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第一章桩筏基础设计理论

第一节桩基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主要特征是层数多、高度高、重量大,这样不仅造成竖向荷载大而集中,而且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引起的倾覆力矩也成倍增长,因此要求基础和地基提供更高的竖直与水平承载力,同时使沉降和倾斜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并保证建筑物在风荷载与地震荷载下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型构件,桩与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深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较弱的地层传到深部较坚硬的,压缩性小的土层或岩层,它是通过作用于桩端的地层阻力和桩侧土层的摩阻力来支承轴向荷载,依靠桩侧土层的侧向阻力支承水平荷载,因此,对于土质软弱层较厚的地基,桩基是一种成熟,安全可靠的基础形式。

第二节桩承载力计算

桩顶竖向荷载由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承受,以剪力形式传递给桩周土体的荷载最终也将扩散分布于桩端持力层。持力层受桩端荷载和桩侧荷载而压缩(含部分剪切变形),桩基因此产生沉降。而由多桩构成的群桩,由于承台与桩顶同步沉降,承台底面的土必然受到压缩从而产生土反力,该土反力也分担一部分的荷载,因此,由群桩构成的承载力实际上由三部分组成:各基桩的桩侧力,桩端阻力和承台竖向阻力。但群桩的承台一桩群一土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群桩的承载力并不等干各单桩的侧阻力、端阻力、承台下地基土承载力之和,群桩的工作性状的破坏特征也与单桩承载力之不同,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不仅要清楚单桩的性状和承载力的变化规律、还需考虑群桩基础的群桩效应。

一、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一)由桩身经度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高层建筑的单桩使用荷载较高,特别是常采用端承桩或超长桩,以致桩身自

身的强度往往成为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控制因素,因此,在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确定单位桩竖向承载力时不仅要考虑土对桩的支承能力,而且必须考察桩身强度所能提供的承载能力。

桩是一种细长杆件,通常处干轴心受压状态,但其工作条件与一般压杆不同,桩身处干具有一定强度与刚度的介质之中,既非完全自由状态,又非完全约束状态,变形比较复杂。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桩周土的侧向约束是以阻止桩的侧向变形与失稳,可不考虑纵向弯曲问题,但若桩周土为可液化土构成的软土(地基承载力低于30KPa)时,侧向约束可能丧失或极其微弱,因此必须计入桩的纵向弯曲的影响,因此,设计时,需分这两种情况进行计算。

1、考虑桩身纵向弯曲的计算

纵向弯曲的影响以一稳定系数Ψ反映,Ψ是桩的长径比(Lc/d)的函数,桩的计算长度Lc可根据桩底支承条件和桩顶嵌周情况来计算,计算方法可参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中 5.5.3,5.5.4所作的规定。

(二)按土的经度与变形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

当桩身强度足够时,单桩承载力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能力,这种支承能力的意包括两方面:一是土的经度决定的最大支承力;二是土的变形性质决定的保证桩不发生过大沉降的最大支承力。确定土对桩的支承力的方面有很多,但现今运用较广泛且技术较成熟的是以下几种:

1、静载荷试验法:

由于桩的静载荷试验是在工程现场对足尺桩进行的,桩的类型、尺寸、入土深度、施工方法、地质和件和荷载性质等都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际的情况。因此,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就其可靠性而言,仍是最高的,因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以后称桩基规范)中5.2.4.1明确规定“一级建筑桩基应采用

现场静荷试验,并结合静力触探,标准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

根据桩基规范,采用静载荷试验法确定指的竖向承载力设计体公式为:R=Quk/Ysp(5.2.2.2)

其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Ysp—桩侧阻端阻综合阻抗力分项系数

(三)规范经验参数法

单桩极限承载力由总极限侧阻力和总极限端阻力组成,采用如下表达式:Quk=Qsk+Qpu=Uσаsilsi9sn:+βp Ap pk。

其中:

Quk—单桩极限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Qsk、Qpk—分别为单村点极限摩阻力和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U—桩身横截面周长;

Lsi—桩穿过第I层土的厚度;

Ski—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Ap—桩端支承面积;

Pk—桩底土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аsi、βp—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修正系数,对于不同的桩型有不同含义。

以上公式中qsui和Pk是桩承载力基本参数,与土的物理状态指标(液性指数Ll和密度E等)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适用干各种桩型的各类土的承载力指标sui和Pk,是通过大量试桩资料统计分析得出,因而称经验参数,因此上式亦称经验公式,依照各种桩型的承载力特性,可把它们归纳为四类,经验公式亦相应采用相应的表达式,具体见桩基规范5.2.6~5.2.12。

(四)静力触探法

1975年以来,各地对静力触探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静力触探与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的对比资料。关于单桥探头静力触探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统计分析,桩基规范主要以全国十省两市的试桩法果为依据。

1、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sk的确定。

采用单桥探头静力触探的比贯入阻力资料估算各土层的极限桩侧阻力值时,需依据勘察资料,考虑土层的埋藏深度,排列次序及性质等,因此,规范对于sk 的确定考虑了浅层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四种情形。

2、极限端阻力标准值的确定

用静力触探资料估算桩端阻力值一般不采用桩端全断面处对应的比贯入阻力Ps值作为桩的端阻力估算值。这是因为探头的临界深度值运小于桩的临界深度值,因此,在土层变化处,尺寸效应使得两者有较大出入。由于桩端阻力发挥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持力层土类及其结构、密度、埋藏深度、厚度、持力层上下土层的排列次序,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与桩径的比值等有关,用静力触探资料估计桩动端阻力值一般通过确定桩端以上一定范围内土层厚度d,平均比比贯入阻力值与桩端以下一定影响深度(d2)范围内的平均贯入阻力值综合确定。

桩端位于匀质砂土(或均匀的硬塑粘性土)中,桩端距上覆(或下卧)软土层均有相当距离,影响桩端阻力的主要因素是砂土的类别、密实度及其埋深,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当桩端进入砂土(或硬塑粘性土)层不深,桩端阻力一般不高,原因是上覆软粘性土(或松砂)层的存在会影响端阻力的发挥,因此,对软、硬土层分界面附近的桩端阻力的估算,桩端比贯入阻力应乘折减系数,具体公式可参见规范5.2.6、5.2.7。

(五)动测法

动测法系指桩的动力测试法,它是通过测定桩对所施加的动力作用的响应来

分析桩的工作性状的一类方法的总称,与确定单桩承载力的其它试验方法相比,动测法具有快速、直接、简便、价廉等突出优点,因此,近十多年来可得到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

从桩的承载力机理出发,可以按桩土体系在动力作用下应变的大小明确为大应变和小应变两大类。大应变动测法系指具有足够激振能量,足以使桩土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桩产生永久贯入度的动测法、小应变动测法则指激振能量较小,只能激发桩土体系(甚至只有局部)某种弹性变形,而不能引起桩土相对位移的动测法。

桩的极限承载力标志着桩周土达到塑性破坏状态,只有大应变动测法能使桩产生一定的塑性沉降(不可恢复贯入度),因此所测得的土阻力才能反映土的极限阻力,而小应变动测法则具能测得桩土体系的某些弹性特征值,但土的弹性变形与其强度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因此,小应变动测法不能实测得到桩的极限承载力,特别是对直径和长度较大的桩。所以小应变动测法目前还不很成熟,仍在探索阶段。国内外规范都明确确定它只能同于检验桩身质量(完整性)。

凯司法计算单桩极限承力的基本公式见下:

R(t)=1/2 [F(t1)+F(t2)]+1/2 [V(t1)-BV(t2)]·z

式中:R(t)—总的土阻力

F(t)—分表示在时刻t传到桩顶附近的锺击力和桩身速度。

Z—桩身材料的阻抗,是从电工学中引用过来的名词,Z=EpAp/CEp、Ap —桩身弹性模量和截面积。

C—应力波速

t2—应力波从桩顶传到桩底并返回到测点的时刻,即t2=t1+2L/C

t1—应力波传致电测点的某一时刻,习惯上取应力波(或速度波)达到第

一峰值的时刻。

L—测点以下的桩长

二、群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一)群桩基础受竖向荷载后,承台、桩群、土形成一个相互作用,共同工作体系,其变形和承载力,向受相互作用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它的荷载传递式比单桩复杂得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荷载传递模式不统一

