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氮肥产业发展规划

氮肥产业发展规划

氮肥产业发展规划
氮肥产业发展规划

氮肥产业发展规划

20xx年

2018年氮肥行业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行业发展质量得到明显

改善。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促进

结构调整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行业指导,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推动产业做大做强,促

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

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

导意见。

第一章发展思路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落

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产业化道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产业

化为契机,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优化

区域布局,培育产业带和企业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

技进步。促进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原则

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研究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3、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新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4、协同推进。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契机,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对接本地创新资源和优质产业,主动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协调发展,打造产业创新中心。

5、坚持优化布局。统筹资源、能源等因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产品产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形成周边带。

6、开放融合。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把握“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契机,聚焦产业重点领域,探索发展合作新模式,在全球范

围配置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产业竞

争合作,走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第三章产业环境分析

2018年氮肥行业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行业发展质量得到明显

改善。

其具体表现如下:

(1)行业效益明显好转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氮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107.6亿元,同比增长12.9%;全行业利润总额105.5亿元,同比增长471.4%。主营收入利润率5.0%,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合成氨产能6689

万吨/年,同比减少454万吨/年。其中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产能占

总产能的37.2%,提高3.5个百分点。采用传统煤气化工艺的合成氨产能占总产能的38.1%,同比降低4.4个百分点。

(3)产量有所降低

2018年我国合成氨及氮肥产量继续下降。全国累计生产合成氨

5601万吨,同比降低0.5%;氮肥产量3794万吨(折纯,下同),同

比减少1.6%;尿素产量5207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降低2.4%。高效尿素产量217万吨,同比增长6.9%;其中含腐植酸尿素68万吨,同比增长15.3%。

(4)出口数量下滑明显

据海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出口氮肥470.6万吨,同比减少

15.1%,其中出口尿素244.7万吨,同比降低46.3%。进口氮肥32.9万吨,同比增加36.5%,其中尿素进口16.4万吨,同比增加比例较大。

进口合成氨93.4万吨,同比增长29.9%。

(5)市场走势企稳回升

2018年,随着部分产能退出,国内氮肥产能过剩压力缓解,加上

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氮肥价格有所回升。

第四章区域环境分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财政收入增长xx%,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xx%

以上,其中出口增长xx%。先行支撑指标增势良好,工业用电量增长xx%,居全国前列,铁路货运发送量增长xx%,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超

过xx万亿元,增长xx%。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把着力点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xx%,财政收入增长xx%,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xx%,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xx%;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xx%,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x%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坚

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坚持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

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进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既面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把创新作为引领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

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筑支撑我市转型发展新的竞争优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拓展网络经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

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推进人才

等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瞄准重点产业技术瓶颈和产业竞争力提升需求,推进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加快突破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

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海洋开发利用等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提升

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先进工艺水平。

提升创新支撑能力。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构建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引领发展的创新支撑体系,加快布局、提升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

新联盟或协同创新中心。

(二)大力拓展网络经济

夯实互联网应用基础。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产业变革

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拓展网络经济空间。鼓励互

联网骨干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围绕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推进物联网感

知设施统一规划布局。

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

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

培育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互联网创新要素向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渗透,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

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联盟。促

进“互联网+”新业态创新,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分享经济形态。

(三)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双创行动计划,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和政策集中发布,向创业者开放专利信息资源和科研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建立技术转移和服务平台,向中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完善创业培育服务,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创业投资产业基金效益,打造企业服务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

(四)构建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支持跨界创新、融合创新,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完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和扶持政策,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效流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科技成果收益权和处置权、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等,实行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加强对创新人才股权、分红奖励,健全

