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通常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5,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二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

三,基于HPLC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

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

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是样品中的杂质。利用门控去偶的技术通过对碳谱的定量也能实现纯度鉴定。

这里只是对常见的纯度鉴定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以第一点最合要求,往后次之,所以对第一点详加讲述。当然每种方法多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基于氢谱的纯度鉴定,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还有可能使样品中的活泼质子,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果混杂物的分子量与目标物一样就无法检出等等还有很多。这需要大家在工做中积累,思考。

最后说一下对化合物纯度的要求,世界上不存在100%纯的化合物。你希望要多高的纯度应该与你的目的有关,例如,如想测核磁共振鉴定结构,一般要求95%的纯度,如果想测EI-MS,纯度越高越好。99%以上。

还有,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区分对应异构体。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不同蛋白质产品的纯度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不同蛋白质产品的纯度 一、基本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简称Acr)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简称Bis)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具有三维网状结构,能起分子筛作用。用它作电泳支持物,对样品的分离不仅取决于各组分所带电荷的多少,也与分子大小有关。此外,凝胶电泳由于体系的不连续性,具有独特的浓缩效应,即在电泳开始阶段,由于不连续pH 梯度作用,将样品压缩成一条狭窄区带,从而提高了分离效果。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分离效应 用凝胶电泳分离血清样品时,除了与纸电泳一样具有电荷效应外,还有浓缩效应(不连续电泳发生于浓缩胶中)和分子筛效应(发生于分离胶中),故其分辨率比纸电泳高。 1、浓缩效应 当样品胶和浓缩胶选用pH6.7Tris/HCI 缓冲液、电极液选用pH8.3Tris/甘氨酸缓冲液时,在电泳的开头,盐酸几乎全部解离释放出氯离子(Cl - ),甘氨酸(pl 为6.0、pKa ’为2.34,pKa ”为 9.7)则只有1%~0.1%解离释放出甘氨酸根离子(NH 2-CH 2-COO - ),而酸性蛋白质一般在浓缩胶中解离为带负电荷的离子。这三种离子带有相同类型的电荷,并同时向正极移动,其有效泳动率按如下次序排列: - -- --?????-gly gly protein protein Cl a m a m a m 式中m 代表泳动率,a 代表解离度,ma 代表有效泳动率。 根据有效泳动率的大小区分,把最快的Cl - 称为快离子(又称前导离子);把最慢的 gly - 称为慢离子(又称尾随离子)。在电泳刚开始时,三层凝胶(样品胶、浓缩胶和分离胶)中都含有快离子,只是电极缓冲液中含有慢离子。电泳进行时,由于快离子的泳动率最大,因此很快超过蛋白质,于是在快离子后边形成一离子浓度低的区域,即低电导区。电场强度与电导成反比关系: η I E = (伏/厘米) 式中E 代表电场强度,l 代表电流强度,η代表电导率。 因此,在低电导区就产生了较高的电场强度。这种环境使蛋白质和慢离子在快离子后面加速移动。

白银纯度的分类及鉴定方法

银的纯度一般有三种:一种是足银;另一种是纹银;还有一种是镀银。这三种银的纯度不同,材质和用途也略有差异。 1、925银是指含银量不低于92.5%的银质品,纯度在此之上即认定为纯银。因为纯度过高的银柔软并且容易氧化,925银加入了7.5%的其他金属,使其具有了理想的硬度,能更好的塑形,镶嵌各种宝石,制作出造型多样的银制品。 2、999银首饰里面的足银,可以叫纯银。含量就是金属符号后面那些数字,999银就是含银量为99.9%。 3、千足银是指银含量99.9%的银,用于制作千足银首饰银含量不得低于99.9%,也是目前国家标准《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里规定的银制品最高纯度标准。 4、足银含银量千分数不小于990的称足银。一般加工成手镯,吊坠,长命锁之类的银饰,足银饰通常有几种标志,一种是S99,一种为S990,S是英文单词silver(银)的首字母,代表银。含量有999,990和925之分。 5、纯银即含量接近100%的金属银。但由于银是一种活跃的金属,容易与空气中的硫起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银而使其变黑,因此生活中的“纯银”一般指含量99.99%的白银或者含量92.5%的925纯银。 白银纯度鉴定方法: 1、印记 银首饰一般应打上银的英文缩写(“S”或“Sterling”)的印记。标准银的印记是S925,足银的印记是S990,但也有许多国家在银首饰上不打印记。 2、色泽

