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5《绩效面谈反馈表》

12.5《绩效面谈反馈表》

12.5《绩效面谈反馈表》

附件12.5

《绩效面谈反馈表》

第 1 页共1 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并能解释生活现象 二、预习内容: 1.阅读44页,思考关闭的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还有打出去的球也会停下来的真正原因。 找出关于“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观点: 你支持谁的观点: 2、预习45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思考 (1)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_________相同,使实验起始条件相同。这里蕴含着研究方法。 (2)小车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 (3)使用三种不同材料的水平路面是为了让小车运动时受到的________不同。 3.预习45页牛顿第一定律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定律是怎样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什么定律? 4.预习48页何谓惯性?你知道哪些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危害的例子(每种至少举出2个例子) 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 课内探究学案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究,自主研修: 探究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要求:请同学们按照探究要求,边实验,边记录数据到课本表格中,实验结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结论。 探究二:用手指向下猛击纸条,使纸条抽出,观察笔套状态,总结结论: 三、全班交流,精讲拓展 交流一:英国科学家牛顿最终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一规律的得出,你知

道了哪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最新方法?你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交流二: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属性,根据你知道的惯性应用和危害的实例,说一说,生活中为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规则中都有哪些相应规定?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测试,反馈提升: (请先独立完成以下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存在疑问的题目)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具有惯性 B.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C.太空中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不论物体运动与否,受力与否, 物体都具有惯性 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由于受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3、火车在长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坐在门窗密闭的车厢内的一人将手中的钥匙相对车竖直上抛,钥匙将落在 A.手的后方 B.手的前方 C.落在手中 D.无法确定 课后练习学案 1.交通事故中,有很多是因为行驶的车辆不能及时停下来造成的。为减小因惯性而出现的交通事故,相应制定的交通规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答出一条即可) 2.有一气球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气球里脱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降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速度一直上升 D.以上所说都不对 3.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 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

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长江口航运发展的思考

关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长江口航运发展的思考 李成才1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 , 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自决策当初遭到很多学术界的质疑,又在多数专家的支持下开工建设了,几年来,事实证明了当初决策的正确性。本文简要回顾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历程和长江口航运的发展,并结合实际对长江口航运发展还面临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长江口深水航道航运发展 1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与长江口航运发展 1.1 治理工程概况及进展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采用整治和疏浚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在长江口南港北槽两侧的横沙浅滩和九段沙边缘上分别建造导堤进行导流束水,并将导堤间的浅滩疏浚加大水深。治理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七月通过交通部专家组验收通过,二期工程也已于2005年六月完工,进入试通航,至2005年10月-10.0m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完成投资90亿元,建成导堤约140km。正在实施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长江口航道加深到12.5米水深,并向上延伸至南京。 1.2 治理工程给长江口航运发展带来的机遇 1.2.1 货运量迅猛发展,大型船舶过船量明显增加。 深水航道的建成开通,使通过长江口的货运量逐年发展,1990至2003年部分年份货运总量变化见图1。我们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特别是1995年以前长江口货运发展缓慢;2000年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完工后货运量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呈逐年上升的势头,1995年到2000年通过长江口货运总量增长了6000万吨,而同样的增长量2000年至2002年用了两年,2002年至2003年只用了一年。 1.作者简介:李成才(1981-),男,江苏阜宁县人,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水港系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航道工程,E-mail:lccxwj@https://www.doczj.com/doc/af13299874.html,。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探讨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探讨 韩世娜 河海大学交通学院海洋学院(210098) E-mail:hanshina82@https://www.doczj.com/doc/af13299874.html,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江三角洲港口的发展情况,提出必须对长江口深水航道进行治理。根据长江口水文、泥沙及河床特征,确立了符合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治理思想,包括长江口深水航道组成及整治原则等。并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的进展情况,一二期工程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长江口潮汐河口深水航道设计思想 1.引言 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现代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长江口由于受到巨大的潮量、径流量和流域来沙量的影响,河口河槽演变复杂,长江口通航航道所处的拦门沙河段,自然水深仅 6.0m,成为通航的瓶颈,制约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这一水深不仅明显低于国外主要海港的航道水深,也落后于国内海港的发展水平。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沿海港口开始了深水化进程,而上海港及江苏沿江诸港进展迟缓,原因也在于通海航道水深不足。1974年至1998年,长江口通海航道依靠疏浚仅维持7.0m通航水深,而年疏浚量高达1200到2400万t。经验表明,要大幅度提高长江口航道水深,必须对河口加以整治,即采取以整治工程为主,辅以适当疏浚的整治与疏浚相结合的技术措施。整治的目标是将长江口拦门沙航道水深由原来的7.0m加深到12.5m。通过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港口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水平:2003年底,南京以下共有3万吨以上、设计水深12.0m 以上的深水泊位达到83个(江苏35个,上海48个);2005年长江口内集装箱泊位达到36个,其中水深在12.5m的19个。 2.长江河口概况 长江径流挟带着大量泥沙涌入长江口,由于受强大的径流和强劲的潮流共同作用,以及逐步形成的河势边界条件的影响,在河口段塑造了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由长江口河势格局示意图(图1)可见,河槽呈现有规律的分汊,在徐六泾以下被崇明岛分为南北二支,南支在浏河口以下由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港与北港。南港再次被九段沙分为南槽与北槽,从而呈现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形势。长江口自徐六泾以下在平面上呈喇叭形,至口门全长约160km,徐六泾处江面宽约5.8km,口门的苏北启东至上海市南汇咀江面宽约90km。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学建议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鞋子尺码对照表大全

