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2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3.2.2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3.2.2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3.2.2苯的结构与性质教案

(人教必修2)3.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苯的结构与性质

【讲解】苯不能使酸性的KMnO4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普通的C==C等不饱和键,所有符合C6H6链状结构的因此上述结构不合理。

【讲解】通过上面实验我们否定了苯的链状结构。苯分子的结构究竟如何,这在十九世纪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试画出可能的结构。

【投影】

【讲解】但实验证明,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三棱柱烷又一次被推翻。

【讲解】苯分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结构呢?这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很大的化学之谜。19世纪的许多科学家做了许多关于苯的性质实验,力图从性质出发推导出苯的结构,其中有这样两个实验引起了科学的注意:一是苯与液溴在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了取代反应,这说明苯能发生取代反应,且它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二是苯在特殊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过渡】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一般情况下也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是发生取代反应,说明苯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不含有C==C;而能与氢气加成说明苯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应含有C==C,这种相互矛盾的结论使19世纪的科学衫陷入了困境。

【讲解】由苯的一溴代物只有一种,说明苯分子的六个氢原子应该是等效的,想到苯可能是一种环状结构是不难的,而且由苯与氢气的加成产物C6H12,想到苯分子中只能有一个

【提问】这一结构式符合

也有一些科学家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有苯的性质反映出苯的结构实验事实一、1mol

实验事实二、苯与液溴在铁粉的存在下发生取代反应,

【板书】4、结构式

5、结构简式(凯库勒式)

【讲解】凯库勒发现苯分子是环状结构的过程,富有传奇色彩。凯库勒能够从梦中得到启发,成功地提出结构学说,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本人具有广博而精深的化学知识、勤奋钻研的品质和执着追求的科学态度是分不开的。

正如他说的:“到达知识高峰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识为动力,用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谋取私利为目的的人。”为了纪念凯库勒对苯分子结构的巨大贡献,现在仍然沿用凯库勒结构式表示.

【典例】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 .存在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交替出现的结构

C .从苯的凯库勒式看,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应属于烯烃

D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它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 【答案】 A

【解析】 苯分子中的12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A 项正确;苯性质稳定,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B 项错误;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属于烯烃,C 项错误;苯的分子式为C 6H 6,属于不饱和烃,D 项错误。 2.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的是( )

C

C C C

C

C H H H

H

H H

A.苯分子中含有碳氢单键,故能发生取代反应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答案】 B

【解析】苯分子中碳与碳之间的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既不是单键,也不是双键;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也说明其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苯环上的氢是以单键的形式连在碳上的,能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即能发生取代反应;凡易挥发的物质,其沸点都低,故B项不正确。

2.下列属于芳香烃的是()

【答案】 D

【解析】A、B项中物质除含碳、氢外还含有其他元素,不属于烃,因含有苯环,二者均属于芳香化合物;C项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烃。

3.下列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A.用水检验苯和溴苯

B.苯、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制硝基苯

C.用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己烯

D.苯、液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答案】 C

【解析】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比水小在上层,溴苯的密度比水大在下层,可以检验;在浓H2SO4催化作用下,苯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溴与己烯加成后生成的产物仍能溶在苯中,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的己烯;苯和液溴在溴化铁催化下能反应生成溴苯。

4.在实验室中,下列除杂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入KI溶液,振荡,用汽油萃取出溴苯

B.乙烷中混有乙烯,通入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硫酸和浓硝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CO2和SO2,将其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洗气

【答案】 C

【解析】A项,生成的I2溶于溴苯;B项,无法控制H2的量,且反应比较困难。

5.下列物质中,既能因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是()

①SO2②CH3CH2CH===CH2③④CH3CH3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答案】 D

【解析】SO2具有还原性,能将强氧化剂Br2及酸性KMnO4溶液还原而使其褪色;CH3—CH2—CH===CH2中有碳碳双键,遇Br2能发生加成反应,遇酸性KMnO4溶液能被氧化,从而使溴水及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苯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但可萃取溴水中的Br2,使溴水褪色,此过程属物理变化过程;CH3CH3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 ------苯与芳香烃

