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控硅移相触发调压器使用手册

可控硅移相触发调压器使用手册

可控硅移相触发调压器使用手册
可控硅移相触发调压器使用手册

YY-ZK系列微电脑工业智能控制器

使用手册

可控硅移相触发/调压器镇江市溢阳电气有限公司

目录

概述 (1)

主要技术指标 (1)

YYZK-C1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2)

1 外形、接线端子 (2)

2 输出规格 (2)

3 接线方法 (2)

YYZK-C4型三相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3)

1 外形、接线端子 (4)

2 输出规格 (4)

3 接线方法 (4)

YYZK-C3型三相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5)

1 外形、接线端子 (6)

2 输出规格 (6)

3 接线方法 (7)

YYZK-D系列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 (10)

1 概述 (10)

2 参数和设置 (11)

3 接线方法 (16)

YY-DDCMAC1 移相触发仪表 (19)

YY-DDCMAC4 移相触发仪表 (20)

YY-DDCMAC3移相触发仪表 (21)

附录 1、常用塑封双向可控硅、功率模块引脚排列 (22)

2、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23)

3、附注A (25)

4、附注B (25)

一 概述

YYZK 系列移相触发器/调压器采用板卡+模块化结构,高性能开关电源。具有多种输入规格。控制输入与触发输出光电隔离。既可以与各种自动化仪表配套使用〈对仪表无干扰〉,也可以手动控制。广泛应用于负载要求连续平滑调节、低电压大电流以及控制精度要求较高或不允许大电流冲击的单、三相控制系统。如调压、充电、交、直流电机调速等。接线简便,无需外接同步变压器。可靠的保护使得主回路可控硅损坏不会导致控制器损坏,性价比高。

YYZK 系列移相触发器可选择一种D 型软起模块,一般在移相控制系统中,负载都不允许大电流冲击,配置该模块可提供30s 的过渡时间,以避免开机或停机后重新来对负载造成的冲击。

二 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规格: 0-10mA 、4-20mA 、0-5V 、1-5V 可选 移相范围: 0-180

触发容量: ≤800A 的双向或两个单向反并联的可控硅 电源电压: 85-264VAC

外形尺寸:96×48×115mm (高 ×宽 ×深) 开口尺寸:92 ×45mm ﹙高 ×宽﹚

YYZK-C1型可控硅移相触发器/调压器

1 外形、接线端子。

2 输出规格

单相单路触发﹙负载电压220V ﹚,两相制触发﹙负载电压380V ﹚ 当触发器

3 接线方法

YYZK-C4型三相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1 外形、接线端子

2 输出规格:

三相三路触发,主回路采用“Y ”形接法,中性点必需接零线。当触发器在自动状态时,手动电位器起限幅作用。不需要限幅时可旋至最大位置。

3 接线方法

注意事项:

主回路使用双向可控硅时,触发输出接第一阳极A1和触发极G ;使用两个单向可控硅反并联时,触发输出接两个触发极G1和G2。 触发输出没有极性,没有相序要求。

YYZK-C3三相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1 外形、接线端子

2 输出规格:

三相三路触发,主回路采用“△”形接法或“Y ”中性点不接零线。当触发器在自动状态时,手动电位器起限幅作用。不需要限幅时可旋至最大位置。

3 接线方法

注意事项:

YYZK-C3触发输出有极性和相序要求,需严格按照接线图接线。

CTT 或

YYZK-D系列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

一、概述

YYZK-D系列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是在YYZK-C系列移相触发器/调压器的基础上,,结合YY-DDC系列智能调节仪的成熟技术而研制出的新一代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

YYZK-D系列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采用轻触按键操作,淘汰可电位器,拨动开关调节的方式,并具有多种输入方式,软起动,限幅输出等多种功能。

主要特点:

1、用微处理芯片,功能强大,实用,操作方便。

2、面板轻触按键操作,代替电位器和拨动开关。

3、上电软起动功能,软起动时间可任意设定。

4 、限幅输出功能。

5、手动/自动无扰动切换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规格: 0-5V、1-5V 0-10mA、 4-20mA等。

2、移相范围: 0-180。

3、触发容量: 800A以下的双向或两个单向反并联的可控硅。

4、电源电压: 85-264VAC。

5、外形尺寸﹙宽×高×深﹚:A-96 ×96 ×115mm、

D-160 ×80 ×115mm, E-80 ×160 ×115mm。

6、开口尺寸﹙宽×高﹚:A-92× 92mm,D-152× 76mm,E-76 ×152mm。

二、参数和设置:

1.输入类型(Sn)

YYZK-D系列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可用于0-5V, 1-5V, 0-10mA,4-20mA,输入信号.仪表出厂设置一般为电压输入方式,用于电流输入时应在仪表的输入端﹙15,16﹚并接250欧的电阻。

(1)仪表为0-5V输入,则设定Sn=34;

(2)仪表为1-5V 输入,则设定Sn=33;

(3)仪表为0-10mA输入,则设定Sn=34,并在仪表的输入端﹙15,16﹚并一个500欧的精密电阻;

(4)仪表为4-20mA输入,则设定Sn=33,并在仪表的输入端﹙15,16﹚并一个250欧的精密电阻。

若订货时注明为0-10mA或4-20mA输入,则出厂时已把精密电阻并

于仪表内部。

2.输入显示

YYZK-D智能触发器/调压器把输入信号值经换算后显示于仪表的上显示窗,显示值的大小由﹙dil﹚线性输入量程下限及﹙dih﹚线性输入量程上限确定。

例如:设定 Sn=34, dil=0,dih=5000, 则当输入为0V时,仪表显示

“0”;当输入为 5V 时,仪表显示“5.000”。

3.软起动

YYZK-D智能移相触发器/调压器在上电时具有软起动功能,软起动的时间由cti参数确定,cti的单位为秒,当cti为“0”时,无软起动功能。

4.输出方式

当仪表须限幅(限压)输出时,则通过设定OPH参数实现。例如要求

输出的最大电压不能大于满度值的50%,则把OPH设为“120”。

当仪表出现输出值无法接近“0”值时,可能把OPL设定为小于“40”

的值。

5.控制方式

仪表具有手动,自动两种控制方式,可由运行参数run设定,也可由面板的AT键切换。

三、接线方法

1、YYZK-D1

YYZK -D1主回 路接线与YYZK-C1完全相同,可参考YYZK-C1部分。

2、YYZK -D3

YYZK-D3主回路接线与YYZK-C3完全相同,有相序及极性要求,应严格按照接线图接线。接线可以参考YYZK-C3部分。 3、

YYZK-D4主回 路接线与YYZK-C4完全相同,可参考JKH-C4部分。

YY -DDCMAC1 移相触发仪表

一、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规格:常用热电偶, 热电阻以及0-10mA ,4-20mA ,0-5V , 1-5V 等 控制方式:PID+模糊智能调节, 手动/自动无扰切换

