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期末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期末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期末习题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史期末习题

简答题,每题10分

1.为什么要研究心理学史?

a.相比其他学科,心理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b.心理学领域仍然在尽力解决最初提出的许多相同的主题

c.心理学史课程能够为已经变得多样化和高度专门化的领域提供某种统一性

d.心理学史可以使人成为更具批判性的思考者

e.心理学史可以是一门历史课程,也是一门心理学课程,能教给我们有关人类行为的知识

2.简述自由意志论和决定论。

a)自由意志学说:假设人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不依赖前提条件而做出选择。行为是自由选择的—

责任

b)决定论学说:一切行为或经验都有已知或未知的原因。对于曾经发生的一切事情来说,都是

有条件的,考虑到这些条件,其他一切都不可能发生

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i.物理决定论:生物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社会文化决定论(因素可直接测量、易理解、可量

化)

ii.心理决定论:认知、情绪经验的重要性

3.心身关系问题。

a)一元论:

i.唯物论&唯心论

ii.用一种实在来解释一切,物质或意识

b)二元论:

i.既有物理事件也有心理事件,都是实在的

ii.相互作用论

iii.心身平行论

iv.突现论、副现象论

4.亚里士多德的因果论和目的论。

因果论和目的论:每个事物都包括四个原因

i.质料因:事物的构成材料

ii.形式因:事物特定的形式或模型

iii.动力因:使质料变成某种形式的动力

iv.目的因:事物存在的目的

5.约翰洛克的白板说。

白板说:人心如白纸,没有任何标记,没有任何观念。那么它如何有了那些观念呢?人们匆促而无限的想象在其上绘制出丰富多彩的花样来,那人心如何获得那么多的材料呢?所有这些理性和知识材料来自何处?我可以用一句话来回答:来自经验。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终是源于经验的。

6.笛卡尔的身心交互作用论。

人和动物有重大区别,只有人类拥有心灵,心灵产生意识、自由选择和理性。心灵是无形的、不占有空间,身体是有形的、占有空间,无形的心灵能够影响有形的身体;心灵无形无法确定在什么地

方,弥漫整个身体

7.斯宾诺莎的理神论。

否定自由意志。上帝就是自然,自然是有规律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有规律,它们是被决定了的。自由意志是虚构的

8.赫尔巴特的心理机械论和统觉论。

a.心理机械论:观念之间具有吸引或排斥的力量,相似一致则相吸进而形成复杂观念,不相似则排斥,从而避免矛盾。观念试图在意识中得到表现,力求清晰保留在意识中,因而存在竞争。观念不会消失或完全被遗忘,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

b.统觉团:一致的观念能在意识中形成一组观念,即统觉团。观念间的竞争与统觉团有关,与统觉团内观念一致才能进入,不一致,则阻止进入。无意识中阻止不一致观念进入统觉团的力量称为压抑。被压抑的观念中相似的很多,则会联合起来取代现有统觉团,被压抑的观念完好存在,伺机成为意识

9.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

浪漫主义:

?强调人性中非理性成分-情感、直觉、本能

?浪漫主义者认为理性思维经常使人迷失在寻求有效知识的过程中,经验主义把人还原为没有情感的机器

?把人当成整体的人来研究,而不只是研究理性能力或受经验决定的观念

?试图提升情绪、直觉、本能在哲学中的地位,使他们成为指导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浪漫主义者看来,启蒙时期的理性、实证、经验等哲学基础上创立的政治和道德体系未能成功,原因在于把人视为受经验摆布的对象,或者是体现空泛理性的工具

?科学与理解人性是对立,至少是无关的

存在主义:

?反对启蒙哲学,强调人生意义的重要性,强调自由选择人生意义的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强调人存在的意义,强调选择的自由和个人的独特性

?人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生命有个人的、主观的解释,并按照哪些解释做出选择

?把个人体验和情感看作行为最为有效的指引

?追溯到苏格拉底,信奉“认识你自己”,认为未经检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10.颅相学以及颅相学的贡献。

?心灵的官能是起作用的,能转换感觉信息

?心灵官能并不同等程度地存在于所有人身上

?官能贮藏在大脑的特定区域,心灵的官能和人格特征都定位于大脑特定区域

?如果一种官能发育很好,那颅骨相应部位具有一个隆起或突起,若发育不充分,则有坑窝或凹陷?一个人的官能大小可通过检查颅骨上的隆起和凹陷来确定,这种分析法即为颅相学

贡献:

?强化信念: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机能可定位于脑,探讨心灵-脑的联系,促进了脑机能定位研究?主张:心理特征是可测量的,可用精心制作的等级量表来记录和评价不同能力,强化了个体差异的观念,后成为差异心理学家和人格理论家关注的焦点

?加尔是行为科学之父,社会变革的伟大煽动者

?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

11.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a)韦伯定律: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的分数相对应。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

b)被认为是第一次描述物理刺激和心理经验之间的系统关系

费希纳定律:

S=klogR,S为心理感觉,R是指物理刺激量,k为常数。要使感觉呈算数级增强,物理刺激量必须呈几何级数增加

?公式不仅适用于简单刺激,也可用于人类价值这样复杂的领域

?绝对阈限:物理刺激量从零开始增加,被觉察的最低强度。低于阈限的也会引发反应,但意识不到?差别阈限:被试觉察到差别所需要增加或减少的刺激量

?中等强度刺激范围内是正确的

12.心理学的建立者为何是冯特?

