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数与凑整 2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数与凑整 2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数与凑整 2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大数与凑整 2

2019最新整理-(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大数与凑整 2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以去商场购物的实际情境为教学载体,向学生自然而然地揭示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

2.通过对不同情境使用不同的凑整方法的练习,使学生感知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

能力目标:

经历对某一情境选择相对应的凑整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灵活的应景而择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情境互动教学,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对现实

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整方法中的“去尾法”和“进一法”。

教学难点:

能依据实际情景正确判断,并应用合适的凑整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

认知的准备:

(1)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凑整。

(2)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铺垫(复习生活中的四舍五入法)

1.昨天我们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对一个数进行凑整,那么四舍五入法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

学生举例:银行、超市等。

2.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其它的凑整方法?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四舍五入凑整法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凑整方法,在新授另两种凑整方法之前,先对四舍五入法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复习,并自然引入到生活中,感知其它的凑整方法。】二、情境引导探究

(一)用去尾法凑整

1.出示情景1(多媒体课件)

小胖和妈妈到商场买衣服,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服装大特卖(教材P76的题一)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大数与凑整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法、写法,复习按四舍五入法凑整。 2.掌握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凑整。 3、能根据生活实际的需求将一个数用合适的方法凑整。 2.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去尾法和进一法的凑整方法。 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体会四舍五入法是最常见的凑整方法。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5次人口普查,统计出了我国五十年来人口的增长情况。出示P75我国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观察这张统计图,你获得哪些信息? ①复习大数的读写 读出1953~2000年全国人口数 这些数都比较大,读这些数时,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读这些数时我可以用四位分级法。 写出1953~2000年上海人口数 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表示上海总人口、全国总人口的数量时做不到很精确, 这时就需要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一个近似数。

(学生完成P89的表格) (前两行老师指导学生共同完成,后三行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用“四舍五入”法凑整成整亿数看千万位上数的大小;凑整到整百万数看十万位上数的大小,以此类推……凑整到哪一位要看被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大于或等于5的向前一位进1,小于5的省略尾数。 ③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四舍五入凑整法,还有其它的凑整方法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关于“大数与凑整”的知识。(出示课题)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 小胖和小胖妈妈去商店买衣服,正好赶上商场服装优惠促销,小胖发现原先的价格都变成了相邻的整十数,你知道,商场老板用的是哪种凑整的方法?用四舍五入行吗?为什么? 生1:商场老板用的是把末尾的数变成0。 生2:用四舍五入不行,因为这样的话就比原先的价格贵了。 小结:因为优惠促销一定要比原来的便宜,所以一般不用四舍五入法。 把198的尾数8舍去,得到190;把76的尾数6舍去,得到70,像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 跟进练习: 按照商场老板的这种凑整方法,制定出其它衣服的价格。完成书P90填表格,师指导。 “去尾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四舍五入”法在凑整时有什么不同? 生1:“去尾法”只要把末尾的数改成0就行了 生2:“去尾法”不需要看尾数的大小的,无论尾数是几都是舍去的。 小结:都是凑整,但方法截然不同,“四舍五入”法要看被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的大小决定是“四舍”还是“五入”,而“去尾法”是不需要看尾数的大小,无论尾数是几都舍去。 2、探究二

二年级数学上册 倍 1教案 沪教版

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将什么定为1份”的本领。 2.知道几个△就是△的几倍,并会列算式。 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获得新知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倍”。 教学难点: 谁是谁的几倍。 教学准备: 每张桌子黄豆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口答:2+2+2+2+2+2=8+8+8+8= 表示个2表示个8 师:说得真好,这是我们前几天学的本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探索新知。