高层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式,承台在地基土上浇筑,因此在建造初期,荷载经由桩体和承台底面两条路径传给地基土;在长期荷载下的传递路径则与多种因素有关,诸如桩周土的压缩性,持力层的刚度,应力历史以及荷载水平等,或者保持原来的传递路径,或者可仅由桩传递。当桩顶(承台)下沉量小于承台底面土的下沉量(侧如由于打桩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土体固结,桩周为欠固结土地下水位下降、自重湿陷性黄土浸水下沉等)时,土与承台脱开,荷载将全部由桩传给地基土;如果提高设计荷载,迫使桩产生足够的刺入变形,即使桩周土比较软弱,仍可便承台底面保持与土接触并传递荷载。但是,对于端承桩基础来说,由于持力层刚硬,桩不可能发生刺入变形,桩顶沉降仅为桩身与持力层的弹性压缩,其数值远小于桩间土得以发挥承载作用所需的压缩量,故地基不能与承台保持紧密接触,荷载将全部通过桩传递。同时,由于持力层实际上不可压缩(微小的弹性压缩也是“瞬时”完成的),即不存在沉降问题,这意谓着端承桩之间的相互影响已失去意义,因经,端承桩群中各桩的荷载传递和工作性状基本上与单桩相同,群桩的承载力由单桩承载力叠加,而沉降则等同于单桩。所以,以下关于群桩效应的讨论向指非端承桩。

2、地基土的应力状态

群桩基础的地基包括桩间土桩群外一定范围内的土体及桩端以下对桩基承载力和变形有影响的土体。群桩地基中的应力包含三部分: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和施工应力。

施工应力指挤土桩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压应力和超静水孔压,挤压应力将随着土体的松驰而消失,孔隙水压力会随着固结过程而消散。施工应力是暂时的,但它对群桩的工作性状都有一定的影响;孔压的消散使有效应力增大,从而使桩的承载力增长,但桩间土周结下沉又使承台底面脱空,并对桩产生负摩阻力。

附加应力来自承台底面接触压力和桩侧摩阻力以及桩底压力,在常规桩距(3~4d)下,应力互相叠加,从而使桩周土和桩底土中的应力都大大超过单桩,其影响深度和压缩层厚度均成倍乃至十几倍地增加,从而使群桩承载力降低,沉降加剧。

群桩的地基应力有以下特点:

(1)群桩桩端平面的应力可分为两部分;桩间区域的应力系由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叠加而来,在桩长、桩距不变的条件下,其值随桩数增加而增大;桩底应力应在上述桩间应力上再叠加一项单桩的桩底应力。

(2)群桩的影响深度大超过单桩,桩群的平面尺寸越大,影响深度亦越大,而且应力随着深度而收敛得越慢。

(3)桩间土的应力情况比较复杂。单桩的周围有轻微的附加拉应力;桩数不很多的桩群在桩间土的上部和中部仍存在一些附加拉应力,但比土自重应力小得多,故实际上不会造成土体的拉应力状态,大群桩的桩间土中则不再出现拉应力了。

(4)桩群的影响宽度亦大大超过单桩,而且桩数越多,扩散角β也越大,

即影响宽度也越大。

(5)桩群的影响深度随桩数增加而增加

桩身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分配

由于应力迭加的影响,群桩桩端平面的竖向应力比单桩的要增加很多,故群桩中每根桩的单桩端阻力也较单桩增大。此外,由于摩阻力的削弱,使得群桩中端阻力占桩顶总荷载的比例亦高于单桩,桩越短,这种情况越显著。

(二)群桩竖向承载力计算

1、由群桩受力特点可看出,群桩的工作性状取决于承台和群桩的几何尺度与材料性质,以及一定范围内桩间与桩底土的分布与物理特性,所以,群桩的竖向承载力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意义。首先,是指将群桩和一定范围内的土体看为整体时所能承受的竖向总荷载;当桩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校核其强度;群桩中各桩均应正常工作,即对单桩承载力进行校核。其次,是指其所产生的沉量应小于允许的沉降量。所以对于它的承载力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单桩承载力的简单累加法:

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方法,这是将单桩承载力之和视为群桩的承载力,但仅适用于端承桩和符合如下条件的摩擦桩:

①桩数n<9

②条形基础下的桩不超过两排

从以上两条件可看出,大多数高层摩擦桩基不能采用简单累加法

(2)群桩效率系数法(规范法):

桩基或复合基桩的侧阻力、端阻力、承台土阻力各具特定的群桩效应,故分别以侧阻群桩效应系数ηs,端阻群桩效应系数ηp,承台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ηc表征:另外,同一成的方法的桩基,其侧阻,端阻,承台土阻力又各自具有

一定的变异性,故分别以侧阻分项系数Rs,端阻分项系数Rp,承台土阻力分项系Rc表征,因此,其桩或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值的统一表达式为:R=ηsQsk/rs+ηpQpu/rp+ηcQcu/rc

规范根据桩型,桩数、土层和作用的变化,以及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的变化,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计算式,详见桩基规范5.2.2-1~5.2.2-4。

(3)深实体基顾计算方法

这是将桩群连同所围土体视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实体深基不出来分析的方法,其计算模式有两种,一种认为实体深基础的极限承载力Qn由桩群周边上的极限承载力组成,另一种考虑了ψ/4的护散角(ψ为桩间土层的内摩擦角),将桩端平面上扩大了的面积上的极限承载力作Qu。与这两种模式对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以下二式:

K(N+P+G)≤Qu=2L(A+B)T u+puAB

K(N+P+G) ≤Qu=PuA1B1

式中:

N—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P—桩承台及其上覆土的重量(常年地下水位以下按有效重度)

G—桩及桩间土的总重(常年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重度)

K—安全系数,取2-3,视T u和p u的取值可靠应而定。

T u—桩身穿过土平均单位不排水抗剪强度

Pu—桩端处土层的单位极限承载力

A、B—群桩外围的长度和宽度

A、B—考虑扩散有ψ/4后在桩端平面上的实体基础底面尺度。

L—自承台起至桩端的长度。

2、软弱下卧层的强度验算

当桩基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必须对下卧层顶面的强度进行验算,特别是桩端持力层的厚度相对于桩基平面尺寸较薄时,实体深基础作用在位于持力层内的底面附加压力为Po,见按下式验算:

Pcz+Pz≤f z

式中:

Pc2—软弱下卧层顶部深度处的自重应力;

fz—软弱下卧层顶部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Pz——作用于软弱下卧层顶部的附加应烽,系Po从实体深基础底面起以扩散а扩散,传至下卧层顶面;

3、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校核:

群桩内各单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校核:

Qi≤R

Qmax≤1.2R(偏心受压时)

式中Qi为群桩中第i抗所承受的外力设计值

三、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确定

影响抗水平承载力的因素很多,包括柱的截面刚度,材料强度、桩侧土质条件、桩的入土深度,桩顶约束情况等。对于抗弯性能差的桩、其水平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如低配筋率的灌注桩通常是桩身首先出现裂缝,然后断裂破坏,对于抗弯性能好的桩,如钢筋上预制和钢桩,桩身虽未断裂,但当桩侧土体显著隆起,或桩顶水平位移大大超过上部结构的允许值时,也应认为桩已达到水平承载

力的极限状态。

(一)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

单桩水平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大体上有水平静载试验和计算分析两类,其中以水平静载试验最能反映实际情况,故桩基规范中推荷以水平静载试验作为确定水平承载力的基本方法,并给出了三种具体方法,分别为:

①根据单桩水中容许位移值确定;

②根据水平临界荷载确定;

③根据水平极限荷载确定;

对于以位移控制水平承载力价值的预制桩,钢桩、高配筋灌注桩,可根据JGJ4-80所列的计算式(5.4.2-2)。

对于以临界荷载为承载力设计值的低配筋率灌注桩,根据《工业与民用建筑灌注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程》JGJ4-80所列实用计算式即规范(5.4.2-1)计算。

