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 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收益概念,明确资本保持与收益计量、收益与现金流量的

关系,掌握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

标准与计量。

?技能目标:掌握我国的利润与国外盈利、综合收益以及净收益在构成内容上的

异同,并能准确计算。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关收益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对收益确认与计

量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主要内容

6.1 收益的概念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6.4 收益与现金流量

6.1 收益的概念

6.1.1资本与收益

1)资本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资本,一方面因其所站的立场不同,形成的资本定义也不同;另一方面,

就资本的本质来讲,既有其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

资本的内涵包括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各种生产要素,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会计学中的资本,通常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其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资本账户成为联系企业与投资者的核心。

从经济学和会计学对资本概念的分歧可以看出: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2)收益

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其他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

经济收益概念的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即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在理论上,它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现的。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

(6)适当运用稳健原则。

因此,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确定的收益额比较客观、可核查,有利于反映企业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问题比较严重,传统会计收益概念下的财务报表

越来越不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扩展会计收益概念”被提了出来。

扩展会计收益概念仍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但允许有适当的灵活性,它既考虑了经济收益概念所强调的“真实”收益,又注意到了收益项目在计量方面的可操作性,因而容易被接受。

虽然会计收益概念和经济收益概念完全走向统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未来的会计收益概念将会进一步适应动态经济环境的需求却是令人信服的,这也是会计收益概念发展的大势所趋。

6.1.2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盈利、净收益、综合收益与利润

盈利与净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会计原则变动对以前年度的累计影响”项目的处理不同。

净收益与综合收益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业主交往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项目的的处理不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6.1.3 收益与资本的关系

资本和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经济理论上讲,资本是某一特定时点存在的财富,收益是某一特定期间内由财富产生的利益流动。

在资本和收益关系的许多方面,会计学和经济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但是,会计理论与经济理论界定资本和收益的原则、范围不同,所持的资本保全概念也不同,因而对收益的确认与计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2.1 收益与资本保全

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时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1)财务资本保全

财务资本保全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是传统会计所主张的观念,主张以名义货币表示的资本的保全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

2)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亦称一般购买力资本保全,主张在不改变会计计量标准但改变会计计量单位的前提下来确定收益。

3)实物资本保全

实物资本保全亦称在生产能力资本保全,主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原有的实物资产或原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根据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可以提出多种评价资产和资本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方法又会得出许多不同的收益计量模型。

6.2.2 收益的确认

在会计上,收益的确认不仅受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影响,而且也受不同的收益观影响。

1)本期经营收益观

本期经营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应只反映本期的经营(活动的)收益,而非常项目的收益则不包括在内。

按本期经营收益观确认收益,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区分。正确区分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目的是使损益表中的收益数额能恰当地计量企业业绩。

(2)本期与非本期收益的区分。列入经营收益的收益应与本期业绩相联系,这样使不同会

计期间的收益可以更好的比较,以对不同时期的业绩作出评价。

2)全面收益观

全面收益观亦称总括收益观,主张企业的收益既包括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收益。持这种收益观计量收益的理由是:

(1)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界限很难划分清楚,而且也很难找出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全面收益观编制的利润表,由于较少掺杂主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而使会计报表更具客观性。

(3)全面收益观可将年内收益变动的性质予以提示,财务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独立的分类,得出恰当的收益量度。

综上所述,本期经营收益观与全面收益观的主要区别是:两者报告收益的目标不同。

因此,会计理论界一般赞同全面收益观,要求将企业的全部收益列入企业的损益表。

传统会计对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收益实现原则和稳健性原则基础之上的。

1)收益确认的实现原则亦即收入确认的实现原则,其重心在于明确最恰当的收入(益)

记录的时点。

2)收益确认的稳健性原则,指对资产和收入若有几种可能价值估计,应按其最低的价值来陈报;而对于负债和费用若有几种可能价值估计,则应按其最高的价值陈报。

6.2.3 收益的计量

收益的计量,是指对收益形成过程的量化表述过程。广义上讲,收益的计量包括在收益确认的范围之内。

1)货币计量单位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计量标准的,优点是可以综合反映各项实物指标,使会计信息更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但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也存在币值变化对收益的影响问题。