铝型材行业现状分析及市场前景

2014年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编号:133AA05

行业市场研究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一份专业的行业市场研究分析报告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注:以上内容的数据和研究分析部分,在报告中的比例各占50%。 作为通用型调研报告,行业市场研究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铝型材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铝型材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铝型材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铝型材行业现状和整体的发展情况,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铝型材行业现状及铝型材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铝型材市场变化和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迅速,国内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不断加大生产规模和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的迅猛增长,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铝型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装备和技术水平也将越来越先进,铝型材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的事实已是不容置疑。但是,如何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机也成了众多铝型材供应商需要思考的问题。当前背景下,传统互联网所形成的格局并不能给中小企业的销售渠道带来大的开发拓展,特别是真真假假鱼目混杂的加盟和购物网站,让众多中小企业无所适从,即使建站或者已经开展传统电子商务的渠道,却又被高额的费用所累赘,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所以,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其低成本、受众更具有针对性,适应了中小企业的销售需要。 市场容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门窗、建筑幕墙、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铝型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作为建筑领域和机械工业领域重要的应用材料,其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铝材产量约为4000万吨,同比增长25.36%,其中,铝型材产量为1730万吨,同比增长20.14%。 在未来的20-30年内,中国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铝型材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目前,国内124个工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涉及铝制品,占总数的9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财政部和其他九部委联合发表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指出铝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高附加值加工产品的比例,使工业型材与建筑型材的比例达到7:3。与此同时,随着交通行业轻量化和电子、电力工业及机械工业的发展,铝型材行业在中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中、高强度铝合金板带箔,管材和棒材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未来几年,受益城市化进程加快、旧有建筑改造更新,建筑铝型材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国内二三线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将逐渐成为铝型材消费的主要市场,工业铝型材消费量占铝型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逐年增长,至2015年,比重将由目前的30%增加到45%-50%,逐步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市场格局 从铝型材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内铝冶炼挤铝材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未来我国铝型材加工行业的竞争状况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于铝型材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较小,因此成本竞争在未来仍然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二是厂商的规模化扩张趋势和产业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加快,少数快速成长的优质企业将越来越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主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巩来江 (CSU化工0802班,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氮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是指提供植物氮营养,具有氮标明量的单质肥料。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本文简介氮肥的主要种类、利用现状及需求供应概况。 关键词:氮肥种类利用供求 一.氮肥[1] 氮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一般集中于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新叶、分生组织、繁殖器官)。因此,氮素供应的充分与否和植物氮素营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农作物生育的有些阶段,是氮素需要多,氮营养特别重要的阶段,例如禾本科作物的分孽期、穗分化期,棉花的蕾铃期,经济作物的大量生长及经济产品形成期等。在这些阶段保证正常的氮营养,就能促进生育,增加产量。 二.氮肥的主要种类[2] 可做氮肥的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碳酸氢铵(NH4HCO3),氯化铵(NH4Cl),硝酸铵(NH4NO3) 。一些复合肥如磷酸铵[磷酸二氢铵NH4H2PO4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的混合物],硝酸钾(KNO3)也可做氮肥。 常用的氮肥主要品种可分为铵态、硝态、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肥4种类型。各种氮肥主要品种为:(1)铵态氮肥:有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和液体氨;(2)硝态氮肥:有硝酸钠、硝酸钙;(3)铵态硝态氮肥:有硝酸铵、硝酸铵钙和硫硝酸铵;(4)酰胺态氮肥:有尿素、氰氨化钙(石灰氮)。(土肥站) 1.铵态氮肥 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液氨等。铵态氮肥有一些共同特性,简要如下: 1).铵态氮肥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分进入粘土矿物晶层。 2).铵态氮易氧化变成硝酸盐。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硝态氮肥 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同样的,硝态氮也有着一些共同特性: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肥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3.铵态硝态氮肥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氮肥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用于评价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分别为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和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化工清洁生产中心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1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评价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煤、油(重油或轻油)或者天然气(含焦炉气、炼厂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尿素、碳酸氢铵的氮肥企业。以煤、油或者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进而生产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和磷酸铵的化肥企业可参照执行。 2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本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产品特征指标、污染物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及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作为氮肥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将反映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水平以及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

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图1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评价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其中,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指标、环境管理与劳动安全卫生指标均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产品特征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也有逆向指标。 3 氮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基准值和权重分值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基准值是衡量该项指标是否符合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评价标准。本定量化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选取行业清洁生产的先进水平,即,对于正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大值(即行业最优值)。对于逆向指标,评价基准值采用氮肥行业能达到的最小值(即行业最优值)。 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 以天然气、油和煤为原料的氮肥企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项目、各项指标权重及评价基准值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几种氮肥施用中注意的问题

