2Fe 2Al+2NaOH+2H2O=2NaAlO2+3H2↑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2H2O Al3++3H2O=Al(OH)3+3H+ Al3++3NH3·H2O=Al(OH)3↓+3NH4+ Al3++3OH-=Al(OH)3↓ Al3++4OH-=AlO2-+2H2O Al2S3+6H2O=2Al(OH)3↓+3H2S↑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AlO2-+CO2+2H2O=Al(OH)3↓+HCO3-AlO2-+H++H2O=Al(OH)3↓ AlO2-+4H+=Al3++2H2O 3AlO2-+Al3++6H2O=4Al(OH)3↓三、铁及其化合物

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汇总

第10 题常见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题组一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 [ 解题指导] 1.掌握两类有机反应类型 (1) 加成反应:主要以烯烃和苯为代表,碳碳双键、苯环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 取代反应:烷烃、苯、乙醇和乙酸均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2.区分三个易错问题 (1) 不能区分常见有机物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塑料的老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不是加成反应,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等。 (2) 不能灵活区分有机反应的反应条件。如苯与溴水不反应,只与纯液溴反应。 (3) 不能准确地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如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3.牢记三种物质的特征反应 (1) 葡萄糖: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在碱性、加热条件下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淀粉:在常温下遇碘变蓝。 (3) 蛋白质: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黄,发生颜色反应。4.同分异构体判断时必记的三个基团 丙基(C3H 7 —)有2种,丁基(C4 H 9—)有4种,戊基(C5H11 —)有8种。 [挑战满分](限时10 分钟) 1 .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可编辑修改-

B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立即伸入无水乙醇中,铜丝恢复成原来的红色 C .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D ? HNO 3能与苯、甲苯、甘油、纤维素等有机物发生反应,常用浓硫酸作催作剂 答案 A 取代,甘油、纤维素中存在 一OH ,能与HNO 3发生取代反应,而这两种取代反应均需浓硫 酸作催化剂。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有机化合物中每个碳原子最多形成 4个共价键 B .油脂、淀粉、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 .用溴水既可以鉴别甲烷和乙烯,也可以除去甲烷中的乙烯 D .乙烯和苯均能发生氧化反应,说明乙烯和苯分子中均有碳碳双键 答案 D 解析 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苯的燃烧是苯的氧化反应,与分子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无关, D 项错误。 3 .有机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苯的硝化、油脂的皂化均可看作取代反应 B .蛋白质水解生成葡萄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C .石油裂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的产量和质量 D .棉花和合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E-CH —CHs-Jr 1 \ / 1 c=c Cl ,其中不含 / \ A 项错误;2Cu + 02===== 2Cu0 , CuO + CH 3CH 2OH ――^CH 3CH0 + Cu + H 2O , B 项 ,C 项正确;苯、甲苯上的一H 被一NO 2 聚氯乙烯结构简式为 ,则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正确;CH 3CH 2OH CH 3COOH

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一、共价键 1.本质: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 分类{非极性共价键:两个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两个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 、HCl的形成 思考:用电子式表示H 2 共价键特征: ①饱和性:每个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是确定的 ②方向性:原子轨道沿一定方向重叠使成键的原子轨道最大程度地重叠 2.σ键和π键 ①σ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个原子核的连线为轴旋转,σ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 电子云描述氢原子形成氢分子的过程(s-s σ键) ②π键--原子轨道沿着连线方向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特点:(1)电子云为镜像,即是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个原子核构成的平面的两侧 (2)不稳定,容易断裂 p-p π键的形成

N 2 分子中的N≡N 思考:分析CH 3CH 3 、CH 2 =CH 2 、CH≡CH、CO 2 分子中键的类别和个数 3.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越大,即形成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稳定 应用--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规律:键长越短,一般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一般地,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越稳定 ③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键角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思考:N 2、O 2 、F 2 跟H 2 的反应能力依次增强,从键能的角度如何理解 4.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最外层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如N 2 和CO 是等电子体,但N 2和C 2 H 4 不是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原理: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物理性质是相近的。例如N 2 和CO的熔沸点、溶解性、分子解离能等都非常接近 5.用质谱测定分子的结构 原理:不同质核比的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 eg:1.下列物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的是() A.可溶于水 B.熔点较高 C.水溶液能导电 D.熔融状态能导电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可以含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3.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教学重点】 1.铁与水蒸气 2.Fe2+及Fe3+的检验及性质。 3.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质。 【突破方法】 立足初中所学相关基础知识,运用物质间相互转化的基本反应规律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来进行指导学习,并以此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学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过程】 阅读并回答问题: 人类用铁的历史 人类使用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不过那时的铁是从天而降的陨铁(其中含铁90%以上)。铁是天体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产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宇宙中的氢、氦经一代又一代的、聚变,产生了碳氧、氖、镁,镁再聚合成硅,最后形成铁。铁很稳定,是浩渺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元素。铁在地球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也至关重要。距地面3 000