2)收入与费用配比

当某项营业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时,所有与赚取营业收入有关的成本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营业收入配合而正确地计算损益。

配比原则由于存在一些缺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家的批评,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配比原则的应用,也未否定以成本分配为基础的传统

历史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用。

6.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是确定企业收益的重要内容,其中收入与费用是收益的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取决于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以及与之相关的费用的配比。

收入和费用是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所关注的焦点。

6.3.1 收入的确认

1)收入的性质

第一种论点是传统的收入定义,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第二种论点认为,收入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导致权益增加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其他增加,或流出的节省,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收入定义。

2)收入的确认标准

收入的确认标准同其他要素的确认一样,必须首先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

任何会计要素的确认必须同时满足4个前提条件: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收入实现原则是确认标准在收入这一特定会计要素上的具体运用。

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有3种:在销售时确认收入、在销售前确认收入、在销售后确认收入。

6.3.2 费用的配比

1)费用的性质

广义地说,费用是企业的全部耗费,既包括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狭义的费用),也包括不生产营业收入的耗费。这一观点的代表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费用的性质揭示了费用与收入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即费用与收入的配比原则,亦称为费用的确认规则。

2)费用的确认原则

费用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确认费用不能离开收入而单独进行。因此,费用的确认亦称费用的配比。

(1)结合因果关系确认费用

结合因果关系确认费用又称直接配比确认费用,只要确认了收入,就一定要确认与其相关的费用。

(2)合理地、系统地分配费用

在会计实务中,有些费用不能以因果关系直接加以确认,就要按照各期的受益情况将成本合理地、系统地分为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

(3)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

成本发生时立即确认费用,亦称期间配比费用,其大多不与某一笔收入直接相联系,但却与某个期间的总收入相联系。

6.3.3 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是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没有关系的收益和损失。

按照全面收益概念,利得和损失也应当是收益的解释性项目,即也应当包括在收益的计算中。

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及计量可以参照收益和费用的确认及计量,但它们也有自身的特点。

6.4 收益与现金流量

6.4.1 现金流量及收益的关系

现金流量是指一个企业在特定的会计期间现金的流入量、流出量及其两者相抵后的差额,

是衡量企业资产流动性和获利能力的重要财务指标。

现金流量与收益指标密切相关。收益是一定期间的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相抵后的差额,收入必然会引起现金流出量的增加,两者相抵后的净现金流入量即为企业的收益。

6.4.2 现金流量的分类

现金流量的有用性取决于现金流量的分类,目前有代表性的分类是FASB、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财务报告中的分类。

我国会计准则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3类,即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6.4.3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

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主要是看企业已实现的收益是否已为变现的收益,以此来评价企业收益的质量。

评价的方法是通过对公司账面实现的收益与相应的现金流量对比,看前两者是否大体一致、是否适当配比。一般可通过如下指标来进行:(1)销货收到现金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亦称销货收现率。

(2)购货支付现金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亦称成本付现率。

(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亦称营业利润变现率。

(4)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亦称投资收益变现率。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亦称净利润变现率或净收益变现率。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六章无形资产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阐述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记录问题。2009年原制度考题分数较高,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 本章应关注的要紧内容有:(1)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2)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3)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等。 学习本章应注意的问题:(1)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2)掌握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业务的会计处理;(3)掌握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4)掌握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5)掌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等。 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

注:2009年原制度考题与应付债券、借款费用和政府补助等 内容有关。 2010年教材要紧变化 本章内容没有变化。 本章差不多结构框架 无 形 资 产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与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内容 无形资产要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 三、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一)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专门可能流入企业; (二)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