输出规格:单相移相触发﹙负载电压220V ﹚, 两相制触发﹙负载电压380﹚ 移相范围:0-180

电源电压:85-264VAC 二、 外形及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96×96×115 mm ﹙高×宽×深﹚ 开口尺寸:92×92mm ﹙高×宽﹚

主回路接线与YYZK-C1移相触发器完全相同,触发输出无极性,无相序要求。

YY-DDCMAC4 移相触发仪表

一、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规格:常用热电偶,热电阻以及0-10mA, 4-20mA,0-5V, 1-5V等

控制方式: PID+模糊智能调节,手动/自动无扰切换

输出规格:三相Y形移相触发﹙中性点接零﹚

移相范围: 0-180

电源电压: 85-264VAC

二、外形及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96×96×115 mm﹙高×宽×深﹚

开口尺寸:92×92mm ﹙高×宽﹚

主回路接线与YYZK-C4移相触发器完全相同,触发输出无极性,无相序要求。

YY-DDCMAC3 移相触发仪表

一、主要技术指标

输入规格:常用热电偶,热电阻以及0-10mA, 4-20mA,0-5V, 1-5V等

控制方式: PID+模糊智能调节,手动/自动无扰切换

输出规格:三相△形移相触发或三相Y形不接零移相触发

移相范围: 0-180

电源电压: 85-264VAC

A2 A1 G

二、外形及安装尺寸

外形尺寸: 96 × 96 × 115 mm﹙高×宽×深﹚

开口尺寸: 92 × 92mm ﹙高×宽﹚

主回路接线与YYZK-C3移相触发器完全相同,触发输出有极性和相序要求,需严格按照接线图接线。

附录

1.常用塑封双向可控硅,功率模块引脚排列;

注A:回路中必须加设快速熔断器,可控硅两端最好并接设当的压敏电阻和阻容吸收器,保护可控硅。

阻容吸收器能够有效地吸收电路中的尖峰电压,抑制偕波产生和减小电压上升速率,而保护可控硅,防止可控硅的误触发,提高工作的可靠性。

注B:YYZK-C1/C4/C3输入可以选择0-5V,1-5V,0-10mA,4-20mA 4种方式.一般在出厂时设为1-5V输入,如需用于0-5V输入,应在订货是注明。

若将0-5V输入改为0-10mA输入,在输入端(15),(16)并一500欧精密电阻。若将1-5V输入改为4-20mA输入,在输入端(15),(16)并一250欧精密电阻。

晶闸管过零触发电路

精心整理 TSC 的触发电路 1.介绍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的原理和快速过零触发要求 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的关键技术是必须做到电流无冲击。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的机理如图一所示,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当电路的谐振次数n 为2、3时,其值很大。 式(2)的第三项给出当触发角偏离最佳点时的振荡电流的幅值;式(2)中的第二项给出当偏离最佳予充电值时振荡电流的幅值。若使电容器电流ic=C*du/dt=0,则du/dt=0,即晶闸管必须在电源电压的正或负峰值触发导通投切电容器组,电容器预充电到峰值电压。 1. 当得到TSC 电管+高。如果 MOC3083芯片内部有过零触发判断电路,它是为220V 电网电压设计的,芯片的双向可控硅耐压800V ,在4、6两端电压低于12V 时如果有输入触发电流,内部的双向可控硅就导通。 用在380V 电网的TSC 电路上要串联几只3083。在2控3的TSC 电路应用如图四: 图四2控3的TSC 电路 用2对晶闸管开关控制3相电路,电路简单了,控制机理复杂了。这种触发电路随机给触发命令要出现下面的许多麻烦问题。 快速动作时,有触发命令,一对晶闸管导通另一对晶闸管不通电压反而升高了,限于篇幅和重点,本文不分析为什么电压反而高了,只是从测量的2控3电路中看到了确实存在电压升高的现象和危险,这种现象如同倍压整流电路直流电压升高了一样。图五测量不正常工作的两对晶闸管的电压波形。此试验晶闸管存在高压击穿的可能,所以用调压器将电网电压调低。晶闸管导通时两端电压

为零,不导通,晶闸管有电容器的直流电压和电网的交流电压。测量C相停止时峰峰值电压为540V,其有效值=,图中C相升高的电压峰值为810V,升高电压约为电网电压有效值的倍数:。推算,400V 电压下工作,晶闸管有可能承受的电压,400V电网的TSC电路多数是采用模块式的晶闸管,模块的耐压不高,常规为1800V,升高的管压降很容易击穿晶闸管元件。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图五不正常的两对晶闸管的电压波形信息来自:输配电设备网*在晶闸管电压波形过零点,串联的MOC3083由于分压不均匀,使得3083有的导通有的停止。电网电压升高时,原先导通的依然导通,不同的要承受更高的电压,3083有可能击穿。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在初次投切时有一定的冲击。下面是国外着名产品的首次投切的电流波形。 图六:国外公司产品的第一次触发冲击波形 记录C相晶闸管两端电压,A相电流。电流投切冲击很大,使得电网电压都产生了变形。信息来自: * * * * 3. 努力, 源: 切停止后,电容器上有电网峰值电压,晶闸管在电网电压和电容器直流电压的合成下,存在着过零电压,在过零点触发晶闸管是理想状态,应该没有冲击电流。 新触发电路达到了快速20ms动作,两路晶闸管都动作,无电流冲击,晶闸管在停止时的承受电压低,最大为3倍的有效值电压。 用双踪示波器测试波形.一只表笔测量晶闸管两端的电压和另一只测量晶闸管的电流波形,这样,可以看出晶闸管是否在过零点投入,又可以看出投入时的电流冲击。由于使用两个开关控制三相电路,用双踪示波器分别测量两路的电压电流,就可以完整的观察到触发器运行的效果。A探头为电压,B探头为电流。 图十二为:连续投切的A相晶闸管电压和C相电流的动作波形。 横轴为时间200ms/格,纵轴电压500V/格,电流20A/格。可控硅工作时两端的电压零,线路中有电流,停止时可控硅两端有电压,电流为零。在连续动作中,电流没有冲击。

可控硅调压器电路的安装及运用

万州职教中心电子专业实训手册 电子装配 项目六 可控硅调压器电路的安装及运用 (教学时间2课时) 重庆市万州职教中心幸益佳 一、实训目的: 理论:掌握可控硅和双向触发二极管的特点,熟悉可控硅调压器的电路结构,理解可控硅调压器电路的电路原理; 操作:练习可控硅的检测,正确区分可控硅的电极。完成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调压器电路的安装。 价值观: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家人、朋友的热爱。 培养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 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实训内容: 完成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两种调压器电路的安装。 三、实训电路: 图一:使用单向可控硅的调压器电路。 图二:使用双向可控硅的调压器电路。 四、实训器材: 1、工具仪表类:MF47型万用表一块,常用工具如电烙铁、尖嘴钳、切线钳以及多种型号的螺丝刀等。 2、常用电工材料类:松香、焊锡丝、连接导线、万能电路板等; 3、本次实训涉及到的电子元器件: 附:元器件清单及参数 图一:4只1N4007的整流二极管。 1只1A电流的单向可控硅如MCR100-6等。 1只1M带绝缘手柄的电位器。

