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雾病致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1例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分析

烟雾病致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1例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分析

烟雾病致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1例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分析
烟雾病致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1例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分析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23T15:15:35.27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2期作者:袁琳[导读] 目的探究分析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武冈市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400)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接受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21例,接受脑室外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因脑 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因脑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为52.38%;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因脑积水不能缓解需进行V-P分流术患者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治疗中采取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脑室出血;脑积水Efficacy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hemorrhage complicated with hydrocephalus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combined with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hemorrhage complicated with hydrocephalus.Methods: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8,42 patients with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d hydrocephalu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digital random allocation.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2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ventricle combined with lumbar cistern drainage,and 2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an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drainage tim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4.76%.The probability of V-P shunt for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was 9.52%,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8.57%.The probability of V-P shunt for patients with hydrocephalus was 52.38%.The probability of V-P shu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P<0.05 and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mbined with hydrocephalus,the treatment of external ventricle combined with lumbar cistern drainage is effective.I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external ventricle combined with lumbar cistern drainage;ventricular hemorrhage;hydrocephalus. 脑室出血是指大脑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与继发性脑室出血两种,通常情况下,继发性脑室出血发生概率较大[1]。脑积水则是由于患者颅内蛛网膜下腔、脑室内的脑脊液出现不正常积聚所致,两者合并病情比较重,对患者日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影响巨大[2]。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的临床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中抽选42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男性15例,占71.43%,女性6例,占28.57%,患者最高年龄81例,最低年龄46岁,平均年龄(63.51±5.18)岁。对照组21例,男性14例,占66.67%,女性7例,占33.33%,患者最高年龄80例,最低年龄47岁,平均年龄(63.48±5.21)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较高。 纳入标准:第一,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第二,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第三,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排除标准:第一,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第二,不符合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要求的患者;第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室外引流,具体操作如下:选择患者发迹内、冠状缝前、中线旁大约2厘米的位置进行穿刺,方式选择颅骨钻孔。引流过程中,医生将患者硬脑膜切开,采取改良后额角穿刺方法穿刺患者的额角,深度大约在5厘米左右。完成穿刺后,预留引流孔,高度超过 Monroe 孔10厘米左右即可,最后插入引流管进行脑室外引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腰大池引流,具体操作如下:首先,选择穿刺点。一般为L3~4的间隙位置。然后选择穿刺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通常为16号腰大池穿刺针。最后穿刺针刺入患者腰大池位置,并且在患者蛛网膜下腔间隙内插入引流管,导向预留10厘米。 拔管指征:患者接受引流后,需要符合相应的条件才能拔管。第一,夹闭引流管 24 h 以上患者病情没有变化。第二,经过CT 检测证实脑室基本无积血,脑室形态恢复正常。第三,患者生化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脑脊液恢复清亮,变成淡黄色,无血性引流液。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根据两组患者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脑室-腹腔分流情况等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最后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对比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19-08-16T11:05:35.307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作者: 龚瑜 [导读] 【摘 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摘 要】目的: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措施取得的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0.