1.观察“划船”主题图。 师:小胖的学校组织他们去公园春游了,这是他们在划船的情景,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汇报:(1)一共有6条船,1条黄船,2条绿船,3条红船。 (2)每条船上的人数都是3人。 (3)绿船的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 2.看“黄船”图,引出“倍”。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有1条黄船,船上有3人,就是几个几?(1个3)算式呢?(13=3)1个3还表示3的1倍,算式:31=3。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倍(板书课题)。 3.认识“几个3就是3的几倍”。 (1)看“绿船”图。 师:刚才有同学说“绿船人数是黄船人数的加倍。”说得很好,这是一年级学的本领。也就是——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绿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2 份,2个3也就表示3的2倍,所以绿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2倍。 谁会列算式? 23=6或32=6(板书)。 (2)看“红船”图。 师:谁会学说这句话,告诉大家,黄船人数和红船人数的关系?(把黄船上的人数看作1份,红船上的人数有这样的3份,3个3也就表示3的3倍,所以红船上的人数是黄船上人数的3倍。算式:33=9。) (学生个别说,同桌互说。) (3)看“划船”主题图。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 3.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他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 2.已知圆的面积是6π,你能求出该圆的半径吗? 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 (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 2;②2 x;③x2+y2;④-5;⑤35, 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看式子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代数式 x+1 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且x≠1 B.x≠1 C.x≥1且x≠-1 D.x≥-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 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是所含字母为非负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 (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 (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 解:(1)由题意知???2a +8=0,b -1=0, 得2a =-8,b =1,则2a -b =-9; (2)由题意知? ??b -2≥0,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 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和-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 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 时,3x +2+3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 ,3. 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我们已学过的平 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探究和总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

最新沪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巧算

巧算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巧算方法。 2、理解“一个加数增加一,一个加数减少一,和不变”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同向思维变化。 4、能用“被减数与减数同时增加与同时减少一,差不变”的同向变化来巧算减法 计算题。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巧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并会运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巧算加减法题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巧算加法) 1、师:观察通往小岛的栈道上写的算式,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迅速算出呢?(学生自由 说) 26+18=44 (学生说出上学期所学的各种方法) 2、如果把一个加数变为整十数,那么计算将更为方便,你是怎么想的? 生:26减少2,18增加2,就是24+20=44 3、师:在加法中一个加数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是不变的。在计算加数的时 候,我们将一个加数变成最近的整十数就可以了。 4、为什么把18 变成整十数,而不把26变成整十数? 生:因为把18变成20容易。 5、小结:巧算时我们要先把一个最接近整十数的加数变成整十数,然后这个加数加上 几,另一个加数就减去几,和不变。 [意图:教师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教授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就知,又能为新学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练习: ★师:现在让我们把下面的加法用巧算的方法表示出来。 69+16=70+ = 45+48= +50= 38+17= + = 把哪个加数变成整十数?为什么? 三、减法巧算: 1、出示:34-27= 35-28= 36-29= 37-30=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4道减法题,先一起算出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三篇精选 【导语】一份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提前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反应进行预想;还需要教师对授课对象也就是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对授课内容进行一定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引导者"和"先行者"的作用。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出示蝴蝶的一半。生:蝴蝶

师: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你怎么知道是蝴蝶的呢? 生说一说,师加以引导。 师:生活中,像蝴蝶这种两边大小、形状、图案一模一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你在生活中见过轴对称图形吗?说一说吧 生举例子,师加以引导并表扬肯定。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小青蛙图片 你认为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怎么判断的?从哪里看两边一模一样呢?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想法吗? 小组动手操作 2、交流汇报。 用对折的办法,发现两边完全重合。 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码?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

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与凑整 2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与凑整 2教案沪教版 1、以去商场购物的实际情境为教学载体,向学生自然而然地揭示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 2、通过对不同情境使用不同的凑整方法的练习,使学生感知三种凑整方法的区别。能力目标:经历对某一情境选择相对应的凑整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灵活的应景而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情境互动教学,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凑整方法中的“去尾法”和“进一法”。教学难点:能依据实际情景正确判断,并应用合适的凑整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认知的准备:(1)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凑整。(2)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铺垫(复习生活中的四舍五入法) 1、昨天我们复习了用四舍五入法对一个数进行凑整,那么四舍五入法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会用到? 学生举例:银行、超市等。 2、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其它的凑整方法?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四舍五入凑整法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凑整方法,在新授另两种凑整方法之前,先对四舍五入法从实际使用的角度出发进行复习,并自然引入到生活中,感知其它的凑整方法。】 二、情境引导探究 (一)用去尾法凑整 1、出示情景1(多媒体课件)小胖和妈妈到商场买衣服,看到商场正在进行服装大特卖(教材P76的题一) 2、观察特卖情况记录表格中的数据,同桌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 3、集体范围内交流,并填出衬衫和运动服的特卖价。特卖价都比原价的价格底了;特卖价的价格就是把原价价格的个位上的数字去掉(师:也就是凑整到位);这里的凑整方法与我们常用的四舍五入法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在服饰大特卖这一生活实际情景中的凑整方法与我们常用的四舍五入法不同,在这里的凑整过程中,凑整到位,那么个位就是他的尾数,无论尾数是几,都不向前一位进一,把尾数直接舍去。 这样的凑整方法我们叫“去尾法”。板书:凑整去尾法如果用去尾法凑整到百位,尾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位) 5、练习,用去尾法进行凑整。独立完成集体核对交流怎样用去尾法凑整

2017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为原点.这样就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师: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实数对来表示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教师指正学生易犯的错误.