1支1/4W10K电阻。 2颗0.01微法400V耐压的无极性的涤纶电容器。 图二:1只1A电流的双向可控硅。 1只双向触发二极管,如DB3等。 1只100K带绝缘手柄的电位器。 1支1/4W15K电阻。 2颗0.01微法400V耐压的无极性的涤纶电容器。 图一、图二共同要使用的220V,40—60W白炽灯。 五、实训过程: 1、复习教材上有关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以及触发二极管的万用表检测方法,同一组的两个同学分别完成对元器件的检测,区分出相应的电极来。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小功率的可控硅来说,不论是单向可控硅还是双向可控硅,其外观都与常用的塑封小功率三极管一模一样。所以我们不能仅凭外观去判断一个元器件的种类,而应该客观地去辨认清楚它的型号,更可靠的使用一起、仪表去检测,尊重检测的结果。 有关单向可控硅和双向可控硅,触发二极管的检测方面的知识,由于内容较多,在此不便列出,请复习教材,更多的可以通过上网学习。 2、简介电路功能和工作原理: 图一调压器电路由于使用的是只能让电流但方向流动的单向可控硅。而单向可控硅的情况与二极管很类似,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带有控制电极的特殊二极管。所以使用单向可控硅的调压器电路中给可控硅提供直流工作电压。这就好使用到图中的那四只整流二极管组成的全桥。可控硅的触发信号就由RC电路构成,调整RP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触发脉冲的宽度,从而改变加到白炽灯两端的交流电压高低的目的,实现白炽灯的调光。 图二电路使用的双向可控硅,交流电的正负半周都能通过可控硅并受到调控故图二电路去掉了用于整流的四个二极管,但增加了一只触发二极管。工作原理的其他情况与图一差不多。 总之可控硅调压器电路还是简单的,元器件不多,原理也不复杂。市场上

一种软件控制触发脉冲延迟角的晶闸管触发板设计

一种软件控制触发脉冲延迟角的 晶闸管触发板设计 周伟涛 刘会金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430072) 摘 要 介绍了一种晶闸管触发板,该板可与单片机或微机系统相连,通过软件编程控制 DAC0832输出的电压来改变板上TCA785芯片的移相电压,从而实现触发脉冲延迟角的精确可调和对晶闸管触发时刻的动态控制。 关键词 触发脉冲 延迟角 晶闸管 1 引言 晶闸管由于其投入时间可以控制,因此自诞生以来就在各种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保证晶闸管在工程应用中能够正常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在正确的时刻向晶闸管施加有效的触发脉冲。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触发板对于触发延迟角的控制是通过电位器来调节移相电压从而达到调节触发脉冲延迟角的目的。这样的调节方法有以下不足: (1)这种调节方法并不十分精确,我们最终判定是否达到所希望得到的触发延迟角是通过在示波器上观察其触发脉冲与同步电压之间的关系得出来的,这样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 (2)如果在实际应用中触发延迟角需要动态改变,通过电位器来调节移相电压就会显得很麻烦,甚至没有办法使用。 (3)电位器的位置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从而引起触发延迟角改变。 如果能够通过软件编程来控制移相电压的大小,不但能够提高其精度,也能克服上述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化晶闸管触发板的设计,通过单片机或微机编程来调节移相电压的大小,进而实现对触发延迟角的精确动态控制。 2 主电路设计 211 主要元件的选取 (1)TCA785芯片 主要用来产生触发脉冲, 并且通过调节该芯片管脚11上的移相电压来控制触发脉冲延迟角。该芯片的内部电路简图如图1 所示。图1 TCA785内部电路 TCA785芯片的工作原理:首先由R 9和U S 组成的电路对C 10充电,当检测到同步电压(管脚5)的过零点时,C 10通过放电三极管放电,于是就在管脚10上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锯齿波波形。U 11为移相电压,它和管脚10的锯齿波通过比较来确定是否输出脉冲,从而控制脉冲的延迟角。14脚和15脚相位相差180°,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TCA785芯片的几个主要管脚的波形如图2所示。 (2)NE555P TCA785芯片产生的脉冲是单宽脉冲,555的作用就是将原来TCA785产生的单宽脉冲转化为高频调制脉冲,以达到避免变压器直流磁化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减小供电变压器的体积。 (3)DAC0832和运放F007 主要作用是通过对DAC0832编程控制TCA785的管脚11的移相电压,最终达到控制触发脉冲延迟角的目的。212 主电路设计 该触发板的主电路如图3所示。采用了可编程 — 45—《电工技术杂志》2003年第1期 ?应用技术?

晶闸管模拟移相触发配套芯片KC41KC42(补发、脉冲串(精)

KC41六路双脉冲形成器 一、功能与特点 KC41六路双脉冲形成器是三相全控桥式触发线路中必备的电路, 具有双脉冲形成和电子开关控制封锁双脉冲形成二种功能。使用 2块有电子开关控制的 KC41电路能组成逻辑控制适用于正反组可逆系统。 二、概述 KC41电路是脉冲逻辑电路。当把移相触发器的触发胲冲输入到 KC41电路的1~6端时,由输入二极管完成了补脉冲, 再由 T 1~T6电流放大分六路输出。补脉冲按+A→ -C , -C → +B, +B→ -A , -A → +C, +C→ -B , -B → +A顺序排列组合。 T 7是电子开关,当控制 7#端接逻辑“ 0”电平时 T 7截止,各路有 输出触发脉冲。当控制 7#端接逻辑“ 1”电平(+15V时, T 7导通 ,各种无输出触发脉冲。 KC41 内部原理图见图 (1。 KC41应用实例见图 (2,各点波形分别见图 (3。图中输出端如果接 3DK4作功率放大可得到 800mA 的触发脉冲电流。使用 2块KC41电路相应的输入端并联 ,二个控制端分别作为正反组控制输入端,输出接12个功率放大管。这样就可组成一个 12脉冲正反组控制可逆系统,控制端逻辑“ 0”电平有效 。

图 (1 KC41电路内部原理图 三、主要技术数据 1、电源电压:直流 +15V, 允许波动±5%(±10%时功能正常 2、电源电流:≤ 20mA 3、输出脉冲 : 3. 1.最大输出能力:20mA (流出脉冲电流 3. 2.幅度:≥ 13V 4、输入端二极管反压:≥ 18V 5、控制端正向电流:≤ 8mA 6、封装:KC41电路采用 16脚陶瓷双列直插式封装 7.允许使用环境温度:-10℃— +70

三相全控整流触发板TC300

TC300数字式 三相全控整流触发板使用说明书(通用恒压恒流控制)