氮肥的种类不同,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不同。 硫铵、碳铵和氯化铵中NH4+的转化相同,除被植物吸收外,一部分被土壤胶体吸附,另一部分通过硝化作用将转化为NO3-;硫铵和氯化铵中阴离子的转化相似,只是生成物不同,酸性土壤中两都分别生成硫酸和盐酸,增加土壤酸度;石灰性土壤中则分别生成硫酸钙和氯化钙,使土壤孔隙堵塞或造成钙的流失,使土壤板结,结构破坏;二者在水田中的转化亦有所不同,氯化铵的硝化作用明显低于硫铵,且不会像硫铵一样产生水稻黑根,因此在水田中往往氯化铵的肥效高于硫铵;碳铵中的碳酸氢根离子则除了作为植物的碳素营养之外,大部可分解为CO2和H2O,因此,碳铵在土壤中无任何残留,对土壤无不良影响。 硝态氮肥如硝酸铵施入土壤后,NH4+和NO3-均可被植物吸收,对土壤无不良影响。NH4+除被植物吸收外,还可被胶体吸附,NO3-则易随水淋失,在还原条件下还会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 酰胺态氮肥如尿素施入土壤后,首先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在土壤中有较大的流动性,且植物根系不能直接大量吸收,以后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碳酸铵可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铵。所以尿素施在土壤的表层也会有氨的挥发损失,特别在石灰性土壤和碱性土壤上损失更为严重。尿素的转化速度主要

取决于脲酶活性,而脲酶活性受土壤温度的影响最大,通常10℃时尿素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30℃时只需2天。因为尿素在土壤中需要转化为铵态氮以后,才能大量被植物吸收利用,故尿素作追肥时,要比其它铵态氮肥早几天施用,具体早几天为宜,应视温度状况而定。 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来进行。 土壤条件: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

我国铝工业现状分析

我国铝工业现状分析 我国铝工业现状分析铝工业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社会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之一,最近两年总资产贡献率均在10%以上,不但高于全国工业9%的平均水平,而且大大高于我国有色金属工业7%~8%的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铝工业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产业。 进入2003年以来,在我国不断增长的铝消费需求的诱惑下,我国铝工业出现了火爆的投资热潮。中国铝业市场的战略格局正在重新分化,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的战略格局已经被打破,民营资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大举进入铝工业领域,抢市场.争原料.拼投资.上规模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对此业内专家分析指出,我国目前出现的铝工业空前的投资热是市场拉动和利益驱动的结果,它不仅是国内市场因素在推动,而且还是全球市场力量在推动。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原有的氧化铝厂.铝冶炼厂.甚至铝加工企业均在大张旗鼓地开始一场新的战略投资.重组和规模扩张,而且一些新建的氧化铝厂.铝冶炼厂等也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开工建设,从而孕育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铝业投资和竞争恶战。对此我们有必要就目前我国铝工业所面临的战略发展态势进行分析。 一.民营资本异军突起,巨额投资撼动国内铝业2002年初,在经过长期酝酿和市场考察后,国内著名的民营企业东方希望集团毅然宣布,集团已选定铝电复合体产业为集团的第二主业。该

