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头汗出”2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09-8-10 10:55:24 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推荐

作者:范文琴张加财作者单位:744100甘肃省华亭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内科

【摘要】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头汗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但头汗出”患者采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配以化湿药,以益气固表止汗、健脾化湿,标本兼治的疗效。结果:治愈18例,治愈率81%,2例症状好转,1例未愈,总有效率95.2%,随访1~3个月未复发。结论: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头汗出”,疗效显著、效果满意,充分发挥了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的优势。

【关键词】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但头汗出”

资料与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12月运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头汗出”患者21例,年龄22~56岁,平均40岁,病程多数在2年以上,发病与性别、季节无关。

治疗方法: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生黄芪40g,人参、炙柴胡、炙升麻、白术、甘草、当归、陈皮、云苓各10g,防风6g,乌梅20g。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30g,茯神10g,赭石20g,龙赤20g;汗出较多加浮小麦30g,麻黄根30g;湿盛者加白蔻仁15g,薏米仁15g,炙杏仁10g,厚朴10g,半夏15g;阳虚加圆肉10g;肺热加桑叶10g,桑皮10g。以上药水煎2次约500ml,1剂/日,2次/日,7天1个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

疗效判定标准:生理性出汗排外,无明显诱因汗出止,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随访3个月未复发为痊愈。汗出明显减少,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随访3个月继续治疗有效为好转。汗出无明显改变为未愈。21例患者中,痊愈18例,2例症状好转,1例未愈,总有效率95.2%。

讨论

“但头汗出”指病人仅头面部出汗较多而身体其他部位无汗的病症,多与饮食过饱、情绪激动、劳累后尤为明显,严重的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发病与性别、季节无关。其病程缠绵、治疗效果差、病情易反复,属于中医的疑难杂症。病程多数在2年以上,初期病情轻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治疗不及时,以致病程迁延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多,稍从事一些轻体力活动就大汗不止,逐渐影响到心理健康,与人接触时精神紧张大汗淋漓,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从而使人的性格发生改变。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生理状况下,汗为阴液,由津液化生,阳气蒸化津液出于表而为汗,滋润皮毛肌肤。病理状况下,脏腑阳气虚致卫阳不固,汗液外泄。“但头汗出”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上蒸所致,以阴阳证和湿热证为多见,因热郁于内,不得四散循经上越,内热退则汗自止,属实证。病后及老人气喘经常头部出汗,均属虚证。小儿睡时惯常头汗,无其他症状,不属病象,俗称“蒸笼头”。

“但头汗出”证型可分为肝经湿热型、肾经水结型、少阳热瘀证、气虚不固型、血室瘀热型、产后郁冒证、膀胱湿聚型。

卫气不固脾虚湿阻患者久汗伤阴,阴液耗损,阳随阴泄而致阳气虚,阳虚不能卫外,汗液外泄。汗为血之液,久汗气血两虚,累及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化源不足,气血易虚,脾胃不运湿浊中生,上蒸头面所致属虚实夹杂证。选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但头汗出”,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升麻、柴胡俱用蜜水炒,以制其生发之性。然非升麻、柴胡不能领参芪至于肌表,故用之。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益气固表止汗,培土生金,防风佐黄芪白术扶正,兼以祛风,驱邪不伤正,固表不留邪,甘草补益中气,当归补血,陈皮运脾,乌梅收敛固涩,以防过汗,全方益气固表,健脾化湿,补中有疏,散中寓收,疗效显著。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医疗费用低等优点,避免了手术创伤带来的痛苦。