以下为特别需要注意事项: 1、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在带电状态下拔插接线或试图触摸插座内各接点,以防触电和发生意外。 2、本机设计使用于阴凉干燥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请不要在浸水、阳光曝晒场所工作,也不要在超过电气特性要求的温度范围之外工作。 3、任何情况下请勿将本控制板在超越设计极限状态下运行。 4、请严格按照本使用说明操作,对于不按本操作说明所造成的任何设备或人身伤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民事和刑事责任。 5、任何情况下请都不要打开本机机壳,以防电击。如本机出现故障请至致电本公司,我们将尽快协助排除故障,请不要试图维修本机。 6、一定要确认控制器需要可靠接地。否则将会导致机壳带电,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产品概述: TC300三相数字整流可控硅触发板采用工业级高性能微处理器,高度数字化军工品质设计,Fuzzy-PID智能调节,集开环调压、闭环恒压和恒流三种调节方式于一体,控制可控硅实现恒压限流或恒流限压,功能参数设定采用按键操作,故障报警、界面参数采用LED数码管显示,设定参数自动储存。控制板带自动判别相位、缺相保护、上电软起动、缓关断、恒流输出、恒压输出、过压保护、过流保护、工作状态指示等功能。具有三相全控桥式整流、三相半控桥式整流、双反星整流触发方式,可触发5000A以下的可控硅,适用于工业各领域的电压电流调节的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容性负载等各种负载类型,广泛应用于直流电机调速、电解电镀、充放电、三相晶闸管电源、电加热温控等设备。 该三相数字整流可控硅触发板具有多种给定控制信号选择,支持0-5Vdc、0-10Vdc、0-10mA、4-20mA等输入自动控制模式,也可用电位器(10K 2W)及通过面板按键手动控制,灵活方便,所有参数均为数字量,无温度漂移变化,提高了调节精度和电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电源的污染,具有稳压精度高,可靠稳定性好。同时本控制板具有强抗干扰能力,采用独特防干扰措施,恶劣干扰环境正常运行,输出全部采取隔离技术,具有多种保护功能,适用范围宽。 一、技术规格: 1.1、工作电源:220VAC/380VAC ±10% 50/60HZ (可根据客户要求订制) 1.2、电压调节范围:1~100% 1.3、电流调节范围:1~100% 1.4、负载适应调节电压:AC220V/380V/660V 1.5、移相范围:0-175° 调节输出分辨率:1/1000 稳定精度:优于 ±1% 1.6、输入信号:面板按键操作、DC0-5V、DC0-10V、0-10mA、4-20mA、10K电位器调节

双向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

双向可控硅及其触发电路 双向可控硅是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也称双向晶闸管,在单片机控制系统中,可作为功率驱动器件,由于双向可控硅没有反向耐压问题,控制电路简单,因此特别适合做交流无触点开关使用。双向可控硅接通的一般都是一些功率较大的用电器,且连接在强电网络中,其触发电路的抗干扰问题很重要,通常都是通过光电耦合器将单片机控制系统中的触发信号加载到可控硅的控制极。为减小驱动功率和可控硅触发时产生的干扰,交流电路双向可控硅的触发常采用过零触发电路。(过零触发是指在电压为零或零附近的瞬间接通,由于采用过零触发,因此需要正弦交流电过零检测电路) 双向可控硅分为三象限、四象限可控硅,四象限可控硅其导通条件如下图: 总的来说导通的条件就是:G极与T1之间存在一个足够的电压时并能够提供足够的导通电流就可以使可控硅导通,这个电压可以是正、负,和T1、T2之间的电流方向也没有关系。因为双向可控硅可以双向导通,所以没有正极负极,但是有T1、T2之分 再看看BT134-600E的简介:(飞利浦公司的,双向四象限可控硅,最大电流4A)

推荐电路: 为了提高效率,使触发脉冲与交流电压同步,要求每隔半个交流电的周期输出一个触发脉冲,且触发脉冲电压应大于4V ,脉冲宽度应大于20us.图中BT 为变压器,TPL521 - 2 为光电耦合器,起隔离作用。当正弦交流电压接近零时,光电耦合器的两个发光二极管截止,三极管T1基极的偏置电阻电位使之导通,产生负脉冲信号,T1的输出端接到单片机80C51 的外部中断0 的输入引脚,以引起中断。在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使用定时器累计移相时间,然后发出双向可控硅的同步触发信号。过零检测电路A、B 两点电压输出波形如图2 所示。

可控硅控制交流电的使用方法

可控硅控制交流电的使用方法 时间:2009-10-14 08:00:13 来源:作者: 一、概述 在日常的控制应用中我们都通常会遇到需要开关交流电的应用,一般控制交流电的时候,我们会使用很多种方法,如: 1、使用继电器来控制,如电饭煲,洗衣机的水阀: 2、使用大功率的三极管或IGBT来控制: 3、使用整流桥加三极管:

4、使用两个SCR来控制: 5、使用一个Triac来控制: 晶闸管(Thyristor)又叫可控硅,按照其工作特性又可分单向可控硅(SCR)、双向可控硅(TRIAC)。其中双向可控硅又分四象限双向可控硅和三象限双向可控硅。同时可控硅又有绝缘与非绝缘两大类,如ST的可控硅用BT名称后的“A”、与“B”来区分绝缘与非绝缘。 单向可控硅SCR:全称Semiconductor Controlled Rectifier(半导体整流控制器)

双向可控硅TRIAC:全称Triode ACSemiconductor Switch(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也有厂商使用Bi-directional Controlled Rectifier(BCR)来表示双向可控硅。

请注意上述两图中的红紫箭头方向! 可控硅的结构原理我就不提了。 二、可控硅的控制模式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通常的可控硅控制模式1、On/Off 控制:

对于这样的一个电路,当通过控制信号来开关Triac时,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的电流波形 通常对于一个典型的阻性的负载使用该控制方法时,可以看到控制信号、电流、相电压的关联。

2、相角控制: 也叫导通角控制,其目的是通过触发可控硅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在简单的马达与调光系统中多可以看到这种控制方法 在典型的阻性负载中,通过控制触发导通角a在0~180之间变化,从而实现控制电流的大小

TC660十二脉波三相可控硅触发板

C HIPTRONIC TC660数字式 十二脉波三相全控整流触发板 (恒压恒流控制) 本说明书内容仅供参考,我们将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如数据参数变更,恕不通知用户。