★鞋子尺码对照表大全(标准通用)★美国码★日本码★国际码★英国码★鞋子尺码对照表 标准通用尺码对照表 男鞋尺码对照表(标准通用) 尺码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脚长(mm) 23."6-24 24."1-245 24."6-250 25."1-255 25."6-260 26."1- 26526."6-270 27."1-275 27."6-280 美国码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国际码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女鞋尺码对照表(标准通用) 尺码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mm) 22."1-225 22."6-230 23."1-235 23."6-240 24."1-245 24."6- 25025."1-255

美国码5 5."5 6 6."5 7 7."5 8 8."5 日本码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国际码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Adidas尺码对照表 Adidas男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38 2/3 39 1/3 40 40 2/3 41 1/3 42 42 2/3 43 1/3 44 44 2/3 451/3 46 美国码6 6."5 7

8."5 9 9."5 10 10."5 11 11."5 英国码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标准尺码(mm)240 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Nike尺码对照表 Nike男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 38."5 39 40 40."5 41 42 42."5 43 44 44."5 45 美国码6 6."5 7

人教版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3、掌握惯性的概念,能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4、培养学生正视直觉、剖析现象,究其本质,探索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初步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观点,同时体会到人们认识世界的长 期性与艰苦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称美。 过程和方法: 1、教师做好演示实验,以精彩的语言来描述人类对力和运动的研究进程激发学 生学习热情 2、观察、分析、推理教师的演示。 3、师生共同讨论总结牛顿第一定律,并分析其与惯性的不同。 [重难点] 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是物体的属性(重) 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难)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何在(疑点) 对策:通过演示实验、推理、同学讨论,克服直觉引起的误导,掌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惯性有关知识 [教具] 斜面(长木板和木块)和滑块(说明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的装置) 气垫导轨和滑块(说明物体在不受阻力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介绍本章的地位:在第一章我们学习了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的受力问题,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为平衡力。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叫做静力学。 第二章研究了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包括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在变速运动中重点讨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这部分在物理学中属于运动学。 在前边两章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在第三章里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部分内容在物理学中属于动力学。 学习了动力学后,可以在知道物体受力情况后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的知识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研究交通工具的速度问题,天体的运动问题等。我们从牛顿第一定律开始。 (教师)要研究月亮受到地球引力情况,我们能测量吗?回答是肯定不能,但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月亮的运动情况,再通过动力学关系来确定月亮的受力情况。我们开始学习牛顿定律,首先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对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早在20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得认识提出了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亚里士多德的头像和有关观点 展示他的贡献和缺点 贡献观点:有力则动,无力则止;促进了人类的思考 不足:不是事物本质规律的反映 二、伽利略的观点 (教师)这种观点同学已经知道它是错误的,而这种观点统治了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它同同时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到了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分析:运动的车停下来时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及说课稿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如果我们把所有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第二定律又是在牛顿第一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会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认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让物体运动,如果没有力的作用,它就要停下来。”对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是不能接受的。知道“惯性”这个词,但并不理解她的物理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并能用于分析简单的实际现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初步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难点是纠正学生已有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没有力物体还能运动,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情况简介