km深处的地心就是铁和镍的熔融体(含铁90%),但目前还无法开采。目前,铁的主要来源是蕴藏在地表层的铁矿石。 铁(Fe)这元素占地壳元素总量的5.5%,世界上的金属总产量中钢铁占99.5%。自然界中自然铁极少,大部份和氧结合成铁矿石。纯铁呈灰白色,强度不是很大,故用处不大。通常我们所说的铁,或钢,其实是一种合金,这种合金主要成份为纯铁(Fe,含有锰,铬,钨等金属元素及碳,硅,硫磷等非金属元素。其中碳所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它决定铁是否有展延性,是不是很脆,容不容易熔化。 将铁矿石加入高炉还原而得的“熔铣”(hotmetal,即熔融生铁)含碳2到7.5%。将熔铣浇注到模中得一定的形状,称为铸铁(castiron)。铣铁(或生铁)无法锻造、轧制或压制,换句话说,它不允许作任何形式的机械变形。铣铁有白铣(whitepig iron)和灰铣(grey pig iron)的区别。白铣中的碳以碳化铁(Fe3C)的形式存在,故新的断口呈银白色;且因碳化铁硬而脆,所以白铣较硬且脆。至于灰铣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出现,故断口为灰色,且较白铣软且勒。 磷与硫对铁来说,是很令人讨厌的元素,虽然磷可使铁之流动性变佳,但也使得铁变脆(此因磷与铁结合或硬脆的Fe3P)。至于硫呢?如果铁中含硫过多,则有热脆现象发生,即铁在高温加工的操作下脆裂(这是因为硫与铁结合成为硫化铁,铁与硫化铁成为共晶,形成网状,围绕在铁的晶体周围,因为共晶体的熔点较铁为低,所以在高温加工的温度下,铁与硫的共晶体熔融而铁未熔;此时若加以外力,铁即生裂痕)。 如果加入某些特定的合金元素——锰、铬、镍、钼等等,可以增加钢铁的延性、抗拉强度,硬度,改进其铸造性质,增加其对腐蚀与热的抵抗力。经过热处理(即将钢料加热至某一预定高温,再以各种速率使其冷却),可以改变钢料的机械性质和物理性质。再者,钢铁容易施以机械加工而得到所需要的尺寸和形状。钢铁因为具有这些特性,所以广泛地用来制造各种机械,设备及建筑楼房。一般将含碳量高于2%的铣铁或铸铁称为铁,而将含量少于2%的称为钢。 1、铁在自然界中以存在,这是因为其化学性 质。 2、纯铁具有金属光泽,质,有良好 的性,铁的密度是7.86g/cm3,熔点1535℃,沸点2750℃。铁还是电和热的导体。鉴别铁和铜最简单的方法是。 3、赤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 分,菱铁矿主要成分 (写化学式),由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4、完成下列表格:

苯和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 1.苯分子的结构 苯的分子式,结构简式:,凯库勒式:,空间构型:,键角。 具有的键。 思考、哪些事实可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2.苯的物理性质 3.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1)取代反应: ①卤化反应: ②硝化反应: ③磺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燃烧现象: 4.苯的提取和用途 将煤焦油在低温(170℃)条件下蒸馏可得苯,大量的苯可从石油工业中获得;常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二、苯的同系物 1.定义 芳香族化合物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化合物。 芳香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苯的同系物:凡分子里只含有一个苯环结构,且符合通式的所有芳香烃都是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二甲苯等。 2.写出C 8H 10 含苯环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3.苯的同系物化学性质与苯类似。 (1)取代反应 ①卤化反应: 与溴蒸汽,光照 与液溴,铁 ②硝化反应: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①可燃性 ②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环的侧链不论长短,有