生黄芪40g

人参、炙柴胡、炙升麻、白术、甘草、当归、陈皮、云苓各10g 防风6g

乌梅20g

浮小麦30g

麻黄根30g

圆肉10g

肺热加桑叶10g

桑皮10g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55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16683270.html,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55例 作者:谢富明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7年第01期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顽固性便秘属于脾虚气弱型的患者5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结果:55例患者中,48例临床痊愈,4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脾虚气弱型顽固性便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顽固性便秘;补中益气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2-0101-01 Abstract: Keywords: 顽固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或粪便干结坚硬。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的变化、不良的排便习惯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逐渐成为常见的肠道疾病之一,且其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3]。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本病取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55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的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39例;年龄21~72岁;发病时间4个月至25年。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定。诊断标准:①排便间隔时间>3d,持续时间>1个月,并经中西药反复针对性治疗;②大便干结;③排便费力、难解,数日才有便 意或无便意;④中医辨证证型符合脾虚气弱的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色晄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⑤西医检查排除胃肠道或腹腔器质性病变致压迫、梗阻性疾病。 13治疗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基本方药物组成:黄芪30~50g,党参15g,当归20g,生白术20~30g,陈皮9g,柴胡9g,升麻6g,枳实9g,火麻仁15~30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日1剂,煎2次,煎液混合分早、中、晚3次口服。加减:大便1日1次正常后或用1周后,减少火麻仁的剂量或不用;脘腹胀满气滞者加香附9g,厚朴9;有腹痛者加生大黄6g(后下);舌苔腻兼湿者加苍术12g,藿香9g;舌红少苔兼阴虚者加黄连9g,玄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 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 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的功效 玉屏风散是一剂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代应用】 1.用本方预防反复性感冒及体弱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属气虚表弱者。 2.治变态反应性鼻炎属表虚不固,易感外邪者。 3.治冷激性荨麻疹属卫气虚风邪外袭者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特别是一年感冒数次的人,非常有效。(这种感冒是指因汗多,抗病力下降或因气候变化而诱发所致的感冒风寒、短气无力、气喘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咳嗽痰稀色白、面色淡白无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怕风畏冷、鼻流清涕等症状。) 5.气管炎、哮喘、肺气虚弱,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属于气虚者都可用玉屏风散。 6.是表现为稍微运动后就较常人多汗者(中医称自汗),玉屏风散常服有卓效。除上述治疗气虚感冒之外,玉屏风散在临床上还可以治疗小儿体虚多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口腔溃疡、慢性荨麻疹、美尼尔综合征、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慢性结肠炎、面神经麻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习惯性便秘、原发性多汗症等等。在玉屏风散的实验研究中有许多新的成果。专家发现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玉屏风散入选了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成为基层医院必备中药。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玉屏风散是一剂中药名方,有典籍可考。中医名著《世医得效方》、朱丹溪《丹溪心法》、《医方考》、《古今名医方论》、《古方选注》、《成方便读》等均有记载。中药方剂讲究君臣佐使,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祛邪。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致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有补中寓疏,散中寓补之意。