编号:AQ-CS-08944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情况 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of Yangtze Estuary Deepwater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情况简介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 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建国以来我国最大的水运工程。治理工程分三期8年建设,航道水深从现在的7米达到12.5米水深,全部工程共需投资155亿元,预计2005年全部完工。 根据长江口货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及对世界航运业发展形势的分析,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开发以满足第四代集装箱船全天候进港和10万吨级货船及第五、六代集装箱船乘潮进港的需要为目标。考虑到长江口的水文、气象、海岸地质和船舶航行环境,以及当今世界许多集装箱枢纽港航道水深在12至14米的实际状况,确定长江口航道设计水深为12.5米。一期工程达到8.5米水深,二期工程达到10米水深,三期工程达到12.5米水深。 治理工程的主体工程包括北导堤49公里,南导堤48公里,分流口南线堤1.6公里和相连的潜堤3.2公里,共计长度约100公里;南北导堤间的丁坝19座以及近80公里航道疏浚。工程建成后

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对照表

光洁度和粗糙度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老标准,一个是新标准。 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1、2……14。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 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表面,总会出现一些宏观和微观上几何形状误差,零件表面上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由零件表面上一系列微小间距的峰谷所形成的,这些微小峰谷高低起伏的程度就叫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高低将影响到两配合零件有接触表面的摩擦、运动面的磨损、贴合面的密封、配面的工作精度、旋转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美观等等,甚至对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都有影响。 1级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2级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3级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4级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5级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6级 Ra值不大于\μm=1.6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8.1 牛顿第一定律 本章是在前面对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摩擦力的研究中运用假设法,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本章要做好有关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收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学习就是对运动分析的基础。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整体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鞋子尺码对照表

鞋子尺码对照表 标准通用尺码对照表 男鞋尺码对照表(标准通用) 尺码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脚长(mm)23.6-24 24.1-245 24.6-250 25.1-255 25.6-260 26.1-265 26.6-270 27.1-275 27.6-280 美国码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日本码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国际码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女鞋尺码对照表(标准通用) 尺码35 36 37 38 39 40 41 42 脚长(mm)22.1-225 22.6-230 23.1-235 23.6-240 24.1-245 24.6-250 25.1-255 25.6-260 美国码 5 5.5 6 6.5 7 7.5 8 8.5 日本码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国际码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Adidas 尺码对照表 Adidas 男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38 2/3 39 1/3 40 40 2/3 41 1/3 42 42 2/3 43 1/3 44 44

2/3 45 1/3 46 美国码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英国码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标准尺码(mm)240 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295 Nike 尺码对照表 Nike 男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38.5 39 40 40.5 41 42 42.5 43 44 44.5 45 美国码6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英国码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10 标准尺码(mm)240 245 250 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Nike 女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35 35.5 36 36.5 37.5 38 38.5 39 40 40.5 41 美国码 4.5 5 5.5 6 6.5 7 7.5 8 8.5 9 9.5 英国码 2 2.5 3 3.5 4 4.5 5 5.5 6 6.5 7 标准尺码(mm)220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255 260 265 Reebok 尺码对照表 Reebok 男鞋尺码对照表 中国码38.5 39 40 40.5 41 42 42.5 43 44 44.5 45