以下为特别需要注意事项: 1、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在带电状态下拔插接线或试图触摸插座内各接点,以防触电和发生意外。 2、本机设计使用于阴凉干燥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请不要在浸水、阳光曝晒场所工作,也不要在超过电气特性要求的温度范围之外工作,定期对控制板进行清洁工作。 3、任何情况下请勿将本控制板在超越设计极限状态下运行。 4、请严格按照本使用说明操作,对于不按本操作说明所造成的任何设备或人身伤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民事和刑事责任。 5、任何情况下请都不要打开本机机壳,以防电击。如本机出现故障请至致电本公司,我们将尽快协助排除故障,请不要试图维修本机。 6、一定要确认控制器需要可靠接地。否则将会导致机壳带电,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触发板调试注意事项及问题处理: *可控硅触发接口处,请注意K1-K6及G1-G6为第一组(主板)的三相全控整流控制端口(△/△),K7-K12及G7-G12为第二组(小板)的三相全控整流控制端口(△/Y),第一组与第二组的脉冲相位差为30°,如有接错会出现损坏器件的风险;主回路上的可控硅应安装适当的阻容吸收及VDR等保护电路,接线图中的RC阻容吸收保护器件,便于用户使用本公司有相关配套生产RC01阻容板,如欲购买请在订货时和销售人员说明。注意U、V、W接口线,请接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位置。 * 本控制板运行时会自动检测负载主回路输入电源,当电源缺相时会停止输出,显示Err1或2或3提示,出现此情况请检查负载端电源输入线是否接好。 * 在通电工作前,检查控制板按本身实际要求接好连线,然后把可控硅触发端的控制线先断开,不要连接至负载,确定无误后通电工作,再根据自身需求进入菜单设置,修改控制板的相关参数,完成后把可控硅触发板的控制线连接好负载,则可以进行实际运行操作。 * 详细参照本控制板使用说明书接线图正确接线,为防止干扰,给定控制线,可控硅触发线,主电路电源线最好分别接线。如果不分开走线,给定控制线请使用绞合屏蔽线;同时严格遵守控制板与可控硅接线的对应关系。 * 通电前,请仔细检查接线,断开负载,接入一小功率阻性假负载试验,建议接入220V/500W X2灯泡做试验性负载。在用白炽灯做负载进行调试时,按启动键观看白炽灯的亮度变化情况,如果白炽灯能根据不同设定值连续平滑变化,则控制板接线正常;如果出现失控则不正常,请立取关掉电源,检查是否接线错误以免烧坏器件。控制板调试正常后,则可以接入真负载进行运行工作。 * 如果晶闸管装置需要作绝缘测试时,请您从装置上取下控制板,否则可能造成控制板永久性的损坏。 * 在使用中,控制板以外其它部件的损坏,本公司概不负责。 服务承诺:在用户正常使用操作内,提供一年免费保修服务。在保修期满后,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在此期间,更换零部件以成本价提供。 在操作本控制板前,请先详细阅读说明书,以免出现误操作及意外事故!!!

可控硅的使用及其方法

可控硅的使用及其方法 可控硅作为一种电子开关,广泛地应用在自动化设备和各种控制电路中,可控硅既有单项也有双向的,在使用中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文章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介绍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标签:自动化设备;控制回路;研究分析 1 选购可控硅 可控硅的电参数很多,在选购时要考虑的是:额定平均电流IT、正反向峰值电压VDRM(VRRM)、控制极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IGT这几个参数。由于手册或产品合格证上给定的可控硅的上述参数值都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测定的,而实际使用环境往往与规定条件不同,并且极有可能发生突发事故超过管子承受能力的现象。所以为了管子在安全的电压下工作,特别是交流220V的情况下,应该按额定为实际电压的2~3倍值来选管子。例如:外加电压为220V,则至少应选择400V以上的管子最好为600V,为了保证管子避免电流过大而烧毁,并考虑到管子的发热情况与电流的有效值,应选择平均电流的有效值的1.2~2倍,需要指出的是。IT对单项可控硅而言是IT(A V)指允许流过SCR的最大有效值电流。例如:8A SCR(单向)的有效值IT(RMS)=12.6A,因此用8A的BCR代替8A的SCR是不允许的,为了使管子的触发电压与触发电流要比实际应用中的数值要小。例如:实际使用的触发电压为3V,则可选触发电压为2V的管子。同样,管子的触发电流亦应选择小些以保证可靠触发,一般常用的集成电路输出电流均很小(除555电路例外,TTL比CMOS要大),所以可在其输出端加一级晶体管放大电路,以提供足够大的驱动电路来保证管子可靠地触发导通。 2 可控硅的具体接法 2.1 直流电路 首先,单向可控硅SCR有三个电极,即阳极A,阴极K,控制极G,SCR 在直流控制电路中使用时,要注意施加工作电压与控制触发电压的极性。A,K 之间是加正向电压但控正向的接法是图1,只有A,K之间接正向电压,控制极G亦接正向电压,SCR才能导通。SCR一旦触发导通后,即使降低控制极电压,甚至撤除控制极电源,SCR亦不阻断而是继续导通。要使SCR阻断,只有降低其阳极电压或将阳极,阴极断开一下,即使阳极与阴极电压为零即可所以有时候可以在SCR的A极与电源之间串了一个常闭开关,按一下即可将SCR阻断。 图1是双向可控硅BCR的接法。BCR是由两个SCR反向并联构成的,共用一个控制极。因此BCR与SCR接法有很大不同,无论在阳、阴两个电极之间接何种极性的电压,只要在其控制极加上一个触发脉冲,而不管这个脉冲是什么极性的,都可以使BCR导通。

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TRIAC

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TRIAC-JK: 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TRIAC-JK只有一路输出,且要求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所取的同步信号与电网相位同步,以控制 信号为0~5VDC的G型为例,当控制电压在0~5V之间变化时,触发器模块内部便输出与电网电压同步、脉冲宽度可相对电网电压从 180°~0°可调节的触发信号通过光耦隔离,输出端(A、G)便可触发相应的双向可控硅导通,从而达到移相调压的目的。 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TRIAC-JK 在使用时需要外接一组与输入电网同步的、通过变压器隔离降压后的18VAC同步电压信 号,此同步电压信号还同时作为移相触发器模块内部电源用,并产生一组辅助电源作为电位器手动调节时用。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 内部集相位检测电路、移相电路、光电隔离触发电路于一体,实现了高压与控制部分的隔离,输入控制信号可由其它自动控制设备输

出供给,也可以由内部电源外接一只电位器进行手动调节。使用安全、简单、方便。 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的命名规则: 主要型号表: 产品外形尺寸:

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模块的引脚功能: 1、①、②脚接18VAC输出的同步变压器的副边绕组18Vac,供给移相触发器电源和同步基准; 2、③脚接可控硅的触发门极(G); 3、④脚TRIAC-JK双向可控硅移相触发器时接双向可控硅的主电极(T1) 。 4、⑤脚为内部地,当移相触发器由外电路输入控制信号时,⑤脚与外电路的地相连; 5、⑥脚为控制端,以控制信号为0~5V输入(E型)移相触发器模块为例,当⑥脚输入0~5V变化的电压信号时,对阻性负载 而言,③④便触发可控硅在180~0°范围内导通。 6、⑦脚为模块内部产生的+5V电源端,当⑤⑥⑦脚外接电位器手动控制时,⑦脚提供电源,当控制信号由外电路提供控制信 号时,⑦脚悬空不用。