痔疮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痔疮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17:41.477Z 来源:《大众医学》2018年9月作者:李鹏英张小强* [导读] 关于对痔疮进行治疗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 【摘要】目的关于对痔疮进行治疗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的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收治的痔疮患者,选择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平均42例。对照组配合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选择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疼痛评分、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痔疮过程中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法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值得推广。 【关键词】痔疮;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 痔疮是肛肠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较为多发的病症,这种病情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大,也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痔疮在进行治疗时从中医角度出发选择药物进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患者迅速恢复,确保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预后,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1]。最近几年通过中医方案对于痔疮进行治疗被普遍应用在临床上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基于此主要分析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对于痔疮进行治疗所取得的效果,并且将主要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所收治的痔疮患者,本文选择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42例。本文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6.5±10.4)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33.4±11.8)岁。本文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肛肠病学会关于痔疮的诊断标准,本文排除存在直肠疾病的患者,排除肛周存在脓肿或存在肛裂等疾病的患者,本文所有患者排除存在精神障碍和意识障碍的情况,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治疗时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坐浴,主要选择苯扎溴氨溶液每日为患者进行3~4次的干预,每次坐浴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患者坐浴以后选择马应龙痔疮膏敷于患处,同时为患者选择痔根断片进行治疗,每日为患者给药三次,每次为患者给药2片,还要为患者选择化痔丸,每日为患者给药三次,每次为患者给药3g,对所有患者连续治疗一周作为一个疗程[2]。 对于本文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止痛如神汤的方剂主要为:秦艽10g,苍术10g,当归12g,防风12g,泽泻10g,桃仁15g,皂角刺13g,黄柏12g,槐花13g,大黄20g。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以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为患者加水蛭30g,蜈蚣1条,还要不要换着加地鳖虫10g,红花15g,以此方案对外痔患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肛门存在灼痛感,需要为患者加冰片15g,薄荷10g;如果患者存在有炎症性外痔,为患者加金银花15g,紫花地丁20g,蒲公英25g;如果患者存在内痔脱出嵌顿导致出现水肿,在治疗的时候需要为患者加五倍子10g,制乳香10g,没药10g,土茯苓15g,苦参20g。药物用水煎两次,最终取500ml装瓶。 对患者进行熏洗的时候在装有大约1000ml开水的坐浴盆当中放置500ml药液,当水温降为60℃的时候对患者进行熏蒸,当水温降为35℃的时候,可以选择纱布蘸取药液对肛门部位进行擦洗,每日对患者进行两次学习,每次时间为15分钟,连续治疗一周。 1.3观察指标 对本文所有患者治疗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评价,主要为患者选择采用视觉评分法(V AS)进行评价,评分为10分,6分为中线,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疼痛越严重;对患者的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进行评价,评价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对于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统计学检验的过程中计量资料选择t值检验,两组数据的差异性选择P<0.05表示差异明显,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注:本文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IBM SPSS25.0。 2.结果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以后的疼痛评分、肉芽组织和创面相平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进行比较,本文观察组患者分别为 (1.2±0.5)分,(13.0±2.4)d和(19.3±3.3)d,对照组分别为(1.7±0.8)分,(15.8±2.5)d,(22.9±2.8)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请参见表1所示。 表1 本文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和创面愈合状况比较 项目n疼痛评分(分)肉芽组织和床面相平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观察组42 1.2±0.513.0±2.419.3±3.3 对照组42 1.7±0.815.8±2.522.9±2.8 t- 1.6315 1.0364 1.0082 P-0.0153<0.050.0089<0.050.0071<0.05 3.讨论 本文主要分析痔疮患者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治疗的效果,通过对本文结果的观察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对患者选择止痛如神汤加减熏洗方案进行治疗的价值。止痛如神汤对于肛肠科的病症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剂,止痛如神汤当中的药物能够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去痛化瘀,起到活血止痛,解毒通便的作用,能够对患者进行消肿。药物还能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耳鸣65例观察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耳鸣65例观察 胡镜清 浙江省永康市中医院 浙江永康321300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耳鸣 临床观察 耳鸣是多种疾病诱发的症状之一,也可单独为一个病证。它是指无任何外界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时,耳中自觉鸣响,如闻潮声,或如蝉鸣,其声或细或暴。其发病率可占人群的10%~20%,其中10%的患者很痛苦[1]。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因其发病病因不明确,至今无特效药。笔者近2年来,对脾胃虚弱型耳鸣患者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5例均为门诊患者,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耳鸣的诊断标准选择纳入,证属脾胃虚弱型,排除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耳鸣。其中男性28例,女性37例;年龄32~45岁20例,46~65岁45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月。 2 治疗方法 采用补中健脾、益气养血治法治疗,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基本方药物组成:黄芪、党参、丹参、夜交藤各20g,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茯苓、炒枣仁各10g,炙甘草、蔓荆子各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10日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参照有关耳鸣的疗效评定标准[3],用上法治疗2个疗程后,65例中,24例基本治愈(即自觉在日常安静环境中耳鸣声或主观耳鸣音消失,允许在标准隔音室中可能有微弱生理性耳鸣产生);20例显效(即自觉耳鸣明显减弱);15例有效(即自觉耳鸣声减弱);6例无效(即在日常安静环境中自觉耳鸣几乎无减弱或根本无减弱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为90 8%。 4 典型病例 杜某,女性,56岁。2007年2月8日就诊。患者5天前在劳累过度下出现耳鸣,如潮声低鸣,呈持续性。来诊时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佳,大便溏薄,夜寐欠佳,唇色淡红。舌淡、苔白,脉象虚弱。辨证属脾胃虚弱型,予补中益气汤加味基本方,并嘱其尽量早休息及远离噪音。服用5剂后,耳鸣基本消失,其它症状也明显减轻,再服5剂后诸症皆除。上方续服用10天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耳鸣未见复发。 5 体会 耳鸣的原因复杂多变,表现形式多样,轻重不一,给患者生活上或是精神上带来了痛苦。西医多采用改善中耳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且存在副作用,患者有时难以接受。而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副作用少,易为患者接受。 祖国医学认为,耳鸣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耳窍闭塞,多因风寒外袭、脾胃积热、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及肾气不足等发病。笔者所选病例均为脾胃虚弱型的耳鸣患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者因劳累过度,损伤脾胃,使脾胃虚弱,导致脾之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清气不能上奉清窍;或脾虚清阳不振,清阳不升,导致耳鸣。 灵枢!口问篇也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中益气汤出自 脾胃论,方中以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辅以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以助主药,当归补血养血,白术、陈皮理气和胃,又用升麻、柴胡为使,引黄芪、党参甘温之气升举清气,再加蔓荆子升清通窍,丹参活血化瘀,夜交藤、炒枣仁养血安神,茯苓健脾安神。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直达清窍,耳鸣得以解除。 通过笔者近2年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对脾胃虚弱型耳鸣确有疗效,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同时,要告诫患者应尽量避免噪音刺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6 参考文献 [1]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1. [2]郑晓萸主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1993:312 316. [3]余力生.耳鸣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1998,12(4):147. 收稿日期 2009 04 03 ! 745 ! 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10月第44卷第10期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案