银首饰多呈微带黄的银白色,呈柔和的金属光泽。因易氧化,时间久了,色泽会变成暗的黄白色。 3、掂重 银的密度为10.53克/立方厘米。比铂金、黄金小,用手掂无坠手感。钢针可以划出痕迹,也可以折弯。用这种方法可以和铂金、K白金或仿银的德银首饰相区别。 4、酸试 银遇任何酸都会变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银首饰的内侧滴上一滴浓盐酸,会立即生成白色苔藓状的氯化银沉淀。而其它贵金属则无此现象。 5、声韵 标准银首饰落地后声音沉闷,不弹跳,不滚动。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通常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5,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二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三,基于HPLC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是样品中的杂质。利用门控去偶的技术通过对碳谱的定量也能实现纯度鉴定。这里只是对常见的纯度鉴定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以第一点最合要求,往后次之,所以对第一点详加讲述。当然每种方法多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基于氢谱的纯度鉴定,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还有可能使样品中的活泼质子,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果混杂物的分子量与目标物一样就无法 ...

第二章天然产物提取分离和鉴定技术复习题2011.11.22

第二章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 一 . 单选 1.樟木中樟脑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是 A .回流法 B.浸渍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E .升华法 3.极性最小的溶剂是 A丙酮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E正丁醇 4.采用透析法分离成分时,可以透过半透膜的成分为 A多糖 B蛋白质 C树脂 D叶绿素E无机盐 5.利用氢键缔合原理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A硅胶色谱法 B氧化铝色谱法 C凝胶过滤法 D聚酰胺 E离子交换树脂 7. 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正相)分离时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 B、极性小的先流出 C、熔点低的先流出 D、熔点高的先流出 8.纸上分配色谱, 固定相是 A纤维素 B滤纸所含的水 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 D醇羟基 E 有机溶剂 一、选择题 (一)A型题(每题有5个备选答案,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 1.用石油醚作为溶剂,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是(D) A.糖类 B.氨基酸 C.苷类 D.油脂 E.蛋白质2.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主要提取出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B) A.蜡 B.挥发油 C.氨基酸 D.苷类 E.生物碱盐 4.可以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波谱技术是( C) A.红外光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 D.核磁共振光谱 E.旋光光谱 6、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 A ) A、连续回流法 B、加热回流法 C、透析法 D、浸渍法 7、某化合物用氯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 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 A ) A、酸性化合物 B、碱性化合物 C、中性化合物 D、酸碱两性化合物 9、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 B )的分离, 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 B ) A、香豆素类化合物 B、生物碱类化合物 C、酸性化合物 D、酯类化合物 1、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D A、回流法 B、渗漉法 C、浸渍法 D、煎煮法 2、大孔树脂的分离原理是:A A、吸附与分子筛 B、分配 C、氢键吸附 D、分子排阻 4、确定化合物分子式可以用 B A. IR B. MS C. UV D. 1H NMR E. 13CNMR 5、确定化合物功能基可以用A A. IR B. MS C. UV D. 1H NMR E. 13CNMR