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护理质量,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手术 【中图分类号】R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198-02 颅骨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临床治疗主要采取去骨瓣减压术。但是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患者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对其术后康复产生严重影响,甚至还会出现生命威胁。基 于此种疾病的危险性,如何修补颅骨、脑室引流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过去临床采取分期手术,即先对脑室-腹腔分流,随后进行颅骨修补。随着近年医学发展,同期手术开 始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本文分析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患者94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判断标准。研究中依照随机数表原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有47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1例,患者年龄为35至75岁,平均年龄为(40.5±4.5)岁。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2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34至75岁之间,中位年龄段为(42.3±4.5)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类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同期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宣教饮食护理、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等多项临床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方法。依照同期手术操作,预见性的提供护理服务,具体操作如下: (1)并发症预见性护理。首先,术后感染。患者术后2-30d 很容易引发感染。护理人员需在术前备皮,做好无菌处理,术前2h 使用75%的酒精消毒头部皮肤,术后观察分流管皮下隧道,管理好切口皮肤,确保皮肤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以免敷料污染、脱落。如切口出现红肿痛等现象,需立即处理。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天4次。如患者体温超过38℃,血常规正常,需遵循医嘱使用抗生素,以免感染。其次,分流管堵塞。头皮下的引流管位置应低于置管部位,脑室-腹腔分流管应保持平滑放置,避免管道扭曲、打折。如患者出现颅内高压,应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反复按压减压阀与分流管泵阀,维持分流管通畅。如仍旧堵塞,需立即告知医师予以处理。再次,压疮。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注意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告知家属定期为患者翻身,维持床单柔软、干净、无皮屑。根据患者情况确定是否使用气垫床,并使用酒精擦浴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同时予以营养指导。最后,皮下积液。一般情况下,皮 下积液出现在患者术后7d 内[2]。患者的症状主要为颈部、耳后与头部切口出现肿胀。护理人员需依据患者状况适当调整床头高度,并进行加压包扎。(2)心理预见性护理。颅骨缺损会 降低患者的安全感,同时患者对手术的认识不够深刻,担心手术效果,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仔细观察患者面部表情与行为举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意识清醒的患者可诱导式提问,促使患者积极倾诉内心想法,并展开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促进身体康复的重要性。如患者情绪紧张异常,护理人员可邀请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信心,消除顾虑。(3)早期康复预见性护理。术后需尽早展开康复护理。麻醉尚未清醒时,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每隔2h 为其翻身一次,6h 后对手脚关节进行被动活动,预防长时间卧床出现关节痉挛与静脉血栓等情况。患者麻醉清醒后,可依据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智力受损患者指导床上活动。智力正常者可逐步提高运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1.3统计学分析 软件统计采用SPSS19.0,并分析处理研究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 )表示,并经t 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率(%)来表明,组间之间的比较采用X 2进行检验; P<0.05,说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80.6%,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5.7%,检验两组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护理满意度[n(%)]并发症发生率[n(%)]住院时间(d )对照组 (n=47) 38(80.9)10(21.3)17.2±3.5观察组 (n=47)45(95.7)3(4.3)12.5±3.5 3 讨论 交通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颅脑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颅脑损伤并发颅内压升高的概率非常高。患者入院治疗后需立即予以骨瓣减压术,但颅骨缺损严重 会在术后出现脑积水,影响手术效率。手术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措施,在过去采取分期手术,对患者心理产生较大刺激,且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3]。 在现代化医学不断发展中,同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中取得的效果逐渐受到认可。手术一次性完成,避免对患者产生的二次损伤,心理刺激比较小,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也会比较快。即便同期手术取得的优势值得肯定,但术后护理措施不容忽视。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治疗情况采取的护理方法,通过提前预见患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系列的护理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受到临床推广。而从此次研究中就可发现,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期间,提供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改善护理质量,并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用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孙雪莲.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69-270. [2]谢凤菊.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9):876. [3]于建娜.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颅骨缺损伴脑积水同期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3(40):874.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