补中益气汤治咳嗽 方药:北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5克,当归3克,升麻3克,柴胡8克,甘草3克,青蒿(后下)5克,黄芩5克,杏仁5克,白薇10克,地骨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补益脾肺止咳。 案例:陈某,男,6岁。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儿平素体弱,每感风寒易致发热咳嗽,年发作3~4次,历3年余。3天前出现发热咳嗽,体温达39.5℃,在某门诊部静滴抗生素,服中西药治疗乏效。接诊时患儿体瘦、神疲乏力,懒言,面微红,体温达39.6℃,微恶风,咳嗽,不思饮食,小便短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无力。1剂,水煎分2次温服。次日体温渐退至38℃。效不更方,仍守上方再进1剂热退咳止,诸症悉除。嘱服补中益气丸2个月,以调理善后。 按语:补中益气汤之党参、北芪补益脾肺之气以圃奉,佐白术以健脾,取当归以和血,陈皮理气以消甘药之滞,升麻、柴胡既升清气又能清热,加黄芩、青蒿组成药对以清热,地骨皮、白薇以退虚热,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于补中益气之中配轻透之药以清虚热,临床随症加减,每获良效。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慢性咳嗽50例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作者:梁少勇 2005-9-21 摘要: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其中4周前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多种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 持续或反复咳嗽超过3~4周即属于慢性咳嗽笔者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气虚型慢性咳嗽50例,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岁18例,18~80岁32例;病程3~4周26例,4~8周15例,8周以上9例。其中4周曾患肺炎6例,支气管炎15例,均经治疗后X线胸片显示无异常而仍咳嗽不止。以上患者曾用抗生素(口服或肌注、静滴)和止咳药治疗而咳嗽未止。一般为阵发性咳嗽,偶有白痰而量少,面色无华,食欲及睡眠不佳,舌淡脉弱。 1.2 治疗方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3~10g,炙黄芪5~30g,当归5~10g,白术5~20g,柴胡3~6g,升麻3~6g,陈皮3~6g,百部5~10g,桔梗5~10g,紫菀5~15g,款冬花5~10g,炙甘草5~10g。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服。10天为1 疗程,间隔3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一般用2~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治愈:咳嗽停止,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明显减轻;无效:咳嗽无好转或加重,或并发他症。 1.4 结果本组50例中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 2 讨论 咳嗽是肺脏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一般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速效。慢性咳嗽多属内伤咳嗽范畴,往往有较长的病史和其他脏腑失调的证候,虚证或虚中挟实居多,可因外感咳嗽失治或治之不当所致。气虚型咳嗽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痰、瘀3个方面。“久病伤气”,慢性咳嗽由于咳嗽日久,耗伤肺气,使肺之清肃功能难复,卫外功能失调,易于复感外邪,使咳嗽加剧。“脾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