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其中,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包括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专业服务费用、测试无形资产是否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费用等,但不包括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治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也不包括在无形资产差不多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例题1·单选题】2010年2月5日,甲公司以1 800万元的价格从产权交易中心竞价获得一项专利权,另支付相关税费90万元。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甲公司发生宣传广告费用25万元、展览费15万元,上述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取得该项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 800 B.1 890 C.1 930 D.1 905 【答案】B 【解析】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1 800+90=1 890(万元)。 外购的无形资产,应按其取得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假如购入的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取得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计量其成本,现值与应付价款之间的差额作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在付款期间内按照

2019中级会计实务84讲第12讲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和处置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一)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1.运用该资产生产的产品通常的寿命周期、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状况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以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以及对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如特许使用期间、租赁期等;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等。 【例题?多选题】企业在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时应考虑的因素有()。(2012年) A.无形资产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的情况 B.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的寿命周期 C.使用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D.现在或潜在竞争者预期将采取的研发战略 【答案】ABCD

(二)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1.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无形资产,其使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 2.如果无形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短于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规定的期限的,则应当按预计使用期限确认其使用寿命; 3.如果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能够在到期时延续,而且此延续不需付出重大成本时,续约期应作为使用寿命的一部分; 4.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定期限的,应合理推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期限。 【提示】当合理推定也无法实现时,应界定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 (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并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应当估计其使用寿命,视为会计估计变更,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一)应摊销金额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是指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购买该无形资产;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给企业带来变革的同时,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也必然对会计理论带来影响,传统的会计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将受到冲击,这势必对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带来冲击。本文将谈谈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电子商务的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辨认和确定会计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资产等会计要素,不仅表现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物质资产,也无法用物质资产的方法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与计量,传统的会计要素理论及相应的计量原则需要发展。 (一)数字化商品的会计确认 在传统商务活动中,诸如计算机软件、报刊影视产品等是以实物产品形式出现,在会计上作为存货以原则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进行进、销、存数最金额核算并反映到会计报表上。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数字化商品一般是指由数字比特构成的数据库、和信息、书籍、杂志、电视和广播节目、电影、电子游戏、唱片,以及软件等,这些数字产品已超越了资源限制的约束,数量和内容可无限制地复制,按实物产品方式反映资产价值失去意义。在具体会计核算上,这些产品无法反

映具体存货数量和金额,只有销售数量和销售额。而且由于采用的销售方式不同,因而销售收入确认的条件与时间也不尽相同,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难以实现。特别应当看到的是,有些数字化商品的收入是视同销售还是视同使用费收入,往往难以准确地界定。 (二)电子会计凭证的确认 电子商务过程中所产生的原始凭证必然是电子形式的原始凭证。电子会计凭证是会计处理的数据源,其确认就显得十分重要。会计要审核一份企业交易的电子原始数据,就不是简单地像传统会计的审阅纸张式原始凭证那样,因为在纸质的凭证上的签名证实书面材料,会计人员很容易辨识,而对于电子会计凭证,则要考虑到电子原始数据生成的确认,数据存储的管理控制以及传递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对电子商务中发生交易业务的电子数据审核,除了对一笔业务的不同数据记录之间核对外,还要特别关注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等人员的电子签字以保证有关责任人对业务和相应记录的完整性负责。既然电子签名是未来电子数据的确认标记,当然就包括了电子的原始凭证,因而电子签名对会计原始凭证的作用应当给予承认。会计怎样认证电子签字的有效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子签字若是现在大多数会计核算软件中用那种普通的汉字或字母代码填写,就容易产生伪造和舞弊,会计人员就无法辨认这些数据的真伪性。解决签字有效性的做法是采用加密码签字。 (三)销售收入的确认 现行会计准则对收入实现的条件定义为:(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满足以下5个条件,即可以确认为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不同销售方式下,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办妥托收手续销售商品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例1】甲公司于XXXX年5月10日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00万元,增值税税率17%,已办妥托收承付手续,该批产品成本为80万元。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收账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贷:库存商品80 假设在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手续后得知,购货方资金周转十分困难,经与购货方交涉,确定此项收入本月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决定不确认收入。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①将已发出商品成本转入“发出商品”科目 借:发出商品80 贷:库存商品80 ②将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转入应收账款 借:应收账款17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如果在7月份甲公司得知购货方财务状况已经好转,并承诺付款,则甲公司可以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贷:发出商品80 (2)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预收的货款应确认为负债。 【例2】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采用预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批商品。该批商品实际成本为600000元。协议约定,该批商品销售价格为8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6000元;乙公司应在协议签订时预付60%的货款(按销售价格计算),剩余货款于2个月后支付。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收到60%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80×60%)480000 贷:预收账款480000 ②收到剩余货款及增值税税款时: 借:预收账款480000 银行存款456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8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0