?1862年冯特用思维仪表测量。冯特相信实验心理学是可行的

?1862年《对感官直觉理论的贡献》,阐明实验心理学这个领域的必要性

?1874年《生理心理学原理》明确提出要创立这样一个领域,在冯特时代,生理意味着实验

?1890年,冯特实现目标,心理学第一个学派形成。世界各地都有学生来到莱比锡,在冯特的实验室接受实验心理学的训练。产生大量研究成果,相似的实验室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13.冯特的理论体系中的心理学目标,方法和主要发现。

两个目标:寻找基本的思维元素;寻找将心理元素结合成为更复杂心理经验的规律,理解简单和复杂的意识现象

?研究方法:内省法

–纯内省和实验内省的区别:前者是早期哲学家所运用的、比较缺乏组织的自我观察,后者是冯特相信具有科学价值的自我观察

?主要发现:

–思维的元素

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感觉、情感

?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且产生冲动达到大脑,感觉就产生了。根据形式和强度来描述感觉

?所有的感觉都伴随着情感。情感三维说: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知觉、统觉和创造性综合

许多元素同时被经验,知觉就发生了。知觉是物理刺激、解剖学构造和过去经验支配的被动过程被注意到的知觉领域部分就是被统觉到的,统觉是积极主动的,在个体控制之中,强调注意的积极作用当元素被注意时,可按照个人意志来组合和重新组合,即为创造性综合

14.构造主义的心理学目标。

a)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也即是意识,即任何特定时刻的心理经验的综合。心理即为

一生经验的积累

b)目标:确定心理生活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

i.是什么:心理(意识经验)最简单的基本元素

ii.怎么样:元素是如何结合的,涉及事物的现象

iii.为什么:揭示观察到的现象是其结果的原因,心理学活动的神经联系

c)试图找到心理元素的周期表,一旦元素被分离出来,它们组成复杂经验的规律就可被确

定,神经生理事件和心理现象的关系也就可以确定

15.构造主义为何迅速衰落?

a)构造主义是用科学方法尝试研究过去哲学所关注的问题:感觉信息是怎么引起简单感觉的?

如何组合成复杂的心理事件?主要研究方法是内省,但结果一致性缺乏,内省法不可信

b)其他学派发展强势,构造主义将它们拒之门外。比如,行为主义学派对动物的研究,精神分

析对变态行为的研究

c)未能吸收进化学说

16.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研究内容。

艾宾浩斯遗忘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使用无意义音节材料研究记忆,第一次对学习和记忆过程在发生时而不是发生后进行的研究

17.格式塔早期试验的四项原则和完形趋向律。

四项原则:

a)整体思维: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核心)

b)现象学基础: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分析必须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c)方法论:使用少数被试参与逼真(现实)实验

d)同型论:心理过程与生物学特别是脑相关(脑活动模式和意识经验模式在结构上是相同的)

完形趋向律

e)感觉信息可能是片段的、不完整的,但当感觉信息同脑内力场进行相互作用时,所引起的认知经

验是完整的、有组织的

f)在任何特定时刻,如果有脑活动模式,所有认知经验都倾向于尽可能地有组织,尽可能地对称、简单、

规则

g)格式塔心理学不再试图根据先天论-经验论这一二分法来解释事物

18.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

认知的尝试-错误

a)依据完形趋向律,脑活动有趋向平衡的倾向。问题出现,打破平衡,产生失调,引起某种张力,使有机体处于活跃状态,直到问题解决

b)有机体通过知觉而熟悉环境,在认知上尝试各种可能,直到找到解决办法

c)强调认知上的尝试错误,反对行为的尝试错误

19.顿悟学习:有机体逐渐领会到问题解决办法

20.勒温场论中的动机,冲突和生活空间。

动机:

–人们追求认知上的平衡。勒温借此解释动机

?生物需要和心理需要(准需要)都会在生活空间中引发紧张,降低紧张的唯一办法就是满足需要?蔡加尼克效应

冲突:

–第一个用实验方法研究冲突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生活空间:

–一个人的生活空间是由某一特定时刻对其发生作用的所有影响(心理事实)构成的

–心理事件是由对内部事件、外部事件和先前经验的回忆的意识构成

2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

?反对构造主义对意识元素的研究

?希望理解心灵的机能,而非内容。心理过程帮助有机体适应环境,对心灵为了什么感兴趣,而不是对心灵是什么感兴趣

?希望心理学是一门实用的科学,而不是纯理论的科学

?主张扩展心理学和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儿童、变态

?对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原因感兴趣,关注动机

?认为心理过程和行为都是合法研究主题

?对导致有机体彼此相异的东西感兴趣

?直接或间接受到詹姆士(受达尔文影响)的影响

22.詹姆士的意识流和实用主义。

意识流:

a)用意识流概念反对元素取向,意识的突出特点是适应性,即意识使我们适应环境(有用),

其他特点:

i.意识是私人的,反应的是个体的经验。寻找共有元素是蛮干

ii.意识是连续的,不能分割开来分析

iii.意识是不断变化的,不是静态的,是一种流

iv.意识有选择性。进入意识的多,通过注意加强或抑制,即选择

实用主义:

–任何信念、思想或行为都必须根据其结果(有用性)来评判

?有利于创造更有效的更令人满意的信念都值得保留

?真理不像理性主义者认为的静等发现,真理须根据其有效性来判断。环境在变,

真理必然是动态的

–心理学研究既要采用内省法、又要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动物、儿童、变态的人。鼓励采用任何能够阐明人类生活复杂性的方法

?实用主义调和两种世界观,利用环境中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东西

23.华生在行为主义宣言中表达出的观点。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纯客观的实验分支。

?它的理论目标是对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

?内省不是心理学方法的主要部分。

?认为人和动物之间没有什么分界线。

?人的行为虽然具有精细而复杂的性质,但也仅仅是行为主义者所研究的总的图式的一部分

24.麦独孤的目的性行为。

a)研究的行为类型是目的性行为而非反射性行为

i.是自发的,不需要已知的刺激引发

ii.在缺乏环境刺激情况下能维持相对较长时间

iii.是变化的,目标不变,但是达成目标的行为可变

iv.目标达成,目的性行为终止

v.随着练习,目的性行为变得更有效,消除无效方面

25.华生和麦独孤关于行为主义的争论。

a.关于本能的争论:麦独孤认为本能是动物全部行为的激发因素,华生认为在人类水平上不存在本

能,心理学应该去掉本能这个术语

b.关于学习的争论:华生抛弃强化,用接近、频因和近因来解释,麦独孤认为以需要减少的形式进

行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方面

26.托尔曼的中介变量的观点。

a.介于环境事件和行为之间的变量

b.遵循逻辑实证主义,把中介变量与可观察的行为联系起来

c.目的和认知能够用来描述、预测和解释行为

d.中介变量的提出,把抽象的科学理论带入心理学

e.环境事件引起内部不可观察的事件,继而引起行为,最重要的中介变量是认知的或心理的,方法

论行为主义者

27.斯金纳对于强化和环境的看法。

a)强化的本质

i.如果操作性反应导致强化,那反应率就会增加

ii.强化物的效应可能具有情境或有机体特异性

iii.没有驱力降低、事件的满意状态等机制说法

iv.强化物就是与反应相依并能改变反应率的任何事物

b)环境的重要性

i.华生和巴甫洛夫看重环境,它激发行为,对斯金纳来说环境选择行为,改变强化相依,就会改变

行为

ii.用达尔文观点分析行为:任何特定情境,有机体最初会做出大量行为,少数会起作用而得以保存iii.行为由强化相依控制为社会问题解决提供希望

28.行为主义所面临的挑战。

a)大部分行为是习得的,遗传对行为的决定作用很小

b)语言行为没有任何特殊性,是由学习原理控制的另一种行为

c)支配人类和动物学习的原理是相同的,研究动物可以了解人类

d)作为行为的原因,心理事件可以被忽略或降低到最小程度

e)动物能够做出的所有反应,通过运用学习原理都可以得到改变

f)同样的原理支配儿童和成年人的学习

29.心理疾病的医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的比较。

医学模式

a)根据生理学或化学的术语来解释人类的行为,遗传、生物化学失衡、新陈代谢异常

b)除非具有神经生理学基础,否则不能称为疾病

c)萨斯认为那些被贴上心理疾病标签的疾病,实际上反映出生活中的问题和不适应

心理学模式

d)强调心理变量如压力、冲突、挫折、焦虑、恐惧和潜意识动机的重要性

e)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将对象视为来访者而非病人,目标定位为了解自己、他人和生活,而

不是消除疾病

f)萨斯:用生活中的问题或适应问题而不愿用心理疾病

30.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a)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的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i.本我完全是潜意识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和内驱力的来源,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寻求即刻的满足

1.冲动性、反射性地寻求满足

2.愿望的满足,想象或回忆能满足需求的对象(客体)

3.力比多:需要满足的心理能量。通常指向外部世界中需要的客体,即客体之爱,也可指向自身,

即自恋

ii.自我从本我获得能量,是理性和精神健全的工具,试图在现实限制内满足本我的需求,遵循现实原则。

大部分自我是有意识的,运用记忆、感知和习惯扮演理性执行者的角色

iii.超我体现道德和伦理的绝对标准,扮演“伟大的拒绝者和禁止者”和“良心”角色,为完美服务,和本我一样并不理性。通常是父母价值观内化而来

iv.自我服务于三个主人:寻求即刻满足和释放紧张的本我,禁止和限制的超我,现实世界。弗将本我与自我的关系比作马和骑手的关系,马提供驱力,骑手提供方向。健康人格是强大自我和三种成分和谐地共同工作的结果