熊继柏教授辨治头痛经验(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347人已访问 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聂娅 【关键词】头痛 湖南省名中医、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从医50年,始终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辨证施治,精于理法方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受益匪浅。现择其辨治头痛经验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 辨外感内伤 熊教授认为治头痛当首辨外感内伤。外感头痛以风邪所致者最多,因风性轻扬,故《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李中梓亦云:“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且风为百病之长,故常兼寒、热、湿邪致病。风寒头痛者,其痛常连及项背,畏风怕冷,川芎茶调散主之;若寒甚而见肢厥、背冷、脉沉细,则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风热头痛者,其痛胀甚,恶风或发热,芎芷石膏汤主之。风湿头痛者,其痛如裹,身困、苔腻,羌活胜湿汤主之。然临床常有风寒头痛而兼见苔黄、口苦等热象者,是风寒与风热夹杂头痛,可用清上蠲痛汤加减治之。 1.1 外感风寒兼热头痛典型病案:患者,男,48岁,2005年9月4日初诊。诉右侧头痛连及项部,吹风受凉或劳累加重,患者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予清上蠲痛汤加减:川芎20g, 白芍10g, 荆芥10g, 蔓荆子10g,防风10g,薄荷10g,羌活10g, 白芷20g, 僵蚕20g, 黄芩10g, 法夏10g, 细辛3g, 甘草6g。服上方15剂而愈。

按:清上蠲痛汤出自《寿世保元》,称“能治一切头痛,不论偏正皆效。”熊教授常用于治疗风寒兼热的头痛而效佳,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且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独活、防风、细辛、白芷,辛温散寒,菊花、蔓荆子,辛凉散热,均能疏风止痛;黄芩清热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散寒,清热止痛之功。若兼湿邪可加苍术;防辛温过于伤阴,可配伍麦冬。 1.2 内伤头痛内伤头痛则应分清虚实。虚证主要责之气虚与肾虚,盖“头者,精明之府”,而“脑为髓之海”,故气血不足及肾虚均可致头痛。临床又以气虚头痛最为多见,其痛绵绵,遇劳则甚,兼神疲、气短等,顺气和中汤主之;若见气虚而有目胀、颈胀、耳鸣等症,则改用益气聪明汤。肾虚头痛者,其痛为空痛,以后头为主,兼腰膝酸软等,杞菊地黄汤主之;若虚热甚可合大补阴丸,若有水不涵木而肝阳化风者,则加天麻、钩藤、僵蚕等平肝息风。 内伤头痛之实证主要为痰浊、瘀血或肝阳上亢所致。《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因头为清窍,而痰为有形之浊邪,易随气流行,上扰清窍,故临床痰浊头痛者居多。若头痛而昏蒙,伴胸痞呕恶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主之。肝阳头痛者,其痛且眩,以两侧及巅顶为主,伴心烦易怒、胁痛、脉弦等症,天麻钩藤饮主之。瘀血头痛者,其痛如锥刺,固定不移,昼轻夜甚,通窍活血汤主之。 此外,因久病入络,故凡属慢性头痛,无论头痛性质或部位,均可配合天蝎散(天麻、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加强疗效。 1.2.1 气虚头痛典型病案:患者,女,58岁,2005年10月23日初诊。诉前额痛,遇冷或劳累加重,精神疲乏,时有眩晕,患者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顺气和中汤加减:西参片10g, 黄芪30g, 当归10g, 炒白术10g, 陈皮10g, 升麻3g, 柴胡10g, 川芎10g, 白芍10g, 葛根20g, 蔓荆子10g,防风10g,细辛3g,炙甘草10g。10剂,水煎服。2005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

玉屏风散的功效与副作用 篇一: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防风的功效与作用性味功效味辛、甘,性温。功效:解表止泻,祛风镇痉。传统应用主治感冒风寒的发热、恶寒、身痛、咽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抽搐,痉厥等病症。传统方剂①防风汤():防风、荆芥、葛根,治疗风邪伤卫,有汗恶风;②防风汤():防风、葛根、秦艽、桂枝、当归、黄芩、赤苓、杏仁、生姜、甘草,治疗感冒骨节疼痛;③防风散():防风、地龙、漏芦,治疗白虎风,走转疼痛,两膝热肿;④玉真散():防风、天麻、南星、白附子、白芷、羌活;治疗破伤风;⑤凉惊汤():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疗小儿抽搐;⑥防风丸():防风、蝉壳、天麻、猪牙皂荚,治疗风疮疥癣,皮肤瘙痒,搔成瘾疹。 在治疗风热便结淋闭的防风通圣丸中,治疗自汗的玉屏风散中,治疗偏正头痛的清空膏中,治疗腹痛腹泻的痛泻要方中,防风也都是重要的药物。主要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烯类和多糖类等成分。药理作用 (一)解热镇痛和抗菌 1、解热:对兔发热用水煎剂灌胃有中等度解热效果;腹腔注射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2、镇痛: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3、抗菌:水煎剂对多种细菌如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二)抗炎和增强免疫 1、抗炎: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抑制炎症性耳廓肿胀,与荆芥同用更强。对大鼠蛋清性足肿,灌服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增强免疫:水煎剂能提高