无形资产核算办法

无形资产核算办法 为了加强无形资产内部控制,规范无形资产的价值维护与体现,对公司无形资产进行准确核算,充分发挥无形资产的效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无形资产核算内容 核算公司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购入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 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入账价值核算。 三、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如果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无形资产初始成本入账。 四、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计量与确认。 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阶段

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包括:意于获取新知识、新技术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研究阶段是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证明其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的存在,因此,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1、核算部门:新技术研发部对研究阶段各项目成立研发小组,独立归集个项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开支。 2、核算对象:研究阶段发生的相关费用,如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设备调试、折旧及长期待摊、无形资产摊销、设计费、其他费用。 3、核算依据:费用报销单、付款申请单、领料单、费用发票、相关合同等。有关研发项目的《研发项目立项报告》、《研发经费预算》、《项目组人员人工工时分配表》《效用情况说明》、《设计草图》、《工艺包》、《研发项目说明书》、《行业及产品分析》、《项目评审报告》等。 (二)开发阶段

第15讲_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 ◇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 ◇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研究开发项目区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企业应当根据研究与开发的实际情况加以判断。 (一)研究阶段 研究,是指为获取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等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阶段基本上是探索性的,是为进一步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已进行的研究活动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开发阶段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相对于研究阶段而言,开发阶段应当是已完成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 二、研究与开发阶段支出的确认 (一)研究阶段的支出 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二)开发阶段的支出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示】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真题?单选题】研究开发活动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为()。(2011年) A.无形资产 B.管理费用 C.研发支出 D.营业外支出 【答案】B 【解析】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三、内部开发的无形资产的计量 内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支出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四、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研发支出”科目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开发支出”项目。企业发生的研发支出,通过“研发支出”科目归集。 (一)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会计核算时,首先在“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到“管理费用”。记入利润表中“研发费用”项目。

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摘要】分期收款销售属于特殊销售事项,基于会计与税法目的不一致,使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确认时点和计量方法的相关规定方面存在差异。笔者分析了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并辅以案例探讨了不同方式下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关键词】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处理;纳税调整 分期收款销售属于特殊销售事项,即商品已经交付,货款分期收回。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修改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收入确认时点和计量方法,区分了不具有融资性质和具有融资性质两种情况。基于会计与税法目的不一致,使会计准则与税法在分期收款销售收入时间和金额确认方面存在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只对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情况之一的“发出商品,并一次性收取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因此,有必要对分期收款销售收入的会计核算加以完整地举例说明。所以,笔者对分期收款销售会计处理提出如下建议: 一、不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企业分期收款发出的商品数额较小,收回的时间较短(通

常在三年以下),收取的货款不具有融资性质。这时,企业应当按照正常的市场销售价格确定应收款项,在发出商品时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款确认收入,同时应结转相关成本。 案例1:2009年12月5日,企业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一批商品,合同价款200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收取价款及增值税134万,余款于2010年12月5日收回。该批商品成本130万。 2009年12月5日,会计处理为: 2009年12月会计确认收入200万元,结转成本130万元;按照税法相关规定应确认收入100万元,扣除成本65 万元,当期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5万元(130-65)-(200-100)。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2009年12月31日确认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35万元,形成8.75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010年企业不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而按照税法规定应确认收入100万元,扣除成本65万元,故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5万元。 二、具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销售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从税法角度而言,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的确认时间均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从会计准则角度而言,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业务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为合同签订日。按照税法规定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应在