2020高考化学 考题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1.三硫化磷(P4S3)是黄绿色针状晶体,易燃、有毒,分子结构之一如下图所示,已知其燃烧热△H= -3677kJ/mol(P被氧化为P4O10),下列有关P4S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B.P4S3中硫元素为-2价,磷元素为+3价 C.热化学方程式为P4S3(s)+8O2(g)=P4O10(s)+3SO2(g);△H=-3677kJ/mol D.一个P4S3分子中含有三个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A、P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含3个未成键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含2个未成键电子,由P4S3的分子结构可知,每个P形成3个共价键,每个S形成2个共价键,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B、由P4S3的分子结构可知,1个P为+3价,其它3个P都是+1价,正价总数为+6,而S为-2价,B错误;C、根据燃烧热的概念:1mol可燃物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则P4S3(s)+8O2(g)=P4O10(s)+3SO2(g);△H= -3677kJ/mol,C正确;D、由P4S3的分子结构可知,P-P之间的键为非极性键,P-S之间的键为极性键,一个P4S3分子中含有三个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2.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3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中N-C1键是非极性键 B.NCl3中N原子采用sp2杂化 C.该物质是极性分子 D.因N-C1键的键能大,所以NCl3的沸点高 【答案】C 【解析】A、N和Cl是不同的非金属,则N-Cl键属于极性键,故A错误;B、NCl3中N有3个σ键,孤 电子对数531 2 -? =1,价层电子对数为4,价层电子对数等于杂化轨道数,即NCl3中N的杂化类型为sp3, 故B错误;C、根据B选项分析,NCl3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故C正确;D、NCl3是分子晶体,NCl3沸点高低与N-Cl键能大小无关,故D错误。 3.二氯化二硫(S2Cl2),非平面结构,常温下是一种黄红色液体,有刺激性恶臭,熔点80℃,沸点135.6℃,对干二氯化二硫叙述正确的是

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集

C 1 B 1 C A B A 1 课题:§11.1 全等三角形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 过程与方法 : 1、在图形变换以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 三角形的体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导入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三角板 预习导航: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如何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片 :1.问题:你能 发现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美妙 的关系吗? 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2.那同学们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吗003F 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3.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 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4.获取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 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记作:△ABC ≌ △ A ’B ’C ’ 符号“ ≌ ”读作“全等于” D A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二).新知探究 利用投影片演示 1.活动: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 得到△DBC ; 将△ABC 旋转180°得△AED . 2. 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 一种策略. 3. 观察与思考: 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 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三)例题讲解 [例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1. 分析:△OCA ≌△OBD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 形重合? 将△OCA 翻折可以使△OCA 与△OBD 重合.因为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所以C 和B 重合,A 和D 重合. ∠C=∠B ;∠A=∠D ;∠AOC=∠DOB .AC=DB ;OA=OD ;OC=OB . 2.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1. 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 和△ACD 从复杂的图形 中分离出来. 2小结: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常用方法有: D C A B O D C A B E 乙 D C A B 丙 D C A B E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

高中化学教案苯的结构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课题名称:苯的结构与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 三.苯的化学性质: 1.苯与氧气的反应: [观看视频]首先请大家观看视频,并总结苯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讲解]大家看到了哪些现象? 回答得很好,那如何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一下? 好,写得非常好,请回。 接着我们来看一看苯的取代反应。 [板书]2.苯的取代反应: a.苯与溴的反应: b.苯与硝酸的反应: [观看视频]现在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讲解]大家通过刚才的视频能够总结出哪些实验现象? 好,大家总结得很好。我来替大家再总结一下。苯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溴反应,产物为褐色,且密度比水大。但是老师需要强调一下,在里面真正起催化最用的实际上是FeBr 3 ,产物应该是无色的,那为什么会是褐色的呢?原因在于里面溶有溴,我要告诉大家产物是溴苯。我们要得到纯的溴苯应该怎么做?大家可以往分液的角度去想。 回答得很好。 [板书] (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大) 再来说一说苯与硝酸的反应,刚才大家总结得也非常好,苯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生成了无色淡黄色油状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体,我还要告诉大家,这个产物具有苦杏仁味,而产物应该是无色液体,为什么呢?因为溶有硝酸,让产物显淡黄色。这个反应的产物叫做硝基苯。 注意—NO 2,叫做硝基,而NO 2 -叫做亚硝酸 根离子,希望大家注意区分。 [看ppt]大家请看ppt,这就是苯与硝酸的反应装置图,根据图我们要注意,水浴加热的温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如果温