有机物的鉴别专题练习题

有机物的鉴别专题 1.下列说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用酸性KMnO4溶液能鉴别乙烷和乙烯 C.(NH4)2SO4、CuSO4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D.葡萄糖、蔗糖都能与新制的Cu(OH) 2发生氧化反应 2.下列说确的是() A.苯和溴水振荡后,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的水层颜色变浅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既能鉴别出甲烷和乙烯又能除去甲烷中含有的乙烯再经干燥而获得纯净的甲烷 C.煤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蒸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D.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分馏得到汽油 3.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纤维素的水解实验操作为:把一小团棉花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硫酸溶液,用玻璃棒把棉花捣成糊状,小火微热,至成亮棕色溶液 B.向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会出现分层现象,此分层过程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 C.只用滴管、试管和水就能鉴别乙二醇、溴代烃、乙醛 D.已知苯与苯酚的沸点差异较大,故一定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苯与苯酚的混合液 4.物质的鉴别有多种方法。下列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 ) ①用水鉴别苯、乙醇、溴苯 ②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③点燃鉴别甲烷和乙炔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5.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必要时可加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蒸馏水鉴别乙二醇、甲苯、氯苯 B.用溴水鉴别苯、苯酚、2-己烯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苯、甲苯、正己烷 D.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甲酸、乙醛、乙酸 6.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及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 ..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 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 B.利用质谱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7.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 D.硝基苯、乙醇、乙酸 8.下列有关实验容的叙述合理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某盐溶液的pH B、用溴水不能鉴别苯、四氯化碳、乙醇和苯酚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 .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通常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 推至0.5,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二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 三,基于HPLC 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 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 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是样品中的杂质。利用门控去偶的技术通过对碳谱的定量也能实现纯度鉴定。 这里只是对常见的纯度鉴定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以第一点最合要求,往后次之,所以对第一点详加讲述。当然每种方法多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基于氢谱的纯度鉴定,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还有可能使样品中的活泼质子,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果混杂物的分子量与目标物一样就无法检出等等还有很多。这需要大家在工做中积累,思考。 最后说一下对化合物纯度的要求,世界上不存在100%纯的化合物。你希望要多高的纯度应该与你的目的有关,例如,如想测核磁共振鉴定结构,一般要求95%的纯度,如果想测EI-MS,纯度越高越好。99%以上。 还有,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区分对应异构体。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通常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二 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 三,基于HPLC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

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 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是样品中的杂质。利用门控去偶的技术通过对碳谱的定量也能实现纯度鉴定。 这里只是对常见的纯度鉴定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以第一点最合要求,往后次之,所以对第一点详加讲述。当然每种方法多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基于氢谱的纯度鉴定,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还有可能使样品中的活泼质子,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果混杂物的分子量与目标物一样就无法检出等等还有很多。这需要大家在工做中积累,思考。 最后说一下对化合物纯度的要求,世界上不存在100%纯的化合物。你希望要多高的纯度应该与你的目的有关,例如,如想测核磁共振鉴定结构,一般要求95%的纯度,如果想测EI-MS,纯度越高越好。99%以上。 还有,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区分对应异构体。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有机化学中常见有机物的鉴别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和提纯是三个既有关联而又不相同的概念。分离和提纯的目的都是由混合物得到纯净物,但要求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分离是将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一一分开。在分离过程中常常将混合物中的某一组分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新的化合物,分离后还要将其还原为原来的化合物。提纯有两种情况,一是设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的化合物,另一种情况是把杂质通过适当的化学反应转变为另外一种化合物将其分离(分离后的化合物不必再还原)。鉴别是根据化合物的不同性质来确定其含有什么官能团,是哪种化合物。如鉴别一组化合物,就是分别确定各是哪种化合物即可。 在做鉴别题时要注意,并不是化合物的所有化学性质都可以用于鉴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化学反应中有颜色变化。 (2)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温度变化(放热或吸热)。 (3)反应产物有气体产生。 (4)反应产物有沉淀生成或反应过程中沉淀溶解、产物分层等。 化合物的鉴别是重点,为了帮助大家学习和记忆,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典型例题进行解析。 一.各类化合物的鉴别方法 1.烯烃、二烯、炔烃(含有不饱和碳碳键):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棕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末端炔): (1)硝酸银的氨溶液,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三元环常温就能褪色,四元环需加热。),但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烯丙型和叔卤代烃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 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

[交流]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 ★ ★ huyuchem(金币+2):谢谢!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通常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5,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二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 三,基于HPLC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

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 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 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是样品中的杂质。利用门控去偶的技术通过对碳谱的定量也能实现纯度鉴定。 这里只是对常见的纯度鉴定方法做了一个小结,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以第一点最合要求,往后次之,所以对第一点详加讲述。当然每种方法多有各自的局限性,如基于氢谱的纯度鉴定,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还有可能使样品中的活泼质子,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果混杂物的分子量与目标物一样就无法检出等等还有很多。这需要大家在工做中积累,思考。 最后说一下对化合物纯度的要求,世界上不存在100%纯的化合物。你希望要多高的纯度应该与你的目的有关,例如,如想测核磁共振鉴定结构,一般要求95%的纯度,如果想测EI-MS,纯度越高越好。99%以上。 还有,以上的方法都不能区分对应异构体。