无形资产的含义与确认

第四章无形资产 考情分析 本章的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以及判断题这些客观题题型中,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出现。一般来说,每年试卷中本章容所占的分值不太大。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本章主要考点 1.无形资产的含义及其确认 2.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 3.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4.无形资产的摊销原则及会计处理 5.无形资产处置及其会计处理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确认条件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等。 【提示】 1.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老准则将无形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将商誉包括进无形资产,但准则还规定,企业自创商誉因其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而不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这又将商誉排除在外,逻辑上存在矛盾。 我国的这一做法与国际会计准则和英国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2.土地使用权通常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属于投资性房地产或者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按投资性房地产或固定资产的核算原则进行会计处理。

【注】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权可能进入“存货”项目。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某个项目要确认为无形资产,应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确认资产的一项基本条件,对于无形资产而言,这个条件相对更为重要。例如,企业自创商誉以及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因其成本无法可靠地计量,因此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 二、研究与开发支出 (一)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区分 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从研究活动的特点看,其研究是否能在未来形成成果,即通过开

(完整版)无形资产财务管理规定

**(集团)有限公司 无形资产财务管理制度 文件编号: 编制:财务中心 审核: 审批: 日期:

目录 1.总则 (3) 2.适用范围 (3) 3.术语 (3) 4.无形资产的确认 (3) 5.无形资产的购置与验收 (3) 6.自创无形资产 (4) 7.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5) 8.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5) 9.集团内部无形资产的转移 (6) 10.无形资产的报废 (6) 11.无形资产的处置 (6) 12.附则 (6) 13.附件 (7)

1.总则 为加强集团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所属分公司以及需要遵守集团管理制度的其他公司和机构。 3.术语 3.1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指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4.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企业才能加以确认: (1)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在判断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时,应当对无形资产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因素作出合理估计,并且应当有明确证据支持。 5.无形资产的购置与验收 5.1无形资产的购置 技术类、商标类、著作权类、特许权类等无形资产的购置由需求部门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填写《无形资产购置审批单》(附件1)。上述用于生产、研发的无形资产需经技术部负责人、生产总监和研发中心负责人审核;用于促进产品销售的无形资产需经销售部门负责人审核;用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无形资产需经集团信息化部负责人审核,报经总经理审批。 土地使用权的购置,取得集团项目决策委员会审批文件的,按照项目决策委员会审批文件执行;未经集团项目决策委员会审批的,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填写《无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6章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各种收益概念,明确资本保持与收益计量、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关系,掌握收入与费用、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标准与计量。 ?技能目标:掌握我国的利润与国外盈利、综合收益以及净收益在构成内容上的异同,并能准确计算。 ?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有关收益确认和计量的会计准则,对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主要内容 6.1 收益的概念 6.2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6.3 收入与费用和利得与损失 6.4 收益与现金流量 6.1 收益的概念 6.1.1资本与收益 1)资本 经济学家所研究的资本,一方面因其所站的立场不同,形成的资本定义也不同;另一方面,就资本的本质来讲,既有其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属性。 资本的内涵包括了以劳动为中心的各种生产要素,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会计学中的资本,通常是指企业出资人投入企业的那部分财产。其所有权归出资人所有,并以资本账户的形式得以描述和量化。资本账户成为联系企业与投资者的核心。 从经济学和会计学对资本概念的分歧可以看出:会计学的资本概念,强调其法律意义反映的是产权关系;而经济学中的资本指的是作为劳动条件的资产,反映的是一种劳动关系。 2)收益 经济收益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1)以现行成本(实际生产能力)为计量属性。 (2)反对币值稳定的假设。 (3)既包括营业所得,也包括意外收获和其他活动所得;既包括已实现收益,也包括未实现收益。 经济收益概念的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假定企业处于静态的外部经济环境中,即假定没有物价变动、没有任何不确定性、不存在交易之外的各种潜在风险与报酬。 在理论上,它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会计分期、币值稳定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2)强调收益必须与交易相联系。 (3)强调收入实现原则,认为收益必须是已实现的。 (4)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 (5)强调费用配比原则。