度过高,苯容易被炭化,变黑,而且硝酸容易挥发,温度过高会挥发掉;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这个反应要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否则溶液使溶液的温度升高太多,使硝酸挥发。混合均匀后,冷却到 50~60℃,再加入苯,否则苯容易被炭化。[板书] (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苦杏仁味) 注意事项: ①水浴加热的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 ③先加浓硝酸再加浓硫酸,混合均匀 后,冷却到50~60℃后,再加入 苯。 [导入]苯虽然不像烯烃那样有典型的碳碳双键,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仍能发生加成反应。 [板书]3.苯的加成反应: Ni +3H 2 △ [强调]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和氢气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需要注意的是,含有一个苯环的化合物,像甲苯、二甲苯,都可以发生上面的反应。[总结]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首先是苯的物理性质,大家一定要记住。接着是苯的化学式和结构式,两种结构式,记哪一种都可以。最后是苯的化学性质,苯的取代和加成反应,注意反应条件和产物的状态,同时也要牢记苯和硝酸反应的实验的注意事项。 [做题]我们来看一道题,来巩固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将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混合 B.乙烯通入溴水中 C.在镍做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新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第十五章分式 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5.1分式 15.2分式的运算 15.3分式方程 其中,15.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 分式是不同于整式的另一类有理式,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相应地,分式方程是一类有理方程,解分式方程的过程比解整式方程更复杂些。然而,分式或分式方程更适合作为某些类型的问题的数学模型,它们具有整式或整式方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借助对分数的认识学习分式的内容,是一种类比的认识方法,这在本章学习中经常使用。解分式方程时,化归思想很有用,分式方程一般要先化为整式方程再求解,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二)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安排

高中化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知识动脉】 知识框架 产生原因:共价键的方向性 Sp3 决定因素:杂化轨道方式sp2 分子的空间构型sp 空间构型的判断:VSEPR理论 空间构型决定性质等电子原理 手性分子 配合物 一、杂化轨道理论 1. 杂化的概念: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产生的新轨道叫杂化轨道。 思考:甲烷分子的轨道是如何形成的呢? 形成甲烷分子时,中心原子的2s和2p x,2p y,2p z等四条原子轨道发生杂化,形成一组新的轨道,即四条sp3杂化轨道,这些sp3杂化轨道不同于s轨道,也不同于p轨道。 根据参与杂化的s轨道与p轨道的数目,除了有sp3杂化外,还有sp2杂化和sp杂化,sp2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两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杂化轨道表示由一个s轨道与一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思考: 应用轨道杂化理论,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C2H4 BF3 CH2O C2H2 思考:怎样判断有几个轨道参与了杂化? [讨论总结]:三种杂化轨道的轨道形状,SP杂化夹角为°的直线型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为°的平面三角形,SP3杂化轨道为°′的正四面体构型。 小结:HCN中C原子以sp杂化,CH2O中C原子以sp2杂化;HCN中含有2个σ键和2π键;CH2O中含有3σ键和1个π键 【例1】(09江苏卷21 A部分)(12分)生物质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气(主要成分为CO、CO2、H2等)与H2混合,催化合成甲醇是生物质能利用的方法之一。甲醛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甲醛分子的空间构型是;1mol甲醛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 解析与评价:甲醛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故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型;1mol甲醛分子中含有2mol碳氢δ键,1mol碳氧δ键,故含有δ键的数目为3N A 答案:sp2平面型3N A 【变式训练1】(09宁夏卷38)[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已知X、Y和Z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42。X元素原子的4p轨道上有3个未成对电子,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2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X跟Y可形成化合物X2Y3,Z元素可以形成负一价离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与Z可形成化合物XZ3,该化合物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 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 原子。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ABn 立体结构范例 n=2 直线型CO2 n=3 平面三角形CH2O n=4 正四面体型CH4 另一类是中心原子上有孤对电子 ............)的分子。如 ....(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电子对 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练习2、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化学式中心原子含有孤对电子对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空间构型 H2S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docx