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沪教版)-附答案

143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沪教版) 1、直接写出结果(6%) 124+123=( ) 1-53 =( ) 76-73+7 4 =( ) ( )+153=154 -( ) = 1 - - =( ) 2、根据算图写综合算式,并用递等式计算。(8%) (1) 3、根据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下面各题。(16%) 125×32×25 25 ×404 93×35+93×66-93 1876—(353+576)-247 4、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写出计算过程。(6%) □—256=1256 □×48=5904 2525÷□=25 5、列综合算式计算。(8%) (1)50除150与250的和,商是多少? (2)301减去298的差乘25与8的和,积是多少? ……………………………………………………密………………………………封………………………………线…………………………………………………… 20320814 11………………………………

第二部分 概念部分(共30分) 1.填空:(17%)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 5k ㎡=( )㎡ 2 l -290ml=( )ml 7056kg=7t+( )kg (2)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单位。(3%) 一条蓝鲸约重125( ) 一枚邮票面积约9( ) 一罐可乐有355( ) (3)上海市的总人口约“一千六百七十三万七千五百”人,写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人,用“去尾法”凑整到整百万数约是( )人,用“进一法”凑整到整十万数约是( )人。(4%) (4)某型号彩电每台1498元,学校准备买6台这样的彩电,请合理估计一下,李老师大约带( )元钱就够了。(1%) (5)小丁丁画一个半径是4㎝的圆,小胖画一个直径是7㎝的圆,( )画的圆较大。(1%) (6)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3%) 或 (7)如右图,(2%) ∠BOC= ∠DOE= 2.选择题:(6%) (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中任意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A .1 B.2 C.3 D.无数 (2)当时钟显示为3:30,时针与分针所组成较小的角是( )。 A .钝角 B.直角 C.锐角 D.平角 (3) 23×25×9×4=(23×9)×(25×4)运用了(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作图:(4%) (1)画角AOB ,使∠AOB=75?。(2%) A B C D E 30° ………线……………………………………………………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2.1 (1)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案

1 / 6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如何推导的? (3)在中,已知,那么。 2、预习课本66~68页,写下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和存在的疑惑: 3、简单应用 (1)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十二边形的内角和是 . (2)如果多边形的内角和为,那么它是边形. 角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为新课多边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堂学习概念学习: 1.这是几边形? 提问:我们能否参照三角形的定义,尝试给多边形下个定义? 多边形:叫做多边形。 说明: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就称为n边形.如由四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就称为四边形,由五条线段组成的多边形就称为五边形.学生根据三角形有关概念,尝 试得出多边形有关概念。体会 类比思想 通过类比三角形有关 概念,明确多边形的 有关概念 关于多边形的边、顶 点、内角等概念,可 以通过类比三角形引 入;关于多边形的对 角线,可直接进行定 义。对这些概念的描 述结合图形解说,同

概念4:多边形的对角线:联结多边形的两个不相邻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提出问题: 我们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n边形呢? 学生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请大家独立完成下表: 多边形 的边数图形 从一个顶点 出发的对角 线条数 分割出的 三角形的个数 多边形的 内角和学生尝试分割多边形,并完成 表格的填写,自己得出n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 转化以及字母代数的 数学思想。 4 / 6

板书设计 22.1(1) 多边形的内角和 一、多边形的定义 二、多边形的基本概念 边,顶点,内角,对角线,凹多边形 三、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 n边形内角和:(n-2)180 四、定理运用 6 / 6

四年级数学上册 大数与凑整 1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与凑整 1教案沪教版 1、通过生活实例,建立大数的数感,感受学习大数的意义。 2、通过对大数的读写,系统地复习数的有关概念。 3、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大数。能力目标: 1、经历对大数读写方法及相关知识复习整理的过程,发展学生整理归纳的数学能力。 2、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整理,具体感受大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数感,发展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操作、交流、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以全国人口增长统计情况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口问题,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掌握大数读写的相关知识;掌握四舍五入的凑整方法。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认知准备:(1)学生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大数的相关知识。(2)会用四舍五入法对一个大数进行凑整。教学过程: 一、在读读写写中,整理读写法。 1、情景引入:你知道吗?一个人到底有多少根头发?学生回答或猜测后出示有关报道: 一般认为正常成年人头发总数约为80000-- 根不等。平均每平方厘米内约150根,不同部位有密、有疏。每个人的头发多少不等,种族和地域上也有差异。有资料记载,金发的平均根/