销售收入实现和确认的经济学剖析修订版

销售收入实现和确认的 经济学剖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销售收入实现和确认的经济学剖析 作者:来源: 一、销售收入的意义、形态及层次 目前我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收入的界定基本上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以下简称“收入准则”)的规定,将其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销售收入的获得过程是商品价值形成、增值和实现过程的统一。实现过程是指企业投入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通过生产过程将其转变为产品,并在生产过程结束后,企业为其产品寻找市场和用户,进行营销,发送产品完成销售并取得债权,直到最终收到货款的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当销售收入实现过程到达终点(即已全部收回货款)时,才是真正的销售收入的实现。目前会计惯例,将处于应收账款形态上的销售收入视为已实现的销售收入,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种形态的销售收入并未真正实现。

由于销售收入的获得是一个过程,因此,销售收入在获得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 态: 1.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它是指产品尚未发出,市场交换行为没有发生之前的销售收入。依据产品所处的生产阶段不同,又可以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在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和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 2.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它是指市场交换行为已发生,并已获得了索取货权的销售收入。 3.处于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它是指正获得了货币资金的销售收入。 以上几种不同存在形态的销售收入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的完成程度不同的。其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成熟程度最高它足轻济活动业已完成的最终表现;处于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还偏要完成收账活动才能转化为货币形态的销售收入处于产品形态的销售收入还而完成必要的(生产)销售活动才能被转化为债权形态的销售收入。因此,销售收入的质量就是指某种存在形态的销售收入与它在经济

无形资产主要内容

第六章无形资产 主要内容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第二节内部研究开发支出的确认和计量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第四节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一节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一、无形资产概述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提示】商誉的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本章所指无形资产。 【例题?判断题】在资产负债表中,商誉应作为无形资产列示。() 【答案】× 【解析】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无形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一)外购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下列各项不包括在无形资产的初始成本中: 1.为引入新产品进行宣传发生的广告费、管理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 2.无形资产已经达到预定用途以后发生的费用。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6年2月5日,甲公司以212万元(含增值税税额12万元)的价格购入一项商标权。为推广该商标权,甲公司发生广告宣传费用2万元,上述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甲公司取得该项商标权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00 B.202 C.212 D.214 【答案】A 【解析】为推广该商标权发生的广告宣传费计入当期损益,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不计入商标权成本,故该项商标权入账价值为200万元(212-12)。 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无形资产的

第11讲_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2),无形资产的处置

第三节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 (一)应摊销金额 应摊销金额:是指无形资产的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成本-预计残值-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的残值一般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承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该无形资产; 2.可以根据活跃市场得到预计残值信息,并且从目前情况看,该市场在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还很可能存在。 【特别提示】 ①残值确定以后,在持有无形资产的期间内,至少应于每年年末进行复核,预计其残值与原估计金额不同的,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②如果无形资产的残值重新估计后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形资产不再摊销,直至残值降至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再恢复摊销。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9年)下列各项关于企业无形资产残值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无形资产残值的估计应以其处置时的可收回金额为基础 B.预计残值发生变化的,应对已计提的摊销金额进行调整 C.无形资产预计残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不再摊销 D.资产负债表日应当对无形资产的残值进行复核 【答案】ACD 【解析】预计净残值发生变化的,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能对已计提的摊销金额进行调整,选项B错误。 (二)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1.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当月增加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当月停止摊销)。 2.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能够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包括直线法、产量法等。 3.无法可靠确定其预期消耗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4.由于收入可能受到投入、生产过程和销售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与无形资产有关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无关,因此,企业通常不应以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为基础进行摊销,但是,下列极其有限的情况除外: (1)企业根据合同约定确定无形资产固有的根本性限制条款(如无形资产的使用时间、使用无形资产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因使用无形资产而应取得固定的收入总额)的,当该条款为因使用无形资产而应取得的固定的收入总额时,取得的收入可以成为摊销的合理基础,如企业获得勘探开采黄金的特许权,且合同明确规定该特许权在销售黄金的收入总额达到某固定的金额时失效。 (2)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收入的金额和无形资产经济利益的消耗是高度相关的。 企业采用车流量法对高速公路经营权进行摊销的,不属于以包括使用无形资产在内的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为基础的摊销方法。 5.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其摊销年限和摊销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会计处理。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4年)下列关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摊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自达到预定用途的下月起开始摊销 B.至少应于每年年末对使用寿命进行复核 C.有特定产量限制的经营特许权,应采用产量法进行摊销 D.无法可靠确定与其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消耗方式的,应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答案】BCD