《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全等形和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与性质,感受生活中的全等形。 (2)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轴反射等变换的过程,体会探索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合作交流 , 增强团队意识 , 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性质及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寻找.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引入 活动 1 手指游戏 啊,手指们迫不及待的想进入课堂一显身手了,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带着自 信和智慧进入课堂。 活动 2 我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可是其中一个被我不小心弄坏了,我还想再做一个一模一样的图形,怎么做呢谁能帮帮我,告诉我制作方法 这样做出来的图形与我原来的图形重叠在一起时会怎么样(完全重合) 像这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怎样的两个图形才能完全重合——形状相同,大小相同。)请 大家观察周围,再想想平时的生活中,全等形常见吗你能举例吗让 我们来欣赏几组美丽的全等形的图片。活动 3 上课前,我送给每个同学一个三角形,举起来,请快速在你周围找朋友,谁

手中的三角形能与你的完全重合,就是你的好朋友。找到了 像,能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我一起来研究《全等三角形及其性》。 二、探索,揭示新知 1、理解关系 我做游,双手重叠在一起,两个大拇指,两个食指,两个中指??分 是的。 当我把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叠在一起,他会有哪些元素分叫什么 名称比好——点、、角。 什么叫点什么叫什么叫角你能从全等三角形的定受到 启,把点、、角的定一(当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 互相重合的点叫作点,互相重合的就叫作,互相重合的角叫作角。)不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有点、,角 上中,△ ABC与△ DEF全等,找出其中的元素。填空。 2、三角形全等的表示方法 当△ ABC与△ DEF全等,,我怎么表示呢 “全等”用符号“≌”表示,作“全等于” 如上:△ ABC全等于△ DEF作:△ ABC ≌ △ DEF (注意:写把点写在相的位置上) 若写成△ ABC≌△ EDF,可以什么不可以 3、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 思考:两个三角形全等,它的、角之有什么关系,什么 用几何言描述定理,要注意点也要一一。 4、探索找元素的方法 我来玩个七十二的小游,每个形中都有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大眼睛,我要开始了。第一个形行了怎的(平移)第二个呢(旋)第 三个呢(翻折)第四个(反射后平移) 将一个三角形后,与另一个三角形全等 你能快速出各中的两个全等三角形的、角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2、了解芳香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苯宝宝表情包”激发学生对苯的好奇、学习热情,并从中引出“苯的 物理性质”; 2、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认识苯的结构特征及证明方 法; 3、用“探究实验”和观察“实验视频”,掌握苯的主要化学性质。 4、通过对苯的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学好苯的结构和性质尤为重要,而苯的结构和性质,又进一步说明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从而可培养学生根据有机物结构分析其性质的思想,增强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关键是正确处理苯的分子结构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苯环上碳碳间的化学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苯的主要化学性质是难加成、难氧化、易取代。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催化剂 【引入】在烃类化合物中,除了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的脂肪烃之外,有很多烃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这样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近期网络上流行这样一组“苯宝宝表情包”,大家可以来看一下,我们的苯宝宝是不是很神气呢 这里的苯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大家回顾一下它的物理性质。 1、苯的物理性质 特殊气味(装修时用苯和甲醛作溶剂),水苯ρρ<(强调),且苯不溶于水(常见的萃取剂),苯与水混合时应漂浮在水面上。 2、苯的分子结构 【学生活动】由学生板书分子式、结构简式、最简式 分子式:C 6H 6 结构简式: 或 最简式:CH (与乙炔最简式相同) 【过渡】苯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单双键交替的形式,苯是否含有双键呢同学们知道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和溴水退色,苯可以吗 【实验视频】实验证明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退色,不与溴水加成。 【教师讲解】教师展示分子模型,讲解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凯库勒式仍沿用,但它不能正确反映苯的结构。 苯结构特点:12个原子共平面,即是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碳碳键长完全相等,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 3、苯的化学性质(重点) 【过渡】结构决定性质,苯的这种特殊结构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1)可燃性(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燃烧现象) 燃烧:与4CH 、42H C 、22H C 燃烧时的现象相比较,火焰明亮并带浓烟。 原因:苯分子内含碳量高,常温下为液态,燃烧更不充分。 (2)取代反应 A 、卤代反应 + Br 2 → + HBr ;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学习目标】 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3、能用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知道等电子原理,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学习重点】 1、δ键和π键的特征和性质 2、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学习难点】 1、δ键和π键的特征; 2、键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NaCl、HCl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3.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4.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一、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 2、练习:用电子式表示H2、HCl、Cl2的形成过程 H2 HCl Cl2 思考:为什么H2、Cl2 是双原子分子,而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3、形成共价键的条件:两原子都有单电子 讨论(第一组回答):按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是否有H3、H2Cl、Cl3的分子存在? 4、共价键的特性:饱和性 对于主族元素而言,内层电子一般都成对,单电子在最外层。 如:H 1s1 、Cl 1s22s22p63s23p5 H、Cl最外层各缺一个电子,于是两原子各拿一电子形成一对 共用电子对共用,由于Cl吸引电子对能力稍强,电子对偏向Cl(并非完全占有),Cl略带部分负电荷,H略带部分正电荷。