可控硅触发板

可控硅触发板 BHC6M-1三相通用型可控硅触发板是通过调整可控硅的导通角来实现电气设备的电压电流功率调整的一种移相型的电力控制器,其核心部件采用国外生产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军品级可控硅触发专用集成电路。输出触发脉冲具有极高的对称性及稳定性,且不随环境温度变化,使用中不需要对脉冲对称度及限位进行调整。现场调试一般不需要示波器即可完成。BHC6M-1型通用可控硅触发板可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各领域的电压电流调节,适用于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变压器一次侧及各种整流装置等。 *以镍铬、铁铬铝、远红外发热元件及硅钼棒、硅碳棒等为加热元件的温度控制。 *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熔融玻璃的温度加热控制。 *整流变压器、调功机(纯电感线圈)、电炉变压器一次侧、升磁/退磁调节、直流电机控制。 *电压、电流、功率、灯光(高压钠灯控制必须用稳压功能配套PID控制板)等无级平滑调节。 *单相、三相电焊机控制、电解电镀控制等 *同步机励磁控制、汽轮发电机机励磁控制等 *水泵、风机等软启动控制,调速节能控制等 *铜线退火设备等 *本控制板已经成功用于带平衡电抗器的双反星型主电路的控制,并获得极佳的控制效果 主要应用领域: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温控;热处理炉温控;玻璃生产过程温控;金刚石压机加热;大功率充磁/退磁设备;半导体工业舟蒸发源;航空电源调压;真空磁控溅射电源;纺织机械;水晶石生产;粉末冶金机械;隧道电窑集散温控系统;彩色显像管生产设备;冶金机械设备;交直流电机拖动;石油化工机械;电压、电流、功率、灯光等无级平滑调节,恒压恒流恒功率控制等领域。 主要有以下系列可控硅触发板 1.GBC2M-1单相交流调压与半控整流通用型可控硅触发板 2 ZK01单相调功调压一体化可控硅触发板 3. GBC2M-3单相调功调压一体化可控硅触发板 4. KTY199单相恒压或恒流闭环控制可控硅触发板 5. BHC6M-1三相交流调压与全控整流通用型可控硅触发板 6. BHC6M-2三相调功调压一体化可控硅触发板

可控硅应用十规则

Philips Semiconductors

Application Note 闸流管和双向可控硅 - 成功应用的十条黄金规则 AN1012 Author Nick Ham Number of pages : 12 Date: 2002 Jan 11 ? 200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is prohibited without the prior written consent of the copyright owner. The information presented in this document does not form part of any quotation or contract, is believed to b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nd may be changed without notice. No liability will be accepted by the publisher for any consequence of its use. Publication thereof does not convey nor imply any license under patent- or other industrial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这篇技术文献的目标是提供有趣的、描述性的、实际的介绍,帮助读者在功率控制方面成功应用闸流管和双向可控硅,提出指导工作的十条黄金规则。 闸流管 闸流管是一种可控制的整流管,由门极向阴极送出微小信号电流即可触发单向电流自阳极流向阴极。 导通 让门极相对阴极成正极性,使产生门极电流,闸流管立即导通。当门极电压达到阀值电压V GT,并导致门极电流达到阀值I GT,经过很短时间t gt(称作门极控制导通时间)负载电流从正极流向阴极。假如门极电流由很窄的脉冲构成,比方说1μs,它的峰值应增大,以保证触发。 当负载电流达到闸流管的闩锁电流值I L时,即使断开门极电流,负载电流将维持不变。只要有足够的电流继续流动,闸流管将继续在没有门极电流的条件下导通。这种状态称作闩锁状态。 注意,V GT,I GT和I L参数的值都是25℃下的数据。在低温下这些值将增大,所以驱动电路必须提供足够的电压、电流振幅和持续时间,按可能遇到的、最低的运行温度考虑。 规则1 为了导通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必须有门极电流≧I GT ,直至负载电流达到≧I L。这条 件必须满足,并按可能遇到的最低温度考虑。 灵敏的门极控制闸流管,如BT150,容易在高温下因阳极至阴极的漏电而导通。假如结温T j高于T jmax ,将达到一种状态,此时漏电流足以触发灵敏的闸流管门极。闸流管将丧失维持截止状态的能力,没有门极电流触发已处于导通。 要避免这种自发导通,可采用下列解决办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1. 确保温度不超过T jmax。 2. 采用门极灵敏度较低的闸流管,如BT151,或在 门极和阴极间串入1kΩ或阻值更小的电阻,降低已有闸流管的灵敏度。 3. 若由于电路要求,不能选用低灵敏度的闸流管, 可在截止周期采用较小的门极反向偏流。这措施能增大I L。应用负门极电流时,特别要注意降低门极的功率耗散。 截止(换向) 要断开闸流管的电流,需把负载电流降到维持电流I H之下,并历经必要时间,让所有的载流子撤出结。在直流电路中可用“强迫换向”,而在交流电路 中则在导通半周终点实现。(负载电路使负载电流降 到零,导致闸流管断开,称作强迫换向。)然后,闸 流管将回复至完全截止的状态。 假如负载电流不能维持在I H之下足够长的时间,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电压再度上升之前,闸流管不能回复至完全截止的状态。它可能在没有外部门极电流作用的情况下,回到导通状态。 注意,I H亦在室温下定义,和I L一样,温度高时其值减小。所以,为保证成功的切换,电路应充许有足够时间,让负载电流降到I H之下,并考虑可能遇到的最高运行温度。 规则2.要断开(切换)闸流管(或双向可控硅),负载电流必须

CA6100通用数字型可控硅触发板的应用

CA6100通用数字型可控硅触发板的应用

我厂KGCFA-150/200~360型硅整流充电装置,自投入运行以来已有十年以上,由于设备的老化及其技术上的局限性,经常发生输出电压、电流振荡,甚至跳闸等事故。严重影响我厂直流系统的稳定性,对全厂机组的正常运行埋下了隐患。从1997年开始,我厂更换了新型GFM(Z)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该种电池要求硅整流充电装置具有较高的稳压、稳流精度,同时还要具有限流恒压的充电方式。因此,原硅整流充电装置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要求,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KGCFA-150/200~360型硅整流充电装置的控制电路由电源板、信号板、直流放大器、触发板、直流互感器等组成。分析其工作原理,我们认为造成硅整流充电装置运行不稳定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馈采集元件性能差,至使反馈回来的电压、电流信号不稳 定,且线性度差。 2.直流放大器调节性能下降。直流放大器主要由分立电子元件 组成,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大部分元件都已老化,工作特性 发生变化,使直流放大器对信号的处理能力下降。 3.触发板采用正弦同步电压和直流控制电压叠加的垂直控制原 理,直流控制电压与同步电压的交点决定触发脉冲发出的时 刻。改变直流控制电压与同步电压的交点,就可以改变脉冲 发出的时刻(即移相)。三相同步电压是经过同步变压器获得 的,由于同步变压器制造工艺上的原因,致使三相同步电压 在幅值、宽度及对称平衡性上都有一定的差异,使得同一直