集团突然决定大规模进入我国铝生产工业,这一举动不仅在我国铝行业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在国内外市场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一个中国国有企业群龙争霸的重工业领域中,一个与铝工业毫不相关的民营企业也想在这个投资大.市场大.产业大的行业中一争高低,并且要作为第二主业进行资本扩张的决策让人惊叹。应当说,这是一个令我国铝行业震惊的举动。 从2002年上半年至今,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该集团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大步迈入了我国铝工业领域,并走出了坚实的三大步。 首先,该集团于2002年4月15日宣布进入铝行业后,斥资6亿元与山东茌平信发铝电集团共同组建山东信发希望铝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将具有14万吨电解铝的生产能力,并辅以深加工及配套的供热机组等项目。这个项目已于2002年9月8日开工,目前,第二期电解铝项目即将投产运行。此举被看成其投资铝工业的一个序幕。 同时在其投资山东信发铝业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又一个惊人之举在中国的西部内蒙包头发生。2002年10月,该集团在包头迅速成立了稀土铝业公司,这是其在包头投资建设的大型铝业一体化项目,注册资本人民币3亿元。据了解,该集团铝电项目计划从2002年至xx年分四期建设运营。一期工程已投资10亿元,有望在2003年年底竣工并投产,初期将形成25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为解电解铝生产用电问题,该企业还建设自备火力发电厂。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氮肥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建议 一、我国氮肥行业发展现状 (一)产能快速增长 “十一五”以来,我国氮肥产能快速增长,尤其是尿素产能增速更为显著。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到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850万吨,比2005年增长48.27%;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4%,比2005年提高两个百分点。全国尿素产能达到7148万吨,比2005年增长51.52%;约占全球总产能的37%,比2005年提高9个百分点。2012年全国合成氨产量6008.2万吨,氮肥产量4313.3万吨,其中尿素产量6192.6万吨(折纯约2850万吨),占氮肥总产量的66.1%。 近两年国内氮肥行业投资热情高涨,产能增长势头迅猛。据调查,2013-2015年国内还将新增合成氨产能约1500万吨,尿素产能20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合成氨产能将达8350万吨,占全球的37%;尿素产能达9500万吨,占全球的44%。 (二)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大企业成为行业骨干力量 自2009年以来,随着“上大压小”步伐加快,我国氮肥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据氮肥协会统计,2009-2012年,我国新投产的合成氨产能达1020万吨,其中69%的产能为单系列在3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合成氨装置。新建的尿素产能为1600万吨,有60%的产能为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尿素装置。近年来,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先后有830万吨尿素产能和2000多万吨碳铵产能陆续退出。 至2012年底,我国氮肥企业共有392家,其中,产能在30万吨及以上的合成氨企业达到86家,合计产能达到3763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55%;尿素生产企业179家,产能在50万吨及以上的企业达到58家,合计产能达到4384吨,占尿素总产能的61.3%。 大型企业和集团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已形成19个具有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生产基地,其产能占行业尿素总产能的68%,有效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竞争能力,这些企业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已成为引领行业实现氮肥强国的主力军。(三)技术升级加快,为行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先进煤气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发出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HT-L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分级给氧气化技术等一批先进煤气化技术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标志着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加快我国原料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保障。目前我国以非无烟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产能达到114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16%;比2010年增长了40%。 二是合成工艺及装置的低压化、大型化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发了合成气精脱硫、低温甲醇洗、耐硫宽温变换催化剂、两段法变压吸附、醇烃化、醇烷化、双加压法硝酸工艺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工艺与技术。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促进了氮肥生产装置的国产化和大型化。 结合国外引进技术,目前建成了江苏灵谷、呼伦贝尔金新以煤为原料,中海油、中石油塔里木石化、重庆建峰等以天然气为原料的45万吨合成氨装置。这些大型装置的先后投产,大大提升了我国氮肥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目前我国合成氨装置单套规模在3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41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1630万吨,占合成氨总产能的21.4%;尿素装置单套规模在5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已达34套,这些装置产能合计达2269万吨,占尿素总产能的34%;未来随着在建装置的陆续投产,这些数据还在不断刷新。 二、氮肥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产能过剩态势显现 进入2013年以来,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产能过剩的形势逐步凸显,企业开工下降,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说课稿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第二节氮肥的生产和使用,下面我将从课标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六个方面进行陈述。 【课标和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教材体系中它在学习了常见金属元素及典型非金属元素(如氯、硫)及其化合物,且具备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会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的需要。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氨和铵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含氮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认识到科学使用化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实验展示和学生小组实验探究掌握氨气和铵盐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堂课的实验探究学习,学生掌握了如何探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体会到探究实验的乐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使他们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的生存及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氨气和铵盐的性质。难点:“喷泉”实验的原理,氨水的弱碱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知道了氮肥对农作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此时已经初步学会了对比、分析、推理、实验的方法,掌握了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讲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活动,

我国化肥产量数据统计

2018年1-6月我国化肥产量数据统计 内容提示:1-6月钾肥产量累计达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钾肥产量为50.99万吨,同比增长-3.18%,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下降2.94个百分点,比本年5 月份增速上浮0.78个百分点。 2018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化肥产量急速下降。统计数据显示,1-6月份化肥产量(折纯,下同>3705.13万吨,同比增长11.9%;其中,氮肥产量2484.6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05%;尿素产量1518.12万吨,同比增长10.41%;磷肥产量979.79万吨,同比增长 18.34%;钾肥产量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从具体数据来看: 1-6月份,全国氮肥产量为2484.66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0.05%,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加快7.71个百分点;其中,1-6月份尿素产量为1518.12万吨,同比增长10.41%,比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4.39个百分点。6月份当月,氮肥产量为431.34万吨,同比增长8.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 3.32个百分点。氮肥中,尿素单月产量达到267.21万吨,同比增长9.22%,增速比上年同期上升6.68个百分点。 1-6月磷肥累计产量为979.79万吨,同比增长18.34%,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11.43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磷肥产量为204.59万吨,同比增长23.29%,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26.4个百分点。 1-6月钾肥产量累计达240.69万吨,同比增长6.85%,增速比上年同期增速下降10.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钾肥产量为50.99万吨,同比增长-3.18%,与上年同期增速相比,增速下降2.94个百分点,比本年5月份增速上浮0.78个百分点。 从地域结构分析,化肥产量居前五名的省份是:山东(1-6月化肥累计产量达到685.98万吨,同比增长了12%>化肥产量居全国的18.51%;湖北(1-6月