注会会计-第69讲_资本公积确认与计量,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第三节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确认与计量 ◇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留存收益 一、资本公积确认与计量 资本公积的来源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以及其他资本公积。 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形成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原因有溢价发行股票,投资者超额缴入资本等。 (一)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的会计处理 1.资本溢价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中按其投资比例计算的出资额部分,应记入“实收资本”科目,大于部分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科目。 2.股本溢价 股份有限公司在采用与股票面值相同的价格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应全部记入“股本”科目;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企业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超过股票面值的溢价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提示】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符合确认条件的,通常应当确认为当期损益。如果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真题·单选题】20×8年5月,甲公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对价,自独立第三方购买了丙公司80%股权。由于作为支付对价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发生增值,甲公司产生大额应交企业所得税的义务。考虑到甲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承诺为甲公司承担税费,甲公司没有计提因上述企业合并产生的相关税费。20×8年12月,乙公司按照事先承诺为甲公司支付了因企业合并产生的相关税费。不考虑其他因素,对于上述乙公司为甲公司承担相关税费的事项,甲公司应当进行的会计处理是()。(2019年) A.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B.确认费用,同时确认收入 C.确认费用,同时确认所有者权益 D.不作账务处理,但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 【答案】C 【解析】甲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按其承诺替甲公司支付相关税费,相当于增加对甲公司的净投资,因甲公司与乙公司是母子公司,所以甲公司应确认费用的同时相应的确认所有者权益。 【真题·单选题】甲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2×17年,甲公司发生的导致其净资产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如下:(1)接受其大股东捐赠500万元;(2)当年将作为存货的商品房改为出租,甲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转换日,商品房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800万元;(3)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联营企业因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债务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导致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份额350万元;(4)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中属于有效套期部分的金额120万元。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净资产变动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入损益的是()。(2017年改编) A.接受大股东捐赠 B.商品房改为出租时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C.现金流量套期工具产生的利得中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 D.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联营企业其他综合收益变动份额 【答案】A 【解析】选项A,接受大股东捐赠,在取得时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在以后期间不能转入损益。 (二)其他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1.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销售收入确认的差异

会计规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税务规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第一条第一款,企业销售商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确认收入的实现: 1.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 给购货方; 2.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 税法对于收入确认条件比会计准则少了第四点,也就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之所以比会计少第四点,也是因为会计和税法各自的特点决定。会计核算的时候讲究的是谨慎性原则,在相关的经济利益未能很可能流入企业是不确认收入,而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税收具有无偿性和强制性,只要纳税义务发生,不管相关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都需要缴纳税款,只要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税基的稳定,因而也就在税法中会有一个视同销售的问题。 所以,对于视同销售是否需要确认收入,在税法上需要,而在会计处理中,根本没有视同销售这个概念。 (一)收入确认原则的差异 1.企业会计制度在确认收入时,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需要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侧重于收入的实质性实现,根据交易的实质确认是否作为销售收入处理,而不是按

关于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 20**届 ) 题目:关于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 职称(学位): 合作导师:职称(学位): 完成时间:年月日 成绩: ****教务处制