讨论(第二组回答):共用电子对中H、Cl的两单电子自旋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设问:前面学习了电子云和轨道理论,对于HCl中H、Cl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电子云如何重叠? 例:H2的形成 1s1 相互靠拢1s1 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H2分子的共价键 (H-H)由此可见,共价键可看成是电子云重叠的结果。电子云重叠程度越大,则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 H2里的共价键称为δ键。形成δ键的电子称为δ电子。 5、共价键的种类 (1)δ键:(以“头碰头”重叠形式) a、特征: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讲:H2分子里的δ键是由两个s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Sδ键。 下图为HCl、Cl2中电子云重叠: 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单 键的电子云图 像 未成对电子的电子云相互靠拢电子云相互重叠形成的共价 单键的电子 云图像 HCl分子里的δ键是由H的一个s电子和Cl的一个P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S-P δ键。 Cl2分子里的δ键是由Cl的两个P电子重叠形成的,可称为P-P δ键。 b、种类:S-S δ键 S-P δ键 P-P δ键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教案

2.5 全等三角形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 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会确定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重点)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 一、情境导入 请欣赏下列图片,如果把每组中的两幅图片放到一起,它们能完全重合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全等图形 下列四个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 ) A.(1)和(3) B.(2)和(3) C.(2)和(4) D.(3)和(4) 解析:由图可知,(2)、(3)、(4)图中的圆在等腰三角形中,(1)图中的圆在直角三角形中,所以排除(1);考虑(2)、(3)、(4)图中的圆,很明显(3)图中的圆小于(2)、(4)中的圆;所以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2)、(4).故选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全等形的判断,要明确全等形的意义,即完全重合的图形,做题时要紧扣此点. 探究点二: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如图,△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

解析: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在对应位置,按顺序找即可. 解:∵△ABN≌△ACM,∠B和∠C是对应角,AB与AC是对应边, ∴对应边:AN与AM,BN与CM; 对应角:∠BAN=∠CAM,∠ANB=∠AMC. 方法总结: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①重叠法:将两个三角形重叠,能够重合的点就是对应点,能够重合的边就是对应边,能够重合的角就是对应角.②对应法:根据具体的表达式确定对应关系.③推理法:通过说理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从而得到对应边、对应角. 探究点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类型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线段的长 如图,△ABC≌△DEF,BF=3,EF=2.求FC的长. 解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可知EF=BC,又FC=BF-BC,代入计算即可.解:∵△ABC≌△DEF,∴BC=EF=2. 又∵FC=BF-BC,BF=3,∴FC=3-2=1.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观察图形,找出已知与要求的线段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类型二】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ABC≌△DEC,∠A:∠ABC:∠BCA=3:5:10, (1)求∠D的度数; (2)求∠EBC的度数. 解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再根据比值求出△ABC的各内角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即可求出∠D的度数; (2)先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求出∠E=∠ABC=50°,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解. 解:(1)∵∠A+∠ABC+∠BCA=180°,∠A:∠ABC:∠BCA=3:5:10, ∴∠A=180°× 3 3+5+10 =30°,∠ABC=180°× 5 3+5+10 =50°,∠BCA=180°× 10 3+5+10 =100°. 又∵△ABC≌△DEC,∴∠D=∠A=30°.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它们是后续学习分式运算的强有力武器。分数与分式关系密切,它们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基础,通过分数类比,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要充分突显类比方法在教学中的统帅作用。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是进行分式四则运算中不可或缺的变形。分式的约分找出公因式是关键,约分时,一定要约去分子、分母的所有公因式;分式的通过分找出最简公分母是是关键,确定最简公分母先要将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确定公倍式。 所教学分式基本性质的运用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题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给分式进行变形。如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里的系数变为整数的题,分子分母系数既有小数的,又有分数的,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分母既要化整,又要最简。在约分或通分的过程中,要依据分式的性质,千万不能改变分式值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能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归纳、类比等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并总结出