(二)群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

1、分项综合效应系数法(规范法)

①桩的相互影响效应

桩与桩的相互影响,导致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低,各桩荷载分配不均,桩的相互影响景随桩距减小,桩数增多而增大,设荷载方面的影响远大于垂直荷载方向,根据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得以桩的相互影响效应系数ηi。

②桩顶约束效应:

建筑桩基顶与承台连接的实际工作状态介于刚接与铰接之间。这是由于桩顶嵌入承台长度较短(5~10mm)。承台混凝土为二次浇注,桩顶主筋锚入承台为30ds(ds为钢筋直径),在较小水平力作用下桩顶周边混凝土出现塑变,形成传剪力和部分弯矩的非完全嵌固状态。这种连接既能减小桩顶位移(相对于桩顶自

由情况),又能降低桩顶约束弯矩(相对于完全嵌周情况),重新分配桩身弯矩,根据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得桩顶约束效应系数ηr

③承台侧抗效应

桩基受水平力而位移时,而向位移方向的承台侧面将受到弹性抗力,采用线弹性地基反力系数法计算可得η1

④承台低摩阻效应

当低承台群抗承台底面以下地基土不致用震陷、湿陷、自重因结而与承台脱离时,可考虑承台底的摩阻效应,其摩阻效应系数,见规范5-23式。

故综合群抗效应系数ηn可表示为:

ηh=ηiηr+η1+ηb

2、桩基抗水平荷载的常规方法

①桩筏基础

对于埋深较浅和外墙不能可靠地承受被动土压力的桩筏基础,水平总荷载Q 将全部由桩来承担。

②桩箱基础

箱形基础有一定埋深,桩周土又不过于软弱,水平剪力Q可视为由箱形基础,端壁被动土压力的合力P和桩顶水平剪力来承担,一般为安全起见,箱形基础两侧壁与土之间的摩擦力不计。并且,端壁被动土压力不一定能得到充分发挥,Q在桩顶荷载与端壁土压力之间的分配严格地说应按桩箱系统在不平力作用下

的共同作分析来确定,当桩周土非常软弱时,其对桩所能提供的水平抗力十分有限,亦即桩顶水平分配到的水平剪力很小,为偏于安全起见,只考虑被动土压力来平衡剪力;同样,为安全起见,又常将P取为静止土压力的合力,箱基周围回填土应分层夯实。特别是当箱形基础埋深很大时,端壁能提供充分的被动土压力

(或静止土压力),则可略去桩顶剪力不计。

3、有限元法

将层状地基分割为若干层元,竖直群桩中各桩亦分割为不考虑轴力和扭矩的双向梁单元,根据位移连续性可导得桩与土和承台的共同作方程,从而解得桩所受水平力。

四、桩筏基础

1、新筏基础的主要性状

通过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分析和实测结果表晨,高层建筑有如下主要性状:

1)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工作性状,对于常见规设计(s/d=3-4情况)是基本上接近于在弹性地基上刚性基础的工作性状。

2)桩的存在,对减少箱基或筏基的沉降有明显的效果,并使高层建筑的整体横向倾斜大为改造,建筑物均匀下沉。即使是短桩基础,对建筑物沉降和整体横向倾斜的减小作用依然存在,当然对高层建筑短桩基础的桩尖下的软弱下卧层的存在以及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必须引起充分的注意。

3)对于一般的高层住宅或宾馆,标准层与箱(筏)底板平面面积相仿,这样,上部荷载是满布的常规设计桩顶反力分布通常总是角桩反力最大,边桩次之,内部桩最小。

4)在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满足建筑物荷载条件下,增减10%的桩数对基础的沉降影响甚微。

5)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在常规设计条件下,桩间土仍分担上部荷载,桩间土地基反力略呈马鞍形。在建筑物建筑竣工时,箱(筏)底板可分担小于26%的上部总荷载。为了充分发挥箱(筏)底桩间土的承载力,适当增加桩的间

距是合适的。

6)不管是满堂桩还是轴线桩布置,箱(筏)底板钢筋应力均很小,说明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修改桩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桩的刚度对箱(筏)基础的刚度是有贡献的。

7)桩沿剪力墙轴线或桩柱相对布置,较之桩满堂布置可大大减薄底板的厚度。

8)其他条件相同,但施工条件不同,分担上部荷载的比例不同的,灌注桩情况的箱(筏)底板比预制桩可分担更多的建筑荷载。

2、桩筏基础的工作机理,根据土力学原理,对于打入桩可以分下列几个受力阶段来阐述高层建筑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机理。

第一阶段,在建筑物施工期间和使用早期内,基底与桩间土保持接触,桩与箱或桩与筏共同承担建筑物荷载。

第二阶段,随着时间的进展,打桩时引起的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到某一时间内,由于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基底土的固结沉降,使得桩间土承受的荷载减小,此刻,桩承受的荷载增大。若此时桩间土的固结沉降大于桩基沉降,则基底与桩间土脱离。例前述的上海某筒仓,土筏基竣工起历时3年,实测的基底土压力趋于零,挖土观察发现淘空13cm,即基底与桩间土脱离,此时,简仓的荷载全部由桩来承担。

第三阶段:由于桩承担的建筑物荷载的增大全部承担建筑物荷载,建筑物的沉降将不断增加,此时桩沉降速率要比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大些,经过一定时间,基底承担荷载增大或基底可能又与桩间土再度接触。箱基或筏基分担上部结构荷载又增加。

第四阶段,在上一阶段,桩间土再度增加上部荷载的分担或桩间土与基底再

度接触,则桩承受的荷载减少,建筑物的沉降速率相应递减。由于孔隙水压力的完全消散需要很长时间,当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桩间土的固结沉降又大于建筑物的沉降时,则桩间土承担的土压力再度减少,桩分担的荷载增大;或基底与桩间土再度脱离,建筑物的荷载再度由桩单独承担。

第五阶段,如此循环,直至建筑物沉降隐定为止。至于基底与桩间土是否保持接触,这是与打入桩的数量、打桩引起地面的隆起量的大小、打桩速率以及桩间土和桩的承载力等因素有关。如果基底与桩间土脱离,而桩已有足够的承载力单独地承担建筑物的荷载,则桩间土与基底浆永远脱离。当然,当打入桩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桩和桩间土总是一起承担上部荷载的。

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在上部荷载作用下,桩和桩间土区同承担上部荷载,且在建筑物整个使用阶段中,桩和桩间土分担上部荷载的比例保持不变。

3、设计中采用的方法

1、加大桩间距,减少桩数,充分发挥筏(或箱)底的地基承载力是可行的。具体设计时,地基承载力采用P1/4,桩基础的承载力安全系数采用K=1.2~1.5。目前出现的减少沉降桩或疏桩均是共同作用实践的例子。

2、若仍采用常规设计,桩承担的荷载可适当减小为:

P p=p-p w A-(5-10)%p

=(95-90)%P-p w·A

式中:P—上部总荷载(包括箱(筏)基);

P p—桩承担的荷载;

P w—浮力;

A—箱(筏)基础平面面积。

3、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的容许沉降可适当加大,可采用[S]=20~30cm。

4、一般的高层住宅或宾馆,当标准层的平面面积与箱(筏)平面相同时,内桩可排得稀疏些。

5、高层建筑桩箱基础尽可能采用轴线桩,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尽可能采用柱对桩的排列方法。

6、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建议采用本书提出的方法,分别计算建筑物竣工时的沉降和最终沉降。

7、软土地基高层建筑桩筏基础筏板厚度的确定方法建议采用如下的相对刚度的公式:

E R t3Rδp

K RP=

12(1-v2R)BR S

8、带裙房高层建筑桩箱(筏)基础整体设计建议采用主楼桩数多,裙房桩数少的布桩形式;或采用主楼桩长些,裙房桩短些的布桩形式。主楼底板厚,裙房底板薄可有效地减少基础整体设计的差异沉降。裙房基础不布桩,作为主楼基础的悬臂部分可有效减少整体基础的差异沉降。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当采用桩~筏基础时,对筏板厚度的选用有不同意见:即较厚的筏板与较薄的筏板,这也说明在这一问题上人们对桩~筏(承台)基础刚度的研究不够,缺乏一套形之有效的办法。