人,红色90000根/人,棕色根/人,黑发根/人。(1)读一读,你能正确地读出其中的数吗?(2)想一想,读数时应注意些什么?(3)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还知道了什么?(渗透数的大小比较) 2、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我们已经知道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约8848米,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3000颗,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像这样生活中的大数还有哪些?(1)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数据,并正确读出各数。(2)全班反馈,感受生活中的大数。 [让学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大数,通过广泛交流,用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形成对大数的数感。] 3、梳理大数的读法。 借助媒体出示“我国五年人口增长统计图”,梳理大数读法。(1)从统计图上你搜集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 (2)学生独立观察,收集信息。(3)同桌交流搜集到的信息。(4)集体范围内交流各自获取的信息。 要求说出:a、人口变化情况。b、某一年的具体人数。c、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读出各年份的人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画出数位表,复习亿、万、个三级的相关知识)(5)小结并归纳读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分级(从右往左4位一级);从最高级的最高位读起;0的处理: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复习与提高 2、数与量 3、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4、整数的四则运算 5、几何小实践 6、整理与提高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大多同学有了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需要重点辅导. 本学期,我将在教学中,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鼓励,多表扬,积极改进教法,使学生都喜欢上数学。 【教学目标】 (一)复习与提高 1、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复习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4、复习两位数乘除的计算。 5、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初步体会到分数“比”的含义。 (二)数与量 1、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初步掌握数级读写多位数。 2、认识面积单位及进率,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1、初步学会比较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四)整数的四则运算 1、认识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量,初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三步式题,能运用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引导学生运用树状算图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五)几何小实践 1、建立圆的概念,能用圆规给出半径、直径画圆。 2、建立射线、直线、角的概念。 3、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分数乘除法虽然在学习时分为两个单元,但两者密不可分,若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定义,分数除法的计算也是先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所以将分数乘除法集中安排进行总复习。 分数乘除法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倒数的意义,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含稍复杂的)等等,这么多的知识点,很显然一节课是难以完成复习。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时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分数乘除法的核心的、基础的知识作为总复习的内容。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数和运算的意义虽然看来很简单,恰恰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扎实,就运用不自如,就无法正确解决后面复杂的运算和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2.过程能力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

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对本册所学内容形成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学法: 引导学生自我回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通过学生对数的多样化的不同分类中,使学生自主建立数的结构网络,然后让学生重新去品味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达到了深化知识学习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过程。我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节课尝试建立“建构知识系统”的自主学习模式。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模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 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 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数学测试卷

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终练习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 一、计算部分:48% 1、直接写出得数:10% 800-480÷2= 425-75-25= 100÷25×4= 600÷25+75= 78+26-78+26= 25×(40-32)= 36×99+36= □÷12=12,□=() 1- 7 8 = 8 15 - 3 15 + 5 15 = 2、根据计算盒画出树状算图,并列式计算:4% 3、递等式计算(能巧算的要巧算):24% 462+216+138+184 48×125×25 (125+12)×8 32×32-32+32×69 15×[7035÷(527-492)] 4、列综合算式计算:10% (1)48与32的和除以它们的差,(2)某数除以20所得的商再加上120,

商是多少?和是720,某数是多少? 二、应用部分:30% 1、工程队修一条长84千米的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千米,实际每天修4千米, 这样可以比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小胖要读一本书,计划每天读15页,18天可以读完,实际每天读27页,实 际几天可以读完? 3、饲养场有灰兔320只,是黑兔只数的2倍,白兔的只数是灰兔和黑兔只数总和 的3倍,白兔有几只? 4、如下图:小巧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学校到少年宫走了 12分钟,学校到少年宫的路程是多少米?她又用同样的速度从少年宫到小胖的家,这样小巧从家到小胖的家一共走了多少分? 1600米 ?米 1200米小巧的家学校少年宫小胖的家 5、小胖说:“拿我去年的年龄乘8,再减去11,就是王爷爷今年的年龄,王爷爷 今年6岁。”问:小胖今年几岁?(先画树状算图,再列式计算。)