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2013版) 一、脑积水概念和分类 颅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的脑脊液异常积聚,使其一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称为脑积水。单纯脑室扩大者称为脑内积水,单纯颅内蛛网膜下腔扩大者称为脑外积水。脑积水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改变,而是诸多病理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脑积水是由脑脊液循环障碍(通道阻塞),脑脊液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脑实质萎缩等原因造成。临床中最常见的是梗阻性病因,如脑室系统不同部位(室问孔、导水管、正中孑L)的阻塞、脑室系统相邻部位的占位病变压迫和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按流体动力学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脑积水;按时限进展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脑积水,急性和慢性脑积水,进行性和静止性脑积水;按影像学分为单纯性、继发性和代偿性脑积水;按病理生理分为高压力性、正常压力性、脑萎缩性脑积水;按年龄分为儿童和成人脑积水。 二、脑积水的诊断 1.临床症状和体征:头颅及前囟增大(婴幼儿),颅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脑组织受压引起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表现(智能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 2.脑室穿刺测压:高于正常值(4,JD40~110 mm H:O,成人80一180 mm H,0)。成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脑室内压力在正常值范围内。临床常以患者侧卧位腰穿测蛛网膜下腔压力代表脑室内压力,梗阻性脑积水严禁做腰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压。 3.头颅影像学检查:(1)梗阻性脑积水。头颅x线片为颅骨内板可见指压痕(慢性病例)。CT见脑室扩大,双额角径或颅内径(Evans指数)>0.33是诊断脑积水的标志性指标;额角变锐<100。;颞角宽度>3 mm;脑室边缘模糊,室旁低密度晕环;基底池,脑沟受压/消失。MRI为矢状位T1可显示导水管梗阻,幕上脑室扩大;胼胝体变薄,向上拉伸;穹窿、大脑内静脉向下移位、第三脑室底疝入扩大的蝶鞍。他显示脑脊液样的指纹状高信号向脑室外延伸到脑组织,间质水肿在脑室角周围明显;脑室内脑脊液形成湍流;导水管流空消失。增强T1显示软脑膜血管淤滞,类似于脑膜炎改变。心电门控相位对比MRI电影为在导水管中无明显脑脊液流动。推荐影像学检查:3DCISS序列可减少脑脊液流动伪影,更好显示脑室轮廓及透明隔,心电门控相位对比MRI电影。 (2)正常压力脑积水。cT见脑室扩大伴额角变钝。MRI有脑室扩大;额角颞角扩大不伴海马萎缩;基底池、外侧裂扩大,脑沟正常;部分病例在质子密度像及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可消失导水管流空现象;脑脊液电影可消失脑脊液流速增加。推荐影像学检查是心电门控相位对比MRI电影。(3)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外积水)。CT见双侧额部(前部半球间裂)蛛网膜下腔增宽I>5 mm;脑池增宽;轻度脑室扩大;增强cT显示静脉穿过蛛网膜下腔。MRI有蛛网膜下腔增宽伴穿行血管;在所有序列,蛛网膜下腔内为脑脊液信号;推荐影像学检查: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穿行蛛网膜下腔;MRI排除慢性硬膜下积液;增强CT或MRI排除基础病因。 4.其他特殊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MRI的脑脊液动力学检查等。 三、脑积水的治疗 目的为预防或治疗因颅内压增高或脑组织结构的病理改变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原则是解除病因和解决脑室扩大兼顾,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 1.手术适应证:(1)新生儿和儿童脑积水为脑室扩大并有颅内压增高、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2)无症状且脑室大小稳定不再增大的儿童脑积水,要考虑儿童认知功能有无损害,积极手术治疗对改善儿童神经功能有明确益处。(3)颅内出血后和脑脊液感染继发脑积水,在血性脑脊液吸收后,有脑脊液感染者采用静脉(脑室内或鞘内用药要根据中国药典和药品说明书)用抗生素,待脑脊液感染控制后(接近或达到正常脑脊液指标),可行分流术。 (4)肿瘤伴发的脑积水,对伴有脑积水的第三和第四脑室内肿瘤,如估计手术不能全部切除肿瘤,或不能解除梗阻因素,做术前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有助于肿瘤切除术后安全渡过围手术危险期。(5)伴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正压性脑积水。(6)脑外积水的处理原则是狭义的脑外积水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原因不明,表现为双额蛛网膜下腔增宽,前囟张力正常或轻度饱满。如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绝大多数患儿在l岁半以后积液消失,无需特殊治疗。 2.手术禁忌证:(1)颅内出血急性期。(2)颅内感染,有脑脊液感染或感染病灶。(3)头皮、颈部、胸部、腹部皮肤有感染。(4)腹腔内有感染。 3.手术方式的选择原则:(1)V—P分流术适合于大多数类型的脑积水。(2)L—P分流术适合于交通性脑积水和正压性脑积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为禁忌证。(3)脑室一心房(V—A)分流术常用于不适合做V—P分流术者,如腹腔内感染,有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者为禁忌证。(4)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适合于非交通性和部分交通性脑积水患者。 对婴幼儿(尤其是 四、分流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分流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主要有分流感染(包括颅内或腹