根据上部结构~筏~桩~土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高层建筑桩~筏基础在外荷载作用下,通常会产生两端上翘,中间下陷的碟形差异沉降,这一差异沉降,会受到上部结构的约束,从而对上部结构产生近向弯矩,以致上部结构中产生边柱的轴力增荷,中柱轴力卸荷,即习称的拱作用,以及向外作同的剪力和柱下内边经拉的弯矩增量,这就是筏板厚度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如果考虑上部结构的作用,就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减小筏板的内力。因此,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筏板的厚度的方法,使桩承受的荷载差异变小,也使筏板在桩~筏体系中承担的土后力比重增加。当然,这是以增加上部结构次生内力为代价的,如果筏板过柔,则上部结构次生内力会增加很多,有可能带来不利后果。

当筏板刚度增加时,要以减小筏板的挠曲,即可以减少沉降差,同时可降低因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次生内力,减小柱轴力的外移。然而易筏板刚度过大时,刚会引起筏板内力的加大,桩承受荷载差异加大,不利于桩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使筏板在桩~筏体系中承担的土反力比重减少,不利于充分发挥筏板的荷载分担作用。

因此,筏板厚度(即桩~筏基础刚度)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设计中应注意不利因素。

第三节沉降计算理论及分析

一、群桩的沉降特点和性状

桩基因其稳定性好,沉降小而均匀,且收效快,故其有较好的变形性能,随着建筑物越来越高大,地质条件也日趋复杂,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特别是考虑桩间土承担一部分荷载后沉降更成为一个控制条件,因此桩基的沉降计算日益重要。而群桩沉降变形的性状与单桩沉降变形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a、群桩沉降变形中群桩效应表现得非常突出和重要,群桩效应改变了单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的大小和发展过程以及桩侧摩阻力的分析,近使地基大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与单桩相比,桩群中存在着桩对土位移的加强效应。

B、群桩沉降的影响因素远比单桩多,群桩的几何尺寸,施工工艺和流程,

工程地质条件,荷载大小和持续时间,承台型式等等。

C、单桩沉降受桩的形状影响,而群桩沉降与桩的形状无关,变得远比平板基础和单桩复杂,单桩的沉降计算方法多数不适用于群桩。

一般情况下,群桩的沉降包括:桩身弹性压缩引起的桩顶沉降桩侧应力活递到桩端平面引起的桩端沉降,桩端应力引起的桩端沉降,各桩相互影响引起的桩端附加沉降。低承台群桩的沉降就发生的部位可划分为桩间土的压缩变形和桩端平面以下地基土的整体压缩变形。

通过对群桩沉降的性状研究,国内外得到以下认识:

(1)打入群桩与钻孔群桩两者的沉降构成成分不同。在小荷载情况下,打入群桩的沉降以地基压缩变形为主,钻孔群桩的沉降则以桩间土压缩变形为主;而在大荷载(Q/Qu接近100%)的情况下则反之。

(2)关于地基整体压缩变形比率随荷载变化的趋势,打入群桩与钻孔群桩二者的表现也不相同。在低承台条件下,对于打入群桩,该比率随荷载的增加而减少;对于钻孔群桩,该比率随荷载的增大而增大。在高承台条件下,打入群桩的表现与低承台时相似;对于钻孔群桩,在Q/Qu≤50%的范围内,该比率随荷载的增大呈增大的趋势,而在Q/Qu>50%之后,该比率则变为随荷载增大呈减少的趋势。

(3)尽管群桩沉降的形成和发展与单桩不同,但若采用简单的土体理想化模型,并假定群桩对土位移的加强效京戏可略去不计,则可以把单桩的分析扩展到群桩。

(4)粘性土中群桩的沉降包括弹性沉降和固结沉降;非粘性土中群桩的沉降只有弹性沉降(瞬时沉降)。

二、计算方法:

在桩基工程中,群桩基础沉降计算始终是一个难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群桩基础沉降计算更是如此,传统理论的简单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关较大,所使用的经验修正系数变化范围太大,因此,这一问题一直困扰工程界,而IT业的飞速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有关沉降计算的发展方向是逐步明确桩长,桩间距、桩数、布置方式等在沉降中发挥的作用,为接变形设计奠定基础。

(一)关于群桩的沉降计算要有五大类方法:

等代墩基法;弹性理论法;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原位测试结算法,简化和经验方法

1、等代墩基法

等代墩基法是群桩沉降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该计算模式将承台周边范围内的群桩和桩间土一起假想为天然地基上的实体深基础,并假定等代墩范围内的桩间土不产生压缩变形,按扩展基础的沉降计算方法估算群桩的沉降。

为了消除上述假定对沉降估算结果的影响,人们在计算模式上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修正估算值,这结措施是:

1、变动假想实体基础底面的位置,以考虑桩间土的压缩变形。Peck等建议将等代墩基底面置于桩端平面ιc以上高度处,ιc取桩长的1/3(桩位于均匀粘土层中时)或进入持力层深度的1/3(桩穿过软弱土层进入坚硬持力层时)。文献[22]指出,Peck等人的建议涉及的影响因素过于单一,等代墩基底面位置不仅与土层剖面有关,还同土层软硬、桩距大小、桩的长短、荷载水平、成桩工艺等因素有关。文南[17]建议,在常用桩距条件下(s a=3~4.5ь)若桩端持力层为较硬的粘性土、砂土,则假想墩基底面与桩端地面一致;若桩端持力层与桩身范围土层的性质差异不大,则视桩距大小可取ιc=(1/4~1/3)ι(桩距较大者取高值);

当承台底部为较硬土层时,应扣除上部硬土层厚度ιh后按下部桩身长度确定ιc (ιc=(1/4~1/3)(ι~ιh);对打入式桩,ιc宜取低值;对于荷载水平较高的群桩,桩土相对位移较大,假想墩基底面应适当提高。

2、为了考虑群桩外围剪应力的扩散作用,从群桩桩顶外围按应力扩散角a 向下扩散,增大假想墩基底面面积。在我国桩基工程实践中,桩侧应力扩散角一般取a=∮,∮为等代墩基侧面土层内摩擦角的加权平均值。国外a大都取30°;Tomlinson计算图式则是从群桩桩顶外围按水平与竖向1:4向下扩散。

3、提出和发展了地基土中附加应力计算的一系列方法和模式。地基中附加应力可近似按Boussinesq解计算,但工程实践表明,用Boussinesq解做群桩沉降分析得出的结果偏大;为了提高计算精度,地基中附加应力宜按Mindlin解确定;而Westergard公式可以考虑地基土的成层性和各向异性。

桩基计算式确定后,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群桩沉降。

当桩距较大(s a≥6d,d为桩径)时,桩间土压缩量较大,按等代墩基法计算群桩沉降与实际不符。

当桩很长时,可能出现上部荷载与承台及覆土重之和Q小于或等于群桩外围总剪力T的情况,此时等代墩基法的假定不合理,董建国、赵锡宏对等代墩基法进行了修正,提出了计算群桩沉降的简易理论去,通过与实测值的比较表明,该法计算的沉降与实测值是相符的。

2、弹性理论法:

弹性理论法群桩沉降分析的主要依据是Mndlin解,而Mxndlin解给出的是场质弹性半空间内作用单位竖向荷载时的位移和应力解。因此,群桩沉降计算就分别以位移基本解式应力基本解为基础的应力法。此外,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还发展了一种简化弹性理论位移法,该法以位移解为基本解,但采用应力法中关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学生姓名李宇康 学号124100161 系、专业城市建设系土木工程 指导教师周卫 2015年5 月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1765, M=169KN·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800×6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 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一: 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1-1 土 层代号名称 厚 度 m 含水 量w (%) 天然 重度 (kN/m3 ) 孔 隙 比 e 侧模 阻力 桩端 阻力液性 指数 I L 直剪试验 (直快) 压缩 模量 E s (MPa) 承载力 特征值 f k(kPa) q sk kPa q pk kPa 内摩 擦角 ?? 粘聚 力c (kPa) 1 杂填土 2.0 20 18.8 2 2 6.0 90 2 淤泥质土9 38.2 18.9 1.02 22 1.0 21 12 4.8 80 3 灰黄色粉 质粘土 5 26.7 19. 6 0.75 60 2000 0.60 20 16 7.0 220 4 粉砂夹粉 质粘土 >10 21.6 20.1 0.54 70 2200 0.4 25 15 8.2 260 附表二:

桩基础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桩基础课程设计》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考核成绩:-------------------- 建筑教研室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5) (一)课程设计编写原则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指南 1、设计资料的收集 (5) 2、桩型、桩断面尺寸及桩长的择 (7) 3、确定单桩承载力 (7) 4、桩的数量计算及桩的平面布置 (10) 5、桩基础验算 (11) 6、桩身结构设计 (14) 7、承台设计 (15) 三、附录 附录一:课程设计评定标准 (21)

《桩基础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题目:某实验室多层建筑桩基础设计 时间及地点:2009年月日-- 月日(1周),教室 指导教师: 一、课程设计基础资料 某实验室多层建筑一框架柱截面为400mm×800mm,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设计值:轴力F=2800kN,弯矩M=420kN·m,H=50kN。经勘查地基土层依次为:0.8m厚人工填土;1.5m厚黏土;9.0m厚淤泥质黏土;6m厚粉土。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表所示,地下水位离地表1.5m。试设计该桩基础。 表7-35 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号土层名称土层 厚度 (m) 含水 量 (%) 重力密 度 (kN/m 3) 孔隙 比 液限 指数 压缩模量 (Mpa) 内摩 擦角 (0) 凝聚 力 (kPa) ①②③ ④⑤ ⑥人工填土 黏土 淤泥质黏 土 粉土 淤泥质黏 土 风化砾石 0.8 1.5 9.0 6.0 12.0 5.0 32 49 32.8 43.0 18 19 17.5 18.9 17.6 0.864 1.34 0.80 1.20 0.363 1.613 0.527 1.349 5.2 2.8 11.07 3.1 13 11 18 12 12 16 3 17 二、设计依据和资料(详见实例) 三、设计任务和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通过《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桩基础的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主要承受竖向力的桩基础的设计步骤和计算方法。 本课程设计拟结合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多层、高层办公楼,已知其柱底荷载、框架平面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的环境及施工条件进行桩基础设计计算,并绘制施工图,包括桩位平面布置图、承台配筋图、桩配筋图及施工说明。 桩基设计依据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IGJ94-94)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课程设计成果及要求 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桩基础设计计算及施工图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说明书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文件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 投标文件

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 1.1 编制依据 (1)《桩基平面布置图及桩基详图》 (2)《钢筋混凝土工程使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4)ISO9002-2000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 (5)《测量规范》(GBJ50026-93) (6)《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GBJ2002-2002) (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2 编制说明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力组织使用、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控制措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降低成本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和可行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 1.2.1人工挖孔桩施工合同范围内的工作内容。 施工过程中应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变更、技术处理等。 1.2.2 施工图纸外的工作内容包括 ⑴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布置 ⑵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而必须采取的施工措施和施工工艺。 ⑶施工现场及周围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网、文物等的保护,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2、工程概况及特点 2.1 总述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目前已具备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的招标条件。我受##银泰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邀请,我公司参加****************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的投标。 2.2 现场概况 ****************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位于##市仁和区49号,总建筑面积约13.96万

桩基础设计实例计算书说课材料

桩基础设计实例 某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工程中,拟建一幢18层框剪结构住宅楼。场地地层稳定,典型地质剖面图及桩基计算指标见表8-5。柱的矩形截面边长为400mm ×500m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柱底的荷载为:5840=k F kN ,180=xk M kN ·m , 550=yk M kN ·m ,120=xk H kN 。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取C30,配置HRB400级钢筋, 试设计柱下独立承台桩基础。 表8-5 地质剖面与桩基计算指标 解:(1)桩型的选择与桩长的确定 人工挖孔桩:卵石以上无合适的持力层。以卵石为持力层时,开挖深度达26m 以上,当地缺少施工经验,且地下水丰富,故不予采用。 沉管灌注桩:卵石层埋深超过26m ,现有施工机械难以沉管。以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单桩承载力仅240~340 kN ,对16层建筑物而言,必然布桩密度过大,无法采用。 对钻(冲)孔灌注桩,按当地经验,单位承载力的造价必然很高,且质量控制困难,场地污染严重,故不予采用。 经论证,决定采用PHC400-95-A (直径400mm 、壁厚95mm 、A 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十字型桩尖。由于该工程位于城市中心区,故采用静力法压桩。 初选承台埋深d =2m 。桩顶嵌入承台0.05m ,桩底进入卵石层≥1.0m ,则总桩长

L=0.05+1.0+10.4+3.5+9.3+1.0≈25.3m 。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 ①按地质报告参数预估 ∑+=i sia P p pa a L q u A q R ()4596910.1803.9105.3304.1061254.044.055002+=?+?+?+?+???+??? ? ????=ππ =1150kN ②按当地相同条件静载试验成果 u Q 的范围值为2600 ~3000kN 之间,则 1500~13002/==u a Q R kN , 经分析比较,确定采用13502/==u a Q R kN 。 (2)估算桩数与平面布桩 ①初选桩的根数 3.41350 5840==a k R F n > 根,暂取5根。 ②初选承台尺寸 桩距2.14.00.30.3=?==d s m ,并考虑到xk yk >M M ,故布桩如图8-29所示: (a) 平面 (b) 立面 图8-29 承台尺寸及荷载图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

钻孔灌注桩设计说 、一般说 【一】本说明为通用说明,说明中凡有”符号者适用于本设计 【二】本说明及附图中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标高以米为单位 0.000.004.35米为室内地面标高【三】本工程的绝对高程 设计依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规程进行设计,主要有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20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200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200 、桩体施工说 【一】本工程根据宁波冶金勘察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的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进行设计,日期201月 【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采用钻孔成孔灌注桩,桩长约4~7米 以-层粉土及-层粉土做桩端持力层,桩端以桩长控制 【三】本工程设计转孔灌注桩为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纸中设计桩长是根据地质资料估计的桩端的终孔标高应以持力层岩样和 孔进尺为主要依据,以设计桩长为参考依据 2桩孔成形后必将孔底沉渣清理干净,清空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5,桩孔 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四】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5,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五】本工程设计钻孔灌注桩为摩擦—端承桩,成孔的控制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施工必须保证图纸设计桩长桩端终孔标高的决定一设计桩长为主,以成孔 尺速度为辅 2桩孔成形后必须讲孔底沉渣晴朗干净,清孔后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10, 孔质检合格后立即安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 【六】施工要求 1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时,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于地下水1.米以上, 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1.米以上,泥浆制备和处理详情 JGJ94-2006.3.条6.3.条 2冲击成孔及钻孔成孔灌注桩的机具选择、护筒的埋设、冲(钻)孔施工要领 要求应遵照规JGJ94-200中有关具体条文 】钻孔成孔灌注桩详6.3.条6.3.条 】冲击成孔灌注桩详6.3.1条6.3.1条 3当清孔指标可能超过规定值时,应采取桩端后筑浆技术,清孔后应立即浇灌

旋挖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宁德市蕉城区北山区域西林学校及基础配套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总承包单位: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日期:2017年10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2.1建筑、设计概况2 第三章旋挖桩施工方案3 3.1 施工总体部署3 3.2 旋挖桩施工流程及方法4 第四章施工进度、劳动力及设备投入计划7 4.1 施工进度计划7 4.2 施工机械设备计划8 4.3 劳动力计划8 第五章工期的保证措施8 5.1 组织管理措施8 5.2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9 第六章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1 6.1 工程质量目标11 6.2质量控制原则11 6.3 质量保证体系12 6.4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5 6.5 施工质量管理与工程监理验收17 6.6 工程质量受控17 第七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成品保护的保证措施18