沪教版(上海)初中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 19.9 勾股定理 教案

§19.9勾股定理(1) §19.9勾股定理(1)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面积割补方法证明勾股定理的思路。 2、初步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进行简单运用。 3、感受人类文明的力量,了解中国古代在勾股定理方面的成就,知道勾股定理在人类重大科技发现中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面积割补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复习关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二、新课探索 探究:1、小组合作,利用这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允许中间有空隙) 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22)a -b (ab 214c +?= 整理可得:222b a c += 2、将四个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翻折,得到新图形 请同学们自行完成新的面积公式推导 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 22ab 2 14b)(a c +?=+ 整理可得:222b a c += 【设计说明】小组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分享,由特殊到一般对直角三角形进行探索,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直角三角形数与形的关系展示得更为直观,更易被学生接受,从而顺利地突破难点,为学生接下来归纳结论打下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操作、归纳、验证

的数学过程,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加菲尔德证法。加菲尔德在证出此结论5年后, 成为美国总统,所以人们又叫它总统证法。 【设计说明】通过介绍勾股定理的有关研究历史, 感受数学文化,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大胆猜想,勇于探索数学知识,从而体会到祖国数学历史的悠久,增强民族自豪感。 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 边的平方。 在Rt⊿ABC中,∠C=90° AB2=BC2+AC2或者c2=a2+b2 课堂练习:在Rt△ABC中,∠A=90°,设a、b、c分别是 ∠A、∠B、∠C的对边。 (1)b=4,c=5,求a (2)a=13,b=12,求c 例题:求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 想一想: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a,那么面积S可以用a来表示吗? 思考: 1、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较短两边的长为3、4,则最长边的边长是。 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的长为 3、4,则最长边的边长是。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 【设计说明】1、学到了用“等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2、感受到了数学的奇妙,也感受到了古人的伟大。我们一定要将此传承下去。 四、回家作业

沪教版数学6.大数与凑整教案

大数与凑整 建平实验学校:邓洁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一学期P89-91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服装大特卖的生活情境为教学载体,让学生理解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因此教学中力求构建一种“以探究促发展”的新型教学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和描述,经过合作探究,自觉地构建了凑整的新方法,使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去尾法”“进一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学生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自觉站在生活角度,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比较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三种凑整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从中提炼出解决问题、获得新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了一个“再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 1、复习大数的读写;复习用四舍五入法来凑整;对于含有亿级的大数进行读写 作为提高。 2、让学生理解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中,去尾法、 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初步学会这两种凑整的方法。 3、通过不同的凑整方法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三种凑整的方法,感知三种凑整方 法的异同点。 4、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感悟数学对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凑整方法中的“去尾法”和“进一法”。 教学设计: 一、问题引入,回忆旧知: 1、准确数和近似数: (1)问题引入:1、我们学校有多少学生?2、我们班多少人?3、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多少?) (2)分析解决:上面所出现的数据中,哪些跟实际完全符合,哪些跟实际是接近的? (3)教师小结: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与实际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生活中常常根据需要对一些准确数凑整,一般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大数与凑整 2、复习大数与四舍五入法 (1)出示P75我国五十年人口增长统计图!

沪教版(上海)数学八年级第二学期-21.4 (1)无理方程 教案

21.4(1)无理方程 教学目标:知道无理方程、代数方程的概念,并会识别无理方程;经历探索无理方程解法的过程,领会无理方程“有理化”的化归思想;知道解无理方程的一般步骤,会解简单的无理方程,知 道验根是解无理方程的重要步骤,掌握验根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无理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了解无理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具体事例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无理方程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在对新方程的分析和旧方程的比较中形成概念,学生感受学习方程知识的实际意义,体会到已有方程的不足,认识到确实有必要拓展和探究新方程的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增强将方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一、加强学习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通过探索无理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总结,逐步领会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掌握解无理方程的解法,在解无理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增根是难点,因此对于具体方程的求解过程,深入浅出的说明产生增根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验根是解无理方程的必要步骤,进而掌握验根的方法。 二、关注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对方程的概念系统进行整理,形成关于代数方程系统的整体认识。在概念形成的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独立思考,在讨论增根产生的原因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和解决问题。在讲评和小结中,重视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拨和交流。 三、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简单的无理方程的解法,增强他们进一步学习无理方程的信心,学有余力的同学,给其提供选做题,鼓励他们进一步的自主探索和学习,在能力上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