化合物结构鉴定地的题目及详解

1、有一黄色针状结晶,请根据下列信息做答: (1)该化合物易溶于10%NaHCO3水溶液(A), FeCl3反应(+)(B), HCl-Mg反应(+)(C), -萘酚-浓硫酸反应(-)(D), Gibbs: 反应:(+)(E); 氨性氯化锶反应(-)(F)。 ZrOCl2反应黄色, 加入枸橼酸, 黄色褪去(G)。 各性质说明什么问题? (2)该化合物UV λmax (nm): MeOH 267 340 (H) NaOMe 267 401,429 (I) AlCl3 270 395 (J) AlCl3/HCl 270 395 (K) NaOAc 279 312,378 (L) 各组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3)IR: 3200, 1660, 1610, 1500 cm-1 给出什么结构信息? (4)1H-NMR (DMSO-d6): δ 7.20 (2H, d, J = 8.5 Hz), 6.53 (2H, d, J = 8.5 Hz), 6.38 (1H, d, J = 2.5 Hz), 6.30 (1H, s), 6.08 (1H, d, J = 2.5 Hz);归属各质子信号。 (5)MS: m/z: 270, 152, 118。解析各碎片离子信息。

(6)推断并画出化合物结构式 (7)化合物分子式 答案: (1)化学反应A-G 易溶于10%NaHCO3水溶液(A),具有7,4’-OH FeCl3反应(+)(B),具有酚羟基HCl-Mg反应(+)(C),为黄酮类化合物-萘酚-浓硫酸反应(-)(D), 不是苷类Gibbs: 反应:(+)(E); 8位无取代氨性氯化锶反应(-)(F)。无邻二酚羟基 ZrOCl2反应黄色, 加入枸橼酸, 黄色褪去(G)。5位有酚羟基(3位没有) (2)UV位移H-L MeOH 267 340 (H):黄酮类化合物,267 nm为II带,340 nm为I带NaOMe 267 401,429 (I):I带红移,有4’-OH AlCl3 270 395 (J):与AlCl3/HCl同,示结果中无邻二酚羟基 AlCl3/HCl 270 395 (K):I带红移55nm,有5-OH NaOAc 279 368 (L):II带红移12nm,有7-OH (3)IR 解析3200 cm-1羟基, 1660 cm-1羰基, 1610, 1500 cm-1苯环 (4)1H-NMR信号全归属

有机物的鉴别(共46题)

有机物的鉴别(共46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有机物中,只需加入溴水就能鉴别的是() A.已烯、苯、四氯化碳 B.苯、已炔、已烯 C.已烷、苯、环已烷 D.甲苯、已烷、已烯 2.可以将六种无色液体:C2H5OH、AgNO3溶液,C2H5Br、KI溶液,C6H5OH溶液,C6H6一一区分开的试剂是 A.HCl溶液B.溴水C.酸性KMnO4溶液D.NaOH溶液 3.鉴别已烯、苯、甲苯、溴乙烷四种无色液体,必须用到的试剂有 A.KMnO4(H+)溶液B.NaOH溶液C.溴水D.AgNO3溶液 4.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试剂有多种,下列方法或试剂中不可用于鉴别二者的是A.丁达尔现象B.石蕊试液C.碘水D.新制Cu(OH)2悬浊液 5.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的试剂是() A.银氨溶液B.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6.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乙醛、乙醇,这种试剂是 A.NaOH溶液B.新制的Cu(OH)2 C.石蕊试液D.Na2CO3溶液 7.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金属钠B.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C.石蕊试液D.NaHCO3溶液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酒精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 9.下列试剂不能 ..鉴别己烯、丙醛和苯酚溶液的是 A.银氨溶液B.FeCl3溶液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0.现有四氯化碳、苯、酒精、己烯四瓶无标签液体,要将它们鉴别开,下列试剂中可行的是() A.水B.溴水C.浓硫酸D.石蕊试液 11.有四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把它们区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B.KMnO4溶液C.溴水D.Na2SO4溶液 12.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苯酚溶液、1-己烯、乙醇、苯,这种试剂是 A、溴水 B、FeCl3溶液 C、NaOH溶液 D、四氯化碳13.能将甲醇、乙醛、甲酸、乙酸四种液体物质鉴别出来的一种试剂(必要时可加热)是A、溴水B、新制的Cu(OH)2悬浊液 C、银氨溶液 D、FeCl3溶液 14.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亚硫酸、苯酚溶液区别开,该试剂是 A.KMnO4溶液B.碘水C.溴水D.FeC13溶液 15.实验室有几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液体:己烯、苯、乙醇、苯酚溶液,若不依靠嗅闻的方法