7.1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8 7.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22 7.3 环境保护措施24 7.4 成品保护措施25

第一章编制依据 该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业主发放图纸、地勘报告;现行规范、规程以及现场实际情况。主要规范、规程如下: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建筑、设计概况 2.1.1 建筑概况 宁德市蕉城区北山区域西林学校项目一期,该工程房建建筑面积6.8万㎡,学校占地面积7.9万㎡,市政道路3km,防洪提2.6km。其中包括小学部艺术中心、小学部体育馆、小学部教学楼、学生食堂和综合楼。结构类型为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六度。 2.1.2 设计概况 2.1.2.1 本工程旋挖桩为摩擦端承桩,持力层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 2.1.2.2 旋挖桩共994根,平均桩长约21.0m,桩径700mm,单桩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2250KN;桩身混凝土为水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60mm。 2.1.2.3钻孔浇筑桩施工的各工序必须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有停工现象。桩孔成型后必须清除孔底沉渣,清孔后沉渣厚度对于摩擦桩不得大于100mm,清孔后应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 2.1.2.4 混凝土实际浇筑高度高于设计桩顶标高0.3~0.5m,本工程桩基安全等级为甲级。

桩基础工程计算实例详解

桩基础工程 1.某工程用打桩机,打如图4-1所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共50根,求其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 【解】工程量=0.5×0.5×(24+0.6)×50=307.50m3 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套2-6 定额基价=114.59元/m3 2.打桩机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长14m,钢管外径0.5m,桩根数为50根,求现场灌注桩工程量,确定定额项目。 【解】工程量=3.14÷4×0.52×(14+0.5)×50=142.28m3 打孔钢筋混凝土灌注桩(15m以内)套2-41 定额基价=508.3元/m3 3.如图所示,已知共有20根预制桩,二级土质。求用打桩机打桩工程量。 【解】工程量=0.45×0.45×(15+0.8)×20m3=63.99m3 4.如图所示,求履带式柴油打桩机打桩工程量。已知土质为二级土,混凝土预制桩28根。 【解】工程量=[×(0.32-0.22)×21.2+×0.32×O.8]×28m3=99.57m3 5.如图所示,求送桩工程量,并求综合基价。 【解】工程量=0.4×0.4×(0.8+0.5)×4=0.832m3 查定额,套(2-5)子目, 综合基价=0.832×(96.18+21×0.63×0.25+1033.82×0.060×0.25)=115.625元

6.打预制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桩,桩全长为12.50m,外径30cm,其截面面积如图所示, 求单桩体积。 【解】离心管桩V1=×3.1416×12m3 =0.0125×3.1416×12m3 =0.471m3 预制桩尖V2=0.32××3.1416×0.5m3=0.0255×3.1416×0.5m3=0.035m3 总体积∑V=(0.471+0.035)m3=0.506m3 7.求图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工程量,共有120根桩。 【解】V=[(L一h)×(A×B)+×(A×B)×h]×n =[(7-0.23)×(0.25×0.25)+ ×(0.25×0.25×0.23)]×120m3=51.35m3 8.图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现浇承台基础示意图,计算桩基的制作、运输、打桩、打送桩以及承台的工程量。(30个) 【解】(1)预制桩图示工程量: V图=(8.0+0.3)×0.3×0.3m3×4根×30个=89.64m3 (2)制桩工程量:V制= V图×1.02=89.64m3×1.02=91.43m3 (3)运输工程量:V运= V图×1.019=89.64m3×1.019=91.34m3 (4)打桩工程量:V打= V图=89.64m3 (5)送桩工程量:V送=(1.8-0.3-0.15+0.5)×0.3×0.3×4×30m3=19.98m3

岩土工程中部分桩筏基础的设计.

岩土工程中局部桩筏基础的设计 摘要:本文描述了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地区在复杂的岩土工程条件下的局部桩筏基础(PPRF)的设计。PPRF是根据侧向土压力,不均匀分布的建筑荷载和地基不均匀承载力来设计的。该桩主要布置在地基沉陷教的地区。也就是在筏板基础承受较大压力而土体承载力较低的西北部地区。为了保持PPRF的完整性,一个统一的单位标准被应用于桩筏设计。整体的稳定,包括滑动和倾覆也是PPRF设计的一部分。同时,也使用了计算机软件分析。 高园项目是位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中密度公寓建设项目。其海拔变化从101.6到102.1米。沿着BloorStreet West/Ellis 公园道大约在其东南方11米,详见图1. 在整个建筑物下面建了三层车库。在西北部边缘下挖11m在东南边界挖了大概1m。虽然沿着Bloor Street West and Ellis Park Road没有安装永久锚杆。 沿着北部和西部的边界的地下室墙壁受到140.4KPa的土压力。 地质条件 在实地4个钻井中,最大深度为37.4米。土壤样本检测方法采用标准贯入度。在实验室内进一步检测和表征土壤样本。 工程土壤条件概括如下:在北部14米到14.2米和南部的1.7米到7米处被深棕色粉质砂土和砂质粉土填充。灰色粉砂质粘土扩展至深处14.6到30.0米,非常坚硬。在深21.9米到32.9米处富集紧密的砂纸淤泥。在深22.6到34.3米处风化页岩的顶端存在一层坚硬的灰色潮湿的粘土质粉砂层。详见图 2.乔治

亚湾的灰页岩,石灰岩在钻井深度扩展延伸范围的探索结果。 在已经完成的开放的钻井处出现地下水时要被监测。从地表到地下水的深度为10到18.3米。 局部桩筏基础 基于现存地质条件,局部桩筏基础只在未收到扰动的残积土和工程填土中使用,并按容许承载力250KPa设计。该桩基的使用,可以在保证基础安全的情况下减少筏板基础使用面积并减低成本。 筏板基础厚度取决于原状天然砂和少灰混凝土在换填的过程中对一个地域的扰动程度。筏板的底面高程变化从东部的87.90米到西部的92.00米,并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完成沿筏板长度和宽度的高程变化。 计算筏板基础压力公式如下: ∑P是垂直荷载组合的总和;A是筏板面积;Mx和My分别是沿X轴和Y轴的弯矩;Ix和Iy是X轴和Y轴的惯性矩。定义建筑物的总荷载是P,固定荷载,活荷载和侧向土压力的六种荷载组合形式也都被分析。 筏板基础的沉降值按照砂土层和粘性土层分别的弹性沉降和固结沉降值之和。

人工挖孔桩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陈德应 审核人:孟凡龙 日期: 2015年7月1日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六安分公司建设,浙江沸蓝通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全面现场监理。地质由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院进行勘察,设计单位为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并由安徽天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施工。 本工程为铁塔公司通信基站,位于六安市霍邱县。本工程本工程铁塔基础采用灌注桩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场地类别为II类。抗震设防等级为丙类。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图纸所注尺寸除标高以米为单位外,其余均以毫米为单位。 本工程除注明外,结构施工图均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法,施工图图中未示构件均详《混凝土结构整体表示方法出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1、钢筋种类、符号及弹性模量见下表。 2、焊条 E43型:用于钢筋及型钢焊接,HPB235钢筋及Q235钢焊接。 E50型:用于Q345钢焊接。 3、混凝土 (1)基础垫层: C15。 (2)地下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机房基础为C30; 塔基基础及塔基承台C30。 (3)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如下:屋面为C30 (4)与砌体同步施工的构造柱、雨篷采用C30。