31.弗洛伊德的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观点。

a)人格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各种竞争的驱力之间、各种痛苦根源之间存在紧张关系,导致焦虑

i.客观性焦虑:生存受到客观威胁,与自我力量有关

ii.神经性焦虑:自我受到本我非理性力量威胁

iii.道德性焦虑:自我被非理性超我击溃,现实的或想象中的违背内在价值观

b)自我的工作是应对焦虑:有效应对物质环境以降低客观性焦虑,采用自我防御机制应对神经性焦

虑和道德性焦虑

?压抑:把会唤起焦虑的想法等逐出意识世界

?投射:将个人错误归咎于客体、事件或他人

?退行:退回早期发展阶段,恢复早期的态度行为

?反向形成:自我伪装成引发焦虑的动机的相反一面

?升华:把难被接受的目标替换成社会认可的目标

?合理化:给缺点做出看似合理但实际是错误的解释

?转移:用一个目标取代引起焦虑的目标

?认同:效仿成功人士来掩饰缺点

3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

a)反对动机的单一性理论,信奉行为的多因素决定论,主张动机具有层次排列特征

b)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审美和认知)

c)越是低级需要就越基本,越与动物的需要相似,力量越强,越是高级的需要,越是人类所特有的,

力量越微弱,没有坚实的生物基础,容易被干扰

d)满足了较低级的需要,就要涉及较高级的需要

33.罗杰斯的人性观和治疗观。

一.对人性和潜能持乐观态度,相信有一种驱力趋向自我实现,有能力用有利于成长的方法选择和评

价事物,治疗是促进成长和发展能力,以承担其责任,实现期望的个人变化

二.治疗师的工作不是诊断和治疗,而是创造促进个人成长的关系条件,创造促进改变的健康氛围

a)真诚、真实、一致

b)接纳、关心、重视——无条件积极关注

c)同感理解

d)这些关系条件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e)可用于治疗者和来访者的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任何情形

论述题,每题20分

1.结合心理学史知识,了解心理学的学科特征(目标,方法,主要发现等),从心理学史的视角看待心理

学的科学性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他的科学性在心理学各个流派中的目标,方法,主要发现等方面体现出来。

a.冯特与实验心理学:

目标:人类的直接经验

方法:实验内省法

贡献:①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创立了实验心理学③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b.构造主义心理学:

目标:研究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及其构成的方式和规律

方法:系统内省法:注意(保持高度的集中)和记录(准确性)

贡献:1.为新兴的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资料

2.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培养了一批有建树的心理学家

c.机能主义心理学:

目标:希望理解心灵的机能,而非内容

方法:实验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

贡献:意识流学说,自我理论,詹姆士—兰格躯体反应理论

d.行为主义:

目标: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

方法:观察(自然观察或实验控制观察),条件-反射法,测验(行为样本的获得),言语报告

贡献: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 2.扩张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e.格式塔心理学

目标:意识和行为

贡献:知觉的组织原则,苛勒的顿悟说,蔡加尼克效应,勒温场论,冲突的三种类型: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

f.精神分析

目标:了解个人当前观念和行为的潜意识根源。

方法:自由联想,梦的解析

贡献:,潜意识论,人格结构理论,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

g.人本主义心理学:

目标:促进人的潜能和价值的实现

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罗杰斯的人性观:1.肯定人的本性。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

————————————————————————————————作者:————————————————————————————————日期: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2009.6) 一、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3、名词辨析(9小题,每小题3分,判断1分,改错2分,共27分) 4、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5、案例分析题(1题,17分) 二、答题要求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 3、名词辨析要求对每个名词要理解,对名词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纠错,在错误处底部 划线。 4、简答题要求回答要点,必要时作出适当解释,各要点标明小标题号,并独立书写成 行。 5、案例分析题首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要求(主观题) (一)名词辨析 个案法管理心理学知觉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印象管理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归因性格气质能力心理测验组织承诺态度工作满意需要社会惰化 群体规范服从冲突社会抑制沟通群体士气团队领导组织变革 (二)简答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经常采用个案法,请问个案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2、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3、有效团队的特征是什么? 4、印象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5、工作压力对工作绩效有哪些影响?为什么? 6、个体决策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7、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9、群体决策的优缺点是什么? 10、常见的归因偏差有哪些? 11、从个人角度出发应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12、领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阶段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 1、造成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取得良好沟通效果的方式 2、公平理论 3、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4、工作压力的来源

华中师大《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不包括的是: A.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脑机能的研究 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行为规律的探讨 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人性化运动 B.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动 D.宗教化运动 3、关于17到19世纪的心理学思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学思想 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奈瑟 5、提出内倾、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 弗洛姆 6、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 自我 7、马斯洛认为,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症病人 D. 超人 8、勒温认为,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C. 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不包含: A. 真诚一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 10、阿德勒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 利比多 11、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 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行为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应答性行为 14、在华生看来,说话、写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内隐的习得行为 C. 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内隐的非习得行为