细胞代谢产物提取物中分解产物的鉴定

细胞代谢产物提取物中分解产物的鉴定 摘要:分析细胞代谢产物的方法大多数都需要从细胞中提取代谢产物。这些方法关注的是由于提取不完整造成对代谢水平的估计不足。然而,通过这些提取方法的比较,似乎提取一个特定的代谢产物最好的方法是使产量达到最大。在以不同浓度甲醇水溶液提取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观察到使用含水量≥50%的溶液进行提取得到的核苷和碱基的产量比使用含水量≤20%的溶液进行提取要高。然而,在提取物中添加标记了同位素的核苷进行示踪显示,核苷和碱基的高产量是由于核苷和核苷酸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分解导致的,而不是因为采用了良好的提取方法。同位素示踪标记法是检测细胞代谢物提取物中分解产物普遍采用的一个方法。甲醇水溶液提取大肠杆菌实验中,低温和高浓度的甲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代谢物的分解。 关键词:代谢组学;新陈代谢;提取;细菌;取样;稳定性;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三重四极杆;小分子 细胞代谢网络在生物学,将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化成能源,生物大分子亚基和信号分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由于这些过程的重要性,人们对尽可能完整的理解细胞代谢活动有很大的兴趣。为此,在过去5年研究中,在并行文献中看到试图对细胞代谢网络的许多组成成分的研究显著加快,普遍关注的是通过改变营养状况造成细胞环境的扰动而导致代谢产物浓度的定量变化。 代谢产物分析遇到的一个长期挑战是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感兴趣的化合物。尽管避免了需要通过直接在居住环境范围内对感兴趣的分析物进行提取来衡量,这种可能性是很吸引人的(例如,采用核磁共振[NMR]),绝大多数的代谢产物分析仍继续通过提取完成。提取物的使用在样品的浓缩和分离中具有重要优势。此外,使用质谱(MS)有利于分析,质谱对于从复杂的混合物中鉴定和定量低含量的组成成分来说是一项独特的强大技术。 在努力使基于细胞的代谢更加定量和系统的一部分研究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来确定适合广泛的代谢产物谱的提取条件,同时也了解这些提取过程的局限性。例如,Maharjan和Ferenci采用薄层色谱法分析放射性标记的样本,研究了分别以沸乙醇水溶液,冷甲醇水溶液和热甲醇水溶液,冷高氯酸溶液和冷氢氧化钾水溶液提取大肠杆菌的效率。根据其得到最高数量代谢产物的提取方法的产量最高,同时也能够避免高温或极端PH的直接影响,他们发现冷甲醇水溶液法(他们以50:50混合进行实验)是最好的方法。随后,Villas-Boas和他的同事在酿酒酵母中进行了相关实验。相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大全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方法大全 1.烯烃、二烯、炔烃: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红色褪去 (2)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2.含有炔氢的炔烃: (1)硝酸银,生成炔化银白色沉淀 (2)氯化亚铜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亚铜红色沉淀。 3.小环烃:三、四元脂环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卤代烃:硝酸银的醇溶液,生成卤化银沉淀;不同结构的卤代烃生成沉淀的速度不同,叔卤代烃和烯丙式卤代烃最快,仲卤代烃次之,伯卤代烃需加热才出现沉淀。 5.醇: (1)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鉴别6个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卢卡斯试剂鉴别伯、仲、叔醇,叔醇立刻变浑浊,仲醇放置后变浑浊,伯醇放置后也无变化。 6.酚或烯醇类化合物: (1)用三氯化铁溶液产生颜色(苯酚产生兰紫色)。 (2)苯酚与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7.羰基化合物: (1)鉴别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产生黄色或橙红色沉淀; (2)区别醛与酮用托伦试剂,醛能生成银镜,而酮不能;