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因此,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三)镇静和抗惊厥 分离出藤助防风脱糖素和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小鼠自发活动,并可延长睡眠时间。水煎剂灌胃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四)保护胃黏膜和解痉藤助防风脱糖素可抑制酒精所致的胃黏膜损伤。防风脱糖素可抑制应激性溃疡。防风水煎剂能明显抑制兔肠的收缩而有解痉作用。其挥发油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而收平喘之功。临床应用 1、普通感冒之轻症. 2、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关节酸痛,中医谓之风湿风寒痹痛证。 3、癫痫抽搐,中医谓之肝风。 4、慢性腹泻,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谓之脾虚肠风泄泻。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9g。临床常用剂量:~9g。大剂量:12~30g。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外敷。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感冒中医治疗感冒,有辛凉解表和辛温解表两类。前者以桑菊饮、银翘散为代表,后者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荆芥和防风性温,一般归在辛温解表一类中。在治疗伤风感冒时,荆芥、防风常同用。一年四季的感冒都能使用。只用于感冒初起轻症,不发热或发热在 38 摄氏度以下者。两者都有弱的解热作用和消炎作用,临床使用还有弱的发汗效果,但药力较弱,是退不了发热的。古方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虽然作为君药,由于方剂很复杂,方中柴胡、羌活等药的退热发汗效果较荆、防更好。所以在著名的清热解表的银翘散中,荆芥是作为配伍药使用的;在桑菊饮、银翘散中都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文章目录*一、补中益气汤的组成*二、补中益气的食物特点*三、补中益气吃什么好 补中益气汤的组成1、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 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2、补中益气汤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为补益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临床常用于治疗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炎、慢性菌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脸下垂、麻痹性斜视等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3、补中益气汤的加减化裁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

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补中益气的食物特点补中益气的食物很多,根据脏腑的气虚证临床特点,通常分为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方面的食物。所以即便是气虚证人群,在具体食物选择上也要慎重。除结合食物及药膳的特点外,还必须充分患者具体的气虚证的类型,进而更好的发挥气虚证食疗的积极作用。 在菜肴搭配方面,补中益气的菜谱通常有鱼头豆腐汤、猪肝炒菠菜、土豆炖牛肉、鸡肉炖栗子、鸭肉烧山药、瘦肉炒大蒜、百合鸡蛋糖水。另外,在各种菜肴也通常会根据情况加入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进而更好的发挥食疗在补中益气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 补中益气吃什么好1、粳米 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壮气力,强肌肉之功。用于脾虚烦闷,泄泻,消瘦,下痢. 2、玉米 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补中健脾,除湿利尿之功。可用于泄泻,痢疾等病. 3、粟米 又名小米。味甘咸,性微寒。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肾之功。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纳食少,烦渴反胃呕吐及病后体弱等.

老中医秘方 宫寒痛经一个古方全部搞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秘方宫寒痛经一个古方全部搞定 导语:对于痛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女性常见的问题,痛经严重的话,可是会引起不育的,而很多妇科问题也都是痛经引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 对于痛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女性常见的问题,痛经严重的话,可是会引起不育的,而很多妇科问题也都是痛经引起的,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那么古人痛经、宫寒是怎么办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痛经是最常见的妇科病,而且人数也非常的多,大家平时都拿它怎么办的呢,怎样才能够有效的缓解痛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有报道显示1/3以上的乳腺增生是由痛经引起,半数以上的子宫炎症与痛经有关,不孕症中伴有痛经者占56%,并发现痛经消除后即能怀孕,所以痛经如不及时治疗可引发多种疾病。 临床常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痛经。《伤寒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手足厥寒”提示身体远端供血不足,“血是有形的气”,末梢循环无血可供,手足就会冰冷,很多女孩就因为手冰凉,被戏称为“鬼手”;“脉细欲绝”则提示血管收缩,血管因为血寒而收缩变细,甚至摸不到。仲景先师仅用八个字就告诉我们当归四逆汤的适应证是血虚寒凝。根据寒凝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病症。今天主要谈谈寒性痛经,临床见到经期腹部冷痛,喜欢抱个热水袋,手足冰冷甚至头痛,我常形容这种患者是“五心厥冷”,就是手足心加脑门心冰凉,就可使用本方。 组成:当归12克,桂枝9克,芍药9克,细辛3克,甘草6,通草6,大枣8枚,痛经多年的加生姜15克,吴茱萸3克。在使用过程中,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在肛肠术后的临床疗效