西方心理学史题库带答案

一、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 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条件;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哲学内起源,一个是科学内起源。 4、经验论心理学思想和唯理论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联想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感觉论心理学。 6、霍布斯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奥古斯丁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希波克拉底,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大脑统一机能说,发现言语运动中枢的是左半球。 8、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他认为感觉元素和感情元素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 9、为了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艾宾浩斯专门创造了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 10、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意动分为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情绪或爱憎的意动,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内部知觉方法和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11、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主张意识的内容和功能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省法、实验法和比较法。 13、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将自我分为纯粹的自我和经验的自我,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物质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社会的自我。 14、詹姆斯的双重记忆理论将记忆分为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这两种要素。 15、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量”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高尔顿。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不包括的是: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 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动 D. 宗教化运动3、关于17 到19 世纪的心理学思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奈瑟5、提出倾、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 弗洛姆6、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 自我7、马斯洛认为,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症病人 D. 超人8、勒温认为, 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资料Word C. 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不包含: A. 真诚一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阿德勒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 利比多11、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行为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说话、写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隐的习得行为 C. 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微波诱导催化

铁和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微波诱导催化氧化罗丹明B 李武客,张礼知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430079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2. 探讨铁和碳纳米复合材料微波诱导催化氧化罗丹明B 水溶液的机理及宏观反 应动力学行为; 3. 初步掌握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能评价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微波(MW)是指波长在1 mm~1 m 、频率在300~300 000 MHz 范围内的电磁波。微波技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应用于通讯领域。1967年,N .H .Willians 报道了用微波加快化学反应的试验结果,将微波技术引入化学,并逐渐形成了微波化学新领域。微波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将微波技术用于治理环境污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的研究领域,因其快速、高效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倍受环境研究者的青睐。常用频率2450 MHz 。 在液体中,微波能使极性分子高速旋转,产生热效应,其相互关系如下: p e C E f t T ρεεπ2 ''ff 02=?? (1) 式中:T 是温度;t 是时间;f 是微波频率;ε0是真空介电常数;''ff e ε是复介电常数的虚部;E 是电场强度;ρ是密度;C p 是热容。 许多磁性物质如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活性炭等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常作为诱导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众多学者认为微波诱导催化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将高强度短脉冲微波辐射聚集到含有某种“敏化剂”(如铁磁金属)的固体催化剂床表面上,使某些表面点位与微波能强烈的相互作用,微波能将被转变成热能,从而使某些表面点位选择性地被迅速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例如很容易超过1200 ℃),诱导产生高能电子辐射、臭氧氧化、紫外光解和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等多种反应,可以形成活性氧化物质,从而使有机物直接分解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北大心理学史历年试题选择填空(02-10年)

单选题 1.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认为变化是世界万物的本质,并认为,代表万 物根源的是(C)P19 A、数及其关系 B、原子 C、火 D、水 2.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 C ) P36 A、上帝 B、灵魂 C、原子 D、永恒的自然界 3.18世纪法国著名的教育万能论者是( A )P106 A、爱尔维修 B、拉美特利 C、狄德罗 D、卢梭 4.孟德斯鸠最著名的著作是( A )P104 A、《论法的精神》 B、《人是机器》 C、《论精神》 D、《人类悟性论》 5.瑞士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波纳(博内)提出了神经特殊纤维说,这个学说又叫( B ) P113 A、神经阶层说 B、感官分工说 C、内部感觉说 D、共同感官说 6.第一个用心理学这个名词写书的人是( D )P119 A. 笛卡尔 B.洛克 C. 亚里士多德 D.伏尔夫 7.骨相学是由德国医生( B )创立的。 P131 A.斯铺宰姆 B. 哥尔 C.比兰 D.苏格拉底 8.美国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是郝尔在( A )年建立的。P213 A.1883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B.1911 C.1900 D.1887 9.提出学习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C )P259 A. 精神分析学派的 B.行为主义学派的 C.完形学派的 D.机能主义学派的 10.把个体的人格体系分为内倾和外倾两个朝向的心理学家是( C )P277 A. 詹姆士 B.拉德 C. 荣格 D. 侯尔脱 11.( B )主张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后来终于成为没落统治阶级和基督教的思想理论基础。P39 A.怀疑学派 B.斯多葛学派 C.伊壁鸠鲁学派 D.米多都学派 12.B=f(S.A)这一公式是( A )对行为的观点,其中B 代表行为变量,S代表情景变量,A代 表前因变量。P242 A.托尔曼 B.吴伟士 C.勒温 D.斯金纳 13.( D )认为,人格就是那些经常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P279 A.卡丁纳 B.霍妮 C.罗洛.梅 D.沙利文 14.在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进步思想家斐微斯对心理学也有很大的贡献,他强调( C )的作用,

《西方心理学史》题库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时代精神说 2、伟人说 3、“白板说” 4、心身平行论 5、情感三度说 6、民族心理学 7、二重心理学 8、形质学派 9、无意象思维 10、意识流及其特性 11、复演说 12、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 13、相同要素说

15、“向性”学说 16、操作主义 17、潜伏学习 18、位置学习 19、强化程序 20、自我效能 21、交互决定论 22、自我调节 23、控制点及其种类 24、快乐原则 25、现实原则 26、至善原则 27、俄狄浦斯情结

29、正常期待环境 30、社会性格 31、社会潜意识 32、趋完形律 33、同型论 34、现象学方法 35、行为环境 36、心理场(即生活空间、心理生活空间) 37、蔡加尼克效应 38、同化 39、顺应 40、图式 41、临床法 42、自我实现