运用分式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分式的约分时应注意将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进行分解因式. 一、导入新知 问题1 喜羊羊和美羊羊共同去一块面积为a的草地吃草,吃草前,二位决定平分地盘,喜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2份,我要1份。”美羊羊说:“我要把它平分4n份,我要2n份。”聪明的同学,你知道他们的分地方案分到的面积都是一样多的吗? 追问1:按照喜羊羊的分地方案,喜羊羊分地多少? 喜羊羊分地是 2 a 。 追问2:按照美羊羊的分地方案,美羊羊分地多少? 美羊羊分地是 n na 4 2 。 追问3: 2 a 与 n na 4 2 相等吗? 通过有趣的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问题2 请同学们思考: 3 2 与 6 4 相等吗? 27 6 与 9 2 相等吗?为什么? 3 2 与 6 4 相等,因为 3 2 2 6 2 4 6 4 = ÷ ÷ =。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 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的几何直觉, 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 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 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 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思考: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

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 的角叫做对应角 思考:如上图,13。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D A D B D (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 ?,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 B E (3)如图,,A C D A B 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 B A ,求AD C ∠的大小。 B C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目标:了解联苯及联多苯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重点:联苯的性质 教学安排:G —>G9;10min 1,G4 基本概念:联苯: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直接以单键相连接的多环芳烃称为联苯或联多苯,例如: 一、联苯的性质 联苯为无色晶体,熔点70℃,沸点254℃,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联苯的化学性质与苯相似,在两个苯环上均可以发生磺化、硝化等取代反应。联苯环上碳原子的位置采用下式所示的编号来表示: 联苯可以看作是苯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所取代,而苯基是邻对位定位基,所以当联苯发生取代反应时,取代基主要进入苯基的对位,同时也有少量的邻位产物生成。例如联苯硝化时,主要是生成4,4'-二硝基联苯。 二、联苯的制法 工业上联苯是由苯蒸气通过温度在700℃以上红热的铁管,热解得到。 实验室中可由碘苯与铜粉共热而制得。 联苯对热很稳定,用作热载体。26.5% 的联苯和73.5% 的二苯醚组成的低共熔点混合物

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热载体。它的熔点12℃,沸点260℃,在1MPa 下加热到400℃仍不分解。 三、关键词 联苯,联多苯 教学目标:掌握稠环芳烃的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萘的结构及性质 教学安排:G ,G4—>G10;60min 1,G3 基本概念:稠环芳烃:多个苯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原子稠和而成的芳烃称为稠环芳烃。一、萘 1.萘的结构 萘的分子式为C10H8。化学方法已经证明,萘是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碳原子稠合而成。物理方法已证明,萘与苯相似,也具有平面结构,即两个苯环在同一平面上。但又与苯不同,碳碳键键长不完全相等。