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在肛肠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加减在肛肠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84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治疗,对照组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并观察两组疼痛、水肿、出血情况以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在消除水肿、出血、止痛方面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创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用于肛肠术后治疗有显著疗效。 标签:止痛如神汤加减;肛肠;术后疼痛;临床应用 我国曾对不同职业、年龄的76692人进行了肛门直肠疾病普查。对其中取得完整资料的57297人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有肛肠疾病的共有33837人,总发病率为59.1%,也就是说10个人中就有近6例患有这种疾病,痔疮占发病总人数的87.25%、肛裂占4.12%,肛乳头肥大占2.85%,肛瘘占1.67%,直肠脱垂占0.58%,直肠息肉占0.28%,肛门搔痒占0.17%,其它肛门直肠疾病占3.08%。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发病率在明显上升。然而由于其部位特殊及患者对术中、术后疼痛的恐惧而延迟诊治,因此许多患者长期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为了减轻术后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我科运用止痛如神汤加减坐浴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184例肛肠术后患者,纳入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的中医肛肠科病症诊断标准[1]。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男64例,女28例;年龄18~72岁,以30~60岁最多;病程3 d~13年;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6例(含环状混合痔8例),嵌顿痔外剥内扎术8例,外痔切除术8例,肛裂切扩术10例,肛周脓肿根治术8例,肛瘘切除术8例,肛瘘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6例。对照组92例,男56例,女36例;年龄20~73岁,以30~60岁最多;病程4 d~5年;其中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4例(含环状混合痔6例),嵌顿痔外剥内扎术6例,外痔切除术12例,肛裂切扩术8例,肛周脓肿根治术6例,肛瘘切除术10例,肛瘘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药物组成及制作方法:秦艽、桃仁各20 g,苍术、防风各20 g,黄柏15 g,当归尾、泽泻各9 g,槟榔3 g,熟大黄、五倍子、蒲公英30 g制作方法:上方加水3000 mL,浸泡30 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20 min,即可使用。功效:清热燥湿、行气化瘀、消肿止痛[2]。 1.3治疗方法治疗组将药液倒入坐浴盆中,先熏洗待水温降至40℃左右时(不烫手为宜)用纱布将药渣滤出,继续坐浴15~20 min,坐浴完毕后,将痔疮栓(广州敬修堂生产)塞入肛内,无菌敷料覆盖,2次/d,10 d为1疗程。对照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举7个例子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举7个例子 甘草医友会第305期,每天一期,陪伴你的成长一个有趣、有料、有态度的中医I导读:《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把补中益气汤列为治疗内伤的首选方,可见此方的重要性。这篇文章特别好,把患者辨证要点、用方指征、剂量加减甚至服药时间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一首好方,就是应该发挥它最大的用处,推荐收藏。补中益气汤的妙用作者/张显臣编辑/小甘草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