二、填空题 1、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2、有的心理学史家在编纂心理学史时,强调心理学发展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等外部因素和条件,这是科学发展的; 3、西方心理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一个是内起源,一个是内起源。 4、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思想是近代哲学心理学的两种理论形态。 5、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在英国表现为心理学,在法国表现为心理学。 6、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是近代官能心理学体系的建立者。 7、提出“四体液说”古希腊医学家是,法国生理学家弗卢龙提出了 ,发现言语运动中枢的是。 8、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他认为和两个最基本的心理元素。 9、为了对记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艾宾浩斯专门创造了和。 10、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动分为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和的意动,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和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及其他表现。 11、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主张意识的和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和。 13、根据自我在心理生活中地位与表现,詹姆斯将自我分为和经验的自我,其中经验的自我包括、和。 14、詹姆斯的双重记忆理论将记忆分为和这两种要素。 15、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量”这个术语的心理学家是。 16、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直接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心理学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 17、铁钦纳认为,构成意识的基本元素有感觉、情感和。 18、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基础是。 19、霍尔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 20、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实质是。 21、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2、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和。 2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实质是 。 24、桑代克认为,学习即,他提出了、练习律和准备律这三条学习定律。 25、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诞生的论文是。 26、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和之间的规律。 27、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他倡导客观方法,包括测验法、、和口头报告法四种。

心史期末考试总结

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只是一个暂时的历史。——(德)艾宾浩斯 西方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日内瓦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 西方心理学趋势: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 泰勒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和物活论者,他开辟的物理学研究路线,是西方科学思想的开始。他认为“磁铁有灵魂,因为他能吸引。” 毕达哥拉斯,灵魂转生学说,最早声称灵魂有认知能力,他认为灵魂是不朽的,人在临死的时候,灵魂会从一个个体传到一个个体。“首先,灵魂是个不朽的东西,它可以转变成别种生物;其次,凡是存在的食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一切生来俱有生命的东西都应该认为是亲属。”他把灵魂分为理性、智慧、和情欲三部分,理性、智慧在脑,情欲在心脏。 赫拉克利特,他认为,构成一个实体的某种物质不能单独界定该实体的存在;而它的根本结构构成了该实体。例如,尽管一条河的水不停的流动,他的本质仍然是一条河。这种统治着整个宇宙组织的在结构称为“逻各斯”(世界的普遍规律性),也可以解释为方案、原因或者命令。 柏拉图的“形式”柏拉图辩论到,我们周围的世界都是被扭曲事实的影子,为了知道这些事实的构成,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只往前看。相反,我们应该进一步考虑事物的本质。对于柏拉图来说,思考这些事物的构成是哲学的核心。这就和囚犯打破链条,走出山洞,直接找出事实一样。灵魂理论:灵魂是人类道德的源泉;灵魂是比肉体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并且控制着肉体;在《理想国》中,他认为灵魂是由三个截然不同的部分组成,智力部分、情感部分、欲望部分。这是西方心理学世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的论述时现在保存的关于灵魂最早的著作《灵魂》。做了一系列的类比。灵魂和肉体,房子和砖块,砍伐能力和斧子。灵魂是身体的形式,不能离开肉体而存在,灵魂会随身体死亡而消失,他反对毕达哥斯拉派和柏拉图的灵魂不朽,灵魂转世说。 心理学这个词来源于俩个希腊词psyche(心里或者灵魂)logus(学说或者推理) 精神病学页来源于psyche和iatros,意思是心理治愈。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0)西方医学之父。提出体液说(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有不同的体质。 颅相学认为,头骨的轮廓是由大脑特定区域的发育所决定的,因此可以指示人的性格及精神力量。给头部画了一张有27个区域的颅骨图。好色区(就在脑勺下方)、仁慈区(前额上方正中间)、好斗区(每只耳朵后面)、威严区(头顶前方)、愉快区(前额中间靠两边的地方)等等。有一阵子,光是在英国一地就成立了29所颅相学协会和好几本颅相学会刊。在纽约市,颅相学“诊所”在百老汇一带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颅相学大师在美国各地巡回摸诊。 心里可以区分为相对独立的机能;这些机能分别相对于大脑的特定区域;头骨的外部结构与脑内部结构有关。第一,他指出大脑是“心灵的器官”,确立了生理心理学的基础,这对于心理学的独立是非常重要的观点。第二,他提倡的大脑机能定位思想,是近代脑生理心理研究的基础。第三,录像学识的人们第一次这样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同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不够科学)。 麦斯迈——磁石治病 言语中枢的发现布洛卡中枢: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一个病人除了发出一个毫无意义的声音“tan”以外,什么也说不出来。Tan进入手术室的6天后去世了。布洛卡进行尸检,发现大脑左侧中间偏前一块鸡蛋大小的区域受损。受损部位的中心几乎没有任何组织了,在它的边缘上,一些剩余组织已经萎缩。 威尔尼克中枢:约十余年后,一位德国医生名卡尔·威尔尼克的,他以类似的方式发现,有

