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全解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全解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全解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全解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全解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向您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症状,尤其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精神分裂症

的症状表现有什么??精神分裂症状有哪些?精神分裂怎么治疗呢?

一.症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主要以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表现精神病。临床症状十分复杂和多样。其主要症状如下:

1.精神症状本病的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差别。但它均具有特征性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环境的特点。布鲁勒(E.Bleuler)认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人格的分裂。从

症状机制出发,分为原发性症状和继发性症状。布鲁勒所指的原发性症状包括联想障碍(Association)、

情感淡漠(Apathy)、意志缺乏(Abulia)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Autism)。K.Schneider则将精神分裂症的特

征性症状称为一级症状。现分别介绍如下:

(1)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性的障碍。其特点

是病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散漫或分裂,缺乏具体性和现实性。病人的言语或书写中,语句在

文法结构上虽然无异常,但语句之间、概念之间,或上下文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联系,因而失去中心思

想和现实意义,称思维松弛。有时逻辑推理荒谬离奇(逻辑倒错性思维)或表现为中心思想无法捉摸,缺乏

实效的空洞议论(诡辩症)。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甚至个别词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即破裂性思维。

思维障碍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仅表现为思维联想过程在内容意义上的关联不紧密。此时病人对问题的

回答叙述不中肯、不切题,使医生感到与病人接触困难,称联想松弛。

思维障碍的另一类形式,是病人用一些很普通的词句、名词,甚至以动作来表达某些特殊的、除病人

自己外旁人无法理解的意义,称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病人突然扑向正在急驰的汽车轮胎下面,表示要

“投胎”。此时病人往往以同样方式创造新词,把两个或几个完全无关的概念词或不完整的字或词拼凑起来,赋予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语词新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联想过程可在无外界因素影响下突然中断(思维中断);或涌现大量的强制思维(思维云集),有时思维可突然转折,或出现一些无关的意外的联想。这类联想障碍往往伴有较明显的不自主感,病人感到难以控制自己的思想,并常常作出妄想性判断,如认为自己的思维受外力的控制或操纵。

(2)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不配合,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最

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病人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

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病人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甚至对

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痛苦的事件,病人表现淡漠,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病人视若路人,也不能唤起病人任何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淡漠的同时,病人可对细小事

件产生爆发性情感反应。

此外,可见到情感反应在本质上的倒错,病人流着眼泪唱愉快的歌曲,笑着叙述自己的痛苦和不幸

(情感倒错)。在疾病初期,有时病人能觉察自己的情感变化,如病人说:“我虽然在笑,可是心里并不感

到高兴。”

(3)意志行为障碍:病人的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病人对社交、工作和学习缺乏要求:不主动与人来往,对学习、生活和劳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懒散,无故不上课,不上班。严重时终日卧床或呆坐,无所事事。长年累月不理发、不梳头,口水含在口内也不吐出。

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意向倒错)。病人可对一事物产生对立的意向(矛盾意向)。病人顽固拒绝一切,如让病人睁眼,病人却用劲闭眼(违拗)。或相反,有时病人机械地执行外界任何要求(被动服从),任人摆布自己的姿势,如让病人将一只腿高高抬起,病人可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所给予的姿势不动(蜡样屈曲),或机械地重复周围人的言语或行为(模仿言语、模仿动作)。有时可出现一些突然的、无目的的冲动行为:如一连几天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从床上

跳起,打碎窗上的玻璃,以后又卧床不动。

上述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三方面的障碍使病人精神活动与环境脱离,行为孤僻离群,加之大多不暴

露自己的病态想法,沉醉在自己的病态体验中,自乐自笑,周围人无法了解其内心的喜怒哀乐,称之为内

向性(Autism)。

(4)其他常见症状:

①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幻觉见于半数以上的病人,有时可相当顽固,其特点是内容荒谬,脱离现实。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病人听见邻居、亲人、同事或陌生人说话,内容往往使病人不愉快。具有特征性的是听见两个或几个声音在谈论病人,彼此争吵,或以第三人称评论病人(评论性幻听);语声

常威胁病人、命令病人(如不许病人吃饭、让病人跳车),或谈论病人的思想,评论病人的行为。

有时声音重复病人的思想,病人想什么,幻听就重复什么(思维鸣响)。如病人对医生讲:“我在想对

医生说什么,还没有来得及说出来,但我的思想已在外面说出来了,广播了。”

病人行为常受幻听支配。如与声音做长时间对话、发怒、大笑、恐惧、或喃喃自语,作侧耳倾听状;

或沉醉于幻听之中,自笑、自言自语、作窃窃私语状。幻听可以是真性的,即声音来自客观空间、外界。

较常见的是假性幻觉,即病人听见脑子里有声音在对话。

幻视也不少见。精神分裂症幻视的形象往往很逼真,颜色、大小、形状清晰可见。内容多单调离奇。

如看见一只手、半边脸、没有头的影子,灯泡里有一个小人等。幻视的形象也可在脑内出现,病人说是用“内眼”看见的。即假性幻视。幻视常常与其他幻觉一起存在。

人格解体在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特点,如病人感到脑袋离开了自己的躯干,丧失了体重,身体轻得好像

风能吹得起来,走路时感觉不到下肢的存在等。有时此类体验较复杂抽象,如病人诉述丧失了完整“我”

的感觉,“我”分裂成为2个或3个,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只有部分精神活动和肉体活动受自己支配等。

于清汉将其归纳为3类:即精神人格解体——感到精神活动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躯体人格解体—躯体某

部分不存在或不属于自己的身体;现实人格解体——对环境缺乏真实感。

②妄想:妄想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影响妄想最为常见。主要特点是:

A.内容离奇,逻辑荒谬,发生突然。

B.妄想所涉及的范围有不断扩大和泛化趋势,或具有特殊意义。如认为周围人的一举一动是针对他的;所到之处,无论街上、学校、公共汽车、医院……人们都在议论他;报上广告、电台广播节目都含沙射影

地说他。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举手、咳嗽、吐痰、关门、刮风、下雪、窗前飞来一只小鸟……都是信号,有特殊意义,也就是暗示自己将要发生什么。

C.病人对妄想的内容多不愿主动暴露,并往往企图隐蔽它。病人不愿回答与妄想有关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亲人。

由德国Jasper描述的原发性妄想几乎只见于精神分裂症。此时妄想的产生并不以感知、意识、情感

或其他精神障碍,或病人的特殊心理状态为基础,而一旦出现,病人立即深信不疑。如病人从外地旅行回来,一下火车,突然感到环境的气氛发生了变化,周围人的神色反常并用特殊的眼光看着自己,行人从身旁走过时,回头看他一眼,都是信号。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在精神自动症中表现十分突出。病人坚信有外力在控制、干扰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和思想,而自己则完全不能自主,甚至有某种特殊的仪器、电波、电子计算机或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在控制自己。有的病人则坚信自己的内心体验或所想的事已尽人皆知,搞得满城风雨了,即内心被揭露感。如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洞悉感相结合出现,即所谓康金斯基-克拉伦波精神自动症综合征。精神自动症最早由Clerambault描述,分感觉性(各种感觉异常)、运动性(强制性冲动行为)和言语性思维(内部的语声、思维云集、思维鸣响)3种,认为后者对精神分裂症最具有特征意义。躯体方面的影响