(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李某,女,45岁,干部。两年多来,经血量多,夹杂紫黑色瘀块,10日后服止血药方渐止,屡经中西医治疗收效甚少,有时虽暂时止一个月而下个月又复如故,有时半个月或20 日就来一次,每次来均需10日之久。1979年8月17日求治。见患者面黄浮肿,四肢欠温,行动气喘,舌淡胖,边痕明显,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 发表时间:2013-08-01T14:56:25.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3期供稿作者:乜存旺[导读] 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生地、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20克,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乜存旺(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二十里铺卫生院 810016) 【中图分类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384-01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痛经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医林改错》,乃王氏五大逐瘀汤之一,近年来,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21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1例病例均系门诊患者,其中最大的47岁,最小的13岁,病程3月—5年,原发性痛经13例,继发性痛经8例;行经前痛10例,行经时痛7例,行经后痛4例,同属气滞血瘀,伴有乳房胀痛、恶心呕吐,下腹部坠胀,经来色紫黯加血快,舌紫暗有瘀点,脉沉。 2、治疗方法 2.1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牛膝、生地、赤芍各15克,桃仁、红花各20克,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甘草各10克。乳胀者加郁金、香附、青皮;恶心呕吐者加吴茱萸、姜竹茹、生姜;下腹部坠胀者加乌药、川楝子、小茴香。若经后痛者属气血虚弱,去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换白芍,生地换熟地,加太子参、黄芪。 服用方法:月经前3天开始服药,每日一剂,调治3—5个月经周期。 2.2饮食疗法: 艾叶粳米粥:鲜艾叶40克(干、品减半)、粳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艾叶加水煎煮,取汁500ml,再将粳米淘洗干净,兑入药汁,以武火煮沸,加红糖搅匀,改用武火煮之米烂汤稠为度。 服用方法: 从月经过后3天开始服,约在下次来月经前3天停服,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热服食。此方对虚寒性痛经配合血府逐瘀汤最佳。 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一年以内未再复发。 好转:疼痛减轻,或一年内无复发。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4、治疗结果 21例患者痊愈17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典型病例: 曾桂英,女,36岁。2012年7月21日初诊。诉痛经,月经不调十余年。体质肥胖,平素四肢怕冷,记得自月经来潮就有痛经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康复理疗科李海策 刻诊:月经第一天,小腹冷痛剧,不能直腰,腰酸,纳可,便溏,舌质淡边有齿印,舌根白厚,六脉皆细弱,尺部沉紧。 诊断:痛经(肾阳虚弱、寒凝胞宫) 拟方:当归15、川芎10、熟地10克、太子参15克、黄芪20、延胡索15、附子10(先)、干姜15、炙甘草10、仙灵脾15、炒茴香20、乌药10克、白芍10克、柴胡10 、肉桂8(后),七剂,日一剂,忌食辛辣寒凉。二诊:2012年7月28日,服二剂药后不疼,服完7剂肚子感觉舒服许多,大便也成型了。嘱原方继进五剂后停药,下次月经来后复诊。三诊:2012年8月27日,17日开始继服药4剂,月经至,这次月经来腹痛大大好转,只隐隐有微痛,经量多色暗带有许多血块。如法调理3个月经周期,并辅以艾叶梗米粥痛经完全消失。此后路遇数次诉未再复发。 5、体会 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等症状的病证。祖国医学文献中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现代医学分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一般原发性痛经见于未婚、年龄小或婚后未孕者,继发性痛经是由于生殖器发生了病变引起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肌腺症、肿瘤等。中医将痛经的证型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血热加瘀、气虚加瘀,无论何种证型都不外瘀。血府逐瘀汤功用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自愈。参考文献 [1]张丽香,贾风仙等.中药治疗痛经.《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年24期. [2]赵乐天.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年05期. [3]罗楚兵.加味血府逐瘀汤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06年第28卷第11期.

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地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普瑞巴林、维生素B1、甲钴胺分散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止痛如神汤加减方,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V AS、QS、SDS、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满意度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复发率为7.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止痛如神汤加减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能够有效提高疗效,减轻疼痛,提高满意度,降低复发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odified Zhitong Rushe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Methods 60 cases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oral Pregabalin,Vitamin B1,Methylcobalamin Dispersible Table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Zhitong Rushe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0%,which was higher than 76.67%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V AS,QS,SDS and SAS scores after treat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tota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6.67%,which was higher than 43.33%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total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4%,which was lower than 26.1%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Conclusion Modified Zhitong Rushen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Pregabali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relieve pain,improve satisfaction,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Key words]Modified Zhitong Rushen Decoction;Pregabalin;Postherpetic neuralgia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皮損愈合后常见的后遗症,会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工作和生活,多见于久病、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如何及时解除患者疼痛,恢复神经弹性,阻止神经纤维化,是一直困扰医生临床工作的难题。多家权威指南将普瑞巴林作为治疗PHN的一线药物[1-2],近两年兴化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联合普瑞巴林治疗PHN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