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设计(创作)作品,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成果。本人在设计(创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成果,均在设计作品文字说明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设计(创作)作品而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英文摘要 (4) 一、引言 (5)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5)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5) (三)本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6) 二、无形资产的含义及特点 (6)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6) (二)无形资产的特点 (7) 三、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规定 (7) (一)无形资产会计确认方面的规定 (7) (二)无形资产计量方面的规定 (5) 四、我国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规定的优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9) (一)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规定的优点 (9) (二)无形资产确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 (三)无形资产计量中存在的问题 (8) 五、完善企业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对策 (9) (一)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无形资产确认的推进力度,扩大确认范围 (9) (二)进一步细化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标准 (9) (三)参考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完善研究开发阶段的会计核算科目 (9) (四)充分考虑无形资产的计量特点,丰富无形资产的计量方式 (9) (五)增加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增值的处理方法 (10) 六、研究结论 (10)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六章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六章 无形资产 知识点: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 详细描述: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不同于以前的估计,则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改变其摊销年限及摊销方法,并按照会计估计变更进行处理。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 无形资产摊销的起始和停止日期为:当月增加的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当月减少的无形资产,当月不再摊销。【不同于固定资产折旧】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其相关的账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例题: 1.某公司于2003年1月1日购入一项无形资产,初始入账价值为300万元。该

无形资产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该无形资产2003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61万元,2004年12月31日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4万元。假定该公司于每年年末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该无形资产原预计使用年限、摊销方法不变。该无形资产在2005年6月30E3的账面价值为() A.210万元 B.212万元 C.225万元 D.226万元 正确答案:A 解析:2003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00/10X9-261=9万元 2003年末的账面价值为261万元。 2004年末账面价值=261-261/9=232万元 2004年末应该计提减值准备=232-224=8万元 2004年末的账面价值为224万元。 2005年6月30日的账面价值=224-224÷8x6÷12=210万元 2.甲公司20x8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1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乙公司持有的丙公司80%股权。购买日,甲公司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3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6000万元。购买日前,甲公司、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购买日,丙公司有一项正在开发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生产工艺专有技术,已资本化金额为560万元,公允价值为650万元。甲公司取得丙公司80%股权后,丙公司继续开发该项目,购买日至年末发生开发支出1000万元。该项目年末仍在开发中。(2)2月5日,甲公司以1800万元的价格从产权交易中心竞价获得一项专利权,另支付相关税费90万元。为推广由该专利权生产的产品,甲公司发生宣传广告费用25万元、展览费15万元。该专利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直线法摊销。(3)7月1日,甲公司与丁公司签订合同,自丁公司购买管理系统软件,合同价款为5000万元,款项分五次支付,其中合同签订之日支付购买价款的20%,其余款项分四次自次年起每年7月1日支付1000万元。管理系统软件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546万元,折现率为5%。该软件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

第四章 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四章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第一节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结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以及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在这会计六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中,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是最首要、最基本的,因为资产确认与计量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其他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结果构成了其他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基础。 一、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理论概述 (一)资产的内涵 1.资产的定义 对资产实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会计界众多人士、团体作出过各种尝试和努力,试图给资产以明确的定义,并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类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 (2)借方余额观 (3)经济资源观 (4)未来经济利益观 2.资产的特征 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应该说是比较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根本目的的,因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它持有资产当然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 根据未来经济利益观,资产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资产蕴藏着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 (2)资产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控制。 (3)资产的获得源于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二)资产的确认 无论是从会计理论的角度,还是从会计实务的角度来说,都需要我们对资产的确认标准作出更为明确的规定和解释。一般来说,资产的确认标准有如下几种:1.法定权利标准 2.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标准 3.稳健主义标准 4.资产价值可计量标准 (三)资产的计量 1.资产计量的目的 资产计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问题。会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账簿和资产负债表上记录和反映资产的价值。资产计量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资产计量是收益计量的必需步骤 ①资产计量是配比程序中的一个步骤 ②资产计量是反映企业增值的一种量度 (2)资产计量是向投资者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 (3)资产计量可以向债权人提供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有关信息 (4)资产计量可以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