妄想,如电流感、烧灼感等,可见于意识障碍较浅的癫痫朦胧状态和某些器质性精神病,特异性较前者差。

③紧张综合征:此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是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呈被动性服从,并伴有肌张力增高。病人的姿势极不自然,如病人卧在床上,头与枕头间可隔一距离(空气枕头),也有日夜不动地闭目站立。可见蜡样屈曲,病人的任何部位可随意摆布并保持在固定位置。有时可突然出现冲动行为,即紧张性兴奋:病人行为冲动,动作杂乱,做作或带有刻板性。

精神分裂症病人一般没有意识障碍。妄想、幻觉和其他思维障碍一般都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无智能障碍。自知力缺如。

精神分裂症并不必须具备上述各项症状。因疾病类型、临床阶段可有很大不同,一般在急性阶段,临床症状以幻觉、妄想、援引观念为主,这类症状又称阳性症状。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的主要症状是思

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孤僻内向为主,又称阴性症状。这种区分是相对的,首先临床占主导症状

因类型而异;其次同一阶段病人可具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症状。

以情感淡漠,伴幻觉的被害嫉妒妄想、思维内容贫乏,情感倒错、评论性幻听和怪异不系统妄想较为

常见。以上社区精神分裂症大多为病程5年以上的病人,约占80%,其中10年以上慢性精神分裂症占25%。

2.躯体和神经系统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检查,如发现有个别神经系统体征,通常不稳定,都不具有特征性。血液和脑脊液一般正常。

紧张性木僵状态病人的躯体变化较为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可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极少数病人

尚可出现病理反射或阵挛现象。感觉方面常见痛感减低,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对疼痛刺激引起的瞳孔散大

反应减弱或消失。自主神经方面可见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如脉搏缓慢,瞳孔扩大及出汗,有时可见唾液

分泌及皮脂腺分泌增多。血管运动方面可见四肢发绀、皮肤发凉、局部水肿等。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气脑造影图、CT、MRI研究,发现部分病人有脑室扩大、额叶变小。且这些变化与

所用神经阻滞剂和病程没有明显的相关。由于无损伤性脑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较广泛的应用,现有资料表明,脑结构性变化亦可见于早期变化,且与服用神经阻滞剂和病程无关。

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电图缺乏特征性变化,大多数属于正常范围。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s)P300为内源性诱发电位,是一个高波幅、长潜伏期正相波,多在刺激后300~500ms内出现。该电位是在受试者正确地识别偶发的感觉刺激信号或感受到意外新奇刺激后诱发的。波幅的降低与各种心

理过程如注意、记忆功能、信息处理系统障碍有关。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常似乎与受试者的注意缺陷有关。

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P300波幅较正常人降低,潜伏期延长。有报道在一组临床症状缓解的病人中,其

P300潜伏期延长。后者亦见于精神分裂症的子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300潜伏期延长为12∶1。P300

变化与症状的关系尚不清楚。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结果是否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个生物学标志,尚

存在争议。

3.早期症状和临床类型

(1)早期症状: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多种多样,一般与起病类型有关。本病起病形式不一,可呈慢性、亚急性或急性。上海20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分析,缓慢起病者占70.6%,南京住院病例1932例中占64.3%。此时病程进展缓慢,一般很难确切估计起病的时间。病人的精神活动逐渐变得迟钝,对人冷淡,

与人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对周

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有的病人表现为性格反常,好无故发脾气,不能自制,敏感多疑;或沉湎于一些脱

离现实的幻想、自语、自笑;或无端恐惧。此时常常不容易被家人理解为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类似神经

官能症症状:工作缺乏热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或出现强迫状态,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可持续

数周到数年。

部分病人亚急性起病,从可疑的症状出现到明显的精神异常约经过2周到3个月。此时情感障碍表现

抑郁、忧愁、容易发生强迫性症状或疑病观念。

在明显精神刺激下起病的患者,或在躯体感染、中毒或分娩等因素影响下起病的患者,起病较急,可

出现意识障碍。

Hafner(1999)统计德国、美国、加拿大8位作者初次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症状出现时间。样本从70~502例,发现早期症状出现时间有二位作者为2.1年,1位作者2.9年,另2位作者为3.3、3.5年,

以Hafner本人观察一组232例的时间最长为5年,以上作者所用的调查工具不同。

Hafner(1992)对德国232例首次发病的病人,在入院后按ICD-10诊断标准为本病者,用PSE、SANS

及其他功能损害、社会残疾等量表进行评定,并于第1次入院后3~5周病人症状有缓解后进行症状评定

及知情人提供资料,以测定回顾性的发病和早期症状。作者对发病前非特异性前驱症状进行研究,发现非

特异性前驱症状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已有数年之久。其中6.5%最早出现的是阳性症状,20%在1个月

内出现阳性及阴性症状,大多数病人(73%)很长时期的前驱症状是非特异性的或是阴性症状。

(2)临床类型:当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按其临床占主导的症状分为若干类型。在临床上虽可见到

部分病例从一种类型转变至另一类型,或数种临床类型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但不同类型的发病形式、临床

特点、病程经过和结局有一定差别,对估计治疗反应和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临床分型有一定意义和

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临床上除传统的4型,即单纯型、紧张型、青春型和偏执型外,尚可见其他类型。

①单纯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1%~4%。根据1982年全国12个地区调查资料,城市为

2.2%,农村为4.9%。本型青少年起病,起病缓慢,持续进行,临床特点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

减少、生活懒散;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

实生活。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幻觉和妄想不明显。此型病人在发病早期常不被注意,往

往经数年病情发展较严重时才被发现。治疗效果较差。

②青春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的8%(北京)、12.5%(上海)和26.4%(南京)。1982年全国调查资料,在各类型中城市占18.4%,农村占13.6%。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是:言语增多,

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零乱,甚至破裂;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表情做作,好扮弄鬼脸;行为

幼稚、愚蠢、奇特,常有兴奋冲动。病人的本能活动(性欲、食欲)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如吃脏东西、

吃痰、吃大小便等。幻觉生动,妄想片段,常零乱不固定,内容荒诞与病人的愚蠢行为相一致。此型病程

发展较快,虽可有自发缓解,但维持不久易再发。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和维持治疗可延长缓解期,减少