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中安顾问: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生产情况分析 一、尿素生产及规模分析 根据我国尿素行业生产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尿素行业总体产量在近年来出现了下降,产量由2009年的2932万吨下降到了2011年的2657万吨。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表1:2009-2011年我国尿素产能及产量情况统计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 二、碳酸氢铵生产及规模分布 碳酸氢铵,又称碳铵,是一种碳酸盐,含氮17.7%左右。可作为氮肥,由于其可分解为NH3、CO2和H2O三种气体而消失,故又称气肥。生产碳铵的原料是氨、二氧化碳和水。根据我国碳铵行业发展的具体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碳铵行业总体产量有所下降,2011年,我国碳铵航宇总体产量下降到了2300万吨,比2010年下降了6.1%。2009-2011年我国碳酸氢铵产量及增长率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安顾问整理碳铵产品不再是一个全国性的化肥品种,而是一个区域性的化肥品种。在部分区域可能完全不使用碳铵,而在另外一些地区,碳铵仍是一个主要的化肥品种,生产量往往也比较大。目前我国碳铵产量较大的省份有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这些省份有悠久的碳铵生产历史,生产厂家众多,农民需求量也比较大,有比较好的市场基础。由于碳铵市场的区域性很强,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各地区之间的价差比较大,远高于尿素之间的地区价差。 三、氯化铵生产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会长底同立表示,随着近年来纯碱产量的不断增加,氯化铵面临着很大的产销压力,对氯化铵造粒改造也越来越迫切。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已达到1100万吨,同比增加110万吨,增长10.0%,今后的产量还要不断增加。在我国氮肥已经过剩的情况下,2009~2011年,氯化铵的生产能力平均每年还要增加200万吨,市场压力很大。他同时指出,氯化铵属于酸性肥料,有的农作物对氯离子有限制,但是经过实验,大部分农作物是可以直接施用的。2009-2011年我国氯化铵产量及增长率分析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 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 (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 (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含N 20~21%。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二、硝态氮肥: 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 (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中国铝行业基本现状(免财富可打印版)

三、中国铝工业的基本状况 (一) 中国铝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电解铝工业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中国第一家电解铝厂-抚顺铝厂1952年4月开工建设到70年代末期,可以认为是中国电解铝工业的发展初期。1952年当抚顺铝厂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时,其设计产能仅为年产1.5万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铜铝工业的指示》,铝被定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金属材料。从此,国家开始对铝工业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使中国铝电解工业开始走上了发展轨道。这一时期,贵州铝厂、兰州铝厂、包头铝厂、青铜峡铝厂、连城铝厂 、郑州铝厂电解分厂等相继建成投产,初步形成了八大铝厂的生产格局。电解技术基本是以旁插和上插自焙阳极铝电解梢工艺和设备为主,产量达到了36万吨。50一60年代中国电解自焙槽主要缺点是电流效率低、能耗高、劳动生产力低,特别是电解槽密闭性能差,电解烟气中含有大量的沥青挥发物,对生产操作和环境污染影响极大。70年代中后期,我国自行设计并建造了135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铝电解槽系列。在1979年贵州铝厂扩建过程中,引进了日本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160 KA中间下料预焙阳极电解槽技术。从此,中国电解铝工业的技术水平开始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阶段从8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初,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常规发展时期。1982年在国家“优先发展铝”的方针指导下,一些建于60一70年代的铝厂开始纷纷进行改扩建,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如贵州铝厂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发了186 KA大容量、高效能预焙槽;包头铝厂兴建了135 KA 预焙槽系列;青海铝厂在吸收消化贵州铝厂技术的基础上建成了20万吨电解铝厂等。这一系列项目的相继建成,预示着中国铝工业开始向规模化大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具有电力优势和铝土矿优势的地区也纷纷投资兴建了一批小型60KA白焙槽电解铝厂。这段时期,全国电解铝的产员由70年代末的36万吨发展到1992年的109万吨,使中国电解铝生产首次突破厂100万吨大关。 第三阶段从1992年到跨入新世纪,是中国电解铝工业步入世界铝工业生产大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发展速度跃居世界前列。仅用10年时间,中国电解铝产量就从1992年的109万吨迅速发展到2001年的342.46万吨,形成了中国铝业公司、青铜峡铝业公司、兰州铝业公司、山东铝业公司、包头铝业公司、山西关铝公司、焦作万方铝业公司等为代表的大型铝生产企业。全球排名从1991年的第六位跃居为2001年第一,成为世界生产大国,并首次由净进口国成为净出口国;二是技术趋于先进。近几年中国新建和改扩建的电解铝工程都采用200 KA以上的大型预焙槽,230KA、280 KA、300 KA预焙槽型、干法净化、氧化铝自动下料和浓相输送、电解槽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2001年160 KA 以上电解槽产量超过150万吨,占全部产量的45%左右,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三是生产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教案