流控制电压与每相同步电压交叉点的相序不平衡(即触发时 间相序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充电装置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 通过以上分析,在不改变原硅整流充电装置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只要对其控制电路的调节与触发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就可以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目前国内传统的三相可控硅触发电路普遍采用小规模集成块KC或KJ系列的模拟芯片来组成。这类电路每一相的触发脉冲都是通过同步变压器送来的同步信号转换为锯齿波信号,再与给定的直流电压相比较来取得移相信号的。三相锯齿信号的斜率、占空比和幅度等与分离的每相元器件参数关系密切,比较信号中小的干扰可能造成较大的移相误差。此外,三相脉冲的对称平衡亦取决于三个锯齿波斜率的调整,至少要调整四个以上的电位器才能使这种电路正常工作,电路的可靠性及自动平衡能力较差。在干扰严重或电位器接触不良造成严重失衡时,触发信号甚至造成主回路元件的损坏。 由模拟芯片组成的触发电路,对不同的用途通常需要重新设计,不同相序的输入电源、同步变压器及触发脉冲所对应的可控硅也需用示波器严格查对。此外,对诸如缺相保护、软起停等附属电路也需另外设计电路解决,整个电路系统在设计和调试时相当繁杂。 经过认真调研,我们采用了以CA6100通用数字型可控硅触发电路板为核心的控制电路,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该控制电路由电压模块、电流模块、PI调节板、CA6100型触发电路板等组成。 现将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简述如下:

感谢您使用我公司生产的KTY399系列三相晶闸管闭环技术可控硅触发板

感谢您使用我公司生产的KTY399 系列三相晶闸管闭环技术可控硅触发板。 KTY399 系列三相晶闸管闭环技术可控硅触发板是移相触发型的晶闸管电力控制器。触发板具有过流、缺相、相序、晶闸管过热等多种保护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的电压、电流、功率的调节,适用于电阻性负载、电感性负载、变压器一次侧等,主要应用如下: ?以镍铬、铁铬铝、远红外发热元件及硅钼棒、硅碳棒、钼丝、石墨、白金漏板等为加热元件的温度控制。 ?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熔融玻璃的温度控制。 ?整流变压器、电炉变压器一次侧控制。 ?真空镀膜设备、拉丝机变压器一次侧、静电植荣变压器一次侧等 ?三相力矩电动机的速度控制。 ?电压、电流、功率、灯光等无级平滑调节。 ?恒压、恒流、恒功率控制。 主要应用领域:盐浴炉、工频感应炉、淬火炉温控;热处理炉温控;玻璃生产过程温控;金刚石压机加热;大功率充磁/ 退磁设备;半导体工业舟蒸发源;航空电源调压;真空磁控溅射电源;纺织机械;水晶石生产;粉末冶金机械;隧道电窑集散温控系统;彩色显像管生产设备;冶金机械设备;交直流电机拖动;石油化工机械;电压、电流、功率、灯光等无级平滑调节,恒压恒流恒功率控制等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把握元器件的进货渠道;焊接前对元器件进行测试筛选;产品全部采用波峰焊(非人工焊接);控制板焊接完成后进行初调;初调合格后进行为期一周的通电升温动态老化试验;出厂前再进行全面检测。确保给您提供的每一块触发板都是合格产品。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我们正在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并不断推陈出新。为了满足您的特殊要求,我们愿为您单台定制。您在使用我们产品时,可能还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特点: * 可用380V 电源频率为50HZ/60HZ 电网,特殊电压要求可定制。 * 采用移相式触发方式、适用于阻性负载、感性负载、变压器一次侧等各种负载类型。 * 能与国内外各种控制仪表、微机的输出信号直接接口。 * 一台仪表可以同时控制多台触发板。 * 具有软启动功能,减少对电网的冲击干扰,使主电路更加安全可靠。 * 脉冲输出对称度小于0.1 度。 * 同步电压范围宽。 恒电压反馈: 电源电压波动± 10%,负载阻抗变化10 倍时,负荷电压保持恒定,输出电压与控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恒电流反馈: 电源电压波动± 10%,负载阻抗变化10 倍时,负荷电流保持恒定,输出电流与控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恒功率反馈: 电源电压波动± 10%,负载阻抗变化10 倍时,负荷功率保持恒定,输出功率与控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正常使用条件: * 海拔不超过3000 米。 *工作环境温度-30 C ~55C。 * 空气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90% 。 * 运行地点无导电及爆炸性尘埃,无腐蚀金属及破坏绝缘的气体或蒸汽。 * 无剧烈震动和冲击。 ■安装使用须知: * 使用前认真阅读本说明书,严格按要求接线使用。 * 接线时要严格保持主电路电源R S T 与触发板电源、控制信号相位一致。

可控硅的测试方法

可控硅的测试方法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可控硅的测试方法 双向可控硅的极性判断方法:T1(A1)为第一阳极,T2(A2)为第二阳极,G为控制极。 测试结果为:T2与其他2个脚均不导通,通常T2极和可控硅背部的散热片是导通的,其余的两个引脚则为T1极与G极,用指针万用表的R×1或R×10档测量这两个引脚;在正反测量阻值较小的那次中,红表笔接的为可控硅G极,黑表笔接的为T1极。 将黑表笔接T2极,红表笔接T1极,此时万用表指针应该不发生偏转,阻值为无穷大,再用短接线将T2极与G极瞬间短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G极加上正向触发电压,T1(A1)、T2(A2)两极之间阻值由无穷大变为导通,随后断开T2极与G极之间的短接线,万用表指针仍然停留在原来偏转位置,即撤掉可控硅的触发电压后,可控硅仍然维持导通。 然后互换表笔接线,红表笔接T2极,黑表笔接T1极,同样的读数为无穷大,此时将T2极与G极瞬间短接,T1极与T2极之间的阻值将一样会维持导通,(除非T1与T2断开) 单向可控硅的三个引脚分别是阳极(A)、阴极(K)和控制极(G) 用指针式万用表电阻档R×1或R×10档,找出正反电阻有差别的两极,这时候测得电阻阻值读数较小的那次中,黑表笔接的为该单向可控硅的控制极(G)极,红表笔接的为阴极(K)极,另外的一个脚即为阳极(A)极。(如果三个脚之间的电阻值都很小,几乎接近0欧姆,那么这只管子已击穿损坏),如果阳极(A)接黑表笔,阴极(K)接红表笔,万用表指针产生偏转的话,同样的这只管子已损坏。