发病。

③紧张型:本型占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 6.9%(南京)、11%(上海)和16%(北京)。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国内12个地区的社区调查资料(1982)城市仅2例(1.5%),农村无1例。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起病

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两者交替出现,或单独发生。临床上以紧

张性木僵多见。

A.紧张性木僵:突出的表现是运动性抑制。轻者动作缓慢,少语少动,或长时期保持某一姿势不动。

重者终日卧床,不食不动,缄默不语,对周围环境刺激(言语、冷热、疼痛等)不起反应,以致唾液留在口内也不咽不吐,顺口角流下。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被动性服从,有时则相反,出现主动性违拗,此时可出现模仿动作、模仿言语。偶可伴有幻觉和妄想。病人呈运动性抑制,但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仍存在,病后对所经历事件均能回忆。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文献记载木僵状态有持续数年或十数年者。

B.紧张性兴奋:以突然发生的运动性兴奋为特点。病人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如

病人突然起床,砸东西,伤人毁物,无目的地在室内徘徊,不停地在原地踏步。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转入

木僵状态。此型自发缓解较其他类型常见。

④偏执型:又称妄想型。为4型中最常见的类型,社区资料和住院病人资料占精神分裂症病人一半以上。发病年龄较晚,多在青壮年或中年。起病较缓慢,病初表现为敏感多疑,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的范

围可逐渐扩大,有泛化趋势。北医精神科对117例住院早期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临床动态观察(赵传绎,1960),亚急性起病(55/117)或缓慢起病者(47/117)共占87.18%。妄想内容以关系妄想、被害妄想最多见,其次是自罪、影响、中毒和嫉妒妄想。绝大多数病人有数种妄想同时存在。偏执型一般不伴有感知障碍,

或虽伴有幻觉,但在整个病程中仍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幻觉中以言语性幻听最常见,内容多使人不愉快:如讽刺、批评、评议、威胁、命令等。幻听又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也可有幻视、幻嗅、幻触和内脏、本体

感受器幻觉,但比幻听要少。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多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而情感行为则常受妄想

或幻觉的支配,内向性症状除表现为不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外,大多数病人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体验之中,

不与周围接触,此种内向性症状随着病情好转而逐渐消失。部分病人在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的一阶段内,部分工作能力尚能保存,往往不易早期发现。病程发展较其他类型缓慢,如治疗彻底可获得较满意的缓解。

国外有些作者对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类型进行统计,发现近20年来,青春型、紧张型病人相对减少,妄想型病人逐渐增多。如Morrison(1974)报道1920~1944年住院病人965例和1945~1966年住院病人1243例,青春型从26.94%下降为5.79%;紧张型从14.20%下降至8.45%。妄想型则从24.46%上升至40%。

其他作者亦有类似发现。其原因有待于从社会文化、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治疗和药理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⑤其他类型:临床上各型部分症状同时存在,难以分型者不少见,称未分化型。国际分类第10版对

本病的分型,除传统的四型外,有未定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以及残留型和其他。

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系指病人的精神症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如妄想、幻觉、破裂性思维或严重的行为紊乱,但又不宜归入妄想型、青春型或紧张症型者。此时往往存在不

止一个类型的精神症状,但又难以判断何种为主要临床相。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当病人症状部分或大部分控制后,病人出现抑郁状态。这种抑郁状态可能是

本病症状的组成部分,也可能是病人在症状控制后出现的心理反应;亦可能由神经阻滞剂引起。抑郁一般

不达到重性抑郁程度,但存在自杀的危险性,临床上应予重视。

当早期的阳性症状已基本消失,病程迁延呈慢性,临床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时,称精神分裂症残留型。

⑥精神分裂症Ⅰ型和Ⅱ型两个综合征的概念:英国学者T.Crow(1980)根据Johnstone(1976,1978)对一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CT研究,发现病人脑室较相同年龄和职业的对照组明显扩大。脑室扩大不能用过去的物理治疗解释,而在精神分裂症组,与认知功能明显相关。在治疗反应上,急性发作的精神分裂症对神经阻滞剂明显有效,而阴性症状的病人则否。精神分裂症病人尸解脑标本研究,发现在纹状体部位有

D2受体数目增加,以后又进一步发现D2受体数目的多少与生前精神症状评定中的阳性症状有明显相关,与阴性症状未发现相关。因此Crow认为DA假设仍有吸引力,但不能解释智力损害,亦难以解释有些精神分裂症对神经阻滞剂没有治疗反应,提出了本病的病理变化除神经生化成分外,尚有一个脑结构变化的成分。后者与预后差、智能损害有关。作者提出了两个综合征:Ⅰ型和Ⅱ型;与临床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神经阻滞剂的不同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以两种病理过程为基础的假设。

Crow提出的概念推动了一系列临床研究工作。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是否是独立的变量问题上,有作者应用行为损害量表、神经和认知状态量表对50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研究,发现阴性症状、智力损害、不良行为及神经系统症状之间有明显相关,说明在慢性住院病人中,阴性症状是相对的独立变量。Crow 认为两个综合征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在同一病人身上可以同时存在,但在病程的不同时间内,推测是单一病原的不同表现。但Andreasen认为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是一个单一的连续过程。

⑦妄想痴呆(paraphrenia):克雷丕林把有些不发展到人格衰退的妄想划分出来,命名为妄想痴呆。以后曾有不少作者企图把以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相当固定、结构严密而系统、但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不明显的病人分出来成为一组偏执性精神病。这种尝试一直存在着争论。就克雷丕林自己诊断的78例妄想痴呆,有半数以后出现了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这组病人的临床特点是:情感始终生动活跃,起病年龄较晚,在30~35岁,病前性格很少属分裂性或敏感多疑的性格。此外,妄想固定、结构严密、系统。病程发展缓慢,人格的破坏也较少。

克雷丕林将妄想痴呆分为下列4种:

A.系统性妄想痴呆.妄想发展缓慢,有系统化趋势,精神活动在长时期内保持比较完整。某些系统性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症状十分相似。

B.夸大性妄想痴呆-夸大妄想最为多见,情绪喜悦,类似轻躁狂。

C.幻想性妄想痴呆。

D.虚构性妄想痴呆。

后两者均有明显的迫害妄想和夸大妄想。幻想性的妄想丰富,荒诞无稽;虚构性的妄想内容中掺杂假性回忆。以上4种中以系统性妄想痴呆研究最多。

关于妄想痴呆的归属问题,部分学者认为妄想痴呆应作为一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如Kepбиков(1958)将妄想痴呆作为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一个变异来描述,认为其临床发展过程与法国Magnan所研究的慢性妄想性精神病相同。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对诊断为妄想痴呆的病人,经16~20年随访