课题5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了解常见的铵盐,掌握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的检验; 3、知道氮肥的性能和使用氮肥的注意事项。 〔知识梳理〕 一、工业合成氨 反应方程式:。 二、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常温下,氨是色、具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1:700),易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环境温度急剧降低,工业上可使用其作。 2、化学性质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中的氨大部分与水结合成,反应方程式:,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氨气属于(填“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填“强”或“弱”)电解质。 (2)氨气与酸的反应 ①与盐酸反应:,现象:; ②与硫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例题1:有关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利用氨气与浓盐酸靠近可产生大量白烟可检验氨 C、在常温常压下就可进行合成氨的反应 D、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就是一水合氨 三、铵盐的性质 1、重要物理性质 铵盐都是色、溶于水的晶体。 2、重要化学性质 (1)铵盐的受热易分解

NH4Cl:;NH4HCO3:。 (2)铵盐与碱的反应 ①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反应,反应方程式:,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备氨气。 ②NH4Cl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3、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1); (2)。 例题2: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铵盐中N的化合价均为—3价;②铵盐均易溶于水;③铵盐的水溶液都呈酸性;④铵态氮肥不宜与草木灰混合施用;⑤铵盐都是白色晶体;⑥铵盐只能与碱反应,不能与酸作用。 A、②④⑥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巩固练习〕——(要求:标出关键词,写出解题过程。) 1、在下列情况中,能产生白烟的是 () A、浓氨水与浓硝酸相遇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浓氨水与浓H2SO4相遇 D、铁在氯气中燃烧 2、氨水的碱性较弱,这是因为 () A、它只能使酚酞变红色 B、溶于水的氨的大部分仍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氨水极易挥发出氨气 D、氨与水结合生成的一水合氨只有小部分电离 3、可用以干燥氨气的是() A、浓硫酸 B、五氧化二磷 C、无水硫酸铜 D、生石灰 4、氨的喷泉实验中,充满氨的烧瓶被水充满时,瓶内氨水的浓度为(标准状况)() A、0.029mol/L B、0.045 mol/L C、0.45 mol/L D、1 mol/L

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铝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铝行业(电解铝和氧化铝)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游,上游是铝土矿,下游是建材市场(主要涉及汽车和房地产)。所以铝行业在成本上受到铝土矿的制约,例如,中铝公司就是由于忽视了抢占上游铝土矿的有利时机,一味地兼并电解铝和氧化铝企业,导致规模膨胀,却由于没有占有铝土矿,受制于人。铝行业在销售上受到建材市场的制约,据2008年数据,我国铝消费结构为:建筑业33.7%,交通运输业17.96%,电力业12.32%,包装业8.48%,机械制造业8.31,日用消费品8.01%,电子通讯业3.92%,其他7.3%。 (一)成本分析 1、铝土矿的采矿成本较高。我国铝土矿2008年探明储量为32.23亿吨,全世界的储量为270亿吨。但我国铝土矿石多数为一水硬铝石型低铝硅比的中品位矿石。矿石铝/硅比(Al/Si)以4~6为主,高铝/硅比(Al/Si>8)矿石数量少,且在矿床中分布不连续;铝土矿矿石以Al2O3平均品位40%~60%为主,必须使用特殊的选矿工艺才能获得符合生产氧化铝的高品位矿石,导致了国内氧化铝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国外产品的水平。 世界上除我国和欧洲小部分地区外,大多数国家或跨国