I期同侧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体会

I期同侧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治疗体会标签:颅骨缺损;脑积水;治疗体会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140-01 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是颅脑损伤病人及术后常见的后遗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是常用方法。单纯使用一种手术方法及分期手术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反应、并发症以及费用较多。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1年初~2007年初共治疗了3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病人。均于I期手术修补颅骨缺损的同时行同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该组病人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6岁,平均39.3岁。颅骨缺损的原因有:颅脑外伤20例,高血压病脑出血10例。颅骨缺损直径在3~12cm。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积水,并产生一定的临床症状。手术时间在3-6个月。多数在3—4个月内进行。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术前化验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并且无感染情况存在。术前常规行腰椎穿刺术,了解颅内压力,化验脑脊液情况。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的分流管。穿刺点选在颅骨缺损侧。如作脑室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前额发际内中线旁2.5cm处;作脑室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3cm处:作脑室三角部穿刺,穿刺点在外耳道上方及后方各4cm处。修补材料均采用医用金属钛板。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自颅骨缺损处原切口进入,依次分离头皮、颞肌及硬脑膜各层,注意不要分破假性硬脑膜,如果分破,要严密缝合。后还纳已塑型好的钛网材料并且固定。接着行同侧脑室穿刺术,并沿皮下放置相应压力的引流管引流到腹腔。此处要注意的是:①原切口接近脑室穿刺点时可牵开皮肤切口,在缺损骨缘外钻孔穿刺;如果原切口离穿刺点远的情况下要在同侧脑室穿刺点处另做一切口穿刺引流。②术中根据脑压的情况决定手术顺序。如果脑压不高,先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再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如果压力过高,脑组织较膨出,骨瓣还纳相对较困难,要先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放出适当的脑脊液。达到骨瓣恰好放平为最好。目的一方面是骨瓣还纳容易,另一方面可减少死腔,避免术后皮瓣下积液和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③术中注意勿使分流管受压,并悬吊假性硬脑膜。④术后加压包扎。 3结果 20例病人均于术后8d拆线,无感染情况出现,有2例病人出现少量皮下积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精编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目录 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

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 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8 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2 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26 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0 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5 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39 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4 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48 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2 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57 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0 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65 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1 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77 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1 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3 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89 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5 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98 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3 二十四、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07 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0 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15 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24 二十八、瘿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 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7 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0 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45 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0 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56 三十四、紫癜肾(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2 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67 三十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3 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79