观察,认为不支持妄想痴呆是一个独立疾病单元的观点(翟书涛,1978)。现举一例病程为30年的系统性

妄想痴呆最终出现精神分裂症特有症状的病例,其发病经过和归转如下。

病例:女,50岁。病前富于幻想和感情,工作能力强,为一颇有造就的艺术家。病人在35岁时夫妻

感情破裂离婚,在精神因素的强烈影响下起病。起初病人出现钟情妄想和被害体验,认为某医生对己钟情,怀疑坏人知道她是革命家属而对其跟踪。妄想缓慢发展,10余年来未与该医生见面,仍坚信不疑,认为

对方通过心理学家测验她的思想感情。在钟情体验的基础上交织被害体验,认为心理学家受坏人利用对其

迫害。曾多次写信上告,坚决要求破案。于1951~1960年在外地4次因症状加重住院治疗。当症状得到

控制后,生活表现如常人,钻研业务,搞创作。虽病程15年,病人工作能力、性格、情感均无明显变化,与家人相处感情好。于1961~1965年前后3次因症状加重住北医精神科治疗。病人于住院期间与周围接

触主动,待人接物有礼,言谈中肯。主动叙述15年来的病态体验,描述详细,情节复杂。将现实生活中

的所见所闻编织成一个结构严密的系统妄想。病人在叙述经过时带浓厚情感色彩,言谈风趣,情感生动细腻。她的妄想内容每次犯病时都一样。认为10多年来一直有心理学家间歇地测验她的思想感情。心理测

验是通过周围人的一言一行、一哭一笑、表情动作来进行的。通过十多年的锻炼也学会了一套对付他们的“心理战术”。但复发一次,妄想逻辑更为荒谬。至1965年第3次入院时,出现被控制感、物理影响妄想,并伴有幻触,认为有人用仪器操纵她,使她兴奋,血压上升,用仪器在她的身上通电。1965年出院后,病情缓解不完全,自知力缺如。如病人仍认为:“有人跟踪自己,但自己不管了”,“过去想法属实”。近10年来一直未去单位工作。1978年随访时,病人在家做翻译工作,对人热情,但不愿讲病情,

认为无病。距离发病,全病程已32年。

Mayer-Gross(1977)根据病因学资料,认为妄想痴呆病人家属中有精神分裂症遗传者较少,外因在起

病中有一定作用,因此这一类型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

⑧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由于人口学的变化,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愈来愈大,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日益

受到重视。根据联合国人口司编制的资料,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至2000年上升为13458万,即1.3亿,到2025年将增至2.8亿,增长速度十分可观。

A.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a.患病率:根据欧洲7个国家的资料,60岁及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2.22%,平均为

0.32%(Hafner H,1994)。NIMH支持的试点地区调查,用DSM-Ⅲ诊断分类、DIS交谈表,65岁及以上人群

6个月患病率,男性0.1%,女性0.9%;丹麦按ICD-8诊断标准,65岁及以上人群,女性患病率为0.4%~

0.6%,6000名居民中无1例男性(Babigian HM,Read SK,1994)。

1982年我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资料以ICD-9为诊断标准,PSE症状评定检查法,在4619

名60岁及以上老人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0.46%,女性0.72%,男性0.13%。与丹麦资料相一致,女性

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993年用同样调查工具和诊断标准,在同样地区,60岁及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

0.99%,较1982年有明显上升,女性患病率仍明显高于男性,女∶男为1.9%∶0.6%(刘至广,1998)。

b.发病率:发病率的报告少。DSM-Ⅲ-R将45岁以后发病的称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DSM-Ⅳ则将发病

年龄完全除去。欧洲的文献资料没有发病年龄的限制。Kay和Bergmann报告,45~55岁人群的发病率为0.3?~0.5%;Babigian和Lehman(1995)报告65岁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和偏执状态的年治疗发病率为

0.27?。

B.临床特点:

a.晚发性精神分裂症(late-onset schizophrenia):按DSM-Ⅲ-R诊断标准,45岁以后发病的精神分

裂症称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多数作者的观察,以女性、偏执型的比例较大,幻听是第2个常见症状。Schneider一级症状,如思维插入、思维广播有时可见,但较青年发病者少。阴性症状少见。有作者报道,病前人格以偏执为特征者,转为慢性的危险性高。对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反应良好(H.Hafner M,

1994;Alan Lipton,1995)。

b.慢性早发性精神分裂症:45岁以前发病慢性病程者,可以在晚年症状加重。症状学和社会功能很

不相同。部分出现缓解,大部分病人从特征性症状转变为不太具有特异性的症状。妄想和幻觉则很少。

C.老龄化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老龄化是一个生物学过程。它影响业已存在的精神分裂症:驱动力减低,性格趋于安静,缓和情感色彩的成分。老年人的感觉功能损害:听觉功能损害,可使老年人出现多疑。听觉和视觉损害,可加剧业已存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

有作者在门诊用痴呆评定表发现老年精神分裂症较一般老年人口更多出现认知损害。但目前尚难确定,病人的这种障碍是本病的组成部分,或为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所致,或与精神分裂症无关的痴呆过程。

一般认为大多数老年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障碍有别于痴呆症候群。尸检10个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有

确定认知缺陷者,与同年龄配对老年性痴呆病人作对照,发现前者不具有为老年性痴呆所具有的典型神经病理表现(Alan Lipton,1995)。

二.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在遗传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实验室检查尚未发现有特异性变化以前,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即诊断建立在临床观察和描述性精神病理学的基础上。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精神病。分类和诊断标准是与对本病的概念有关,其有效性有待于病程和预后、对治疗的反应、遗传学资料以及生物学调查的检验。操作性诊断标准(opera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是在近10多年来,基于这个考虑而发展起来的。当前国外具有一定影响的诊断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

克雷丕林对本病的疾病分类学概念是基于病程和预后。他确定早发性痴呆的特征是内在病因、病程导致精神残疾,预后以精神衰退为归转。这一概念至今在某些学派的诊断标准中具有影响。

E.Bleuler在描述精神分裂症症状时,区分基本症状和附加症状,认为基本症状为:思维联想障碍(association)、情感淡漠(apathy)、矛盾意向(ambivalence)和内向性(autism),有4A之称,是精神分

裂症的特征性症状,有诊断意义。Bleuler的概念对现今国际诊断标准仍具有影响。

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可靠性,不少学者对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进行了研究。如

K.Schneider提出了首级症状,认为病人如果有首级症状中的某项,而没有器质性症状,即可诊断为精神

分裂症。K.Schneider的首级症状具体内容是:思想化声(思维鸣响);争论性幻听;评议性幻听;躯体影响

妄想;思维被夺;思维被插入;思维扩散或被广播;被强加的感情;被强加的意志、冲动;妄想性知觉。其中第1~3项为特征性幻听,最后一项为特殊意义妄想,其他均属精神自动症的被控制体验。这些体验来自病