矿业公司依托资源优势,以大规模机械化方式露天开采三水型软铝石组成的高铝硅比铝土矿石,直接使用拜尔法将矿石加工成氧化铝,然后再进行电解生产金属铝。我国大多数地区铝土矿矿床中优质矿石分布的连续性差和矿石质量不佳,目前只有广西平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露天方式开采铝土矿石,其他省区的大中型露采矿区多是在原有产能基础上采取收购民采矿石的方式生产,贵州的矿山为地下坑采。 基于以上因素,我国铝行业的成本存在巨大劣势。 2、氧化铝的成本较高。2008年全国铝土矿生产矿区的采矿生产能力为2171万吨/年,氧化铝总生产能力3431万吨/年。我国铝土矿的生产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虽然超过澳大利亚称为第一氧化铝生产大国,但是在2008年仍然20%的产量缺口需要进口。 由于我国铝土矿资源的质量,决定了我国氧化铝生产必须采用工艺流程长和能耗高的石灰烧结法或混联法,能耗高纯拜耳法3~4倍。我国的氧化铝生产成本比国外高出35%~48%,每吨比国外高30美元以上;平均经营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2%。根据加权平均法,以2008年为例,国内氧化铝的单位制造成本为1453元/吨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一些成本费用,国内氧化铝的生产成本大致在1600元/吨左右。而西方国家氧化铝的生产90%以上采用拜耳法,其生产成本

合成氨工业现状及节能技术(DOC)

化工工艺论文 题目名称:合成氨的工业现状 和节能技术 系别: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 本论文介绍了合成氨的一些生产方法,分别为煤制气合成法、固定床气化法、流化床气化法、气流床气化法、溶浴床气化法以及对现代典型合成氨工业生产流程详细介绍;节能技术分别从工艺改造和护手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研究。 关键字:合成氨,煤制气,固定床,节能,回收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production of synthetic ammonia,for coal gas synthesis method, fixed bed gasification, fluidized bed gasification, entrained flow gasification method, melting bath bed gasification method and typical of modern synthetic ammonia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in detail.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rom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hand the residual heat and energy research. key words: synthetic ammonia coal gas energy conservation reclaim

目录 第一章合成氨工艺现状 (1) 1.1 国外传统型蒸汽转化制氨工艺阶段 (1) 1.2 我国目前合成氨技术的基本状况 (2) 第二章几种典型的合成氨工艺介绍 (3) 2.1 煤制气合成氨工艺 (3) 2.2 固定床气化法 (3) 2.3 流化床气化 (4) 2.4 气流床气化 (4) 2.5 熔浴床气化 (5) 第三章合成氨典型工业生产工艺流程 (6) 3.1 造气工段 (6) 3.2 脱硫工段 (6) 3.3 变换工段 (7) 3.4 变换气脱硫与脱碳 (8) 3.5 碳化工段 (8) 3.5.1 气体流程 (8) 3.5.2 液体流程 (9) 3.6 甲醇合成工段 (9) 3.7 精炼工段 (10) 3.8 压缩工段 (10) 3.9 氨合成工段 (11) 3.10 冷冻工段 (12) 第四章合成氨的节能技术 (13) 4.1 选择先进的节能工艺 (13) 4.2 回收各项余热和余能进行热能综合利用 (14) 参考文献 (16)