KC05、06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KC05、06可控硅移相触发器 KC05:适用于双向可控硅或二只反向并联可控硅线路的交流相位控制;移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易于集中控制,有失交保护,输出电流大等优点。是交流调光、调压的理想电路。 KC05电路应用实例 主要技术数据: 1、电源电压:直流+15V 波动±5%(±10%时有功能) 2、电源电流:≤12mA 3、同步电压:≥10V(有效值) 4、移相范围:≥170° 5、移相输入端偏置电流:≤10μA 6、输出脉冲宽度:100μS——2mS(改变脉宽电容) 7、输出脉冲幅度:≥13V(1KΩ负载) 8、最大输出能力:200mA(吸入脉冲电流) 9、输出管反压:BVceo ≥18V 10、正负半周脉冲相位不均衡度:≤±3°

11、使用环境温度:-10℃——+70℃ KC06:适用于双向可控硅或二只反向并联可控硅线路的交流相位控制;移相范围宽,控制方式简单,易于集中控制,有失交保护,输出电流大等优点。是交流调光、调压的理想电路。具有自生直流电源,可由交流电网直接供电,无需外加同步、脉冲变压器和外接直流电源。 KC06电路应用实例 主要技术数据: 1、电源电压:(1)外接直流电源:+15V 波动±5%(±10%时有功能) (2)自生直流电源电压:+12——+14V 2、电源电流:≤12mA 3、同步电压:≥10V(有效值) 4、同步输入端允许最大同步电流:5mA 5、移相范围:≥170°(同步电压220V,同步输入电阻51KΩ) 6、移相输入端偏置电流:≤10μA 7、输出脉冲宽度:100μS——2mS(改变脉宽电容) 8、输出脉冲幅度:≥13V(电源电压15V时,1KΩ负载)

可控硅触发板使用说明

KY-23-1可控硅触发板使用说明 KY-23-1为KY-23的改进型:①增加了一个过流过压保护选择端子“GB”。该端子与“Y”端子相接是过压保护;与“L1”端子相接是直流过流保护;与“L2”端子相接是交流过流保护。原KY-23是过流还是过压保护取决于端子“K”的接线,在电压闭环控制时只能过压保护。②KY-23-1将原接线端子改为插头形式,方便维修更换。 一、主要特点 1.闭环控制,可实现稳流或稳压的比例积分调节。 2.适用于单相变压器原边的可控硅调压控制,以及电机等其它单相感性负载的控制。用于变压器原边控制时,变压器完全空载也可稳定地从零调至最高电压。也适用于阻性负载 的调压控制。 3.应用单片机技术,无上电冲击,可适应于不同的控制方式。 4.三种控制信号输入方式:① 2.2K电位器手动调节。② DC 0~10mA电流信号调节。③ 4~20mA电流信号调节。如果需要DC 0~10V电压信号调节,请参阅后面的说明稍做改动即 可。 5. 反馈信号分为:电流反馈AC 0~5A、DC 0~75mV和电压反馈AC 10~380V 、DC 10~550V (可通过改变几个电阻的阻值由用户任选反馈电压),由此可闭环稳流调节或稳压调节。出厂时按DC10V反馈而调。建议:为安全起见,反馈电压较高时最好用变压器降压隔离。 6. 可通过一个转换开关方便地实现手动调节和自动调节的转换。 7.可通过一个转换开关方便地实现稳流调节和稳压调节的转换。 8.电源电压单相220V或两相380V(和负载相对应),不需要外接变压器。 9.带有过流过压保护继电器,一组3A常开常闭触点输出。 10.移相范围0--170°。 11.触发脉冲形式:10KHz脉冲列。 12.触发脉冲幅值:15V;触发电流:300mA。 13.触发板尺寸:187mm×120mm×35mm。 二、使用与调整 1.接线端子XT1的端子G1、K1、G2、K2为可控硅的触发信号。

TC360三相全控整流可控硅触发器

C HIPTRONIC TC360数字式 三相全控整流触发板使用说明书 (通用恒压恒流控制) 本说明书内容仅供参考,我们将不断改善用户体验,如数据参数变更,恕不通知用户。

以下为特别需要注意事项: 1、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在带电状态下拔插接线或试图触摸插座内各接点,以防触电和发生意外。 2、本机设计使用于阴凉干燥环境,需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请不要在浸水、阳光曝晒场所工作,也不要在超过电气特性要求的温度范围之外工作,定期对控制板进行清洁工作。 3、任何情况下请勿将本控制板在超越设计极限状态下运行。 4、请严格按照本使用说明操作,对于不按本操作说明所造成的任何设备或人身伤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民事和刑事责任。 5、任何情况下请都不要打开本机机壳,以防电击。如本机出现故障请至致电本公司,我们将尽快协助排除故障,请不要试图维修本机。 6、一定要确认控制器需要可靠接地。否则将会导致机壳带电,发生严重安全事故!!! 触发板调试注意事项及问题处理: * 可控硅触发接口处,请注意K1-K6及G1-G6为三相全控整流控制端口,如有接错会出现损坏器件的风险;主回路上的可控硅应安装适当的阻容吸收及VDR 等保护电路,接线图中的RC阻容吸收保护器件,便于用户使用本公司有相关配套生产RC01阻容板,如欲购买请在订货时和销售人员说明。注意U、V、W 接口线,请接在三相电进线处或变压器隔离方式时接在初级位置。 * 本控制板运行时会自动检测负载主回路输入电源,当电源缺相时会停止输出,显示Err1或2或3提示,出现此情况请检查负载端电源输入线是否接好。 * 在通电工作前,检查控制板按本身实际要求接好连线,然后把可控硅触发端的控制线先断开,不要连接至负载,确定无误后通电工作,再根据自身需求进入菜单设置,修改控制板的相关参数,完成后把可控硅触发板的控制线连接好负载,则可以进行实际运行操作。 * 详细参照本控制板使用说明书接线图正确接线,为防止干扰,给定控制线,可控硅触发线,主电路电源线最好分别接线。如果不分开走线,给定控制线请使用绞合屏蔽线;同时严格遵守控制板与可控硅接线的对应关系。 * 通电前,请仔细检查接线,断开负载,接入一小功率阻性假负载试验,建议接入220V/500W X2灯泡做试验性负载。在用白炽灯做负载进行调试时,按启动键观看白炽灯的亮度变化情况,如果白炽灯能根据不同设定值连续平滑变化,则控制板接线正常;如果出现失控则不正常,请立取关掉电源,检查是否接线错误以免烧坏器件。控制板调试正常后,则可以接入真负载进行运行工作。 * 如果晶闸管装置需要作绝缘测试时,请您从装置上取下控制板,否则可能造成控制板永久性的损坏。 * 在使用中,控制板以外其它部件的损坏,本公司概不负责。 * 服务承诺:在用户正常使用操作内,提供一年免费保修服务。在保修期满后,继续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在此期间,更换零部件以成本价提供。 在操作本控制板前,请先详细阅读说明书,以免出现误操作及意外事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