人主诉,有容易确定、临床使用可靠性高的优点。但Bleuler的基本症状未引入这一系统,是主要遗憾。

鉴于特征性症状在临床应用上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发展了症状聚类(symptom cluster)的诊断方向。如Carpenter等(1976)用PSE检查方法,收集国际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经电子计算机统计,找出了9

项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和3项非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9项精神分裂症多见症状是:思维鸣响;内心

被揭露;不能和别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情感淡漠;自知力缺乏;妄想泛化;思维不连贯;言谈不可信;荒谬的

妄想;虚无妄想。3项非精神分裂症的多见症状是:早醒;表情抑郁和情绪昂扬。根据他的资料,80%急性

和亚急性精神分裂症具有5项以上多见症状。

当前国际上影响较大的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次和第10次修订版(ICD-9、ICD-10)、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3版(DSM-Ⅲ)及最近发表的第4版(DSM-Ⅳ)。

ICD-9、ICD-10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与布鲁勒的传统概念相等同,在症状学诊断标准方面,重

视K.Schneider的一级症状,有症状标准,症状标准中包括了基本人格改变,特征性思维联想障碍,被控

制感,评议性幻听;思维剥夺或插入,阴性症状和社会退缩。在概念中指出两条排除症状:意识清楚且智

力保存。其特点是要求在上述各类症状中有两项,无病程上的要求。要求特征性症状至少在1个月以上的

大多数时间肯定存在。

美国DSM-Ⅲ(1980)的诊断标准系统是以Feighner诊断标准(1972)和Spitzer研究用诊断标准(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RD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较明确的纳入标准和除外标准。其要点有:①急性期有某些精神症状;②病后功能有所减退;③起病在45岁以前;④不是由于器质性障碍或精神发育迟滞;⑤病期在6个月以上。症状标准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即言语不连贯、思维联想散漫、思维明显不合逻

辑或言语内容显著贫乏。但对各种思维形式障碍的确定时,要求至少合并有下列的1项:如情感迟钝、平

淡或不恰当;妄想或幻觉以及紧张症或其他显著的行为紊乱。其病期的规定较严:至少持续6个月。此外

病后功能有减退。如病期超过2周不到6个月,称精神分裂症样障碍(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

DSM-Ⅳ取消了起病年龄标准,症状学标准较简化,合并为5条,即妄想、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和阴

性症状。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在症状标准中,接受了布鲁勒的基本症状的概念以及附加症状中的某些

病态体验内容:如精神自动症,原发性妄想,包括了Schneider的首级症状内容。克雷丕林的疾病分类学

概念,在我国传统的诊断标准中也有一定反映,即病程有不断发展的趋势,导致以人格特殊变化为特点的

转归。由于诊断标准掌握的宽严程度不一,以及研究工作的需要,第1版精神分裂症操作性诊断标准发表于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手册(许又新,1983)。症状标准的内容与DSM-Ⅲ十分接近。

1984年10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召开的学术讨论会议上,进一步进行了讨论。在症状标准上规定更严格一些,要求至少有2个典型的特征性症状或3个不典型的特征性症状。症状内容与ICD-9相接近。

1989年4月由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制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中(CCMD-Ⅱ),精神分裂症的操作性诊断标准的内容在严重程度标准略有改动,其他与1984年标准相同。

1993年7月我国中华医学会神经精神科分会,在参考国际分类第10版(ICD-10)和美国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草案后,归纳国内各地修订意见,在大连召开CCMD-2修订会议,形成CCMD-2-R,并于1994年5月在泉州举行的会议上通过。除严重程度标准在文字上有改动,症状学标准规定的8项内容中有两项外,其他与CCMD-Ⅱ相一致。

2013年,关注失眠抑郁精神分裂患者,让我们一起用双手温暖世界。

详情点击:

https://www.doczj.com/doc/b02267374.html,/qiuyi/shimian/

https://www.doczj.com/doc/b02267374.html,/qiuyi/yiyu/

https://www.doczj.com/doc/b02267374.html,/qiuyi/jsflz/

https://www.doczj.com/doc/b02267374.html,/qiuyi/bjjsbyy/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及基本概念

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本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多迁延,缓慢进展,如不积极治疗可逐渐加重或恶化,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具体表现为:①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②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③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④想入非非,遐想终日。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认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精神病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公害之一,专家指出,认识精神分裂症症状可以为早期治疗赢得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关键在于是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发作的6个月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损害最少。首次发病者,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在病后的6个月到1-2年可望完全恢复。延误首次治疗的时间将导致治疗的效果下降。但是如果不坚持服药治疗,85%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那么,怎么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有助于辨别。①性格改变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内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内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内向

型性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内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内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张、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

第八章 习题集(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一、目的及要求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 3.熟悉妄想性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概念、掌握其临床特点。 4.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病因学假说。 5.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和识别精神分裂症,并能提供合理的干预措施。 二、各节应了解和掌握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1.掌握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各型特点。 2.掌握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熟悉精神分裂症的概念、主要的流行病学特点。 4.熟悉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 5.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病因学假说。 第二节妄想性障碍 1.掌握妄想性障碍的主要临床特点。 2.熟悉妄想性障碍的概念。

3.了解妄想性障碍的治疗。 第三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熟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共同特点。 三、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6.听幻觉最常见于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最为常见的精神病,国内约有780万患者,患病率达6.5‰,居各类精神病之首位。病因不明,好发于青壮年期。 主要表现为个性的改变,心理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异常。病程往往迁延不愈,呈缓慢进展,使患者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致残率颇高。 发病因素: 1、遗传因素 2、躯体疾病 3、心理因素 4、社会因素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一)临床症状 1.特征性症状:(1)思维散漫、思维逻辑障碍 (2)情感淡漠,情感倒错 (3)意志缺乏,意向倒错 病人常表现:脱离环境、内向思维、行为离奇。 2、常见症状 (1)言语性幻听:内容荒谬离奇。 (2)妄想 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最常见。 荒谬离奇是特征。 原发性妄想几乎只见于精分症。 (3)紧张症候群 紧张性木僵与病理性激情。 3.自知力减退或缺失 (二)临床类型 1、单纯型 较少见。 起病缓慢,进行发展,以阴性症状为主。治疗效果差。 病例1:患者××,20岁,男,饭店服务员,因5年来逐渐加重的孤僻少语,生活懒散,发呆发楞,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而住院治疗。