(完整版)《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铅山县第一中学陈志峰 ★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正确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关键,教学中应联系生活、贴近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l、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的例子进一步体会,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对以后研究问题,受力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 2、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通过举例反复体会。 ★学生分析 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人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样学生要正确认识它,也要克服日常经验带来的错误认识,所以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实验,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来澄清错误的认识。 2、惯性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虽然学生在初中接触过,但仍有一些学生误认为“物体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才有惯性”。不理解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要解决这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实例分析慢慢接受。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教学重点

鞋子尺寸测量方法及尺码对照表

鞋子尺寸测量方法及尺码对照表 鞋子尺寸测量 为购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尺码,建议您先认真参考非常重要的有关尺码测量的介绍内容: 注: 1、"抬脚测量是大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抬脚测量,由于脚没有受力的缘故,测量出来的数据会偏小而不准确。所以测量时要求身体直立,体重均分于双脚,这样才能测出准确的尺码。 2、人由于行走习惯和用力不一的原因,基本上每个人的两只脚都不一样大小,购买鞋子的时候应按照最大那只脚来选择尺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哦) 3、你平时都穿多大尺码的鞋?请勿提供球鞋尺码。 4、脚板是肉肉的?还是瘦而没肉? 5、请您按前面介绍的测量方法核准尺码,该方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局对我国制鞋行业的规范标准。注意测量出来的数据一定要和平时自己穿的码数基本协调才对噢。 鞋子尺码对照表 我们常用的两种鞋码一种是英美制的,就是一般比较大的那个,一种是我国制定的,就是较小的。 换算公式: 中国制/2-10=英美制 写的尺码大概分四种: 美国、英国、欧洲和毫米数。比如说: US UK EUR MIM

9 8 42 270 我们中国一般用欧洲号。 女鞋 脚长(cm) 22."5 23 23."5 24 24."5 25 25."5 26 中国35 36 37 38 39 39 40 40 美国5 5."5 6 6."5 7 7."5 8 8."5 英国4 4."5 5 5."5 6 6."5 7 7."5 欧洲35 36 37 38 39 39 40 40 .男鞋

脚长(cm) 24." 525." 526."5 27 27."5 28 中国43 44 45 46 美国 77." 588."59 9."5 10 10."5 英国 66." 577."58 8."5 9 9."5 欧洲43 44 45 46 希望以上信息对网购族们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法、阅读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前面一到二章我们学习了怎么样描述物体的运动,但没有进一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做这样或那样的运动。那么,要知道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 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运动学。 只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做动力学。 教师: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例如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体的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等都离不开动力学知识。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牛顿提出的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第四章我们将要学的就是牛顿运动定律。 教师:同学们在骑车上学过程中,是怎样是自行车加速的?又是怎样使自行车减速的? 学生:用力踩脚踏板时可使自行车加速,刹车可使自行车减速。 教师:用力踩脚踏板时,实质是通过链条传动给车轮施加了动力的作用,那么刹车是车子减速的实质又是什么呢? 学生:刹车时的实质是通过橡皮对轮子施加了阻力的作用。 教师:通过这一生活常识可知:要使物体加速则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同样要使物体减速也要对其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物体的运动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新课教学 教师:首先我们来回顾下动力学的发展史 教师: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物体的受力及其运动关系的研究,但由于受生活中错误经验的影响,一直到伽利略时代才对其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文的前7段内容,阅读过程中注意下列问题。 教师:投影问题:1、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上有哪些代表人物? 2、他们各自的观点如何?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 教师活动:检查阅读情况 教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学生: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

新旧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新旧表面粗糙度 参考资料 1、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2、国内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数值换算表 3、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加工方法 4、表面粗糙度代号标注示例 5、表面粗糙度在图样上的注法 6、表面粗糙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的参考应用