几个侧链,就被氧化为几个羧基而成为羧酸。(苯环所连的侧链的碳原子上必须有氢) CH COOH 如: 三、烃的结构特点和鉴别方法 四、烃的分类 烃

烃的风雷6.取代反应断键规律 (1)卤代反应断键规律:断C-H键 (A)烷烃的卤代反应条件:光照、溴蒸汽(纯态)方程式: (B)苯的卤代反应条件:催化剂(Fe3+)、液溴方程式: (C)苯的同系物的卤代反应条件:催化剂、液溴方程式: 原因: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受侧链的影响而变得活泼。 (2) 硝化反应断键规律:断C-H键 (A)苯的硝化反应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水浴加热到55℃-60℃。 方程式: (B)苯的同系物的硝化反应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加热。 方程式: 原因:苯环上的邻、对位上的氢原子受侧链的影响而变得活泼。 (3)磺化反应 断键规律:断C-H键 反应条件:水浴加热到70℃-80℃ 方程式: 7.以苯的实验为基础的有机实验网络 (1)溴苯制取实验——长导管的作用——带有长导管的实验: (2)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加热——需水浴加热的实验: 等。 (3)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温度计的使用——需要使用温度计的实验: 等。 (4)苯与甲苯的鉴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的物质:。 (5)苯与苯酚的分离——分液或分馏——分馏和分液的操作过程——常见的分离方法。

高中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 A卷(基础知识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 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 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2在以下的分子或离子中,空间结构的几何形状不是三角锥形的是()。 A.NF3 B. C.BF3 D. 3.能说明CH4分子的5个原子不在同一平面而为正四面体构型的是 ( )。 A.两个键之间夹角为109°28′ B.C—H键为极性共价键 C.4个C—H键的键能、键长相同 D.碳的价层电子都形成共价键 4.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 )。 A.正四面体形 B.V形 C.三角锥形 D.平面三角形 5.乙炔分子中的碳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是()。 A.sp杂化 B.sp2杂化 C.sp3杂化 D.dsp杂化 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 )。 A.C2H2 B.CS2 C.NH3 D.C6H6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NO2、SO2、BF3、NCl3分子中没有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满足了8电子稳定结构 B.P4和CH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109°28′ C.NH4+的电子式为[H··N··H ··H]+,离子呈平面正方形结构 D. NH3分子中有一对未成键的孤电子对,它对成键电子的排斥作用较强 8.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构型,两个结构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9.若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孤对电子,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2,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V形 B.若=3,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三角锥形 C.若=4,则分子的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形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学习目标】 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学习重点】 1、δ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2、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学习难点】 1、δ键和π键的特征; 2、键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NaCl、HCl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3.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4.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一、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练习:用电子式表示H2、HCl、Cl2的形成过程 H2 HCl Cl2 思考:为什么H2、Cl2 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3、形成共价键的条件:两原子都有单电子 讨论(第一组回答):按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是否有H3、H2Cl、Cl3的分子存在? 4、共价键的特性:饱和性 对于主族元素而言,内层电子一般都成对,单电子在最外层。 如:H 1s1 、Cl 1s22s22p63s23p5 H、Cl最外层各缺一个电子,于是两原子各拿一电子形成一对 共用电子对共用,由于Cl吸引电子对能力稍强,电子对偏向Cl(并非完全占有),Cl略带部分负电荷,H略带部分正电荷。

讨论(第二组回答):共用电子对中H、Cl的两单电子自旋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设问: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例:H2的形成 1s1 相互靠拢1s1 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H2分子的共价键 (H-H)由此可见,共价键可看成是电子云重叠的结果。电子云重叠程度越大,则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H2里的共价键称为δ键。形成δ键的电子称为δ电子。 5、共价键的种类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讲:H2分子里的δ键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Sδ键。 下图为HCl、Cl2中电子云重叠: 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单 键的电子云图 像 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 单键的电子 云图像 HCl分子里的δ键是由H的一个s电子和Cl的一个P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P δ键。 Cl2分子里的δ键是由Cl的两个P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P-P δ键。 b、种类:S-S δ键 S-P δ键 P-P δ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长、键能和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2.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化学键合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了解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氢键的物质。 要点精讲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本质及特征 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其特征是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 ①按成键原子间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 ②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分为极性键、非极性键。 ③按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分为σ键和π键,前者的电子云具有轴对称性,后者的电子云具有镜像对称性。 3.键参数 ①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②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键长越短,共价键越稳定。 ③键角:在原子数超过2的分子中,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 ④键参数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 4.等电子原理[来源:学§科§网]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二.分子的立体构型 1.分子构型与杂化轨道理论 杂化轨道的要点 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形状不同。 2分子构型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而分子的空间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空间构型,不包括孤对电子。 (1)当中心原子无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一致; (2)当中心原子有孤对电子时,两者的构型不一致。 3.配位化合物 (1)配位键与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比较 (2)配位化合物 ①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②组成:如[Ag(NH3)2]OH,中心离子为Ag+,配体为NH3,配位数为2。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