病前性格内向。学习主动刻苦,成绩优秀。既往无严重躯体疾病史。出生于工人家庭,从小受双亲疼爱。无阳性家族史。 患者15岁入高中前为优秀生,入高中后不久,无诱因出现生活懒散,说话少,不讲个人卫生,很少主动洗漱,换衣,吃饭要人叫。学习被动,经常不做作业,受家长责备亦无动于衷。高中毕业时成绩从以往名列前茅变为全班末名。参加工作后常无故不上班,在家发呆或卧床。不关心家人,行为幼稚,和母亲搂抱、撒娇。有时在街上呆看女性,夜间偷看别人谈恋爱时,把阴茎露出,呆站。5年来病情逐渐加重。 ?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精神状况检查:接触被动,回答问题尚切题。思维贫乏突出。自称“脑子 变空了”,回答问题多用“不知道”、“差不多”,或低头发呆,不语。否认有幻觉、错觉,未引出妄想内容。在病房多独处,少语,对周围事物反应淡漠,打扑克时表情呆板,受责备时无表情反应。情感淡漠。生活需督促,对病情无自知力。对住院无所谓。 本例病人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病,病前性格内向,病程5年缓慢发展,临床症状以日益加重的意志活动减退、情感谈漠、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为主。伴有幼稚和带性色彩行为。未发现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自知力缺乏。 症状学诊断: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活动减退。 疾病学诊断:精神分裂症(单纯型)。 2、青春型 较常见。起病较急,发展较快,以阳性症状为主,常带性色彩症状。疗效好。病例2介绍: 患者××,男,19岁,未婚,学生。精神失常三月,主要表现为言语零乱,情绪变化无常,忽哭忽笑,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往外乱跑,或学鸡狗猫叫,吃木头、草、纸等。 半年前,病人开始睡眠差,头痛头胀。以后失眠逐渐加重,曾至多家医院求治,但未见效。三个月来,突然半夜起来学鸡叫狗叫。以后常独自外跑,去向不明,在家打人,砸玻璃,折墙毁物,有时吃草、纸、木头;有时裸体,乱蹦乱跳,行为幼稚愚蠢。常自言自语,言语极不连贯,如说别人要解剖他,医生要害他,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

阳性精神分裂症及其脑机制 精神药理学研究发现,正常人服用一些药物,如苯丙胺(Am-phetamine)左旋多巴(L-Dopa)和利他灵(Ritalin)等,如果药物剂量足够大或服用多次,可引起幻觉、妄想等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已经缓解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这些药可导致疾病复发,症状不明显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这些药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动物实验证明,这些药物引起脑内多巴胺类神经递质功能增强。苯丙胺能促进多巴胺从突触前的囊泡中大量释放到突触间隙。左旋多巴可以透过脑血屏障直接进入脑内,成为合成多巴胺的原料,促进多巴胺的生成。相反,一些能解除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药物,如氯丙嗪(Chloropromazine)、利血平等,均能降低多巴胺递质作用。 利血平促使突触前束梢内大量单胺类神经速质耗竭,以致神经冲动传来时,该神经末梢无法再向突触间隙释放递质。氯丙壤等抗精神病药物阻断多巴胺递质的释放和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这类精神药理学资料表明多巴胺神经递质功能亢进或降低与精神分裂阳性症状的出现、加重或缓解之间呈一定相关性。因此,70年代初曾认为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生成及功能亢进是精神分裂症产生的脑机制。当时曾一度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副作用类巴金森氏症状出现,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剂量。因为当时已经确切知道,巴金森氏症的病理机制在于脑基底神经节内多巴胺功能降低所致。既然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系统功能亢进的结果,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病人出现类巴金森氏症副作用,说明已使其脑内多巴胺功能降低,自然应该是有效剂量。所以60-70年代初,在精神病临床治疗中曾追求大剂量用药,以期望快速治疗病人。然而,近10年的临床经验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与其是否伴有类巴金森氏症副作用并无直接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多巴胺含量的直接测定也未能发现与病情变化的一致关幕;相反,意外死亡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脑生化分析表明,其脑内多巴胺受体含量高于正常人两倍之多。于是,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为多巴胺受体理论所取代。 多巴胺神经通路在脑内有两条。发自中脑被盖A8和A10区,经隔核、嗅结节分布于大脑皮层,称中脑一边缘多巴胺通路,在边缘结构和大脑皮层中含有高密度的D-1多巴胺受体;中脑A9区是黑质致密部,发出较长的多巴胺神经纤维达纹状体,形成黑质一纹状体多巴胺通路,在纹状体内含较多的D-2多巴胺受体。D-3多巴胺受体是自感受体分布于黑质细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 1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时一组有大脑损伤证据的器质性疾病,如脑部炎症、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占位性病变、癫痫等。这些疾病因素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感染及代谢障碍,损害了脑的功能。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幻觉、错觉、妄想、意识障碍、记忆损害和痴呆。有些精神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相类似,故需要互相鉴别。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在起病的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和谵妄。慢性期出现记忆智能的损害和人格改变。 而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出现意识障碍,其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是在意识完全清晰地情况下出现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智力可保持病前水平,无进行性的记忆智能减退,不出现痴呆。 另外,诊断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要具备客观实验室检查依据,如脑CT、脑核磁共振、脑电图或脑脊液检查的异常结果。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肌张力改变、腱发射不对称或病理反射阳性。精神检查应能发现意识障碍、注意障碍、目光茫然、反应迟钝、双手抓空、瞬时记忆障碍,症状晨轻夜重,病情在一天内常有波动,存在大量幻觉、错觉,大小便失禁和进行性痴呆。 2 情感性精神病 情感性精神病区别于精神分裂症的关键主要有3点: A情感性精神病呈间歇性的发作性病程,再严重的发作最终会趋于缓解,缓解期如正常人或基本如正常人。 B 情感性精神病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情感障碍的基础上可继发感知觉障碍和思维障碍,变现为错觉、一过性幻觉和妄想,部分病人甚至可出现schneider首级症状。这些继发症状发生在情感症状后,缓解在情感症状前,但是在病程的某些阶段会显得很突出,常給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C情感性精神病的预后比精神分裂症要好,病人不出现精神衰退。而精神分裂症变现为慢性进行性病程,间歇期不明显。情感障碍主要为平淡、迟钝、不协调、高级情感(如同情心、荣誉感、亲密感)丧失,晚期出现衰退。另外,情感性精神病以急性、亚急性起病者多见,发病前多有一些社会心理因素。而典型的精神分裂症常为慢性起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第7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妄想性障碍 练习题 【多选题】 (一)A型题 1.以下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定义哪项不正确 A.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B.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 C.慢性病人可有意识障碍 D.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且病程迁延 E.一般智能无明显损害 2.精神分裂症最多见的幻觉是 A.视幻觉 B.听幻觉 C.触幻觉 D.嗅幻觉 E.本体幻觉3.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最可能的是 A.单基因遗传 B.双基因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在意识清晰的基础上,下列何种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最有诊断意义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牵连观念 D.思维散漫 E.夸大妄想 5.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 A.情绪低落 B.情绪不稳 C.情绪高涨 D.情感不协调 E.欣快6.听幻觉最常见于 A.躁狂症 B.抑郁症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强迫症7.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 A.思维破裂 B.被控制体验 C.幻觉 D.怪异行为 E.注意不集中 8.关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思维联想散漫 B.片断的幻觉妄想 C.幼稚愚蠢行为 D.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E.妄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9.关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常急性发病 B.可表现精神运动型兴奋 C.可出现木僵