萘的NMR谱图 萘的UV谱图 1,4,5,8位相当,称为α 位;2,3,6,7 位相当,称为β 位。萘具有芳香性。萘的离域能约为254.98kJ·mol-1,因此比较稳定,但芳香性比苯差。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5.1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第2课时 分式的基本性质 1.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和符号法则;(难点) 2.理解分式的约分、通分的意义,明确分式约分的理论依据;(重点) 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代的数学论著中就有对“约分”的记载,如《九章算术》中就曾记载“约分术”,并给出了详细的约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式化简的相关知识,下面先来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分式的基本性质 【类型一】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对分式进行变形 下列式子从左到右的变形一定正 确的是( ) A.a +3b +3=a b B.a b =ac bc C.3a 3b =a b D.a b =a 2 b 2 解析:A 中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上同时加上3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A 错误;B 中当c =0时不成立,故B 错误;C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时除以3,分式的值不变,故C 正确;D 中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乘方,不符合分式的基本性质,故D 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 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将分式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化为整数 不改变分式0.2x +1 2+0.5x 的值,把它的 分子、分母的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所得结果正确的为( ) A.2x +12+5x B.x +54+x C.2x +1020+5x D.2x +12+x 解析: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 0.2x +1 2+0.5x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10得2x +10 20+5x .故选C. 方法总结:观察分式的分子和分母,要使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只需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让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某一个数即可. 【类型三】 分式的符号法则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 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3b 2a ;(2)5y -7x 2;(3)-a -2b 2a +b . 解析:在分子的符号,分母的符号,分 式本身的符号三者当中同时改变其中的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解:(1)原式=-3b 2a ; (2)原式=-5y 7x 2; (3)原式=-a +2b 2a +b . 方法总结:这类题目容易出现的错误是把分子的符号,分母的项的符号,特别是首项的符号当成分子或分母的符号. 探究点二:约分及最简分式 【类型一】 判定分式是否为最简分式 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 A.2a 2+a ab B.6xy 3a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化学选修3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离子键或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2.知道共价键的主要类型δ键和π键。

上海高二下化学第07讲 苯和芳香烃(教学案)汇总

高二下化学第07讲苯和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物的母体 教学目标: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2、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3、了解芳香烃的概念及甲苯、二甲苯的某些性质 4、通过苯的溴代或硝化反应与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比较,理解有机分子中基团 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教学内容: 一、苯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溶解性:无色液体、易挥发,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特性:有特殊气味、有毒(易使人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2、分子结构: (凯库勒结构式) 分子式:C6H6 、结构式: 结构特点: (1)平面正六形结构,12个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键角均为120° (2)苯分子中没有单、双键交替的结构,6个碳碳键键长完全相同,键能和键长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的化学键(共轭大π键)。苯的性质即是体现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燃烧: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且伴有浓烟。 (不能被KMnO4所氧化,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取代反应—体现了饱和烃的性质

①卤代反应 与液溴的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 a 、试管A 中及双球U 形管中的左则充满红棕 色气体(反应放热使液溴变为蒸气) b 、双球U 形管中的无色CCl 4变成呈红色(溶解了Br 2) c 、试管B 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HBr+AgNO 3→AgBr ↓(浅黄色)] 问题: a 、双球U 形管中CCl 4作用:除去因放热产生的Br 2蒸气和苯蒸气,以防干扰B 试管中的AgNO 3溶液与HBr 的反应。 b 、反应中铁丝所起作用:催化剂。 c 、怎样得到比较纯净的溴苯:把A 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盛有NaOH 的烧杯中以除去没反应的溴,再除去铁丝,分液取下层液体即得溴苯(溴苯密度比较大且不溶于水)。 ②硝化反应 硝基苯: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比水重。 浓H 2SO 4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 试管上的长导管:冷凝和回流的作用,防止苯的挥发。 硝基(-NO 2)取代了苯中的-H 原子,该反应叫又叫硝化反应。 实验操作: a 、先混合酸(把2mL 浓硫酸慢慢加入到1.5mL 浓硝酸中) b 、再把1mL 苯慢慢加到混酸中并摇匀。 c 、放入60℃水浴中加热10min ,以防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d 、把混合液倒入另一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 a 、试管底部有黄色油状物质生成,可能是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解在硝基苯中所致。 b 、倒入烧杯后,底部呈无色油状液体,NO 2及硝酸、硫酸溶解在水中。 ③磺化反应:苯分子里的氢原子被硫酸分子里的磺酸基(-SO 3H)所取代的反应叫磺化反应 C 6O 6+HO-SO 3H △ C 6H 5-SO 3H+H 2O 浓硫酸的作用:反应物 (3)加成反应—体现了不饱和烃的性质 C 6H 6+3H 2 催化剂 C 6H 12(环已烷) C 6H 6+3Cl 2 催化剂 C 6H 6Cl 6(六氯环已烷,一种杀虫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