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初探

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初探 发表时间:2017-09-12T14:50:33.45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作者:张琴丽[导读] 给予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意义重大,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出现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并发症对症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 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工作意义重大,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并发症;对症护理;效果重症脑室出血可分为原发性全脑室出血和继发性全脑室出血,具有病情危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治疗以脑室引流术为主,治疗过程中在脑室内置入硅矽制导管,引出脑室内残留的血性脊髓液和血液,进而降低颅内压,减缓血红蛋白对脑室的刺激,达到缓解脑水肿的效果 [1]。但是治疗后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病情恢复,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术后开展有效的护理干预工作至关重要。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重症脑室出血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出现侧脑室引流术后脑并发症,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22,年龄25~65岁,平均(37.3±2.5)岁,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11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9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21,年龄23~60岁,平均(38.4±3.1)岁,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12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记录24h引流量,每天更换引流瓶。同时观察引流瓶通常情况,避免出现折角、扭曲或受压等情况,若患者需要调换位置,则在搬动患者前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妥当后重新打开引流管;观察组针对患者并发症实际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工作,具体措施如下:1.2.1颅内再出血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保证患者血压控制在135~150/78~80mmHg范围内,同时保证引流的适宜性,避免过度引流导致出现低颅内压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情绪与血压关系,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情绪波动。此外,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健康的饮食指导,鼓励其多食粗纤维食物,并适当给予患者腹部按摩,保证患者大便顺畅。 1.2.2脑疝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的颜色、数量和性质,保证引流顺畅,一旦发生堵塞问题,必须立即清洗,避免出现颅内压升高情况。同时护理人员注重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瞳孔、意识和血压情况,若患者出现癫痫、呕吐或昏迷等情况,护理人员立即上报医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1.2.3穿刺口脑脊液漏 在拔针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若发生敷料湿染、液体渗出或伤口水肿情况,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必要时上报医生,同时给予患者脱水药物治疗,以此有效缓解渗漏情况。此外,若患者术前出现脑积水、脑室积水等情况,术后仍未有效缓解,则护理人员应酌情缓期拔管。 1.2.4中枢性高热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若出现持续性高热情况应告知医生进行有效救治。同时为了改善患者并发症情况,护理人员在早期应给予患者冰帽,以此控制患者脑部温度,降低脑细胞氧耗和代谢情况,同时还可在腹股沟、颈部和腋下放置冰袋,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及时补充水分。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护理后患者脑疝、颅内再出血、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护理后患者脑疝、颅内再出血、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得到改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正常;无效:护理后患者脑疝、颅内再出血、中枢性高热等并发症无改善甚至加重,护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n(%)]

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28例,将其做为研究对象,并采取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再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后,术后感染患者6例,经过局部换药及过敏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情况有效地被控制;术后恢复良好11例,中残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在治疗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疾病当中,有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脑外伤;脑积水;颅骨缺损;临床 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后遗症多为脑积水与颅骨缺损,其并发症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发生脑外伤后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时而形成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大多会发生长时间的昏迷,且病情严重时还会致伤致残,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治疗极为重要。本院将对所收治的28例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现将治疗方法与效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患者28例,男女比例为17:11,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38±4.52)岁。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10例,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13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已行去骨瓣减压术,患者的颅骨缺损时间为3~14个月,平均缺损时间为(7± 2.43)个月。以上28例患者均符合脑外伤并发脑积水伴颅骨缺损的诊断标准,已排除有明显功能不全表现的患者。 1.2方法在手术前对患者均进行全麻,脑室-腹腔分流管采用美国的MedtronicV-P分流管,颅骨修补材料采用医用钛合金人造颅骨。在进行分流术前先对患者行常规腰穿测压,并根据患者颅内压高低程度的不同选择相应压力的分流管。再在患者颅脑缺损侧脑室枕角、额角、三角部选择一处进行穿刺,并将分流管的脑室端穿刺入患者的侧脑室,在观察患者脑内有脑脊髓流出后,再将分流管向患者的侧脑室内送入2~5cm左右。在确定患者脑损伤部位所膨出的脑组织回缩至骨窗缘平行部位时,再对患者行颅脑修补术。对患者安放钛合金人造颅骨时,应注意其操作不要损伤分流管,颅脑修补术后对患者头皮进行加压并包扎[1]。 患者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完毕后,再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明确头痛、发热等症状的发生,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是否感染、脓肿等情况,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6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12月0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190/110mmhg,GCS4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50ml,术毕转ICU治疗。在ICU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2月03日T38.3℃,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12月04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12月06日神志转差,GCS6分。于12月09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12月10日撤除呼吸机,于12月11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12C。在12月14日GCS评分11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0.2cm,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130~150/64~85mmhg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12月02日急诊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4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3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