D.对电抽搐治疗反应较好 E.发病多在中老年期 10.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特征,以下哪项错误 A.起病年龄较晚,常在40岁左右 B.以妄想为主要表现 C.缓慢发病者多 D.幻觉少见 E.及时治疗效果较好 11.关于精神分裂症单纯型下列何种说法不正确 A.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B.病程进展缓慢 C.社会退縮行为 D.幻觉妄想较为明显 E.预后较差 12.下列何种症状不属于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A.思维贫乏 B.假性幻觉 C.动力缺乏 D.情感平淡 E.孤僻离群 13.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研究中,目前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化因素 D.脑萎縮 E.精神因素 14.一青年病人,三个月前急性起病,意识清晰,表现说话难以理解,行为幼稚怪异,本能意向亢进,有片断的耳闻远方亲友声音的幻觉,觉有人跟踪。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C.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病毒性脑炎 E.分裂样精神病 15.30岁的男性病人。近半年来觉得有人跟踪自己,有人在屋里放了窃听器而不敢大声讲话,常听见有人在议论如何对付他。因而表现闷闷不乐,闭门不出,写信到公安局请求保护。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青春型分裂症 B.偏执型分裂症 C.单纯型分裂症 D.偏执性精神病 E.紧张型分裂症 16.青年女性,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友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有时发呆。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 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B. 品性障碍 C.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D. 偏执性精神病 E. 人格障碍 17.以下疾病那一种预后最好 A.偏执狂 B.偏执状态 C.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什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疾病,青壮年发生的概率高,一般 在16~40岁间,没有正常器官的疾病出现,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大部分的患者是由于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受到的压力 过大,而患者没有一个良好的疏导的方式所导致。患者在出现该情况 不仅影响本人的正常社会生活,且对家庭和社会也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致病因素: 1、环境因素:工作环境比如经济水平低低收入人群、无职业的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经济水平高的职业人群的患病率。还有实际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开心也会诱发该病。 2、心理因素:生活工作中的不开心不满意,导致情绪上的失控,心里长期受到压抑没有办法和没有正确的途径去发泄,如恋爱失败, 婚姻破裂,学习、工作中不愉快都会成为本病的原因。 3、遗传因素:家族中长辈或者亲属中曾经有过这样的病人,后代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的机会比正常人要高。 4、精神影响:人的心里与社会要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缺少的联系,对社会环境不适应,自己无法融入到社会中去,自己与社会环境不相

适应,精神和心情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大脑控制着人的精神世界, 有可能促发精神分裂症。 5、身体方面:细菌感染、出现中毒情况、大脑外伤、肿瘤、身体的代谢及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使精神分裂症,身体受到外界环境的 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心里受到打击,无法承受伤害造成的痛苦,可能会出现精神的问题。 对于精神分裂症一定要配合治疗,接受全面正确的治疗,最好的 疗法就是中医疗法加心理疗法。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并且科学合理的治疗,不要相信迷信,要去正规的医院接受合理的治疗,接受正确的治 疗按照医生的要求对症下药,配合医生和家人,给病人创造一个良好 的治疗环境,对于该病的康复和痊愈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是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 症状。 2、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有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 3、其它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本 体幻觉等。 4、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 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 1、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 2、评论性幻听: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 3、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 4、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言语紊乱: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问题,使人难以理解。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媒介和音韵联想 1、思维散漫:思维缺乏固定的指向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例如,住院患者写信给领导这样写:“刘处长,领导,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很好,大家都好,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

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同志们走勤奋的道路,人人都有科学知识,更有理论现代化。。。。。。” 2、思维破裂:更严重的联想障碍,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3、词的杂拌:(1)词的堆积,词与词之间无联系。例:他….蛇…. 汽车;(2)意识清晰——思维破裂;(3)意识不清晰——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4、象征性思维:把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 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例:医生:你为什么打她(另一个病人)?病人:因为她说她的项链是珍珠的。医生:那有什么关系?病人:我丈夫姓朱。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 5、媒介和音韵联想:借助外界某些本来与自已无联系的事物作为 媒介所发生的异常联想例:患者姓“林”,讨厌“板”,57数字,煤气灶。 6、语词新作:自创新词、新字,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 能理解。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将全部字中的“心”→“忄”思想→忄田忄目 7、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逻辑障碍:患者:我的病就是猪(概念 外延的紊乱)患者:李某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推理方面的障碍)医生:苹果、香蕉、梨子和土地,哪一个不是一类?病人:香蕉,因为它有香味(判断水平下降)。医生:苹

精神分裂症药物分类

精神分裂症药物知识简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因发病突然、治疗过程漫长、病程多迁延而难以治愈。受病情和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受尽折磨,十分痛苦,往往会丧失治疗信心而半途而废。 其实,患者发病期在接受心理治疗的同时应予以药物治疗,并力求治疗的系统化和充分化,以期获得较好的疗效。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及其类别如下: 1.二苯氧氮平类 代表药物有:洛沙平、氯氮平、氯噻平等。 2.苯酰胺类 代表药物有:舒必利、泰必利、舒托必利等。 3.硫杂蒽类 代表药物有:泰尔登、氯噻吨、三氟噻吨等。 4.丁酰苯类 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氟哌啶醇葵酸酯、苯哌利多、三氟哌啶醇、五氟利多、氟司必林等。 5.吩噻嗪类 代表药物有: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奋乃静葵酸酯、甲硫达嗪、氯丙嗪、奋乃静等。