第二章施工总部署 本工程将采用项目法作业,由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处理本工程的日常施工管理,公司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以“提高素质,质量取胜”的经营信条与“追求卓越的品质和品味”的产品理念,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如期完成。 一、工程总体目标 (一)工程质量目标 根据建设单位的质量要求,我公司确定本工程质量目标为: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确保单位工程100%合格。 (二)工地标化管理目标 本项目工地要求:清洁卫生,井然有序,赏心悦目,文明施工,确保达到南京市文明标化工地。 (三)安全生产目标 项目安全生产目标“无重大人身、设备安全事故,轻伤事故不超过1‰”。 (四)施工工期目标 统筹安排,合理穿插,确保在日历天内全部完成并交付业主。 (五)环境控制目标 本项目精心组织认真施工,降低施工噪音、粉尘、光污染等对环境的影响,在施工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无污染的建材及周转材料,力争做到“绿色施工”。 二、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 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建立具有丰富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施工项目领导机构。 现场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材料员等岗位。下设泥工班、木工班、钢筋班、水电班、架子班、粉刷班、油漆班、机修班、安装工、室内外装饰装修班等。 (一)施工现场组织管理体系图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资料 ⑴上部结构资料某教学实验楼,上部结构为十层框架,其框架主梁、次梁、楼板均为现浇整体式,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上部结构传至柱底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荷载如下︰ 竖向力:4800 kN , 弯距:70 kN·m, 水平力:40 kN 拟采用预制桩基础,预制桩截面尺寸为 350mm * 350mm。 ⑵建筑物场地资料拟建建筑物场地位于市区内,地势平坦,建筑物场地位于非地震地区,不考虑地震影响.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地下水位离地表 2.1 米,根据已有资料,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没有腐蚀性。建筑地基的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 表1 地基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计算 1. 选择桩端持力层 、承台埋深 ⑴.选择桩型 由资料给出,拟采用预制桩基础。 还根据资料知,建筑物拟建场地位于市区内,为避免对周围产生噪声污染和扰动地层,宜采用静压法沉桩,这样不仅可以不影响周围环境,还能较好地保证桩身质量和沉桩精度。 ⑵.确定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承台埋深 依据地基土的分布,第3层是粘土,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中等,且比较厚,而第4层是粉土夹粉质粘土,不仅压缩性低,承载力也高,所以第4层是比较适合的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1.0m (>2d ),工程桩入土深度为h ,h=1.5+8.3+12+1=22.8m 。 由于第1层厚1.5m ,地下水位离地表2.1m ,为使地下水对承台没有影响,所以选择承台底进入第2层土0.3m ,即承台埋深为1.8m 。 桩基的有效桩长即为22.8-1.8=21m 。 桩截面尺寸由资料已给出,取350mm ×350mm ,预制桩在工厂制作,桩分两节,每节长11m ,(不包括桩尖长度在内),实际桩长比有效桩长长1m ,是考虑持力层可能有一定起伏及桩需要嵌入承台一定长度而留有的余地。 桩基以及土层分布示意图如图1。 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按经验参数法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公式为: uk sk pk sik i pk p Q Q Q u q l q A =+=+∑ 按照土层物理指标,查桩基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估算的极限桩侧,桩端阻力特征值列于下表: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说明

高层公寓楼桩基础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岩土工程勘察-----------------------------------------2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4 四、桩型、桩长和桩的截面尺寸的选择-----------------------5 五、桩基承载力验算(标准组合)---------------------------9 六、桩基沉降验算(准永久荷载)---------------------------12 七、桩身截面强度验算(基本组合)-------------------------15 八、桩基承台验算(基本组合)-----------------------------18 九、参考规及资料---------------------------------------23 十、施工图-----------------------------------------------23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及其周围,除中细砂层为液化土外,未发现有影响场地

稳定性的其他不良地质作用,也无洞穴、孤石、管线临空面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场地稳定,适宜拟建筑物建设。 二、岩土工程勘察 根据钻探揭露,场地土层由素填土①、淤泥②、粉质粘土③、中细沙④、残积土⑤、全风化花岗岩⑥、强风化花岗岩⑦和中风化花岗岩⑧组成。其中: 素填土为新近填土,松散。工程地质性能差; 淤泥为流塑状,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中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中细沙呈松散-稍密,饱和,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中的-低压缩性,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全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和工程地质性能中等; 强风化花岗岩层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 中风化花岗岩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性能良好,未钻穿。 综上所述,场地岩土体种类较多,但土层分布均匀,除中细沙局部会产生轻微液化外,各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变化不大,场地综合性较好。 三、桩基础方案选择 拟建高成建筑物,场地上部土层承载力较低,不具备天然地基的

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

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 初 步 施 工 方 案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 二0一六年九月十一日 钻孔灌注桩初步施工方案 一、工程和地质概况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在天峻路与海湖路交汇处,距天峻桥北侧约60m,经二路西侧约40m,一期万佳家博园东侧30m,交通便利。拟建4#、5#住宅楼分别为21层、19层,地下室一层;拟建北区商业为3层,地下一层。基础埋深约-6.0m。 1.2地形与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北川河西岸(右岸)Ⅲ级阶地后缘,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南区及北区商业局部呈台阶状,台阶高4m。场地海拔高程约2296.15--2283.42m,高差约12.73m。 1.3地质概况 地基土在控制深度内自上而下依次为杂填土、黄土状土、卵石及泥岩,其岩性特征如下: ①杂填土:灰色、灰褐色,稍湿,松散--稍密,其成分以粉土为主,含少量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 ②黄土状土:土黄色,稍湿,稍密,成分以粉土为主,该层具虫孔、孔隙,垂直节理发育,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低。依据湿陷性又近一部分为--1湿陷性黄土状土、--2非湿陷性黄土状土。 ②-1湿陷性黄土状土:土黄色,稍湿,稍密,具虫孔孔隙,湿陷系数δS≥0.015;天然含水量6.56--17.36%,平均13.28%;天然孔隙0.730--1.243,平均0.940;饱和度

17.5--65.3%,平均38.4%;隙度42.2--54.4%,平均48.4%;液限22.4--31.8%,平均24.6%;塑限14.3--20.2%,平均16.1%;塑性指数7.5--11.7,平均8.5;液性指数 -1.13--0.82,平均-0.34,层厚12.5--23.5m。 ②-2非湿陷性黄土状土:土黄色。稍湿,稍密--中密。湿陷系数δS<0.015;天然含水量1.79--18.32%,平均14.58%,饱和度42.6--72.7%,平均57.2%;天然孔隙比 0.679-1.029,平均0.790;隙度41.3--50.7%,平均44.1%;液限22.6--26.3%,平均24.5%;塑限14.8--18.0%,平均16.1%;塑性指数6.4--9.3,平均8.4;液性指数-1.19--0.5,埋深12.5--23.5m。 ③卵石:青灰色、灰色,饱和,密实。最大粒径150mm,粒径大于20mm的含量约占51.5-61.6%,2-20mm的约占25.3-32.5%,其余多为中粗砂。磨圆度中等,多呈次圆状,分选一般,级配不良。卵石成份以石英岩、砂岩、花岗岩及浅色变质岩为主,该层层顶埋深24.8-36.0m,层厚5.2-6.7m. ④古近纪渐新世强风化泥岩:棕红色、青灰色,具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具水平 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岩芯遇水易软化,风干后易崩解。岩体基本质量V级,定性分类属极软岩,岩芯多呈块状及碎块状不连续,用手可掰碎,干钻不易钻进,呈强风化状态。该层场地范围内有分布,层顶埋深31.5-41.8m,最大揭露厚度8.2m.(未揭穿) 1.4水文地质 场地赋存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在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标高 2255.87-2257.58m,埋深。28.0-38.0m,含水层为卵石层,地下埋深较深,可不考虑对基坑支护工程的影响 二、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的地基处理设计说明,本工程设计要求如下: 2.1 本工程钻孔桩为端承型桩,设计有效桩长H是根据地质资料估计的长度,实际孔深应以持力层岩样为主要依据,桩表中设计桩长仅作参考,以实际为准。灌注混凝土的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与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 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 g,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 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 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与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与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与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与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 —S 曲线见附表 (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 c f =15MPa 、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pkpm筏板基础设计指导