(3)区别芳香醛与脂肪醛或酮与脂肪醛,用斐林试剂,脂肪醛生成砖红色沉淀,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鉴别甲基酮和具有结构的醇,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8.甲酸:用托伦试剂,甲酸能生成银镜,而其他酸不能。 9.胺:区别伯、仲、叔胺有两种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应,伯胺生成的产物溶于NaOH;仲胺生成的产物不溶于NaOH溶液;叔胺不发生反应。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气,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不反应。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盐,仲胺生成黄色油状物,叔胺生成绿色固体。 10.糖: (1)单糖都能与托伦试剂和斐林试剂作用,产生银镜或砖红色沉淀; (2)葡萄糖与果糖:用溴水可区别葡萄糖与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麦芽糖与蔗糖:用托伦试剂或斐林试剂,麦芽糖可生成银镜或砖红色沉淀,而蔗糖不能。 二.例题解析 例1.用化学方法鉴别丁烷、1-丁炔、2-丁炔。

化合物纯度的判定

化合物纯度的判定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1-11 16:56 - 阅读:173 - 评论:0 化合物纯度的鉴定方法,从快速,便宜,简便的要求出发,主要来之于以下几点: 一通过TLC的纯度的鉴定, 我将自己的心得分述如下 1 展开溶剂的选择,不只是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我的经验是首先要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如氯仿\甲醇,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醋酸\水,分别展开来确定组分是否为单一斑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通过组份间的各种差别将组分分开,有可能几个相似组份在一种溶剂系统中是单一斑点,因为该溶剂系统与这几个组分的分子间力作用无显著的差别,不足以在TLC区分.而换了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另一溶剂系统,就有可能分开.这是用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所不能达到的. 2 对于一种溶剂系统正如wxw0825所言,至少需要3种不同极性展开系统展开,一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5,另两种极性的展开系统将目标组分的Rf推至0.8,0.2。其作用是检查有没有极性比目标组分更大或更小的杂质。 3 显色方法,光展开是不够的,还要用各种显色方法。一般一定要使用通用型显色剂,如10%硫酸,碘,因为每种显色剂(不论是通用型显色剂,还是专属显色剂在工作中都遇到他们都有一化合物不显色的时候),再根据组分可能含有混杂组份的情况,选用专属显色剂。只有在多个显色剂下均为单一斑点,这时才能下结论样品为薄层纯 二通过熔程,判断纯度。原理很简单,纯化合物,熔程很短,1,2度。混合物熔点下降,熔程变长。 三,基于HPLC的纯度鉴定,对于HPLC因为常用的系统较少,加之其分离效果好,我们一般不要求选择三种分子间作用力不同的溶剂系统,只要求选这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系统,使目标峰在不同的保留时间出峰。 四,基于软电离质谱的纯度鉴定。如ESI-MS,APCI-MS。大极性化合物选用ESI-MS,极性很小的化合物选用APCI-MS,这些软电离质谱的特点是只给出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峰,通过正负离子的相互沟通来确定分子量。如果样品不纯,就会检出多对准分子离子峰,不但确定了纯度,还能明确混杂物的分子量。 五,基于核磁共振的纯度鉴定,从氢谱中如果发现有很多积分不到一的小峰,就有可能是样品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化合物结构鉴定剖析

化合物结构鉴定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作业

1.说明纳米Ru、Rh、Ir 等十种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附图) 2.说明马尾紫、孔雀绿、多氯代酚、苏丹、peo-ppo-peo、pvp等十种有机物或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附图) 解答如下: 1(1)、纳米ZnS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观察能级结构的变化,通过吸收峰位置变化可以考察能级的变化。由图5可知,硫化锌在200~340 nm波长范围内对紫外光有较强的吸收。 1(2)、NiFeAu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上图比较了相关纳米粒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b是NiFeAu纳米粒子分散在正己烷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看出NiFeAu纳米粒子在约557nm有一个较宽的吸收峰.对比用同样方法合成的NiFe图a在所测试的范围内无特征的吸收峰可以判断多功能性NiFeAu纳米粒子具有源于Au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光学性质.与用同样方法合成的纳米Au粒径8nm在可见光区526nm有强的吸收峰相比图c NiFeAu纳米粒子的吸收峰形明显变宽并出现红移该观察说明除了粒径大小变化的因素Fe和Ni的存在影响了Au的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也间接证明了NiFeAu纳米复合粒子的生成.Au的特征吸收峰的峰形和强度不同原因在于纳米粒子的组成发生了变化.根据纳米颗粒光学响应模型Mie理论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是由入射光频率和金属纳米颗粒中的自由电子的集体发生共振时产生的而表面等离子共振吸收的共振条件对纳米颗粒周围的环境十分敏感纳米粒子的组成结构尺寸形状电解质或者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特征吸收峰的强度和形状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一样. 1(3)、TiO 纳米材料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 紫外吸收光谱表征:

实验七小麦玉米品种田间纯度鉴定

实验七小麦、玉米品种田间纯度鉴定 一、目的 掌握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育种过程中品种纯度的鉴定方法。 二、内容说明 品种纯度,指品种一致性的程度。(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性方面典型一致的程度,即供检样品中本品种的株(穗)数占供检该作物样品总株(穗)数的百分率)。它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评定种子等级的主要依据。 品种纯度检验分田间检验和室内检验,田间检验以品种纯度为主,同时检验异作物、异品种、杂草、病虫感染率、作物生长发育情况等。 田间检验是以作物植株高度,叶片、穗部、芒、籽粒、护颖的性状和颜色,以及成熟迟早等差异为依据,进行分析鉴定。 田间品种纯度检验时期,以品种特点、特征、特性表现最明显的时期为宜。稻麦可分别于幼苗期、抽穗期开花期和蜡熟期检验。如果条件有限,至少应在蜡熟期检验一次。苗期检验结果供定级参考用,花期、成熟期的检验结果作为定级依据。如三次结果不同,要按最低的一次检验结果定级。 (补充)田间检验:一般在作物品种形态特征表现最明显的时期,如禾谷类作物黄熟期、大豆结荚期、薯类收获期进行检验。凡同一品种、同一种子等级和来源一致、栽培管理大体相同者,可作为一个检验区。每个检验区再选有代表性的地块,面积不少于检验区的5-10%,块数不少于3块,并均匀分布。在选好的代表性地块上设点取样,一般用梅花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或棋盘式取样法。代表性地块在5亩以上的,最少设点5个;在50亩以上的,每增加25亩增设样点一个。麦类每点取样20-40穗。玉米、高粱、谷子、糜黍、马铃薯每点取样20株。豆类每点取样10-20株。取样总数随代表性地块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以100-1000穗,或50-500株为限。 取样后,根据品种特征,鉴别本品种的株(穗)数、异品种的株(穗)数和其它作物株(穗)数,计算出该品种的田间纯度。 田间品种纯度(%)=本品种株(穗)数/供检总株(穗)数×100 种子纯度检验是质量检验的中心,是对一批种子中个体与个体之间在特征特性方面典型一致性程度的检验和种子真实性的鉴定。一般有田间检验、室内检验和种植检验三种。 1.品种纯度田间检验 田间检验是三大检验的重中之重。种子质量的高低主要是在田间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做好制种田间检验对于确保种子质量显得格外重要。要想做好田间检验,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掌握被检品种组合亲本各生育期的特征特性,收集有关地区主要品种组合同名异源亲本种子、植株标准样品、有关资料和图册。 ②掌握最佳田检时期。一般分苗期、花期和成熟期三期进行,花期是关键。苗期检验性状为幼苗叶色、叶鞘颜色、叶型,花期为株高、茎秆粗细、叶片形状、叶片数及上冲程度、花药色、花丝色、雄穗护颖颜色及主轴长度、分枝多少等,成熟期为穗位高低、双穗率、穗型、穗轴颜色、粒型、粒色、果穗苞叶长度等。 ③掌握安全隔离。无论是空间隔离、时间隔离或障碍物隔离,一定要控制外来花粉干扰,防止生物学混杂。 ④掌握正确的田检方法。在对基本情况了解的前提下,要正确划分检验区和设点取样。一个检验区的最大面积为33.3公顷;0.7公顷以下5点取样,0.7~6.7公顷为8点取样, 6.7~13.3公顷为11点取样,13.3~33.3公顷为15点取样。每点最株数不低于200株。取样点分布方式因地块形状和大小可选择棋盘式、梅花式或方格式等,但取样点距地块边缘必须在5米以上。 2.品种纯度室内检验(自学) 种子在收获、脱粒、加工等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机械混杂,因此,在田检基础上必须进行品种真实性和一致性检验。室内检验杂交玉米种子纯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籽粒形态法、幼苗形态法和电泳法。 ①种子形态鉴定法是根据粒色、粒型、粒质、顶部凹陷和饱满状况、胚的形状与大小、籽粒表面圆滑程度、棱角的有无、稃色和花丝遗迹等特征进行鉴定的。其特点是快速、简单、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黄峰中药学 2110948107 摘要: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程序做一个综述,并对所涉及的色谱法、光谱法等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做一个具体探讨。 关键词:化学成分;结构鉴定;色谱法;光谱法 前言 中医药现代化是当今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中医药领域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药中发挥各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如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认知不仅是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的基础,也是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的关键。 从中药中经过提取、分离、精制得到的有效成分,运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科学技术鉴定或测定其化学结构,才能为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研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研究清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因此,研究清楚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建步骤。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做一个综述,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对中药未知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探索。 1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1.1纯度检测 在进行有效成分的结构研究之前,必须对该成分的纯度进行检验,以确定其为单体化学成分,这是鉴定或测定化学结构的前提。一般常用各种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此外,固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其熔点,考察其熔距的大小作为纯度的参考[1]。液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沸点、沸程、折光率及比重等判断其纯度[2]。对已知物质来说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物质,如其比旋度与文献数据相同,则表明其已是或接近纯品。 用于纯度检测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和比重等的测定。固体纯物质的熔点,其熔距应在0.5度~1.0度的范围内,如熔距过大,