6.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代表药物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氨磺必利、舍吲哚等。 总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很多类型。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的药方各有不同,而且这些药物的作用复杂,用药的技术性和技巧性很强,所以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患者切勿盲目服药以免引发不良后果。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常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奥氮平、氯氮平、阿立哌唑、氨磺必利、舍吲哚等,这些药物多数是在氯氮平的化学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通过药物对DA、5-HT二个系统的协同作用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和认知障碍的目标,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减少了锥体外系反应和肝脏等方面的不良反应,患者使用后生活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催乳素水平升高的副作用又是新的医学问题,常常出现体重增加、泌乳、闭经、血糖血脂升高等,形成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学和临床学特点,但总体而言较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其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其中阿立哌唑因为作用机制有较为特殊,无明显的催乳素水平升高问题。 1.利培酮 利培酮是目前国内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除成人使用疗效良好外,儿童和青少年使用也是相对安全高效的药物之一。利培酮设计剂型较多,长效针剂、口服液、口腔崩解片和普通片剂,兼顾了临床上各种需要层次,为此价格上有差异较大, 普通 片剂相对价格便宜,能为中国一般家庭承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 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因;多基因遗传;风险预测 [摘要]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密切相关,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是主导,环境因素是诱因,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可以大致预测。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病因;多基因遗传;风险预测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确切病因虽不明确,但大多专家学者观察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环境因素起诱导作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主要原因是什么?其子女有多少人会发病?怎样预测、预防?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看法。 1 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虽不十分明确,但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多年观察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属于多基因遗传病。所谓多基因遗传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作用,精神分裂症遗传度达80%,说明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 1.1 家族研究二个家族父母均患精神分裂症,一个家族生育二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进入青春期后,先后患精神分裂症。另一个家族,母亲系精神分裂症,父亲是精神分裂样人格,结果所生的三个儿子均患精神分裂症。这是两个典型的遗传家系,说明精神分裂症有

遗传倾向。据国外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中,精神病发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 1.2 65个家庭调查有学者对65例家庭进行调查,父母均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子女患病机率为35%~68%,而正常人群发病率仅为0.86~1%。 1.3 对精神分裂症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的同病率(一同患病)比双卵双生的同病率高4倍~6倍(单卵双生为50%,双卵双生约10%~15%),说明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1.4 寄养子研究对养子进行实验研究,把养子分成三组:观察组:亲生父母患精神分裂症,寄养父母正常,结果养子发病率19.7%;交叉组:亲生父母正常,寄养父母患精神分裂症,结果养子发病率4.8%;对照组:亲生父母和寄养父母均正常,结果养子发病率为10.7%。说明父母正常的孩子生活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中,其发病并不明显升高。而患病父母的孩子生活在正常家庭中,也不能避免其不发病,从而推测环境因素不起主导作用,而遗传因素才起主导作用。以上提供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重要部分,血缘关系愈近,遗传因素的影响就愈突出。 2 环境因素 2.1 个性因素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50%~60%在病前具有某种特殊的个性特征,如孤僻、内向性格、怕羞、多疑敏感、思考问题逻辑混乱等,精神病学中称“分裂性人格”。一般认为精神分裂症与病前个性有关。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为探索和描述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状况存在着相当大的地域差异,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都不尽相同。美国1986年以前,以初次去各精神病院患者计算,估计年发病率为0.11‰ ~ 0.70‰。英国Nottingham城市1983 ~ 1984年的平均发病率为0.16‰,另两个城市为0.11‰和0.14‰。德国Mannheim的发病率较高,为0.54‰。七十年代中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国精神分裂症发病率达0.09‰~ 0.35‰,其中发病率最低的地区是山东崂山(0.09‰),最高的地区是上海(0.27‰)和四川(0.35‰)。大庆地区基层防治机构的调查资料表明,1986 ~ 1990年间发病率为0.17‰~ 0.26‰,平均发病率为0.22‰。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1992年公布的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平均发病率为0.07‰~ 0.14‰,患病率大约为1.4‰ ~ 4.6‰。就年龄而言,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多在15 ~ 45岁,发病年龄跨度为30年;就性别而言,两性间发病率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有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要早5年左右。 根据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报道,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差异也比较大,其范围在1‰ ~ 11‰之间。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的危险性约为7‰ ~ 13‰,不论城乡,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均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的报告数据认为,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 ~ 1.5%,NIMH则报告为0.9% ~ 1.9%,但美国某些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为1.1‰。1982年和1993年我国两次全国协作调查以及各地区调查结果均显示在各类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居首位。1982年,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79],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4.75‰,终身患病率为5.69‰,城市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06‰,农村为3.42‰,总患病率城市为7.11‰,农村为4.26‰。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女性患病率均高于男性,患病比例为1.6:1。1993年,应用相同的方法和标准在其中7个地区进行第二次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80],精神分裂症的时点患病率为5.31‰,终身患病率为6.55‰,总患病率城市为8.18‰,农村为5.18‰。较前次调查略有上升,但无显著性差异。城乡患病率相比较,城市精神分裂症患病率(1982年7.11‰,1993年8.18‰)明显高于农村(1982年4.26‰,1993年5.18‰),两次调查结果一致。1991年在北京地区16个区县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在超过15岁的人口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7.2‰,其中城市为8.04‰,农村为6.21‰,城乡差异显著[81]。山东省(1990 ~ 1994年)对社区47万人口中精神分裂症5年发病的动态观察资

目光呆滞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

目光呆滞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 目光呆滞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在日常的生活中,会有很多儿童会出现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出现精神分裂症之后,是会严重影响到患者身体健康的,因此大家需要注意这种疾病的存在,另外我们一定要注意身体调理,避免出现情感障碍和感知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接下来广州协佳医院精神科张可斌专家带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都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患者朋友们。 表现1、对周围人的态度有变化,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的恢复期和缓解期,与家人、同事、朋友及其他与之有接触的人,相处得都比较融洽,谈吐自然,回答问题切题,让人感到与他交往没有隔阂。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忽然变得孤僻、不合群、不与人交往、独处一隅、低头沉思,或者对人态度蛮横,脾气暴躁易怒,不愿和别人进行正常沟通和交流则有犯病的可能。 表现2、患者的表情有变化,在缓解期或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部表情比较自然,眼神比较灵活,别人可以从其面部看到正常喜、怒、哀、乐的表情变化,表情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其内心的相应情感。目光呆滞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在即将犯病时,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表现为目光呆滞、双眼发直,外界刺激难以引起其表情变化,甚至遇到相应的外界刺激,表现出与平时相反的面部表情等。 表现3、对自身疾病的态度有改变,在疾病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认识,愿意看病,配合医生治疗。但是,当精神分裂症疾病即将复发时,患者会变得无视自己的疾病,甚至坚信自己没有病,并且拒绝看病、吃药。对医生、护士、家属持敌对态度,将大家对他的关心当成对他的攻击和迫害。 表现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有变化,病情稳定时患者的生活一般有规律,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可以上街买菜,操持家务,照顾家人。在即将犯病时,患者表现为生活没规律,夜间不睡,白天不起,甚至长时间不脱衣服、鞋袜就上床睡觉,也很少刷牙洗脸、换洗衣物等等。学习和工作状况有变化,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能坚持学习和工作。学习成绩一般尚好,工作任务也多能完成。要犯病时,则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工作能力降低,经常迟到、早退,或与同学、同事发生争执。 目光呆滞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吗?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患上精神分裂症的表现。相信清楚的认识上面的知识之后,我们都了解到了精神分裂症疾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了。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严重困扰着我们患者朋友,生活中一旦患有精神分裂就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症状,也会因此困扰到患者朋友平时的生活,所以各位患者朋友要认真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