完整word版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不包括的是: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 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 2、文艺复 兴的实质是: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动 D. 宗教化运动 3、关于 17 到 19 世纪的心理 学思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 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奈瑟 5、提出内倾、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 弗洛姆 6、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 自我 7、马斯洛认为,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症病人 D. 超人 8、勒温认为, 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14 / 1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C. 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不包含: A. 真诚一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 10、阿德勒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 利比多 11、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 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行为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应答性行为 14、在华生看来,说话、写字和打棒球属于: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毙考题

2019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史备考问题汇总 1.问:机能心理学;第二个特征说:理解心灵的功能,不是对心灵的内容作描述,这里不应该是意识吗,怎么说对象是心灵了?心灵和意识不是同一个概念啊。 答: 这里意识和心灵是差不多的涵义,两者是可以相通的。 2.问:机能心理学;詹姆斯的情绪论(情绪是由身体变化引起的)和闵斯特伯格的意识的活动理论(意识是由行为引起的)这个两个理论是对的吗? 答: 关于我们心理学史上的理论问题,由于每个流派以及心理学家不同,对于同一个问题或者两者间的关系(例如身心关系)都会有一定差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在那时的情境下,每个人的想法不同。 3.问:机能心理学;书的最下面一句说: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但是本能只有感觉冲动知觉冲动观念冲动三种啊,自私的冲动又是哪里来的,是什么意思。 答: 1、个人认为这里和本能观点的分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这里的自私的冲动不是属于我们本能冲动概念之中的,是关于詹姆斯自我学说的一个概念。 2、只需记住关于自我学说,詹姆斯将自私的冲动作为自我的核心即可。 4.问:机能心理学;书上知觉冲动和观念冲动的举例,还是不太理解,望解释。 答:

1、知觉冲动即对事物整体属性及关系的反应冲动。例题里:很多人在跑,这是你觉察到的行为现象,从这行为中你自己也开始了动作,即跟着跑。 2、观念冲动只是一个想法,是由某特定情境或刺激引发的对应的想法,不一定有了实际的行动。 5.问:内容心理学;综合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分析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是什么意思? 答: (1)综合是归纳的过程,即把几种有类似特征的事物综合起来,因为事物间是有关联的,所以是关联统觉作用的产物。 (2)分析是对几种事物的一个比较,找相同、不同和关系,所以是比较统觉作用的产物。 6.问:内容心理学;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中,感情和情感是一个意思吗?书上有时候说他认为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感情,有时候又说基本元素有感觉和情感。 答: 这里应该是一样的。你只要记住他将意识分为这感觉和感情(或情感)两种基本元素就可以。 7.问:内容心理学;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和感情是主观方面是什么意思?感情不能同外部世界发生关系,意思是说外部世界不能产生感情吗? 答:(1)感觉是直接经验的客观方面是指感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个反映,依赖于外界事物,而外界事物或刺激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这是客观方面。 (2)感情是主观方面是指感情主要是我们的一个内在的情绪、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因而是主观方面。

003-华中师范大学-05-万坚-“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万坚、张文华、涂海洋、邓阳、郭能、张礼知、吴正舜、李永健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均教 学工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万坚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5 全面负责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总结 张文华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57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数字化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 涂海洋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74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英才实验班”人才培养、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 邓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 3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师范类)”人才培养工作 郭能 六级职 员 华中师范大学 平均工作量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教 学运行管理 张礼知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2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才培养工作 吴正舜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工作 李永健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06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主干课程建设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 (1)维度创新。从“人才培养整体格局、课程体系与内容、课程教学过程、本科教学运行与管理”四个维度开展系统的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体系完整,既探索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又建立了扎实的机制和规范。 (2)深度创新。“全方位”突出了各教育要素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的重要性。“全覆盖”凸显了“全员教育”与“全人关怀”,保证全体师生都能受益和发展。“全过程”确保了改革能关注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教学有道、管理规范。 (3)对象创新。各培养方案保证了各类学生都能全面发展与未来职业有关的关键素养,并能根据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发展。分类、进阶式的培养格局凸显了教师教育办学优势和特色,保证了各类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4)思路创新。首次提出的“高师化学类专业核心素养框架”从体系和要素上都具有极高创新性,将其应用到人才培养全程也属先例。该框架严谨、全面,又不失灵活性,在课程体系建设、深度教学策略探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 为了进一步凸显师范类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学教师教育培养质量,同时兼顾非师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满足应用型、交叉复合型到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求,本成果:(1)构建了高师化学类专业“两大类五方向”的培养格局(图1),设置了U2S(University to School/Society)和U2R(University to Research)的个性化培养方案,使得同一类专业内部实现了U2S 到U2R的进阶,全面、有效地提升了两类人才培养质量。 图1 基于调研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专家研讨论证,提出了高师化学类专业共同核心素养框架(图2)和各方向侧重或进一步升华核心素养框架(图3)。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1 / 14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 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 不包括的是: 兴的实质是: 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 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 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 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C. 弗洛伊德 D.奈瑟5、 提出内倾、 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I I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弗洛姆6 、阿德勒认为, 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自我7、马斯洛认为, 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超人8、勒温认为,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 学思想, A. D. 宗教化运动 关于17到19 世纪的心理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 D. 症病人