氮肥行业工艺流程

煤/天然气化工(化肥)工艺流程 概述 整个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造气、脱硫、压缩、变换、脱碳、合成、甲醇、尿素等主要单元(工段)。上述各单元(工段)的操作在工艺上密切联系,但在地域上分散、在控制上相对独立。 1、造气 造气一般是以块煤为原料,采用间歇式固定层常压气化法,在高温和程控机油传动控制下,交替与空气和过热蒸汽反应。反应方程式: 吹风 C+O2→CO2+Q CO2+C→2CO-Q 上、下吹 C+H2O(g) →CO+H2-Q A、吹风阶段 吹风阶段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热量,提高燃料温度。 B、上吹(加氮)阶段 上吹阶段的主要作用是置换炉底空气,吸收热量、制造半水煤气,同时加入部分氮气。 C、下吹阶段 下吹阶段作用是制取半水煤气,吸收热量,使上吹后上移的气化层下移。 D、二上吹阶段 二上吹的主要作用是将炉底及进风管道中煤气吹净并回收,确保生产安全。 E、吹净阶段 吹净的主要作用是回收造气炉上层空间的煤气及补充适量的氮气,以满足合成氨生产对氮氢比的要求。 2、变换 工艺简介 经过压缩有一定压力的半水煤气先经过油水分离器,除去煤气中的油物。然后进入饱和塔的下部与热水进行交换后升至一定温度,经过气水分离器分离出煤气中的水份。去除水分的煤气进入预热交换器,与中变炉出口的高温煤气进行两次热交换后,进入中变炉,在触媒的催化作用下,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中变炉的炉体内有三层反应区,在正常的工艺状况下,第一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450℃左右,第二层反应温度控制在400℃左右,第三层的反应温度控制在380℃左右。反应后出中变炉的变换气进入与入口水煤气进行热交换的两级热交换器后,再进入低变炉使变换气中的一氧化碳进一步变换,经过两次变换的水煤气成为合格的变换气后,经热水塔,冷却塔之后送入下一工段进行后续处理。 3、脱碳 工艺简介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关于铵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为白色晶体 B.加热均易分解 C.均可用作化肥 D.可与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混合施用 2.(2010·北京四中高一期末)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NH3·H2O不稳定,实验室可用NH4Cl 和石灰水制取氨气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B.盐酸、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D.石灰水、二氧化硫 5.[双选题]下列方法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是() A.在浓氨水中加NaOH固体并加热 B.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 C.加热分解NH 4Cl晶体 D.加热消石灰和NH4Cl的固体混合 物 6.(2010·扬州中学高一期末)已知NH3 和HCl都能用来作喷泉实验.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气体未满,做喷泉实验,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7.(2010·屯溪高一检测)在研究合成氨方法及其催化作用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氨 B.氨水是电解质 C.氨气遇到浓盐酸会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我国氮肥施用现状_问题和对策_栗铁申

致富窗·专家视点 栏目编辑:刘小波E -mail :nmkjpx@https://www.doczj.com/doc/af5506306.html, 23 山东省政府近日出台意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规定农民工培训实行实名制管理。对经鉴定合格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按照规定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转下页) 氮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作物施肥三要素之首。氮肥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投入品之一,为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化肥引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化肥施用量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化肥消费第一大国,其中氮肥占化肥消费比重的60%左右,每年氮肥用量占全世界氮肥用量的35%以上。据中国氮肥网资料,2009年氮肥产量为 3807万吨(折纯,下同),出口氮肥约229万吨,进口氮肥约29万吨,年表 观消费量约3600万吨。而目前合成氨产能已达到5900多万吨,尿素产能超过3000万吨。同时2009-2012年新建或拟建的合成氨产能580多万吨,尿素400多万吨,我国氮肥产能出现过剩。在氮肥施用上,据农户调查资料,氮肥消费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和果树为主,占全国氮肥用量的70%以上,其他用于油料、棉花 以及林业和渔业等。全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平均氮肥投入量 180~200公斤/公顷,约有1/3的农户 用量超过250公斤/公顷,特别是东南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存在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于此同时,西北部分地区却存在氮肥用量不足的现象。 在不合理施肥现象中,氮肥过量施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原因为: 一是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紧张,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耕地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单产要不断提高,养分供应必须增加;另一方面开垦了大量存在障碍因素的边缘土地,耕地“占优补劣”现象也很严重,新垦、新造农田肥力低下,不得不依靠肥料的高投入来支撑土地的高产出。 二是我国耕地培肥不够,肥力偏低。由于复种指数高,长期连年耕作,土壤理化性状不良,保水保肥能力不足。而我国豆科作物、绿肥种植面积 小,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耕地缺乏足够的培肥,肥力偏低,形成了靠多施肥弥补的依赖性。 三是我国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文化水平偏低,长期缺乏科学施肥指导,“大水大肥”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施肥不平衡,偏施氮肥、施肥方式不合理、施肥时期不科学等现象普遍,转变农民的施肥观念和用肥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四是肥料产品结构不合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以科学施肥为导向的肥料生产经营格局,市场上的肥料产品结构不适应科学施肥的要求。如尿素比重过大,高浓度磷复肥发展过快,产能出现过剩,复混肥产品养分配比与作物需求不匹配等,严重制约着肥料利用率的提高。 这些情况表明,过量施肥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观念、制度和肥料产业定位等问题。在这些复杂的背景下,要全面提高肥料 我 国氮 肥施用现状、问题和对策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 特约专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