脑积水

脑积水的诊治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Bagely在1928年首先对此并发症进行了报道。脑积水可导致SAH 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了解SAH后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对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诊治水平,改善病人预后。 流行病学 SAH后脑积水发生率约为20-70%,发病率差异可能与发病后影像学检查的时机、次数及病例选择有关。部分无症状的脑积水早期可自行缓解而被漏诊。根据脑积水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脑积水和慢性脑积水两种,SAH后2周内发生为急性型,2周后发生为慢性型。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约为20-30%,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约6-67%不等。 发病机制 动脉瘤破裂导致SAH,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可发生急性或慢性脑积水。急性脑积水主要原因考虑为动脉瘤破裂后大量血块聚集、压迫、堵塞四脑室、导水管及导水管开口、室间孔等处,或血液覆盖阻塞蛛网膜颗粒,共同影响脑脊液循环。急性脑积水并不都发展成慢性脑积水,约30%的急性脑积水发展成慢性脑积水。慢性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红细胞分解产物(特别是含铁血黄素、胆红素)刺激一起蛛网膜纤维化和粘连导致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障碍是SAH后慢性脑积水的主要形成机制。 SAH后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

SAH后脑积水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其危险因素,目前争论较多,但下面几个因素对SAH后脑积水形成影响较确切,了解SAH后脑积水的高危因素对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影响SAH后脑积水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高血压、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SAH 的次数、脑室内积血及脑池积血、动脉瘤的部位。文献报道年龄大于60岁易并发脑积水,可能有老年人脑萎缩出血后易弥散、老年人多伴高血压及其脑脊液吸收能力减弱有关。Graff 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史及动脉瘤术前、术后高血压对SAH后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Hunt-Hess分级与脑积水发生率基本平行,I-II 级发生率为9.2%,III-IV级则高达32.8%。Fisher分级直接反映SAH的量及分布,分布越广则脑积水的发生率也越高,但IV级病人脑内出血并不增加脑积水的发生率;反复SAH可导致更为严重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慢性蛛网膜下腔纤维化,有学者研究证实首次出血脑积水发生率18.1%,多次出血则增至39.1%,脑积水的发生率随出血次数而增加;脑室内积血及脑池积血常堵塞中脑导水管开口、四脑室出口及基底池,影响CSF的正常循环,因而是公认的导致早期急性脑积水形成的主要因素;脑积水在后循环动脉瘤SAH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前交通动脉瘤,二者出血后出血量大且不易被清除,同时由于易破入三脑室和侧脑室,导致较高Fisher分级也是其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急性脑积水多见于Hunt-Hess分级III级以上或多次出血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为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和意识障碍,具体表现包括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和眼球运动障碍等,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意识障碍最有意义,尤其对于1-2天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光反射消失而脑干反射相对完整者。因而,急性脑积水与SAH间症状难以鉴别,影像学资料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

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 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采用早期(2个月内)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82.6%,其中56.5%恢复良好,26.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4.3%植物生存,无一例死亡。对照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有效率69.6%,其中30.4% 恢复良好,39.1%轻度残疾,13.0%重度残疾,13.0%植物生存,4.3%死亡。试验组神经功能障碍好转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出现脑积水后早期同时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临床预后效果好,并发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伤;早期;颅骨修补;脑室腹腔分流;效果分析 由于交通事故以及工伤事故日益增多,导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并已成为大多数地区医院神经外科常见的损伤类型[1]。早期减压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并发症多,预后不良,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并发症。本文通过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治疗的颅脑外伤出现颅骨缺损以及脑积水的患者46 例,对其中23例患者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回顾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46例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患者。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10例,6~8分28例,9~12分8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中女6例,男1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 2.8±12.3)岁。对照组中女5例,男18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 3.6±1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CT检查,并行开颅减压手术,术后均及时做好头部CT复查。对照组患者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治疗。试验组早期(2个月内)同时进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对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患者,手术治疗6个月后,根据GOS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预后评估。预后效果分为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死亡(无生命征)五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