基础参数设置 在PKPM主界面选择“JCCAD”的第二项“基础人机互输入”,程序进入基础交互输入环境。屏幕显示上部结构与基础相连的各层轴网及其柱墙支撑布置,并弹出右图所示的“存在基础模型数据文件”的对话框。选择“读取旧数据文件”项,则程序将原有的基础数据和上部结构数据都读出。如下图所示: 本菜单运行的前提条件:1.上部结构的计算可以提供荷载和凝聚到基础顶面的刚度; 2.有完整准确地地质报告输入,并成功读入到合适位置; 3.如果要读取上部结构分析传来的荷载还应该运行相应的程序的内力计算部分; 4.如果要自动生成基础插筋数据还应运行画柱施工图程序。 “地质资料”→“打开资料”→“平移对位”,如下图所示: “参数输入”→“基本参数”,第一页: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本页对话框的参数是用于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第二页:基础设计参数,

本页对话框用于基础设计的公共参数。如下图所示: 个别参数,此菜单功能用于对“基本参数”统一设置的基础参数个别修改,这样不同的区域

可以用不同的参数进行基础设计。如下图所示: 参数输出 点击菜单,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基础基本参数.txt”文件,用户可查看相关参数,并可将此文本文件打印输出。文件所列的参数为总体参数,当个别节点的参数与总体参数不一致时应以相应计算结果文件中所列参数为准。 网格节点

本菜单功能用于增加、编辑PMCAD传下的平面网格、轴线和节点,以满足基础布置的需要。如设置弹性地基梁的挑梁设置筏板加厚区域等。需注意该菜单调用应在“荷载输入”和“基础布置”之前,否则荷载或基础构件可能会错位。 荷载输入 1、荷载参数 本菜单用于输入荷载分项系数、组合系数等参数。点击后,弹出下图所示的“输入荷载组合参数”对话框,内含其隐含值。 这些参数的隐含值按规范的相应内容确定。白色输入框的值是用户必须根据工程的用途进行修改的参数,灰色的数值是规范指定值。 其中:当“分配无柱间节点荷载”选择项打“√”后,程序可将墙间无柱间节点或无基础柱上的荷载分配到节点周围的墙上,从而使墙下基础不会产生丢荷载情况。分配荷载的原则为按周围墙的长度加权分配,长墙分配的荷载多,短墙分配的荷载少。 “附加荷载”→“读取荷载” 本菜单用于选择上部荷载的荷载来源种类,程序可读取PM导荷和砖混荷载,TA T,PK,SATWE,PMSAP等多种来源上部结构分析程序传来的与基础相连的柱、墙、支撑内力、作为基础设计的外荷载,界面如下图。 若要选用某上部结构设计程序生成的荷载工况,则点击左面相应项。选取之后,右面的列表框中相应荷载项前显示√,表示荷载选中。程序读取相应程序生成的荷载工况的标准内

桩基础实例设计计算书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建筑设计资料 1、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四层,物理力学指标见下表。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混合水位深为2.0m,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2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 V = 3200kN, M=400kN m,H = 50kN; 柱的截面尺寸为:400×400mm; 承台底面埋深:D =2.0m。 2、根据地质资料,以黄土粉质粘土为桩尖持力层,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断面尺寸为300×300,桩长为10.0m 3、桩身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 c =15MPa,弯曲强度设计值为 f m =16.5MPa,主筋采用:4Φ16,强度设计值:f y =310MPa 4、承台设计资料:混凝土为C30,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 =15MPa,弯曲抗压强度 设计值为f m =1.5MPa。 、附:1):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2):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附表二:

桩静载荷试验曲线 二:设计要求: 1、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2、确定桩数和桩的平面布置图; 3、群桩中基桩的受力验算 4、承台结构设计及验算; 5、桩及承台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桩的平面布置图,桩身配筋图, 承台配筋和必要的施工说明; 6、需要提交的报告:计算说明书和桩基础施工图。 三:桩基础设计 (一):必要资料准备 1、建筑物的类型机规模:住宅楼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上页附表 3、环境及检测条件:地下水无腐蚀性,Q—S曲线见附表(二):外部荷载及桩型确定

1、柱传来荷载:V = 3200kN 、M = 400kN ?m 、H = 50kN 2、桩型确定:1)、由题意选桩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2)、构造尺寸:桩长L =10.0m ,截面尺寸:300×300mm 3)、桩身:混凝土强度 C30、c f =15MPa 、m f =16.5MPa 4φ16 y f =310MPa 4)、承台材料:混凝土强度C30、c f =15MPa 、m f =16.5MPa t f =1.5MPa (三):单桩承载力确定 1、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 1)、根据桩身材料强度(?=1.0按0.25折减,配筋 φ16) 2 ( ) 1.0(150.25300310803.8)586.7p S c y R kN f f A A ?''=+ =???+?= 2)、根据地基基础规公式计算: 1°、桩尖土端承载力计算: 粉质粘土,L I =0.60,入土深度为12.0m 100800(800)8805 pa kPa q -=?= 2°、桩侧土摩擦力: 粉质粘土层1: 1.0L I = , 17~24sa kPa q = 取18kPa 粉质粘土层2: 0.60L I = , 24~31sa kPa q = 取28kPa 2 8800.340.3(189281)307.2p i p pa sia Ra kPa q q l A μ=+=?+???+?=∑ 3)、根据静载荷试验数据计算: 根据静载荷单桩承载力试验Q s -曲线,按明显拐点法得单桩极限承载力 550u kN Q = 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550 2752 2 u k kN Q R = = = 根据以上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取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桩基验收标准

桩基础 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5.1.2 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说明: 5.1.2 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 5.1.3 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3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表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

说明: 5.1.3 本规范表5.1.3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 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 要求执行。每浇注50m2必须有1组试件,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不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说明: 5.1.5 对重要工程(甲级)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本检验桩的垂直承载力。工程的分类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第3.0.1条的规定。关于静载荷试验桩的数量,如果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单一,当地又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由设计确定。承载力检验不仅是检验施工的质量而且也能检验设计是否达到工程的要求。因此,施工前的试桩如没有破坏又用于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人工挖孔桩基础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高新园天宫殿康居小区三期A、B栋工程基础设计施工图纸。 重庆川东南地质勘测院提供的《高新园天宫殿康居小区三期A、B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 高新园天宫殿康居小区三期A、B栋工程设计施工图纸会审纪要及设计交底要求。 高新园天宫殿康居小区三期A、B栋测量控制资料及规划局放线办提供的测量放线成果图。 本企业现有施工力量、技术能力和机械设备。 国家现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施工验收规范。 二、工程概况 1、地理概况 工程名称:高新园天宫殿康居小区三期A、B栋工程。 本工程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人和组团0标准分区2号地块。 2、地质状况 根据现场平基基面地质情况及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本工程基础施工层地质状况为场地地质分布如下:表层为厚约8?10m的回填土,堆填时间近两年,主要为砂

质泥岩和粉质粘土其下为强风化页岩层和中风化砂质泥岩层。 场地内及周围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地 表 水补给和贮存主要为大气降水,基岩为砂质泥岩,相对隔水地层,地下水补给和贮存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内地下水对砼物无腐蚀性。 3、基础形式 本工程基础形式为人工挖孔桩,地梁,电梯井采用筏板基础。嵌岩桩 基均置于中风化砂质泥岩层上,嵌岩深度为1?3倍桩径。中风化砂 质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f > II.OMPa。詔、结构概况本工程为两栋二十六层住宅楼。结构总高度87m。现场平基标高为 252.9?261.6m。本工程基础人工挖孔桩桩径为圆形桩800?1400mm, 椭圆形桩桩径为1400?2300mm。该工程基础由桩基、地梁和电梯井筏板组成,桩基深度在5?19mm不等。桩基顶部设桩帽、地梁。桩基,地梁砼强度为C25、筏板砼强度C40,桩护壁砼强度C15。 5、建筑概况及建筑物周围自然状况 本工程A栋士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262.900m。建筑总高度87m, B栋士0.000标高相当于绝对高程262.000m。建筑总高度78m,两栋建筑总面积2。约37363m本工程所处为新开发区,附近暂无居民居住,地理条件及周边环境较好,便于施工。 施工部署三、1、组织机构的建立 根据本工程规模及特点,我单位在本工程中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由 长期从事工程施工管理,具备高层建筑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担任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