溶菌酶的提取纯化及纯度测定

溶菌酶的提取纯化以及纯度鉴定 实验者:钟吴宇豪绿药1501班 201530360127 同组者:连学帆韩家鑫 实验地点:东配302 实验日期:2017年5月26日-5月27日报告完成日期:2017年5月28日指导老师:易喻 【摘要】溶菌酶是一种具有水解细菌细胞壁能力的蛋白质,工业上通常以蛋清为原料,在pH6.5条件下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吸附后,再用硫酸铵洗脱,经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在医学及食品商具有广泛应用。本文中我们通过等电点沉淀法对溶菌酶进行粗提取,然后通过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除去杂蛋白,提纯所得的溶菌酶粗品,并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溶液吸光度来对最后的产品进行纯度及产率鉴定,确认得到了纯化倍数较高但产率较低的溶菌酶产品。 Lysozyme is a protein of bacterial cell wall hydrolysis ability, the industry usually with egg white as raw material, 732 exchange resin adsorption with weakly acidic c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H6.5, with ammonium sulfate was dialyzed after freeze drying, is widely used in medicine and food business. In this paper we by isoelectric point precipitation method for crude extraction of lysozyme, followed by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o remove impurity protein, lysozyme crude purified, and the measured absorbance of the purity and yield of the final product identification of UV spectrophotometry, confirmed the purification factor was high but low yield the lysozyme product. 【关键词】溶菌酶,等电点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酶活,提纯 【引言】对溶菌酶的研究始于20 世纪初,人们发现人的唾液、眼泪中存在有溶解细菌细胞壁的酶,因其具有溶菌作用,故命名为溶菌酶。1937年Abraham和Robinson从卵蛋白中分离出溶菌酶晶体,揭开了研究溶菌酶的历史篇章。它广泛存在于鸟类、家禽的蛋清中和哺乳动物的泪液、唾液、血浆、乳汁、胎盘以及体液、组织细胞内,其中在蛋清中含量最丰富(约0.13% )在一些植物体如卷心菜、萝卜、无花果和微生物体内也存在溶菌酶,只是含量差异较大。 溶菌酶(1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 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它能水解细菌细胞壁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肽聚糖支架,低滲溶液中细胞在内部滲透压的作用下胀裂开,引起细菌裂解。溶菌酶主要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蛋白质,又具有溶菌作用,因此可用作食品防腐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溶菌酶属于冷杀菌,在杀菌防腐过程中不需加热,因而避免了高温杀菌对食品风味的破坏作用,尤其对热敏感的物质更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添加到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此外,还能利用溶菌酶生产酵母浸膏和核酸类调味品。在生物工程研究上,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溶菌酶已成为基因工程及酶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酶。在医疗中,溶菌酶对G+ 、枯草杆菌等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普通变球菌等G- 也具有一定程度溶解。此外,溶菌酶与抗菌素合用效果更佳,因而,溶菌酶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如利用溶菌酶治疗各种五官科炎症,尤其对急性炎症如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中耳炎等效果明显。溶菌酶在畜禽饲料中,由于溶菌酶本身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无毒性,是一种安全性高的饲料酶,它能专一性的作用于目的微生物的细胞壁,而不能作用于其它物质。该酶对革兰氏阳性菌、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