表面粗糙度与光洁度对照表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 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 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符号 符号意义 基本符号,单独使用没有意义。 基本符号上加一短横,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腐蚀、电火花加工等。 基本符号上加一小圆,表示表面粗糙度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Ra值的标注符号意义 用任何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微米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微米 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为微米 用去除材料方法获得的表面.Ra的最大允许值(Ramax)为微米,最小允 许值(Ramin)为微米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是联系力和运动(动力学)的桥梁,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理论的基础,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教材针对“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这一问题,利用简单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单纯从经验出发得出的错误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入伽利略利用逻辑思维构造的理想实验,利用逻辑推广得出“没有摩擦力时,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然后介绍由牛顿总结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师要补充深化该定律的物理意义:(1)提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规律;(2)揭示了任何物体都有(隐含)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惰性且屡教不改);(3)提示(隐含)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揭示了 在任何惯性参考系(加速度等于零)中,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等价的。 在学习之后,学生不但应当能用这个规律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相关问题,而且还应该认识到理想实验是比简单经验总结更合理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把在第二章学习到的运动学知识和第三章学习到的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后面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科学家自身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础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定律本身知识,但是在具体应用和认知上会有片面现象,所以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而且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全面提高接受能力。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定律的理解还不深入。所以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深入对本定律的理解,这样才有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他们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并且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善问,对于物理实验及媒体中所展示的各种现象具有浓厚的兴趣,会产生探究其本质的愿望。 【教学目标】

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介绍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091091 叶爱民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程简介:1998年开始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历时13年,耗资157.6亿元人民币,打造出了一条长达92.2公里,底宽350米到400米的双向水上高速通道,它不仅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水运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治理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打通了长江口通航的瓶颈,让长江航运网络与国际海运网路对接,真正实现了江海直达。 一、长江口治理的背景 航运的兴衰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开封在北宋时期,由于航运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曾一度成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在他的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中为我们生动地描绘了汴河航运所造就的这座繁华都市,当时的汴京开封,人口已达到100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应该说,开封的历史与河流航道息息相关,开封的兴盛是得益于汴河水运的通畅,而开封的衰败则要归罪于汴河水运航道的淤塞,由于汴河航道被堵塞,开封逐渐衰落了,昔日的繁华一去不复返,尽管今天的开封市人口已达到500万之多,但地位早已远逊当年。 航道兴,则经济兴,经济兴,国家才能崛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的70%都集中在沿海200公里的范围之内,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无论是物质交流,人员交流还是信息的占有,大部分仍然是依靠航运来完成的,航运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关进因素。 我国的上海曾被誉为是世界上的第一大港,它和鹿特丹有着相似的经历,经历海陆变迁,地处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在南宋末年逐步发展成为新兴的贸易港口,19世纪后期,上海的航线也辐射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各国,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4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七大港,并且跃居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航运、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 然而时至20世纪80年代,上海在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心,其航运发展已明显滞后,“上海上海,有江无海”,这句在当时已流传多年的俗语,生动反映了当时上海航运发展的桎梏。 反观长江,全长6300公里的长江,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大河,他穿越中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地区,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的一条运输大通道,长江干流的通航里程长达2838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就如同中华大地的血脉,滋养着华夏大地的万物兴荣,它肩负着沟通中国内地与沿海,联通中国与世界的重任。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 牛顿运动定律是联系力和运动(动力学)的桥梁,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动力学理论的基础,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教材针对“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这一问题,利用简单实验批判亚里士多德单纯从经验出发得出的错误结论,在此基础上引入伽利略利用逻辑思维构造的理想实验,利用逻辑推广得出“没有摩擦力时,小球将沿水平面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然后介绍由牛顿总结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教师要补充深化该定律的物理意义:(1)提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规律;(2)揭示了任何物体都有(隐含)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惰性且屡教不改);(3)提示(隐含)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揭示了在任何惯性参考系(加速度等于零)中,观察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等价的。 在学习之后,学生不但应当能用这个规律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相关问题,而且还应该认识到理想实验是比简单经验总结更合理的科学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把在第二章学习到的运动学知识和第三章学习到的力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后面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科学家自身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较强,学习热情高,有参与意识。这是在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础知识,对定律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故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定律本身知识,但是在具体应用和认知上会有片面现象,所以迫切需要深入理解规律来弥补已有知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缺陷,而且好奇心强是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为全面提高接受能力。 本节内容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定律的理解还不深入。所以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其理解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