C.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 不 包含: 行为称为: 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内隐的习得行为 C.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内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 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A. 真诚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 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 阿德勒认为, 衡量一个人是 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利比多 11 、 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 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 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C.新行 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 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新行为 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 说话、与

西方心理学史练习题(答案不保证准确)

西方心理学史练习题六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随机号码表法是(A)。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抽样 C. 分组抽样 D. 分层抽样 2. 铁钦纳认为应用(A)解释心理过程。 A. 与心理过程平行的神经过程 B. 外界环境的作用 C. 心理机能 D. 心理现象 3.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如果一个男孩五岁,他处于哪一个阶段(D)。 A. 感知运动智慧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前运算阶段 4. 柏拉图的回忆说认为灵魂是(B)的。 A. 灭亡而不轮回 B. 不灭而轮回 C. 不灭而不轮回 D. 灭亡而轮回 5. 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是(A)。 A. 韦特默 B. 华生 C. 皮尔曼 D. 勒温 6. (C)在1902年首创等级排列法。 A. 哈特莱 B. 高尔顿 C. 卡特尔 D. 卡尔 7. 某测验的标准差是10,复本信度是0.84,计算测量的标准误是(B)。 A. 3.38 B. 4.00 C. 3.38

D. 4.50 8. 一个包括40个题目的测验信度为0.80,欲将信度提高到0.90,通过斯皮尔曼-布朗公式的导出公式就是出至少应增加(C)个题数。 A. 40 B. 60 C. 100 D. 50 9. 效标效度的两种类型是(D)。 A. 同时的和继时的 B. 预测性和非预测性的 C. 内容的和构想的 D. 预测性的和同时性的 10. 布洛卡区的主要功能是(B)。 A. 言语表达中枢 B. 言语运动中枢 C. 言语理解中枢 D. 言语感觉中枢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下列哪些属于完型主义的组织法则(ABCD)。 A. 相近法则 B. 相似法则 C. 图形—背景法则 D. 闭合法则 2. 测量误差的来源(ACD)。 A. 测量工具 C. 施测过程 D. 系统误差 3. 关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确的是(ABD)。 A. 需要的性质决定着动机的性质 B. 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是逐步上升的 C. 需要的层次越高,其表现和满足就越不依赖于外部条件 D. 需要的层次越高,其变异性和可塑性越大 4. 效度具有(AD)。 A. 相对性 B. 绝对性 C. 针对性

《管理心理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题

上海电视大学2010至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验 2009秋年级工商企业专业《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1 年 4 月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 说明: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8分)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持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 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A.冯特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 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A.莱维持B.马斯洛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 )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 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 ) 试卷第 1 页(共7 页)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D.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 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D.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A.态度B.意志C.情绪 D.理智 17.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 D.理智 18.易激动或心气平和、精神饱满或抑郁低沉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A.态度B.意志C.情绪 D.理智 19.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灵活的类型是()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制型 20.谁提出了认知不协调理论?() A.海德 B.费斯汀格 C.勒温D.维纳 21.一个人的态度最稳固的阶段是()A.顺从阶段 B.同化阶段 C.内化阶段 D.学习阶段 22.“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是态度哪一种功能?()A.适应 B.自我防御 C.价值表现 D.知识 23.员工流动率越高说明下列哪一项水平越低?() A.成就需要 B.亲和需要 C.组织承诺 D.工作难度 试卷第 2 页(共7 页)

(全新整理)7月自考心理学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心理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6056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是心理学的______、______和发展的历史。 2.十七至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哲学家______和______的哲学思想。 3.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心理学对______和______的研究。 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反对______法,而极力主张用______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 5.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______、______和形式运算阶段四个具有质的差异的发展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洛克对“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解释夸大了认识的______,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物质性 D.生物性 2.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法则是( ) A.费希纳定律 B.邓肯-耶尔定律 C.幂定律 D.韦伯定律 3.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表了______一书,这是他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的结果。 ( ) A.《论灵魂》 B.《论记忆》 C.《民族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4.在十九世纪最初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 ) A.神经特殊能学说 B.心理物理学 1

C.血液循环学说 D.神经力 5.______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前,就把进化观应用于心理学,探讨有机体的心理对环境的适应问题。( ) A.洛克 B.冯特 C.荣格 D.斯宾塞 6.______是比较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 A.冯特 B.赫尔姆霍兹 C.达尔文 D.高尔顿 7.______是构造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A.安吉尔 B.托尔曼 C.马斯洛 D.铁钦纳 8.格式塔心理学在哲学上主要受______等的影响。( ) A.康德的先验论 B.笛卡尔的机械论 C.詹姆士的实用主义 D.洛克的经验论 9.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德勒认为______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 A.压抑 B.生的本能 C.学习 D.自卑感 10.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______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 A.超我 B.里比多 C.教育 D.童年的经历 三、连线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找出下列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并连线。 1.感觉主义心理学a沙利文 2.策动心理学b安吉尔 3.机能主义c哈特莱 4.新精神分析d孔狄亚克 5.联想主义心理学e苛勒 6.格式塔心理学f麦独孤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心身交感论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